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领域形式主义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共10篇)

扶贫领域形式主义 篇1

报载:某县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要求党政机关公务员和国营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帮扶一个贫困家庭,落实到每人身上的硬指标是在春节前最少送三百元人民币到“定点帮护”的贫困户手中。某局为了把局里16名公务员送到帮护的乡村,该局出动四辆轿车,专程把4800元人民币送到离城区20公里的贫困户手中。中午吃饭时算了一下帐:四辆轿车费800元(每辆轿车租费200元),中午工作餐两桌800元,花费1600元。16人一天的劳动力价值不包括在内,局机关本身不能创造经济价值,1600元的开销只有落在纳税人身上,这样扶贫帮困的结果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形式主义的扶贫是“四风”问题蔓延的突出表现之一。锦上添花式的扶贫,表面好看,村子靓了,村民富了,从深处看,弊端却不少。过度把扶贫资金、技术等投向交通条件好、发展环境优的村落,拉大了大村与小村,富村与穷村的差距,以至于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同时,滋长了基础较好地区干部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手握丰富资源还要坐享其成,坐拥便利条件而不自谋出路,看上去是富了,干部谋发展的思路却是“穷”的;光鲜的地方多了,干部的干劲却是“少”的。危害更大的是浪费国家扶贫资金,使各类资源要素得不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落实是最大的温暖。无论精细扶贫、灾区重建,还是城市建设、社会管理,都是触摸人心的工作。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其中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就占9亿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为此,万万不可忽视真正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沉下身子,踏破鞋子,摸清贫困村的底数;舍近求远,结交穷亲,找准扶贫对象,让贫困已久、脱贫乏术的地区尽快奔向小康,这样,农村整体小康水平就会提高,小康提速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扶贫领域形式主义 篇2

中央纪委和部分省区市、副省级城市纪委共通报曝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典型问题25批次、182起;

网站开通“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曝光相关问题7批次、701起。

从上述883起典型问题中,记者筛选出扶贫领域突出问题325起,约占通报曝光问题总数的37%。这既反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要求,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实绩,也为我们分析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特点和类型提供了样本。

四个显著特点

发生地域广——西部12省份占一半。

从地域看,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所有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发生,而发生在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等12个西部省区市的有157起,占总数的近一半。这反映了西部地区扶贫任务之艰巨,扶贫领域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较多,需引起高度重视,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化,纪律保障尤须跟上。

涉及领域多——危改、低保等领域是“问题高发区”。

从发生领域看,涉及危房改造资格认定及资金发放问题的有86起,约占26%,是问题发生频次最高的领域;排在第二位的是涉及城乡和农村低保名额确定及资金发放的问题,共69起,约占21%;排在第三位的是专项扶贫资金未按规定使用问题,有55起,约占17%。其余诸如摊派扶贫款物管理费、截留困难群众补助、占用民政优抚资金等问题也在通报曝光中频频出现。值得一提的是,案例中还有27起涉及精准扶贫、扶贫移民政策落实不力,这一方面表明执纪监督与扶贫热点工作结合紧密,取得了成效,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必须持续加大对中央扶贫政策落实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基层涉事者多——“村官”是主要违纪群体。

从涉事主体看,被查处的既有最基层的村民小组组长,也有地级市市属单位的负责人。其中,约有218起案例是“村官”涉腐,占比67%;有61起涉及乡镇干部,占比19%;有30起涉及县区干部,占比9%;另外,还有13起案例涉及社区干部,3起涉及地市相关部门的干部。从此项基于样本案例分析的数据看,绝大多数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就发生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反映了在扶贫开发中对基层干部加强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丝毫不能手软,要严格执纪,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涉事金额悬殊——最低为500元,最高达2970万元,10万元以下占半数。

在涉事金额方面,325起案例所涉总金额近亿元,平均案值近30万元,但差别很大。其中,涉事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下的案例有162起,约占案例总数的50%,累计案值仅为550多万元,约占总案值的6%;而案值为100万元及以上的17起,约占案例总数的5%,累计案值却达到7600多万元,约占总案值的78%。这说明扶贫领域嗡嗡乱飞的“蝇贪”中,也有胃口很大的“虎蝇”,我们既要对侵害贫困群众利益的“小动作”“小把戏”动辄则咎、锱铢必较,更要紧盯“小官巨腐”,防止其“兴风作浪”。

五种主要违纪违法手段

翻看梳理这些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典型案例,违纪违法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无中生有、虚报套取——通过虚列项目、虚增工程量的方式套取国家扶贫资金。

比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黄家庄村党支部原书记施玉山等人,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中,通过虚开工程发票套取专项资金116.17万元、虚列项目套取专项资金58.06万元。这种方式往往涉及金额大、人员多,是一些胆大的“蝇贪”获取巨额资金的常用手段,上述案例中案值百万元以上的,许多都涉及伪造项目骗取扶贫资金。

以权谋私、坐地生财——利用职务影响,在扶贫建设项目发包、扶贫物资采购等环节索要回扣、收受好处费等。

比如,四川省蒲江县白云乡政府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子仕利用负责某扶贫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管和验收的便利,与龙门村党支部书记祝有东共谋,向工程承包人索要工程回扣款12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扶贫办原主任陈杰,在扶贫产业开发项目鸡苗采购中,私自指定供应商,并在鸡苗定价、款项拨付中多次给予他人帮助,先后7次收受好处费20.28万元。此种类型中,因手头掌握可以盈利的项目、资源,一些负责扶贫项目的基层干部往往会成为被“围猎”的对象,更有甚者还会以项目为“饵”,对商人老板大搞“愿者上钩”。

