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大班幼儿区域活动范文(精选11篇)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是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游戏形式,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空间。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呢?结合我的经验,基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做:
一、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1、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投放材料,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适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主动愉快地操作学习。并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特别是注意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例如我们在益智区了投放了彩色的珠子和绳子让幼儿串项链,能力差的幼儿尝试把珠子串起来变成项链,能力稍强的幼儿能按颜色进行串珠,变成好看的项链或手环。这样区域的材料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逐渐提高动手能力与动脑思考能力。
2、能结合每个月的活动主题,及时更换材料。如十月份以《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题,在美工区投放了卡纸、油画棒、水彩笔等让幼儿画国庆真热闹;投放了火柴、卡纸、胶水等让幼儿粘礼花;投放了橡皮泥、磨具、牙签等让幼儿做团圆饭。在益智区投放了拼图两套让幼儿拼中国地图。在建构区投放了纸盒、易拉罐盒、各种车等让幼儿搭建天安门。十一月份以《社区真美丽》为主题,在建构区又投放了纸杯、积木等,让幼儿搭建自己的社区。根据季节特点,我们在美工区又投放了落叶,让幼儿运用树叶进行拓印画等。
二、保证充足的区域活动时间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去选择内容,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地游戏氛围,才能更好的开展区域活动。
三、教师适时的参与指导
1、教师要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参与幼儿的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区里出现新的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因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如五子棋的游戏,五子棋对多数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活动前为了让幼儿了解五子棋的游戏规则,我先让幼儿认识了棋盘和棋子,然后讲解并演示了下五子棋的方法。刚安排完活动,幼儿已经迫不及待的玩起来,看到幼儿下得特别认真,我就没好意思打扰,只是在一边观察,这时我发现媛媛和轩轩两个小朋友拿着棋子摆的起劲,都没有去堵对方的路,只是拿着棋子不停的摆,不一会儿就摆了很多棋子,渐渐的没有开始的兴致,这时我说:“轩轩你觉得这样下棋有意思吗?你看看你的‘白子’早就已经超过五颗排成一排了,你早就赢了。”她当时显得很高兴,我说:“这样下棋多没劲,没有对手,自己摆自己的,来,我陪你下一盘。”她听了可开心了,于是我拿起了“黑子”一边下,一边指导她,渐渐的她明白了下五子棋的方法,逐渐从中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这几年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活动的一些实践经验反思总结,并不表示所有的园所老师都会适用,还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取舍,也需要因材施教,毕竟这只是关于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工作的一些方面,园立方上还有一些同行的园长老师们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工作上的各种经验教训,大家可以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分享。
2、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如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巧手编制的材料,一是让幼儿用纸条进行编毯子,二是用毛线编花篮。这个游戏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刚开始游戏时,幼儿都愿意去积极尝试编织,但由于不太会玩,部分幼儿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编织,很多幼儿在编织过程中也渐渐没了耐心,失去了兴趣。这时教师认真观察,对不会玩的幼儿进行耐心的指导,现在班上多数幼儿已经学会了编织。所以教师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还应该作为指导者,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以观察、鼓励为主,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老师应当适时介入,对孩子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老师作为一个共同参与者,与幼儿共同商讨对策,鼓励、引导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四、注重活动的评价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领、支持、整理的作用,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一、规划好区域活动的时间
区域活动, 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因此教师就需要设计好合适的区域时间, 发挥好每次区域活动的作用。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来进行设置, 设置也比较灵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以《可爱的小动物》的区域活动开展为例。
师:同学们, 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 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出去旅游, 希望看到小动物。
师:原来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啊, 我们今天肯定是不能去动物园了, 但是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动物好, 同学们觉得好不好?
生:太棒了, 我们自己就能制作动物园吗?怎样制作呢?
师:同学们看, 老师这里有许多彩带、卡纸、泡沫、剪刀和小刀, 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来做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然后对我们的教室进行布置, 让我们的教室变成一个动物园, 好不好?
生:感觉特别有意思, 但是不知道具体从何处下手。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分成三组, 一组是用卡纸来制作小动物的形象, 贴在教师后面的动物园区;一组同学利用泡沫来制作立体的小动作, 可以摆在窗户上;最后一组小朋友就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衣服, 这样小朋友就可以扮演成动物在教室里面进行表演了。
生:那我们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可不可以将我们制作的东西在别的小朋友面前进行展示呢?
