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共8篇)

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篇1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

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四、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我镇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跨越。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三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融资困境认识不足。资金匮乏是我镇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扩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作为镇党委、政府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胆兼并、收购、参股国有企业改组和资产重组,支持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紧邻洛阳石化炼油厂的区位优势,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我镇党委、政府应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中心放在企业服务上。定期召开有企业、私营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留住“经营者”,鼓励“投资者”,吸引“观望者”;通过组织高校,科研所等科研单位与企业见面会等形式来转化科研成果,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进企业效益;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经验,开阔眼界,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相接轨;通过开展“一创双优”、“六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通过加大对企业周边群众的教育力度和对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镇党委、政府应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全民创业机制。要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帮助引导人们积极投资创业,创办个体、微型和企业,通过小投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投入,造就大量的个体和中小业主,形成资产积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三、扩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环境

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篇2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表明,不同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费水平是不同的,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也是不同的。利用先行发达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或各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资源消费水平的关系发现:人均GDP和人均资源消费量呈“S”型相关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源消耗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进入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消耗成倍增长;工业化完成后,多数资源的消费需求开始趋缓。先行发达国家的经验事实表明,它们在工业化阶段都经历了一个高物耗、高污染的阶段,所不同的只是各国经历的时间不同。资源消耗下降,是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高物耗的重化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而低物耗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上升的结果。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降低工业化阶段的资源消耗有两条路径:一是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缩短发展时间,从而降低资源消耗;二是在工业化阶段不断应用降低资源消耗的新技术,减少生产中的资源消耗。这两条途径通常是同时发挥作用的,产业结构升级往往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进步又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当中。以机械化和电气化为动力的早期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其中,典型的国家有英国和法国。以机械化、电气化、电子化与信息化为动力,以“世界工厂”为主要特征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韩国),仅用了早期工业化国家一半甚至更短的时间,消耗了相当于早期工业化国家一半的人均资源总量,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从英国和美国工业化阶段能源和钢铁业的原材料消耗强度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科技进步会使资源消耗更快地进入到下降阶段。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的能源和钢铁业原材料消耗强度低于英国是技术革命和能源革命的结果。从20世纪初开始,石油及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逐渐上升,1920年已经占美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8%,而英国的工业革命主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相比之下,英国钢铁的物耗强度进入下降的速度快于能源物耗强度,主要是因为在产业革命初期,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技术进步,原材料节约的余地较大,从而导致单位产品的物耗降低。

先行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时资源条件比较优越,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太严重,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追求尽可能多的物质产出。英国的自然资源和煤炭资源本身比较丰富,更重要的是凭借其“日不落帝国”的地位,从殖民地大肆掠夺各种资源,因而其工业化过程没有受到资源约束。美国地大物博,煤、铁、铜、铅、锌、磷灰石、黄金和水力等资源都十分丰富,在推进工业化的时期,即使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但是其靠殖民掠夺获得资源的难度已经很大。然而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和霸权地位以及非殖民方式(如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等),仍然掠夺了其他国家的大量资源。日本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资源约束比英美严峻的多,一方面,日本自身资源十分贫乏;另一方面,二战后日本已经不能依靠殖民掠夺获取资源,必须通过市场交易从资源国进口,因而其成本要高于殖民掠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日本资源消耗远远低于早期工业化国家。时至今日,资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严重,资源消耗带来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资源约束

中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面临的资源约束也日益凸显。一是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中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资源数量的8.6%,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8%,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中国耕地面积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全国土壤普查结果表明,中国耕地面积的59%缺磷,23%缺钾,土壤板结的占12%;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大约占中国土地面积的39.4%;盐渍化的面积在81.8万km2~100万km2之间,大约占到耕地总面积的8%以上[2]。二是矿产资源和能源不足。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53位。多数矿种人均探明储量较少,如石油、天然气人均探明储量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8%;铝土矿、铜矿、铁矿只相当于11%、17%、35%;铬、钾盐等矿产储量更是严重不足。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已达3.3亿t,而国内生产量只有1.8亿t;铁精矿消费量5.3亿t,国内生产只能满足2.6亿t,对外依存度都比较高。而且中国矿产资源的结构较差、质量悬殊、分布不均匀,这些都加大了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上的难度[3]。三是水资源短缺。建设部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m3,人均只有2 300m3;若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更少,仅为11000亿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m3,并且分布不均衡。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城市缺水,而水污染又使缺水形势更为严峻。据有关部门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四是森林资源少、生物资源破坏严重。根据第6次(1999-200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7 490.92万hm2,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面积101.3亿m3,仅占世界4%;林木蓄积不足世界总量的3%,人均森林面积0.11hm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森林蓄积量8.6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中国生物多样性退化严重,189种物种濒危,70%以上野生资源被破坏,每年因外来物种造成的损失高达1 198亿元,约占GDP的1.36%[4]。

