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风情园导游词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蒙古风情园导游词

内蒙古风情园导游词 篇1

(一)近日,我去了一个安静的地方。之所以说安静,是因为与景致而言,它不如气候温润、草原青绿时那般游客众多;与我个人而言,虽少了友人相伴,徒步于各种景致,倒是留下几分独行的静谧。日日守在暖屋中,竟不曾细细感受一番冬日该有的气质,得缘来到蒙古风情园,正契合了游玩的心境。

走近蒙古风情园的彩虹门,远望整个景区,视野中无巨型的高大建筑,显出一份让人亲近的平和。仰望头顶,天似穹庐,碧空万里,伴着周遭的凉意,耳际不断传来如铃声般影影绰绰的响声,仔细寻来,原来是彩虹门上的“苏勒德”铁穗在轻风的吹动中发出的声音。伴着这种乐声,踏上蒙古大道,道路两边矗立着20组雕塑,有文字、有人物,边走边看,这些雕塑倒成了不错的信息导游。

一路向西折北,便可见成吉思汗广场和成吉思汗纪念堂。纪念堂整体建筑结构为坛、堂结合,每年的阴历5月12在此处举行大型祭祀仪式,如果恰逢当日来到蒙古风情园,便可领略蒙古族崇拜成吉思汗的传统祭祀文化。堂的外墙上是用不同文字雕刻的成吉思汗箴言,如“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君臣才智,治国之本;妻子贤惠,安家之宝”,“临民之道如乳牛,临敌之道如鸷鸟”等。纪念堂前的两侧,有两块横形大石碑,上有刻文,一为《朵日纳祭》,一为《成吉思汗纪念堂记》。

成吉思汗纪念堂左后方为马文化博物馆,馆中通过实物和文字展示了骏马春秋(马的进化历程、驯化之谜、蒙古马的特长优势、蒙古族的牧马技术),鞍马骑士(蒙元甲骑震撼世界、明清蒙骑驰骋全国),马背生涯(马鞍上的衣冠风尚、游牧中的饮食习俗),马跃神州(蒙古马兴繁草原经济、蒙古马遍输中原大地),烈马英风(驰马竞技中的英雄本色、翰墨弦歌里的马背豪情),天马神韵(爱马饰马的民族情结、敬马崇马的神化宗教)等主题内容展示。马文化博物馆西侧有蒙古大汗营、苏勒德吉格,再向南行有人工湖、篝火台、草原神州航天台、赛马场、腾格里敖包等,走到近处,相形静默,少了人声的嘈杂,多了细看景物的耐心,整体虽无历史的厚重,却有直接明了的轻快。

再向西行便是七千亩的草原,名为甘迪尔草原,向西远望,枯草漫漫。虽已枯黄,却不失劲力,再加上洒洒漫漫蔓延成野,倒是多了几分气势。夏日有沁人的绿野,冬日有动人的苍茫。站在一旁,你能听到轻风扫过时枯草发出的簌簌声响,如果此时无人与你交流,不妨静静不动,听听草儿诉说的声音。

识得景中致,静得心中情。冬日里,如果想出去转一转,不想人群太过吵杂,不想离城市太远,呼和浩特市近郊的蒙古风情园亦是一个可欣赏之处。

可汗大酒店位于蒙古风情园内,蒙古大道北侧,是园中不可缺失的一景。整个建筑以蒙古包为建筑母体,形成古列延式建筑群落。建筑延伸处有水环绕,与蒙古包建筑所特有的蓝天、白云,以及近处的草地相形成景,许多游客来到这里,总会在酒店前留影,足见其别样的风格特征。

可汗宫大酒店有普通标准间、景观房、豪华标准间、商务套间、豪华套间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从呼和浩特火车站(汽车站)乘坐1路(或71路)公交车,在南茶坊站下车,换乘6路,在蒙古风情园景区站下车即到。从呼和浩特市白塔国际机场站乘坐 97路公交车,在海亮广场站下车,步行至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站,乘坐71路(或1路, 56路,58路),在南茶坊站下车,乘坐6路,在蒙古风情园景区站下车即到。

内蒙古风情园导游词

(二)欢迎大家来到内蒙古风情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以蒙古族传统历史文化、宫迁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核心,以草原景观为背景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蒙古风情园,于2003年6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开工建设。

蒙古风情园是经内蒙古自治区计委批准立项,列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优先项目。园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西北侧,距市区8公里,总投资3.4亿元,一期工程用地1万亩,投资1.2亿元。蒙古风情园集蒙古族建筑、草原风情、歌舞表演、饮食服饰及历史文化、宗教礼仪为一体。

蒙古风情园是内蒙古和呼和浩特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工程,是由鄂尔多斯市东方路桥集团投资建设的特大型旅游景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8公里处(昭君墓北侧),园区占地1万亩,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

蒙古风情园是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集蒙古族历史文化、军事文化、宫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有:可汗宫大酒店(四星级标准)、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纪念堂、马文化博物馆、蒙古大汗营、苏勒德群、白云塔拉、小召寺、王爷府、知青园、腾格里敖包、赛马场、篝火台、人工湖、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游览交通服务中心、草原神舟航天台、草原浩特、草原渔村、生态停车场、甘迪尔草原等多个景点及功能区。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明确内蒙古东方甘迪尔蒙古风情园有限责任公司为该项目的业主单位,我公司根据经营需要设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工程部、园林部、保卫部、市场营销与项目研发部、经营管理部、游客服务部8个职能部室和可汗宫大酒店、蒙古风情艺术团2个经营实体。

我公司将本着政府创造投资环境、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倾力打造中国旅游业的名牌产品,向世界展示一个绿色的、风情万种的蒙古风情园。蒙古风情园将本着文化经营、市场动作的基本原则,倾力打造中国旅游业的名牌产品,向世界展示一个绿色的、风情万种的蒙古文化旅游圣地。

