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精选8篇)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篇1

社区空巢老人寒假实践

摘要: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大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我决定在村里进行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关键词:空巢老人

关爱

孝心

引言:为了进一步地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提高自我,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于1月15日至2月5日在我村李奶奶家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

正文: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眼间,大学的第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本以为是个美好的青春时光,可来到大学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紧紧张张,不可停顿一丝一毫。假期也会有社会实践作业,不过这样也好,假期漫长,总不能浑浑噩噩度过,虽说已进入大学,但学习还是最重要的,“活到老,学到老”便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社会实践不仅能让我们当代大学生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也引导我们去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我们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真正地把学生的教育与社会的就业相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养老问题的担心与日俱增,对未来的生活透露出忧虑和迷茫。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二是考学入职外地,三是子女结婚出村或离乡,四是无子女。但无论哪种原因,有相当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终养老还是离不开农村,老有所依的问题还需要在农村解决。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这次的社会实践是关爱空巢老人。

我的关爱对象是李奶奶,听别人说,她的老伴儿是一名退伍老兵,原本体魄强健的他因参军而身体羸弱,因而早早离世,留下李奶奶和4 个孩子。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奶奶身体越来越差,近几年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她的子女都嫌弃她是个累赘,纷纷弃她而去,现在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听邻居说,她常常坐在门口,拿着那张仅有的全家福,看着远方说着:“他们一定会回来接我的。”了解到李奶奶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我去照顾她的决心。

我去的第一天,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李奶奶目光呆滞的望着远方,手里拿着那张全家福,看到那情景的一瞬间,有点心痛的感觉。慢慢地走到她的身边,用手碰了碰她,竟一点反应都没有,低头看到那张照片,照片上的李奶奶笑容满面,精神气爽,与现在完全不是一个人。过了半晌李奶奶才注意到我,抬起头问我:“你是不是村里给我找的小义工啊?”我点点头,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回答,我怕自己忍不住会落泪。第一天,我一直坐在李奶奶的旁边,默默地陪着她,尽管没有说话,但我想让她知道,她身边有我,不会孤单。

第二天,我一早就去了李奶奶家,那时李奶奶刚起床,她看到我很是惊讶,我笑着跑过去,说:“奶奶,我来帮你梳头吧。”奶奶点点头,我轻轻地帮她梳好头,之后和奶奶一起去做饭,待一切收拾好后,奶奶又拿着那张照片坐在门口,我默默地坐在她身边。为了能使奶奶高兴一点,我努力地寻找着奶奶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梅兰芳”,“京剧”,“老奶奶广场舞”等等,尽管奶奶说话很少,但我明显感觉到她的态度改变了一些,情绪已有一些变化。突然,奶奶拉起我的手,望着远方,说:“好几年没见了,我的孙女应该也像你这么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见到她。”我抚着奶奶的肩膀,说:“奶奶,不要想那么多了,说不定他们很快就回来看你了。再说,还有我陪着你呢。”奶奶转过头看着我笑了笑,临走时,她特地嘱咐我:“明天还来陪我,我等你。”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经过这两天,奶奶的情绪已有明显的变化,渐渐地有了一些开朗。

第三天,我又早早地去陪奶奶,所有收拾好之后,我带奶奶出去晒晒太阳,去看看老奶奶们跳的广场舞,给她讲讲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她也会给我讲一些开心的事情。慢慢地,她开始融入周围的大家庭之中,时不时脸上有了一丝笑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星期,但我和李奶奶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每每有时间,我就会去看望李奶奶陪她聊聊天,讲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我却受益匪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更应该用青春的热火,去温暖老人的心吗?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我们只要出一份爱,老人们便会倍感关爱;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的暮年充满温暖;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们感到慰藉。

另外,针对建好农村养老院,我建议重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要鼓励村级主办,因地制宜建院。集体经济较好的村,以集体收入建补贴型或完全福利型的养老院;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以村民自助互助、集资、引资等方式,建互助型或合作型养老院。二要加强政府引导、规划和运行补贴。三要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养老院建设一并考虑,把农村养老院建设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与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尽量统筹农村老人“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四要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类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养老院建设和发展。五要规范农村养老保险金制度的执行,落实“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最终让保险金为农村养老院良性运转提供支持。六要加强传统美德和新农村生活理念教育,使农村老人放弃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安心快乐地享受晚年。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这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想象一下暮年的孤独,我们更应该伸出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结束语:“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的帷幕渐渐落下,回首过去,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成长了许多。在生活中体验着成长的艰辛,在收获中体验着成长的喜悦,也许人的一生大多是由酸甜苦辣交织,喜怒哀乐相汇,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就是这些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人生体验多,财富亦多,各种滋味都品尝过了,各种感觉都体验过了,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丰富。