张“冠”李戴、优亲厚友——通过编造事由、虚报人数等方式,骗取、冒领低保、危房改造补助等资金。

比如,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马场镇湾寨村会计黄云学利用职务便利,借“精准识别”新增贫困人口之机,违规将其子纳入贫困人口名单上报,并蒙混过关;安徽省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原党总支委员马怀彬,违规将其母亲申报为低保户并获得低保款8198元,使其弟弟违规获取危房改造补助款2000元。这是由于一些地方的监督、审核把关不严,使得少数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干部在申报低保、危改等资金时,具有较大的“暗箱操作”空间。

雁过拔毛、顺手牵羊——利用审批权或资金发放权等违规收费、截留私分。

有的基层站所负责人、村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收取“好处费”、搞截留私分。如,四川省渠县三汇镇低保办主任张筠在低保复查工作中,按每户10元的标准向低保对象收取复查费;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三仓乡安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殿兴、村委会主任张宝平、副主任尹会珍等人,以修路为由截留13户村民的低保金11.89万元。这种情况之所以频频发生,多是由于政务、村务信息不公开,使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不了解,让一些基层干部有上下其手的可乘之机。

欺上瞒下、挪作他用——违反财经纪律和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将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修路、风貌改造等非扶贫项目。

有的地方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就会想着掏扶贫资金的“腰包”。2013年以来,在重庆市丰都县委原书记罗建极多次要求下,县城乡建设委和部分乡镇挪用危房改造资金、扶贫开发补助资金2970万元,用于高速公路沿线农房风貌改造和场镇风貌改造,加盖民俗屋顶和屋脊、铺设琉璃瓦、墙面刷漆等形象工程。海南省澄迈县扶贫办违规挪用专项财政扶贫资金474.24万元,用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分管扶贫工作的时任副县长王胜,还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其家乡村庄(非贫困村)道路建设。这反映出部分地方将济贫困、惠民生的“里子”工程,让位于“面子”工程、“裙带”工程,表面说重视,实际却在忽视。

有的放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从325起典型案例的综合分析看,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点多面广,直接侵害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啃食他们的获得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大阻碍。因此,严肃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刻都不能放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凡是敢向扶贫资金伸手就决不客气!

2016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强调要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以硬措施保障硬任务。

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政治责任。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对此作出专门部署,让纪律利剑直指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点出了工作重点、标明了放矢之的。

从案例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全会的部署科学、精准,打准了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七寸”。同时也提示我们,一定要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监督。

通常而言,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扶贫政策、资金资源落地的最后“中转站”,也是群众基本情况、个人信息上传的“第一道关”,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联通上下的位置,让村干部在参与扶贫工作时具有许多潜在的影响力,一旦发生蜕变、滑向腐败,将会直接侵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关键在于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强化担当,把压力切实传导下去。今年7月8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管辖范围内“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出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党委、纪委、职能部门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用好问责利器,将更有助于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基层。

摘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问题研究 篇3

内容摘要:检察机关作为查处犯罪、保障人民权益的法律监督机关,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要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领域,结合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发案特点和发案原因,组织开展涉农职务犯罪专项查处工作,坚决打击侵害农民权益、危害农业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活动,打击涉农扶贫领域的犯罪行为,确保扶贫脱贫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关键词:扶贫 职务犯罪 法律监督 惩罚

脱贫攻坚是中央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的命题。为解决扶贫脱贫问题,党中央专门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并将农业农村明确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中央突出强调,要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确保资金使用见到实效。服务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大局,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加大对农民群众身边腐败犯罪的查处力度,促进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努力为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是检察机关首当其冲的重要职责。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加大对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防控力度。

一、现阶段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第一,涉农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特别是贪污、挪用型犯罪占比较高。实践中,检察机关查办涉农惠民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数量逐年增大,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仍在高位徘徊。自201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全国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以来,截至今年5月,共查办涉农和扶贫领域职务犯罪28894人,占同期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总人数的22%。其中,自2013年以来,查办贪污犯罪16385人,占该领域职务犯罪涉案总人数的56.7%;查办渎职犯罪4617人,占涉农扶贫职务犯罪总人数的16%。

第二,犯罪环节比较集中。近年来中央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和各级政府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对农民生产生活实行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但一些基层干部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生猪规模化养殖补贴、蔬菜大棚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补贴资金,以及扶贫、救灾、农民工培训、农业政策性保险等专项资金申报审核、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等环节,贪污挪用、侵占挪用、侵占私分;或失职渎职、违规操作,致使资金虚报冒领、跑冒滴漏。

第三,“小官涉贪”现象明显。在涉农扶贫领域,基层乡、镇、站、所职务犯罪发案率逐年上升,涉案主体多集中在乡镇政府以下基层工作人员,涉案人员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村出纳等“两委”成员和村民组长等村组干部以及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另外还包括部分县级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总体上看,科级以下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占了较大比例。

第四,“抱团”腐败现象严重。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中,窝案、串案占比很大。这一领域职务犯罪的查处,往往是突破一案、带出一串,相互勾结、团伙作案、“抱团”腐败等共同侵吞国家涉农扶贫政策性补贴和专项资金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惠农扶贫职能部门与使用单位之间、国家工作人员与申请人之间、村委成员之间相互勾结、团伙作案。

第五,犯罪手段隐蔽多样。在涉农扶贫领域,犯罪分子通过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等方式,挥霍浪费扶贫资金。有的对上虚报冒领,对下隐瞒实情,利用代领、代发补助金的便利,直接克扣、截留、私分涉农资金,骗取、套取各项涉农扶贫补助款;有的虚列户头、重复报账、虚报受灾情况、收入不入账等方式侵吞补贴资金。

