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共9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表示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3、培养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朗读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艺术特色,感悟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2、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和突破方法:
重点:
1、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示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突破方法:以听、说、读、写为载体,同学独立考虑、合作探究与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加深认识。
教材分析: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实际生活。它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是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发明出来的,比实际生活中所实有的更具代表性。因而能够让读者感到信服。《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的布置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很有这种特点。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就在于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刻体会作品的揭露力量,并在这基础上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教师引导,同学团结合作、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2课时
第1课时: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故事情节
第2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主题,理解想象与夸张的手法。
传统教学注重教师“教”的环节,所以教案编写更注重教案的程序化,课堂讲授中只要按照教案的程序一步步地执行下去就行了.而数学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从这些理念可看出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因此教案的编写更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一时代理念.也就是说,传统教案重点在于教学程序的设计,而数学新课程的教案重点在于教学、学习策略的设计.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编写教案,内容至少应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情况与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检测和评估等方面.下面我们就以上因素进行分析,与同行商榷.
1 教学目标之设计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后的落脚点.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说法认识模糊,认为这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的口味所做的一种形式而已,对真实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我们觉得这不仅仅是形式问题,从这里恰恰可以看出一个教师所持有的教学观念.一个只注重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师,他所培养出的学生只会应付各种类型的数学考试,对数学的价值、数学与人类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其今后的就业等问题思考甚少.试想一个人将自己最好的十几年时光花在了数学学习上,到头来只会参加一些考试(一生能有几次考试?),对自己的人生再无其它任何帮助,这到底是数学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平行并列、等同看待,就是要从教学思想深处彻底扭转只注重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观念,真正发挥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另外,数学知识本身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前人经过努力探索而得到的数学结论,这是毫无疑议的数学知识,是结果性的、显性的;二是探求结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也属于数学知识的范畴,是内隐的、依附于显性知识之上的,只有同时占有二者,才能说完整地拥有了数学知识[2].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情意性的目标,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正确的数学观,无疑会对数学学习有动力支持作用,这是人所皆知的.同时,放眼我们的数学教育,它应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珍爱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任务(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任务).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它可以使一个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得到发展,甚至可以使一个人走进科学的殿堂.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使他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这是发展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保持好奇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来设计,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不但有现实的作用,而且有着长远的意义.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数学新课程目标的陈述方式和陈述技术来陈述教学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陈述方式和技术有了新的变化.以往的教学大纲只注重强调“知识与技能”,其目标(即教学要求)都是按结果性要求来陈述的.而课程标准把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方面,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列入了课程目标领域,因此将原来的单一按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改为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方式来进行目标陈述,并分别使用了结果性目标行为动词和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结果性目标行为动词用来刻画可以测定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中的目标,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是什么,如“认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如“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用来刻画思维性的、情感性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即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中的目标,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如“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这种方式指向无须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等.另外从陈述技术来说,教学目标应当是一个陈述句,而不是祈使句,而且动作的发出者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把教学目标陈述为“教师将说明……”、“教给学生……”、“要求学生……”等都是不妥的,规范的目标开头应当是“学生通过……”、“学生应该……”.这样也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相一致.
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归纳、提炼出既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又适应学生要求的教学目标;反过来从教学目标的陈述上也可看出一个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精通程度.
2 教学重难点之设计
教学重点是指贯穿全局、带动局部,在整个教材体系或课题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内容.教学重点的确定最根本的是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有较深刻地认识,从而抓住其思想本质.一节课的重点应该集中、具体,这样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去研究重点,为教学过程的设计指明了方向.重点过于分散或笼统,会制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的实施.另外,在教学重点的陈述上应该做到:用词准确,语句精炼,陈述到位.一般地,是用一个名词短语或一个动宾词组或一个完整的句子陈述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或难于形成的技能,其主要产生于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学生认识水平之间差异最大之处.教师只有在完全把握教学内容和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及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估计教学中的难点,并设法突破难点.一般地,难点的可能来源有: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产生难点;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产生难点;知识的不断深化与学生的思维定势之间的矛盾产生难点;知识的综合性与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之间的矛盾产生难点[3].难点的陈述方式和技巧应与教学重点的陈述要求基本一致,有时可能为了说明难点的来源、化解难点的办法,在具体陈述时显得比重点的陈述语句冗长一些,这也属正常.如在课题“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中,教学重点宜陈述为“掌握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宜陈述为:“理解合情推理,体会逻辑推理的必要性,初步了解证明的逻辑推理步骤”[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例题、习题,这对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是十分重要的.