统计1401王欢欢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篇2

1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 由于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层面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关注程度不高和认识深度不足, 加之部分老人自身觉悟落后、话语权不强, 导致农村空巢老人面临较多的问题。诸如: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乏力的问题, 社会对老人认同度不高的问题, 老人缺乏家庭照料的问题以及老人自身精神生活匮乏的问题等。

1.1 政府投入不足, 空巢老人社会保障乏力

当前, 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 把保障民生作为工作重点。逐步推进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制改革, 对农村养老保障也提出了系列制度和政策。2010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相比上年大幅提高, 增幅高达16.1%, 达到117.0元/人·月, 这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农村低保群体的把握和关心。另外, 2010年全国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74元, 较上一年增长8.8%。但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补贴额度和城乡差别方面。一是补助费用较低, 无法保障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二是城乡补助费用相差较大。三是养老保障制度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别。不仅东中西部农村存在很大的差别, 同一个省的不同的地区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法制建设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对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是对不履行赡养义务和冷落欺负老人的子女缺乏强制性惩戒。另外, 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 农民收入较低, 导致一部分劳动力转移至大中城市, 甚至有举家搬到城市生活。这些都导致外出农民工生活成本增加, 生活压力增大, 并直接影响对空巢老人的资金供给。所以许多空巢老人只要尚有一丝劳动能力, 就需要劳动自给, 并且劳动强度较大。

政府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农村参保率已经达到96%。但是现在农村空巢老人一般都出生在建国初期,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 婚育年龄普遍较早, 普遍属于多胎生育。他们劳动强度大, 营养供给较少, 长时间积劳成疾。随着年纪的增长, 生理机能的衰退, 他们的身体状况都比较差, 家庭、社会和政府提供的医疗救助需求自然就增加。然而, 由于中国农村医疗事业大大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空巢老人属于低收入或无收入人群, 医疗可及性较差, 这都客观上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另外, 农村卫生筹资机制不健全, 医疗设备落后, 医生医术医德等无法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程序过于繁琐, 小病大医、无病乱医、以药养医等现象更是加大空巢老人的医疗卫生负担, 放弃治疗的现象非常普遍。

1.2 社会认同较少, 空巢老人社会价值难以显现

人在老年阶段主要特征一般表现为生理功能的弱化、心理功能的老化、社会活动功能的衰变以及社会角色的退化。并且需要依赖外部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然而, 现代社会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的晚年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保障都相对落后;或者有的地区由于“重投轻管”, 无法良性运作各种设施。再者, 农村空巢老人由于文化程度较低, 更是无法从晚年生活中获得人生价值展现的机会。另外, 老年社会学的研究指出, 社会上不少人对老年人存有很多固有的偏见和负面的看法。社会上很多人, 特别是年轻人无法感知老年人的生活, 从而认为老年人常常抱有一种愤世嫉俗、消极否定的心态, 以为老年人都是沉闷寡语、孤独潦倒、体弱多病, 认为老年人都是观念守旧、能力退化, 是社会的累赘。这些都导致空巢老人社会地位不高, 社会价值难以显现。事实上, 老年人并不是单一的同质的群体, 不同的老人有着不同的个性、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社会应该给予相应关注和尊重。

1.3 家庭关爱有限, 空巢老人缺乏应有照料

随着农民工外出, 传统的以家庭养老的模式受到极大地挑战, 子女作为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照护人, 由于居住地域不同, 已经不再方便照顾老人;加之又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 所以老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或者配偶之间相互照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逐渐减退, 对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尤其是丧偶的农村空巢老人, 一旦生病或是生活不能自理, 其境况更加糟糕。另外自从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后, 农民依照土地分配原则, 大多散居在村庄各地, 特别是南方丘陵地区。这导致空巢老人缺少和邻里乡亲接触的机会, 无法获得邻里的帮助。即使部分地区, 村民居住相对集中, 空巢老人生活在邻里间;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导致邻里间不可能长时间陪同。加之老年人突发疾病较多, 老人家中暴病而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现象屡有发生。

1.4 自身认知错位, 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匮乏

农村空巢老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 社会给予农村老年人的学习机会较少, 各种必要的文化设施建设非常匮乏, 社会支持来源单一且薄弱。农村空巢老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其改善精神生活的诉求几乎没有得到表达。另外, 由于农村空巢老人缺乏话语权与社会活动力量, 有关他们利益的一些重大决定由别的群体进行规定, 使大众很难了解他们的痛苦, 尤其是精神需求。另外由家庭不和导致老人被迫成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日益严重, 但是受传统观念中家丑不可外扬等的守旧观念影响, 老人宁愿忍痛生活, 也不愿意破坏家庭和谐。这更是破坏了老人相对脆弱的精神生态。再者, 老人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 相关机构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宣传不到位, 使得老年人维权意识缺乏, 社会生活中出现很多违背老人意愿或者直接侵犯到老人权利的事情时候发生, 但是老人却为了息事宁人, 而不采取任何作为。这些都直接导致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匮乏。