以“天人合一”为理念,以蒙古包为建筑母体,形成庞大的古列延式建筑群落。与蓝天、白云、草原、水域浑然一体,气势博大。整个建筑体现了草原宫殿宏大、壮美的独特景观。“蓝天白云穹庐顶、金光四溢甘迪尔”,由布赫同志题名的“天下第一包”,加上大包两边错落有序的观景包和环形水带,构成动感十足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出鲜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内蒙古风情园导游词 篇2

关键词:贵州大方,余姓蒙古族,民俗风情

居住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凤山彝族蒙古族乡的余姓蒙古族, 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几百年来, 他们通过家谱、墓碑、口授等方式顽强地传承着家族的历史, 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管窥这种文化, 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我国蒙古族的认识, 因而是一个不得不讨论的问题。

一、贵州大方余姓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独特的内在内涵

自元朝以来六百多年间, 蒙古族一直以总体散居与局部聚居的格局在我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生息繁衍, 其中自称成吉思汗后裔的贵州大方县余姓蒙古族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百年来, 在对西南环境的适应过程中, 这一支蒙古族人原来的游牧文化早已发生了变化, 然而, 他们又以其独特的内在内涵传承着家族的历史和作为蒙古人的执著信念, 形成了自己独特不群的民俗风情文化。一方面, 贵州大方县余姓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与我国北方典型的蒙古族大不相同。他们不住蒙古包, 没有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祭敖包, 也不举行以蒙古男儿三艺——射箭、博克、赛马为重要内容的那达慕群众性集会, 即使在饮食、服饰、劳动习俗等方面也与自己的北方祖先天差地远。相反, 他们通用汉语汉文, 其生活、丧葬习俗等也基本与当地汉族相同。另一方面, 贵州大方县余姓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这种与典型蒙古族相异而与当地主体民族大致相同的概貌并没有隔断他们与自己先祖的联系。数百年来, 他们通过姓俗、节俗等极为强烈地凸显了自己的家族寻根意识和族群认同关怀, 其具体表现主要有六:一是他们都以“余”为姓。大方县余姓蒙古族一直流传一个在姓氏渊源上为了藏匿原来真姓, 改“铁”为余姓的传说。即他们原本姓“铁”, 只是后来才将原来的“铁”字拆开去掉“失”改成“金”字然后再去掉“金”字下面的一横改为现在的“余”姓。关于这一改变的详细情况在他们保存下来的嘉靖三年 (1524) 撰修的《余氏族谱》谱序中有清晰的记载:我余氏祖姓奇渥温, 胡人也。入华夏而起朔漠, 初号蒙古, 铁木真出焉。……不料红巾扰乱天下, 又被奸臣诽谤, 元顺帝听信奸臣之言, 有诛吾九族之意, 统家窃负而逃, 来至四川, 改铁为余, 余字万代不改, 一行来至泸州凤锦桥, 人多影大, 难以一路, 乃联诗盟誓遗嘱作证, 四散各处。诗曰:本是元朝宰相家, 红巾构祸人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 凤锦桥边插柳桠;否泰是天皆是命, 悲伤思我又思他;余字源无三两姓, 一家分作万千家;十人誓愿归何处, 如梦云游浪卷沙;后来贫富须相认, 千朵桃花共树发。自此以后, 几经辗转, 余姓蒙古族先人落籍贵州大方县, 虽然自己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 但是他们以“余”作为自己的姓却“万代不改”。二是传统节日里没有中秋节。在我国民间, 中秋节与反“鞑子”有关。相传元末红巾军起义时, 在中秋节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而大方县余姓蒙古族的先人遁入“西涯”最后落籍大方县的一个重要原因恰好是由于“红巾构祸”, 因此, 虽然大方县内其他各民族均过八月十五中秋节, 但是唯独余姓蒙古族不过。三是宰杀大牲畜时一般不割颈而是刺胸。内蒙古牧区有刺胸杀羊的习惯, 而大方县余姓蒙古族宰杀猪、牛、羊等大牲畜时尽管也有从颈部下刀以割断喉管和颈动脉的杀法, 但主要方式还是几个人一起用力按住待宰的猪或羊使之不能乱动, 再用刀从它们的两只前腿之间直接刺入胸腔破坏心脏和血管使其致死。至于牛, 由于它力气比较大, 一般是先捆绑好四肢将其拖倒在地然后按住再刺胸宰杀。四是在婚俗及其服饰上大方县余姓蒙古族也保留有传统蒙古族的习俗痕迹。长期以来, 他们家族的女子未嫁时都梳成大辫子, 到了婚嫁的年龄如要定亲则分三次相议, 期间男方要送镜子、衣服、酒等生活用品给女方。如果女方觉得比较满意男方, 就会收下男方送给自己的礼物并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花腰带回赠给男方。假如女方不同意则不会收礼。婚事成后, 未举行婚礼时, 逢年过节, 男方必须要到女方家里问候女方的长辈。结婚迎娶时新郎新娘或均穿长袍, 扎一丈二尺长的腰带, 头上要缠头巾, 颜色大致有蓝色、青色几种。有钱人家则比较讲究一般缠缎帕, 总之都包得很大, 以稍垂于右耳后三寸许长为好。也有地方新娘穿大襟半长袍, 领口扣子大都分二或三款, 肩肘扣固定有三个, 侧面腋下也有三个扣子, 袖口有花边装饰。至于女方送嫁者, 虽姑、姨、婶均可, 但固定都是女性, 男方参加婚礼者则伯、叔、表兄等均可并无性别限制。婚礼进行过程中新郎新娘要用盘子盛酒盅, 给长辈、客人敬酒二杯, 一般是新娘端盘, 新郎倒酒。五是三月祭祖。蒙古族的圣主成吉思汗死后, 子孙对他的祭祀是月有月祭, 季有季祭, 其中最大的祭日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俗称“三月会”的春祭。贵州大方县余姓蒙古族至今也保留着每年在农历三月份进行祭祀祖先的习俗。这种祭祀具体日期并不固定, 也不是年年都举行仪式活动, 但到时他们无论怎样繁忙都会抽出时间全家人聚在一起休息一天以感念先祖的福佑。六是过年时供菩萨。大方县余姓蒙古族人都会在过年时供菩萨。据余氏族谱记载其先祖“统家窃负而逃”时共有“九子十进士”, 这种与“十”有关的传承很突出地体现在他们供菩萨的活动中。目前, 在大方县大多数余姓族人供菩萨的做法是从年三十这一天一直到正月初三都在菩萨面前烧大香, 香粗如现在的卷烟大小, 固定都是十根, 同时用水果、糖、鱼、鸡、猪肉等作为供品供给菩萨。

