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的基本要素(共12篇)
你带领的是团队?还是团伙?
一个团队必备的五个基本要素:
信任、慎重、沟通、换位、快乐
一、沟通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了最后,两败俱伤。
狮子快要断气的时候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观点:相互沟通是维系同事、老板之间的一个关键要素。有什么话不要憋在肚子里,多同同事、员工交流,也让同事、员工多了解自己,这样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误会和矛盾。
二、信任
两只鸟在一起生活,雄鸟采集了满满一巢果仁让雌鸟保存,由于天气干燥,果仁脱水变小,一巢果仁看上去只剩下原来的一半。
雄鸟以为是雌鸟偷吃了,就把它啄死了,过了几天,下了几场雨后,空气湿润了,果仁又涨成满满的一巢。这时雄鸟十分后悔地说:“是我错怪了雌鸟!”
观点:老板、同事之间要相互信任,很多幸福团结的团队就毁于怀疑和猜忌。所以,对同事、员工要保持信任,不要让猜疑毁了团队。
三、慎重
两只乌鸦在树上对骂起来,它们越骂越凶,越吵越激动,最后一只乌鸦随手捡起一样东西向另一只乌鸦打去。
那东西击中另一只乌鸦后碎裂开来,这时丢东西的乌鸦才发现,自己打出去的东西原来是自己一只尚未孵化好的蛋。
观点:遇到事情要冷静对待,尤其是遇到问题和矛盾时,要保持理智,不可冲动,冲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最后受损失的还是整个团队。
四、换位
小羊请小狗吃饭,它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结果小狗勉强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样小气,我一定要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它。于是小狗准备了一桌上好的排骨,结果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
观点:有时候,已之所欲,也勿施于人。凡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同事,遇到问题的时候多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这样,你会更好地理解同事、员工。
五、快乐
小猪开始学做蛋糕,但它做出的蛋糕总是不好吃。它问公鸡师傅,公鸡想想,问它做蛋糕的原料是什么。小猪说,为了怕浪费,它做蛋糕用的全是一些快要坏了的鸡蛋,公鸡对小猪说:“记住,只有用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蛋糕。”
悟:学生自觉地感悟。带着快乐的心情对学习研究对象进行初次的观察、思考、模仿或实践操作, 学习的行为动作表现为看、做、读、体验、模仿等等。
导: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主要指学习的程序、学习的方法, 以及设计相应的环境进行辩证的思考和讲述最基本的知识等等。
学: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快乐自由地选择一定的学习方法, 确定一定的学习目标, 进行有趣的学习或相应的训练, 达到自主掌握知识的目的。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按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严重度。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及程序;现场24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便于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
4.应急设备与设施
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有关部门如企业、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与有关医疗机构(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的关系;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5.能力与资源
决定各项应急事件的危险程度的负责人;评价危险程度的程序;评估小组的能力;评价危险所使用的监测设备;外援的专业人员。
6.保护措施程序
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的程序;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对特殊设施和人群(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的安全保护措施;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避难场所;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方法。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决定方法;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措施。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确保不会发生未授权而进入故现场的措施;宣布应急取消、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连续检测受影响区域的方法;调查、记录、评估应急反应的方法。
9.培训与演练
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合格者上岗;年度培训、演练计划;对应急预案的定期检查;通讯系统检测的频度和程度;进行公众通告测试的频度和程度及效果评价;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更新安全宣传材料的频度和程度。
10.应急预案的维护
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每年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方法;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
PPT演示的目的在传达信息,所以有演讲者将整页的文字稿直接复制到幻灯片;有演讲者深怕遗漏重要信息,照着幻灯片的内容逐字宣读;有演讲者准备的幻灯片花俏得令听众觉得他好像是在教演示文稿软件。所以,我们要明确意识到:针对不同的观众,应该有不同的内容,一个PPT只对一类人;
演讲PPT的场合非常重要,是一对一?或是一对多?或是公开演讲;你的PPT永远为观众服务,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你的PPT只讲一个重点,不要试图在某个PPT中面面俱到。
2.组织内容要结构化
PPT的内容要怎么安排呢?这就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构问题。
其实一场PPT演示就是在说一个故事。首先自我介绍,然后告诉听众将要听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接下来把故事说给听众听,再强调一下故事的意涵,然后帮听众回忆一下今天听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最后当然是谢谢听众的参与!