在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依赖资源消耗增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如果延续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会因资源约束而难以持续,严重的资源约束已经使中国的工业化成本显著上升。

工业化过程可划分为“演进型”和“革命型”两大类。其中,由个人或者私人发动的工业化是一种和平演进的工业化模式,其代表国家有英国、法国和美国;而革命型的工业化一般是由政府发动的或者是由政府和私人共同发动的,前者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典型代表,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德国和日本。由于发达国家基本上采用的是演进型的工业化模式,因此可以认为它们的资源消耗模式也是演进型的。1978年以前中国的工业化基本上是由政府发动的,经过改革,基本上转型为政府和私人共同发动的工业化模式,所以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也是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来推动的。也就是说,为了避免重走发达国家资源消耗量大的“演进型”工业化道路,为了降低资源的消耗,中国试图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方式,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低的“革命型”工业化道路。

三、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发展的资源消耗评价

无论是对过去的总结,还是要对未来的判断,都需要对中国的资源消耗状况作出评价。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占总投入的比例,是从总体上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指标。增加值率越接近于1,表明生产中资源的消耗越低;反之,增加值率越接近于0,生产中对资源的消耗就越多。由图1可见,1981-2003年中国的增加值率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中国的资源消耗水平是不断上升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来实现的。而且从这20年的变化趋势来推测,中国的增加值率仍有非常大的可能进一步下降[5]。

将中国的增加值率和其他国家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增加值率比较高,在0.55左右;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增加值率稍低些,为0.47~0.5;而中国的增加值率最低(2000年只有0.3586)。中国的资源消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不论是自身的变化趋势,还是同先行工业化国家比较都表明中国处于典型的工业化加速阶段,资源的高消耗将要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观察图1还可以发现,乡镇企业的增加值率表现出不同于中国增加值率的特征:一是乡镇企业的增加值率始终低于中国增加值率。这说明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高于全国水平,乡镇企业增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目前中国约1/3的GDP来自于乡镇企业,所以,乡镇企业成为抬高全国资源消耗上升的关键因素,降低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水平对降低全国的资源消耗意义重大。二是乡镇企业的增加值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在1996年以前是趋于下降的,在1996年以后是趋于上升的,这表明乡镇企业对资源的消耗趋于减缓。因此,在中国资源消耗持续提高的背景下,乡镇企业和全国增加值率的差距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倒“U”型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两者之间相差大约0.06,此后持续上升,到了1987年两者差距达到了顶峰,随后又基本上趋于缩小(如图2)。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决定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中国资源消耗继续提高的背景下,1996年以后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下降是一种根本性的转折还是一个短期现象?这一转变又能为降低中国资源消耗提供什么借鉴呢?这些问题的回答无论是在倡导节能降耗的当前,还是对于中国农村工业化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从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来看,决定资源消耗强度的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利用技术[6]。那么这两个因素在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中的作用如何呢?

因素分解法有很多种形式,但最广泛应用的是拉氏因素分解法(laspeyres decomposition)和迪氏因素分解法(divisia decomposition)。采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乡镇企业增加率的变化进行分解,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强度(即增加值率)可以表示为:

在(1)式中,m表示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强度,用乡镇企业的增加值率来表示,即乡镇企业增加值与乡镇企业总产值之比;mi表示乡镇企业第i个产业部门的资源消耗强度,用乡镇企业第i个产业部门的增加值率表示;pi表示乡镇企业第i个产业部门的总产值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份额。

乡镇企业资源消耗量的变化量可以表示为:

在(2)式中,下标0表示第0年度,下标t表示第t年度。所以,乡镇企业单位增加值资源消耗的变化量可以分解为两个因素: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各产业部门单位增加值资源消耗的变化,后者即技术进步。根据拉氏方法:

(3)式中,第一项是结构调整的影响,第二项是技术进步的影响,r是剩余。通过(3)式可以分析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总体上,乡镇企业资源消耗的变化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构变动对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的贡献微乎其微。

