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精选11篇)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篇1

近年来,宁波市以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为纲,积极推动政府效能建设,打造透明服务型政府,保障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一、问题提出

宁波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后,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率先建立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减少审批、规范程序、加强监管、强化服务上取得重要进展。此后,又推出以审批与监管相分离为核心的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建立批管分离体制,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得以强化、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但是,行政审批领域内部条块隔阂、政策法规脱节、审批标准不够细化、条件互为前置,审批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衔接不连贯等问题依然存在。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的科学性,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应运而生。

通俗地讲,所谓行政审批标准化就是制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许可(准入)标准,政府各部门把“抽屉”、“口袋”、“脑袋”里的标准与要求放到桌面上,形成统一标准和流程图。具体是指,把准入资格条件格式化,把审批要求、前置条件罗列清楚,符合条件的予以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现场予以解释说明。涉及多家单位审批的,按照简化、优化、协调、统一

原则,把各单位的政策、口径、标准统一起来,变为政府内部工作程序,指定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联合审批,申请人只要严格按照审批标准的步骤要求办理,就一定能通过审批。

二、目标定位

宁波市坚持服务为本、便利为要、创新为途、合力为重四项改革原则,逐步达到四个目标:一是精简审批项目;二是优化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能;三是营造既宽松又有序、既规范又便利的公平公正投资创业和市场准入环境;四是完善多渠道的监督机制,实现阳光行政、透明行政、廉洁行政。

三、改革重点

2010年5月,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市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一年多来,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限制权力寻租,编制单个事项的行政审批标准。标准化的核心之一在于限制审批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市和县(市、区)政府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定,认真梳理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具体要求,编写规则和样本;协调各业务部门统筹编制工作,及时做好编制过

程中具体指导工作;组织全市审管系统力量进行基础性审核,剔除冗余、低效、不符合发展要求的条件和环节,制订简便规范的具体审批标准。

(二)规范权力行使,建立健全试点行业联合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凡依法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分别确定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限时办结原则,建立联合审批运作机制,实现行政审批标准一体化、环节整体化、进度同步化、过程透明化。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在餐饮、文化娱乐、修理、金属制品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宾馆和洗浴等七类关系民生的热点行业进行试点,构建最优化的联合审批运作流程和机制,为相对人提供行业准入所涉部门的各种基本要求,包括行业准入的区域规划、产业政策、城市管理、环保、消防等一揽子标准。

(三)公开权力实施,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和告知承诺制。探索实施网上申报、受理和审批办理,逐步实现行政审批全过程的电子化运作。同时,严格贯彻执行《关于扩大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实施范围完善实施程序的通知》精神,要求凡已完成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侧重于形式审查和书面审查的审批事项,应积极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其他的网上审批和告知承诺制由各职能部门按照成熟一项实施一项的原则予以推广,真正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四)细化权力梳理,构建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将行政审批服务全过程需要实施的标准,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加以识别,按其内在联系、内在规律形成科学的标准化体系。该体系由行政审批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提供标准、服务保障标准等3个母体系,标准化导则、服务沟通规范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环境设施标准、人员管理标准等10个子体系,约200个具体行政审批服务标准的编制框架组成,体现了系统内标准的最佳秩序,发挥了标准的系统效应。

四、初步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组织实施,目前,43个市级部门制订了512项单个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的750个子项目的行政审批标准,占行政审批事项总数的67.7%(其它未制订事项为不经常发生暂时冻结的事项),确立了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受理、牵头组织多部门联合审批的基本模式,实现了行政审批信息全公开、标准全清楚、监督全透明。据统计,通过环节整体化、进度同步化的运作机制的良性运行,原各部门分头办理需要的100多个工作日压缩为30个工作日,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间减少了70%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报告》中,宁波已经连续两年在地方政府中排名第一。

一是行政理念进一步更新。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人员逐步

树立了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理念,确立了规则导向的有限管理理念,形成了讲诚信、负责任、重服务的共识。二是行政审批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审批程序更加简便高效,审批行为更加规范,行业(市场)的许可(准入)标准更加清晰透明,部门之间、法规之间互为前置、互相矛盾的现象逐步减少。三是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投资创业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透明、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有效的调控手段,切实有效地引导了投资创业,有力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四是联合行政审批运作机制进一步顺畅。涉及多部门审批事项的政策规定之间衔接更加紧密,互动协作更加顺畅,重点投资创业领域的联合审批运作机制更加健全,统一审批、联合审批、集中审批等制度及配套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五是行政审批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进一步压缩,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又相互协调的批管分离体制得到巩固和深化。行政监督更加到位,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有力地促进了预防腐败体制机制的创新。

五、几点思考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是将先进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标准的理念引入行政审批领域的一项创新,不但要巩固深化集中审批的成果,更需要在理念、制度、措施等方面不断变革创新。

(一)深化对行政审批标准化内涵的理解。行政审批标准化不仅是对现有审批标准的细化,更是对投资创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不仅是单个事项标准,也是包含城市管理、环保等多项内容的产业、行业的联合标准。它是对陈旧过时、互为矛盾规定的突破,是一项创新的系统工程。

(二)重视其对透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标杆作用。行政审批标准化,较好地解决了政府职责不清与职能错位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政务信息公开,对推动政府的效能建设、实现政府多元价值(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和廉洁型)的有机整合,构建公民与政府的多元合作机制、推动社会民主监督平台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大力推动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在打造透明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纲举目张的作用。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篇2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2日

一、研究背景

审计学专业是我院2003年恢复招生的专业, 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审计学》是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其教与学历来为授课教师和学生所头痛。《审计学》又是建立在会计课程、财务、税法、经济法等等其他基础课程之上的后续课程, 在内容上是其他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结构上又自成体系;在渊源上现代审计学发轫于西方, 因此在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及行为习惯上也多有隔膜, 中西方企业的所有制、规模、运营方式等特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审计实务与西方审计实务之间的一些不同, 这些不同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在学习审计时的困惑, 因为从理论上我们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本身与西方审计是没有差异的。

近年来, 案例法在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试验与推崇。1910年科波兰德博士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使用案例讨论法进行管理学教学。1912年哈佛大学MBA课程首次采用个案教学模式。1921年科波兰德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 并全力在哈佛商学院推广, 由此奠定了案例教学法用于管理学教学的实践基础。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审计学科具有的特点。

社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的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 集中体现在审计的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 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正因为如此, 各国在其审计准则中都明确强调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学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并且非常注重适当的专业训练。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比其他学科应更加注重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 理应考虑社会实践的需要, 在学生的培养中加强技能与实践环节, 缩短与社会需要的差距。

2、教学实践的必然之选。

从事审计教学实践的教师普遍反映审计课程难教, 而学生则普遍反映难学、枯燥。的确, 审计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 体现在: (1) 课程内容条块分割, 逻辑性不强, 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以报表或账户为线索的会计课程, 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系统把握; (2) 审计课程各种概念太多, 有时概念之间又相互交叉渗透, 使得教学内容在顺序上难以把握,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一次性全部理解, 另一方面前后重复又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3) 审计工作的职业判断环境依赖性太强, 使得审计教学中从理论上似乎难以给出明确的、可操作的指导, 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只能得到方向性的认识, 不像会计课程中掌握了一些可操作的技能; (4) 实际上审计课程有着严谨的逻辑和贯穿一致的理念, 有时甚至需要对专业用语的“字斟句酌”和深刻意会。在学习过程中稍有不慎, 就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和逻辑上的错误。

