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2024年《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篇1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三公经费监督的部门不包括()。A.公安 B.审计 C.财政 D.监察

A

B

2.三公经费不包括()。A.公务出国 B.公务接待 C.公务用车 D.福利费

A

B

3.三公经费列入预算不包括()。A.一般公共预算 B.政府性基金预算 C.专项资金预算 D.社保基金预算

A

B

4.三公经费每年列入预算需经过()。A.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B.单位审核 C.财政部门审核 D.主管部门审核

A

B

5.三公经费未公开主要原因()。A.计划经济时代预算信息保密 B.三公经费概念没有准确意义 C.各单位不愿意公开 D.统计口径不一致

A

B

6.公务接待必须有()。A.公务接待函 B.发票

C

C

C

C

C

D

D

D

D

D

C.pos机小票 D.工作证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三公经费公开的时间()。A.财政部门在预算批复后20日 B.主管部门在预算批复后15日 C.1年 D.1个月

A

B

C

2.三公经费列入预算可以监管的部门()。A.人大 B.审计 C.监察 D.财政

A

B

C

3.三公经费未向社会公开原因包括()。A.计划经济时代预算信息保密 B.三公经费概念没有准确意义 C.各单位不愿意公开 D.统计口径不一致

A

B

C

4.三公经费公开包括()。A.预算 B.决算 C.审计结果 D.消费情况

A

B

C

5.三公经费包括()。A.公务出国 B.公务接待

D

D

D

D

E

E

E

E

C.公务用车 D.福利费

A

B

C

D

E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1.三公经费预算不必公开()。

2.三公经费公开的法律依据是《预算法》。()

3.三公经费不包括人员工资、福利费()。

4.三公经费公开的时间可以自定。()

5.三公经费仅指一般公共预算的三公经费()。

6.三公经费每年列入预算,无预算不得列支()。

2024年《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篇2

一、三公经费公开所面临的问题

1. 三公经费公开的经费来源范围有局限。

目前“三公”经费公开制只要求公开财政经费支出情况, 非财政经费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没有公开, 大大降低了“三公”经费公开和控制的意义。事业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多元, 财政拨款仅是其中一部分, 其余事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 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经费支出空间。从财务支出和管理的角度来看, 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与非财政经费是一个会计主体发生的支出, “三公”经费公开也应将非财政拨款开支一并纳入统计范围, 不给“三公”经费在支出渠道上提供人为操控和调节的空间, 成为一种数字游戏, 在财政经费与非财政经费中随意地调节。

2. 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及解释没有具体的规定。

一些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内容过于简单模糊, 难以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解读。同属事业单位中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各自“三公”经费支出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 这就需要细化“三公”经费的内容, 应明确每一笔花销的数额, 解释每一笔花销的用途;应区分单位管理类“三公”支出和业务类“三公”支出的不同分类列支;不但要看支出数额, 还要看支出绩效, 以利于公众判断支出的合理性。应出台“三公”经费公开具体的规定, 细化“三公”经费公开的格式、范围、内容、程度, 如对于出国费披露单位年度出国具体团组数、人员数, 有具体项目预算占多少, 有批文有邀请函的正规出国活动占多少, 其他单位自主安排的占多少, 便于社会公众解读该事业单位一年出国费用的正当合理性。对于公务用车费披露单位车辆定编数量、车辆保有数量及型号, 便于公众了解车辆单位的车辆是否超编超配置, 提供车辆年度行驶里程、总里程和车辆综合使用年限, 便于公众考核车辆费用支出标准, 并对维修费、燃油费、车辆保险费及其它费用进行分项考核, 分析车辆更新的合理性, 不合理的原因究竟在哪一块费用上。

3. 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统计口缺乏统一的标准。

现行部门预决算基本支出部分编制口径基本一致, 预算决算数据具有可比性, 但项目支出预算部分无具体支出科目明细, 项目预算明细反映在项目文本中且预算科目与决算报表支出科目不一致, 给项目支出预决算统计对比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会计核算体系既具有行政单位预算制的特点, 也具有企业成本核算制的特点, “三公”经费是根据部门决算中相关经济科目数据统计出来的, 部门决算又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填报的。“三公”经费的概念不明确, 口径和标准不规范, 数据统计方法不统一造成统计结果的差异化。应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对应关系, 实现“三公”经费、部门决算和财务数据三者之间的对接, 规定“三公”经费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因公出国 (境) 费、公务接待费与具体的预决算支出科目、具体的会计核算科目的对应关系, 确保“三公”经费有据可依, 有据可查。

4. 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缺乏审计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的年度报表需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上市公司报表要公告接受股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但对国有事业单位的预决处报表没有审计要求, 一般经系统内逐级汇总后上报, 无报表审计的要求。年度报表数据真实性无法得到可靠验证, “三公”经费统计口径是否合适, 数据真实与否难以认定。随着国家财政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近两年部分地区财政经费监管部门对管辖内国有单位开展了一些预决处报表审计工作, 但由于管辖单位多, 人手有限, 一般只能做到抽查, 难以进行全方位普查。建立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对事业单位年度预决处报表和“三公”经费支出报表进行例行审计, 对提高“三公”经费和预决算报表数据质量很有帮助。

二、改进措施

1. 三公经费总量控制的预算管理办法需要改进。

从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情况看, 除公务接待费部分这一项非刚性支出可以采取总量控制, 逐级分解的方式加以控制外, 公车费用和出国费用不考虑实际需求, 采取定额指标, 不得突破上年指标的方式不可取。众所周知, 我国财政预决算是由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构成, 基本支出一般安排人头费、运行费等常规性支出, 财政经费及非财政经费均可以安排支出, 但项目支出是依据项目管理部门批准后的项目任务书和预算实施, 全额由国家财政资金安排, 其中用于出国的费用、车辆购置运行的费用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 如受制于“三公”经费总量控制目标的限制, 往往造成项目难以完成或者难以按期完成, 一些正常的业务活动不得不压缩或被后延, 影响到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项目执行结果与批复项目预算不符, 项目经费结余也给项目验收造成影响。科学的控制方法应是对于基本支出中的“三公”经费规模依据基本支出预算总额人员编制数核定“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 对于项目支出中的“三公”经费严格按照项目批复预算执行。