PPT的结构逻辑要清晰、简明,只用“并列”“递进”两类逻辑关系已经足以;通过不同层次的标题,标明PPT结构的逻辑关系;
但最好不要超过三层纵横;
章节之间插入标题片;
顺序演示播放,尽量避免回翻、跳略,混淆观众的思路。
一定要标示内容大纲,如果PPT演示的内容比较长,则以大纲页做串场是必须的,帮助听众掌握进度。
3.制作原则2个:
1)Magic Seven原则(7士2=5~9)。每张幻灯片传达5个概念效果最好。7个概念人脑恰恰好可以处理。超过9个概念负担太重了,请重新组织。KISS设计原则
2)KISS原则
就是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其实准备演示文稿内容和写文章是一样的,订好题目后,先列出大纲,把重要的观念和关键词的关联性架构出来,接下来再加上创意,以数据、图表、动画等视觉工具来辅助说明。
KISS设计原则的要求是:
保持简单版式布局
“简明”是风格的第一原则,尽量少的文字,充分借助图表;
“留白天地宽”——母版背景切忌用图片,空白或淡底是首先,可以凸显图文;在“母版”中定义你的PPT风格,商业应用中,风格通常趋于保守;尽量少地使用动画,特别是在正式的商务场合。
关于一些数据补充:
主要内容应该是:演讲的骨架 多使用图形 少用术语
PPT的内容应简洁而突出重点,在10/20/30法则中强调使用30号字体。我更同意如下建议:
大标题 36 点 粗体
标题一 32点 粗体
标题二 28点 粗体
标题三 24点 粗体
如果有必要请多以图形表达你的思想。因为图形更容易让人理解,同时也让听众印象深刻。当然图形也会帮助演讲者更好的进行阐述。但是同样你必须注意图形上标注字体的大小。
如果你的演讲内容比较专业,请考虑你的听众,避免使用你的听众群不理解的术语。如果 非要使用,请一定要解释清楚。还是上面提到的那次飞利浦来我公司的演讲,LCD本身包括了很多术语,加之语言不通,让我们很多人听得贩晕。讲师是好的,但没有考虑语言和术语这些东西,听众听不下去,演讲者也就白忙活
了。
关于内容的花样:
正式场合不使用任何PPT动作 非要使用最多不超过三种
1.教学任务;2.教学对象;3.教学目标 4.教学策略;5.教学过程;6.教学评价
这六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除此之外,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也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来具体说明:
(一)教学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体育技术课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教学由教技术向用技术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而现在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对象
学生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归宿和核心,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认知结构、学习风格等有一个基本了解。学生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学生”要素所要研究和考虑的。特别针对小学的具体年级、生活条件、年龄等“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主要包括对学习者培养的阶段性目标和学完学习内容之后所要达到的单元目标。这两个目标应是一致的,后者服务于前者,单元目标是阶段性目标实现的基础,总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培养总目标则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总需求、现代人才观、学习者的具体状况相联系,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的学习者状况就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四)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媒体的应用等等。
(五)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教师还要掌握的就是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这一能力体现了教师出教师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七)教师
什么是画册?《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装订成册的画”。事实上对“画册设计”的解读远非如此简单。有人以为用好看的线条加上图片再加上一些溢美之词,就能组合成一本“画册”,这样的认识稍显肤浅。一本成功的画册,不仅仅要金玉其外,还应该锦绣其中,精美的设计之内应该包含企业文化和产品内涵,并在整体上突出企业形象,兼顾受众。成功的画册总是像被赋予了灵魂,它会说话,它会眨眼,它在向外界传递着一切潜在的信息。我们总是以更高的要求去解读画册设计,以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展现出企业实力和企业精神,打动客户。
画册设计的意义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一本高质量的企业产品画册已经成为一个公司或企业不可或缺的对外宣传和展示的重要道具。例如政府、大厦需要招商画册;房地产公司需要房产画册;政府、公司、企业、酒店等需要形象画册等等。一个成功的企业产品画册设计,能够将一个公司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成功的企业产品画册设计,能够帮助企业从众多竞争对手同行中脱颖而出;一个成功的企业产品画册设计,能够深刻打动它的潜在客户,有效提高客户转化率;一个成功的企业产品画册设计,能够为公司树立大气的企业形象,凝聚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先声夺人。
画册设计的实现 我们深谙企业产品画册设计的重要意义,全力确保每一个设计项目的成功。所有的设计项目我们都亲力亲为,绝不假手于人,绝不请人捉刀,绝不套用现成模板。客户的每一次画册设计要求都是我们的一个全新的项目,同时每一个既往项目都是我们进步的起点。专业的画册设计团队都会经过好几道工序,对设计雕琢至每一像素,如此苛刻的自我设计要求只为给客户呈现具有绝对竞争力的画册设计产品。
在一般人的眼里,歌唱似乎是一种很轻松的娱乐活动,其实学习歌唱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每个字每个音都有可能重复上百甚至上千次。因此学习需要有耐心有毅力,不要急于求成,没有明确的目标,不付出辛勤的劳动,是很难达到最佳境界的。歌唱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歌唱训练的基本要素,应该是在全身心放松的歌唱状态下,各个击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解决。
一、歌唱的呼吸
(一)呼吸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生理活动,也是歌唱唯一可靠的动力基础。
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要比生活中的呼吸夸张。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人的本能,是下意识的,比较平稳,气吸的少而浅,呼气也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而歌唱时的呼吸则要求吸得快,吸得深,吸得多,呼气要呼得慢,有严格的控制,有弹性,要持久。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呼吸,而正确的呼吸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全面调动了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胸腔、横膈膜和腹肌互相配合,协同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吸气后和呼气前“憋”一会儿,造成吸和呼两种力量的对抗,呼气时就利用这个对抗力,以减少气流的消耗,这有利于气息的控制。同时这种呼吸法能充分发挥各共鸣腔体的联合共鸣作用,使声音松、通、圆、竖,有穿透力,传得远;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强弱变化自如,色调明暗适度。运用这种呼吸法,歌声有动力,声带的负荷量小,声带的活动完全是在正常范围内进行,因此避免了声带病变,提高了其使用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二)如何练习胸腹式呼吸法呢?
