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 教学详案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线谱 教学详案

五线谱 教学详案 篇1

2)在乐音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音都有它独立的名子。有“音名”和“唱名”。

其中最主要的有7个基本音(简谱): 2 3 4 5 6 7

音名,由七个英文字母来表示,称为: C D E F G A B

唱名,(即视谱时所唱出的名)为: 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是最基本的七个音,其它高、低音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化出来的。这七个音在钢琴上都是白键子。

现在我们把这七个基本音的音名、唱名、译音、简谱记法全部在钢琴上做个对照:

3)音名的分组。这对于声乐来说用处不大,但作为五线谱知识内容的一部分,在这里给大家做了简单的介绍,大家知道即可。

乐音里有几十个高低不同的音,它们并不混乱,而是井然有序的,人们都分别给他们排了队、分了组。它们分组的原则是以实际音高来区分的。钢琴中央的Do,我们称它为“中央C”,从这个音一直往右到Si,也就是到这个八度结束,为一组,叫作小字一组。这样,七个音一组,从小字一组依次往右排,分别叫“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从小字一组一次往左排,分别叫做“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

4)音符各有不同,有三个部分:“符头”、“符干”、“符尾”。

五线谱 教学详案 篇2

一、游戏教学

学前教育的学生比较特殊, 他们都是幼儿, 喜欢玩, 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单一的渗透五线谱相关内容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反而会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畏惧心理。对此, 笔者认为, 五线谱教学应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的特点选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首先激发幼儿的兴趣, 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并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五线谱的知识。尤其, 新疆双语学前教育五线谱教学涉及的幼儿都是双语言性, 他们需要掌握的以及展示的面更为宽广。对此, 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游戏教学, 以游戏促使学生参与并学习。

如:从语言方面来说, 可以是维吾尔族语和汉语融合开展, 将五线谱音符制作成为各个动物形状的帽子, 上面写上五线谱的音符:do、re、mi、fa、sol、la、xi。让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帽子戴上代表一个音符, 之后带领学生一起玩“萝卜蹲”的游戏, 如:do盾蹲 (配合蹲的动作) , do蹲完mi蹲 (小朋友可以随意说的让哪个音符蹲) , 这样轮流的进行, 很快会让幼儿认识并记住五线谱的音符。

二、对比教学

传统的五线谱教学, 硬性的让学生死记硬背, 不利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学习。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幼儿对简谱会有一定的认知, 并觉得简谱容易学习, 甚至还有的在学习过程中将简谱与五线谱混搭, 对此, 教师可以运用幼儿好奇、好胜的心理, 开展对比教学, 引导学生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刺激学生主动探究, 深入学习和了解五线谱内容。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年龄有限, 教师可以结合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诸如:可以开展“小音符进家门”的互动活动:在教室内画上简谱和五线谱的线, 让每个幼儿代表一个不同的音符, 其中一个做指挥者, 让哪个音符进家门, 哪个音符就走进家门, 根据简谱中音符的展示情况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之后说我是“某个音符”, 这里就是我的家。遇到错误的时候, 其他小朋友则说, 错了错了, 这里不是你的家, 你的家在……, 以此类推, 在活动结束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自己发现了什么, 诸如:五线谱和简谱可以互换、五线谱是简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等等。让幼儿在娱乐中进行对比发现音符的内在性质, 深化自我对五线谱的学习和了解。

三、系统化教学

音乐不同于其他, 它涉及诸多的内容, 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 会随着乐符想象等。而这些离不开五线谱的功劳, 一般来说, 五线谱是有着一定的排列规律的, 它像是灵动的小蝌蚪, 是优美旋律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对于不懂得音乐的人来说, 看到五线谱觉得是凌乱的, 没有规律的, 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都有限, 他们对于五线谱的认知是“零”概念的, 这样一来就为五线谱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性, 而五线谱本身是系统性的, 它属于是一项工程, 对此, 五线谱教学也应是系统化的, 从基础开始, 层层递进, 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五线谱, 并运用五线谱。

如:对于五线谱教学, 教师可以模仿语文教学, 即:先从简单的字开始, 然后演变成为词, 再演变成为句, 再演变成为段落, 最后演变成为文章。我们的五线谱教学同样可以这样, 从音符开始→节奏→音高→复杂的节奏→旋律改编。这样我们就使五线谱的学习变得有规律和系统化, 明确了幼儿学习五线谱的方向, 同时也便于他们系统性的掌握。

总的来说, 学前教育五线谱教学是基础性的阶段, 其教学的目的更多的不是让幼儿掌握多少五线谱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而是让他们初步的接触音乐基础内容, 能够认识五线谱, 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兴趣。作为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尽可能的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兴趣促使自我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进而从根本改变、提升五线谱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科学复习课教学中的“五线谱” 篇3

1 问题线是路标

问题是要求解答的题目或需要解决的疑难,这正是我们在复习课教学时的知识要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路标,有了路标就可以轻松到达目的地,这样复习的效率也自然提高了,如:《空气污染与保护》一节的复习,我们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空气的组成成分会变化吗?2.空气质量报告分析的是哪些方面内容?3.这些污染物来自哪里?4.你能比较出校园里和公路旁的空气中尘埃颗粒的多少吗,并设计方案验证之?5,空气质量报告提醒了我们什么?6.面对污染的空气,你现在做些什么?你家今天低碳了吗?这样以问题为线的教学,把问题看作是复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复习功效,上述六个问题还有一个妙用之处,那就是让学生从中挑一个来回答,也可以求助学生回答,同学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减轻了心理负担,这种教学方法叫做“超市式教学”.