既然资源利用技术的变化对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需要解释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资源利用技术在1984-1995年导致了乡镇企业资源消耗的上升,而在1996-2003年却又促进了乡镇企业资源消耗的下降?根据经济理论,在生产中科学技术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企业资源的消耗,一个是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改变对资源的消耗,即通常所说的技术进步;另一条途径是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滑动,使资源和其他要素投入之间进行替代,即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选择,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可以将技术选择分为资源节约型和资源依赖型两类。考察乡镇企业在这一时期的资本劳动比率,我们会发现乡镇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的数额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见表3),乡镇企业处于资本增密的过程中,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技术选择是资本深化型的。由于资本不断深化,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随之上升。大量的文献已经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技术处于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所以还要考虑技术进步对乡镇企业资源消耗的作用。一般来说,可以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区分开这一点对于降低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于长期中乡镇企业资源消耗的含义有较大的差异。资本深化条件下的技术变化可能进一步增加对资源的消耗,而技术效率的提高将会降低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量。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对1984-2004年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比变化作出解释。1984-1995年乡镇企业资源消耗不断上升,一部分是由于资本不断增密带来的资源消耗上升,另一部分则可能是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主要是由于技术变化推动的;1996-2004年虽然乡镇企业资本增密不断加速,但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量变成了技术效率的提高,而且效率提高导致的资源消耗下降多于资本增密带来的资源消耗上升,所以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1985-2004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上述分析可见,中国节能降耗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效率。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迫在眉睫[7]。中国科学院的调查表明,中国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美元GDP的能源消耗为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而中国的能源效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8]。由此可见,中国的资源利用技术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化解中国工业生产的资源约束问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封志明,刘宝勤,杨艳昭.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J].自然资源学报,2005,(1).

[2]黃季焜.中国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与盐渍化[EB/OL].http://www.lrn.cn/economic/landeco/200702/t20070213_33293.htm.

[3]中国发展再次遭遇资源红灯[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06-12-26.

[4]我国的森林资源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当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10-14.

[5]沈利生,王恒.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J].经济研究,2006,(3).

[6]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上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7]张海鹏,杜飞轮.乡镇企业资源消耗下降的原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

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篇3

吉林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管理先进企业名单

长春市

1.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

2.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

3.吉林鹏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4.长春老韩头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5.吉林省榆树钱酒业有限公司

6.吉林省荣发服装厂

吉林市

1.吉林市吉兴粮业有限公司

2.吉林市瑞兴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3.吉林市永鹏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4.吉林春光牧工商集体有限公司

5.吉林市大富人家米业有限公司

6.吉林市永福养殖有限公司

四平市

1.吉林市北方肥业有限公司

2.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3.吉林省博莱德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4.四平金士百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5.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6.吉林曙光农牧有限公司

延边州

1.延边三汉物产有限公司

2.安图旺民长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通化市

1.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

3.梅河口市广源粮谷有限公司

4.通化金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白城市

1.白城市天福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洮南市物贸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3.镇赉县金鹤乳业有限公司

松原市

1.乾安县君字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2.吉林郭尔罗斯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3.松原市北显粮油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白山市

1.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责任公司

2.吉林松宝生物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3.临江市宝健木業有限责任公司

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报告 篇4

一是行动早、措施实。年初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后,各县(区)都相继召开有关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推进集中区建设工作。盱眙县早在元月份就召开会议,明确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全年目标和一季度“开门红”任务。目前,全县19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都基本达到“三通一平”。洪泽县将工业集中区建设目标作为各镇责任目标考核的核心指标进行考核。金湖县在全县集中区建设工作再动员大会上,全县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单位一把手登台立状表态,全程摄像,并编印了简报,摘录党委书记的表态发言,下发全县。该县11个乡镇已启动建设标准化厂房7.3万平方米,占目标的66.4%。

二是建设快、效果好。今年以来,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涟水县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实行部门挂钩帮扶、利用政策向上争取、与大企业协作和苏南友好乡镇结对支持等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集中区建设。一季度实现基础设施投入3685万元,完成目标的64.6%。*区建淮乡工业集中区刚建成的1幢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被天元电子和凯馨针织两户企业租用,目前均已试产,另外1幢2000平方米即将竣工的标准化厂房租赁事宜已洽谈完成。*镇引进上海河济公司投资建设的45幢标准化厂房已有一半竣工。金湖县黎城镇引进资金100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中5000平方米的水泥路面正在建设之中。盱眙县盱城镇工业集中区利用社会力量兴办的4幢标准化厂房已进入装修,即将完工对外招租。涟水县南集镇工业集中区已实现“三通一平”,基础设施投入128万元。

