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案)
【教学内容】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相关的经济学概念; ②熟练的掌握有关经济学理论,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一定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提高经济参与能力。
3.态度目标: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全面辩证的看待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教学重点】总体上把握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了解国情
【教学难点】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与应用;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方法】案例法,数据分析发;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做一个概要的分析,进而说明,我们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际。座位一个合格个公民,必须了解国情,参与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认识与评价一个经济社会的经济形势?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如何?现在,我们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基础上,可以做全面的分析。
对经济形势作出评价,首先要有一定的评价指标,那么,经济评价指标有哪些呢?
一.经济评价指标(板书)
全面、详实的评价经济体系,要用到好多指标,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年鉴{展现图片},用到了好多指标,课可以登陆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查阅到相关的数据。但对于一般的衡量经济运行指标,最经常的有四个指标,分别从经济总量及其增长情况、物价变动情况、社会就业情况以及在开放经济社会中国际收支,来衡量经济运行状况。这也是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最为关注的几个方面,即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逐一简单介绍这些经济指标的含义及作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知识储备,可以请学生来完成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回顾。
1.关于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国际上常用GDP(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资料及网站】
关键词:反垄断法,经济学,基础
商品经济是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 到对垄断行为进行限制的规范性措施的过程。分析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基础, 能让我们在实施反垄断法的过程中寻求一个最佳点, 最佳规制市场运行的方式。
1.市场划定
垄断的形成是建立在企业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影响力即企业具有一定力量的基础上的。确定某企业市场力量大小以及相关市场产业集中度的第一步是先要为所研究的市场明确范围。相关市场的大小和集中度的高低成反比, 因此相关市场的确定在反垄断政策执行中的影响很大。反垄断法的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市场支配地位”, 而讨论“市场支配地位”的前提条件则是市场划定。那么如何划定市场, 在经济学上又提供了怎样的思路呢?
1.1 交叉需求弹性。
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定义了弹性:一个市场中需求的弹性是大还是小, 取决于在给定的一个价格降幅下需求数量增加或者减少, 和给定额一个价格增幅下数量下降很多, 在弹性较小时会导致需求数量下降较小。[1]需求弹性价格因素大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1.1.1 可替代的程度。
可替代性, 通俗的说就是市场上对该类物品是否存在一些好的可替代它的产品。当价格上涨时, 人们是否会很容易找到一个替代品?如果市场上可以找出若干个替代品, 那么价格弹性会很高。若果找不到替代品, 那么该物品是唯一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才导致垄断厂商指定价格, 从中获取高额利润。例如, 当大米的价格提高时, 一部分人会转而购买面粉;或者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 人们对梨的购买量会上升。
1.1.2 临时性与永久性的价格变动。
临时性与永久性的价格变动的情形类似于长期弹性与短期弹性。通常来说, 需求的价格弹性在某次价格变动后都会比较低, 但是在一段时期后会增加。这种变化, 经济学家们区分为短期和长期。
1.2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市场集中程度通常用HHI来衡量。HHI是某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HI指数被指定为衡量市场集中程度的主要依据后, 这个指标已经被广泛采纳至今。[2]同样, 我们要判断市场是否划分得当。举个例子, 比如说卖鸡蛋的厂商, 在A城市的某一农贸市场卖鸡蛋, 将鸡蛋的价格从9.5每千克上升了0.2元, 这时候附近的居民如果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他们就不会转到其他的农贸市场去买鸡蛋, 这表明市场的划分是恰当的。相反地, 如果市场划分不恰当, 消费者立即转向该市场内的其他供应商, 从而使垄断者的提价难以维系。则此时的市场划分是不合理的, 需要重新进行划分。
2.供给和需求理论
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条件下, 是供给和需求理论支配下的市场均衡。进入市场的每个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当然, 在垄断市场中, 垄断者也是通过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的产出使其利润最大化。所不同的是, 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 生产者的边际收入等于产出价格, 因为生产者售出的每一额外单位的产出使生产者的总收入的增加恰好等于销售价格。而对于垄断者来说, 随着售出单位的增加, 边际收入却是递减的。因为当垄断者的销售数量大于或者等于均衡价格时的供给数量, 则垄断者几乎没有边际收入。
3.效用最大化理论