有时能找准一个问题,然后以点带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电功率》一节的复习,我们设置问题:“谁能说出小灯泡3.8 V的意义?”展开的问题有:1.你能设计方案说明你刚才所说的意义吗?2.你知道测电功率实验为何要做多次吗?3.这个实验与测电阻有何异同点?……复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寻找新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而学到更多的内容,真是温故知新.

2 情景线是载体

德国一位学者就情景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中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问题教学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景,面对大量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精选或改编,使之融合在情景中,此时,学生学习过程就好比在旅途中享受风景,思维活跃,学习自然变得轻松且高效,因此,在单调的复习教学中尤其显得重要,如:《植物与土壤》一节复习,我们可以借助于校园文化,因为每所学校都有树,且有的与百年校史同龄呢,这时以树为情景效果最好,同时也能进行情感教育,笔者曾经在一所长有三百年历史的银杏树的学校借班上这节课.这节课以银杏为载体复习叶(光合作用、根据颜色判断如何施肥等)、茎(输送作用及如何输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等)、根(结构、吸收作用等)及根生长的土壤(结构及保护等),这样以活化石银杏来展开,具有校本特色,学生觉得很亲近,知识的复习也就事半功倍,再如:《电功和电功率》一节的复习,我们可以电水壶为载体,学生也感兴趣,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首先复习电水壶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其次从说明书中获取有关电功率的信息;再计算烧一壶水所消耗的电能和电流所做的功;最后探究电水壶的内部电路设计等,复习过程自然流畅,或者,我们也可以逆向使用,如:在回忆体育课推铅球的情景中,想想我们用到哪些知识点?这样学习的内容就更多、更深了,“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情景,”生活中这样的科学例子很多,就是我们每天吃的鸡蛋,从分析它的结构成分,到吃下消化、吸收的过程;从鸡蛋碰石头到放在盐水中做浮沉实验;这些无不包含着科学知识,这样重要的一条线,我们怎能舍得放弃呢!

3 实验线是激趣

物理学家朱正光先生说:“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分明,”可见实验是何等重要,在复习课的教学中,需要实验吗?答案是肯定的,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时还能突破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在《浮力》一节复习时,学生遇到如下问题:“1牛的水能产生比1牛大的浮力吗?”此时,我们可以取两只一次性的透明杯,在其中一个盛少量的水,再把另一个空的叠放在盛少量水的杯子里面,往下施加压力,这时水就溢出,实验给出的答案一目了然,同时,最关键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调动起来,这时学习中的难点也迎刃而解,我们也不愁学生学不好啦,再如:《显微镜》这节复习时,不仅只限于老师做,有条件一定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再做,只有这样,显微镜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才能在实验中掌握,再则让他们再玩,既暴露出操作的不规范,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这个实验必须再现,方能达到复习效果,正是“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厨之一啜,”可见,复习过程中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如陶洪老师在《物理实验论》一书中写的“不做实验的物理教学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做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艰苦学习和创造的内驱力,而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就是兴趣,实验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感兴趣了,对科学一见钟情,学得好也是自然的.

4 方法线是导航

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方法,复习当然不例外,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而在复习中,我们总能听到有些老师的怨言,怨言一:讲了好几遍了还是不懂,真是的;怨言二:刚讲过了又做错了,真是的,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皮亚杰心理学的“发生认知论”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要分析一下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如练习讲解时,只报答案,这种方法单一,机械性强,学生不讨厌才怪!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应该是多元的、多方位的,更是多彩的和精彩的.

如右图所示,当物体B在光滑的斜面上匀速上升时,必有

A.GA>GB

B.GA<GB

C.GA=GB

D.无法判断

此题学生很容易误认为答案C正确,因为他们以为物体作匀速运动,一定受平衡力作用,所以受力的大小相等,错选C很自然的,此时我们应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让他们感觉到新、奇、趣,正如高尔基说过“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自然的途径”,分析一:将其分解为一个定滑轮和一个斜面的组合,定滑轮不省力而斜面省力,最后加以比较大小即可;分析二:根据功的原理,直接提升物体和沿斜面拉物体做的功

