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整改方案(通用11篇)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
自查报告及整改方案
根据壶关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转发晋政教督办(2014)18号文件的通知精神,我校对所属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按照督导内容逐校摸清底数、造册登记、建立督查台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学点6所(北皇、南皇、土河、逢善、天池、乌集头)。小学在校生335人,教职工53人。初中在校生38人,教职工18人,寄宿生8人。
二、自查说明
1、D级危房情况:没有D级危房。
2、学生课桌椅配备情况:全部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个教学点每个学生都有课桌椅,只是大部课桌椅较旧。
3、寄宿学生床位情况:我校现有床位50套,今年暑假将6个教学点学生并入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寄宿生将增加至500人,还需增加450套。
4、饮用水安全情况:我校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年教学点饮用水安全符合标准。但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增加后饮水将无法保证全校师生的安全供水。
5、食堂满足师生就餐要求情况:食堂办学条件均符合标准,满足师生就餐要求。
6、厕所满足师生需要情况: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我校及下属6个教学点学校厕所蹲位基本满足师生需要。
7、教室和寝室门窗完好情况:门窗基本完好。
8、是否具备必要的取暖条件情况:现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全都采用火炉或煤球火进行取暖,不具备必要的取暖条件。
9、学生上下学突出安全隐患情况:辛村九年一贯制学校门前就是大路,且没有设置减速带,对学生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10、寄宿制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餐情况:辛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对寄宿生提供每生3元的营养餐,学校能按规定使用,全额用于寄宿生营养改善,没有挪作他用。
11、边远山区教师享受山区教师津贴情况:我校及下属6教学点教师均没有享受山区教师津贴。
12、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情况:所有学校均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13、按规定拨足公用经费情况:县财政、教育部门按规定全额拨足学生公用经费。
14、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情况: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及6所教学点全部按规定开足开全国家规定课程。受教师编制限制,未能配齐各门类学科教师,难于上好各门类课程。
三、整改措施
按照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及全面改薄工作的相关要求,由于下属北皇、南皇、土河、逢善、天池、乌集头六个教学点由于学生数量逐年减少,无法实现规模、标准办学,如按要求实施改薄项目,会对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经我校多方调研,拟对其进行撤并,并入辛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特制定我校整改方案如下:
一、2014年九月一日前需要完成:
1、新建教学楼1020平方米,需要资金204万元;新建学生宿舍1110平方米,需资金222万元;改扩建锅炉房54平方米,需资金11万元;改扩建厕所175平方米,需资金18万元; 其他辅助性功能校舍193平方米,需资金39万元。
2、宿舍设备:需增宿舍设备450单人套,需资金31.5万元 ; 3、食堂设备需65件,需资金35万元;饮水设备需2个电茶炉,15个饮水机,需资金1万元;
4、采暖设备预算资金30万元;
5、安保设备预算资金5万元;
6、课桌椅需400套,需资金6万元;初中物理实验室设备预算资金7.5万元;化学实验室设备预算资金7.5万元,化学实验室设备预算资金7.5万元;地理实验室设备预算资金3万元。
7、校园绿化硬化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需资金50万元;道路硬化30米,需资金0.5万元;垃圾箱46个,需资金1.5万元;教学楼宿舍整容镜各2个,需资金0.5万元;路灯20盏,需资金2万元;文化展示墙300米,需资金15万元;主题雕塑1个,需资金6万元;阅报栏6个,需资金1万元;文化橱窗2个,需资金0.5万元;电子显示屏20平方米,需资金5万元。共计预算资金479.75万元。
二、2015年九月一日前需要完成的项目有:
1、食堂需扩建357平方米,需资金73.5万元;
2、新建浴室100平方米,需资金20万元。
3、新建运动场地3000平方米,需资金90万元。
4、计算机需增加100台,需资金45万元。
5、网络宽带接入30M,需资金12万元。
三、建立保障机制,增加公用经费使用透明度。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所辖各学校正常运转。要提高公用经费使用透明度,统筹安排所辖各学校校舍修缮、设施设备添置等项目。
4.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学生上下学安全隐患。一要抓好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乘坐无牌、无证、车况不好车辆以及报废车、载货车、拖拉机改装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车辆;提示步行上下学的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行驶车辆;宣传告知家长,不要租用非客运车辆接送学生。二要落实学生乘车指导,劝导未满12周岁的小学生不骑自行车,中学生不骑电动车、助力车、摩托车上路。三是强化部门联动,主动协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尽快在门前两侧安装减速带,定期(适时)召开学生乘车安全联席会议,落实专项整治,查漏补缺,紧密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本次督导的目的, 是检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意见, 并督促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整改。督导内容包括是否存在D级危房、是否每名学生都有课桌椅、寄宿生是否一人一床位、是否有安全饮用水等共14项。
通过对上述6所学校的督查, 督导组认为, 我县政府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 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成效明显。乌石学校、新伟学校、新进中学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场按标准规划建设, 基本达到规范化学校建设要求;红毛希望小学作为最早一批建设的希望小学, 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建设科学合理;加钗八一爱民小学是村级完小, 校园环境整洁美观, 教育装备基本达标;烟园小学校舍较为陈旧, 但内部管理井井有条。但是, 问题仍然存在:红毛希望小学男女生宿舍安排不合理, 宿舍管理员配备不到位;新伟学校学生宿舍阳台、走廊全部网式封闭, 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加钗八一爱民小学教学楼走廊渗水、积水;烟园小学危楼不及时拆除, 小便所设在危楼内 (没有厕所) , 安全隐患突出;新进中学刚使用一年的宿舍, 门户即已严重破损 (质量问题) , 宿舍内使用的电风扇为开放式吊扇, 极为危险;乌石学校校门外道路拥挤, 路况复杂, 师生出入不畅通。此外, 乌石学校、烟园小学出现个别班级无教师上课现象。
(2013年12月31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国家逐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但是,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办学成本较高,教学条件较差,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不足,村小和教学点运转比较困难,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辍学率相对较高,仍然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成长“起点”,既是守住“保基本”民生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关乎国家长远发展。