二、贵州大方余姓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独特的外在功能

僻处西南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 除蒙古族外, 世居的少数民族还有苗族等16个民族。千百年来, 这些民族千奇百趣的民俗风情虽然都蕴涵了内涵丰富的意义, 但更多的是承载了他们享受生活的娱乐功能。与此不同, 大方县余姓蒙古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与贵州其他世居少数民族相比却是其主要不在娱乐方面发挥影响, 而是一直张扬它的教育功能、维系功能和规范功能。首先, 这种民俗风情文化凸显出了极为强烈的教育功能。大方县余姓蒙古族对自己的子女, 自小就向他们宣讲“铁”改“余”姓的具体缘由和经过, 同时将《余氏族谱》中盟誓联诗的诗词教他们背诵以期世代牢记。为此, 现在余姓家族中即使不识字者均可背诵出其铁氏先祖兄弟十人因元末红巾军起义等原因分散避逃前的盟誓诗。其次, 大方县余姓蒙古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生成了最为强劲的维系功能。余氏族谱中就记载其先祖子福弟兄在“明主践柞金陵, 文物衣冠一变”时“三人不变元服”, “不著明时衣冠”。近年来, 除了有多人屡次前往内蒙古寻根问祖, 祭祀成吉思汗陵外, 大方县余姓族人还联合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古等地的其他余姓蒙古族成立了家族宗谱编修委员会, 整理修订出了《蒙古族铁改余总谱》。最后, 大方县余姓蒙古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产生了深沉的规范功能。大方县余姓蒙古族在受到当地主体民族民俗风情文化侵蚀的同时又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遗存, 它们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从吃穿住行到婚丧嫁娶, 从社会交际到精神信仰, 一直都在无形之中支配着余姓家族的各种行为。据大方县一中原校长余自生介绍:他儿时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当看到其他非余姓玩伴家庭热热闹闹地过节时, 经常忍不住向父母吵着也要过中秋节、吃月饼, 然而每次二位老人总是态度非常严肃地将自己责骂一顿, 从来没有满足过自己的要求。

三、贵州大方余姓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嬗变的原因及其启示

贵州大方县余姓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的嬗变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从内部原因来看, 余姓蒙古族的先祖在成为统治阶级后在民族政策上实行四等人制, 专门立法规定:“蒙古人扎死汉人, 只需仗刑五十七下, 付给死者家属烧埋银子即可;汉人殴死蒙古人, 则要处以死刑, 并断付正犯人家产, 余人并征烧埋银。”[1]347这种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使当时蒙古人和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因此, 随着蒙古族贵族在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元末农民大起义中丧失统治地位后, 淹留在南方各地的蒙古族担心曾经的被统治者“尽铲主家以自便”[1]372而不敢公开自己的民族身份, 因而改名换姓隐居起来。这在大方县余氏族谱中就曾有提及, 如盟誓联诗“红巾构祸人西涯”说的就有这个意思。从外部原因看, 明太祖朱元璋借助农民大起义的力量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 于洪武元年 (1368) 二月下诏:“不得服两截胡衣, 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胡姓, 一切禁止。”[2]10这种民族同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包括贵州大方县余姓蒙古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大融合, 使其在民俗风情文化等方面与当地主体民族相一致。另外, 旧社会封建地主、官僚资本家等蔑视、压迫少数民族。大方县余姓蒙古族居民就曾提到解放前虽然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汉族人, 但到了外面不能公开说自己不是汉族人, 如果说了, 那会连书都读不到。毋庸置疑, 这种生活状况也影响到了大方县余姓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文化, 使之出现了嬗变。

当今时代贵州大方县余姓蒙古族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要被进一步推向前进。一方面, 诸如大方县余姓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我国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 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需要大方县余姓蒙古族独特民俗风情文化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蒙古族通史》编写组.蒙古族通史[M].民族出版社, 1991.

内蒙古风情园导游词 篇3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音色苍凉而浑厚,擅长泛音的运用。尤其是潮尔琴(近代马头琴的前身),在音色、音区乃至音乐审美方面,均与低音提琴有着内在的神似与联系。马头琴的定弦亦采用纯四度定弦,其琴弓在弦外,因而演奏技巧方面不亚于低音提琴,甚至更为丰富。这样,在音乐审美,音色,弓法技巧,定弦等诸多方面,二者

都有着许多的内在 “沟通”,所以,低音提琴独奏曲《草原之歌》的诠释,就自然离不开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与理解了。

而低音提琴是件外来乐器。它极强的旋律性和优美的线条与蒙古族音乐有很大相似之处,而不同之处表现在音乐风格的处理和表现方式上,低音提琴通常演奏西洋大小调作品而蒙古族音乐的五声调式则更民族化。针对于这种外来乐器,一定要把握好风格,能更好的“洋为中用”,使其在处理中国民族乐曲演奏风格问题上更加自然。然而,笔者以为演奏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如果单用西洋传统的技法、方法来演奏,是演奏不出乐曲风格的。要演奏好一首民族风格的乐曲,首先要认真的学习我们民间音乐。只有对乐曲内容风格作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确定用什么样的技巧来诠释该作品。

《草原之歌》就是一首典型的民族风情极浓的乐曲,是作曲家张宝元先生的成功之作。作者把蒙古族音乐的特色在低音提琴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草原之歌》是一首二部曲式

