三角形的特性说课课件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课件(共10篇)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课件 篇1

1、从教材编排方面看。教材整体按“螺旋上升”编排,在小学四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册分别对三角形的定义、基本要素、特征、三边关系已进行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初中学习三角形主要是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和综合应用。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小学所学三角形知识的回顾与延伸,又是今后学习四边形及多边形的工具性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从单元要求方面看。针对前几章几何知识的学习而言,本单元的容量和深度都大大增加了,在内容和方法上也有了重大的发展。在语言训练上由从文字语言为主逐步过渡到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为主;在图形的识别上开始识别经过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的图形;在画图上由工具作图逐步能化为尺规作图;尤其在证明推理上开始进行简单的逻辑论证训练。

3、从课时要求方面看。本节内容“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共安排有两个课时,其中“三角形的边”是第一课时,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定义及基本要素;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也是中考的常考内容。从基本技能方面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掌握分类讨论和转化的重要思想,对提高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认知能力角度看:学生已经接触过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和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有一定难度。从思维能力角度看:初一的学生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全面,因而不够严谨,是学生的易错之处,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分类,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能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直观感知、操作确认、验证推理、综合应用”的几何学习方法。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中,进一步掌握分类讨论和化归这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交流展示中不断实施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几何的愿望,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过渡语: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要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重点的依据: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材安排,还没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对于“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在学习第九章《不等式组》时再研究。

教学难点:在复杂图形中不重不漏地识别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难点的依据:因为新课标指出了空间观念在分析和抽象层次上的要求是“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这对初一学生有难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是中考的常考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

过渡语: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四、教学分析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包括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方面。根据“以学定教和先学后教”的原则,我先介绍学法再介绍教法。

学法: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内容和学生实际,由于本课时教材内容简单、明了,学生易学易懂;三边关系的应用题型丰富和考试要求高。因此,在自主学习环节的学法为“理解记忆法”,在自学检测和当堂训练环节的学法为“练习法”、在展示汇报和拓展延伸环节的学法为“交流讨论法”。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看书、解题、倾听、展示的学法指导。

教法: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推行的“三分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因此,本节课我采用“阅读指导法”(自主学习环节)和 “启发点拨法”(展示汇报和拓展延伸环节)这两种教学方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过程设计

过渡语: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我按照“低起点、快节奏、大容量、高难度”的思路设置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见流程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分钟)

通过观看多媒体放映的图片, 老师激情导入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宇宙飞船,从宏伟的建筑到微小的分子结构,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广泛应用)引出课题,再简介本章的学习主要内容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设计意图】展示三角形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为顺利实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出示自学指导(1分钟):

2、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

教师巡视并进行学法指导:学习前提示“对重要概念、关键字词要作圈点勾画并理解记忆”,结束前1分钟时提示“请完成任务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如有疑问请与同桌小声交流讨论”。

3、自学检测(4分钟):

【设计意图】这三个步骤主要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的问题。通过设置自学指导和温馨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自学检测的题目为本课目标的双基要求,较为基础而且紧扣自主学习的核心内容易于挖掘点拨,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能检测双基达成情况,而且为后面的启发点拨搭建平台埋下伏笔。

(三)启发点拨(10分钟):

(1)生生互动,更正错误(5分钟)。根据抽“学困生讲一讲、中等生改一改、优等生讲一讲”的原则,在大多数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后,抽2-3明学困生板演展示检测结果,并通过教师巡视将学生错误迅速收集归类,做到充分暴露学生错误,不断引导学生更正补充。

(2)师生互动,归纳点拨(5分钟)。我们都知道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重点归纳点拨并板书: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按角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关系式、几何原理和运用技巧)(祥见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对定义、分类、三边关系几个重要内容的阐述,

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

(四)应用拓展(10分钟)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我精选了两个典型例题进行拓展延伸,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能力。

例1(5分钟):

设置这道例题的目的,是为了深化教材例题中对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思想和强化三边关系的综合应用。例题教学除了重视引导分析外,还应注重解题反思,我从分类的方法(按顺序)和讨论(满足三边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例2(5分钟):

