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量词》教案(推荐7篇)
华池县幼儿园
刘菡
活动目标 :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量词。
2、通过自己创编量词歌,进一步巩固使用量词。
3、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活动准备 :
ppt课件:图片、量词歌
活动过程:
一、信件导入
1.配班老师送来一封信:寄给大一班的一封信。2.教师打开信:我看看是谁给我们班小朋友写的信。读信:
亲爱的小朋友,我是琪琪,周末,妈妈带我到城里给我买了一个衣服,一个裤子,还有一个鞋子。
妈妈还买了很多好吃的呢,有一条鸡腿,二只鱼,三两黄瓜,四把苹果,请你们到我家来一起吃,好吗? ⒊听了这封信,你想笑吗?为什么? 它可笑在哪里?把什么词说错了。(量词)
⒋我们一起来帮红红纠正一下吧,指导幼儿正确说出量词。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一双鞋一根鸡腿两条鱼 三根黄瓜
四个苹果
⒌量词能不能说错啊?说错了会怎样?(量词千万别说错,说错就要闹笑话。)
二、学习量词 ⒈说量词
⑴你们会不会也把量词说错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⑵出示量词歌里涉及到的物品 请幼儿逐一把正确的量词说出来。
⒉谁来想个好办法帮助红红也学会说量词呢?
现在,我们用这些图片来编一首量词歌吧,请小朋友听好了。
(教师示范念儿歌)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三杯牛奶,四碗茶,五双鞋,六顶帽,七条金鱼,八只鸭,九棵树,十枝花,量词用对顶呱呱。
⒊老师编得好吗,你们听清楚了吗?老师编的儿歌里用到了哪些数字,三、创编量词歌。
⒈量词有许许多多,我们刚刚念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想学会更多的量词,就要编更多的量词歌,你会编吗? ⒉请小朋友说说看,是怎样编的?
要把数字1-10都要放进去,最后结尾时要加上一句什么话? ⒊桌子上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两人一组合作创编一首量词歌。
可以两人商量一下,然后把图片贴纸上。编好了,就把你们编的量词歌说给大家听。
四、活动小结。
班级:大(1)班
执教者:吴茹芝
时间:2016.4.1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讨论讲述等多种方式,理解学习儿歌内容。
2.尝试进行简单的儿歌仿编,丰富生活中相应的量词。
3.乐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感受到生活与量词息息相关。活动准备:
1.《量词歌》ppt,电视。2.画板、画纸、笔若干。3.一封信 活动过程:
一、‚找错,提高听辨能力、改错能力‛。1.配班老师送来一封信:寄给大(1)班的一封信。
2.教师打开信:我看看是谁给我们班小朋友写的信,写了什么呢? 读信:
亲爱的小朋友,我是红红,‘我有一条嘴巴,两块儿耳朵,一张鼻子’,原来是一封自我介绍信,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那应该怎么说?
引导幼儿讲述,引入‚量词‛主题。
二、‚猜想‛,逐步感受、学习儿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讲述‚一x牛,二x马‛。
2.猜想儿歌中量词后其他适合的物品名称。
教师:请你想一想‚三条xxx,四只xxx,五本xxx,六支xxx‛。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物体的名称,并说一说。
3.出示图片内容,幼儿完整看图讲述。
4.根据出现的物品说出正确的量词:‚七x棵树,八x花,九x飞机,十x车‛。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逐一说出正确的量词,完整讲述画面内容。
5.师幼共同小结:一个小小的量词也有大学问,‚量词千万别说错,说错就要闹笑话‛。
6.完整有节奏朗诵儿歌。
三、‚仿编‛,挖掘生活中的量词。
1.观看课件上的物品图片,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图片,你能加上量词把它说完整吗?谁来试一试?