二、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发案原因

从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分析,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发案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的因素,也有监督制约不力的问题,还有政策宣传不到位、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具体来看,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资金管理存在漏洞。由于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犯罪分子利用政策漏洞虚报冒领、套取侵吞、截留私分扶贫款。

第二,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扶贫资金项目与交通、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项目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和交叉。

第三,资金来源渠道分散、实施项目繁杂、使用面积广,监管难度大。

第四,监管虚位,涉农扶贫政策政出多门,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监管。部分地区涉农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由财政、发改委、国土、林业、水利等多部门分头负责,导致有的惠农扶贫政策政出多门,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第五,资金使用情况不公开不透明。近年来,大多数村级组织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但不少是走过场、流于形式。而且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知晓度不高。不少群众对补贴性质、发放对象、计算标准、核定程序等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不知道有某项补贴。

三、查办和预防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建议

第一,查处犯罪与保障农村经济稳定相结合,准确把握查办和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的总体要求,克服就案办案、机械执法,杜绝查办一起案件、搞垮一个涉农企业的情形发生。因此,查办每一起案件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对矛盾尖锐、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充分评估办案风险,事先制定风险处置预案,防止因处置不当引发或者激化矛盾。要突出重点、盯住基层,对于农民群众的举报、控告,通过实地走访、查验账目等方式开展精细化初查。加强与扶贫开发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对本地扶贫资金名称、政策依据、补贴标准进行全面梳理,摸清政策资金底数清单,排查漏洞隐患。坚持大案小案并重,决不能因片面强调大要案,放弃对危害群众利益小案的查处。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要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找准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突出领域、环节和部位,切实加大查办和预防力度。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侵犯小微企业、自主创业者等合法权益的职务犯罪;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搬迁资金发放、安置区建设、搬迁群众就业等环节的职务犯罪,切实维护搬迁群众的合法权益;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退耕还林还草、重大林业生态、受污染耕地水源修复等工程中的职务犯罪,加大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职务犯罪,尤其是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过程中的贪污挪用、失职渎职犯罪;查办和积极预防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业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把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作为重点,查办和积极预防侵占支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救灾救助资金、生活保障资金等职务犯罪。查办和积极预防特色产业脱贫、劳务输出脱贫、资产收益扶贫、关爱服务体系中的职务犯罪,确保各项扶贫政策项目真正惠及贫困地区。

第三,运用检察建议,促进建章立制,同时将刑事追诉与检察建议相结合,加大办案力度与加大宣传力度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掌握涉农刑事犯罪的特点和规律,配合有关部门进行集中整治。延伸办案职能,深入剖析发案原因,特别是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发案单位提出检察建议。结合查办的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积极提出堵塞漏洞、健全制度的检察建议,配合法案整改落实。特别围绕扶贫开发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以及重要规章制度,认真查找职务犯罪风险点,及时提出完善内控机制、加强风险防控的建议措施。

第四,部门联动,共同预防。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通报机制,特别是要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信息监管共享平台,实现贫困人口数量、区域分布、扶贫项目清单和扶贫资金安排等扶贫开发基础数据的有效共享,掌握扶贫开发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提高预防实效。延伸查办和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触角,着力构建覆盖扶贫部门、乡镇、村社的有效对接机制。加强与扶贫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健全线索快速移送和案件查办协作配合机制,实现扶贫部门12317举报平台与检察机关的有效衔接。

第五,完善涉农扶贫资金检察监督网络。为确保扶贫资金来源明、分配公、看得清、管得严,检察机关要探索拓展法律监督触角,着力在基层构筑全覆盖的法律监督网络。针对机构缺位、法律监督乏力的问题,要健全派出机构:在县直涉农扶贫资金管理部门设置派出机构,检察联络室;在各级乡镇街道设置派出机构、检察室,在村级组织设置派出机构,通常设检察联络室。确保对扶贫资金项目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到位、对政策规定理解到位、对项目情况掌握到位、对扶贫资金分配使用了解到位。

第六,加强法律政策研究,严格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尤其是办理扶贫领域失职渎职犯罪案件时,要注意听取扶贫部门的意见,防止把一般违法违纪、工作失误甚至改革创新视同犯罪,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扶贫成效的有机统一。要做到宽严相济、把握政策。对扶贫领域涉及金额大、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职务犯罪,特别是群众联名举报、引发集团上访、社会反映强烈的案件,依法从严查处;对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造成扶贫资金损失、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失职渎职责任。同时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犯罪情节轻微、真诚悔改或者主动投案自首、检举立功的,依法从轻处理。认真分析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发案热点和规律,加强预防对策研究,及时提出预防建议,促进完善管理制度、堵塞漏洞。

第七,抓住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查办和预防工作力度,切实保障扶贫资金安全;紧盯扶贫惠民政策动向,上下联动齐抓办案。把带头办案与加强对下指导结合起来,经常加强与扶贫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紧盯扶贫惠民资金使用。坚持聚焦基层,紧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查处职级不高权力大、数额巨大影响坏、用权任性危害大的贪腐案件。紧盯项目审批环节,坚决查处渎职犯罪。针对一些公职人员在审核、监管扶贫项目和资金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加大惩治渎职犯罪的力度。把预防工作贯穿专项行动各环节,形成针对性、时效性相结合的常态化预防工作机制。

