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小中见大(教师中心稿)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宝玉挨打,小中见大(教师中心稿)(共2篇)

宝玉挨打,小中见大(教师中心稿) 篇1

--师德修养中“细微末节”不容忽略

奎屯市二中 高葆金

有人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从一粒砂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很有道理。为师当以德为本,师德修养中有许多“细微末节”不容忽略。

从小事看依法治教。

有些教师虽然明确依法治教的大道理。但在一些小事上却不自觉地“犯了法”,例如有老师上课发火,把学生赶出课堂--此时剥夺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就是不合法的;下课铃响了,老师还在拖堂--此时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权!对学生不满意,布置惩罚性作业--也同意侵犯了学生的休息权;有的老师上完了课,在教室一角幽闲地点上了一支烟--其实是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扣押或私拆学生信件、公布某学生成绩为倒数第几第几--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再如班级里有学生丢了东西--老师搜学生书包、甚至搜身。诸如此类都是违背了依法治教的要求。

爱岗敬业中的点点滴滴。

“选择了就要爱,否则就分手”。人生选择职业也是如此,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是干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有人一方面抱怨自己教学业绩平平,另一方面又“脚踏两只船”,不时地想“跳槽”、改行。甚至当了好多年教师,而这种“跳槽”之初衷还是放不下,无形中为创不出佳绩埋下了“隐患”。教育是科学,教学是艺术,教师虽然是个平凡的职业,但是,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如果说备课是基础,上课是技术;那么,上好课则是艺术。从备课设计、确定重点、时间分配、问题安排、板书设计、到学生调动等等,都颇有学问,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忽略了不该忽略的点点滴滴也同样成不了事。

热爱学生是为师之本。

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对学生要多几把衡量的尺子,这样才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个好老师总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的。当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教不严,师之惰”也,对学生错误的姑息,就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严师高徒,但“严”不等于体罚或辱骂。教师要格外关注优秀生的缺点,差下生的优点。爱护学生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上好几周课了不换座位,对孩子视力无碍吗?批评要及时、公正。不要用在“拳头”班长。教师应当成为深沉似海的严父;耐心细致的慈母,指点迷津的兄长,交心换心的朋友。对学生要生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行动上感化。

严谨治学、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处在如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 ,教师只满足于一通水,甚至一杯水的程度是不行的,教师要具有鲜活的长流水,智慧要用智慧去启迪,人格要用人格来塑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能误人子弟。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是面对新形势,新课改,新课标,今天的老师,必须学会不断充电。“台上一分钟,台下半天功。”厚积薄发,是为师成功之道。教师最忌“光教不研,拉车不看路,画地为牢。”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复的特点,易偏向于形式化、公式化和呆板化、僵化。教育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创新。比如写教后记,本是小事,但这也是厚积薄发的.一部分。

团结协作不可小视。

我们知道,今天的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如果一位教师自己还不会与同事共处,又怎么去教学生?因此,无论处理大事小事,都要考虑,珍惜缘分,注重协作,善解人意,要经常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要与班主任、科任老师团结协作、资源共享。要“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方便了,要想想别人。比如一位科任老师,自己的课上学生出了问题,那就应该自己解决,不必也不应该交给班主任,自己反倒没事了。

尊重家长也是尊重自己。

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是平等的,就某种意义上说,家长和我们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DD都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可是有些老师却动辄训斥家长,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允许的,不管是什么老师,哪怕是特级权威也没有资格训斥家长。要同情、宽容,理解家长,真诚地对待家长,特别是对待“弱势群体”。

廉洁从教不是小事。

教师的人格是伟大的,既然选择了教师,那就要甘于奉献,作为一名教师,当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的物欲是无止境的,学校也并非真空,各种不良风气会不断的影响到学校的。教师要善于抵制。个别教师,爱贪小便宜,例如时不时让学生家长请客,吃吃喝喝,看似小事,其实你是预支了道德储蓄,长此以往就会透支。再如私自收费订资料、进行有偿家教、托家长办私事等等,如果不能防微杜渐,终究要自食其果的。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师大影壁墙上的标语。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老师的职业受到的监督更严厉了。老师校内校外、课上课下说和做都必须一致,守信守时、说话算数,讲究诚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其身正则令从。虽则衣着、言谈、举止看似小事,实则不小,正如乌申斯基所言:“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究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衣着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老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要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教师是在塑造人的灵魂,教师本身必须为人师表。

由此可见,师德修养无小事,看似小事,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形是很多的。师德修养中,我们重视大事的同时,也一定不能忽视 “细微末节”。

《宝玉挨打》的三重内涵 篇2

邓彤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出重头戏。

“严父教子”,这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却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宝玉挨打”一节在情节结构的布局上,人物形像的塑造、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挨打的原因很多。情节如此错综复杂,但叙述得却是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挨打的冲击波还一直延续到第74回,为后来抄检大观园种下了根苗。

在这一事件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精彩表现。贾政先是“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泪流满面”,后是“又急又痛、泪如滚珠、心灰不已”;王夫人是哭诉哀告,老太太是颤巍巍声色俱厉;李纨则抑制不住放声大哭;凤姐在一片忙乱中仍不失干练周到;袭人是满心委屈;还有下回宝钗罕见的真情流露,黛玉的“气断声吞”,无一不是诸人个性的体现。

写人物,写场面,写矛盾,每一处均使人如临其境,确是神来之笔。

这一件小小的家庭冲突,宛如一个全息细胞,几乎包含了《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的所有重要信息,折射出多少动人的光彩!

