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共6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1

1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介绍诗人。(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设计意图: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3.指名读诗。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6.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

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标。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理解“莲蓬”。课件展示莲蓬:瞧,这 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

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

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学生齐读)

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5)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6)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3)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巧妙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偷’可恶吗?”并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学生通过想象“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心理,将作者情、诗中情与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2.检查背诵。

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脑中放电影,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一边背一边体会意境,利于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五、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4.展评学生写的字。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指导书写的过程,不只是提高书写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发现写字规律的过程。此环节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降低了书写难度,加上教师规范的书写,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新课,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背诗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3)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6)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第一学段识字的重要目标,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领悟生字的特点。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文课堂将失去活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承载的情感,情动而辞发。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设计意图:阅读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盛夏荷花的诗,与本文对比,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古诗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1)“无”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2)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尖”的第一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生字,教师范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后,结合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点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法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生字卡片。(教师)3.练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课件,谈感受。(课件:配乐出现动态荷花池画面。)

师:同学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学生欣赏荷花池的美景。)看画面说说你知道的写荷花或荷叶的诗句和词语。

学生回答完,教师多媒体展示,让孩子们欣赏有关荷叶的美丽画面,朗读、感悟优美词句。

课件出示古诗:杨万里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说欣赏后的感受。2.学习生字引入课文。(画面定格为荷叶特写)

师:(指着荷叶)这满湖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荷叶”)3.荷叶多美啊!让我们来读一读吧。师:这又圆又绿的荷叶吸引了很多小伙伴,他们还在说悄悄话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意图:画面导入,让学生感受荷之美,营造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学习情境。学生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教学导入中,感受荷叶之美。

二、初读感知,激趣识字

1.荷花和荷叶很美,写荷花和荷叶的诗文和词语也很美,我们要学的课文更美,让我们一起欣赏吧!(课文情境朗读)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吧!现在大家就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3.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用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4.认读生字。

(1)字宝宝真顽皮,他们都跳到荷叶上了,你们认识他们吗?快去读读吧!(学生自由拼读生字)

(2)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你们认识了几个?都是怎样认识的?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②学生上讲台带领大家认生字。

③教师提问:为什么还没有学习课文,大家就已经认识这些字了?

(3)一些字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认识,这些字藏到课文中了,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找出来,借助拼音拼读几遍。指名领拼,教师教读易错字音。

(4)开火车读准字音。(若发现学生读错字音,请其他同学帮忙纠正。)(5)小老师领读生字。(6)给字宝宝找朋友。5.这些淘气的字宝宝又跑回课文中了,他们想考考大家,你们可一定要努力认准他们啊!把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多读一读,大家慢慢就会认识他们了。

6.逐段指名读文正音,读每段后出示生词,让学生标画。

设计意图:如何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而有实效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突破点。鼓励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前提下,互动交流,互动启发,丰富学习伙伴间的识字方法,检测识字效果,让孩子们学会相互欣赏,相互激励,培养学生识字的信心,发展识字能力。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赶快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找出荷叶的小伙伴。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男女生比赛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他吸引来了哪些小伙伴。

学生汇报找到的荷叶的小伙伴。(贴图: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3.同桌轮读课文,画出小伙伴说的话。学生汇报读。教师相机出示画好的话让学生对照。4.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游戏:把词语卡片“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贴到对应的图片下面。(1)同桌讨论。(2)汇报。

5.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自己读一读他说的话吧!(指名读)

6.师生接读文。小组内分角色读。(配乐,指名分角色配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实践了一个朴素的思想:重复、重复、再重复。在螺旋递进的重复中,让学生感知课文中出现的字、词、句,在不断的词句“拼装”中,巧妙地实现了梳理课文内容,巩固字词,理清脉络三大目标。

四、书写指导:亮 美 机

1.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亮”和“机”的“橫折弯钩”的写法;“美”的第六笔“横”最长。

2.指导书写,学生练写。3.教师巡视,展评指导。4.组词、造句。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不仅要求把字写正确,而且要求写漂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引导学生由观察字形入手,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及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为把汉字写得规范、美观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对容易出错的笔画进行书空,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今天他们又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开火车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3.字读好了,还会读词语吗?(开火车认读词语:“展开”“摇头”“停下”。)4.大家根据这些词语做一做动作好吗?(“展开” “摇头”“停下”)

5.上节课,大家初读了课文,知道荷叶有许多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6.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并完成:第一,找一找这些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成什么;第二,把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找出来,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将其融入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是有效阅读的开始。

二、探究学习

(一)感受荷叶之绿之圆。想一想:哪些东西既是“圆圆的”,又是“绿绿的”?(二)学生畅说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1.小水珠。

(1)你想当一滴小水珠吗?为什么呢?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生齐读)说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在干什么。(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3)你们也眨眨自己的眼睛吧!(生:眨眼睛)

(4)亮晶晶的眼睛,多可爱呀!除了亮晶晶的眼睛,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5)指导朗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多舒服、多开心呀!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就像躺在哪儿?(教师出示摇篮图)就像躺在摇篮里,摇啊摇,真舒服。(让学生闭目想象)谁能把小水珠舒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2.小蜻蜓。

(1)哪位同学还有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读给大家听一听。

(2)你能说说小蜻蜓为什么会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吗?“停机坪”是干什么的地方?(3)你平时见过小蜻蜓透明的翅膀吗?给大家说一说。(4)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透明的?(5)同桌读,比赛读,表演读。3.小青蛙。

(1)小青蛙听到了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动听,他可有些不服气呢,瞧,他把荷叶当作歌台,想跟大家比试比试呢!(出示课件)

(2)谁喜欢描写“小青蛙”的这一段课文,给大家读读。(3)你们能不能学一学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的可爱的样子?

