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修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首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本上很多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相关,但单凭课本的解述则略显抽象,很多学生选择背诵记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长久记忆,也不利于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所以应该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减小知识的抽象化,增加趣味性,让学生直接易懂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葡萄糖是人体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这一章节时,可以举出病人输液时输葡萄糖来提供营养这一实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增加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拓展知识。
其次,要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验的结合。
观察和实验不仅是高中生物的一部分必学知识,也是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途径之一,并且新课标已经开始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涉及到实验的章节,既要充分利用实验过程来解释生物知识,又要通过生物知识来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要保证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该知识,并加深印象地记住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记忆才更加深刻。
再者,要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有所侧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讲完,还要在讲的过程中,通过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然后对知识的讲解做出调整。对于知识重点应在备课时精心的布置并做出具体讲解,对于知识难点和易错点则应该具体讲解、举例说明或对比记忆,并且准备一些随堂练习,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还要准备好课堂教具、教学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
适当的教具或影音工具可以使知识点的讲解事半功倍。形象生动的教具和影音工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教具的准备一定要形象生动贴近生物知识,课件一定要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紧贴生物课本。否则也会起到反效果,所以我们也要精心学习和准备制作教具、课件。
除此以外,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尽量有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己讲课方式的意见,反思不足并改进;借鉴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取长补短;严谨科学地备课,不断巩固教学技能。
关键词:生物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98-01
当前中学的教育已经步入素质化教育,从初中就开始有了生物课程,但是因为初中的生物课程占中考比例很少,早几年都不作为考试,所以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得不到重视,总认为这是门副科,随便学学就好,一旦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烦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课堂教学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已成为生物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我就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联系多等特点,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介绍一些生活中的趣事,趣闻,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生物的世界里,我们有很多都是和生活联系一起的,我们要从生活中去发现,挖掘,比如我们在学习植物对水的吸收这内容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们聊一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我们吃的萝卜条,开始是新鲜的萝卜,形态坚挺,放在盆子里没有多余的出现,但是我们拿盐腌制之后,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水出现,而且萝卜也变软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力量让萝卜里面的水出来的呢?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想想并提问,之后我们就可以从生物学角度来学习渗透压与吸水的关系。
二、巧用我们生活中的谚语,或者诗词提高学生的兴趣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为什么龙不能生凤呢,老鼠打洞是和谁学的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了,激发学生的热情,然后我们把他们带入到遗传学里面去,去探知遗传的奥妙。再比如,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看周围的同学,哪个是双眼皮,哪个是单眼皮,再叫他们说说他们父母的眼皮是怎么样的,并想想,两个双眼皮的人是否可以生出一个单眼皮的小孩,两个单眼皮的是否可以有双眼皮的孩子。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很多事赞美我们大自然的,比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比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课堂抢答,相互“找茬”,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个个都是争强好胜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特别是讲评一些习题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来轮流回答,然后叫其他同学来评论,来给他找茬,大家一起找到问题所在,也让同学们都知道错误在哪里,原因在哪里,有利于巩固,记忆深刻。
王宝清
济源市北海中学 樊翠玲
研修主题: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研修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修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研究背景:由于生物作为副课,学生不太重视,那么通过学习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研修过程:
一、将生物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物与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生物学知识,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 把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上。这样,既能把知识灵活应用,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巩固知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在讲“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时。首先讲述防止食品腐败 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然后讨论生活中食品的保存方法和利用原理;最后思考:怎样保存食品?于是,他们就知道了食品的保存方法:高温杀菌法、真空法、低温保存、脱水保存、糖渍等。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保存食物的方法:
1、生活中粮食的储存要保持干燥。
2、腌渍腊肉。
3、把食物放入冰箱。这样,不仅让他们学会了食品的保存方法;还知道了为什么;而且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讲传染病的时候,我就联系实际,讲常见的、正在发生的传染病。他们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是什么,怎样保护好己?例如现在倍受关注的甲型 H1N1。告诉他们要经常用肥皂洗手;把衣服,被子暴晒;要经常开窗通风;如果发现异常,要早报告等等。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特点,并且知道怎样预防、保护好自己。学生感觉这门学科有用,就会想更好的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在讲用药和急救时,让他们学会安全用药和基本的急救常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生物学知识。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重要性,实用性,从而更好的学习。
二、生物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我发现生物知识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例如:为什么移植秧苗时要带一团土;移植树木要剪一半的叶片;树木为什么要输水等等。让学生感觉有用,学习起来会更有兴趣,更好的学好知识。
三、生物与环保相结合。当今世界面临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等都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学生对环境问题感触较深,长辈往往会告诉他们河流等的今昔变化,尤其是自己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能够亲身体验并感悟到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了。在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章时,学生自然成了驾御课堂的小主人,他们对于环境的认识已经在生活中形成,而不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形成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力。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破坏情况及其带来的后果;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了解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等等。让学生意识到:破坏生态系统,污染环境,就等于是自取灭亡。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自己。
新的课程结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为了更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体现,同时也必定要引起课程管理、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对学校和教师来说,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课程结构的总体设计来看,高中生物课程与其他自然科学课程同属科学领域,而且在必修部分的学分分配上和理、化、地等同。这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科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重理化、轻生地的状况的改变,使生物科学教育恢复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另一方面对生物学教师发出的明确信息是:你是一名科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按照科学课程的教育规律来组织教学。
长期以来,高中生物课程内容一直是按照生物的七大生命特征来组织和编写的,并且是以必修课程为主。而新课程改革则打破了沿用多年的内容体系,重新构建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现在由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组成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前进了一大块。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为深、广度提高了的课程的教学作好准备了吗?如果学生因你的教学而没有兴趣;不能化难为易;对他的人生选择和规划起不到积极的作用,那么,精心设计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将付之东流。
从宏观方面来看,知识日益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许多问题不是用一个学科的知识所能解决或回答了的。教师只有自己首先在知识上融会贯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表现出对知识的处理与新课程理念的协调一致。
总结主题:针对个人在岗研修的情况及收获或问题、困惑,谈自己的体会、思考。
三.学习形式
1.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努力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2.创新集体备课,利用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教案。
3.深化反思型教研活动,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课前和课后的反思。
4.每周做一次教后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或随笔,每学期上一节公开教学研讨课。
5、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初中生物教师研修计划(五)
一、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营造良好教风。通过校本研修,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校本教研工作目标
规范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专题化的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三、校本教研工作主题
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为使生物学科教研工作有效开展,特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1、努力优化教研活动的内容
教研组活动应该认真组织学习和研究《纲要》提出的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的精神实质;应该认真组织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设计思路、具体目标、内容和实施意见(教学、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的精神实质;要结合教研组的具体实际,认真组织研究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考试试题与考试趋势、教学设计等方面内容。
因此,凡是学科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以及教师的具体实际和需要,尤其是教学中常常遇到的具体问题,都是教研的重要内容。只有按照《纲要》、《标准》的精神和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和研究,不断优化教研活动的内容,才能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精心设计有序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怎么开展,教研组长要认真思考,作到精心准备和设计。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鲜明的主题,制定明确的目标,选择恰当活动形式、制定合理的活动程序。
