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参赛说课稿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墨梅》参赛说课稿(通用2篇)

《墨梅》参赛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

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

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配乐)

师引读: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

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齐诵《墨梅》!

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

五、说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墨梅》参赛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第2课时.下面我分别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初步解法等知识的学情上,继续结合一些实际问题,主要学习两方面内容:第一:强化如何解不等式,再次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第二: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类讨论,再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其中前者性质属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提升,后者属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对两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体会不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已学知识深化和运用,又是为下一课时以及下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为: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本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能用不等式熟练地表示出不等关系。(2)能力目标:

通过思考、观察、类比等实践活动,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讨论问题的能力,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3)情感目标:

在数学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形成互帮互助的意识。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根据考试说明所要求的会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本节的重点之二。结合本班学生目前的教学实情以及考虑到本课时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分析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不等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通过对一个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分层理解、引出一元一次方程,再对题目作相应的修改,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这样促使学生思考、类比从而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对该新方法进行有梯度的训练。此外在讲解例2之前,展示一系列身边商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在整个学习中,教师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并适时恰当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中类比、分类讨论的思想,体会从方程到不等式的迁移,同时使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具体建模过程,体会不等式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的价值。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用到类比、分类讨论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以我们学校正在实施的课改理念为中心,以学习单为载体,《学习单》教学模式: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是我们展示才艺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复习引入,启发引导;创设情境,激趣思考;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尝试练习;方法总结,深刻理解;课堂小结;课后分层练习六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引入,启发引导

教师首先通过一道方程和一道不等式:(1)1000.9(x100))=500.95(x50)

(2)x+365×0.6> 0.7×365 为本节课能够顺利开展、节省时间做好铺垫。接着以一道修改后的方程题引出本节课的例1,这样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新课中去,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的问题是:对于本题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设未知数,因为问题中出现了“至少”词语,导致无从下手。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它与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是一样的,当你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再做判断,这样问题中反映出的不等关系的词语会与你算出的结果一致的。尝试练习1:通过类比的思想,学生自己尝试模仿练习,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创设情境、激趣思考

教师展示一系列学生身边商场的促销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从而引出例2,(此题不好理解,教师要求小组1号、2号学生掌握,而其它学生作了解。)

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引导分析:

甲的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到 元后; 乙的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到 元后;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在两家商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为什么?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不超过100元,在两家商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为什么?如果有,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

(3)若累计购物超过100元,设累计花费x元,则在甲商店需要花费 元,在乙商店需要花 元。

此时,两家商店都有优惠,究竟到哪家购物更优惠呢?可能有几种情况?(分类讨论思想的体现)(4)购物累计达到多少钱时(超过100元),在哪家购物花费更少? ①当选择任意商店时候,列出等式

②当选择 商店时候,请列出不等关系: ③当选择 商店时候,请列出不等关系:

[设计目的] 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购物问题,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近,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并且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也充分体现了《课标》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对于下列不等式

50+95%(x-50)>100+90%(x-100)50+95%(x-50)<100+90%(x-100)或着:

设计目的:该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解决学生预习导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能引出本节课所需突破的重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是什么?能用此方法解决上述不等式吗?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加入我们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上述这不等式很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特殊值法辅助判断。

尝试练习2:通过类比的思想,学生自己尝试模仿练习,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设计目的]此环节是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设计。

四、方法总结,深刻理解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围绕以下问题引导:

1、你对本节课内容有哪些认识?

实际问题————审题、设未知数————根据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建立数学模型(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数学问题的解————实际问题的解

2、本节课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特殊值法

[设计目的]通过小结,引导学生回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并为学生提供课下继续思考的空间。

五、课后分层练习

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道习题: 第一题:务实基础---修筑高楼

中山市某旅游区向本地游客优惠开放,每张票20元.另外,每天还将售出每张60元 的普通票300张,如果要保持每天票房收入不低于20000元,那么平均每天至少应出售本地优惠票多少张? 第二题:巅峰对决——服务生活

A购物中心和B购物中心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现在两家商场服装专柜打出这样的广告:

母亲节快到了,阿芳想去购买衣服送给妈妈以尽孝心,不知道选哪家商场,请你做她的参谋,去哪家商场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

上一篇:环境卫生管理协议书下一篇:三尺讲台(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