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通知(精选10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部属(管)医院:
为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预警制度,指导医疗机构妥善处置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在贯彻实施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指导医疗机构妥善处置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推动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不得瞒报、漏报、谎报、缓报。
第二章 报告要求
第五条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实行网络在线直报。
卫生部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设立相应权限的数据库。第六条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一)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二)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或指定部门负责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网络直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疑似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时限如下: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15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1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第九条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实行逢凝必报的原则,医疗机构通过以下途径获知可能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本规定报告:
(一)日常管理中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
(二)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直接向法院起诉的。
(三)患者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其他法定鉴定的。
(四)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申请人民调解或其他第三方调解的
(五)患者投诉医疗损害或其他提示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情况。
第十条 医疗机构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疑似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进行核对,核对时限要求如下: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对。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12小时内进行核对。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进行核对。
重大、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分别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部数据库。
第十一条 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疑似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并核对后,应当及时进行网络在线直报。
医疗机构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完成初次报告、核对后,应当根据事件处置和发展情况,及时补充、修正相关内容。
第十二条 信息系统通过语音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提示。收到提示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登录系统查看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季度第一周将上一季度本辖区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汇总,并上报至卫生部数据库。
第三章 事件调查处理
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疑似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医疗机构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减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同时做好事件调查处理工作,认真查找事件的性质、原因,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 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疑似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调查处理工作进行指导,必要时可组织专家开展事件的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调查处理结果。
第十六条 对于涉及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管理制度,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置预案,督促辖区内医疗机构及时、完整、准确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及时掌握并妥善处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第十八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及时向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反馈,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指导工作。
第十九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和医院评优的指标体系。
第二十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审评制度,针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查找本单位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切实加以改进,并按照规定报告改进情况。
第二十一条 对于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准确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调查处理及时,整改有力,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有显著提高的医疗机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予表扬和奖励。
对瞒报、漏报、谎报、缓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或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医疗机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并予以通报。
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未及时、认真核对医疗机构上报信息的,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不包括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有关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的核对,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及时性、完整性的核对,不涉及事件性质、原因、责任等。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国食药监安[2011]366号
2011年08月02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员的聘用及考评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员检查认证行为,推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员聘任及考评暂行规定》,现予印发,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一年八月二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员聘任及考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员(下简称药品GMP检查员)聘用及考评工作,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药品认证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负责全国药品GMP检查员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局)负责辖区内药品GMP检查员队伍的建设规划,并承担辖区内所有药品GMP检查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 国家局和省级局依据职责和监管工作需要分别聘任药品GMP检查员,并组织其开展药品GMP认证以及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 药品认证检查机构负责药品GMP检查员的培训考核、提出聘任建议和考评等具体管理工作。药品GMP检查员考核聘任以及考评程序、标准等由国家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根据本规定另行制定。
第五条 国家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GMP检查员库,建立药品GMP检查员管理档案;国家局和省级局分别聘任的药品GMP检查员均纳入药品GMP检查员库管理。
第六条 药品GMP检查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廉洁勤政;
(二)拥有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资格;
(三)熟悉和掌握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药品GMP以及其他有关规定,至少具有5年以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或药品监督管理实践经历;
(四)现从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五)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健康状况良好,适应外出工作。
第七条 药品GMP检查员应经过推荐、审核、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聘任。其中,国家局聘任的药品GMP检查员由各省级局推荐。
第八条 药品GMP检查员的培训工作由聘任部门组织实施,培训教材由国家局组织编写。经考核合格并聘任的检查员,由聘任部门颁发《药品GMP检查员证》,聘任期五年。
《药品GMP检查员证》由国家局统一制作。
第九条 聘任的药品GMP检查员信息纳入档案管理。药品GMP检查员个人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报告国家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予以变更。
第十条 国家局聘任的药品GMP检查员每年应参加一定数量的由国家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以及所在地省级药品认证检查机构组织的药品GMP认证及监督检查工作。
省级局聘任的药品GMP检查员每年应当参加一定数量的由省级药品认证检查机构组织的药品GMP认证及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一条 药品GMP检查员实行考评制。药品GMP检查员不能履行或不能正确履行药品GMP检查员职责,不能完成检查任务的,考评为不合格。一次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或连续两次不能履行职责的,注销其药品GMP检查员资格;累计两次不能履行职责的,暂停其药品GMP检查员资格。被暂停资格的药品GMP检查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恢复其资格。
第十二条 药品GMP检查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接受药品认证检查机构委派,认真履行检查员职责和义务,公正、廉洁,自觉维护检查员的声誉。
第十三条 药品GMP检查员应参加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并应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现场检查能力和水平。
第十四条 药品GMP检查员参加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对被检查单位的技术资料等负有保密义务,遇到被检查单位与自己存在利益关联时应主动向药品认证检查机构申请回避。
第十五条 对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检查工作中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或从事有损于药品认证检查声誉活动等行为的检查员,由原聘任部门注销其检查员资格,不得再次聘任,并将相关情况移交其所在单位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对药品GMP检查员的培训、聘任、考评、再培训、信息变更以及检查员资格暂停、注销等事项,由国家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及时记录在药品GMP检查员库,并在其网站上公布。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卫生局 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市卫生局 天津市卫生局 文件 文件文件 文件
津人社局发〔 2011〕27号
关于印发
关于印发关于印发 关于印发《 《《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暂行规定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暂行规定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暂行规定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暂行规定》 》》
》的通知 的通知的通知 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若干意见》(津政发〔2010〕 52号),经市政府同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制定了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2011年度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筹资和给付标准
2.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申报给付单据材料
市人力社保局
市财政局
市卫生局
二O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发生意外伤害后得到救治救助,降低家庭
和社会意外伤害风险,促进家庭和社会安定和谐,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我市崗璁€?