2.师幼共同创编。
教师: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它们的量词是什么?想一想画出来,并能够带到而儿歌中说出来。活动延伸:
儿歌《量词歌》
学
校:
授课者:
教
材:
2011年 10 月
日
大班语言活动:儿歌《量词歌》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儿歌《量词歌》,感受儿歌活动的乐趣。
2、通过找错、创编活动,能正确使用量词。
活动准备: 一份儿歌范图、汉字卡片“量词”。活动过程:
一、找错活动,提高幼儿的听辨、改错能力。
1、师:现在,老师要讲几句话,这几句话中有三个地方讲错了。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把错的地方找出来。
2、师:“小红、小明两条好朋友出去玩。玩累了,就去买两件方便面泡着吃。吃完后,他们就爬到一朵床上睡觉了。”
3、引导幼儿大胆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对量词的正确使用有个初步的感知。
4、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把我说错的地方都找出来了。两条好朋友应该说两个好朋友、两件方便面应该说两袋方便面、一朵床应该说一张床。“个、袋、张”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量词。”(出示字卡“量词”。)
二、通过猜想、揭示活动,引导幼儿愉快地学习儿歌。
1、师:今天,有很多量词都跑来跟我们做游戏了。不过,他们都躲在一首儿歌里面,要大家把他们猜出来呢!你想来猜一猜吗?(想)
2、出示儿歌第一句“一头牛,两匹马。”
师:看!图上是什么?有多少?请你来说一说!(引导幼儿说:“一头牛,两匹马。”)
3、猜想第二、第三句儿歌中的物体名称。
教师朗诵“三条××,四只×,五本×,六支×。”把××朗诵在心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物体的名称。例如:三条鱼、三条裤子、三条辫子、三条狗……四只小鸭、四只小鸡、四只螃蟹……五本本子、五本书……
4、出示儿歌内容,为猜对的幼儿鼓掌。
5、猜想第四、第五句儿歌中的量词。
教师朗诵“七×树,八×花,九×飞机,十×车。”把“×”量词念在心里。(引导幼儿自己想猜想哪一个就说哪一个,可以不按照顺序。)
6、出示正确答案,给予猜对的幼儿以言语奖励。
7、教师小结:想不到一个小小的量词也有这么大的学问,牛要说“头”、马要说“匹”。所以说(出示儿歌最后一句):“量词千万别说错,说错就要闹笑话。”(幼儿跟念两遍。)
8、倾听老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后,鼓励幼儿结合范图朗诵儿歌。
三、创编活动
1、师:生活中每一样东西都有属于它的量词。现在,请你找一两样东西,把它的量词给说出来,如果说对了,就会得到一朵小红花。
2、幼儿经验创编,把量词说给大家听,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16、数量词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初步学习数量词的正确搭配。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词语不少于13个,句子不少于2句。
3、能在语言环境中,发现并纠正用错的数量词。
【学习重点】
学会生字,积累词语、句子。
【学习难点】
学习数量词的正确搭配。
【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指 导
活动一:预热
1、一人读老师出示的内容。
2、各自在下面读老师出示的内容,思考相同点。
3齐读课题
活动二:感知课文
1、按要求自学课文
2、汇报自学情况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说清字音
(2)说清字形,记字方法
(3)给生字组词
(4)辨析形近字
活动三:学习第一、二节
1、轻声读读课文第一、二小节,数数每小节有几句句子。
2、多种形式读文
3、填空
(1)同桌对读
(2)男女生对读。
(3)学习生字:表、干
4、读句子
(1)指名读
(2)齐读
5、读课文第一、二节,读准“一”的音调
活动四:学习第三节
1、读第三节
2、学习生字“句”,与“包”比较
活动五:复习拓展
1、改正老师出示句中用错的量词。
2、男女生竞赛背儿歌。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大娃回来了,抱着一朵乌云。
二娃回来了,围着一条彩虹。
三娃回来了,捧着一团浓雾。
四娃回来了,采来一颗露珠。
五娃回来了,披了一层白霜。
六娃回来了,摘来一片雪花。
七娃回来了,背着一座冰山。
师:谁能为大家读一下这段文字? 这段文字,小朋友们熟悉吗?对啊,它是我们学过的课文《水妈妈的孩子》中的内容,它告诉我们:乌云、彩虹、浓雾、露珠白霜、雪花和冰山都是水妈妈的孩子。现在老师要把这段文字进行处理一下,大家看好了!
