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教案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教案(共7篇)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教案 篇1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6课教案

第六课 合奏好生活的乐章 教学重点:1、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理解和宽容他人;2、与诚信结伴同行。 教学难点:1、心中有他人;2、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解等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2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课题: 第六课 合奏好生活的乐章 2、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课: 一、心中有他人 (本层教学目的:主要是讲述要处理好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 1、平等相待“你我他”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情境活动一:杨振宁与密尔斯(见教材P69-70页) 大屏幕展示: 为了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的诞生,杨振宁一直对它关注了,倾注了大量心血,1953年秋天,杨振宁应邀在纽约的布鲁海文国立实验室担任访问学者。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和当时还是一名研究生的密耳斯在同一间办公室不期而遇,共同的兴趣吧两位素不相识的同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面对比自己资历浅的同行,大度的杨振宁没有任何犹豫,主动把关于推广规范不变性的思想和盘托出,密耳斯也为杨振宁的真诚和慷慨所感动。在杨振宁思想指导下,密耳斯很快在原有电动力学的基础上,展现出它在计算形式方面的天才,在原有的麦克斯韦方程上巧妙地加了一项给予修正。从此,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宣告诞生,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说一说:密耳斯为什么愿意与杨振宁合作?是因为杨振宁比他资历深吗?(大度、待人真诚――能平等待人) 教师讲述: 杨振宁的真诚、平等和乐于助人,使他与密耳斯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也为杨 -密耳斯的规范场理论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假如杨振宁当初不把自己的想法无私地告诉密耳斯,密耳斯本人就会错过这次发挥本身特长的绝佳机会,而他本人也许还要在成功的道路上摸索更长的时间。 议一议:与人搞好合作应注意些什么? 教师讲述: 要与人搞好合作,就必须做到平等待人。因为,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板书: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名人故事: 大屏幕展示: 材料:小刘是北京一家电器厂的`工人。1972年8月3日晚,她骑自行车上街。因为刚学会骑车,听见后面汽车喇叭响,心一慌,急忙跳下车,正好停在快车道上。司机赶紧刹车,还是把小刘碰到了,衬衫破了,后背蹭破点儿皮。这时,汽车窗打开,一个人关切地向外看。小刘一看:呀!这不是周总理吗?司机急忙下车问她:“同志,碰着没有?”小刘红着脸说:“没事儿,没事儿。”周总理不放心,赶紧叫身边的工作人员下车办三件事:马上用另一辆车送小刘上医院;不要告诉她车里坐的是谁,以免她心里不安;给她买件新衣服。 说一说:周总理的行动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 周总理他一生:宽以待人,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诚信去赢得人的理解、尊重与支持。作为一国之总理,他职高不居功,权大不恃强。在这个故事里正体现了总理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崇高的精神品格! 探究讨论:你是怎样认识“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的? (为什么说“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教师小结: “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①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②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只有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平等相处,尊重对方的人格、利益,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才能与之结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情境活动二:看漫画,评一评。(见教材P70页漫画材料) 大屏幕展示: 评一评:你赞同上面漫画中那位同学的做法?为什么? 第一幅漫画:“你不行,看我的!”反映的是学生在合作交往中以大压小、歧视他人的现象; 第二幅漫画:“咱俩一起努力吧!”反映的是学生在合作交往中相互勉励、共同提高的现象。 情境案例分析:(见教材P70页) 大屏幕展示: 案例:体育课上,大家围成一个圈做游戏,体育委员负责清点人数,当他把目光移到刚从外校转来的林冬身上时,“怎么多出一个人?”然后指着林冬说:“你出去,自己一边玩去吧,游戏你不用做了,要不人太多!”林冬只好退到一旁。 说一说: 如果你是林冬,当时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你认为应如何对待陌生同学或比自己弱小的同学? 教师小结:平等待人,应做到不凌弱欺生,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都不应被排除在外,因为不论一个人是否愿意参与一项集体活动,他都会把被不合理的排除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和不公平的待遇。(返回) 2、走出自我,豁达待人 (本层教学目的:本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尊重、宽容他人,与人为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说的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1页正文,在书上划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71页材料) 大屏幕展示: 材料:临近毕业时,班长浩然征得班主任的同意决定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但他同时想到这项繁杂的工作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于是,便以班长的身份将任务指派给了学习委员和文娱委员,并频频地催促他们,结果弄出了一些不愉快的事。班主任找浩然谈话,浩然说出了个中原委,班主任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你是学习委员和文娱委员,会怎么想……” 说一说: 浩然与学习委员、文娱委员发生不愉快的原因是什么? (把自己不情愿做的、不接受的事,推给他人去做。) 你认为应如何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当在合作中与他人发生了矛盾时,应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的情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教师小结: (2)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阅读教材P72页第一段) 教师讲述: 什么是宽容呢? 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71页材料) 大屏幕展示: 材料:晓明宇李巍都是某校初二(3)班的学生。这天两人共做一项化学实验,晓明一不小心把药水瓶碰到了,药液溅到李巍刚穿上的新衣服上。李巍气得满脸通红,大发雷霆。 “是我不小心,都怪我。”晓明急切地请求李巍谅解。 “不怪你怪谁?你还好意思跟我说呢?走开,以后注意点。”李巍正在气头上,凭晓明怎么解释和同学们怎样劝解也无济于事。 次日下午上第二节课时,天气发生了变化,下起雨来,直到放学的时候雨也没停。这可怎么办?李巍正在后悔不听妈妈的话没带雨具。“趁雨还不算太急,赶快走吧,不然一会儿就来不及了。”李巍扭头见是晓明,嘴上没说什么就跟着他走出学校。一路上,晓明小心地打着伞,生怕雨水淋湿了李巍的衣服,可他自己的半边身子却湿透了。望着身体瘦小的晓明,李巍的眼睛有些湿了…… 议一议: ※如果自己是此时的李巍,心里有什么感受? ※谁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并说出设定这个结尾的理由。 教师小结: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和宽容。善于理解别人才会被人理解,能够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让人不是怕人,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宰相肚里能撑船”,理解他人、宽容他人,以豁达的胸怀原谅他人吧,你将获得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更多的合作伙伴。 探究讨论: 当别人有意或无意伤害了你时,你打算怎样做到理解和宽容? (换位思考,要善于理解别人,以豁达的胸怀原谅别人。他人无意或过失伤害了自己,不予计较和追究,原谅、饶恕他人的错误和过失,哪怕是他人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有造成严重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也应原谅、饶恕对方。) 教师赠言: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理解和宽容他人,是在与他人合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读一读: “原谅是……”,这是一位中学生写的一首诗,让我们从中取体会理解和宽容的魅力吧! 大屏幕展示: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73页材料) 大屏幕展示: 假如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当知道和自己一起值日的同学借口有事逃避劳动时: 。 当足球比赛中自己的队友不小心自摆“乌龙”时: 。 当同学骑车无意撞了你时: 。 教师小结: 让人不是怕人,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让我们走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教案 篇2

第七单元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学会依法保护自己,过健康安全的生活。根据本单元的生活主题和目标要求,设置了故事引导、共同探讨、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我在成长五大模块。“故事引导”主要叙述了大河因沉迷网吧,被网吧老板非法拘留,孟杰他们运用法律手段将大河解救出来的故事,引领我们感悟提高自控能力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权的必要性。“共同探讨”共设置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和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两个专题课,分别是从预防违法犯罪和法律方面强调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走进生活”设置了两个项目,通过创设“如何交友,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两个问题情境,引导我们观察、分析生活现象,在矛盾冲突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创新实践平台”让我们认识不良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自我控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我们在成长”板块围绕本单元主题的学习内容设计了几个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思考,记录自己的生活进步和成长过程。五大板块内容前后联系,相互融合,共同落实单元主题目标。【单元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二)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

教等不良诱惑。

难点:

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

为作斗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教学

【教学安排】共5课时,其中15、16课各2课时,单元小结1课时。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七单元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些初中生因沉溺于网吧,经常缺课,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

A、关闭营业性网吧 B、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C、禁止未成年人上网 D、对违纪学生实施经济处罚

2、我们都渴望成功与荣誉,但是我们必须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得。下列符合这一想法的是()

A、考试靠打小抄赢得好成绩 B、参加体育锻炼,争取在运动会上得第一名 C、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D、我们不一定非得获得成功与荣誉

3、“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揭示的道理主要是()

A、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什么区别 B、小错必铸成大错,违法必然走向犯罪 C、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 D、一般犯罪和违法有着密切联系

4、某学校八年级学生王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逃课、打电子游戏、结交不良社会青年,逐渐变得品行恶劣。某家长说,王某之所以变得品行不良,责任完全在学校。你认为其家长的说法()

A、是正确的,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学校保护的相关内容 B、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主要靠家庭保护 C、是正确的,因为王某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

D、是片面的,因为未成年人除应受学校保护外,还应受到社会保护、家庭保护等,同时青少年也应学会自我保护

5、某企业张贴了一份招工广告,其内容中对员工的年龄条件限制是14至30周岁。该广告违反了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民法通则》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经济合同法》

6、初中生小花独自在家,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撬大门的声响,她从大门的猫眼往外看,却发现猫眼被堵住了。这时,她应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是()A、打开大门看个究竟 B、赶快跑回房间关上门躲起来

C、大声喊叫把门外的人吓跑 D、打电话给邻居或拨打“110”报警

7、某窃贼在行窃后逃窜时被周围的居民围住,愤怒的居民将窃贼打得遍体鳞伤,巡警闻讯及时赶来,将窃贼带走。关于这一案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窃贼的行为是违法的 ②窃贼违法,挨打活该 ③居民殴打窃贼不是运用法律手段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我国法律鼓励公民用各种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⑤居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应依法而行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⑤

二、非选择题

某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入初二后,他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便沉溺于上网,为了去网吧上网,花完了零用钱就花家里的钱,再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结果被公安局拘留了十五天。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所谓的朋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丁某至此终于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丁某从违纪到一般违法再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十五课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第一框 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学习目标】:

1、知道不良诱惑的危害。

2、知道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学习重、难点点拨】

重点:知道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有哪些

难点:知道抵制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生背诵、默写、归纳

【学习资料】我们的生活充满灿烂阳光,但同时身边也存在着一些不良诱惑。对这些不 良诱惑,如果不能自觉抵制,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成长。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该如何抵制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不就是很好的自我保护吗? 【学习课型】新授课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教师点拨

1、不良诱惑的危害?

答:①不良诱惑,会伤害,毒害,危害 ;

②会使人,放弃,影响 ;

③会使人,损害,走上。

2、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答:①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 和,慎交,提高,正确,不为,防止。

②克服 和,提高

③运用 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

二、背诵默写

三、合作提升

1、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诱惑。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认识是()

A、诱惑都是不良的,应拒绝所有诱惑 B、诱惑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如何对待 C、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该自觉抵制 D、面对诱惑,我们无法抵挡

2、“五一”放假期间,八年级学生小华打电话约同学涛涛到网吧玩通宵游戏。涛涛婉言拒绝了,并劝小华也别去。你认为涛涛的做法()A、正确,这是拒绝不良诱惑的表现 B、错误,这是不重视友情的具体体现

C、正确,中学生应该自觉抵制网络、远离游戏 D、错误,中学生多玩通宵游戏有利于开发智力

3、某中学校门口,常常有不法商贩向同学们出售不良出版物。对此,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学校保卫处没收商品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B、向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反应,要求依法治理 C、积极向同学们宣传,希望大家根据需要购买

D、学校对不法商贩罚款,迫使其不要在此处出售不良出版物

4、“毒品猛于虎”,对吸毒危害性的正确认识是()

①吸毒一两次不会上瘾 ②吸毒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破坏家庭幸福 ③吸毒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危及国家和民族 ④吸毒贻害后代,是“艾滋病”的温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更正: 评阅:

【学习反思】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第十五课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第二框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学习目标】:

2、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3、知道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4、知道不良行为的危害,懂得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学习重、难点点拨】

重点:知道不良行为的危害,懂得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难点: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生背诵、默写、归纳、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学习资料】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根据

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学习课型】新授课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教师点拨

1、法律的特征?

答:①

2、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①一般违法对社会,尚未,应受到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大,触犯了,应受到。(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①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都违反了。②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③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

3、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的产生?

①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②只有,才能 ③我们一定要,树立,增强,自觉,以使自己。

四、背诵默写

五、合作提升

2、王某酗酒驾驶汽车,虽没酿成事故,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他仍受到行政拘留15天和暂扣驾照三个月的处罚。王某的这种行为是()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B、违反纪律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的力度。截止2015年3月,共有99名省部级高官(包括军队)因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被中央纪委和检察机关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省部级高官落马说明()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中学生小刘(化名)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小刘获刑是由于其行为()

①是行政违法行为 ②对社会危害不大 ③是刑事违法行为 ④对社会危害很大 B、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青年陈某在校不思进取,经常与社会上闲杂人员一起混在娱乐场所,动辄殴打他人,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陈某仍不思悔改。一日,陈某潜入某商厦盗窃被抓,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5年。我们青少年应从陈某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的教训是()①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②违法、犯罪是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③有错不改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 ④自觉遵守法纪,注意防微杜渐 B、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 B、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 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学生

6、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④

更正: 评阅:

【学习反思】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十六课 撑起法律保护伞 第一框 我们守法律特殊保护

【学习目标】:

3、了解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

4、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5、知道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习重、难点点拨】

重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难点: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生背诵、默写、归纳

【学习资料】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马克思 【学习课型】新授课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教师点拨

1、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答:①我国法律规定,凡 都是未成年人。

②未成年人 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 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③ 和 也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④我们是 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2、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答:①我国制定了 和。

②从、、、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六、背诵默写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七、合作提升

3、加强校园安保、整治互联网和淫秽色情手机网站等措施体现了对青少年的()

①家庭保护 ②学校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司法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家庭保护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道屏障。下列做法能体现家庭保护的是()C、对子女的期望融化在日常细微的言传身教中 B、百依百顺,自由放纵 C、纵容溺爱,有求必应 D、管教无方,粗暴生硬

3、在重庆,网吧一次性接纳3名未成年人或累计接纳未成年人3次等严重情况,一律予以吊销经营许可证的处罚;进入网吧一律实行身份证实名登记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②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③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④不利于发展网络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每所学校都要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者这主要是要求()

①对未成年人搞好司法保护 ②对未成年人搞好社会保护 ③对未成年人搞好学校保护 ④对未成年人搞好家庭保护 ⑤未成年人要搞好自我保护

C、①②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更正: 评阅:

【学习反思】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十六课 撑起法律保护伞 第二框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学习目标】:

6、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3、理解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点拨】

重点: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后应如何依法维护

难点:未成年为什么要进行自我保护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生背诵、默写、归纳、【学习资料】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四大要领:

1、记住可信赖的成年人的姓名、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

2、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3、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4、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学习课型】新授课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教师点拨

1、未成年为什么要进行自我保护?

