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学之美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受数学之美(共12篇)

感受数学之美 篇1

感受数学魅力

方山学校

宋宏文

数学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数学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多数人心中,它也许只是“1、2、3„„”这些数字之间的游戏。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数学就是计算,推理和证明,觉得数学很抽象,感觉枯燥无味。其实数学是一门很美的学科,很多大数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称颂数学之美。例如:“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华罗庚);“数学之美,美在纯净”(纳什);

既然数学是美丽和魅力无穷的,为什么不少学生从小学开始便讨厌数学,觉得数学难懂难学,枯燥无味呢?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刚接触数学时,家长或老师只教他们算法和算理,不重视让他们领略到数学美和好玩的一面。数学家杨乐说得好:“学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成为爱好和兴趣。”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欣赏数学的美,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领略数学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那是多么的重要。

数学是美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数学是一门美学,它具有符号美、抽象美、和谐美、简洁美、形式美、奇异美、变化美等等。下面就本人在近年的教学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加以举例说明如何去发现,展 示小学数学中的美。

一、认识数字的有趣和神奇,感受数学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精彩。

学习数学首先是从认识数字开始,如何让学生觉得数字生动、形象、有趣,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迈好开始的第一步,对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数字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故事学数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一年级的语文书上有这样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巧妙的把‘一’到‘十’这10个数嵌入其中。这样的数字诗,读起来妙趣横生,学生既记住了数字,又学习了古诗,令人回味悠长,学生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好。另外,用联想的方法,让学生想象,每个数字的样子像什么,有助于学生对数字产生亲切感,觉得数字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发现数学的妙处不但有趣,而且还能解决问题。比如数字“1”,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枝铅笔,一根筷子,一根棍子”等等。数字“7”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学生看到它,可能想起神话传说中的“七仙女”,想起白雪公主身旁的“七个小矮人”,想起每周的“七天”等等。根据学生的想象,我们可以编出数字儿歌,这样数形结合,抽象的数字,在学生头脑里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探索规律,感受数学之美,领略数学魅力。数学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数学美的探索,数学美蕴藏在数学的规律之中。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在我们的数学课本当中有很多探索规律的内容,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一起去发现,去展示数学中的美,从体验数学美中,领略数学魅力。例如在西师版的四年级上册中就有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例1: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对于这样一道题,多数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说出得数的规律,没有和学生一起去欣赏蕴藏在这个规律中的数学美。我们可以发现由1组成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数相乘,得到的这个数积的数字排列很有规律,它中间的数字是最大的,前面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列,后面的数字从大到小排列。我们可以形象地称它为橄榄数。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名字,从中可以感受到它所隐含的魅力。又如:通过计算: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56789×9+10=111 111 111 1可以看出运算的和谐,组建了一个优美的数字金字塔。这是一幅多有意思的数字图!数学的变化是无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特殊中的一般性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够欣赏到数学的美丽。

三、应用数学,动手实践去表现和创造美。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作为老师应当在教学中为学生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表现和创造美。学生表现数学美的方式是多样的,展示美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使用的西师版教材上就有不少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其中有拼组图形、设计图案、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例如在二年级下册二单元认识图形中就有《拼组图形》,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成许多有趣的图案。在五年级上册中的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之后就有《设计图案》。综合应用《花边设计比赛》。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表现,展示数学美的好素材。创造美的时空是广阔的,数学教师应该借助数学的美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不断增强探索美的兴趣,真正使数学成为一门吸引学生的课程。

感受数学之美 篇2

一、开放导入, 营造美的氛围

孙过庭《书谱》中说:“一点乃一字之规, 一字为一篇之准”。一个美好的开头就是一堂好的数学课的基调, 就像一幅美的书法中的“点”、“字”。教学“分数认识”时, 我首先讲了孙悟空和猪八戒分吃仙桃的故事:“有一天, 猪八戒听说花果山上的仙桃已熟透了, 就急忙来到花果山上, 可是孙悟空却要他回答几个问题才让他吃仙桃。孙悟空拿出一个盘子, 盘子里有1个桃子, 把它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多少?猪八戒想了半天仍没想出来。”我鼓励同学们帮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巧妙的导入, 引发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在开放的导入中, 展开创造思维的翅膀, 在美的蓝天遨游。

二、有效交流, 感受和谐之美

“交流”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古人云:“水本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 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 我在大屏幕上出示:“8盒月饼, 每盒10个, 平均分给4个组, 每个组分得多少个月饼?”学生根据题意, 列出了算式80÷4。这时, 我放手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活跃, 通过活动、交流, 得出几种不同的算法:1、80÷4, 就是把8个十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2个十, 就是20。2、因为20乘以4等于80, 所以80除以4就等于20。3、8盒平均分成4份, 每份2盒, 1盒10块, 2盒就是20块。虽然不是80÷4的算理, 但是, 应该肯定和表扬孩子们的求异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课堂教学中, 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

