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太极拳感想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这一学期的体育课已经接近尾声。
这一学期,我选修的是太极拳。自选课系统开始的那一刻,我就瞬间完成了选课,光荣地成为了第一个选上太极拳的人,之所以这么积极,是因为我认为太极是一项很有中国韵味的体育项目,同时也觉得自己慢吞吞的性格特别适合打太极。就这样,我开始了一个学期的太极拳二十四式的学习。
开始学的时候,我感觉太极拳并不像我原先想象的那样简单。首先它有二十四式,听起来就感觉很多,招式也容易记混,认为把这二十四式完整地记下来、流畅地打出来是不太可能的了。然而在老师每节课带着我们温习与不断演练之下,我发现其实只要多打上几遍,就可以牢记住动作与顺序,因为太极拳的招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逻辑性,而且从一个招式到另一个招式之间的转换基本上都是遵循同样的原则,那就是要圆润地过渡,只要记住这样的核心要领,太极拳就能融会贯通地打出来。我想,这也正是太极的精妙之处所在吧!其次是,太极的动作缓慢,本以为慢慢的应该很好打,可实际上要做到标准的动作却要时刻保持身体正直、重心略低,这样再加上缓慢的动作就会让人觉得有些累了。不过作为体育项目,要付出一些辛苦是必然的,即使是太极拳也不例外。只有真正打得缓慢、在降低重心的同时不弯腰弓背,才能真正打出太极拳的韵味。还有就是,太极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虚实分明,同时又要折中、把握刚好的力度。例如最简单的抱球,既不能把手臂伸太直、或把球抱得太大,又不能太抠缩,只有把握好那个度,才能“抱”出一个匀称的、合适大小的“球”。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也往往是最难把握好度的,因此还需要我们在不断演练中好好体会太极的中庸之道。
在系统地学习了一整个学期之后,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体会。我认为,太极拳要打得好,要流畅,但是不能急,要沉稳。在打每一个招式时,要在动与静中取得平衡,身体动起来,但是不能胡乱地摇晃,是要稳健中流畅地运动我们的身体,才能真正做出行云流水的感觉。要做到这种沉稳又流畅的境界,心就一定要静下来。因此修炼太极拳也可以让人们静下心来,这样对身体也会带来很大的好处。
一个学期过去后,我对打太极拳已经渐渐入门了。不过现在我还只能做到把每个动作连贯做起来,但是真正打出太极拳的神韵还远远不够。俗语说,师傅带入门,修行靠个人。要深入理解太极里头的哲学,打出太极的神韵,真的需要时间去参透。
一、初次接触太极拳的同学,对太极拳的动作没有一个概念,找不到其中的规律。
太极拳和长拳不同,与平时接触到的广播体操更不一样,学生对太极拳的特点更是一知半解,由于了解不多而导致学习无兴趣。
对于这样的原因,我认为,在开始教学太极拳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大概讲解太极拳的特点,如动作的特点以弧线为主,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中正松虚;基本动作高不过眉、低不过胯;重心起伏不大;表现为一种平静安舒的神态。一般外功拳要做刚强迅捷的动作,太极拳却要活动得“松、慢、圆、和”。再结合哲学原理指出太极拳的阴阳相对(掌心掌背的相对动作)、上下呼应讲究平衡的道理。这样学生就会对太极拳产生一个大概的、整体的认识,对于以后整体动作的规范和协调,以及对动作的感觉都会有所帮助。
二、认为太极拳是花拳绣腿,学习了用处不大。
太极拳的外在特征就是慢与柔,而学生由于受到其他技击流派的影响,对于太极拳的技击效果和锻炼的作用认识不大,经常产生“学了太极拳有什么用?”的疑问。
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教师要讲解太极拳各动作的攻防含义。拳术提炼于搏击,没有攻击的作用,武术也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变成了舞术;而太极拳“慢”的作用只为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和深入锻炼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组织。太极拳的各个招式同样来源于技击,例如:手挥琵琶的动作就是典型的一个扭臂擒拿动作;云手是一个格挡防守的招式;搂膝拗步则攻守兼备;独立式是一个抬膝防守的姿势,并可以和散手的提膝防守做比较;转身搬拦捶也是进攻和防守的招式;左右蹬腿更是明显的技击动作;单鞭更加具有攻与防的多种变化。教师在教授这些动作的时候,就可以将攻防含义结合到课内,这样学生既有了兴趣,又对动作加深了理解。然后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呼吸吐纳,对学生传授太极拳天人合一的最高宗旨,使同学明白内家拳内外兼修的健身理论。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白太极拳的含义和作用,从主观上引起了对这个拳种的喜爱。
三、太极拳的动作复杂,示范困难。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相比,动作走弧线,不像其他拳术那样直来直往,因此太极拳的示范一直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而且太极拳在演练过程中,身体重心虚虚实实不断发生变化,再加上手型的变化,学生很难一下子完全接受。
