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问卷调查分析

2025-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线学习问卷调查分析(精选8篇)

在线学习问卷调查分析 篇1

永安二中张先村

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学习方式现状和学生学习效果,深入掌握教与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教务处设计了本次问卷调查表,分别从课堂学习方式,课堂提问、课堂内容、课堂发言、提出建议等方面设置了10个问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2006年9月14日

调查班级:九(1)班

调查人数:46人

调查结果:

1、你喜欢的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B、自主学习C、探究学习D、研究性学习E、基于对话的学习F、利用网络学

2课堂上你最喜欢

A、3、你知道要上的课的内容吗?

A4、课堂学习中你用什么途径解决问题?

A5、当你的看法和老师不一致时,怎么办?

A、争取发言

6、当老师提问同学时,你在干什么?

A7、有自由表达看法的机会吗?

A、经常有B、有,但不是很多C、很少有

8、你认为老师课堂教学在时间分配上总体现状如何?

A、C、教师讲课所占时间合适

9、你上课时的状态大体如何?

A、总是在思索为什么

10、你希望怎么学习,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希望老师多让学生实践,希望老师上课讲详细些,希望老师多出些练习等

统计分析:

一、学习方式

从第一个问题当中可以看出学生到自由学习更喜欢占33%,基于对话的学习和利用网络学习占2%,学生上课中自我表现欲望大,希望得到认可,对于单纯的传统教学不太喜欢,其他的学习方式因为条件和实施的难度大些,学生不太喜欢。

二、学生课堂喜欢方式

从第二个问题当中可以看出学生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老师讲解。这跟我们传统当中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个认知能力有关,学生对老师有依赖比较大。同时学生也希望教学当中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学习计划

课前有复习计划者占74%,这些数据说明学生明确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知道要制订相关计划。但有计划不等于学习就有保障了,事实上,有学习计划者76%是没有完全执行或不执行的;有复习计划者也有50%是偶尔制订的,更遑论落实到行动中去了

四、学生课堂学习上问题解决的途径

学生处在一个集体当中,班级每个人的层次和水平是不同的,同学对学习当中碰到的问题更喜欢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来处理,占到41%。说明同学之间更有团结意识也更容易交流,但层次较好的同学则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班级上总是有一批类子生,他们的习惯上更喜欢自己处理问题。

五、学生回答问题与老师不同时,学生的处理

从学生的答卷来看学生争取发言过其占到52%,说明学生大多数同学还是在认真听讲,专心学习,有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走。有些学生只是静心听别人的发言,他们对回答没有多少欲望。说明一堂课,并不是都能调动每个学生

六、学生学习态度

总体来看,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相当认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生占41%;有11%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但是,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动陈述自己的想法的占41%;有48%的同学在观望,不积极进行思考。

七、学生发表看法的机会

课堂当中老师有给学生一定的机会来回答问题 但不是很多,有占43%的学生认为教学当中存在这种情况,有37%的学生认为很少有。说明我们教师在教学当中还存在“一言堂”的现象,这种课教学效率不高。

八、学生对老师上课时间合理性的回答

有54%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所占的时合理的这说明老师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有26%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要多讲,有20%的学生认为老师要少讲,从中说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的不同要求。

九、学生自己上课状况

有65%的学生认为能把握知识要点,说明老师上课有从学生教学实际出发,有认真精心备好每一课,大多数学生上课专心听课,认真做好笔记,懂得学习。但有些学生缺乏自由观点,总想记住老师的每句话,这是不现实的,说明学困生还是有存在的。

十、学生的希望。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建议是比较客观的,大多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参与其中,希望老师采取更多有效的教学方式。

调查结论:

一、学生有想学好知识的良好意愿,学生有进行自我学习的习惯,学生当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他们创造能力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当中给予重视和深入挖掘。

二、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时候上课时能专心致志地学习,认真听老师上课,做好笔记,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自我能力较强。但在上课当中也有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学困生存在一定的比例,要想提高好整体的成绩就不能放弃对学困生的关注和指导,要从总体上提高成绩就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由于学生性格差异及学习品质不同,有些学生在活动中不积极参与,坐享其成,使自主、合作学习成为部分学生的任务,达不到促进全体参与的目的,这是我们教学当中碰到的一个难题,要多想些办法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学习

四、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情况下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自我教书育人的水平和素养,提高个人业务能力,更好胜任教育工作。教学对策:

1、充分认识学习方式养成的重要性,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学生学习方式养成的理论书籍、刊物和文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式养成的技能,在全校掀起良好学习方式养成的热潮。

2、虽然我们努力在接受新的观念,但有时传统的思想还会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并非在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时课上还是以讲解语言知识为主,学生的自主、探究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不断研究,坚持教学实践并及时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自己。

3、认真抓好自习课,给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复习和预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在时间自主的条件下形成的,离开了时间自主,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4、各教研组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学习常规一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并制订各个环节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如何指导学生复习、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指导学生笔记、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等。