三是项目多、质量高。1-3月份,全市30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实施进区工业项目179个,已实现固定资产投入6.1亿元,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95个。一季度建成投产项目49个。*区*镇,一季度新进区项目20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其中竣工投产的电动车项目总投资达3000万元。洪泽县一方面采取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进新开工建设项目11个;另一方面,鼓励当地能人大户、外出务工人员进区创办项目达21个。朱坝镇积极外出招商,成功引进投资1.2亿元的玻璃制品项目,已于3月8日开工建设。涟水县涟城镇工业集中区,仅在春节前后就新引进企业9家。淮阴区王营镇一季度新进区项目7个,总投资额达4亿元,已实现投资额3000万元。

四是思路新、服务优。金湖县各镇明确专人帮办集中区项目,做到工地每天24小时服务,抓时间、抢进度。闵桥镇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共有9人,设立了项目帮办、事务协调和矛盾调解等四个小组,其中7人长驻工地帮办服务。盱眙县建立一旬一通报,一月一过堂,一季一观摩,半年一考核,一年一兑现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县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情况。洪泽县朱坝镇成立督查组,督促集中区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对迟迟开工不动工项目给予调换。明确规定除安全生产外,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随意进区检查,扰乱企业合法生产经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

一季度,虽然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着一些突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有少数乡镇思想认识不到位,破解难题的主动性不强、办法不多,行动相对迟缓,效果不够明显。二是对标准化厂房建设的要求不够统一。主要是面积大小、厂房结构等没有统一标准,另外多层厂也较少,少数地方开发不够集中。三是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由于财政紧张,集中区建设资金不足,仍然是影响企业发展,阻碍集中区发展壮大的“瓶颈”。

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要突出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集中区建设和发展既是实现农村经济三年六翻番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措施。各县(区)和乡镇都要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召开的全市乡镇集中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十二条意见》的要求,扎实开展“学*、赶*、超*”活动。加大领导力度,加强督查考核,加快建设进度。

二、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围绕筹备今年7月份的全市集中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各县(区)要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快集中区规划设计进度。确保4月底全面完成。其中,30个市级重点集中区规划要上报市里备案。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确保上半年建成50万平方米标的准化厂房,完成年目标的50%。三是加快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实施进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投资者进集中区兴办工业项目,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全民创业,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各类人员进入集中区创业办项目,确保今年计划实施项目到二季度末百分百落实,三分之二开工,三分之一竣工,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努力提升建设水平。一是要不断改善服务。集中区管委会要实行全天候、全方位、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制度,切实帮助解决好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县(区)两级挂钩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帮助和指导集中区建设工作,提升集中区建设水平。各地当前在开展第七次全民创业调研服务活动中,要把集中区企业作为调研服务的重点。二是要扎实搞好环境美化。抓紧做好集中区内绿化建设,加快建章立制,切实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和落实清扫保洁责任制,实行长效管理,提升集中区档次和品位。三是要科学建设标准化厂房。标准化厂房建设必须要集中连片开发,厂房结构要与当地的产业特点相适应,单幢标准化厂房面积原则上要达到1000平方以上,以适应各类投资者租用的要求。四是要认真把好项目引进关。进集中区的项目和企业既要达到亩均固定资产投入、销售收入、入库税金、发放工资和建设面积的标准,同时还要确保达到控制污染和安全的要求。

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12平方公里,入区企业达18家。今年上半年工业集中

区实现产值4.1亿元,销售3.7亿元,利税4600万元,工业增加值9115万元,出口交货值237万元,销售占全镇工业销售的68以上,吸纳本地劳动力2000多人。工业集中区成为我镇名符其实的重点产业区和经济贡献区。