2 空巢老人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而解决其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社会、家庭及老人自身等各个层面的努力。成功的解决此问题将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有利于推进农村社会和谐, 有利于保障家庭和睦幸福, 有利于改善老人自身生活, 并将大大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向前发展。

2.1 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新农村建设主要是以村镇规划为蓝本, 以城镇为中心, 以卫星村辐射在其周围为特色。按照因地制宜, 适度超前, 一步到位为原则, 对所有村镇进行整体规划, 之后进行分步建设, 最终达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另外新农村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免费自给劳动力和部分廉价建材等优势快速建设新农村。但是农民经济收入相对较少, 建设新家有一定经济困难。这就要求政府需要准确定位, 带领农民建设高质量高适用性的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中国渐渐进入老龄化, 农村社会问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导入的西方腐朽思想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影响不断恶化, 严重威胁着农村稳定, 特别威胁着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稳定, 这就要求政府认识到农村老人问题的紧迫性和危急性, 把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内容。这样有利于政府明确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 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顽症, 加快新农村向前发展, 提高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和公信力。

2.2 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有利于推进农村社会和谐

随着中国二元结构的不断扩大, 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加, 社会劳动力不断往城市转移。农村社会人员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从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变成以中老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结构。这导致农村社会极为不和谐, 特别是有空巢老人的家庭, 更是增加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老人的社会交往需求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没有全面的保障, 老人的孤独寂寞无助感不断地增强, 这直接导致了老年人自杀的升温。2010年卫生部统计年鉴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009年农村75~80岁的老年人自杀高达53/100000人, 80岁以上更高达81.16/100000人, 85岁以上的更是达到104.92/100000, 分别是城市相应人口自杀率的2.57倍、2.74倍和3.38倍。这都需要整个社会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而努力, 增加对老年人的尊敬和关怀照顾, 减少对老年人的歧视, 正确看待老年人,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2.3 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有利于保障家庭和睦幸福

政府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一元结构的发展, 增加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 发展地方经济以促使农民工返乡就业, 从而减少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另外, 整个社会大力提倡关爱老年人, 特别是关心关注农村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 帮助困难家庭共同解决老人的需求难题, 表彰敬老爱老养老楷模, 为家庭养老树立榜样。这“一拉一推”就保证了农村劳动者可以在家乡拥有体面的工作, 并且能够照顾到家里的老人, 增加整个家庭生活的幸福感。这也就为建设一个安定团结和谐幸福的家庭提供了重要保障。

2.4 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有利于改善老人自身生活

整个政府、社会和家庭都在关注空巢老人之时, 则为解决此问题带来很多的便利。老年人不仅可从制度上得到应有的保障, 更是能够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体验人生的价值。老人也可以自我提醒, 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知识准备、精神准备、健康准备、经济准备, 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促进老年人自身幸福感的提升。

通过政府、社会、家庭和老人自身的努力,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将为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重要贡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重要贡献

党和国家以及社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这就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随着资金、政策投入力度加大, 社保医保问题逐步解决, 社会对老人关注度提高, 家庭与新农村社区养老相结合以及老人自身学习能力提升, 这些都将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3.1 政府主导解决社会保障保障问题

政府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中, 要担当主要角色。不仅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还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体系, 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发展新农村的最好时机, 政府在引导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要不断加强对老年人的保障体制建设。首先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提出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逐步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资金投入, 进一步完善特困户生活救助, 积极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并且鼓励部分条件合适的地区率先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央近几年还加大对老年人养老直补, 加上地方政府对老人养老的支持, 使得老年人养老更加有保障。其二是积极发展农村医疗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 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有的地方政府对乡村医生实行补助制度。另外随着新农村发展, 更多民间资本也将流入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中。

3.2 社会倡导养老敬老尊老爱老文明新风

除了政府主导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以外, 社会倡导养老敬老尊老爱老的文明新风极其重要。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指导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提到“乡风文明”, 就是指要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不断地倡导农民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农村老年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宣传崇尚科学, 抵制迷信, 破除陋习等。在农村老年人心中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态度。养老敬老尊老爱老则是农村社会对老年人关心的直接体现。随着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加上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推进, 更多先进的理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将影响着农民。农村社区建设将更好地集中农民学习、交流和思考, 并且可以更直接的表彰优秀的养老敬老尊老爱老的家庭, 在农村社会形成一股风气, 提高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程度。