追求效用最大化, 是市场主体任何一方时刻都在考虑的事情。对于垄断生产者来说, 追求效用最大化不仅取决于它自己的边际成本和市场对其产出的需求, 而且还取决于其他相同生产相同产品的产商已决定的产量和他们所索取的价格。在这样一个博弈的过程中, 当垄断者的市场占有量减少时, 其商品价格也会降低, 其所获得的额外的边际收益会减少甚至消失。所以, 垄断者们会想方设法从各个可能性的角度去加强自己的垄断地位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4.进入壁垒
出现进入壁垒时, 新的企业很难加入某一行业, 有可能出现垄断。当进入壁垒很大时, 有能力再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减少, 竞争也就越来越少。造成进入壁垒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是:规模经济、法律限制、进入的高成本等。
4.1 规模经济。
当市场主体进入某个行业存在进入壁垒时, 这个市场就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大企业可以比小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 并将不能生存的小企业廉价出售。如果一个企业的技术和成本结构庞大到形成规模经济时, 企业会大幅度的增加产量, 一直在整个产业的总量中占据重要的比例。他们一次来降低成本, 以达到在成本上比其他企业的优势。于是市场形成不完全竞争的状态。
4.2 法律限制。
法律限制来自于政府。最明显的法律限制是专利行为。例如, 政府会给予一些新的研发技术授予各种各样的专利。通过专利权的授予, 政府鼓励这些创造发明活动。因为研发一项发明创造, 通常需要上亿的资金, 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如果政府不给予专利垄断, 也许会有很少人有意愿和能力去做这些带有风险投资性质的专利研发。
4.3 进入的高成本。
某些产业的进入的成本相当高昂, 使得一部分小企业没有能力进入竞争。这样一个很实在的问题自然的使某些行业形成垄断。比如, 商业飞机的制造, 成本高昂不是随便可以尝试的, 像A380每架造价2.85亿美元, 其中还有机器、厂房、员工等一系列的设备成本, 这些天文数字足以使那些潜在的进入者退却。还有一些是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研发, 通过该成果来进入市场者。
参考文献
[1]约翰·B·泰勒.微观经济学 (第五版) [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6:82。
[关键词]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平(1969-),男,陕西府谷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基础理论。(陕西西安7101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39-02
经济学是一门无论做大事或小事的人都需要懂得一点的学问,无论你是鲜衣华盖之辈,还是引车贩浆之人,经济学都与你息息相关,事实上早已成为一门显学,她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学习经济学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人读懂社会、睿智生存的必备条件。“经济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该门课程的发展长期专业化的特点,造成分析数学化、理论术语繁多、体系派别庞杂,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兴趣,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对该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全面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的理论教学要本着“理论够用,实用为主”的原则,经济学作为“经世济民”之显学则更应如此。经济学讲授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及密切接触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把学生关注的、疑惑的问题和现象作为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交流、体会与总结,笔者以为,“经济学基础”教学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大类专题进行讲解: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规律。这部分内容主要为学生讲解商品、货币与价值规律;供给与需求规律;市场与竞争规律;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金融与贸易,投资与理财;生产者(厂商)、成本与利润理论;消费者(居民)的经济行为及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博弈论等。
2.投资创业中的经济学。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什么是理性投资,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如何储蓄?怎样做一个精明的投资家?当下投资收藏首选什么(字画、邮票、钱币、古董及其他)?开店的市场分析怎么做?经营店铺的策略是什么?最佳的投资组合是怎样的?基金与债券如何购买等。
3.消费中的经济学。这部分讲解的主要内容是:讨价还价的技巧有哪些?如何把握商品最佳的购买时机?货比三家比什么?折扣狂潮里商家有什么隐藏秘密?买车买房还是租车租房?如何培养买东西的能力?如何做个理性的消费者等。
4.教育中的经济学。在这部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白教育投资是物有所值的,要让学生明白教育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要让学生拿自身的教育投资与产出进行比较,尽量节约开支,缩小自身教育成本,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要让学生树立起知识技能可以使自我价值增值的观念、执著与勤奋造就成功的观念。
5.职场中的经济学。这部分主要讲解学生首先要理性地看待就业难的问题,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很难保证使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精英”岗位,这是由供需条件造成的,而要想找理想的岗位自然要出类拔萃。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道理。具体会讲跳槽的合理性分析;职场里的成功秘诀;职场中的合作共赢等。
6.管理中的经济学。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如何做一个科学的管理者使管理出效益。具体讲解内容包括:高效管理中的经济激励手段;如何让企业成本最小化;企业与员工的共赢之道;管理中各人群之间的利益如何考量;管理者预期;工作人员绩效的科学化考核等。