3、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 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 许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实际需要。案例教学转变课堂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把理论学习放到大的社会背景中, 利于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并且加深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审计人员与一般会计人员相比, 要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职业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 因而审计教学较其他同类课程教学目标更为高远, 要求审计教学具有更加超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借助于现实的教学案例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三、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 (AECC) 在教学方式上要求以“教师授课为辅, 学生参与为主”取代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AECC第2号公告强调以案例教学、小组报告、实况模拟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的情形。

我国的专家学者们都认识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案例教学的优点以及对采用案例法教学后的预期。如, 叶雪芳 (2001) 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采用案例法进行审计教学的必要性, 指出“运用审计案例组织教学, 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在改革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启发式等方面, 都会有明显的突破”。石爱中 (2005) 从审计学的学科属性角度出发, 建议审计学的教育, 应该有大量的案例教学, 应该要有实验室的实践, 还应该要有校外实际审计项目的实习。刘永泽 (2004) 在会计教育课题研究中也指出案例教学一直是高等学校会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案例、财务管理案例、审计案例和管理会计案例。要搞好案例教学, 主要应抓好案例搜集与整理这一环节。

近几年来, 关于审计案例方面的专著也多了起来, 李晓慧 (2002) 主编的“审计实验室”系列, 可谓审计案例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但其操作性不强, 主要从会计处理的合规性角度编写案例, 案例的分析一般为这样的会计处理是错误的,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应该怎样处理。并未突出审计概念、审计流程与程序。

高雅清 (2003) 所著“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则是实务工作底稿的集合, 按照业务循环收集了作者所承接过的不同公司的案例, 实务性很强, 但缺少分析, 可以作为一本参考书, 但是在课堂中结合讲课使用, 则有所欠缺。

此外, 业内著述更为多见的是一些重大的案件性质的案例, 这些案件都曾在发生的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各种媒体报道较为多见, 因此获取较为容易。如杨庆英 (2001) 所著“审计案例分析”及刘华 (2005) 所著“审计理论与案例”, 这类案例的共同特点是引自媒体的报道, 注重与司法、经济、会计等层面的分析而缺少审计的技术性视角。

综上所述, 专家们对《审计学》案例教学法都表示了积极提倡的姿态, 而关于细节性的、操作性的具体方法和案例库的建设鲜有提及, 经典性的案例资料尚未出现, 这也说明了审计学案例教学法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实务界人士和教学工作者在案例的收集整理上作出了一些成果, 但一些过于侧重于底稿细节, 而另一些则过于专注于媒体的报道。

四、我院《审计学》案例建设的尝试

我院历来对教学研究非常重视, 特别是对新专业、新教法的鼓励, 学院通过项目资助的形式对《审计学》案例的搜集整理进行了支持。本次案例建设的核心理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审计概念和审计流程、掌握实施各项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案例类型包括背景性案例、操作性案例、分析讨论性案例和综合案例, 背景性案例与操作性案例是案例库的主体。

背景性案例主要使学生了解本学科所处的大环境、发展历史、政策的制定背景、行业的发展情况、职业前景及职业技能要求等情况, 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介绍, 应在介绍这些抽象概念之前, 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 介绍这些概念提出的历史事件, 这样就可以对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做出透彻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划包括中国审计市场状况、职业规范体系的演进、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与IT、风险导向审计等内容。

操作性案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使其很快地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包括: (1) 如何设计和描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制度中各种问卷的设计; (2) 审计文书的编写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怎样了解情况、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怎样安排审计程序、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审计证据, 怎样编写审计工作底稿, 以及怎样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做出审计结论和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3) 审计具体方法的运用包含错误的会计资料中舞弊的识别、错误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识别、存货盘点表与账簿的核对等。通过案例描述中的情景模拟, 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难以想像出的审计专业概念术语。本次初步建设计划包括内控调查表与流程图、穿行测试、分析性复核、现金盘点、存货监盘、截止测试、函证的实施、抽样设计、审计差异调整表与试算平衡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等内容。

分析讨论性案例是针对审计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和实际中的热点问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辩论, 加深对某一重点问题的理解, 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分析之前事先布置所需要分析的问题, 由学生分析讨论, 然后教师归纳总结。这一类案例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理论之后, 通过案例的剖析,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 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如, 对于是否承接某公司业务的决策, 教师可以把该公司的所有相关背景资料提供给学生, 然后由学生分成两族, 一组为统一签约, 另一组持反对态度, 由双方分别陈述理由展开辩论, 教师最后归纳总结承接审计业务适应考虑的因素, 比较利弊得出结论。再如给出一个审计人员审计成功 (或失败) 的案例, 然后分析该案例中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路线, 在路线确定后收集了那些审计证据, 这些审计证据分别属于哪一类, 采用何种方法收集, 然后对这些审计证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评价, 得出审计结论。计划包括审计职业道德、审计风险的评价与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管理当局的沟通、会计师事务所竞争战略与行业管理等内容。

综合案例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审计流程实务的一个整体理解, 并能够对审计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动手分析, 如制定审计计划、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草拟审计报告等。

案例选取的原则是针对性、典型性、准确性和动态性。针对性是指每一篇案例应专门针对某一或某几个概念的运用, 或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典型性是指案例具有普遍适用性;准确性是指案例的客观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动态性是指案例要紧密链接学科和实际最新发展状况。

案例素材的来源有两类:一是根据其他人员已经撰写的相关书目、文章、评论, 以及专业类网站相关的新闻、报导、讨论、专题等, 再进行提炼或扩充。这类素材的优点是覆盖面广, 同时由于作者通常是业内专家和科研人员, 因而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参考价值。二是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和从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取得的资料自行编写案例。这类素材的特点是实务性强, 直接来自第一手资料。

在结构上, 案例包括名称、概念性理论、案例描述以及作业四部分。案例名称尽可能概括案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做到名副其实。概念理论用于阐述案例中涉及到的审计的概念和技术。案例描述是案例的主体, 用于详细描述案例的实际情况, 主要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反映事件的过程, 分析来龙去脉。作业即要求学生运用概念性理论或已学过的知识对案例描述进行分析讨论。

五、实际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 我们实际完成案例资料的编写、收集和整理共24篇, 其中背景性案例5篇, 操作性案例13篇, 分析讨论案例4篇, 综合性案例2篇。

背景性案例具体包括“注册会计师的诞生”、“审计准则的出现”、“80年代注册会计师诉讼爆炸”、“风险导向审计”以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格局”。操作性案例涵盖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的典型的、主要测试程序;实质性程序中案例以销售循环为主案例, 它又是一个综合性案例, 具体包括5个会计科目的审计, 16项细节测试, 除此之外, 还包括了审计中难度较大的存货部分的审计、审计抽样及试算平衡等;分析讨论案例主要集中于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综合性案例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销售收入循环实质性程序也可作为综合性案例。

实际使用中, 一方面在讲课过程中结合示例资料, 教师进行讲解, 体现审计流程与工作底稿的结合。同时, 我们作为精品课程 (网络课程) 的一部分, 上传网上, 供学生自学使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 《审计学》案例库的建设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 加深了学生对审计概念的理解, 加速了学生掌握审计方法和工具的过程, 提高了学生对《审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其镇.案例法:审计教学改革的探讨.审计与理财, 2004.7.

[2]张慧颖, 苗楠, 李光磊.电子商务案例调研及案例库建设.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4.10.

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探索与尝试 篇3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101

环境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不仅仅只是影响,而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让墙壁说话”,发挥其隐形作用,让校园洋溢着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在创建和谐校园的今天,发挥着极其独特的功能。

学校的条件不同,提供的校园环境也不尽相同,但只要学校拥有整洁、优美的校园,美观、实用的教育设施,简朴、优雅的教室,干净、洁白的墙壁,大家善于挖掘与运用,就能激发学生去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这样,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将成为教育的内容,能把学校教育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加强走廊文化建设

走廊是学生每天经过最多的道路,也是学生每天重要的休息和活动场所,怎样发挥走廊文化的重要作用呢?