3.3 家庭社区主辅结合保障养老

此外, 家庭养老依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中, 孝文化崇尚以养老行孝为原则, 沿袭以礼为先为指导。它促进了家庭和谐, 维护了社会稳定, 解决了中国历史上的养老难题。今天的中国农村依然在沿袭传统, 以家庭养老为主导。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和中国特殊的国情, 传统家庭养老已经面临各种挑战。新农村建设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家庭养老的优势在于可以满足老人对家庭情感的需求, 实现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老人居家还可以保管家中财物, 也可以获得自由的空间。社区养老的优势则表现在解决孤寡老人问题上, 老人集中供养也就为老年人的沟通交流互助创造了良好环境, 更具人性化。随着现代集中养老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也可以在社区中得到满足。另外一个优势在于集中供养, 成本较低, 空巢家庭负担轻, 也有利于政府和社会投入管理和资金。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 相辅相成, 各自发挥自身优势, 因地制宜, 对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有重要意义。如丘陵地带可以采取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合资建设硬件设施, 平原地区则可以采取租赁硬件设施, 如房子等。

3.4 老人自身求新学乐自保自强

空巢老人是本文讨论的主体, 解决其问题也要依靠老人自身的努力。空巢老人自身不断地加强学习, 是保障晚年生活的必要条件。农村空巢老人出生成长成熟的年代是属于我国建国初期和困难时期, 由于教育和各方面的落后, 农村空巢老人的文化水平整体很低。57.5%的留守老人为文盲, 34.5%的留守老人只有小学程度。这就要求政府、社会和家庭在为空巢老人创造各种条件的时候, 老年人自身要抓紧时间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这包括了掌握自我保健方面知识、保持家庭和谐方面知识、积极投入社会方面知识、老年人法律保障方面知识等, 以让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当代社会处于转型期, 社会对老年人存在歧视心理, 这导致老年人权益受到损害, 这时老年人应该积极地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权利神圣不受侵犯。只有外帮内学, 才能够让老年人自身更好的融入社会, 安享晚年。

虽然四个层面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但笔者认为, 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努力更能够直接有效的促进该问题的解决。只有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政策和规章制度, 并引导社会关注空巢老人, 使之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强大的风气, 从而积极影响家庭赡养老人, 促进老人自身发展, 才能最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摘要: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此问题, 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威胁。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还不利于推进农村社会和谐, 不利于保障家庭和睦幸福, 也不利于改善老人自身生活。而破解空巢老人这一难题, 需要依托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空巢老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邵德兴, 浙江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体系建设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 2011.9:86-93.

[2]姚引妹, 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J].人口研究, 2006.30 (6) :38-46.

[3]罗慧芳, 空巢家庭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 2006.12 (7) :601-603.

[4]民政部, 2010年底全国5214万人得到农村低保[EB/OL]. (2011-06-16) [2011-10-1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16/3116906.shtml.

[5]全国人大法规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EB/OL]. (2005-08-04) [2011-10-10].http://www.gov.cn/banshi/2005-08/04/content_20203.htm.

[6]亢岁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J].观察思考 (2006.4) :20-2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EB/OL]. (2011-7-1) [2011-10-24].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0/2010t10/sheet015.htm.2010

[8]新华网,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006-02-21) [2011-10-10].http://www.gov.cn/jrzg/2006-02/21/content_205958.htm.

[9]新华网,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006-02-21) [2011-10-10].http://www.gov.cn/jrzg/2006-02/21/content_205958.htm.

[10]潘剑锋, 传统孝道与中国农村养老的价值研究[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7.

[11]赖建锋, 关于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探[J].今日南国, 2010 (163) :15-16.

浅析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篇3

【关键词】空巢老人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3-01

一、中国空巢老人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空巢老人的现状

有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0年城镇老年人居住安排中,8.6%为独居老人,45.4%为仅夫妻居住;而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中,10.6%为独居老人,35.0%为仅夫妻居住。截至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已超过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

(二)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1.经济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地区的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于两部分:退休工资和养老金,他们的经济较为独立,养老的经济问题并不明显。但是中国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则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的农耕收入或水平较低的农保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在这方面,社会大众应更多的关注广大的农村空巢老人。

2.精神问题

对于独居的空巢老人,子女给予的往往只是物质方面的弥补而忽略了老人情感上的需求。实际上,空巢老人更多的是需要子女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慰藉。子女们的“常回家看看”成为了老年人的最大的奢侈品。然而长期的独居生活造成老年人精神空虚,内心充满了孤独。如果长期生活在寂寞、沮丧的情绪里,不但容易引发情绪障碍、抑郁症等,也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3.生活问题