2.“三公”费用支出预算的监督考核机制应该跟上。

制度是否有效, 关健在于落实。多年来, 社会公众对控制“三公”经费的呼声不断, 但效果甚微,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完整的监督考核机制。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三公”经费支出监督考核标准, 各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是否超预算、是否缺乏监督与奖惩手段, 导致“三公”经费支出和公开方面弄虚作假的现象屡有发生。2012年国家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 对行政机关“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及定期公开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控制和公开统一的规范应参照国家机关的管理规定及时跟上不能缺失。建立问责制, 明确责任人, 对不依据法定要求和规定范围、规定途径、规定范围公布“三公”经费, 在“三公”经费公开中弄虚作假的行为, 严肃追究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此外, 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 对于“三公”经费公开的公众信息反馈体系和公众信息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应作为“三公”经费监督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三公经费公开应致力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整体改革。

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问题的体制性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财政预算制度, 二是职务消费制度。预算与决算两张皮, 预算执行上的严肃性不够, 财务报销制度的制度性缺陷, 以及根深蒂固的职务消费观念等都是导致“三公”问题突出和严重的体制性根源。要从“三公”经费问题的体制性原因中去寻找制度治理之策, 尽快实现我国财政预算的全公开, 且都公开到“项”级科目, 那“三公”经费的单独公开就不必要了, “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只能作为防范腐败风险的过渡性举措。我国的预算制度一直带有软约束的特征, 只要领导愿意批准, 没有预算也可以照样支出。要从制度上真正实现预算的严肃性, 没有预算就不能支出, 对违反预算的行为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制定合理的公务报销制度, 我国的公务报销制度存有一些不合理规定和标准, 衍生出一些中国特色的怪现象, 例如下级单位附属单位为上级单位负担报销费用转移隐藏“三公”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 就很难搞清楚一个单位的“三公”经费到底有多少。推行职务消费制度改革, 我国公车配备数量如此之大, 经费支出如此之巨,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一直实行的是落后的职务消费制度, 要改革在公车使用上实行的实物配给制, 进一步推进规范市场化、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之路。

三、总结

从事业单位角度来讲, “三公”经费公开只是一种手段, 目的是为了强化其执行经费预算的严肃性, 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完善财政资金支出的控制措施, 减少不必要的公务支出。“三公”经费公开, 将经费支出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提高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成为事业单位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总之, “三公”经费公开, 必将推动事业单位预算体制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摘要:“三公”经费公开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和管理的特点, 对现行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对如何构建更加规范的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及其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初探, 以期提高管理效益。

2024年《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篇3

一、对于财政部门预算要加强四个方面。一是“三公”经费预算要细化。从调查情况看,下达的预算很简单,只有部门经费总额,支出没有明细,“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的控制、考核、预警无确切的标准;二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预算制度。“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预算标准要科学,要切合实际。本着节约原则制定新标准,使部门经过合理控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三是预算编制要透明。职能相同相似部门经费预算要有可比性。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推广和完善公务卡结算方式,实现明白消费,减少现金支付。

二、对于预算执行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一是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预算细化到项目,没有预算,一分钱也不能花;二是严格做到开支必须公开、透明,必须接受立法机构和公众的监督,落实问责问效。一些单位,之所以对“三公”经费大手大脚,对中央和上级有关禁令不以为然,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公开不够、透明不足,群众不知道、管不着,助长了奢侈之风。一旦将一切置于阳光下,将会曝出问题、晒出破绽;三是加大惩戒力度,明确“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的法律责任。加大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让其自生敬畏。

三、完善制度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将整治公务人员的“公款消费”和“挥霍浪费”行为,列入政府法制建设计划,尽快明确公款消费的法律或制度责任,使治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有规可依,这样既会对公款消费主体造成压力,也为公众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提供了法制支持;二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完善公开方式和内容,使其制度化、常态化,方便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三是强化定点管理,各级政府统一公布定点单位。

四、从监督检查层面,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纪检、监察、财政 、审计等部门应加大联合监督力度,对各单位“财政资金”支出审批、报销、核算实行源头审核控制。并积极探索建立对各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支出开展季度性预警提示工作,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及会议费预算管理,严防支出超标。审计机关进一步强化对各部门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的审计监督力度,将各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作为审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接受人大的审议和质询。

总之,治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要多管齐下。从完善制度建设,细化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以及监督考核多种措施结合方能收效。要强化政府各部门公开行政成本的力度,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出国出境出差考察等支出情况,应详细分类列出,使各部门的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加强对“三公”经费消费主體勤俭节约为政理念的教育和锤炼,明确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国家资金责任。要将政府各部门行政成本情况及“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公开情况,纳入年度目标、廉政考核和问责范畴,促使各部门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行为,提高行政效益。

2024年《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篇4

目 录

第一部分 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2016年部门预算表

一、2016年收支预算总表(功能分类科目)

二、2016年收支预算总表(经济分类科目)

三、2016年收入预算表

四、2016年支出预算表

五、2016年财政拨款收支预算表

六、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七、2016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八、2016年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预算表

九、2016年政府采购预算表

十、2016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三部分 2016年部门预算情况和重要事项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1)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律和法规,贯彻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

(2)在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优美和谐的环境。

(3)主要承担高中教育教学,有545名教职工,6938在校高中生学生,128个教学班。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精神文明单位。以“明德”为主题的儒家校园文化,突出《论语》校本课程全员育人。

(4)按照干部和教师的职数、编制和管理权限,负责对本学校的干部和教师进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工作规章制度,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对干部职工的工作开展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

(5)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负责对本校的财务和项目建设进行管理,负责核算和发放教职工工资。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曲阜市第一中学系一级预算单位,无下预算单位。

第二部分

2016年部门预算表

表1.2016年收支预算总表(功能分类科目)表2.2016年收支预算总表(经济分类科目)表3.2016年收入预算表 表4.2016年支出预算表

表5.2016财政拨款收支预算表

表6.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表7.2016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表8.2016年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预算表

表9.2016年政府采购预算表 表10.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详表附后)

第三部分

2016年部门预算情况和重要事项 说明

一、2016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2016年收入预算为6760.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 6760.9 万元,财政专户管理资金0万元,上年结转0万元。

2016年支出预算为 6760.9 万元,其中:

1、按功能分类科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21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1104.7万元,车辆燃修2.4万元,车辆燃油、维修、过路桥费等;

2、按经济分类科目,工资福利支出(类)3553.8 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

(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2016年当年财政拨款收入预算为 6760.9 万元,其中:经费拨款6760.9万元,中央转移支付0万元。

2016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 6760.9 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 2100 万元,主要用于办公、修缮、设备购置、物业、水电等。

2、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 1104.7 万元,主要用于社会保障缴费。

3、全额在职个人部分支出3553.8万元

4、车辆燃修费支出:2.4万元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情况

2016年当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 6760.9 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类)财政事务(款)行政运行(项)支出6760.9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缴费、办公费、水电费等。

2、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支出0万元。

(四)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情况

2016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文化体育传媒(类)支出 0万元。

(五)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情况

2016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预算6760.9万元,其中: 人员经费4658.5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险缴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住房公积金、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

出等。

日常公用经费2102.4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

二、重要事项说明

(一)政府采购情况

2016年政府采购预算 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安排 0万元,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安排 0万元,其他自有资金安排 0万元,上年结转资金安排0万元。

(二)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情况

2016年,通过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共2.4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4万元,()公务接待费0万元。

2016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5年增加 2.4 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增加 0 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 2.4 万元、(增加的原因是2015年公务经费中未安排)公务接待费增加

0 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预算未安排。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由市级财政拨款形成的部门收入。按现行管理制度,市级部门预算中反映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指单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包括:教育收费、社会公益机构接受的公益捐赠收入,以及幼儿园接受的捐赠收入等。

三、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xx单位开展xx活动取得的xx收入……等。

四、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如xx单位开展xx活动取得的xx收入……等。

五、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按规定动用的售房收入、存款利息收入等。

六、上级补助收入:指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的收入。

八、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预计用当

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九、上年结转: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十、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

十一、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5

2、局机关车辆由局办公室统一管理和调度,非重要活动或紧急情况不得租用社会车辆。

3、车辆使用实行“派车单”制度。派车单由局长或分管办公室领导签发,驾驶员凭单出车和报销费用。特殊情况先出车的,应事后及时补单。需要改变出车地点和时间的,应及时向办公室报告。因单位车辆均已公差外出,且工作时间紧确需租用社会车辆的,经报请局长同意,应按派车程序进行租用社会车辆,租车费用由车主来局签批结算。

4、局属车辆由驾驶员负责保管,驾驶员应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确保内外清洁,出行安全。救灾专用车辆在防汛救灾期间,必须无条件服从全县统一指挥和调度。

5、车辆维修由驾驶员根据车辆状况向办公室提出,事前填写车辆维修保养申报单,并附维修项目清单、费用预算,经分管办公室领导审核后报局长批准,按规定维修。维修费用由办公室派员结算。

6、严禁非驾驶人员驾驶车辆,局机关工作人员因个人特殊情况确需用车的,必须经局长批准后按派车程序进行。

(一)接待来客

1、接待来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30条规定,做到热情、周到、节俭和对口对等。

2、金寨籍老红军及其配偶回乡探亲,由办公室和分管领导牵头接待,其在本县境内的亲属一般不单独招待。

3、上级领导来县和兄弟县区来人联系工作,确需安排食宿的,由办公室负责统一安排,分管领导和对口股室陪同,接待标准按县有关规定办理。严格执行禁止工作日午间饮酒的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从事高消费娱乐活动。

4、乡镇(部门)领导或工作人员来局联系汇报工作,确需安排就餐的,经分管办公室领导同意后,由办公室安排工作餐,工作餐标准按县规定执行。确需陪餐的,其陪餐人数不得超过来客人数。

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做法 篇6

——**“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做法

为有效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在保证正常工作开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节约潜力,从源头上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每年“三公”经费支出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近三年该市系统“三公”经费的开支情况来看,“三公”经费开支总数在公用和业务费用支出中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公务用车购置费、出国(境)费用近两来的支出下降更为明显。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各单位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进一步认识到“三公”经费公开是机关事务的法定项目,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对于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打造廉洁、阳光、节俭型政府和促进民主监督具有重要意义,把“三公”经费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三公”经费管理工作为契机,统筹兼顾,加快推进**事业全面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勤俭节约意识,以身作则,认真维护消费纪律,做好廉洁自律的表率。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制定“三公”经费控制办法或措施,杜绝奢侈浪费行为。

二、健全制度。一是严格控制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干部职工外出学习考察严格执行《》要求,实行事前审批、事后报告和相应的经费报销制度。因工作需要出国(境)的,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要求。严格出国(境)报批制度,财务部门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的核算和管理,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经费报销规定,按照批准的人数、天数、路线、公务活动情况、经费计划等进行核销,未按要求审批报备的或与公务无关的开支和计划外发生因公出国(境)费用一律不予报销。严格规定和落实机关干部职工因公出国(境)不得以任何形式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或补助,不得向下属单位、企业和地方摊派、转嫁出国(境)费用,如有违规者,除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外,公款出国(境)费用,一律由个人承担。二是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各单位公务接待坚持本着热情、必要、周到,坚持节约简朴、严禁奢侈浪费的原则,加强对本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列支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审批制度,明确公务接待范围、严格遵守接待事前审批制度和接待标准。需要接待的客人,由办公室负责接待人员(或对口业务经办人员)填写《公务接待审批单》报单位领导审批。财务部门加强对财政性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办公室接待部门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凡超出审批标准的接待费,不得报销,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

为。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提倡对口接待,食堂就餐,控制陪客人数。三是严格公车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和配备标准规定。公务用车的配备和更新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列入预算且不得超编,未纳入当预算的或超编的,原则上不予安排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对特殊情况确需追加的,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机关车辆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的规定,强化对车辆维修、加油、保险等环节的内部控制,严格执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杜绝公务用车使用中的浪费现象。车辆定点加油点应选择“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并推行“一车一卡”制。在车辆定点维修店的选择上,各单位根据在用车辆的品牌、数量,维修地点、维修费用等综合因素选择多家定点维修企业;公务车辆平时的维护保养,遵循安全、经济的原则上,全部选择信誉良好、售后服务有保证的“4S”店维护。