师:当然可以, 看来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 那么就开始动手行动吧。
教师利用六一儿童节的契机, 让学生以“动物园”为主题进行手工活动, 这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新鲜的, 因此会积极配合老师, 在制作的过程中也表现的十分积极,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
二、选择好区域活动的材料
幼儿园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材料的投放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来选取材料, 材料不能过少或者过于简单, 但是复杂度也不能过大, 否则就会影响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中, 要将幼儿的动手、动脑结合起来,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以《一起走环形路》的区域活动开展为例。
师:同学们, 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认识100 以内的数字, 同学们学习的都很不错, 今天我们就需要开展一个活动, 利用数字来走环形路。
生:走环形路?那不是应该用脚走吗?为什么会用数字来走呢?
师:看起来同学们很感兴趣啊, 同学们看大屏幕上有一个环形的道路, 道路是由一个一个的数字木块组成的, 只有将环形桥每个空格都填上正确的数字木块, 才能构成整个环形桥。
生:那么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两个小朋友为一组, 然后到老师这里来领走一个环形桥和一筐数字积木, 这些数字积木是可以嵌入到环形桥中的每个格子中, 只有找到相应的数字嵌入才能构成完整的环形桥, 同学们明白了吗?
(然后学生就两人为一组来搭建环形桥。)
师:同学们搭建的如何, 有没有什么感受呢?
生:在寻找数学的过程中感觉好费力, 比如找这个“69”这个数字的时候, 我认成了“96”, 因此就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但是我和我的小搭档两个人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环形桥和数字积木, 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数字的认识来对环形桥进行构建, 而且是学生两个人为一组的,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对于一些不认识的数字可以互相商量, 因此保证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 并且增加了对100 以内的数字的印象。
三、评价好幼儿活动的表现
学生在参与区域活动的时候,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参与过程进行及时的反馈, 以表扬学生为主, 这样学生对区域活动的参与才会充满热情。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 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我做医生, 我做病人》的区域活动开展为例。
师:同学们, 你们生过病吗?
生:生过, 每次生病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很难受。
师:那么今天同学们就对医生、护士以及病人进行角色体验。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白大褂、听诊器、针管、药片以及记录本等, 你们可以利用这些物品来模拟医生看病的过程, 现在同学们就开始做小医生、小护士吧。
(然后学生就开始进行角色扮演起来, 在教学中发现, 一些学生为因为谁做医生, 谁做病人争论不休, 但是最后都有同学妥协, 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
师:同学们, 在活动中, 尽管存在着一些摩擦, 但是最后同学们还是顺利完成了活动。每个学生都想要做医生, 不想做病人, 但是要保证活动的开展就必须要有学生妥协, 同学们在整个而过程中就表现的很不错。同学们轮流做医生、护士和病人, 对每个角色都体验一遍, 这样才有意义。
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 对角色选取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分歧, 但是学生之间相互妥协, 最后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学生有这种妥协精神的时候, 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表扬, 在以后进行活动开展的时候也避免同学之间的争执, 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
综上所述, 区域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自主、主动以及个性化的发展,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体验中不断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健全,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5-6岁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庄宏玲.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学前教育研究, 2011 (5)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主要是指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确定好合适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建设活动场地,然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活动区域内进行活动,整个过程是幼儿自主发挥的过程,促进幼儿健康、自由地发展。
一、规划好区域活动的时间
区域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就需要设计好合适的区域时间,发挥好每次区域活动的作用。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来进行设置,设置也比较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以《可爱的小动物》的区域活动开展为例。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出去旅游,希望看到小动物。
师:原来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啊,我们今天肯定是不能去动物园了,但是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动物好,同学们觉得好不好?
生:太棒了,我们自己就能制作动物园吗?怎样制作呢?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彩带、卡纸、泡沫、剪刀和小刀,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来做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对我们的教室进行布置,让我们的教室变成一个动物园,好不好?
生:感觉特别有意思,但是不知道具体从何处下手。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分成三组,一组是用卡纸来制作小动物的形象,贴在教师后面的动物园区;一组同学利用泡沫来制作立体的小动作,可以摆在窗户上;最后一组小朋友就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衣服,这样小朋友就可以扮演成动物在教室里面进行表演了。
生:那我们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可不可以将我们制作的东西在别的小朋友面前进行展示呢?
师:当然可以,看来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那么就开始动手行动吧。
教师利用六一儿童节的契机,让学生以“动物园”为主题进行手工活动,这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新鲜的,因此会积极配合老师,在制作的过程中也表现的十分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
二、选择好区域活动的材料
幼儿园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材料的投放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来选取材料,材料不能过少或者过于简单,但是复杂度也不能过大,否则就会影响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中,要将幼儿的动手、动脑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以《一起走环形路》的区域活动开展为例。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认识100以内的数字,同学们学习的都很不错,今天我们就需要开展一个活动,利用数字来走环形路。
生:走环形路?那不是应该用脚走吗?为什么会用数字来走呢?