2、出示:一朵乌云
一条彩虹
一团浓雾
一颗露珠
一层白霜
一片雪花
一座冰山
师:现在,你发现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点?(第一个字都是数字)嗯,不错。老师要告诉大家:在水妈妈的这些孩子前面的第一个表示数字的词,称作“数词”,而后面的这个则称为“量词”,它们合起来就是“数量词”。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 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学新课,初步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出示:1、读课文,标上小节号,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圈出文中的量词,碰到生字的读一读,学一学。
2、检查自学情况。(学生说量词,师板书)
3、教学生字:件、顶、包、盒、颗、棵
A、“件”:猜字谜,一人牵一头牛。
B、“顶”:读音:后鼻音,形声字,凡是丁做声旁的字,大多数是后鼻音。(订、盯、灯、宁)
还可作名词(头顶、山顶);也可作动词(顶球)
积累页字旁的字:颗、顾……
C、“包”:去部首识字:泡、跑
D“盒”:积累皿字底的字(盘、盆),与器皿有关。
E、“颗”和“棵”读音相同,字形不同,用法也不同
F、“颗”,用于颗粒个儿较小的东西;“棵”用于植物(一棵草、一棵菜)
出示:“颗、棵”练习进行比较巩固
三、教学第一、第二小节
1、让学生读课文第一、二小节,每小节有几句句子
2、让学生多种形式读文
3、出示课文内容,学生填空:(第一、二节)
4、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老师要奖励你们一句句子,注意“一”这个字的读音
出示:“我们坐在一艘轮船上,看到一幢幢高楼,一座座大桥,还看到一群小鸟在江面上飞翔。”
5、再读课文,注意“一”的变音。
四、教学第三节
1、过渡:数量词啊可真多,而且它们还常常会在句子里被用到呢!这真是——
出示:数量词,真不少,
句子里面常用到。
数词量词在一起,
前后词语搭配好。
2、教学生字“句”(辨析:包)
五、复习拓展
1、小朋友学得真好!现在有个小弟弟也要学着说量词,你们看看他说得对吗?如果有不对的,帮着改正一下!
出示:河里有一只鱼,四只鸭;草地上有一只牛,三只马;天空中有两只蜻蜓,还有一只飞机。
2、拓展儿歌:
出示:
小猴子开铺子
小猴子,开铺子,
东西摆满小屋子:
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
三顶小帽子,四条小裤子,
五粒小扣子,六双小鞋子,
七根小绳子,八本小簿子,
九只小碟子,十个小果子。
作业
布置
1、抄、默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6数量词
件、顶、包
生物进化的学说
芮城二中 李彦盈
课时:1课时 教学知识目标:
1、概述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意义。
2、说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能力目标:
1、2、能够根据图示较准确地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的理论描述华尺蛾的变化。
情感目标:
1、形成细心的观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3、形成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感悟科学知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制定教学重点为:概述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依据学情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学说知道的很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分析(借助视频观看直观理解)
教学方法:资料收集、调查法、讨论交流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学说知道的很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自然选择的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达尔文环球旅行的视频及生物自然选择视频。
3、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达尔文故事短片。学生观看视频(生物自然选择)。教师:同学们看了视频。你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1、生殖能力怎么样? 还涉及哪些容?。
2、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适者、不适者 的过程称为。
3、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及自然选择的关系:
在遗传(相似)和变异(差异)中,生物多样性是 的结果,生物进化是 的结果。遗传多样性决定 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师生互动:1:学习科学家的故事及自然选择视频,引入自然选择学说。师: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绝,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不同的解释。其中,达尔文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个发现之一。播放视频:达尔文的环球旅行
师:达尔文的如何总结出生物进化的学说的?
生:坚持自己的正确的爱好,并为之努力,在搜集大量的证据后整理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师:我们应该学习达尔文的生命精神?
生: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现身科学的精神。学生自主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师:展示达尔文地雀进化的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师:指导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形态等的改变和取食的食物类型有关,也不是一两代就能完成的。
师生互动2:学习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达尔文地雀的进化的原因分析)。
师:通过视频可知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下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学生说出自己查找的资料 生:我们看过加拿大一支黄花可产生上万粒的种子,杨树、柳树等植物的繁殖力很强。
师生互动3: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师: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就是最终的生物进化学说了么?