三、恰当试误, 感受辩证之美

趣化数学课堂,感受数学之美 篇3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部分高中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比较抽象、枯燥,作业难,无从下手,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信心,花了很多的时间在数学上,却总不见成效. 笔者认为,除了学生要努力之外,我们数学教师也应该丰富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重新展现它活泼动人的一面,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笑对数学. 具体到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课堂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趣味的课堂情景,摆脱数学教师一味单调枯燥的讲解,在情景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讲《两个计数原理》时以动画展示狐假虎威的后续篇:自从发生《狐假虎威》后,老虎因受到狐狸的愚弄而耿耿于怀,对狐狸是恨之入骨,在森林里咬牙切齿地说:“哼!狐狸呀狐狸,除非你躲着不出来,总有一天我会吃了你,咱们走着瞧.” 有一天,老虎外出觅食,在草地上巧遇狐狸,老虎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哈哈哈!我报仇的机会来了!”老虎继而一下子目露凶光,狐狸一看那老虎的气势,吓得魂都飞了一半,想着这得赶紧跑呀!逃命要紧!最近的是草地对面的小岛,岛上有树有洞,可以躲藏.此时画面定格显示:水上有3艘船通向小岛,岸上有4辆车子也通向小岛. 教师提问:狐狸若乘坐画面上的交通工具上岛,一共有多少种上岛方法?此时学生还处在趣味情景中,保护弱者的心态使他们急于帮狐狸想办法,计算着逃跑的方法,他们首先搞清狐狸的逃跑路线属分类原理,而不是分步原理,最后运用加法进行计算得出7种方法. 趣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们浓烈的学习兴趣,他们还在饶有兴趣地猜想狐狸能不能再躲过一劫了.

通过这些从身边搜集到的大量有趣的故事情境,搬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情景中的数学常识,从而归纳出重要的数学模型,让枯燥的数学概念、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便以加深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巧记数学基础知识

纵观数学课本上面的概念、定律、规则,都是非常精练深奥的,有的甚至抽象难懂,高中数学知识点又多,概念容易混淆,要想充分理解和牢记它们,课堂上除了创设一些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之外,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幽默、形象的语言讲解中,理解数学知识并长久地记忆它们.

例如,为记忆初等函数的几个定积分式子,笔者设计了一个语言童话:常函数和指数函数是好朋友,它们常在一起玩耍,今天它们结伴逛街,没想到微分算子也在街上,它可是常函数的克星,常函数最怕遇见它了,常函数远远看到微分算子,慌忙拉着指数函数离开,指数函数不解地问:“怎么回去啦?你身体不舒服吗?”“你没看到微分算子吗?”,常函数反问道,“看到啦,他怎么啦?”指数函数更奇怪了,常函数怯怯地说:“我若遇到它,被它微分一下,我就什么都没有啦!”指数函数想了想说:“倒也是的,你和我不一样,我可不怕它,它可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我还是陪你回去吧,谁叫我俩是好朋友呢.”说完二人匆匆地回家了.学生被这形象有趣的语言童话深深吸引住了,静静地听着教师讲故事,在听讲中,理解了常函数、指数函数和微分算子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不同,对教师幽默的讲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想不到能把这么枯燥的数学概念讲得这么生动形象.

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趣化了课堂,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数学的语言之美,还强化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

■组织有趣的探究活动,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者史宁中曾说过:“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 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 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性的教学,因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经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话说灰太狼想在森林里开一个公司,但苦于资金有限,于是去找喜羊羊投资,喜羊羊一口答应:“行,从今天开始我连续60天往你的公司注入资金,第一天投资10000元,以后每天都比上一天多投资10000元. 但作为回报,在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我1元钱,第二天返还我2元钱……以后每一天返还的钱数为前一天的两倍,60天后我们两清.”灰太狼一听,两眼一转,心里越想越美……请问:灰太狼占大便宜了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在引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首先想到,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计算出喜羊羊、灰太狼各自付出的钱数,再比较大小. 对于喜羊羊的钱数,根据之前所学的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都会化简求和,但对灰太狼的钱数,学生知道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但却不知怎样化简计算!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学习等差数列求和所用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它的本质是得到了n个相同的和,把一般等差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常数列求和,利用方程的思想化繁为简,把不易求和的问题转化为易于求和的问题,从而求和的实质是减少了项. 那现在用这种办法还行吗?若不行,又该怎样简化运算?能否类比倒序相加的本质,根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特点,也构造一个式子,通过两式运算来解决问题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探索起来,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把问题一一完美解答,在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新旧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征服困难后的快乐.

有趣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艰难、成功的喜悦,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提高他们的毅力和耐力,让他们坚信自己会登上数学之顶,领略数学的风采的.