设计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教研活动时间、地点、主题、课题、发言人的材料、活动形式,尤其是教研组长和中心发言人材料的准备与提炼,一定要充分准备。组内所有教师也都应该为活动做好准备,形成书面材料。这实际上就是集体活动的前提,同伴互助的基础,也是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的保证之一。
这里的课题包括研讨和教学两个方面。研讨性课题一定要有中心发言人;教学性课题一定要有要恰当的执教人。并且都要分别提出准备的要求,早准备,准备好,保证有效活动。
3、有效组织优质的教研过程
要充分认识有效教研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好的教研活动可使教师受益长久,成长迅速,反之亦然。
因此,在实施教研活动时,无论是专题学习研讨,还是听评课交流,组长都要充分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活动氛围和环境,引导教师以开放的心态,愉悦的情绪,积极的思考,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互动,发挥教师教研的主体性、创造性。
同时,对于教师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组织大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教师的问题能在集体教研中得到及时解决。
组织实施教研活动要能够使参研教师有深刻的触动、明显的启发、实在的收获、具体的行动。同时要作好教研活动记录,为对教研活动质量效果、对教师教学状态的评价和改善积累资料。另外,要要求教师写出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得与失,为下一次教研寻找新的生长点。
4、认真总结反思教研的效果
学校教研组在每学年或每学期末,都要对教研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总结的内容主要包括所开展活动的基本情况、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效果、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师参与活动情况等。要尽可进行全面总结,既要有对成功经验的总结和理性认识,又要有对新问题的发现及其原因分析,为制定下一期(次)教研计划提供依据。同时,应该对本期本组的研究活动材料进行档案保存。
5、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在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结合学校学科实际存在的具体问题,有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积极参与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工作要按照生物学科课题研究实施意见切实有效进行。
6、建立教研工作保障、评价、激励机制和制度
【关键词】 生物科学;新教材;多元化;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新编生物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体现时代特点,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追求人文教育与生物学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一、教材特点
新教材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中具体内也大都围绕“人与生物圈”来展开,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生存、延续和发展,进而认识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新教材在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密切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动手制作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归纳总结意识等的养成。符合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
二、寓教于乐
1.新教材图文并茂,增加了人文性。新教材中各种美丽的彩色图片,优美的语言,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例如,第一单元的图片是整个地球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享受,从视觉上体会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新教材贴近生活,增加了实用性。原教材中实验材料的搜集和运用易受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而新教材对此做出了调整,实验材料是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找到的,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或者先讲概念后举例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鼠妇、金鱼都是是学生比较常见的生物,在实验前,请学生观察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通过交流自己是在什么环境中捉到鼠妇的,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做出假设,将实验仪器摆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3.新教材注重“STS”教育,增加了时代性。新教材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在选择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选择了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如桑基鱼塘、生物圈Ⅱ号、显微镜、克隆、癌细胞、干细胞研究等,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生物学融入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化的教学
我们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针对以往学生将接受式学习作为其主要甚至唯一的学习方式而言的。实际上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没有提倡把探究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学也是如此,有效的生物教学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不可能所有的生物知识都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做也是不值得的。所有生物知识只用一种方式教是低效的,并且让学生枯燥无味。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性教学方法可以和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由于我们学校属于农村学校,学校周围有农田、果园,学生大多数是农村的,村边有小河,家里都有农田和果园,这是最好的第二课堂。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生物种类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到农田果园中观察,可以让学生定时到家里的小麦地观察小麦的生长。生物实验教学要树立“社会即是教育”“生活即是教育”“自然即是课本”的观念,让学生大胆地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带着趣味性去学习,避免了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无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更新了教育观念。
没学习之前我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解比较肤浅,认识不到位,对课改不能主动的去适应,消极对待。学习之后认识加深了,如“面向全体学生”涉及到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学习的内容”。
二)对教学策略认识更加到位。
未学习之前我有一个错误的看法是: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就是探究式教学,绝对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课程改革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就是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当然探究是一种最主要的主动学习的方式,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方式,如传统的讲授演示法该用的时候还得用。