师:看起来同学们很感兴趣啊,同学们看大屏幕上有一个环形的道路,道路是由一个一个的数字木块组成的,只有将环形桥每个空格都填上正确的数字木块,才能构成整个环形桥。
生:那么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两个小朋友为一组,然后到老师这里来领走一个环形桥和一筐数字积木,这些数字积木是可以嵌入到环形桥中的每个格子中,只有找到相应的数字嵌入才能构成完整的环形桥,同学们明白了吗?
(然后学生就两人为一组来搭建环形桥。)
师:同学们搭建的如何,有没有什么感受呢?
生:在寻找数学的过程中感觉好费力,比如找这个“69”这个数字的时候,我认成了“96”,因此就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但是我和我的小搭档两个人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环形桥和数字积木,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数字的认识来对环形桥进行构建,而且是学生两个人为一组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对于一些不认识的数字可以互相商量,因此保证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并且增加了对100以内的数字的印象。
三、评价好幼儿活动的表现
学生在参与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参与过程进行及时的反馈,以表扬学生为主,这样学生对区域活动的参与才会充满热情。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我做医生,我做病人》的区域活动开展为例。
师:同学们,你们生过病吗?
生:生过,每次生病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很难受。
师:那么今天同学们就对医生、护士以及病人进行角色体验。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白大褂、听诊器、针管、药片以及记录本等,你们可以利用这些物品来模拟医生看病的过程,现在同学们就开始做小医生、小护士吧。
(然后学生就开始进行角色扮演起来,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为因为谁做医生,谁做病人争论不休,但是最后都有同学妥协,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
师:同学们,在活动中,尽管存在着一些摩擦,但是最后同学们还是顺利完成了活动。每个学生都想要做医生,不想做病人,但是要保证活动的开展就必须要有学生妥协,同学们在整个而过程中就表现的很不错。同学们轮流做医生、护士和病人,对每个角色都体验一遍,这样才有意义。
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对角色选取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分歧,但是学生之间相互妥协,最后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学生有这种妥协精神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在以后进行活动开展的时候也避免同学之间的争执,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自主、主动以及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体验中不断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健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5-6岁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庄宏玲.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1(5)
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因为种种的困惑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造成有内容而无实质。比如(1)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应的区域?(2)如何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需求?(3)如何使区域活动对幼儿学习真正起到支持作用?这些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严重阻碍课程改革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探索:
一、转变教师角色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但是在主题活动中,活动与课程的安排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不便的,而是紧随着幼儿的兴趣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的,当然在这其中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及价值所在。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给了区域活动很大的灵活性,利于教师掌握,教师很自然的在此过程去完成角色的转变意识。如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在区域中完成,很多时候老师都处在观察者、记录者的状态,同时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帮助幼儿。如科学区《沉与浮》的实践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到很多的问题,并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自然应该退出来,在一旁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而不是强行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是从直接传授、正面介入到幼儿的学习中指导幼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是正面的直接的指导,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一味的告之幼儿该怎样做,不能那么做,或者是应该这样做,幼儿遇到困难也是直接告之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二、发挥幼儿主体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双方相互努力,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幼儿是教室环境当中的双主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习,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模仿学习,可以使幼儿自己通过努力而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的人群,可以化解幼儿人际关系单一的状况,使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才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此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表现很投入。幼儿活动越投入,表明幼儿通过操作过程学习到越多的东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科学设置活动区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是灵活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多方面考虑而设置的。如《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表演区,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自理区等。而在《有趣的车》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区域环境要有鲜明的个性布置,能吸引幼儿进入到区域中。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在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
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四、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活动区教学的起点,不是活动区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活动区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活动区教学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尽管我们都认识到了创设区角活动的重要性,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的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那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角活动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教师给幼儿创设科学、合理、有趣的活动区
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幼儿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地域性及幼儿园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要让活动区具有本班特色,兼顾有艺术性、教育性、发展性、多样性。作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要让幼儿自主的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活动区内。在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角活动,并且逐步把集体活动的内容融入到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和伙伴之间一同探索、一同学习,从而在自己本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区中幼儿活动的情况,发现幼儿究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引导幼儿主动的参与区角活动,喜欢区角活动,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教师要提供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好玩的活动区材料
教师在创设合理的活动区后,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要理解活动的目标后在活动区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活动区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幼儿适时适宜的指导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游戏是非常投入的,因此,教师耐心的观察和倾听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及时地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从而便于教师及时地加以调整。在观察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大多数幼儿喜欢什么区的游戏、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哪些材料幼儿最为喜欢,游戏中哪些情况需要老师介入等等。
四、教师在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客观、宽松的评价
由教师组织的评价活动可以有很多种,评价的时机也有所区别。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评价,就能发挥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小班年龄段,对于活动的评价形式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评价活动可逐步增加幼儿的参与机会,增强幼儿评价中的生生活动。
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的做好纪录和反思尤其重要。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另外,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在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调整的记录才能体现观察和指导的价值,帮助教师不断发现区角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身体的各个系统以及动作的功能在4-6岁已基本完善,因此,这段时期幼儿通过各项活动开始把各个不同的系统整合起来,使动作协调一致发展起来。每天的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就可以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但是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往往喜欢单独一个人玩,而不喜欢集体活动,每次带领他们出去参加户外活动时,他们往往手里拿着器械,站在一旁观看中大班孩子的活动。该如何有效组织小班孩子很好的开展户外活动呢?
