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今天我们做班主任》心得体会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今天我们做班主任》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今天我们做班主任》心得体会 篇1

最近我一在直看《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这本书,对于一名担任班主任刚不久的我来说,收益颇多,了解了很多关于班主任的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接触最多的还是学生,要想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教育工作,要想管理好班级,首先要做的就是走进学生,触摸到学生的心灵世界,去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心理需求,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样学生才会不断的走近你,相应你,如果作为班主任都不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喜欢什么,靠自己的主观去执行,又怎么去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呢?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观察他们,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同时发现问题要多沟通,沟通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在沟通中耐心地倾听学生,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2.一个都不能少

班级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场所,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把班级当成自己另一个家,与学生一起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精神的家园,让学生在这个家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是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大家互相依存,互相关爱,密切合作,愉快生活。对于学生,都是喜欢老师能够关注到自己,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关心自己,我们在付出自己的爱的同时,学生也在回报老师的关爱,让学生也懂得关爱他人,促进他们良好的品德的形成。这样他们会有班集体的荣誉感,懂得维护自己的“家”。3.让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的心灵纯真无邪,好似一片待垦的沃土,充满希望。身体的成长需要五谷杂粮,需要足够的营养素,心灵的成长也需要均衡的营养,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式孩子心灵成长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多给孩子自由的活动空间,心灵有了自由,想象力就会张开翅,创造力就会灵动多彩。

读《今天我们做班主任》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职校班主任,新时期,班级工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激烈竞争的时代对职业人才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和标准。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最直接的责任者——职校班主任,如何能够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找准班主任角色,做好班级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职业人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担任职校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顺应规律,科学管理

1. 培养一支团结向上的班干部队伍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努力和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学生干部,让其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和班主任联系学生的有效方式。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干部这一骨干力量的培养和锻炼,有效打造一支学习好、道德好、工作好的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学生干部队伍,从而真正建立班主任与学生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对于班主任而言,应该始终坚持“信任而不放任,放手而不撒手”的原则,让班干部可以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多多参与班级工作,同时,班主任也要对班干部多多管理、适度约束,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

2. 构建一个富有活力的班集体

职校学生活泼好动,班主任可以尝试通过在班级中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从而建设一个积极进取、和谐发展的班集体。笔者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就比较重视组织各种班级活动,无论大小活动,笔者每次均能自始至终地全过程参与、全精力投入,事先与全班同学一起精心准备,事中鼓励学生大胆临场发挥,事后认真总结提高。实践证明,成功地组织举办好各种班级活动,对于构建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团队很有帮助,对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3. 建立一种真诚相待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组织者,更应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亲密朋友,着力构建一种真诚相待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信任学生、支持鼓励学生。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上,经常性地深入学生中间,仔细掌握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生活状况等,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多与学生作坦诚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从而努力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把班主任当作朋友、看作亲人,将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告知班主任[2]。事实证明:建立一种真诚相待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大大地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完善一套严格管理的制度

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强化职校班级管理的关键环节。笔者在做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班级了解学生有没有迟到、有没有上课、有没有出早操以及有没有发生突发事件等,及时对违纪学生给予恰当处理。笔者每周会定时召开班会,及时对班级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严格执行操行分管理办法,给每个学生打分,并在每周二进行张榜公布。对于因为违纪必须处分的学生,一定要实施刚性管理,及时给予处分,以儆效尤。

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1. 让先进学生超越优秀

作为班主任,对那些智商较好、富有天赋、起点较高的先进学生,要为其制定更高目标,帮其树立更大理想,不仅要在学习上提要求,专业上指迷津,更要在工作上压担子,可以将那些先进学生充实到班干部、团干部队伍中去锻炼、培养。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现有的班干部、团干部进行严格考核,考核指标要细化、量化,要从定性转向定量,实行计分考核,以此作为每学期或学年评定优秀学生干部的依据。

2. 让一般学生更加优秀

作为班主任,对于那些想进取又徘徊、想奋发又少毅力的中等生,一定要有效鼓励、积极引导,平时对这些学生要强化理想观念教育、前途前程教育。要让这些学生了解到新时代、新时期对职业人才的新要求,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综合职业素质,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适应社会要求,从而确保通过不同方式的激励,有效激发中流学生奋发向上、勇当先锋。

3. 让后进学生努力优秀

职校的后进学生相对较多,作为班主任应该对后进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绝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让其自甘堕落,班主任要尽可能地帮助后进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确立新的自我观念,班主任要在鼓励和激励后进生的基础上,对后进生进行有效评估,让后进生对其能力、优势、缺陷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帮助后进生恰当定位、抛弃自卑、放下包袱,真正树立“别人能行,我也能行;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信念,从而让后进学生不断向优秀方向努力。

