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评价 一 堂 历 史 课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 何 评价 一 堂 历 史 课(精选10篇)

如 何 评价 一 堂 历 史 课 篇1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钻研教材,充分备课

怎样才能使历史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是广大教师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能够上好每一节历史课,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材料和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等,把课备在教案上,装在脑海里,还要备在口头上,做到胸有成竹,这样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充满激情和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有情。”无情不感人,在多年的教学中使我体会到,只有对教育事业抱有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在教学中才能进入角色,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充满激情,才能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听课效果。另外,面部表情是教师情绪的晴雨表,也是学生上课时的“众矢之的”。教师的面部表情会时时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形成与之相符的课堂心里氛围,例如教师面带微笑,神采奕奕地走进课堂,课堂上便会很快形成愉快和合作的融洽气氛。假若教师满面愁容或怒气冲冲,学生便会产生紧张、忧虑和胆怯的情绪反应,进而形成消极的课堂心里气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磨练自己,争取在上课之前把生活上的一切烦恼和不如意抛在脑后。同时作为文科教师更要注意把情感融入教学内容以感染学生,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思想又受到了触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共时空群体活动。主体、客体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处在不断转换之中。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材是媒体,即教师通过教材中介,使学生获取知识,以实现培养目标。而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即学生通过教师引领,学习教材掌握教材,并得以发展。这种不断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因而学生就可以迁移基础,运用旧知识去尝试演练,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学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改变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先练后讲,以练为主。”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意识。

四、创设有效情景实施课堂教学

俗话说:“触景生情。”让学生接触有效的教学情景,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方法、结论、氛围。情景包括实物、图、实施环境,现代化的多媒体。作为学生学习的拐棍、桥梁,创设有效情景,就是教师采用密切联系课文内容的教学手段和设置情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和氛围中,萌发可提升探究的情感,从而由“静态”学习转化为“动态”学习,由“平面”学习转化为“立体”学习。激发学生探究书本知识的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景由为重要,例如再讲新文化运动一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袁世凯独裁复古的有关资料及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资料,从而营造出当时一定的社会环境,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出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总结深化。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印象、提高了效率。

五、注重课堂评估

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练习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课堂评估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课堂上的练习包括书面练习、口头练习、检查评估和思维训练等,通过练习已达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出示一些经过科学设计的适度适量的书面或口头的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教师要及时引导调控。教师在让学生练习时不能只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要让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总结,解决练习中的疑难,概括出学习的重点。再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信息加工编码,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通过练习中的师生活动,所学知识就得到巩固,进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在练习中不断地得到提高。

如 何 评价 一 堂 历 史 课 篇2

一、认真备课, 准备充分

为了能够上好每一节历史课, 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备课, 不但要认真阅读教材, 而且要充分了解与此相关比较详尽的史实。把教材和史实联系起来, 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如果教师上课的时候总是照本宣科, 全讲课本的知识, 学生会认为自己看书就行了, 听不听无所谓。从而导致学生情绪不高, 势必影响课堂的气氛和效率。由于历史涉及面的广阔性,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查阅资料, 并且想办法如何让学生理解和牢记这个知识。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 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能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那将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 使学生期待和渴望投入历史学习里去。因此, 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二、要让学生喜欢历史课

学生觉得历史乏味, 道理很简单。教师上课照本宣科, 最后让学生画出重点, 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要让学生贴近历史, 感受历史, 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其实很有趣。无情不感人, 首先教师要对历史充满热情, 对学生充满爱心, 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进入角色, 带领学生进入浩瀚无际的历史海洋。课堂上教师总是面带微笑, 教学语言上充满激情, 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也高, 课堂上便会很快形成愉快和合作的融洽气氛。假若教师满面愁容或怒气冲冲, 学生也会紧张和胆怯, 进而形成消极的课堂心里气氛。同时, 作为一个热爱自己学科、热爱学生的教师, 在平时一定会注意学习、积累知识, 而且在教学中真正融入情感, 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思想又受到了触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我在课堂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我多给学生针对性的思考问题, 并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分组讨论, 尽量让不爱说话的学生先说、多说。答案由大家讨论并且归纳得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享受历史课的快乐。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 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

四、创设有效情景实施课堂教学

“触景生情。”让学生接触真正的教学情景, 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方法、结论、氛围。历史不可能重来, 但可以利用一定的情景, 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感受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景包括实物、图、现代化的多媒体。创设有效情景, 就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景, 让学生再现历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历史教学中, 创设有效教学情景尤为重要, 例如在讲抗日战争一节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插图和短片。从而营造出当时一定的历史环境, 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总结抗日战争的内容及重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总结深化。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加深了印象、提高了效率。

如何构建一堂有效的历史课教学 篇3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我的脑海中,原以为备课就是认真砖研教材、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解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难点即可。但是,深刻领会了新课改的要求后,使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备课是一个容量很大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砖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还要广泛查阅与本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力求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在备课过程中还要备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准备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能够达到最好。

二、了解学情

教师在进行上课前对所教授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定要有所了解,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这句话是具有深刻含义的。只有对学生了解了,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学思路,才可以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那如何了解学情呢?我通过学习知道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①教师在完成前一节教学任务时,给学生5分钟时间预习下节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小调查,让学生写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②通过批改作业及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上好一节课,除了备课外,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为课程改革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伙伴。这些要求的体现实际上都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通过学习,我认为以下教学方法是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地:①自主学习模式——对于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下节课中有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商讨,一起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回答,尤其是有个人观点的回答要给予及时表扬。②探究学习模式——教师在课前布置一个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上网或查阅读书解决的问题,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求学生切不可将别人的劳动成果完全照搬照抄,有的甚至用打印机将资料全部打印出来,学生本人却一点收获没有。怎么才能克服这种现象呢?我觉得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让学生写出探究的过程(言简意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查找的资料、让学生以脱稿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等。③谈话启发式——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每一位名师的眼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他们都认为:在每一节课教学过程中都存在这教学难点和重点,对于这些教学中的困难,老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通过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启发,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当然,它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浅入深,要能够通过问题的回答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教学手段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现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勿庸多言,但是有不少名师却在强调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危害:如长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每节课的教学容量增加,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设计幻灯片时,增加了不少动画的内容,但是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采用多媒体教学呢?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以下几点:①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计算机、师生连为一体,不可出现多媒体教学中的“满堂灌”的现象,一节课上下来,学生连教材都没有使用,只是一味的看视频、记笔记,反而与新课改的初衷相违背。②多媒体的使用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教师的讲解、师生的互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做到删繁就简,提纲携领。此外,传统板书不可缺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五、教学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馈也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课后交流、批改作业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六、评价方式

如何评价一堂语文公开课 篇4

公开课的核心价值

叶澜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公开课”时,概括了五个“实”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一一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一一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一一一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有所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一一一课堂真实无伪,不事表演。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一一一课堂有缺憾,值得反思,需要去重建。