这是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推理应用,并在解决的过程中蕴含了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所以对初一学声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个个突破。例如:读题后提问:(1)结合图形,要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用到什么知识?(回答: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你将这些线段分割到哪些三角形当中?经过讨论得出结论,书写证明过程,并放手让学生用展台展示、讲解。(3)这道题的解题方法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在初中阶段,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比较线段和差倍分大小的重要方法,要把线段转化到相应三角形中,有时还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要把分散的条件转化聚集到三角形中,这就是数学中化归思想的运用。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利用相关知识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初步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又还需要分类讨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五)当堂训练(5分钟)

【设计意图】:这五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难度略高于自学检测题的难度,设计成限时作业,并对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及时反馈教学,内化知识,从而落实课堂教学的“堂堂清”。

(六)归纳总结(2分钟)

1、先用1分钟时间让学生看书回顾、归纳整理。

2、抽2~3名学生汇报收获并交流困惑。

3、最后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强调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和z转化归思想)。

【设计意图】: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能够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七)作业布置(1分钟)

针对初一学生素质的差异,我分层设置了“三类”作业:

巩固类作业(必做题)、实践类作业(必做题)、拓展类作业(选做题)

【设计意图】: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课件 篇2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由于三角形相似既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延伸和拓展, 又是证明线段成比例的重要工具, 更是今后研究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和圆之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本节课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2.同时三角形相似在测量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在测量高楼大厦的高度、河的宽度时, 都要利用三角形相似来解决.

(二) [教材处理]

以往教师在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 都是根据教材的课时划分, 三个判定定理分两个课时讲, 当几条定理全部呈现后, 不少学生对定理运用的选择上存在障碍.为了让知识系统化, 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 我把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中, 集中练习三个判定定理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2) 通过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 渗透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思路】

2. 能力目标

(1)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 培养学生探究、概括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 通过合作交流,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推导过程和运用.

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我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画图、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小组竞赛等形式来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加之配备有梯度的练习、几何画板的演示,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五) [教法学法]

1. 教法分析

为了转变教与学方式, 将学生的低效学习转变为高效学习, 变无意义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变被动为主动, 变痛苦为愉悦, 加之我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思维活跃, 乐于表达, 喜欢与老师互动, 所以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启发式、自主探索式、合作交流式的教学方法.低起点, 小步子, 勤总结, 快反馈.

2. 学法分析

(1)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2) 启发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

希望达到:在探索中实践, 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三、【教学评价】

1.让学生经历动手画图, 测量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的过程,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达成过程性评价.

2.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团队精神, 达成发展性评价.

四、【教学设计思考】

1.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讨论、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他们在畅所欲言、交流见解的同时, 获取知识, 并提高自身能力.

2. 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尊重学生的发现, 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像保护瓷器一样保护学生的激情,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效地实施.

3. 教学设计中突出以下几点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联系生活;

强化合作意识, 创设沟通氛围;

电脑辅助教学, 课堂轻松简捷;

注重因材施教, 合理分层教学.

摘要:学生通过进行小组合作, 教师引导, 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个条件, 在探究的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交流;并通过分层训练, 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篇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平行四边形教具、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引人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想)

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这些图片中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课件出示图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们在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教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三角形)

组织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图)

师:那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用红色粉笔写“围成”)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三、认识三角形底和高

1.情境引入

师:看着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了,想让你们帮它们区分出哪幅是长颈鹿的房子?哪幅是山羊的?并说明理由。

2.自学定义

师:那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1页,学生自学三角形的高。

师:你觉得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

生:垂线,顶点,垂足,对边……

3.学习画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纸上画。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高的?