7.人际关系中的经济学。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的是从经济学的视角下透析人际关系,为正确稳妥地处理人际关系提供帮助。具体讲解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就是资源;人际关系的投资;人际关系的选择学问;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与朋友分担风险与快乐等。
8.恋爱婚姻中的经济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经济学视角透析当今市场经济化浪潮席卷下的恋爱婚姻关系。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如何降低恋爱婚姻的成本和风险,在恋爱和婚前如何作出理性的分析和理性的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9.家庭中的经济学。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家庭是要用心经营的,要用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去经营家庭,经营家庭就是经营幸福,只有“齐家”才能“治国”的这些道理。具体讲解内容包括:由谁来当家里的财政部长;怎样当好一家之长;家庭里如何理财;如何尽赡养父母的义务与责任等。
10.中国传统经济学思想。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增强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与学习程度,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感。这部分具体内容主要讲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经典经济学思想、经济学典故、经济学寓言及成语里的经济学原理。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适合的相应的教學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多年来的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如下教学手段与方法:
1.精心设计,导入课程。用一个个疑问导入要学习的新课,或者讲一个经典的小故事进行经济学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抓住学生思维的神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就是“愉快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通过故事尽量在课堂上来营造或创造出热烈而愉快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讲市场需求这一节内容时,就给他们讲向和尚卖梳子的故事,和尚没有头发怎么会买梳子呢?给他们留个悬念,然后把课程导入。
2.现实生活,融入课程。比如,在讲“竞争”这一节时,笔者引用了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事件。一个讲到:沙丁鱼是欧洲人非常喜欢的一道菜,但是沙丁鱼在运输中常会因为懒得动而缺氧死去,在他们的餐桌上很难见到新鲜的沙丁鱼。然而这种情况却因一位鱼商的意外发现而改变了。有一次他把鲶鱼与沙丁鱼放在一起运输,因鲶鱼好动而使沙丁鱼也因恐惧而游动起来,到了岸上沙丁鱼仍然狂蹦乱跳,活力大增,通过这种竞争的方法使人们吃到了活沙丁鱼。另一个讲到:目前有些学校为了进行分层次教学,将学生分成快班、慢班,这很不科学。因为慢班里的学生没有了竞争的参照物,导致大家的学习都平平常常,没有彼此的竞争都自甘落后,成绩都将下降。若不分快慢班,情况就不同了,因为有上中下的层次,大家相互竞争,不甘落后,在这种效应下,所有学生的成绩普遍得到了提高。
3.运用辩论,激活气氛。经济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是随机的,永远没有一个人在事先可以精准地判断某种经济活动的精确结果。因此,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某种经济现象就会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房价在某一个阶段,未来的半年或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会涨、不涨还是会降?在节假日各大商场均打出折价、发代金券等促销方式,这时购物到底是实惠还是不实惠?让同学们就这些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这样既理解了原理,又使同学们的思维与口才得到了锻炼提高。
4.角色扮演,走进课堂。比如,在讲恋爱中的经济学这节内容时,就动员同学们自愿大胆地坦陈各自的择友观点,类似于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那样,讲出自己心中的那一位理想形象,同时把自身的经历、内心及各种兴趣爱好介绍给同学们。这样通过现实的讲解,不仅让同学们真正了解了你自己,同时也让你了解了别人心中的选择标准。这样就降低了恋爱的风险,减少了痛苦与烦恼,起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5.实地考察,体验生活。比如,在讲到创业投资这一节内容,关于开店的选址进行分析时,笔者把学生们带到西安市钟楼繁华地段的麦当劳店去。离麦当劳店不远处就有一家肯德基店,同学们当时对其不解,后来发现国美、苏宁、大中等三大连锁家电都相隔不远。一般认为经营品种类似的店聚合开在一起就存在着竞争。然而商家的观点是聚合经营能够聚集人气,形成“马太效应”,从而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分散经营使企业无法获得与其他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从而市场风险明显增大,导致利润下降。实地考察让学生理解到,聚合选址一方面能体现“一站式”消费,为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购物基础;另一方面又能促使商家不断进行自身调整,突出个性,在通过竞争提升自己的同时让普通消费者受益。
6.精选案例,深化内容。例如,在讲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列举讨论上学期间上网玩游戏、谈恋爱、喝酒、玩牌的机会成本,让学生对机会成本有一个最直接的感性理解。在讲商品的均衡价值及其决定时,又列举了房价波动和家电产品价格波动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列举中学课文“多收了三五斗”,让学生回味理解“粮贱伤农”的道理,理解国家出台粮食保护价格政策的背景。案例教学一定要注意防范案例陈旧和案例不符合现实实际的问题,另外要注意案例的选择难易要适中。案例不是举例,案例是带有师生共同分析的,通过案例的分析要让学生懂得和掌握某些经济学理论,在案例教学课后一定要做好教学的总结工作。
7.新闻电讯,丰富课程。在懂得一些经济学概念和原理之后就要对所处时代的经济现象加以分析、判断和准确把握经济形势的发展走向。结合实际要新、要直观,要经常看《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及其他地方的经济生活类报刊、中央及地方电视台的新闻频道以及央视的《经济半小时》《对话》节目。老师可以在看后提取精华给学生讲解,也可以将节目录制下来交由学生看,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现象的观察、分析与处理能力。