三、落实责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通知》,对落实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工作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做到“三公”管理人人有责。各级单位结合实际制定细化“三公”经费使用用途、经费限额、使用权限、违规问责等规定,将“三公”经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规定对不按规定程序执行的,将追究责任。严格要求各单位应根据经费预算制定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

费支出计划,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

2024年《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篇7

一、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一) 公车的配制与使用已经失控

首先公车在配制方面已经失控。虽然国家内部各级政府部门对公车的配制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以及规定, 但是规定在具体落实中却十分困难。很多的单位都存在公车超配的现状, 他们往往会编造各种理由增加公车数量。由于各级行政单位之间攀比之风盛行, 所以某些行政单位公车超标配制后别的单位也会效仿, 最终使公车经费不断上涨。其次公车的使用未能合理控制。由于公车滥用状况的普遍存在, 很多领导以及单位职员也会在闲暇之余用一用公车, 这就使得公车行使时间增长、油耗增加、汽车耗损变得越来越严重, 从而使得公车的维修保养与燃料费用不断提升。

(二) 公务接待费用逐渐失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比较频繁, 所以公务接待范围广、工作多, 很多单位就以此为契机将各种费用归结到公务接待费当中, 这就导致公务接待费用居高不下。第一, 公款消费项目众多。行政单位在进行领导接待的过程中, 除了招待以外还要将唱歌、喝酒、跳舞等娱乐活动纳入到公款接待的费用里。第二, 公款接待的消费规模不断升级、人数不断扩充, 致使费用不断增加。第三, 招待项目数量增加、娱乐项目占据主导地位, 最终使得公费支出总额不断提升。

(三) 公费出国现象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职员往往会利用出国深造、学习等名义拿着公款出国进行五花八门的旅游活动, 在出差的过程还经常随意变更活动路线增加公费支出。更可恶的是, 部分人假借出国工作为由私自转移公款私相授受。

(四) “三公”经费界定不清

我国“三公”经费在制定之初并没有对其进行非常明确的界限划定, 仅仅是依靠“三公”经费的雏形进行管理。我国“三公”经费中的出国出境费、公用车购置与运维费、公务接待费等等都是在2011年之后才得到明确的, 相关内容同时被纳入到了当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之中。但是在现实的生活当中, 相关行政单位在进行“三公”经费概念以及定义、包含的相关内容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彼此之间的内容也存在差异, 核算过程中使用的途径也不同, 在进行最终的审定与确定中大多都是财会工作人员依靠自己长年累月的经验与判断进行确定, 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工作人员的影响, 导致其随意性增加, 从而使得“三公”经费的财务处理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影响了管理效果。

(五) “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三公”经费的控制管理过程中, 存在多种多样的隐性“三公经费”,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常开发内部收据或者代开发表入账, 加之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核实审查漏洞, 这些发票与收据的真实可

靠性得不到有效的认定。由于在进行“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触碰到部分既得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 不仅如此, 一旦控制管理的程度过于严格还肯定会导致部分行政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开展, 这就导致了部分领导最终只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忽略制度制定工作的开展, 避免专门管理办法制定影响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与此同时, 在进行“三公”经费的监管中财务核算已经无法有效的发挥监督管理能力, 其作为一种事后干预监管环节对于已经支出使用的“三公”经费实际所能够监管控制的能力也是微乎其微, 实际意义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二、“三公”经费过高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思想存在问题。部分公职人员缺乏行政观念与节俭意识, 官本位思想严重, 出门办事讲究“脸面”, 感觉只要不把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就不算贪腐, 所以导致三公经费居高不下。

其次是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三公”经费的处置决心不够大, 这是由于对“三公”经费限制策略的制定者也是利益的获得者, 所以在制定策略方面总是束手束脚、下不定决心。

然后是行政体制在进行改革中的效果不是很好, 虽然行政机构多次进行精简调整, 但是每一次的精简都是为了下一次的膨胀, 这就导致人数越减越多, 造成较大的资本开支。

再次是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越算内容较多, 相关项目资金的使用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所以造成了管理难、漏洞大的特点。加之财务报销及审核制度存在缺陷, 这就导致过往经费的监督流于形式。

最后是监督存在缺陷。我国“三公”经费在上级、平级、下级中存在的监督单位都未能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这是因为上级太远, 远水解不了近渴, 造成监督效率低下。平级又碍于面子与关系, 不方便开展调查。而下级则是由于上级权利与压力的制约不敢对其进行形式监督权利。加之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体制特殊性”, 所以社会上的中介及民用机构就没有权利对其“三公”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 最终造成了监督权限的真空。

三、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具体控制办法

(一) 加大公开透明工作力度

首先应该对信息公开的力度进行加大, 对信息公开的方式与相关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如果在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公开中存在公开力度不足、透明度不高的现象就会让不法分子寻得可乘之机, 然后在经费管理上不计成本的大动手脚。所以将“三公”经费纳入进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当中, 使其受到社会各界及各部门的有效公开监督管理, 将彻底让其处于众人的目光之一, 不论什么蛛丝马迹都会被大家及时的发现、处理。所以说, 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控制与管理中, 就一定要对信息的公开力度进行不断的增加, 对人民公众比较关心的“公车使用费”、“公务接待费”、“公务出境费”等进行详细的罗列与公布, 从而使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使用状况实时处在大众的监督目光之下。避免部分心怀不轨的人士从中获取利益, 影响集体的发展利益, 从而提高“三公”经费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 要将“三公”经费公开情况, 纳入年度目标、廉政考核和问责范畴, 促使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支出, 提高行政效益。此外要明确领导的管理责任, 使单位领导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三公”经费的管理工作, 将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二) 做好“三公经费”法制建设工作

在进行行政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中, 首先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三公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控制。三公经费是纳税人的钱, 属于国家财政。所以应将刑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三公经费使用领域, 从而有效的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避免经费浪费状况的出现。

(三) 将“三公经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当中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对社会发展等所作出的贡献与管理的绩效, 他是由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通过实施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将有效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的动力。通过在政府绩效考核中纳入“三公经费”审查项目, 将有效地将外部压力转变为内部压力, 让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明白降低“三公经费”与自身业绩的直接关系。另外,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重视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成果与成本、行政绩效综合的绩效考核制度, 从而将社会对行政结果的满意程度、形成结果所使用的成本等指标统统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 拓宽政府绩效考核的范围, 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职位、薪资进行调动调整, 增强绩效考核对“三公经费”控制的影响力。