这无疑是一个权威性的意见,但它只是一个笼统的定义,我们还是无法依此有效判断出一堂好课。我以为它最大的问题是混同了两个基本概念:一曰常课与公开课。我们在谈论好课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譬如评价一堂常课,我们要有整体观念,须知任何一堂课都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只有放在这个体系中来评价,才可能得出恰当的结论,单独来评有一叶障目之嫌一一一堂五“实”不全的常课 未必就不是一堂好课。与日常课相比,公开课则可能更多地脱离了“教学体系”,转而强调个体的“研究性”。它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一是示范性,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启发别人,没有示范性,太过家常,开它何用?二是可推广性,一堂好的公开课要既能启人智慧,又易于模仿学习,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开”的价值。那些天才流丽、剑走偏锋、个性特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课,其意义在于展示,而不在于 推广,因此并非最好的公开课!三是创新性,即这堂课闪耀着教师的独特发见与独特个性,绝少雷同,不做陈腔,而不是中规中矩,步步为营,散发着陈陈相因的迂腐气息。因此,我们认为公开课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研究性”。

公开课的评价内容

公开课评价什么?这本不应成为一个问题。笔者参加过多次听课评课活动,虽有收获,但心里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总结多次听课的得失,我以为公开课评价要把握以下三点内容:

一、教学理念。评价其是否深 入把握课改的精髓,如是不是坚持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不是坚持 “整体感悟与品词析句相结合”,是 不是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 合”,等等。这是帮助教师深入理解 课改理念,把握教学方向的重要步 骤,因此需要开宗明义,含糊不得。

二、教学行为。评价其是否体现了精到、有效、激励、互动的教学原则,如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教材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智慧是否具备,教学表述是否精到,资源运用是否得当,激发动机是否积极,师生互动是否有效,等等。这是帮助教师反观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核心步骤,因此需要用心准备,精心评讲。

三、教学特色。评价其是否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有则长之,无则勉之,如教材处置的精到或高妙,课堂组织的清晰或从容,课堂生成的激发或处理,教师情感的深蕴或激扬,教学语言的简净或幽默,问题设计的准确或精妙,等等。这是帮助教师认清自我、形成风格的关键步骤,因此需要准确判别,言之有据。凤凰卫视老总刘快乐在总结鲁豫“鲁豫有约”的主持风格时,言简意服地概括了三个特点:

第一个是准确的提问;第二个是及时真挚的感叹;第三个就是她温和的聆听。我想这样的评价风格是需要我们悉心学习的。

公开课评价的目的及原则

公开课的评价目的不是区别课堂教学之优劣,更不是评价教师水平之高低,而是期待借助这个评价意见,使上课者与听课者都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教学风格是否鲜明,从而在行为上加以跟进,优化教学管理,改进教学行为,要实现公开课价值的最大化,必须得坚持如下“四项基本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公开课教学 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其评价必须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即以敦厚的心态、欣赏的眼光,积极地发现公开课教学中的亮点。切不可动辄就摆出一副竞相指摘、群起而攻之的态度,仿佛不批不足以显示其能耐似的;或者言不由衷,口中诺诺,面带不屑,心中实大不以为然。如此行为,不但会严重遮蔽听课者欣赏的眼光,而且会极大挫伤上课者改进的信心。因此我们认为激励性原则是公开课评价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要坚持把它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二、简明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我们还得坚持一清如水的评价原则,即以明确的态度、简洁的语言,真实地反映公开课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也就是说我们提供给上课教师的评价信息必须是真实的、简洁的、精粹的,以免使其跌入信息海中,满头雾水,无所适从。切不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态度暧昧,发言玄远,以言语之至伪来对付实践之至诚,让人难以接受;或者言语拖沓,不习惯于提纲事领,而擅长于云蒸霞蔚,一不小心就作滔滔大论,洋洋洒洒,挥洒开去,让人无从把握。这样的评价方式必然不利于 公开课教师依据评价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如此以“言”废“行”之举,岂不令人痛心?

三、具体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我们既要简明有序,又要具体指导,即以负责的态度、得体的语言,抓住核心问题对上课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切不可囫囵吞枣、大而化之,让人摸不着头脑。譬如教学理念是否深入把握了课改的精髓,教学行为是 否体现了精到、有效、激励、互动的教学原则,教学特色是否鲜明,某一个教学环节是精彩可嘉还是值得商榷等等,其中既要有精要的评价,又要有务实的点拨。这样,对上课者和听课者才真正具有指导意义,他们才能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加以改进。

如何评价一堂小学英语课心得体会 篇5

发布者:林月华发布日期:2010-06-08 15:47:25.0 我了解到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在课堂中既要发挥学生的外“动”,也要发挥学生的内“动”,有豁然开朗的欢喜,也有偶有所悟的私语,有思想的碰撞,有情感的交融。因此,一堂好课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教师的“善于启发”地学,学生“主动积极”地学。

一堂好课的构成要素是由教学目标、创设的学习条件、教师指导与调控的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气氛、教学法效果、教学特色和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八个方面构成,这也是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成功与失败的依据。通过对大量课例的分析让我懂得了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学生参与活动的浓度三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精讲多练,把更充分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在学习内容方面由易到难,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课件等,努力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首先,看教学目标是否明。教学目标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和方向,任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必然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策略等目标内容的确定,既要看其是否符合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是教材内容规定的教学任务,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又要看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学习策略的形成、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渗透,以及在教学中实际完成的程度和取得的效果。

第二,看教学内容是否明晰。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做到循序渐进,层次清晰。

第三,看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否具有启发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教学手段的选择及运用是否恰当、有效,是否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需要。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师要精心创设情景,采用合理多样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还应该合理使用实物、图片、挂图等直观教具,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及视听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第四,学习评价是否多元化。英语课堂中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仅要看评价的结果,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多元化强调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相结合。

第五,教学效果是否明显。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 ①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其提高程度。②一般能力(包括智力)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程度。

③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是否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求知欲是否增强,是否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师生间的关系是否更加融洽。

第六,学生参与状态是否积极。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能只看教师的教学艺术,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既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是不是大多数,是否涉及学生的各个层面,还要看学生在参与教学中解决的问题是不是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程度的高低是决定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七,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否较硬。教师的观念是否转变,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是否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教学态度要尊重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一名学生的评价做到公正,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也是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教学基本功包括:

1、专业知识是否扎实,英语表达是否生动、流畅、准确和富有感染力,板书设计是否合理,书写是否工整和有条理;

2、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等能力;

3、教师能否根据新英语课程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所以,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好课”应该让学生有所收获,或者是获得了知识技能,或者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者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者是拓展了思维,或者是触动了情感心灵,甚至是提升了人格、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总之,好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好课就应该是“实惠课”。既然是“好课”,一定有触动师生心弦的精彩之处,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某些“实惠”。既然如此,“好课”一定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一定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智发展特点的,一定是符合学情、班情、校情甚至是国情的。总之,“好课”的本质应该是“科学课”。而那些课堂效果不是太完美的“课”,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其教学行为的背后,一定有理念乃至理论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一定有悖于“情”、不合“理”的地方。

在新课改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好课”还应该是“创新课”。教师要不断求新、求进,不断进行自我扬弃,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实验和探索,提升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师生应该伴随着课堂一起成长。

当然,好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和生成的特点,“好课”也不只是上述四“课”的简单糅合和叠加,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都上成四“课”合一的精品课。但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断学习,经常反思,积极进取,执著追求,将教学的某一方面发挥到极致,拥有四“课”中某一方面特质,就应该被视为“好课”。

如何正确评价一堂小学英语课?

