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

2025-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见病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共5篇)

常见病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 篇1

常见病与多发病预防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了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落实完善卫生保健工作,针对对幼儿各季节的传染病和幼儿常见病的发病防治工作,我校特制订了班级常见病的预防计划,对各种常见病及传染病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降低幼儿发病率,保证幼儿身体健康。以下是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计划与措施 :

一、幼儿秋冬季腹泻: 预防措施:

1.防小儿腹泻,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养幼儿形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2 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后,会使食物、水分和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同时出现腹泻。

二、幼儿肥胖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的增加,加之膳食结构不合理、幼儿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幼儿肥胖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养成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减少幼儿对零食、甜食、高脂肪实物的摄入量。对肥胖儿童应限制进食过量,纠正其饮食习惯,老师和家长应多督促幼儿细嚼慢咽,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2.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每天的运动量。幼儿每天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肥胖儿童每天应进行运动量较大的体育运动,如跑步、踢球等,饭后应进行适量的活动,不要让幼儿饭后就坐卧玩游戏等静态活动。定时监测,发现体重增长过快时,及时给予饮食指导。

三、龋齿:

一般乳牙萌出后不久就可患龋齿,6-8岁达高峰。预防措施:

1、少吃含糖高的食品,如饼干、糕点、糖果等零食 2.督促幼儿每日早午晚各刷牙一次,配备合适的牙刷

牙膏,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培养幼儿吃东西后漱口的习惯。

常见病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 篇2

1 发病原因

羊作为一种草食性反刍动物,比较适合在活动场地宽广、环境相对干燥、通风顺畅、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而不宜在狭小、闷热、潮湿和通风不畅的空间中生活,这样容易诱发疾病。目前,常见羊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内容。

1.1 传染病依然是羊病的主要原因

在不进行隔离观察,免疫预防的情况下,如果把不用种类、不同来源的羊群放在一起饲养很容易造成疾病的蔓延,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疫情爆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根据肉羊养殖生产实践,当前比较严重的羊传染疾病主要有羔羊痢疾、羊脓疱皮炎、羊肠毒血症、羊习惯性流产、链球菌病、羊支原体肺炎等,而蓝舌病等也时有爆发,这些传染疾病是造成羊死亡的主要原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给规模化羊场带来严重的损失。

1.2 羊体寄生虫病依然泛滥

对于规模化羊场,如果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羊群活动场地受限、养殖密度过大、圈舍潮湿阴冷等问题时,饲养管理措施再跟不上,精粗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平衡,就很容易造成动物的营养不良,羊群消瘦和消化不良等问题,这将会大大降低羊的抵抗力。同时一部分规模化羊场,没有严格落实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很容易造成羔羊球虫病、羊消化道线虫病、螨病等各种寄生虫病诸如的泛滥。

1.3 应激反应致病作用趋于明显

在羊群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应激反应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羊群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生产状态下,导致羊只抗病其免疫力和抵抗力会普遍下降,不仅会严重影响羊群的生产潜力,还会给各种病原菌的侵入造成可趁之机。目前羊场诱发疾病的主要应激因素有追捕、分群、去角、打架、打耳标、胚胎移植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造成羊的应激反应,羊场的规模越大,引起应激程度就越高。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免疫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是做好羊病预防工作的关键。要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规程,配置营养均衡的饲料,选择适口的粗饲料和保持适宜的精粗比,以保证羊群的健康生长。制定并遵守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经常检查羊只的体况和营养情况,尤其是妊娠母羊和育肥羊,要重点关切。给妊娠母羊单独补充养料,以提高母羊自身和新生羔羊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不要饲喂已经发霉变质的饲料(例如被雨淋的花生秧、地瓜秧等)、毒草和被农药污染的牧草。要勤清理料槽、勤换水,不要让羊只饮用死水或污水,防止病原菌和寄生虫的侵入。

要根据环境、当地疫情和羊场疫情的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并恰当选择疫苗的种类和类型,合理安排疫苗的免疫时间、剂量、时间间隔和次数等。如有必要也可以安排多种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不要在应激状态下进行免疫,这是因为此做法不仅会降低疫苗的效价,还会给羊群带来强烈刺激,影响羊的健康生长。最后在严格落实免疫规程的同时,还要做好驱虫工作,一般在开春和秋末选用广谱驱虫药进行驱虫或者进行药浴。

2.2 保持环境卫生,做好羊场消毒工作

要加强羊场和羊舍周围的卫生管理,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首先清除残余饲料、垫草以及粪便,保持饲料、饮水和食槽、水槽等饲养用具的干净,定期更换饮水,清理食槽。对于发病羊,首先要隔离开来,重点清理病羊周围的环境中的垫草、剩余饲料、水等。严禁在非兽医解剖室外的地方解剖病羊、尸体禁止食用、丢弃,应立即采取焚烧、深埋或高温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坚持对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要做好对重大疫情的防范和控制,最重要的是做好前期的消毒灭源工作。要制定严格的日常管理规程,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工作,尽可能的净化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一般情况下,每周要消毒1次,在冬春季节,要选择气温高的温暖天气进行。首先彻底清理卫生,然后实行全覆盖、不留死角的全面消毒,范围包括天棚、饲槽、墙壁、圈舍地面等,消毒液的用量控制在0.5~1kg/m2[1]。