(4)好可爱的小青蛙呀!现在,小青蛙要给大家献上一曲呢!(播放歌曲《小青蛙》)(5)小青蛙的歌词中唱了什么?你们帮他唱出来吧!4.小鱼儿。

(1)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也有。我最喜欢描写小鱼儿的段落,我觉得小鱼儿特别聪明,把荷叶当成凉伞。我来读一读这一段。

(2)小鱼儿在荷叶下乘凉时心情如何呢?课文用了什么词语?(笑嘻嘻)(3)指名读小鱼儿高兴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回归整体 .荷叶成了小动物们最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嬉戏,成了荷塘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课文,感受荷叶带给小伙伴们的快乐吧!

2.读完课文后,把你喜欢的那一段背一背。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好句,并记住,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丰富语文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

四、拓展延伸

1.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这都是因为有了谁呀?(荷叶)2.你们想想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呢?还有哪些小伙伴把荷叶当成什么呢?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3.说话练习:荷叶是________的________。

设计意图:挖掘教材潜在因素,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背了一段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大家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出示“台、放、鱼、朵”)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看“鱼”,怎样写才好看呢?(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出示“朵”)要写好这个字,应该注意哪一笔?(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学文是为了认识事物、获取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目 1.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

2.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3.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4.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再读课文,读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自学生字,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同桌互相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声音洪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小白兔遇到了几个好朋友?都是谁?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遇到的?

5.师:朗读了课文,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白兔遇到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小燕子、小鱼和蚂蚁。遇见小燕子是在第2、3自然段,遇见小鱼是在第4~6自然段,遇到蚂蚁是在第7自然段。)

6.再读课文,思考:小白兔看到了哪些现象?听到其他小动物说了什么?他都干了什么?边读边画,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

7.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在这里,教师布置的问题也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多种活动,识记生字 1.指名认读黑板上的生字。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3.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语。

4.“识字交流会”——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5.生与师玩“你说我猜”的游戏,巩固生字。

6.可以通过做动作识记生字“伸、搬”,理解字义。7.学习多音字“空”。

设计意图:“识字交流会”可以掀起课堂的高潮,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地分享他们的识字经验。学生们不仅可以各抒己见,加深识字印象,而且可以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更多的识字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组。2.全班齐读词组。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学生学的知识不在一天后抓紧复习,就会遗忘。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记忆得到巩固。

二、品读课文,分析课文

1.回忆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种小动物。2.教学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①小白兔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②小白兔割草的时候觉得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③小白兔知道天为什么阴沉沉的吗?(2)同桌间进行角色对话演练。(3)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对话。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燕子低飞的原因。3.教学第4~6自然段。(1)指名读第4~6自然段。(2)师指导朗读课文。(3)思考问题:

①小白兔相信小燕子的话吗?小白兔此刻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这时小白兔看见小鱼在干什么?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小鱼要到水面上来透气。(5)师生进行角色扮演。

(6)师讲述要下雨前,水里空气变闷的原因。

(7)这个时候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齐读第7自然段。

(1)小白兔回家的时候又遇见了谁?(2)同桌进行对话练习。(3)指名进行情景表演。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蚂蚁要搬家。

设计意图:多次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说话,让学生们了解到各种动物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一种句式去表达不同意思。

三、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男女同学分读第8、9自然段。(1)想象:小白兔回家后跟兔妈妈的对话。(2)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到讲台上进行角色扮演。

2.多幸运的小白兔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告诉他要下雨的消息,要不然他就会被大雨淋湿了。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朋友会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这个消息呢?

(1)生试说。

(2)教师出示图片拓展。(3)出示谚语。

3.教师总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奇妙!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更加精彩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不仅仅是总结,更是启发,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知识,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到很多知识。

四、舞台剧表演

1.四人一组进行课本剧练习。2.学生到讲台进行课本剧表演。3.师生点评。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平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重点)2.初步学习扩句,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复习标点符号,初步感知逗号、句号、问号、叹号的不同用法。(难点)

3.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4.积累气象谚语。

5.正确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感受夏天的美好。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词头饰。(教师)2.拼音卡片、生字卡。(学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导学: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去语文园地六学习,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以讲故事,可以做游戏,还能学变魔术„„你们愿意去吗?

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识字加油站

1.与字宝宝捉迷藏。

(1)激趣导学:(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是“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组合起来的情境图)这幅图画多么漂亮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和同桌找一找,说一说,看谁发现得多?