师:画高要用虚线,还要画上垂直符号,并标出底和高。

当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课件演示)

四、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现在我们放松一下,来场比赛怎么样?(好)

请两位同学上台,让男生拉三角形,女生拉四边形,拉变形的获胜。

师:其实刚才大家正是利用了三角形最大的特性:稳定性(板书)。现在你明白了设计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三角形了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看图片(课件出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交流收获、全课总结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今天你们学的高兴吗?能说出你的收获吗!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师: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远不止这些,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家的收获会更多。

六、作业布置

教科书86页练习十四1、2、3.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特性》说课稿 篇4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三角形,生活中也积累了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经验。但学生还不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定义。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从比较抽象的水平上再次探索三角形的特征,形成一个比较清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渗透方法,让学生感受“概念——形状特征——图形特性——应用”的探究图形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为接下来学习其他的图形特点的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规律——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找一找——引入课题”。

从欣赏生活中漂亮的图片入手,在让学生感受三角形所创造的美丽世界的同时,从整体上抽象和感知了三角形,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

第二环节:“摸一摸——发现特征”。

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图形中摸出三角形,是在整体感知三角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特征入手,在与其他图形的对比中,将学生对三角形较直观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思考,从而深刻地感受三角形的特征。

第三环节:“画一画——形成概念”。

在看、摸的基础上,尝试画一个规范的三角形,在互相评价、指正的过程中,找到规范的画法“直的线段和封闭图形”,并让学生结合画的方法概括“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如何判定某一种说法(词语)是准确的,如何用准确地词语来描述三角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所在。在学生出现疑惑时,我引导学生找到形成概念的标准“如果按照这个概括画出的可能是其他的图形,说明这种概括不够准确”,请小组四人合作,画一画,在画的过程中体验“组成”等一类词语的问题所在,突出对“围成”含义的理解。并在小结中,指出“三条线段——说清了边的特征”,“围成——画三角形的方法”,与前面画三角形时的“直的线段”和“封闭图形”形成对应。整个环节都是围绕概念中的这两个要素,利用画图的方法体验概念形成的全过程。

第四环节:“摆一摆——理解特性”。

“先猜——再拉——最后摆”,“拉”是教材中所呈现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拉一拉后不容易变形并不是三角形稳定性的实质。因此,教学中增加了稳定性实质的教学——“摆”,通过动手操作,尝试用长度确定的三根小棒能否摆出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在讨论、对比、演示中体会三角形稳定性的实质:只要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了,摆出的三角形就是唯一的。并通过与四边形学具的对比演示,反衬三角形的这一特性。

第五环节:“想一想——解决问题”。

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课始,请学生欣赏生活中三角形,让学生体会到处处有数学,唤起学生研究三角形的兴趣,在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中,把对问题的研究自然的的融入生活之中,充分的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的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以实践活动贯穿全课,注重体验感受,并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找一找”,抽象出三角形,从整体上感知了三角形;“摸一摸”,由直观感知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在对比中深刻地感受三角形的特征;“画一画”,在思考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在画中感悟规范的画法,在画中体验概括的准确性,在画中形成概念;“摆一摆”,在与“拉”的对比中,在摆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边的长短和形状的对比中,突出稳定性的实质,深刻的理解了特性。各环节层层深入,在活动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让学生经历了“直观感知——深入思考——理解本质”的认知过程,体验了概念形成的方法。

3、创设交流的氛围,加强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

小学三角形的高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教学活动: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 如果我们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这样看来,从C点到它的对边AB能作一条高,从B点到它的对边AC也能做一条高。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三条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相交于一点。

2.我们再来看直角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BC为底,作高时,要从A点向它的对边BC作一条垂线,发现高与另一条直角边AB重合;如果以直角边AB为底,作高时,要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发现高与另一直角边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如果一条是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以斜边AC为底,作高时,要从顶点B向它的对边AC作垂直线,发现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

3.我们再来看钝角三角形,从钝角三角形的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高在三角形内;从A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BC延长,高在三角形外;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AB延长,高也在三角形外。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三、总结归纳

全等三角形判定课件 篇6

全等三角形判定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1)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2)题目的解决

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学生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

投影显示: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此练习,主要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

5、小结:

(1)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55#2、3、4

b.上交作业(中考题)

思考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课件 篇7

一、明确目标

课前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默读并记住要点。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 认识三角形,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 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之后将要达到什么状态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将多元的教学目标综合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要具体、明确, 恰如其分, 能启发学生思考, 便于学生自查。新课前,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就更容易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知识回忆

1. 什么叫垂线?