8.媒体教学,优化效果。我们一定要下大工夫制作好PPT课件,否则所谓的PPT就成了“骗骗他”了。制作课件要图文精美,用图形图像配以精彩的动画与音响,造就出一种形象、直观、活泼的教学场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口、眼、耳、手、脑,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扫除学习的盲目性。PPT课件内容一定要丰富新颖,切合当下的实际,信息量要大。在应用课件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同时准备讲课用的教案,这样才能相辅相成。在运用课件讲课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一定不能变。不能用课件代替教师的讲授,否则是教师懒惰的一种表现。在制作PPT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课件从内容与形式上要及时更新,课件的设计也要体现启发性,要留有恰当的“存疑”与“留白”,以增强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脑的习惯。设计课件时,还要注意有激励的设计,要注意把党的教育宗旨贯穿在课件设计当中,课件在每次教学结束后要进行一次总结反馈,根据学生上课时的眼神与表情,对课后的课件设计进行修改。课件还应该注意互动式的设计,在设计课件时要考虑采用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讨论、思考,使教学双方有时间思考问题、有空间展开讨论,又可在形象的图片上遐想。
9.网络技术,推进教学。老师告知学生电子邮箱和QQ号,让师生间互发邮件和在QQ群里相互讨论问题,既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友情,又可以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老师还可以开通自己的博客,并在博客上传课程资料,定期更新博客内容。比如,把经济学讨论题上传到QQ群里,在群里及时发布信息以供大家讨论,可以根据经济学教学内容,创建不同主题的群讨论组让学生参与,邀请学生加入多人对话,展开围绕主题的讨论。另外,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单独辅导,利用群聊、群邮件、公告等为学生答疑解难、传输和共享教学资源、上传下发作业等;利用QQ个人空间建立学生个人学习的电子档案,展示自我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观点、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以达到更高的学术层次,同时还可以在网络里开展师生交流,促进网络教学的情感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0.考核改革,保证教学。改进考核方式,突出能力的考核,考核应该基于系统的复习、巩固,提高已学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最高形式,有侧学、促学和导学的三大功能。考核应以教学大纲的规定为准绳,以能力为重点,以应用为目的,考核的内容一定是将来要应用的内容,也是平常学习中重点强调必须掌握的内容,考试的内容和指导思想在开学一个月以后就应向学生予以阐明,使同学们及早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到基本知识和实际能力的提高上来。笔者认为,在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时,要把握如下原则:考试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要检测学生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学生动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比重占到整个考核的较大的比重;考核的时间也可以适当进行灵活的调整,不一定要放在期末该门课程结束时,应该侧重于平时的考核,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随时抽查个别同学进行考试,还可以在课外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结合已学的经济学原理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可以畅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大力鼓励学生这样做,并经常在课堂上留出供同学们相互交流的机会,将考核的结果计入总分。总之,考核是整个经济学过程中的特殊的、最高的一个关键教学环节,只有发挥好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整个“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实现,从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就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戴明.经济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朱广平.经济学一本通[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3]张勇.厉以宁教授讲故事[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
产业结构调整与结构性失业,不仅包括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及服务产业之间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也包括各产业内部行业间资源要素的重新协调。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首要就涉及到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这意味着过去劳动要素的供需平衡将被打破,新的供需关系将要建立。打破旧有劳动要素的供需平衡,伴随大批劳动力将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转移,同时,也将出现大批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磨擦失业、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伴随结构性失业。