①、、等方面的保护,只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②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还需要通过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增强,提高。

2、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答:①侵害的程度较轻时,可以通过、和 等方法来解决。还可以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允许非法侵犯的。

②当面对歹徒行凶时,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 ; 设法稳住歹徒,寻找机会,及时脱身,寻求警方紧急救助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实施。

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遇到不法侵害时①要学会求得法律帮助。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等。②我们可以通过非诉讼途径加以解决,它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即通过向、、、等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或通过、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③通过诉讼途径,俗称,它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一种途径。④如果有经济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困难,可到 申请法律援助。

八、背诵默写

九、合作提升

4、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下列未成年人的做法中符合自我保护要求的是()

C、发现有人落水,不顾一切救人 B、上下楼梯靠右,轻声慢步缓行 C、遇到坏人勒索,盲目与其硬拼 D、看到没车通行,迅速通过红灯

5、放学后,小明和小刚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们发现前面拐弯处有一歹徒手拿凶器强行向一位同学索要钱物。你认为此时他们最好的做法应该是()D、冲上去与歹徒搏斗 B、拨打“110”报警 C、假装没看见,一走了事 D、跑回学校告诉老师

3、放学后,八年级学生小明与一位同学结伴回家,经过河边时,忽然发现有个小孩掉进河里,小明的同学立即跳入河中救人。此时,小明的正确做法是()C、也跟着跳到河中 B、独自回家

C、大声呼喊,及时报警 D、跑到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拦车呼救

4、在探讨青少年“见义勇为”的话题时,许多人认为青少年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应“见义智为”,这一观点告诉青少年应()

D、远离违法犯罪 B、拒绝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消除从众心理 D、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更正: 评阅:

【学习反思】亮点:

不足: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篇3

1、怎样才能处理好合作中的人际关系?或: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或:怎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①平等待人。

为什么: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尽管我们每个人在家境、体质、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

要求: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平等相处,尊重对方的人格、利益,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

②体谅他人

为什么:能否体谅他人的处境,能否尊重他人的意愿,关系到与人合作的效果。

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情愿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他人,要求他人去做。换位思考。当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了矛盾,应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③理解和宽容他人。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善于理解别人才会被人理解,能够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理解人、宽容人的表现。合作交往中难免产生磕磕绊绊,如果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还会使你和同学、朋友的关系渐渐地疏远。

要求:以豁达的胸怀原谅别人。他人无意或过失伤害自己:不予计较和追究,由衷的原谅。他人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的,可原谅、饶恕对方。

④诚信待人。

诚信无价。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是为人之本。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2、什么是诚实守信?P74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

3、诚实与守信的关系是怎样的?P74

诚实和守信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

3、为什么要讲诚信?

①诚信无价。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不诚信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自己,不诚信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③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诚实能使人放心,守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④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

4、怎样才能做到讲诚信?

①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就是不自欺,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当然诚实并不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

②诚信必须做到信守承诺,言而有信。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许诺要慎重,许诺时要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客观可能性,量力而行。还应考虑是否符合道德法律的要求。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难以履行诺言,应尽早向对方如实说明,郑重其事地向对方道歉,并且按承诺或约定主动地负担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

③树立诚信意识,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四单元检测 篇4

1、(3分)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基层民主制度

2、(3分)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是通过 来实现的 (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法院 D、各级党组织

3、(3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时,人大代表们一次次按下表决器,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人大工作报告依次通过。这表明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 B、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D、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思想品德课堂上王明向老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我国有13亿多人口,地域辽阔,情况复杂,人民怎样来行使权力,当家作主呢?

李老师让你来答复,你会怎样回答呢?(6分)

☆☆行使权利 依法选举(15分)

5、(3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是 ( )

A、行使批评建议权 B、实行村民自治

C、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D、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

6、(3分)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 )

A、言论自由 B、人身权利 C、选举权利和被予选举权 D、监督权

7、公民之所以要珍视民主权利,投出自己庄严的一票,是因为 ( )

①选票虽小,但它能使人民的愿望得到充分的表达

②这样做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具体行动

③只有这样才能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代表

④只要投出了庄严的一票,我们的一切民主权利就不会受到侵害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胡锦涛强调: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1)请你举出两个当地政府完善基层民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2分)

(2)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依法治国 与法同行(23分)

9、(3分)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全面推进的重要一年。由民政部负责的有关社会民生的立法项目有44项之多,其中包括社会保险法、社会求助法、慈善事业促进法在内的法律6部,行政规章16部,部门规章22个。这表明,我国在依法治国过程中,正在切实做到 (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0、(3分)206月26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12388统一举报电话正式开通,受理群众对党员及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或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统一举报电话的设立 ( )

①将从根本上杜绝党员及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违法违纪现象 ②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③可以使公民随意发表言论 ④有利于健全人民监督机制,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3分)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学校为此开展了法制征文比赛活动。下列文章标题不可取的是 ( )

A、《推行依法治国》 B、《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C、《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D、《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12、春风中学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走出校园,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欢迎你的加盟。

(1)下面是小肖同学设计的宣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3分)

①当你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职责,没有做好他们应该做好的工作时,有权:

②当你和你的家人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时,有权:

③当你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权:

(2)张进同学说:“最近,在交通紧张的路口,常常发生偷窃和抢包事件,有损‘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我觉得公安部门没有切实履行好他们的责任,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呢?”请你为张进同学出主意。(3分)

13、2008年12月4日,为迎接现行宪法颁布26周年和我国第八个法制宣传日,宏志中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里的“法”主要指的是 。(2分)

(2)我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2分)

(3)请你为此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4分)

☆☆☆☆学提“议案” 做小主人(17分)

14、(3分)他们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他们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他们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 )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政府 C、人大代表 D、领导干部

15、(3分)国家的重大决策凝聚了人民政协的智慧。如:在南水北调问题上,全国政协对调水方案选择、动工兴建时机、合理解决利益分配、防止水源污染等问题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生动地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 ( )

A、广纳诤言、参政议政、传递着宝贵的政治信息

B、科学决策、民主管理

C、行使国家权力

D、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的权力

16、(3分)中学生学做议案有利于 ( )

①日后当人大代表 ②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培养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 ④行使立法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2008年10月,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全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省正式启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

(1)政府政策我评述: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2)社会生活我观察:请列举你所在城市(县市区)存在的一些与创建法治城市不相符的现象,并针对性提出建议。(4分)

①现象:

②建议: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教案 篇5

1、如何适应新的生活?(课本P28-29)

答:①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②其次,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③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性。在学习上做到自主,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上做到自理、自立;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2、良好(或优秀、理想)班集体的特征(或特点)有哪些?(课本P31)

答:①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有严明的纪律③融洽的同学关系④有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3、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人成长有哪些(积极)作用?(课本P31)

答:①良好的班集体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②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发展。

4、如何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

答:①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学间的竞争与合作,建立起纯朴、融洽的同学关系。②自觉遵守并维护集体纪律。③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5、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好处、作用)?(或为什么人贵有自知之明?)

答:①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明己之长,知己之短,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②有利于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从而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

6、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怎么做?)

答:①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③还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如:自我观察,反省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7、学习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意义)有哪些?(或为什么说学习是成才的阶梯?)答:①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②学习可以增长才干。③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8、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答:①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②受教育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③从国家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9、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答:①要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②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③我们要在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10、怎样(如何)学会学习?

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篇6

1了解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体会课文表达的纯洁、高尚的爱。

3结合课文内容,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次微笑的内在意蕴。教学方法:

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小问题,采用“读——想——议——点”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诵读、反复体味、广泛讨论,来掌握教学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笑体现的是爱,人们在平常如能多笑笑,那人世间会如何呢?

(二)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一位海军军官家庭。1919年开始文学创作。冰心在小说、散文、诗歌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作品多以母爱、童心、大自然为歌咏对象,风格自成一家。尤其是她的散文,更因其意蕴优美,语言典丽,抒情委婉含蓄而受到人们喜爱。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笑》是冰心女士早期散文的优秀代表作。好,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一下冰心女士通过笑所传达出地深深的爱!

(三)初读感知,理清字词障碍及课文思路.: 字词::闪闪烁烁眼花缭乱兀自潺潺濯飘飘漾漾绾

课文思路:作者在雨后观景,一幅安琪儿的画勾起了作者的回忆,拉开思绪,回忆起了在过去岁月中所珍藏的两个笑容,抒发了这三种笑容带给作者的感受。

(四)熟读精思:

请同学再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写了哪些人的微笑? 明确:作者以如梦似幻、清新优美的笔调,采取自然联想的方式,由近及远,从现在到过去,逐层展开。一句:“这笑容仿佛在哪里见过似的”作缀连。为读者勾勒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三幅画面:白衣安琪儿的微笑,赤脚小孩的微笑,善良老妇人的微笑

2这几次微笑发生在什么时间? 明确:安琪儿的微笑:现在 小孩的微笑:五年前由近到远 老妇人的微笑:十年前

追问:那,这是一种什么顺序呢? 明确:由近到远的时间顺序

3找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品味并体会三次微笑的特点。明确:安琪儿的微笑:天真、美丽、纯洁 小孩的微笑:纯真、无邪

老妇人的微笑:和蔼可亲、慈祥、亲切、友善 4分析这三幅微笑的相似之处:

这三种笑,都是对我这个陌生人而发的,把温暖和善意传递给了我,让我体验到了人世间的美好,以至于让我怀念至今,也体现了普通民众的一种乐观纯朴的情感,虽然深处困境,但仍没有放弃希望,也不忘给人以关怀。

作者是如何将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画面融合都一起的? 明确:“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作者写这三种笑目的是什么呢?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答案,文章中最后一段画龙点睛:这笑容让作者如等陷阱,如归故乡,他们代表着爱,一种朴素的,不需要汇报的管爱,让作者找到了美好的精神家园和归属。

介绍爱的哲学:这种给人带来温暖的笑容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不要感叹生活中出现的风雨,不必惋惜自己的落寞,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总会发现那温馨不需要会汇报的爱。

5分组讨论:三次微笑的象征意义: 明确:安琪儿的微笑:圣洁、高尚的爱 小孩的微笑:纯真的爱 老妇人的微笑:慈祥的爱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并结合实际升华主题。)

小结:三幅温馨的画面,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是如此的强烈。微笑中渗透的爱是那样的动人,那样的伟大。人们不能不因为人世间如此圣洁崇高的爱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倡扬“爱的哲学”,讴歌“爱的神圣”,希望人与人之间用爱去联结,去调和,这正是冰心女士曾为之孜孜不倦努力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篇散文的基本主题。

同学们,这篇文章讲完了,但带给我们的震撼却久久不能平静。笑是心的呼唤,笑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伊拉克战争就永不会发生,朝核危机、伊朗核危机也会顺利的解决。

同学们,让我们以“爱”之心去相互对待吧!因为“爱”是人类的终极。

(五)在学生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齐读课文,再一次感受一下冰心女士那深深的爱。

(六)讨论:同学们,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请大家谈谈微笑在化解矛盾上的独特作用。

明确:古语有云“一笑泯恩仇”,何况我们同学之间的矛盾根本就谈不上恩仇之说。有了矛盾,先检讨自己,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之后,相互一笑,因为微笑中传达出的爱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真诚。看到对方包含歉意的微笑,你一定会产生一种共鸣——宽容。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2完成《练习部分》相关题目;

3用简练的语句,描写一个“哭”的场景。教后反思:《笑》是冰心女士最早的散文成名作。文章由一个雨后月夜的美景引出对三幅微笑图景的追忆,描述,表达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的追求,抒发作者泛爱的思想感情。文章将如诗如画的客观图景与似水般的柔情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一个深邃优美的散文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二小巷深处林莉选自《黄金时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3通过多种途径阅读感受母爱,理解并懂得珍爱亲情;

4让文中最精华的思想和最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文章的反复朗读,感受亲情,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懂得珍爱亲情。难点:理解“我”对养母和家的感情变化过程。课时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创设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对母亲的歌赞与美颂是永恒的主题,这是一首女儿献给母亲的歌(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正如歌中所唱: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母亲的一片深情,儿女总不能一一明了。而儿女终会长大,终将懂得母亲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小巷深处走出的女儿诉说的心曲。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各自圈读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叩 击:kòujī叩打。瘦瘪biĕ :瘦小。

积蓄:jī xù积攒聚存。泼辣:pō凶悍;不讲道理。炫xuàn耀:夸耀。

反驳:fǎnbó提出反对的理由辩驳。油腻:油垢。

酱油:jiàng yóu主要由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费解:不好懂,不容易理解。

执著zhuό :这里是坚持不懈的意思。

黝黑yǒuhēi 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荤hūn菜:用鸡鸭鱼肉等做的菜。

诸如zhū rú: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揶yã揄yú:(书面语)嘲笑。难堪kān :发窘;为难。肮脏:āng zang不洁净。

熏黑:xūn火烟冒出导致变黑。卑微bēi 地位低下。落寞mò:寂寞,冷落。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厨房:是指可在内准备食物并进行烹饪的房间。哽gěng咽yâ :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造孽niâ:方言,可怜。脸颊jiá: 脸的两旁部分。

蹒pán跚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粗糙cūcāo:毛糙,不精细。憧chōng憬jǐng:向往。泥泞nìng:烂泥。相偎wēi:相互依靠。

2讨论概括文章内容:按句式说话:这是一个()故事。

学生说出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个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

归纳:本文讲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妇女用她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这个弃婴,并含辛茹苦地养大了我,而我却对贫困的家庭产生了厌恶,躲避母亲,最后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回到母亲身边。3理清文脉: 第一部分:(开头——第9段“以为自己是一个大功臣”)写我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而骄傲。第二部分:(第10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第15段“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写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之情,离家到县城读书。第三部分:(第16段“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结尾)写我被母爱感动而悔悟、流泪。

(三)小结

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而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束。

(四)布置作业

大声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课后思考: 1对课题目“小巷深处”的理解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3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4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5文章段落层次

第二教时

(一)提出突破口,讨论分析: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三段

2提问:对着一直默默守候的母亲,女儿告诉她:“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文章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中“回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联系上文具体指什么“回来”了?(说明:提问“回来”是为了让学生思考:“我”的心曾逃避,曾离开过母亲。由此理清文中“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过变化。由经历的那些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通过结尾部分全文的高潮的领悟,知道女儿终于懂得了母亲的心。从而感悟全文主题)要点:

(1)变化过程:满足、自豪→厌恶、自卑→淡忘、隔绝→感动、悔悟 1)满足、自豪:第五段“代替”、“搀”,第九段“倚”、“及自由地吃”。2)厌恶、自卑:第10段“我”是弃婴,母亲是瞎子,“不同一般”第11段“不再”、“泡”。3)淡忘、隔绝:第15段“遵守诺言”。4)感动、醒悟:第27段“泪眼”、第28段“虚荣”、“无知”。5)深深悔悟:第29段“还记得”。(2)、原因:虚荣、无知

3提问:母亲是怎样对待我的虚荣和无知的呢?