1.悬挂、张贴名人肖像和格言

走廊上悬挂张贴名人的肖像并配简历,为学生树立榜样,确定远大的志向。例如,可以悬挂民族英雄的肖像,既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又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英雄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凛然正气。岳飞、文天祥、孙中山就成了我校走廊的“常客”,学生耳渲目染、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熏陶,架起了从朴素的爱国情感升华为科学的爱国主义的阶梯,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思想觉悟。

2.优秀作文、美术书法作品的展窗

学生的优秀作文、美术书法作品走进“走廊文化”,为学生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展台,既美化了校园环境,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果悬挂名家手笔,学生觉得有差距的存在,认为高不可攀,可一旦同学的作品悬挂出来,就会成为模仿的对象,促使其上进心不断增长,不断去超越,这样,就会不断进步。

3.学生了解时事的窗口

时事性和广泛性是走廊文化的一大特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早已深入人心。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我们走廊的金牌榜与央视一台保持一致,学生足不出楼,就能了解金牌榜的变化。祖国每天都在取得新的成就,让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明确历史责任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就成为走廊文化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

1.在民主氛围中形成班风、班训

班风和班训的形成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应在民主的氛围中,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筛选,直至确定,这样,学生自己选定的目标才会努力去实现。

2.办好班内文化园地

班主任一般都作为园地的主要布置者,喜欢布置“学习园地”,大都选择作文、美术、书法等作品,要求版面很整洁,作品质量要高。这样,入围的作品都是班内的学习尖子,绝大多数学生一次“入园”的机会也没有,这削弱了“园地”在学校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园地”的广泛性、大众性就无从谈起了。为了更好地发挥“园地”的作用,应注意以下两点。

(1)“园地”内容的选择应包罗万象,不只选择作文、美术、书法作品,还应把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等多种成果展示出来,激发大家多方面的兴趣。

(2)作品的精度要下降,扩大学生参与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激发其自豪感,培养其上进心。

三、加强抽屉文化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要求学生爱护公物,切勿乱涂乱画。这其实束缚了孩子的天性,扼杀其创造力。孩子的乱涂乱画是源于内心原始的创作欲望,禁止乱涂乱画实际上束缚了他们的创作欲。如果学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场所,那么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绝对是极有益处的。我曾尝试让学生在课桌上、抽屉里贴上纸,让学生想画就画、想写就写,每周一换。一个学期下来,每张课桌上、每个抽屉里都有了学生的“得意之作”,他们又怎么舍得去损坏公物呢?这样,既保护了公物,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何乐而不为?因此,抽屉文化是内涵丰富、作用极大的校园文化,不由得我们不去重视它。

要想创建和谐的学校教育,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它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篇4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行政审批、招投标、县长热线三个平台的行政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规范三个平台的服务程序,建立我县行政服务的标准化体系,计划于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开展服务标准化创建活动。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是中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生动实践,是中心结合我县“全面素质提升年”活动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意识的具体体现,是固化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的迫切需求,对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中心各项服务标准体系,根据中心三个平台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适合适中心三个平台的服务标准体系,使中心提供的各项服务均做到规范化实施,以标准化形式保障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能。

2、全面贯彻现有服务标准,在服务标准化创建过程中,要贯彻现有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服务标准,完善采标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构建自有的内控标准,使中心从设施、环境到服务程序、质量、管理等各方面达到全面标准化。

3、延伸行政服务标准化覆盖范围,在构建并完善中心自身的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将服务窗口的设立、服务项目的开展批准、调整取消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纳入行政服务标准化创建的覆盖范围,达到行政服务从组织开展到事后监管整个流程的标准全覆盖。

4、打造广德县行政服务的服务标准化品牌,在创建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行政服务体制,创新服务意识,逐步建立起符合行政服务要求的自有服务标准化支撑体系,并形成拥有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服务标准,打造集行政审批、招投标、县长热线三位一体的广德县行政服务标准化品牌。

二、主要内容

1、服务基础标准依据GB/T15624.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15498《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编制中心的服务标准体系表,并编制中心服务标准化管理基本规定、方针目标、管理办法及服务标准化编写要求、标准编写规则等标准,包括行政服务的类型、术语以及标志、图形符号等方面的通用标准。

2、服务质量标准主要是指中心实施行政服务行为的依据和规范,包括行政审批窗口和项目的进驻规范、窗口的工作流程标准、授权制度、公开规范等,招投标项目的设立、公布、报名、组织实施等服务流程的规范,县长热线的接听、受理、转办、回复、公开以及县领导上线直播、110联动24小时接听等服务标准。

3、服务管理标准主要指我县行政服务的各项管理标准,具体包括我县行政审批项目的开展公示、调整和取消公示规范,中心管理、项目管理、窗口管理、部门行政审批监管督办、招投标监管、县长热线督办、服务规范、人员管理、工作纪律、考评考核、政务公开、宣传报道、党风廉政建设、安全教育、环境卫生、信息与电子政务管理、网络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能源使用管理、文化建设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管理方面的标准。

4、服务工作标准包括通用工作标准和各岗位工作标准。

三、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

1、成立服务标准化创建组织,明确组织领导及标准化工作人员,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并报县、市、省质监部门。

2、组织人员参加全省服务标准化建设业务培训。

3、邀请专家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服务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标准化意识,树立服务标准化理念。

4、组织工作人员前往服务标准化的先进地区或企业现场考察,强化工作人员对服务标准化的理解,汲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先进经验。

5、召开服务标准化创建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强调服务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布署服务标准化创建的具体工作和要求。

第二阶段 制定标准、完善标准体系阶段(2009年5月—2009年7月)

1、根据中心的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监管流程、保障体系等实际工作需求,确定需编制的服务标准目录,向全体工作人员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编制服务标准体系表。

2、根据服务标准体系表中的标准条目,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明确时间和进度,确保标准制定工作有序开展。

3、清理中心目前实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和监督程序、岗位职责等,对于不符合当前实际操作的文件进行修改,作废重复或不适宜的文件,把符合中心实际并运行成熟的制度进行分类编号,以标准的形式固定。

4、根据服务标准体系表中的标准条目,对照现有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对符合中心需求的现有标准,按择优选用的原则完成采标,同时尽可能的以更严格的内控标准代替现有标准。

5、以座谈会和征求意见稿的形式组织工作人员、企业、群众等社会各界对服务标准初稿进行讨论,并修改完善。

6、以系统性、适用性和可考核性为原则,建立以服务基础标准为基础,以服务质量标准为核心,以服务管理标准和服务工作标准为支持的覆盖行政服务全过程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在经服务标准化创建领导组审核通过后发布。

第三阶段 全面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

1、将已发布的服务标准按岗按职按责编制成册,下发给相应的工作人员,并进行宣贯和培训,确保各岗位人员能深入掌握相关标准,具备标准化服务的能力。

2、在中心全面推行实施服务标准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做好相应记录,依照实施记录不断修改和完善。

3、建立服务标准实施指导机构和检查机构,明确人员、职责、权限、指导和检查制度、实施程序等相应规章并以标准形式固定,对中心服务标准化的实施进行指导和检查,对不符合服务标准化的行为进行督查和整改,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四阶段 自我评价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1、成立内审小组进行内部审核,评价服务标准体系实施的效果,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部分,及时进行整改,并调整相应的标准文本,确保服务标准体系实施切实有效。

2、建立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不局限于现有标准的实施,根据中心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理念,将行之有效的新的服务形式和服务理念及时转化为服务标准,用以替代滞后的老标准,确保中心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第五阶段 申请评估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1、对照《安徽省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评估表》进行自查,对自查不达标的部分进行整改,自查达标后,整理确认需要的材料编制成册,报请市质监局初审,并根据市质监局初审意见进行再次整改提高。