且让我们细细品味一番。

一、从事件缘起看思想的对立与家族的矛盾

起因之一:一个夏日的午间,湘云与小丫鬟翠缕前往怡红院找袭人。在宁静的大观园里,主仆二人轻松愉快地谈论着“阴阳”二气,又捡了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在怡红院湘云又与袭人叙起了家常。本来这是一个十分悠然的午间,不料,贾雨村的造访破坏了这一美好氛围,引发了宝玉的一番人生观价值观的议论。在这里,宝玉和黛玉共同的志趣,宝钗、袭人、湘云完全认同现实符合主流观念的思想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宝玉一句“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引得黛玉百感交集,感慨万端。

你不能不佩服曹雪芹化腐朽为神奇的大家手笔:一桩极为普通的会客事件,居然立刻使得小说人物的思想得到充分展现,使小说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两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立刻显现出来了。

而这不正是贾政始终为之痛心疾首的吗?

果然,正是这种“不通庶务、怕读文章”,厌恶“仕途经济”的心态,使得宝玉在见了贾雨村之后“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令贾政大为不满。这是宝玉挨打的最初起因。

起因之二:30回中,宝玉与金钏儿调笑被王夫人发觉,王夫人大怒,不顾金钏儿哭求立刻把她撵了出去,金钏儿含羞忍辱投井自尽。金钏之死,是宝玉挨打的重要原因。由于金钏之死,宝玉五内摧伤,唉声叹气,“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整个贾府中,除了金钏儿家人以外,对金钏之死抱以极大悲痛的也就只有宝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就使得贾政“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起因之三:琪官事件。这是宝玉挨打的决定性因素。宝玉与琪官蒋玉菡在酒席上一见如故并互赠了汗巾,而且两人过从甚密似乎也从不避人,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所说的“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似乎也不是信口开河。因此,当琪官在王府里“突然蒸发”不见踪迹,怎能不令人怀疑宝玉与此大有干系?当贾政得知此事,深知得罪王爷的严重后果,其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所以,宝玉无论如何难逃此劫了。

起因之四:贾环进谗。真是祸不单行,正当宝玉岌岌可危之际,贾环为免去父亲的责打,抓住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辩解为进谗,乘机给宝玉“下了蛆”。这一招击中了要害,使得贾政立刻失去了理智。这一回合中,贾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嫡庶之争的冲突又一次展开。所以,这次宝玉挨打又是贾府内部不同利益集团间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事出于偶然,但情属于必然。

二、从心态看人物的性格与身份地位之差异

A.贾政 贾政是这一事件的主角。他在这一章节中充分展示了自己鲜明的性格,其情感的演进写得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起初,贾政心中仅仅是因为宝玉精神状态不佳“生了三分气”,而当得知琪官之事后则是“又惊又气、目瞪口歪”,待到贾环进谗后,更是“气得面如金纸”“泪流满面”,见了宝玉“眼都红了”。作为父亲,贾政此时“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展露无遗;而王夫人的一番哭诉又令贾政“长叹一声,泪如雨下”,这是贾政夫妻之情的真实流露;当老太太颤巍巍厉声斥责时,贾政又是“躬身赔笑”,又是“含泪下跪”。总之,在这里,贾政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的三重角色特点都体现得十分鲜明,令人感动。

贾政是个迂腐方正的人。在贾府的诸位老爷中,只有贾政还算正直端方,只有他还能够坚守封建正统道德。他虔诚地信奉这种道德并且要求自己的儿子也要严格尊奉。他对宝玉的毒打完完全全是这一心态的促使。宝玉挨打实质是两种价值观冲突的必然结果:家族寄厚望于宝玉希望他能够“克己复礼”重振家业,而宝玉则一意率性而行视功名利禄如粪土,这是无法调和的冲突,激化的结果就是一顿严厉的责打。在这一事件中,贾政表现得是一身正气,王夫人与贾母实际上也是支持贾政的,她们在大方向上和贾政是一致的,只是反对贾政所采取的极端做法。作为一个对孩子寄予厚望的父亲,眼看儿子一意孤行不断地向着“危险的道路上滑去”,而自己除了痛打儿子一顿以外就毫无办法,你说他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贾政其实挺可怜的。

此外,作者在文中三言两语提及的人物也都形神毕肖。

B.李纨 当王夫人抱着宝玉哭喊着已故的长子贾珠的时候,一向如同槁木死灰从不动情的李纨也“禁不住放声哭了”。李纨之哭,极合情理,让人感受到她内心长期压抑的辛酸和苦楚。谁说她心如古井?她只是将情感压进了心底而已。李纨的一声痛哭,使我们对她的理解更进了一层。