2.为此,政府必须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成本分为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帐薄上记录下来的成本。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一是因为它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二是会计成本只反映使用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为使用这些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所谓机会成本,也称为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指因为使用这一资源而不得不放弃的其它利用场所可能带来的最高的价值。投入品的历史成本则是购置这一投入品时支付的费用,比如,如果一项资源既能用于甲用途,又能用其他用途,如果用于甲用途,就必须放弃其它用途。那么资源用于甲用作的机会成本,就是被放弃的其他用途本来可以得到的最高价值。
3.产业调整工会付出的机会成本。中国工会付出的是什么呢?是工人失业、下岗?会员的流失?的确,90年代中期以来,工人失业、下岗加剧,会员流失严重。
工会入会率的降低,一方面由于大批工人的失业、下岗造成。从1993年到的8年中,我国下岗职工累计达5713万人。如以50%的再就业率计算,截止20底未就业的职工仍有2856.5万;由于再就业职工一般都是从建有工会的国有企业还没组建工会的民营、私营企业,或从事个体、社区服务业等等,加3.1%的登记失业率,可以说,8年间,中国大陆工会会员至少流失3500万人左右。
入会率降低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大批新生职工涌向了非公有制企业,它已经占到现在全国新的正式的提法,即“着力建立延伸到乡、街道一级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因而,从统计的角度讲,符合进入工会的职工人员数量一下子就从1981年的0.818亿升到年的2.032 亿。往宽了算入会率只有51%。当然与西方国家比,这个数字不算低的。但是,它起码说明,有近半数职工的全法权益得不到工会的保护。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工会的现实状况。工会要在“上级工会和同级党委领导下,依法独立地开展工作”。工会能做到的应该充分利用后一句话,“依法独立地开展工作”,象大庆工会那样,把这句话体现的政策用好,用足。
如果说,政府改革、调整付出的机会成本是使中国经济从将要濒临崩溃的边缘冲出来,使国有企业解脱困境,融入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代价;那么在这个进程中,工会付出的成本则是使工会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下,挣脱出来,使工会走上真正发展的道路。所以我认为,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中,工会付出的机会成本远远小于得到的。
经济学的人性基础
经济学有渊源的人性基础.斯密的“利己心”成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戈森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享乐最大化定律.凯恩斯利用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成功实现了宏观调控政策.贝克尔从人性出发对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解决了许多发展难题.制度经济学健全人性:以制度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制度的.约束机制制约人的消极行为,成为发展的关键.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人性,人性发展对经济发展也有巨大的反作用.
作 者:史东明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 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年,卷(期): 15(6) 分类号:F01 关键词:经济学 人性 基础 制度 市场经济案例一:从买车看需求
我国已经入世了,不少汽车厂也在忙着降价,关于汽车进入家庭的话题又多了起来。笔者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蓝领朋友,一个是教授朋友,这两个朋友的实际情况很不相同,但在汽车进入家庭方面却颇为一致,那就是近期不会拥有汽车,尽管这只是同果不同因。
先说蓝领朋友。蓝领朋友是一家公司的职工,公司离家很远,工作节奏又很紧张。每天坐公交车上班,得起大早,太辛苦。从蓝领朋友内心来讲,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即使考虑到降价的因素,蓝领朋友盘算一下自己的收入,还是养不起一辆汽车。因此,购车计划只能作罢。而教授朋友则是一所高校的知名学者,改革开放所启动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运动,给这位教授朋友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经过几年的讲学、办班,教授朋友也成了有钱人。对教授朋友来讲,买车和养车的费用问题早已不在话下,但教授朋友仍然没有买车的意思。据教授朋友自己讲,我大部分的活动是在家与学校之间,活动半径不超过一公里,即使外边有事,也总有专车接送。所以,对我来讲实在没有必要买车。鉴于以上情况,汽车销售公司在开发这两类市场时,必须区别对待了。蓝领朋友虽然有强烈的购买意愿,但却受制于支付能力不足,汽车公司要想满足这部分需求,就要解决这部分消费者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开发经济适用车型以及实行汽车消费信贷等;教授朋友没有形成需求主要在于其购买欲望没有被刺激起来,汽车公司可以考虑通过广告攻势和营销策划来改变他的消费观念,使这部分潜在需求得到开发。
摘自:李仁君,《从买车看需求》,《海南日报》2002年3月21日
问题1:形成需求需要哪些条件? 问题2:开发需求的方法有哪些?
案例二: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肯德基
很多人都对街头随处可见的有白胡子老头的招牌不陌生,人们知道,肯德基快餐店到了。近年来,肯德基在亚洲各国的业务量都在不断增长,在中国、韩国,肯德基已经成为快餐业的老大。在2000年,肯德基在中国国内的营业额大约为20亿元人民币。在最繁忙的天安门广场分店,701个座位每年会接待250万人次。然而,在美国,肯德基的销量相对其他快餐业竞争者却在萎缩。在1991年,它在美国的销售甚至下跌了5%。
为什么肯德基在亚洲和美国的业绩回报出现如此的不同呢?其秘密就在于亚洲人和美国人在饮食偏好是不同的。我们用下图来表示这两种偏好。
大家都知道,肯德基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一系列的炸鸡类食品:原味鸡块、上校鸡块、香辣鸡翅等等。这类炸鸡很符合亚洲人的胃口。亚洲人本来就有吃鸡的传统,没有哪个民族或宗教是反对吃鸡肉的(当然有的宗教反对吃所有动物的肉)。因而相对于其他的快餐类食品,譬如汉堡类、比萨类,肯德基就以其符合亚洲人偏好而大行其道。如图1(a)所示是亚洲人的偏好。在图中,炸鸡对汉堡、比萨的边际替代率特别大。
然而在美国,由于富裕的美国人越来越注重建康,他们担心炸鸡类食品会导致心脏病,因而对肯德基的需求不断降低。如图3-9(b)所示,在美国,人们更偏好汉堡、比萨类食品。
摘自:张卫东,《微观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
问题1:边际替代率体现了两种商品之间的什么关系?
