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说明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回顾和展望了绿色建筑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全面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强调指出,绿色建筑要全面贯彻和执行国家及国际标准和规范,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建立“绿色中国”、“绿色世界”.
作 者:万玲 WAN Ling 作者单位:武汉市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武汉市,430034刊 名:玻璃英文刊名:GLASS年,卷(期):30(1)分类号:F4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人类发展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趋严重, 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筑产生的CO2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建筑及其相关的服务业占用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不管是物质消耗还是环境污染, 建筑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2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当前, 我国已有很多地方在推广绿色建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建筑实体、宣传推广等方面均有所建筑, 但从总体上说, 离实现真正的建筑绿色化还有很大差距, 绿色建筑在推广中遇到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支持不够
绿色建筑的推广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绿色建筑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不可或缺的。首先, 当前还没建立系统的绿色建筑消费激励机制, 这方面的政策、措施也不完备;其次, 市场是由开发机构、建设机构和消费者等多个利益体组成的, 仅靠市场自身的调控能力来把这些利益体的共同利益绑在一起是不够的, 起不到足够的调控作用。
2.2 投资者缺乏积极性
与传统建筑业相比, 绿色建筑也短期经济效益不高, 导致投资者对此缺乏积极性, 绿色建筑较长的投资回报期对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3 公众环保意识单薄
大部分购房者环保意识单薄, 在购房时很少重视环保因素, 政府制定的一些支持绿色建筑的规范、标准也常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购房者这小, 再加上绿色建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购房者对绿色建筑积极性不高, 以上多个现象导致了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形势严峻。
3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
绿色建筑资源使用少, 对环境影响小, 不少地方已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来促进绿色建筑的设计、开发, 如提供信息服务和补贴等。就我国而言, 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中还应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关键策略:
3.1 政府部门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并提高执行力
近年来, 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法律法规, 取得了初步成效, 如建设部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生态住宅建设技术导则》、等, 《建筑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也对我国的建筑市场、建筑用地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但在绿色建筑方面的规定还不够明确, 《节约能源法》的规定也多是一种倡导, 缺乏强制性, 对企业没有约束效果。因此, 政府部门仍有必要继续完善绿色建筑方面的政策建设, 补充法律法规。
3.2 利用财税政策调控绿色建筑市场
首先是财政资助方面, 可由国家银行推出节能建筑贴息贷款, 对节能建筑项目如“二氧化碳建筑改建”、“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低吸贷款。其次, 在技术支持方面,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个人投资绿色建筑行业, 屋主可以享受专业工程师咨询服务, 政府承担咨询费用, 从而更加经济有效的选择节能措施。最后, 在税收政策的制定方面, 政府可以制定以节能降耗为目的的生态环保税, 通过增加能源消耗税收来刺激企业开发新能源技术, 提高社会各界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3.3 加强技术开发
绿色建筑的推广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与传统建筑相比, 绿色建筑科技含量、智能化程度更高, 可以说,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度决定了绿色建筑绿色效能的发挥程度。对于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建筑工艺、绿色材料, 应引起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重视。在具体执行上, 首先可依靠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 其次, 政府可增加绿色建筑技术的引进, 为国内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平台, 也使国内外相关方面能在此平台上进行合作交流。
3.4 普及绿色节能建筑的宣传