对于这样的情况,首先老师应该采用多点示范和多面示范的办法。除了常用的背面和正面示范以外,很多动作还应加上侧面和镜面示范,尤其是左右重复的动作更应该使用镜面示范。这样学生能了解身体前方的动作变化,而老师也容易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以便用口令提示纠正。另外,太极拳还常有方向上的变化,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背向或侧向老师的情况,这时老师应该主动到学生的视线范围里去,而不应该再停留在原地。除此之外,还应该经常改变学生固定的集合队形,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模仿观察老师的示范。对于具体的动作,教师示范讲解时应该详细和准确,对于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上下肢动作分解教学,先教学较简单的下肢动作,待熟练后,再加上相对困难一点的上肢动作,这样就便于学生掌握。对于复杂的动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重点提出,在上新授课前进行讲解,在学生注意力相对最集中的时候进行教授,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动作相对复杂,则可提前至第一次课开始,将其动作分解成简单的准备活动,在以后的每堂课前都进行练习,等到教学这部分时,早已水到渠成了。
例如“云手”的教学,在第一次课时,就提前开始教学生两手画圆的上肢动作,以后每堂课都把这内容当成准备活动来做,这样几堂课后,学生就已经熟练掌握,等到教学这一段时,再稍做纠正,加上重心和脚步的变化,就能化解难点。
上面的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自己的心得总结出来的。在教学中,我认为体育老师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熟悉教材,深入理解太极拳的“拳理”,并了解太极拳动作的攻防含义。
只有自身的修养提高了,才能有教学的余地,否则教给学生将是打了折扣的动作,学生依样画葫芦,死记硬背,学过就全丢,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
2. 教学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难点及错误动作,及时调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教师既要总结教学经验,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又要仔细观察授课对象,早点发现特殊情况。
3.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到位、规范和正确。
正确的示范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连续在初中毕业班进行简化太极拳教学安排,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女生很喜欢这项运动,通过太极拳练习既可以锻炼学生身体,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可以缓解初三繁重的学习压力,调节学习状态,使学生精力更加充沛。
摘要:在初中安排简化太极拳的教学中要先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和这项运动的整体概念联系起来;太极拳运动的独特风格和技击攻防意义要向学生清楚讲解, 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喜欢太极拳运动。太极拳运动的“慢”不是没有“力”的道理应该向学生解释清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动作分解和示范讲解法, 个别对待, 运用分层教学法把动作一一传授给学生。体育教师应该熟悉这项运动, 让学生开心学习, 让太极拳运动走进初中体育课堂。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太极拳教学,培养兴趣
参考文献
[1]习云太.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5, (第1版) .
[2]郭志禹.试论武术、舞蹈、戏曲三联系.山东体育科技, 1985, (2) .
太极拳高职体育课改
太极拳是一种以中国古代导引养生理论为基础的,运用吐纳、导引等方法,促进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太极拳被高职院校纳入公共体育课教学必修内容,但是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了很多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活动中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太极拳教学工作提供些帮助。
一、问题与分析
1.教学内容陈旧、简单
24式简化太极拳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在传统太极拳基础上去除繁难重复动作汇编而成。在半个多世纪推广中,全球已有4亿多人习练太极拳,大部分都习练过此套路。学生对于太极拳的印象也是由此而来,且很多地市初高中体育课或课间操都学习过24式太极拳,其套路本身过于简单平和,不符合富有朝气、活泼好动的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教学方式刻板
现在采用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教师在前面背对学生,边示范边讲解动作,同时学生跟着模仿。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气氛沉闷,再加上太极拳动作不同于常人习惯运动技能,对习练者协调性要求很高,导致学生感觉学习困难,谈不上体现出太极拳的特点,更谈不上理解深层的哲学内涵。
3.理论与实践结合困难
太极拳有“哲学拳”的美誉,其拳理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理念。它不但有其本身的技擊意义,还有良好保健效果,其“中正圆和”的理念也是做人的准则与处事的哲学。高职体育太极拳教学仅在一学期内让学生理解太极理论,练好套路,还能持之以恒的锻炼发挥保健效果,对身心合一的养生思想有初步认识,是一个很深的命题。