这里提供四种方法:缓慢吸入,缓慢呼出;急速吸入,缓慢呼出;缓慢吸入,急速呼出;急速吸入,急速呼出。吸气要柔和、平稳、轻巧、无声,不可用强制的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里。要吸得比所需要的稍多些,但不要吸的过分满,往往很多初学者为了怕气不够用而拼命地往里吸,吸的太多太慢反而产生硬梆梆的感觉,失去弹性,或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上的紧张而影响声音。呼气必须有节制,均匀、持久。在完成吸气动作后的瞬间要立即将气控制好,即“憋”住一刹那,这个“憋”实际指的是身体各部位轻松的自如的保持吸气状态,闭合声门,稳住气息然后打开声门,转为呼气状态,将气慢慢呼出。呼气时肋骨要尽量保持吸气时的扩张状态,腰带周围有膨胀的感觉,后腰两侧要有一种明显的向下向后的坐劲,这样就形成了气息的对抗,“支点”就产生了。这样的呼吸练习,的确会帮助歌唱者特别是初学声乐的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歌唱呼吸法,如果每天坚持做这些练习,就可以提高呼吸的控制能力。这样就为我们下一步的歌唱练习打好了基础。
二、声带的正确使用
人声的振源体是声带。它在呼吸时分开,发声时闭合。声带位于喉头内,是两条由前向后,左右并列的薄薄的肌肉薄膜。不同的人,由于声带的长度、宽度、厚度不同,可有不同的类别,也就是高音、低音、中音之分。无论哪种类型的声音,都要在自身的嗓音条件下,正确地使用声带。在歌唱中所出现的喉音重、抖音、喊唱、声音嘶哑、散气露风,等等,这些不良的习惯都会影响到声音的优美,归根到底都是声带使用的问题。正确地使用声带,可使声带得到自然的、充分的振动,从而为美妙的歌声提供良好的基音。正确地使用声带就是在人声的有效音域内调整声带的张力。这与良好的呼吸支持和调整共鸣腔的比例紧密相连。声区不同,声带振动的状态是不同的,从低声区的整个振动到中声区的部分或者边缘振动,再到高声区的边缘的一部分振动,如果声带功能不强,是不能适应这种频繁的变化振动方式的,因此要敢于正确地使用和锻炼声带。可以做软起首、硬起首和舒气起首不同的练习来锻炼声带的张力和功能。另外也可多做些跳音、顿音及各种快慢结合的音阶练习,使声带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增强其耐力、柔韧性和灵活性。总之,在声乐学习中,要做到练之有度,用之有节,否则声带的肌肉就会受到损伤,对学习者产生不良后果。但是经过了长期的练习,声带的最终调节可以自觉控制。
三、歌唱的共鸣
人体中有许多能产生共鸣的空间,叫共鸣腔。人体各共鸣器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对声音产生不利的影响。歌唱的共鸣腔是由胸腔、咽腔和头腔组成的。其主要腔体为咽腔共鸣,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是可以调节的部分。共鸣的作用是在使用胸腹式呼吸的前提下,声带振动发出的基音,在相应的共鸣腔内得到共振,使声音得以扩大和美化。
歌唱中不同的音区、不同的音色,都要求各共鸣腔体不同比例的振动,只有把每个音所应该用的共鸣调节得恰到好处,调配得当,歌唱者才能以最小的体力,最大的脑力来发出一种超然的、流畅而圆润的声音。歌唱技巧的训练很大一部分就是训练共鸣腔体的变换、调节和配合,以获得最好的声音。歌唱中随着音高、语言和情感的变化,也需要随时调节各部位的共鸣作用,掌握各共鸣腔体的混合作用,并使之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如唱高音时以头腔共鸣为主,同时辅之以一定比例的口咽腔和胸腔共鸣,这样声音才会明亮,饱满,清澈,圆润。歌唱时,为表现不同的人物、感情,需要音色的变化,也是靠共鸣腔的灵活调节,如表现老年人,胸腔共鸣就多些,头腔少些,声音就浑厚老成等。
初学者要细心体会发声时各部位的活动状态及不同的感觉,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运用混合共鸣和不同声区有所侧重的方法来发声,就能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位置统一,做到天衣无缝的衔接。
要完成一首作品,除了上面所谈的三个基本要素外,还需要我们不脱离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的技术。明代昆腔大师魏晾辅在《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把“字清”放在首位,就是因为只有唱清楚、唱准字,才能把思想感情明白无误的表达出来。如果忽视了这个训练,片面地追求声音位置、气息共鸣等技巧就会与生活有距离,与听众有距离,就不会成为优秀的歌唱者。
以上所谈,是歌唱发声法的一般性的要求,也就是初学者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歌唱要求,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一定要搞清楚这些技术性的问题,同时在练习中巩固和加深这方面的认识,要多学,多看,多听,作综合性的比较,全面衡量,提高自己。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声音的训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要大家持之以恒,练好歌唱发声的基本功,就会离成功不远的。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关键词:英语教学;要素
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同时也指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达到以上目标,也提出了若干教学实施建议和原则。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建议和原则的时候,总感觉到过于笼统,过于“形而上”,过于“大而化之”。比如说,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情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等。这些“建议、原则”的提出都还是从老师如何教入手的。而对于学习英语,要达到“能综合运用这门语言”的目标,究竟需要那些基本要素,究竟要具备哪些必要条件?并没有提及。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被认作是实践问题,好象是个不言自明的问题,是个不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所以学界总是将对英语教学的研究盯在目标的制定,方法的寻找上。似乎目标明确了,再加上好的教学方法,英语学习的问题就解决了。这种流行的思维方式,一直在英语教学研究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其结果是:英语教学论文出来不少,英语课题做了不少,但基本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兜圈子,造成了英语教学理论研究和英语学习的实际严重脱节。这种情况又反过来影响到英语教学自身的研究,使英语教学研究长期徘徊不前,新理论,新模式建立了不少,中国人学习英语投入较多,效果较差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本文试图抛开简单对英语教学目标,和对英语教学所谓好方法的寻找上。而把重心放在对英语学习的反思上。试图将英语教学的研究回到研究的原点,试图回答这样的基本问题?学习英语,究竟需要什么?学好英语,究竟要具备什么基本要素?