(四) 强化“三公经费”内部制度控制机制的建设

做好制度建设工作, 将有助于从内部对“三公经费”的使用进行控制。第一点, 在公车使用方面应规定车辆使用标准与数量, 严审公车审批程序。在公务车的使用方面可以采用内部控制手段进行规范, 比如对于公务车的加油实行加油卡制度, 一车一卡;对车辆维修可以采取竞标方式, 统一到中标厂家维修;对于公车私用现象可以对公务车安装GPS定位系统, 随时掌握车辆的位置;公车的接待制度应不断的进行完善, 相关活动所产生的车辆使用费用应被管理部门直接掌控,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支出。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预算的编制。第一就是要对“三公”经费的预算科目等进行细化, 成立专门的预算部门, 对预算额度进行确定, 严格的按照预算执行标准控制资金流动, 进而保证预算工作的开展在监督范围之内合理开展。 (2) 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相关参与预算编制的所有部门, 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当中, 必须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及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处理问题, 认真填报预算申请表, 交予预算管理部门审批。 (3) 要将各单位的其他收入, 以及其下属事业单位、经济实体统一纳入预算管理, 将其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预算管理, 从而有效避免预算的挤占、挪用。

(五) 树立节俭意识对单位人数进行精简

提高领导及员工的节约意识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三公经费”的支出。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为员工树立节约适宜, 督促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教育员工节约行政工作中的点滴资源。与此同时, 应对行政事业单位臃肿的办事机构进行人员精简。行政事业单位要注意控制在编人数, 整合职能、明确权责、精简机构、完善机制, 下决心清理超编人员, 切实清理“吃空饷”现象。将单位的编制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只有这样才能使缩减财政支出, 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

(六) 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

政府应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的全面建立, 组建监督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文经/韩费胜”男进行监管, 针对出现问题的相关部门以及职员进行行为记录以及处罚。在行政单位的内部也应加强监督治理工作, 完善行政机关单位自身监督管理机制及监管部门的组建, 提升其自我监管能力,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公开化、透明化程度。不断的完善反馈机制, 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对相关问题及时处理、积极吸收大众意见进行工作整改。

(七) 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三公”经费的开销控制受到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 所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的建设、培养并引进优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强化对单位内部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 定期开展会计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 并帮助其了解掌握国家财会政策的调整方向, 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其次应大力开展组织交流活动, 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 通过宣传党风廉政知识的方式, 提高其防腐能力。最后应提高会计人员的监督智能, 鼓励其主动的参与“三公”经费的监督, 通过主动的分析与思考对单位内部的收支状况进行分析, 做领导的好参谋。

中学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8

1、本办法所称“三公经费”是指所有使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2、因公出差、培训、学习,须先经校务会审核签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批准,应结合学校重点工作合理安排,从严控制因公出差、培训、学习的项目和人数,严格控制外出时间。报销费用时,差旅费、培训费等开支标准应符合报销标准,并提供合法报销凭证。

3、公务接待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按标准接待。

4、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执行先登记后使用原则,由相关部门统一协调后派车,如有特殊需要,须经校长审核获批后使用。

5、各部门“三公经费”支付应当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除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者银行转账外,一般使用公务卡结算。

6、按照校务公开制度的规定,按年度公布学校“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

7、要建立健全“三公经费”使用管理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部门报送“三公经费”执行情况。

机关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9

一、公务接待坚持节约简朴的.原则,严禁奢侈浪费。

二、单位公务接待实行限额制,年度公务接待费用不得超过限额标准。

三、接待主体。现场准备有分管领导负责;会议室、接待室的布置、材料准备由党政办负责;后勤保障由机关伙食团负责;就餐服务由党政办安排。

四、简化接待。来客原则上在镇伙食团就餐,伙食团安排不了的由伙食团长在机关外安排,班子成员和机关其他职工不直接安排来客用餐;公务接待一般不上高档菜,不上高档酒,不发包包烟,不赠纪念品。

五、单位日常会议、公务接待实行食堂就餐制,工作日午餐一律禁止饮酒。

六、严禁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用公款互相请吃请喝。

七、重大活动实行定点接待,不能到单位负责人亲友经营的场所消费。消费实行公务卡支付,并于开支后的一周之内报帐。

八、乡镇干部到村组开展工作,原则上不到村组就餐,遇特殊情况需要在村组就餐的,要按实支付伙食费,不得接收包包烟。

xx镇机关公务用车购置与维护管理制度

一、车辆配备。严格实行定编管理,配备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市的相关规定,不准将在编的公务车辆擅自转让或变卖

二、车辆购置。凡申请新购或报废公务车辆,必须遵照程序审批。

三、用车调度。优先保证党政主要领导工作用车。一般人员4人以上、班子成员2人以上下村或出差,由分管后勤领导调度用车。驾驶员未经党政主要领导同意不得私自用车。

四、用油管理。车辆加油实行定点加油、刷卡管理、每月公示。油卡由财政办统一购买、充值。

五、车辆维修。发现故障要及时报告,500元以下的日常维修由分管后勤领导审定,500元以上维修先做预算,报主要领导审定后实施;机关车辆实行定点维修、打卡结账。

六、车辆管护。驾驶员必须爱惜车辆,随时保持车辆整洁卫生;实行定点洗车、集中结算(打卡)。

七、纪律要求。公车一律不进景区、酒店、娱乐场所,一律不得私驾私用,一律不得借予他人使用,一律不用于红白喜事,节假日公车一律入库管理;驾驶员必须随时检查车辆安全,按规定实施保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xx镇机关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

一、外出参观学习或考察活动实行审批备案制。外出参观学习或考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审批程序办理,公款外出参观学习或考察活动必须将个人往返时间、路线、学习考察内容和经费数额等详细情况上报。

二、一律不准借学习考察名义用公款组织干部职工外出旅游。

三、不得用公款组织和参与没有明确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的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等活动。

四、单位经审核批准后组织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的,不得借机安排旅游项目。

五、对未按要求审批备案的外出参观学习或考察活动产生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因私外出产生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六、违规组织公款旅游的,全部费用由个人承担;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不按规定报批备案并借机安排旅游项目的,全部费用由个人自负。