建筑能耗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建筑节能问题有必要上升到国策高度, 从教育、行政、科技、经济、立法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应立足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人民日常生活、居住、出行当中提出节水节能, 减少污染, 建立全社会范围的生态观念教育, 把节能观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习惯中, 实现全民参与。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能源、环境危机的背景下, 发展绿色建筑, 推动建筑节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想实现这一点, 需要政府、企业、公众三个方面的共同支持, 需要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共同支持, 只有完善这些方面的保障, 才能使人们在绿色建筑中健康、愉快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宋琳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现状与评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2) .
[2]高升, 艾军艳.绿色建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0 (02) .
关键词:巴尔虎山;古建筑遗存;满蒙文化圈;文化乡村
巴尔虎山(八虎山,蒙语“强盛”之意,为辽代圣山)古称为石熊山,坐落于辽宁省北部的医巫闾山余脉终止点,包括庙台山、城子山、大萝卜山、黑山以及法库双台子乡的南八虎山等,位于沈阳市的法库、康平兩县交界处,分为南、北巴尔虎山。在康平县境内的北麓险峻,当地称大黑山;法库县境内的南坡平缓,当地称大罗卜山。这一地区环境清幽且动植物种类繁多,盛产草药,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塞外风光。
一、巴尔虎山区域古建筑遗存形成的历史原因
巴尔虎山地区历史悠久,千年之前是皇家御道和兵家必争、兴商通货之地,是古代进出科尔沁草原的交通要道。该地区有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事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遗存,历经社会变迁形成的独具特色区域文化。
(一)历史遗存形成原因:辽代时期的法库“城郭相望、道途相连、村镇密集、市井繁荣”,明代,此地一直是科尔沁蒙古与明朝的军事缓冲带,属科尔沁蒙古部落游牧地,人烟稀少、草木茂盛;明末,此地战事不断,变成了满蒙争夺的战场直至蒙古科尔沁部与满洲女真通婚结盟,这里的局面才相对稳定。满蒙联姻是清早期建立联盟的一项重要举措,直至清末全面形成,伴随着皇家陪嫁陪行人员增多,便在此地开垦荒地,形成居民村落。另外,随着随陵的墓丁与看守陵园经营祭田人员、守护边门和边台的台丁增多,其家属也相对增多,则逐渐沿“柳条边”一线形成村落。清后期,随着“柳条边”政策的解禁,关内汉人流入,居民增多使这一地区打破原有的荒凉,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这一切都与公主下嫁、修建与管护王陵有直接的关系,最终形成该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浓郁的塞外文化、满蒙民俗风情)。
(二)历史遗存分布状况: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变迁,使这一地区遗存遗迹众多,基本是沿巴尔虎山山脉分布。法库县境内目前有二十三座辽、金古城遗址;清代的蒙古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王陵遗址等。康平县境内有二十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七十一处青铜时代遗址、六处辽金时代的古城遗址、辽代佛塔等,以及清代科尔沁左翼王陵群。
二、巴尔虎山区域古建筑遗存现状
巴尔虎山是辽代圣山,历史文化厚重且风光优美,山上有3430米的古长城以及圣旨御碑、玉皇阁、三清宫、八卦井等遗址。在整个清代,这里记忆着八旗子弟挥戈征战的骁勇,见证了满蒙联姻的爱恨情仇。
(一)众多的辽至元代的古建筑遗存
1.康平境内:辽代棋州城遗址,在康平县城东南二十二公里的郝官屯乡小塔子村,遗址最为清晰可辩;辽金时期泡子沿小城子城址,位于县城西南五公里的东关屯乡泡子沿村小城子北;辽金时期城子沟城址,位于县城西三十五公里的张强镇盖顶窝堡村城子沟屯北;辽至元时期的南小城子城址,位于县城西郊的二牛所口乡岔海挠村。
2.法库境内:圣迹山辽代望族萧氏墓葬群(叶茂台辽墓群)位于法库县城西南45公里的叶茂台镇;辽代玉皇阁,位于县城西二十公里的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辽代宗州古城遗址(即四家子村城址),位于县城西十二多公里的四家子蒙古乡巴尔虎山西面丘陵地带,是辽代著名宰相韩德让(耶律隆运,功勋卓著享受顶级特权)所建的头下军州,是史料中的“文忠王府”所在地。同时还是辽代后族萧氏重要聚居地,为辽代历史文化重要传承地。历史上,这里曾演绎出“太宗德光拜圣山”和“太后萧绰走宗州”等许多动人的故事,1975年秋,在四家子村立着一圈平面呈长方形、四周遍布灰色布纹瓦的土围子(南北长230米、东西宽190米,夯层明显)中出土一枚铜印,由于难以考证此城在辽代时期的真实名字,便以村名给古城命名为“四家子城址”,2012年,最终考证这座“四家子城址”就是辽代盛名的宗州古城。通过城内大量出土种类繁多的辽金时期遗物,专家得出这座城池始建于辽,应该一直沿用至金的结论。
(二)清代的科尔沁左翼蒙古王陵古建筑群的成因及遗址现状
明末,察哈尔林丹汗继承蒙古大汗位时,蒙古汗权萎靡,林丹汗皈依红教引起信奉黄教的蒙古众多部的不满,加上内外政策的失策使诸部离心而内乱。同时,建州女真为避免金朝的覆辙,决定先解决蒙古这个背部的隐患,逐对蒙古各部采取联姻、征讨等策略,漠南蒙古各部逐渐瓦解,科尔沁、敖汉、巴林、扎鲁特、奈曼、喀尔喀、喀喇沁等蒙古诸部归附。在皇太极的武力打击下,林丹汗之子额哲于1635年奉传国玉玺、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投降后金皇太极,蒙古帝国灭亡。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领主全部归属皇太极。1636年皇太极对蒙古各部首领授官封爵实行盟旗制度,科尔沁部分为左、右两翼(每翼各有前、中、后三旗)共六旗;郭尔罗斯部的前、后二旗;杜尔伯特部、札赉特部各一旗,四部十旗组成一盟为哲里木盟。清代哲里木盟的范围为今东北的绥满高速公路(G10,齐齐哈尔-哈尔滨)以南;京哈高速公路(G10,哈尔滨-昌图)的以西(吉林扶余县除外);昌图向西经法库、彰武(基本明代边城沿线)至库伦旗库伦镇以北;从库伦镇向北经开鲁镇、扎鲁特旗的鲁北镇、阿尔山市白狼镇往北直至洮儿河与嫩江上游一线的以东地区。