(2)汇报交流:随着学生汇报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相关的词语。让学生领读。

(3)引导学生玩捉迷藏的游戏。(出示多媒体)游戏规则:小组派代表读出“识字加油站”中需要认识的字。读对了,字宝宝就会跳出来,另一组派代表读,字宝宝就会重新藏好,然后开火车把字宝宝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正音)

2.送字宝宝回家。

(1)导学:仔细看看字宝宝的家,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和生字对应的实物)(2)学生送字宝宝回家。(假如送错了,字宝宝就不会动,教师引导同学纠正。)(3)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拓展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用上“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编故事。

设计意图:巧妙地将游戏活动经验迁移到学习活动中,引发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

三、字词句运用

1.看小松鼠变魔术。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松鼠变魔术”(小松鼠手拿一张字幅“小白兔割草。”)

(2)小松鼠:谁能读准“字幅”上的句子?(学生读句子,教师相机强调“割”字的读音。)(3)课件出示第二张字幅: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导学:自由读一读,和第一张字幅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多了地点:在山坡上。)(4)课件出示第三张字幅: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导学:自由读一读,和第二张字幅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多了动作:弯着腰。)(5)课件出示三张字幅,呈塔状。“在山坡上”“弯着腰”变颜色。导学:三张字幅比较着读一读,你们觉得哪个更生动具体?

(6)小结:像刚才这样,我们依次说清楚地点和动作,会使句子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2.争当魔术师。

(1)课件出示:小鸭子游泳。

导学:谁能像上面那样把这个句子变得越来越生动具体?先和同桌说说。(2)同桌交流。(3)汇报交流。

(4)拓展训练:你还能将“小鸡吃虫子”变一变吗? 3.争当小法官。

(1)课件出示:卡通版的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

(2)导学:小朋友们,符号家族最近吵个不休,你们能当小法官,帮它们找到各自的位置吗?

(3)课件出示书中的句子。(4)学生尝试填标点。

(5)随着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讲解标点的用途。★指导学习第一个句子的标点。①学生汇报。

②导学:你们为什么要填叹号呢?

③指导:只要表示感叹语气就可以加感叹号。④指导学生试着说几个感叹句。★指导学习第二个句子的标点。①学生汇报。

②导学:你们为什么要填问号呢?

③指导:问号是表示一个问句说完之后的停顿符号,多表示疑问语气。④指导学生试着说几个问句。★指导学习第三个句子的标点。①学生汇报。

②导学:你们为什么要填句号呢?

③指导:完整的陈述性的一句话后面就可以用句号。★指导学习第四个句子的标点。①学生汇报。

②导学: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填呢?

③指导: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用逗号,一句话说完了就可以用句号。(6)抄写最后一个句子,比一比谁写得既漂亮又规范。

设计意图:“魔术师”“小法官”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它们能唤起小朋友们强烈的好奇心,引起浓厚的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说一说”“找一找”,学生了解了句子变生动具体的方法,体会到了生活与语文的密切联系。最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反复练习中掌握把句子变得具体、生动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展示台

1.导学:汉字宝宝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瞧!

2.(课件出示各种食品的包装袋)这里有好多字宝宝,你们认识吗?小组内读一读,看谁认识的字宝宝最多?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识记屏幕上的食品包装袋上的字。4.同桌间交流识记自己带的食品包装袋上的字。

5.除了书本和食品包装袋,你们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认识了哪些生字呢? 6.小结:字宝宝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们用心,就能找到它们。现在开始,咱们比一比,看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识字更多。

设计意图:小朋友都好强,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记生字的兴趣,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

二、日积月累

1.出示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1)指导学生朗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3)导学:这是一句有关天气的谚语,我们把它叫做“气象谚语”,它是劳动人民根据天气的变化总结出来的,比较通俗易懂,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天气预报。(课件出示:气象谚语)

2.课件出示另外三个谚语,小组交流学习,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3.借助图片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最后熟能成诵。4.小结:气象谚语有很多种,有像我们今天学的关于动物的,还有观风测天、观云测天、观雷电测天的,等等,内容广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主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以多种方式练习朗读,借助图片,在读中感悟,并鼓励学生去搜集、去积累。

三、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同学们,玩累了,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吧。(课件出示《夏夜多美》的插图)2.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说说感受。

3.过渡:在大家看到的这幅美景中,发生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吧!4.教师范读。

5.练习朗读: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6.学生试读。提出要求: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正确,读清楚。7.组织学生评价: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8.学生自读,比赛读。

9.辩一辩:你喜欢睡莲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睡莲”的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因而对文本传递的信息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既可以感知故事的内容,又可以体会到故事的语言美,加上图画的直观作用,学生很容易走进故事描写的意境中,积累语言。“辩一辩”环节既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教师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2

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

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细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并没有将各阶段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各类教学参考书关于教学的建议也并不完全准确具体。因而,不少语文教师并不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习惯展开教学,结果常常是教了学生已会的,学生不会的却没教或者没有教好。

“单元整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组整合,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语文教学变得灵活而开放。