1、突出规划龙头,提升工业区品位。成立了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一是坚持规划设计科学化。做好工业集中区的统筹规划,邀请江苏建筑设计院对园区进行详细的规划,开展Iso14000环境认证和Iso9000质量认证工作,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二是坚持项目选择生态化。本着“合理规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保护环境和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比,提高清洁生产的水平,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对环境污染项目一律拒进,对有发展前景的、不污染、少污染的项目进区后按需征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寸土地的效能,努力使工业集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健康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2、夯实基础设施,构筑发展载体。花香自引蜂蝶来,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2003年2月我镇注册了“姜堰市##科技工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吸引民资100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到目前为止,工业集中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达3486万元,铺设道路5500米、下水道6000米、电力6000kw、新建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0以上。不仅做到水通、电通、路通等硬件上的“三通”,还着力实现信息通、配套通、服务通等软件上的“三通”,以便捷的交通、畅通的信息、优美的环境吸引客商投资。

3、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引资环境。一是营造宽松诚信的政策。实行投资项目“低门槛”准入制度,全力创造低成本生产、低成本交易的“双低效应”,强调工业区政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坚持兑现承诺,取信客商,努力塑造“诚信##”新形象。二是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所有入区项目实行进“一站式”,从立项、选址、土地使用、供电、供水到土建都由园区办派员全程跟踪服务。

4、放大“罡阳”效应,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规模企业,发挥了优势产业的辐射功能。以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省级##科技工业集中区和两个私营工业集中区,推动工业集中区内的100多家企业为两家企业配套生产,延伸产业链,集中区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和电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微特利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罡阳公司成为国家汽车关键零部件姜堰市基地的核心成员企业,摩托车曲轴市场占有率40以上,汽车零部件总量连年翻番,培植了多个省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

二、存在问题:

1、用地矛盾突出,制约工业集中区发展。工业发展离不开用地,我镇工业集中区一期规划面积已全部开发利用。由于目前国家及地方法规、政策制约,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比较困难,手续很难办。土地征用涉及到一些农户的利益,租用过程矛盾较多,又没有统一的尺度和标准,处理协调比较麻烦。而工业区周围又都标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牌子。工业区的发展已走上进退维谷的境地,急需破解发展难题。

2、集中区现有开发利用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土地开发使用率偏低;投资企业密度不高,经济产出水平低;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不多,规模小,产业能量有限,工业集中区综合效益还没有显现。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克服国家宏观调控对工业集中区的影响,苦练内功,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程度,主动出击引进项目,促进工业集中区的跨越式发展。

1、明确目标,做强规模经济。围绕“打造乡镇一流工业区”目标,全力扶持工业集中区内规模企业发展,提高工业集中区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产品和产业快速提升。以科技为先导,加大项目开发和技改投入力度,实施计划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6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3个,实施技改投入1.8亿元。加快建设罡阳公司年产20万套中重型汽车动力转向器项目、年产5万套锻件项目和连杆扩能改造项目,微特利公司年产20万台外转子电机项目。确保罡阳公司尽快进入出春兰式企业行列,三年内实现产值10亿元;微特利公司三年内实现产值6亿元。

通化县乡镇企业工作调研报告2 篇6

根据省企局《乡关于开展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调研工作的通知》(吉农企字【2011】82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全县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我局于2011年3月组织乡镇企业管理科对全县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落实情况

(一)召开会议、传达精神。全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结束之后,我局立即采取行动,于2011年1月20日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由赵炳秋副局长传达了于文波副主任讲话精神,李鹏局长就会议落实的相关要求做重要讲话,要求相关科室及相关人员要认真学习会议文件,真正使会议精神入耳、入心,为做好全年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统筹安排、明确思路。按照会议要求,结合我县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将2011年的工作思路确定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自主创新、转变方式;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强化职能、搞好服务,继续巩固制

药业、矿产业、化工建材业、食品加工业支柱产业格局,全力推进全县休闲旅游农业高效快速发展。

(三)确定目标、强化落实。2011年全县乡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实现增加值17亿元,实缴税金2.9亿元,以“创业杯”活动为载体,认真做好全年工作落实。一是认真做好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关系到领导决策部署,我局将加大全县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信息统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养,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县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运行状况的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全力抓好乡镇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做好申请专项资金申报项目筛选工作,把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推荐上去,真正发挥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力地促进全县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投资额的增长;三是扎实推进蓝色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依托现有培训资源,创新方式和方法,围绕粮油、特产品行业的需求,重点选择3-5户企业,确保完成今年的培训鉴定任务。

二、我县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我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南麓,浑江中游,物产资源丰富。近几年,全县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快速高效发展,逐步形成制