请同学讨论,找出文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揣摩体会母亲深挚的爱和我的忏悔之情。(6段、11段、13段、25段、28段。)要点:

(1)倾囊安家:第3段“拆”、“搬”、“所有的积蓄”、“真正拥有一个家”(2)改变性情:第4段“骂”、“从未泼过”(3)烈日下守卖:第6段“雕像”、“古铜”、“最毒”、“血汗”(4)以我为荣,广为宣传:第8段“珍藏”(5)背后支持、默默守候:第25、26段“倚”、“央”、“摸”、“交” 4让同学一起来朗读课文的25-29自然段。5请个别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段。6教师小结:

课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把生活的点滴小事联系起来表现最深沉的母爱。

(二)拓展:

1谈谈身边给自己带来的感动的人物。

(说明:我们生活中一直不缺少感动,虽然我们曾经忽略了如此美丽的感动,但是,当同学们终于能够理解这份恩赐,为此而感动时,教学中要及时联系生活让他们去体会,去思考如何回报,给爱我们的人一份感动,让爱我们的人觉得爱我们就是一种幸福。并请同学们一起分享)

2比一比:背出古人所写的感怀母爱的诗 例: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布置作业:

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或“亲情”)

(四)板书设计: 二小巷深处(林莉)

盲母:辛勤抚育—平静面对—默默承受

弃婴:自豪—厌恶—淡忘—悔悟(感情发展变化过程)

教后反思:收获: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很必须,给他们一个模式化的方法也很有效果,当然仅仅是暂时的扶一扶,毕竟每篇文章都是不同的。基本上能简单快捷的概括出大意的同学,基本上也看懂了文章,就差对文章细节部分的深入研究了。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找到相应的语句,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根据这个枝干再枝枝蔓蔓的延伸出来,基本上把握了文章面貌的框架。

反省:文章反映了母女情深,非常感人,可学生好象在文本的外面,始终未能进入角色,故感觉上与人物隔了一层纸。遗憾!

诊断:生活中,学生缺少感恩情怀,对父母更多的是不满和指责。三芦花荡孙犁《孙犁文集》 教学目标:

1体味函咏,明确刻画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习课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学习课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其作用。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传奇人物吧,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板书:芦花荡(小说)孙犁

(学生读课题,注意“犁”与“梨”的区别)

(学生读课文提示;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芦花荡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岁月里。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二)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记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三)默读课文

要求:不出声、不摆头,边读边划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标上段号。

(四)知识回顾及迁移:小说三要素及在本文的体现 1环境(时代背景+具体地点)

2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点)。(独立探究)

3、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四字词语概括)(分组合作探究)(1-9);(10-19);(20-54);(55-63)分别两个小组讨论。提示词语:

(1-9)第一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深夜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 第二组:将近六十岁、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第三组:奔、飘、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一切保险 第四组:一个没事人、不带一枝枪、第五组:紧紧封锁、、歌声还是那么响、呆望、敌人发了愁()的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指导:一腔热血(满腔热情)是说某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全部的精力去做某事。英雄气概是指某人在某个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气魄。(10-19)(20-54)

第一组:安心睡一觉、不怕、多么俊的一个孩子 第二组:不怕、它照不见我们、飞快、跳进水里 第三组: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第四组:谁、蹿、仄歪、昏花、射穿老头子的心 第五组:我没脸见人、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思想感情()的性格特点

指导:思想感情,是一个人对其他人或者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情

性格特点,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态度特征,如诚实或虚伪;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本文从意志特征去思考。

(55-63)第一组: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第二组: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张皇失措、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第三组:鬼子们痛得鬼叫、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第四组:向着苇塘望了一眼、鲜嫩的芦花、迎风飘撒()的传奇行为

指导:传奇行为,是指一个人通过离奇或者违反常规的行动,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小结:

老头子是一个具有爱国抗日(保家卫国、抗击日寇)的一腔热血;老当益壮、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特点;智勇双全的传奇行为的人。我们的老英雄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从他的身上,从大菱、二菱身上,我们看到了全民皆兵。我们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写法探究:

本文使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品味:

一方面表现老人常年穿梭在芦花花荡里,辛苦劳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人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铄。白描手法: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外,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了了数笔,便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这是他的豪言壮语。表现了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信。行动描写: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品味:

老艄公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把鬼子引进芦花荡的木桩圈里。写老艄公剥莲蓬,船围着鬼子转圈,假装溜,张皇失措,其用意都是让鬼子上钩。果然鬼子被钩子咬住了,这复仇的钩子穿透敌人的腿;老艄公举起篙“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场不用枪的战斗,很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却置十几个鬼子于死地,可以说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传奇英雄。景物描写:(A)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品味:(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为什么?

答:不可以,呆望表现了敌人拿游击队没有办法的怯懦心理。反衬了我军的神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敌人藐视的态度。(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

答:这是自由的生灵,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才”字含蓄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答.表现了苇子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心理描写:(B)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细节描写:“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②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老艄公知道后“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表现了他的内疚心情。

正面描写: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品味:

写出了他熟悉地形,神出鬼没的特点。

侧面描写: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品读:

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写出他的功劳。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

(六)总结孙犁小说风格

小说是写抗日战争的,一般写法是充满硝烟弥漫、刀光剑影,例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你请补充《》、《》、„„本文却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漫天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的蒲苇,清香四溢的荷花,点染白洋淀人民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文笔清新自然。

这就是孙犁小说的风格。用这种“笑谈从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中的“风云变幻”。

(七)拓展延伸

抗日战争过去61年了,今天来读这篇小说,你怎样看待这场战争(从正义和非正义角度来谈)?针对日本歪曲历史,说什么战争是中国人挑起的,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舍的事实。你想对日本的中学生说什么?

(八)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二菱的身份,设身处地,把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

教后反思: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哦!冬夜的灯光莫里斯·吉布森选自《百味小品》 教学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对比方法的运用;

3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灯光的含义及作用

难点: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分析全文的写作技巧,品味语言特色。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2008 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把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挡在了回家过年的路上;寒风冻僵了他们蹬车返乡的笑脸,雨雪冰封了他们渴望团圆的喜悦。真情融化冰雪,温暖把爱心送达。因为众志成城,我们终于迎来了2008年温暖的春光。

这节课,我们伴随着乡村医生莫里斯•吉布森的脚步,去感受加拿大偏僻小镇的居民之间那种真挚的情谊。(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富有感情。1检查预习:掌握读音,理解词语。

偏僻无垠提防穹隆引擎猝不及防婉言谢绝 2快速默读,思考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事件)2)读了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和启发?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1)这个小镇的环境有什么特征?我和妻子对它有何印象?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 2)在出诊的路上,平时的晚上和此时的晚上有和不同?为何有这种不同? 3〉在回家的途中,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何有了这样的变化? 教师归纳:

1小镇的特点:偏僻寒冷荒凉(客观)温暖友谊乐观(主观)

加拿大西部的小镇虽然荒凉、偏僻,天气寒冷,我和妻子却感受到温暖、友谊和乐观。因为这里拥有淳朴而真挚的情意,这情意让荒凉的小镇和寒冷的冬夜洋溢着无限的温馨和暖意,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和温暖。

2往农民家途中的见闻:漆黑一片(平时)一路灯光(此时)

灯光为我而亮,农民们乐于助人的精神的体现。令人感动,使人感到无限的温暖。3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恐惧忧虑(先前)不感到孤独(后来)

灯光的再次闪烁,为我指明方向,进一步突出了小镇上人们的热情,使我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友谊,温暖的关怀。

(文章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无论是环境的恶劣和作者对小镇美好印象的对比,还是作者在出诊途中对平时和此时不同情景的感受,还是作者在回家途中感情的变化,都是通过对比来表达人与人之间那种热情,突出主题。)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组讨论)医生出诊,极为平常,怎么会冒着生命危险? 冬日荒原,乡村夜路,狂风暴雪。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冬夜天气情况的句子。文章7、8段写到:“堆积的乌云”是“寒天下雪的征兆”,雪后天气严寒,人会“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

3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体现了什么?。体现了医生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4是什么力量把医生一家牢牢地留在这里而不回到舒适温暖的家呢?

因为这里有温暖、友谊和乐观沿途的农家。平时,用灯特别节约,可是为了让医生顺利出诊给婴儿看病,他们开亮灯火,把漆黑一片的荒野照亮。

5归来途中医生的感受是什么?路虽危险,已不感觉恐惧和忧虑,“感觉就像在黑夜中经过灯塔一样”。

6到第10段,文章可以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诗句结尾呢?结尾诗句让人们重温这个美好的故事,有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三深入阅读

1文章以“冬夜的灯光”为题,有着怎样的含义?

本文以“冬夜的灯光”为标题,蕴含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实指,只在那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还有另一方面的深层含义: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淳朴的友情,人与人之间的的相互关爱,深深打动了寒夜里出诊的医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温暖了夜行人的心,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

2细读描写小镇和冬夜的句子,分组讨论:这些描写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什么作用?

文章写到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和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主题。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更好的表现主题,本文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一个“冷”字和一个“暗”字,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灯光的“亮”。从内容上说,进一步升华、概括了文章的主题。3文章最后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诗,有什么作用?

阿瑟;查普曼的这几句诗,截取了“握手”与“笑容”两个表现,非常简洁、有力的传达出了西部地区人们品质的善良与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这与文章主题是一致的。从结构上说,这首诗与文章第一段首尾呼应。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从表达上说,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引用的这几句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四拓展迁移

1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亲身感受或耳闻目睹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说出来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2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积累了许多爱心方面的格言警句,谁能说出几句让大家一起分享? 五教师小结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奉献》用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吧。会唱的同学也跟着一起唱。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语;

粤教版八年级下思想品德教案全集 篇7

使学生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并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使学生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即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使学生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懂得作为新一代公民,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公民素质.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实践中,具有自觉提升自己公民意识的动力和行为.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感悟公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从感情上热爱自己的国家;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所具有的法律关系;初步养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和态度.重视公民意识的自我形成和公民素质的自我提高,深化国家观念,提高个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和民主意识,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增强法律观念,养成学法,守法,护法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本课知识要点: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1, 公民的定义 2, 公民与国籍

3, 我国法律对国籍的有关规定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1, 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2, 公民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 3, 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1, 要树立国家观念

2, 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公民意识 3, 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通常会问,你是哪个国家的人 这实际是在问:你是哪国公民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公民.那什么是公民,什么又是中国公民;公民与国籍有什么关系,公民身份又有哪些内涵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二,公民身份的确认: 1, 公民

(1)定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个人具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公民

公民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

(2)中国公民: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张某是湖北宜昌人,出国留学后被美国一所大学聘用,现已取得美国国籍,并长期在美国定居.张某是(美国公民)注意: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2, 国籍

(1)定义: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2)我国法律对国籍的有关规定: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法律规定”,同时,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思考: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 为什么

判断:有一位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非常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在自己的国土上,于是就带着即将生孩子的加拿大籍的妻子乘飞机回国.在途径美国上空时,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名女婴,取名“刘佳媛”.你认为“刘佳媛”能取得中国国籍吗 她能成为其他国家的公民吗 请说明理由.练习:课本P2,“情境研讨”: 小组交流:上述对公民身份的看法哪些是准确的 哪些是不准确的 说说你的依据.三,公民身份的内涵: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新闻回放”,设计情境问题:(1)能说说当时受阻于国外机场时的情景和感受吗(2)是怎样想到向祖国求助的(3)回到祖国是什么感受

(4)通过这件事有什么教益

(5)以后有机会还会选择出国旅游吗

(6)你对其他准备出国旅游的同胞们有什么建议

小结:我们是中国公民,祖国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强大后盾,所以我们要有“国家观念”.公民身份的内涵: 1,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

2,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些权利的享受没有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3, 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 四,课堂小结 五,教后记: 5,1 我们都是公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a)什么是“公民” 成为中国公民应具备什么条件

b)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

c)在我国,有没有既是中国公民又是美国公民这样的人呢

4)作为中国公民,我们除了要掌握公民的含义外,还必须树立公民意识,对此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二,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思考上述第四个问题.(一要树立国家观念;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1, 为什么要树立国家观念

2, 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3,为什么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做个合格公民.课本P7 “个案研讨” : 以“从富川中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为话题, 说一段话.(要做一个合格公民,不仅要树立国家观念,民主观念,道德观念,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还要将这些观念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广西富川这个中学生以行动关心当地存在的社会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作出反映,提出建议,就是好榜样.)思考: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公民责任需要担负(学生讨论)活动——创意方案 “我做合格小公民” 以小组为单位,以“树立公民意识,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起草一份行动方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 阅读与感悟 “公民责任就在眼前” 结束语: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是我们的公民责任,遵守国家法律是我们的公民责任,遵守社会公德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三,练习: 材料一:北京学生梁帆,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去荷兰参加会议.一进会场,只见宾馆门前的旗杆上,几十面色彩缤纷的各国国旗迎风招展,但没有看到我国的五星红旗.他震惊了,立即找到会议的组织人员说:“一定要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因为我在这儿!”梁帆的庄严申明受到了重视,五星红旗终于飘扬在宾馆门前的旗杆上.梁帆也受到了外国人的敬畏,被称赞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材料二:河北大冶市年仅12岁的小学生黄某和同班4名同学私自到距学校200米的鱼塘内游泳.黄某因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已上岸的4名同学看到后,其中一名哭着要喊救人,另一名同学却制止说:“如果现在喊人,老师就会知道我们私自游泳.”结果黄某沉入水底,弱水身亡.事后,4名同学还将黄某的衣服藏在距鱼塘300米远的一块南瓜地里,随后一同返校,直到黄某的家人报案,警方才从水中打捞出黄某的尸体.阅读上述材料,思考:(1)为什么梁帆被称赞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2)材料二中这几个同学的意识中缺少了什么

(3)你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应该怎样做

5,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 3 课 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是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教学过程

导入:近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农民工在找职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关事项:要清楚用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要与用工单位签定试用合同,要与用工单位的工资待遇等等.为什么要提醒他们这些事项呢(为了民工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监督用工单位去履行义务,不出现侵犯工人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出现.)课题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2,公民享有哪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学生阅读教材将内容划起来)●判断并说明:阅读教材P12—13思考:上述画面表明公民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 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学生思考列举)●分析讨论: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的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谈论分析;有人这样认为“享受权利的我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你是如何评价这种看法的 为什么

1,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思考:大家听说过丁晓兵这个人吗(学生如果知道就让学生介绍他的事迹,否者,由教师简单介绍他的事迹)国家为什么给了他这么多的荣誉(学生分析回答)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讨论:有人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学生分析)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小李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书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家长送他到工厂做工,以便增加家庭收入.对这件事,你是持什么态度(学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简要小结: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懂得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履行义务)三,维护权利 履行义务