2、初审通过后,填报《安徽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确认申请表》,向省质监局提出确认申请并准备好相应确认材料。

四、组织保障

此次创建活动是县委、县政府去年下半年确定实施的加强行政服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创建活动涉及行政许可、招投标监管等相关主管部门。为此,建议成立高规格工作领导组,由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涉及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工作。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开展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是提高我县行政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作,确保服务标准化创建的扎实有效开展。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篇5

摘要信息技术集声音、动画、图像和文字于一体,给音乐教学带来极大的辅助效果。对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进行积极的尝试与探索,提出几点教学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119-02

前言

实践证明,形象、直观的具体物象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保障。而信息技术以其自身优势可以很好实现这一目标。为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信息技术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材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容量巨大,包含多种形式的音乐[1]。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获得信息的渠道,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素材,借助网络平台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要围绕课内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网络音乐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体现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自主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与图片,将其整理成资料库,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音乐知识体系。此外,通过教师提供的网址,学生可以自主检索乐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历史年代、乐器简介等,不但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艺术享受。

如在教学《采树种》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网络中查找与“植树造林”有关的知识,如植树造林的时间、中国绿地的覆盖面积、什么叫防风固沙等,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不断积累信息和知识,实现知识的自我迁移,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平台,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了音乐素养。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充满了热情,对知识充满了渴望,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变得积极主动[2]。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缺乏创新元素,导致课堂氛围枯燥范围,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信息技术集声音、动画、图像和文字于一体,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选择适合音乐教学的素材,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增强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如在教学《小白船》时,很多学生在识谱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露出害怕的表情。在这节课中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用叶子代替音符,随着音乐旋律起伏出现,有效地提高了装饰音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动画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实现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此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艺术鲜明的形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情境和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能有效促使学生产生强烈共鸣。音乐课件具有生动、真实、形象、逼真、具有感染力等特点,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这门艺术,掌握音乐乐曲的内涵。如在教学《彼得与狼》时,虽然大家对这个音乐童话的情节都比较熟悉,但是其中包含大量模拟声音,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自主制作相应的动画课件,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明白什么乐器演奏什么音色的音调,从而比较容易地理解音乐这种艺术形式。

再如,在教学《苗岭的早晨》时,学生并不了解苗岭地区的地理风貌,也就不能完全理解乐曲内涵。为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苗岭地区的美丽风光:“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延不断,近处一条小溪静静流淌,树林中充满鸟儿的鸣叫。几位苗族小姑娘走在山间小路上,即将上山干活。”这样的情境真实生动,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了浓厚的学习欲望。因此,将音乐与信息技术因素相互融合在一起,让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用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感官,带给学生更为强大的震撼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信息技术发展学生能力

心理学研究指出:“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3]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听觉与视觉相互结合的视听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音乐联想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水平,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情感认知体验。此外,创新是促使一个民族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创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创新,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体会音乐的美感,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全面接触音乐信息,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倾听音乐、关注音乐、欣赏音乐。同时,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吸引学生入情入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全新的认识。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如在教学《我是人民小骑兵》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大草原有关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呈现安静祥和的大草原,以及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纷纷跟随音乐不停哼唱。通过这样的视频资料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提供了基础。再如,在教学与文字、诗歌、动作、戏剧、图片、影视相结合的音乐时,教师可以借助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形象的图片与字幕,将其用大屏幕播放出来,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和创造力,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小学音乐教学的素材和内容,而且激发了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让学生的能力也得到更有效的锻炼和发展。因此,音乐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从行动上探索二者融合教学的策略和契合点,从而增强整合教学的效果,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篇6

3.1合理运用引导式教学语言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当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一言堂的方式,也就是教师是课堂主体。然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因而,语文教师需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对其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并在交流当中重视语言使用的启发性,合理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其自我思考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拟人或者是比喻的方式,使得语文知识更为形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强化课堂教学的质量。

3.2语文教师提升自我修养与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之间存在紧密地联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合理地运用规范性的教学语言,同时,要保证发音准确,不存在口语或者是语气词,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而语文教师还应当不断学习以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增强语文功底,全面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基于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语言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及时改正,增强自身修养,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3增强课堂语言幽默感与趣味感

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激发,增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教学语言的作用十分关键,一定要幽默,并且生动有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口]。而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则能够增强课堂的活跃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使其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与学生互动并交流,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并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写作: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引导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作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针对此现状,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的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编辑个人作文集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在学生进校之初要求他们各自准备一个空白大笔记本,让他们将自认为满意的个人作文全部誊写于上,并且配上精美的插图和漂亮的花边,同时为自己的这个作文集取上名字。利用学生渴望汇集成册的成就感来激发他们对写作的欲望与兴趣。

二、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生活

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作文也不例外,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一定包含着细腻的生活观察和丰富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近距离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和景物,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只有对事物的观察达到细微、仔细、具体才可能将事物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情感表达方面,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情感水平。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长辈的无限关爱之下,对他们来说,享受关爱是理所当然的,而付出关爱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公交车上好心人把座位让给年老体迈的爷爷奶奶,可最后在座位上稳如泰山的却是他们的孙子孙女们,而老人却一手拉着车环,一手吃力地拎着孩子们的书包摇摇晃晃。每当节假日,学生们回家偶尔想帮长辈做点事时,听到的总是“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你不用操心。”久而久之,学生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觉浅显,思想触角迟钝,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下笔时,也就被“无米之炊”困扰。他们对新事物不热情,对弱小、不幸者缺乏同情心,社会责任感淡薄,这也正是学生作文缺乏真情的最根本原因。为此,我常引导学生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和思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像环境保护,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压力,汶川大地震,冰凝灾害,奥运精神,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等等。

三、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人脑的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容纳多种信息。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稍不留意,便会过去,若不把它记下来,时间一久便会忘了。因此,我鼓励我的学生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将当天发现的、自己觉得特别的事情记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丑事,不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新闻趣事,只要觉得印象深刻的就把它记录下来。同时引导学生写心理日记,这是最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的。周围的社会生活是“生活”,可称之为“外生活”,我们的内心活动也是“生活”,可称之为“内生活”,它是外在生活在内心的反映。心理日记,可以说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它可以避免套话、假话,从而促使学生在作文中用真情写眼前的事和心里的话。只有通过记日记,建立了材料库,我们的学生在任何时候写作便会信心拈来,娓娓道来,且能贴近生活,抒发真情,打动读者。

四、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当代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的语言仓库。”我认为要想把作文写好,写生动,这第一个仓库固然重要,而另两个仓库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语言上的积累尤为重要。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让人久读不厌,除了情节的设置扣人心弦,或蕴含的哲理意味深长外,很多时候是因为其语言的生动、幽默,有生命力。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阅读量,并每人准备一本摘记本,随时摘记精彩的字、词、句等,或记下阅读时的疑惑、感想等,定期在班内检查交流。在课外阅读中我特别强调人物传记的阅读,我每个月都会组织开展一次“名人故事会”,所谓“名人故事会”即让学生将他所阅读的人物传记中的一个典型故事在全班来一次故事复述,这样能加深他们对人物的了解,人物身上的那些精神特质也会长期保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些故事、精神也就自然成为了他们写作时特别是写议论文时的一些素材。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篇8

[摘 要]有效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基于学生的水平传递知识,促使学生透彻领会知识的内涵,并在课下能够独立完成同类问题的布置任务,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由于抽象内容较多,学生对于枯燥的物理定理始终一知半解,想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及时构建与学生的互通桥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出认知的误区,开拓思维空间,从宏观的视角获得物理的真知灼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课堂互动活跃度,使得学生逐渐从被动到主动,参与物理的深化探究,开启物理教学的新篇章。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尝试;探索

