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论文(精选12篇)
泉州培元中学 庄勇
[摘要]把教学的内容溶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计算机硬件系统与DIY、计算机软件系统与个性化界面设计
[关键词]自主学习、DIY、个性化设计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广泛进入办公、家庭等场所,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之一,各种教学软件应运而生,为计算机在教育方面的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应用。很多学生都能很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既使家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大多也在同学、朋友处乃至在网吧中使用过计算机。因此可以说,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自20开始,信息技术课列入省高中会考科目,一级考试所考内容为Windows98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用过,因此在上理论课时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学生希望每次课最好都是上机、上网。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溶为一体,成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关键。将DIY(Do It Yourself)及个性化设计思想与教学过程溶为一体将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兴趣。DIY即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体会,而个性化设计可以让学生设计出有自己个性的界面,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教学的内容溶入学生自主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更重要的要懂得自己如何去学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学生往往只认为就是指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如何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成为教学的难点,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的播放来进行类比:使用计算机和看电视实际上是很相似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就如同电视机;如果电视机没有接上任何信号源,那么它是不能播放电视节目的,而计算机系统如果没有软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就不能接受用户发出的指令,无法完成任何工作,它将仅仅是个摆设而已。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一些事例,就可以使学生接受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其实包含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由五个大部分组成。要让学生记住这五个部分,将是很困难的,可能会忘了这一个或那一个。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商品广告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如实达“梦天 2030C电脑” 其主要配置是:赛扬处理器900MHz/40G/128M/TNT2-32M显卡/17“纯平/48速及以上光驱/1.44M/3D音箱+木质低音炮/56K Modem/因特网键盘/Linux/梦天配套软件+家庭在线因特网应用解决方案。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第一个部分和第二个部分是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个部分现在已经集成在一块芯片中了,也即中央处理器(CPU),即对应上面广告中的赛扬处理器,至于900MHz则是CPU的时钟频率,是表示CPU的运算速度快慢的。
计算机的第三部分是存储器,而我们知道存储器是分成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内存储器即对应广告中的128M,外存储器还可分成软盘、硬盘和光盘,分别对应广告中的1.44M、40G、40速及以上光驱。
计算机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输入和输出设备,它们分别对应广告中的因特网键盘(鼠标)和17”纯平显示器。
至于广告中的TNT2-32M显卡、3D音箱+木质低音炮、56K Modem可以附带做一些解释。这样,通过对一则广告中计算机各种参数的解释,学生对计算机的性能就会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了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组成,以后看到商家广告也会有所认识了。再设计一个课题,让学生在限定价格内,自己DIY一台电脑,学生在课外通过找资料、找行情,所得到的知识决不是课堂上教师所能传授的。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从广告中的“ Linux/梦天配套软件+家庭在线因特网应用解决方案”,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来。由此也说明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广告中的Linux、Windows等软件是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使用计算机的,属于系统软件,家庭在线因特网应用解决方案、文字处理软件、财务软件等则是专门用于某个方面的,属于应用软件。
通过让学生DIY一台电脑,并使之可以正常运行的过程,学生从中就可以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Windows及应用软件的个性化设计界面,可以让学生设计出自己喜好的界面,并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Windows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
1. 1. Windows的桌面任务条可以设置它的隐藏、大小和位置,并由此推广到任一窗口的大小、位置的调整,这样学生对任务条及窗口的`操作就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 2. 主题的设置、桌面图标的更改。通过让桌面呈现不同的桌面主题、对桌面图标的更改,可以让学生设置出更具有个性化的界面。
3. 3. 桌面属性的设定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显示分辨率、屏幕保护,还可以通过浏览图片设置墙纸,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方式。
4. 4. 鼠标状态的个性化。
5. 5. 资源管理器中是Windows98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通过自定义菜单栏、地址栏、常用工具栏、及工具栏上的常用工具按钮及摆放位置,可以让学生设计出更有自己个性的工作界面。并由此推广到IE界面,乃至Word、Excel等其它Windows环境下软件的工具栏。
6. 6. 在Word中,工具栏的个性化操作也是一个很典型的过程,通过格式工具栏、常用工具栏的自定义,把学生自认为最常用的工具按钮放在工具栏上自己满意的地方,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并通过编辑按钮图标,设计出系统末提供的各种功能按钮。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思考、自己研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作者:泉州培元中学 庄勇 通讯地址:泉州培元中学 庄勇 邮编:36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讲, 学生听, 一问一答, 机械模仿。而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因此,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进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制定出行之有效、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
二、加强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阅读、听课、笔记、总结归纳等方面指导学生, 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阅读方法指导:
数学学习一样要求学生要学会阅读, 在预习、复习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有选择地进行粗读和精读。如, 对于新内容的预习, 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 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 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 故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性质特点以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
2. 听课方法指导:
在听课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听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听方法和知识的总结。对于课堂笔记, 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录时机, 不能被动笔记 (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 , 而应主动笔记 (自己选择内容来记) , 使学生学会记要点、疑点、分析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小结及特征习题。