问题2:为什么肯德基在亚洲国家比在它的发源地——美国,更受欢迎?
案例三:上大学值吗?
最近看一报刊上报道,天津市投资教育的支出是全国第一,北京是私家车消费支出全国第一,上海是投资保险支出全国第一,广州是旅游支出全国第一。是否准确,我们占且不论。我们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一下,为什么家长舍得把大把的钱花在子女教育上?
我们简单的介绍经济学说所的成本。经济学所说的成本有两种一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即会计成本;另一个是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均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利用这个原理我们计算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四年的会计成本是上大学的学费、书费和生活费,按照现行价格标准,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这三项费用之和是4万。机会成本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大学生如果不上学,会找份工作,按照现行劳动力价格标准假如也是4万,也就是说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四年的机会成本也是4万。大学生上大学经济学概念的成本是8万。这还没算上在未进大学校门前,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择校费用。
上大学成本如此之高,为什么家长还选择让孩子上大学,因为这种选择符合经济学理论,收益的最大化原则。我们算一下上大学与不上大学一生的成本与收益。不上大学18岁工作,工作到60岁,共42年,平均每年收入是1万,共42万。上大学22岁工作,工作到60岁,共38年,平均收入是2万元,共76万,减去上大学的经济学成本8万,剩下68万。与不上大学收入比较上大学多得到的收入是26万。这还没考虑学历高所带来的名誉、地位等其它效应。为什么家长舍得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就在情理之中了。这里说的“选择”是有两种机会,你能考上大学的情况下。另外我们说的只是一般情况。
在这里顺便纠正一个错误的说法,有人说教育是消费行为,其实教育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消费与投资的区别是消费不会给你增殖一分钱,比如你今年买一台电视,明年再卖,会大大的贬值不会增殖;投资是有可能增殖,一个大学生尽管投资8万,但与不投资的多得的收益是26万。但投资是有风险的,如果一个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小学到中学在教育上的高投入,如果考不上大学或考上大学毕不了业。其投入与产出之比是可想而之的。
但对一些特殊的人,情况就不是这样了。比如,一个有足球天才的青年,如果在高中毕业后去踢足球,每年可收入200万人民币。这样,他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800万人民币。这远远高于一个大学生一生的收入。因此,有这种天才的青年,即使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也不去上大学。这就是把机会成本作为上大学的代价。不上大学的决策就是正确的。同样,有些具备当模特气质与条件的姑娘,放弃上大学也是因为当模特时收入高,上大学机会成本太大。当你了解机会成本后就知道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不上大学的原因了。可见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案例四:大商场平时为什么不延长营业时间?
节假日期间天津劝业场和许多大型商场都延长营业时间,为什么平时不延长?现在我们用这边际分析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
从理论上说延长时间一小时,就要支付一小时所耗费的成本,这种成本即包括直接的物耗,如水、电等,也包括由于延时而需要的售货员的加班费,这种增加的成本就是我们这一章所学习的边际成本。假如延长一小时增加的成本是1万元,(注意这里讲的成本是西方成本概念,包括成本和正常利润)那么在延时的一小时里他们由于卖出商品而增加收益大于1万,作为一个精明的企业家他还应该再将营业时间在此基础上再延长,因为这是他还有一部分该赚的钱还没赚到手。相反如果他在延长一小时里增加的成本是1万,增加的收益是不足1万,他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就应该取消延时的经营决定,因为他延长一小时成本大于收益。节假日期间,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旅游购物,使商场的收益增加,而平时紧张工作繁忙家务人们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购物,就是延时服务也不会有更多的人光顾,增加的销售额不足以抵偿延时所增加的成本。这就能够解释在节假日期间延长营业时间而在平时不延长营业时间的经济学的道理。
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进行营业时间调整,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调整营业时间,这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案例五:利润在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眼中的是不同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假设一例。假设王先生用自己的银行存款30万收购了一个小企业,如果不支取这30万元钱,在市场利息5%的情况下他每年可以赚到1.5万元的利息。王先生为了拥有自己的工厂,每年放弃了1.5万元的利息收入。这1.5元就是王先生开办企业的机会成本之一。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法来看待成本。经济学家把王先生放弃的1.5万也作为他企业的成本,尽管这是一种隐性成本。但是会计师并不把这1.5万元作为成本表示,因为在会计的账面上并没有货币流出企业去进行支付。
为了进一步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之间的差别,我们换一个角度,王先生没有买工厂的30万元,而是用自己的储蓄10万元,并以5%的利息从银行借了20万元。王先生的会计师只衡量显性成本,将把每年为银行贷款支付的1万元利息作为成本,因为这是从企业流出的货币量。与此相比,根据经济学家的看法,拥有的机会成本仍然是1.5万元。
现在我们再回到企业的目标——利润。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方法衡量企业的成本,他们也会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利润。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即企业总收益减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只减企业的显性成本。
案例六:福特公司产量的安排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分为固定和可变成本取决于时间框架。例如,考虑一个全机车公司,比如福特汽车公司。在只有几个月的时期内,福特公司不能调整它汽车工厂的数量与规模。它可以生产额外一辆汽车的唯一方法是,在已有的工厂中多雇佣工人。因此,这些工厂的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成本。与此相比,在几年的时期中,福特公司可以扩大其工厂规模,建立新工厂和关闭旧工厂。因此,其工厂的成本在长期中是可变成本。
由于许多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的,但在长期中是可变的,所以,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不同与其短期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是比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坦得多的 U型曲线。此外,所有短期曲线在长期成本曲线上和以上。这些特点的产生,是因为企业在长期中又更大的灵活性。实际上,在长期中,企业可以选择它想用的哪一条短期成本曲线。但在短期中,它不得不用它过去选择的任何一条短期曲线。
当福特公司想把每天的产量从1000辆汽车增加到1200辆时,在短期中除了在现有的中等规模工厂中多雇工人之外别无选择。由于边际产量递减,每辆汽车的平均总成本从1万美元增加到1.2万美元。但是,在长期中,福特公司可以扩大工厂和车间的规模,而平均总成本人保持在1万美元的水平上。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的理论支持