空巢老人的生活无人照料是当前应对老龄化的核心问题。独居老人相较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更需要专业的生活服务。然而目前,我国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

二、中国空巢老人现象产生的原因

空巢老人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复杂,笔者从家庭、个人、社会方面入手分析:

(一)家庭因素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政策的不断实施,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了。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成年后组成新的家庭,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婚后都拥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

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造成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逐渐瓦解,现代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子女或最多两个,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义务让这一代独生子女倍感压力,他们不得不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造成与老人聚少离多。

还有一些老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有所不同,造成老人与子女之间发生冲突,使得老年人选择独自生活,避免代沟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一些经济能够独立且身体状况好的老人会主动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且部分年轻人定居到新的城市。他们的父母由于对新城市居住环境的陌生以及对现居住环境的留恋,也促使空巢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

(三)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离开家乡到城镇去打工,还有一些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好更多的机会到发达城市或出国留学,这些都造成空巢老人的数量在不断攀升。

三、社会工作的介入

当前我国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经济上的供养,还需要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和社会公共政策等各种类型的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助人科学,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对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可发挥重大的作用,他在协调社会各方面资源有其特有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者可通过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个案、小组以及社区工作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一)个案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主要针对独居老人以及高龄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者在进行个案介入时,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诉求,认真倾听,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时刻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以专业的方法为其提供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帮助。

(二)小组工作介入

针对沟通能力较强的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者可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找出问题较为相似的空巢老人,将其集中起来形成小的团体,通过小组活动,帮助老年人解决物质、精神以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小组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挥领导者的身份,使老年人在团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成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寄托。

(三)社区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者与空巢老人所在社区机构合作,调动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向社会保障部门呼吁加强社区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对老年人的照顾体制,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关爱活动,帮助老年人解决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许莉娅.个案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穆光宗.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J].南方人口,200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 年年度人口数据[R].2014

作者简介: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篇4

为了践行武大精神,为“武大梦”标记大学生的青春注脚。作为新时代的武大学子,更要求我们以青春的热烈姿态,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为此基础医学院12级临床五年二大班的同学们组建了“爱驻心巢”的暑期社会活动实践队,赴**黄陂的姚集村和蔡店乡,关注“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留守儿童的父母远离家乡,用勤劳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却让留守儿童备受思亲的煎熬。他们不能像同龄伙伴那样欢绕在父母周围,遥远的亲情,留下太多的惆怅。缺少父母的关爱,在他们内心深处铸起了层厚厚的防护墙。“空巢老人”儿孙满堂,却孤守晚年;或许你习惯了在爷爷奶奶的膝下承欢,可那些孤寂的空巢老人面对的清冷生活,年迈体弱,却肩挑生活重担;疾病缠身,却硬扛硬撑。其实他们渴望爱的温暧,渴望亲情的呵护,孩子们的梦想可能就是看一场电影,得到一本好书甚至好吃的东西;而老人们的愿望可能是见一见亲人、有人多陪陪他们。他们的只是梦是那么纯粹、朴素!

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传递一种正能量。就好像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同时也能汇聚所有人的热情,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爱驻心巢”实践队26名成员来自全国各地,有缘汇聚在**大学,都是临床医学五年制12级二大班的`积极分子,并邀请团委副书记刘馨老师做团队指导。实践队具有各种才艺的的社团达人,文字图像,数据统计,交流沟通均具有一技之长。实践队将分别带着“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四种精神赴**市黄陂的姚集村和蔡店乡,以二人小组的形式走访当地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携手留守儿童,慰问空巢老人。对其生活进行调查和了解,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切身交流。帮助其解开心结,倾听他们的忧愁苦衷,传递正能量,以武大精神为指引化解他们的心理阴霾。同时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改善这些社会问题。

在活动中,我们实践队队员会通力合作,营造一个温馨的巢,将温暖与正能量带给他们,将武大精神传递播撒在他们的心里、为他们编织出心中的灿烂的“中国梦”。

最新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精品 篇5

我们每天穿梭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看到越来越多的风景,却很少注意到散落在城市里各个角落的老人们。那些早起逛公园、傍晚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有很多人是这个城市里的空巢老人。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是非常需要我们的关爱的,有许多空巢老人的生活不能自理,生活也没有保障,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的压力。所以如果我们身边有空巢老人的话,我们可以为他们奉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小编最近编辑总结了一篇很好的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情况报告,大家可以好好地阅读学习一下这篇报告的内容。