二、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二)实施原则。
覆盖贫困地区,聚焦薄弱学校。从困难地方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主要面向农村,立足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得将教育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
坚持勤俭办学,满足基本需要。按照勤俭办教育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杜绝超标准建设。
加强省级统筹,分步逐校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中央、省级财政投入资金,根据省域内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任务和完成时限等因素合理分配;地市和县级人民政府以校为单位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三)实施范围和主要目标。以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为主,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兼顾其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贫困地区。经过3~5年的努力,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
三、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重点任务
(一)保障基本教学条件。要保障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按照学校规模和教育教学要求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每个学生都有合格的课桌椅。配备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图书,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达到小学生均图书不低于15册,初中生均图书不低于25册。根据学校地理条件和农村体育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运动场地和配备体育设施,保障学生活动锻炼的空间和条件。
(二)改善学校生活设施。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和条件。食堂或伙房要洁净卫生,满足学生就餐需要。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便捷。厕所要有足够厕位。北方和高寒地区学校应有冬季取暖设施。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安全。
(三)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对确需保留的教学点要配备必要设施,满足教学和生活基本需求。中心学校统筹教学点课程和教师安排,保障教学点教学质量。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教学点任教。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和使用要优先考虑教学点教师需要。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按时足额拨付,不得截留挪用。
(四)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要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区域内学生流动、人口出生和学龄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并充分利用已有办学资源,首先解决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措施,对县镇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造。加强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建设。对教育资源较好学校的大班额问题,积极探索通过学区制、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对于大班额现象严重的学校,要限制其招生人数。
(五)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要逐步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使农村地区师生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为确需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快学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并将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基本信息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特别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等多种方式,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高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比例。面向乡镇以下农村学校培养能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提高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省级教师培训要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校长倾斜。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要落实对在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政策。要积极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由国家统一部署、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县级人民政府具体实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加强组织协调,及时跟踪了解各地工作进展等情况,加强指导和推动。地方各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摸清底数。县级人民政府要在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基础上,以校为单位,清查教室、桌椅、运动场地、体育设施等教学设施和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立足“保基本、兜网底”,对照基本办学需要,分析确定每个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缺口,列出现状和需求清单并编制账册,做好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工作。
(三)制订方案。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根据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针对每一所存在基本办学条件缺口的学校制订专门方案,明确弥补缺口的途径、时间安排和资金来源,形成本地区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时间表、路线图。地市级人民政府要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省级人民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在汇总各县(区)方案的基础上制订本省(区、市)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方案,并于2014年4月30日前将实施方案报送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四)保障经费。中央通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适当调整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继续实施初中改造工程等措施,加大项目统筹与经费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动态调整、包干使用”的原则,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予以倾斜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点保障学校基本运行需要和校舍维修;在原有基础上扩充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内容,将信息化建设和农村小学必要的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饮水设施、厕所、澡堂等教学和生活设施纳入支持范围;初中改造工程重点支持农村初中必要的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饮水设施、厕所、澡堂等教学和生活设施建设。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倾斜,做好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建设需求与相关资金的统筹和对接,防止资金、项目安排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地市和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严格经费管理,按规划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和管理使用安全高效,抓好项目实施。