药业为龙头,矿产业、化工建材业、食品加工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医药业方面。医药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医药产业已有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全县县域经济重要的支柱。目前,全县共有医药企业19户,全部通过GMP二次认证,具有知识产权品种31种,独家生产品种116种。总投资近10亿元的东宝集团人胰岛素项目,形成了年产3000公斤重组人胰岛素、7000万支制剂的产能。集科、工、贸、医、农为一体的振国集团,投资13456万元的紫芝多糖片、参威口服液生产线建设项目现已竣工,项目达产后年产紫芝多糖片1.2亿片、参威口服液2500万支,为企业后续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华夏药业等一大批迅速成长的企业,对全县医药产业升级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矿产业方面。我县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目前已发现矿产36种,其中,铁矿石储量全省第一,镍矿储量全省第二,黄金储量非常可观。多年来,通化县充分利用矿产资源这个宝贵财富,延伸产业链条,矿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率越来越大,矿产业的提速增效不断显露成效。目前,投资4亿元的吉恩镍业扩能改造项目已竣工,项目达产后产能将翻一番;总投资1.2亿元的宏信研磨材2万吨微粉改造

项目,产能比2007年翻了一番;总投资1.2亿元的威龙矿业铁精粉选矿生产线,已竣工投产,再造了一户与四方山铁矿同等规模企业。在未来三年时间,全县矿产业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

食品和化工建材业方面。食品业是我县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已形成了独具通化县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后发优势明显。通天酒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将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创造条件;大泉源酒业经过四年来的培育,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通化一洋元秘—D今年将实现全面国产化,对于食品产业发展将起到持续拉动作用;江达米业、吉康有机食品等一大群众优势企业群体也在不断壮大。同时,以博林建材、通飞建材为代表的化工建材业,在“十二五”期间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三、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及发展战略重点

为了全面推进我县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全力实施“四大战略”措施,把大力推进全县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今年和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

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带动战略,重点打造和重点培育名牌产品。对我县众多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抓好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的国内外注册工作,促进品牌向名牌转化,将做大品牌战略和做强龙头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一批大中型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有规模、有市场、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企业,实行重点培育、扶持和推进。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对外交流合作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企业间技术合作、贸易合作、投资合作等新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民营资本向北流动的新情况,抢抓机遇,鼓励我县规模以上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沿海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引资、招贤引智,促进交流合作。

(三)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稳步推进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积极组织全县企业参加农产品加工适用技术推广与对接等活动,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科技与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利用我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科技队伍,造就一批既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又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符合人

才,为我县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持续、强大的科技支撑。

(四)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振兴战略,加快产业升级特产品业作为我县传统优势产业,曾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由于市场、管理、体制的问题,进入较长低迷期。伴随着国家有关政策和省里相关振兴政策的落实,特产品业价格行情一路看涨。同时,投资近20亿元的我县长白山药谷物流中心项目,将全面拉动全县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业的发展。我们要分利用好上述积极因素,用足、用好、用好有关政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使之成为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四、乡镇企业专项资金落实情况

2006年以来,我县乡镇企业共获得乡镇企业专项资金106万元,该专项资金已全部到位,有力的推动了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

五、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目前,我县有44户休闲旅游农业企业。2010年从业人数 581人,接待 35万人次,营业收入1741万元,实现利润770万元,利税44万元,带动1514户农户参与,带动674名农民就业。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我县已建成了东来“欢乐谷”休闲旅游农业的示范点,石湖镇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人参之路、英额布镇水库等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到东来乡“看奇石、观秀峰、沾紫气、玩漂流”,到快大茂镇游人参之路。从单一的“农家乐”,开始向以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二是内部企业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三是产业发育滞后,发展盲目无序。

针对上述问题,在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后,我县将在休闲旅游农业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科学规划。在全面搞好全县休闲旅游农业调研的基础上,从规划入手,紧紧抓住市场需求,结合我县休闲旅游农业实际,依托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制定我县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二是创造良好环境。根据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用水、用电等问题上给予协调帮扶,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创新机制体制。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发展道路,对有发展的潜力的休闲旅游企业加以培育,以此作为示范企业,带动全县休闲旅游农业快速高效发展。