这样,教师不再是仅仅关注教材中的一个一个的点,而是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出单元的目标,整合单元、语文教材乃至更多的语文资源,让学生获取的不再是一粒一粒的珍珠,而是一串一串项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任意一册的目录,都不难发现编者将每个单元的课文以不同主题进行组合,同一单元的课文大多围绕同一个主题编录。这样一来从宏观上要求教师围绕主题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并注意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联系,力求保持每个单元的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的单元目标、资源整合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零散和乏味,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整组合,将精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语言积累、口语表达、习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但这个整体并不是以主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有机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设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这单元包含三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练习6和习作6。通过集体钻研教材,课题组尝试进行这样的整合,目标如下:

(一)识字写字

1. 独立识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用钢笔写好“垮”“碎”“竭”等左小右大的左右结构的汉字;用毛笔学写“装”“帮”含有衣字底、巾字底的汉字。

(二)阅读

1. 朗读诗文,特别是能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2.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能体会诗歌表达的儿童纯真与朴素的美感;

3. 背诵诗歌3篇;

4. 课外阅读美文诗歌;

5. 体验与同学交流阅读美文诗歌的乐趣。

(三)习作

1. 能从所给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写出自己的看法;

2. 学习修改习作,正确使用添加和删减符号;

3. 画出自己习作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他人分享;

4. 找出自己习作中的得意之处。

(四)口语交际

1. 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 能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真实环境中鼓励同学和亲人。

(五)综合性学习

1. 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

2. 走进社区,利用手抄报、剪贴报和宣传画等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总11课时):

(一)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

1. 书写练习:1课时(可分在每课时10分钟)

2. 朗读《沙漠中的绿洲》,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热爱。(1课时)

3. 朗读《云雀的心愿》,体会云雀的心情,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2课时)

4. 学习“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感悟形声字的特点。(1课时)

(二)古诗《池上》《小儿垂钓》《小池》

1. 学习《池上》,懂得诗意,感悟儿童的天真无邪;学习《小儿垂钓》,边读边演,体会儿童的可爱(1课时)

2.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诵读成语。(1课时)

3. 古诗小擂台:搜集、诵读一组描写儿童的诗词,开展诵读小比赛,以赛促读。(1课时)

(三)习作

1.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1课时,不算总课时)

2. 习作及修改: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适当描述,表达自己的观点。(2课时)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 口语交际: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1课时)

2. 综合性学习: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1课时)

3. 毛笔字练习。(1课时)

三、具体教学设计(以《云雀的心愿》《沙漠中的绿洲》为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与“植树造林”有关,都传递了“爱护树木”这样的环保理念。于是,将两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教,并将主题确定为“环保心愿”。

教学时间仍然为两课时,相较中规中矩的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学任务明显增多,课堂容量变大,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也需要更加熟悉文本,并增加课堂的参与度。

第一课时的教学,仍是传统的教学生字和疏通文本、理清脉络的环节。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能够基本自学生字,熟读课文。这些都为第二课时的深入解读打下了基础。

在第一课时的初读的基础上,教师将两篇课文通过“心愿”一词巧妙串联,阿拉伯人民和云雀一样拥有共同的心愿———“让沙漠变成绿洲”。接着开展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解读“沙漠”的成因。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分析阿联酋王国的沙漠和云雀看到的沙漠是如何形成的。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通过自读分析,很快地归纳出阿联酋王国的沙漠是自然形成的,而云雀看见的那片沙漠是遭到人为破坏的结果。

第二步,领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个道理。

学生自读课文,从文章的主体部分归纳得出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消失,从而造成“土地沙漠化”和“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明白森林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阅读云雀回到家里后的对话,得出森林具备“调节温度,冬暖夏凉”的作用,再三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云雀的心愿》是篇童话,语言生动,内容简单,主要以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组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轻松,文章条理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的时候,学生参与度和准确性都很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这使得教学过程能得以流畅地进行。

第三步,分析阿拉伯人民为了实现心愿做出的努力。

通过自读和小组交流,学生汇报经教师整理归纳,知道阿拉伯人民为了将盐碱地改造成绿洲,“不惜代价培植花草”并“精心侍弄细心呵护”,才有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美丽的沙漠绿洲———迪拜。

相比较《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脉络没有那么清晰,需要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思考教师的问题。这对于一部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于是,我采取的自读配合小组交流,试图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迪拜的一组图片欣赏,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了解“绿洲”的美丽,衷心赞叹阿拉伯人民为实现心愿做出的“壮举”。同时,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迪拜街景的描写方法。这样一来,《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的重点解读也顺利完成。

第四步,让“心愿”在课堂响起,在心田回荡。

首先,回到《云雀的心愿》,读一读小云雀表达心愿的句子,体会它植树造林的决心。

然后,写一写。“让我们先在心里和云雀一起种下一棵树,如果要在树上挂一张‘心愿卡’你想写上什么呢?”这是一个拓展延伸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以“心愿语”的形式写下来,既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又能真正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样的情感目标种植进学生的心田。

满满当当的一节课,从课堂效果来看,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师生、生生、生本全方位的对话。两篇课文的整合过渡自然又巧妙,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教学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在实现了两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灵活用教材的目标。