(五)规范实施。要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对每所学校的建设内容和项目实行动态监控和全程管理。新建工程项目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要落实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阳光操作”。要把“补短板”、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坚持勤俭节约,杜绝超标准建设和奢华浪费,不得将财政资金向少数学校过度集中,拉大教育差距。严禁举债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和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要加强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防止发生套取、挪用、截留资金等问题,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标情况专项督导的通知
各中小学、各位督学:
根据《关于开展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国教督办„2017‟9号)要求,区教育局决定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专项督导。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自查和重点抽查
各中小学及教学点立即对照《“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检查表》全面开展自查,于10月23日前将由校长签字、学校盖章的检查表报至区教育局督导室(三所中心校和沈巷各中心小学将所属学校及教学点的表格集中报送,可发送扫描件)。督导室将成立督导组(人员另行通知)进行重点抽查。各督导组于10月25日前将检查结果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要求督导管理系统”(http://qggbdd.cee.edu.cn)。
二、网络问卷调查(教育部数据中心近期进行系统升级维护,开通后及时进行)
10月25日前,各校要组织不少于1%的义务教育学生、教师参加网络问卷调查(网址http://dcwj.cee.edu.cn),三所中心校和沈巷各中心小学可组织局管学校按分配名额进行问卷调查。学校要根据《“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调查问卷》对参加网络问卷调查的师生进行相应培训。
网络问卷调查名额分配(至少):褐山小学15人,二坝中心校46人,凤鸣实验小学20人,清水小学15人,汤沟中心校52人,白茆中心校36人,雍镇中心小学16人,螺百中心小学15人,沈巷中心小学30人,五显中心小学14人,星辰学校12人,翰文学校30人,新世纪学校14人,育文学校10人,育才学校17人,八角学校8人,黄山寺学校6人,三十二中15人,清水中学8人,黄渡中学5人,五显中学6人,螺百中学7人,雍镇中学5人,裕溪口小学5人。
三、几点说明
1、关于多层校舍建筑楼梯,每幢少于2部的,请注明建设年份。
2、关于开水供应设施设备,已配备直饮水设施的请注明,至少要保证学校提供开水(即问卷中“由学校食堂或伙房烧水”,视同达标)。
3、关于厕所,请注明水冲式厕所或旱厕,注明男女学生数、男女蹲位数。
4、关于66人以上超大班额,请注明实有超大班额数、年报超大班额数。
5、其他底线要求力争达标,若有特殊情况请说明。附件:
1、“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检查表
2、“20条底线要求”达标情况调查问卷
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自查报告
为全面实现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这一任务,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的工作原则,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做到加强领导思想不放松、工作不停、投入不减、指标不降、狠抓落实,使学校基础设施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我校对办学标准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与复查。
一、学校简介
灵宝市中州实验学校坐落在灵宝市尹庄镇浊玉村,距市区5公里,辐射周边5个自然村和一个国企单位。学校环境优美,学校校园文化内涵深厚、特色鲜明,是一所六年制市直小学。2009年8月,学校由浊玉小学和中州汽轮机厂子弟学校合并而成。两校的合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过近6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州实验学校已发展为一所灵宝市教育教学卓有成效的学校。
二、自查合格情况(一)学校设置和班额:
1.规模与班额:学校现有一年级到六年级共12个教学班,共511人,平均班额在40人左右;教师人数共40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90%以上。自查结论为达标。
2.、校园环境:近年来,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硬化、美化、绿化了校园,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今,中州实验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整洁幽美,学习氛围浓厚。每位教师正以满腔的热忱、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投身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正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学校
2、教学仪器:仪器室1间,科学实验室1个,自查结论为达标。
3、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师办公室配备了有10台电脑,可以供教学使用,计算机老化,急待更新。学校配备有符合课程标准、紧扣教材、服务教学的教学资源。但生均计算机数未达标。
4、音美器材:音乐教室1个,54平方米;美术教室1个,54平方米。有充足的音乐、美术器材,音美器材达到了国家二类以上标准。自查结论为达标。
5、体育器材:;体育器材室1个,25平方米。自查结论为达标。
6、运动场地:学校建设了标准的塑胶运动场,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及篮球、羽毛球场地;跑道200米,有60米直道。自查结论为达标。
(四)、教师和经费:
1、教师:按编制和学科配齐教师;教师、校长学历和资格合格;高学历教师不低于60%。学校近三年没有新补充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急待补充专业的体育、音乐教师。
2、经费:教师工资按时足量发放;生均公用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公用经费使用合理,无挪用现象。自查结论为达标。
(五)、质量与管理:
1、教育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控制在30分钟以内。自查结论为达标。
2、教育质量:一至六年级学生成绩及格率达到要求;毕业生全科合格率100%;连续五年巩固率达到100%以上;无辍学情况;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标;没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自查结论为达标。
三、不足之处和措施
灵宝市中州实验学校2015年
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自查问题整改报告