3. 整理、归纳方法指导:
在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的学习完成之后, 应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三、优化自主学习评价
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努力做到:1.评价目标多元化;2.评价内容具体化;3.评价形式多样化。在评价过程中, 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1. 从教师评价的角度看, 应重视激励性评价。
首先, 教师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 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其次, 评价应及时、准确。
2. 从学生评价的角度看, 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开展自我评价, 能使学生开拓思路,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法, 改变学习习惯, 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 (1) 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2) 把握自我评价的时机, 如在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 教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 如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对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结论进行评价等; (4) 提供自我评价的形式, 如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小组对辩、师生对辩等。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笔者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 “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__________?”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 “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兔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一)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体积也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吗?笔者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再作适当引导,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
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笔者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过程,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1)可以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2)动手操作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3)认真观察、比较,有序地思考问题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等。
(二)充分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个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
东胜纺小 刘秀琴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化,“必须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这些观点已成为教师不争的共识。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呢?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预习环节,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条必由之路。
一. 提出恰当的预习要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首先把“读、划、查、标、思、搜、疑”七个字作为预习的基本要求。读,即读通课文:划,指划出生字、生词及重点句段:查,指查工:具书(字典等)知字义词义:标,指标出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思,指思考课后有关内容(思考题):搜,指搜集有关课外资料:疑,指预习课文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以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交流。
二、交给明确的预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决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扎扎实实的交给学生明确的预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如能持之以恒,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1.读书法。这是预习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预习应当以读书为核心,因为读是搜索材料,发现疑难以及回答问题的前提条件。此外中高年级还要重视加强默读的指导,让学生在默读中学会静静的思考,使学生心有所想,情有所悟,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读书习惯。
2.批注法。要引导学生将不懂的问题,当时的想法、感受及时的批注在课本的空白处,在讲读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能讨论明白则已,讨论不明白的再请教教师,这样学生听起讲来会更加积极主动,因此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圈划法。让学生在预习时学会划出生字生词、重点句段或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地方。有疑问的方也可圈划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出标记,以备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4.互助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互相结合的方法共同解决预习中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对差生进行帮助,进一步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教学要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
5.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课内预习时可引导学生先自主预习,对于不懂的问题自愿结合小组共同讨论,鼓励学生在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力争求同存异。
6.示范法。在起始阶段学生往往不会预习,就需要教师组织课内预习,以作示范。教师可把预习的要求告诉学生,并把设计这样预习要求的原因明确告诉学生,这样让学生能领会预习的目的性和规律性。长此以往.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规律。预习环节就可以逐渐由课内移向课外,把宝贵的四十分钟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预习成果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主动探索,自由驰聘。
7。质疑法。“提出-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充分寻找有疑问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当然在起始阶段还需要教师耐心的加以指导。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从关键词句处质疑;从插图中质疑: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处质疑。
8.作业法。在学新课之前可以把预习要求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尽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要针对具体课文的特点布置出形式多样的开放性的预习作业,为学生在课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9、搜集法。随着《新大纲》《二十一世纪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在课文教学中形成课内外练习、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开放式格局己势如破竹。因此,在预习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特点,恰当安排一些让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带着课外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就会有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强烈表现欲,而这一切;不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佳体现吗? ’
三. 强化预习的检查与评价。