1,维护权利: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思考分析:春节期间,有些群众在家里进行娱乐活动,吵吵闹闹,严重影响了邻居的休息,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娱乐活动是公民的权利,谁也关不着.”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自觉履行义务:(学生划书)●课堂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今后,你会怎么做

作业:完成作业本上题目.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成为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根据法制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塑造个人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在宪法最高准则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积极地,准确地行使对国家的监督权.教学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知识要点: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

3,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 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9 情境研讨,“兄弟争论,我来平息”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为什么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毛泽东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为: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思考:宪法(母法)与普通法律(子法,如: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商标法,专利法,刑法等等)之间的区别:(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个方面的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辨别: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此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3,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序言和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三,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0 “社会风景”,讨论: 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宪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宪法的基本内容

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不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国家机关保护公民权利的任务,使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

国家权利来自于人民,使公民通过权利的享受赋予的.凡不是由公民政治权利授予的权利都不是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必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保障与维护公民的权利.3,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宪法将保护公民权利的责任赋予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中负有相应的责任,如: 受教育权

劳动权 政府创造条件或提供机会来保障 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平等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府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权 宗教信仰权利

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法可依.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案例:某县原县委书记在一次政法会议上作报告时说:“你们说,是官大还是法大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是官大!因为法是人制定的嘛!没有人哪里会有法 没有人,法哪里会大 大在哪里 所以说是官大!坐在这里的,我问你,你法院院长没有我提你的名,你能当吗 你检察长没有我提你的名,你能当吗 我看你们都当不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学习了宪法知识,你一定拥有批驳这位书记“狂言”的依据,请写出来.(2)对这位原县委书记,你准备怎样劝告他

四,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同时也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作为公民,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3,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阅读与感悟” 《一条建议,促使一部行政法规的撤销》 思考:文章特别介绍了建议人的两个身份——公民与法学博士,说明了什么

一条建议,为什么能使最高行政机关改变行政法规

实践活动——实践与评价指南: 课本P23 “社会风景”——擦亮眼睛,维护权利 认真阅读课本P23-24,思考: 1,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说明以上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

2,“我给故事续一续”: 假如你是小张,小李或手表厂工人们的朋友,他们向你诉苦,但因为不懂得宪法知识不知道该怎么办,作为朋友,你给他们出个主意,并将这个故事成功地续下去.五,小结 六,教后记

6,1 维护人身权利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内容;认识公民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了解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组成,认识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高的人身权益,知道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提高中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能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和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和生命健康权应受到怎样的制裁等,特别是能正确辨别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生命健康权受侵害事件,并懂得保护自己,不做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公民有哪些人身自由权利和生命健康权利,认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公民的生命健康是公民保持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条件.从而能自觉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为形成高度尊重自由和生命的信念打下基础.当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和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遇到社会上发生损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或伤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行为,能够在不危及自己生命的情况下,通过正确的途径求救,维护其他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和生命健康权利.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要守法,尽量避免发生各种侵犯他人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行为,使自己的青春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过得更加灿烂.教学重点: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法律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中学生要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自由权利.教学难点: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知识要点: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1)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2)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2)生命权是每个人最高的人身权利

(3)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权利和精神健康权利(4)健康权是重要的人身权利

二,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 1,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1)我国法律规定,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2)公安司法人员在侦破案件时,必须进行搜查的,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1)我国法律规定,公民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

(2)公民有犯罪和其他违法嫌疑,需要逮捕或拘禁的,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3,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1)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2)伤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要承担法律责任(3)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三,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 维护自身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1)当公民人身自由或生命健康权受损害时,应该报警

(2)当公民受到伤害时,可以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并讨还公道或获得赔偿 2,每个公民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鸟儿需要广阔的天空展翅飞翔,人生需要自由的天地健康成长.国家法律保护着我们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基本权利.二,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1)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

(2)为什么说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3)你能列举出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违法行为吗

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生命权 最高的人身权利(1)生命健康权 身体健康权利 健康权 重要的人身权利 精神健康权利

(2)每个人单独面对这个世界都非常的渺小,有生命权的保护,但是同样生命渺小的小鸟,一朵小花等等,他们的生命应该保护吗 为什么 请你写一句提示人们保护它们生命的宣传语.既然生命都非常渺小,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周围其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呢 《伴你学》P27“生命的价值”(3)现如今社会上流传着很多“灰色童谣”,并且很多传到了学校,你唱过吗 你认为这些“灰色童谣”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伴你学》P26“童谣声声” 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

1,我国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作了具体规定的法律主要有: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 2,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1)我国法律规定,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2)公安司法人员在侦破案件时,必须进行搜查的,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学习与评价》P17“辨析题” 3,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1)我国法律规定,公民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

(2)公民有犯罪和其他违法嫌疑,需要逮捕或拘禁的,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学习与评价》P17“简答题” 4,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1)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2)伤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要承担法律责任(3)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伴你学》P25“情景分析”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一课学生学习的情况

1,案例研讨:(1)杂耍队的这种行为违法吗 为什么

(2)观众对这种行为能管吗 怎样管才合适

2,小剧场“当被强行搜身时”(1)请你设想事件可能发展的几种结局.(2)商场经理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3)假如你是小张,你准备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4)你觉得超市内还有哪些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3,实践与评价:“耕牛失去以后” 你认为村干部查找偷牛嫌疑人的这种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吗 为什么 请例出理由.4,场景设计:“当公安人员来到你家搜查时” 请根据此主题,设想可能会有几种情况,把可能出现的情况描写出来,并思考你应该怎么做

二,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维护自身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1)当公民人身自由或生命健康权受损害时,应该报警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思考:如何自我保护

(2)当公民受到伤害时,可以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并讨还公道或获得赔偿 2,每个公民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三,思考与交流“李民的教训” 1,这起案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同学之间的纠纷应该怎样解决

2,完成课本P33 的表格 四,小结 五,教后记

6.2 维护人格尊严

一,教材分析: 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三,综合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 教师:1,根据教材的需要收集案例,新闻,并制成课件.2,编制小品《为什么会这样》

3,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学生:1,寻找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新闻前后 导入新课 ①新闻评析:对此,你有何看法

内容:广州一家韩国公司女老板,为了惩罚迟到的中方雇员,竟令中方雇员向她集体下跪,以满足她的虐待淫威心理.②新闻后续:此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

内容:大多数中方雇员为了一份有限的薪水,做出了牺牲人格的尊严和民族气节而向恶人下跪的选择.这当中,只有一名从河南来的打工青年,毅然做出了辞职不跪的义举,令韩国女老板目瞪口呆,淫威之心顿减.这位河南打工青年的行动受到了所有知情者的高度称赞.很快,另一家中国公司破格录用了这位铮铮硬骨的男子汉.小结:这不仅是给这位外国女老板的威慑,而且也是对国家尊严的维护,他自己人格尊严维护.设计意图:通过新闻对比,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2,引题识题:维护人格尊严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师:人格尊严权 包括哪些权利

(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图片展示 补充说明

(宪法的规定,增加了学生维权的信心,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格尊严权了解的要求.学生会从书本上去了解,并联系做相应的充解释,教师的图片的补充介绍达到抽象概念形象化的效果.3,情境再现 加深理解

问:现实生活中人格尊严权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你的身边(学校,家庭,社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小结: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则作适当引导补充,并说明侵犯的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合作探究:你来当法官

案件一: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

案件二:某网站举办“评选歌坛十大丑星”的活动 案件三:街头偶遇(小偷被打,中学生出面制止)案件四:未经许可使用刘翔跨栏镜头作广告封面

(案件五:在90年代一部热门电视剧《过把瘾》一个镜头指向了一个路边群众.)设计意图:将所学的知识及自己所查找的法律法规运用到案件中,达到学以致用,特别是其中较模棱两可的案件的处理,则可以增加学生的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处理案件可以增加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5,新闻再评 认识升华

师: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能从法律的角度,再次评析 “韩国公司女老板”新闻.设计意图:在达到前后互应的同时,让学生对事件的认识从表面,感性的认识上升到深层,法律,理性的认识.6,大家话收获

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一样,都是至高无上的.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侵犯公民的这些权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收获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第二课时: 1,情境导入 小品表演“为什么会这样 ” 引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作为人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虽然我们尚未成年,但同样拥有受法律保护的人格尊严.在家里应该得到父母的尊重;在学校里应该得到老师的同学的尊重;在社会上,应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小品表演

小良因为以他人的名义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查,个别同学知道了这件事生,在背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小品情境,将人格尊严的有关问题展示给学生,其中的很多问题是学生身边的问题,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你说我说

师:看了小品后你发现了几个侵犯人格尊严的问题

小良侵权: 老师的肖像权 同学的姓名权 他人侵权: 老师,父母侵人格尊严权 同学侵名誉权 好友侵隐私权

设计意图:从小品中得出相关的侵权问题,一方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引出下面的课题,即如何面对以上侵权问题.3,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当以上的侵权事例发生的时候,甚至有更严重的侵权行为发生时,我们该如何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作为未成年人

第一小组:老师的肖像权 第二小组:同学的姓名权

第三小组:老师,父母侵人格尊严权 第四小组:同学侵名誉权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团结解决问题的合作能力,并加深学生的维权意识及维权的能力.4,代表发言(起诉书补充)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的成果展示,也是学生维权能力的表现,在学生代表发言结束后让学生共同作出评价,并适当补充教师的评价以达到正确方向的引导作用.5,送小良同学一句话 小结: 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年纪尚小,害怕遭到报复而放弃应有的权利,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样,我们也要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设计意图:给小良的话,是学生对人格尊严认识的结晶,以此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学生维权及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开始.教师的小结则起到巩固的效果.6,伟人传递给我们……

伴乐阅读《心灵中闪亮的星辰》

设计意图:名人故事,是再次将学生的认识加以提升(学会“尊重人的尊严,尊重敌人的尊严”),伴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达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效果.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1,人格尊严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肖像权,姓名权等,使学生很容易对其认识只限 于书上提及的权利,当出现笼统人格尊严权学生就不知如何判定了.2,一方面维权意识薄弱是社会现状,较多老师或家长由于方法不当出现侵权行为,另 一方面我们又引导学生重视,维护自己人格尊严,怎么引导学生更好的维权 难道是法 律途径

3,学生之间的玩笑话,如称某同学为“小黑”“猪猪”,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或 认为是昵称,或认为是侮辱,此类的情况往往让学生难界定.附录: 1,新闻:广州一家韩国公司女老板,为了惩罚迟到的中方雇员,竟令中方雇员向她集体下跪,以满足她的虐待淫威心理.大多数中方雇员为了一份有限的薪水,做出了牺牲人格的尊严和民族气节而向恶人下跪的选择.这当中,只有一名从河南来的打工青年,毅然做出了辞职不跪的义举,令韩国女老板目瞪口呆,淫威之心顿减.这位河南打工青年的行动受到了所有知情者的高度称赞.很快,另一家中国公司破格录用了这位铮铮硬骨的男子汉.2,五大案件

案件一: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教材P37)案件二:某网站举办“评选歌坛十大丑星”的活动(作业本P18)案件三:街头偶遇(小偷被打,中学生出面制止)(教材P39)案件四:未经许可使用刘翔跨栏镜头作广告封面(未经许可使用跨栏镜头,刘翔为肖像权索赔125万)案件五:在90年代一部热门电视剧《过把瘾》一个镜头:“江珊”跟“王志文”说:我父亲年青时,就是因为这个女人指向了一个路边群众(卖冰棍的老太太),而抛弃了我和妈妈,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没去看他的原因(现今其父亲重病在床,无人理睬).“就是这么一指后来老太太的儿子把《过把瘾》剧组告上了法庭,因其侵犯了老人的肖像权,名誉权.案件的评判: 案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但现实生活中的刑事侦查拍照,新闻摄影以及反映社会上不道德和违法行为的现场拍照等,从法律上不能视为侵犯肖像权.但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报社在刊登此类照片时,最好用“虚化”的方式将当事人的面部作一些保护性处理.案件二:侵犯了这位歌星的名誉权和肖像权.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不被丑化或非法利用, 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我国法律还保护公民名誉权不受侵害,禁止任何人用侮辱,诽谤等 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案件三:小偷被抓后挨打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很多人认为是理所当然,是正义的表现.但法律规定,犯了罪的人也是国家公民,也依法享有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任何人对公民的法外施暴都是非法行为.3,小品内容(自编)小良因为以他人的名义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查,个别同学知道了这件事生,在背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 4,作品《让生命化蛹为蝶》(教参P113)5,音乐《秋日私语》 6,3保护个人隐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存在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掌握我国法律在保护隐私权方面的有关规定,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中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懂得在现代社会中维护隐私权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保护公民的人格权利,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懂得我国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法律规定,懂得未成年人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并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做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事.[教学重点]: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教学重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尊重他人的隐私.[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隐私与隐私权,第二课时:保护与尊重隐私权 第一课时:隐私与隐私权 一: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意在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隐私,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引导学生了解隐私权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帮助学生体会理解在中学受教育阶段隐私权和父母,老师,长辈对其教育指导之间矛盾,了解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到法律特殊保护,懂得依法维护隐私权.教学重点:了解隐私权的内容具体范围,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①长久以来,由于封建观念等因素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意识,中学生对隐私权的认识相当不够.由于隐私意识淡薄,学生对哪些属于个人隐私并受法律保护不是很清楚;加上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手段,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②学生把一切生活,学习上的事情都看作是隐私,常常拒绝与长辈交流沟通,自我封闭.学生的需要: ①了解保护隐私权与父母对子女成长的知情权之间的平衡问题,沟通与长辈之间的交流会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②学生有必要了解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种种表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一),名画欣赏[导入]: 在上新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土耳其著名漫画家奥斯曼之杰作 问:他(她)在干什么

生:在偷看,偷窥.师:那你们觉得他(她)有可能在偷看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生:(日记,信件,密码,生活活动----)师: 你觉得你生活中的这些东西可以与人分享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这些都是个人秘密.)师:(引导学生对隐私权含义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把世界名画的寓意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主动畅说出生活中被偷看的各种事例,从而了解隐私权的含义.(二)火眼金睛

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李某认为警方这么做是侵犯他的个人隐私权.问:你们觉得李某的想法对不对 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对个人隐私权含义的理解)(三)你说我说

(四)1,华盛顿5月15日电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白宫5月13日公布的一份联邦财务报告,布什和他妻子劳拉申报了2004年拥有的财产.布什总统还汇报了所收礼品情况,其中包括价值400美元的随手小折刀,最贵重的礼物是一辆价值2700美元的山地自行车.[关注]: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阳光下的隐私权,有限隐私权)社会地位越高,你觉得哪一权利将会越小 为什么