按照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要求,结合我校自查和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提高认识,吃透标准,找准差距。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学校要把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作为当前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认识到位、强化措施,确保按要求全面完成任务。
(二)为确保整改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成立中州实验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整改工作实施小组、整改工作监督小组三个组织机构,具体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精心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1.明确整改内容、时限,扎实整改。将重点督查的内容中,中州实验学校需要整改的4个突出问题具体责任分解到各块,明确责任、整改时限,具体细化到人,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
2.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保障机制,增加公用经费使用透明度,统筹安排所辖各学校校舍修缮、设施设备添置等项目,逐步完善。
3.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强设施、设备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有作用,对初步实现标准化建设的学校进行提升工程,补缺补差。进一步加大投入,充实和更新设施设备,实现所有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
——辽宁省黑山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情况
薄弱学校,一般是指那些条件差、学生少、师资弱、质量低的学校。其形成,既有“乡学乡办、村学村办”差异化的历史原因,也有位置偏僻、投入不够等客观原因,但无论怎样,薄弱学校是我县推动教育均衡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最大的“拦路虎”。
勇于直面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事业发展,是黑山教育人的优良传统。从2014年以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提质改造薄弱学校的规划与实施下,实现了四间小学校“蝶变”的历程,可谓“一路汗水、一路欢歌”。
一、科学铺排,全面规划薄改项目
为了让四间小学办学条件实现“高大上”的华丽转身,自2014年5月以来,时任黑山代县长的袁力、副县长崔恒以及黑山县相关县局领导多次到四间小学进行调研和视察,进行现场办公,启动了四间小学新校舍建设的前期论证与规划工作。2014年6月25日,在常务副县长袁力的主持下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四间小学建设工程有关问题,会议指出,现有的四间小学校舍已经鉴定为危房,已经没有维修的价值,需要重建。会议原则同意四间小学在原址进行重建。
根据规划,逐步实施。在对四间小学现有校舍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学生上学的前提下,县城建局,发改委等部门对四间小学的新校舍的规划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本着“危房重建,局,并于2014年年底完成了对四间小学新校舍的整体规划工作。2015年年初校舍重建工程的招投标完成,重建工程于2015年3月26如期开工。在开工的鞭炮声中,在挖掘机掘进的第一铲土的机器轰鸣里,我们所有四间人都知道,在这背后,有县委,县政府改造薄弱学校的坚定决心和努力。而这种努力必将换来一所曾经薄弱学校的重生与涅磐。
截止2015年9月底。四间小学校舍重建与改造工程的投入资金累计约 311.86 万元。其中重建校舍为四栋标准北京平房,建筑面积为1995平米,投资243万元(含电暖设施投入33万元);新增变电设施一座,电力改造资金12万元;新建标准全封闭厕所一座,建筑面积为150平米,投资14 万无;改建食堂一座,总建筑面积 367 平米,投资25万元;后期的校园甬路和新大门门房的建设工作也已经展开,工程投入 17.86万元。预计四间小学所有改造项目将于10中旬完工。届时,一座崭新的、标准化的农村小学将完整地矗立在黑山的土地上,也标志着四间小学改造的全面完成。
二、行动迅速,积极推进薄改进程
1、成立薄改领导小组。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财教〔2011〕590号)成立了黑山县四间小学改造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改造规划统筹、资金落实、实施指导、检查验收等具体工作。
2、迅速启动项目建设。2014年6月份,县人民政府召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制定并下
发了当薄改建设项目计划的文件通知,并根据文件通知迅速办理项目前期手续,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启动建设项目。
3、强力推进薄改进程。黑山县非常重视“薄改工程”,县长袁力、分管副县长崔恒多次深入到四间小学,对薄弱学校具体指导项目落实,主管项目建设的各县局负责人,专门协调解决项目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县教育局长李长奎同志和分管副局长李强同志还多次到校调研指导,基建股蔡股长更是全面跟进。确保每一个项目顺利推进。
4、履职尽责,形成合力。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四间小学建设工程有关问题的县长办公会议纪要》文件精神,建立“绿色通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薄改建设主体,主要职责是做好土地平整、资金差额追补等。县政府办主要负责建设项目相关协调工作,牵头组织督查组,开展项目督查。县监察局、县审计局主要负责监管金使用情况,确保工程建设依法依规推进。县规划局要指导做好学校规划,开通快速通道审定项目规划。县发改局组织实施项目立项和招投标;县财政局主要负责统筹学校建设资金,及时筹措资金,严格按规定拨付资金,同时协助做好项目投资评审、资金管理及政府采购工作。县教育局主要负责项目设计审定,指导、督促,确保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县住建局负责做好有关项目审批,对工程进行监理,把好工程质量关。县国土局要启动简易程序,协助乡镇、学校做好项目有关用地报批工作。县公安局要严厉打击项目建设中各类违法事件,为项目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县消防大队负责指导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联系,密切
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协力推进薄弱学校建设的工作局面。
三、硕果累累,薄改亮点精彩纷呈
黑山县四间小学的“薄改工程” 亮点纷呈,让全县教育工作者深切得感受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来了美好的春天,步入了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亮点一: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着眼当前现状,立足长远发展,做好薄弱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障重点、确保达标”原则确定,根据“结合实际、适当超前、突出地域特色”的原则做好项目实施规划。
亮点二:明确任务,行动迅速。2014年6月份,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对四间小学的校舍重建工作下发文件。提出提质改造任务,让各单位及早准备,及早动手。
亮点三:领导重视、督查经常。李长奎局长担任四间小学薄弱学校改造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责任,落实学校建设的各项工作。专题讨论四间小学学校改造建设。多次深入实际调研学校项目建设,现场调度解决学校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分管副局长李强同志还多次考察,多次具体指导安排落实薄改项目,促使项目得到实质性进展。
亮点四:严格程序,规范制度。本着“建成一所、建好一所”的思路,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高效。一是从准入方面进行管理。坚决执行“五个必须”,即必须先有布局调整规划才能立项;必须先有学校规划才能进入申报程序;必须先有明确属于学校的建设场地才能启动项目;必须先有符合资质的工程队和
学校监工员才能进场;必须先有安全防范设施才能开工。二是从制度方面进行管理。坚决执行“五项制度”,即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以及建设责任捆绑制,1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必须统一进行招投标,办理报建报批手续;100万以下的进行简易招投标。