满蒙联姻使蒙古王公率部众为清朝统一中国、平定各地叛乱的征讨中,立下了显赫的战功。从清开国之前一直延续到清末,皇权有着“北不断亲”祖训, 正如《清史稿》所述 “科尔沁以列朝外戚,荷国恩独厚,列内扎萨克二十四部首。有大征伐,必以兵从”。清朝还建立了“备指额驸”制度,规定在内蒙古的科尔沁、巴林、喀喇沁、奈曼、翁牛特、敖汉等归顺较早的十三个旗内,于王公贵族的嫡亲子弟及公主格格的子孙中,挑选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聪明俊秀者,将其衔名年龄注册登记后,于每年十月报送中央的理藩院备案,使这种联姻关系固定化。清初三百年来的满蒙联姻和对蒙古王公贵族加官晋爵,并非对科尔沁部独有。但因为在蒙古各部中科尔沁部归附较早,双方通婚在最高层连续进行的最早,以及其武力(科尔沁蒙古骑兵与满洲八旗一样的骁勇)和族源(成吉思汗后裔,孝庄太后的娘家)等原因,所以清政府对科尔沁部历来极为重视,给予以显爵高位视为家人,有科尔沁部蒙古贵族之首之说。清代历次帝王东巡,基本必经东蒙古草原至科尔沁部,通婚频繁给科尔沁蒙古王公带来浩荡皇恩的同时也巩固了北部边疆的统治。
nlc202309081707
(一)宾图王陵址:宾图王陵是科尔沁左翼前旗蒙古诸位王爷的陵寝。宾图王陵有陵地两处,一处位于卧牛石乡大屯村的北山的南面,整个陵园面积约二十亩,共有三座陵寝,坐北朝南,每一座都是独立存在的,由东到西沿山坡一字排开,根据位置和建制规模,当地人习惯地称为“东大陵”和“西大陵”。另一处在后满洲屯境内,但仅有一座有记载的,被称为“哥哥陵”。
东大陵也就是科尔沁左翼前旗第一代札萨克多罗宾图郡王洪果尔的陵园,占地三亩,该陵建筑当年颇为壮观。西大陵又称“宾图王陵”建筑规模最大,是科尔沁左翼前旗第二任札萨克多伦郡王额森与夫人的合葬的陵园,面积约四亩多地,所处位置是三座陵园的中间位置。宾图王陵园在新中国建立后逐渐被拆毁,砖石木料变成了建筑用料(该村的小学就是这么建起的),陵园完全被毁。
(二)达尔罕王陵址:达尔罕王陵(图1)是科尔沁左翼中旗诸位王爷的陵园,位于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村东的黑山,主要分布在黑山的南坡和西坡的山地上。特点是东高西低,山势起伏,各陵错落有致的建在不同高处的山包下,属于比较典型的群山逶蛇之脉。科尔沁左翼中旗共有陵园二十一座,目前仅有十余座是可辨识的。几座王陵东西而建,当地居民按地势和方位将其称为依次是把边陵、东陵、高陵、中间陵、王爷陵等。
王爷陵也叫“老陵”,位于黑山西麓,是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三代达尔罕亲王班底与固伦端敏公主的合葬墓。解放前被毁,现存有遗物为陵门前石狮,院墙砖石,散落在原位置,没有受到相应的保护。
中间陵也称“当间陵”位于黑山主峰的西南面的山岗上,它是科尔沁左翼中旗第四任札萨克达尔罕亲王罗卜藏衮布和和硕公主的合葬墓。九一八事变时遭到破坏,1947年彻底被毁,砖石散落原址。
高陵位于中间陵东边约一千米的山丘位置,因其位置较高故被称为“高陵”,高陵是科尔沁左翼中旗第八代札萨克达尔罕亲王丹增旺布的陵园。解放后被毁,现存有遗物为陵门前石狮,和散落的零星院墙砖石,目前没有相应的保护(图2)。
(三)博王陵址:博王陵也称老陵(如图3)是科尔沁左翼后旗几位王爷的陵园,位于群山环抱的公主岭村北的山坡之阳,四周群山连绵,前有流水,背靠高山,形成闭合之状的藏风聚气的宝地。五座陵沿东西向一字排开,最东首为二太王陵,为长辈,而后是喇嘛陵、僧王陵、公主陵、贝勒陵。
公主陵(如图4),位于巴尔虎山东山环中的下金台村境内,该村也因公主葬陵而改为公主陵村。此陵是清和硕端柔公主与科尔沁右翼后旗第七任哈萨克郡王默特多尔济的陵园,因公主先埋葬在此,故称公主陵。该陵布局严谨,依山傍水、规模宏大且景致极美。1948年整个建筑被毁。
僧王陵位于公主陵东,相距约五百米处的马鞍山前龙岗山的阳坡上。是科尔沁左翼后旗第十任哈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和妻子的陵园,整個陵园占地约五十亩。该陵园于1947年被毁,只剩石碑和石狮保留下来,由原来的守陵人后裔继续看护(图5)。现存两只石狮前腿都经过修复,石碑本身也是由原来的两节进行修整。陵园遗物破坏严重,政府疏于保护,基本不可恢复现状。
喇嘛陵位于僧王陵院东墙外,是僧格林沁的伯父布赫特木尔喇嘛的陵园。
三、巴尔虎山区域遗存的发展对策
通过对巴尔虎山地区实际考察,发现遗存被肆意破坏,变为农耕地使用,原址遗物随意摆在农田中而无人管理。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工作职能及保障,政府引导的多方资金筹集是保护的发展。如何让满、蒙古群众重新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积极地参与到民族民俗文化的建设中来,以此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民俗层面的文化产业提升的关键。建议以满蒙民俗特色的农业旅游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文创农业为重点,进行遗存区域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的发展对策。
(一)区域整合的建立:巴尔虎山地区众多的古遗存在文化、利用、保护价值上呈现不同层次,充分地把科尔沁蒙古王陵的元素形成纽带,形成系统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二)文化创意农业形式:满蒙民俗特色农业旅游与文化创意的充分相结合,发展文创农产品、农艺工坊及专营店、休闲农牧场等,建立绿色农庄与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利用互联网加休闲生态与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加以推介,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理念,循环持续的发展的相关举措。
(三)建立完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高校、骨干企业的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发挥各自优势,带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举办相关交流研讨活动,为拓展特色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提供平台。
结语:如何利用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承载文化记忆和乡愁,建设有历史记忆、区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文化城镇和特色乡村,是文化旅游产业转型的关键。因地制宜地突出传统特点、彰显文化特色,发展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乡村、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就业增收,是我们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澍田 编著.东北史志文献要略[M].吉林省出版局,1982.