最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课的时间上网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对孩子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宛如植树。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才能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小学语文体系也是一棵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系统的教材观,绝对不可一叶障目。一棵树,必须有根有枝有叶有脉络。

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实施语文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对于学生也是一次新鲜的学习体验。通过不一样的奔跑的方式和不一样的教学形式,无疑给师生都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看到的是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起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摘要:<正>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写作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参考文献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3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所选课文除《诗五首》外,均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浏览山水名胜并记录所见所感,是古代文人追求的风雅韵事。

本单元的山水游记均系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入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超越单纯写山水楼阁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重心放到纵议政治理想上,提升了文章的境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则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而在《满井游记》中,作者袁宏道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古诗文名句;理解、把握这个单元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语言和意境。

2.方法与过程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能根据要求查找一般的资料,初步懂得利用资料帮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蒙蒙的细雨飘洒在静静的长安大街上。这轻柔细润、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滋润着大地。不经意间,你放眼远眺,山坡上,原野间,到处是一抹抹新绿。当你兴冲冲地赶到近前,想好好观赏一番,那绿色却反而消失了,不见了——草儿虽然开始返青,但毕竟还太小、太嫩。是的,早春是春天的开始,大地转绿,生机勃勃,哪个时节能唤起这么多的希望呢?早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晚春!

【赏析】

这首小诗是韩愈写给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表达新巧,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句诗中,绝妙佳句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我们可以想一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没见。不着急,一番小雨滋润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田间山野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的颜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却是稀疏的极为纤细的芽,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墨的妙笔,隐隐泛出的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是一抹新绿,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课文导读:

柳宗元在游记《小石潭记》中,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融入寻访山水胜景的闲情雅趣之中,使情与景水乳交融,别具一格。因而,作者的游山玩水实则是烦闷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抑郁苦闷。“似与游者相乐”等句子,看似写潭中游鱼的自由、欢快,实际也折射出作者的孤寂与忧伤。

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声朗读,当然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课文大意。在诵读时,不妨放声朗读或是摇头晃脑唱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一)文题理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钴钅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石(quán)参差(cēncī)寂(liáo)摇(zhuì)

(chuàng)尔(chù)然(yǐ) (kān)

忽(xī) 幽(suì)(chí)

2.文言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示承接,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小石潭的位置,描写其特点和潭边景色。

第二部分(第2~4段):从三个方面写小石潭。①写潭中游鱼;②写潭水的来源;③写潭水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三部分(第5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

(五)《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小石潭记》是一篇篇幅短小、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有声、有形、有色地刻画了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幽美和宁静。

1.内容驳杂,题旨鲜明。文章以游踪为序,依次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如鸣佩环),后写“形”;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清;石,怪;树,美;鱼,乐),后写远望(岸势,犬牙差互;水源,不可知);最后写潭境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从而抒发凄苦孤寂的心境。纵观全文,作者不是因景而写景,而是借景来抒情,主旨鲜明,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手法灵活,结构井然。文章采用先声夺人、动静结合等手法,把景写得玲珑剔透、精美绝伦。无论写潭的出现,还是写游鱼、竹树、岩石、溪水都惟妙惟肖,形神毕现,富有诗情画意。写小潭出现时,先写隔竹林听到流水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第二段用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此段以实写虚,以动写静,其中以写鱼为实,以写潭水和天气为虚;以写鱼在水中游为动,以写日光照映下的鱼影投在水底石上,历历在目,清晰可辨为静。鱼儿往来翕忽之动,名为写动,实则衬出潭之静。作者用一“乐”字,真实表达了自己的由衷欢乐。

全篇从发现小潭到概括石潭全貌,从写潭水到写气氛感受,由远到近,由总到分,由景到人,结构井然有序。

3.摹形言事,造语典雅。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精巧传神。开篇形容水声清脆悦耳用“如鸣佩环”;第三段作者把镜头推向远方,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为喻;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为喻;用“犬牙差互”为喻来写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用“亻台然”“俶尔”“翕忽”把鱼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写出了潭边的景物。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据自己的具体感受取喻,使得文章语言精当贴切,生动传神。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虽把小石潭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实际上渗透着作者惨遭不幸的感受和无比失落的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环抱,清静幽美,却不被世人所闻,这正是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内心写照。作者来到这过于清冷的环境,触景伤情,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可久居”便真实地流露出作者无法摆脱现实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六)问题探究

1.第二段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惟妙惟肖,这里除了对鱼的刻画外,还有怎样的作用?