亮点五:多方支持,部门联动。在薄弱学校提质改造建设方面,我们的做法是由载体单位主动抓,业主单位积极抓,部门联动抓。针对前期手续办理难、进度与程序协同难等难点问题,提请县政府召开联席会议,组织业主单位常兴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破解了难题,限时如期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
亮点六:严督质量,保证进度。薄改工程的质量是生命线,各级各相关部门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高效。要求所有薄改项目必须进行图纸设计,报县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方可进行施工。对四间小学建设项目实行“三个一”:一周一上报、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积极协调政府督查室、发改、财政、住建、审计等部门组成学校建设督查小组,多次开展专项督查,既促进了建设进度,又保证了建设质量,有序地推进了薄改建设工作。
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我省2017年高一新生全面进入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对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出的新要求,加快缩小全省普通高中区域、城乡、校际办学条件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要求,决定从2015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现就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统筹规划、保障基本、以评促建”的原则,以满足基本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目标,以政府办学为主,充分落实普通高中学校举办者的主体责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努力将每一所高中学校建设成合格学校,整体提升普通高中发展水平。
二、总体目标 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从2015年启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到2017年秋季开学前,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达到《山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办学基本标准》)要求,基本实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基本达标、生活服务设施满足师生需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目标。
三、工作原则
1.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各地要根据《办学基本标准》,在对本地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逐项摸底的基础上,分析确定每个学校的办学条件缺口,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分年度建设任务和目标,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实施,积极推进区域内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
2.严格标准,确保基本。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以《办学基本标准》为统一标准评估验收。学校举办者要对照《办学基本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补短板”、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坚持勤俭节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杜绝超标准建设和奢华浪费,防止拉大教育差距。
3.以评促建,评建结合。各地各学校要将办学条件标准化建 设作为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认真对照《办学基本标准》,逐项评估,及时整改。明确评估是手段,建设是关键,提高是目的。通过评估验收使高中学校在办学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布局、规模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四、主要任务
1.大力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实现区域内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在保持全省普通高中办学总规模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做好普通高中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整合资源配置,加强薄弱高中建设,逐步消除办学条件差、办学质量低、办学规模小于4轨的学校,今后不再对新建30轨以上办学规模的高中进行审批,对已建成的30轨及以上的高中,逐步压缩其办学规模,使全省高中学校设置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
2.大力推进学校基本建设,实现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化。进一步加强高中学校基本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高中、城镇薄弱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建设,重点加强实验室、功能用房、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使所有普通高中的建设用地、校舍建筑及各类校舍用房等方面,均达到《办学基本标准》要求。
3.大力推进学校内部设施配备,实现学校装备条件标准化。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对照《办学基本标准》,配足配齐教学实验 仪器设备、体音美卫、计算机、图书等装备,使每一所高中学校的设施设备达到《办学基本标准》要求,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4.大力推进学校后勤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学校后勤装备标准化。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对照《办学基本标准》和《山西省中小学后勤装备基本标准(试行)》,着力改善学生宿舍、食堂、澡堂、厕所、饮水等学生生活附属设施设备建设,保证学生基本生活需要。
5.大力推进学校校容校貌建设,努力实现环境育人功能。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对照《办学基本标准》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校容校貌建设的意见(试行)》,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注重绿化和美化工作,使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建成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卫生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
五、工作机制
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按照省、市、县、校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采取学校排查、县级建设、市级验收、省级督查的工作机制组织实施。
1.省负责制定《办学基本标准》,对市、县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和督查,对通过市级评估验收的学校进行抽查,对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2.市负责辖区内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评估验收和市直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按照省定《办学基本标准》和有关要求制定评估验收工作方案,方案包括评估指标体系、组织机构、时间安排、工作程序、评估办法等;制定本地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组织专家组对按规划达到标准化要求的学校进行评估验收,并将评估验收结果按时向省上报。督促民办学校举办者落实投入主体责任,积极出资改善办学条件,依法规范办学,使区域内所有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办学基本标准》。