[2] 法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法库县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
[3] 赵宾福 著.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第一,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太阳能技术已经应用了较长的时期,此种能源具有高能量、无污染等特点。在太阳能较为丰富的区域可以采用太阳能设备,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太阳能热水器方面的应用。另外,太阳能光伏技术由于具有无噪声、无污染等特点应用起来较为安全可靠,因此在绿色节能建筑中应用广泛。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并且能够进行近距离供电,这样不但能够节约长距离输电的费用,同时能和建筑进行有机结合,这就使得其能够有效应用在现代建筑中。
第二,风能技术的应用。与太阳能一样,风能也属于清洁能源的一种。我国是风能储量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利用率相对较低。再加上风能利用知识相对欠缺,这也造成了绿色建筑施工中忽视了风能的利用。因此,需要加强风能利用的宣传力度,增强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将风能有效转变成为电能,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3.2保温墙体施工技术方面的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保温墙体的设计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保温墙体常常会采用导热系数较小、容量低、吸水率较低以及强度较高的材料。为了实现保温节能的目的,现阶段在保温墙体材料主要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其中有机节能材料主要有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硬泡聚氨酯等等。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方式。针对不同的保温材料、不同的施工方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各种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超轻陶砂、聚苯乙烯粒、浮石、火山灰、粉煤灰等)加入水泥、石灰、石膏、化学聚合物等胶结料,并加入少量助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保温砂浆,一般都采用抹灰的施工方式。保温砂浆应在基层质检验收合格,屋面防水层完工,与墙体相连的隔墙、门窗框、管线施工不破坏保温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施工时环境温度不低于5℃,夏季应注意保湿养护。
3.3施工现场水污染控制技术应用
第一,施工现场污水排放严格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执行,并且要确保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分开使用。现场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沉淀池、蓄水池、水泵),作为洗车、绿化、养护用水、现场消防用水、防扬尘用水。第二,在现场大门处设置二级沉淀池,基坑抽出的水和清洗混凝土搅拌车、泥土车等的污水经过沉淀后,可再利用在现场撒水和混凝土养护等。第三,生活区厨房设置隔油池,下水道口安装过滤网的隔油池。每周清理隔油池一次。食物残渣桶每天晚间由专人收走。第四,加强对现场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管理,对存放油品和化学品的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在储存和使用中,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3.4门窗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中,门窗节能施工技术也是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第一,采用节能建筑材料。为了避免热量的快速散失可以采用多层玻璃的方式,对于那些高层用户来说,可以通过开平窗技术、空中玻璃技术以及塑钢等来进行门窗设置。在当代绿色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为节能门窗以及玻璃,但是为了有效提升建筑的采光率,绝大部分建筑都会使用全玻璃幕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筑的热损失(约40%左右),所以要加强玻璃保温隔热的性能,采用新型的节能玻璃.第二,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门窗时,要复查其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漏性等性能指标。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密封条不密闭的门窗扇不能上墙。在框与扇、扇与扇之间须设密封条,以防渗水、透气,推拉窗的轨遭处须增加密封处理,局部缝隙较大的位置可用单组份密封膏挤注。在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粱、窗台等交接处,须用水泥砂浆进行严密处置,在靠室外一侧须结合外装修进行处理,以防渗水、透气。粘贴密封条或挤注密封膏时,应事先将接缝处清理干净干燥,无灰尘和污物。
4结束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绿色建筑发展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的运用,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绿色建筑节能发展具有一定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林敏.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与成本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10):15~17.
[2]杨敏.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研究[J].建材与装饰,(7):18~19.
一.转变运营模式
从单纯房屋建设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各房建企业在资质上要增项,把项目延伸到市政、公路、桥梁等专业领域。
推行管理型项目运营机制,项目建设由企业投资、项目班子由公司委派管理、项目部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制度。
二.培养引进人才
制定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企业可以尝试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建造师为主体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以关键岗位人员、企业技术骨干、特种作业人员为主体的专业人才梯队;以技工、高级技工、技师为主体的一线作业队伍,为促进发展提供保障。
三.推动企业纵横向全面发展
3月14日,住建部发布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施工,完善建筑节能体系。
何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十三五”推进领域及重点
全面推进:从城镇扩展到农村,从单体建筑扩展到城市街区(社区)等区域单元,从规划、设计、建造扩展到运行管理,从节能绿色建筑扩展到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把节能及绿色发展理念延伸至建筑全领域、全过程及全产业链。
推进重点:建筑整体及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标准提升、高性能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及舒适度改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主要目标
(一)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
(二)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
(三)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
主要任务
(一)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及执行质量。修订城镇新建建筑相关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环节的节能性能;强化工程各方主体建筑节能质量责任,探索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制度;对超高超限公共建筑项目,实行节能专项论证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材料、部品、产品的质量管理。
(二)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量质齐升。实施建筑全领域绿色倍增行动;严格控制建筑节能标准执行质量;实施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供给行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标准及技术体系。积极发展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积极引导绿色施工。推广绿色物业管理模式。
(三)稳步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开展公共建筑节能重点城市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市场化改造模式。
(四)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质量。
(五)积极推进农村建筑节能。积极引导节能绿色农房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建筑用能结构调整。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激励政策体系,研究对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绿色建筑项目在土地转让、开工许可等审批环节设置绿色通道。