3 学情分析
传统教案编写对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可有可无.再者,教师也觉得这一环节的内容不好陈述,在实际教案中往往缺少这个环节.数学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为了真正贯彻落实好这一理念,在教案中应当体现出这一点.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状况分析和即将在本节课所要面临的学习任务分析.我们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连续的过程,特别是数学学习更是如此,只有对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知识技能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讲解,该复习的复习,该补充的补充;同时也只有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前后节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有深刻地分析,才能细化分解出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点,这样也便于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细化分解得越透彻越深入,对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采取的措施越得当,相应地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也就有根有据、条理清楚.教师对这个环节陈述的明了程度可以反应出他对本节课的钻研挖掘程度,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钻研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面对新课程,作为一个有理想抱负、有责任心的数学教师应当在这一被人忽视的方面下些功夫.在具体陈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可详可略,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体而不能笼统,要有针对性而不能面面俱到.
4 教学、学习策略之设计
以往的教案在这里就是所谓的教学方法,教师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施教的问题,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简单的理解为施教者与受教者、改造者与被改造者的关系.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学策略的设计往往也就演绎为教学方法,而且陈述也极为简单,诸如讲解法、讲练结合法等.我们说,教学过程既有教师“教”的过程,也有学生“学”的参与,教和学是一对矛盾共同体,是共生共息的,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另外,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课堂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教师课前所作的预设在真实课堂中可能会有偏差,单凭一两种所谓的教学方法是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教师编写教案时应从单纯的考虑教学方法层面上升到教学策略层面上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教学、学习情境之设计.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策略的设计要考虑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产生积极情感的教学、学习情境.
2)学习资源之设计.新课程的教科书只是为了达到课程内容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所编制的一种范本.在“一标多本”的现实下,教科书的编制也不是尽善尽美,学习内容存在跨度、梯度也再所难免.因此,开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内容的各种学习资源(包括各种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本节课所需资源的种类、每种资源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资源的获取方法以及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教学媒体种类繁多,其功能各有所长,选择时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等方面去考虑,遵循“经济、实用、有效”的原则.同时教师应提倡、鼓励学生自己搜寻、查找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习惯.
3)学习活动(方式)之设计.数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何选择并把这些学习方式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学习活动中,是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应考虑的重点问题.
5 教学活动的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艺术程度.我们认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明确问题;实践—应用问题”等环节;同时还应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练习、典型例题、能力训练题、实践题等内容.不同的学习主题、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大相径庭,这里不再阐述.
6 教学活动的评估与检测的设计
对教学活动的评估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评测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效果的检测,具有重要的衡量和指导作用;其次,客观科学的评测,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估与检测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围绕教学目标来检测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基本技能形成状态;二是根据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程度与热情来检测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把严谨性和启示性作为检测的重要标准;三是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来肯定或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作为评价重点;四是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来评价和检测学生数学学习能力[4].
根据学科特征,数学教学活动的检测又可分为:一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检测,包括基本概念、式或图的基本性质等.这类检测要渗透在每个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纠正,要求严格不留后患;二是数学基本技能的检测,包括运算能力、判断和辩析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等,这类检测可专项设计小竞赛等活动来进行,要重视对学生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检测;三是数学综合能力的检测,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角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际中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等,这类检测依赖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的观察分析.显然,对教学活动的检测与传统的考试有着明显区别,我们不能把二者简单等同起来.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3-119.
[2]陈明华,等.数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1-64,106-112.
[3]吕世虎,等.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5-62.