绗叓绔?闄勫垯
绗?sz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若干意见》(津政发〔2010〕52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以
下简称:参保人)。
本规定所称意外伤害是指参保人因突发的、外来的、非本人意愿的意外事故造
成伤害、伤残或者死亡的情形。参保人因洪水、地震等巨大自然灾害导致伤害的除 外。
第三条
建立和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以下简称:意外伤害险)
制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给付标准与筹资水平相适应,重点保障意外伤害
医疗给付和意外伤残、死亡给付。
(二)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意外伤害险资金实行委托管理、商业运
营,单独记账、独立核算。
(三)坚持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意外伤害险在资金筹集、保险给付、经办管理等方面与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接。属于意外伤害险给
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不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第四条 意外伤害险制度是政府主导、委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补充医疗保险
制度,其建立、运营和监管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
管理和经办
第五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市人力社保部门)主管
意外伤害险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健全完善意外伤害险资金财务制度和监督管理;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社保中心)负责意外伤害险资金的拨付工
作,并对受托保险公司实施经办业务指导监督。
第六条
设立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 服务中心),负责意外伤害险的统一经办。
市服务中心接受市社保中心业务指导,负责申报材料复核及信息录入工作。市
服务中心设立电话咨询服务部门,随时受理报案和业务咨询。
第七条
受托保险公司在街道、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并在各区县社保分支机构
设立综合服务网点。街道乡镇服务网点受理意外伤害申报并负责经办,综合服务网
点在受理意外伤害申报业务的同时,接受本区县街道、乡镇服务网点转报的意外伤
害案件,并汇总统计。
第八条
综合服务网点将街道、乡镇服务网点转报的意外伤害案件及时上报市
服务中心。市服务中心按照规定程序复核录入。
第三章
保险范围和保险给付
第九条 参保人发生意外伤害的,受托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本规定确定的标准和
对象给付:
(一)对意外伤害者,向参保人给付;
(二)对意外伤残者,向参保人给付;
(三)对意外死亡者,向参保人的合法受益人给付。
第十条
参保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在保险责任之列:
(一)有隐瞒、欺诈行为的;
(二)自伤、自残、自杀的;
(三)合法受益人主观故意造成参保人死亡、伤残的;
(四)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持无效驾驶执照驾驶、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 交通工具造成伤害的; 嵋馔馍撕Ψ缦眨俳彝?s磪
(五)醉酒、吸毒,或因受酒精、毒品、管制药物的影响而导致意外伤害的;
(六)因堕胎、分娩、食物中毒、医疗事故、接受或自行诊疗护理导致意外,以及非因意外伤害导致流产的;
(七)因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导致意外伤害的;
(八)赔偿责任应当由第三人承担的;
(九)补偿责任应当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
(十)在境外发生意外伤害医疗费用的。
第四章 资金筹集和拨付
第十一条 意外伤害险的保险费分别从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救助资金和城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中筹集,参保人个人不缴费。
第十二条 意外伤害险筹资标准由市人力社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报市人
民政府批准后确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意外伤害险制度运行情况,报市人民政府
批准后调整。
第十三条 意外伤害保险费资金的拨付计划,由市人力社保部门按照城镇职工
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逐季下达。市社保中心依据资金拨付计划及
时将资金拨付受托保险公司。
第五章 申报和理赔
第十四条
意外事故发生后,参保人及相关人员在5日内通过拨打服务电话或
到服务网点现场办理等方式报案,报告意外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参保人 意外死亡的,其合法受益人需在48小时内完成报案。对于需要现场勘查的,受托
保险公司派工作人员到意外事故现场查验,调取直接证据材料。
第十五条
参保人治疗终结或意外死亡后,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持相关材料到檮鍒?
绗?szr墶?服务网点申报意外伤害给付。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可以书面委托他人代为申报。
第十六条
参保人或者合法受益人申报时应提供社会保障卡或医保卡,作为意
外伤害给付凭证。
第十七条
参保人申请意外伤害医疗费给付,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事故者身份证明;
(二)门诊病历复印件或住院病历复印件及诊断证明书;
(三)医疗费用票据原件、费用清单及处方;
(四)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
(五)转账支付授权书。
第十八条
参保人申请意外伤残给付,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事故者身份证明;
(二)门诊病历复印件或住院病历复印件;
(三)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残疾鉴定报告;
(四)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
(五)转账支付授权书。
第十九条
合法受益人申请意外死亡给付,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事故者身份证明;
(二)门诊病历复印件或住院病历复印件;
(三)注明死亡原因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或法医鉴定书;
(四)有关部门出具的意外事故证明;
(五)合法受益人身份证明;
(六)合法受益人与事故者关系证明; 脺
(七)转账支付授权书。
第二十条
服务网点工作人员接到申报材料后,对于申报主体和材料符合规定 的,应当受理,并告知理赔流程。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应当书面告知不予受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
申报受理后,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填写《天
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理赔申请书》、《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
害附加保险理赔资料交接单》(三联复写),将医疗费用单据、残疾鉴定报告、死
亡证明等材料按照日期、费用类别(门急诊、住院或外地住院、急诊留观等)粘贴
至《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理赔资料交接单》,并签字确认。
第二十二条
街道、乡镇服务网点工作人员应在受理次日内将理赔申报材料转
报综合服务网点,由综合服务网点汇总上报市服务中心统一归集保管。市服务中心
完成复核和信息录入等工作后,交受托保险公司审核给付。
第二十三条
受托保险公司应当在五日内作出保险责任核定,情形复杂的,应
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核定。属于保险责任的,受托保险公司审核完毕后十日内将支付
信息送至指定代发银行,由代发银行将资金拨至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指定账户;不
属于保险责任的,审核完毕后三日内向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发出《天津市基本医疗
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不予理赔通知书》。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按照规定标准由受托保险公司一次性
给付,其中应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承担的部分,由受托保险公司代为支付,再与市
社保中心结算。
第二十五条
参保人发生意外伤害,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两年内未提出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意外伤害给付要求。
第二十六条
参保人同时参加其他同类商业保险的,先由意外伤害险资金给 璁笺€?