相等,斜边比直角边长,于是就比较出力的大小;分析三:根据斜面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而竖直上提的力是最大的,即可比较出力的大小,这样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使他们真正得到理解,这才是我们复习的目的所在,在科学复习中方法很多,比如理想化的处理方法,我们遇到的有光滑、没有阻力、匀速、平面镜、轻绳、轻杆等,它们都是破题之门,学习方法有理想化方法、逆向思维法、控制变量法和等效转换法等,但更多的方法是隐性的,隐性教育是科学方法教育的关键,笔者认为追求隐性教育之“水”达到显性教育之“渠”,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5 能力线是宗旨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复习课教学中,我们共同的愿望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仅是载体,培养能力是宗旨,如:《浮力》一节复习时,叫学生设计一个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方案,学生很快想到,将悬挂钩码的弹簧秤浸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读数即可,追问:还有别的方案吗?(温馨提示:试试逆向思维)此时,有同学答:“悬挂钩码的弹簧秤固定,将盛水的烧杯用手慢慢托起,再观察读数即可,”正如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才,”我们应给予这同学以语言激励,再让其他同学对这两种方案作出评价?通过讨论,同学一致认为弹簧秤固定容易读数,这方案好,再如:《测土壤中空气的体积》知识点复习时,由于书上介绍的铁块难找,而同样大小的方土块更难做出,这个实验基本上没有老师去做,复习时老师当然也不会去做啦,这时我们可以培养他们设计方案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评价我们不能做的原因:那是因为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不好找或找不到,你有办法吗?(先做出方土块,然后用橡皮泥做成与土块一样大小,并在其外面包薄膜来替代方铁块即可,)笔者认为评价是一种挑战,挑战是不分对象的,甚至可以挑战权威,正是言之有故,持之成理,其实,学生评价也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

五线谱 教学详案 篇4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能积极自信地参与歌表演、律动等音乐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在演唱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产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 积累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师唱生和 核 心 过 程 一、复习导入《勤快人和懒惰人》 今天我们这儿来了个小动物,它是勤快人还是懒惰人呢?它在干什么活儿?(出示“小熊猫”图片)二、新歌教学 学唱第一段 1、播放歌曲第一段 小木匠干活时需要哪些工具呢?师总结:刨子、锯子、锤子。

谁来模仿木匠干活的样子? 2、再次播放歌曲第一段 我们一起来当回小木匠!(师根据歌词节奏做律动)3、师分句指导朗读第一段歌词 4、分句范唱,教授第一段 5、钢琴分句弹奏,学生分句模唱 6、加入前奏尝试完整演唱 7、跟琴提速演唱 8、准确接入音乐前奏演唱 学唱第二段 1、播放歌曲第二段 小熊猫劳动时的心情怎么样?它的手艺行不行啊?生答。

2、再次播放歌曲第二段 让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感受一下快乐的小木匠!(师律动)3、引导个别学生尝试朗读第二段歌词 独立思考并回答“木匠” 生答工具:刨子、锯子、锤子;

并个别模仿小木匠 全班跟着老师一起做律动 跟师分句有节奏地读 分句模唱歌词 跟琴分句模唱 试着完整演唱歌曲 跟琴提速演唱 尝试准确接入音乐前奏演唱 生:心情很快乐,手艺很棒 全班跟老师一起律动 个别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用幽默诙谐的声音演唱《勤快人和懒惰人》,思考并回答老师的 问题。

用听歌词,读歌词、分句听唱、模唱等多种方法学习第一段歌词。让学生循序渐进,学得扎实并有效。

在第一段歌词学习的基础上,第二段增加了学生有节奏地完整读,让学生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核 心 过 程 4、指导全班朗读歌词 5、分句范唱,教授第二段 6、钢琴分句弹奏,学生分句模唱 7、加入间奏尝试完整演唱 8、跟琴提速演唱 9、准确接入音乐前奏演唱 学唱第三段 1、播放歌曲第三段 小木匠干了半天活儿,有什么收获呢?生答 2、再次播放歌曲第三段 有这么多收获,难怪人人都夸奖。我们一起来表扬它!(师律动)3、引导全体学生尝试朗读第三段歌词 4、钢琴分句弹奏,学生分句模唱 5、引导生生接龙演唱 6、加入前奏尝试完整演唱 7、跟琴提速演唱 8、准确接入音乐前奏演唱 完整听赏歌曲三段歌词,引导学生给歌取个名 指导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尝试加入动作表演唱 提示学生按要求合作演唱歌曲,了解演唱形式:领唱与齐唱 跟音乐演唱整首歌曲。(出示三段歌词)为歌曲取名。(揭示歌名《快乐的小木匠》)用领唱与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给歌曲配上乐器演奏。

全体朗读歌词 分句模唱歌词 跟琴分句模唱 试着完整演唱歌曲 跟琴提速演唱 尝试准确接入音乐前奏演唱 生答 全班跟着老师一起做律动 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跟琴分句模唱 生生接龙演唱 试着完整演唱 跟琴提速演唱 尝试准确接入音乐前奏演唱 完整听赏歌曲,思考为歌曲取名 跟音乐演唱整首歌曲 歌表演 师生合作演唱《快乐的小木匠》 了解演唱形式:领唱与齐唱 删减了跟师模唱的环节,意在锻炼学生对歌曲旋律的记忆,提升其对音乐的听唱能力。

在学习第二段的基础上再次提升难度,让学生自己听辨旋律音高,判断节奏,合作演唱巩固歌曲,自主学习第三段。

感受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增添《快乐的小木匠》的表现力。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机动)欣赏《铁匠波尔卡》片段 1、森林里除了有快乐的小木匠,还有勤劳的小铁匠呢!让我们来听听小铁匠们在干嘛?(播放《铁匠波尔卡》)2、引导学生加入打铁动作来表现小铁匠们的辛勤劳动。