第八,坚持延伸职能推动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全面公开。检察机关在依法查办和积极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同时,着眼于从源头上保证惠农扶贫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摸清惠农扶贫资金底数。从涉农部门入手,对惠农扶贫资金名称、资金总额、分配政策、补贴标准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出类、分项、子项的惠农扶贫资金底数清单。将所有惠农扶贫政策依据、资金总量、实施标准、惠及范围、分配程序、分配结果等作为公开内容。通过公开化制度化管理惠农扶贫资金,使广大群众对惠农扶贫政策资金知源知流,有效防止和纠正惠农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暗箱操作等问题。检察机关发挥自身优势,敦促基层各组织加大公开力度,除将扶贫资金逐笔逐项公开外,公示相关的合同、开支票据、经办人等信息,使群众看得明、读得懂。

乡镇扶贫领域自查报告 篇4

2007 年初,**村被确定为肉羊养殖扶贫项目村,经过研究论证,共实施了肉羊养殖、机具补贴及种公羊配备为内容的建设项目。经过一年的实施,各个实施项目已全部进行完毕,12 月 30 日,我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村民代表、镇村干部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验收小组,按照规划目标和项目设计,对项目工期、质量、效益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新购基础母羊 550 只,补贴**.*万元;

新购种公羊 15 只,每只补贴 2**元,共计**.*万元;

新购机具 15 台,每台补贴**元,共计**.*万元,共投资***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受益农户达***户,人口***人,人均增收**元。

二、采取的措施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上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成立了由沙海镇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技术人员、村支部书记、村长为成员的沙海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有:规划设计组、施工组、财务管理和审计组,负责审定扶贫开发方案,负责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管理项目建设资金,配合审计部门审核督查资金使用情况。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为保证扶贫工程落到实处,镇、村二级建立和完善了贫困户档案,做到村有

卡、镇有册,同时为提高项目实施的透明度,镇里组织贫困村对全村贫困户名单、扶贫资金数量、扶贫项目在事前、事后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鼓励农户参与

项目讨论立项,项目资金的使用,工程质量的监督、验收等都召开了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进行讨论,并经**%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通过后实施。在具体实施中,村民以投资、投劳等形式参与施工。

(四)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我们将技术培训(包括劳动力转移培训)一同列入项目实施计划,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召开科技培训会,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每户农民至少掌握了两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一门以上技能,增强外出务工能力。

(五)加强项目监测工作

在项目实施中,要求各建设单位按照项目建设周期分期分批将有效原始凭证报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审批后拨付资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派专人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测。

三、取得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550 只基础母羊,每只年产羔 3 只,每只按**元计算,每只基础母羊增收**元。全村贫困人口来自养羊收入新增***万元,人均增收**元。草粉机具的购进和青贮池的建成使秸秆的转化利用率提高了**%,每只羊的养殖成本降低了**元,人均节约成本**元。改良点的建成使畜种改良率达到**%以上,15 只种公羊每年创收***万元,人均增收**元,同时也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圈舍等配套项目的建成使羔羊的成活率提高到**%以上,为全村走科学化养殖提供保障。

以上项目建成后,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 1**元增加到 1**元,全村贫困人口实现了整体脱贫。

(二)社会效益

扶贫领域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本次培训,市扶贫办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办刘戈新主任,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亲临课堂讲政策形势、工作要求、干部修养等。邀请了党校教授、现代农业协会会长讲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三变”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等。课程丰富,立意高远,针对性强,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是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从事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此次培训既有十九大精神全面解读,又有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解剖。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不仅是民生实事,更是重大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激励我们要有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将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农村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通过培训,进一步找准脱贫攻坚的大方向,着力点。此次培训既有顶层涉及层面的背景分析,又有具体政策的深入解读,既有典型案例的经验交流,又有细节操作层面的建言献策,既有打赢到打好,到人到区域的转变,又有扶贫扶智力与志气的机会结合,为我们基层扶贫工作者跳出就扶贫而扶贫,工作中缺乏综合性、前瞻性等瓶颈找准了方向。聚焦再聚焦,攻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为我们在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中找到了着力点。

三是通过培训,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工作干劲。此次培训既有各级检查方式的讲授,又有相应问题解决的诀窍,既有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又有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不仅把我遇到的困惑迎刃而解,而且还让我们曾遇到的委屈烟消云散。同时也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式,这些都要求我们带着奉献上路,缅怀激情的奋斗,用心用情用力投身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浪潮;要求我们要带头践行党员干部服务基层联系群众有关规定,鼓励我们充当政策落实的宣传员,政策执行的战斗员,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要求我们要有敢于担当,勇于面对,转变作风,鼓足干劲的精神,拿事遇事紧起来、干起来、好起来,拿下去、沉下去、融进去,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简报 篇6

该县先后制定了《武宣县关于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的实施细则》《武宣县工程项目建设廉政约谈实施办法》《武宣县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方案》等操作性强、实用性大的规章制度。7月27日,县委组织召开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动员会,对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在此基础上,武宣县纪委书记及县纪委班子成员不定期约谈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纪委书记、二层单位负责人,分三个阶段对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人员进行廉政约谈,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提醒约谈,将从严治党的压力和责任传到基层末端。今年以来,对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9名领导干部、落实监督责任不力的2名纪检监察干部进行立案查处,推动乡镇主动查处违纪案件104件,县教科局、卫计局、农业局等7个县直单位主动查处违纪案件32件。

与此同时,县委成立专门的巡察机构,探索创新巡察方式。从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抽出30名干部组建了5个巡察组,对县直单位、乡镇进行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专项巡察。共开展“三公”经费、“两个责任”落实、公务车加油卡等专项巡查3次,督促清退违规资金35万余元,约谈单位主要领导24人次、诫勉18人次。