结构的作品,分为 A 部 B 部。A 部又分(a、b)B 部又分为(c、a)。在前面的 a.b.c 三部分中是由 G 宫调式贯穿,再现时的 a 又转到了 D 徵调式中,增强了表现力,给人以音

乐渐渐飘远的感觉。在乐曲中,表现形式有滑音、泛音、拨奏、双音等。因为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乐曲,所以,在乐曲的表现中,无论是指法还是弓法都一定要与民族器乐的处理取得联系,并借鉴吸收一定的风格性奏法才好。乐曲的开头是由五声调式组成的蒙古族风格浓厚的五个音,这几个音将民族调式风格显现于眼前。在浑厚音色的基础上再加上浓厚的揉弦,仿佛把人一下子带入了蔚蓝色的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折射于人们的脑海之中。紧接着第一句就在低音提琴演奏中巧妙的借鉴了马头琴的下滑音,此句在低音提琴的高把位上演奏,身体呈拥抱琴体姿势,用左手的二指(中指)在 G 弦一根弦上奏滑音。根据乐曲需要的速度“抹 ”下去,达到类似马头琴的味道,便形成了蒙古族乐曲特有的风格。这一滑音在此乐曲中至关重要,是整首乐曲风格特点的点睛之处。因此,在拉奏时,多模仿马头琴奏法是非常必要的。

《草原之歌》除了在技巧上的表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作曲家要表达更深的纯真叙述、坚定豪爽的热忱信息、如梦似景的浪漫情趣。整首乐曲始终洋溢着歌唱性的旋律,由衷而真挚感情的流淌,以令人向往的动人旋律来表现多样的形象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另外,它的优美和文雅不仅表现在歌唱性的旋律中,在动人的舞蹈性技巧部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认为“民族化”包含着两层涵义:第一,继承发扬革新本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使之适应于新时代的需要;第二,要借鉴利用移植外来的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艺术技巧和艺术经验,使之和本民族的特点结合起来为我们民族的审美体现服务,而不是生搬硬套,更不能取而代之。如果这样,则从形式到内容会获得一种全新的概念。

风情内蒙古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篇4

以该主题为中心的团日活动,主要围绕介绍内蒙古各主要城市的风土人情展开,他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地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对该地区的喜爱。在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以下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为呼和浩特。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主,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全区分设9个辖地级市,3个盟;其下又辖12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包头市、巴彦淖尔、赤峰、乌兰浩特、乌兰察布、乌海、呼伦贝尔、通辽、鄂尔多斯等为自治区内主要城市。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年均气温-1~10℃,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已探明矿藏60余种,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

在这么多的地区中印象最深的是乌兰浩特的温泉。祖国北疆连绵的大兴安岭上,有一个山幽林静、泉清水秀、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阿尔山。阿尔山原名为“哈伦阿尔山”,蒙古语意为“热的神泉”。48眼矿泉分布在长540米,宽70米的狭长地带上。阿尔山矿泉以基祛病健身的神奇妙方而闻名遐尔。距阿尔山市北2.5公里处,有著名的“五里泉”。泉水出自侏罗季火山岩的西北与东北向断裂复合部位,为优质矿泉。水温在6.3——6.8℃之间,四季不变。早上很早就起床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和林格尔蒙牛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了蒙牛的奶制品生产基地和奶牛牧场。

同学们早对这个奶业巨头充满了浓烈的兴趣,今天终于如梦以偿地踏进了这座创造无数财富的企业王国。大家秩序井然的跟随着讲解人的步伐,认真的聆听着蒙牛的每一个故事。今天的蒙牛,拥有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和奶牛牧场,而它也将继续引领中国的奶业向世界进发,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的努力。大家知道:在这里,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奶制品的技术;在这里,拥有一支富有“蒙牛”精神的团队;在这里,同学们更可以学到许多的人生至理。例如蒙牛集团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用人准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夜幕时分,大家带着对蒙牛的祝愿及对自己的期望离开了。可大家都明白,今天所有人都不虚此行。

通过此次蒙牛之旅,同学们意识到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更要学习牛根生先生的那种艰苦奋斗、拼搏创业的精神,不断塑造自己成为新世纪强劲的生力军!

聚餐,让我们之间增加了凝聚力,就像在服务部工作一样,我们必须要有凝聚力,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整个班级体,为了我们自己,有了凝聚力大家才能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最终才能成为一个被煮熟的“骄子”。活动增进了班级各成员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里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各成员心情愉悦,对我们班级体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还可以使各成员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浓厚的学风,使班干、同学更加坚定工作的信心,工作技巧和科学合理,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成绩更好,将来真正成为时代之骄子!

总结成果,继往开来。活动结束后需要总结,一方面能让同学们在这次活动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学会团结,学会拼搏,认真总结。一个活动包括前期工作、活动开展、后期整理,能把这三块做好就能让一个活动顺利开展,但要把这活动做好需要我们用心地去把每个环节做好。

当然,这是我们活动工作还不是尽善尽美的,工作中有许多不足。通过同学的批评指正,我们及时改正了错误,并认真吸收老师、同学们的意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改正缺点,争取在下一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此次活动办得非常成功,同学聚在一起吃饭、谈心,让大家感受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进一步增进了班干部的了解和友谊。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也能做到这样。

聚餐简短心得体会:

聚与散,同属人世必修功课,一样滋养灵魂。聚让我们强大、茁壮,散使我们困不足而努力变得强大、茁壮。聚给予我们美好,散使我们历经苦痛而心智强大。聚与散,恰如一片叶子的正反面,让我们认识到世事的两面性和不完美性。懂得了聚与散的真谛,也就能正确认识命运,把握人生。

黄河风情线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大家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个省区,但在全国大型城镇中,惟有兰州得天独厚,黄河穿城而过,而黄河百里风情线可谓是我们金城兰州最出彩的名片和窗口。今天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便是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中国最长的室外滨河公园——百里黄河风情线。