4.教学评价不合理
高职院校对于太极拳的考核上,往往都是侧重动作质量和考核水平,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评价。考核内容太过片面,这样会挫伤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方法与对策
1.探索将陈式太极拳引入高职体育太极拳教学
陈式太极拳是现代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分支及流派,其特点刚柔相济、快慢相兼,劲走缠丝、动作舒展、发力刚猛,其外在表现很适合高职学生的年龄及体能,即能弥补杨式拳训练强度不够的弊端,又能增加学生习练兴趣。笔者将陈式太极拳国家竞赛套路56式分解出若干核心动作,根据专业需要适当改编,以适应课程安排与学生体质。核心动作如下:起势、金刚捣硾、揽擦衣、六封四闭、单鞭、白鹤晾翅、搂膝拗步、掩手肱捶、海底翻花、云手、高探马、连珠炮、野马分鬃、摆莲脚、跌岔、金鸡独立、倒卷肱、翻身二起、雀地龙,收势20个动作。这些动作能代表陈式太极拳的特点,经过一学期的习练,就能展示太极拳独有的风格。
2.将传统养生功法作为课前热身运动
太极拳运动扎根中国传统文化,脱身于体力劳动与战争。其训练方法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息息相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是我国传统养生功法的优秀功法,其训练原理与太极拳同宗。学生对这些养生方法的了解仅限于高中历史课本中偶有提及,并未深述。笔者尝试将这几种养生方法替代原有的简单刻板的热身运动,介绍学生习练,让身体形成肌肉记忆,在“动静相兼,行动心守”的理论指导下,找到习练太极拳的感觉,既让学生消除传统功法的神秘感,又能与之后课程相衔接,满足学生热身与健身的需要。
3.将推手作为一项辅助实践课程来教授
太极拳的套路训练只是太极拳运动的其中一部分,而功力训练,推手训练,推断手训练和散手训练在高职院校太极拳教学中很少介绍。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训练方法,它既有初级阶段的全身协调性练习,如定步的单、双手圈练习,又有中级阶段的知劲、懂劲练习,还有高级阶段的平衡性训练。既有趣味性、娱乐性,又有很强的健身效果。很多学生都嫌套路学习节奏缓慢,没有搏击操、健美操节奏明快,展示青春风采。通过推手训练,既可以加深套路学习中招式的印象,又能通过劲力的训练让身体更通透,对自身内部结构有更深的了解,还能进一步了解太极文化的真意,增强学生反应能力与协调性。
4.将专业运动队的训练内容引入课堂
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一支奇葩,其训练方法既有传统武术的基础,又有他独特的方法。但是很多训练方法包括形体及意念的训练,是需要在掌握传统文化的大框架下才能实施的。现当代人很少接受正规传统文化的教育,一时间不能接受这一理论体系,使得习练者不清楚、不明白,非常正常。而现代体育理论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力学等理论作为依托,能让现代人很容易接受。尤其是随着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体育训练方法,能让专业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提升体质与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笔者将摔跤、柔道、散打、泰拳等优秀搏击项目的部分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理解、习练的训练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开阔眼界,能增加对课程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于增加运动协调性,增强体质有着很好的效果。
5.将太极拳鉴赏作为辅助课程来展示
太极拳的魅力让习练太极拳的人痴迷,而没有接触过或初学者对太极拳的印象只是仅限于“神秘”“四两拨千斤”“舒展缓慢”,“老年人练的舞蹈”。笔者通过搜集与太极文化和阴阳理论有关的周易讲座、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与太极拳有关的影视作品、教学视频、名家表演、套路和推手比赛、传统养生功法,与竞技体育有关的搏击、摔跤、柔道、跆拳道、泰拳等视频,展示给学生,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有初步认识,让学生知道太极拳运动的由来及沿革,破除对太极拳的神秘感及陌生感,增强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鉴赏能力,对太极拳运动有正确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既不盲目排斥或轻信,又不刻意贬低太极拳运动。
总之,太极拳作为高职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无论对于学生个人学习和院校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传承传统文化重要环节。研究太极拳教学的规律,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突出其功能性与文化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荣.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新思路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23).