2,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3,小琳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取钱的人围着她.问:你们认为以上材料中哪些行为属侵犯隐私权,哪些不属于 为什么

活动要求:每一小组选一例与平时听到,看到结合起来说.一小组剖析,另一组有看法,可以直接提出.[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个人隐私权的范围及对生活的意义.明白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不宜公开或不愿意公开的私事,尊重个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四)小琳的烦恼(一)小琳是温州某中学初三(2)班学生,一直以来小琳的成绩总是令父母满意,可在最近几次测试中成绩连续下降,妈妈非常担忧.于是家中就出现:小琳与同学通电话时,妈妈会拿起另一部电话;小琳与同学上网时,妈妈会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小琳的书包这些天总还有被人整理过的迹象-----问:你觉得妈妈这样做可以吗 为什么

在你的生活中有碰到类似的事情吗 你是怎么处理的生:可以,这是妈妈爱女儿,关心女儿的表现.不可以,妈妈也侵犯了女儿的权利-------生:有.(可以把你的经历展现在课堂上吗)师:后来,你怎么处理这事

生:找妈妈交流----师:沟通是做好的办法,理解万岁!然而,当时小琳和妈妈都没有找对方沟通,双方都僵持了一段时间后.(二)一天,小琳妈妈特地到学校向班主任杨老师了解小琳在学校的情况.此后,杨老师非常关注小琳.这天自修课杨老师巡堂来到教室,发现小琳再看一封信,看信的字迹,很像是男孩子写的,杨老师断定小琳在谈恋爱,于是把信抢过来.杨老师要求小琳交待谈恋爱之事.小琳百般争辩最后老师要小琳叫家长,小林不敢告诉父母.第二天班主任上课时在全班同学面前不仅对小琳连嘲带讽的批评一通还把那封信当众读了一遍,小林自觉无地自容,冲出了教室------在校外游荡了一天,傍晚时被汽车撞了伤了.问:你认为杨老师这么作对不对 为什么

小琳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 师:(今天老师举了小琳的事例,这些事也是小琳的隐私,我今天把她的事拿出来跟大家探讨你们觉得我这么做可以吗)生:—不可以,因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师:其依据是什么

生:《未成年人保护法》

师:(这是老师摘自新闻媒体报刊上,给学生看小琳烦恼一,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要注意什么 参考教材45页)师: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可以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在生活中我们的隐私权还可以得到那些法律的保护

生:-----师:归结出主要的保护隐私权的主要法律规定

[设计意图]:突破隐私与教育的矛盾,寻找共处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保护隐私权的一些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五)我思我悟: 各位同学请用一句话“社会,隐私,法律,道德”表达对今天这堂课的感言.(体会隐私与法律的关系,为第二课时如何依法保护隐私权做准备)(五)课堂延伸

思考:你认为分数是否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 为什么

(主要是引发学生对隐私权的思考,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角度去理解隐私权,在生活与法律的矛盾冲突中去学习隐私权的内容.)第二课时:保护与尊重隐私权 一,教材分析: 一方面帮助学生懂得正确行使隐私权,了解隐私权受侵犯的具体表现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懂得依法维护隐私权.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尊重他人隐私是道德的期盼,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树立隐私意识,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是经济发展,民族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教学重点: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教学难点:如何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尊重他人的隐私.二,学生分析: 1, 学生的问题: ①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对法律了解不多,加上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生活中学生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较为普遍.②个别学生由于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守他人的隐私,甚至喜欢打探,议论他人的隐私,并搬弄是非,到处传播,引起人际关系不和谐.③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发达,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网络手段侵犯个人隐私事件时有发生.2,学生的需要: ①了解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对侵害他人隐私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②引导学生在注重自己隐私权的同时,学会尊重,保护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是道德的期盼,也是法律的要求,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很重要.③学生有必要了解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种种表现,尤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高科技产品存在着侵犯他人隐私的危险,以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上节课学生已了解保护隐私的有关法律条例,这节课就带法律之剑行走生活江湖.本节课用一个侠客行侠行仗义的情境对在生活江湖中的多起侵犯隐私权打抱不平,为营造和谐生活而努力.侠客行——保护个人隐私

[导言]:最近生活江湖很不太平,需要各位侠士出来鼎力相助.生活江湖上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江湖所见

所见所想:爬到电线杆上的人在干什么

原子能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嚷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了解科技发展的今天各国都有不同形式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存在.师:看来侵犯隐私权真是无处不在,发达的美国如此,我们身边更是如此.侠士们有没有信心拔剑相助.(二):利剑出鞘: 江湖恼事(一)最近,小琳心存许多的小秘密,很想告诉另一个同学,你们觉得小琳能不能把秘密告诉他人.(如果有一天,小林把秘密告诉他人,别人又传出去,一传十,十传百,地球人都知道了.)小琳这么做可以吗 为什么

当朋友告诉你秘密时,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江湖恼事(二)你觉得这位小青年这么做可以吗 为什么

你觉得这种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你觉得要尊重他人隐私,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生: 不要随意打听他人的私事;不要将他人的私生活进行传播;不要非法利用他人的隐私哗众取宠----------师:每个公民只有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设计意图]通过恼事一,二保护和尊重隐私的具体行为或方法.江湖恼事(三)[法制直通车]视频:浴室洗澡,被偷拍.(用前部分内容)问: 新闻报道中王小姐的行为给吴小姐带来怎样的影响 其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为什么

生:根据视频有关内容的显示来回答影响.根据所学过的法律知识,来回答.问:在网络上你觉得哪些东西属于个人隐私

你有被侵犯的经历吗(与大家分享)(学生若讲不出可提示,经常收到骗人的短信,没用的电子邮件等)你们觉得该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讨论)生: 师:------(通过网络侵犯隐私权,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当同学们的见解却都是建设性的,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把这些保护的措施和条例发布到网上让更多的人分享.)[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在在高科技中也要尊重他人隐私和维护自己隐私.在生活中,父母,老师,同学,朋友 经常因各种原因侵犯我们的隐私,此时,你最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

(三)江湖畅说 对父母说: 对老师说: 对同学说: 对朋友说:(四)江湖英雄帖: 同学们把刚才最想说的话,记录下来,晚上发布在网上,给彼此一个很好的沟通的机会.[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在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要尊重自已的隐私.(五)江湖赠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六)课堂延伸: 隐私小调查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对象可以是本校师生也可对社区,每组调查20位,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写一篇简单的关于个人隐私权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包括的内容:跳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7.1维护受教育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明确自己在受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 能力目标:增强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观念和意识,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增强学生在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受教育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形成和强化青少年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的愿望和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自己受教育机会,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①联系实际.实际生活中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行为和事件目前是比较突出的,但却并未引起一部分学生,家长,社会的重视,正因为如此,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明辨是非.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②正反结合:选取案例要注意正反面协调,以防给学生错觉,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程度问题,要正确认识.③突出实践:目前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概念已经为大众知晓,欠缺的是维权意识和维权行动.所以课堂要注意突出实践性,从而加强行为实践训练,这样的行为活动也有利于强化维权意识.◎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重点: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难点:九年义务教育

为突破重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进行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现象等方面内容的调查,为课堂教学服务;也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材料资源;还可以师生共同进行实践探究,通过教师系统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受教育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见第四部分资源共享)◎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课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第三课时: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从知识和学习两个方面来阐述教育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有关受教育权的典型案例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比是否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教育作用的分析,增强我们热爱学习的意识,以及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从理论上弄清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可以增强受教育的义务感,增强接受义务教育的自觉性.故本框的重点是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这也是本框的难点.●○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图片,制作成课件.学生:收集“知识改变生活”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事例.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调查:制作一份“我为什么要学习”的调查表 爸爸: 妈妈: 老师: 同学: 1,导入:73岁的汪侠老人上大学之事.各抒己见:爷爷考生和爷爷学生为什么要重回课堂 这个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我们的国家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正成为学习型社会.)小结:我们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七嘴八舌: 联系我们所学的科目(语文,英语,历史,绘画,防火知识……说一说掌握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小结: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对个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还可补充我国文化程度与失业人数的比较图来说明.(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将教育对人的作用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接受教育的好处.从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3,我来演: 出示案例:“父亲不让女读书 少女与父对公堂”,思考:(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2)如果是谢友兰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

活动步骤:(1)找两个学生表演.(2)小组讨论与交流.小结: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一种机会和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4,等式填写: 人口-教育= 人口 + 教育=

(活动目的:让学生较直接地感受到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必须依靠教育.得出: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一项应尽的义务.)5,学知导行:就当地情况,查找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现象.第二课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难点是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图片,制作成课件;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数据和资料.学生:查阅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义务教育的法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综合设计思路 1,漫画研讨:(问题设计:①小军的父亲能要求儿子不上学吗 为什么 ②小亮能拒绝上学吗 为什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启思园:①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②材料:从2006年秋季开始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

(问题设计:从以上两段材料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为何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所有学习费用不是全部由国家负担的)3,材料研读:《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据抽样调查,2003年末浙江省全省常住人口4679.6万人.浙江省全省小学在校学生340.2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8.49%,99.8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初中招生60.72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在我国,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地区都要普及义务教育,人无例外,地无例外,校无例外.)4,献计献策: 正在上八年级的学生小芳家庭出先了变故,妈妈因与爸爸赌气而离家,不知去向.爸爸又常常出去赌博而不做工养家,也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要开学了,小芳向爸爸要书本费,爸爸不但不给,还训斥她:“义务教育不是不收费吗 怎么又要我给钱!上学要花钱,就别上了,你也不小了,就去打份工,挣钱养家吧.”(问题设计:小芳的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小芳,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应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活动步骤:(1)找两个学生表演,关键在小芳与爸爸的对话上.(2)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讨论小芳爸爸的一言一行,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一组讨论小芳应该怎样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3)全班交流,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起来发言,然后同学之间再做补充.(指导学生抓住义务教育的两个特征展开讨论.)(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及应如何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可补充材料:民工子弟在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的读书生活;“录取通知书迟到一年,湖北一女生告赢母校”(见附录).5,学知导行:访问在外打工的青少年,家长或其他长辈,有没有经历过想上学而无机会的痛苦.第三课时: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受教育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义务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受教育不仅关系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更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利益,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使学生懂得珍惜受教育的机会.●○教学重点和难点

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应履行的义务;故本课时的重点是珍惜受教育的机会,难点是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案例并制成课件.学生:查找发生在身边的不珍惜学习机会的现象.综合设计思路

1,故事导入:真实故事《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2,flash歌曲《我要上学》 3,人生AB剧:苏明娟的今昔对比.(问题设计:现在的苏明娟过得好吗 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4,活动设计:与没有书读的孩子做比较,找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

(活动目的:感受没有书读的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和期盼.引导学生更珍惜国家赋予我们的受教育的权利.)5,我思我行:(1)请列举校园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逃课等.)(2)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 作为同龄人,你准备怎样规劝他们

(3)出示:漫画《难……》(见附录).这一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6,反躬自省:你在履行受教育义务时,做得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认识受教育机会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的珍惜受教育的机会)7,送给自己一句学习座右铭.(设计意图:丰富教学内涵,最终促使知识的内化.)1.放羊娃的故事

在西北昏黄的天幕下,有这样一段学者和放羊娃的对话: “你放羊做什么 ” “挣钱” “挣钱做什么 ”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 ” “生娃” “生娃做什么 ” “放羊”

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 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2.如何从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人力资源总量大,但质量偏低 人力资源地域差异明显,尤其是中国西部的文盲率偏高.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世界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十几年.在我国适龄人口中,80%以上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到2001年,中国受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13.9%,日本则是37.5%.劳动力文化层次低,产业和行业间的人力资源矛盾突出,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截止到2000年底,农林牧副鱼的从业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要占到43.1%,其中文盲11.8%.各行业中,职业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专业人员比重低.城乡劳动力文化差距大.目前,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所以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相当严重.因此,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在教育上入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标志.中国要在今后20年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开发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的开发成功与否取决于教育.换言之,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建成教育强国.3.父亲不让女读书 少女与父对公堂

江西于都县银坑镇一名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因父亲剥夺了其受教育权而走上法庭,要求恢复其受教育权,继续完成学业.这位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初中.可是,她的父亲谢明军却要求女儿辍学在家务农.谢友兰自小就渴望长大后上大学,父亲的偏见让她很伤心.为了读书,她请外婆,表哥等亲戚说情,可固执的父亲就是不答应.小友兰急中生智找到了村里的干部,但是,当村干部找到谢明军劝说他让谢友兰读书时,谢明军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友兰将其父亲告上了法庭.于都县法院受理后,一审判决谢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并对谢明军作出教育批评,要求他当庭向女儿道歉.4.民工子女的读书之路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是外来打工人员的聚居地,来自河南农村12岁的孙小燕和8岁的弟弟孙向阳随着父母两年前来到了北京.父母在工厂里打工,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奶奶带着姐弟俩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早上6:00点钟,姐弟俩便起了床,洗漱之后,小燕便不停的向外张望.过了一会,一个女孩子匆匆来到小燕家中.来找小燕的女孩叫小娟,是小燕的同学.小燕把自己头天晚上写好的作业交给了小娟,托她带到学校让老师批改.看着好朋友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小燕心里很难受.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燕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槐房实验小学被丰台区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随着实验小学搬迁到了十几里外的大兴县.因为路途远,学生们每天都要乘坐班车去上学.小燕姐弟俩因为交不起每学期增加的200元车费失学在家.姐姐小燕正在读四年级,弟弟向阳今年读二年级.失学以后,姐弟俩每天在家坚持自学,按照课文的要求写作业.虽然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他们仍然读的非常认真.5.录取通知书迟到一年 湖北一女生告赢母校

秦春梅,家住随州市曾都区尚市镇战士村.2000年,她参加了高考,因始终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两个月后,秦春梅南下打工.2001年6月18日,秦父从2001年6月9日《随州日报》上得知,女儿被武汉某师范学校录取.6月23日,秦春梅的父母终于在秦春梅的班主任那里找到了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要求秦春梅于2000年9月15日报到.此时离报到时间已过了9个月,曾都区第四中学为秦春梅出具介绍信,请求武汉市某师范学校让秦继续到校学习,可是该校未能批准.因为学校未按时送达通知书使自己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秦春梅非常气愤.2001年8月,秦以侵犯自己受教育权为由,将母校告上法庭,请求法院责令四中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法院审理后认为,秦父请求其班主任在录取通知书寄到后,通知其有关亲戚转告,并留下了相关地址和联系电话,班主任对此给予了承诺.班主任收到秦春梅的录取通知书后,在拨打了一次电话没有接听后,便再也没有进行联系.而且秦春梅填写的收件人地址是学校地址,曾都四中对此未提出异议,表明其同意代收录取通知书.2002年9月1日,曾都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曾都区第四中学赔偿秦春梅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⒎2 维护财产权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智力成果权.2,教学难点: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他们尚未参加劳动,没有创造物质财富,但他们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如通过继承得到的遗产,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的智力成果等,同样具有财产权,这些权利都得到了国家相关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但由于这些学生年纪尚轻,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并不是都能了解这方面的知识.2,学生的需要: 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常识,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应有的合法财产.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三,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不受非法侵害,如何理解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是受到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小组讨论.◎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一,财产所有权 成语导入:“拾金不昧” 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这个成语