2024年《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篇10

2011年5月, 国务院要求中央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同年5月, 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比照中央财政做法, 公开“三公”经费;2012年4月, 国务院再次要求省级政府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就两三年间公布的“三公”经费情况来看, 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细化程度都是在不断地提高的, 但公开三公经费尚属尝试阶段, 公开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 有的部门“三公”经费报表只是罗列大量的数字, 没有必要的解释或说明, 对经费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效果等问题均未做任何说明和解释;有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仅有寥寥数语, 让人读来一头雾水, 被网友戏称为“天书”。

其次, 各部门对三类经费的归类可谓是五花八门, 将部门的“功能支出”与“经济支出”混淆。有的单位担心晒出的“三公”经费有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求, 刻意隐瞒了部分不合理支出;有的担心公开的三公经费的数额太大, 将一些支出项目转移;例如, 有意将出国费记入差旅费或培训等科目;办公室用于接待客人所用的烟、茶等这类支出本应反映在招待费当中, 却计入了办公费。三公经费的公开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纳税人对这些数据如同雾里看花, 看到的都是一笔笔弄不明白的“糊涂账”。

再次, 从公开的具体时间看, 有些部门尽量拖延公开时间, 有些单位选择在周末, 甚至下班后才公布“三公”经费, 就如媒体所评论的三公经费的公开是“挤牙膏”式的, 总显得那么没有底气, 给人一种不愿公开和敷衍的感觉。

随“三公经费”公开的不断深入, 由此而暴露出来的问题, 给我们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挑战。在这个新时期, 为了给三公经费的全面公开提供货真价实的原材料, 从而经得起广大人民群众的考验, 我们该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呢?本文认为应从下面三个方面做起。

一、财务处理要规范

公开“三公”经费是一个政治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技术性、业务性很强的问题, 涉及到对“三公”经费的界定、确认与计量、归集与核算。为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消费性支出, 财务部门应从严把握三个“关口”, 把基础工作做好。

1、严格原始凭证审核关口。严守财经纪律, 制定原始单据审核细则, 加大对原始票据在合法性、真实性等方面的审核力度, 要求各预算单位认真落实, 细致审核, 制定审核支付业务流程, 从源头杜绝虚假经济业务的发生。

2、细化会计账务核算关口。公开的“三公”经费数据是从诸多相关的科目中去寻找、归集, 这极容易造成人为取舍, 导致各部门“三公”经费的口径不一, 缺乏可比性, 特别是在有些部门对公开存有不解和抵触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全面、准确反映“三公”经费科目情况, 在全面理解三公经费内涵的基础上, 完善三公经费的会计核算体系。按照财政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因公出国 (境) 费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从细化“三公”经费核算出发, 设置明细分类账进行明细核算, 并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三公经费备查账。杜绝将“三公经费”支出列入其他科目等人为粉饰的行为, 做到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三公经费的数据是来源于部门预算, 决算, 会计账目的, 所以要做好他们之间的协调一致, 使三公经费的数据有据可议, 有帐可查。

3、守住资金支付结算关口。根据《会计法》和国库集中支付等有关政策, 鼓励核算单位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和比例。对于授权支付资金, 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 限额以上必须采用转账方式结算, 防止现金结算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端, 杜绝财政资金被“移花接木”。

二、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

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龙头”。财务部门在对以前年度预算的收支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任务, 分清轻重缓急, 遵循节约原则。将"三公"经费严格纳入预算管理, 严格控制其所占比例, 并制定出相应的支出计划, 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 不得转嫁相关费用。进而在各级预算单位范围内牢固树立起"先预算, 后支出"的观念, 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的约束力, 从源头上加强监管, 进一步降低单位公用经费的开支, 遏制公用经费的增长, 从而有效地压缩行政成本。

在预算执行环节, 建立支出控制机制, 要根据批复的预算严格控制经费支出, 避免"超支"现象的发生。对于没有预算的不能支出, 对于批准的预算则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开支, 对于三公经费需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渠道, 严格控制行政性消耗, 对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要做到不混淆。

三、健全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细化标准,

目前, 国家出台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等制度, 各省市也结合实际将此条例落到实处, 如河北制定了《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各单位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交通费、出国费和招待费支出的管理办法, 做到有章可循。科学核定“三公经费”的支出标准、范围, 将列支标准予以细化。确定哪些属于正当的“三公经费”、应该如何审批、应把握什么标准、控制每年的“三公经费”上限是多少等等, 均应制定合理的“三公经费”标准。

总之, 三公经费的公开是历史的必然。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归根究底应从财务管理角度入手, 只有把财务管理做好才能从根本上将三公经费公开做到透明、可信、靠谱。

摘要:三公经费公开尚属尝试阶段, 随"三公经费"公开的不断深入, 由此而暴露出来的问题, 给我们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新的挑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汤蕾.基于“三公”经费公开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财会通讯.2013, (25)

2024年《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篇11

随着“阳光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做为政府公共预算中的“三公经费”支出,已成为全社会对政府预算支出观注的重点。“三公经费”支出过于庞大,已是政府预算中不争的事实,为维护政府预算的公信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公共基本服务,扩大改革开放成果上,必须规范“三公经费”支出,从而进一步压缩行政运行成本。为此,结合我县“三公经费”存在的实际状况,对“三公经费”预算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三公经费”状况及存在原因 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全年公共财政收入为24873万元,在全市十区县中排名末位。2016年,全县供养人员为6929人,其中在职人员4767人。全县核定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143辆(不含中央确定的17个配备执法执勤用车的系统)。2016年部门决算中,“三公经费”支出2507万元,占全年公共财政收入24873万元的10.07%,占全年“商品服务支出”20167万元的12.5%。其中:公务接待支出为103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1136万元。在职人均“三公经费”为5259万元/年,仅次于当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756元/年。若加上各部门变相计入“会议费”、“培训费”中的接待和用车支出(全年以上两项费用决算数为2688万元,按30%计算三公经费),预计我县在职人员“三公经费”人均实际支出数为6950元/年,远超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做为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无论从公共财政收入、人均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对比,均远低于市内其他兄弟区县,而我县的“三公经费”比例之高,与做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情况是严重不符合的。虽然近年来,我县因移民迁建,各项工作任务重、难点热点复杂是导致“三公经费”支出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剔除这些因素后,预计人均“三公经费”支出约5000元/年,其规模仍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在“三公经费”的控制、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预算执行与监督不到位,导致预算约束力不足,监督机制形同空设。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大力开展“厉行节约”,但从该项工作实际取得的效果上看,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预算控制及预算执行力度不足。在预算的中途调整及追加上,虽然建立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政府影响较大,导致监督乏力。形成以上尴尬局面的原因既有“政治”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政治的因素主要是盲目追求发展目标,导致从中央至地方,忽视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展任务逐年高升。层层高压下的结果,反映在地方则容易导致政府预算调整幅度过大。由于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各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保障部门运转经费宽松,以及职工福利待遇符合实际,只能通过不断地向政府申请工作经费的方式解决,而地方政府为快速推动各部门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硬性发展目标,必然选择不断加大经费保障的方式,制定各类激励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最终促使各部门超编使用人员、超编配置公务用车、要政府拿钱办事、部门间相互攀比且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演越烈。而从人的因素上看,则主要反映在群体思想观念与整个社会风气下的个人享乐主义滋生,导致相当部份干部放弃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公私不分、相互攀比,甚至穷奢极欲的现象存在,导致“三公经费”逐年增长且无法公开、不敢公开。