3.县负责对辖区内所属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建设和复评工作。县制定本地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按照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摸排的需求缺口,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组织对辖区内普通高中学校进行复评。
4.学校负责本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摸底排查和自评工作。学校对照省定《办学基本标准》和市级评估指标体系逐条逐项摸底排查,明确需求缺口,制定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办学条件达到规定要求。学校自查自评工作于2015年4月10日前全部结束。
六、评估程序 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的认定按照学校自评、县级复评、市级验收、省级抽查的程序进行。
1.学校自评。高中学校要对照省定《办学基本标准》和市级制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本校办学条件逐条逐项自查自评,对不达标的项目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学校整改后达到标准化要求。
2.县级复评。县教育局根据学校自评报告,结合本辖区内所属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规划,对办学条件标准化进行复评。对复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学校及时整改,确保复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要求。县教育局将所属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评估验收申请与各学校自评报告一并提交市教育局。
3.市级验收。高中学校标准化评估验收工作由各市教育局组织进行。市教育局在对县级评估申请和各学校自评报告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市级验收规划,确定分年度评估验收学校名单。组织专家组对有关学校进行评估验收,详细了解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及达标情况,并对学校标准化情况提出明确意见,确认其“达标”、“基本达标”或“未达标”,对“基本达标”或“未达标”的学校要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市级验收结果请于每年8月底向省教育厅报送。
4.省级抽查。省教育厅收到各市验收结果报告后一个月内,组织专家组对通过各市标准化评估验收结果为“达标”的高中学校进行抽查,抽查学校数不低于各市认定数的10%。省级抽查结果与市级验收认定结果不一致的学校,以省级抽查评定结果为准。省级抽查结束后,由各市公布本地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评估验收结果。省教育厅对各市工作进展情况和规划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通报。
七、工作要求
1.强化政府职责。实施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全面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我省高中教育教学水平、推进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扎实推进。要在政策、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明确教育、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职责,确保普通高中标准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管理本地高中教育工作的职责,结合当地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按照2017年秋季开学前高中学校全部达标的总要求,分期、分重点地制定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县区、各学校的重点推进任务和时间节点,建 立基础台账,达标一所、销号一所,以项目化思维推进工作落实。要加强指导和推动,明确基教、规划、财务、督导、仪器、电教等相关部门分工职责,及时了解各学校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总结梳理,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确保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2.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提供经费保障。要落实当地政府举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的主体责任,对现有公办普通高中负债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对因建(扩)校产生的债务要列出还款计划,逐年化债,减轻学校负担。要加大对民办普通高中的统筹管理,督促民办普通高中举办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地各学校要按照节俭、经济的原则,对照《办学基本标准》科学测算经费需求,合理安排经费投入,立足“补短板、保基本”,促进区域、城乡、校际间资源的均衡配置。同时,规范资金使用,建立健全经费监管机制,杜绝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加强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3.确保评估实效。各市、县在评估验收过程中,要规范评估过程,严肃评估纪律,严格按照学校自评、县级复评、市级验收 的程序进行。学校自评报告要确保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自查自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整改不走过场。县级复评、市级验收严格对照《办学基本标准》,坚持公开公正,采取多种方式,尽可能了解受评学校的情况,真正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功能。要通过评估验收,切实提高区域内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特别是使一些长期以来办学条件较差、规模过小的学校达到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的目的。对整改后办学条件仍不达标的学校可采取暂停招生、撤销、合并等多种形式予以解决,切实维护评估验收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提高评估工作实效。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基本条件
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行政许可事项公示书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基本条件
许可事项: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的审批
许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大连市民办教育机构设置暂行规定》
许可方式:颁发办学许可证
许可权限:受理、审核,报市教育局批准备案
办理地址: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2楼211室
联系电话:83685832联系人:栾晓晖
许可条件:
1.办学资金:在西岗区办学,首次投资额不少于50万元。
2.校舍:具备与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相应的稳定、集中、符合标准的校舍。在西岗区办学,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并配有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凡租借的校舍,租期一般不少于三年。下列房屋不得作为教学场所:简易建筑;危房;旅馆、饭店、舞厅等建筑物的一部分;民宅、居民小区内部(如在小区临街公建房屋办学,须具有小区物业同意办学的书面证明以及周边住户同意办学的签字证明);其它不适合教学活动的房屋。
3.校长:民办教育机构拟聘任的校长应当具有本科以上学历,5 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具有与所办民办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层次相应的学识水平、专业技术职称和教育教学与管理能力;身体健康,能坚持全日制工作,其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