在线学习问卷调查分析 篇2

关键词:电路分析,学习基础,教学针对性,期初调查问卷

《电路分析》课程是多个专业的职高学生最初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性和理论性强, 课程内容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 学生的学习基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缺乏了解将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 使教学陷入被动。常见现象如下:

1.新开课程的初期教学中, 由于对新教班级的学习基础缺乏了解, 导致部分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效果相差甚远, 到后期教学时, 往往积重难返。

2.由于对各班级学习基础的差异缺乏掌控, 初期的课程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 常会导致不同班级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有明显差距。

要改善这一状况, 教师应该尽早开展有意识地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活动, 并尽量缩短活动周期, 避免在对教学对象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基于这一思路, 笔者组织了一项调查研究活动, 主要内容如下:在学期初即通过问卷调查来初步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基础, 并根据调查结果来调整改善教学,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持续观察调查对象的学习效果, 与往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 检验教学调整改善带来的实际收益, 为更深层次的教学改善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围绕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意义进行分析, 具体如下。

一、问卷设计的准备工作

在问卷设计的准备阶段, 我们明确了以下几个事项:

(一) 确定了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

我们将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确定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评估当前任教班级的学习基础, 从而针对当前任教班级制定出具体到单个或一类知识点的教学改善措施,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具体实在的帮助。

(二) 确定了问卷的内容结构和体现形式

通过对长期积累的课堂问答记录、试卷和实训考察记录等学生学习资料的整理分析, 我们认为课程学习效果受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分别为数学运算能力、文字理解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我们将问卷内容结构总体上确定为五类基础能力的调查 (卷面上不出现类别划分的标题) , 每个类别中再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相关知识点来设计问卷题目, 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某个具体知识点所需的基础知识状况, 又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某一类知识点所需具备的基础能力状况。在题量设置上, 考虑到教学课时安排和学生答卷效率等因素, 每一类调查题的数量确定为5道题。由于问卷调查时间放在了期初, 此时学生尚未学习课程内容, 所以问卷内容不能体现为对课程内容的直接考查, 但又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这就需要对问卷内容的体现形式进行处理, 因此我们将问卷内容的外在形式确定为对日常认知、初中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考察, 而将课程内容隐含在其中。

(三) 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对象

我们的主要调查对象是刚接触《电路分析》课程的职高学生, 通常是职高一年级或刚升至二年级的学生。为使调查对象能适应问卷难度, 在问卷初稿完成后, 我们会在初中三年级学生中开展试验性调查活动, 以根据调查结果来调整问卷难度。在我们已开展的两轮调查活动中, 共有10个班级的职高一年级学生 (458人) 参与 (另涉及4个班级的初三学生不作为本文分析对象) , 本文中与问卷相关的分析皆以此群体的反馈信息为基础。

二、问卷的设计分析

调查问卷在内容结构上分为五个类别的基础能力调查, 各类型的调查题并不为某类别题型所特有, 在对形式进行适当调整后也可以为其他类型所用。下列举例分析中, 出题背景、预计答卷情况等分析基于对以往教学过程中课堂问答、试卷和实训考察等渠道积累的资料的分析, 实际调查结果则基于答卷的统计分析, 分析结论主要服务于相应知识点的教学改善。

(一) 数学运算能力方面

《电路分析》中大部分知识点与计算有关, 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某知识点也往往仅凭考题的计算结果, 因此, 当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 我们很难确定问题是出在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上还是基础运算能力上。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学生总体的基础运算能力的状况, 以避免课程教学脱离学生运算能力的实际情况。下举一例:

例1将144个人分成A组和B组两个小组, 并使A组人数为B组的3倍, 则A组人

数为多少?

1. 出题背景: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顺利完成的分配运算, 到了电路分析中对电压电流进行分配时却出现了问题, 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完成两串联电阻的分压运算。本题的用意在于评估当前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完成最简单串联分压的运算能力。

2. 调查结果:

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75%左右。实际调查结果是, 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84%, 最高正确率为87%, 平均正确率为85%, 比预计情况要好。

3. 分析结论:

各班皆有近15%左右的学生将在进行两电阻分压运算时遇到困难, 由于人数不多 (最高为7人) 且问题出在最基本的运算能力上, 可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重视与这些学生的互动, 将运算演示做到位。

(二) 文字理解能力方面

课程中有大量的文字概念, 理解这些文字概念是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 但学生常会因为理解不了或是认为自己理解不了, 而选择去机械性地记忆概念, 甚至索性放弃概念学习。其实, 很多概念仅仅是在学生日常认知的基础上附加了专业术语等学科形式, 对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并没有太高的要求。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学生总体的文字理解能力的状况, 以从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概念教学的预案。下举一例:

1. 出题背景:

很多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时会忽略电阻定律的限制, 在根据额定功率计算实际功率时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本题将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间关系的核心概括为一段文字描述, 这段文字的假设条件较多, 意在评估学生现有的文字理解能力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对两定律关系的理解。

2. 调查结果:

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70%左右。实际调查结果是, 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50%, 最高正确率为76%, 平均正确率为64%, 与预计情况接近。

3. 分析结论:

这段文字基本就是教师在课堂讲解时的语言描述的核心意思, 而各班竟有从24%到50%不等比例的学生理解不了这段文字, 为此在进行此类综合性内容的教学时, 可尝试安排单独的课时, 来专门分析具有关联性的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 必须优化讲解方式, 加大对概念性文字中各条件的地位、作用和彼此关系等的分析力度, 进而培养学生对有关联性的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逻辑分析能力方面

《电路分析》的学习很依赖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逻辑谬误和悖论, 如学生计算的有效值会超过最大值、竖直方向的导线上画上了水平方向的电流、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动势的极性相同等等, 而这些情况往往又出乎教师的预料, 成为了课程学习的隐患。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尽早发现学生在逻辑能力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在教学上有所准备。下举一例:

1. 出题背景:

在单独的KCL和KVL学习任务完成后, 支路电流法的核心学习任务无非是理清逻辑关系, 理解A=B+C-1这个关系式, 可以说从KCL和KVL到支路电流法仅一步之遥, 但很多学生止于这一步。本题基于支路电流法各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 树洞、松树和柏树分别对应支路、节点和网孔, 松鼠总数、红腹松鼠数和长吻松鼠数分别对应总方程数、KCL方程数和KVL方程数。本题的设计用意在于调查学生对题目内容中各个对应关系的逻辑分析能力, 以评估学生学习支路电流法的困难程度。

2. 调查结果:

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55%左右。实际调查结果是, 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34%, 最高正确率为57%, 平均正确率为44%, 预计情况实为调查结果中的最好情况。由于担心调查结果受到文字理解方面的影响, 我们对本题进行了后续调查, 结果表明当本题的三个条件中的某一个单独出现时, 学生基本不存在文字理解上的障碍。

3. 分析结论:

基本可确定问题出在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上, 答题错误的原因基本在于没能找出题目中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支路电流法的新课教学中, 我们可以将教学重心进一步向A=B+C-1这个逻辑关系式倾斜, 注意避免“单个方程式怎么列”“方程组怎么解”成为新课内容的主角。

(四) 归纳总结能力方面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期望学生能自己从现象中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激励学生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 因为我们知道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学习效果要明显好于被动地听讲。但实际上, 在教学上采用这种方式的收效会因班而异, 如果脱离了班级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氛围等实际情况,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类调查题的设计基于部分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知识点, 用意是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估这种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下举一例:

1. 出题背景:

本题基于楞次定律中的“阻碍”概念, “阻碍”概念在本质上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它的概念描述比较抽象而且具体体现形式太多, 会被很多学生误认为是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我们希望通过本题来评估有多少学生能从繁多的形式中自行总结出“阻碍”的本质。

2. 调查结果:

各班级中, 最低正确率为63%, 最高正确率为71%, 平均正确率为66%, 占比近2/3。

3. 分析结论:

在后面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用一来一回、双管齐下的方式:先面向调查结果中那近2/3的学生, 引导其从罗列的现象中自行归纳总结出结论, 再面向另外1/3的学生, 用前面得出的结论分析来分析具体的现象, 并且可以重点关照后者。

(五) 思维拓展能力方面

我们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大致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学生用”的阶段,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从第一阶段顺利过渡到第二阶段。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有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教师在第一阶段中的教学投入, 二是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这里的思维拓展能力指的是诸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逆向思维、多角度思考等个人学习能力, 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投入的力度。不同的班级完成此过渡所需的教学投入是不同的, 无差别的教学将导致很多学生停留在第一阶段。本类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任教班级的思维拓展能力的相关状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投入的力度, 使更多的学生能完成过渡。下举一例:

1. 出题背景:

相位关系是个灵活性很高的知识点, 需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 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很多, 在具体表达形式上是无法穷举的, 课堂教学只能覆盖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 更多的形式要靠学生根据所学来拓展运用。本题的目的在于调查任教班级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预划对相位关系各要点的教学投入的力度。

2. 调查结果:

答案以两类形式为主, A类为仅包含“甲的前方266米处是丙、丙的后方266米处是甲”两个答案形式, B类为在A类的基础上又多了“甲的后方134米处是丙、丙的前方134米处是甲两个答案形式”, 各班答案中, A与B比例最低的为69%比28%, 最高的为89%比9%。另外, 各班的答案, 也存在着极少比例的以下几种情况, 即只写了一个答案形式 (甲的前方266米处是丙) 的和计算错误的。

3. 分析结论:

根据A和B的比例总和, 我们认为, 当前学生在学习超前和滞后的相对性上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教学中应以引导启发为主;根据B的占比, 我们认为在分析相位关系时, 很多学生可能不能自觉完成互周角概念的拓展运用, 所以我们应重视对运用互周角概念的分析投入;根据其余答案的占比, 我们认为, 角度值的周角周期性很可能会阻碍学生对相位关系的判断, 所以我们应加大对角度值周期性的教学投入。