关键词:班级管理;核心内容;优秀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68-01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集中办学的思想体系已成现实。相应的学生入学率逐年提高,班额人数不断增加,班级管理问题也随之不少,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管理质量如何,先要看看班级管理怎样,班级管理直接反映着学校“三风”建设的精神面貌,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团体。清洁、舒适的地面,摆放有序的洒扫工具,独具特色的学习园地,衣着得体、精神抖擞的莘莘学子,无不渗透着一个好班主任管理技能与水平。相反,早操、课间操、放学站队、开展集体活动时拖拉、推搡;早自习时出出进进,黑板擦、脸盆架子东倒西歪;进教室上课时学生无精打采,站无站相、坐无坐姿,小偷小摸现象伴随其中,即使学习成绩再好,也是徒劳的,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怎样重新审视一个优秀班主任呢?这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究、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带着疑虑、深思与追踪、摸索,笔者认为:
一、志存高远的思想
一个优秀班主任应该具有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境界。在追名逐利,唯金钱官位是衡量一个人地位高下的思想影响下,一个平凡的教师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君子安于受穷”的宏愿,没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高尚情操,是较难做到这一点的,十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辛苦稍有不慎就会“挨批”的工作,也是天底下唯一一个推来又挡去的“官衔”,每学期几十元的津贴有时候还不够一次精神补偿费,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引下,许多班主任因学生偷盗、交通安全事故被家长训斥、领导找去谈话而担惊受怕,每次开学初与班主任签订的各项目标责任书,实际上就是追究安全责任事故和质量考核是为合格的依据,我敢肯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如果不是学校教育强硬制度的使然,是不会自告奋勇当这个班主任的。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师德风范。
一个优秀班主任既要有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也要具备老黄牛持之一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风范,弄虚作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虎头蛇尾,满足现状,取得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的做法是不利于班主任自身素养的。一个好班级是由点点滴滴的实事建立起来的,做好了小事,班主任工作就不难到“家”了,连小事都做不好的班主任大事一定也做不好。整齐的放学路队,行注目立的升降国旗,举止文明的弯腰行礼,无不是从这些并不起眼的小事积累而成的,疏忽了小事,班主任工作就会有影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时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性格开朗和蔼可亲,做事细心周到,讲求实效,信守诺言,严以律己的班主任一定会带出一个生命力旺盛,团队精神强的班集体。
二、一个优秀班主任要具备“宽容、理解、信任、平等、公正”的健康心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自古就是许多有识之士行为的标准,也是现今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哲理,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的成功机会对他来说是十分遥远的,班主任宽容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它包含着对同事、任课教师、领导的宽容与理解,一个班主任对这些关系处理不妥,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就容易失去理智,武断专制,从而分散了搞好班级管理的精力,也会影响领导、同事的支持力度,要始终以真诚包容的态度期待学生的悔过自新,包容不等于包庇,也不是对学生缺点的忽略,而是对无意识、偶尔犯错的一种谅解与宽恕,是行之有效的鼓励,以达到学生与教师的人格平等。学生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这是常有的事,如果班主任凭一面之词不仔细调查,凭感情解决就会适得其反,这时一定要冷静耐心,从正面和侧面进行引导,公平公正不偏不移的解决矛盾,任何徇私舞弊的风吹草动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宽容、理解、信任、平等、公正”是建立优秀班集体的法宝,也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这个班级才会一路阳光,蓬勃向上。
一个优秀班主任要具有勇于创新,顾全大局,激励评价的工作思路。
第二课时
【理论支持】
关注社会和人生理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去关注社会和人生发展并实现自我人生的发展与完善,通过阅读来了解和适应社会人生,促进学生身心成长,从而完成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评判和观念的引导,进而推动社会的前进。换言之,语文的根本,在于着眼学生的人生发展,让学生学会阅读,在课堂学习探究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引导学生努力战胜这一弱点,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3.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
3.心理描写对人物性格特点展示的作用。
【教学设计】
二、导
1、班内交流
①全班各小组组内交流解决小组成员提交的思考题,教师进行点拨、引导,最终帮助各小组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②呈现各小组探讨时遇到的的疑难问题。由全班讨论解决各小组遇到的疑难问题。
2、精讲点拨
⑴根据文中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皇帝的性格特点
【点拨方法】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基本方法之一就是:以事析人法,即通过分析叙事文本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发生在我们要分析的人物形象身上的故事情节,来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精神特征等。
【参考答案】
①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
②愚蠢透项。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③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④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⑵各位官员的形象
【点拨方法】
一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是从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诸方面着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比照法 有比较,就会有鉴别。如果对人物个性把握不准时,运用比照法,便一目了然。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将同一人物个性发展的不同阶段相比较。②将同一人物在不同情况、不同场合的表现比照。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他对范进之所以前倨后恭,皆是因为女婿是否中举,反映了势利小人的丑恶嘴脸,前后对比鲜明。
2、置换法置换法是将原作品中的人物置换成另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原作品中没有),来体味人物形象的独特性,进而把握人物个性的脉搏,是假设情况下的比较。
【参考答案】
官员们的性格特点 :虚伪透顶,愚蠢可笑,阿谀逢迎。
⑶老百姓的形象
官员有顾虑,怕显出不称职、太愚蠢,故而先说了假话;在封建专制下,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一开始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最终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4)小孩
因为他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
3、深度探究
探究题1.对文中的“诚实”如何理解?