[2]郑欣.论多媒体技术在24式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
太极拳课感想
15系宇航学院 111517班 11151180 赵增任课教师:张立臣上课时间:周五上午第三节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其实在上这个学期的太极拳课之前,我已经在高中二年级、三年级打了两年的太极拳,记得当时是在体育课上学习的,每天上午大课间时间就被用来打太极拳了。当时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太极拳对人的好处,总感觉这个不可能用来防身也没什么大的用处,所以也就没有好好学习,也就留下了很多打太极拳时不好的习惯,动作也不规范。这个学期选课时,原本是想选来混学分的,但真正学习的时候,尤其是在老师孜孜不倦的说教之后,我才意识到太极拳对人的重要性,也才认识到太极拳是可以用来防身的,除此之外,还可以使人全方位地健身,还有鉴赏的好处,这让我认识到了太极拳的伟大,让我深深为之叹服,别看太极拳貌似很柔和的样子,但其一招一式却可以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由于前两年的基础,现在学起太极拳来,感觉很容易,比较轻松。但是,前两年学习中养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影响到了本学期太极拳的学习,这让我感到很吃力,尤其是在动作的不规范上,感觉真的很难改正过来。当经过老师的悉心指点以及自己用心地纠正、一次次的练习,现在动作已基本改正过来。之前本来已经忘记了很多太极拳的招式,现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又重新记住了,并且我觉得我们以后要坚持练习太极拳并积极地领悟其要领和思想,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太极拳完全掌握,其实太极拳中的很多很多东西都可以知道我们去做其他的事情,例如太极拳要求我们要心平气和,平静处理每一个动作;太极拳也要求我们做每一个动作要圆润娴熟连贯,如行云流水一般。
在系统地学习了一整个学期之后,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体会。我认为,太极拳要打得好,要流畅,但是不能急,要沉稳。在打每一个招式时,要在动与静中取得平衡,身体动起来,但是不能胡乱地摇晃,是要稳健中流畅地运动我们的身体,才能真正做出行云流水的感觉。要做到这种沉稳又流畅的境界,心就一定要静下来。因此修炼太极拳也可以让人们静下心来,这样对身体也会带来很大的好处。
一个学期过去后,我对打太极拳已经渐渐入门了。不过现在我还只能做到把每个动作连贯做起来,但是真正打出太极拳的神韵还远远不够。俗语说,师傅带入门,修行靠个人。要深入理解太极里头的哲学,打出太极的神韵,真的需要时间去参透。
大一下学期学校体育课程是练太极拳,跟着老师习了一学期。在这段期间我认真体会了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动作要领和意境所在,并查找了一些资料,于此在此谈下自己的一些感想。学练太极拳讲求的是意境,动作的规范性固然重要,但不必苛求。老师说过,本质而言,太极拳用意并非用力,这是太极拳的最共阶段。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去尝试着用意,但却没有力,看上去都是软绵绵的罢了。说白而言就是单纯性的模仿罢了。深层而言,应该是柔中带刚,用意识去支配肢体,带动力量,而不是依靠强壮的身体和野蛮的力量。而我自己,或许习惯了每天匆忙紧绷的生活,想放慢好像不容易啊。每每打太极拳都比老师快了几步,动作僵硬。想必这是以后必须改进的地方。打拳的过程中,需要凝神,要用意识去感知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让意识的触角伸向全身每一个角落。
学练太极拳需要心静。在开始前,尽量将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全身心的投入。也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全部的精神与意识去“用意”。慢慢学会将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身心投入及放松,然后才能做到身心呼吸合一,气血通畅。当然,打太极拳本身也是让我们浮躁的心灵平静下来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需要这样一份寄托,让我们找一处幽静的地方,放下沉重的包袱,洗涤自己的心灵。
学练太极拳需要敛气。打太极拳并不是像我们平常课间时的甩甩胳膊蹬蹬腿,可以随心所欲的比划两下就行的,打拳时的身体状态是与平常不同的。这就是敛气。敛气使全身的肌肉处于一种若有若无的紧张状态,也就是说,实际上是松弛的,但却时刻做好了准备,能在瞬间对意识做出反应,迸发出力量来。敛气不是憋气,而是让意识参与进运气的过程,使其舒缓而均匀,而不是放由低级神经中枢自主控制呼吸。
本人学习过程中感觉老师的教法和同学们之间长时间的不断交流是特别好的,活血也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才让我在后来对太极拳一无所知的我在后来的时间有了做得比较好的效果。我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说实话。思想怎么也集中不到自己的身上,旁边稍有动静就会分心,进入不了状态,但是按照练习要求——吸气时保持放松态,呼气时放松手臂,开始时有点顾左就顾不上右,顾呼吸就顾不了站姿,脚手不随,我就试着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气时先放松左臂,左臂放松下来,再在下一次呼气按照每一步功法要求循序渐进地去练习,到后来基本可以专心地练习太极拳了,不会再受旁边人说话、走动影响了,我觉得让我受益无无穷。
我爸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太极拳一定要学习一下,想想也是,所以实际上这学期本来想选太极拳,但是由于选晚了就选了太极扇。觉得差不多,都是修生养性的。学成了还可以教爸妈,锻炼他们的身体。所这学期就和太极扇结缘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受益很深,感触也很大。
太极扇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它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刚柔并举、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健身运动。以武术动作太极拳为基础,将太极拳与扇的挥舞相结合,巧妙柔合其他武术项目以及京剧、舞蹈成分,结合“中国功夫”歌曲的内容、节奏,把太极拳的动作和不同风格特点的武术动作融为一体,揉合了不同流派的太极拳、太极剑动作,以及快速有力的长拳、南拳等等动作,使扇子的挥舞和武术的攻防技巧灵活结合,让古老的武术运动和现代歌曲巧妙配合,结构新颖、造型美观。它的动作柔和平稳、细腻委婉,感情的抒发、气息的流畅、形体的自然圆滑,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充满了飘逸潇洒的美感与武术的阳刚威仪,是同时具有观赏性及艺术性的健身运动。内容丰富新颖,载歌载舞,易学易练,是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首选。
而作为女生的我,实际上之前一直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太极扇是中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不适合年轻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所改观的,反而觉得像太极扇这种运动,我们这些年轻人也蛮适合的,特别蛮适合女生,经常宅在寝室缺乏运动,这节课让我们意识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太极扇扇术动作很多,可以做出缤纷多姿的进攻与防守的扇技。而且是一门流动的艺术,是一种流动的美,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身心的健康,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感觉它更多的是武术和舞蹈艺术的结合体,是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的统一。