绗笁鍗?sF弲付,再由相关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协议)约定给付。
第二十七条
参保人同时治疗意外伤害和疾病的,意外伤害医疗费用由意外伤
害险资金给付,疾病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受托保险公司应出具《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医疗费不支付明 细单》,连同票据(社保报核联)原件交还参保人,参保人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报销
程序另行申报。
第六章 保险给付及标准
第二十八条
意外伤害给付标准由市人力社保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意外伤害险制度运行情况,报市人
民政府批准后调整。
(一)意外伤害医疗费给付。参保人因意外伤害发生的一定标准以下的医疗费
用,由意外伤害险资金按照70%的比例给付;超过该标准的住院医疗费用,由城
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标准支付。
意外伤害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用药、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给付范围,按
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参保人在异地发生意外伤害的,其住院医疗费用纳入意外伤害险给付范围。参
保人在本市发生意外伤害,确需转外地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有关程
序,由受托保险公司审核办理。
(二)意外伤残给付。参保人因意外伤害导致身体残疾经商业保险专门鉴定机
构鉴定为一至四级的,按照伤残等级一次性给付。伤残等级按照中国保监会《关于
继续使用〈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的通知》(保监发[1999]237 号)执行。逄? 参保人发生意外伤?s}
(三)意外死亡给付。参保人意外死亡的,按照规定标准对合法受益人一次性 给付。
第七章 委托管理协议
第二十九条 市人力社保部门与受托保险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受托保险公 司应严格按照协议约定管理资金,为参保人提供保险给付及其他服务。
第三十条
委托管理协议内容包括基本条款和责任条款。基本条款主要明确保 障范围、合同效力、保险申请及给付等基本事项;责任条款主要明确保险责任、责
任免除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 受托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协议约定向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审核
给付相关费用,并向市人力社保部门及市社保中心书面报告意外伤害险每季度经办
管理情况。
第三十二条 市社保中心可对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重新审核,对不
符合支付范围的费用不予结算。
第三十三条
市人力社保部门监督协议履行情况,受托保险公司未能按照协议
约定正确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情节严重的可以提前终止协议。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参保人或合法受益人与受托保险公司因伤残鉴定结论、居民死亡
原因认定发生争议的,可以向所在区县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
第三十五条
闽交建〔2010〕151号
各设区市交通局(委)、漳州开发区交通局,沿海各港口(务)管理局,省高指,省公路局,省港航局,省交通质监局:
《福建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厅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
给你们,请根据各自职责,组织相关单位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
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厅建管处(联系电话:87077125;传
真:87500866)。
二O一O年十一月五日
福建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改
善施工作业条件,减少施工伤亡事故,切实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办法》、《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公路水运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等有关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公路水运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费用(以下简称“安全生产费用”)
是指公路水运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施工安全标准,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
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施工现场防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所需的费用。
第四条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坚持“项目计取、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生产费用的确定
第五条 设计单位编制工程概(预)算时,应当依据有关规定,计列安全及文明施工措
施费。
第六条 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招标文件时,应当明确安全生产费用及安全生产条件、保障措施、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等有关要求;并在工程量清单细目中以总额价形式单列安全生产费用作为指定报价,费用总额一般不得低于投标价的1.0%,且该项费用不得作为竞争性报价。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防护、安全施工有特殊要求需增加安全生产费用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并在安全生产费用项目清单中增列相应项目及费用。
第七条 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计列的安全生产费用总额报价,不得擅自更改;当建设单位单列的安全生产费用总额不能满足施工实际需要时,施工单位应在其他相关子目报价中考虑不足部分。
第三章 项目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和管理
第八条 安全生产费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以下范围内使用: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检测、探测设备、设施支出。
1.“四口”(通道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楼梯口)、“五临边”(未安装栏杆的平台临边、无外架防护的层面临边、升降口临边、基坑临边、上下斜道临边)等防护、防滑设施的费用;
2.防止物体、人员坠落设置的安全网、棚等费用;
3.安全警示、警告标志、标牌及安全宣传栏等购买、制作、安装及维护的费用;
4.特种设备、压力容器、避雷设施、大型施工机械、支架等检测检验费用;
5.隧道逃生管等其他安全防护、检测设施、设备的费用。
(二)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1.各种消防设备及器材,救生衣、圈,急救药箱及器材费用;
2.安全帽、保险带、手套、雨鞋、口罩等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费用;
3.其他专门为应急救援所需而准备的物资及专用设备、工具的使用费用。
(三)聘请专家参与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费用。
(四)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监控支出。
1.对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评估、监控、监管费用;
2.火工材料、放射性物品的临时存放所需费用;
3.对有重大危险因素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咨询的费用;
(五)安全技能培训、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及防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支出。
1.“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复训费用;
2.内部组织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教育费用;
3.组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费用;
4、防抗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措施支出费用。
(六)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1.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等相关活动费用;
2.举办安全生产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技能比赛活动费用;
3.安全经验交流、现场观摩费用;
4.购置、编印安全生产书籍、刊物、影像资料费用;
5.配备给专职安全人员使用的相机、电脑等物品费用;
6.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认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费用。
第九条 施工单位在以下范围内发生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费用,均不列入安全生产费用,按正常工程费用渠道列支。
(一)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或个人意外伤害险费用;
(二)施工单位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费用;
(三)工地临时办公、宿舍、食堂等现场办公生活设施为达到安全要求所需费用;
(四)施工现场与外界的隔离、围挡设施费用;
(五)为保证施工期间交通安全而设置的临时安全设施和标志、标牌费用;
(六)爆破作业及穿越村镇、公路、河流、地线管线的施工现场进行防护、隔离等设施费用;
(七)按正常施工作业所设置的基坑围护、防失稳支撑、支架、安全用电等设备费用;
(八)高边坡、高路堤的稳定观测、现浇桥梁施工监控、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和“第三方”检测等费用。
(九)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及考核奖励费用。
(十)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认定的其他不列入安全生产费用支出的费用。
第十条 安全生产费用实行专款专用。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费用列支、计取和使用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费用管理程序、职责及权限,并在财务管理中单独列出现场安全项目费用清单。施工单位应当在规定范围安排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不得挪用或挤占。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或未落实安全生产费用的,应当提出要求其改正,施工单位拒不改正的,监理单位可暂时停止安全生产费用及工程款的计量支付,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安全生产费用的支付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安全生产费用的数额、项目清单、支付计划、使用要求、调整方式等条款;并按照本规定及合同约定及时向施工单位支付安全生产费用。在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令后,应预付安全生产费用总额的30%。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招投标文件的要求,编报当月投入使用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报表(按项目清单编制,附相关凭证)及下个月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经项目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与当月工程款计量支付表同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
第十五条 监理工程师收到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报表后,应当在7日内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报表进行审核,核实无误后予以签字确认。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对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报表进行审核确认后,与当月工程款同时计量支付给施工单位。
第十七条 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应根据实际需要投入使用,当实际使用费超出合同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总额的, 承包人应在本项目其他相关子目的单价或总额价中予以考虑,发包人不再另行支付超出部分的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实际投入使用少于合同中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总额的,建设单位不得支付余额部分的安全生产费用。
第十八条 实行工程总承包的项目,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总承包单位应当与分包单位在分包合同中明确由分包单位实施的安全措施、分包工程安全生产费用及支付等条款。严禁总承包单位拖欠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费用。