三、讲究技巧,有的放矢

1. 在观察学生中多有心

职校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个性参差不齐,这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难度,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不断探索学生的内心奥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勤于观察、用心观察,平时要多深入学生之中,多作调查研究,要从学生谈吐、学习生活习惯变化中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个人性格。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学生的集体活动中、人际交往中寻找出学生的心理障碍,探索学生内心世界微妙的变化。

2. 在强化交流中多用心

会说话是班主任的基本技能、基本功底。班主任做工作很大部分就依赖于谈话。由于职校学生更具有个性差异,所以,每个学生可以接受的交流方式、沟通形式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班主任多用心,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谈还是选个地点定个时间慢慢聊,是和风细雨谈还是严声厉色说,[3]都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认真注意、有效选择。以笔者做班主任的经验,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要以正面灌输为主,侧面引导为辅,反面警示为次。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频率可为期初、期中、期末普遍谈,出现倾向性问题及时谈,重点学生重点预约谈,后进学生反复谈[4]。

3. 在“跟踪”学生中多尽心

作为班主任要明确“转变后进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事的工作”,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思想逐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客观而言,很多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承诺,很有可能在学习和行动中不能兑现。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学会“跟踪”学生,有效提高学生承诺的兑现率。作为班主任在“跟踪”学生中一定要多尽心,并且要持之以恒,一环扣一环,着力用心“跟踪”好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叶文梓.论教育发展观的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2A) .

[2]金生.理解和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3]谭学纯.人与人的对话[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篇3

班主任的特殊使命

对于一名学生来讲,也许过了多年之后,不少任课老师的名字已经记不起了,但他往往不会忘记班主任;而对于一名班主任来讲,他却总能记住不少学生,学生们的音容笑貌始终印刻在他的脑海里。这是怎么回事?是因为班主任与同学们接触得多,走得比较近吗?似乎是,但又不全然是。

在当前这个高喊素质教育,而实际上已把应试教育推向顶峰的年代,一般的任课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更多地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知识关怀”,即十分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特别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注意跟踪学生在各种考试考查中的成绩。久而久之,他们往往仅凭学业成绩来判别区分一个学生的优劣高下。

班主任则不同。班主任不仅给予学生“知识关怀”,而且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更注重结合精神和道德层面来衡量与评价学生。也就是说,班主任往往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学生,既关注学生的学业又不唯成绩至上,既认真教书又注重育人,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统一。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班主任对学生既付出了“知识关怀”,更抱有“精神关怀”;而这种“精神关怀”,正是班主任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成为了班主任的特殊使命。

如果上述观点成立,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为什么学生在多年后仍能记住自己曾经的班主任?答案很简单,正是因为班主任当年给予了学生诸多“精神关怀”。这种“精神关怀”宽慰和滋润了他们的心灵,为他们后来的成长与发展注入了充盈的营养素,使他们获得了源源不尽的内在动力。正因如此,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班主任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影响人”;顾明远先生在其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也认为,班主任是关爱学生、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他人”。

“关键影响人”也好,“重要他人”也罢,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教育名家、大家用这样的词汇来评价班主任,而“精神关怀”的本质又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呢?对此,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探究,给出了诸多不同意见。大家比较认同的是,这种“精神关怀”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精神与心理要素,而其中最突出、最显著的正是班主任给予学生的特别赏识。

与一般的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往往能够真正地走进学生,特别是那些优秀的班主任,他们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走进学生的思想深处,把握学生的心灵动向,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与指导,让许多处在青春彷徨期的学生走出心灵的泥淖,轻松前行。

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班主任的“精神关怀”正是通过赏识学生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罗森塔尔效应”也告诉我们,教师赏识和激励学生,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其实,不仅是学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尊重,被他人赏识。“罗森塔尔效应”还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一是智商和能力可以通过外力来“激活”;二是信任和期望是“激活”人的智商和能力的基本要素;三是人才资源贵在开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有研究表明,人如果没有受到赏识和激励,其能量发挥的程度往往只有20%~30%,而受到赏识和激励后,则可达到80%~90%。由此可见,赏识和激励的价值之大,意义之深远。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如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规律一样,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也有其特殊的规律。关于这方面,许多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诸多结论意见。其中,著名的德育研究专家班华老师在他的《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一书中写道,我国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大致可划分为适应、熟练、胜任、优秀(卓越)四个发展阶段。