三)提高了教学技能。
通过观看大量的课例,学到了很多教学技能,如观看陈老师的免疫调节这一节,感觉比较突出的优点有:
(1)引入非常好,正如陈老师所说,好的引入能激趣增疑,还能统领本节内容,围绕引入展开。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和构建知识。最后的小结回到引入提到的问题,整节课首尾遥相呼应,很好的利用了心理学的系列位置效应,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度。
(2)授课过程中衔接的流畅自然,即增加了学生的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又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三方防线。
(3)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突破了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如果利用过度,学生会被多媒体技术中华丽的表现所吸引,而忽略了对本质的认识,从而会削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陈老师上课过程中避免了上述现象的出现,将知识重难点的传授与多媒体技术完美有机的结合起来,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缺的,关键是我们要取它的长处,发挥它的教学方法的独特的价值,这样在运用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才能去落实我们的三维目标。如看了多个课例,每个课例都很好,但也有不足之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及时练习,没有重视课堂小结的作用,落实的不够好;也就是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四)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
山东实行素质教育已四年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一再要求老师们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老师上课再也不能满堂灌。但我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知识掌握的不牢,成绩出不来,照样不行。因此新课程下老师由主动传授学生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老师角色的转变让我难以适应。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性,只有适应了,学生才能从学习的机器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为了更好的适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结合自己的不足,学以致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1)做到“三不讲”:现在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课时数减少了,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已经会了的,学生互动自己解决的的知识点就不要放在课上解决,要把时间放在刀刃上。
(2)用学情研究解决教学重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听不懂,有的学生已经会了,造成“讲者津津乐道,听者混混欲睡”,这说明我们设计的问题起点高了或者重复,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不行,因此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清晰的了解。
(3)用课堂互动解决教学方式的单一问题。课堂互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形势的教学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设计有效作业
(1)作业设置要基于课程标准,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是根据考的可能性大小来布置,这样也许能帮助一部分学生提高成绩,但背离了课程标准,不符合国家的要求。
(2)作业层次要体现差异。传统的课程与教学,往往注重作业的量而不是质以致“题海战术”一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新课程环境下,作业在内容上一要考虑量力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而要有差异性,比如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去完成。总之,作业量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原则。
三)加强业务学习。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正威老先生在视频中出现过,我看到他头发花白,该是享清福的年龄了,但就是这位老人家不辞辛苦,与广大老师在线交流,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多次送过毕业生,自我感觉对初中教材驾驭的可以了,学习上逐渐放松,思想上产生了惰性,与朱老师相比,真是汗颜啊。我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习:
(1)加强教育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论的学习
(2)认真钻研教材,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清晰的认识
(3)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到不误人子弟。
一.前言
1.1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典型课例研究的意义 1.1.1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1.1.2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容乐观,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生物课的评价是:“生物课过于空洞,脱离实际”、“生物课是‘死物’课”、“生物考试就是记笔记、背习题,考试一过什么都忘”、“生物实验室只是摆设,不能发挥它的作用”、“我们真想去大自然中学习生物学”等等。
1.1.3初中生物课不受欢迎的原因分析 1.1.3.1中考指挥棒的影响
我省中考不考生物学,直接影响了初中生生物学教学。作为21世纪的前沿科学,生命科学的地位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在我省,特别是在初中教学中,生物课的社会认同率却极低。初中学生也明白生物科学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但在这个中考分数决定命运的时代,作为非中考科目的生物学与学生的升学关系不大。因此,不少学生不愿将时间“浪费”在生物学科上,各校的初中教学着眼点也在中考科目上。由此可见,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1.1.3.2情感因素的影响
情感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学动机的重要原因。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调节、动力、选择和感情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受任课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影响。不少初中生物教师,由于任教的是初中生物学,因而在评先评优、晋级、升职中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进而把这种情绪带到了教学工作中,消极怠工。还有少数生物教师,由于没有压力,不思进取,照本宣科,这样当然也不能吸引学生。
其二是家长因素。在家长眼中,初中生物学被列为“最不重要的课程”之一,这说明,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家长们对于生物学的认可率已经低到极点。毫无疑问,家长的这种价值观必然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语、数、外等中考主要得分科目的成绩,较少关心子女的生物学学习成绩,学生也就当然不会花大力气去学习生物学。