初中物理具有抽象的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导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物理求知欲望,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物理学习心态,在物理课堂上为学生预留物理的独立表述机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学生面对物理进行积极的探究,深入浅出进行物理的思维碰撞,完成物理的自主摸索,串联物理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学习中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从情境的创设,小组的合作等角度进行尝试,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物理的推陈出新,提高物理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

物理正是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在教学时,教师滔滔不绝的口头描述,学生始终难以跟上课堂节奏,可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构建物理的知识体系,延伸物理有关的认知条件,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物理互动,在情境中设身处地的摸索物理的实用效果,强化物理的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节课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通常在下雪时我们并没有感觉很冷,但是化雪?r却感觉很冷,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在教学电学知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都知道高压电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我们却经常看到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但却并没有发生我们想象中的触电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再如,在教学“浮力”这节课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我们都知道不会游泳的人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会沉入海底,但在死海中人们不但不会下沉,而且还可以长时间躺在海中看书,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在教学光折射现象这节课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课上准备一个杯子和一根筷子,将筷子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可针对物理中较难的部分,集思广益轻松突破物理的重点,发散思维在合作中以他人的优势填补自身的不足,结合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层次互补,达到集体共同进步。合作中教师应具备团体协调能力,尽量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互相监督物理锻炼,在轻松的合作氛围中,以同龄人的共同探索感受物理的魅力。比如,《电阻的测量》这节内容,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实验,不要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解如何测量电阻,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会云里雾里。测量电阻的原理是伏安法,R=U/I,需要测量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电流I,需要学生学会准确地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书,进而求出电阻。这虽然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实验,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锻炼操作能力,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更深刻地理解,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创新,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合作意识,一举两得。

三、实施兴趣化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会愿意学习,才会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不论多复杂的课堂内容,只要学生有兴趣,就一定可以攻克,攻克困难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反之,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学生都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无法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实施兴趣化教学策略,这才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第一步,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变得容易多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引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看到物理知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原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学生还可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摩擦力》这节内容,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深的了解,我们手中的杯子可以拿着不掉下来,是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在地面上滚动的皮球最终会停下来,也是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骑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也是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这些例子在生活中都是很容易见到的,教师引用这些生活实例给学生讲解摩擦力,一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拓展化教学

物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这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及运用教材知识,还能学到很多物理课外知识,提高物理学习水平,学无止境,通过拓展学习,学生更容易对物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比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寻找网上的知识给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网上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有很多,学生通过网上知识的学习对教材知识自行进行延伸,就能找到学习物理知识更好的方法。对物理知识懂得多是好事,打破教材知识的局限性,与教师一起探索物理世界,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中遨游,争取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能为物理学科的进步出一份力。

五、结语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物理教师要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大胆尝试新的教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篇9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近几年来,在“三个面向”的旗帜下,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计算机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然而,纵观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由于在学校计算机课时安排不可能太多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出来的结果。一些省已经把计算机作为一门会考科目,这本来是重视计算机教育的表现,同时也造成有些教师只能挤掉上机时间,减少上机课时,有的甚至拼命地出练习题,以期能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这种教学是一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学,并不是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教会学生计算机的知识( 学生只是暂时地接受了一些术语或知识,易忘), 也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知识,这是违背开设计算机课的初衷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计算机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二、实践教学效益的探索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而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实践教学的作用。

(一)、可以揭去学习计算机的神秘面纱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尖端技术,电脑设备相对较昂贵,大多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是通过广告,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觉,认为学习电脑会很难,电脑不是轻易能碰得的(怕弄坏)。采用实践教学法,可以使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一般地操作键盘或鼠标即可,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光盘、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也就消除了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

(二)、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

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教师空谈。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这么个道理。你说氢气能燃烧,学生可以接受,但并不一定认同,除非你给他看一下实验的结果;你说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同高度的两样东西同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的时间是一样的,学生会不以为然,除非你真正做给他看;你说电脑可以放VCD、听CD、全球通信,他会觉得你可能在吹牛,演示一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不得不相信。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也会非常自然的,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在DOS命令中, 为什么内部命令前没有盘符、路径,外部命令前有盘符、路径,什么时候可以省略,命令正确与否,

怎么来完成某一功能,让计算机来“说话”,是一目了然的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语句写得对不对,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在机器上运行一下,马上就能知道。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疑点当堂就已经解决,也不会留到课后,或者是下一次课。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这种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键盘知识教学中,可利用一些带动画、声音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给他们一篇英文短文,要求他们输入。这样一来,学生已掌握了键盘上各键盘的用法, 特别是一些常用键, 如SHIFT、CAPSLOCK、DELETE、BACKSPACE、INSERT等,最后教师只须提出键的名称、作一些总结即可。

(四)、可以进行个体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条件好的学校已开设了计算机课,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偏僻的学校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尤其是高中)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曾出现过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体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在个体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有基础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学习得更深入,而没有基础的同学又可以循序渐进地从基本内容开始学,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都会提高。当然,有能力的教师最好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制一些教学课件进行个体化教学,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不同学校计算机资源的配置是不一样的。笔者以为,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

(一)、边讲边练

这种模式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练习。具体做法就是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考虑好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让学生练习;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但是这种模式机房配置要求较高,一般地需要配置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需要配专门的软件,如TOP 97或WINSCHOOLS等软件,可用于控制台(教师机)控制工作站的使用情况,统一锁住或开放工作站;而且机器的放置也以按照教室里课桌的位置横放为佳,学生既面对黑板,又面对机器,便于听课又便于操作。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不低的,教师应该具有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否则,就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配置价格不菲;有时边讲边练,也会由于学生程度的不同而造成在时间上的等待,而减少了课容量,降低了课堂效率。一般可适合于上复习课、基础知识课和练习课,因为这些课,教师可自制一些操作简单的课件进行演示或让学生自行练习,不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二)一堂讲,一堂练

目前,不少学校为计算机教学配的是单机房或者是无盘工作站的网络机房,还有一个或几个为各科教学而设的配有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在这种配置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若在机房进行,边讲边练,会产生以下的问题:由于学生的操作不能统一管理,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自顾自的操作,课堂纪律较差,教师的讲授效果甚微。对于这种配置笔者推荐一堂讲、一堂练的模式,这“一堂”并不是一个量化的概念,将课时一分为二,一半上机,一半上课,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在教室上课,有时在机房练习。需演示教学课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就在大屏幕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过程,而操作性比较强的DOS命令、WPS文字编辑、程序设计课,教师讲授在大屏幕教室进行,学生练习在机房进行。以DOS命令为例, 教师可以先在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将DOS命令的类型、功能、格式讲解并演示(大屏幕投影仪能够将计算机上的信息直接送到投影屏上),再叫一个或几个同学演示操作,第二次课就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上机完成。这样一来,在第一节课上,学生通过听、看基本掌握命令的格式、功能等,第二次课通过自己实践,进行巩固学习。这样,教学过程既集中又个别,教师既传授了知识,在练习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任务后,可深入学习其它知识,而后进的同学,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也可花较多的时间用以辅导后进同学,既保证了课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个缺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实时操作,不易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尤其目前计算机课时量很少,两次课的间隔时间较长,学生易忘,会造成教学过程的重复。

当然,不管是采用哪一种模式,教师都应精心准备论题;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其它教学法,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形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必须加强机房内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笔者在组织实践教学时,还随意指定一些“辅导员”(不一定是成绩很好的同学),让他们解答同学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中学计算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能,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关于“教”与“学”的思考》 高 艳