风情线上首屈一指的便是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誉的中山桥。中山桥横跨黄河,桥长233.33米,宽7.5米,4墩5孔,桥上飞架了5道弧形钢梁,俗称“黄河铁桥”。2010年6月,是黄河铁桥的百岁诞辰。想知道黄河铁桥的来历?听我慢慢道来。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师西征,可被黄河险阻给害惨了,他曾打算请外商帮忙修造一座跨河铁桥无奈洋人索价过高,就没能实现。到了公元1907年,兰州道台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铁桥的建议,这次清政府批准了。于是乎一项由美国桥梁公司工程师满宝本负责施工,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天津人刘永起负责工地操作的浩浩荡荡的工程开始了。三年四个月以后,也就是1910年6月终于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钱?30万6891两8钱9分4毫,精确吧。别说钢材水泥了,连个小小的螺丝钉都是从美国或是德国进口的。这座桥梁落成之初叫“兰州黄河铁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桥”了。1954年,兰州市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现在的中山桥既坚固耐用又气势雄伟,现已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其次,便要提到水车博览园了,今天的兰州水车博览园,承载了古代金城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古老水车的风采。

兰州水车,最早出现在明朝,相传段家滩人段续,考中进士到了云南做官,他游遍了南方,见到了木制的灌溉汲水工具龙骨筒车,便暗暗把构造记在心中,后来退休回家便巧思构造,终于仿制成功。兰州的干旱大家说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续创制的水车可算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福音。人们纷纷仿制,在20世纪中期,兰州的水车有252轮,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期的8倍多。称得上一座“水车之都”了。后来随着电力灌溉的普及,水车一个个被拆除了,兰州也失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为了弘扬黄河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展示黄河儿女的聪明才智,经市政府批准,兰州水车得以重建,再现水车雄姿。走进水车园,一定要静静的聆听一下,来自水车那个遥远的国度的呼唤。

风情线上的第三站,便是大家所听闻的黄河母亲,黄河母亲像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质地为花岗岩,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量达40余吨,是我们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的,黄河母亲还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了“优秀奖”。

黄河雕塑运用了母亲和婴儿两个形象,说到这里请大家猜一下,那个婴儿是男是女呢?听出当初构思的时候何鄂女士就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来灵机一动,就塑造了一个匍匐在母亲胸前的婴儿,让人无法分辨是男是女。不过一般都认为是男孩。黄河母亲,母亲面含微笑,神态慈祥,婴儿天真烂漫,顽皮可爱。整个雕塑和谐流畅,还寓意深刻: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她所养育的中华民族也永远幸福安乐。母亲身下的黄河造型刻着的水波纹和鱼纹,来自于甘肃彩陶的古老图案,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那么下一处美景又是什么呢?对了,就是白塔山。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在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风情万种云南民族村导游词 篇6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情万种云南民族村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部的滇池之滨,距市区8公里,占地面积1250亩,是云南省新兴旅游基地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风情的窗口。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鸟语花香,自然人文景观与民族风情和谐地融为一体。

云南民族村拟建25个少数民族村寨。同时还建有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厅、风味食品城、宿营娱乐区等一批集观赏、游乐、度假、水上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配套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和爱好。

傣族村

傣族村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占地面积27亩,三面环水。寨内绿树、鲜花掩映着一幢幢“干栏”傣家竹楼,交错蜿蜒的红砂石小径通向庄严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乡的浓郁风情。傣寨最富特色的是动态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活泼欢快的“象脚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还有节庆期间的傣族婚礼表演、赛龙舟、丢包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异常热闹。

白族村

白族村位于云南民族村以西,占地62.5亩。村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本主庙”以及按实物比例缩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建筑,造型对仗工整、富丽堂皇,整座村寨院落鳞次栉比,宽敞整齐。一条以经营精美工艺品的“大理街”贯通南北,民族扎染、草编工艺、珠宝玉器、木雕石刻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白族文化历史悠久,白族民间艺术“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民俗节庆活动有热闹欢快的“三月街”、“绕三灵”、“迎新媳”等;白族传统“三道茶”可渭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绝,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礼仪氛围,使人有“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饮几回”的感觉。村中还有堪称“石中之王”的大理石作坊和精美绝伦的蝴蝶标本展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白族典型的民族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彝族村

彝族村地处民族团结广场以西,占地面积51余亩。村内具有导向性的三虎浮雕墙、别具一格的虎山,充分展示了彝族绚烂的虎文化特色。雄伟壮观的太阳历广场中央耸立着高大的图腾柱,柱上有太阳、虎、火和中国古代的八卦图,周围环绕着黑白面向不同方向的十个月球雕塑,最外围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村内有烤酒作坊、文化楼、“土掌房”建筑和茶山、斗牛场、磨秋等,全面生动地体现了彝族粗犷古朴而不乏精巧别致的民俗风貌。彝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热情好客。彝族“左脚舞”、“大三弦”热情奔放;“土司礼仪”、“拦路酒”等民俗活动情浓意深。每逢“火把节”,在太阳历广场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燃起篝火、点上火把、弹起大三弦、纵情高歌,气氛异常热烈欢快。

纳西族

纳西族村位于白族村以西,占地面积49.5亩。村寨入口处的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神”坐骑塑像和两面以《创世纪》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墙表现出强烈鲜明的东巴文化气息。以重彩绘画、雕刻为主题的“三坊一照壁”、“民居楼”、“花马坊”、“工艺楼”等主要建筑衬托出极富特色的丽江“四方街”。纳西族历史文化悠久丰富,著名的东巴文化象形文字堪称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还在民间流传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象形文字写成的典籍叫“东巴经”,是一部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清新优雅、娓婉动听的纳西“洞经音乐”,溶合了古代中原宫庭宴乐的`旋律音韵,是当今民族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佤族寨

佤族寨内建有茅草房、牛头广场、神灵广场及粮仓等。牛头广场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动场所,而神灵广场表现了佤族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观念。佤族“木鼓舞”节拍鲜明强烈、风格粗犷豪放,佤族姑娘在舞蹈中长发飞舞,舞姿刚健,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藏族寨