在适应阶段,刚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是班主任中的新兵,他们初来乍到,处处陌生,要适应班主任岗位的工作要求,不免战战兢兢。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逐渐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慢慢摸索班级的管理规律——“适应”。

经过适应阶段的磨合与锻炼之后,许多班主任开始进入熟练阶段。此时,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领,熟悉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流程,工作进入比较熟练的阶段——“熟练”。

在胜任阶段,许多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又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乘胜前进。这时,他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与规律,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许多班级管理的难题在他们的手中迎刃而解,许多特殊的班级,如后进班、问题班、学困班等,到了他们手里也能很快发生根本性变化——“胜任”。

再接下来,经过多年的锻炼和打磨,一些班主任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功底,练就了成熟的实践技能,在班主任工作中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王国”——这一阶段,他们俨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优秀(卓越)班主任,达到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最高境界。

综合我国中小学广大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笔者认为,班华老师的上述概括与归纳是客观而准确的,这一研究结论值得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认真学习、消化和借鉴。同时,既然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有其规律可循,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沿循着规律加速自己的专业化进步与提升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学习名师经验。这里的名师是指那些著名的、杰出的班主任。一位班主任,特别是刚刚接触班主任工作的新手,向优秀的班主任名师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许多班主任名师在工作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无数后来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他们去研究、继承与效法。而且,这些班主任名师的许多成果已见诸论文、著作,也便于后来者去学习与研究。特别是其中的实践操作和理论总结,已被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学习和借鉴这些知识经验,可以加速后来者的进步与成长。例如,魏书生、李镇西、高金英、窦桂梅、桂贤娣、陈宇、于洁等全国知名的班主任,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和成功经验永远是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楷模与范本。

nlc202309021154

二是注重实践反思。班主任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班主任每天与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对繁冗复杂的班级管理事务,每天奔波在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因此,班主任每天的工作计划、管理行为、运作与决策等是否合乎实情常理、是否科学有效,学生们能否在其管理过程中获得启迪与收益等,这些问题除了依靠来自外部的评判之外,班主任自身的实践反思则更加必要。我们通常所说的经验加反思往往等于成功的教师,这种逻辑同样适用于班主任。通过实践反思,班主任能够对自己当前的管理方式、工作策略进行更科学、更合理合规的优化。一个班主任如果在管理实践中能够定期、适时地自我反思,深入总结,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行为,那么他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很可能会实现快速地发展与提升。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注重实践反思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是探索管理技法。关于教师的教学,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理,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应当是管理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也就是说,在班主任管理的方法问题上,我们推崇的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方针——行之有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例如魏书生老师的民主管理,李镇西老师的情感教育,高金英老师的宏志教育,窦桂梅老师的生命教育,斯霞老师的爱的教育等,这些全国著名班主任的切入点虽然各不相同,采用的也都是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模式,但都把班主任工作做到了极致,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因此可以认为,对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本质的概括是:班主任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人生导师,他拥有多种技能、多幅笔墨,既可以教导、指导、引导,也可以辅导、劝导、诱导……对象不一,条件不同,环境有异,则方法有别。愿今天的和未来的班主任们多加留心,大胆探索,掌握多种班主任的工作技法,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

四是撰写管理笔记。我们主张,班主任不仅要努力去做,而且要尽可能地写。撰写班主任工作管理笔记就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集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总结、反思于一体,往往能帮助班主任有效地提炼素材,概括经验,助其实现自我升华。同时,留下的文字材料也能成为班主任与他人交流的媒介,作为展示自我的重要窗口。我们坚信,如果一个班主任能够在工作之余积极撰写管理笔记、反思短论乃至研究性的文章,那么他在专业层面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指日可待。事实上,这一类的典型案例太多了,我国许多著名班主任都走过这样的发展道路。例如,走进“老板老班的博客”,就可以看到陈宇老师所走过的成长道路。在其中浏览、徜徉,深思、回味,就能发现,陈宇老师用自身的经验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你、我、他,我们大家只要努力、用心、认真,都能做最好的班主任!