(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体制上的不完善,导致“三公经费”无法控制。从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上看,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可调配为地方可用财力,是地方政府预算资金的重要组成。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虽然具有附加性和指定性,但在地方财政资金的组成中,特别是在贫困、落实地区,一直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然而从转移支付资金结构上看,专项资金占上级财政补助的比例过高、分配上的不规范且基本无配套工作经费的事实,是导致各级政府“跑部钱进”、行政运行成本及项目管理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和完善的分配管理办法,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区系数,基本能够测算出当年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增量。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至目前,仍未出台规范的分配办法,一个地方当年所得资金大小,基本依靠对上汇报、争取的方式获得。因此,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完善,人为操作空间较大,加上该类资金在管理上交叉重叠,既有财政部门下达的,也有主管部门下达的,导致地方政府对上申报项目难,责任部门具体落实项目难。而在分配过程中的产生的“暗箱操作”成本、行政成本、配套管理经费等,也成为地方政府“三公经费”的主要组成。(三)监督机制上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政府预算管理上的不公开、不透明,加上监督上的缺位,是滋长“三公经费”过度膨胀的主要原因。1994年颁布并沿用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各级地方政府编制预算的法律依据,该部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地方预算的编制、审批机关以及使用对象。从条文规定上看,由于受历史时期局限,预(决)算数据的监督与使用并不涉及社会公众。同时,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要求将财政预(决)算报告做为重点公开内容,向社会予以公开。然而,由于无详细的公开细则和通俗易懂的公开格式,在实际公开时,各级政府公布的数据均存在不透明状况,令人产生“雾里看花”的感觉。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政府预算是行政体制内的事,应由政府制定和主导,忽视了政府预算所代表的公共性、服务性,形成了政府利益至上的事实,从而导致“三公经费”长期以来呈无节制的状态增长。

二、解决的措施及对策

随着经济运行国际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三公”经费支出有其存在的公共性和合理性,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有“三公”经费支出。它的发生是政府从事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所必须的财政经费保障。如何合理界定“三公经费”,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是当前建立“阳光财政”的改革目标之一,也是反腐倡廉,维护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为此,针对“三公经费”存在的必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就如何控制其规模、规范管理办法,提出如下建议。

(一)合理界定“三公经费”支出、核算范围,科学安排资金需求。

合理界定“三公经费”支出、核算范围,将不属于核算范围的支出排除以外,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落实,是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的根本举措。

1.细化预算管理。以我县为例,各部门的年初预算经费除去人员工资性支出后,主要由按人头计算的定额公务费、按电话部数及核定的小车台数计算的公用经费、开展项目所需的工作经费三项组成。但在人头经费管理及项目工作经费管理上,由于未细化到“项”级、“目”级,而是笼统地归集于“行政运行”科目,导致部门在使用上有漏洞可钻,因此,应进一步细化预算,从会计核算上明确部门经费使用方向;

2.合理界定人员编制及公务用车编制,严格在编制限额内核算经费,对超编使用人员及车辆的,一律予以裁减和公开处置,并设行行政问责制,各部门一律不得以推进工作为由,变相使用临聘人员和超编、超标配置车辆;

3.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开展情况,合理制定接待标准(范围)、车辆运行标准和管理制度。在接待标准的制定上,可根据经济发展和地区物价指数,合理制定接待标准,并规范接待事由审批程序。杜绝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相互宴请或超标接待的情况发生。在公务用车的管理上,应坚持建立“公务用车台账”,根据单位车辆台数,结合用车审批表,分别建立核算台账。同时,公务接待与公务用车运行支出(购油、保险、维护)中,尽量要求使用“公务卡”结算。

4.规范会议费、培训费支出,明确核算范围和标准并合理制定差旅费标准。在会议费及培训费支出上,要制定严格的报销标准,并与接待费、职工福利待遇进行划分,杜绝将“三公经费”纳入会议费、培训费核算。在差旅费标准的制定上,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地区物价指数合理制定,并严格审核。

5.加强对公务人员的考核管理,在现有的津贴补贴政策上,合理制定对公务人员的考核奖励办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防止“吃大锅饭”、人浮于事的现象存在。

6.加强干部思想作风整顿,坚定理想和信念,当好群众表率。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和管理,对乱账、假账、小金库现象查实一个,处理一个,杜绝部门违规操作空间。

(二)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模式,建立科学的分配体制。

1.进一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总额中的比例,缩减专项转移支付的相对比重。使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确保地区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封闭项目资金分配上“暗箱操作”的空间。

2.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逐步整合现有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益性。一是根据地区发展水平,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的标准,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强地方政府对专项资金规划、实施的自主性,避免过度建设、重复下达,使之既符合地方发展实际,又减少投入成本;三是在项目的分配上,应考虑地方政府尤其贫困地区的真实财力水平,不能“嫌贫爱富”,即对有配套的地方加大项目下达力度,无力配套的地方则弃之不顾;四是加强对上级主管部门开展各类达标、升级配套的管理,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民生事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以上措施,减少地方政府“跑部钱进”的主观能动性,将主要精力放在项目规划、落实上,最终减少“暗箱操作”成本、行政支出成本、项目管理费用。(三)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并执行严厉的行政问责机制。