为使预习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预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预习检查的方式可以灵活掌握,既可在课内通过提问检查,亦可抽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既可在讲课过程中进行反馈,亦可放在组内进行互相监督检查。总之不能只布置预习任务而不了了之。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检查同时还要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做出恰当的评价。对那些完成预习任务出色的同学应及时给予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从而达到以评价促预习,以评价增效果,以评价导习惯的最终目的。
四. 分层次确定预习目标。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确定预习目标时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来确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各尽所能的教育教学原则。同时最大限度的激发各个层面的学生参与预习的热情,保证预习的整体效果。
.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旦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具备了-定的自学能力,那么学生就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语文课堂教学中“满堂灌”、“无人发言”的现象就会不令而止。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发现式”教学就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因此预习环节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实在是-个应当特别重视和强化的教学环节,乃至于可以说:抓住了预习环节就等于抓住了自主学习的法宝, 就等于抓住了提高小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1.10
开县谭家镇中心小学:何素芬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引导写,依靠自身的努力,自觉、主动、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人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较强的进取探索精神。因而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有效教学。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想学、要学,在快乐中学,感受在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并常常给学生以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恰当选择自主学习题目
兴趣它可以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当学生有了这种意识后,教师就要选择好实用的学生自主学习的题目来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选择的题目要精,量不能求多,力求每道习题都联系得到知识点上。
三、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如、我在教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的千米的认识时,就处处抓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多了解一千米有多长?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来学习数学,学生的学习就会有更好的收获。
四、教师教学要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性学习的落实必须依赖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要想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抛开传统的课堂即教师‘满堂灌’,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敢问、敢想、敢说。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四、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展个性
实践是掌握认识知识的最佳途径。在实践的过程中,能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性质、规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获得知识就更牢固。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7支铅笔,出售9支,还剩几支?让学生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7-10,再算7+1;有的拆减数法,把9拆成7和2。先算17-7,再算10-2;也有的想加算减;还有的同学一根一根去数。方法种种,人人动脑,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这种自主探究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这一计算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了不同的数学。也就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学思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放飞思维
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情境是放飞思维的舞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就会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如:进位乘法26×2与23×2(不进位),有什么不同点呢?学生自己算中发现:“6×2”已满十了,怎么办呢?由此展开探究。这是学生的自觉需要,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向的发展。
让学生自己去制作,寻找创新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制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为了让学生掌握乘法口决,师生一起制作橡皮泥青蛙。一边做,一边唱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学生很快掌握了“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等口决。通过动手制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在激情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促进交流
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教一位数除的口算时,出示“先算,再算,然后”。让学生自己填写,自己总结。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推理、概括、综合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引导探究;创新知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62-01
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灌输知识多,培养的能力少,教师教的多,学生学的少,总的说来是“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为改革这种落后教法,我把“自主化学习”引进了课堂,从而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几年来,我结合学生实际,重在引导探究,培养自学能力,收到了初步效果。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在能否正确地进行课外自学和课内自学,即预习。通过预习,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由于及早接触所学内容,初步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思考新知识的有关问题,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深入钻研,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决难点,获取新知。怎样指导预习呢?关键是编写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课,让学生根据提纲和老师的启发,自己动脑筋思考,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答方法。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我出示这样的自学提纲:①已知什么?求什么?②根据分率句,请找出谁是单位“1”?谁是比较量?怎样表示?③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④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⑤算术方法怎样列?学生根据这些提纲来预习,很快学生就能顺利领悟其中的解法。实践证明,让学生先预习,后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启发与发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我把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的积极发现结合起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课时,首先从实例引入:“妈妈买来6个苹果,全部分给姐弟俩人,有几种不同分法?写出各种分法中姐弟分得苹果个数的比。”由于实例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很快就说出了各种分法,如:①姐3个、弟3个,他们的比例是1:1;②姐4个、弟2个,比例是2:1;③姐5个、弟1个,比例是5:1;④姐2个、弟4个,比例是1:2;⑤姐1个、弟5个,比例是1:5。这时,我告诉学生,像刚才姐弟所分苹果的各种分法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这样一说,大家立即表现出领悟的感觉。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从而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让学生举一些按比例分配的例子。这样,学生已从具体实例发展到抽象理解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获取新知