3、我们来乐器合奏吧!(出示图谱)4、根据节奏逐一乐器演奏并尝试合奏 小结:小木匠和小铁匠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做出了精致的家具和牢固的铁器。希望我们小朋友们也能做个勤劳、爱学习的好孩子!让我们在歌声中跟小熊猫和小铁匠们说再见吧!思考并回答。

全体用肢体动作来表演“打铁”。

练习逐一加入三种乐器演奏,并尝试合奏。

欣赏并加以表演“小铁匠”,并能结合乐器演奏出多声部的和声效果。

《学会看病》教学详案 篇5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简单了解了一下第六组课文的单元主题,谁还记得是什么吗?没错,就是父母的爱。如果提到“爸爸”,第一个出现在你脑海中的词语是什么?妈妈呢?和你们不同的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的一位母亲用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一组词来形容自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20 学会看病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尝试着读出感情。

在大家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词。请你来读读看。它在哪?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按图索骥:按照画好的图案去寻马,比喻按照已有的线索寻找需要的东西。你预习得可真不错,那你知道它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

师:看,我们从一个词语就找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多简单。除此之外,我还找到了一组词。读读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是用来形容谁的?谁形容母亲?对了,刚才老师就说过,有位母亲用了一组让人难以置信的词语来形容自己,就是它们了。那母亲是怎么说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谁最先找到它们在哪。

请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是不是和咱们平时形容母亲的词语不太一样? 接下了就是体现团队力量的时候了。让我们一起进入小组讨论环节,一起来解决我们预学单上的第二个问题。

PPT出示:母亲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组词来形容自己,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预习结果,完善后进行全班汇报。还记得我们的讨论步骤么?先?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没错。为了让大家能更快、更好地找到原因,细心的罗老师还给大家准备好了小贴士:

PPT出示:找找描写儿子状态的小细节,以及母子间的对话吧。现在开始。时间有限,咱们的讨论暂时结束,让我们来听听每个小组都有着什么样的发现吧。你们小组从哪里看出了母亲的狠心与残忍?

是啊,儿子的手是滚烫的,声音也已经沙哑了,连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可母亲呢?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扮演一下这对母子?其他同学看看她是怎么样步步紧逼的,并且思考,如果是你被这样逼问,内心会想些什么?我来当那位狠心的母亲怎么样? 有什么感受?

为了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母亲的态度怎么样? 很坚决

正是这种坚决母亲的形象才显得越发的冷漠起来。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的2——17自然段,感受一下母亲的坚决与冷漠吧。

但是,这真的是一位狠心的母亲吗?在她那看似残忍的言行下有着一颗怎样的心呢? 让我们又一次进入小组讨论,用集体的力量为这位母亲平平反吧。PPT出示:找找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的句子吧

1、我咬着牙说,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我的心立刻软了。——犹豫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后悔

母亲在后悔什么?这里有个词“雪上加霜”,我们刚刚说,它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雪”指什么?那“霜”呢?,雪上加霜,多狠心呐,至少,第一次应该带儿子去,给他一个按图?对,给他一个按图索骥的机会嘛。母亲给了吗?连这样的机会都没给,难怪当妈的会说,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全班一起,再来深深地体会母亲此时的悔意吧。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写详细写具体,可比空洞的一句“我好后悔啊”有用的多。

3、时间艰涩地流动着……——担忧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句子,同意吗?咱们一起来读读看。好在哪?忐忑不安,心忽上忽下,多形象的词语,沙漏,一点一点却绵延不断,多残忍的折磨。文中还有一个地方提到了时间,是哪?两个小时,长吗?不过是三节课,但对于一个牵挂着儿子的母亲来说,是如此的漫长。想想,在这两个小时里母亲可能会做些什么?是啊,既然如此担忧,为什么还那么坚决地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真让人想不明白。

4、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自责

通过阅读以及小组合作,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位母亲,她犹豫着、后悔着、担忧着,还深深地自责着。可这一切并没有阻挡她让孩子独自看病的,决心。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两段。PPT出示25、26两段

独自看病回来的儿子似乎有些不一样了,他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之前呢?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文中的所有关于母亲的语言、心理描写都蕴含着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它被母亲看似残忍、冷漠的表象所掩盖,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母亲内心的声音,去真正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母亲吧。

这是一张看病的路线图,这也是我们在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时种种应对的办法。不要被母亲的表象所迷惑了,你成长时所经历的蜕变的疼痛,母亲都恨不得替你承担。课后大家可以去看看作者的另外两篇文章《剥豆》以及《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相信你将更能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详案元日教学设计 篇6

执教:三闸镇瓦窑小学 范小平

【学习内容】古诗《元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认识本课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元日》,理解古诗《元日》大意。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元日》大意。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结合课本知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引出春节),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即春节。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二)、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PPT出示)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春联,美好心愿

[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是为了接下来的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三)、联系“春节”,想想“元日”

过渡:其实,古代的时候,人们过“元日”的方式和我们现在没有

太大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年(过“元日”)的。

1.会读古诗

(1)学生自读,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幻灯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4)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什么地方停顿,并标一标。

(5)古诗朗读欣赏学生配乐跟读。

(6)再读古诗,读出停顿和节奏。

(7)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指导学生的朗读应是循序渐进的,过多或过高的要求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本课4个生字,本首诗就占了3个,所以在设计中我先要求学生把诗读正确,当然,诗不像其它的文体,语言比较口语化,随意化,它有着较强的节奏感,所以会读诗,也应当包括读好诗句中的停顿,表现出节奏。]