1.活动场地小型舒适
小班的孩子大肌肉群发育不太完善,易摔跟头,户外活动的场地安排在比较平坦的塑胶地毯或草地上。这样,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爬呀、跑呀,不必担心擦破皮、跌痛膝。集合时,只要招招手,轻轻喊“来来来,快到老师这儿来”,孩子们就会像小雀般跳到老师身旁。
2.活动内容轻松愉快
有一次,我和孩子做“兔子和狼”的游戏,我当大灰狼,为了装得更像一些,我戴着头饰,张大嘴巴,举起“爪子”向“小兔”们扑去。猛地一转身,抓住了身后的一只“小兔”班上年龄最小的皓皓,并“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皓皓“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嘴里一个劲地喊:“不要吃掉„„不要吃掉我。”我忙摘下头饰,换了笑脸,对吓得紧闭双眼的皓皓轻声说:“我是李老师,不是大灰狼。”皓皓睁开眼,疑惑地望着我,一向乖巧的他竟猛地挣脱我的手,跑开了。这件事给我的教训是深刻的,从那以后,尽量选择或者创编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内容,为孩子创设良好的 地理环境。
3.活动安排科学合理
小班幼儿易疲劳,注意力易转移,针对这一特点,我常常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安排3-4个游戏,每个游戏的时间为6-7分钟。如果把活动量大些的游戏比喻成一粒大珠子小珠子,整个活动就像串珠一样:大珠子----小珠子----大珠子----小珠子。如“小兔找萝卜”和“过小河”放在一起,“拖小猪”和“小孩小孩真爱玩”串在一起。这样的安排保持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另外,在时间安排上,我们遵循时间短、次数多的原则,一天安排上、下午两次户外活动。这样,孩子活动时就比较专注、活动量也增加了。
4.活动规则简明易行
幼儿在户外活动比在室内活跃,加上小班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如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常根据游戏情节增添简易规则。如“开飞机”时,我用“飞机和飞机相撞会爆炸”加以约束,孩子就懂得了不能只顾自己玩得开心,应防止相撞。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情景化的户外游戏中,小班孩子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有了增强,体质逐渐得到了提高,我们要以新课改为载体,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坚持情景化地组织孩子活动的同时,还须注意持之以恒,把主动性让给孩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创新活动内容。
一、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激发幼儿兴趣
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 两者的关系是双向发展的, 以教育目标为前提, 根据教育目标详细部署教育内容, 使教育目标的需求清晰化;同时也可先有幼儿活动的内容预设, 再赋予一定的教育目标, 积极地加以引导。
(一) 目标的预设与生成
首先我们将教育目标进行了合理设计并加以筛选, 预先设定的目标系统, 包含了预设性目标以及生成性目标两个部分, 从中可以发现幼儿持续性发展的倾向。
1.预设性目标具有层次性。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灵活地制定不同的个体性教育目标, 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制定了: (1) 基础性目标, 即幼儿基本上都能达到的水平目标。 (2) 弹性目标, 即对学有余力的幼儿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 激发幼儿内在的潜能或是对能力不足的幼儿降低任务难度, 唤起幼儿的成功的体验。 (3) 发展目标, 从课内延伸至课外。
2.生成性目标具有开放性。在区域活动中, 随时会出现不可预料的新情况。教师就要利用自己的智慧, 根据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境, 随时调整原有目标, 生成新的教育目标。如发现原来设计的问题没有挑战难度时, 可以追加问题, 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 则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 放缓坡度化难为易。
(二) 内容的确定和细化
区域活动的内容选择遵循三个原则:A:兴趣性原则;B:针对性原则;C:发展性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孩子本身就持有的内在动力也是原动力, 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尽量做到: (1)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 (2) 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教师的积极参与, 引发孩子活动的欲望。 (3) 根据孩子的活动需求和个体参与情况及时更换调整材料。
2.针对性原则:有的教师区域内容的选择“信手拈来”, 随意性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充分发挥区域促幼儿发展的作用, 我们力争在每个环节悉心观察: (1) 随时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 进行正确地引导。 (2) 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 引导幼儿选择不同难度的内容。
3.递进性原则:为达到为幼儿预设的发展总目标, 区域根据目标及幼儿现阶段发展水平设置递进性内容。
二、创设动态的教育环境———凸显有效互动
活动区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 结合教育目标而生成。环境、材料体现指向性、目标性、适宜性、层次性、丰富性、实用性、灵活性、可变性、操作性、暗示性, 能很好地与幼儿产生互动。
(一) 创设弹性化的环境
活动区创设要有计划, 根据教育指向和孩子已有水平, 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如为了很好地学习《沉与浮》, 特意为幼儿准备了诸如水缸、木块、铁钉、纸张和橡皮泥这样的物品, 让幼儿通过实物实验, 自己去发现沉与浮的奥秘……当然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也是相辅相成的, 需要教师灵活应对, 做出适当调整。在开设音乐区《瓶子乐队》时, 个别幼儿将娃娃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当成了乐器, 教师及时抓住契机,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厨房音乐会”拉开了序幕……