面对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对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别关爱,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组织了七个调研小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引起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人大机关也积极开展系列关爱空巢老人活动,送医送药、送款送物、帮扶慰问,并组织驻县的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关爱空巢老人、化解民生难题的活动中,充分彰显了xxxx人大关爱空巢老人的为民情怀、化解民生难题的履职举措、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作性质。现就xxxx县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x县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实地调研,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13.27万人,其中空巢老人5.1万人,这些老人80%以上都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病、糖尿病、偏瘫、老年痴呆、耳聋眼瞎以及其他慢性病,他们过着重病缠身无钱治,是死是活无人问,生活居住无人管,遇到难事无人帮的窘困凄凉日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情况和问题。

一是重病缠身,治病较难。空巢老人在70岁以上的95%都患有上述各种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无人联系,加之经济困难等诸多因素,使得治病艰难;再者村级卫生站名存实亡,缺乏有效监管,全县611个村,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卫生站符合标准,其余的设备简陋,或摆在家中当副业,还有的乡村医生常住场镇开诊所,有的长期在外挣钱,离岗离职不尽责,有的年老多病,根本无法行医;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报酬照领等。医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岗位履职,使治病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生活孤独,死活无人知晓。因外出打工人员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两三户人家,三四个空巢老人居住,平时很少往来,生疮害病无人知晓。如xx三村九社74岁老人xx,因突发脑溢血病,一天晚上几次从床上晕倒在地,后被小孙子发现后求助邻居送往医院才得救。近年来,xx等地先后发生过痴呆老人出走后下落不明者有之;xx等地还发生过老人病死家中腐烂发臭后才被发现有之;xx等地发生老人因病未及时施救而亡者有之。这些悲景惨事,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三是生活无助,寂寞无奈。因年老多病体弱,有钱也难买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无保障;未实施人饮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难;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无人说话,只好与猫狗作伴;还因有的地方电视信号不好,广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无助无奈。

四是子孙不孝,生活凄凉。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外出打工长期不与老人联系;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给钱给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无,杳无音信。这类虽为数不多,但情况极差,生活艰辛凄凉,仅靠低保、农保过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个个期盼受关爱。一盼加大尊老爱老宣传教育,营造尊老爱老良好风气;二盼建立关爱窝巢老人服务组织,实现有病有难有人帮;三盼建立乡村卫生医疗组织机构和服务监管机制,用活政策实现就近就医;四盼建立村级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填补情感空白,改善孤独冷清;五盼农村社保扩面提标,减轻政府及家庭负担;六盼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业主建立养老服务场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实现路畅车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看,填补精神空虚,无言无语;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电话问候一声也可;十盼村社党员干部多关心,上门询问,讲些政策,送点爱心。

二、全县关爱空巢老人取得的明显成效

县委高度重视人大相关调研报告,政府狠抓落实,社会各界积极参与,xxxx县关爱空巢老人的工作进入了组织领导有力、各项机制建立、关爱职责明确、工作健康有序的良好轨道。

(一)健康档案建立齐备

全县5.1万空巢老人,每个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主要以乡镇为主体,村(居)党组织具体实施,其内容包括姓名、健康状况、年龄、病史、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并将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一般、较差、失能四个类别,及时更新登记,档安一式三份,由乡镇党委备案、村(居)党组织留存,乡村医生使用。

(二)乡村医生随叫随到

凤鸣镇双龙桥村空巢老人何致芬来到村委会旁的卫生室看病时说:我得了小感冒,来看病开药,只用了三分钟不到,不仅方便,而且药价便宜,平时有个急事,村医生也一喊就到。全县乡村医生有统一制发的巡诊签到簿,空巢老人现场签字确认乡村医生巡诊情况,乡村联动考核小组,结合巡诊签到情况,每季度对乡村医生集中考核,以各季度平均分作为年终考核得分。对考核分值低于80分的扣除奖励资金,对不驻村行医、不履行职责的,由村委会提出书面解除意见,报县卫生局依法注销行医资格;县卫生局和老龄办组建督查小组,对各乡镇村医巡诊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督查督办。

与此同时,全县统一要求乡村医生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坐诊、下午巡诊,每周巡诊不少于两轮,要100%覆盖辖区空巢老人,每周上门问候老人,掌握健康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每周至少要组织老人体检1次,并进行健康咨询,行为干预,排除疾病隐患;每周上门问诊,对健康状况较差和失能老人进行指导用药,随时回访恢复情况。

县上切实采取择优竞聘,乡卫生院派驻和邻村调配等方式签约839名乡村医生,实现了村(居)医生全覆盖,通过新建和改建废弃学校等方式,全县村(居)都有了卫生医疗阵地。同时充分利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平台,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等不同形式,为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技能搭建平台,并明确了每年至少2次的硬性培训任务,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服务等到了有力保障。