2.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与一开始学生畅谈过春节相呼应,学生可以根据之前说的,大致推测出诗句的意思。]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A: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B: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C: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D: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3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鼓励学生多种形式读诗,相机播放视频唱诗。

[文中的插图描绘得很形象,给一种过节时喜庆的感觉,有助于学生读好这古诗。]

(3)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4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过年习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2)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以,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

[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5.了解作者生活,体味诗的深层内含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有谁知道他?(指名简单介绍)

(2)师出示、介绍:王安石

(3)再读古诗,诗中哪一句与王安石除旧革新的思想是一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可以视为写元旦的诗词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给学生介绍王安古创作背景,为的是引领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内含。]

(四)总结

1.总结全诗情感(教师板书:欢天喜地

美好期望)2.金钥匙—学习古诗方法

(五)巩固拓展

(六)课后作业 1.默写古诗《元日》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板书设计

放爆竹

欢天喜地

饮屠苏

换桃符

五线谱 教学详案 篇7

关键词:钢琴伴奏 教学 模式 研究

在我国绝大多数专业院校钢琴教育教学中,五线谱以其极强的直观性和精确性,成为学生学习钢琴的记谱方式。然而,在钢琴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钢琴伴奏领域,钢琴从业者经常要面对大量简谱、曲谱,笔者发现,大多数钢琴专业的学生对简谱不熟悉,甚至很多学生面对简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和我国钢琴教育目的的实际情况极不相适应。研究钢琴伴奏专业的教学模式,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简谱、线谱之比较

简谱(Cheve systeme)又称文字记谱法,是1742年由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制成,后经著名的数字音符视唱体系创始人加兰,以及P.加里斯和物理学家E-J-M谢韦改良推行,逐渐传入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大约在20世纪初,中国的“新式学堂”里音乐教学直接沿用日本音乐教育,简谱得以在中国传播及流行。

我国传统记谱法历史悠久,庞杂而繁琐,主要依据民间乐器不同,有古琴谱、琵琶谱、减字谱、工尺谱等,这些曲谱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是我国传统音乐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但是这些曲谱由于对音乐要素的记录缺乏精准和全面,加之一般使用的“口传心授”方式进行教习,使得古谱缺乏统一、系统及科学的理论研究和传承手段。简谱传入我国后,在我国国乐、民乐以及演唱等艺术领域得以迅速地推广,并被大众接受。各种民族民间器乐、声乐作品大都以简谱记谱,简谱记谱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一)首调唱名法记谱法。这种记谱法容易培养首调感,也较于容易建立起首调的听觉,有助于以首调方式来演奏的音准。同时由于简谱采用首调简谱,转调后唱名不变,基本指法不变,不需要重抄谱,也不需要改变相对指法,更增添了其方便简洁的特点。

(二)辨识度强。简谱的音符,不同音高之间的符号差异,使简谱具有极高的辨识度,调式、调性清楚明晰,能极好地反映和弦结构,同时其简单易学,便于记写,利于推广。

(三)与中国古谱有极强的亲和力。简谱与中国的工尺谱极为相近,我国的工尺谱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几个字,以及附在字旁的偏旁部首来表示音高,简谱用七个阿拉伯数字和上下的圆点来表示音高;在表示音长方面,工字谱的板眼符号与简谱的短横线等,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使得简谱在我国易于吸收和同化,造成了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简谱最广泛、最普及的国家。

五线谱(Staff)又称谱表,在国内是因为要同简谱区分才叫成“五线谱”,线谱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妞姆记谱法和有量记谱法,17世纪初才趋于完善,18世纪才定型,19世纪中叶才获得推广。一般认为五线谱是清朝康熙年间,由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徐日升传入中国的,他在担任宫廷音乐教师时,撰写了《律吕纂要》,第一次用中文系统地介绍了无线谱等西洋乐理知识,深受康熙大帝的赞赏。自此,五线谱在我国得以推广并与后来传入的简谱长期并存。五线谱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一)音位记谱法。谱表所记音符的音高并不固定,需要在谱表开始处使用谱号指明,不仅可以明确表示实际音高,还可以表现音高之升沉大势,方便于和声音及多部音乐;

(二)固定调唱名法。每一个音名在五线谱上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与之对应,不因调性、调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唱名法直观明了,音符如同流水线上的工件,识别固定而简便。转调时,按调号固定升降某几音即可转调,音域及音位明确,决无混淆之虞;

(三)国际上通用。目前西方的音乐理论均以线谱为表达工具,采用五线谱方便国际上的文化交流,便于吸收西洋的音乐理论。

总之,五线谱和简谱各有特点,也有各自的优缺点,本身并不包含专业或者不专业的内涵,笔者认为,二者不存在互相取代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以提高国民音乐修养为目的的音乐普及教育中。同时我国的民族音樂纷繁芜杂,种类繁多,紧靠单一的记谱法,无法满足我国音乐素材的需求,多种记谱法并存的现象,在我国将会长期存在。