(学生回答)“拾金不昧”指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师: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是怎样评价的呢

(学生回答)略

师:的确正如同学们说的,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不仅 要大力表扬而且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奖励.就在我们感叹好人有好报的时 候,我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师:看到这儿,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

(学生说这个司机善良,有爱心,但是不应该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师:看来大家是很能辩证地看待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的.丢钱的王某肯定是心急如焚,相信他会找到司机李某.那么如果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5000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应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王某的做法: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师: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 为什么

(支持)师: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拾金不昧为什么还要赔偿,这是否有悖情理,法院做出如此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从公民的财产所有权问题说起.板书: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师:同学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相信大家最盼望的就是放假了.那么,一年365天,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法定节日)(学生回答)师:春节期间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

(学生回答)师:好.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

(学生回答)师:你会把这1000元放在哪里

(学生回答存银行)师: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十分具有理财思想.近期央行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调高了存贷款利率,相信你这时存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师:从我们拿到这1000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1000元都做了哪些事呢

其实将大家做的这些行为后面加上一个“权”字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全部内容.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占有权:公民对属于自己的财产的占有权,就是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权.使用权:公民对财产的使用权,就是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权利.收益权:公民对财产的收益权,是指公民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取得经济利益的权利.处分权: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公民决定其财产的命运的权利.它包括事实上的处分权和法律上的处分权两种形式.师: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之后,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处理结果,谁能将法院作出处理的理由给我们大家试着分析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师:好!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都对周围的哪些财产享有所有权呢

(学生回答)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学校的桌椅,路边的电话亭等.)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

(学生回答)师: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有哪些呢

讨论引入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图书资料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了合法性.过渡: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看家庭盗窃现场的图片)师: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了图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师: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师: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应该说依靠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过渡: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哪些呢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农民甲于1991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一只毛驴.1991年3月4日,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1991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我们请左边二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我们请右边二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师: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我国法律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最普遍的做法.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时,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所有权,请求恢复原状,请求排除防害,请求赔偿损失等方式予以保护.②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最严厉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方法.二,公民的财产继承权

师: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尚未真正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但我们也有财产权.未成年人的财产权主要是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的.结合课本58页图1,图2,请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财产继承权

(任由学生讨论回答)引出: 我国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的.⑴,法定继承

①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②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③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原则:略

教师再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图1,图2所显示的问题.(学生回答)图1中:女儿是可以继承遗产的.图2中:不尽赡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⑵,遗嘱继承

①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②遗嘱继承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例题:(判断)遗嘱继承不受继承法和继承顺序的限制.(×)③我国继承法,遗嘱继承必须具备以下法定条件.第一,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的能力,并且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同时,遗嘱必须合法有效.第二,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一人或数人,但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师:请同学们思考,课本58页图3中的问题,张老伯可以把财产捐赠给他人,集体,国家吗 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略

师:同学们知道,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下的合法的财产是可以继承的,那么这些财产就是遗产.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课本58页图4中的问题,长辈生前承包的荔枝树能够作为遗产吗

(学生小组讨论)略

师:(明确)荔枝树作为集体财产是不可以当作私人遗产来继承的,但是所承包的荔枝树预期所产生的收益却是可以作为遗产来继承的.过渡:如果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应当懂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按照法定程序来维护我们的财产权益.第二课时 我们的智力成果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智力成果权的内容.教学难点:怎样维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小组讨论.◎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三,我们的智力成果权

情境剧场:(可用课本59页王玲的遭遇)(选用)王珊 8 岁,常常自言自语,搞文学创作的爸爸细心地将女儿的话记录下来,竟然是一首首小诗,以后王珊又多次将自己的诗词放在校刊上发表,好几首儿童诗还得过奖呢!不久,爸爸在书店发现一本儿童获奖诗词选,其中收录了女儿四篇获奖作品,于是找到出版社,索要稿酬和样书,出版社却答复: “ 我们出这样的书根本就不赚钱,只是为鼓励儿童写诗创作.再者你女儿才8岁,要什么稿酬!” 王珊的爸爸坚持要为女儿争个明白,诉至法院.师:你知道出版社侵犯了王珊的什么权利

(学生小组讨论)略

师小结:我国《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均规定了公民享有著作权,创造作品的公民就是该作品的作者;著作权属于作者.依据《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及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王珊作为诗词的作者,享有著作权,这是公民的权利.公民行使权利不受性别,民族,年龄的限制,儿童尽管是未成年人,但是也依法享有智力成果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36 条规定: “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因此出版社未经作者王珊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许可,擅自选用作者王珊的作品,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应支付作者王珊稿酬.过渡:其实著作权属于智力成果权的一种.智力成果权,指的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即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角色扮演:《假如我是……》

教师鼓励学生任选一角色:假如你是编辑叔叔,请你阅读后写一封回信,并与同桌交流.假如你是律师,你该怎样运用法律维护王波的智力成果权

(学生活动,教师点评)师:介绍你最欣赏的智力成果,并分析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学生讨论)拓展活动:“大家的福娃大家护” 此前报道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公布还不到一周,北京朝阳工商部门就在秀水街市场查获了28件仿冒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T恤.而在万通,记者也发现有人在偷卖“中国印”.奥运一向为社会所关心,因此,“中国印”一公布,新一轮的奥运标志保卫战就此开始.奥林匹克吉祥物也是这样,奥林匹克吉祥物是一种最易受侵权的知识产权.依照《著作权法》,奥林匹克吉祥物创作完成,就自动生成了著作权.北京奥组委吉祥物发布公告的日子是2005年11月11日,北京市版权局同时将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版权登记完毕.北京奥组委不但拥有福娃的商标权,同时还拥有福娃的著作权,所以,未经奥组委的许可,他人是不可以随意使用福娃形象的.为了及时地,更好地保护福娃,不让他人侵害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请同学们为“保护福娃”出谋划策.(学生讨论)略 师:(点评)略

师:根据今天所学,以及你对保护智力成果权的理解,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讨论)略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材料附录一: 一,选择题: 1,何某有一子一女,儿子是婚生子女,女儿是继女.何某去世后,何某的遗产()A.只应由儿子继承 B.只应由女儿继承 C.儿子女儿都有继承权 D.儿子女儿都无继承权

2,老李患病昏迷时,其大女儿趁机立下10万元遗产留给自己的遗嘱.其所立遗嘱()A.合法有效 B.不合法 C.真实有效 D.受法律保护

3,下面不是我国继承法承认的遗产是()A.公民的合法收入 B.公民的文物和图书 C.公民的房屋,储蓄 D.公民与他人共有的财产

4,公民赵某去世后,留下了百万家产,他生前立下有效遗嘱要把全部家产留给照顾自己十几年的养女.而其亲生子女以自己也是法定继承人为由向法院要求分割遗产,你认为()A.法院应该支持其子女的请求 B.法院应该按法定继承方式处理此案 C.法院不会支持其子女的请求 D.其子女和养女共同分割全部遗产

5,王老太是国有工厂的退休职工,丈夫逝世后,留给她和她收养的女儿王某三间房屋.王某长大成人后,拒不履行赡养扶助养母的义务,王老太含恨自杀,王某在外听说养母自杀立即回来继承王老太三间房屋和400元退休金.正确的说法有()A.法院可以剥夺王某的继承权 B.王老太的遗产应归村委会集体所有 C.因王某不尽扶助义务,不能继承遗产 D.因王某是养女,故没有遗产继承权

6,刘老太有一养子刘某,在刘老太中风瘫痪后,刘某不但不尽抚养义务,还嫌弃辱骂老人.老人去逝后,刘某便独自占有了刘老太的三间房.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依法剥夺了刘某的继承权.这启示我们()A.并非所有的继承人都能继承遗产

B.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得到的遗产少 C.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可以不分 D.公民一定要对父母尽扶养义务 二,问答题

张老汉妻子早逝,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外出工作结婚后,对张老汉不理不问,从来没有关心照顾过.老汉全靠退休金和邻居小李的照料度日.张老汉见小李长期以来关心照顾自己,便立下遗嘱,决定死后把自己的两层楼房留给小李,不给儿子.请回答:(1)张老汉立下的遗嘱有效吗 为什么

(2)张老汉的遗嘱属于遗嘱继承吗 为什么

答案:(1)张老汉立下的遗嘱有效.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2)张老汉的遗嘱不属于遗嘱继承,而是遗赠.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

个或数人继承.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一个或数人,但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不享有遗嘱继承的权利.三,辨析题

法定继承人都可以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1)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财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2)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就是说,死者生前如果有合法有效的遗嘱,其遗产的继承,应按照遗嘱处理,而不能按法定继承办理.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公民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由此可见,法定继承人不一定都可以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四,案例分析

1,张某因病去世,留下2万元储蓄和三间房子.张某有三子两女,长子结婚另过,从不照顾家里,经济上更不给予任何帮助;次子亡故,其妻带着女儿改嫁了;小儿严重残疾,收入微薄;长女远嫁他乡,次女已病故.为遗产的继承,其子女争吵不休,连张某的弟弟也赶来要分遗产.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请你按继承法规定,谈谈张某的遗产应该怎样处理.答案:(1)根据国家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允许继承人继承的原则,张某留下的二万元储蓄和三间房屋属于合法财产,生前受法律保护,死后可以继承.(2)根据继承权男女平等的原则,长女有继承权;根据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的原则,小儿子严重残疾,收入微薄,可以多分点;长子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却不尽抚养义务,应当不分或少分;根据代位继承的规定,次孙女可继承其父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3)张某的弟弟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因此,不能分得遗产.2,陈某有一子陈甲在外地工作,有一女陈乙与其生活,陈某之妻早逝.陈某有3间私房,5万元存款,1辆摩托车,并持有1万股某公司的股票,他还借给朋友2万元.陈某原住在单位租给他的公房里.并且其著作出版后有稿费5000元.陈某死后,其子女共同继承了他的遗产.讨论下列问题:(1)材料中陈某在法律上被称为什么

(2)材料中的陈甲,陈乙又被称为什么人

(3)材料中的陈甲,陈乙共同继承了其父的遗产,说明二人行 使了自己的什么权利

(4)上述材料中陈某的哪些财产可以作为遗产

材料附录二: 材料1: 2004年6月11日,《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在地坛书市发现盗版,当日下午一时左右,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执法大队进行了查收.《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自出版以来,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该书第二版2004年2月出版,为16开本,红色特种纸内衬,定价24.80元.在书市查收的盗版书为32开本,定价18元,无内衬,印制粗糙,封面颜色黯淡,插图模糊不清.据新华出版社有关人员说,该书在广东还有一种盗版,其版式,开本均与原书相同,定价为29.80元,封面无覆膜,全书纸张较薄,印制装帧质量较差.教师提问:这两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怎样严重的问题

材料2: 16岁中学生三项发明引资200万,换得10%股份当老板

武汉一16岁的在校高中生胡登煌凭借3项发明专利,成为一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企业的股东.他是武汉地区“学生股东”第一人.他发明的“无压痕眼镜架”在宁波市投产.他的另两项专利“世界筷子”“自洁水龙头”也进入生产进程.前者在一双筷子上加三个套环,以固定筷子,让外国人也能熟练地使用;后者在传统水龙头把柄上钻4个孔,一开水龙头,把柄便溢水自洁.3项发明吸引了浙江知名企业宁波天安集团,该集团3个月前投资200万元成立“天之煌公司”予以开发,胡登煌凭专利技术拥有公司股份10%.胡登煌的家人说,胡登煌自幼爱好发明,去年3月至今已申请10项专利.教师提问:这个16岁中学生当老板的事情,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未成年人也能够享有智力成果权.材料3: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首次采用了先进的纸雕防伪技术,纸雕防伪兼有水印防伪的视觉效果和雕刻防伪的触觉效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对奥运商品的价位不会造成影响.所有经北京奥组委同意使用的会徽商品都将使用此种防伪技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袁斌介绍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防伪标志由目前我国在防伪技术领域最好的企业制作.截止到8月12日,北京市的朝阳,西城,丰台,延庆等区县工商分局已经分别检查了动物园,秀水街等服装市场,依法查扣擅自使用会徽标志的服装134件.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官员手拿印有“中国印”的真假T恤衫做了展示.真品的标签运用了纸雕防伪技术,与假冒品有着显著区别.此外,假冒品在水洗后胸前的标志很容易掉色,而真品则不会.发布会上,北京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天起,将组织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保护奥运会会徽专项执法检查.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公布还不到一周,朝阳工商部门就在秀水街市场查获了28件仿冒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的T恤.而在万通,记者也发现有人在偷卖“中国印”.奥运一向为社会所关心,因此,“中国印”一公布,新一轮的奥运标志保卫战就此开始.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的名称,徽记,标志以及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名称,徽记;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会歌,口号,“北京2008”,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其他与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的标志等都受到此条例保护,其中就包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奥林匹克标志.其中包括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用于服务项目中,用于广告宣传,商业展览,营业性演出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同时,也不得销售,进口,出口含有奥林匹克标志的商品,制造或者销售奥林匹克标志,以及可能使人认为行为人与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之间有赞助或者其他支持关系而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的其他行为等.因此,在没有经过北京市奥组委同意和授权的情况下,任何以商业为目的使用“中国印”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工商部门可对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利用奥林匹克标志进行诈骗等活动,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教师提问:从奥运会会徽采用防伪技术这件事,你对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据你所知,我们国家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思考并回答.展示我国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工作.教师提问:根据今天所学,以及你对保护智力成果权的理解,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思考并回答.7.3 消费者的权益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项作用.⑵明确法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2,能力目标

⑴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⑵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⑵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教学时数:3课时,其中第一框2课时,第二框1课时.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2.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3.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重点难点】

4.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5.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突破知识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法律.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权利,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设计“小鬼当家”的活动,虚拟了一个八年级学

生李华,以他的消费经历为主线,借助他的消费体验,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认识到“上帝”即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理解保护“上帝”权利的必要性,认识“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上帝”.【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说明 导入

大家都看过《小鬼当家》吧 一定还对小主人公麦考利机智勇敢的表现记忆犹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小鬼当家法律篇》.我们要随着身边的“小鬼”——李华一起来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消费者权益,即“上帝”的权利.设计意图:设计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需充满激情,以感染学生的情绪,精神饱满地进入新课学习.情景一:快乐的“上帝”续表