──《教育理论与实践》 .5

《试论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及教师的作用》 王 丹

──《学科教育》 1998.10

《“三个面向”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刘云生

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篇10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探索;初中英语

一、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因素

1.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有些学生英语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不稳定,时而积极,时而懈怠。还有的学生存在不健康的心理,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急于求成,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地阅读,忽视对文章中细节的理解,以致在做题时出现错误。第二种主要表现在意志薄弱的学生身上,他们畏惧困难,一碰到不懂的句子就想放弃。实践证明,学习态度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影响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经常有低声朗读,心读,喉读,指读,回视等不良习惯。指读就是用手指或笔指着一个个单词阅读。还有的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阅读文章,经常边读边玩。这些习惯严重影响阅读速度与阅读效果。

3.教学思想落后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侧重单纯语言知识的传授,侧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忽略了閱读材料所表达的信息及其重要的情感教育方面的意义。使学生长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学方法不当

学生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平日的教诲和具体教学活动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水平的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具体到阅读教学亦是如此。而且阅读训练不到位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进行“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转变。目前,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足够的阅读训练,如此这般,怎么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长期以来,有些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心理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够勤奋,不够积极,不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老师应真正关爱每一位学生,真诚与学生交流,真正走到学生的心里。真心赞赏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肯定自我。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并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在训练中可教给学生略读法、标题预测法和浏览法等重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阅读材料中或许会出现一定量的生词,可教给学生运用构词法,根据上下文大胆地猜测词义。如果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也可忽略不计,不必逐词逐句的翻译。

3.注重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利用

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比如在导入新课时,生动、直观、形象的导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在教学SEFC Book 2B Lesson 102 Miss Evans时,我首先播放了电影Titanic中的精彩片段,这种生动、直观的导入新课方式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了相当好的阅读效果。可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可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巨大的活力。由此可见只有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勇于实践,才有可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广泛阅读并保证一定数量

古人早已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英语学习亦是如此。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各种文体的文章,文章读到一定数量,就能够培养起良好的语感,语感强了理解力自然就强,阅读文章就能领会主旨,表达思想就会流畅得体。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训练的同时,要注重课外阅读训练,可让学生每天阅读一篇英语文章,阅读内容可以是简短且充满趣味性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各国的社会风俗习惯,还可以是科技文等,难易程度与所学课文相当,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一定能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总之,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只要常抓不懈,坚持训练,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解决问题,并认真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篇11

姜堰广电目前通过建设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实现了机房入电、配电、精密空调、UPS、机房漏水、机房温、湿度、门禁及图像等项目的监控管理、告警派单、统计分析。主要通过现代数字采集、视频、智能控制技术,对机房环境、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异常告警、短信提示告警、历史查询、远程管理等手段实现信息集中存放统一管理的目的,以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目标。通过本项目建设,实现机房无人值守,并能快速明确机房异常状况,准备地锁定故障点,并能根据视频回放、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实现事故追踪等功能。

采用先进的“预警”维护方式彻底解决落后的人工被动的维护方式,精确定位故障,能够节约维护人员,为机房的安全和可靠运行提供有力保障,防范于未然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系统设计

一、设计原则

建设一个成功的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应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实际出发,使集中监控系统达到最大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因此姜堰广电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系统可以涵盖市镇的二或三级监控网络,具备较强的扩容能力。

系统必须满足实时的响应时间,并实现系统性能与系统规模的无关性。

系统平台能够接入现有的或者将来建设的综合网管系统。

系统具备在线升级的能力,并兼容第三方硬件的能力。

系统必须具备实现无人或少人值守的能力。

系统必须形成统一的中文人机界面。

系统必须考虑机房施工方面的各种技术要求。

二、设计依据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 T1363-2005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设计规范》YD/T5027-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D5098-2005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1051-2000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三、系统组成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包括采集子系统、传输子系统和中心平台子系统,以下为分别论述。

1.采集子系统

采集子系统是数据采集并处理和分发的中心,包括监控命令的上承下达、监控数据(告警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等)的分析、处理等。同时具备接受控制命令并对设备实施控制操作的能力。

(1)被监控设备分类

监控对象主要包括设备动力系统和环境系统两大类:

设备动力系统:包括高压配电、低压配电、开关电源、UPS(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柴油发电机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频率、柴油油位、启动电池电压等),整流器(输出电压、电流等)、蓄电池组(电池组总电压、电池单体电压、电池表面温度、电池组充放电电流)等动力设备;本次姜堰市广电机房的监控点主要集中在市电入电、UPS、精密空调。

环境系统:包括机房环境(温湿度、水浸等)。

监控的对象按被监控设备本身的特性可分为智能设备和非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指设备本身具有一定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并带有智能接口(如串口RS232,RS485),可直接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如亚奥电源,中兴电源、Liebert UPS、海洛丝、阿特拉斯空调、卡特彼勒油机,等等。对于智能设备,需要通过获取智能设备协议(包括智能设备通信协议、接口方式、数据包的结构及内容),直接纳入监控系统。

非智能设备本身不具备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无智能接口。如低压配电柜、普通分体空调、蓄电池组等。对温湿度,电量,电压,电流可以采取用适当的智能传感器来实现,或者对智能接口做二次融合开发用总线地址加以分析。对于非智能设备则需通过专门的信号传感探测器接到采集器使其智能化再接入监控系统。

(2)被监控设备采集内容

表1 UPS监控

(3)被监控信号

被监控信号包括非电量信号和电量信号。对于非电量信号(例如:温度、湿度、油箱油位等),应通过传感器把非电量信号变成电量信号后接入采集设备;对于各类不能直接测量的电量信号(例如三相电压、电流等)则通过变送器将其变换,适合采集器输入要求后接入采集设备。

(4)方案拓扑图

本方案拓扑图如图1所示:采集子系统主要分为环境量采集部分和智能设备采集部分。环境量是指温、湿度和漏水探测;智能设备包括门禁、精密空调和UPS电源,通过智能采集服务器UPT-4采集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数据,经网络上报到监控平台。当有告警产生时,无线短信发射机会将告警信息发送到指定维护人员的手机上。

表2 智能空调监控

2.传输子系统

监控系统中的采集机,业务报表台,服务器等按广域网方式(WAN)进行连接,采用广域网的优点是系统扩展容易。为了安全起见,在IP地址分配的时候将采集器的地址段和采集中心的地址段做成2个网段用路由器或者3层交换机实现互通。监控系统以监控主机为界线,监控主机以下为计算机间的直接通信;而监控主机以上部分,含FSU、LSC、CSC各部分是基于TCP/IP协议的广域网,兼容和扩展能力较强,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网络,如IP网,LAN局域网或SDH传输网。如果是单个机房的单独监控我们可以将传输子系统简化。

(1)IP或LAN组网方式

IP组网方式是本次监控系统在分前端或者中心机房优先选用的传输方式,尽量使用机房现有的IP网络资源,选用智能采集器的以太方式传输接口。姜堰广电目前通过以太方式来实现,将来如果要增加监控机房只要网络能互通就可以接入本次监控的系统软件平台。

(2)专线E1组网方式(如:传输网如SDH提供E1通道)

(3)无线组网方式(如:CDMA/GPRS/EDGE方式的DTU)

3.软件子系统

表3 环境监控

表4电量仪

表5 门禁

图1 方案拓扑图

本次使用的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主要指支撑应用软件运行的平台环境,主要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于第三方的软件。应用软件包括监控主机软件、业务台软件(包括实时监控台软件、业务管理台软件、管理员工具软件)、配置工具软件、数据库部分、数据管理软件、和开局调测工具等,系统的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使之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以适应不同规模监控系统网络和不同数量监控对象的需要,根据工程需要,可实现系统规模的方便扩容。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系列,其中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以上操作系统,监控主机和业务台采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及以上操作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