一 看老师

㈠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1、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关注学生差异,尽量照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都尽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2、是否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所学知识。

3、是否为学生设置语言运用的真实情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让学生运用语言做事情。

4、是否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

㈡ 教师的基本素质

1、仪表是否端庄大方,精神焕发,充满自信,有活力,深深的吸引着学生。

2、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和蔼可亲,有亲和力。

3、语言是否清楚流畅,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与差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课堂上英语语言应努力做到规范性,启发性,流畅性,简洁性,生动性,情感性,丰富性,充实性和愉悦性。

4、板书是否整洁大方

板书要清楚,字迹要美观大方,安排合理,一目了然,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如:正中是标题及所学重点句型,单词,两侧是挂图及复习内容)

㈢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全过程

1、复习铺垫是否有针对性

复习内容要与新知识学习有所联系,为新知识学习操练做好铺垫。

2、新知识的呈现是否巧妙自然,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应体现出第一环节是第二环节的支柱,第二环节是第一环节的逐步发展。3、是否准确把握教材,课堂教学内容目标内容定位准确

要找准,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展开。

4、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5、是否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课堂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它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操练要到位,要保证课堂练习的数量和时间(输入量要够)而且讲究练的方法,提高练的质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懂,熟,会。

6、是否挖掘了德育因素

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注意: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教师语言的引领,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悟出来。)

7、课堂提问是否有效

要根据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如:导入新课的提问,过渡内容的提问,突出重点的提问,化解难点的提问。并做到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趣味性。

8、课堂教学节奏是否有度

①整体流程——做到起伏有致(“起”是思维活跃,“伏”情绪平稳)

②教学内容——收展有度

(“展”展开,拓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围绕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展开任务学习,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收”对知识进行及时小结,并升为理性理解。)

③师生语言——变化有致。(容易处,快节奏。重点处,慢节奏。语调,抑扬顿挫,有高有低富有感染力。)

④学生思维——张弛有变(“张”精神饱满,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投入竞赛,合作学习中。“弛”放松,课堂气氛活跃。)

⑤教学活动——动静结合

“动”指朗读,对话,游戏,有声有色的教学。

“静”指听,写,思考问题。

⑥教学容量——疏密相间(教学内容的数量、容量要合适)

9、是否进行了多角度的评价

口头表扬,体态语言,奖励制度,师生评,小组评。通过评价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充满自信。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

①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②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③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④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

⑤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⑥多一些设问,少一些直述。

⑦多一些为什么,少一些是什么。⑧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

⑨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二 看学生

1、师生间,生生间是否有互动(pair work ,group work)

2、学生参与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情绪高昂。

3、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有创造性,向生活实际延伸。

三 看结果

1、看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有成功感。

2、教师对学生是否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获得了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何评价一堂英语课

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教学研究,科学实验以及教师内省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方法。但实践中常用的评课方法却只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测试间接评价,用学生成绩的好坏去评价教学的质量。由于测试常受到一些偶然因素及学习发展之个体差异的影响,间接评价往往难以评定质量的实际水平。比如,学生临考情绪不好,学习习惯欠佳都影响测试成绩;又如有的学生学英语的进步先慢后快,有的则相反。另一种评课方法则是主观性的经验评估,按评课者自己的经验去评价别人的课堂教学,顺者优,逆者劣。由于主观性、随意性太强,评好了难以服众;评差了,常难说服教课人。这儿将介绍计分评课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排除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介绍将分三部分叙述:评课原则,评课标准~一三种计分评课法,评课步骤。

(一)评课原则

(1)就课论课对于成功之处和良好倾向要抓共性,以便推广;对不足之处要抓特性,着重分析可能改正的缺点。一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可能很多,评课时要抓三方面的得失:

第一,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方法是否与教材要求相符合,是否与本校本班的情况相适应;第二,教学过程是否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教师是否掌握了适合学生学习的坡度,是否循环前进,是否帮助学生准备了练习活动的语言材料。

(2)估计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考查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按照“呈现一实践一迁移框用”的过程发展。这三步可以加速,但不能跳越。如果呈现之后就进入迁移,如理解新课文后马上转述,则课堂表现与教学的实际必不一致。

(3)抓关键活动当代课堂教学都要求活动过程交际化,交际化的特点是有来有往,尤其是师生要互相交往,有对有应。这样,人们便提出用对应分析(interatiOn an1vsis)来分析。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根据对应分析的理论,有五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活动:

1)提问的多少及性质。提问多当然好。但问题所含信息量、速度要求等有所不同,所以提问要多而适当、能引起积极反应为好。

2)讲解的内容主要是课文、词语功能和相关文化。

3)使用英语的比重及其沟通水平。

4)对学生奖励、批评是否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言语行为。

5)学生的回答、提问和交谈是否积极和“有话可说”。

(4)根据评课目的,确定评价范围由于全面评价涉及面宽,除了特殊研究,很少全面评价一堂课,那太费时费力了。一般说,评课主要评不变因素,并且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教学环境,辩证地对待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

(5)评价非定价,应允许不同看法尤其要允许讲课人保留不同看法。但各种看法都要有外语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不要进行纯经验性的争论。

(二)评课标准--三种计分评课法

在日常检查。观摩课堂教学之后所进行的定性评价,只消按评课原则之1《就课论课》所讲的三个方面进行评议,推论就可以了。但规范的评课一般都以定量评价为好。为此得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这儿介绍三种不同的记分评课法。

1、行为记分评课法

行为记分评课法又可称为活动记分法,系采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辨别反应”原理而建立起来的。其标准为100分全面评价量表和10分、6分扼要评价量表。

(1)100分行为评课量表,即课堂教学质量全面评价量表

此表之内容及标准系全面评价的要求,全部评价含四部分34点,共100分。其中学生部分11点,语言部分10点,教师部分8点,环境部分5点。除环境部分的干扰点为卫分或0分外,其余各点的最高分均为3分,最低分为0分,评价时,实际是三个标准:上。中,下。上得3分,中得2分,下得1分,不足下者记0分。

除内容可信,方法可行外,此表最大的特点有三:第一、把英语课堂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转化为具体活动。评价时明确具体,便于掌握。而只据原则评价就较抽象,因每一原则的外延很宽,很难取得一致评断。第二,不将评价内容集中于教师活动,有助于消除讲课教师对评价的逆反心理。第三,按点给分,即使评议者有主观论断,也只限于一点,仅占总评价的1%~3%。并且,讲课教师本人也可参加,同样可以主观论断。因此,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就要强一些。

课堂教学质量全面评价量表

1)学生(11点33分)