通过学习太极扇,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耐力,让我对““诚、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练习太极扇时的慢中求功、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等具体要求。让自己理解到要在日常处事中形成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心地宽阔、富有涵养等良好习惯,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上能经常保持平衡和坦荡长乐。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练习太极扇除全身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呼吸,并且特别要在练习时做到“心静”、全神贯注。这一点对于我自己比较有一定的提高。
想想看作为中国博大精深的太极扇,现在的普及度觉得太弱了,或多或少觉得蛮可惜的。课堂上我对老师自己的建议,首先它的互动性太弱了,基本上都是自己独自完成,缺少趣味性,很难让年轻人有兴趣点。尽管老师进行分组想提高我们的趣味性,但并没有在双方之间的互动性上进行改善,所以并不能很大的提高我们的兴趣。其次动作路数有点偏多,我们很多学生都是为了成绩而学习,失去了享受一门武术带给我们的快乐。还有期末文字作业有点繁琐,多少或少让我们对这门课有些抱怨。觉得体育课竟然有不少的书面作业,太令人繁琐了。我觉得太极扇这门课要的就是感受,从中修身养性,带给我们快乐。而不是为了成绩而成绩,这个观念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进化。
( 一)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体育系学生120名和老师10名为样本, 来研究体育系太极拳的教学现状。
(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上对所要对本论文相关的内容进行检索, 并在中国知网上阅览了许多相关的文章, 来搜集资料。
2. 问卷调查法。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这篇论文, 对学生和老师一共发放了13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20份, 回收率为92. 3% 。
3. 数理统计法。对体育系学生学习太极拳现状进行统计。通过数据统计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 体育系学生太极拳运动的开展现状
1. 体育系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的兴趣。通过在课堂上多次对体育系的学生观察发现, 学生在上太极拳课堂上表现不容乐观。为了能更好的认证这样一种现象, 在体育系学生中抽取了120名学生进行调查。从表中看出: 13% 的学生对太极拳有浓厚的兴趣, 14% 的学生对太极拳有兴趣, 36% 的学生对太极拳兴趣一般, 37% 的学生对太极拳感到枯燥乏味。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也不好好学, 老师辛辛苦苦在不停的示范和讲解动作, 学生大部分只是目瞪口呆也不为所动自己该怎么玩就怎么玩, 在加上老师认为现在时大学生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整天让老师管着, 所以老师在管理上对学生也比较宽松对他们进行放羊式的教法, 使得他们更加狂妄甚至不来上课。在对太极拳练习时也比较认真动作还算可以, 但总体表现不积极。
2. 体育系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的动机和态度。无论参与什么样的运动项目都要具备两大因素动机和态度。从体育系学生中进行一个调查并且进行数理统计, 参与太极拳运动的动机有很多种, 比如: 休闲娱乐, 锻炼身体, 社会交往, 培养意志品质等等。
除了体育系学生练习太极拳需要动机因素之外, 同时态度也非常重要。能否把太极拳练好或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起着关键作用。
( 二) 影响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因素
1. 学生自身因素对体育系太极拳教学的影响。从思想重视程度表面, 有14% 学生很重视, 27% 学生有时重视, 却有71% 学生不重视。练习目的及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练习太极拳只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已, 之后还会忘记。
再上完课之后我通过和学生以及教师的交流中认识到: 有许多学生在上完课之后光想着玩也不下去练习太极拳。而教师在下课之后, 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课下进行辅导, 最终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太极拳动作。
2. 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对体育系太极拳教学的影响。根据以往的教学方法有这几种: 间歇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分解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在太极拳这几种教学方法中间歇训练法使用的次数比较多。其次是分解训练法和完整训练法在太极拳教学中也会使用但用的较少。
3. 领导重视程度因素对体育系太极拳教学的影响。级领导不重视是影响着太极拳发展。每当新学期开始社团组织招会员, 盼望他们各自的社团队伍越来越大。而武术协会做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组织广受群体欢迎, 一些喜欢太极拳运动者都纷纷加入过来。
三、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综上所述, 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太极拳教学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生本身因素: 学生对太极拳不太感兴趣, 学生对习练太极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没有接触过武术, 从事于其它的运动项目。2. 从学校课程安排上来看: 对太极拳开展课程较少, 还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新颖。
( 二) 建议
1. 从老师因素来看: 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练习太极拳的兴趣, 让他们感觉到容易学而且也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2. 学校领导要增加太极拳教学课程; 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老师要带头举办一些太极拳交流会来丰富太极文化, 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
参考文献
[1]李德印, 李春莲.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M].北京:北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2]编写组.太极拳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3]付雯.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的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
[4]国务院.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太极拳 可行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将民族传统体育太极拳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普修课有效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和建设校园文化生活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促进体育教学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旨在为我院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1.民族传统体育太极拳的健身功能
1.1促进人体健康的最佳有氧运动。