第五章 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计取、支付、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跟踪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资金使用管理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二十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阶段,应当认真审查招标文件中安全生产费用项目清单单列情况、投标报价按本规定确定安全生产费用情况。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对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不按规定计取、支付以及挪用挤占安全生产费用的举报和投诉,并按有关规定调查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定〉细则》的通知
沪劳保发(1998)第1号
各区、县劳动局,各区、县建设委员会,各主管局、控股(集团)公司:
为了更好地执行《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第3号令〕,使本市的 建设项目(工程)在投入使用后既能发挥经济效益,又能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我们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订了《上海市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细则》。现将《细则》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上海市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细则》
上海市劳动局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六日
上海市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上海市劳动保护监察条例》、劳动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工程)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民用建筑和市政工程中的居民住宅、一般桥梁、市政道路等工程不适用于本细则。
第三条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应当符合我国规定或经认可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设计应当符合我国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在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条件下,按“以新带老”的原则,对建设项目中相关的已建成设施,不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或不良工作环境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第四条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实施负责:
(一)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实施负全面责任;
(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工程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质量负责;
(三)施工单位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施工质量负责;
(四)承担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以下简称“预评价”)或竣工预验收咨询评估(以下简称)“预验收”)的单位对评价的正确性负责;
(五)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行业和本市有关规定协助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的要求;
(六)劳动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三同时”实施国家监察。
第二章 送 审
第五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有本项目的危险、危害因素和所采取的劳动安全卫生防 范措施的专门章节论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与填报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可行性研究审批表》(附表一)一起,由建设单位在会审前十五天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在会审后十五天内(劳动行政部门要求建设单位补充材料的,待补充材料送达后算起,下同)作出批复。逾期未予批复的,可视为上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通过。
符合本细则第十条规定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预评价。
第六条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列有《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其内容应当符合劳动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中《劳动安全卫生专篇》主要内容(附件一)的规定。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后,应当与填报的《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附表二)一起,由建设单位在项目会审前十五天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在会审后十五天内作出批复。逾期未予批复的。可视为上报的初步设计已获通过。
第七条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和本市规定的标准、规范和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进行,并在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十五天,将施工图设计中有关采用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及技术措施的资料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在图纸送达后十五天内作出批复,逾期未予批复的,可视为上报的施工设计已获通过。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在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或委托安全监理单位应当经常进行检查,以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投入使用。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前十五天向劳动行政部门报送《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审批 表》(附表三)以及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当单独编制《劳动安全卫生篇(章)》(附件二)。
符合本细则第十条规定的建设项目,应当在正式竣工验收前进行预验收。
劳动行政部门在材料送达后十五天内进行复核,对查验情况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抽查或委托法定检测单位进行复测,并依据复核、检查和复测结果签署是否同意竣工验收的结论性意见。
第九条建设项目具备下列条件时可以申请验收:
(一)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已向劳动行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已按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使用;
(三)建设项目中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已经具有法定资格的单位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书(或检验合格证书);
(四)对试生产中所发现的危及职工安全和健康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五)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已经培训、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证;
(六)符合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
第三章 预评价和预验收
第十条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预评价和预验收:
(一)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二)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三)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或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四)大量生产或使用Ⅰ级或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五)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六)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其它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对本条第(一)项中涉及的民用建筑、市政工程、以及其他危险、危害因素较小的建设项目,可以免予预评价和预验收。
第十一条预评价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单位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具有资格的单 位承担。双方所签协议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承担预评价的单位应当按规定编制预评价大纲和预评价报告书(附件三),并在初步设计审查前完成预评价报告书的评审。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前五十天,委托规定回避的单位以外具有资格的单位承担预验 收,编制《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验收专题报告》。双方所签协议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审批权限分工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实行市、区(县)分级管理:
(一)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建设项目,经主管部门劳动安全卫生机构预审后,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中央在沪企业、事业单位除劳动部审批以外的建设项目,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二)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经项目主管部门劳动安全卫生机构预审后,报所在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根据市劳动局《关于执行〈上海市劳动保护监察条例〉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保护监察分工的意见》,属于市劳动行政部门监察范围的企业,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仍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三)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建设项目,合资、合作的主要中方单位为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主要中方单位为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报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外商独资企业的建设项目,由市各委、办批准的企业、事业单位,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由区、县政府及委、办批准的企业、事业单位,报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联营企业的建设项目,联营的主要方为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的,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其余报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私营企业,报所在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上海梅山(集团)公司所立 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由公司的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负责审查,公司批准,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备案;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报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企业、事业单位自立建设项目的性质不属于本实施细则第十条第(二)、(三)、(四)、(五)款规定的,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立项投资总额在100万元以下和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立项投资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负责审查,建设单位批准,报所在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合资、合作、独资和联营、私营企业参照本条第一、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本细则由市劳动局和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监督实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由市劳动局负 责解释,有关建设程序管理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细则自一九九八年三月一日起执行。