(三)紧急情况一键呼救

鉴于空巢老人健康状况不一,县委政府为全县有智障、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购了600多部爱心卡片机,由联络员负责教会使用,如若紧急情况,老人只需一键拨号,就可呼叫村干部、乡村医生、爱心联络员等上门服务。

(四)老年活动有声有色

xxxx多数乡镇均设立了空巢老人服务中心,以村(居)为单位设立了服务站,建立了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等。

(五)人大参与爱心彰显

根据全县落实的情况,按行业性质分类表明,全县44个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均参与了该工作,在关爱空巢老人的服务队伍中,国省市县乡镇人大代表参与人数就达1538人,占驻县乡镇代表总数的67%。

三、关爱空巢老人的几点建议

空巢老人量大面广,关爱活动涉及单位和部门较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县人大常委会把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作为一项解决服务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事项,反复研究讨论,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为有效推进空巢老人关爱活动,提出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增强认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解决老年人问题是重大社会道德课题,也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解决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实践,也是让外出创业乡友安心发展的有效举措,更是破解老年人问题、弘扬社会新风的重大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者紧密结合。党政应高度重视,各级应列入议事日程,层层狠抓落实。要坚持爱心覆盖、孝字为先、社会关注、邻里照看、政策配套、整合资源的思路,重点解决空巢老人困难有人帮、生产有人管、外出有人知、有话有处说等主要问题。要以老年人子女为主体、政府社会及各界辅助,形成齐抓共管,孝敬互助的新风尚、新格局,努力破解养老难题。

(二)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孝儿孝媳评选

县人民政府及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应开展一次评选孝儿孝媳活动,并利用重阳节一并表彰奖励,以此作为载体,弘扬全社会孝敬之风,使爱心覆盖全社会;以《xxxx时报》等宣传媒体,重点宣传赵凤林先进事迹及评选孝儿孝媳典型事迹,以乡友联谊会为平台,向旅外乡友发起关爱空巢老人倡议书,同时对不孝儿媳的典型人事进行抨击,切实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三)资金扶持,劳酬挂钩 县人民政府应从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村(居)空巢老人服务组织的工作。一是必要的通讯及交通费补助;二是村卫生站的必要物资购进补助;三是老年协会必要活动设备添置经费等。建议每村(居)每年定补3000元,做到专款专用、考评定酬、劳酬挂钩、象征补贴、重精神奖励。县上也要对相关职能部门就此项工作开展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形成长效机制。

四、关爱空巢老人总结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篇6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2001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占25.9%,感到寂寞孤单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从老人们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医疗保障,养老金和需要人照顾,分别占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牌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在精神层面上,7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篇7

重庆市委制订的“民生10条”和“共富12条”的政策体系中指出:“实施两大‘关爱行动’,使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0万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如何切实落实空巢老人老有所养的民生工程,重庆市各级政府想方设法为空巢老人提供帮扶,比如:北碚区政府开展为空巢老人送清洁卫生等日常生活帮扶。然而,由于需要帮扶的空巢老人各自的需求各不相同,如何有的放矢地满足空巢老人的缺失需求?毋庸置疑,很有必要对空巢老人的缺失需求进行全面调研。只有切实了解他们的缺失需求和帮扶方面,才能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贯彻重庆市委制订的“民生10条”和“共富12条”的政策。为此,本研究着力探讨北碚区空巢老人缺失需求。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空巢老人的身心状况与帮扶需求状况,以便为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空巢老人帮扶政策提出政策咨询和依据。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碚区各镇、街道7000多空巢老人中抽取510人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一共分为两部分,包括身体健康问题及护理需求、心理健康问题及精神需求两个方面。调查对象包括北碚区城镇与农村空巢老人,从中抽取6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10份,496份有效,其中男女比例1:1;老伴健在的占66.7%,老伴不在的占33.3%;在文化程度方面,21.5% 是文盲,47.5% 是小学,23.7% 是初中,4.9% 是高中 / 初中,2.0% 是大专,0.4% 是本科。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45.8% 的人患有三高,21.2% 的人患有颈椎病,29% 的人患有风湿病,2.4% 的人患有肿瘤,另外就是患有其他病症的。在身体困扰方面,48.8% 的人患有记忆力的问题,45.8% 患有视觉问题,36.6% 患有听觉问题,4.0% 患有语言问题,20.4%患有行动问题。综上所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会出现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在老年人看来是正常的,还是有69% 的人觉得身体还好。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的护理能力处于可以自行护理的水平,大部分老人的孤独感处于平均水平,说明老人孤独方面存在问题。

五、调查讨论与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空巢老人在身体健康问题及护理需求、心理健康问题及精神需求有深层次需要,身体健康问题是很多老年人的通病,所以建议政府能够指派固定医疗机构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检。