【点拨方法】
此题是对词语语境意的理解,语境意往往是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形成的临时意义,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存在,脱离了语境,其临时的词义就不复存在了。词语的语境意一般指以下情况:(1)概括义 概括义指某个词语对上下文的某一段文字内容所概括的意义。(2)比喻义 比喻义是指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3)引申义 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进行推引,从而生出的其他意义。(4)隐含义 隐含义是指词语中暗含着的意义。(5)附加义 附加义是词义中非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部分,但也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根据。附加意义主要表现在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态度色彩(严肃、敬重、鄙视等)、语体色彩(书面语、口语等)。在做这类题目时站在文本全局,联系上下文语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特、风格特点等方面揣摩才能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参考答案】
在本文中真正诚实的只有那个小孩,而其他自称诚实的人他们所说的诚实都极具讽刺意味。(答案不唯一角度正确即可。)
探究题2:为什么各位大臣都不敢说出实话?
【点拨方法】
这是分析人物的内在品质,在做这种题目时应该结合文章中人物的具体言行举止来分析,从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要求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
面临诚实与虚伪、真与假的抉择时,当诚实被视为愚蠢与不称职时,谁还有勇气去面对呢?因此,自私、虚荣使老大臣说了假话。
探究题3:最终实话由一个孩子的嘴里说出,从作者的这一设计,你领会到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吗?
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点拨方法】
探究此题要从综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入手,从而实现对文章整体和主旨的深层理解。作品的意蕴,是作家的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发掘作品的意蕴,就需要认真研读文本,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还可以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认真分析,方能准确、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参考答案】
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探究题4:本文中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结合课文理解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点拨方法】
心理描写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如《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堂课对小弗朗士严肃而深刻的教育,使他思想受到极大震动。开始觉醒并逐渐成熟起来。其次,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对皇帝以及几位大臣的心理描写细致的表现了他们的虚伪透顶,愚蠢可笑,自欺欺人,从而表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昏庸无能,进而突出了小孩子的诚实的难得与可贵,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皇帝的新装》课案
1、熟读课文,找出表现文中各人性格特点的相应语句
2、自己根据所找的文章中的语句,概括各人的性格特点。
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的“诚实”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各位大臣都不敢说出实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终实话由一个孩子的嘴里说出,从作者的这一设计,你领会到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中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结合课文理解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皇帝①昏庸无能,骄奢淫逸。②愚蠢透项。③自欺欺人。④虚伪昏庸。
官员们的性格特点 :虚伪透顶,愚蠢可笑,阿谀逢迎。
在封建专制下,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一开始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最终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因为孩子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
3、在本文中真正诚实的只有那个小孩,而其他自称诚实的人他们所说的诚实都极具讽刺意味。(答案不唯一角度正确即可。)
4、面临诚实与虚伪、真与假的抉择时,当诚实被视为愚蠢与不称职时,谁还有勇气去面对呢?因此,自私、虚荣使老大臣说了假话。
5、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6、对皇帝以及几位大臣的心理描写细致的表现了他们的虚伪透顶,愚蠢可笑,自欺欺人,从而表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昏庸无能,进而突出了小孩子的诚实的难得与可贵,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反思:
通过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创新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能力,曲折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学定向(出示小黑板,学生诵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激疑: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事物。
交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二、理解文章线索。
学生思考 明确:爱--织--看--穿--议--揭。全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现他们的性格特征。
三、品味语言,讨论问题。
问题1:本文揭露和讽刺了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虚伪和愚蠢。作者对老百姓的态度又如何呢?请结合课文的语言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教师点评。