这一段正面描写游鱼,侧面表现水清。仅“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便将水之至清若无的境界表达了出来,另外从“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等五句描写来看,或静或动尽显游鱼形态,也可见水之清。另外,“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看来是写鱼之乐,实际上是写人之乐,是作者观鱼时心情快乐的外化。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表现了小石潭周围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四段表现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实际上透露出作者贬居期间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情感又会流露出来。

4.品味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渗透在景物描写中,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融入观景的感受中: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被竹树环抱,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触景伤情,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境。然而,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反衬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三、阅读精品屋

(一)阅读郑板桥的《靳秋田索画》,然后答题。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窗外竹②良朋

不知乐在何处④用以天下之劳人

2.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篇文章,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是一类人,请你说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文章中你可以看出郑板桥擅长画______,其依据是 _______。

(二)阅读《小石城山记》,然后答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柳河东集》)

6.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和韩愈倡导了__________,因而同被列入____________ 。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自西山道口径北(一直往北 )

B. 其旁,堡坞(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这样)

8.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 土断而川分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奇而坚②二者③久乃已 ④未信之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仔细阅读全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石城山上的石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山一定有水,水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石城山也有树,树长在什么地方?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文章中,作者怀疑什么?责怪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结尾作者说“余未信之”,他不相信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长 ;②就;③断然,绝对(根本);④宽慰。

2.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的。

3.①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②不是用来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的。

4.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 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5.兰、竹、石;画兰画竹画石。

6.柳宗元;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7.B8.C9.①更; ②这; ③很; ④我。

10.①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②来慰藉那些被贬在这个地方的贤人。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要求,对语文园地七实施教学,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注重能力的培养,积极给学生搭建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认识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和由部件组合成新字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4.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个有心人。

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口语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字词的习惯。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相关的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并帮助学生积累词句。朗读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一)我会认。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大声朗读后,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答。

学生甲:我发现“饿、饼、饮、饺”这几个字都有“饣”,都与“食”有关。

学生乙:我发现“猴、猫、狗、狮、猪、狼”这几个字都有“犭”。

学生丙:我发现„„

3.识记生字。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按偏旁归类和利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掌握识字的技巧。

(二)我会填。

1.引导学生回忆,在学过的生字中,“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2.指名说一说填上哪一个字?(心)

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识字方法?(我发现用学过的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新的字的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把部件组合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从课内拓展开来,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识字资源认识汉字,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4.扩展练习:

“少”、“工”、“气”、“羊”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出示句子,学生自读。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2.指名读句子,要读正确、读流利。

3.练习背诵。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多搜集、背诵一些说得很有道理的句子。

【设计意图】:注重语言的积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放手让学生去延伸、拓展、深化,在阅读中想像、交流,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

(二)我会写。

1.出示字卡:“冷、长、老、前、开、慢”,指名认读。

2.想想这些词的反义词是什么?

冷——热长——短老——少前——后开——关慢——快

3.照样子,在书上的田字格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注意书写姿势。

(三)我会读。

1.学生自由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用铅笔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积累语言,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借助图画读懂故事,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掌握汉字组成的规律,从中认识更多的字)

3.鼓励学生在交际中做到: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注意听(破碎声)你们听到什么了?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二.学习交流。

1.看图了解故事。

①.请男同学看图了解这件事,并将你看到的事情,讲给女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清楚,谁听得最仔细。

②.请几位女同学把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③.请同学门看着图画说说,看谁讲得最清楚。

④.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和别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2.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该不该如实地将实情告诉爸爸呢?爸爸的做法对吗?

3.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呢?

4.同桌交流,相互表演。说说你怎么做,并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表演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同台表演,相互评议,使学生在民主、平和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思考,自由争论,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并点拨引导学生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5.师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请以小组讨论一下。

6.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7.刚才小朋友们谈到了自己心理想的,那你们一定想知道爸爸、妈妈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么,今天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好吗?

8.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这几位家长虽然说法不一样,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拓展延伸。

①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比如:折断别人的铅笔、弄坏别人的文具盒„„这时你会怎么做?

②如果是你的东西被别人损坏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旨在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到诚信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正确的人生观。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不仅知道了和别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而且还知道了弄坏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五.展示台。

1.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外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比比谁认得多。

2.玩字词游戏。

①出示写有独体字的卡片,指导学生认读。

王、禾、木、门、虫、又、口、朱、木、下、寸、里

②学生仔细观察哪两个字可组成一个新字?

③学生汇报:王+里=理又+寸=对禾+口=和木+朱=株门+口=问 虫+下=虾门+木=闲

④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字。

⑤完成扩词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组成的规律,激发学生热爱汉字、学习汉字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现实生活中学到更多的汉字。

附:

课堂检测题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忄——

攵——

刂——

2、找朋友。

广木相门户虫禾

心方坐马火日子

3、写出反义词。

早()远()苦()高()美()北()

教学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语文园地六”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

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43个生字,会写56个字。(2)、有感情的朗读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3)、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4)、懂得“做事情谦虚诚实,还要关心别人”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以采用多种形式认识生字的教学,如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利用生字卡片,学生相互交流认字经验以共同提高。

(2)、成语要在朗读中感悟,朗读成语时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

(3)、让学生形成搜集成语的习惯,并把自己搜集到的成语和同学互相交流以共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激发、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和愿望,把自己要说的话有条理地连起来并写出来。

四、教法、学法

1、教法: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入境,读中生情,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

2、学法:学生要图文对照,反复诵读,自主探究。进入不同的角色,使故事重现,实现学生与文本最近距离的对话。

五、课时分配

第21课:画家和牧童 2课时 第22课:我为你骄傲 2课时 写字课 1课时 第23课:三个儿子 2课时 第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写字课 1课时 单元检测六 2课时