生:不是。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再现46亿年前的历史变迁,出现许多生物进化学说都是十分正常的。
师:总结真理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充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上发展出来的新的进化论,使生命科学理论更丰富、更完善。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生命科学之迷更快地被揭开。师生互动4:有利变异能存活(适者生存),不利变异被淘汰。做实验:(小游戏)(保护色有利变异实验)材料:一大张彩纸、各种颜色等量的小纸片。
具体做法:
1、一大张彩纸放在桌子上,把小彩色纸片均匀放在大彩纸上
2、组长带着组员围着桌子转(不能看桌子上的东西),3、组长喊口令,每个人迅速到桌子上取一张小彩色纸片。(继续转、不能停)
4、取多次后,统计大彩纸上所剩的小彩色纸片数量。显而易见: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及自然选择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说明:学生本人充当鸟,彩色纸片相当于昆虫。(以小组为单位)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实验探究观察与学习,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和收获。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评价升华
利用课件展示反馈习题
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习题进行自我评估检测。随堂反馈
1.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英国学者 的工作最为杰出,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 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 ”之一。
2.在生存竞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不适者被,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3.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反过来可以怎样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巩固升华 板书设计:
第3节生物进化的学说
一、认识并了解达尔文科学家
二、自然选择学说及涉及哪些内容
知识目标
1. 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2. 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过程。
3. 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和其他生物进化学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 知道达尔文论的实质。
2. 能够较准确判断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顺序。
3. 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目标
1. 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 认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课前准备
1. 加拉帕戈斯雀喙进化的图片。
2. 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生物是进化发展的,进化发展的证据有哪些呢?
2.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不是漫长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导入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研究一下生物进化的学说
二、新授
生物进化的学说(板书)
(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及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师: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达尔文,哪位同学能再介绍一下达尔文。
学生:(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被恩格斯赞誉为“ 19 世纪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生物进化学说。)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达尔文为了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建立做了哪些工作?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学生 1 :达尔文在考察中仔细观察所到之处的地质和生物,深入比较了化石动物和现存动物的相互关系等,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学生 2 :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要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
学生 3 :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就是竞争,谁能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谁就能够生存下来。
学生 4 :这样生存下来的都是在生存环境中获胜的,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生存能力较强的。
学生 5 :老鼠的生殖能力很强,如果没有生存环境的限制,那么地球早就是一个都是老鼠的世界了。
师总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就是自然选择,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下面我们以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过程为例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图片并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进化主要原因为什么?设想一下如果加拉帕戈斯雀不改变取食的食物种类,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 1 :加拉帕戈斯雀的喙发生了变化,有的粗而尖,有的尖而长,有的`变得粗壮。
学生 2 :我们发现角质喙的变化都和它们要食用的食物有关,都是为了有利于取食。
学生 3 :可能是拉帕戈斯雀太多了,昆虫不够了,一部分拉帕戈斯雀不得不改变所食的食物种类。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可能加拉帕戈斯雀的喙就不会发生改变。
学生 4 :我们认为如果有些拉帕戈斯雀的喙没有变化,又找不到它们原来食用的昆虫,它们有可能会被淘汰。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 5 :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能适应环境,生存能力强的拉帕戈斯雀。
看课件: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教师: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谁对其进行了选择?你能否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这个现象?
学生:(略)
教师: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都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现实生产中人们用人工方法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新品种,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有目的性强,速度较快的优点。有关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探究一下。
(二)其它的生物进化学说
教师:地球已有 46 亿年的历史了,在人类的出现大概是近几千年的事,谁也无法再现历史,因此对生物进化的学说有许多种。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查的资料,议论一下其它生物的进化学说呢?
学生 1 :“综合进化学说”这是一些科学家在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学生 2 :还有“分子进化学说呢”,这些科学家认为生物基因在每一代都会有微小的变异,达到一定的程度最终导致生物的进化。
学生 3 :我们认为“综合进化学说”要更科学一些,因为我们在上册学到了,生物有遗传也有变异。
学生 4 :那时科学还没有那么发达, 遗传学还没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新的进化理论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和完善。
量词 liàngcí[classifier; partitive; quantitafier; measure term; unit word]是用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相关数量单位的词,所以“一个人、两只梨 、三口钟 、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都是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不同类型。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1]
修饰名词的量词,又可根据名词是否可数分为两种情形:可数名词,如人、桌子;不可数名词,如糖、水。在常见的外语中,一般来说可数名词没有量词,直接把数词后面跟随可数名词,例如:three dogs。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常对可数名词使用量词感到别扭,记忆量词与可数名词的固定搭配用法就更困难了。全世界各种语言中,不可数名词都要与作为度量单位的量词搭配使用,这是普遍的必然规律,例如:一张纸 a piece of paper; 三克糖 three grams of sugar; 两杯水 two cup of water. 所以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是可数名词的量词这一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