二、专业院校钢琴专业教学目的性研究

专业钢琴院校教学目的要结合一个国家的政治、政策和社会需求来研究,钢琴院校培养的学生,显然不能只是在象牙之塔自娱自乐孤芳自赏,而要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真正地使钢琴艺术成为培养和提高大众音乐修养的专门学科,因此,学生的就业,应该成为钢琴院校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大学教育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向。

随着大学的扩招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在各个专业或多或少的存在,钢琴专业的毕业生因受专业水平要求、学生期望值、就业渠道和形式以及就业单位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需求脱节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传入中国,其学习理论与弹奏手法、技巧等,深受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这容易造成学生自以为是和高深莫测的心理定势,往往认为艺术专业属于阳春白雪,其他社科类专业属于下里巴人,这种思想,直接影响钢琴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职业定位过高。大多钢琴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郎朗”梦,大多钢琴专业的学生都梦想成为下一个“李云迪”才不辜负自己多年的学习和历练。然而,从近十来年钢琴专业就业情况来看,钢琴专业的毕业生从事钢琴演奏和表演相关职业的学生,不到钢琴专业学生的1%,绝大多数学生从事钢琴教学工作,而钢琴教学工作中,绝大多数业余钢琴教学工作,比如琴行、业余艺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钢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始终处在我国是钢琴演奏家的荒漠和钢琴教师的天堂这样的就业环境中。

nlc202309080942

(二)钢琴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学模式与就业需求脱节

我国大多数独立专业艺术院校(含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均采用“线谱教学模式”,固定唱名法形成的调式感以及和声思维方式,使得学生钢琴基础扎实,线谱识谱能力强,钢琴理论知识丰富。但这也造成这部分学生首调感觉差,缺乏移调训练,钢琴伴奏能力特别是即兴伴奏能力不强,面对简谱束手无策的情况大有人在。而钢琴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以及工作实践,却需要面对大量的简谱乐曲以及钢琴伴奏技术,这就往往使得专业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还比不上综合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这其实就是钢琴伴奏教学模式的不同而造成的脱离社会需求的现象。

(三)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市场脱节

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处于一方面毕业生逐年增多,求职技巧单一;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岗位逐渐饱和,市场需求不足,僧多粥少的状况,同时由于钢琴专业的毕业生文化知识较普通高校的学生薄弱,外语水平较低,在考研、考公务员等方面能力明显不足,进一步缩小了钢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渠道。这就要求钢琴专业的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但具有较强的钢琴演奏和表演能力,还应熟练掌握钢琴伴奏特别是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以适应严俊的就业市场。

钢琴专业教育的目的,当然需要培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钢琴思维的艺术人才,但更需要以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指引,笔者认为,针对我国国情和我国音乐需求进行钢琴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设计,才是我国钢琴专业教育的重要目的。

三、钢琴伴奏的特点及教学模式设计

钢琴伴奏综合了钢琴演奏、音乐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其目的是为整个艺术作品增添意境美,通过和弦、调式方面的变化,营造出更加符合艺术作品情景的音乐氛围。任何教学模式的选择,都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教学质量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在钢琴伴奏教学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钢琴伴奏的规律和章法,获得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从事音乐教育和群众文艺工作的要求。笔者认为,钢琴伴奏具有以下特点:

(一)和弦弹奏。在调式体系中,不同调式音级构成和弦,钢琴伴奏中,和弦可以说起着“骨架”和“灵魂”的作用,和弦选配是否恰当,直接音响钢琴伴奏的合理性、目的性和完美性,钢琴伴奏需要熟练运用各种和弦,并不断摸索和弦的编配规律,同时要培养演奏者的和声思维和声色彩性判断。

(二)旋律演绎。钢琴伴奏中的旋律演奏,切忌生硬呆板,需要弹奏者以烘托气氛、衬托情景为目的,注重旋律的倾向性和引导性,随着音乐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在烘托主旋律的基础上,强调各种和声音型的变化,强化音乐旋律的律动性,使音乐作品更富感染力和表现力。特别是在即兴伴奏时,要求弹奏者在看到旋律乐谱的瞬间,立即能弹奏出条理清晰、和声规范、旋律完整、情绪准确、音型适宜的钢琴乐谱,这需要对弹奏者敏捷的伴奏思维和快编能力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

(三)协作配合。钢琴伴奏是音乐作品艺术形象的补充、衬托,起到的是配角作用,不可喧宾夺主,钢琴伴奏中,不能以单独自我弹奏为主导,而主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时而烘托,时而主导,强调作品展示过程中的协调性。但这里面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那就是绝对不是说钢琴伴奏是技术含量低,专业水平差,无须专业训练就能熟练掌握的技术,好比相声中的“捧哏”和“逗哏”,是一部相声作品里缺一不可的角色,地位上没有孰重孰轻之说。

(四)灵活实用。钢琴伴奏省时间、见效快、非常适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不同的伴奏者,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以及工作需要,及时即兴弹奏旋律。同时由于伴奏对象的不同,伴奏过程中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在舞蹈基训课中,舞蹈演员的动作速度、幅度以及失误等情况出现,要求钢琴伴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及时调整调式调性、旋律节奏等。