人的认知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他们理解掌握抽象的概念、法则、公式,在实际教学中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模型、实物等。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用学具亲自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在自发形成的求知欲中积极探索。
教学“圆的周长”,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并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由来,知道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如果教师把公式硬灌给学生,让学生死记公式、硬背公式,接下来的练习学生可能会准确无误计算出圆的周长。但这样的教学有碍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大胆探索新知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圆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种圆形物体来测量周长和直径,并说出测量方法。接下来学生就动手量出那些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填写实验报告。填写完实验报告后组织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讨论:①什么叫圆周率?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样推导的?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动手计算,加上教师的讲解。懂得了圆周率的由来,知道了公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计算时当然也就准确无误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拔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更好地启迪思维、发展智力。
参考文献:
[1] 胡良琼.对远程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缺失的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2] 李伟彬 罗 枫.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9(05)
[3] 王 斌.培养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5(02)
山东省沂南县张庄中学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首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还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最大可能地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要考虑化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对化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探究学习;体验
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是一种探究学习的策略,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此,当前化学教学的着眼点是要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首先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我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
一、开放教学环境,为探究学习营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使学生充分感到课堂不再是严肃而缺少乐趣的场所,而是一个宽松的游戏乐园,把教师当作朋友,把同学当作伙伴,彻底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从而“自主”的学习。因而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允许学生质疑、争辩,允许学生出错、改正,允许学生争论到炽热化时自由抢接话茬发表意见等。另外可根据需要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打破教室的垄断地位。这样开放教学环境,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氛围,从而师生的情感距离缩小了,学生的活动空间扩大了,生生之间的交流频繁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乐学作为最高境界。乐学,就是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感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开始学化学之前,对这门课往往有着既好奇又害怕的心理。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是教师和学生开始的第一次教学交流。一个好的开始,会让学生消除焦虑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情绪,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在上第一章时,不要急着先让学生接受过多的理论知识,先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在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自我介绍对化学的热爱,增加一些伴有明显反应现象的兴趣实验,让学生做一些简单安全的实验操作,和学生共同探讨生活中和化学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让学生自我展示对化学的了解,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学生与化学,与老师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上是否能鼓舞学生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情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各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例如在第一章教学中,除了做好教材中的“硫酸铜晶体的研碎”“水的沸腾”“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等实验外,又增加了“魔棒点灯” “水中生火”等实验,在氢氧化钠性质教学中,让学生用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用酚酞处理后的白纸上写鼓励性话语,发现其中的奥妙。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形形色色、多姿多彩,感悟到化学充满诱人的快乐和智慧的魅力。和学生一起收集资料,了解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化学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收集化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化学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许多人去研究,去探索,为之献出青春和终生。这些有趣的现象和生动的实例自然能激发初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热烈而持久的探究物质世界本质的愿望。
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刚接触化学的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层次较低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随着越来越多的毫无悬念的验证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好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妥善规划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和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兴趣发展成更为持久、对学生发展更为有利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新课程中,将实验探究设计成五个阶段,即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摆脱了僵化的“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实验。新课程的教材为探究实验创造了条件,使课程实施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例如:教材中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就是典型范例。以前的实验都是教师按着教材向学生灌输。新课程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进行探究实验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探究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帮好学生打好进行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在“物质的变化”的教学中,在实验桌上为学生准备了:
物质:铜丝纸片蜡烛氢氧化钠溶液
石灰水锈铁钉水盐酸
用品:酒精灯吸管砂布酚酞溶液等
提出问题:使下列物质尽可能多地发生变化并判断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经过一节课的学生实验探究,每组学生的探究结果在五个以上,多的甚至达到十个以上。学生得出的结论比按部就班实验得出的要丰富的多,精彩的多。在原来的教学中,要很晚才能够学到的知识,他们自己在探究中已找到了答案,这可能不仅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开发课外小实验,提供探究学习的素材
教材强化了其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功能,注意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情景创设,精心编入了大量实验内容,使学生经历相应的思维活动过程,从中体验和认识这些方法。如“自制净水器”、“工业上的水的净化”、“铁制品的锈蚀条件研究”“酸雨危害的模拟”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例如: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灯泡和灯管里充的是什么气体?做饭用的煤球炉以煤为燃料,煤里如果含有超标的硫,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会不会污染空气?怎么样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五、体验成功,树立探究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成功是成功之母。”因为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和力量。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探究成功的体验,并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起新的探究欲望,在新的尝试探究中了取得新的成功。我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创设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成功的学习,树立探究的信心。
刚接触化学不久,老师布置了学生“调查周围环境中水污染情况”的任务。学生很兴奋,认为这比做书上的习题容易多了,于是在双休日,他们三五个同学结成一组,对他们居住环境的周围开始了调查。星期一交流汇报时,每一位同学都觉得自己有话要说,老师把更多的机会给了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竟然发现他们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们说以前也知道水污染,但没想到严重的污染竟然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还利用有利条件(同学的父亲在污水处理厂工作)去参观了污水处理厂,了解了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讲出了许多老师同学都不知道的污水处理过程与方法,学生老师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他们的积极态度也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学生欣慰的笑容中,我们看到了满足与自信。在“钢铁锈蚀”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短片,学生感慨、议论之后,提出了“钢铁为什么会锈蚀?”“如何防止钢铁锈蚀?”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想法,老师让学生课后参考资料,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加以证实。第二天,教室的窗台上一下子多出许多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以后学生每天主动地观察,一周后的交流,老师没有的发言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了结论。
总之,探究学习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不断的努力,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实践,才会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本学期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注: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教给学生,而是教师在讲授完必读篇目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模仿迁移自己上自读篇目和综合性学习。)这一实验要放在以前难度巨大,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普及到教学上,教室里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工具的提升使这一尝试变得轻松有趣,孩子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课堂充满活力,妙趣横生。
先说备课。孩子们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大量寻找相关的教案、背景资料、音频、视频、课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既突出重点难点又有知识的迁移,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能力的提升,孩子们不再担心冷场没有话说,而是思考如何把最大的信息量和最好的东西呈现出来。在备课的过程中,孩子们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信息的整理和取舍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而这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很重要的一个能力。
再说上课。孩子们天生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尽其所能地在网上搜集他们感兴趣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并呈现给同学们,大家的兴趣一致,自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在这里,信息技术的作用功不可没。比如,罗楚盛、汪洋阳上的《竹影》一课,通过大量的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图片对比,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即一个重神似、一个重形似;再比如,从前孩子们对中国戏曲毫无感觉,但戴钰能、刘婉晴上《戏曲大舞台》,通过大量的经典视频让学生充分领略了中国戏曲的美妙和精彩,并且向同学们普及了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常识,才短短的一节课,同学们从对戏曲的麻木到趣味盎然,这其中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功不可没。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天性就好奇,对事物喜欢刨根问底,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又不够持久,单靠传统的老师讲授的方式难以长久地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信息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可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有着天然的悟性,他们能无师自通地灵活运用相关的技术并把它用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再者由于网络资源的无限丰富,孩子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搜索到与课文相关的精品文章和资料,有效地拓展迁移,阅读面更加宽广,鉴赏能力和品味不断提高。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主要在学法上。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学习,不同的学法会有不同的效果。学习方法是一门科学,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其实质就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学习体系。因此,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方法时,教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讲解引导,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教师的讲授虽然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每个细节都由教师来讲解,教师的讲解也不能等同地看成是灌输,而排斥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把教师的“讲解——传授”理解为“注入”,把学生看成器皿,讲解就是将知识注入器皿中,注多注少、注入什么归结于教师的主导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任何主导作用下的教,都要落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身上,教师教的一切内容都要通过一个独立的主体为载体和中介、中转而发生作用。单从理论上来讲,教师讲解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启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手段。教师应在注重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自主探索,否则“假如内容不能赢得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恶性循环的结果……”