■营造生活化数学课堂,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

高中阶段,多、难、枯燥的数学题影响着学生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面对这种普遍现象,我们数学教师有责任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生活化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中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只有课本上有,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体验活用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学完“概率”知识后,笔者创设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寄信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做过的事情,现在老师手中有n封信想请你们帮我投入m个邮箱,试问同学们你们有多少种投法?对于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学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确回答,笔者启发他们活用“概率”知识,虽然他们在和之间有过摇摆不定,有的甚至在举实例复算求证确定,但运用概率思维后,学生普遍感到思维简单又清晰,只要一步一步分析,第一封信有m种投法,第二封信也有m种投法,之后每封信都有m种投法,所以,总投法为mn种. 有一位学生在分析完解法之后,还总结出了一个记忆口诀“邮箱的信次方”,如此一来,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只需要找出“谁是邮箱,谁是信”就可以对号入座了,这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学生们快乐地交流着,分享着别人的成功经验.

学生通过活用数学知识解答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体验着成功的快乐,眼中的数学不再呆板乏味,原本平淡的数学题一下子变得妙趣横生了.

感受诗词之美 篇4

(领)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辉。(领)故事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的心窝(领)春天花红柳绿,夏天荷花映月(领)秋日夜色如水,冬日白雪皑皑

(合)古诗中描写的诗优美动人,韵味悠长,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四季风景的轮回。一

春之歌

(领)花开了,柳绿了,春来了(幼儿)《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领)春,迷人的字眼,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万紫千红,令人向往

(幼儿合)《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

夏之歌

(领)夏天来到我们身边,听到了蝉的叫声,那是婵对夏天的欢迎歌。

(幼儿合)《所见》清

袁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领)西湖美景荷花丽,碧莲满湖夏日来。

(幼儿合)《小池》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 秋之歌

(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塞上秋来风景异

(幼儿合)《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领)秋天是一个怀乡的季节,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让我们感到一丝秋意的同时,也感怀一丝伤感。

(幼儿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四 冬之歌

(领)冬天来了,带来了皑皑白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幼儿合)《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领)虽然寒天动地,白雪皑皑,但是梅花却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传来阵阵香气

(幼儿合)《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领)中国文化的历史是一个光辉的历史,它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中国素有诗国之称,诗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唐诗宋词赋予我们文学修养,也给与了我们文化的熏陶。

感受音乐之美作文 篇5

轻轻戴上耳机,按下按钮,隔绝这世间的嘈杂,感受这无以用语言来形容的美——音乐。

那美妙的感觉,注定在那按钮的瞬间就已开始。听高山,听碧水,听奇幻,听仙境,听轮月,听古色古香,听美轮美奂,听余音绕梁。

听,一段悠扬的.木吉他声响起。它诉说着天空上的一座城,野花芬芳,百果飘香,鸟儿们自由飞翔。它的曲调,是如此凄凉、悲伤,却隐隐有一丝丝追求梦想的意愿。它就是《天空之城》。

听,一段中国风的古典古筝曲响起。它的弹奏仿佛带我来到了春天的夜晚里。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月下有江流,有芳花。有竹林,它们相相呼映,那么唯美。过了一阵子,春江的潮水涌起,气势磅礴,那轮孤月与江潮互相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江畔白沙与月光融为一体,白茫茫一片。这是皓月当空光照江天一派空明的幽美景色,这样的良辰美感景,除了《春江花月夜》能演绎,还能有谁呢?

听,一段轻快活泼的交响乐响起。我仿佛又置身于一片湖畔中,在我眼前,有四只小天鹅正在戏水打闹,十分可爱。曲调干净利落,质朴动人的旋律还富有田园般的诗意。它就是著名芭蕾舞乐曲《四小天鹅》。

音乐像黑夜里的烛光,像冬日里的温暖,像风雨中的一把伞……音乐的魅力使我无法摆脱,让我深深沉醉其中。

感受汉字之美作文 篇6

——题记

汉字是维系中国文化的纽带,由横竖撇捺组成的汉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汉字已经成为了冷门,已经没有多少人去书写它,去品味他。我们必须勤写字,让中国独特的文化延续下去。

汉字由简单的笔划组成,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他们生机勃勃,截然不同,犹如调皮小孩般。当用笔写下一个个汉字时,你一定会感叹汉字的独特。时而轻如鸿毛,时而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犹如一幅精彩的画面,犹如一个跳动的音符,使我们心中一阵感动。一个“日”字,让人感觉到了太阳的.温暖,一个“月”字让人感受到了月光的柔和。一个“喜”字使人笑容满面,犹如沐浴春风,一个“衰”字使人眉心一皱,轻轻叹息。一个“恕”字使人气上心头,火冒三丈。这何尝不表现了汉字独特之美?

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持续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年: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草书、行书到至今的汉字有哪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呢?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唱着。多么迷人啊!无论是谁都会沉迷于其中。每看每个字都如此平凡,其实它们都是深藏不漏的高手,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思想。当我们烦恼时,看看汉字,心情也会变好起来吧,毕竟它是多么美丽!

感受数学之美 篇7

一、由课本一个问题谈起

现行中职数学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下册( 基础模块) P23试一试) 有一个问题. 如图1所示,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二等分,再把其中的一半二等分,依此进行下去. 你能算出的结果吗?