监控系统有大量的实时和历史数据,对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要求较高,同时也是为后续的兼容考虑,我们采用Sy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

(3)监控主机软件

监控主机位于数据采集的最顶端,下接端局机房的一体化采集器、智能设备、等,它接收从采集器及各种智能设备上报的数据。监控主机采集各设备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依据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得到设备当前的运行状况(例如是否产生告警信号、数据如何保存、数据统计等)后上送到监控站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多线程、多进程、异步处理、标准网络接口等新特性实现了系统的设置灵活、反应迅速、性能稳定等特点。

(4)业务台软件(含告警输入输出服务器子模块)

业务台是整个动力设备及环境监控系统的维护管理及操作平台,提供操作员一个方便直观的界面,监控系统的功能也集中地由业务台体现,日常的各种监控维护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业务台来完成的。业务台软件包括实时监控台、业务管理台和管理员工具。

实时监控台主程序:提供告警显示、告警处理、实时数据处理、远程控制、设备派修、设备状态浏览、信号浏览及监控系统自诊断等功能。实时监控台处理告警信息时,可利用声、光、打印(包括手机短信和E-mail)等方式进行告警通知,值班人员也可进行派单告警处理(包括打印纸件或电子表格)。

业务管理台主程序:负责完成定义、查询、打印报表等功能。

管理员工具主程序:提供了工作站管理、人员管理、标准权限管理、权限分配管理、寻呼管理、门禁管理等功能。

(5)配置工具软件

配置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对监控系统所有数据进行配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监控系统的具体情况配置监控局站、局房、设备、监控信号及其信号处理条件,并可进行端局的图形组态配置,配置完成后所有配置数据存放在配置库中。配置数据是监控主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依据,组态(图形)配置信息提供给实时监控台使用。配置工具软件一般安装在监控主机和便携机中,当某个被监控的设备或信号需要修改时,可以方便地修改配置库使之与实际情况一致。配置工具是系统维护的重要工具。

(6)开局调测工具,告警输入输出服务器子模块

开局调测工具ZITU2008它可以对一体化采集器UPT、智能设备和通信设备进行调试,是系统底端设备维护的重要工具。同时它也是对一体化采集器进行配置管理的重要工具,因为要把针对智能设备开发的协议.EXE文集灌输进去进行自动采集,同时也是实现最底端采集器逻辑自动控制配置文档的调试工具。

四、系统特点

动环监控系统结合领先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采用独特新颖的操作环境,是专门设计开发的下一代集中监控平台,对于具有大规模机房电源设备,空调设备,UPS电源,门禁系统,环境系统应用的公司,动环监控系统是一种理想的维护管理工具。该系统具备以下特点:

1. 满足电总标准,按三级监控系统思想设计,支持上万机房大型系统应用,分级别、分专业、分设备、分信号、分权限管理;

2. 底端高度集成一体化设计,覆盖了工业控制及监测系统的现场采集所需功能,EMC(电磁兼容性)、安规表现卓越。通过电信总局严格的各项指标认证;

3. 超群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告警准确率100%,实时的采集,实时告警;

4. 严密的安全防范机制,提供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在移动,电信及大客户如银行,海关,税务等IT机房已广泛应用;

5. 先进的维护和管理工具,系统长年24小时不断记录各种数据,生成各种日、月、年等历史数据报表,可以形成饼状、柱状、表格等分析图,成为维护的科学依据。

6. 开放标准兼容性,各种设备数据平滑接入系统。

所有这些特点都体现了“轻松无忧管理机房”的思想,而动环监控系统正是这一先进思想指导下的经典产品。

动环监控系统通过紧密集成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提供高性能、可靠、安全易用等特性。动环监控系统使用户更快获得投资回报。

五、系统优势

1. 体系结构

业界人士称动环监控系统为“强大的管理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动环监控系统具有先进的体系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三级结构(本次建议是二级就可以满足)

本监控系统可按地域、按权限、按专业管理,特别是以全省或一个市为单位去管理所辖的机房设备。本体系结构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使管理和维护变得十分方便:即根据贵公司的维护管理体制进行灵活调整,既适应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又适应集中监控,分散维护。

(2)先进的性能

底端一体化设计、大型数据库sybase和先进的体系结构保证了动环监控系统卓越的性能,监控中心与区域监控中心实时数据同步,告警同步,配置同步,先进的数据同步方式保证了动环监控系统性能的先进性。

动环监控系统先进的数据处理能力,具有多地点、多事件的并发告警功能,不丢失告警信息,告警准确率为100%,告警响应时间小于3秒,实时数据响应时间小于5秒,命令执行响应时间应小于5秒。

动环监控系统大型数据库应用,具有对上万个机房设备运行数据(时实、告警)快速响应的能力和大容量历史数据存储能力。

(3)良好的用户界面

动环监控系统提供了数据列表图、曲线图、码表图、状态图和组态图等5种面显示方式。各地有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显示方式,如图2所示。(注:提供C/S版标配,WEB版和WAP版选配)

图2 五种显示界面

图3 实时数据浏览界面

2.告警功能

所谓“先进的告警系统和预警系统”指的是动环监控系统具有先进的告警处理体系结构。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告警处理方式

监控设备发生故障告警时,根据预先定义的处理方式,可以执行记录日志、声光告警、发送短消息、发送EMAIL、语音报读等共7种事件处理功能中的一种或几种。从而可以让用户在监控设备发生告警时,及时得到通知,因而,也就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数据和设备的安全(见图7)。

强大告警处理功能,对设备故障及时处理清晰明了,从告警发生到CSC中心服务器上显示间隔不超过10秒。

(2)预警方式

早期预警彻底解决“亡羊补牢”的被动维护方式,即在故障发生的初期没有给系统带来危害时将其处理掉。但这种维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需要,因为维护工作并不是要求查漏补漏,而是应该防范于未然。

图8为动环监控系统预警方式:市电中断后UPS防止电池放电完之前实现早期预警:设置UPS电池剩余容量多级告警设置就可以达到预警功能。

图4 组态界面

图5 设备管理界面

图6 门禁监控界面

图7 UPS报警方式

图8 动环监控系统预警方式

3.维护管理

使用了动环监控系统,可以支持对维护工作进行改革尝试,如蓄电池的现场测量维护、机房电源设备的巡检、低压配电的巡检等都值得进行改革。

(1)监控中心自动测量及控制

比如:由于电池的单体已经监控,通过软件可以统计一定时间段的电池单体均压曲线,电池单体的实时和历史数据都可以随时从电脑中看到,方便找出落后电池,可以减少电池巡检的次数、将巡检的主要内容定位到一年一次设备的卫生和铜排的接触紧密情况等上面,大大减轻了电池维护的工作量、节约了很多维护费用。

(2)监控中心远程维护

比如:UPS电源的一些均充、浮充测试、模块的均流情况等都改为在监控中心操作和监控,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3)节能控制

利用动环监控系统智能控制合理的节约能源,几年以后获得的效益将远远超过投资。监控管理系统如能够根据冬夏、昼夜的温差及时准确调节空调制冷状态,仅空调优化运行一项,一年就能节约几百万度电,节约电费上百万元。而此功能只需维护人员设置好参数,即可由智能系统根据温度、室内外温差、空调效率、能耗、联机情况等自动调节。若使用手工操作,则很难及时、准确的控制,耗费大量人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4)报表分析

系统可以对告警数据、历史数据、统计数据进行自定义报表分析,提高维护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图9为柱图和饼图分析图示。