明确:作者对皇帝的讽刺是辛辣的,而对老百姓却写得很有层次,很有分寸。对老百姓的讽刺是善意的。老百姓说假话只不过是怕别人嘲笑他太愚蠢或者是害怕招来杀身之祸。
问题2:如何评价课文中的两个骗子?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评。
语文教案-《皇帝的新装》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皇帝的新装》,
明确:
(1)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2)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希望能起到疗救的效果。
(3)安徒生在童话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4)安徒生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把骗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社会人生的病态。
问题3: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评。
明确: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这,才是作品深刻的内涵。
四、学生当堂续写课文结尾,一同学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点评。
五、答记者问。
一人扮演皇帝(或骗子),全班同学扮演记者,记者设计几个问题向皇帝(或骗子)提问,皇帝(或骗子)作答。
六、迁移训练
作文:修改课堂上课文结尾的续写。
要求:
1.大胆想像,富于创新。
2.字迹工整,突出中心。
设计思想:
这则童话故事寄寓着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的深深谴责和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学生大多对这则故事比较熟悉,但分析、理解思想内容时却仅能停留在“讽刺了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上。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尝试的主要任务。因此,设计好导读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主旨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分析主要人物特点。
2、归纳课文思想内容。
二、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大家爱读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呢?因为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奇特,同时在每一篇故事后蕴含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介绍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杰出的童话作家,一生共写成了160多篇童话。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三】整体感知:
先让学生根据以下问题接龙复述课文:(出示投影片)
1、皇帝有何嗜好?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7、最后结果如何?
(评析: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这些题,可以把全文内容提起来,并为下文分析人物特点、人物受骗原因做准备。)
【四】重点分析与训练:
(一)根据课文5-21段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点。
请看投影屏幕:1、课题是皇帝的新装,这件新装有何特点?这样的衣服你认为会不会存在?既然大家一读就知道新装是假的,为什么两个骗子还有那么大的胆子去骗皇帝?
2、皇帝一心想穿上这件新衣,为何没有一开始就亲自去看布料?当他亲自去了,面对空织机时有何心理活动?
3、当他觉得老百姓的话似乎是真的时,为什么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教师明确:
因为皇帝虚荣、爱面子。他想:我是皇帝,我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我得撑下去。
4、请你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点。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评析:这四道题在难度上是有梯度的。第一题的第一、二问,学生都能答出,第三问和第二题就需要动动脑筋回答,而第三题只有个别好学生才能答出,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又富挑战性。)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
一个愚蠢的皇帝。他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骗局前受骗就说明了他的愚蠢,而且作为一个皇帝不知道哪个大臣称职。
一个不称职的皇帝。他每天只知道换衣服,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关心国家大事,人们说起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一个虚伪的皇帝。他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却不敢说出来。
一个可悲的皇帝。两个骗子用这么简单的骗局就能骗了他,而且他还不知道哪个大臣称职,还要用衣服去检验,非常可悲。
这些正是皇帝的特点。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些特点,才使这样简单的骗局成功,才导致了他可悲的下场。
(二)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一下文中各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纳出主题思想。
1、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许多人,其中第一个上当受骗的人是老大臣。请大家想想:皇帝派老大臣第一个去看布料,是根据老大臣的什么特点?——理智,诚实。
2、“理智”的意思是什么?——有辨别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
3、老大臣是诚实的吗?他说假话了没有?
4、老大臣明明什么也没看见,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回去却说了假话,他是理智的吗?那么是什么使他丧失了理智,或者说他怕什么?——怕别人说他是不称职的、愚蠢的。
(评析:这几道题的难度也有着一定的梯度。)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在面临诚实与虚伪、真与假的抉择时,当诚实被视为愚蠢与不称职时,谁还有勇气去面对呢?因此,自私、虚荣使老大臣说了假话。
5、再看第二个被派去的官员,面对同样的、世俗的压力,且有了前一个老大臣的“佐证”,他的选择会是什么?——说假话。
6、再看皇帝呢?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呢?