该县出台了《武宣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抄告制度》,以制度压实责任。在巡察或信访工作中,由县纪委收集整理乡(镇)、县直部门(单位)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非涉密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要求,以书面形式告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或联系的县领导,问题严重或影响较大的还告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强化共同监督力度,解决部分领导干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业务工作轻党风廉政建设等“顽疾沉疴”。今年以来,已向6名县领导发了问题抄告单,内容涉及6个乡(镇)、县直单位共29个问题,3个问题在进一步核实,26个问题已经得到整改。

在出台《武宣县纪检监察机关实名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信访举报受理工作。对实名信访举报查证属实的有功人员最高给予2万元的奖励,激发群众举报积极性。今年来共收到群众实名举报信访案件21件,经查实对6名实名举报有功人员兑现奖金1.15万元。利用县电视、网络、乡(镇)、村公开栏加大信访举报宣传,投入70多万元购置广西第一台县级流动检察室(车),由县纪委与县检察院资源共享,在圩日到乡镇、村屯开展巡回宣传、公开接访4次,接到群众举报问题72条。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共229件次,受理低保资金、五保资金、危房改造等扶贫领域信访件23件。

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 篇7

一、女性主义的兴起

女性主义, 又被译为“女子主义”“女权主义”, 是对英文“feminism”的意译。西方的女性主义开始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经历过两次高潮。早在18世纪, 女权思想就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并发展起来。1792年, 英国记者和翻译家玛丽·沃尔夫斯通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女性主义理论著作《为女权辩护》, 这本著作更加促使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妇女追求两性平等, 争取政治权利, 呼吁与男性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反对贵族特权, 强调男女在智力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并使得这种思想很快传遍西方世界, 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这场妇女运动持续到20世纪初形成高潮, 即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到20世纪60年代, 女性主义运动再度形成第二次高潮。第二次女性主义高潮源于美国, 并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到北美和欧洲其他国家。这次女性主义运动除了反对传统的男女不平等, 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性别压迫以外, 还开始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于是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 出现了各色各样的女性主义流派, 如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历史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等等。

二、新闻传播领域的女性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视野和批评方法已经日趋成熟, 逐步进入到了与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时代。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引入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性别与传播”话题进入研究者视野最早是在1977年, 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在该刊当年年度索引中开始有了“少数群体”这一分类, 女性与黑人、亚裔等都归入该类别。1978年, 美国传播学女学者塔奇曼与他人主编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集, 标志着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正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我国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引起业界的重视。对于中国而言, 女性主义是“欧美风雨”下的舶来品。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女性主义被介绍到我国之后, 一直作为一种边缘的、非主流的思想而存在,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 妇女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妇女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得到一定的保护,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未深入人心。受中国长期传统封建思想和如今商业化潮流的影响, 在大众传播领域, 妇女形象成为男性欲望化了的对象, 带有明显的性歧视色彩。在妇女形象外观嬗变的背后, 居于主流地位的男权话语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

三、中国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现状

女性, 无论是在社会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做出了非常的贡献, 女性是半边天, 是不可缺失的。但在经济高速发展, 商业潮流涌动, 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 大众传播领域中的女性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在大众传播领域, 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能够关注到女性的身影。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中, 在各种类型的商品广告中, 在数不胜数的电视剧、女性杂志中, 女性明星、女性受害者、女性害人者充斥在电视的荧屏、报纸的版面、杂志周刊的重要位置。

在各种广告和商业信息中, 女性往往都被描绘成消费者, 形象多为家庭主妇, 即使出现在工作场所也多为秘书或服务人员, 几乎全是配角;在日益泛滥的娱乐新闻中, 女明星的长相身体越来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被频繁评论, 而这些女明星们似乎也越来越喜欢暴露自己的身体, 喜欢穿低胸的礼服, 喜欢被人争议罩杯是多大, 是否隆过胸, 她们不仅不反对男性的窥视, 而且主动地展示。有人指出, 女性的身体还是被动地成为男性欲望的课题, 变化的不过是把“被动”地“显现女性隐秘”, 转化为“主动地”“暴露女性情欲”;在各种类型的车展中, 也少不了女性的身影, 年轻漂亮、裸露青春、出尽风头的车模, 却犹如物品一般被人欣赏;而存在于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则多是以女受害者和女害人的形象出现的, 往往还会加上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以吸引受众, 如《15岁少女情人节会网友遭轮奸》、《南充少女发帖揭发禽兽父亲强暴自己》等等。综上所述, 媒介中的女性几乎是处在被观赏的位置上的,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存在歧视、偏见, 是被诋毁的。

(二) 媒介中的女性话语权

根据调查显示, 媒体中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男性, 处于媒介机构中上管理层的也是男性居多。在中国, 广电行业、报业以及通讯社中的男女性别比例大约为7∶3, 而传媒的领导层中女性的比例更加微乎其微。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媒体工作岗位, 但这些女性大多从事的是主持、后期制作等工作, 于是男性对媒介工业的控制是毋容置疑的。

福柯曾说“话语即是权力, 权力通过话语而在文化机制中起作用”。正是由于男性对媒介的长期控制, 使得大众文化和大众传播中男性视点流行, 使得女性长期处于“失语”的困境。在大众传播的领域中, 无处不存在温柔、漂亮、艳丽的女性, 而这些都是根据男性的视点呈现出来的, 女性则逐渐沦为男权的附属品、观赏品。

(三) 媒介中的女性定位

新中国刚成立时, 就将“男女平等”写进了宪法, 倡导女性解放, 肯定女性地位, 保护女性权利。但不可否认的是, 时至今日, 在大众传媒领域, 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女性形象的诋毁、女性话语权的缺失都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更为严重的是,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大众传播领域, 女性逐渐被“物化”。正如中国学者卜卫的研究表明, 女性美被传统地界定为男性眼光中的性感尤物, 女性被切割成“零件”, 活在男性文化所主宰的审美活动中;而作为审美的主体, 男性对女性容貌、身材的期待实质上形成了对女性的一种控制。