4.教师队伍:非学历教育机构要有与所设的专业的层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教职员工一般不得少于10名(其中,专职教师5名),所聘用的教师应具备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有聘任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聘任合同书。教师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教师应低于教师总数的5O%。办学一年以上方有聘用外籍教师资格,聘用外籍教师应符合有关规定。
5.其它:举办实施体育(含武术)、卫生等专业性培训的教育机构,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应当具备现代网络信息设备。
许可程序:
1、申请人登陆大连市西岗区教育网(http://)主页中的“民办教育”栏目,浏览“办学指南”中举办民办教育机构应提交的材料目录。
2、申请人在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公示的申请办学的材料目录准备好材料后,将材料和真实情况提交给教育行政部门,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教育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进行初审,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或申请人按照本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当场做出受理的书面通知书;如果在初审的过程中,申请材料有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五日内书面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4、申请设立学校的,申请人在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学校申请材料后,本机关自受理之日起二十内将报批材料上报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之后向准予许可的单位或个人颁发办学许可证。
附件:申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所需材料目录
所交材料请按下列顺序编排,并一律用A4纸进行打印或复印
1.办学申请书(公司或单位办学应加盖公司或单位公章)。
2.举办者资格证明材料(需出示原件,留复印件各1份,并注明举办者的联系方式): 举办者为公民个人的,须载明举办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工作简历等,并提交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单位开具的具有政治权利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同意办学的证明。非在职人员,须提交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同意办学证明。事业单位及社团举办者需提供《事业法人证书》或《社团法人证书》。公司举办者需提供《工商执照副本》、《企业法人证》。联合办学者需提供经过公正的《合作协议书》(原件1份)。捐资办学的要提供捐赠证明。
3.办学章程含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请参照办学章程范本)
请点击查看:学校章程.doc
4.教学计划。
5.学校发展规划。
6.学校法定代表人的资质证明材料:
载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工作简历等,并提交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等(需出示原件,留复印件各1份)。
7.理(董)事会成员构成(载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工作简历等,并提交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等)。
请点击查看: 学校董事会成员基本情况.doc
8.被聘校长的资质证明材料:
载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工作简历等,并提交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等(需出示原件,留复印件各1份)。
请点击查看:拟任校长基本情况.doc
9.拟成立培训机构管理人员:
载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工作简历等,并提交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等(复印件1份)。
10.财会人员:(需出示原件,留复印件各1份)
会计:身份证、会计资格证;
出纳:身份证、会计资格证;
请点击查看:学校财务人员基本情况.doc
11.拟成立培训机构教师:
载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工作简历等,并提交身份证、学历学位证明、教师资格证等(复印件1份)。
12.校址证明:
自有教学场地者:需提供产权证明(需出示原件,留复印件各1份)。
租用教学场地者:需提供校址租赁协议书和出租者的产权证及相关租赁证明(需出示原 件,留复印件各1份)。
13.验资报告:待教育局受理办学申请并通知举办者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后再提供此项证明。
尚店镇魏安小学
2013.4
尚店镇魏安小学办学基本标准自查报告
我们根据《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细则》进行自我评估,汇报如下:(89分)
A1、学校选址、布局标准(5分)
学校选址符合小学布局规划,方便学生就近入学需要。A2、学校规模、用地标准(5分)
学校具有适度的办学规模,有1-5年级,5个班,每班班额≤45人。
A3、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浓厚,校园环境建设体现教育性,整洁优美,做到绿化、硬化、净化、美化;各室整洁。(6分)
A4、校园用地2960平方米,生均24㎡以上。(4分)
B1、建筑面积:校舍建筑面积762平方米,布局合理,生均6.3平方米。(5分)
B2、普通教室:普通教室生均不低于1.15平方米,波地比不低于1/6,40W节能灯3支,教室地面已硬化。(6分)
B3、辅助用房及教室:小学音、体、美教师齐全图书室、电教室、实验室等6室齐全。(6分)
B4、办公用房:教师办公室不够用。(4分)
B5、厕所:教工与学生没有分设,男生坑位1/15;女生坑位1/16,干净整洁,地面已硬化且有防御设施。(2分)
C1、图书室面积18平方米,藏有图书2075册,生均18册以上;并没年保持1%的正常增长,复本率不超20册。(5分)C2、教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第二种配备方案.(6分)
C3、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学校配有10台电脑供教师使用,基本实现了上网备课,没有实现“班班通”,远程教育工程设备正常使用。(2分)
C4、音美器材:达到了国家二类标准。(5分)
C5、体育器材: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5分)
C6、运动场地:有环形跑道但长度达不到标准。(3分)D1、教师:学校按编制和学科配齐了教师,校长、教师学历和资格合格。学校共有教师5人,本科学历1人,专科学历4人,学历达标率100%且高学历教师不低于60%。学校所配备的学科教师的职称、年龄、性别结构合理。具备合格的普通话等级水平。按规定参加岗位培训。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并尊重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有合作与奉献精神,无违法乱纪行为,无有偿家教和从事第二职业,无歧视、侮辱、体罚学生的现象,学生测评的满意率高。(5分)
D2、经费: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且按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生均公用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学校公用经费使用合理,无铺张浪费情况。(5分)
E1、管理:学校严格按(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办学思想和目标:办学思想端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制定了反映学校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突出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目标,规划切合校情制定具体措施