三、问卷调查的意义

(一) 使学生了解自己, 建立学习信心, 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一直认为, 对于职高学生, 提升学习效果不仅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也要重视学习信心的建立。在问卷调查中, 答对的题目,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某知识点的信心, 避免因对自己能力的误判而消极对待甚至是放弃学习;答错的题目, 在教师的引导下, 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 并明确该不足是否不可克服, 做好相关的学习准备工作。这还能在学生尚有学习热情的学期初就帮助学生找到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着手解决, 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的有效途径。

(二) 使教师了解学生, 增强教学针对性, 提升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帮助教师尽早地了解了任教各班学生在学习上的历史遗留问题, 也掌握了各班之间在学习基础上的差异, 从而可以使教师对具体的班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问卷分析中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结论”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就目前实践情况来看, 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结论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用以评价教学效果的各项指标趋好, 很多源于学生学习基础的问题被及早发现并应对, 避免了出现积重难返的局面。

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以期初问卷调查为起点, 紧随其后的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持续性的观察、记录、比对、分析、总结等活动, 目的在于更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 此过程涉及诸多琐碎的数据信息, 其对教学质量提升这一结论的支撑作用我们将另外撰文论证。

(三) 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提供着手点

问卷中的每一题都是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可以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具体可行的措施, 虽然这些措施带有应急性的色彩, 主要服务于短期内的本课程教学, 但由于调查题的设计中融合了能力调查, 使我们能够根据单个调查题的调查结果和类型题的汇总分析结果, 找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着手点, 在实施教学改善措施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提升了部分个人能力。

四、总结

本问卷的设计调查及后续教学行为只是提升教学效果的诸多途径中的一条, 只是笔者与同事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通过这一尝试, 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己在教学上遇到的一些问题, 解除了一些疑惑, 相对提升了教学效果。一张调查问卷能解决的教学问题是有限的, 但如果每一次尝试都能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尝试必然能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调查研究的持续, 问卷的设计将更趋科学, 结论将更具教学指导价值, 甚或可能衍生出调查问卷之外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宝生, 高阳, 吴秀娥.基于学生学习基础的理论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5) .

在线学习问卷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英语学习心理压力 高中生 原因 建议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由于经济社会长期高速发展,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英语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高低。正是由于英语学习的重要地位不可忽略,因而,英语学习不得要领,英语成绩下降,英语能力长期无法提高,等等,这些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倍感心理压力重重。如何缓解心理压力,快乐学习英语、有效学习英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选择这个主题进行调研,本问卷着眼于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英语学习压力带来的的种种影响,并探求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

笔者利用在深圳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实习期间以高一年級4班和11班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心理压力的真实感受和看法。问卷针对研究的核心要素设计了十道选择题,内容涵盖英语学习心理压力的来源,心理压力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等等。共发问卷110份,收回并抽取有效问卷108份。

三、调查数据分析及结论

对被调查者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了10个方面的问题,重点对问卷中,现在的英语学习压力来自哪里;对英语考试成绩的态度;考试失利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学好英语的信心,这4个问题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数据表明:

1. 72.2%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心理压力来自于考试成绩下降;

2. 74.8%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非常关心;

3. 64.7%的学生认为考试失利对英语学习影响很大;

4. 60.1%的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不足。

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看出:该校高一学生普遍感到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从问题1中可以看出:调查人数中,压力大多来自考试成绩的下降,可以看出英语成绩长期无法提高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从问题2中可看出:考试后同学对自己的成绩是相当关注的。成绩是学习效果的反映,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强烈,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排名对比,成绩低于别人时,又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心里又有了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从问题3中可以看出,当学生遭遇自己考试失利时,会对自身产生很大影响,继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烦躁,厌学,怕学等情绪,从而自身产生压力。从问题6中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能学好英语严重缺乏信心,对自己英语能力的提高无从下手,无能为力,从而又给自己下了一个“学习压力大’’之称。

由此笔者得出结论:高中生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对英语考试成绩的高期望,也与社会影响,家庭影响有关。学生对英语学习只做考试成绩目标期待,如果不从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而急功近利,其自身基础与方法的弱势与自己所定的成绩目标不匹配,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决定英语学习进步和前程,这样学生的过大压力不可避免。

四、思考与对策

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压力问题的引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不能完全解决它,也不可能让学生没有压力,笔者所做高中生英语学习心理压力调查是想真正了解我们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实际情况,从而探讨减少压力的办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希望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心理疏导教育工作。由于平日生活关系,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实质是最密切的,家长是学生最好的伙伴,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应该来自于家庭。希望家长能够与子女进行沟通,了解子女的心理,和子女建立亲密关系,做孩子的知心好友,能够站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看待他们成长中的问题,及时调节孩子的心理,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家是他最大的依靠,无论发生什么困难,家长是最大的力量。而对有利于孩子学习的规定和要求要慎重考虑,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这样学生才能放松紧张的神经,以相对平和的态度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2、良好学习的氛围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希望各科老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要重视课余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授人以渔”,寻找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

3、作为学习主体的我们,要正确面对压力。压力应该时时有,但要学会调节,学生应当自己给自己适当放松的空间,不要时刻给自己添加压力,学习动机要适度,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学习目标要适合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做自己的知心朋友。

4、最后希望学校都能够作好高中生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多进行一些讲座与指导。

参考文献:

[1]燕国材.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在线学习问卷调查分析 篇4

同学,您好!这是一份有关大学生寒假学习与娱乐状况的调查问卷,用于寒假生活的调查。希望能占用您一点宝贵的时间,配合我们完成这一份问卷,谢谢!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在寒假里,您每天学习的时间为多少?