2. 过点A作线段BC的垂线, 垂足为E。

设计意图:任何新知识的习得都是对原有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结果,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能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 它能控制、调节教学活动,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要善于从众多旧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 降低学习新知识的坡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 “画三角形的高”的本质是过三角形的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段。通过对“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一知识点的复习, 能让学生轻松掌握在三角形内画高的方法。

三、自学思考

自学课本第80和81页, 独立解决以下问题, 不会做的先打“?”号。

探究一:认识三角形。

1. 观察实物图中的三角形, 并填一填。三角形有 () 条边, () 个角, () 个顶点。

2. 画一个三角形, 说出这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角、顶点。

概括:__________叫做三角形。

3.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为什么?

4. 怎样表示三角形。

用表示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 如:以下三角形表示为__________。

探究二:三角形的高。

1.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

从三角形的_______到它的对边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________叫做三角形的底。

2.分别画出下列三角形中以指定的边为底的高。

探究三: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分别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学具拉一拉, 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容易变形。

__________不容易变形。

结论:。

四、交流展示

1. 同桌或小组合作, 交流个人解决自学思考中所提问题的研究成果, 组长记录组内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2. 各小组分工展示学习成果。 (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可采用口头汇报, 投影仪上展示、板书展示的形式。)

五、质疑点拨

1. 引导思考:“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一概念中, 什么是“围成”?能不能改为“组成”?

2. 全班交流:画三角形的高应该注意什么?一个三角形能出画几条高?

学生回答后, 教师课件演示用三角板画三角形的高的过程, 强调画三角形的高的方法: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经过顶点, 另一条直角边和顶点所对的边重合,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垂线, 即是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能画出三条高。

3. 思考:怎样让四边形也不易变形?

设计意图:哈佛大学伯顿教授指出:“每位学生都应当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 并允许他进行长久的尝试。”“学案导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催化剂”。学生经过自学思考, 完成“导学案”后, 安排小组或同桌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 小组成员互帮互学, 共同质疑解难。这样, 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质疑点拨,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知, 应用新知, 拓展新知。这种教学模式, 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学思考的能力, 合作交流的能力,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六、测评

1. 在三角形下面的括号内打“√”。

2. 说说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 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设计意图:“学案导学”强调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及早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及时巩固和应用新知,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练习设计应讲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层次性, 让后进生有收获, 中等生有提高, 优等生得发展, 力戒随意性、盲目性, 或过度增加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以下三点优势: (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 把包办代替转变为支持、鼓励、启发、诱导, 让学生有更多实践锻炼、探索创新的机会。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教师加强预设, 把知识分解为: (1) 学生自主掌握理解的基础性知识; (2) 让学生思考探究的扩展性知识; (3) 需要老师讲解、指导、解惑的疑难性知识; (4) 需要通过训练进行掌握和巩固的规律性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 把不同层次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更加彰显了教学的针对性, 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 让学生借助“导学案”, 自学思考, 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挑战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 依据“导学案”完成情况, 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 捕捉学生的疑点和难点, 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因而能给学生以更精准、更必要的点拨, 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角形分类》说课稿 篇8

一、激趣导入

1.男同学起立,女同学起立。我是按什么标准给学生分类的?

2.住校生请坐,走读生请坐。我又是按什么标准给学生分类的?

3.今天我带来了6个图形,它们是 ?