承担钢琴伴奏教学的高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独立的艺术院校(包括音乐学院);二是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等,前者基本选择“线谱模式”进行钢琴伴奏教学,后者一般选择“简谱模式”进行教学,能将两种模式综合起来进行教学的院校数量极少,同时由于教育部、文化部推荐的规划教材,一般只采用“线谱模式”编撰,造成部分院校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生源情况,选择“线谱模式”进行教学。然而,从笔者多年从事舞蹈院校舞蹈基训课的钢琴艺术指导(钢琴伴奏)工作的实践来看,每年分配到学校的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在面对舞蹈院校大量的民族舞曲谱基本上都是简谱记谱时,瞬间成为“音盲”的情况比比皆是,完全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教学模式:

(一)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

钢琴伴奏是通过钢琴弹奏体现在旋律基础上进行创意性即兴弹奏的过程。在学习钢琴伴奏时,必须要加强钢琴理论、钢琴演奏技巧、乐理知识、和声学等知识的学习,把钢琴伴奏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进行建设,而不仅仅是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授。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内容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目的需求、就业实际、工作实践等因素,进行钢琴伴奏的学科建设,构建起综合性、理论性、可操作性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国外对钢琴伴奏称之为钢琴艺术指导,其实更符合其学科特点和属性,目前国内少数独立音乐学院也开始构建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和艺术综合素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编写系统科学的教材

目前就钢琴伴奏来说,各院校的教材均是一个薄弱环节,国内各大院校还没有统编的适合钢琴伴奏课堂教学的专业教材。就笔者所在的舞蹈院校来说,舞蹈基训课上的钢琴伴奏一直没有系统、专业的教材,给实际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随意性,影响舞蹈基训课的实施。笔者在多年工作的经验上,针对课堂教学,编写了《古典舞基本功训练钢琴曲选》和《芭蕾舞基本功训练钢琴曲选》两本钢琴伴奏教材,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实践来看,笔者认为,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按照大纲的要求,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编写出既适合教学又适合就业的实用性教材,笔者认为,钢琴伴奏的教材编写应该遵循系统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和情感原则,充分考虑实用性、多样性、趣味性等因素,结合简谱和五线谱,训练学生首调和固定调的思维转换能力,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水平。

(三)运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法

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从“五四”至今,基本采用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现有的音乐教材大多重视欧洲音乐体系,缺乏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介绍,特别是钢琴专业,由于是外来乐器,钢琴和民族音乐的融合没有系统、完整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与欧洲国家比较,我国整体音乐水平并不高,提高公民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国民教育理念,仍旧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需要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照搬西方教育理论。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佐尔坦(1882-1967),經过多年的积累,创造出的柯达伊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对我国音乐教育,特别是钢琴伴奏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该体系创造了首调唱名法、手势唱名法、节奏时值音节读法和节奏字母简谱等四种卓有成效的教学工具,体现了以感性为主把教学重点放在音乐实践中的重要教学理念,可以适当用于解决我国钢琴伴奏课遭遇的瓶颈,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钢琴伴奏特别是即兴伴奏在我国尚属于新兴的学科,其理论架构、教育教学理念、学科建设等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这需要音乐界及各类专业院校结合实践和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使钢琴伴奏真正适应社会和实践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建明.柯达伊教育理论与我国音乐教育[J].文教资料,2008,(10).

[2]陈世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简谱模式”与“线谱模式”的比较研究[J].民族音乐,2011,(04).

[3]王珀.钢琴的现状与高校钢琴专业毕业生去向[J].黄河之声,2012,(12).

散步:教学设计详案 篇8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手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歧式构思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歧式构思在写作中的作用。

难点:学以致用,如何将分歧式构思运用到写作当中。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三国演义》你们看过吗?谁来说一说《三国演义》当中哪些人、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可不少嘛。杨老师也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件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经在遗诏当中用这样两句话告诫他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学们知道这句话讲的什么意思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以为是小的坏事就去做它,因为小的坏事做久了就会变成大的坏事;也不要以为是小的好事就不去做它,因为小的好事做久了就会变成大的好事。发现没有,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字?(师板书:“小”。)话虽小,但是道理却很大、很深啊。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一件小事能够反映出一个大的理儿。(师板书:“小事”、“大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那就是莫怀戚的《散步》!

二、整体感知,体悟情感:

1、学生读书,寻找文章中的“小与大”。

(PPT:都说《散步》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散文,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如果同意,请找出“小”体现在哪里?“大”又体现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散步这篇课文其实就是通过散步这件“小事”,来反映一种亲情,一种责任,一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个大的道理。

2、小组讨论,体悟情感。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你们有同样的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吗?现在就来试试将那些打动你的句子或词语找出来,先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组长组织大家互相讨论,说说那些最打动自己的地方。组长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督促每个人都发言,不能有旁观者。等会儿,每组要选派代表发言。开始吧。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初读课文,都体悟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

三、理清结构,分析构思。

散步这么一件平常小事,作者是怎么传达出这种暖暖的孝心和浓浓的亲情的,换言之,作者是以怎样的构思方法来表达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组长指派代表发言,注意要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发言的机会。好!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发言。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是作者构思这篇文章的最精彩的地方。正是有了分歧,才能体现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

师:下面同学们进一步讨论:文章中安排的这种分歧,真实性有多大?尽可能说说为什么。举手回答。

预设:生1:真的,因为它表达了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生2:假的,作者为了写文章编的。生3:是真是假都不重要,只要能够表达出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就行了。

师:说得真好!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也许深了一些。不过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作者运用“分歧式构思”的作用,这种分歧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是为了表现人物情感世界的需要。这种分歧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经常发生的,大家回顾一下,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分歧的现象,说说看!