(二)强化市场机制创新。鼓励咨询服务公司为建筑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引导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运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将满足条件的项目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
(三)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加大对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能力。强化技术工人专业技能培训。鼓励行业协会等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定等。
中国地域广阔, 东西南北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明显不同, 社会文化及历史发展背景也各不相同。明清时期各区域的经济随着国家实力的雄厚而形成各地域经济的独立性, 徽州地区主要形成了以“徽商”为代表的商业文化并极具代表性。
“徽商”的形成可溯源到南宋后期, 发展阶段是元末明初, 到了明代中期“徽商”这一名词已经形成, “徽商”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而鼎盛具体说来则是在嘉靖时期。故到了明代中期, 休县及歙县二县经商已经成风, 沿江流域“无徽不成镇”之说法, 由是而兴。徽州商人在全国地方商人中名居榜首, 与晋商比肩称雄。
徽州地区多奇山异水, 置能耕种的土地有限, 村落密集度较大, 农民生活困难。因此, 生活所迫的徽州人不得不背井离乡, 外出务农、务商。虽然这些商人中有没返乡的, 或终无所成者, 但大多都凭借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 很多学有所成, 劳有所获, 经有所利。一些商人开始由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业发展到经营盐业, 很快便富甲一方。
徽州人迈向大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江、浙地区广阔的中国长三角洲的大市场。在南宋以来, 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开始向南拓展, 临安 (今杭州市) 都城的繁荣景象, 使长三角洲地区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人口密度最稠集的经济区。借助着这地区的商机及便利的新安江水运交通的便利, 开始往来于徽航杭等城市, 以徽州土产竹、木、石料及徽茶、徽纸商品等需求为最大。明清朝廷对商业政策的鼓励, 使得“徽商”很快得抢占了经营盐业的商机, 获得了经济的空前发展。典当等行业也在江、浙两淮等省份站稳脚步。鼎盛时期的商业性店铺多达百家以上。例如富甲一方的胡氏, 除了经营典当业务外, 还经营茶米生意, 号称“三十六典”“七条半街”。清代后期, 就南屏村一带的徽商就不下20户。这些徽商致富后, 为了光宗耀祖, 显赫一方, 便大兴土木, 扩建园地。据传, 修建“承志堂”共耗资白银六十万两, 而全部建筑中木雕就由二十个工匠雕刻了整整四年才得以完成, 仅在木雕上所镀的黄金就达一百余两。徽商的资金实力雄厚, 为建造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提供丰硕的经济基础 (如图一) 。
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原因
徽商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依托着明清时期文化大繁荣的特定历史时段产生、崛起和兴盛,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商人以程朱理学的儒家思想指导着自己的经商理念及从商的原则, 所以“徽商”也称为“儒商”。
明清时期, 伴随着国力的昌盛, 国家的政策也推陈出新,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重科举, 提倡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这一时期, 举国上下形成了各种文化流派, 不仅仅是在文学方面, 同时还绘画、文艺、建筑及各种文化类别争相斗艳。具有地方特色的各地区民俗文化也达到鼎盛, 徽州建筑文化正是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即“徽商”富裕后, 用大部分的财力、精力向徽州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原因是徽商人认为, 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即便再有钱也没有权, 所以徽商人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的身上。例如, 兴建书院、投资办学。据史书记载, 明清时期, 徽州书院多达54所。徽商重视教育的普及不仅造就了一大批的缙绅官僚, 同时徽商人的文化素养及品味有了明显的提高。文化素养的提高, 渗透到了建筑领域中, 徽商人将建筑的形体与传统的风水学相互结合, 形成独特的“天井”结构;将儒家的“仁”“义”“理”“智”“信”的精髓与徽派建筑中各个建筑构件上的装饰融为一体, 例如, 承志堂中梁上雕刻的“百忍图”;将国内其他地域文化特色与徽州文化特色相互借鉴, 如, 徽派的建筑形式是干栏式建筑与北方“四合院”建筑形式结合等等。徽派的建筑文化与当时所处的明清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是脱离不开的, 徽州建筑正是以这样的背景为依托, 结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古建筑群。
三、物产丰富的物质原因
皖南地区的徽派建筑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建造楼体的各种材料均是“就地取材”。
皖南地区四面环山, 崎岖的山谷将当地形成地形较为闭塞的地理环境, 人们自给自足, 建造房屋及生产制品均为当地的用材。例如, 建造房屋所用的木材、石材;生活用品中的“徽墨”“徽纸”等均产自当地, 并且这些用品通过以新安江为代表的皖南水系销往周边。
徽州地区多山多林木, 所以建筑材料极为丰富。主要有:松木、柏木、梓木及樟木;又产桐油、生漆等天然涂料;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为烧制砖瓦提供了粘土及石灰石在内的各种石材;徽派建筑充分地利用这种天然材料, 由于气候湿润及雨量充沛等原因, 为了房屋自身的防潮及排水, 徽州人巧妙地将建筑外墙的砖石材料表面用我们熟知的防潮石灰挂浆粉刷其墙体;内部则结合干栏式建筑特点, 以石柱为基, 上面加上木材为主材的梁架结构, 撑起整间建筑 (如图二) 。整体建筑通风效果极好, 木材多选用带有芳香并且质地优美、肌理清晰的木材, 既起到防腐的效果, 又极为美观。所以, 至今皖南地区保留了大量且完整的明清古建筑。
结语
明清时期, 社会稳定、经济富裕、文化繁荣、国力昌盛。这样的社会背景为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人们能够安居乐业, 学有所用, 学有所得, 是文化的百家争鸣时期。徽州依靠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徽商遍天下的经济实力及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 铸就了今日的世界文化遗产——徽派古建筑群。
摘要:皖南古村落群是世界文化保护遗产, 极具代表性的西递及宏村是我国及世界文化遗产中最为摧残的一颗明珠。皖南古村落群多集中在安徽省内淮河以南的地区, 故称皖南地区古建筑群。皖南地区历史、文化积累深厚, 自明清时期以来, 遗留下大量古建筑群。例如, 古祠堂、古民居及古牌坊等, 保存完好, 至今仍有很多学者考察及研究。本文通过四个方面, 探索皖南古建筑在明清时期兴盛的原因。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大规模扩张,建筑业蓬勃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消耗、环境高污染、资金高投入低收益等问题,实现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一、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人们在城市建设中,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降低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和高质量的生存空间,是人与自然的谐统一。绿色建筑中的“绿色”是指建筑的存在不能对环境构成破坏,环境自然资源在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也不破坏基本的生态平衡,它是一个概念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生态的一种建筑。建筑节能是指在建设中,建筑材料的生产、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和工艺,在满足同等需要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筑在一系列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以相关建筑节能标准为原则,采用节能型的建材和设备,加强节能设备的管理以及合理设计建筑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提高建筑在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在保证建筑物各项功能正常和室内环境质量良好的基础上,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人们在建设中通过各种手段向自然索取资源、消耗资源,以达到舒适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但是,只有索取而没有回馈,肯定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因此,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就是索取与回馈之间的矛盾。在严格控制和减少占有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就是绿色建筑的一种实践活动,建筑设计不但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建造时也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材料,确保自然索取与回馈之间的动态平衡。