约翰·伯格在《看的方法》一书中针对广告中的女性提出了“被看的女人”这一观点:“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着她们自己被看。”这不仅决定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 而且决定了女人和她们自己的关系。因此, “被看”是女人的命运, “看”的动作归于男人。显然, 大众传媒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是为迎合男性口味和欣赏习惯及心理需求而设计的, 而女性被客体化了。中国大众媒介所作的种种, 无疑是对“女性客体化”的推波助澜。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的负责人孙秋萍也曾指出, 目前媒介对妇女的报道存在着边缘化、报摊化和泡沫化的现象。

总而言之, 只有摆脱了男性的影响, 争取女性在媒介中的话语权, 才能够使女性正确地认识自我, 充分地表达自我;只有使媒体具有女性意识, 塑造正面积极的女性形象, 才能够使女性建构自身的主体地位, 改变以往被看的“他者”地位。要改变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 关键是要建立和谐两性的媒介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现代女性在传媒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中, 如何争取自己的话语地位和平等地位, 仍然任重而道远。

摘要: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 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 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 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 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扶贫领域形式主义 篇8

关键词:浪漫主义;美学特征;绘画代表作

热情是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素,激情是浪漫主义精神所在,以时事为题材而成为浪漫主义的内容,首先是绘画中洋溢着的激情,这是遵循旧法,由“理智”导致冷漠的古典主义艺术最缺乏的品格。当新古典主义走向保守时,浪漫主义提出了许多与古典主义不同的乃至对立的主张。古典主义主张抽象理性的描绘,浪漫主义则主张具体情感的表达;古典主义艺术表现上多为类型化,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多个性化;古典主义重视以线与轮廓为主导的严谨素描造型,浪漫主义则特别重视用色彩来创造饱满的形象,用奔放的笔触创造有生命力的动感造型。

一、浪漫主义艺术兴起的背景

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的萌芽和源头。浪漫主义是艺术创作最重要、最基本、最常见的创作方法之一。浪漫主义提倡神话、想象、虚构、夸张,将艺术当作主观激情和心理真实的表现。浪漫主义,一般是指18~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所产生的思想和艺术的运动,它反映在艺术的各个领域。作为绘画艺术的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二、浪漫主义艺术在绘画领域的体现

(一)浪漫主义的先驱——戈雅

经历过17世纪的辉煌后,西班牙美术界沉寂下来,直到18世纪下半叶,随着达维特的同代人奇才戈雅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沉寂的局面。1800年,他为查理四世全家绘制了一件可以与《宫娥》相提并论的肖像画《查理四世及其家人》,这幅笔法流畅、色彩绚丽的作品,虽然大体上保持着宫廷肖像画的庄重构图,但他对国王夫妇这对至尊人物形象的塑造却是十分大胆的,那生动的近似漫画式的处理,似乎暗示着嘲讽。通过光与影、明与暗、冷与暖、美与丑、勇敢与怯懦、正直与卑劣的强烈对比,戈雅的激情宣泄得淋漓尽致。大胆的想象、无拘无束的造型、主观的色彩,更直接地传达了他个人的感受。戈雅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代浪漫主义者的深深敬佩。

(二)浪漫主义在法国的兴起

1.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席里柯

泰奥多尔·席里柯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绘画的先驱,他深受前辈大师们的影响,创作出一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席里柯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终生充满着激情、幻想和痛苦,并把这种感情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席里柯28岁时创作了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尔后到英国和德国展出,引起极大的轰动。《梅杜萨之筏》是席里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取材于当时“梅杜萨号”远洋船触礁事件,表现遇难船员乘木筏在海上漂流了13天终于看到救援的船只,一刹那间人们所表现出的激情和求生的渴望。这宗海难事件激起法国人的强烈不满,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谴责,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席里柯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

2.浪漫主义的雄师——德拉克洛瓦

欧仁·德拉克洛瓦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德拉克洛瓦精力充沛才华横溢,被左拉誉为“浪漫主义的雄师”。他重视色彩的热烈奔放,认为“色彩是绘画的主角”。德拉克洛瓦所画的形象色彩饱满热烈,有强烈的音乐感,能表现出一种诗意的美。这是这位艺术大师的最大创作特色。作为浪漫主义画家,他是最善于运用色彩的,这和他重视主观感情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他的名画《自由引导着人民》,就是这样一幅具有时代意义的浪漫派杰作。《自由引导着人民》又名《1830年7月27日》,取材于1830的革命,那是法国人民最后推翻封建王朝的“光荣的3天”。德拉克洛瓦以象征手法在画面视觉中心塑造了一位丰硕半裸的女性形象,她一手握枪,一手高举三色旗。她是自由的象征,正在勇敢的领导人民前进夺取最后的胜利。画面构图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动势,在女神的周围安排有法国革命代表性阶层的人物形象。人群中那个孩子象征着年轻的法兰西。

(三)英国、德国、俄罗斯浪漫主义艺术的迅猛发展

1.英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以威廉·勃莱克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绘画,拓展了艺术审美的新范畴,启动了个性与自由的艺术契机,在与僵化的学院派艺术抗衡的同时,更注重了情感表现与幻想情境。接着,19世纪上半期,康斯太布尔和透纳又在风景画创作上,树起了现实主义艺术的旗帜,将平凡的乡间生活和激动的海上情景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进入一个更为饱满的精神天地。