教师明确:皇帝也害怕别人说他是愚蠢的、不称职的,可以说:在同样世俗的压力下,皇帝自然而然地就说出了假话。
总结: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老百姓等人都是在世俗的压力下,因为自私、虚荣才上当受骗,继而又去骗别人的。(板书)
7、但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真话,是谁? ——一个孩子。为什么孩子能说真话?
明确:因为他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这种没有私心杂念也可以叫做无私。(板书)
梳理、归纳:在这个并不高明的骗术前,说出真话难不难?不难,一个孩子就能说出。那为什么那些成人、身居要职的人反而不能呢?作者想批判什么、呼唤什么呢?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着意安排,让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揭开了骗局。这个“天真的声音”在一个谎言充塞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响亮,也格外珍贵。只有天真活泼的儿童,才是最纯洁无暇的。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
(评析:通过以上导读题,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归纳出思想内容。)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先分析了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点,接着又通过分析各人物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纳了本文的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以《〈皇帝的新装〉后转》为题,写一篇新童话,字数不限。要求:结合课文进行合理的夸张和想像,语言要保持原文朴实无华的风格。
【七】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老大臣
官 员 自私 被骗
皇 帝
老百姓
小 孩 无私 揭骗
教学分析:
周围的田里都长着麦子, 长着裸麦和大麦, 也长着燕麦———是的, 有最好的燕麦。 当它成熟了的时候, 看起来就像许多落在柔软的树枝上的黄色金丝鸟。 这麦子立在那儿, 微笑着。 它的穗子越长得丰满, 它就越显得虔诚, 谦卑, 把身子垂得很低。
可是另外有一块田, 里面长满了荞麦。 这块田恰恰是在那株老柳树的对面。 荞麦不像别的麦子, 它身子一点也不弯, 直挺挺地立着, 摆出一副骄傲的样子。
“作为一根穗子, 我真是长得丰满, ”它说, “此外我还非常漂亮:我的花像苹果花一样美丽, 谁看到我和我的花就会感到愉快。 你这老柳树, 你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比我们更美丽的东西吗? ”
柳树点点头, 好像想说:“我当然知道! ”
不过荞麦骄傲地摆出一副架子来, 说:“愚蠢的树!它是那么老, 连它的肚子都长出草来了。 ”
这时, 一阵可怕的暴风雨到来了:田野上所有的花儿, 当暴风雨在它们身上经过的时候, 都把自己的叶子卷起来, 把自己细嫩的头儿垂下来, 可是荞麦仍然骄傲地立着不动。
“像我们一样, 把你的头低下来呀。”花儿们说。
“我不需这样做。”荞麦说。
“像我们一样, 把你的头低下来呀, ”麦子大声说, “暴风的安琪儿现在飞来了。他的翅膀从云块那儿一直伸到地面;你还来不及求情, 他就已经把你砍成两截了。 ”
“对, 但是我不愿意弯下来。 ”荞麦说。
“把你的花儿闭起来, 把你的叶子垂下来呀, ”老柳树说, “当云块正在裂开的时候, 你无论如何不要望着闪电:连人都不敢这样做, 因为人们在闪电中可以看到天, 这一看就会把人的眼睛弄瞎的。 假如我们敢于这样做, 我们这些土生的植物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况且我们远不如他们。 ”
“远不如他们! ”荞麦说。 “我倒要瞧瞧天试试看。 ”它就这样傲慢而自大地做了。 电光掣动得那么厉害, 好像整个世界都烧起来了似的。
当恶劣的天气过去以后, 花儿和麦子在这沉静和清洁的空气中站着, 被雨洗得焕然一新。 可是, 荞麦却被闪电烧得像炭一样焦黑。 它现在成了田里没有用的死草。
那株老柳树在风中摇动着枝条;大颗的水滴从绿叶上落下来, 好像这树在哭泣似的。于是, 麻雀便问:“你为什么要哭呢? 你看这一切是那么令人感到愉快:你看太阳照得多美, 你看云块飘得多好。 你没有闻到花儿和灌木林散发出来的香气吗? 你为什么要哭呢, 老柳树? ”
于是, 柳树就把荞麦的骄傲、自大以及接踵而来的惩罚讲给它们听。
我现在讲的这个故事是从麻雀那儿听来的。 有一天晚上我请求它们讲一个童话, 它们就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了。
(选自《安徒生童话全集 》, 安徒生著, 叶君健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年, 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骄傲自大的荞麦不听老柳树﹑花儿们的劝导, 不愿低下自己的头, 最终被闪电烧得像炭一样焦黑, 成了田里没有用的死草。 愿意低下头的花儿﹑谦卑的麦子却经受住了风雨的洗礼, 荞麦的骄傲、自大导致了接踵而来的惩罚。