二、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现状
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进入我国,尤其在“十一五”期间,逐步被人们了解和认识并得到推广,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慢慢地应用到建设中,国家也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为应对环境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国首次把绿色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相关政策激励、标准规范、技术进步、产业支撑、认证评估等方面能力建设,建立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新建单体建筑认证推广、城市新区集中推广为手段,实现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加大已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继续推进新建筑节能稳步向前发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鼓励使用绿色材料 ,发展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新型建材及制品。总的来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数量相对较少,呈点状分布,发展不集中。受经济水平影响,地域发展不平衡,绿色建筑的发展存在南快北慢,东部沿海迅速、西部地区缓慢等问题,与大规模推广绿色建筑的要求差距较大。而让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各地绿色建筑发展呈现加快的趋势。
目前,我国的办公建筑已经开始向低碳、生态、绿色的建设模式转型,建筑节能工程也从最初的节能项目示范点到公用及民用建筑工程,由点到面地迅速展开。初步培养了一批懂得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的专业人才,建立起一支支建筑节能队伍。建筑节能的技术研究与设计开发,在实用价值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筑节能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成效明显,建筑节能产业有了质的飞跃。现在,我国大力促进建筑节能的工程项目,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三、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的关系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出现,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其发展源于建筑对环境的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的出现,就是建筑在环境作用下的新形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带动下,建筑的反映从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开始审视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影响。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相比较,前者的要求相对更高,是更高层次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后者主要强调节能,而绿色建筑除节能外,还要求节水、节地和节材,其本质是要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建筑未必是绿色建筑,但绿色建筑必须是节能建筑。
多年来,我国在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法规制度、组织管理体系、推进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绿色建筑试点示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建筑节能在全社会得到认识和推广,逐渐形成共识。随着建筑节能工作在建设中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已取得很大成就,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方向。
四、加快绿色建筑发展与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
(一)增加新建城区中绿色建筑的数量
加大城市规划的管理力度, 提高绿色建筑在城市新城区建设、城中村改造中的比例,在城市总规划中融入环境保护、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等思想,建设生态城市,并以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制定出更为详细的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还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加強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当今社会,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建筑能耗所占社会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也在持续增加。如果要改变公共建筑能耗大的现状,就必须加强各城镇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采取可行的措施,最大化地节约能源。在居民适用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成本低投入,总结和借鉴先进经验,对采暖通风、供配电、节能照明以及监控系统等设施进行节能改造,这就有效地降低了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 进而使改造所产生的费用在能耗降低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能得到回收,最终使人们认识到绿色节能建筑的优势。由此可见,节能改造的潜力非常大,前景也很好,它服务和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取得成效的同时,降低建筑耗能,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加快改造供暖计量的速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民生方面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民生建筑的能源消耗远远大于生产能源消耗,北方供暖系统尤为明显,如果不采取有效合理的改造措施,每年消耗的能源成本会继续增大,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城市总耗能的降低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就需要大力推行民生建筑供热计量的改造,以室内散热器整体数量和室温质量不发生改变为前提,改造民生建筑中的采暖形式,将新型节能技术、材料和产品应用到供热计量节能改造中,不但可以降低能耗,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區
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有一套先进科学的绿色建筑总体规划,并要求示范区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能确保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体系的实施;第二,以低碳生态为目标,使污水和废品得到妥善处理;第三,尝试从乡村城镇逐渐向大城市发展,建立三网合一的通讯网络;第四,在示范区建立起新型能源的供应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环保的新型能源;第五,在示范区内建设商业广场和娱乐设施,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刺激居民消费,提高消费能力,扩大内需;第六, 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发展模式,增强当地公共建筑的居住功能,不断增大服务功能,提高当地人口的集聚程度, 推动经济发展。
(五)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推行
一方面,绿色建筑要有相关技术作为支撑,就要求成立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发展的研究专项;另一方面,国家既要从经济上支持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还要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在政策法规上支持绿色建筑的示范性建设,增大推广力度;最后, 还要注重绿色建筑的人才培养,以高校、科研机构等为依托,加大绿色建筑人才方面的建设,使绿色建筑节能、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得到强有力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使城市焕发出无限活力,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人与自然及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源.关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4,(11):247-249.
[2]张建国,谷立静.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12,(12):19-24.
[3]霍亚琳.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趋势[J].建筑·建材·装饰.2015,(16)
[4]孙书明,李伟清,马容.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山西建筑,2012,(14):13-14.