重要的“上帝” 设置情景:李华在超市买东西,明确李华在超市里的身份是消费者,即“上帝”.活动一:分析讨论

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 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因此“上帝”的权利与我们息息相关.)分析时教师的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不要太书面化.“上帝”的权利 情景二:倒霉的“上帝” 请学生欣赏小品《倒霉的上帝》,并对照课本分小组讨论:小品中的老板侵犯了李华的哪些权利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品中的情景,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掌握“上帝”的九大基本权利.)活动二:你说我说

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举例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到“上帝”权利的存在.)情景三:歌曲《天亮了》

欣赏歌曲《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设计意图:从反面提醒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激发对经营者不诚信行为的强烈谴责与愤慨,更好的落实情感觉悟目标,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而不是仅仅看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情况.文明的“上帝” 情景四:我是“上帝”我怕谁

请学生欣赏小品《我是“上帝”我怕谁》,思考:“上帝”是这样的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上帝”)活动三:自由论坛

消费者都有哪些不文明行为 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做 假如你是经营者,你希望消费者怎么做

活动四:即兴表演

请学生即兴表演一段微型小品,展现经营者和消费者良好的关系.表演结束,教师展示一幅对联:“经营者诚信为本规范经营 消费者依法维权文明消费”,横批为“携手共进”.(设计意图:认识到法律保障“上帝”的合法权益,作为“上帝”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做文明的“上帝”.)换位思考,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结束语

(播放轻音乐《致爱丽丝》.)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希望在今后的经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学法,用法,不仅做一名维护自身权益的“上帝”,而且做一个现代社会中文明的“上帝”.(设计意图:提出希望,将法律和道德教育延伸到未来生活,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终极目标的实现.)附录一: 倒霉的“上帝” 表演者:四学生分别扮演李华,老板,李华的妈妈和96315热线工作人员.道具:牛肉干三包,电话机.情景:从超市出来,李华来到新市街夜市.听见一摊主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美味食品大减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肚子好饿呀!买点东西吃吧!老板:小同学,你想买点什么

李华:我先看看.老板:我们这里的牛肉干很棒,新鲜可口,物美价廉!同学,买点吧!李华:便宜吗

老板:便宜!为了配合市政府三项整治工作,现在门面拆迁,我们所有商品一律进价出售,绝对低哦!你去看看如果有比我们卖得更便宜的,你拿多少来,我们收多少!李华:这牛肉干好吃吗(故作迟疑状)老板:绝对好吃,不信你尝尝!李华:你不会骗我吧

老板:为这几块钱骗人,这种事我们可不会干!李华:算了,你给我来一袋吧!老板:这么便宜的价格,我们都是两袋一起卖的!李华:我吃不了那么多!能不能只买一袋呀

老板:吃不了可以带回去给你的家里人呀!李华(无可奈何地):好吧,我要两袋.老板:2.95一袋,一共5.9元.(老板趁李华低头在书包里掏钱时,偷偷换了一包过期的牛肉干.窃喜:“终于把这包过期的牛肉干卖掉了.)李华:喏,给你6块.老板:没有零钱找,这一毛钱你就不要了吧!李华:你们是怎么回事 多称斤两,又少找钱,真缺德!老板:你这人这么罗嗦,我们商店一直都是这么卖的!穷鬼,买不起东西还逞什么强!真是个小气鬼,现在一毛钱丢在地上都没人捡,居然还要我们找钱!李华:算了,我不跟你们计较!(李华只好忍气吞声走了,一边走一边吃牛肉干.)李华垂头丧气回到家.李华的妈妈上场.妈妈(杭州话):哎,宝贝儿子回来了.李华:啊.妈妈:咦,儿子,你在吃什么东西

李华:牛肉干.我刚刚在夜市买的,很便宜的……哎呀,我的肚子好疼呀!妈妈:怎么啦 是不是这牛肉干有问题

(李华妈妈仔细查看牛肉干的外包装.)妈妈:哇,这牛肉干是过期的!我找他们算账去!李华:哎哟!我的肚子越来越疼!妈妈:我们先上医院去!(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及时诊治,李华的病情稳住了.)妈妈:这怎么办 难道就这样算了!李华:不行,我要投诉.(拿起电话)喂,你好,是96315吗

工作人员:是的,请问我可以帮你什么

……

旁白:两天后,在杭州市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下,李华讨回了公道,不仅赔了医药费,水果店老板还向他赔礼道歉.这件事圆满解决了.附录二: 歌曲《天亮了》创作背景

1999年秋天,在风景入画的贵州麻岭风景区,阳光明媚,游人如织.然而,却发生了一起与这里的景色极不和谐的悲剧.由一架卷扬机改制的缆车未经安全部门的许可被私自投入运营,原本只能容纳9人,最终却挤进了27人.严重超载仅仅是滑向深渊的第一步.驾驶者是一名刚来两天,仅仅学会起步和刹车的年轻人.由于严重超载,缆车一开动便迅速下滑,司机猛踩刹车板,钢绳崩断.随着一声巨响,缆车在数秒内从相当于20层楼的高处跌入山谷.在转瞬即至的生死关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他们的双手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大部分游客遇难,两位年轻的父母也都失去了生命,而这个小孩,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附录三: 我是”上帝“我怕谁

一个月后,李华又一次经过新市街夜市.听见有个摊主在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时鲜水果大甩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咦,这不是上次那个老板吗 怎么改卖水果啦!于是上前:”老板,这苹果多少钱一斤 “ 摊主:3块,你要的话,便宜点,2块5拿去.李华拿过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怎么是酸的 “扔掉了.又拿过一个橘子,拨开,吃了一瓣,”太甜了!“就将剩下的扔了.摊主:小鬼,你干什么

李华:你不认得我啦 一个月前,我在你这里买过美味食品牛肉干.摊主(满脸堆笑):哦,是你,小朋友,你想买什么

李华:我看看这西瓜怎么样(假装不小心将西瓜碰到地上,西瓜摔碎了.)摊主大怒,欲打李华.李华:你来呀!来呀!顾客就是”上帝“,我是”上帝“我怕谁!附录四: 消费者不文明行为当戒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和市场的日益繁荣,消费者的地位和自身素质逐步提高.但也有一些消费者不珍惜自己的形象.做出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举动.(1)损坏购物环境.商场为消费者营造了较高水准的购物环境,商场甚至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有的消费者在商场内乱扔废物,随地吐痰吐口香糖.有的消费者甚至在商场为顾客准备的休息椅,凳上睡大觉.(2)顺手牵羊.在超市和开架售货的商场,有的消费者钻商家管理的空子,顺手牵羊,造成经营者货物损失.(3)索赔漫天要价.一位消费者因购买的饮料中有一小块发酵物,竟狮子大开口,索赔10万元.这种已超出正常范畴的索赔,属于敲诈.(4)钻”承诺“空子.某消费者在一家大商场买了一架高级摄像机,用于结婚摄像.婚礼完毕,他根据商场”不满意就退货“的承诺,将用过的摄像机又退回去.(5)秽语中伤服务员.商场购物时,对服务员故意刁难,稍有不顺,就口出秽语,甚至骂人,损害服务员的人格,有的甚至动手打人 8,1社会合作和公平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社会合作需要公平

教学难点:在社会合作中如何才算公平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八年级的学生对社会合作与社会公平的认识正从模糊向较清晰过渡,处于对合作与公平认识的初级阶段,对公平与合作已有初步认识,但对合作的全面理解和公平的判断还显得欠缺.对社会的不公平竞争和不公平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这些认识的困惑又非常明显得影响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的需要:使他们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合作,良好的合作离不开社会公平,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社会公平的观念,为今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学会与人公平合作打下基础.三,综合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设计 设计意图 动画导课

《三个和尚》的Flash动画导入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合作探究

怎样的条件下三个和尚有水喝

认识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 情景体验

利用”情景研讨“体会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也可用附录的参考资料③,一个瞎子和一个跛子的故事 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理性反思

依托 个人参与社会合作的图示 强调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反思自己参与社会合作的行为 理性提升

创设 社会生活网的图示和附录的参考资料②七人分粥 让学生领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 社会合作的内容和运行条件分析 情景探讨

你渴望怎样的社会合作

领悟政府和个人为社会合作该做些什么 提供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合作现象

请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评价和体会,使学生懂得公平的感性含义和社会合作需要公平根据创设的三个材料情境请学生去体会 社会合作需要公平的社会行为 依靠课文73页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用自己的将来”准行为“进行交流 现在的我公平合作怎么做

最后留较多时间给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践行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如何看待现实中的不公平问题,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变相分快慢班).附录: 1,参考材料.①”公正让我别无选择.“在上海刚刚结束的世乒赛中,有一场球令人难忘.那是一场淘汰赛,中国选手刘国正对德国选手波尔,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责则只有打道回府,再无机会.两强相遇,打得难解难分.在第7局也是决胜局里,刘国正以12比13落后,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就是这关键的一分,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偏偏出界了!极度沸腾的场馆顿时寂静无声,观众们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刘国正自己好像也懵了,楞楞地站在那里;波尔的教练已经开始起立狂欢,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而就在这一瞬间,波尔却优雅的伸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得分.就这样,刘国正被对手从悬崖边”救“了回来,最终反败为胜.这是一场足以震撼世人的经典之战!不仅是因为双方选手的高超球艺,也不仅是刘国正在绝境中的坚忍不拔,更因为波尔那个优雅的手势.对于波尔,只要赢下那一分,就可进入顺利晋级.而这个球是否擦边或许只在0.01厘米之间,观众看不到,对手也看不太清楚,而即便是裁判也可能错判.但是,波尔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主动示意.赛后,记者们追问他为何要这么做.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②,七人分粥: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摘自中国图酷网(tucool.net)tucool.net ③,一个瞎子和一个跛子的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跛子,被大火围在一座楼房里,眼看着只有坐以待毙,但四肢健全的瞎子和眼睛明亮的跛子,聪明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身体“,瞎子背起跛子,跛子指路,终于从大火中死里逃生.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每个人难免在某些时候或是”瞎子“,或是”跛子“,都需要与他人合作以弥补我们自身的缺陷.一项事业的成功往往是众人精诚合作的结果,事业愈是伟大,就愈显群体合作的特点.2,为本节设计的教学课件.3,本单元可操作的,有实效的活动设计方式.⑴社会生活网的感悟和体会: ①,全班以线团为材料举右手编织一张社会生活网 ②,请4位同学站在班级的四个角上 ③,请不愿参与社会合作的同学依次坐下

④,请4位站在角上的同学讲述所看到的社会生活网的情况 ⑵课文73页角色扮演 ①,学生8人为1小组 ②,选4个人分别扮演4个角色 ③,各小组形成小组的父亲分配意见 ④,各组派1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社会合作与公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及教学流程准备 一,本单元课标链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承担社会责任部分: 1,总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内容标准: 2.1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2.2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够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2.3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4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二,本单元教材内在知识体系分析

第四单元: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也为了呼应和提升公民教育中关于公民的义务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就使本书既强调了公民的权利,又强调了公民的义务.只有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是完整和科学的公民教育.这一部分基于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又超出了前者,融会了道德教育和人生教育的内容.本单元由四课书组成.其总的逻辑思路是: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合作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遵循社会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和良好的道德规范来支持——正义要求每个公民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与他的社会身份相关——负责任的意义——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要求我们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一课:社会合作与公平.逻辑思路是:社会生活需要合作,政府是为人们的社会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社会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在社会事务中处理事情合情合理——未成年人也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从自己做起.第二课:社会规则与正义.逻辑思路是:公平合作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包括道德规范)支持,正义的制度规则保障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道德规范也是一套规则系统,对社会,他人,个人都有好处的行为,是公平与正义的行为——从小学习做有正义感的人.第三课: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逻辑思路是:每个人在社会合作中都有多重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负责任是需要承担代价的——但一个人只有负起责任,才能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第四课: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逻辑思路:负责任对社会的意义——负责任对个人的意义——面临责任冲突时可以作出责任选择——未成年人要培养负责的精神,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三,第四单元第一课教学建议

主要是根据教材板块的设计补充一些建议.1,关于第一板块:探究园.探究园设计的意图是根据课文要传达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情境,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考深一步的问题.但一方面由于篇幅所限,探究园的问题不可能覆盖课文涉及的所有内容;一方面社会生活中会不断出现新鲜的材料(尤其是当地的,周围环境中学生可能接触到的材料).所以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处理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如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水平以及时间是否够等),适当地做一些补充,本课的内容我把情景研讨的材料作为导航内容的应用载体.另外,”探究园“顾名思义是”探究“,应针对问题情境,结合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发动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学习习惯.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不要急于给学生亮出”正确答案“,切忌用”你的回答是错的“"你这个看法有问题”这样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依据,下面让我们看看其他社会成员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或:下面我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即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用这类引导性的句式,切回或过渡到“导航”的学习.2,关于“导航”部分

导航部分与原教材相比,文字量大大减少,突出了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重点心中有数.新教材改革的思想,一方面是减轻学生原来过重的学习负担,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能学得活,用得活.因此,一方面抓住重点,一方面围绕重点展开,就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活学活用,真正地理解,记忆和掌握有关知识.导航部分的上课程序: ①《三个和尚》的Flash动画导入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②利用“情景研讨”体会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③依托 个人参与社会合作的图示 强调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④创设 社会生活网的图示 让学生领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

⑤ 创设 你渴望怎样的社会合作 来领悟政府和个人为社会合作该做些什么

⑥提供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合作现象,请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评价和体会,使学生懂得公平的感性含义和社会合作需要公平⑦根据创设的三个材料情境请学生去体会社会合作需要公平的社会行为 ⑧依靠课文73页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用自己的将来“准行为”进行交流 ⑨最后留较多时间给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践行:现在的我公平合作怎么做

同时,建议用2——3课时完成本课,在授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选用的事例都应兼顾自己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生动,有吸引力.讲《思想品德》课,一定要注重实效性,不一定都板起严肃的面孔来讲.四,关于第三板块《实践与评价》.这一板块设计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和促进学生践行的自觉性和能力.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的年龄,习惯和时间限制,条件限制等方面,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形式:

1,研讨,交流.其中的组合可以是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自由交流等.这是本教材该板块采用的最主要的形式.建议教师课前花些时间和精力对这些形式作些针对性的安排.如交流,讨论的组合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做调整.而交流的结果应该有表达的渠道,如单人作业,双人作业,小组报告等.具体的形式也可以文体多样化.心得体会,散文,诗歌,故事新编,模拟提案,小论文等都可以一试.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以参与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但应准备好更多的相关资料,以备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或进一步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能提供一些补充的材料.教师自己平时也应从各个渠道留意和积累一些新的材料.2,角色扮演.强调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把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提出来与大伙进行交流共享.四,关于《阅读与感悟》.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阅读感受.我们在“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应位置以给出了一些思考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一些给学生用,也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认识另出一些思考题供学生使用.8.2社会规则与正义 第一课时 社会规则与正义 一,教材分析: 1,重点:制度规则,道德规范与正义