(2)10点扼要评课量表此表分为10点,每点3~0分,记分办法如上表。总分在26~30分而又无一点得1分者,评优。总分在22~25分又无一点得0分者,评良。总分在18~2I分者,评可。不及18分者有急待解决的问题。此表之10点如下:

l)学生有无良好学习习惯(含大胆开口);

2)全班学生能否互相学习;

3)全班学生是否人人学有所得;

4)师生是否全说英语或尽可能地少说母语;

5)学生的练习活动有无半小时以上;

6)学习内容有无复习和前后左右联系;

7)教材处理是否纯分析性或和盘托出而不注意整体和运用情境;

8)教师是否管教、管学;

9)教师是否面向全体,照顾优差生;

10)听课后印象是否鲜明。

(3)6点简化评课量表

1)在日常听课活动中,还可把上表内容从十点简化为六点:

①学生有无良好学习习惯(含大胆开口和互相学习);②全班学生是否人人学有所得(含教师是否面向全体,照顾优差生);③师生是否全说英语或尽可能少地说母语;④学生练习活动有无半小时以上(含教师是否管教管学);⑤教材处理是否着眼整体(含前后左右联系以及语言运用的情境);③听课后印象是否鲜明。2)6点简化评价量表每点仍为3~0分。总分为15~18分而又无一点得1分者,评优。总分为11~14分而又无一点得0分者,评良。总分为6~9分者评可。总分不及6分者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

如 何 评价 一 堂 历 史 课 篇6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历史教学中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篇7

一、要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确凿史实的基础上

占有材料, 弄清历史事实, 是进行历史研究的最基本的条件。弄清历史事实, 才能准确判断。要弄清事实, 不仅要详细地占有材料, 还要对材料进行分析, 作一番“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的考订工作。我们所要评价的历史人物, 一般都会有众多的历史事件贯穿其一生, 所以必须首先广泛地了解这些基本的事实材料。因而, 在历史材料的选择上, 尽可能采用实物史料, 选择性地使用文献史料、口碑史料、声像史料, 尽可能采用原始史料、选择性地采用撰述史料等, 要少口述, 多笔录。这样等更接近史实, 评价更准确。

二、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前提之下, 承认杰出人物的活动对于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的作用。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杰出人物也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而他们自己却是顺应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出现的。杰出人物, 由于各方面的条件, 能够比其他人看得较高较远, 他们的思想能够及时地集中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反映当时条件下人们的某些进步愿望和要求, 起到了发起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如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

三、评价历史人物要分析历史人物成长的时代和各种社会条件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一文中曾说:“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 使人理解, 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这段话可用作评价其他历史人物的通则。因此, 我们不能拿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 而要根据历史条件, 看这些人物比他们的前人有了哪些进展。不苛求古人, 也是从历史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四、“分阶段”地评价历史人物也非常重要

阶段论的方法, 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 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 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该法的特点是结论较为科学和符合实际;特别适用于对前后变化较大, 差异明显的历史人物的评价。比如蒋介石这个人, 一生就比较复杂。我们可以把蒋介石的一生分为六个时期来进行评价: (1) 辛亥革命时期:蒋介石积极参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对反袁斗争作了一些贡献, 虽然也做过一些错事, 但总的来说, 在这一时期他基本上是个肯定性的人物。 (2) 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 为建立革命军队培养军事骨干力量作了一定工作。北伐战争开始后, 他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作出了一定贡献。1927年4月发动反革命政变, 成为革命的对立面。 (3)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蒋介石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对外对日侵华妥协退让。因此这一时期他基本上是个否定性的人物。 (4)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与中共重新合作, 抗击日本侵略。这一时期, 他基本上是个肯定性的人物。但是, 他并未改变反共立场, 过错也比较严重。 (5) 解放战争时期:发动全面内战, 这一时期, 他就是一个否定性的人物。 (6) 退踞台湾时期:坚持“反共复国”的立场, 时刻不忘“光复大陆”, 其政治立场是反动的。但他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 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总之, 要客观地评价蒋介石, 必须对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事件中的不同表现, 分别做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这就是分阶段考虑的原则。

五、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两点原则, 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毛泽东把分析矛盾的方法通俗地归结为“两点论”, 即“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人物, 必须如此。如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统一了中国, 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统治, 却使秦朝成了短命王朝。再如岳飞是抗金英雄, 名垂千古, 但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将领, 所以镇压过农民起义。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篇8

【关键词】观察 捕捉 分析 记录 评价

在我们的教学中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教研课,如领导检查的课、科室同事相互学习课、研讨课、各级教研课等等,在听课结束后大家将组织教师对授课教师及这节课进行评价分析,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如何来评价一节课,怎样来把一节所听的体育课评好,同时通过听评课后使我们在课堂教学水平上有所提高呢?

一节课就好像是一块多面镜,从听课者的不同,观察角度的不同,评价角度的不同,因而对一节课的看法也就会出现不同的评价,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听课后如何来更好地评价体育呢?

一、 深透的视野观察课堂

在教学中,不管是平时上的常态课,还是上的公开课,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教学特点,他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所以,我们听课教师在听课时就需要用我们深透的视野去观察课堂。

首先,听课教师在听课中要注意观察,通过教师的教态、语言、示范、学科专业知识等来评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评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

其次,在听课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本节课的教学组织及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完整,在教学中组织是否紧凑严密,在时间的安排上是否得当。

最后,在听课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具体,是否明确;教学内容难点是否突破,重点是否突出;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否得当,符合实际。

二、 精准的眼光捕捉课堂

评价一堂体育课,不单单是看教师的教,还要看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学习的过程。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我们的听课过程中都必须关注,听课者并不是旁观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参与其中,通过认真看仔细听、观察思考有备而听,从不同的角度来捕捉课堂。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双边的活动,我们要观察学生在课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情绪的变化,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讨论、思考、发言,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等等。在评价一节体育课时,课中能听到学生欢快的笑声,那么这节课就给学生带来快乐的体验,学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想学、乐学。一堂好课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和学生配合积极默契。所以,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中,我们应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来对教师的教进行反馈性评价。

三、 活跃的思维分析课堂

我们要通过课堂的展示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客观的、公正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

评课前,听课者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对所听的课要熟悉教材,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授中要解决突破怎么的问题,对整堂课要有所了解。

听课时我们要仔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回答,师生之间的交流;认真看教师的示范,学生的练习动作,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对于课中的一些内容及时做好记录。听课结束后,我们要对这节课进行整理和分析思考。

我们在评课时可以分析一下,如果这节课让我们自己来上的话,在一些问题上我们将会怎么去处理,在重点、难点上我们将会怎么去突破,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与所听之课做一比较。当然,评课教师在评课时重点还是要根据授课教师的这堂课进行评价,不要另起炉灶,大谈特谈我们将怎么上这节课,而是要根据所听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探讨、研究来评价所听之课的优点与不足,通过大家一起评价分析这节课,使授课教师能改进本堂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通过评课取长补短,在大家的互评中提出完善的改进方法。

所以,通过分析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评课使教师开阔教学的思路、拓展教学的视野,了解更多的教学方法,让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手段,选择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巧妙的方式记录课堂