A.没有学习B、1小时以内C、1—2小时D、3—4小时E、4小时以上

3、如果学习,您主要是用于哪方面的学习?

A、实践方面的学习B、书本理论知识的的学习

4、如果是实践方面的学习,主要是哪方面的实践?

A、企业兼职B、自己联系政府事业单位的实习C、做社会调查D、参加政府组织的带薪实习E、参加三进三同活动

5、如果是理论学习,您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A、专业书籍B、阅读中外名著C、科普书籍D、报刊杂志E、其他

6、假期中,您每天用于娱乐的时间大概是多少?

A、没有时间B、1小时以内C、1—2小时D、3—4小时E、4小时以上

7、您娱乐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A、上网B、看电视C、运动健身 D、逛街E、去歌厅唱歌 F、打扑克或下棋 G、和亲朋好友聚会H、到外地旅游J、其他

8、假期间,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

A、给自己继续充电 B、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C、让生活更充实,积累经验

9、寒假期间进行娱乐的目的是?

A、利用寒假调节身心,好好放松一下B、消磨无聊的时光C、增进同学和亲人之间的感情D、增长见识E、锻炼身体

10、您认为学校对大学生的寒假安排应该做出怎样的帮助?

A、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B、布置一定的学习计划C、不制定任何任务D、无所谓

11、您认为家庭对大学生的寒假安排应该做出怎样的帮助?

A、积极营造学习氛围 B、提供实践机会 C、多安排些娱乐活动 D、无所谓

12、现在让您选择,您觉得合理的寒假安排应更倾向于哪方面?

三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篇5

开学至今,在这两个多月的学习中,我班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四处张望,老师讲老师的,自己做自己的,即使老师提醒了,也是几分钟热度,又开起了小差。

2、个别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不够正确,读书不捧书本,写字左手不压本子,身子落在桌子上,腰不挺起来,一只脚垫在屁股下或索性跪在凳子上。

3、有几位学生要么拖欠作业,要么草草了事,做错的作业老师不盯着也不主动订正,学习的自觉性不强。

4、个别学生缺乏勤学好问的意识,遇到不懂的、不会的,能瞒就瞒,能抄就抄,得过且过,自欺欺人。

秉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宗旨,针对以上情况,我班开展了各项活动,如:各小组每天作业情况争星制,小组长针对小组成员每天上交的各类作业的上交率、订正率给予奖励,都做到的奖励一颗星,没做到的,不予奖励。课堂表现争星制,也采用以上方法,一周下来,根据各小组的记载情况,对一周下来各项评比都优秀的学生奖励红五星,分别贴在“雏鹰起飞“栏各自的小雏鹰上。另外对各门学科单元测试优秀的学生也分别予以奖励红苹果、大红花。今后评比三好学生、各类先进只要参照“雏鹰起飞”栏就好了。

在线学习问卷调查分析 篇6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武书敬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年第05期

摘 要:学生的学习心理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本文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调查,探讨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分析人格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影响,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遵循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质量观;通过合作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强调行动研究。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习动机;焦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6)05-0095-04

一、引言

学校教育是“全人教育”。“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增强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积极向上的品格”《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P22》。外语教学是一个包括很多变项的复杂过程,其中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较之“母语”教学,外语教学受社会环境、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更为严重,再加之多年来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有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倾向,有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和障碍。因此了解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对心理的现状,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时间与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时间为2005年3月16日,调查对象为高一年级的238名学生,其中男生138人,女生100人,年龄在15-17之间,这些学生都已经学了三年以上英语,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率为60%。

(二)研究工具

为了能全面地调查和反映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情况,笔者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1.定量研究:问卷调查

问卷共分27个项目,根据文秋芳(1996)和程晓堂(2002)和Broady(1996)的学习策略问卷设计而成,分为以下5个纬度: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情绪控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交际能力。问卷采用莱科特五级记分制,要求接受调查的学生在五级刻度表上选择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最接近的一项。为了保证问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该问卷采用匿名的形式。

2.定性研究:访谈

笔者随机选取了3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为使访谈气氛轻松和谐,访谈中没有录音。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了保证问卷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调查问卷的填写由被调查学生的英语教师利用课前10分钟让学生当堂完成。笔者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38份,并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笔者还对随机抽取的3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便更有效地描述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

三、结果分析

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心理因素的差异,会产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差异。下面就最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加以分析。

(一)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

表1.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

数据显示表明,接近一半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直接兴趣,他们学习外语是为了通过考试或赢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比例,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这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在于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有多种,因人而异。对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运用语言的成就感是共同的需要。从教学角度来说,唯有保证学生有所得,才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办法。