学习英语需要的第一要素就是学习者必须刻苦。毛主席当年的话语“语言这个东西,非下苦功不可。”用在英语学习上再恰当不过。学习英语,离开刻苦用功,除非少数语言天才,没有人能轻易成功,不管他用什么方法。这个问题是如此简单,我们的老师也天天挂在嘴边,在研究上似乎不值一提。但这恰恰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要素,是英语学习最必不可少的前提。离开这个前提,任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无从谈起,都是空中楼阁。但是这个问题恰恰被我们的英语研究者所忽略。我们的研究总是放在寻找所谓“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天真地认为:一旦找到这个我们向往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学习英语就万事大吉了。
学习英语要“刻苦,用功”,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英语学习的不法二门。离开刻苦用功,任何方法都失去了存在的依据。那么,“刻苦用功”究竟包含什么内容呢?
刻苦用功一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投入。没有时间的投入,根本就谈不到英语学习的效率。在学校当然是要保证一定的课时量,不可以随意减少课时量。在学生自己,除了英语课上认真听讲外,还要保证一定时间的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练习的方式当然可以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各种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活动小组,听英语讲座等等,因为英语学习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反复回环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过程,没有必要的时间投入是保证不了大量的反复回环的。
刻苦用功第二是说学习时要倾心专注,不可三心二意。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时,总是要教育学生要注意听讲,认真思考等,这是深谙英语教学之道的做法。当然仅仅依靠提醒远远不够,要以自己课堂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是最可靠有效的方法。对于学习者自己来说,就是要求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如果没有学习时专注,单靠大量时间的无效重复,也是无效劳动,也不能算作刻苦。
刻苦用功的第三个方面是要时刻具有英语学习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英语学习者”,注重平时英语的积累,也就是常说的“隐性学习”。这些积累包括:平时偶尔碰到的英语单词。偶尔碰到听到的讲座,偶尔看到的英语电影,偶尔遇见的英语媒体以及方方面面的接触到的英语。当这些英语出现时,你是不是有意识地进行了记忆,思索。这些学习已经越来越引起英语教育者的注意,充分利用“隐性学习”能更加有效促进英语学习。
二、个人兴趣。学好英语的第二要素是个人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一个被人们说滥了,然而的确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论断。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或技术,没有兴趣,是无法学好的。所谓兴趣就是特殊的爱好,比别人更喜欢做某件事。有了兴趣,就会对该学科有更多的关注。在别人看来很苦的事,有兴趣者却不觉其苦。这样也能大大提高效率。新课程标准在对基础教育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进行阐释是,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是英语教学研究中关注最多的。但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培养起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现在英语教学的一个前提是认为人人都可以培养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事实是不是这样?这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三、学习目的。也就是英语学习的动机目标,即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不管是从为国家人民做贡献,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还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或者是在考试中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得到家长老师满意,得到同学的尊重,或者是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或者出国深造。总归一个学生要有学习的英语的目的,目的越明确越好。我们在各种英语考研班,英语出国培训班看到神情十分专注的学生,他们为什么学习那么专注,因为他们有明确的学习英语目的,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学习潜能。
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也是英语教学研究中被关注的重点之一。现在的英语教学理论总是期望能够找到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以为只要找到了这个方法就能使英语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世上有没有这样一个方法实在值得怀疑。英语学习方法因学习的材料不同而不同;因学习的目标不同而不同,因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而不同,因个人的学习条件不同而不同。总之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臆想找到一个普遍使用的学习方法是不切实际的。在学生方面当然也就根据学习目标和个人的学习性格特性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己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五、学习环境。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包括英语的使用环境。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是学习英语的必备条件。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课堂的英语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英语的认识程度和使用程度。有没有英语学习伙伴。学校的英语大环境,学校有没有经常开展的英语活动,比如一些竞赛活动,或其他英语活动。2、家庭英语环境。比如说家庭中有没有人懂英语,有没有人经常督促你学习英语等。3、英语资源环境。学生是否能够得到英语报纸杂志,能否借助电子设备进行英语学习,如MP3,录音机,电脑,能否上网得到资源等等都属于英语学习环境,如果能到英语国家去学习当然最好不过。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能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六、好的英语老师。教师的因素在英语学习中无疑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说好的英语老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点:一有良好的英语学科基本功。二要懂得英语学科的教学规律。三要有高尚的教育情操,愿意奉献,以教好英语为己任,这样的英语教师可遇而不可求。好的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同时又是学生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好的老师不但能在英语学习的宏观方面如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给学生指导,也能在微观方面如解决英语学习的具体问题上给予学生有益的帮助,同时也能在思想道德上给予学生以影响。一个真正好的英语老师给予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英语学习方面的,而是是全方位的,是学生终生的学习楷模。