(二) 投放多元化的材料
1.指向性、目标性。提供的材料直接指向活动的目标, 能激发幼儿操作欲望并通过操作完成教育目标。
2.适宜性、层次性。提供的材料要适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 材料的操作难度要对应于“最近发展区”。从实际需要出发, 为不同层次的幼儿准备与之能力相适应的材料, 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的有效提高。
3.丰富性、实用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来丰富幼儿的操作材料。如:纸杯纸盘可以用来建构, 糖纸、纽扣、毛线可以用来拼贴……这些不起眼的自然物, 却别有一番用途, 深受孩子们喜欢。
4.灵活性、可变性。要让活动材料“动”起来、“活”起来。即所提供的材料应具有可塑造、可变化、可组合的特点, 无固定的使用模式。
5.操作性、暗示性。提供的材料有趣、可操作性强、蕴含暗示作用, 让幼儿通过操作即可获取成功经验。如在“分割、组合图形”活动中, 我们提供了有背景图的纸, 幼儿将图形分割成几块后, 可以根据图案进行组合, 只要能拼出完整的图案说明操作正确了, 材料已经暗示了组合的方法, 幼儿不但能自主操作还能自主验证。
三、提供开放地指导———引领幼儿不断提升
我们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 同时对不同区域, 不同环节, 不同幼儿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颇具成效。
(一) 以观察、鼓励为重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 并进行准确地分析, 促使指导更为有效, 幼儿能得到更好更快地成长!
观察涵盖:
1.看活动环境是否开放, 安全;提供的材料难度是否适宜;数量准备是否充足等。
2.以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为着眼点, 细心观察。如, 幼儿的兴趣程度和幼儿的学习动机;了解幼儿的具体需求;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等。尊重幼儿, 不轻易评判, 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 营造宽松、自如、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 以间接指导为主
区域活动, 教师一般以间接指导为主。首先需要靠学具、材料做为媒介。如幼儿在玩夹珠游戏时, 如果观察到大多数幼儿兴趣持续降低时, 及时叫停。创设情境, 投放斜坡, 让幼儿将珠夹到坡顶, 从坡顶滚下来, 使幼儿获得新的探究热情。其次靠问题为媒介。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情绪萎靡时, 可通过假设问题, 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 “下面隐藏的会是什么?是不是你所期待的?”“还可以拼出什么样的美图来?要不要再试一次”等, 激发幼儿继续学习下去的欲望和信心。
(三) 以适时介入为要
何时介入指导需要灵活掌握, 量身打造每个孩子学习、探索、发现的能力, 使区域活动让孩子乐而忘返的同时, 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有研究证明, 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 往往容易出现目的性较差、坚持性较差等问题, 教师应当根据幼儿所出现的问题或困难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帮助。比如说幼儿在反复无意识地探索, 这时教师应通过追问、描述、建议、引发比较的方式介入指导。而如果幼儿坚持性较差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则可通过唤起已有经验、降低或增加任务难度、鼓励、引发反思、描述等方式介入。
(四) 以引发感受为上
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学习, 有了一些独特的感受后, 教师要创造时间和可能性和幼儿分享, 组织幼儿相互交流, 并且提升一些关键性的经验。此时, 教师的“评价”, 可以是鼓励性的。如:“你捏的泥娃娃很逼真”, 鼓励幼儿专心, 专注, 坚持。不管做任何事情有始有终, 不会虎头蛇尾。再比如:“某某小朋友找瓶盖用得时间最短”, 让幼儿提高活动的速度, 做事不散漫, 不拖沓。其次, 可以采取激发兴趣的方式正确引导。对一些提升智力, 幼儿一时忽略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 (受冷落的区域) , 通过老师启发, 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时, 则需要对那些本身有一定能力、兴趣稍有偏颇的孩子进行引导, 引入正途。有的孩子好拼搭, 不爱动脑,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点拨, 使孩子的兴趣指向更广泛些也更明晰。再或者, 可以是讨论性的群策群议。围绕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前提是太多幼儿己积累了相关的操作经验) , 展开集体讨论。比方说:“有什么办法使正方形和圆形变一样多?”幼儿的经验在碰撞中得到升华。师生间讨论式的交流极有意义。三种“评价结合进行, 可以在“讨论”中融入“鼓励”, 在“鼓励”中表现“激趣”。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成长的空间、让幼儿有长久探求的兴趣, 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对下一次活动有更美好的憧憬。
四、结语
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在“立足区域, 观察孩子, 发展能力”的宗旨导引下, 积累经验, 摸索出了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的方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发现尝试,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明显增强, 真正实现了在区域中学习, 在区域中发展。
摘要:区域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良好途径。通过集体备课、现场观摩研讨、集体反馈、交流分享等方式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指南》背景下区域活动这一课程模式, 总结出开展区域活动的三大要素。一是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二是创设动态的教育环境、三是提供开放地指导, 从而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区域,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Leah Adams, 王峥.文化与幼儿教育的北美视角:关注优质与独特[J].学前教育研究, 2004, (Z1) .