制度建设:学校管理制度的设立经教代会通过等民主程序,管理制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科学性、民主性、教育性、严肃性、稳定性的原则。体现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方法的多样化,思路的可行化,手段的现代化。既做到严格要求,又凸显人文关怀。各项制度均有较好的落实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建立相互支持、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德育工作: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德育管理队伍健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德育基地,探索新形势下的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方法。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无违法犯罪行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达100%。少先队组织机构健全,活动开展经常且活动效果好。切实加强班主任的选聘和培训工作。
教学管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自觉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做到:
1、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2、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案,3、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4、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空间;
5、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6、能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并对课堂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
教学常规和课程管理工作能做到:
1、按计划开全、开足国家课程;根据我省课程实施计划和有关要求,开设地方课程;根据当地及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特色、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实施。
2、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演示实验等常规工作和教师听课、评课等均有明确要求,并经常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
3、课堂教学评价合格率达95%。
学生课业负担适当,做到:
1、节假日不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有偿补课;
2、不统一发放规定以外的教学辅导资料;
3、课外作业量符合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定。
教师业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学生异动手续齐全,无辞退、开除学生和学生留级现象。
教研管理:
1、教研管理机构健全,制定校级领导参与、指导校本教研的制度,成立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
2、有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计划、目标和措施;
3、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保证每位教师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教研活动时间,建立教师自我反;
4、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培训;
5、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立项课题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到教学活动中。教育质量:坚持上好“两课”、做好“两操”,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定期为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有预案、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年巩固率均达到100%。(5分)
E2、质量与效果:各年级学生成绩达到了要求,五年固率100%。由于学校管理到位,学生年辍学率为0,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100%,学校狠抓管理,历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5分)
今后努力方向:
督导评估所需材料
一、自评报告【姜丙林】
二、各班级学籍信息表或花名册【吴庆勇】
三、校园平面图【姜丙林】
四、1、教师基本信息表(包括编制数、实有教师数、教师姓名、教师任教学科,学科应齐备)【伍功然】
2、教师、校长学历证书复印件、资格证书复印件(近三年新补充教师学历应专科以上,高于专科学历教师不低于40%)【伍功然】
五、1、各种校园活动档案(国旗下讲话、竞赛活动照片及文字材料)
【吴庆勇】
2、各班级课程表(显示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吴庆勇】
3、书店送货清单【吴庆勇】
4、减负万里行相关文件、档案【姜丙林】
5、作息时间表(学生在校时间不超8小时)【吴庆勇】
6、教师不参与三乱(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的承诺书【姜丙林】
7、班级学生成绩单(期中、期末,及格率100%)、毕业生成绩单(毕业成绩合格率100%)【伍功然】
8、班级入学花名册——现在班级花名册(三年巩固率92%以上,辍学率1%以下)【吴庆勇】
9、能显示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标的材料【吴庆勇】
六、1、推普宣传周相关活动材料(照片、文字)【伍功然】
2、教师普通话证书复印件【伍功然】
3、师生演讲、朗诵、书法等获奖证书复印【伍功然】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对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自查评估。对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主要包括14项内容,现将我校自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1.是否存在D级危房 我校还存在大量70-80年代建的砖木结构的D级危房。
2.是否每名学生都有课桌椅 我校虽能做到每生都有课桌椅,但破损严重,急需全部更换。
3.寄宿学生是否一人一床位 我校学生宿舍楼刚建好,还没正式投入使用,不能做到一人一床位。
4.是否有安全饮用水 我校无安全饮用水。
5.食堂是否满足就餐需要 我校旧食堂已拆除,新食堂待建。6.厕所是否满足师生需要 厕所能满足师生需要。7.教室和寝室门窗是否完好 我校教室门窗破损严重。8.是否具备必要的取暖条件 我校不具备必要的取暖条件。9.学生上下学是否存在突出安全隐患 我校学生上下学不存在突出安全隐患。
10.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营养午餐 我们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午餐 11.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是否享受生活补助 我校教师不享受生活补助。
12.是否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我校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13.是否按规定拨足公用经费 我校拨足公用经费
14.是否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2014.07.28
【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整改方案】推荐阅读: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09-21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07-06
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报告06-23
义务教育标准整改方案07-14
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实施方案05-26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实施方案01-09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12-09
罗甸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理念11-02
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调查问卷总结报告06-22
实验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先进材料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