4.三角形有哪几种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看—分—贴—说—评—结。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共同创造出三角形分类方法这一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真正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口表达、用脑创造,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欣赏按角分类的课件后,让学困生再次汇报按角分类的三角形,板书:

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三角形按角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听取他人汇报—再次自己动手—欣赏反思中多次感知,照顾到学困生。这样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大面积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练习:

A.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以分为( )、( )、( )。

B.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锐角,最少有( )个锐角。

C.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钝角。

独立把三角形按边分,欣赏按边分类的课件后,让学困生汇报,板书。

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

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三角形按边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注重发挥学困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深化理解

判断

(1)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

(3)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

(4)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 )

游戏

我在信封里装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你猜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趣味活动,达到了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缓解疲劳,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从中亲身体验到一个探究者的成功快乐。尤其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虎林市858农场学校)

?誗编辑 张珍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男同学起立,女同学起立。我是按什么标准给学生分类的?

2.住校生请坐,走读生请坐。我又是按什么标准给学生分类的?

3.今天我带来了6个图形,它们是 ?

4.三角形有哪几种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看—分—贴—说—评—结。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共同创造出三角形分类方法这一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真正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口表达、用脑创造,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欣赏按角分类的课件后,让学困生再次汇报按角分类的三角形,板书:

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三角形按角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听取他人汇报—再次自己动手—欣赏反思中多次感知,照顾到学困生。这样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大面积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练习:

A.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以分为( )、( )、( )。

B.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锐角,最少有( )个锐角。

C.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钝角。

独立把三角形按边分,欣赏按边分类的课件后,让学困生汇报,板书。

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

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三角形按边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注重发挥学困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深化理解

判断

(1)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

(3)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

(4)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 )

游戏

我在信封里装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你猜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趣味活动,达到了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缓解疲劳,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从中亲身体验到一个探究者的成功快乐。尤其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虎林市858农场学校)

?誗编辑 张珍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男同学起立,女同学起立。我是按什么标准给学生分类的?

2.住校生请坐,走读生请坐。我又是按什么标准给学生分类的?

3.今天我带来了6个图形,它们是 ?

4.三角形有哪几种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看—分—贴—说—评—结。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共同创造出三角形分类方法这一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真正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口表达、用脑创造,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欣赏按角分类的课件后,让学困生再次汇报按角分类的三角形,板书:

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三角形按角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听取他人汇报—再次自己动手—欣赏反思中多次感知,照顾到学困生。这样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大面积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练习:

A.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以分为( )、( )、( )。

B.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锐角,最少有( )个锐角。

C.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钝角。

独立把三角形按边分,欣赏按边分类的课件后,让学困生汇报,板书。

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

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三角形按边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注重发挥学困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深化理解

判断

(1)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2)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

(3)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

(4)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 )

游戏

我在信封里装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你猜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趣味活动,达到了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缓解疲劳,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从中亲身体验到一个探究者的成功快乐。尤其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虎林市858农场学校)

三角形中位线课件 篇9

指导思想: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摆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位置,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设计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所以我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把自主探索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乐于投入数学学习中。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几何学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中,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也学习梯形中位线的基础,为四边形的中点问题服务。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因此,本节课着眼于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首先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结论,然后借助于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进行探索和证明。在此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同时重点渗透转化、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劣势得以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与评价目标: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友好相处的感情。体会数学学科的价值,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教学的重点,难点: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是本课的重点。从学生年龄特点考虑,证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的辅助线的添法和性质的灵活应用,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是本课的难点。破这个难点,必须理解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这个关键问题,正确应用已有的知识,发现并寻找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提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对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引入采用发现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猜测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先获得结论再去证明。在此过程中,注重对证明思路的启发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而对于定理的证明过程,则运用多媒体演示。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三角形纸片,剪刀。学具:三角形纸片,剪刀,刻度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六个环节:设景激趣,引入新课——引导探究,获得新知——拼图活动,探索定理——巩固练习,感悟新知——小结归纳,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

一.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这四个三角形能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变得较为和谐,课堂也鲜活起来。

学生想出了这样的方法:顺次连接三角形没两边的中点,看上去就得到了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二.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问题:你有办法验证吗?