人体有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八大系统,进行太极拳练习对人体八大系统都有积极的调整作用。太极拳运动要求练习者练习时而重心要低,走低势,这样容易发展练习者的腿部肌肉,使腿部肌肉血管丰满,增加血液输送与回流的泵力。通过练习太极拳,大腿肌肉增厚,肌肉群伸展收缩,本身就起到一种对心脏血液收放泵力作用的辅助功能。另外,锻炼过程中要求快慢相间,有蓄有发,刚柔相济,而且练习完一套太极拳时间比较长,运动量比较大。在练习过程中要求练习者保持人体吸入、输送、使用氧气的代谢过程,达到汗流而不喘的运动效果。太极拳这种以外促内、由内及外、内外互动、内外结合、内外互为影响的运动特点,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阴一阳互为其根”,因此它的健身功能不容置疑,故而是积极调节人体八大系统最佳的有氧运动。
1.2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高职体育教育目标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压力的增大,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使当代高职学生肩上负担加重,这些无形的压力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部分学生出现忧患、焦虑、精神失落、孤独、寂寞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民族传统体育太极拳“取象于天”,要求练习者“心静用意”,使人处于一种极宁静、极松弛的状态,真正练好太极拳必须“气沉丹田”,“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以浩然之心行气,无往不易,”强调中气贯于肾中,收于丹田。在“致虚极、守笃静”的意念下,通过调心、调息、调身进入“抱元守一”的太极状态,最终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最高境界。太极拳奉行的这种“身心合一”、“形神兼修”的特点是一种积极的、有着广泛社会意识的健心方法。长期学习锻炼不仅对学生身体健康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还十分有利于消除现代人的不良情绪,使学生从失衡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实现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性的自我净化,人格的自我完善,内心的自我更新,从而克服现代人的心理障碍。太极拳的“健心”功效已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和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2.对当代高职学生推行民族传统体育太极拳的必要性
2.1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职业素养。
太极拳学习一般采用合作—竞争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下,创造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环境。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突破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中单一的个体竞争为主要对象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本组内学习太极拳技术和技能,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指导、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小组团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小组和小组之间经常开展竞争或竞赛,体现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顽强拼搏的精神及坚忍顽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检查、启发诱导、师生互动、指导评价、组织奖励、深入指导、巩固提高和提供线索等教学方法,学生要学会思考回答、思考提问、协作参与、体验乐趣、分析自评、改正提高和寻求解决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上课过程中,采用课下自学自练、教师提问讲解示范、组间练习和竞赛及教师归纳总结和及时更新教学技术指导学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活跃教学气氛。学习太极拳这种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主要从学生需要、兴趣出发,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为学生创设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的情境,培养他们坚韧、刚毅的意志品质,提高应付困境的能力。
2.2利于预防和治疗现代职业病。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活是脑力劳动伴随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随着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从业者长期持续重复某个动作,易于造成机体某一部位劳损而形成职业病。预防和治疗职业病的最好办法是进行体育锻炼。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要求练习者身体的每个部位都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锻炼效果。进行太极拳锻炼不仅使职业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提高有机体的工作和适应能力,还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职业病,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2.3利于高职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比较成熟的青年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强,求知欲旺盛,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时期。高职体育教学可充分利用学生在高校学习太极拳的契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自练、自控的能力,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使学生体育锻炼不仅限定在学校阶段,而且在步入社会后的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独立地进行太极拳锻炼,变成真正的终身体育者。太极拳运动强度适中、快慢相间,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习练者,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若能掌握一套太极拳技术和锻炼方法,体验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和功能,对高职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意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太极拳作为高职体育课程的一部分,不仅能有效带动高职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还能拓宽太极拳推广和传播技艺的渠道。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职业素养培养和终身健身习惯养成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突出其功能性与文化价值,有力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
参考文献:
[1]探索高职体育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新方法.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
[2]高职体育太极拳课改新思路.体育与艺术.
[3]“合作—竞争”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太极拳课程中的实验研究.