最后还要做好羊场各种物品及工具(如饲料车)的清洗与消毒工作,规范某些设备和物品的固定使用,防止在运转过程中进出不同功能区造成的交叉污染。对进入养殖场的车辆、人员、动物、材料和设备等对象,要做好消毒和隔离措施,以降低环境或动物群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程度,防止动物群感染。

2.3 尽量减少应激反应

在羊群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应激反应与羊的健康生长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应激因素主要来源于生产管理过程和外界噪音、天气剧烈变化和空气污染等。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无法避免的分群、断奶和去角等,也要妥善处理,尽量降低应激反应的程度。对羊群的日常管理要规范,不要出现追捕、打伤以及缺水断料等情况。对于外界环境,在厂址的选择上,要建在向阳、通风、干燥、透水的较高地带,远离生产、生活区,以尽量减少外界干扰。

3 常见羊病的防治方案

3.1 寄生虫

可以投放驱虫药物,也可以在春、秋季节对羊群进行全面的药浴。

3.2 羊毒血症状

可以采用抗生素或者磺胺类药结合补液、强心进行对症下药,还可以通过让羊服用石灰水进行治疗,一般用量控制在80ml以内[2]。

3.3 羊痘

在患病初期,可根据羊的体重,采用注射不同含量血清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体重约15kg羊只可注射20ml,体重较大的羊可酌情递增。但是血清注射的治疗成本比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饲养成本,所以多用于羔羊。

3.4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

首先要对病羊患部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对于口腔脓疱,可用生理盐水或者0.1~0.2%高锰酸钾冲冼创面,并涂撒冰硼散,2次/天,连用1周,直至痊愈。有继发肺炎者,要肌注磺胺嘧啶钠或者青霉素。

3.5 羔羊痢疾

为预防此病,可在羔羊出生12h内,灌服土霉素0.15~0.2g,1次/天,连用3d。如果出现羔痢,可灌服重碳酸钠、次硝酸铋和鞣酸蛋白各0.2g,磺胺胍0.5g,3次/天,直至痊愈。

3.6 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易发于羔羊,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当突然遭遇寒冷、潮湿、雨雪等剧烈气候变化或羊舍潮湿、通风不畅,忽然换料时,营养缺乏的羔羊易发生内源性感染。对于发病羔羊,应立即隔离,同时对圈舍环境和饲养用具进行消毒。对病羊可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IU、链霉素100万IU混合,2次/天,连用3d[3]。对严重病例,还可注射四环素或磺胺噻唑钠等。

3.7 羊支原体肺炎

该病对3岁以下山羊最易感,对绵羊也有致病性,潜伏期为18~20d,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经呼吸道传染,感染率高,可达60%以上。可选用羊肺炎支原体氢氧化铝灭活苗,由颈侧皮下注射。成羊3ml,6月龄以下羊2ml[4]。对于发病羊,可用联合使用泰乐菌素和氟苯尼考,上午、下午交叉使用。成年羊1次用量10ml,治愈率达90%以上。或皮下注射替米考星,用量是10mg/kg体重。还可拌料饲喂恩诺沙星,用量是10~12mg/kg体重。

参考文献

[1]蓝吉伟,刘金辉,等.规模化羊场中羊病的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12):43.

[2]陈古丽.规模化羊场羊病的防治措施分析[J].畜禽业,2014(10):91-92.

[3]徐宏,王海英,景尔扬,等.北方冬春季节常见羊病的防治[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1):36-37,44.

大豆根腐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篇3

大豆根腐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黑河市是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多年来一直维持在53.3万hm2以上.由于种植大豆效益较其它作物高,致使大豆重迎茬面积居高不下,很多地块重茬都在5~7a,使大豆根腐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多,田间一般发病株率在30%~40%,严重的年份达60%以上.苗期发病影响幼菡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和数量,造成地上部生育不良,以致矮化,影响结荚数与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作 者:孟韫秀 姚远  作者单位:孟韫秀(黑龙江省黑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黑河,164300)

姚远(黑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黑龙江黑河,164300)

刊 名:中国园艺文摘 英文刊名:CHINESE HORTICULTURE ABSTRACTS 年,卷(期):2009 25(2) 分类号:S4 关键词: 

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措施 篇4

1、校医和学校领导经常通过晨会、板报、专栏对全校师生进行“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宣传。提高师生的自我预防意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主要宣传内容如下:

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②每次洗手后用清洁的手巾和纸巾擦干。

③不要共用手巾。

④注意均衡饮食,参加运动、充足休息。根据气候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加强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⑤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①加强对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

②尽量避免到人群集中而且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活动。

3、加强校园垃圾清理,打扫。教育学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食品包装袋,不随地吐痰,经常疏通污水沟,清除卫生死角。每周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室等重点场所进行喷药消毒1次