评价一堂课不仅是艺术,同时也是学问。评课活动中我们首先必须认真听课,同时做好听课的随堂记录,为听课后的评课做好准备。所以,在听课时我们要掌握好一些方法技巧,巧妙地把所听的课记录下来。

通常我们都是运用实录型的方式来记录课堂,运用这种记录方式时,我们就像录像机一样把课堂整体记录下来,但在记录的过程中,既要听又要记,有时教师来不及,而且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对于课中一些关键的内容就不能去评判,只有到听课结束后再重新详细地翻阅听课本回忆课中的内容再进行评价。那么,如果运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课堂记录,有些地方我们可以巧妙运用一些方法来记录课堂,如我们在听课中可以运用一些巧妙的字母、图形或符号来代替一些文字记录,运用一些我们自己熟悉的东西来简写、速写,这样在我们听课中可以节省时间,让我们在听课时能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听课,去了解课堂、观察课堂、评价课堂。

另外,我们也可以运用叙述式的方法进行课堂听课及记录,这种方式以第三人称的方法进行课堂记录,在听课时我们可以按自己的需求来记录课堂,运用自己的方式来概括所听之课,在听课中教师可以按照需求来对所听的课进行情况反映并对一些问题提出探讨。在听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比较容易把握整堂体育课的结构与本堂课的环节,能有充分的时间去评判课堂中的一些关键点,同时也可以去观察捕捉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细微活动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捕捉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适时恰当的思考分析,并记录下探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评价课堂做好准备。

五、 切合实际的评价课堂

通过评课,我们要切实地提出课中的不足,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我们评课时不能华而不实,切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实事求是,讲究质量,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应该有所不同。在评价一堂课时,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情况对课堂进行切实的评价,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就像我们平时写文章的时候要有思路那样,我们上课时也要有课堂设计思路,这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主线和脉络,它将指挥一节课的组织编排,各个教材环节怎样过渡衔接,时间及练习密度的安排等。所以,在评课时我们可以看这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内容,教学思路是否有创新,教学思路在课的流程是否层次清晰,教师在授课中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评价一节课的结构,我们可以看这节课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学练的安排,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密度是否适中,过渡是否自然。如果一节课在结构设计上不同,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不同。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根据教材灵活运用,量体裁衣,在评课中我们可以看教师在教法运用上能否面向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所教授的内容的教法,同时看能否创新,运用恰当,让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激活学生学练的激情。

我最满意的的一堂历史课 篇9

我最满意的的一堂历史课

我曾经上过一节历史课复习<五四运动>我首先提问五四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学生对答如流,接着我问:“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从五四运动学生身上学到些什么呢?今天,作为21世纪的时代骄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顿时一片寂静。我很伤感说:“你们知道吗?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说:“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我们学习历史不是只为了考试,是以史为鉴,鉴古知今------我慷慨陈词,但学生还是茫然一片。

事后,我反思自己,难道只怨学生吗?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高考机制就没有问题吗?为了高考,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更多的是交教给学生如何归纳历史知识,如何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我教给他解答历史试题的思路方法。是的,我的学生成绩是优秀的,这是我最感骄傲的地方。可是,今天我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甚至负罪感。作为历史教师让学生考高分就完成任务了吗?面对五四运动他们记住了基础知识,但他们的学习是没有感情的,他们只是为了考试而背,他们无法切身感受那一段血与火的日子,无法体会五四时期的三罢斗争,无法体会学生当时的如火的爱国热情;面对中国的隋唐盛世、古代的四大发明他们缺乏发自内心的自豪感;面对明清的衰弱与彷徨,他们更多的记住了明清衰弱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等们缺失的是明清的衰弱对今天中华崛起的借鉴作用;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他们也是默然置之,有的人甚至不记得9.18,问其原因,他们的理由是没背过。历史,难道仅仅是背过吗?从教十年,我第一次有了挫败感,如果我们这些学生毕业了,他们会如何看待过去的历史呢?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如果忘记它,我们会受到历史的惩罚的。

怎样评价一堂课(小学各科) 篇10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既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一般可以从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方法,教学基本素养,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进行评定。

一、教案设计评价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宜

教学目标是依据美术课程目标和教材,通过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要求,它决定着上课的方向。美术教育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素质的重点。美术教学目标应包括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德育,美育的渗透以及学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切合学生实际。

(2)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培养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3)教材组织有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教学板块设计合理,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为原则,适合学生学习。

二、教学过程方法的评价

(1)课堂结构严谨,教学思路清晰。

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组成形式,包括内容的安排,时间的分配,教学的步骤,师生的活动,信息的传递等因素。教师设计教学要设计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活动过程时间,体现创造性,艺术性。

(2)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富有启发性。能体现课型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要根据美术课课型特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应具有审美性、趣味性、直观性、富有启发性。

(3)学生的参与度高。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善导、激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想象和创造以及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参与度的高低是衡量一堂课成败的重要尺度。

(4)师生双边活动配合良好,双方积极性高。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师生从心理到情感密切联系、合作,使教与学和谐同步发展。(5)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用电脑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勇于创新和实践。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直观化和生动化。

三、教学基本素养的评价

1、教学组织

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是一项基本素质,它主要表现在〈1〉教学准备充分完备〈2〉教学环节紧凑〈3〉教学节奏适度〈4〉具有应变能力。

2、教学民主

评价教师的教学民主,主要看两方面:一看教态。教师的教态需亲切,自然,能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是否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语言应做到<1>语言清晰,流利,生动有趣<2>表达能力强,具有感染力

4、板书设计新颖合理,重点突出,书写工整。

板书,板画是教学内容直观体现,又是突出教学重点,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创造。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1)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教师在与学生双向交流活动中,自然生动地进行教学反馈,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2)教学目标达成,能力得到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学生多样性、创造性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成功感和自信心、发展健康的人格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上我们从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素养,教学效果这四个评价标准来评价一堂课,这些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中共有的较为统一的标准。事实上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点,我们愿教师在此评价基础上改革创新,百花齐放。

如何评价一节音乐课

如何评价一堂小学音乐课呢?曾听过无数节中小学音乐课,还曾聆听专家评价对一堂音乐课的评价,综合各方面,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一堂音乐课.评价一堂音乐课的质量,可从七个方面入手:

一、评价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的作用至关重要.评价音乐教师的素质,首先应看教师的艺术修养如何.具体的说就是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富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娴熟而又合乎逻辑地弹好钢琴伴奏,以恰当的形象动作表现音乐等.其次,应看教师的授课能力如何.具体就是看教师有无严密、准确的传授知识能力,清晰、流畅的语言讲授能力以及进行器乐教学的能力等.第三,应评价教师有无端庄、朴素的仪表,亲切、和霭的教态,机敏的应变能力等.这些因素常常会成为影响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二、评价教学思想的先进性

教学思想,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一、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音乐课程课标》理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落实在教学全过程.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关注情感、能力、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整合.二、评“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把握《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教法.2、熟练必要的示范,创设适宜的情境.3、围绕教学,多渠道有效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三、评“教学内容”