[2]陈磊.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线亚威, 李云翔.幼儿园活动区课程实施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一、精心准备——幼儿能游戏
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工作,因为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着区域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它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物质条件,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积极情感。
1.根据活动需要,提供各种材料
要开展益智区活动,师生就必须为此区域提供相应的玩具及材料(棋类、图书、迷宫图片等),然后让幼儿自由选择,在不断的游戏、操作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要做小菜场、水果店游戏,我们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荤菜、水果等,才能进行买卖。要做银行游戏,必须有钱币,供顾客领取。要做娃娃家,必须有所谓的餐具、炊具、家具等。科学区,让幼儿动手实验,进行探索活动,必须提供做实验的器具,材料等。
2.投放材料合理,力求体现“五性”
目的性: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与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如:点心店要投放各式点心,小菜场要放一些蔬菜类,在各半成品加工区,就要投放一些相应的做点心或蔬菜的材料,而不是做其他东西的材料。
丰富性:材料的数量要充足,形式、功能多样,满足不同孩子自由选择的需要。如:百货店中,就要投放品种较多的货物,不要来了一两个顾客就把东西全都卖完了,使接下来的游戏成了空白。
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发展的需要以及满足孩子不断发展的需要。如:在提供半成品时,可以提供一些比较粗糙的材料,以及一些相对精细的材料;游戏时,让能力强的幼儿做复杂些,能力弱的幼儿作简单些。
安全性:收集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安全卫生。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进行选择,经过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综合性:设有公共材料箱,提供一些有变幻空间的基础材料,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空挡”时可以来这里“掘宝”。如点心店里货卖完了,可以到这里找到白纸即时做成面条。如银行里的钱取完了,可以到这里找到白纸即时可以“印”出钞票等等。给孩子无限创意的环境,才是区域环境创设的真正意义。
3.按照主题变化,调整变换材料
区域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那样会使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兴趣,我们要根据班级的谈话主题,因地制宜的随机增减更换材料。
可见,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应是从多方面考虑的,只要是适宜的材料,才能发挥其有效性。
二、用心组织——幼儿想游戏
区域活动中,营造和谐的游戏氛围,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游戏,更能保证幼儿产生活跃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优化的、和谐的游戏环境。
第一,幼儿在选择游戏时应是自愿的,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把选择游戏的权力交给幼儿,教师不要主宰和干预,不能过分限制孩子束缚孩子。于是,我们在选择区域活动时,创设了一个比较自由的选择方式,就是设置了一个“我想玩”的板块。每天早晨孩子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由选择今天喜欢玩的游戏,将自己的名字插到相应的游戏标志盒里面,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幼儿在有兴趣的状态下进行游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允许幼儿出错,幼儿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幼儿指正。必要时允许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活动气氛中,幼儿没有被同伴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幼儿便会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要让幼儿在充满好奇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游戏,从而发展其能力。如:在自然区中,由于孩子好奇,调皮的孩子会给小金鱼喝牛奶;给小花浇一些热水……,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不会及时去制止或训斥,而是将事情提出来,平和地讨论一下,启发他们去思考,这样做对还是错,为什么?让他们自己寻找科学的答案,从而提高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游戏,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细心指导——幼儿好游戏
在区域活动中,把握适度的点拨指导,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应是一个忠实的观察者、聆听者、记录者。教师要尽量做到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以游戏的口吻隐性指导幼儿,排除阻碍游戏发展的干扰因素,推动情节发展,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游戏的本质特点,放任自流,就无法及时把握指导契机,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无法提高游戏的质量。教师的指导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过多干预,要点到为止,帮助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活动的开展,既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又为教师创造了更多的研究空间。我们要更深入一层去研究,把新《纲要》的先进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位幼儿更好地发展。
摘 要:剪纸活动对幼儿是一种动手能力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肢体的协调性以及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如何让剪纸教学在幼儿园有效展开,是重点讲述的。
关键词:剪纸;教学活动;想象力;幼儿园;创造性;生活
幼儿天生就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只是需要一个物质依托表现出来。而剪纸活动则是很好的途径,它能够通过色彩和形状以及创造的过程让幼儿体会其中的乐趣。但是剪纸活动要想发挥它的作用,还要求老师加入一点技术技巧,巧妙利用幼儿心理和喜好,营造一个快乐的实践课堂。
一、准备剪纸的多种工具和多种创造方式
剪纸不只是用一把剪刀和几张纸那么简单,纸张的颜色、材质、剪刀的样式等,都对这个活动有很大影响。幼儿的视觉感要更加强烈一些,也就是说用多彩的颜色去吸引,效果要更好。给孩子们准备多种颜色的纸张,让他们自己选择颜色;至于剪刀,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不能太锋利,要适合孩子手的尺寸。
准备齐全工具,就要选择合适的剪纸方法。剪纸可以选择先画后剪的方式,比较适合孩子这样的初学者。老师也可以教学直接的折叠式剪纸法。当然,撕纸进行创作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赋予剪纸内容故事背景和意义
剪纸不能只是让学生模仿,剪出教学的形状。