今天我们这样做班主任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班主任,特别是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在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中徜徉,在魏书生老师的经历中感悟,在任小艾老师的经验中探索,在高金英老师的案例中沉思,在窦桂梅老师的成果中学习,在万玮老师的“兵法”中考量……我国许许多多优秀的、著名的班主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笔者从中总结出这样三条经验:用心做,多读书,找规律。

用心做。我国中小学中的大多数班主任对待工作都是全力以赴、尽心尽责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杰出的班主任,他们无一不是“用心做”的典范:魏书生老师用心做班主任,后进生奋起直追,后进班一跃成为先进班;陈宇老师用心做班主任,曾经自暴自弃的学生跨进了大学校门;孙学策老师用心做班主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做班主任只是应付而已——因为领导决定了,学校安排了,没办法,推不掉。这种“应付型”的班主任当然只会止于应付,得过且过,不可能多想多思,主动出击。也有人把班主任的工作看成负担,因为他们对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认识不到位,对教师的职责与功能理解不全面,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全面育人,进而低估了班主任的价值。这种“负担型”的班主任在工作中缺乏清晰的思路与有效的管理,故而难有建树。还有人压根儿就不愿做班主任,认为此事与己无关——自己当老师只是传授知识,把教学搞好足矣。这种“无关型”班主任的工作状态可想而知,他们往往不思进取,随波逐流,甚至放任自流。以上三种班主任,尽管在整个班主任群体中所占比例甚小,但其形成的倾向值得我们关注。同时,我们也要倡导,做班主任就应用心去做。只有用心,才能做好班主任,才能获得成功。

多读书。多读书,也就是多学习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加快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向着成长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的目标而努力。

新时期以来,我国广大中小学班主任辛勤耕耘,努力实践,创造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经典的案例,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许多著名的班主任围绕他们所从事的班主任工作撰写的著作堪称经典,例如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我这样做班主任》《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任小艾老师的《我的班主任工作》,窦桂梅老师的《为生命奠基》,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陈宇老师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以及班华老师的《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等,都是今天的班主任以及今后要做班主任的老师的必读书目。笔者坚信,只要认真拜读这些著作,一定会有丰富的感悟与收获,一定能找到如何做好班主任的思路与方法,一定会明确自己下一步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找规律。找规律就是总结和探索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要点与规律,梳理和归纳班主任工作的共性与个性,在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对班主任工作形成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化的认识。当然,这样的目标对于一些新任班主任而言未免要求过高,但对已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实践基础的班主任而言却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找规律,他们可以尽快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准和认识水平,进而为今后做好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发展潜力,积蓄发展后劲。

事实上,许多杰出的班主任在他们的著述中已经总结了诸多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如任小艾老师提出的“五心”(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魏书生老师采用的民主管理,李镇西老师实施的情感教育,万玮老师施展的“兵法”等,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当然,还有许多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与规律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去分析认知,深入探寻,概括归纳。找到了这些不同的班级管理特点和规律,班主任就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总之,我们今天作为班主任的目标是,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争做一名学习型、专业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

2.班华:《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出版;

4.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漓江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5.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漓江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6.任小艾:《我的班主任工作》,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

7.窦桂梅:《为生命奠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8.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9.陈宇:《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篇4

——听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晓岚报告会后的一点感受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尤其在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班主任更不是件容易干好的工作。那么如何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呢?我从王教授的报告中感受到了许多,今天先略谈几点。

1、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在平时的教学生涯中,我们要立足于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教会学生做人这个基本点出发,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以强化对学生的基本论理道德教育和基本文明行为训练为重点,努力达到“三多一要和四到位”。“三多”即多观察――掌握苗头、动向、脉搏、防患于未然;多分析――排除不利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心理障碍;多指点――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现问题应怎么处理等;“一要”――要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四到位”指思想工作到位、日常活动到位、点滴小事到位,正面教育措施到位。德育工作中争做“五心”(爱心、诚心、耐心、信心、恒心),杜绝“五不”(不歧视、不讽刺、不训斥、不体罚、不放弃)。“五心”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五不”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成才。使班级学生的学风、班风呈现出“团结、创新、争上游”的良好趋向。

2、用真诚,赢得学生的依赖

低年级学生容易“骗”,而中高年级时有的学生开始认为老师虚伪,怀疑老师的真诚。要学生持续地支持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必须用真诚赢得学生的信赖。一些老师很要面子,犯了错误,总是想办法去遮羞,不敢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而我却总是告诉我的学生:“老师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老师能原谅你们的错误,那么你们也应该原谅老师的错误。”所以做错了题,我会当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马上更正;批评错了学生,我当着同学的面向学生道歉。每次学生们都用甜甜的微笑或灵动的眼神赞许了我的勇气,回报了我的真诚。

3、以言动心的说服能力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诗人但丁指出:“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班主任要做到以言动心,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艺术。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说话,可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切忌动辄发火。因为语言是最危险的武器:刀剑刺的伤口要比语言刺的伤口容易治愈。