(二)学生外语学习的自信心

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不能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过程和方法说不清楚。上课不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因为智力、生理及情感因素的作用都要在自信心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造成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根据访谈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跟不上课程进度,长期处于应付局面,考试成绩总是排在班级后面。自信心不高的另一原因是自己确立的短期目标过高,一时难以实现,长期以来,得不到成就感,自己对自己的成功产生怀疑。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教学中的责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实行个性化教学,对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实行“导师制”,提出高的期望,以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英语水平低的学生,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计划,并加强过程管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另外,还要加强学法指导。在设计任务时,要明确责任、目标,提高学生对完成任务过程和策略的关注意识,并附以相应的过程评价。

(三)学生外语学习中的情绪控制

数据显示只有35.3%的学生认为在英语学习中能努力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52.84%的学生认为自己注意调整英语学习中的情绪,61.77%的学生认为当考试不理想时,总能暗暗鼓励自己不能泄气。教育研究表明,焦虑分为两类:一类是阻碍型的,一类是促进型的。轻度的或者适度的焦虑对学习有益,这种适度的焦虑能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驱使学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甚至激发到超长状态。而过分的焦虑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心理障碍。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过分焦虑与学业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和自尊心之间都存在负相关关系。

根据访谈结果,在外语课堂上,焦虑感部分原因来自不当的教学方法。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缺乏容忍,学生一犯错误,教师就批评。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学生下意识地为了维护自我而采取回避和退缩行为。也有些人的焦虑源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欠妥,学习成绩差,有些学生花费了很大气力,却屡屡失败,有些人受了亲朋好友的负面影响,被别人学习英语失败的阴影所笼罩,畏难、怕受挫折的情绪占了主导地位,这类外语学习者往往自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够,整个学习在压抑的状态下进行。

(四)学生的外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方面,数据显示,50%以上的学生认为制定个人计划、确定个人目标、评价自己的进步对外语学习很重要,虽然半数以上的学生不同意“老师批改的作业才值得做”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我等老师来解决”。但只有17.68%的学生认为总是根据需要进行预习,29.41%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积极思考,50%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58.83%的学生却期望老师能确切地告诉他们要做的事。数据表明了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但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付诸于行动的自我监控和坚强意志,对老师还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学习还处于被动状态。

(五)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从表中的数据来看,除了选项“在英语学习中,我乐意向同学提供帮助。”平均分较高之外,其它选项平均分都较低。如:“在交际中,我注意中外习俗的差异”(平均分为2.38),“在交际中我能克服语言障碍,维持交际”(平均分为2.35),“我能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

会”(平均分为2.68),数据表明学生的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师生沟通的能力有待于提高。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使用非交际语言教学法,学生无法在适当的语境中去学会使用语言,当他们发现语言知识不能自然地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不能带来交际能力的提高时,就会产生“交际无能”的感觉,在部分学生身上,还会出现拒绝交际、回避交际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后果(黄晓红,1993)。

四、启发与建议

通过本次对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的调查,笔者认为若使学生有健康的和谐的英语学习心理,学习心理的研究应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

(一)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质量观

1.澄清对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认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以往以及目前的教育在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方面有两个误区(程,2000):第一,重视智力和知识的发展,忽视心理发展因素,以致于受教育者人际关系淡薄、身心得不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第二,忽视学习心理与认知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育中,过分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培养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忽视情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时,认知活动自行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效果。

2.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心理已经不是语言教学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因此,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可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语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英语学习心理。

3.积极推进和关注与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相关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学生的积极的英语学习心理并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努力,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何评价教师在培养学生积极英语学习心理中的作用,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对于这些问题,只靠开发几种评价方法或评价体系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要形成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为多种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家长),采种多种评价手段(定量与定性),评价多种评价对象(学生、教师),实现多种评价目的(反映型与预测性)提供可能。

(二)通过合作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

1.我国的研究者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是缺乏与实际教学相关的实证研究,教师虽有一定的教学实践,但缺乏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能力。因此,加强双方的合作,有助于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2.学生家长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教育的有效的教育资源。国外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在学校接受一天的教育不及他上学路上10分钟受到的教育效果明显,国内也有专家指出

“5+2=0”,即七天的学校教育往往被两天的家庭教育淹没,因此,家长的积极参与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协调的发展。

3.师生交流。利用移情(empathy),就是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善于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教师要经常性地努力学习一些新的或困难的东西,利用这种经历了解学生所面临的恐怖和焦虑。如果教师想去帮助学生学习,那种把自己作为学习者而苦苦挣扎的经历将成为一种教学优势。这种经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同情,从而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动,以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由于英语学习有其特殊性,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和利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的意识,实践证明,案例分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已有的典型案例或自己开发的有价值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原有的学习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

另外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目的语文化的适应性和交际能力也是外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教师要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丰富自己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的知识,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文化,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介绍和渗透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的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设置一些特定的文化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模拟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角色表演,并指导他们尽量按照角色的特点和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语言,指导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语言、风格来表现该角色的民族个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参与交际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三)强调行动研究