其三是兴趣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特别是对生物探究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初中生物实验室建设滞后,多数学校不能按照新课标把实验开足开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下去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使他们越来越不愿上生物课。
1.1.3.3学生自己心理的影响
较强的自我表现愿望是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功利性原因。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初中生更是如此。学习成绩排名自然成了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绝好机会,尽管教育行政部门禁止将学生学习成绩排座次,但无须讳言,仍有学校和班级在暗地里给学生排名,由于排名一般只排中考科目,一般不会把生物课成绩纳入其中。因此,学生自然轻视生物学的学习。
1.1.4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学生首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而非一个被动的“物”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教学活动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其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实质首先应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生活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生活中,通过体现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属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理想、信念,直接触及人的内心世界、灵魂深处。而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普遍采取的方法往往将授课变成仅仅是传授知识,将学生视为无知无觉的机器。课堂上,教师经常摆出授道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试图把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凡是不同于课本观点、不同于传统理念、不同于课本已有的实验结果,要么斥之为错误,要么避而不谈、置之不理,以为这样就可以四平八稳,少犯错误,也能让学生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殊不知,这样的作法只会让学生口服而心不服;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变得言行不
一、表里不一,更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并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改变传统以本为本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教学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教改理念的开放式的教学,以达到北师大新世纪版教材所倡导“领略生命的精彩、体验探究的乐趣”之目的。
1.3开展本实验研究的保障措施
本课题研究自提出之日起便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和相关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并在研究的时间、经费、资料、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准备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这是我们开展这次实验研究的前提保障。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大多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或教研员,他们先后参加国家级、省市各级北师大版教材培训,并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多年,都具备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形成了一个团结、合作、勤于钻研、富有创新精神、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研究集体,这些主客观条件是开展和完成该实验课题的基础保障。
二.实验方法 2.1课前准备
分析与课例相关的材料,找出关键性问题,再仔细设计课例,使设计出的课例不仅能紧密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还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判断即将实施的课例是否存在着一种或多种课堂呈现形式,确定如何帮助学生按照认知规律去掌握生物学探究方法与技能。分析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是否会展开真正的讨论。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引发讨论,就要重新设计如何从课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学生的思维。从对学生已有技能及背景知识的了解中,思考学生从这个课例中能做些什么。如果课例比较复杂,就要设法予以引导,进而督促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参与。以上述准备为基础,写出可行的课例教学详案(含课时、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反思等八个方面)。
2.1.2课中的实施,明确相关的课例,在教学中适时运用。
在教学中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强调按照原设计进行教学,尽可能防止偏离目标;二是根据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与反馈,随时做必要的调整,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2.1.3效果分析及反思 让学生评课,通过书面问卷调查或学生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进行。教师也应自我分思,通过评课、研讨活动或教学后记等形式进行。
2.2实验内容
2.2.1理论基础: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学生能掌握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而“灵活运用”正是课例教学的主导思想。典型课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在于“实践出真知”。每个课例提供学生特定的时间、背景材料、面临的难题和机会等。学生参与课例分析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判断事务能力以及创新性,从而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三.实验结果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和组织实施,典型课例教学法越来越成为学生欢迎并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且在课堂教学中日益显露出其独特的魅力。生物课堂越来越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在学生对教师的多次民意测评中,生物教师都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3.1典型课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3.1.1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课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对相关课例的研究、讨论、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区别在于它侧重于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理论知识的获取。