原上海市劳动局、上海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沪劳保发(89)50号〕同时废止。
附件一:《劳动安全卫生专篇》主要内容
(一)设计依据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规范、规程。
(二)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和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产品等的种类、名称和数量;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电离、电磁)、振动、噪声等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程度;
3.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较大的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
4.可能受到职业危险、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三)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1.工艺和装置中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
2.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类别、等级、范围选择电气设备、安全距离、防雷、防静电及防止误操作等设施;
3.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系统和紧急停机、事故处理等设施;
4.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和急性中毒的抢救、疏散方式和应急措施;
5.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产生尘毒的设备(或部位),尘毒的种类、名称,危害程度;
6.高温、高湿、低温、噪声、振动等工作环境所采取的防范措施,防护设备性能及检测检验设施。
(四)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2.维修、保养、日常检测检验人员;
3.劳动安全卫生教育设施及人员。
(五)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结论。
(六)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附件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中《劳动安全卫生篇(章)》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中设计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实施情况;
(三)建设项目中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安全使用证的取证和劳动条件分级情况,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运行和考核情况;
(四)劳动安全卫生组织机构及检测仪器设备情况;
(五)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预留费用及预见完成期限。
附件三:预评价大纲、预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
预评价大纲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评价依据;
(三)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
(四)评价范围及评价单元;
(五)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的主要思路;
(六)评价工作的进度安排。
预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概述
1.预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
2.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三)建设项目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定性定量评价
(四)提出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1.建筑及场地布置的对策措施;
2.工艺及设备方面的对策措施;
3.劳动安全卫生工程设计方面的对策措施;
4.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已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第四十二次检察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七年十月八日
第一条 为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保障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正确行使职权,严肃检察纪律,确保检令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和《人民检察院监察工作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检务督察是指检务督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和规定对督察对象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章守纪、检风检容等方面进行的监督检查和督促落实。
第三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的对象是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
第四条 检务督察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检察中心工作,贯彻从严治检的方针,坚持在适用法律和纪律上人人平等,坚持预防、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坚持监督检查与促进工作相统一。
第五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务督察委员会。检务督察委员会设督察长一名,由院领导担任;设副督察长二名,分别由政治部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同志担任;设委员若干名,分别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委员会下设检务督察室,是检务督察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检务督察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二名、工作人员若干名。
第六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委员会在检察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领导和组织检察机关检务督察工作;
二制定检务督察工作制度;
三审查和批准检务督察工作计划和执行情况报告;
四听取检务督察工作汇报;
五研究处置督察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并作出督察决定;
六检察长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和协调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务督察工作;
二了解和掌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机构履行职责的情况;
三起草检务督察工作决定和工作制度;
四制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方案;
五组织、指导检务督察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六检务督察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八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的主要事项是:
一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工作部署、决议、决定、指示的情况;
二在执法办案活动中遵守办案程序和办案纪律、落实办案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
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
四严明执法作风、遵守检容风纪的情况;
五检察长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经检察长批准派出检务督察组,委任督察工作人员,采取暗访督察、现场督察、专项督察等方式,依法履行督察职责。
第十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检务督察工作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一参加或者列席与督察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听取被督察单位、部门和人员的汇报;
三听取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有关单位、新闻媒体及人民群众对检
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四要求被督察对象就督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五要求被督察对象提供与督察事项有关的资料,包括案件卷宗、音像资料、电子文档、财务账册等材料,进行查阅或者复制,经检察长批准可以暂予扣留、封存;
六经检察长批准,深入执法办案现场进行督察,或者以其他身份进行暗访督察;
七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督察方法。
第十一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室在履行职责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违反法律法规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决议、决定的行为责令督察对象予以纠正;
二对督察对象违法违纪行为或者队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督促其整改。对违法违纪的责任人员,提出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的建议;
三对正在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或者有损检察机关形象的行为进行现场处置,要求行为人停止错误行为并说明情况,必要时通知其所在单位领导到场协助处置;
四对违反枪支、警械、车辆等警用装备使用规定的,暂扣其枪支、警械、车辆等;
五对违法违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或者抗拒督察的,建议所在单位检察长暂停其执行职务。
第十二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组外出执行督察任务时,每组不得少于二人。检务督察工作人员应当随身携带督察证件,可以着检察服或者便装,严格按照督察方案开展工作。
第十三条 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检讨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纪依法追究纪律或者法律责任:
一妨碍、干扰、拒绝检务督察部门及检务督察人员依照规定进行督察的;
二隐瞒事实真相,伪造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三故意包庇违纪违法人员的;
四拒不执行督察决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督察建议的;
五打击、报复检举人、控告人或者督察人员的;
六其他严重影响督察工作正常进行的。
第十四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违反检察纪律和检察职业道德,损害检察机关形象;
二不得干扰被督察单位和人员依法办理案件;
三不得利用督察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四不得接受被督察单位和人员的宴请、娱乐等安排;
五不得对告状求助群众、单位采取冷漠、生硬、推诿、蛮横态度;
六不得泄露督察和办案工作秘密。
第十五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照有关法律、纪律追究其责任。
被督察对象发现检务督察人员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可以向督察人员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或者检察长举报。
第十六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委员会检务督察室依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可以参照本规定制定检务督察工作实施细则。
度暂行规定的通知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1985年12月20日《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事假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冀政【1985】149号),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事假制度暂行规定如下:
1、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国家已明确规定的各种假日外,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离开工作岗位者,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不得无故旷职。
2、请假办法及审批手续:工作人员请事假,本人要事先申明请假理由,经批准并将工作安排好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期满返回工作岗位要及时销假。请事假的审批手续,一般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请假时间长短分级审批。请假七天以内者,由本单位领导批准;超过七天者,由上一级主管领导批准。各地、市和省直各部门可根据此精神,制定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具体请假批准办法。
3、事假期间的待遇:请事假全年累计超过一个月,不足六个月者,超过的天数发本人标准工资的60%;超过六个月者,超过的天数停发全部工资。
4、违犯请假制度的处理办法:(1)未请假或请假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岗位者,以旷职论。除按日扣发工资外,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
(2)逾假者,事后须尽快向领导陈述理由,取得同意后,可按事假对待,否则按旷职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超过三个月者,按自动离职处理。
(3)利用事假违犯党的政策谋取私利的,扣发请假期间的工资、奖金和各项福利待遇,并根据情节轻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处分。
鄢水【2009】10号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
现将《鄢陵县水利局纪纪检组关于实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廉政提示制度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鄢陵县水利局
二○○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鄢陵县水利局
关于实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廉政提示制度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务实为民,根据《中共许昌市纪委印发〈关于实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廉政提示制度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许纪发[2008]15号),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个人有关事项廉政提示制度,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向纪检监察机构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纪检监察机构向报告人回复“个人有关事项廉政提示函”,进行廉政提醒的制度。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党员领导干部包括:
1、局机关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
2、局属单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第四条 党员领导干部应报告下列个人有关事项:
1、本人婚姻发生变化的;
2、操办个人及直系亲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
3、本人因私、因公出国(境)的;
4、领导干部任职调动、退职时公共财物因故未及时移交的;
5、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
6、子女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通婚的;
7、本人在企业兼职的;
8、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指同财共居的子女,下同)私人在国(境)外经商办企业的;担任外国公司驻华、港澳台公司驻境内分支机构主管人员的;
9、配偶、子女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五条 局党政正职的个人有关事项向县廉自办报告,局机关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有关事项向局监察室报告。
第六条 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由本人填写《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登记表》一式三份,一份报局监察室,一份交本 2 局党总支部,一份个人留存。
纪检监察机构接到报告后三个工作日内,向报告人回复“个人有关事项廉政提示函”,报告人按回复意见办理有关事项。
第七条 党员领导干部不按照本规定报告或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纪检监察机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或责令写出书面检查等处理。
第八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发布文号】云政发[1996]196号 【发布日期】1996-11-06 【生效日期】1996-11-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云政发〔1996〕196号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六日)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专业技术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担负着实现四个现代化,赶超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历史使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人事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范围对象
第一条 第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技术员以上相应职称(资格,下同)的人员。
第二条 第二条 具备第一条规定的在全民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人员。
第三条 第三条 具备第一条规定的从全民企事业单位流向集体、乡镇、民办、“三资”等企业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集体、乡镇、民办“三资”等企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
二、分级分类管理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同级政府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结合,以下一级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 第五条 省级人事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政策;对各地州市和省各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落实;重点管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下称“国突”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下称“省突”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下称“特贴”人员),回国定居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备选人员和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
第六条 第六条 各地州市、省直各部门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政策。依据有关政策,结合本地本部门情况,制定实施办法;负责第五条所列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重点管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对县及县级单位(部门)进行政策指导、检查、督促和落实。
县及县级单位(部门)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做好县及本单位(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不同性质、类型、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各级人事部门进行政策指导。
三、队伍建设
第八条 第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为四化建设服务。
第九条 第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与学风,刻苦钻研业务,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第十条 第十条 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把培养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在设立科研项目、继续教育、选拔优秀人才以及破格晋升职称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重视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地本部门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专业学科优势,有计划地采取重点培养、重点扶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的方法,尽快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能进入国内或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使用与流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所学专业,合理使用,充分发挥作用。除工作需要担任领导职务外,不得造成新的用非所学、用非所长。凡专业不对口本人要求调整或流动的应予支持。
对专业水平较高,确有真才实学,能坚持正常工作的闲散专业技术人员,如工作需要,经过考核,视其情况,可以聘用或录用,以发挥其一技之长。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从城市到农村、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内地到边远地区去工作。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急需人才的行业和单位流动,向经济建设生产第一线流动,向更能发挥作用的岗位流动,合理调剂人才余缺,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和结构。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和人才富裕的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辞职、退职、调动、停薪留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多种方式去承包、领办、租赁、创办乡镇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中小型企业、科技开发企业、民办科技企业或到农村开展有偿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由有关方面共同商定。
五、评、考职称(资格)和聘任职务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企事业单位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严格按照各系列的《条例》、《实施意见》和《评审条件》规定进行。评定职称要以能力、水平、实绩、贡献为主,破除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破格晋升职称。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对于国家规定必须参加考试才能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系列、专业、层次一律不再评定职称,须参加相关系列、专业、层次的考试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按照“科学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根据需要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企业自主聘任;事业单位按下达的岗位数额或批准的结构比例聘任职务。
打破聘任职务终身制和单位所有制。企业单位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和本人的情况,可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或不聘;事业单位可高职低聘、缓聘或不聘。专业技术人员有正当理由可拒聘或要求调整岗位或要求流动。
六、选拔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工作每年进行一次。上述“三项选拔”工作均在下达控制指标内由各地州、各部门按自下而上、好中选优的原则推荐。
省“选拔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评议委员会”按照标准、条件,进行审核、评议。确定“国突”专家、“省突”人才、“特贴”人员候选人,确定“省突”人才候选人选的奖励等次。