教师应跳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寻危险最小的办法,尽可能培养学生探讨的能力,让教学尽可能地回到数学概念本身去。传统的数学教学法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包办代替的“填鸭式”教学。老师是整堂课的主角,学生是配角,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定理证明、例题解析,尽管教师讲解得很详细,尽管累得满头大汗、疲惫不堪,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甚理想。事实上,教师讲得再明白也没有学生自己发现的好,正如俗语所说:“自己煮的饭才香。”
二、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一定要备好课。备课,一是备学生,二是备具体讲授的知识。年级不同、学生不同都要准备不同的教案。教案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想让他们认认真真地听课而不走神,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小游戏、小智力题,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针对他们能否在竞赛或小升初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备课,平时要准备一些小升初或竞赛的历年真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准备实物,例如讲正方体、长方体、圆等时,教师应带着相应的教具,让学生在脑海中有实体,便于他们以后化具体为抽象。而且,在下一次上课前,要帮助学生复习上次课讲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好习惯。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必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老师的教,应当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可以产生无穷的力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活跃轻松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
一、巧用知识的相似性,培养类比学习能力
数学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不断发现、不断认知的过程,绝不是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机械模仿”的过程.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新知教学无疑是一种最佳的学习途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类比就是一种相似.”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点,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把类比学习的方法渗透在“助学单”中,让学生先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的知识两个数学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推出这两个数学对象的其他一些属性也有类似的地方,从而使得学生自主探究到新的概念、定理、法则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环节1解一元一次方程:
环节2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有哪些步骤?各步骤的依据是什么?
环节3对照上题中解方程的过程,尝试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环节4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般有哪些步骤?各步骤的依据是什么?解解一一元元一一次次方方程程和和解解一一元元一一次次不等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吗?
环节5请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复习并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通过完全相似的一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类比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并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一课堂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应用类比学习的方法,将已有的数学知识扩展,得到新的数学知识,从而在数学学习方法上有所突破,真正做到“学有用的数学”.
二、精心设置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正确的结论(包括经验和实践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是根据自己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他们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没有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做到自主性、创造性地学习.那么,我们在“助学单”的设计中,该如何充分考虑利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这一形式的课堂呢?我通过安排一些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1在方格纸上画出顶点在格点上的直角三角形.
环节2分别以你画出的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为一边,向外作正方形.
环节3请你计算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环节4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讨论,看他们是否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在经历观察、归纳、猜想的过程后,初步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存在的关系,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肯定了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通过动手操作、动笔计算、动嘴交流、动脑归纳发展了合情推理的能力.
三、注重概念自主生成,加强逆向思维能力
概念是指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成为概念.概念的自主生成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到掌握概念的学习目标.
逆向思维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思维的思维模式,早在19世纪,逆向思维就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在数学研究领域中被得以引申和利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学生从问题的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培养反思与抽象思维的习惯,从而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逆向思维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髙课堂活力,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创新精神.初中生由于受年龄、智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不太善于进行逆向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正向、逆向双重思维能力.在“助学单”的设计中,我常以概念“自主梳理”为突破,颠覆学生“从左向右”运用教材的概念、定义、定理的习惯,加强他们逆向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自学相反数的概念时,我给出了这样的一组问题:3的相反数是多少?多少是0.3的相反数是什么?-5和哪个数字互为相反数?等等.在学生学习绝对值的概念时,我给出了这样的一组问题:5的绝对值是多少?-5的绝对值是多少?哪个数字的绝对值等于5?等等.
又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环节1请你自学书本概念,并根据定义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环节2若方程(m-1)x|m+1|-5x+1=0是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的值是多少?
通过这样正反两个方面的环节,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习惯,加强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论文07-11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10-29
(全英文论文)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1-1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随笔07-26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方法09-20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0-07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07-19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0-16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10-24
浅谈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论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