以上所谈到的英语学习的方面是学习英语的最基本要素,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要素,英语学习才有一个好的基础,才有了可靠的保证,才谈得上英语学习的效果,才谈得上达到英语学习的目标。离开了这些学习英语的基本要素而去奢谈什么教学方法,无异舍本逐末。所以我们的英语研究也要以这些基本的要素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研究,促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新惠中学 朱洪宇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入手,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素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因此我们深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要素,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
课堂教学过程包含哪些要素呢?众说不一。所谓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以课程为中介的,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为此,有些教育学者认为,学生、教师和课程资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也是所谓经典三要素说。此外,还有四要素说、六要素说和七要素说等。根据邵瑞珍教授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陈述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评价,从中我们可提炼出七个教学要素。
一、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就不存在教学活动,所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学生这个因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学生要素制约着其他教学要素功能的发挥。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管理等都要从学生这个教学客体要素、学习的主体出发,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个中心。
二、教师。教师这个要素主要指的是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北师大副校长、心理学董奇教授在关于教师素质课题研究中,强调教师的职业理想(根本动力)、知识水平(前提条件)、教育信念(心理背景)、教学监控能力(核心要素)对教师教学的作用。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衡量:
1、教学行为的明确性。任务取向的明确性;
2、教学行为的多样性。教师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的多样;
3、教学行为的灵活性。主要考察教师的教育机制和教学的监控能力;
4、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讲授、对话、演示、指导、管理行为是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均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三、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课前准备阶段的关键教学要素。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和措施的设计以及教学时间和教学评估的设计。其中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不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调节和控制的作用,而且最终决定教学的起点,支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是学生这个教学客体要素、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个中心。
四、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是由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决定的。教学策略有三种:直接教学策略、任务型教学策略和共同解决策略。直接教学策略是一种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主要由教师向学生讲授系统知识,这是目前大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教学环节是:导入 →呈现教材(讲新课)→强化、巩固→校正反馈→总结。自主型教学策略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是由教师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发现式的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教学环节是:设计情境、提出问题→主题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总结。共同解决教学策略,它是借助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其基本课型是课堂讨论。现代教学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环节要素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1、课堂导入:问题提出和情境设计;
2、教材的二次开发与主题探究;
3、互动与引导;
4、强化巩固;
5、总结升华;
6、实践检验。
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广义的,它包括教师在课内和课外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指导)、教学艺术、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听课、读书、练习、实践)、教学方法还包括传统教学媒体(教科书、板书、标本、模型等)和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