[读有所思]
当那个小孩子揭穿了皇帝的真面目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开始嘲笑皇帝,他当时真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但他没有那样做,毕竟是有尊严的皇帝呀!看到皇帝满脸焦急的表情,一位狡猾的大臣悄悄对皇帝说:“这些人真没礼貌,这么好看的衣服,怎么能笑话您呢?我看就是嫉妒,依我看,把那些笑话您的人都统统杀掉,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皇上想想,觉得这个主意挺好,就下令把笑话他的那些人都杀掉了,在场的人都不敢吭声了。
由于这次巡游有功,皇帝奖赏了那个大臣一千两黄金,并给他升了官位。从此,皇帝每天都穿着那身根本不存在的衣服到处走。宫里大臣们见了也连夸皇上的衣服好看。
第二次,皇帝依然赤裸裸的在大街上巡游。由于上次的教训,人们便不敢再笑了,还为皇帝喝彩!皇帝看了十分高兴,回到宫中后,竟让那位大臣当了宰相,他更是得寸进尺了。
过了八年,有一次皇帝在大街上巡游,人们依然假装为皇帝欢呼,为的只是保住自己的命。“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禀报皇上!我有一事要告诉您,等说完后要杀要剐随便!”一位少年跪在皇上面前说。皇上充满疑惑地说:“说吧!既然你敢赌自己的命,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吧!”“皇上,您知道为什么您觉得自己真的穿着衣服吗?是因为您被骗了,您身上根本没穿衣服!您身边那些大臣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甚至去给您拍马屁!是因为您的虚荣心太强了,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威胁老百姓!天理何在!”当这位少年说完的那一时刻,全场的老百姓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位狡猾的宰相被羞得面如土色。皇上思索了片刻,平静地对那位少年说:“你虽然在赌命,但是你赢了。孩子,谢谢你,你教给了我怎样做一个好皇帝。”
安徒生
一 目标指导
1.由2005年,一位著名作家诞辰200年,全世界各地文学家们聚在一起,缅怀这位伟大作者带给我们的感动,他用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感人至深的人生哲理,同学们猜猜他是谁?从而导入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学生活动:由于从小读过安徒生其他童话故事,大部分同学都能较为容易的答出:安徒生。
2.“心中有目标,效率会更高”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活动:齐读学习目标。二 预习课文,检查生字词。
学生活动:翻书,根据屏幕上出示的问题,找出答案。标注读音,写清楚字。
炫(耀)称(职)(妥)当 愚(蠢)(骑)士 骄(傲)(华)盖 三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问题一:故事的线索是什么? 问题二: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同桌之间合作交流。学生代表作答。问题一:
生1:线索是骗子。(回答不正确)生2:线索是皇帝。(回答侧重点错误)
教师给予指正:故事的线索是 皇帝身上穿着的那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新衣服。问题二:
生1:故事情节是两个骗子给皇帝做了一件衣服,说愚蠢的人看不见。可实际上根本是什么都没有的衣服。(回答不全面)
生2:两个骗子给皇帝做衣服,大臣们怕自己是愚蠢的都说衣服漂亮,皇帝明明没有看见可是也说衣服漂亮,只有一个孩子说真话,说皇帝根本没穿。(回答不错)
教师结合两个人的答案,较为完整的复述了故事情节。四 品读课文,把握人物
出示问题:你对谁最感兴趣,找出你认为最吸引你的片段,读一读,说一说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
学生活动:小组结合,有三个人的,有四个人的,有五个人的。自己找人物,并进行分析。目的性强。学生代表作答。
生1:我最感兴趣的是老大臣。他睁大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他心里想,不能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布,所以他就说:“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这说明老大臣虚伪狡诈。(学生回答的比较真实,但是无创意,也并不能够非常明显的看出吸引人之处)
生2:我最感兴趣的是皇帝。他想知道衣服做的怎么样的时候,有一段他的想法,他一想,“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这说明皇帝他心里有点心虚,然后,“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这里又看出来他又有了盲目的自信,“但仍觉得派一个人去看看进展的怎样才比较妥当,”这有说明皇帝很狡猾。(学生非常聪明,把握准确)