教材本意是以图1为背景,引出,再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

现在我们退回图1,图形本身有没有蕴含的结果呢? 观察图形后惊喜发现,答案就在眼前:,所以. 这是数向形转换的成果,数学美油然而生! 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细雨润无声!

这是数学上“无字证明”.“无字证明”( proofs withoutwords) ,就是将数学命题用简单、有创意而且易于理解的几何图形来证明.

刚才在图1中,是把正方形分成n + 1块,Sn是前n块的面积和,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

现在我们再换个角度,图1中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二等分,再把其中的一半二等分,依此进行下去,意味着: 第1块面积 = 边长为1的正方形面积 - 边长为1的正方形扣去第1块的面积,即1/2= 1 -1/2; 从第2块起,每一块面积 = 前一块面积 - 自身这一块的面积,即. 所以,

这是数向形再次转换的成果,数学的简洁美令学生惊叹,数学太神奇了!

二、渗透数学思想发挥数学美育功能

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说过: “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学的优雅,这是真正的数学家都知道的真正的美感”,“数学的本质是美的,数学中的美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对称,恰到好处的平衡. ”

因此,在教学中,尤其对基础比较差的中职生而言,通过课堂教学不断转变教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善他们的思维品质.

接上述教材问题,教师可顺势渗透裂项相消法的思想.回到课本P22: 求国王给国际象棋发明者1 + 2 + 22+ 23+ …+ 263颗麦粒数. 能否也用裂项相消法的思想解决?

这一片断教学,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容易获得问题的解决. 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其中,获得探究数学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会日渐增强.

课本求麦粒数问题用错位相减法的思想解决,自有它的教学功能. 两种数学思想方法都体现化无限为有限的思想. 但从思维的简洁性及中职学生理解力而言,裂项相消法更胜一筹.

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 an} ,能否用裂项相消法的思想推导前n项和公式?

可以设计这样的片断教学:

教师设问: 你能对数列通项进行裂项? 如何裂项? 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作必要提示,比如从特殊入手: q = 3时,. 学生探究、交流,获得: 当q≠1时,

至此,笔者还想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探究,既然错位相减法与裂项相消法对等比数列求和殊途同归,那么能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问题能否用裂项相消法解决? 如:

已知数列{ an} ,an= n·2n,求数列{ an} 的前n项和Sn.

如何裂项? 这是难点.

联想“待定系数法”,或许能获得裂项的通法,尝试一下.

尝试成功. 对于学生而言,形如 {n·2 n}的数列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结果常常算不对,如果能够顺利对通项裂项,裂项相消法可以提高求和结果的正确率.

三、让中职生感受数学之美,提升中职课堂教学

“中职数学枯燥无味,像天书一样难! ”这是许多中职学生的感慨! 究其原因有很多,有教师的教法太单调也有学生的学法不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应用,特别是忽视了数学美育的渗透,在数学课堂上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像天书一样难! ”使学生失去信心.

感受数学之美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设计;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64-01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中,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太多,让他们自主选择,根本不可能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更要求我们教师要尽全力把学生拉回课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数学学习中,真切感受数学的美。

一、关注学生的参与和思维状态,拉近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主要是学生缺乏热情,师生之间有距离;而有的则是缺少教师的激情投入。个人认为,对于课堂活动的价值,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导多么精湛,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进行了参与和表达;不在于教师讲授知识点多么到位,而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不在于学生从这节课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们发出了多少的质疑和评判。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可能地创设情境与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快速、准确、灵活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突破思维的定势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要引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具有兴趣。教师充满活力的教学,富有幽默的语言,无疑将引起学生的关注,提升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舍得对每个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寄予合理的期待,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尤其要淡化优差生的界限,偏爱潜能学生,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去发现潜能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肯定和强化,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思维共振,建构和谐的课堂。保持一份对老师的喜欢,进而呵护一颗学习数学的美丽心灵。

二、注重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生成状态,建构灵动的课堂

对于处于知识经济大潮中长大的孩子而言,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虽然我们的教学从一块黑板,到一张挂图,再到现在的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但是“见多识广”的学生早以不满足单纯的情境教学。单凭一个课件就可以把学生吸引的时期早已过去,学生喜欢的内容除了具有童趣,同时还要具备挑战。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情境,提出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发散、变通等思维品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以便在教学时激发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制造认知冲突,从“无疑”而“生疑”最后达到“释疑”,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完成知识的建构。

案例:教学“认识平年和闰年”

上课伊始,创设了询问生日的情景,学生踊跃发言。师:有谁今年没法过生日?(事先了解到班级中甲同学正好是2月29日出生的)。同学们,为什么甲同学的生日在今年的日历上找不到呢?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你對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

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进行了思考和交流,正如教师的预计一样,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并不是一张白纸,乙同学回答:因为今年没有29号。学生的回答虽然不是完整的,但是很多学生表示的认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调整教案,引导学生说完整:到底是哪个月没有29号。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在2月份的28号/29号上面……