21、画家和牧童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三、授课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对着著名的大画家戴嵩的画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胆量令人佩服。这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齐学习21课《画家和牧童》。

2.出示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的大些,“牧童”写的小些)

3.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4.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已小声读课文。要求不指读,不读错字,不加字添字,边读边想,把使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

(2)小组中展示,同桌或小组中互相读读,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情况。

(3)小组中交流一下,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

(1)出字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一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

戴嵩---牧童

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

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

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

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5)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们的评价。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用对话的速度,天真质朴的语气读牧童说的话。

(6)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容表现出来。

(7)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想象当时的情况,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2)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三、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快来告诉老师和同学吧!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同学们不但课文读的好,表演的好,而且对课文内容理解得也很好,真了不起!能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老师听听吗?

(2)同学们,从大家流利的读课文中老师知道你们把文中的生字都认不下了,还有不认识的吗?这节课咱们就想办法解决。

二、生字教学

(1)各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找出来划住,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学会它们(生字全部学会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在组里帮助其他同学认字;也可以查字典;问老师;等等)

(2)小组内同学们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可以认卡片;也可以自编谜语,自编游戏。)

(3)出示要求会认得生字词

戴上、价钱、购买、浓墨、涂抹、和蔼、批评 翘起来、驱赶、苍蝇、惭愧、拱手

(自由读读,不认识的看看书或问问同学;一起读一读。)(4)小黑板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兄 呆 商 抹 挤 拱 决 价 钱 购 批 评

学生在书上描红,并练习书写。

同学们,你们能帮这些生字找些朋友吗?(指名说)

三、拓展延伸

用你最喜欢的字组个词,再说一句话。(小组内进行)说说你有更好的办法很快的学会这些生字吗?(指名说)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

四、布置作业:课外收集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自己读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华罗庚的故事等。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画家 牧童 绘画技艺高超 敢于发表意见 虚心求教 不畏惧权威

教学反思:

22、我为你骄傲

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三、授课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

1、出示课题,质疑问难。理解“骄傲”的意思。

2、书写“骄傲”。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3、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为 “你”骄傲?

二、识记生字。

1、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带拼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3、(出示生字不带拼音)如果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4、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识字游戏:(1)、说偏旁猜字。(2)、开火车扩词。

三、初读课文。

1、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小组推荐组员读。

2、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正音。

3、你读懂了些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生活中你砸破了别人的窗户,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5、下堂课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书写指导:重点指导“璃、滑、碎” 五,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板书:我为你骄傲

二、感情朗读,想象感悟。

1、感悟“我”的心里变化。(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描写“我”心情的变化。(2)感悟有关句子。

2、课文中的老奶奶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2)汇报讨论的结果。在慈爱又善良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质——诚信、孩子的诚信。

(3)说说读到这里最让你感动是什么?(4)你想对老奶奶,“我”说些什么话?

三、扩展延伸

1、你觉得“我”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这次过失?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错了事,应当怎么办?

四、实践活动: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跟老奶奶写信?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写一写,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错了事,应当怎么办?

板书设计:

我为你骄傲 老奶奶 “我”(慈爱、宽容)(诚实、有责任心)轻松→不自在→担心、害怕→开心

(心理变化)

教学反思:

写字课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嗓、桶、拎、甸、既”五个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难点:注意字的结构的写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嗓、桶、”两个字。

2、注意字的结构的写法。

3、同桌交换,互评。

4、互评互改。

23、三个儿子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内容,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授课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是怎么表扬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二、出示课题,学习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用字典识字。给生字组词。

三、探究新知

(一)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

1、这个故事主要讲谁?

2、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是哪个儿子?

(二)朗读交流,体味阅读乐趣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们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3)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的儿子,生齐读、个人读。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交流读,评价,提高。(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朗读交流,体味阅读乐趣。

(1)、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2)、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3)、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呀?

(4)、理解句子“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二、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三、拓展思维、深化总结:

1、谈谈自己平时在家为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也要尽我们的能力给他们最大的快乐。倡议: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2、颂读《游子吟》、《三字经》

四、布置作业: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内容。板书设计:

妈妈比儿子

三个儿子 儿子对妈妈(孝敬父母)

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反思: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三、授课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 1.预习出题。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生字。首先通过读课文,勾生字、画生词、读生字的句子来熟悉生字,再通过和熟字比较字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记忆生字,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出一份有关字词方面的试题。如:

(1)读准字音方面,可以出给生字选择读音、判断对错或把音节补充完整的题目。

(2)认字方面,可以出词语连线搭配的题。阿姨

看玩具汽车 闪着

妈妈的手 妈妈

售货 抢着

说 小兵

买药 拉着

光芒(3)根据字形,可以出猜字谜的题目。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他们,鼓励他们,肯定他们。

2.交换做题。

出好题后,分成小组交换做题 3.互评互改。

做完后,互相批改,再作出评价。

二、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当你们面对自已想要的玩具时你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小男孩是如何做的。

二、读中感悟

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合作学习。

1.初读感悟。分小组自由默读或朗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互说感受,体会情感。

2.听读感悟。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3.质疑讨论。小组互相质疑,把最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写下来。再通过读解决问题。

(1)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你的理由。(2)售货员阿姨是个怎样的人?(3)说说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药品 礼物 柜台 玩具

富裕 专心 目不转睛 兴奋的光芒 2.你家有什么玩具?你能写出他们的名称吗?