七嘴八舌谈生活:现在同学们都明白了“分歧式构思”在讲述故事或者写作文章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有分歧,有波澜,文章才不会显得太平淡,也才能够更有意思,更吸引人。

(板书:1.预设分歧—2.出现分歧—3.解决分歧。)同学们现在根据黑板上提示的步骤,结合你们平时的生活,拟一个写作提纲。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详案) 篇9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你们认识老师吗?你们愿意和老师做朋友吗?没感觉到。既然你们这么热情,那我也不能吝啬,今天就教大家做个手指操。请像这样伸出你的食指,和老师一起做。老师先做一遍:做个操唉„„会了吗?好了,现在开始上课。

(伸出手)这是几根手指?有几个指缝?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呢?像这样一根手指、一个指缝„„这样的排列叫间隔排列。两个手指间的指缝叫间隔。

2.间隔排列的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请大家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像这样间隔排列的物体。你的观察真仔细。教室外面还有这样排列的物体吗?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了,马路上的树也是这样间隔排列的,看来植树是有一定规律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索交流,建立模型。

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在操场边植树时就遇到了难题,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吗?究竟是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题目)请同学们集体读题,在操场边,有一条4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10米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从题目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10米一棵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间隔是10米。)你们的回答真不错,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描述。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要求,用手中的纸条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同学们设计好了吗?下面请一组进行展示。你们栽了几棵?现在请你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种的。

(引导学生说)把40米平均分成4个10米,(画线段图)有5个端点,我们组在每个端点上都种了一棵,一共种了5棵。你的表达很准确。

(根据学生的描述老师在白板上进行演示。应注意:1.树要放小一点儿,不能比建筑物大。2.在第一个树的属性中设为拖动克隆,并在每组同学展示后及时将所栽棵数写在旁边。)

有没有不同的方案?在实际种树时,每个端点上都能种树吗?真的都能吗?对呀,要是路的一端有一个建筑物的话(边说边拉一栋楼上去),又会是怎样的呢?我特别想请你把你们组的方案也展示给大家。真细心,又发现了另一种情况。

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种情况,有没有其它的可能呢?说说你的想法。你的发现真了不起,我都忍不住想给你鼓掌了,到前面来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一下。我们 班的孩子们真不错,给大家一样的条件,却设计出了三种方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三种情况,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什么有这样不同的情况呢?这第一种情况是把树栽在路的两端,我们可以说成是„„哪第二种情况呢?第三种呢?

那么,这三种方案中树的棵树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完成“植树问题研究汇报单”。(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汇报单)请你们组来说一说两端都栽的情况。(让学生将棵数与间隔数写在白板上。)如果用一个等式表示的话,就是„„你说的太好了,我一定要把它写下来。

那对于只栽一端的情况,我们一起说好吗?两端不栽的方案老师想请你来给大家填表格,想请你写等式,你们能做到吗?我绝对相信,请吧!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成就太了不起了,对于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我们已经全部弄清楚了,那我们现在就运用今天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出示题目)

我想先请一位同学来画一下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并将这道题做出来。(然后说说他自己的想法。)你们同意你的做法吗?(不同意,谁来帮帮他?说说你的想法。)这道题作对的孩子来冲这儿笑一个!我看到了非常灿烂的笑脸,那我们接下来还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想好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谁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呢?先请你圈出题目中的重要信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说得非常好,大家觉得他说得对吗?

既然同学们热情这么高,我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解决,我想请女同学来读题,开始。嗯,读得真好!下面请一位男同学来圈一下重要信息,并在白板上进行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我想知道一共要栽几棵树?到底应该是几棵呢?说说你们的想法。你太了不起了,和老师握个手吧!这道题我们做完了吗?我们一起口头做答。

三、应用模型,拓展提高。孩子们,植树问题不仅仅与植树有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比如„„(出示图片)你的观察真仔细,看来植树问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课件出示: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杆多少根?)

请我们班的小小男子汉们来读一下题,读得不错,有阳刚之气!那么你来圈重要信息,然后将你的算法写在上面。)说一说你的想法吧„„你的思路真清晰,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请回吧!

同学们,我听说实验三小的孩子们个个都是热心肠,这是真的吗?既然这样,你们能帮淘气和笑笑一个忙吗?好吧,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题目:同学们排队做操,每两个同学之间间隔2米,一列队伍有16个同学,这列队伍全长多少米?)你们觉得谁说得对?为什么?你来说一下。善于思考,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四、总结回顾。

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就要下课了,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吧。你有什么收获?让我们再一次伸出手,用我们的手指来模拟种树的三种情况吧。我来做,你们说!(用手模拟三种情况。)好的,同学们表现都很棒。接下来我说你们做。(如果时间充足: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内容,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做一做。)

五、总结回顾,提升规律。

同学们今天高兴吗?看到大家意犹未尽,我给大家在题卡上准备了三道题,请同学们下去后继续研究吧,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家长帮忙。出示题目:

上一篇:事假请假申请书下一篇:基层党支部书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