承接这个良好的开端,一场“认识闰年和平年”的大探讨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拉开帷幕。学生不论是在计算闰年的天数,在发现闰年出现的规律都表现出强烈的探究精神,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还在认真的计算、验证。

生活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无法预设儿童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尽力考虑学生,在师生交流的动态活动更好的生成知识。生活丰富了儿童的世界,而儿童世界的丰富又拓展了我们的数学和教育。通过数学的课堂这个载体,把我们的学生带进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

三、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却忽略了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换个角度,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外还是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我在教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设计了“小裁缝”的活动,帮助小裁缝计算每段布的大小。……回家之后让学生调查家中瓷砖、地砖、地板的形状,做好测量、计算。在学习了“认识方向”以后,让学生回家在他人的帮助或者同学合作绘制平面图,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

在这些活动中,作业的布置是充满童趣的,学生是学习的自愿者。是充满知识性的,学生是数学文化的熏陶者。帮助小裁缝计算用布的多少,改变原有单纯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广泛的阅读,更多的了解数学的缘由,对看似枯燥的数学产生更加的浓厚的兴趣。

感受大自然之美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自然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教学手段和方法

多媒体;谈话法,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以“美在大自然”为题,搜集图片、歌曲、文章等资料)导入新课:让学生分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小组将精选的资料向全班展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眼中美丽的大自然”。

学生发言:(略)幻灯片1:《天上的街市》,让学生谈诗中的美景)教师:晴朗的夜晚,抬头仰望无边的星空,我们会看到什么?

学生发言:满天的星星„„

幻灯片2:宇宙景观:美丽的银河、星群及恒星、行星、流星、彗星等。让学生谈感受

学生发言:宇宙真是太神奇了„„ 教师总结: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充分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精选出反映生物世界的资料向同学展示,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看到的那样,奇妙的生物世界也精彩纷呈,大自然有无数的生命体,有大家喜爱的动物,也有我们爱看的植物,还有很多我们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无尽的生命使大自然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让学生谈自己旅游经历中最喜欢的自然美景。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讨论: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身心成长的作用有哪些?(学生发言略)教师总结:大自然是无限美妙的,欣赏大自然的美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同时得到娱乐和休息。如山川美景给人以幽远、清爽、舒畅之感,使人增添青春的活力。又如桂林阳朔,山秀水美,使人赏心悦目,无限向往。游览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培养我们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可以激发我们远大的志向和雄伟的气魄,还可以提高欣赏和写作能力,坚强意志,陶冶性情,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名篇欣赏:《海上日出》

想一想:海上日出美在哪里?(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过渡:海上日出是大自然的奇观,大自然美不胜收,走进大自然,我们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呢?

幻灯片3:山水图片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北宋山水画家郭熙的这几句话,把四季山景的变化与他对山景的美好感受,概括得栩栩如生。

说一说:四句诗为我们描绘出什么样的景致?对我们鉴赏自然美景有什么启示? 学生发言:我们通过他的描述,仿佛看到:春日的山上百花盛开、争奇斗妍,夏日的山头树木葱茏、苍翠欲滴,秋日的山坡落叶遍地、枝干疏朗,冬日的山峰盖雪铺霜、庄重沉寂,让我们也不禁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光,赞叹大自然的美好。

教师: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对山水的感受,反映了人们欣赏自然界美景、品味自然界事物的趣味,这正是人们生活情趣的表现。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大自然的美。那么什么是自然美?我们如何来鉴赏自然之美呢?(布置学生看书了解自然美及其分类)幻灯片4:反映各种自然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同时,引导学生区别两种不同的自然美。

(从自然美的两种形式,明白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引导学生分析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幻灯片5:创设情境:

风景图片(庐山风景、西湖美景)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度各不同。” 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说一说:结合风景图片,谈谈诗句对我们欣赏自然美有什么指导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强调: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距离、角度、时间。

幻灯片6::黄山的奇石景观,让学生展开想像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强调鉴赏自然风景,要发挥人们的想像力。

幻灯片7:泰山风景图片 审美交流:谈一谈泰山美在哪里? 阅读材料:

人们称泰山为五岳之首,泰山的自然特征是体积厚重而高耸,气势磅礴。构成雄伟的因素是:

(1)与周围平原、丘陵形成强烈的大小高低的对比。泰山突起于齐鲁平原之上,显示一种“拔地通天”的气势,使人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2)山势累积,主峰高耸。泰山的山势由抑到扬,犹如大海巨澜,一浪高过一浪,具有强烈的鼓舞性节奏。

(3)形体厚重。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也反映出了泰山的一种自然特征。由于泰山基础宽阔,盘卧426平方公里,加以形体集中,山势累积,因此使人感到安稳厚重。

(4)苍松、巨石、烟云对泰山的雄伟起着烘托作用。

长江三峡西面的夔门,被称为“夔门天下雄”,夔门与泰山虽然都同属于雄伟,但各有不同特点,夔门的雄是与长江急流相结合的,空间狭窄,视域较小,所谓“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风雨天关接,舟从地窖行”;而泰山是和齐鲁平原相联系的,视野开阔,既可仰视,又能俯视,正如南天门的一副对联所写:“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蟑奇观。”