学生的验证方法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方法

生1:沿DE,EF,DF将画在纸上的三角形ABC剪开,看四个三角形能否重合。

生2:分别测量四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判断是否可利用“SS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生3:……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重合法。

引导:上述同学都采用了实验法,存在误差,那么如何利用推理论证的方法验证呢?

师:把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板书)

2.探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呢?在前面的图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呢?(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之间开始互相讨论,积极发言)

学生的猜想结果: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板书)

师:如何证明这个猜想的命题呢?

生:先将文字命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然后证明。

已知:如图,DE是△ABC的 中位线

求证:DE‖BC,DE=1/2 BC

学生思考后教师启发:要证明两直线平行,可以利用“三线八角”的有关能容进行转化,而要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一半,可采用将较短的线段延长一倍,或者截取较长线段的一半等方法进行转化归纳。

(学生积极讨论,得出几种常用方法,大致思路如下)

生1: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CF,由△ADE≌△CFE,得AD=CF,从而BD=CF,所以,四边形DBCF为平行四边形。得DE‖BC,DE=1/2 BC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过程,幻灯片展示。)

生2:延长DE到F,使EF=DE,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D=FC,AD‖FC,由此可得到结论。

生3:过点C作CF‖AB,与DE延长线交于F,通过证△ADE≌△CFE,可得AD=FC,AD‖ FC,由此得结论。

师:还有其它不同方法吗?

(学生面面相觑,学生4举手发言)

生4:利用△ADE∽△ABC且相似比为1:2,

师:很好,大家要像这位同学学习,用变化的,动态的,创新的观点来看问题,努力寻找更好更简捷的方法。

这个结论为我们以后解决平行问题,线段的2倍或1/2提供了新的思路。

设计意图:一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证明,丰富学生的联想,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三,学以致用。

师: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三角形,画出他的中线,中位线,(一生板演,师巡视指导区别)。待学生完成后,进行变式提问。

问: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可以画几条中线,中位线。说出他们的联系和区别。(学生交流,探索,思考,验证。)

生:都是三角形内部与边的中点有关的线段,但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

问:你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地理说明本节课开始提出的趣题的合理性吗?(学生争先恐后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做一做:任意一个四边形,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得新四边形的形状有特征?

当学生不会添辅助线时,教师再作启发,这么多的中点我们会想到什么呢?四边形的问题又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的问题呢?使学生能够连结对角线。(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师生共同完成此题目的最常见的证法。)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丰富的、有价值的.

拓展训练:如果将上例中的“任意四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结论又会怎么样呢?(学生课后讨论)

四. 本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讨论后,学生总结)

1、回顾知识

2、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组织与情感的交流,浓缩知识点,突出内容本质,渗透思想、方法.培养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

五. 当堂检测: 如图, △ ABC中,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若AB=10cm,AC=6cm,求四边形ADEF的周长。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学生主动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效率。 六,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教科书94页习题3.3 1.2.3.4

活动作业:利用“剪。拼。”的方法将任意一个三角形纸片变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并证明你的做法的合理性。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中位线

1. 问题

2.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3.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篇10

《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教育部审定·数学》四年级下册P59—61页。

【内容分析】

认识三角形和认识三角形特性在四年级中属于较为简单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因为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过画垂线,所以给三角形画高能起到很好的迁移。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本班的每个学生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但是有一半的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差,差生占50%。是本校数学成绩中等的一个班。他们不仅计算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也差。因此为了上好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另外我还精心制作了一些教具,来进行直观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2、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会在三角形上画高。

【学习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学习难点】

给三角形画高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出示埃及金字塔的和桥的资料图。

2、你从图中发现三角形了吗?

3、展示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摆三角形,上台展示。

2、出示以下三角形引导学生说出三角的定义。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4、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

5、小组合作阅读60页,回答三个问题。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怎么画三角形的高?

自己画一条三角形的高。

6、一个三角形的有多少条高、

7、生活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作用?举例子

8、如何增加椅子的稳定性?

三、测评训练。

上一篇:小学语文绿色课堂论文下一篇: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