4、随时掌握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送学校卫生室或医院检查治疗。

5、在季节性流行病毒时间,首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向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危害性和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使学生愉快接受预防接种,最后督促学生到防疫站接种疫苗。

6、加强营养指导。对饮食卫生和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监督,防止“病从口入”。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止传染病在学校流行,保障师生健康,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和中学生的特点,制订出本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

一、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合理的营养和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2、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并根据传染病的发生特点,利用宣传栏,广播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3、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教职工炊事员任职前的体检制度。凡处在传染病隔离期或有症状的带菌者(如痢疾、传染性肝炎、结核病)和健康带菌者,必须在隔离期满或服药治疗后,经细菌培养阴性的并有医师证明才能上岗。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餐厅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的健康。

4、学生入学前需进行健康检查,入学后定期体检。班主任、科任、校医要经常观察了解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校医,由校医根据病情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和报告工作。

5、教师身体不适时要主动到医院治疗,并把病情及时反馈给领导及校医。校医要随时追踪。

6、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五讲四美”活动。健全各项卫生制度,订出环境卫生分片包干制度,保持室内外清洁,室内采用湿式清扫的方法,加强通风换气,校园环境和厕所定期进行消毒,“除四害”。

二、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急性传染病,除加强经常性的卫生制度和卫生措施外,还应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1、执行晨检制度。早读课时班主任、任课老师要检查本班有无缺课学生(无上学的学生要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可疑病人,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班主任、校医要随时对可疑病人进行跟踪)。

2、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要立即请校医实施隔离。同时,立即向校医处、办公室及学校领导报告。

3、师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务室或正规医院诊治。医务室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班主任要及时把学生的病假条反馈给医务室。

4、执行“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5、校医迅速拨打“120”寻求医疗救助,并协助“120”转移被隔离人员,指导做好消毒工作。

6、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封锁相关区域,维护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求援车辆到达现场。

7、一旦在学校内发现发生患急性传染病时,立即按规定作疫情报告,由当地卫生防疫站酌情进行消毒处理。

8、总务处、综合处负责对有关区域进行消毒。

9、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发展趋势,可暂时停止大型集合,必要时,请示教育局批准实行暂时停课。

11、安全员按规定完成传染病事件报告

A 沙眼:

1、每天用干净水洗手、洗脸,保持眼睛清洁卫生; 2、不与沙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

3、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用手随意揉眼睛。B 结核:

1、对有家庭病史者,要做到定期体检;

2、不与结核病人接触,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C近视:

1、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2、不在强光、暗光下及行驶车船上看书;

3、读书看报时保持眼睛与书本的正确距离;

4、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放松远眺。D 龋齿:

1、经常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做好牙齿保健,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少吃不利于牙齿保健的食品;

4、睡觉前不吃含糖量高的食品。E 流感:

1、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天气变化时,注意及时增减衣服。F 腹泻:

1、搞好粪便管理,远离污染源;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G 乙肝: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

2、不接触乙肝病人; H 伤寒及副伤寒:

1、加强粪便管理;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I 流脑:

1、搞好卫生防疫,积极接种流脑疫苗;

2、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冒;

凤杨小学学校常见病防治措施 篇5

1、本学期学校积极宣传有关卫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眼保健操一天两次,做到流动用水,并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近视或沙眼,督促其治疗。

2、对于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我校一直加强宣传卫生知识,改善学校的卫生设施,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广播讲座、板报等,并定期进行集体驱虫。

3、结合每年的9.21~10.20爱牙月活动,对学生进行宣传有关龋齿、牙周炎的卫生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指导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

4、积极宣传有关营养不良、肥胖及贫血的卫生知识,进行合理膳食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肥胖儿,督促其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5、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加以疏导治疗。

6、对于多种易患的传染病,积极宣传有关的防病知识,并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学生的抵抗力,并配合防疫部门进行疫苗接种

凤杨小学学校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

1、营养不良和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目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午餐营养配餐工作,同时也希望家长为学生做好早晚两餐,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①

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②

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③

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④

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⑤ 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

沙眼在中小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学校在生理课和健康教育课上均给学生介绍了预防沙眼的知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

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5、预防龋齿、牙周病

教育学生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方法要正确,饭后漱口;交替选用各种牙膏刷牙;合理饮食,少吃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检查。每学年定期发放保健牙刷,利用健康教育课教授学生怎样保护牙齿。

6、怎样预防蛔虫、蛲虫病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吸吮手指及咬指甲。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4)不喝生水。

7、中暑的处理

(1)把病人移至通风荫凉处。

(2)用凉水毛巾敷于病人头部。(3)喝淡盐水或凉茶补液降温。(4)重症者送医院抢救。

8、骨折后的处理

(1)骨折病人如有伤口出血,应先找干净的毛巾或布单包扎伤口,压迫止血。

(2)找木板、竹条、塑料棒等把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关节固定。(3)尽快送医院治疗

9、一般外伤后的处理

上一篇: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难题分析下一篇:小学二年级评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