(5)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

表6 告警处理功能一览表

图9 自定义报标分析图

图9 自定义报标分析图

集中监控系统应与维护体制改革密不可分,“告警”和“监控”只是系统基本功能,更高级的功能是如何与管理相结合,如何更好的支持维护工作等,该系统已包含了更高一级的需求——融入管理功能,支持日常各种维护工作的流程。

管理思路:融入闭环管理思想、支持维护工作整个业务流程,符合用户的维护习惯。

人员管理:检验操作者的密码、操作权限,对人员信息、考勤等进行管理

设备管理:录入、修改和提供各局站设备的档案和运行维护信息

数据整理:自动删除过时数据,自动备份

4.性能指标

监控系统的设计在性能指标上能够满足下述基本要求。

(1)测量精度

本系统电量传感器(变送器)的平均精度为0.25%,

系统所有开关量的准确率为100%。

模拟量测量精度列举如下:

直流电压测量精度优于0.5%(被测量值在传感器或变送器量程2/3 以上,测量仪器精度0.1级)。

交流电压测量精度优于2%(被测量值在传感器或变送器满量程2/3 以上,测量仪器精度0.5级)。

直流电流测量精度优于2%(被测量值在传感器或变送器满量程2/3 以上,测量仪器精度0.5级)。

交流电流测量精度优于2%(被测量值在传感器或变送器满量程2/3 以上,测量仪器精度0.5级)。

蓄电池单体电池电压测量精度优于±5mV (2VDC)。

温度测量精度优于5%(被测量值在传感器量程2/3以上,测量仪器精度0.5级)。

频率测量精度优于2 %(被测量值在传感器量程 2/3 以上,测量仪器精度0.5级)。

液位、油压等其他非电量测量精度优于5 %(被测量值在传感器量程2/3 以上,测量仪器精度0.1级)。

(2)实时性响应时间

系统实时监控各通信设备运行状况,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其告警发生到值守监控中心的时间间隔在3~5秒,非智能型设备故障告警DI量反应时间为1~2秒,智能型设备最大故障间隔时间为15秒(其中包括智能型设备自行数据处理反应时间)。非智能型设备的数据响应时间小于3秒,命令执行响应时间小于2秒。智能型设备数据响应时间小于5秒,命令执行响应时间小于10秒(包括智能型设备本身的处理响应时间)。在各级中心调阅曲线约3-4秒的刷新率。

实时数据响应时间<10s。

告警数据响应时间<10s 。

系统控制响应时间<8s (不包括被控制设备自身的反应时间)。

(3)准确率

系统故障告警准确率为100%,没有误告。发生连续告警时,具有多事件多地点同时告警功能。在系统画面告警显示栏,依据告警的先后、等级,将告警逐条显示,无漏告。我们在全国近百个监控系统用户的实际运行亦提供了充分的实际证明。

告警准确率100%,控制准确率100%

图10管理实例——派修记录

图11管理实例——交接班月报表

图12 管理实例——设备资产管理报表

工程设计

1.模拟量的测量

动力环境监控需要监测的模拟量可粗略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温度、湿度、液位、震动、渗漏水、气压、风速、流速、声音分贝、烟雾、微粒(离子)浓度等。通过各种传感器、变送器装置可以将各种模拟信号的检测变换为以下几种类型信号:

(1) 0~5V电压信号。

(2) 4~20mA电流信号。

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可采集以上标准模拟信号。考虑传输距离、抗干扰、供电等因素对精度、安装应用位置的影响。 我们优先使用数字量信号尤其是温湿度及电流电压的采集。

2.开关量的测量

开关信号分为有源、无源两种,以电压、电流的有无来判定信号状态的是有源开关信号,以继电器或其他开关的通断来确定信号状态为无源开关信号。具体的开关信号的来源一般包括:

(1) 电压、电流的有无;中兴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采集设备可测量的有源开关量的电压值0~24V,有源输入时高电平电压值阈值是≥2V,低电平电压阈值≤0.8V。

(2) 各类设备的继电器开关触点输出或辅助接点输出。

(3) 三极管等电子器件的通断状态输出、TTL电平或其它高低电压输出。

(4) LED信号灯、6.3V信号灯、24V信号灯等的指示状态。

3.智能设备的接入

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除了能直接能以模拟量和数字量的方式对动力设备和环境进行监测控制外,还可以用二次开发智能协议的方式进行监控。通过协议解析对被监控的智能设备和其他动环监控系统进行监控和互通。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可接入的外围设备的通信接口和接入方式有:

(1) EIA串口通信的RS232 接口、RS422、RS485接口,速率可灵活调节。

(2) 工业控制总线,如CANBUS、MODBUS总线。

4.设备的供电考虑

按照通信设备工作电压等级标准及机房电源配套规范,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采集模块、接入和转接模块的工作电压是DC-48V或DC24V,通过监控模块主板的 DC/DC模块转换输出+5V、12V供给各采集控制板、外围传感器、变送器、采样设备的电源。特殊传感器或动力设备,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支持可用外接的其它电源(交流或24V等)供电。

5.监控设备安装

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设备的安装一方面要考虑与局方原有设备协调,另一方面要有利于系统布线、各传感器、变送器、设备的分布的范围和信号传送的有效距离。

(1) 就近安装原则:监控现场大多是强电磁干扰环境,传感器、变送器应尽量靠近原始测量点,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安全性;安装点的环境量能较准确地反应被监控区域的环境量,不会因其它外围物理原因而经常改变。如温湿度不能安装在经常开放的窗户和门旁,不安装在热源直接辐射点,双鉴红外探测器不安装在太阳照射的地方。

表7 电缆使用情况一览表

(2) 隐蔽安装原则:传感器、变送器除被测部分外应尽量利用设备的机柜安装。

(3) 安装高度统一原则:壁挂安装的模块、传感器、变送器箱离地高度统一。

(4) 美观协协调原则:不改动卖方机房设备,如确实需要改动的,应由卖方提供改动方案,交买方确认,如买方同意更改,由卖方进行改动;作为配套的电源适配器、不直接采样环境量的变送器、电量没量仪、协议转换器等集中在安装箱内安装。

6.系统布线规则

动环监控系统的设备和传感器比较分散,信号电缆基本以弱电为主,所以工程设计中室内走线要求按如下原则布线:

(1) 走线遵循“沿顶、靠墙、绕梁”的原则,注重与环境的协调,不得破坏机房整体美观。

(2) 强、弱电分开,交、直流线必须分开布线,直流线和信号线、视频线、2M线可布在一起,强弱电的电缆不能安装在同一槽管中;监控线与用户线缆分离。监控信号电缆与用户的强电线缆平行走线超过5米,它们间距离不能小于30厘米。

(3) 如房间有防静电地板,可以从地板下布线;如有桥架,一般从走线桥架布线。下走线时,所布线缆必须用套管加以保护,如PVC管、PVC线槽、蛇形软管、缠绕管;

(4) 线管、线槽内布线时,不要把线布放的太满,应当留有30%的空间,线缆较多,设计时可考虑双槽(管)或多槽(管)平行

7.电缆的使用(见表7)

模块、设备的供电采用常规护套线,不需要阻燃电缆。LSC/CSC监控中心,从直流配电屏开关(熔丝)到监控系统的配电箱,可根据用户机房设备供配电的统一规范,采用阻燃电缆。

8.屏蔽及接地

(1) 动环监控系统的监控设备接地,采取联合接地方式;

(2) 监控设备的地线一定要直接接到机房接地柱或保护地排上(MET)。不开关电源的接地排上不能作为监控设备的接地点。4个以上监控设备,禁止级联接地,应分别引接地线到接地排;

(3) 所有电缆的屏蔽线必须接地。如果附近高频干扰严重,可以考虑使用两端接地;

(4)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将屏蔽线做信号线。

上一篇:家乡文化主持稿下一篇:50首经典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