六、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教师为保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措施,它包括课堂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对违反课堂纪律行为的处理以及指导学生的学习等。教学管理还包括教学环境的管理,诸如校园内外是否美化、教室设备和布置是否齐全,师生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还有课堂的心理气氛等。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起主导 作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管理和自我管理。
七、评价与反思。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学反思既是重要的教学要素,又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
——包装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遵循“5R+1D”的原则,对材料进行有的放矢的取舍。
1.包装轻量化(Reduce)
指在满足各项功能条件下,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据了解,目前专 家在对瓦楞纸板强度测试中表明: 如果瓦楞原纸的定量增加1g/m2,箱纸板的定量就可以降低1 g/m2。因此,在瓦楞纸板生产过程中采用此 种方法就可以实现包装的轻量化。 如:百威公司采用芬兰M-Real公司 生产的185g/m2涂布卡纸作为瓦楞纸 板的面纸,它是一种低定量、高强 度(边压强度、耐破度)的薄纸板,并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使用这种 卡纸和纸箱预印技术,纸箱克重降 低30%,包装成本降低20%,同时纸 箱的强度提高10%,印刷效果也大大 地提高了。由此可见,包装材料的轻量化为商家所青睐。
2.材料可回收(Return)
是指把使用过的包装制品回收,重新利用,加工成新的包装制品。目前,有关纸包装材料的回收技术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单一塑料制品(PE、P等)的回收也取得较大的突破,但在一些复合塑料回收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铝塑复材由于表面光洁度好,具有良好的防潮性、阻隔性、抗氧化性及印刷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到食品、药品等众多产品的包装上,但如何进行铝塑有效分离一直是个难题。经过不断的努力,日前河南省沈丘县科协高新技术研究所最近研制出废铝塑包装回收再利用技术,使不易回收的废铝塑包装既能分离出塑料,又能制得铝。这项技术的成功使回收再利用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材料再利用(Reuse)
是指对使用过的全部或部分包装制品进行回收,不轻易放弃可以再次使用的包装制品,从而减少包装产品的生 产。自2003年2月起,爱普生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维修服务站都使用环保型包装并配以环保型配送。包装箱是由100%的压缩再生纸制作而成的,不仅坚固耐用,还能重复使用。环保包装配送服务就是使用上述材料来运送顾客送修的印表机,当产品送至客人手中后,此包装箱再由配送人员带回,以实现再使用。并且,该公司针对大型输出机采用包装箱回收再利用时,依照顾客要求的时间将包装箱回收再利用。为了更便于回收包装箱,他们将箱子的原料从以往的合成材料改为单一原料(纸箱),这样做既节省了资源,又降低了成本。
4.材料可循环再生(Recycle)
是指对使用过的包装制品进行回收和再加工,使其被用于不同领域。由于复合材料在实现循环再生技术上存在一系列难题,商家开始使用一些由单一材料制成的、利于再生的包装物,以实现材料的循环使用。目前市场上就已出现了一种不带高密度聚乙烯底座的纯聚酯饮料瓶,及可以采用纸浆成型包装代替一些传统上难于降解的塑料制品。例如,美国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由废料的循环使用成为新时期的典范。
5.拒绝使用非生态材料(Refuse)
是指拒绝使用不利于生态发展或可引起疾病、虫害等传播的包装制品。在包装材料方面,一些作为进口国的发达国家禁止或限制某些原 始包装材料和部分回收复用的包装材料制成的包装制品(木箱、草袋等),如:1998年9月起,美国就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都必须经过高温处理、熏蒸或防腐剂处理,3lian,,com,否则一律被拒绝入关。1999年1月起,加拿大也对从中国进口商品所用的木质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管制,要求必须事先经过防虫处理,并附有中国有关方面颁发的证明。为解决此类问题,我国采用了“蜂窝纸板”包装技术,由于其具有轻、强、刚、稳的优点,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蜂窝纸板”浪潮。
6.材料可降解(Degradable)
是指为了不形成永久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要腐化,并通过肥化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纸浆模塑制品是一种典型的多功能可降解制品,纸浆模塑餐盒具有保温、隔热和抗压的优点,纸浆模塑托盘具有优良的定位缓冲、透气性和保鲜性能。纸浆模塑所制的营养钵,将植物栽种到钵中,待其成苗后整体移栽室外,营养钵腐烂成为肥料有助于植株茁壮成长。这些纸浆模塑制品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商家的青睐。
总之,在绿色环保越来越被人重视的今天,包装材料的合理与有效利用,显得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包装设计人员不断地努力开发和研究,加快设计的步伐。绿色环保包装的外在要素绿色环保包装的外在要素主要包括结构造型、图案、色彩及文字。
1.结构造型
对于销售包装,它的外观造型是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目之先及的。因此,在倡导绿色环保的今天,设计者不再追求过度的豪华结构,而更多追求的是造型结构的简单、节省空间、易于开启、便于携带的适度包装。这种优化的包装结构,达到了节省资源、易于加工、降低成本的目的。
对于运输包装,设计者追求的是在满足一定要求(利于装卸、利于堆码、利于仓储等)的基础上,力求节省材料,并能够保持或提高原有性能的一种造型设计。据了解,日本为了减少运输中由于冲击碰撞所造成的损失,兴起采用一种完全利用废纸制成的材料,在其膜片上有许多成型的、断面为半球状的空气层,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膜片的厚度、充气量的多少来调节强度,以达到良好的缓冲效果,这种结构已成为新时期的一种潮流。
2.图案色彩
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已经在达到量与质的基础上,要求更多感情满足。于是设计者要通过商品的外包装既传递商品的自身价值,又传递一定的消费价值(即亲情、荣誉、地位、爱情等)。因此,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准确传递商品的价值,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心情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设计者可以通过图案、色彩,二者协调地搭配,巧妙地在消费者和商品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引导消费者的目的。设计者可以根据商品的不同性质,通过图案色彩塑造不同的主题思想,赋予作品足够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设计者既不要过于轻描淡写,又不要大肆渲染。否则可能达不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甚至会有损商品自身形象。这种“适度”是绿色环保包装倡导的主题之一。在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品牌葡萄酒的贴标是以葡萄庄园作为背景图案,通过它营造了一种恬静的田园生活氛围,体现出纯天然、葡萄酿造的主题。选择了淡雅的颜色去渲染图案,体现一种雅致宁静的生活气氛,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悠然的田园意境。二者的搭配可谓恰到好处,既体现了商品的自身价值,又体现了消费价值,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符合了绿色环保的要求。