3.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课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因此,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磨练自己的语言能力,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1.3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答案,学生获取的是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课例教学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主的进行讨论的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学生必须先充分准备,认真弄清课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演员”,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主动,而且通过自己参与讨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学生还经常撰写生物小论文,运用课本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1.4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而课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3.2典型课例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3.2.1典型课例教学促进了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课例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新过程。教师不再站在讲台前面“满堂灌”,而是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必要时也可以参与讨论。
3.2.2典型课例教学能带动教师的成长。在课例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并且,如果手头上没有现成的可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因此课例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这样的课。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对生物学专业知识要全面掌握,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扩展知识结构,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总之,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课题组老师都踊跃参加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认识与思考
4.1典型课例教学实践中的几个误区
4.1.1教师仍受到传统教学法的束缚,在课例教学中只是充当“说故事者”,并未真正参与进去。实际上,教师作为课例教学中的组织者,其任务不仅是选择或创作案例,教师还必须肩负另一个重要责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记录、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参与讨论。
4.1.2讨论不充分,教师无法确定课例教学效果,只能重新依赖讲授法。教师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若做不到,那么学生的讨论必然难以展开,学生可能会感觉时间有限而不愿意深入思考问题,可能会感到束手束脚,积极性大为削弱,甚至有可能又陷入往日被动的境地,过度依赖教师的讲授,这时,课例教学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4.1.3以课例教学法来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法。任何一种教学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都必然会带来诸多负效应。课例教学同样不例外。实际上,传统的讲授法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因此,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各自取长补短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2课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2.1课例来源渠道单一化,难以符合教学要求,由于缺乏财力、时间,教师难以进行大量调查和编写工作,客观上限制了课例教学法的应用和推广。
4.2.2从学生方面来看,以往的教学使学生严重依赖教师,他们更习惯于死记硬背,照搬知识,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考的课例教学方式,以至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常会出现“冷场”,使教学目的不能充分体现。4.2.3此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要求教师要经过良好的训练,否则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求教师能掌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4.3课例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4.3.1我们试图从知识习得、技能运用、科学探究、信息处理、抽象思维五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具体操作中,课题组成员普遍感到困难较大。由于生物教师带的班级多(一般都是8―10班),评价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评价更加科学,如何让评价更好得促进学生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4.3.2我们以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为评价的重点,尝试以开卷、写分析文章、学期论文、设计实验、课外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鉴定和评价。注重平时成绩,实行等级制考核;采用评语方式给出意见;收集学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建立档案袋。
五.展望
课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并发现新的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从而使生物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探索新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更给生物教学搭建了创造的舞台。教师充分认识到生物教学内容必须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设置有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玉方法。主要有如下几条:1、重视首因效应的策略。对第一次生物课、第一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实验、第一次调查……等等,先引后放,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直接经验。2、激发兴趣、激励挑战的策略。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3、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变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4、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发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5、巧玩“三球”的策略。即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推派球”——你怎么想?“踢足球”——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抛绣球”——对质疑思考、回答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令我惊奇!”“这个办法妙!”……6、及时反思小结的策略。一个专题的研究或课结束前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及时进行再分析、从方法上再认识,回味咀嚼,力争有所感悟……。为了解决探究中时间不够的矛盾,我们提议将生物课两节连排,从时空上进行调控。