藏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俗节日等都带有鲜明的高原印记。糌粑(zanba)、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自酿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饮,食物多为肉制和奶制品,且爱吃风干的牛羊肉。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有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基诺族寨

步入基诺族寨,可以看到绿树鲜花丛中点缀着嶙峋怪石,一幛幛基诺茅草屋错落有致,仿佛走进了滇西南山峦起伏的基诺山区。基诺族寨建有基诺族大公房、民居楼、粮仓和太阳广场。基诺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同时能歌善舞。在表现基诺族太阳崇拜的太阳广场上,欢快热烈的“太阳鼓舞”鼓声雄健浑厚,舞姿轻快活泼,是基诺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项活动。

拉祜族寨

拉祜族寨内建有拉祜族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以及葫芦广场。位于拉祜族寨中心位置的葫芦广场形似一只硕大的平面葫芦,中心有一组石雕葫芦。传说拉祜族的祖先源于葫芦,因此葫芦广场表现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观念。拉祜族寨中,葫芦笙悠扬婉转、口弦声余音绕梁,表现拉祜族劳动场面的“丰收摆舞”充满欢腾和激情,使人难以忘怀。

布朗族寨

布朗族寨内建有民居、鬼神广场等建筑。鬼神广场表现了布朗族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广场中央竖立着布朗族的图腾,同时,广场也是布朗族祭拜神灵和表演歌舞、习俗活动的重要场所。

摩梭之家

紧依“泸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风格古朴的四合寨楼取名为“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宁地区的泸沽湖畔,人口约8万多,至今还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习惯。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类学家的关注,给摩梭人增添了奇异、神秘的色彩。在“摩梭之家”这个风光秀丽、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热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载歌载舞,向贵宾献上酥油茶,为游客荡起“猪槽”船,一曲情深意长的“玛达咪”,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民族团结广场

内蒙古导游词 篇7

响沙湾1984年开发为旅游点。颠末二十年的建树和成长,开拓了富厚多彩的戈壁娱乐项目,如戈壁索道、滑沙、滑沙板、戈壁卡丁车、戈壁摩托车、戈壁冲浪车、戈壁滑翔伞、骑马、骑骆驼等。其它,在这里,您还可以浏览到独具鄂尔多斯蒙古族特色的大型民族歌舞《鄂尔多斯婚礼》演出等。关于响沙的成因,内地传播着很多瑰丽的传说,但大部门都与藏传释教寺庙有关。传说早年在响沙湾一带有一座喇嘛庙,内里栖身着浩瀚喇嘛。有一天,小喇嘛不平大喇嘛的打点,制造事端,鞭策喇嘛预谋造反,这时正巧云游四方的仙人张果老倒骑着毛驴颠末,他听到喇嘛们大吵大闹,很是气恼,内心想:如若纷歧心向佛,何时才气修得正果?一气之下就将鞋里的沙子撒落喇嘛庙上空。

转眼间,金碧光辉的喇嘛庙被戈壁包围,喇嘛庙和作孽的喇嘛们所有埋到了黄沙下面。然而,喇嘛们事实是佛家学生,他们并没有死去,因而常常在下面诵经吹号,这样沙子便会发出响声。连年来,许多专家都在研究沙子的鸣响题目。有人以为,沙子作响是因为该处天气干燥,阳光持久照射,是沙粒带了静电,一碰着外力,就会发出放电的声音;也有人以为,是水的蒸发形成蒸汽墙,它与月牙形的沙丘朝阳坡刚好组成一个自然的“共识箱”,发生了共识浸染;尚有的人以为沙子的鸣响与沙粒的布局有关等。关于响沙成因的说法纷歧,今朝尚无定论,至今还是个谜,这便赋予了响沙湾越发神奇的魅力。有一位旅游界墨客饱含对响沙湾出格钟爱之情,将多次游览此处的感觉吟诵成如下感人的诗篇:游响沙湾其一其二年来久仰响沙湾,大漠风物诚壮观——欣睹沙坡呈半环。黄沙无际衔青天。瀚海茫茫腾万浪,数行足迹通峰顶,金沙漫漫耸千山;一阵驼铃绕沙湾;踏沙何惧双足烫,游子动情痴伫立,登顶浑如光脚仙。

内蒙古景区导游词 篇8

朋友们,锡林浩特市坐落在锡林郭勒草原的中部,是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所在地,为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锡林浩特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卫生城市,素有“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草原”之美誉。

“锡林”,蒙古语意为“丘陵”;“浩特”,蒙古语意为“城”。可见,锡林浩特是以牧草丛生的丘陵命名的。

锡林浩特市有蒙、汉、满、达斡尔等19个民族,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新兴草原城市。锡林浩特市原名“贝子庙”,已有250多年的历史。这里原为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后裔之领地,明代属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别勒古台十七世孙诺比特默克图的游牧地,所部号为“阿巴哈纳尔”(蒙古语意为“叔叔们”)。康熙四年(1665)设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康熙六年(1667)设阿巴哈纳尔右翼旗。乾隆八年(1743)建贝子庙,亦称“贝子旗”或“贝子庙旗”。新中国建国后,于1953年将贝子庙改称锡林浩特镇。1983年撤阿巴哈纳尔旗设锡林浩特市。市区丘陵广布,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草场覆盖率90%。境内有自治区六大油田之一的乌兰图嘎油田和储量丰富的二连油田。

锡林浩特亦有十分丰富的自然及生物资源。水资源主要是锡林河及锡林河水库。畜产品有肉类、奶类、羊绒、羊毛、驼毛、马鬃、马尾、皮张,各种肠衣等;土特产品有苦杏仁、发菜、白蘑、香蘑、黄花;药材类有牛黄、黄芪、黄芩、防风、知母、柴胡。野生动物类有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天鹅,属三类保护动物的地甫鸟(bǔ)、灰鹤、鹰、猫头鹰。肉食动物有黄羊、野兔、山鹑、野鸭子;皮毛动物有狼、狐狸、沙狐、艾虎、旱獭;药用动物有獾、蛇、刺猬。