大三的体育课是选修,我是完全凭着对太极拳的兴趣和坚持锻炼下去的愿望才选择这门课。我尽可能地做到了每节课都不缺,每节课都会有新的收获和进步的领悟一只要认真投入。
老师是相当好,没有老师的鞭策,我可能已轻易地放弃,也只因为老师的耐心言传身教,我才不断不断地进步,因此而倍受鼓舞和有了继续练习的的信心。然而,我应该承认我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我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到课下每天练功,在课上,对自己不感兴趣的长拳没有认真学练,无论如何,课堂上不配合老师都是不对的,况且,作为学生,应该尽可能地接触各门类的知识,所以,实在有愧于老师的勤勉教导。
学习这门课,我感到了非常不一样的收获。老师既教武术,又传武学,即授业、又传道。往往让我们在习拳的过程中,在找到自身的平衡和协调后,进一步找到一种精神上的轻松和愉悦,似是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蕴意深远的一面。这种感觉,练太极和习书法,舞丹青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尤为可贵的是,我经常能在课上悟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就是我眼中的武术课的魅力。无论如何,太极对我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我不会放弃对武术的热爱。无论如何,感谢兢兢业业的武术老师。
20xx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课程的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当前,高校的体育课应在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和世界体育运动项目之间作一合理的安排。太极拳本身的健身性和安全性足以证明其作为终身运动项目具有相当价值,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所以,太极拳是值得在高校中推广的一项民族运动项目。为使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实现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教学目标.本文重在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太极拳教学中配乐运用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太极拳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2关于太极拳、太极拳配乐
一般来说,运动竞技项目的配乐强调演奏的节奏和速度,突出艺术性,提高可观赏性,太极拳的配乐形式则注重于技术动作在与配乐之间的情感要求和精神因素,这是由太极拳自身的技术特点和演练风格所决定的。
2.1太极拳运动概说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映像”,承载着诸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是以古代“阴阳”、“太极”等哲学思想为理论支撑.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推手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是很好的终身体育项目,并且是很好的保健和康复手段,极易普及推广。其运动特点是:动作缓慢柔和、心平气和;各种动作大都是弧线、圆形或者螺旋形运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陈鑫的话说,就是:“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非不俘,而劲归一。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以一贯之者,其斯之谓钦!”;呼吸自然深长,最好配合动作进行呼吸,达到气定神舒,气人丹田;精神集中,用意不用力。从这些层次上来讲.太极拳教学在配乐的选择上应趋向于又寸中国民乐的选择。
2.2太极拳配乐分析
《晋书·乐志》就探讨并记载了音乐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在太极拳运动中使用的音乐,都是舒缓的音乐,没有固定的配乐,但一般说来舒缓的、清新的、悠扬的乐曲都可以作为太极拳的配乐,由于太极拳本身形式的特殊性,大部分采用的配乐都是传统的古筝曲、琵琶曲等.比如《春江花月夜》、《梁山伯与祝英台》、《月光下的凤尾竹》。较之于西方体育内在原则的单一而精确,太极拳的内在原则是多元而模糊的;区别于西方文化通过分析和还原本质,以实验分解使认识对象纯粹化和普通化,中国文化是通过人与自然的温和来达到心灵的调试和升华。基于此,太极拳的运动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更是通过动作的展现表达技击、哲学和美学等价值的艺术,每一个动作除了它所具有的积极含义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展现它的美感,这便是运动与艺术的和谐统一美。音乐是艺术,音乐的灵感取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艺术加工重现现实生活,把生活艺术化,给人以充分想象空间,把音乐的旋律、节奏与太极的“韵”相结合,以音乐丰满太极内容,更好地表现太极内容。
3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用配乐的技巧
关键词:太极运动;小学体育;开发;应用
一、“太极”开发步骤及过程
1.选音乐,编动作
首先,教师在决定对学生开展太极运动教学前,要进行选音乐和编动作的准备。在选音乐时,要根据太极特有的运动风格和气势来选择气势磅礴且节奏缓慢的曲子,例如,屠洪刚演唱的《中国功夫》等。选择好背景音乐后,教师要根据歌词和节奏来编排动作,并且要反复练习和斟酌,要考虑到动作的难度是否适合小学生以及动作和音乐是否相配等。
2.教师练习
若想要保证学生能完全学会太极运动,那么教师首先要掌握太极运动,所以,整套太极动作编排完毕后,教师要率先进行练习。在教师练习的时候,可以选择让具有武术功底的体育教师先进行练习,之后,其他体育教师也逐渐加入到练习的行列中,并且经常交流自己的“太极”心得,这样一来,待教师完全掌握了太极运动后,再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也更加易如反掌。
二、“太极”运动的教学情况
1.课堂教学
太极运动教学时间主要安排在体育课时,在教学中需要准备的器材为录音机,有条件的小学也可以为学生准备太极扇等器
材。通过编排太极动作,可以将整套太极设定为四段内容,第一段十个动作,第二段八个动作,第三段九个动作等,每节体育课根据难易程度平均教授给学生即可。
2.人文熏陶
在进行太极运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明白太极运动的含义,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讲述太极运动的由来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到太极运动的发展历史和民族文化,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三、对“太极”运动教学的展望
在学生熟悉太极运动后,全校学生统一进行太极运动时,场面壮观肃穆。但在太极运动的教学中,还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从小学一年级学习太极运动,到六年级时还是这一套太极运动,动作和难度都没有变化,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有的动作对于一年级的學生来说很难上手,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又过于简单,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来制订出不同难度的太极运动,教材编撰要分别面向低、中、高年级,这样才能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晓佳.浅析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价值[J].知识经济,2011(08).