二、转变观念,充分信任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主动……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和在学习中探究的快乐。
三、聚焦小专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的教师。“课改”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的影响是全面的,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其中蕴含的先进理论需要我们下功夫学习。“课改”实践中产生的新变化、新方式、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我们讲这些现实的具体问题聚焦成一个个小专题,或自主去探求,或小组去攻关,或申请课题立项正规研究,或搜集资料尝试改进单干等。这些小专题的研究和突破,有利于促进教师了解“课改”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教师改革创新玉新课程一起成长,有利于教研教改行为形成合力、汇聚在基础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
四、结合校本课
即将生物课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由于“课改”生物教材留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灵活学习知识、研究处理问题、动手操作实验的拓展思维时空,我们根据教科书“形散神聚”和“弹性十足”的特点,从两个方面结合校本课程的进行开发。一是开展生物五小活动。如绝大多数学校都结合教学进度和教材内容开展小调查、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设计等实践活动。
五、扩展生物课
新课程新教法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已不满足课堂40分钟的探索与交流,渴望教师引导他们能更独立自主的进行一些生物探索兴实验,学生要求开放实验室的呼声日益强烈,“家庭小实验室”悄然出现。就有同学说“生物一个神秘的世界,我一定要揭开你神秘的面纱!”有学生说“实验是你登上生物高峰的巩固绳索”。据统计已有5%左右的学生在家中建有“小实验室”。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生物作业普遍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张扬个性的时间调查、小实验、生物手抄报(部分同学用电脑排版)、生物小制作、生物小论文、编拟生物小读物等。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点亮了创新的火花,发展了学生探究能力。
六、合力在登攀 何惧阻拦多
新课改实验也有几多困惑,阻拦多。生物课让学生探究,学生爱学,教师难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不配套:1、生物单科独进,氛围、评价不配套。因而教师担心时间不够,担心探究的重点不是考点等。2、管理不配套:生物探究,学生自主选择的许多具有创新性,实验准备工作量十分巨大。教师累,尤其实验员工作量大为增加。学生要求开放三室,特别是实验室,但教师精力、实验经费如何保证?3、社区资源、网络资源、校内资源、不配套等。4、人力资源及传统的思维惰性给工作的压力更大。
------------耳濡目染、硕果累累
理论从实践中来,实践检验理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螺旋似上升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培训的第一阶段,通过名师和教授的精彩生动的讲解,使我们引入了很浓的教学研究氛围中。有人总结的真好,“把复杂的讲成简单的,那是教师;把简单的讲成复杂的,那是教授。”本来平时犹如家常便饭的一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东西,通过教授的分析和讲解,其中的学问还是令人难以想象。比如说,任务型教学中任务两个字是再也普通不过的一个名词。好像连小学生都可以理解。但是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不是简单的自己要做的一种义务范畴。至今我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理解也是不确切和模糊的。但是我知道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印度。也是被全世界的语言学习研究者和教学者所认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任务的安排和组织来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还学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方方面面的要素。在初步掌握这些教学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带着疑问、带着观察的心情,本着谦虚学习和交流的态度,以饱满的精神和火一样的热情投入了影子研修的学习活动。
虽然这边的英语教学和我们那边的有些不一样,首先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文化背景和母语不一样,但我也不赞同这边的学生比那边的聪明的说法。客观地讲,我们那边的学生学习英语相对于这边不易,因为传授语言的过程中多了一个环节。所以学生在目的语言方面掌握的自然比这边的学生少一些。但是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的可能更多,因为教学本身涉及三门语言。从心理学上讲,一般人的智商都差不都,只有少数的早超和晚超例外。所以我相信我们那边的学生也能学好英语,只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是能流利地说出三门语言的时候,有些大器晚成和不坚持的无奈。通过影子研修的学习,我领略到了优秀教师流利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和高效科学的现代教学方法。这些优秀的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充分利用和给教学带来的高效率也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以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在上课时双手放在背后,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好多时候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抑制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率也就自然低下。而目前在影子研修期间被我们听过课的老师,在班级里面所扮演的角色完全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和组织者。教学活动本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做到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感知和体验知识。课堂气氛相当的活跃。
一些教师英语表达流利自然,当然了,我也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所以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朝着这一方向奋发图强。要为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流利说出一口英语的魅力。从而使我的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之下形成自己的奋斗目标,爱上学习英语,兴趣是第一个老师。一旦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离学好英语也就不远了。
总之,影子研修期间的耳濡目染不仅扩大了我的视野,同时提高了我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所以是硕果累累的收获。我要把学到的东西实践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我自己的教学效率。
西藏山南措美中学(边巴次旦)
【生物研修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历史研修心得06-27
地理研修心得09-20
核心素养研修心得05-26
英语研修学习心得06-25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体会06-11
学习生物的心得体会06-12
名师研修培训个人心得06-03
教师远程研修学习心得07-01
高中英语研修心得09-11
远程研修报道及心得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