1、生动、形象,富有美感,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学习和文化学习.2、陶冶学生性情和高尚情操,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发展.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贴近学生实际,难易适度.四、评“教学过程”

1、体现音乐审美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感受、表现与创造兴趣,发展其能力.教学民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2、师生互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的机会,教学生动,气氛活跃.3、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指导及时、灵活、有效,立足学生发展.4、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有特色.5、充分体现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地位.五、评“学生发展”

1、音乐学习兴趣浓厚,能感受和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有初步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2、大胆想象、思维活跃,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和多种音乐技能.3、获得美感体验,合作分享,乐于表现,有艺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突出个性.4、自我调节学习情绪,较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过程保持愉悦,时有成功的感受,学习愿望增强.5、全员、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认知、行为、情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6、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友好分工与合作.课堂气氛民主、和谐、活跃.六、评“教师素养”

1、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及综合修养,理念先进,教法出新,示范娴熟.2、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有亲和力,富有激情.3、语言规范、准确、有感染力,教学应变能力强.七、评“教学效果”

1、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3、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增强,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怎样评价一节体育课

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实验过程中,在教学观摩和展示活动中,教师经常问:怎样评价一节体育课?现在没有任何权威机构下达这方面的规定和评价标准,只能根据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个人看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或者是提供参考。

一、课的设计

1.课的设计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形式新颖,有创造性,有特色,情景、导入设置合理;从学生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和情趣。

例如:万泉小学王芳老师的课,内容是滚动和玩纸游戏,她设计的课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把课堂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情感带动教学、以音乐陶冶学生、以动作感染学生、以语言调动学生。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启发兴趣、激发情感、激情绽放、体验成功、激情反馈5个步骤,合情合理。再如:王芳老师的另一节课,内容是投掷轻物体和游戏喜迎奥运圣火,她设计了“我为奥运添光彩”,教学步骤分为喜迎奥运、为国争光、欢庆胜利。让学生始终置身于参与奥运的活动中,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课时计划清楚明了,书写清洁、工整、规范,无论采用何种表达形式,栏目中都要突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练习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方法,运动负荷的预计等,所设栏目应该全面。

例如:牡丹园小学王玉强老师的教案,书写清楚、明了,所设栏目比较全,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课的部分、课的内容、时间、次数、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指导方法、教学要求、目标体现、器材、场地、运动心理负荷(应增加课后反思或小结,心理负荷不好测量,心理应去掉)。再如:万泉小学刘维军老师的教案,包括教材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目标反馈、器材、运动负荷等。

又如:中关村一小邓广玉老师的教案,包括教材内容、课的目标、课的顺序、练习时间、次数、指导与练习法、教育内容、器材、场地布置、预计运动负荷、课后小结等。

另外,唐家岭小学魏玉战老师、亮甲店小学李连琴老师、清华附小吴军潮老师他们的教案格式都比较全面。

二、课的目标

1.课的目标的制定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体现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维健康观的总目标。不仅要重视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技能方面的目标,同时还要重视体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贯彻这些思想和这些目标。在一节课中不要求面面具到,把主要的2~3个目标写出来就可以了。

例如:有的老师在5个方面都提出目标,大可不必,有些目标属于终极目标,象使学生达到身体健康这样的目标,是通过长期体育锻炼获得的,很难在一节课中完成;有些目标很难检测,如心理健康目标,无法评估,也不必提出具体目标要求。

2.课的目标制订得确切、合理、科学,符合实际,并且与《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的目标和水平目标相吻合。

例如:教材内容是“比比谁跳得远”,而目标却是:学习急行跳远动作(提法欠具体);培养身体正确姿势(欠准确,与主题的关系不紧密);提高与改善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词不准确,态度不宜用提高,而用端正较好)。

例如:教材内容是小篮球运球和游戏春播秋收(邓广玉老师),课的3条目标订得比较准确,符合实际:初步学习小篮球运球动作和春播秋收游戏,提高学生参与运球和游戏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协调性,提高奔跑能力;增强勇于展示自我的愿望,培养友好交往,激发运动兴趣,挖掘潜能,体现合作、互助意识。

3.目标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既不过高,又不偏低,通过努力,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或完成课的目标。

目标用语要准确,在学习某项运动技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授课通常使用“学习”“了解、理解”“初步掌握”等词语;对于复习课通常使用“进一步掌握某某技能,达到某某要求”“进一步巩固某某技能,达到某某程度”等词语;对于提高课通常使用“熟练掌握”“巩固提高”“达到某要求”等词语,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教材是各种姿势起动的快速跑和多人合作跑游戏,目标(教学任务)是这样订的: 运动参与: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行为,乐于探究学习和展示动作。(具有—要求较高,应该培养;乐于—应是能够)运动技能:各种姿势起动进行快速跑。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提高协调性。

心理健康: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对活动中失败、挫折等进行合理调控。(充分展现—不是多数学生能作到的;合理调控—通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知道在集体性活动中积极进取,与他人合作。(建立和谐—可能性比较小;具有—期望值比较大)

再如:教材内容是武术基本动作的冲拳、推掌、手型变换。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要点(武术基本动作很多,掌握哪些动作的要点?);如一年级教材内容是投掷轻物,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挥臂向前上方投掷轻物的动作方法(掌握

要求就高了,了解就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如一年级教材小篮球拍球、拍球走,提出的3条目标是:熟悉球性,体验拍球、运球的感觉,和篮球交朋友,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通过拍球、拍球走发展全身协调能力及灵敏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最后一条的前半句要求过高,后半句与第一条重复,因此第三条可以删去)。如一年级滚动教材,在目标中提出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大胆创新品质。(综合能力、大胆创新显然要求高了)。

三、课的内容

1.课的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相应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锻炼、生活、社会等实际。

例如: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有一节投掷课,教师启发学生“同学们看过电影或电视剧八路军叔叔打日本鬼子的情境吗?你们想不想成为打鬼子的英雄?”于是设计出打飞机、炸碉堡、炸坦克、的教学情境和内容,这就脱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实际。而相反的呼啦圈、七彩球、飞纸镖、飞纸盘、小足球、小篮球、竹竿舞以及各种游戏却是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

2.课的内容选择给学生留有适当发展的空间和余地,给学生留有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事例,如让学生看图学习动作或纠正错误动作;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展示的机会等。

3.课的内容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即突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突出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突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的教育;突出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突出了坚毅、果敢、顽强等意志品质的教育;突出了敢于拼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精神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李连琴老师在勇敢者之路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规则(遵守纪律)教育;赵忠军老师在队列练习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张志刚老师在保卫祖国、苦练杀敌本领游戏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张继军老师在集体登岛游戏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芦宾老师在我为奥运添光彩游戏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王玉强老师在耍球游戏中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克服困难和意志品质教育。举不胜举。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不是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要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枯燥地说教。

4.课的内容的选择注意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所选教材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比较喜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例如:秦志军老师选择的拍球内容、王玉强老师选择的小足球内容、王芳老师选择的滚翻和创意玩纸内容、吴军潮老师选择的快速跑和多人合作跑内容、李连琴老师选择的武术基本动作内容、张东、魏玉战和赵忠军三位老师选择的跳远和投掷内容等等,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有较强吸引力的内容。