感受生活之美优秀作文 篇10

感受生活之美优秀作文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并洋溢着一种东西,那就是美。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欣赏着落日所展示着的一种壮丽的美,这是自然赐予我们的。也可来到田园山村之中,坐在清溪流水之畔,仰望碧绿的树木,释放平日禁闭的心灵,感到无比愉悦,这同样是一种美。

周末的晚上,我总爱放一张CD来听。经过了一周的紧张学习,音乐常常是我放飞心灵的驿站。有时候,我觉得音乐像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疲惫的身子感受到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能更好地投入到新一天的学习中有时候,我觉得音乐像一杯散发出阵阵幽香的清茶,细细咀嚼后,会让我觉得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有时候,我觉得音乐像一杯香醇的酒,预祝明天会更好……聆听悦耳的音乐,与跳动的音符一起欢乐,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感受台湾教育之美 篇11

第一次感受“爱的鼓励”是在5年前的武夷山。当时有一场教学研讨活动,大陆和台湾的教师同台上课。上课的是台北市芝山国小的吕玉英老师,课题是《分数的探究》。大凡公开课,到了不熟悉的班级,老师提问时都是“你说”“请你回答”等,大家也都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毕竟是面对不熟悉的学生。而在吕老师的课堂上,她从头到尾手里都拿着一张纸,提问时先看一下然后再叫“**,请你回答”。到了后来,有一两个比较突出的孩子吕老师已能直接叫出名字了。在学生回答时,吕老师总是提醒“是你的观点还是叙述别人的观点”?就是这样看似不经意的提醒,最后学生站起来总是会先说“我的观点是”。原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也可以这么简单!

吕老师很喜欢叫学生上台说明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画图帮助讲解,在这个时候,她总是走到最后一张桌子,站着听讲台上的学生讲,不时地还会提几个问题挑战台上的学生。每当重要的问题有学生回答后,吕老师总是会问其他学生“听得懂吗”?有听不懂的就请回答的学生再想想怎样说明更明确,或请其他学生来帮助,但很少见到吕老师主动讲出来的。每当有学生回答精彩,吕老师就会说“给他来个爱的鼓励吧”“给自己来个爱的鼓励吧”!然后自己带头鼓起掌来,学生也跟着鼓掌。原来掌声加了“爱”就变得这么可爱了。

活动结束后我曾写了一篇随笔,用以纪录自己对“爱的鼓励”的感动。没想到,隔天就读到吕玉英老师的留言:“感謝您們的愛的鼓勵,有了愛教育就有信心,有信心就有希望,為孩子營造學習的環境,創造學習的機會,就是給予孩子更長的回憶。長長的回憶,短短的相聚,無限的思念。”虽是繁体字,但吕老师朴实又充满诗意的回复让我也感受到了爱的鼓励。

第二次感受“爱的鼓励”是在去年。我校几个老师带着二十多个孩子进行为期一周的赴台交流,其间访问了两所学校,还进行了环岛旅行。带着这么一群充满活力的少年出门,带队老师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导游Amy帮助我们减轻了许多负担。只要她在场,孩子们的组织工作基本由她负责,四十多岁的人了,却要孩子们称她Amy姐姐。随着交流的增多,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她的情况。她是3个孩子的妈妈,但身材保养得犹如少女,脸上化着妆,也让人感觉恰到好处。她原来在台北市政府里一个与教育相关的部门工作过,也曾经担任过竞选台北市长的议员的竞选办公室成员,但最后,她选择了当导游,因为这是她的爱好。因喜欢而工作,或许,这就是她青春长驻的奥秘吧。

Amy让孩子们言听计从的秘诀又是“爱的鼓励”。在见面的第一天,她就在车上训练孩子们怎样表示“爱的鼓励”了。这比以前听过吕老师课上的表示方法更加有力量。鼓掌是用节拍的,最后再辅以“HOU嘿”结束,节奏利落,声音响亮有力。每次活动结束后,Amy都会组织孩子进行评选,谁的表现特别好,就全体给予爱的鼓励。更令人感动的是,她还引导孩子们要有感恩的心,比如司机伯伯陪着大家,以精湛的车技带领大家环绕台湾海岸公路;比如老师们要照顾大家的饮食起居,非常辛苦。她都使用讲故事般的语言,让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爱的鼓励,也乐于送出爱的鼓励。

“爱的鼓励”竟是如此神奇。其实,这就是教育本来就应该具有的“特色”: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师生平等,重视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发展,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学定教,等等。

由于文化背景、教学环境的不同,还有自身教学风格的选择,如果照搬“爱的鼓励”之形式,则可能会形成“东施效颦”的尴尬局面。但是,在鼓励中加入“爱的味道”,让鼓励如春风化雨渗入心田,卻是每一位为师者均应修炼的道行。

美丽传统 共同传承

在台湾的行程中,正好遇上了端午节。大家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已不如前,“现在的粽子没有以前的香”也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尽管节前各商家也打起了端午的主意,市场上的粽子加入了太多的现代元素,渐趋高档的粽子却难以取代儿时那渴望的心情。

在中正小学参观时,走过一间教室,看到一位老师在门前站在椅子上忙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她是在往班级的门上挂艾草,这象征驱邪的植物的淡淡香味,一下子勾起了在场人的记忆。“哦,明天是端午节了。”只是,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人在坚持这美丽的传统?