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出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学研究就是对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研究,这种认识忽视了对社会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经济学模式的考虑,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横纵向问题。低碳经济理论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世界性,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甚远。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员需要保证经济学发展理论和政治学理论之间的协调,明确经济理论的发展责任。经济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乃至世界人们共同利益的实现,让全世界的人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为此,经济学的发展应该关注社会公众更多人的利益实现,让社会上的更多公民感受到经济发展对其自身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
(二)对相关学科的比较和继承
生态学是经济学系统发展的一种重要支持,对经济学的发展结构、发展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循环和能量流动模式,需要构建一种具有规律性的经济学系统,在自然系统和经济学系统融合的同时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
和经济学发展有关的绿色经济理念最早是由皮尔斯提出的,是指对人们生存情况进行维持,对能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以及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营造一种能够促进人健康发展的经济模式,改变原有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学有关的生态经济理论是一种顺应人们生活规律,经济发展服从生态的一种系统,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化管理,和绿色经济相辅相成,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尽可能避免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和经济学有关的环境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对物质交换规律的充分研究探讨,保证社会发展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污染损伤估算、对环境治理投入和带来效果的研究等。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
(一)能够有效化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困境,构建国际经济学体系
国际社会经济合理理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另一种是国际贸易发展理论。这些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都是通过国际经济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本国地区的经济总量,提升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仅仅从经济效益角度上看,国际经济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出各个国家的剩余经济价值,实现各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从生态效益上看,国际之间的经济合作能够带来一些合作的负面效应,进而引发一些环境问题。现阶段,主要的经济合作包括发达国家的微笑曲线两极环节,发达国家会将低端生产环节转给发展中国家,进而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下,为其带来更多的环境发展问题。但由于二氧化碳本身流动性大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二氧化碳污染也会反弹给发达国家,最后对国际上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低碳经济能够从国际经济发展的整体收益来看出整体经济发展,将低碳经济理论和国际经济发展进行关联,实现对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的延伸,平衡国际收支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国际经济学。
(二)能够为经济发展新模式奠定理论支持
工业革命发展之前,人们的经济活动强度不大,经济活动发展带来的温室气体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之内,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协调的。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伴随机器化大生产,经济活动发展带来的温室气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一味地注重经济效益的实现,在这种理论发展下,就会带来一些全球性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能够引导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
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发展的动力认为是消费、投资和出口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点在于通过国内外的物质消费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优化升级现有的经济发展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某种程度上,刺激物质消费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矛盾,而应用低碳经济有关理论能够有效解决这种冲突性的问题,满足人们的物质发展需求。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体现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能够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
(四)能够丰富有关经济学研究内容
低碳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了一些交流工具,比如货币、碳交易、碳贸易等。这些交流工具的应用发展还处于一种不完善的阶段,由此也成为经济学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的复杂问题使得经济学家对待经济风险和一些不确定问题需要进行重新的审视,而低碳经济理念为这种重新审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理论研究和经济学价值研究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有关学者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应用还停留在意义阶段,和经济发展模式和全球化经济发展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出低碳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关人员首先需要了解低碳经济学的发展理论来源,进而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学价值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构建一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学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出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碳生活理念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这种理念是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但是,在低碳经济理论界的研究方面,大多是对低碳经济途径和意义的研究,缺乏对其经济理论的研究,由此导致对低碳经济理论应用的失误。为此,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经济学理论,在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经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方大春,张敏新.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7:91-95.