而更多的是让学生挖掘剪纸背后的含义。为了能够让剪纸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师可以赋予每个剪纸内容思想,甚至可以给他们起名字。或者让孩子们自由剪,剪出自己心中的东西。比如,在教学“小花和云彩”的剪纸时,我不会要求孩子们所剪的花朵都一样,或者云彩也是相互对称的。相反,要让他们自己想象,选择合适的颜色,剪出自己心目中的花朵和云彩。
三、展览剪纸作品,多鼓励提高积极性
幼儿的剪纸作品可能没有那么精致,但一定是
充满了想象的元素,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包含在其
中。要想让剪纸活动能够有效实施,就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就要从评价开始。老师可以在班里准备一个角落,专门展览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尽量全部展出,或者实现轮流式展出。当然也可以举办比赛,让孩子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在评价剪纸作品时,除了精细程度和形象性之外,还要听孩子们讲“背后的故事”,这样的激励式教学才能让幼儿更有动力和
兴趣。
总之,剪纸教学要以调动幼儿的兴趣为主,将幼儿的动手能力摆在第一位,在培养美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民间游戏区设计了“旱龙船”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还能自己组织进行比赛;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同色的一双旱龙船”该成了“不同色的旱龙船”的游戏,如一只是绿色,一只是黄色,那么就可以按照颜色进行直观的喊口号进行游戏。游戏器材适当调节后,能力差的幼儿也有了很高的游戏兴趣。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民间游戏区,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往往会产生游戏的倦怠感;在表演区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2按照教研工作计划,我区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在5月如期进行。活动经历了前期订案准备,中期活动比评,后期梳理展示三个阶段。
前期我们召开预备会,讨论制定评比方案,评委分组分工,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中期,比评结合,以评促建。最大限度发挥评委的作用:一方面是评选优秀的区域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有针对性、专业化的点评,让园所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期,一方面评委梳理我区区域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总结会上区教研员做代表梳理提升,并结合华爱华老师活动区游戏的讲座和《指南》解读,对我区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教师观察、介入、评价等共性问题进行培训。另一面,组织教师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园所进行观摩,展示园在活动观摩后由业务园长和骨干老师作经验介绍,帮助我区各幼儿园在组织区域活动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
为期近2个月的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各园所结合活动的开展,静下来考虑如何把区域游戏这个幼儿园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长期地、有效地、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3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4为了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课题研究的能力,我园于3月10日上午召集课题成员在会议室进行课题阶段性小结和研讨。本次共有30位课题成员参与了交流与讨论。
首先教研主任介绍了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对一直以来所做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了小结。包括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还思考了下阶段工作重点,并谈了关于下一阶段课题实施的设想。让老师们了解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影响》是通过什么渠道干什么事,最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每位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应该研究,怎样才能让区域充分发挥影响幼儿的作用。
在此次课题研讨中,老师们针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及建议。经过这样的思考及讨论,相信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实施的态度将更为积极主动,课题研究目标将更为明确,对幼儿园整体的教科研能力也有更大提高。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5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教育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彩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 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6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益智区、科学区、手工区、建筑区、阅读区、表演区、生活区,并给相同的活动区起不同的名字,如;“淘宝屋”、“想一想”、“试一试”等,我班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
一、“活动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由于是幼儿自选活动,所以儿童的意愿、兴趣可以获得最大的满足,他们可以轻松地投
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
二、“活动区”内容的设计必须符合每个班儿童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中班注意加强智力训练,不同的活动内容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投入相应的材料。每个活动区根据孩子活动的效果不断补充或更新内容。
三、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考虑到软硬材料的搭配。如软材料,建筑区,都铺上了泡沫垫,平均每班投放五十块泡沫地板块。当幼儿进入建筑区时,真有一种舒服的感觉。硬材料的投放要科学,美观、合理,富有教育意义,如我班的超市物品。
四、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注意了要符合教育性,每个月的活动重点都在活动区中体现。如要锻炼幼儿肌肉,就在“活动区”投放一些面粉、橡皮泥等,让幼儿练习小手的肌肉。
“活动区”活动一开展,我们便把“活动区”中活动的常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们为孩子设置了“区域活动意愿表”,没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游戏,此外,我们逐渐培养幼儿爱惜玩具材料,玩完了,会收起来放回原处。不仅做到整洁有序,而且学会合作、分享、轮流、等待、不争抢……
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建筑区”孩子们在小小的区域内,每天可随心所欲地搭出自己最满意的建筑,如“高层饭店”、“奇特的动物园”别具一格的“大轮船”。