5.课的内容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教材搭配科学合理。教材选择符合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具有一定运动负荷。

单一教材内容的课较之过去有所增多,但总的趋势还是一项主教材另外一个游戏的课居多,有的老师考虑得比较全面,如果主教材是发展下肢的,辅助教材或者游戏就侧重发展上肢。但是有的教师考虑的欠全面,主教材发展了下肢,辅助教材或游戏仍然是发展下肢,反而增加了下肢的负担,容易产生疲劳,对增强体能不利。

从总体情况看,运动负荷都比较偏低,也不利于增强体质。

四、教与学法和课的组织

1.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学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学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场景较多,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如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有一节课是“体能综合练习”,先进行背人跑接力比赛、2人2足跳接力比赛、抬人接力比赛、3人5足跑接力比赛,然后各组讨论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学生创造出抱腰拔河、跳山羊(跳背)、钻山洞、搭桥(盘腿跳)、猫捉老鼠(老鹰抓小鸡)等活动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与创造精神;江苏镇江江滨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快乐藤铃球”,让学生自创玩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安徽马钢四村小学的“多彩呼啦圈”,学生创造出用人和呼啦圈结成火车、抛圈、跳圈、钻山洞、奥运五环等活动方法发挥了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山东威海文登实验小学三年级的武术“喜游花果山”,通过山大王(教师)带领小猴子们(学生)习武——手型、步型,让学生分组创编动作组合(包括掌、拳、勾、马步、弓步、并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中关村一小邓广玉老师在春播秋收游戏中,让各组搭建粮仓,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些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能够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区别对待。

例如:在跳远教学中让学生自选助跑距离和起跳点;投掷教学中让学生自选起掷点和投掷高度;快速跑教学中让学生自选起动动作做快速起跑。另外,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启发、纠正动作。所有这些都是今年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在教学展示中见到的。3.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方法得当;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富有情趣;讲解语言精练、生动、重点突出;动作示范正确、优美、吸引力强;教学手势规范、准确、有号召力;能够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且效果较好。

例如王芳老师的情境导入,语言富有引导性、激励性,以此调动学生情绪,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实效性强,放松活动形式活泼,适合儿童的特点;李连琴老师的动作示范规范、优美,一招一势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秦志军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当,一环紧扣一环,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特点。

4.课的组织生动活泼,规范严谨,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江苏南通永兴小学的球趣,教师组织严谨、形式活泼,首先让学生自创羊角球的玩法,(学生创造出抛、踢、坐跳、垫球、引导顶球),请学生谈感想,并让学生展示坐跳,针对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看图进行模仿练习,找出错误(摔倒)的原因。然后教师示范,引出正确的动作要领,学生再进行创编练习。最后进行接力比赛,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整节课既有放,又有收,收放时机恰当,学生在紧张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技能,效果很好。

五、教学评价

1.确立积极向上的评价思想,改变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发展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努力向上和进步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

例如:安徽蚌埠淮上区王小沟小学五年级的课“挑战体能”,分三组对抗(跳绳5次、俯卧撑4次、跨过凳子、侧上举哑铃3次、单脚跨过小河,跑到对面第一个人画第一笔返回,第二人做同样的练习,画第二笔返回,依次进行,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练习内容的顺序由各组自行决定。)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评出优胜奖、最佳创作奖、团结协作奖。这种评价对于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增强自信心是行之有效的。

李连琴老师注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练习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效果也是很明显的。2.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不足和失误;用肯定的语言和表情鼓励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的点滴成绩和进步;用赞许的目光和神态去欣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并给以充分肯定和赞扬。

例如:重庆江北洋河花园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单跳双落”,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分别示范,让学生比较动作的不同之处,教师给以评价,通过利用泡沫板让学生分组设计小桥,教师给以评价,通过游戏蹋石过河,教师进行评价。这些评价是在学生练习中进行,充分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教师既肯定学生的成绩,又指出存在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说好。

3.评价方法简便实用,注意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结合,预先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兼顾学生的参与态度、进步幅度、创新意识和运动能力。

以上谈了评价体育课的5点意见,都是从正面说的,也都是比较理想的意见。反过来讲,什么样的课不能称为好课呢?我认为:

1.学生不欢迎、不喜欢的体育课不能称为好课;2.不学习技术技能、没有运动负荷的课不能称为好课;3.放羊课不能称为好课;4.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略教师主导作用的课不能称为好课。

如何评价品德与社会课?

一堂好的《品德与社会课》评价标准有很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听课评课的一些反思,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

1、要活学活用教材,不能照本宣科。

2、要体现自主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解决具体问题。

3、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有效。

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品表演,小组合作交流,讲故事等。

4、要注意思想教育的渗透。每一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这是品德课所担负的一种责任。

一、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1、目的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2、功能

诊断与调节功能:通过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水平,了解学习的成就、问题与需要,并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强化与教育功能: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和交流的过程。利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评价内容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态度。

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三、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1、评价方式

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强调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同学和自己,还可以有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对学生作出较全面的、准确的评价。

2、评价方法

本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有: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怎样去评价一节科学课

对一堂课学科的评价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分析:

1、教什么?

2、怎么教?

3、教学效果。

4、教师素质。

1、教什么?----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合适。

设计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本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核心概念。找到了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也就明确了。这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2、怎么教?----①方法是否合适?

②过程是否流畅?

制定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这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组织教学,及时调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教学效果?----①教学气氛是否活跃?

②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教学气氛活跃不等于热闹,这里的活跃是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有目的的进行学习,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进行思维加工,最后归纳总结,达成教学目标。

4、教师素质?----①基本素质(说、写、应变能力等)

教师基本素质包括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板书是否规范,字写得如何,课堂应变能力是否强。还包括教师本人的科学素养怎么样,表现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时课堂气氛是否宽松,老师和学生思维是否活跃。

科学课最常用的方法观察、实验和讨论。一堂好的观察和实验课,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有充足的结构材料;

2、教师对实验方法步骤心里要非常明确;

3、做观察、实验记录。

4、组织学生交流。

怎样评价一节语文课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

如,对一节阅读课的评估,主要看读、写训练是否落实;是否既能紧扣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又能根据内容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作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能时时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一夜工作》的片断,这段教学紧扣课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很好地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对一堂阅读课的评估,往往只侧重在学生的回答漂亮不漂亮上,对学生读得如何,课文读得熟不熟,读得好不好往往重视不够,至于课堂上是否动动笔,练一练,就不大注意了。对于加强笔头练习的做法,评课时一要给予肯定,二是加强学习。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难点要找准,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词、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和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观点。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它渗透了事物是相对的观点(老牛认为很浅的水,松鼠却认为很深),讲礼貌的观点(小马对长辈很有礼貌),关心他人的观点(松鼠见小马要过河,生怕它被淹死,便赶忙阻止)等。假若全课的教学,把着眼点主要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几个观点或其中某个观点上,就容易偏离了课文的中心。因为本课的中心集中表现在老马对小马所说的话里: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教师教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中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低、中年级语文教学不要求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但教师要能明确课文的中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体现中心的重点词和句。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理解,是指分清段落层次,明确写作特点。段落层次分得清,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段和理清思路;写作特点明确,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始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包含以下方面。