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具有很多不可预测性,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也会因具体情况而千差万别,教师培训固然重要,但它不可能帮助教师解决一切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的职责已不是被动地模仿,而是根据自己教学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研究者要引导教师真实的发展观,提供实用的、可操作性的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的方法,澄清教师固有的传统观念,认为研究只是研究者的事情,与教师无关。把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作为真正的课题来研究,探索出适合于自己教学实际的,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语言教学的新路来。

当然,在具体的研究设计和实施中,研究者须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寻找学生学习心理研究新的生长点,但是,“遵循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质量观”、“通过合作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强调行动研究”这种的基本思路却是保证研究能够促进所有参与者共同发展,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广泛研究价值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在研究思路的指导下,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研究,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在线学习问卷调查分析 篇7

本次问卷调查就是把以上主、客观非智力因素为维度编制的一份调查问卷 (《高职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 以期较全面地了解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并给“高职学习困难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课题研究提供数据和材料的支持。本问卷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了高职不同专业的一到四年级12个班共520名学生做了此次调查问卷, 现将此调查问卷作以下具体分析。

一、调查问卷背景

在2011年5月, 德育组的课题小组申报了《学习困难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 为了促进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并为本课题提供有力的材料和数据支撑, 本课题组制定了《高职学习困难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在全校范围内选择520名学生做了这次调查问卷。

二、调查问卷的目的

为了研究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 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非智力因素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分析, 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另外, 也想通过本调查问卷的深入分析, 提出实际可行的应对方法和合理化建议, 减少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干扰, 并试图给老师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提供有效的建议。

三、调查问卷总体状况描述

本调查问卷一份, 共四页。内容涉及到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兴趣爱好、意志、情感及性格五个主观方面, 还涉及到了外部的一些客观因素:教师、学校的环境、家庭因素。另外, 还将完善非智力因素的调查也涵盖其中。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20份, 收回506份, 回收率较高 (达97%) ,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此次调查问卷涉及的对象是在校的一到四年级, 涵盖了本校五个系的造价、公交、园林、建工、监理、环境、智能化、城规等八个专业。被调查中男生占307名, 比例为59%, 女生为213名。比例为41%。留下有效电话的有391名同学, 占到回收的调查问卷总数目的77.2%, 说明参与调查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同此次调查问卷。

四、调查问卷分析方法

本调查问卷涉及到非智力因素的八个 (主客观) 方面, 因此在做分析的时候是将这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问题归类的, 也就是分为几个维度, 针对维度进行具体的分析。此外还用到了样本对比分析法, 即将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学生的问卷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总体作用和影响。

调查结果分析:在回收的506分问卷中, 通过进行统计和汇总, 对涉及到的主观非智力因素和客观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 主观因素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

1.学习动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在本次问卷的动机调查中, 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确指向个人功利需要, 占调查者的比重是44%, 将近一半。令人遗憾的是在学生学习的目标为了社会服务的需要这方面, 只占到调查者比重的5%。说明在学习困难学生中, 动机水平相对较低, 找不到自己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这给我们教育者敲响了警钟:加强对学生的动机教育, 或者说价值观教育是引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找到学习动力的重要方向。

2.学习兴趣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只有15%的问卷者认为自己对学习有兴趣, 愿意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上。而85%的被调查者明确承认自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 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不愿花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而愿意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外读物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改进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状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作为这个选题设置了一个相对应的选项:“你进入目前这所就读的学校的原因”, 有85%的学生是由别人推荐或者父母的意愿上的这个学校, 只有15%的学生是自己的选择。这个数据提醒我们:如何加强学生进校后的专业引领和目标定位提出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3.情感特征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情感因素也是非智力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问卷中也将其作为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调查发现, 情感因素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43%的同学认为:在情绪不佳时 (是由生活或者学习带来的) , 他们无心学习, 有12%的同学甚至有绝望感, 有24%的同学选择了将不佳的情绪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以取得的成绩来转移不良情绪。这一方面说明了情感因素对这些学生的影响比较大,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很多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调整或者把控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向被调查者传递了一个信息:如何进行不良情绪的转化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4.意志品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在这次调查问卷中, 这是非常难得的一次具有鼓舞性的调查结果。在面对这样问题是:你为了实现某个目标, 能克服一切困难吗?有90%的同学选择了“能”, 只有10%的同学选了“不能”。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说明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意志品质不坚定。这个数据和前面的调查结果也是切合的:因为绝大多数学习困难学生不是自己选择的这个学校和现在所读专业, 因此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 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从而导致他们学习困难重要的因素。

5.性格因素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性格因素在本次调查问卷中不是作为重点内容来突出的, 调查得来的数据反映性格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中比较模糊, 调查数据也并不明显支持不同性格会对学习有显著影响。这就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假设:性格在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可以部分忽略不计。