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推动和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并执行严厉的行政问责、社会问责机制,为提高“三公经费”透明度和形成惯性规范提供保障。1.完善现有监督机制。既要以立法的形式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也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制裁逃避预算公开(监督)的行为,确保规范“三公经费”工作有法可依;

2024年《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篇12

编制说明

第一部分:保密局概况

一、主要职能

1.承担县委保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依法履行保密行政管理职能;组织实施《保密法》及其配套法规,草拟保密工作规范性文件;制订并组织实施全县保密工作计划和保密技术发展规划。

2.负责全县保密执法检查,督促查处失泄密事件。

3.负责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监督检查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保密技术的推广应用;负责组织、实施保密技术检查。

4.组织开展保密宣传教育;负责保密业务指导和培训。

5.承办县委保密委的日常工作,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机构设置情况

那坡县保密局是那坡县人民政府下设的保密管理机构内设办公室

三、人员构成及编制现状

保密局行政编制数4名,实有人数4人;事业编制0名,实有人数0人。第二部分:保密局2018年部门预算报表

表一: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表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表三: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表

表四:部门预算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表 表五: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表 表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表 表七:部门收支总体情况表 表八: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表九: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表十: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预算表 表十一: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预算表

表十二: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情况表(涉密信息请勿公开)第三部分:2018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说明

一、2018年收支总体情况

(一)收入预算说明

2018年收入总预算38.37万元,比2017年执行数减少10.34万元,下降了21.23%,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有关规定,强化机关财务管理,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审核各项支出时,坚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的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

2018年收入总预算同比减少38.37万元,同比减少21.23%。其中: 一般公共预算拨款38.37万元,占总收100%,同比减少10.34万元,同比减少21.23%。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有关规定,强化机关财务管理,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审核各项支出时,坚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的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

(二)支出预算说明

2018年支出总预算38.37万元,比2017年执行数减少10.34万元,减少了21.23%,增长主要原因是人员工资和津补贴支出增加。

2018年支出总预算38.37万元,同比减少10.34万元,同比下降21.23%,其中:基本支出32.07万元,占支出总预算83.58%,同比减少10.34万元,减少21.23%,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有关规定,强化机关财务管理,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审核各项支出时,坚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的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项目支出6.3万元,占支出总预算16.42%,同比持平。

1.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预算32.55万元;占支出总预算的84.83%,同比减少9.86万元,下降23.40%。

(2)社会保障和就业预算3.88万元;占支出总预算的10.11%,同比减少1.41万元。主要原因有1个职工退休造成减少。

(3)医疗卫生支出预算1.94万元;占支出总预算的5.1%,同比持平。

2.按支出结构分类划分,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

基本支出32.07万元,占支出总预算83.58%,同比减少9.8622万元,减少23.25%。其中:

工资福利支出预算26.43万元;占基本支出预算81.98%,同比减少10.04万元,减少27.53%。

商品和服务支出预算11.94万元;占基本支出预算36.68%,同比减少0.3万元,减少2.45%。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0万元。

(2)项目支出预算

项目支出6.3万元,占支出总预算16.42%,同比持平。其中: 商品和服务支出预6.3万元;占项目支出预算的100%;

二、2018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38.37万元,同比减少10.34万元,同比下降21.23 %。其中:基本支出32.55万元,项目支出6.3万元。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有关规定,强化机关财务管理,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审核各项支出时,坚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的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具体支出预算如下:

行政运行38.3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2.55万元,项目支出6.3万元。主要用于本单位为保证日常运转发生的基本支出。如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补贴标准等安排的人员经费支出、按自治区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安排的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培训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一般行政管理事务6.3万元,全部是项目支出预算。主要用于本单位为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保障财政事业发展而发生的项目支出。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3.88万元,全部是基本支出预算。用于支付行政及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的单位养老保险费用。

计划生育事务0.06万元,全部是基本支出预算。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为本单位职工计缴的生育保险金。

行政单位医疗1.16万元,全部是基本支出预算。是按行政机关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缴的医疗保险。

公务员医疗补助0.78万元,全部是基本支出预算。是按行政机关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缴的医疗保险。

三、2018年部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保密局无此项预算支出。

四、2018年部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保密局无此项预算支出。

五、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一)2018年部门预算全口径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预算0.3万元(全口径),比上年持平。

其中:

1.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预算0万元,同比持平。2.公务接待费支出预算0.3万元,同比持平。3.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预算0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预算0万元,同比持平。

(二)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预算25万元,比上年减少11万元,减少30.56%其中:

1.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预算0万元,同比持平。2.公务接待费支出预算0.3万元,同比持平。3.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预算0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预算0万元,同比持平。第四部分:2018年部门预算其他事项说明

一、保密局部门预算单位的构成

保密局2018年的部门预算由本级1个机构构成。

二、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安排情况

行政运行38.37万元,全部属于基本支出。主要用于本单位为保证日常运转发生的基本支出。如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补贴标准等安排的人员经费支出、按自治区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安排的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培训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38.37万元,较2017年预算减少10.34万元,下降21.23%,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有关规定,强化机关财务管理,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审核各项支出时,坚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三、政府采购预算安排情况

保密局无此预算支出。

四、国有资产的情况说明

根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相关规定核定我局保留的公务用车编制为0辆,其中:局本级核定公务用车编制0辆,实有车辆0辆。

五、2018年列入项目预算绩效说明

按财政局下发《关于开展那坡县2018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单位列入绩效考核范围涉及的一般公共预算拨款112万元,其中:本级有2个绩效考核项目,分别是:国库支付系统专线数据费用,项目经费预算49万元;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经费预算63万元。

第五部分: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财政部门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三、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五、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六、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 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七、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和缴纳的所得税,以及建设单位按规定应交回的基本建设竣工项目结余资金。

八、年末结转和结余: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要延迟到以后年度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九、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十、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十一、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经费:纳入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三、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十四、事业单位运行经费:为保障事业单位(不含行政和参照公务员法管

上一篇:文明工地与标准化建设岗位职责下一篇: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