C.王熙凤 凤姐始终精明能干,想的硬是比别人周到。当众人要搀宝玉回去时,是凤姐临乱不惊、布置妥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

此外,袭人、王夫人、贾母诸人的反映都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各自身份、性格的必然体现,在这一事件中人人都充分展示了自我。

三、从余波看性格的丰富与情节、主题的走向

宝玉挨打之后,惊涛骇浪转化为潺潺溪流,故事余韵袅袅,动人心弦。在这一事件里,有几位人物的言行尤其值得细细品味。

A.宝钗 宝钗总是能够在发生重大事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现场。金钏儿死后她也是第一个赶到王夫人处去安慰王夫人的。宝玉挨打,她也是第一个前去探望。这虽然免不了带有“做人”的成分,但这次宝钗做得确实让人感动,让人喜爱。你看,“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把宝钗那种郑重端庄性格完全写出。宝钗做人做事向来考虑周到。前来探望宝玉她也要做得冠冕堂皇,“师出有名”——专程前来送药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理由,任何人对此都不会有什么非议。而宝钗此时的神态也是那么让人怜爱: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

这时的宝钗让宝玉感动,也令读者喜爱。这时读者才感觉到,原来宝姑娘心中也是如许深情款款,也有一种让人感动的极柔软的东西在,只可惜由于平素过于克制自己,不轻易使这种美好的情愫形于色而已。

B.黛玉 黛玉与宝钗迥然不同。她来探望宝玉,没有任何道具,也不需要任何道具,她只是带着一颗心来。当宝玉从梦中惊醒过来时:

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这番哭,毫无功利之心,是全然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真情,是心灵之声的自然流露。此时的宝玉有福了。

人生倘能享受片刻这般爱的温馨,死亦何憾!

这次探望之后,宝玉随即给黛玉送去了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子,黛玉大为感动,遂有“题帕定情”之举,从此,宝黛之间再也没有发生吵架赌气之类的事。爱情,这美妙的爱情终于从朦胧走向清晰,从猜疑走向信任,一个崭新的爱的境界出现了。

C.袭人 袭人是宝玉最忠实的丫鬟,她对宝玉的忠心无可怀疑。当宝玉挨打**渐渐平定后,袭人正暗暗进行一个巨大的战略部署。

当王夫人使个婆子来口称“太太叫一个跟二爷的人呢”之际,“袭人见说,想了一想”,就自己去了。她究竟想了些什么呢?作者虽未明言,但根据后文我们可以约略猜测得到:依据当时的情形,王夫人极有可能向她询问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但是,该怎么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些都不能马虎。袭人这“一想”,真是大不简单啊!

到了王夫人处,王夫人说“你不管叫个谁来也罢了”,显然并没有打算与袭人交谈。在说了一番关于宝玉伤势的话后,王夫人并没有提及什么实质性的话题。这时袭人自然不能擅自越位主动反映。而当袭人将走,王夫人突然想起并专门问起宝玉挨打的缘由时,袭人的回答就非常有分寸了。她是有备而来的。贾环进谗之事,袭人可以对宝玉说,但是绝对不敢对王夫人说,因为她深知宝玉的为人,也知道事关两位主人两条路线的斗争,如果把自己摆进主子争斗的漩涡中去,最终被碾碎的只能是她自己。于是,袭人转移了话题,单纯从为宝玉考虑为宝玉着想的角度向王夫人进言,不涉及任何一方的矛盾,献出的只是一片忠心。这一番话,使得王夫人心头如“雷轰电掣一般,心下越发感爱袭人不尽”。这一番话,从此奠定了袭人的身份地位,这一番话,又为后来抄检大观园埋下了一根巨大的导火索!

D.宝玉 宝玉是这一事件中的焦点人物。他虽然挨了贾政的痛打,但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追求和志趣。肉体的痛苦并没有抑制他精神上的自由,反而为自己因此得到众姐妹的眼泪而大感快慰:

(宝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这就是宝玉。

此番挨打,又使宝玉与黛玉的感情更进了一步。他躺在病床上给黛玉送去了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令黛玉神魂驰荡。宝黛之间已然达到灵犀一点心心相印的地步了,两人的感情已不再是两小无猜的嗔嗔喜喜,而是生死相托的性质了。

此番挨打,又为宝玉的个性伸张腾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此后,贾母王夫人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宝玉在大观园中好生将息,宝玉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纵情张扬着自己的性情。

这次挨打,大长了宝玉的志气,大灭了贾政的威风。从此,宝玉优哉游哉又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真正是“祸兮福所倚”。

一桩小小的家庭冲突,居然就包含如此深刻的内涵,浓缩如此丰富的信息。

这就是曹雪芹。

这就是《红楼梦》。

【宝玉挨打,小中见大(教师中心稿)】推荐阅读: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研究06-12

上一篇:二上语文第五单元备课下一篇:给我一个家小学生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