(二) 客观因素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

本次问卷调查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任课教师、学校氛围这三个因素。

1.家庭因素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在谈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是否过问的时候, 有75%的问卷同学选择了经常过问, 只有25%的同学选择的是偶尔过问。而“父母从来不过问”选项竟然没有一次被选择。这个数据说明了绝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成绩和表现, 但与这个问题相关的问卷内容却让人觉得有点诧异:问卷学生在被问到在学习上有困难时是否希望能得到家长的帮助时, 有将近50%的同学选了无所谓, 另外50%的同学选了希望能得到家长的帮助。这组数据和前面的那个数据是不对称的。这说明:一方面是家长很在意孩子在校的表现, 另一方面可能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学生对家长的过问与否不是特别的在意。这向我们的调查提供了两方面的信号:家庭在帮助、扭转学习困难学生的过程中是一个很有利的因素, 目前这个因素可能还处在“沉睡”状态, 学校如何利用好这个因素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同时, 也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任务:应该引导家长寻找有效的帮助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方法和渠道。

2.任课教师因素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客观性的非智力因素就是任课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在问及“你是否会因为喜欢某一任课老师而更认真学习该科目”时, 64%的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 这说明了教师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一个调查数据却让人觉得很遗憾:在调查“你的任课老师过问过你的学习情况吗”这个问题时, 有将近80%的学生选了“偶尔过问”, 这说明了我们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不够, 任课教师是一个对学习困难学生很有帮助的一个因素, 任课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在学习上多关心、多鼓励学生, 在情感上和这些学生搭起沟通的桥梁。

3.学校氛围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程度。学校氛围在这次的调查中也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客观非智力因素存在的。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有: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有将近73%的学生认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学生认为处在一个乐观向上的、刻苦努力的学习氛围内会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而教师严谨的教风也会给他们很大的影响, 这与前面的任课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是一致的。这个调查的结果也说明了学校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 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五、结束语

高中生学习动机调查和分析 篇8

【关键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懈怠;原因;对策

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潍坊市某中学100名高三学生

2.研究方法:借鉴同类调查问卷内容,编写调查表,采取不记名的形式限时完成。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表结果显示,总体来说有50%-60%同学学习目的明确,有远大的理想目标,能够积极主动对待作业和考试。但是,还有30%-40%的同学仍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缺乏,认为学习是为了他人,为了取得高分,仅靠父母和老师推动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仅有24%的学生能够按质按量完成,比例较低。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约束力薄弱主要是由于学习动力不足造成的,他们缺乏持久内在的支持力和驱动力。这是由众多因素造成,小到学校和父母培养的理念,大到整个社会学习风气和现阶段教育体制漏洞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父母的观念及训练方式的偏差

现在的高中生都出于在21世纪90年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安逸的生活让他们裹足不前。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被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志灌输知识培养特长。长此以往,孩子们失去了培养自学能力和对事物好奇感的机会,使他们患上“学习依赖症”,内在学习动力与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仅凭父母和老师的推动力学习。一旦失去外在压力,就会茫然失措,不知道怎样学习。

2.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技巧的欠缺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还存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学习时间紧、内容多和学业压力大等因素迫使教师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那些考学潜力大的学生。班内学生数量多,老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学习能力弱和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很容易被忽视。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挫折感越大,学习动力越弱,如此反复,学习情况越糟。

3.教育体制的弊端和社会风气的不良导向

首先,学生缺乏读书的氛围。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步调使人们更愿意把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学校教育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考查学生记忆书本知识的能力,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从而致使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不高阅读量少。

其次,就业难、学费高让学生对大学望而却步。大学连续几年扩招,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步入大学。但是四年的投入让众多家庭不堪重负,特别是这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等同于失业”的现象让很多人对上大学产生了质疑,这对高中生产生了一定的误导。

四、应对策略和建议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外因和内因的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关键是让学生找到能激励自己前进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创设学生能够维持这种动力的外在环境。

第一、有兴趣才有学习动力,适合学生自身成长特点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不要盲目跟风。我国著名钢琴家朗朗能有今天的璀璨荣耀与父亲的早期挖掘培养和执着息息相关。然而,让一个对音乐毫不不敏感的人去练习弹钢琴,无疑是徒劳无益的事情。

第二、树立远大理想,设置合理的阶段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理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指引学生走向理想的彼岸。在假期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到一些著名院校参观,帮助他们确定远大理想。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不要好高骛远,帮助学生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在近期有望实现的目标上看到希望。

第三、完善教育体制,实现教育方式多样化。国内外一些成功的改革,值得我们的思考。例如,佛罗里达州高中生辍学率高达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来越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州长杰布·布什首先在2006年发动了把重点放在新“3R”的改革,新“3R”即保持(retention)、实用性(relevance)和关系(relationships)。佛罗里达州的高中生每年要修8门选修课,其中一半必须与确定的专业相关。他们在初中最后一年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长处。通过选择专业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提早为高中毕业后的人生作打算,促使他们更有动力地学习。

此外,本文还要指出并不是学习动力越大越好,动力过强或者动力过弱都不利用学生的发展。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考试前因为好胜心切心情焦躁,甚至出现失眠的情况,影响考试发挥,过犹不及。

【作者简介】王雅丽(1982— ),女,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英语教师,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2009级在职教育硕士。

上一篇:互联网思维营销方法下一篇:无重大违法记录声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