[2]邢晓萍.让学生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3]毕耜淑.教育中“太极”的神奇妙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2(03).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一、讲解太极拳动作的概念及其规律
刚开始接触太极拳,如果教师立马给学生每个动作如何伸展,那么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太极拳跟学生平时做的广播体操不同,他们对太极拳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所以,笔者认为,在刚开始对太极拳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大概讲解一些关于太极拳的特点。
例如,打拳时,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急促呼吸,要自然呼吸;太极拳里边动作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基本动作没有低过胯、高过眉的;头随身体的转动而转动,眼随身体的变化而变化,要上下连贯协调一致;面部表情自然端正,平静从容,下颌向里收回,口自然闭合,舌上卷添住上鄂等等。
这样学生就会对太极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以后学习太极拳的动作会更加协调和规范了。
二、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相结合
整套太极拳是由每个动作构成的,每个单独的动作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教师在太极拳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在教学的时候,一般先示范整体的动作,接着再把整体动作分解成为单独动作来教学。采用完整教学,学生会觉得动作比较难记,很难连贯起来,尤其是难度大的动作。所以,教师可以按照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进行分解教学。
例如,练习“云手”动作时,可以先练习手的动作,再练习以腰为轴的身体部分动作,最后练习脚的步法。
要想达到完整的掌握太极拳动作的效果,分解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因为它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复杂动作的难度。当分解动作教完后,再进行完整的动作练习。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结合一起会让太极拳教学效果更好。
三、要位、规范和正确示范太极拳动作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相比较会有一些不同,其动作是弧线的,不像其他拳术是以直拳为主的,所以太极拳的示范一直都是拳术教学的一个难点。不光如此,在练习打太极拳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必须要时不时的发生一些变化,再加上手部的旋转运动,要学生完全的接受并掌握是很难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拳术导师应该多多加以示范和讲解。除了常用的正背面示范之外,也有镜面与侧面的拳术示范,尤其是左右的动作重复就更应该使用镜面示范了。这样同学们就能了解身体前方的变化了,而拳术导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正确练习,以便提示和纠正。此外,太极拳变化多端经常有方向上的变化,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同学背对着导师的情况,这时拳术导师就应该主动到学生的面前去,而不应该继续留在原点。除此之外,应该将学生平时固定的队形打乱变成不固定队形,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模仿拳术导师的示范。但是对于太极拳具体的动作,拳术导师应该详细而准确的讲解和示范,对于难点来说,拳术导师可以采用上肢的动作与下肢的动作分辨来教学,先教会比较简单的下肢动作,等待渐渐熟练了以后,在相对的加上困难一点的动作,以便学生能快速的掌握。如果有相对比较复杂的动作,拳术导师在教拳术的时候可以将这一部分变成重点提出来,在上新课前进行讲解和剖析,如果在同学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进行讲解授课,效果更加良好。如果拳术的动作比较复杂,便可提前到第一次课开始的时候,将这些动作化难成简变成准备活动,在以后的每堂课前都先准备式的练习一遍,等到教学这部分时,就水到渠成了。
再拿“云手”作例子,练习“云手”的过程,在第一次课时,就已经开始提前让学生两手画圆的上肢动作了,之后的课程都要把这个动作当成准备动作来做,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了,等到教学的时候,再稍微纠正一下在加上脚步和重心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将难点化解了。
四、组织比赛,促进太极拳练习
课堂上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加强学生对太极拳的勤快练习,可以组织班级比赛,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10个人。教师可以录下整套太极拳给学生,让他们回去练习的时候,有遗忘的地方或者是动作不够规范的地方,可以通过录像多次练习。通过比赛,可以促进学生练习太极拳的热情,也对太极拳在高中中的推广起到推动的效果。
【体育课太极拳感想】推荐阅读:
高中体育与健康《太极拳》教案 新人教版11-06
大学生体育课感想05-29
体育课结课论文感想06-02
体育课乒乓球学习感想09-25
体育舞蹈感想09-13
体育学习感想09-15
体育看课感想06-21
大学体育结课感想10-08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