[2]王云飞.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生产力研究,2015,04:16-20+118.
[3]赵爱姝.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36.
[4]杨旭明,朱建朋.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现代经济信息,2016,04:2.
[5]杨龙飞.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研究[J].明日风尚,2016,07:387.
[关键词]“2-8”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案例教学法;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
《经济学基础》作为我院金融与证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经济思维能力十分关键。但对我系2013级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感觉困难又枯燥,实际教学效果与实现高职教育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其中,“理论性太强,公式图形太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是学生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最大障碍。针对以上教学困境,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方面做出了很大改进。
一、教学内容重构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着重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结合我系金融与证券专业“教学经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理论进行了重新优化整合,打破了传统的微观、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以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岗位与领域为特征,构建了“2-8”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其中,“2”代表“固定模块”、“附加模块”2个大的教学模块。“8”代表由2个大模块所细分衍生出的8个子教学模块,分别为价格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营销经济学、民生经济学、政策经济学、生活经济学、职场经济学8个学习子模块,8个子模块突显了各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岗位与领域。其中,前6个子模块即“固定模块”属于传统经济学教材内容,为本课程教学中的固定教学内容。
在将整体教学内容分化为“2大模块、8子模块”的基础上,本课程以教学内容适用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为指导,将各模块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专题进行教学。通过专题细化模块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为主线
为克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困难这一教学难题,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全程采用案例方式引出教学专题内容,将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通过案例的引入挑起学生的學习兴趣,引发思考与讨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辩论、模拟实践等手段,从案例中寻找理论、升华理论,最终以案例为依托检验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指导其将理论知识通过转换,内化为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将经济学原理与生活生产实例完美融合,实现经济学知识从“案例”中来,回到“案例”中去。
(二)案例教学法与多种教学法有机融合
在案例教学法为主线的教学方针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选取不同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相融合,以保持学生对学习的新鲜感,营造轻松、快乐、和谐的学习气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其中,比较典型的几种教学方法为:
1、讨论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讨论与案例相结合”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个经济案例,在全班或小组内部各抒己见、讨论磋商,从而提高对经济学理论的认知,寻找并总结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程序实施该教学法。
2、翻转课堂教学、辩论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由于课程教学时数不足(仅有60课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课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课前预习等活动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课上,教师利用相关案例完成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检验和测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完成相关案例分析、探讨、模拟等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转换、总结和反馈。
3、体验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体验式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老师引导或带领学生深入现场,以经济生活中的现实情景作为案例,在现场体验、考察、调查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思考、分析、总结,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例如,在营销经济学模块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银行、证券公司以及房交会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类型的市场,了解各个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产品差异性、信息完全程度等,同时要求每个体验小组选取一家企业作为案例样本,深入了解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竞争力及竞争策略等,并提出促进其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建议,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三、课程考核的转变
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努力方向的引导。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性人才,因此课程考核目标应以能力为中心,以素质为目的。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知识测评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则要求学生依据给定的经济生活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述,并撰写分析报告。
在模块测评中,日常表现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创新三方面进行考核。学习态度包括出勤情况、作业上交、课堂纪律及参与度等,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学习意识和能力。学习创新考核,包括调查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手抄报制作、经济现象评述、沙盘模拟经营等实训项目在设计理念、观点、方法和操作上体现出的创新性。实训项目考核则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实训项目完成质量进行测评。
四、结语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学到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如何将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得更加深入和系统,切实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特色人才,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展,王素仙.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6):147-148
[2]徐艳兰,鄢小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西方经济学》创新性教学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23):27-30
[3]张吉国,张复宏,孙兆东.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4,(2):190-192
注:
本课题系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5JGZ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经济学基础(教案)】推荐阅读: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10-12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单选题11-05
公有制经济的基础10-19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题11-06
200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标准答案07-15
《经济法基础》会计初级复习06-13
中央电大经济数学基础09-19
2024年经济法基础习题10-04
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12-04
经济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