中正小学的走廊橱窗,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专版――“超级比一比:超级祖孙脸”活动征集照片,一张张的照片,写满了一个个的幸福故事。有一个孩子这样写:“有爷爷奶奶真好,因为可以听他们讲年轻的事情,也可以听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那是多么的有趣呀!我们可以帮他们搥搥,可以陪他们说说话。有爷爷奶奶真好!”这样的语言,怎能不温润我们的心房?上慈下孝,这些逐渐离我们远去的词语在这里又得到了重温。

在台中光复小学,当车子驶入校门口,我们就见到老师与学生列队欢迎,穿着校服的女孩子拿着花纸伞,宛然一副江南女子的灵秀。一进入校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尊孔子的塑像,底座写着“有教无类”四个大字,这尊塑像已显老旧,显然是年龄不小的了。在光复国小那不大的校园里,同时存在着音乐班、普通班、幼稚园、智障班、肢障班,这样的学校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但这也是学校在用实践诠释着“有教无类”的理念吧。

谁丢了美丽的传统?现在我们开始流行读国学、背古经,但是否仍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真正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台湾同行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家校合力 效果显著

早就听说台北中正小学的家长会工作非常出色,这次有了切身的体验。我们一到桃园机场,出了关口,就看到了迎接我们的学校领导及家长会代表。参观学校是在隔天上午,没想到学校却特地组织人员来机场迎接,大家都非常感动。由于下午安排了观赏故宫和101大楼,匆匆见面交待晚上由家长会宴请我们,大家就暂别了。

晚会由中正小学家长会一位副会长的夫人主持,据说她在电台及报纸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晚会气氛非常热烈,台湾的家长们、孩子们轮流上台表演,不是正规的节目却让气氛显得更加温馨,让我们这些客人们少了许多拘谨。渐渐地,我们的孩子也活泼起来了,个人独唱、小组唱,连续着上台抢话筒了。“你们的孩子比我们大方,是怎样教育出来的?”中正小学校长的话里意思,应该是鼓励吧。

在晚会中,有几个镜头特别令人感动。在我们一位学生演唱《龙的传人》时,全场一起合唱,主持人把“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特别唱成了“你们都是龙的传人”。改得真好,赢得了全场掌声。在家长们上台演唱时,都会来个简短的开场白,有位家长说:“尽管我们的价值观有所不同,但我们的心愿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对孩子的期许是一样的。”

边吃边聊着,我们知道了晚上所有的准备及宴请均是家长会人员筹办的,而现任的会长为了准备明天活动的场地布置及物品,还抽不出时间来参加晚宴。晚上有三位副会长及一位名誉会长到场,这位名誉会长的孩子已经不在中正小学学习了,但她仍然热心于学校的家长会工作,实在令人敬佩。

第二天,孩子们进入课堂与中正小学的孩子同堂上课,而我们则被安排到家长会办公室与家长们交流,这正合我们的意愿,想进一步了解台湾家长会的动作模式。在热烈的交流中,一些问题逐步找到了答案。中正小学的家长会有以下特点:

1. 机构建全。家长会除了有一位会长,还有若干位副会长,年级有年级家长代表,班级有家长召集人,会长是要通过选举产生的。还设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经费的管理。而家长会是要通过上级管理部门同意的。

2. 经费保障。在台北,每学期学生交学费时也要交一笔费用,每学期120元(人民币不到30元),以家庭为单位缴交,多子女的也只交一份。这笔费用由政府代收再回拨到各个学校的家长会,主要用于家长会的日常经费开支。经费的使用非常严格,要有预算,使用时要开会讨论,多数家长代表同意才可以使用。这笔费用大部分还是用在学校上,比如学校维修经费不够,可以从家长会经费里面支援,家长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募捐通知书,而募捐时开的发票可以抵扣一定的税。这也是政府促进民间公益事业的一项举措。

3. 职权并重。中正小学的家长们承担了很大份量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在家长会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几个橱子放满了学生的校服,一问才知道这是为孩子们准备的。比如有孩子在学校弄湿了衣服,老师们就会跟他们说“去找家长妈妈帮忙”。每天的早会,是中正小学教师开会的时间,家长会就会到班级照看孩子,给孩子讲故事。还有很多的活动,都是家长会人员在操办,例如我们见到了一幅很漂亮的图画,家长们介绍说是他们举办了绘画比赛,让孩子们来设计心目中的圣诞老人,这幅是由全校孩子投票选出的最佳作品。家长们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反过来也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台湾中小学举办大型活动,主席台上如果有三个人的话,其中一个肯定就是“家长会”会长,另外两个则是校长和“教师会”会长。家长会如果认为哪位老师不好,有权利要求校方解聘教师,甚至还可以要求上级选换校长。我们此行,中正小学的新校长,据说就是家长会到教育局要求而聘任的。家长、校长、教师,三种角色各自行使职责,又互相督促,这样的教育更容易得到好的效果。