通化县农牧局

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篇7

5月26日, 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委指导, 中国煤炭、机械、钢铁、石化、轻工、纺织、建材、有色、电力、矿业等十家全国性工业行业协会 (联合会) 协办的“2012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名誉会长顾秀莲应邀出席会议, 来自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国际组织代表、工业行业协会 (联合会) 、地方工经联、工业企业有关负责人、主要全国性新闻媒体代表等500人参加会议。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作题为“发挥合力, 开拓创新, 深入推进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讲话, 他首先介绍了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进展和成效:一是社会责任认识逐步深化, 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二是诚信体系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企业合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三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四是节能减排继续推进, 绿色发展初见成效;五是产品质量有效提升, 安全生产状况总体持续向好;六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取得积极进展;七是企业参与慈善公益程度和水平不断提升。随后他详细分析了工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发展, 对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政府部门应从自身职能出发, 从规制、推进、监督三方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二是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服务、协调、中介、自律职能, 采取措施引导和督促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三是企业应牢记责任, 强化意识, 提升管理实践水平, 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营造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环境。

会议特邀国家安检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付建华,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朱宏任, 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阎晓峰出席大会并讲话;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刘萌、法国外交部社会责任大使米歇尔·杜山作大会发言。

国家安检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付建华在讲话中强调坚持安全发展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说, 近年来我国企业坚持安全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许多企业已公开承诺要严格控制生产安全事故, 努力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希望通过本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 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 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为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做出贡献。多年来, 大多数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表现出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但也有一些企业没有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责任, 忽视安全生产, 有的甚至非法违法生产, 经常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已经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 促进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 促进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三是通过加强安全监管和监察执法, 促进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四是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 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按照统一部署, 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各类企业普遍开展以“企业达标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重点行业 (领域) 企业制定达标规划, 确保三年内全部达标。通过达标创建活动的开展,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推进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装备体系, 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等等。他希望社会责任能够被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广泛接纳并积极践行, 安全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乃至整个生存发展过程中, 要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组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朱宏任说这次会议对引导和推进工业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担负着创造社会财富、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任, 同时,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对劳动者、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也是企业提升自身形象, 增强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对提升国家形象和国家竞争力也有重要影响。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履行社会责任已逐步成为广大工业企业的自觉行动。很多企业和行业协会结合自身实际,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向社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取得了积极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工业行业管理部门, 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十二五”时期, 将重点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这一主要任务, 贯彻落实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各项要求, 推进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取得新的积极进展:一是抓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二是抓好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抓好安全生产, 提高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四是完善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指导。

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阎晓峰认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 自2008年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尤其是2011年发布《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以来,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并呈现出许多特色和亮点:一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意识不断增强;二是社会责任工作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三是社会责任沟通不断加强;四是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管理体系取得初步成效;五是积极履行跨国经营责任。中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有益实践和管理模式上的积极探索, 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说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不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水平, 需要政府、企业、协会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行业协会是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是联系企业与政府和社会的重要桥梁, 在推进协会自身和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国务院国资委承担着联系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责, 今后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各行业协会把握定位, 发挥优势, 通力合作, 努力把社会责任工作做成精品, 做出亮点。他建议:一是继续完善社会责任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结合行业企业特点, 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发布机制, 进一步拓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交流的范围和领域, 努力打造有利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信息交流平台。二是发挥协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服务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企业把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 促进企业加强社会责任管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 学习借鉴国外社会责任工作先进经验, 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国际影响力。三是制定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真研究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趋势, 结合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探索建立本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四是切实履行好协会自身社会责任。结合各行业协会实际, 积极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政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责任实践, 为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出榜样、当好表率。他说, 当前国资委正按照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 通过落实《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引》、开展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等措施, 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 全面提升社会责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切实实现中央企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刘萌发言中介绍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作为联合国改革的产物, 是联合国向企业界打开大门、主动加强合作的桥梁和国际的最高平台。目前已经拥有了近万名的企业会员, 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责任国际机构。致力于借助企业的力量, 促进公共、私营部门合作, 共同构筑一个包容性的、可持续性的全球经济。她称赞中国政府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 是为世界各国做出了榜样。特别是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和近期发布的“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以及制定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指南等等, 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关注利益相关方诉求, 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是政府大力推进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追求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最佳范例。

法国外交部社会责任大使米歇尔·杜山发言说法国最早于2001年就通过法律要求上市公司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以保护那些使用退休基金为养老方式的人们。11年后的今天, 法国养老基金之所以可以在经济危机中幸免于难,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通过了这一法律。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应该只局限于大规模的企业, 在法国有700家企业参加联合国契约组织, 其中这700家企业有一半以上是中小企业。2008年法国为3000个微型和中小企业制定了一个针对中小规模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在政府招标中, 鼓励那些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企业更多地中标。2010年在向企业要求进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同时, 法国通过了ISO26000新标准, 对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这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增大, 并要求所有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由一个独立的机构进行检查。他说今天的“2012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引起了法国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和法国在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具有领军者作用。