1、推进相关政策的制定,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政策是国家和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制定的各种法律、条例、措施、办法的总称。它在解决我国社会问题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王思斌指出:“改革开放以前,甚至是到今天,中国的福利体制还深受行政主导的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想开展工作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问题,必须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现状作全面的了解,对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作全面的分析。

首先,要深入农村,切实的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深层需要,对于现阶段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老年人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从而使老年人产生不安全感,要及时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及时的将这一情况向上级政府部门反映,并积极推动空巢老人合法权益受保护的立法提案,并对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不同的政策,以帮助减少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

2、积极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爱老也是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基层组织应该深入农村地区,与当地社区、居委等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努力在农村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不断强化人们尊敬老人的观念,使它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还应在农村社区加强对年轻人赡养老人的教育。让他们不仅有赡养老人的观念,更要掌握赡养老人的方法,懂得如何给予老人更好的照顾。基层组织也要督导或帮助外出务工子女与空巢老人的情感联络。使子女认识到对老人精神赡养的重要性,减轻空巢老人的孤独与寂寞感。

3、促进传统养老观念改变,发挥机构养老的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方式主要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养老观念影响。在农村地区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老人进养老院是子女不孝,所以知道父母在养老机构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也不愿意把父母送到那里去,也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对养老院产生抵触情绪。对此,基层组织应该深入家庭,对老人和其子女进行思想开导,改变他们这种旧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机构养老的优势,从而对机构养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4、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具体服务

空巢老人“心”不空 篇8

环顾我们的身边,空巢老人比比皆是,虽然这种极端例子并不多见,但许多“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并非少见。有些儿女因为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老人,觉得只要自己定期给老人赡养费,过年过节送点金钱、礼物就可以让老人看到自己的孝心,这就是照顾关爱老人。但老人却并不这样认为,子女给予的物质并不能解决自己一个人的孤独寂寞感,他们在经济上没有多大的需求,他们缺乏的是子女的精神抚慰,他们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老人与子女都有实际的困难矛盾,在外打拼的儿女确实需要为了生计奔波,老人在家的孤独苦闷同样不可忽视,只有协调好这一矛盾,才能让子女安心拼搏,让空巢老人“心”不空。

首先,要满足老人“有用感”的心理需求。人老了最怕的是自己老了无用了,而“有用感”又是人最普遍的心理需求。因而让老人感到自己有用,还有人需要他是老人必需的心理保健措施。所以,要鼓励老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或发挥余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儿女的最好是经常向父母请教一些问题,或请父母做些能做的事,最好是他们熟悉与有经验的事情,但又要有些难度,让他们动动脑筋,使他们感到日子过得充实,心情舒畅,又可防止老年痴呆。如曾经向我咨询过的一位老人,退休后无事可做,儿女又都在外打工,每日闲来无事,开始还感到悠闲,没过半年出现了焦虑抑郁情绪。我给他予以药物与心理治疗情绪好转后,建议他退而不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后来,他儿子的朋友请他到小学当校外辅导员,每周六都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由于他平时准备得很认真,孩子们很喜欢听他的故事,成了校里校外无人不知的故事爷爷,结果他再也没有时间为“无聊”发愁了。

第二,要满足老人被“牵挂”的心理需求。被儿女牵挂是件幸福甜蜜的事情,即使独处也会乐在心中。儿女们要记住,不管你离父母远近,都要把父母的冷暖装在“心中”,尤其是要重视父母的精神需求。出远门前,要安排好父母的生活起居,不仅要让他们生活无忧,更要让他们时间过得快、日子过得爽。人最害怕的是孤独,最需要的是朋友。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父母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娱乐圈与消费圈。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聊天,除了报平安外,要多讲讲外面的新鲜事,谈一些能让他们开心的话题,以及多听父母唠叨。人上了年纪,总会有许多感慨,而父母讲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儿女,自己过去的经历。不要嫌父母唠叨,学会倾听,只会让父母感到快乐,他们会因为你重视他们、重视家庭而对晚年生活感到满足,心中自然会装着满满的幸福。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节假日、父母生日、也包括自己生日,更要记得给父母打电话,主动问候他们。这些重要的日子你记住了他们,他们会更觉得儿女心中有他们而倍感高兴。

再则,老人自己要懂得心理调适。要理解儿女们的处境,支持儿女外出打拼,自己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多接触新鲜事物等方式来排除孤独。人的心理世界中,自己想通了,乐意接受的事情,再苦再累也能过。所以,老人自己要学会主动适应空巢的生活环境,做到“想得通、动得了、吃得下、睡得香”,成为一个“巢”空“心”不空的快乐老人。

上一篇:蚂蚁日记作文400字下一篇:庆七一教师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