4. 社会重视。难道台湾的家长们都不用上班吗?这是我们的一个疑问。在交流中,才得知这些热心的家长们大部分有自己的事业,全职太太其实不多,而是家长们认为参与了学校的工作,能伴随孩子成长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以他们宁愿牺牲全勤奖金来参与家长会工作。而家长会的领导机构会根据家长的不同特长安排不同的任务,比如有的可以当故事妈妈,有的就当爱心导护师,而这些都是以义工的名份在做事,虽然是为自己孩子的学校在做事,但政府仍然给予承认,颁发证书并累计时数。“我们现在奉献在帮助别人,等我们老了拿这些时数可以免费获得帮助。”家长们的想法非常朴实。我们也有志愿者工作,如果能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服务于学校,让他们不仅在得到精神鼓励时,也看到未来对自己利益的反馈,也许能使这项工作推展得更好。

我校的家长们在学校的教育发展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假日小队活动基本是由家长组织,已形成我校的一项特色。“故事妈妈进课堂”的校本课也已开展了两年,带给了孩子新鲜的课堂感受。但对比中正小学的家长会,团队中的家长代表不由自主地感叹“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赵霭雯

感受艺术, 体验灵魂之美 篇12

艺术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 否则如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 那又如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有兴趣, 就有可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 并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你也许发现了, 学生无论多好动, 一旦提起画笔, 就会安静地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创作中去, 这就是专注, 无论做什么事情这种品质很重要。我们要怎么帮助他们保持这种品质, 并指导其不断发展, 不断进步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玩中大胆画, 游戏为引路者

学生的想象最为丰富, 思维最为活跃。我们的美术课堂是开放的, 力求不约束他们的思维, 我设计了游戏教学。例如, 提供自主表现的探究性游戏:它是启发学生思维为基础, 通过这种游戏, 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比如, 《手影游戏》一课, 我带领学生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 学生乐在其中, 纷纷模仿, 后来竟然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手影, 为创作奠定了基础。另一个是创设拓展交流的延伸性游戏:这种游戏在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中运用, 当学生的作品完成后, 给他们一个平台展示, 将他们的作品融入适当的游戏里,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相互欣赏的乐趣, 增加同学间的友谊, 还能将作品的意义延伸到更深层次的含义。教学游戏需要精心设计, 潜心思索, 不能游离于教材与目标之外, 不能让学生只是“玩”, 而忽略了“学”。游戏中的组织教学既要有纪律的约束, 又要不失游戏的乐趣, 不论是哪种美术游戏, 都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 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

二、创新是灵魂, 让想象自由飞扬

创新的个性品质包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行动上的独立性、调控自己的情绪, 用自己的观点判断问题等。在美术活动中, 就需要学生有这样的创新, 作为美术教师, 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灌输孩子, 这样就等于拔苗助长。例如《剪双喜》, 我给学生提供了双喜的基本步骤, 学生通过自学途径找到剪双喜的方法, 随后一起探讨双喜字该如何变化。明白在双喜字内口外口及笔画上进行创新, 我出示许多民间剪纸大师的双喜字图案, 鼓励学生在剪纸大师们的作品中取其精华, 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 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迎刃而解, 效果非常好。我们要认识到, 美术活动要敢于放手, 给学生自由, 让学生感受自主创新的快乐。简单说来, 创新既包括“无中生有”, 又包括“有中求新”。创新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体验中思考, 欣赏中感悟

我们要求学生的作品尽量原创, 并不是说拒绝临摹, 放任自流。我们从没放弃让学生亲近高尚的美,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师的画, 这种艺术的熏陶让学生的作品中隐隐约约出现了梵高的灿烂、马蒂斯是色彩、克里的稚拙……记得第一次让学生欣赏梵高的画, 它们的评价是:“啊, 这么丑!”我没有妄加指责, 也没有硬塞给他们必须知道的知识, 学生还小, 他们的审美水平、心理特征、阅历决定了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欣赏名画。之后我给他们示范了许多绘画技法, 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名画的绘画方式及名画所传达的内涵, 没有多余的语言, 通过体验的感受最真切,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自己欣赏的观点。

有句话说得好:有空看看天, 花开花落, 感受万物, 涵养感觉, 磨炼眼光, 勤学苦练, 必成大器, 就让我和学生一起共勉吧!

摘要:美术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教育, 让学生对事物有所感知, 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 让他们感受艺术, 体验灵魂之美。

上一篇:成功是成功之母下一篇:企业文化座谈会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