“国突”专家和“特贴”人员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分别报国家人事部、国务院批准;“省突”人才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七、考核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按其所聘任的职务进行考核和聘期届满考核。各单位按照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档案。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考核分为优秀、合格(称职)、不合格(不称职)三个档次,优秀率控制在15%以内。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者并符合有关系列《实施意见》规定,可优先推荐破格晋升职称。连续三年不合格者,低聘或解聘。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每二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称职者,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取消荣誉称号,不再享受有关待遇。
八、继续教育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补充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有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继续教育采取自学与脱产、半脱产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学习效果。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保证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32学时。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实行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登记,作为续聘、晋升职务和使用的条件之一。
九、离休、退休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年龄,应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凡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本人自愿,离退休年龄可延长到六十周岁。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根据国发〔1983〕141号文《 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其中少数高级职称的人员,确因工作需要,身体能够坚持正常工作,征得本人同意,经主管部门批准,副教授、副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可以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但最长不超过65周岁。教授、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可以延长离休退休年龄,但最长不超过70周岁。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发挥离休、退休专家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对于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及名师带徒的中医中药专家等的离退休年龄按云南省人事厅云人专(1994)16号文件和云人专(1996)18号文件规定执行,延长离退休期间不占单位岗位数额。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各单位要充分发挥离退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他们担任技术顾问,整理技术资料,组织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经济建设再作贡献。
十、创造和改善环境条件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要积极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配备必要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为专家配备助手,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住房条件,在国家未统一规定之前,根据各单位住房条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按所在单位的领导干部标准分房,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可按所在单位中层干部标准分房,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可按所在单位一般工作人员的标准分房。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每两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体检,逐步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就医住院问题。“国突”专家,年满55周岁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发给干部就诊证;“省突”人才,享受“特贴”人员,未满55周岁的正高级和年满55周岁的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发给特约医疗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省级系统由省统一解决,各地州市由各地自行解决。未满55周岁的副高级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各地州市县可根据本地情况,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参观、考察、学术交流、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活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疗养、休假。
十一、奖惩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对荣获“国突”称号的专家,颁发奖金并晋升两级职务等级工资;对荣获“省突”称号的人才,颁发奖金并晋升一级职务等级工资。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对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实行重奖。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凡丧失“国突”专家、“省突”人才和享受“特贴”人员所必须的政治思想基本条件,长期不起作用、弄虚作假、谎报成果、擅自离职或未经组织同意长期出国(出境)不归者,取消荣誉称号,不再享受待遇。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违法乱纪或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党内给予严重警告或行政给予记大过处分以下者,取消职称。
十二、加强领导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工作的领导,经常进行研究和检查,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事部门要用懂政策、熟悉业务、联系群众、作风正派的同志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督促检查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调查掌握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组织实施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工作。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本暂行规定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从下文之日起执行。
【发布日期】2009-11-16 【生效日期】2010-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卫生部关于印发《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为加强消毒产品监督管理,规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许可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进一步细化,制订本地的相关许可程序和规定。
附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
二○○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附件: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和《 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国内从事消毒产品生产、分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本规定要求申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以下简称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一个生产场所一证,一个集团或公司拥有多个生产场所的,应分别申请卫生许可证。
第三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和国家其他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要求对生产企业进行卫生许可审核。
第五条 申请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称申请人)应向生产场所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提交以下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生产场地使用证明(房屋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
(四)生产场所厂区平面图、生产车间布局平面图。
(五)生产工艺流程图。
(六)生产和检验设备清单。
(七)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八)拟生产产品目录。
(九)生产环境和生产用水检测报告。
(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材料按照附件1的要求和格式提供。
第六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收申请材料时,向申请人出具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
第七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行政许可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完成受理、审查、决定,并出具相关卫生行政许可文书。
第八条 受理申请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及时指派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或委托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规定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对生产场所进行现场核实,卫生监督员填写生产企业现场监督审核表并出具现场审核意见。
第九条 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卫生行政许可决定前,申请人可书面要求撤回申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经审核同意后终止卫生行政许可程序。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可以退回。
第十条 经审查核实,对生产场所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申请材料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准予卫生行政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的,不予批准,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予退回。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许可程序结束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将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和卫生行政许可文书整理归档备查。
第十二条 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卫生许可证的证号格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卫消证字(发证年份)第XXXX号。
卫生许可证载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注册地址、生产地址、生产方式、生产项目、生产类别、有效期限、批准日期、证号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注册地址应与工商部门核准的一致。卫生许可证样式见附件2。
卫生许可证不得涂改、转让,严禁伪造、倒卖、出租、出借。
第十三条 卫生许可证上填写的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注册地址应与工商部门核准的一致。
(二)生产方式填写生产、分装。
(三)生产项目填写卫生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
(四)生产类别按照附3《生产类别分类目录》填写,不得注明具体产品的名称。
第十四条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需要依法延续取得的卫生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个工作日前向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延续申请提交下列材料:
(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延续申请表。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生产场地使用证明(房屋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