生3:我最感兴趣的是两个骗子,他们在做衣服的时候说:任何不称职或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我感觉这两个骗子非常巧于攻心计,善于投其所好,是虚伪狡诈的人。(角度新颖,回答贴切)
六 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问题一:我的感悟:
生1:我认为在一个国家里,做一个小男孩那样的孩子很必要。生2:如果一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是那样的皇帝和大臣,那么做诚实的小男孩非常艰难。
生3:这个国家需要变革,这个国家的国王必将走向灭亡(同学们畅所欲言,回答的非常到位)问题二:
我想
对
()
说
:()
生1:我想对老大臣说: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你们一定要有诚实的品质。
生2:我想对骗子说:正是你们这些无赖,才是一个国家的蛀虫。生3:我想对皇帝说:您该换一换您的臣民们了,您可以提拔那个小孩子。
生4:我想对孩子说:你真棒!(学生自由发言,)
问题三:假如我是故事中的(),我会()生1:假如我是故事中的 孩子,我会说谎。
生2:假如我是故事中的 国王,我会把大臣们都换掉,大换血,并且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
生3:假如我是故事中的大臣,我会坚守自己的信念,揭穿骗子。(学生的很真实,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
七 小结提升、走出课堂
现实中有“皇帝”、“大臣”这些人吗? 请自由讨论。
生1: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皇帝,很多地方都存在这样愚昧的当权者,例如陕西华南虎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生2:有皇帝,更有这样的大臣,这些都是助纣为虐的虚伪的人们。生3:我们周围有这样的人,我么应该警惕这种人的存在,用诚信来坚守国家。
(学生们能够从课堂走出生活中,结合事件来针砭时事,学生参与性高)评述:
一、在学生“学的活动”是否有较充分时间上:
本课设计的极为巧妙。前五分钟就把导入,学习目标,字词解决掉,剩下40分钟时间侧重于学生的“学的活动”,教师只是稍加点拨。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地进行学习,并且课堂参与性高,真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学习。
二、在学生的学习经验是否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上: 本课也较为成功的完成了学生学习经验的表达与交流。学生通过讨论和比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文中人物的观点,看法。生
1、生
2、生3侧重角度不同,生1看出了骗子的丑恶,给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生2体会到了大臣的虚伪,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看法,生3讲述最有趣的是皇帝,处处细节描写看似不起眼,连起来把皇帝的形象写的是很立体生动。这是智慧的碰撞,这是交流的结晶。老师完美的诠释了了指导者而非灌输者。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也非常恰当自如。
三、在班级的每个学生是否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上: 我认为本课最终的设计,正好阐明了这个观点。设计的真棒。中间由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对文中人物的不同看法,自己的感兴趣点,在最后联系实际,让学生找找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皇帝”和“大臣”,虽然开始学生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是最终学生的目标都锁定在一个方向上,那边是共同的情感体验: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人,他们虚伪,狡猾,却充当要职,我们应该用诚信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拒绝这种人的存在。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音乐皇帝的新装教案06-26
皇帝的新装手写教案11-04
皇帝的新装课文教案设计09-09
皇帝的新装部编版教案09-14
皇帝的新装分析06-25
皇帝的新装七年级07-12
学生对皇帝的新装续写07-14
《皇帝的新衣》续写优秀09-20
《皇帝的新衣》读后感优秀10-31
《末代皇帝》观后有感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