2.德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

在19世纪前半叶德国绘画艺术中,浪漫主义流派占主导地位,可将其视为典型的德国流派。德国艺术家在浪漫主义绘画方面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自这一画派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在北方以德累斯顿为中心聚集了一些信仰新教的画家,他们的创作以风景画为主,因此称为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

3.俄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的肖像画艺术在突破传统束缚的同时,更注重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精神的因素,强调人物的内在品质和情感世界。像基普林斯基(1782~1836)、特罗平宁(1776~1857)等人的创作,他们分别以贵族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的形象来揭示那个时代的精神品质和情绪。绘画中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基普林斯基。他的优秀作品《骠骑兵达维多夫》使他获得院士称号。1827年基普林斯基为普希金所作的肖像曾受到普希金本人的肯定。

三、结束语

对于浪漫主义的兴起、发展及与此有关的知识,以上也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述,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艺术学界仍将继续进行更深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罗伯特·罗森布卢姆.现代绘画与北方浪漫主义传统[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对镇扶贫领域交叉巡察的体会 篇9

今年8月,在组织的安排下,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县委巡察组对**镇扶贫领域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交叉巡察工作,在组织和领导严格严谨的作风带领下,短短十来天,顺利开展了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核实等相关工作,圆满完成了目标工作任务,同时个人也深受感染和教育,深深体会到了巡察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促进了理解,收获颇多。

一、巡察前认真学习,明确要求,积极准备,一是学习关于开展巡察工作的条例和文件规定。通过学习我熟悉到巡察工作对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总书记提出的扶贫攻坚任务的贯彻落实、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进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巡察组的任务就是协助县委巡察办对被巡察单位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充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确保巡察监督的客观、真实、正确,为县委领导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和根据。只有熟悉到巡察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任务要求,才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要求。二是明确巡察工作要求。巡察是政治巡察而不是业务巡察。要坚定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守价值取向,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镜子,以“四个意识”为标杆,以“党章常规党纪”为尺子,以《巡视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市县党委开展巡察工作的意见》为遵循,深入发现和揭露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抓住关键少数,要坚持实事求是。要注意结部门职能特点,查找被巡察单位存在的个性问题。再上升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上去分析,把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都找出来。三是深刻领会制度政策,做好巡察根据方面的预备。针对巡察工作中可能触及到的业务内容,广泛搜集相干的内部控制和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文件和规定,熟悉政策掌握尺度,力求找准方向不走弯路,提高巡察工作效率。

二、巡察时严肃对待,严格要求,严谨工作

一是严肃对待,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此次巡察工作,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就是“严”,首先应严肃对待巡察工作,从讲政治、讲规矩的高度出发,丝毫不能马虎。通过十来天巡察工作,我深深认识到扶贫工作是和单位上其他方面的工作是紧密联系的,扶贫巡察的最终结果是全面落实领导责任,扎实有效开展扶贫工作,确保扶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如果从一开始就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做到精准识别准确,那么无论是从党内、经济、财务等工作,都不会敷衍了事。二是严格要求,对自己严格工作制度,与巡察组成员吃住一起,同时上班下班。每天上班做好工作安排,晚上小组开会时做好当天工作情况汇报,有问题的、不清楚、不了解的情况都要及时提出,做好记录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巡察工作。三是严谨工作,按时完成巡察工作任务。主要是扶贫资金有没有及时下拔,生产生活补助性资金有没有到户,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是否规范等。扶贫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方面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的问题。

三、巡察是对扶贫攻坚实现的保障

此次巡察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落实主体责任是推动所有工作的抓手,只有落实主体责任上级下达的各项政策规定才能落到实处。扶贫领域存在着工作推动不力、帮扶缺乏措施,主动帮扶敷衍等共性问题。这都是在主体责没有真正落实到人而滋生的各种庸政、懒政、怠政行为。要真正的落实主体责任,完成扶贫攻坚任务一是要要秉公用权,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民造福、为党分忧,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防止权力商品化、庸俗化。二是要依法用权,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决不能随心所欲、徇私枉法;廉洁用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要有高尚正派、恬淡健康的生活方式,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三是要敢于担当。就是要敢挑重担、敢负责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把上级精神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扶贫领域形式主义 篇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按照本次会议议程,下面,我代表*区监察委员会报告开展扶贫领域监察监督提出监察建议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开展扶贫领域监察监督提出监察建议工作情况。

开展监察监督提出监察建议是监察法赋予监委的重要职责,是监察机关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一项重要措施。区监委在市纪委市监委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支持和监督下,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届*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委、省纪委省监委、市委、市纪委市监委和区委有关决策部署。

忠实履行监察法赋予的职责使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能作用,紧扣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题,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监督调查处置的重点,全力推进扶贫领域监察监督并提出监察建议,严肃查处了一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为我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证。2021年4月23日,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区监委荣获“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建立健全机制,压紧压实责任。

区监委全面履行宪法和监察法赋予的职能职责,把开展监察监督、提出监察建议贯穿扶贫领域全过程和各环节,着眼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整治扶贫领域*、官*主义,全力护航脱贫攻坚。按照市纪委市监委和区委部署要求,成立以区监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扶贫领域专项监督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工作压茬推进、治理年年深化。

强化统筹部署,压紧压实责任部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建立区监委与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联系机制和线索双向移送制度,实现监督检查信息共享、问题线索相互移送,推动各责任部门重点围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政策落实不到位、攻坚打法不精准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对本系统下级单位的指导、督促和监管,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2018年以来,共召开扶贫领域监督工作例会36次,召开专题调度会议14次,形成调研报告8篇,各责任单位移送问题线索共32个,调查处置13人。通过制度机制管人管事,有效解决了有人担责、失职追责的问题,确保各方责任压紧压实、切实履行。