作为“草原中的城市”,锡林浩特市有着十分完善的旅游接待基础设施,是锡林郭勒盟的旅游接待中心。市内设有锡林郭勒盟宾馆、广厦宾馆、交通大厦、草原明珠宾馆、锡林白马饭店等11家星级酒店,住宿条件比较完善。锡林浩特市交通便利,航班可往返北京、呼和浩特,集(宁)通(辽)铁路横贯南北。公路客运直达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到了旅游旺季,这里还有直达大连等地的旅游临时航班。

锡林浩特市有许多旅游胜地:市内有贝子庙、蒙元文化苑、额尔敦敖包、锡林广场、恐龙博物馆等著名景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驰名中外的古刹——贝子庙。它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与百灵庙、西拉木伦庙、五当召齐名,并称内蒙古草原四大庙宇。此外,在锡林浩特市周边还有草原奇观平顶山、九曲回肠锡林河、碧波万顷灰腾锡勒、锡林河草原旅游度假村、白音锡勒旅游区、草原景观度假村、葛根敖包、锡林水库渔村等景区景点和10多家原汁原味的“牧人之家”旅游点。这些景区凸现出的古朴民族风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使锡林浩特市成为众多游客神往之处。

进入现当代,锡林浩特市还曾是建国前的中共锡察巴乌工委所在地,今贝子庙西大殿即为锡察巴乌工委的办公旧址,已辟为盟市两级红色旅游重要景点。

朋友们,愿锡林浩特之旅给您留下永久美好的记忆。

阿斯哈图石林导游词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山脉南缘,浑善达克沙地东端,是三大地貌区的结合部,有“塞上金三角”之称。在这两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汇集了草原、湖泊、林海、沙地、石林等多种自然景观,被称作内蒙古风光的“百宝箱”。

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它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据专家分析,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 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

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造就了阿斯哈图冰石林这一方神秘的独特的自然风貌,具有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丽,泰山之雄奇。这里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异。

阿斯哈图冰石林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举世罕见的“冰石林”。阿斯哈图石林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还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萨斜塔”。

阿斯哈图石林形态多变,很少有雷同形状,而且浑厚粗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触目。当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马柱、神剑石、南天门、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称。

·德王府导游词 ·锡林郭勒导游词 ·通辽市导游词·阴山岩画导游词 ·麻池古城导游词

·昭君墓旅游区导游词 ·清真大寺导游词 ·内蒙古之旅导游欢送词 ·柴河旅游区导游词

阿斯哈图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奇石怪异、风纯木秀,令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一处石景,从不同的方位观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这时,你会为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感慨万千。

阿斯哈图石林附近是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有山冈、森林、草原,景色很美。

内蒙古九龙湾导游词

九龙湾位于卓资县西北部,在旗下营镇和红如乡境内,南距京包铁路仅6公里,西距呼和浩特30公里,东距集宁市110公里。九龙湾蜿蜒曲折,因其自然形态宛如九条龙横卧在大青山间而得名。

九龙湾全长15公里,宽约7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属大青山分支。九龙湾旅游区以其山、溪、瀑、泉而著称。这里山崖陡峭,郁郁葱葱的桦树林将大山装点得分外妖娆。刚劲挺拔的松柏体现了大山的精神,清澈透明的泉水遍布山林,四季长流,汇成小河穿山而泻。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九龙湾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同时也成为山禽野兽的栖息地,狐狸、狍子、獾子、青羊、羚羊、猞猁、鹿等名贵动物经常也没在山间。满山遍野的山杏、山桃、黄花、蕨菜、油苹苹、面果果、林檎檎、酸麻子、山黑枣等野菜野果,可使旅游者大饱品福尽情享受。

九龙湾旅游区名胜景点多达20多处,其中最有名的是龙泉潭,最奇特的是榆树石,最陡峭的山是青羊圈山,最神秘的洞为密汁洞,最古老的庙为召庙。九龙湾以层层叠叠的森林为背景,以悬崖灭壁为屏障,以奇花、异草、泉水、瀑布、山溪为点缀,构成一幅半观的“塞外桂林”景色。其中,大青山五梁之一的神水梁上,有一神水暖泉座落在桦林与松林间每年家历五月十三牧民们都要来此取水、祭敖包。相传喝了“神水”,可保四季平安,延年益寿。九龙湾旅游区由五房子顶、青羊圈山、神水梁、五塔亥、召庙湾、自然草场和人工养鹿场等几部分组成。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九龙湾增设了蒙古包、游泳池、餐厅、客房、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成为旅游业的后起之秀。

介绍内蒙古导游词 篇9

游览完成吉思汗陵,我们又向响沙湾进军。远眺望去响沙湾一望无际,金黄色的沙坡掩映在蓝天白云下,有一种茫茫沙海入云天的绚丽情况,恰似一条金黄色的卧龙。我们坐索道进入了响沙湾,沙子从耳边吹过,发出“呜呜”的鸣啼声。“呜呜”声绵延不绝,汇成了一首首动人的交响曲。我来到了骆驼场,只见一个个骆驼的驼峰不是没有,就是倒到一边去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骆驼必定都营养不良。我闻风丧胆的坐上了一个皮包骨头的瘦骆驼,恐怕它把我摔下去。

它站起来了,我发明它的肉也不是出格少,只是都垂在肚子哪里,它坐下时我没看到。骆驼走了几步,我感受还蛮惬意的,我在骑骆驼的同时,华北地区,也在摸后头那只骆驼的头,我看着它那副忠实敦朴的面颊,不禁笑了。突然我感受它看懂了我的心思,似乎对我也笑了笑。骆驼在下坡,我的屁股也跟着骆驼颠来颠去,疼死我了。只闻声后头的弟弟颠一下就陪伴着一声惨叫,拼音叫完了又叫字母表。我们都笑的合不拢嘴。骑完骆驼我们就去坐树叶越野车,一上车我就把最后一排的抢得手了。树叶车启动了,在戈壁中飞快地穿行,此起彼伏,每颠末一个山坡我就飞起来一次,爽毙了!溘然,不知是哪个缺德鬼,往车外倒水。