(四)生产车间布局平面图和生产工艺流程图。
(五)生产和检验设备清单。
(六)检验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证明、生产人员健康和培训证明。
(七)产品目录和市售产品标签说明书。
(八)生产环境和生产用水检测报告。
(九)《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原件。
(十)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或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十一)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卫生监督意见(详细列出近4年内对该企业所有检查的结果和处理情况)。
(十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受理延续申请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第八条规定进行审查核实,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换发的卫生许可证沿用原卫生许可证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
(一)生产现场不再符合现行法定要求的。
(二)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卫生规范或卫生部规定的行为后未按照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意见进行有效整改,致使同一违法行为多次发生的。
(三)提供虚假材料的。
第十六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企业的延续申请后,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十七条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未按照规定申请延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延续申请或者不准予延续的,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原许可无效。
第十八条 取得卫生许可证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注册地址、生产地址路名路牌发生改变的,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变更申请表。
(二)公安或工商部门等出具的变更情况真实性的证明材料。
(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原件。
第十九条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内容从事生产活动,只限于在许可范围内生产,不得擅自改变经核准的生产方式、生产项目、生产类别、生产工艺、生产车间布局。取得卫生许可证后,生产方式、生产项目、生产类别发生改变的,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变更申请,按照本规定第五条提交材料及《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原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八条进行审查核实。
生产工艺、生产车间布局发生改变的,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图或生产车间布局图等材料,经审核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将企业提交的材料归入原档案。
第二十条 变更或延续的卫生许可证沿用原卫生许可证号,批准日期为准予变更日期,在该日期后打印“变更”字样,原有效期限不变。
第二十一条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迁移厂址、另设分厂或车间的,应按照本规定第五条向生产场所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对申请迁移厂址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发放新址的卫生许可证时,应注销其原址的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已取得卫生许可证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注销其卫生许可证:
(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
(三)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内,企业提出注销申请的。
(四)依法应当注销卫生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遗失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及时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上登报申明,然后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补发申请。补发的卫生许可证沿用原卫生许可证号,批准日期为准予补发日期,在该日期后打印“补发”字样,原有效期限不变。
第二十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卫生许可证信息管理制度,定期公告取得或者注销卫生许可证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名单。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中的分装是指以大包装产品为原料直接通过分装加工方式生产定型包装产品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0年1 月1 日起施行。
附件1.申请材料要求及格式
附件2.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样式
附件3.生产类别分类目录
附件1
申请材料要求及格式
一、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要求
(一)申请材料为A4规格纸打印,中文使用宋体小4号字,英文使用12号字,申请表用钢笔(水笔)填写或打印。
(二)申请材料内容完整、清楚,无涂改,申请材料中同一项目的填写一致,无前后矛盾。
(三)申请材料中的复印件清晰并与原件完全一致。
(四)申请材料中所有外文译为规范的中文,并有译文附在相应的外文材料之后。
(五)申请材料一份,每页加盖单位公章或盖骑缝章。
(六)申请材料根据目录顺序装订成册。
二、申请材料标准格式
(一)生产设备清单。
×××× 单位生产设备清单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用途
制造商
(二)检验设备清单。
×××× 单位检验设备清单
设备编号
设备、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用途
制造商
(三)拟生产产品目录。
×××× 单位产品目录
序号
产品名称
使用对象或范围
剂型/型号
(四)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1.消毒产品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2.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3.生产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4.设备采购和维护制度。
5.卫生质量检验制度。
6.留样制度。
7.物料采购制度。
8.原材料和成品仓储管理制度。
9.销售登记制度。
10.产品投诉与处理制度。
11.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其处理制度。
三、检测报告要求
生产企业应提供1年内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用水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由经过计量认证的检验机构出具。
(一)卫生用品生产企业检验项目。
1.生产车间环境:
(1)有净化要求的生产车间:检测净化车间的温度、相对湿度、进风口风速、室内外压差、空气中≥0.5μm和≥5μm尘埃粒子数,车间空气、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和致病菌。
(2)无净化要求的生产车间:检测生产车间工作台表面、车间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和致病菌。
2.紫外线灯辐射强度:采用紫外线对车间空气消毒的生产企业。
3.消毒灭菌效果验证:自备消毒灭菌器对生产的消毒产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生产企业。
4.生产用水:隐形眼镜护理用品和抗(抑)菌制剂的生产用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纯化水检测全项目,隐形眼镜护理用品的生产用水还应做无菌试验。
(二)消毒剂生产企业检验项目。
1.有净化要求的生产车间:检测净化车间的温度、相对湿度、进风口风速、室内外压差、空气中≥0.5μm和≥5μm尘埃粒子数,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2.紫外线灯辐射强度:采用紫外线进行车间空气消毒的生产企业。
3.生产用水:灭菌剂、皮肤粘膜消毒剂的生产用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纯化水检测全项目。
四、消毒产品分装生产企业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大包装产品生产企业保证其生产的半成品符合相关卫生质量标准的承诺书。
(二)大包装产品生产企业与分装生产企业的合同协议书。
(三)大包装产品生产企业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四)大包装产品若为须经过卫生部许可的消毒产品,还应提供该产品的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附件3
生产类别分类目录
一、消毒剂
(一)粉剂消毒剂。
(二)片剂消毒剂。
(三)颗粒剂消毒剂。
(四)液体消毒剂。
(五)喷雾剂消毒剂。
(六)凝胶消毒剂。
对于有净化要求的,在相应类别后注明“(净化)”。
二、消毒器械
(一)压力蒸汽灭菌器。
(二)环氧乙烷灭菌器。
(三)戊二醛灭菌柜。
(四)等离子体灭菌器。
(五)臭氧消毒柜。
(六)电热消毒柜。
(七)静电空气消毒机。
(八)紫外线杀菌灯。
(九)紫外线消毒器。
(十)甲醛消毒器。
(十一)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
(十二)次氯酸钠发生器。
(十三)二氧化氯发生器。
(十四)臭氧发生器、臭氧水发生器。
(十五)其他的消毒器械(注明消毒灭菌因子)。
(十六)用于测定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
(十七)用于测定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
(十八)用于测定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生物指示物。
(十九)用于测定干热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
(二十)用于测定甲醛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
(二十一)用于测定电离辐射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
(二十二)用于测定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物。
(二十三)用于测定压力蒸汽灭菌的化学指示物(指示卡、指示胶带、指示标签、BD试纸、BD包)。
(二十四)用于测定环氧乙烷灭菌的化学指示物(指示卡、指示胶带、指示标签)。
(二十五)用于测定紫外线消毒的化学指示物(辐照强度指示卡、消毒效果指示卡)。
(二十六)用于测定干热灭菌效果的化学指示物。
(二十七)用于测定电离辐射灭菌效果的化学指示物。
(二十八)用于测定化学消毒剂浓度的化学指示物。
(二十九)用于测定等离子体灭菌效果的化学指示物。
(三十)用于压力蒸汽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
(三十一)用于环氧乙烷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
(三十二)用于甲醛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
(三十三)用于等离子体灭菌且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
三、卫生用品
(一)卫生巾、卫生护垫。
(二)卫生栓(内置棉条)。
(三)尿裤。
(四)尿布(垫、纸)。
(五)隔尿垫。
(六)湿巾、卫生湿巾。
(七)抗(抑)菌制剂(栓剂、皂剂除外)(注明具体剂型)。
(八)隐形眼镜护理液。
(九)隐形眼镜保存液。
(十)隐形眼镜清洁剂。
(十一)纸巾(纸)。
(十二)卫生棉(棒、签、球)。
(十三)化妆棉(纸、巾)。
(十四)手(指)套。
(十五)纸质餐饮具。
对于有净化要求的,在相应类别后注明“(净化)”。
附件2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样式)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卫消证字()第 号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注册地址
生产地址
生产方式
生产项目
生产类别
有效期限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注:本许可证只对许可批准时的生产条件负责,不是对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许可,不代表对企业生产产品卫生质量的认可。应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0个工作日之前提出延续申请。
卫生行政机关(公章)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印发《吴江市2008年公共卫生工作意见》的通知10-15
卫生局关于加强元旦春节安全生产检查的通知06-15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10-03
中学关于食堂卫生安全自查情况的报告06-05
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报告10-20
洗车中学关于食堂卫生安全自查情况的报告07-01
医院医疗卫生存在问题的整改报告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