3.文字
文字是包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广告词应该简短、精练,以达到准确传递商品信息的作用。应该注意的是,广告词既要做到语言的适度性,不能夸大商品的价值,避免误导消费者;又要做到语言的得体性,不能让消费者有是非之想,避免误会和歧义的发生。此外,在文字的大小、颜色的选择上,应该做到易读、易辨,并使之与图案相匹配,达到一种出奇不易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音准 键法 节奏
扬琴演奏最早产生于明代,发展至今,已经由伴奏发展成为独奏。尤其是扬琴演奏的民族风格是独具特色的,近几年来,随着扬琴演奏的发展,创造出了更多种类的演奏曲,包括协奏曲、独奏曲等,扬琴演奏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扬琴演奏的基本要素
(一)音色的变化
在扬琴演奏的过程中,音色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音色的变化是由泛音的数量和强度所决定的,在发音过程中,振幅和频率强度的不同导致音色也是不同的。扬琴演奏的音色与其他乐器演奏的音色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扬琴演奏音色的抑扬顿挫是通过对余音的长短处理表现出来的,目前在专业的扬琴演奏中采用延音踏板,主要是用来装止音器,目的是能够立刻止住前一个音乐的音响,快速开始下一个音符,而听觉上仍是清晰顺畅的,就像在演唱中换气一样,听着比较舒缓。
(二)把握好音准
保证扬琴演奏效果的前提是把握好音准,音就是扬琴演奏过程中震动而产生的声音,这个声音是可以辨别的,分为纯音和复音两部分。其中纯音的频率只有一个,但是强度是可以变化的。而复音是由两个或多个纯音组成的,在复音的部分里涉及到一个称为基音的名词,即最低频的分音,其余的则是泛音。基音是扬琴演奏中的第一谐音,也是整个演奏中最悦耳的声音,因此第一谐音被称为乐音。
(三)调整好节奏
节奏也是扬琴演奏中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调整好节奏是提高扬琴演奏效果的前提和基础,节奏的调整是跟随着演奏的时间而展开的,音乐的高音、低音、重音、轻音等都与节奏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扬琴演奏出的音乐讲究的是一种韵律,韵律是由有序音和有组织的律动相结合产生的,这种律动称之为“节奏”。这就要求在扬琴演奏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内心的节奏感还要有控制节奏速度的能力,保证整个演奏过程中的音律协调进行。
二、扬琴演奏的基本方法
任何演奏乐器都有一定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掌握演奏的方法和技术是完成整个演奏的前提和基础。扬琴演奏也具有本身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在扬琴演奏由伴奏发展到独奏的整个过程中,在乐器制作和演奏技巧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以至于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中国扬琴独特的民族风格。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乐器的发展,分析和研究扬琴演奏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击弦法
击弦法是扬琴演奏中比较常见的演奏方法,即敲击琴弦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键盘乐器的触键方法,这个基本方法训练的前提是要掌握三指持键法,但是在扬琴演奏的过程中击弦法采用的是两指击键的方法和技巧,其中包括双打、连打、轮音、弹轮、滑弹等,这些都是在击弦法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来。在扬琴演奏的过程中,其音色、音量、音质以及力度和灵活性等都与击弦法是否正确有关,如果扬琴演奏的过程中,击弦法使用的不当,不仅会使演奏者吃力,而且还会导致乐曲的音色、音质等不够清晰准确,灵活度也不够,对其演奏的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扬琴演奏过程中要掌握好击弦法的主要技巧和原则,即运用手指带动手腕形成两个轴心,拇指是第一个活动轴心,手腕的关节处是第二个活动轴心,这两个轴心在运作的过程中相互带动,指和腕活动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保证整个演奏过程连续和有序地进行。
(二)持键法
另一个扬琴演奏的方法就是持键法,持键法包括两种形式,两指持键法和三指持键法,扬琴演奏中的运功和指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扬琴演奏的过程中,拇指、食指和中指持剑的方法比较普遍和常见,就是这个方法被称为三指持键法,三指持键法的手背是向外侧的,手心内侧是相对着的,并且拇指、食指和中指三者形成三角点,这个姿势主要是根据杠杆的基本原理,保证力点在中指托琴键处,这样的姿势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以上阐述的是扬琴演奏中正确持键的基本方法,获得良好的扬琴演奏效果,若使用持键法演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扬琴演奏的持键法虽然有两种,但是常见的是三指持键法,所以在运用三指持键法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就要处理好拇指、食指、中指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其扬琴的平衡性以及演奏的连续性。
三、结语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越来越重视,音乐是人们目前精神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我国艺术宝库的不断充实和发展,越来越注重演奏乐器体裁的多样化。作为已经具有民族风格的扬琴乐器,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创造出更多适合我国人民需求的曲。扬琴演奏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扬琴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创新演奏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整个演奏的音质、音色、音调、音量以及力度、节奏等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促进扬琴演奏的发展以及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瑞华.得心应手 声情并茂──谈扬琴演奏的心理素质训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02).