虽然坐在最后一排的我就把这些水“享用”了,使我当了一回十足的落汤鸡。我们要走了,大人坐缆车归去,我们小孩则从100米高处滑沙下去。我作为老大,被他们的“辣手”一举选为第一个,我一坐上滑沙的板子,刚筹备说:“我做你们的后勤!”就被他们几个一路推了下去。我刚开始还哄骗欠好,板子总阁下摇晃,差点翻了车。其时我想:假如这个板子翻了,下去我和你们没完!后头,我知道了要往哪边拐,腿就要往何处倾。达到终点了,我感受出格开心,但裤子里满是沙子。

内蒙古大青沟导游词 篇10

1、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行车中不要在车厢内走动,不要把头或手伸出车外,以免发生危险。

2、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请大家保持车内的卫生,不要吸烟。

3、请您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车票是往返车费,不含其它的费用,并且全程对号入座。

4、请您注意我们的返城时间是明年下午1点,请大家准时到指定地点集合,最后祝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完的开心、愉快。

大青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内蒙境内。从沈阳出发沿102过道至304过道途径,新民市,彭武,内蒙甘旗卡镇,在西行余公里,便可到达内蒙古大青沟风景区。

提到大青沟,大家就会想到“蓝天、白云、绿地、沙漠”等美丽的图画,大青沟风景区就座落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

我们北方的草原共有三大类型,有呼伦贝尔草原,西林格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绿草茂密,“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在这里的真实写照,锡林格勒草原,牧草稀松,面积广大。沙漠对我们沈城人来说充满了神奇。科尔沁沙海现在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它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绿色长城”巨大工程的一部分,更是保卫沈城人的艰苦努力,说起“保卫沈城”是因为流沙的速度经科学测定为每年20公里,这样用了是年的时间流沙将淹没沈城。科尔沁沙海是辽阔的沙丘地带。虽然正开展大规模的“绿色”工程但我们仍可观赏到沙漠景观。

大青沟是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8183公顷,相当于24个北陵公园地大小。由长度为11公里的大小清沟组成“人”自行景区。大青沟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大青沟景区,即原始森林。主要包括:清沟远眺,五兄弟,夫妻树,蜗角枫等景区。沟内林林葱郁,动植物繁多,有二千多个泉眼,终年流淌不息。沟内外温差7—8度,是盛夏避暑的胜地。

第二部分:三岔口景区,包括菊丽玛神像,青龙剑、龙泉。提到菊丽玛女神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大青沟是一片美丽的沃土,由菊丽玛女神统治着,恶磨尼古勒要来侵犯霸占这片土地,菊丽玛女神和尼古勒搏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尼古勒用偷裂的手段刺伤了菊丽玛,菊丽玛则用青龙剑刺杀了恶魔尼古勒,最后菊丽玛自己也倒下去了,她的身躯变成了小清沟,飞出的青龙剑则劈开了“三岔口”恶魔尼古勒则变成了乌鸦,从此远离大青沟,这就是大青沟看不到乌鸦的原因。来到三岔口,大家不能不参加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活动“漂流”橡皮艇2000余米的幽深的行程。工需40分钟左右。

第三部分:小清湖景区:风景秀丽的小清湖象一条玉带静卧,万绿从中,蜿蜓两千余米,宽阔的小清湖浴场水表沙白,使你仿佛置身于海滨,这里还有游艇供大家游玩。需要说明的是大家在游泳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景点介绍完了,还有一项最让人心动的游乐项目,就是骑马。人们常说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汗”在清山沟我要说一句“到大青沟不骑马,真遗憾”。虽然骑马很让人心动,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注意事项:

1、你在骑马时,不要站在马的前面和后面。最佳位置是马的侧面。

2、您在骑马时,脚踩在马镫里的三分之一处,这样发生危险能及时跳下来。

3、大家握好马的缰绳,只要大家记得这些常识骑马就会是一件开心的事了。

为了使大家在大青沟玩的愉快顺利,请大家注意几点: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返程时间。我们在大青沟准时出发,虚妄大家在到达大青沟是一定要先安排住宿。然后在玩,最后大家在玩时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游玩时间,使自己玩的开心。

最后祝大家在大青沟玩的开心,尽兴!

篇二:内蒙古大青沟导游词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残遗森林植物群落,总面积12.5万亩。大青沟在蒙语中被称为“冲胡勒”,是内蒙古著名的珍贵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它地处甘旗卡镇西南25公里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绿色深谷。大青沟横卧在哲里木盟南部的原野之上,与长约250多公里的科尔沁沙带相接壤。大青沟深谷由东、西双沟组成,各长达10余公里。双沟交叉呈人字形,沟深100余米,宽约200—300米,一直伸入辽宁省的彭武县境内。大青沟与沟外的沙化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沟内的小河涓涓淌过,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沟内的景致更是朦胧中夹杂清丽,好似梦幻世界一般。

大青沟横卧在哲里木盟南部的原野之上,与长约250多公里的科尔沁沙带相接壤。大青沟深谷由东、西双沟组成,各长达10余公里。双沟交叉呈人字形,沟深100余米,宽约200—300米,一直伸入辽宁省的彭武县境内。大青沟与沟外的沙化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沟内的小河涓涓淌过,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沟内的景致更是朦胧中夹杂清丽,好似梦幻世界一般。

大青沟不仅景色宜人,还是植物繁茂、动物乐于栖息的动植物王国。就植物而言,这里共有木本、草本植物多达500余种。珍贵的水曲柳、黄菠萝、紫椴、白皮柳、黄榆以及稀有的药用植物金花银冬、北五味子、东北天南星、桃叶卫等分布林间。野生动物中,黄羊、狐狸、花鼠、水獭等出没于沟间溪畔,无论飞禽走兽,均是理想的栖身天堂。虽处沙漠之边,自然绿意浓浓,佳景多多,真可谓是“沙漠中的江南”。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班会活动记录下一篇:路面变形缝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