作者简介:
建筑幕墙门窗产品发展现状: 2.4.1 建筑幕墙产品的发展现状:
幕墙产品结构型式已从单一向多元化、从简单向复杂化方向发展,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结构的幕墙产品。
1. 框架式幕墙最先成熟并广泛应用:
九十年代建成的一批幕墙基本上采用的是框架式幕墙,包括明框幕墙、明横竖隐及明竖横隐两种半隐框幕墙和全隐框幕墙。
2. 单元式幕墙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已成为高档建筑外装饰的首选结构型式:
单元式幕墙板块原件在工厂内加工制作,误差小,精度高,有利于保证单元组件及幕墙的整体工程质量,而且能够与土建配合同步施工,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单元式幕墙能很好地解决渗水问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3. 点式幕墙及全玻幕墙已进入规模经济时期:
点式幕墙及全玻幕墙是在一个开放的大空间内通过各种形式的轻钢结构用各式各样的不锈钢驳接爪或玻璃肋及驳接板将玻璃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柔顺通透的幕墙表面,是集安全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幕墙结构形式。4. 组合结构式幕墙成为建筑新时尚:
在同一建筑中,包括几种不同面材的幕墙,例如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石材幕墙等。同时,同一种面材还采用不同颜色、品种和规格。从结构工艺上来看,则有框架式幕墙、单元式幕墙、点驳接式幕墙和双层幕墙。5. 石材幕墙独树一帜、发展迅速:
石材幕墙已由销钉式结构向T型挂件式、蝴蝶挂件式、背栓式等干挂结构应用为主的石材幕墙发展,由于工艺成熟,且材料单一,因而决定其成本较其它幕墙偏低,现已成为幕墙品种中成本引领者之一。6. 双层幕墙开始进入市场并逐步推广应用:
双层幕墙又称气循环幕墙,我国从1998年引入相关技术,构件从国外最初的箱体单元式,结合国情开发了分体单元式、外单内构式、内外构件式等经济适用的结构,从外通风、内通风体系发展到了内外通风体系、生物气候缓冲层等多种形式。7. 生态、光电等智能幕墙已进入研发阶段:
生态幕墙具备生物体的有机特性,能适应建筑物内的人流密度、内部分隔和服务要求等的变化,不断地自我调节.通过建筑“外皮”的这种调节,可以持续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避免了其它能源的消耗。光电技术是一种能够把太阳能转变成电能的技术,光电幕墙是把具有这种能源程序转化功能的光电板安装在幕墙上,利用光电板工作来供给室内用电,是光电在幕墙上的技术应用。
2.4.2 建筑门窗产品的发展现状:
门窗产品正在由简单向复杂、低档向高档、非隔热向隔热环保方向发展,下面介绍目前建筑市场的主要门窗产品。
1.平开式门窗和推拉式门窗历来是住宅门窗的主打产品:
平开式门窗和推拉式门窗应用最为普及,其中平开式门窗由最初的38系列、50系列及70系列的几个简单品种发展到基准尺寸35mm以上的各个尺寸系列品种,品种之多枚不胜举;
推拉式门窗由90系列、70系列两个品种发展到基准尺寸60mm以上的诸多系列品种,从滑轨的分类来看,由常规双轨推拉发展到单轨、双轨、三轨、四轨平推拉及单洞口上下推拉。2.地弹门、自动门、旋转门是公共建筑主入口的主要产品:
写字楼、酒店、宾馆等公共建筑主入口均采用高档地弹门、自动门、旋转门作为其门户,既给人高贵的生活体验,又可配合楼宇自动化实现便捷而又安全的楼宇管理。3.双层门窗、内开内倒窗、内平开推拉式门窗、折叠式门窗、中旋窗等产品结构成熟,已成为高档建筑的新宠:
2000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各种适合于高档楼盘尤其是别墅的双层门窗、内开内倒窗、内平开推拉式门窗、折叠式门窗、中旋窗等门窗新品应运而生并逐渐投放市场,随着高档五金配件国产化的推进,此类新型门窗的应用将日渐增多。4.通风器、高位开窗控制器、卷帘、紗网、遮阳板等附件为门窗的发展如虎添翼: 通风器置于门窗内可实现居间的微量通风、净化换气及热交换;高位开窗控制器通过电动或手摇方式可启闭高位处的排烟窗或天窗;百页卷帘具有良好的遮阳隔热、屏蔽视线作用;纱网能挡尘、防虫、防蝇;遮阳板安装于窗户上部或侧部,具有遮阳及装饰功效。
上述门窗附件与各结构类型门窗的有机组合使得门窗更加具有系统的产品功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
5.环保节能门窗已进入市场,必将成为门窗产品的发展主轴:
门窗行业要可持续性发展,开发并推广环保节能门窗产品是行业的必然选择,且刻不容缓。目前主要通过采用隔热冷桥铝型材、中空玻璃(L ow-E、抽真空、惰性气体充填等)、遮阳(外卷帘、中卷帘)、复合材料(铝塑复合、铝木复合)等材料及技术对上述各结构类型门窗进行相对应节能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不少产品已进入市场。未来为响应国家节能降耗,节能环保门窗必将迎来发展的又一春。2.4.3 建筑幕墙门窗关联材料发展现状:
幕墙门窗关联主要材料的科技创新为大力发展幕墙门窗行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为建筑外立面装饰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与效果。
1. 铝型材:
铝型材在建筑业的应用主要为门窗、幕墙、采光顶、雨棚、隔断、栏杆、装饰构件等。表面处理由阳极氧化发展到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喷涂等工艺方法,色彩丰富,装饰性强。
目前,建筑节能的兴起,为隔热铝型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片沃土,隔热铝型材具有良好的隔热“冷桥”效果,且性价比高,前景十分看好。2. 铝
板:
九十年代铝塑复合板在建筑幕墙领域大行其道,基本上在我国得到普及,进入本世纪以来代之而起的是铝单板和铝蜂窝板,铝蜂窝板因价格偏高而导致推广应用受阻,因此铝单板已成为铝板幕墙的拳头产品。
铝单板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喷涂铝板(粉末喷涂及氟碳喷涂),国内生产厂家众多;另一类是预辊涂铝板,仍需进口,ALCAN是其中的佼佼者。3. 玻
璃: 本体玻璃(绿玻、蓝玻、灰玻)、高性能安全玻璃(夹层玻璃、夹丝玻璃、钢化玻璃)、光热效应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防火玻璃的广泛应用,保证了幕墙工程的实用性、安全性、保温隔热性及隔音防火性;高清晰度特厚玻璃的应用,大面积全玻璃幕墙的出现,实现了全景式的景观效果,形成了玻璃幕嶄新的结构体系。4. 石
材:
石材干挂技术的突破,使石材这一古老的装修材料重新焕发了新机,其中花岗岩石材因其材质致密、颜色丰富、矿源充足、纹理清晰等特点而成为石材幕墙的主角;凝灰石颜色呈米黄、质地均匀而又纹理自然,是石材幕墙的另一新型材料,凝灰石装饰的大厦显得格外庄重和富丽堂皇。5. 密封胶:
长期以来,结构密封胶和耐侯密封胶全部依赖进口,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贻误工期。如今我国已研制并生产出优质结构密封胶和耐侯密封胶,同时还研制成功环保型石材密封胶、石材干挂胶、中空玻璃专用密封胶、防霉密封胶等产品。实践证明,这些硅酮胶产品的品种、性能、工艺、质量已经全面达到进口产品的先进水平。6. 五金配件:
五金配件品种繁多、功能迥异,其质量决定了门窗的有效使用寿命。市场上国产五金配件正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迈进,处于与国外品牌五金配件“与狼共舞”的格局,进行高端国产五金配件的创新与研制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5
建筑幕墙门窗技术发展现状: 2.5.1 建筑幕墙门窗的防渗漏技术:
“雨幕”等压原理技术成熟,成为开放式幕墙系统防渗漏的有力武器。其中单元式幕墙插接缝和开启窗是应用“雨幕”等压原理防渗漏的最佳场所。2.5.2 建筑幕墙门窗的节能环保技术:
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幕墙门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环保要求节能,节能促进环保。目前,幕墙门窗节能环保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空玻璃特别是LOW-E中空玻璃技术:
普通中空玻璃的K值约为2.6---3.5W/K,而LOW-E中空玻璃K值可达到1.6---1.8 W/K,LOW-E中空玻璃节能效果明显,可以做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2.隔热断桥铝型材技术:
隔热断桥铝型材是在二个铝型材之间加入低导热的非金属隔离物,通过切断隔热断桥铝型材的能量传递途径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嵌条法”和“注塑法”是隔热断桥铝型材两种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3.遮阳技术:
幕墙门窗有外遮阳、内遮阳、中空玻璃内遮阳三种遮阳方式,其中外遮阳的节能效果最佳。夏季,幕墙门窗外遮阳物会折射、反射大量的太阳辐射能,从而减少阳光对室内的辐射,减少空调的运转制冷时间,节约能耗。4.隔声技术:
幕墙门窗的隔声降噪无论对于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还是减少室内噪音对环境的污染来讲都至关重要。一种新型PVB材料的问世,使得该种PVB夹膜合成的夹层玻璃的隔声性能可提高5至15分贝。5.通风换气技术:
安装于幕墙门窗结构内的新型通风换气产品的研发成功,不但使建筑物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而且能使室内的能量损失降至最低,达到既环保又节能的目的。6.自洁技术:
玻璃幕墙表面,尤其是观察部位玻璃表面的积灰、水锈是极为普遍而又有损人们感观的现象,自洁技术的问世为业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捷径,依靠玻璃表面涂加不粘涂层,或者接触反应涂层,均可防止积灰、水锈。7.复合材料技术:
对各种材料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和组合(如用复合材料制作的铝塑复合窗、铝木复合窗等),已经成为建筑门窗的时尚,既满足节能要求,又为人们提供了切实的高品位生活质量。
2.5.3 建筑幕墙门窗的安全防范技术:
安全玻璃、开启装置、电子锁、对讲门技术以及烟感应、雨感应技术、红外线防入侵技术等已在幕墙门窗中推广应用,未来将成为幕墙门窗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领域。2.5.4 建筑幕墙门窗加工工艺技术及设备:
幕墙门窗的发展与其加工工艺技术的提高及设备的引进密不可分,行业内不少企业已实现了从单间加工的传统工艺向胎具成组加工工艺,到CMA多攻位组刀加工中心生产线的新型工艺过渡,而且都拥有CNC控制四轴、五轴加工中心,新型仿形铣、数控双头锯、端铣机、多孔钻等先进设备。标志着大中型幕墙门窗骨干企业的工艺装备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幕墙门窗加工技术也将有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未来数控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各个工序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通过传输皮带就可以组成自动化生产线,并且通过网络系统将整个控制系统连入公司局域网中,在办公室即可完成程序设计、参数输入、程序执行等功能,还能监控现场生产情况,等等。这种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车间的出现将会有力地促进幕墙门窗加工业的发展。2.5.5 建筑幕墙门窗CAD系统与技术标准规范:
我国已自行开发了幕墙门窗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完成了各种幕墙及门窗的产品设计、图形绘制、结构计算、文件编制、标书编辑、线材优化、板材优化,建筑三维效果图等辅助设计软件基本得到普及使用,应用Internet网采集和传递技术信息也较为普遍,AUTOCAD图形工作站、远程网图文输送系统开发应用都有了一定进展,充分说明幕墙门窗行业正在向高科技信息化迈进。
在技术标准规范方面,幕墙和门窗的产品标准、工程技术规范、配套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试验方法标准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达400多项,其中涉及铝门窗、幕墙及相关材料的标准200多项。这些标准及规范的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5.6 建筑幕墙门窗产品检测与试验:
1998年,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确认了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海口、武汉、济南、沈阳等八个建筑幕墙检测试验中心,形成了中国建筑科学院国家试验室和地方检测站(中心)两极检测的网络体系。
【古建筑发展】推荐阅读:
文物古建筑12-02
古建筑修复12-04
古建筑的作文07-13
古建筑文化遗产01-03
古建筑调研报告05-29
中西古建筑文化比较09-27
中国古建筑的风格10-28
古建筑文物保护方案09-17
古建筑尔雅答案完整版10-20
10《爱护古建筑》教学设计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