教师在“活动区”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除帮助一些幼儿选择活动区外,还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重要、个别指导。我们提出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尤注意在对“活动区”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园 幼儿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13-01
一、区域活动的制定
区域活动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教育制定,它是结合幼儿园的整体教育进行制定的。教师要根据每天的课程安排来制定学习目标,再由各教师根据孩子们的特点来安排相应的区域活动地点,并提出要求。教师要及时的把握住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来开设相应的区域场所。孩子的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得最好时机,所以在活动中,一定要把孩子的兴趣看为重点。例如:
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关于服装的课程,在教师们带领孩子们参观服装厂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服装的制作比较感兴趣,而他们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在语言课上讲一些有关于衣服制作的话题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让孩子们积极发言,演讲一个由“我设计的衣服”为题的一个话题。在课上,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来各种各样的服装,如“会发光的衣服”、“刺猬衣服”等。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定一个“环保设计师”的主题,开设相应的区域活动,借此来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提高孩子们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在区域活动中需用材料的投放
材料的投放可直接的影响到孩子们活动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把在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准备的更加的充足,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想象的空间。例如把一些破烂的碎布、树叶、塑料瓶、纸盒等废弃物放到活动的场所,孩子们会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废物制作成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不仅在活动中教会了孩子们学会废物利用,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三、创立对幼儿合理的、有趣的活动
区域活动课程的开设,让孩子们有了一个新的学习知识的途径,不只是只有通过教师把知识讲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被动的接受,而是教师要通过区域活动的场所条件,让孩子们在和环境的互动下来更加全面的让孩子们接收到更多的知识。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各个方面的考虑进行设置的,如《可爱的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许多的活动场所。活动场所的环境设置非常的重要,一定要让孩子们可以投入到环境中去。例如活动中的美工区,除了要放一些基本的彩色纸、油画棒、剪刀、白纸等,还要放入一些简单的工艺品示范模型。在活动场所中设置一面展示墙,让发孩子们把自己在活动中制作的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粘到上面,供其他孩子观赏。
四、为孩子营造放松、舒适的环境
区域活动的气氛非常的宽松,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尽情的释放自己。可以让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活动区域,从中获得知识、经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去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里,培养孩子们的自主选择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们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去研究、探索,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的活动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教师既要做到不干涉孩子们太多,又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引导孩子们接收知识的机会。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头到尾的关注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急忙上前去帮助解决,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研究,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探索兴趣。反之,每当孩子遇到问题就请求教师帮忙解决,就会打消孩子的探索研究、动手操作的兴趣。还能导致孩子原有的探索力因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法而消失。
区域活动课程的开设,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新的体验,获得更多新的知识。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开设区域活动的时候,要结合地点,根据不同阶段的孩子爱好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开设。教师也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在活动中总结出经验和活动中的不足,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把区域活动更好的开设起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更多的知识,体验到平常的学习过程中没体会过的感受。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享受知识的来源,从中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索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全面的发展。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叶波.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4,02:38-39.
【如何有效开展大班幼儿区域活动范文】推荐阅读:
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07-21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科学教育活动07-23
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教研06-22
如何提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性07-04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有效性09-07
如何引导孩子有效的读书范文06-27
如何有效管理时间09-21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06-19
如何有效加强班级管理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