四、布置作业:你准备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写几句自己的打算。

板书设计: 喜欢

↓ 看看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 乖、懂事

不买 ↓ 不要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

(2)、学习相同偏旁部首的、意义相近的新词。(3)、区别形近词并组词。

(4)、读现代诗《一个石头小姑娘》。(5)、进行口语交际。(6)、展示才艺。

2、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的字。(2)、通过交际,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2)培养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叠词,在组合中学习新词。

2、难点:进行口语交际。

三、授课类型:新授课

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教学准备: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说出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3、照样子说词语。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高高低低()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粗粗细细()

4、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5、选择三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一)1、读读认认

(一)(1)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小组汇报。(3)游戏巩固生字。(4)扩词游戏。

2、我会填

(一)①、审题。说说题意。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拓展练习

三:布置作业:认读新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二)1、读读认认

(二)(1)、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小组汇报。(3)、游戏巩固生字。(4)、扩词游戏。

2、我会填

(二)①、审题。说说题意。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拓展练习

3、我会读(1)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4)朗读诗歌。

二、布置作业:书写形近字,读诗三遍。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再现情境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3)集体交流。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

二、提出建议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 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 误的理由。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1)陈述观点。(2)自由辩论。(3)教师仲裁、小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时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二、展示“六一小报” 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写字课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哄、喝、提、题、岩”五个字。

2、培养学生正确的“双姿”(坐姿、执姿)。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难点:横折钩、竖折钩的写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引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2、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四、创作练习,巩固兴趣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6

1、看竖式填一填:(5%)

2、看图填空。(8%)

(1)5根一捆。

()÷()=()(捆)……()(根)

(2)

()÷()=()(盘)……()(个)

(3)

()÷()=()(段)……()(米)

(4)平均分给3个人。

()÷()=()(面)……()(面)

3、()里最大能填几?(8%)

()×8<27()×4<1726>()×411>2×()

7×()<575×()<3150>()×919>()×

3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

42÷8=()……()()÷7=6……

3()÷7=6……637÷()=6……

1()÷4=4……328÷()=()…

5、把11个☆平均分成3堆,每堆()个,还剩()个。

6、把28张卡片发给9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发到()张,还剩()张。

7、÷5=3……□,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8、被除数是17,余数是3,除数是7,商是()。

二、判断。(5%)

(1)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29÷4=6……5()

(3)如果▲÷=〇……7,那么,最小是8。()

(4)如果÷〇=▲……□,那么,-□=〇×▲。()

(5)15个人乘船过河,每次可过去4人,全部过去需要4次。()

三、算一算。(30%)

1、口算。(10%)

24÷3=28÷4=56÷7=(34-4)÷6=

35÷7=45÷9=83-9=4×6+5=

27÷3=48÷8=48÷8=(59+5)÷8=

28÷4=30÷5=12÷3=7×8+4=

2、竖式计算。(12%)

57÷7=48÷6=13÷9=

67÷8=39÷5=34÷4=

3、列式计算。(6%)

(1)43除以9,商和余数分别是多少?(2)55减去7的差除以8,商是几?

(3)39里面最多可以分出几个9?

四、解决问题。(33%)

1、40枝玫瑰花,每9枝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几束?还剩几枝?

答:可以扎成()束,还剩()枝。

2、35个人分组跳绳,一共分成多少组?

答:一共分成()组。

3、每个盘子最多摆4个苹果,摆23个苹果需要几个盘子?

答:需要()个盘子。

4、秋游时,西西带了19颗糖,和小亮、小华、小东一起分着吃,平均每人可以吃几颗?多余的小刚准备带回家给妹妹,妹妹可以吃到几颗糖?

答:平均每人可以吃()颗,妹妹可以吃到()颗。

4.五月份有4个星期还多1天,请你算一算,五月份一共有多少天?

答:五月份一共()天。

6、毽子4元羽毛球3元乒乓球2元小篮球35元

(1)2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个羽毛球?

答:最多可以买()个羽毛球。

(2)15元钱可以买几个毽子?还剩多少元?

答:可以买()个毽子,还剩()元。

(3)小亮有50元钱买了1个小篮球后,剩下的买乒乓球,可以买几个?

答:剩下的可以买()个。

7、一串珠子,按“红、黄、绿”的顺序依次排列,那么:

(1)第14颗珠子是什么颜色?

答:第14颗珠子是()。

(2)如果这串珠子一共有50颗,那么,红珠子有多少颗?绿珠子有多少颗?

答:红珠子有()颗,绿珠子有()颗。

上一篇:亲子之间阅读的益智故事下一篇:渠道服务销售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