2,难点:正义的制度有效地保障了社会合作的公平性.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初中学生对规则意识的认知程度比较低,对什么是正义缺乏正确的认识.2,学生的需要:了解制度规则,道德规范与正义的关系,培养正确的规则意识.三,综合设计思路: 1,导入新课: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超人”导入,引出正义这个话题.2,制度规则与正义

Flash《交通事故》引导学生讨论:制度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指出制度规则与正义的关系.;用《盘子一定要洗七次》和探究园的事例加以比较,揭示遵守制度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以“我是个正义的人吗”引发学生自我剖析,认真填写“我思我行”,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加以阐析.3,道德规范与正义

用Flash《正义的使者》阐释道德规范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以课本中的小剧场《王莹该怎么办 》,引出道德规范与制度规则之间的区别.4,小结升华:正义的制度规则和良好的道德规范保证了社会合作和社会生活的有效运行.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不仅是一个遵守制度规则的人,而且是一个遵守公共道德规范的人.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如何用好教材资源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意味着老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处理.但处理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个“度”的问题 这个“度”到底该如何把握呢

第二课时 做有正义感的人 一,教材分析: 1,重点:做有正义感的人

2,难点:如何才能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初中学生一方面憎恶生活中的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但另一方面由于世俗社会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为了自己的一时便利而违反规则.2,学生的需要:懂得怎样做才是正义的行为,从而指导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国与外国“规则意识”及其有关的内容的文章.以“中外规则意识报告会”的形式贯穿课堂,在学生展示了成果后及时予以总结,了解国内外的一些具体事例,加以比较,引出在我们身边提倡正义感的必要性,并分别概括总结怎样才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让学生在情感上加以体验,并通过老师的指导加以升华,以期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影响和指导.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如何达到思想品德课“践行”这个目标 这门课有它的一个特殊性——转变思想,指导行为.学生通过学习虽然懂得了如何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却经常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思想品德课是不是会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附录:(一)盘子一定要洗七次

一名中国的留学生在日本的餐馆当杂工,洗盘子.那里有这样一个规定:洗盘子必须洗七次.但这位中国留学生为了方便,却只洗了五次,这样,果然效率大大提高.和他一起的一位日本学生问他有什么秘诀,他说出了原由,听了他的话,那位日本学生和他疏远了.有一次,餐馆的老板用特殊的测纸检测出他洗盘子时,少洗很多次,便把他开除了.他失业后便又到很多餐馆去找工作,但老板们一知道他就是少洗了几次盘子的人,便都不要他.(二)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道德意识现象的内容之一.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在道德生活中的体现.道德规范源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又高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道德规范,都是从相应的时代要求和阶级利益出发,经过概括而形成的,并用以指导人们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道德规范指判断善和恶,正当和不正当,正义和非正义,荣和辱,诚实和虚伪,权利和义务等道德准则.人们能够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行为,就是善行;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就是恶行.道德规范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同时又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人们自觉行为的产物.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贯彻,同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行为,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就是合乎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肯定道德规范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并不否认道德本身的继承性.任何先进阶级的道德规范总是要继承和发展先前社会中的有积极和进步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是最先进的道德规范.(三)活动:手抄报——《我们身边的道德与规则》

观察身边的人与事,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并结合上网搜索下载的材料,加以点评与分析,以手抄报的形式刊出,并加以展示.8.3 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 第一课时 人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 一, 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明确一个人首先是公民,这是他的基本社会身份;懂得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有多种社会身份,并且明确人们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能力目标:理解社会身份不同,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理解自己的社会身份,进而产生和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情感.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懂得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种身份 教学难点:不同的社会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课是第八单元《对社会负责》中的第三课.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理解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公民)在社会生活和合作中兼有多重身份,每种特定的身份都对应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责任,从而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和体会自己的多重社会身份.二,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八年级的学生一般对自己的社会身份已经有所体会,但对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多重社会身份还不了解,学生也能理解应负责任,但对兼有多种身份,应负多种社会责任还体会不深.如:知道为人子女对父母应负责任,也意识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有将来回报父母的朴素情感,但这种情感大多停留在感情层面,尚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学生的需要: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理解自己的社会身份,进而产生和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情感.三, 综合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1,展示名人海报

学生介绍自己的海报,着重介绍他的社会身份.2,“我”的社会身份

观察“探究园”中的三幅照片,思考:(1)你虽然尚未成年,你已兼有哪些不同的社会身份

(2)你还能举例自己拥有的其他社会身份吗

学生得出:人在社会中拥有多重身份

(3)你的多重社会身份是哪些因素决定的 你基本社会身份是什么

(4)将来你成年了,你的社会身份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学生得出:人们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他社会环境或他参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3,材料透视

阅读课本P89“一位SARS患者公开信”的内容(1)找出信中涉及的人的社会身份

(2)说出这些社会身份的人各自应承担的社会责任(3)播放FLASH—当SARS来临时

(4)在预防SARS方面,你该尽什么社会责任

学生讨论后归纳:不同的社会身份应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归纳学生发言:我们每个人都有拥有多重身份,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人就要负责任.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如: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父母的责任是抚养子女 …… ,那么,作为学生,子女,我们的责任又是什么呢

4,实话实说:我曾经负责任的历或我曾经不负责任的经历,现在想起这些你有何感想

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8.3第二课时 社会责任及负责任需要承担的代价 一, 教材分析 1, 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知识目标:明白什么是责任,负责及社会责任,一个人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而每种社会身份都要求他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理解负责任的意义和代价

能力目标:认识负责任需要承担代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懂得关心和爱护别人,为集体贡献力量,关爱社会,奉献社会,逐步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能逐步体验到负责任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幸福的人生.2, 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教学难点:负责任需要承担代价 3,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本课时要使八年级学生对自己这个年龄阶段的社会身份应负的责任有初步的比较全面的认识,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负责任的意义以及要承担的代价.二, 学生分析

针对问题:八年级的学生由于教育与生活经验积累,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责任,例如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孝敬父母,照顾老人,保护幼者等等,对“责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责任意识,未能深刻认识到责任与代价的关系,没有深刻体会到责任是不可逃避的,不可推卸的,对负责任需要承担的代价的范围,内容了解很少,还不懂得负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道,能体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学生需要:对自己这个年龄阶段的社会身份应负的责任有初步的比较全面的认识,并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负责任的意义以及要承担的代价.三, 综合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社会身份和社会责任的会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生活中,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尽哪些责任呢

2,我的社会责任:(1)在学校——(2)在家里——(3)在社会—— 3,社会调查:(1)这些现象看似小事,与学习无关,却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小事中体现的社会责任.针对上述现象,分析我们应负的社会责任

(2)在上述现象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见闻.设计意图:意在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反思青少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4,探究根源:这些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不重视,怕麻烦,怕吃苦,……不诚实,虚荣…… 得出:负社会责任要承担代价 5,小品表演:《负起责任》

小品中的甲负起了什么社会责任 付出了什么代价 对你有什么启示

6,小陈的苦恼:(1)你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吗 你是怎么解决的(2)请你帮小陈出谋划策.要负责任的做好集体的事,就要你把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放在一边.7,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FLASH 在优美的画面和凄美的音乐声中,为了社会责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 的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让我们承担着 各种各样的责任.我想我们现在分内应该做的也能够做好的事情 ,首先就是完成学习任务,为以后走上社会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责任做好准备.此外,在家庭中,我们 要尽力帮助父母;在学校里,我们要遵守学校纪律,积极为集体服务,这些都是我们在学生时代应该具备的责任.8,向榜样学习《他们这样感动了中国》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本课内容许多是重复的,不知如何突破.2,学生的责任的责任意识与教学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发挥教材的引导功能.8.4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一个人在社会中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与个人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承担社会责任时经常会碰到责任的冲突,要学会责任的选择.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在责任冲突时如何进行正确的责任选择,提升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负责任的理念和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和技巧应对社会责任,勇负社会责任,培养负责的精神.教学重点:负责任的意义.教学难点:责任冲突和责任选择.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八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主体性不断增强,渴望独立,也会有产生主动要求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理倾向.但由于心理方面不够成熟,在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与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对个人,集体的物质利益的冲突的困惑,以及某些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如“好人没好报”的错误观念),以及某些家庭教育不当等,学生对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产生一定的迷惘:一方面要求自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可能发现结果与动机的反差又使他们产生畏惧感与心理冲突,产生逃避的心理与行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责任冲突时要学会如何进行责任选择,勇于承担责任.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材料,理解负责任的意义,善于承担责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负责任的理念和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和技巧应对社会责任,勇负社会责任,培养负责任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面临责任冲突时如何做出正确的责任选择,树立起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意识.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八年级的学生,生活的接触面不断扩展,自身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同阶层与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观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面临选择的困难,学生因不同利益导致选择困难与迷惘,会产生一些规避行为,不作取舍有意逃避.学生的需要:通过学习,明确责任意识,养成负责任的理念和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和技巧应对社会责任,勇于负责,善于负责.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 一,温故知新,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人在社会中有着多重的社会身份.说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都有哪些社会身份(学生答:子女,学生,村民,消费者,公民,朋友,姐姐等等),其中,基本的社会身份是什么(公民).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相应的你要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略)小结:人在社会中有多重社会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赋予你不同的社会责任.二,情境研讨,看课本96页探究园,《小敏的困惑》,问:小敏困惑了,是该救老奶奶还是去考试呢 设计为辩论:小敏是否救老奶奶.(对学生的回答,不给予评判,让学生继续思考,如果小敏去上学了,后果会如何 充分的说明理由,由此导出:我们兼有多重社会身份,每种身份都负有特定的责任,社会身份的多重性有时会引起责任冲突,在责任选择中,着重得考虑哪些因素呢)紧密结合书本99页,进行学习.对于晓敏当时的情况,是否有两全其美的好主意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善于负责----创新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在责任冲突的时候,懂得责任选择,善于负责).如果小敏这样做了,你觉得小敏是个怎样的同学 你喜欢和这样的同学交朋友吗

小敏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吗 为什么

如果你是晓敏,会怎么做呢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勇于负责,善于负责.负责使人赢得了自尊与自信,获得了更多的信任和自由.三,电影回放:《离开雷锋的日子》

(1)说起雷锋无人不晓,雷锋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学生畅谈你心目中的雷锋,你知道雷锋的什么事迹

出示雷锋的名言,雷锋名言: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命的岗位

齐念,说说你心目中的雷锋形象

(2)乔安山,雷锋的战友,耳染目睹雷锋精神,努力做象雷锋一样的人.《离开雷锋的日子》讲述了,乔安山救了一名被车撞倒的老人,老人被送进了医院得救了,老人的儿子和儿媳来了,将他当作肇事者,要求赔偿,老人也因医药费问题而装糊涂.合作探究:在乔安山的故事里,你觉得都有哪些人有怎样的社会责任

老人------事实求是的告之真相,老人的儿子和儿媳-------照顾受伤的父亲,了解真相,感谢恩人,肇事司机------及时的送伤者救助,目击证人------澄清事实真相,勿让好人受委屈.乔安山面对诬陷和误会,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困惑中,难道救人救错了吗 乔安山该怎么办(通过思考,引出在对责任的承担中,难免还会遇到某些误解和委屈,承担责任经常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担当道义.真诚,勇敢的面对困难,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困难,就能坚守和提升负责的精神.)真正的肇事者被抓到了,还乔安山一个清白,同时肇事者还会受到什么制裁(法律将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3)如果没有人证明乔安山的无辜,如果交警抓不住真正的肇事者,乔安山该怎么摆脱困境 以后再碰到这种事情又该怎么办

(4)你觉得乔安山是个怎样的人

一个负责的人是个高尚的人,如果,人人都如此,你说我们的社会又如何 我们的民族又如何

社会生活井然有序,生机勃勃……

布置作业:收集有关负责或责任抉择的故事.困惑:责任的多重性导致责任冲突,责任冲突的选择是否有对错之分,如何提升责任的精神.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深刻理解社会责任的意义.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材料,提升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负责任的理念和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和技巧应对社会责任,勇负社会责任,培养负责任的精神.教学重点:社会责任的意义.教学难点: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八年级的学生由于教育与生活经验积累,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懂得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责任,对“社会责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关于负起社会责任对个人的前途,祖国和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命运产生的意义,还没有系统的认识,对于不负责任的恶果,认识不够,从而影响负责任意识的培养,负责任的习惯和精神的养成.学生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对社会负责和不负责行为的探讨,加深学生对社会负责任意义的理解,弥补在个人生活,家庭和学校生活背景下的不足认识.树立起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意识.综合设计思路: 导入: 一,承接上节课的任务,由学生讲一讲收集到的有关负责或责任抉择的故事.谈谈听后感悟.二,读课本102页阅读与感悟:《面试》 思考:1,懂事长的面试题目是什么

2,年轻人凭什么赢得了经理助理的职务 说明了什么

3,如果是你,你也会经得起考验吗

小结:社会是一张卷子,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答卷,你勇于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社会都将给你亮分.总结负责任的意义: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建设美好社会;有利于铸就高尚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三,看图片,议一议,下列角色各有什么责任 针对司机开车,出示两则有关司机责任的典型故事.[新华社发]香港一旅行团在埃及南部遭遇车祸40多人伤亡

2006年1月31日7点左右,在埃及南部红海旅游城市胡尔加达到卢克索之间的公路上,香港旅行团乘坐的旅游巴士翻倒在路边,造成14人死亡,约30人受伤的恶性车祸.车祸是因为司机超速驾驶,在这段路一转弯处因车速过快而翻车,目前伤员已被送往胡尔加达医院接受救治.那天,阳光灿烂,大连市公共汽车联营公司704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用最后的力气提起手动车闸.------把车门打开,请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电机熄火,确保车辆与乘客的安全.做完了这三件事,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通过对比,谈感想,体会不负责任会带来什么影响.负责又是什么影响.医生的责任又有多重要呢 出示新近的一则消息:据新华社北京2006年1月27日电 卫生部近日通报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经输血传播艾滋病感染事件.2005年9月28日,吉林省卫生厅接待了德惠市1名艾滋病患者,患者称是在德惠市人民医院输血感染的.经查发现,给此患者提供手术输血的3名供血者中,有1名有偿供血者于2005年10月20日经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名供血者曾于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期间在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有偿供血15次,接受其血液的受血者共有25人,其中6人于调查前死亡;18人被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现已有两人死亡,16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1人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继续体会不负责任带来的恶劣影响.不负责任引发的恶性事件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小结:负则责的意义,提高负责任的意识,勇于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四,践行-----你打算如何负起你的社会责任

作为子女的我,我将 ……

作为学生的我…… 作为好朋友的我,…… 当我做值日时,…… 当我在马路上行走时…… 当我碰到陌生人向我问路时…… 当我当上了人民解放军时.……

上一篇:在绿色生态县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下一篇:南丰县农业信息化工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