(二)做实监督举措,推动问题整改。

把扶贫领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省委巡视反馈我区的5个问题、省委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35个问题、区委“板块联动”“点穴式”专项巡察反馈的462个问题,以及我区在“挂牌督战”工作中梳理的短板、弱项,逐项制定监察监督工作方案,召开问题整改监督检查推进会,以专项督促、明察暗访、实地督导、通报批评、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扶贫领域责任部门深入解决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产业扶贫、人居环境、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突出问题。

围绕我区“百日攻坚战”“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扶贫工作部署,实施监委领导班子包片督导行动,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问题整改监督机制,统筹区、乡(镇)两级监察力量,深入8个乡(镇)58个村(社区)开展“督”“战”,就地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深入纠治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工作中敷衍了事、弄虚作假,不担当、不作为等*、官*主义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助推1352户36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质量“清零”。2018年以来,扶贫领域查处*、官*主义7人,诫勉谈话18人,通报7人、通报党组织4个、提醒谈话282人次,推动问题整改1778个。通过多种方式的监督,有效解决了发现问题怎么办、出了问题该办谁的问题,确保形成扶贫工作有人管、管不好有人负责的格局。

(三)坚持严查严处,形成强大震慑。

紧盯扶贫责任部门领导班子等“关键*”、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等“关键领域”、紧盯扶贫政策项目资金运行等“关键环节”,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贪污侵占、行贿受贿、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行为,对履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力的单位和部门,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将严的主基调贯穿于扶贫领域的全过程、责任履行的各环节。

比如,在开展扶贫项目专项监察中,严肃查处了羊昌镇李某某等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骗取国家扶贫项目资金违法问题,并对时任羊昌镇副镇长进行了问责。比如,在开展“一折通”专项监察中,严肃查处了原创新社区金某利用职务便利,编造虚假救助申请资料,套取国家临时救助金11万余元违法问题,并对区民政局分管临时救助金的领导进行了问责。再比如,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中,严肃查处了*区就业局陈某某挪用就业奖补资金493万元和单某套取国家就业创业一奖一补资金30万元问题,并对时任区就业局局长进行了问责。2018年以来,全区监察机关围绕扶贫领域开展了12个专项监察和13个专项治理,立案查处26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问责乡科级领导38人,追缴违规违法资金626.34万元。通过严肃查处一批违规违法行为,有效解决了扶贫干部不能为、不准为的问题,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促进完善发展,确保长效长治。

注重用好“监察建议”这一利器,对扶贫责任部门在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方面的问题,依法提出完善措施、强化管理、健全制度等监察建议,推动其抓早抓小、以点带面、堵塞漏洞,并形成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比如,发出监察建议及督办建议,督促羊昌镇人民政府对头花蓼种植项目中存在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的监管和指导有盲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纪律观念淡漠、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行清查整改,推动羊昌镇进一步规范了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管、审核、验收等程序。

比如,督促区民政局对村(社区)务公开和脱贫攻坚工作中主体责任发挥不明显、指导与协调不到位、村务公开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进行清查整改,推动区民政局切实履行民生保障职责,进一步规范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再比如,督促区财政局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不精准等13个突出问题进行清查整改,推动区财政局切实履行好扶贫资金监督管理职责,并制定了《*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分配差异化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在提出监察建议的同时,区监委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督促案发部门解剖案件,深入查找政策执行、日常监管、责任落实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根源,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2018年以来,共发出监察建议4份,下发督办建议25份,通报典型案例23件23人,督导羊昌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2家乡镇、部门开展“一案一整改”工作。通过监察建议的督促指导,有效解决了扶贫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的问题,确保扶贫成果稳得住、能巩固。

二、工作体会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监委忠实履行宪法和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方针方略,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监察监督提出监察建议工作,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尤为深刻: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

牢牢把握合署办公体制下监察机关本质上是党的政治机关,开展扶贫领域监察监督就是政治监督,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监察监督提出监察建议工作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方式,坚定不移做实监察监督。

监察机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必须增强法治意识,以宪法法律法规为准绳,切实增强法律意识、程序意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监察监督、提出监察建议,并推动做实、创新,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维护群众利益。

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确保节奏不变、力度不减,着力解决好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区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市监委和区委决策部署,在扶贫领域监察监督提出监察建议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全面,系统性、深度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开展调查处置工作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缺乏有效措施、手段和技巧,还需进一步创新监察监督工作方式方法;涉及法律、财经、审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员储备和培养存在短板;跟踪问效等监督“后半篇”文章中,形成“提出建议—整改落实—跟踪督导—结果运用”的监督闭环上还需进一步优化。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监察监督也永远在路上。区监委将在市纪委市监委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支持和监督下,始终坚持以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届*全会精神以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十二届省纪委五次全会,市委十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十届市纪委六次全会和区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即将召开的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定下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监察监督提出监察建议的职能作用,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奋力开创“美丽*·活力新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强化政治监督,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强化政治监督,压紧压实责任,督促各级各部门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有效工作机制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坚持重心下移、靠前监督、精准发力,紧盯“两个责任”、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扎实开展监督检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见效。

二是强化自身建设,打造过硬监察干部队伍。

以DS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年”为载体,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确保知责于心、担责于行、履责于行。进一步深化全员培训,加强对监察法、监察法实施条例、监察官法的学习,不断推进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严格执行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严守监察边界,持续整治“灯下黑”,以铁规铁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监察铁军。

上一篇:纪检干部监督心得下一篇:正月十五看冰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