会上航天科技、国家电网、宝钢集团、中国化工、中国一汽、中国五矿、中国铝业、中国有色、国药控股、神华集团、同煤集团、金川集团、沈阳机床、沈鼓集团、潍柴动力、正泰集团、成都硅宝等74家企业发布了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 会议还发布了《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实施手册》、《2012社会责任报告综合评估报告》、《社会责任案例集》。同时会议围绕社会责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和点评, 并向发布单位颁发了社会责任发布证书。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次会上已经是发布第二份社会责任报告了, 报告围绕“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股东负责”的社会责任观和核心经营理念, 披露了硅宝科技将社会责任工作全面纳入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 注重员工孝道、感恩、奉献精神培养的社会责任实践, 以及尽企业所能, 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公益事业的履责特色。

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篇8

乡镇企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同比增长18%以上;实缴税金突破11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从业人员保持在260万人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其中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步伐明显加快;抵御风险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主导产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的作用明显提高。

乡镇企业工作要点

一是继续强化政策落实,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创业杯”竞赛活动。完善考核方式方法,确保考核体系的科学化、制度化。

二是继续增强职业技能,搞好农村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依托现有的培训资源,围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重点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11年全省完成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任务1万人以上,并且进一步完善各市(州)和重点县(市、区)职业技能鉴定站基础工作。

三是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对外交流合作。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企业间技术合作、贸易合作、投资合作等新机制。由单一开拓传统市场,向开拓新兴市场转变,全面开展农村二、三产业对外交流合作活动。在对外发展上,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继续支持重点企业参加在美国和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开拓欧美新兴市场,增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协作能力。在对内合作上,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民营资本向北流动的新情况,积极构建南资北移通道,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到沿海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引资、招贤引智,促进交流合作。

四是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切实解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已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的基础上,支持惠民农业担保公司全面开展融资担保工作,积极向银信部门争取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配合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搞好企业融资和上市的培训工作,提高我省农村二、三产业的融资能力和水平。

五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农业部举办的适用技术推广与对接活动,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我省9个专业分中心的指导下,进一步抓好企业自主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百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支撑的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农产品加工业工作要点

一是积极协调扶持政策,营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协调,争取尽早出台,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建设监测预警体系,搞好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监测和预警体系,制订农产品加工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组建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预警网络体系、指标体系和数据交换体系,组织监测分析、专题研究和定期汇总,编制年度报告,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评选”工作。为进一步发挥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按照《全省农产品加工百强企业评选工作方案》要求,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评选工作,打造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和知名度。

四是启动玉米烘干和贮藏项目,抓好玉米等农产品产后储藏和加工。针对农产品产后储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严重、影响质量安全的现状,根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要求,将在我省实施玉米烘干和储藏项目,研究总结玉米产后保管措施,控制和减少玉米等农产品的损失。项目成果将在全国推广,目前有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2011年下半年将在部分地方实施。

五是强化协作配合,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服务体系建设。以工作体系化和体系网络化为目标,建立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协调合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同市(州)、县(市、区)管理部门的工作联系,形成职责明确、上下互动、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

休闲旅游农业工作要点

一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从规划入手,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我省实际和区域特点,依托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五条具有北方特色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2011年规划建设1~2条精品线路。

二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的评选推荐工作。按照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要求,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认真组织部分县(市、区)参加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的申报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今年发展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1~2个。

三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工作。按照中国旅游协会休闲旅游农业分会的要求,搞好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评定工作。同时按照《吉林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办法》开展全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星级评选工作,全力推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十二五”期间将评定100户三星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今年根据“评定办法”评选20户左右三星级以上企业。

四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的培训工作。我省休闲旅游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2011年省休闲旅游农业协会和中国旅游协会休闲旅游农业分会将举办1~2期休闲旅游农业专题培训班,请有关专家对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部分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岗位技能培训,推进休闲旅游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发展。

五是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意见》(吉政办明电[2010]29号)要求,结合实际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用地、用水、用电等各种问题,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

上一篇:英模学习心得下一篇:学校优秀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