1.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要求学生掌握语法、修辞之类的知识(只要求学生部分地在实际中运用),如果教学中向学生讲授主语、谓语、拟人、比喻等语法、修辞知识,显然违背了大纲的要求,即 “超纲”。教学大纲规定六年制三年级 “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如果教学时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这也不符合大纲的规定,即 “越位”。2.看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突出。就语文课来说,所谓重点、难点,一是课文本身的重点、难点,指对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内容和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二是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指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选择一两项着重进行训练。

3.看是否善于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

教学既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又考虑学生的实际。首先,教学思路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的。其次,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主要指 “学”的一方出现了新情况,如学生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应纳入教学中解决;原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却比较容易得以解决,就不必多费功夫),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分析一节语文课,当然要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思想。表现在以下方面。1.看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看一节语文课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主要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结合得怎样。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二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三看是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四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朝着 “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努力。

2.看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看教师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主要看教师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特别要看教师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看教师是否讲求实效。讲求实效,就是要反对形式主义,反对毫无实效的走过场,也反对看似热热闹闹、生动活泼,实际上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上收效不大的现象。

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语言基本功。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

(2)朗读基本功。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3)板书基本功。要求写字正确、工整、熟练。

(4)教态。要求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语言艺术。如,说话是否得体,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等;

(2)启发诱导的艺术。如,是否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否善于点拨、相机诱导等;(3)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如,是否善于使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环节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是否善于巧妙地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等。

怎么评价一节数学课

1.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当前的教学任务,正确确定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以下方面获得发展.(1)基础知识;(2)基本技能;(3)数学能力;(4)理性精神.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准确而没有歧义,使目标成为评价教、学结果的依据.2.教学内容

(1)正确分析所教内容各部分知识的本质地位及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知识的本质及其深层结构的分析);

(2)对如何选择、运用与知识本质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的分析;

(3)对如何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重新组织教材,将学过的知识自然融入新情境,以旧引新,以新强旧的分析;

(4)对如何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得到数学思维训练的分析。3.教学过程

(1)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和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上;注重层次、结构、张驰有序,循序渐进;注重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2)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知识体系。

(3)精心设计练习,有计划地设置练习中的思维障碍,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提高训练效率。(4)恰当运用反馈调节机制.4.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信息技术的使用注意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实践性等等.5.教学效果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6.教师专业素养 数学素养、教学素养、基本功:(1)语言:正确、通俗、简练、感染力.(2)板书:字、式、图的正确性、工整性、美感性,设计系统、醒目.(3)教态:自然大方、和蔼亲切、富有激情与活力.(4)有较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二、语言表达准确,课堂指令清晰

课堂教学指令清晰是好的数学课的一个标准。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当然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东一耙子,西一扫帚”,那么久而久之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 “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语言表达准确,课堂指令清晰,这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当前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都知道,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特别是数学课尤其特殊,不同的知识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什么是重点,难点如何突破,要渗透哪一类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是探索和发现,是采用直观教学,还是组织学生讨论,都要设计好,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兑现。人们常常提起“有效学习”,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 “有效学习”。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要想做到高效,一堂课目标必须明确、重点必须突出。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重点设计教学过程。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总是有所顾虑,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宽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四、创设良好氛围,体现宽松和谐

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讲课首先得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在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以后,促使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进一块石子,在水面上形成波纹,能够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手势和表情也是不可缺少的。上板着面孔的课,教师在说“单口相声”,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五、关注学习过程,亲历成功体验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而现在倡导的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六、保留教学时间,注重思考反思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七、巧设课堂结尾,思维意犹未尽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常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堂好的数学课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会有更多更新的标准产生,但不变的永远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什么时候这对矛盾关系处理好了,这堂课必将是一堂好课。

如何评价一节小学英语课

一、看老师

㈠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1、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关注学生差异,尽量照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尽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2、是否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所学知识。

3、是否为学生设置语言运用的真实情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让学生运用语言做事情。

4、是否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㈡教师的基本素质

1、仪表是否端庄大方,精神焕发,充满自信,有活力,深深的吸引着学生。

2、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和蔼可亲,有亲和力。

3、语言是否清楚流畅,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与差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课堂上英语语言应努力做到规范性,启发性,流畅性,简洁性,生动性,情感性,丰富性,充实性和愉悦性。

4、板书是否整洁大方。板书要清楚,字迹要美观大方,安排合理,一目了然,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如:正中是标题及所学重点句型,单词,两侧是挂图及复习内容)㈢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全过程

1、在教学的导入部分中,greet/song/chant/have a vision的运用和选择,是否使复习铺垫句有针对性。复习内容要与新知识学习有所联系,为新知识学习操练做好铺垫。复习铺垫是否有针对性,复习内容要与新知识学习有所联系,为新知识学习操练做好铺垫。

2、新知识的呈现是否巧妙自然,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应体现出第一环节是第二环节的支柱,第二环节是第一环节的逐步发展。

3、是否准确把握教材,课堂教学内容目标内容定位准确。要找准,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展开。

4、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5、是否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堂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它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操练要到位,要保证课堂练习的数量和时间(输入量要够)而且讲究练的方法,提高练的质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懂,熟,会。

6、是否挖掘了德育因素。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注意: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教师语言的引领,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悟出来。)

7、课堂提问是否有效。要根据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如:导入新课的提问,过渡内容的提问,突出重点的提问,化解难点的提问。并做到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趣味性。

8、课堂教学节奏是否有度。①整体流程——做到起伏有致(“起”是思维活跃,“伏”情绪平稳)②教学内容——收展有度(“展”展开,拓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围绕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展开任务学习,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收”对知识进行及时小结,并升为理性理解。)③师生语言——变化有致。(容易处,快节奏。重点处,慢节奏。语调,抑扬顿挫,有高有低富有感染力。)④学生思维——张弛有变(“张”精神饱满,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投入竞赛,合作学习中。“弛”放松,课堂气氛活跃。)⑤教学活动——动静结合(“动”指朗读,对话,游戏,有声有色的教学。“静”指听,写,思考问题。)⑥教学容量——疏密相间(教学内容的数量、容量要合适)

9、是否进行了多角度的评价。口头表扬,体态语言,奖励制度,师生评,小组评。通过评价起到激励作用,使学生充满自信。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①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②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③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④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⑤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⑥多一些设问,少一些直述。⑦多一些为什么,少一些是什么。⑧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⑨多一些有效教学,少一些无效训练。

10、看教学活动是否虎头蛇尾.总结是教学重点的深化过程,教学中不可以缺少,总结可以多样化.

二、看学生

1、师生间,生生间是否有互动。

2、学生参与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情绪高昂。

3、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有创造性,向生活实际延伸。

三、看结果

1、看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有成功感。

上一篇:故事新编创新作文下一篇:全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