[2]张子锐.谈古代律吕理论在民族定音乐器上的运用——介绍第一台律吕大扬琴设制过程及排笙抱笙音位的来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03).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 理解能力不强, 虽然模仿力极强, 但是学得快, 忘得也快, 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教师要多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心理, 结合学生的心理和他们实际的认知能力去展开教学, 否则, 就会教学陷入脱离学生实际的泥沼, 无法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有趣有用, 二要保证教学方法在学生的智力能力范围之内, 三要善于适时开发能形成注意的教学环节。
(一) 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就是指在心理、生理发展条件下, 学生的学习速度、记忆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的总和。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喜欢新奇事物等特点, 事物的表象 (如形状、颜色等) 往往引起他们注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 一要充分把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 二是要善于利用象形的教学方法, 如巧妙利用图形、声音等, 以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时间。
(二) 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 巧妙地把课堂内容设置成学习游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 经过出题、讨论、校对、订正、比一比等的学习过程。小组长轮换做等形式,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 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法很符合学生的普遍个性, 同时在对知识的强化上有很好的效果。
(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既要求教育者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 又要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可以称之为一项教学艺术。只要我们更新理念, 大胆改革尝试, 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 善于做总结反思, 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体验式学习的基本要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体验式学习不同与一般的学习方式, 它具有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 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另一方面, 又重视小学生与教师的理解与合作, 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教师积极开展组织注重有效活动。
学生的有效参与是体验式学习的基础, 有了活动才能有体验, 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师在活动的方式与内容时, 要从跟小学生的心理出发, 舍弃那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一些独特的学习体验。在进行知识的学习时, 学生的知识经验会积累, 同时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加, 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因此,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设置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优化, 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二) 教师积极开展组织关注成长活动
培养学生的体验, 让学生亲历于实践活动是必须的, 体验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儿体验, 不可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更谈不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对小学生来说, 如果没有体验, 就不会对习得的知识记忆深刻, 根本就不可能内化习得的知识, 只有体验了知识, 才能深刻地感悟知识, 最终会形成自我的认识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一样, 各自的知识水准也千差万别, 有的经过一次体验, 马上可以形成经验, 有的需要反复体验亲历才能形成自己的经验。由于小学生的稳定性比较差, 所以他们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在点点滴滴的亲历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进行体验教育。
(三) 教师积极开展组织.提倡综合活动
《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与体验有关的。因此, 在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情感, 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进行关注。学习目标涵盖了多个方面, 它的多元性也让体验式学习成为了一个学习的复合体, 它不仅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 还包括了学生的思维和体验, 这些方面是综合到一起, 构成了体验式学习, 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不能取消也无法代替。
(四) 教师积极开展组织交融开放活动
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 也就是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和学习的客体知识相互交融的过程, 开展体验式学习方式, 教师的职责就是将没有生命的、呆板的教科书的内容激活。这就要将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以及教科书自身具有的功能特点有机整合, 使没有生命的教科书的内容变成开放的学习内容, 变成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了实现这一基本的体验式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氛围, 平等交流的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 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彰显体验式学习的乐趣。
(五) 教师积极开展组织力求创造活动
提倡体验式学习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张扬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素养, 针对小学生和教育内容的深层的理解和把握, 用独特的眼光和视角进行审视, 创造出有利于小学生体验式学习的环境、内容、方法等, 让教与学双方在不断的交融中闪耀出求知的火花。
摘要: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 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的时候, 新课程改革也以“体验”为核心, 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 呼唤着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而体验的前提和要素也正是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感受、感知。教师如何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合理运用体验式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每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特征,注意力,体验式学习
参考文献
[1]D·A·库伯.体验学习, 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
[4]张向葵, 桑标.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5]莫雷.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6]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7]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讲师的基本要素】推荐阅读:
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07-04
记叙文的基本要素09-21
标准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12-09
培训讲师的技巧10-28
讲师的职责与定位09-28
对讲师的意见和建议07-22
申报大学讲师的述职报告07-24
会销讲师的开场白09-06
会议营销讲师10-19
家政培训讲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