4、以人为本,以爱育人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记得有一首歌的名字叫《因为爱,所以爱》,我把它引用到了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感觉很贴切。大家都说,老师吃的是良心饭,我认为一点都不错。家长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把孩子看护好,教育好,这样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及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一些事情:孩子因饭菜不配胃口而不肯吃饭,老师主动与其交换小菜;孩子拉肚子了,老师及时跟家长联系并带他去医务室、帮他换洗;孩子感冒发烧,老师帮他倒开水,喂药;孩子学不会本领,老师手把手儿教;孩子做错事,老师又和风细雨地进行说理教育;看似保姆做的,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老师爱孩子的那颗炙热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

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并增进友谊。

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班主任都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虽然将会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这一切或许都很值得,因为你得到的将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读《今天我们做班主任》心得体会 篇5

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是战斗在这一阵地最前沿的战士,是一班之魂。管好一个班级,犹如搞好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有强大的责任心,还得拥有超人的智慧。做了几年班主任,我感觉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是迎来一个新的挑战,我要不断地学习、领悟,才能不断进步。

今年暑假,我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这本书,蓦然发觉自己班主任工作的思路比以前清晰了。这本书建立在我们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很多建议提得相当中肯,既反映了现实问题,又提供了可参考的解决方法;精要的理论加上生动的案例,让人既看得有趣,又能很快地消化。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班主任工作:

一、如何走近中学生;

二、怎样构建和谐班级;

三、怎样培养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四、怎样做个既专业又幸福的班主任。前苏联教育家柯鲁普斯卡娅指出:“只有在集体中,孩子的个性才能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一个好的班集体一定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班集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健康、全面、自主的发展。

下面,我以之前所带的八(6)班为例,就怎样构建和谐班级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建设班级环境文化

教室是一切教学教育的主阵地。高品位的班级教室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教室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有特色的教室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也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第一步:利用课室墙壁的空白处悬挂班名、班训、班徽、班集体照和名言名句等,时刻勉励和鼓舞着学生。譬如,八(6)班的个性班名是“铭志轩”。(古语有云:“人无志而不立”,“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一个人倘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所以,我们六班的班名是“铭志轩”。)八(6)班的班训是“志存高远冲霄汉,壮志凌云彻九天”。(我希望同学们以坚定的信心团结一致,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并 1

为之付诸努力!)

第二步:注重黑板报的制作。因为精彩纷呈的黑板报能把人带到一个多姿多彩的知识殿堂。黑板报的设计要求主题鲜明,有针对性、可读性和时代性的内容,有合理的、图文并茂的版面设计。黑板报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海洋,而且还能让人赏心悦目、身心愉悦。

第三步:设立“书香角”。“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使人明智。所以,入学初我在六班中摆放一个书柜,提议班中每一位同学至少捐出四本有益的书籍,把所有捐赠的书籍统一编号、排放,并且安排一名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书籍的借还管理和维护。

第四步:设立“评比栏”和“荣誉栏”。不定期更新的“评比栏”为同学们自我监督起到重要的作用;“荣誉栏”不但表扬了先进、激励了先进,更让同学们感到榜样就在身边,让学生们意识到努力就会进步,努力就会成功„„

第五步:个性化园地的创设。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我发现六班的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漫画和卡通画人物,个别同学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画漫画人物,画出来的人物形象逼真、艺术感强。所以我把这些“艺术家”组织起来,动员他们为班级设计一些漫画人物头像。孩子们欣喜之余还积极创作,他们的作品为班级增色不少。还有我们班同学设计的京剧脸谱,不仅是班级的个性展示,也传扬了国粹文化。

第六步:摆设花草。绿色,是生命的源泉;绿色,是生机和活力。在课室的角落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既能给人视觉的享受,又能使人如融入大自然一般的心静神怡;给学生一个家的感觉,一个祥和的学习环境。

这些墙壁文化和墙角文化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一间地面整洁,窗户明亮,台凳摆放整齐,环境优美的教室,是一个读书的好场所,更是一个育人的好场所。

二、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正所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学生如果人人“守法”、个个“守纪”,该班集体就是一个具有强大向心力的集体。要创建这样一个有向心力的班集体,班主任就要对班级实行优质的管理。

第一步:形成“班级自治”共识。

班级管理首要问题是先要使“班级自治”成为学生的共识,使其成为班级的奋斗目标。自律是建立在班级民主管理内核的基础上的,是学生们自发的、内在的一致要求。他们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将班集体引上健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是他们的强烈愿望。所

以,七年级入学初,我就让宣传小组在墙报上书写:“我爱我班,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我以班级为骄傲,班级因我而精彩”以及“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这样的标语,使学生一进班就能看到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做努力。

第二步:建立完善的《班规》、《班约》和《德育评分制度》。

建立比较完善的班规、班约和德育评分制度,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我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德育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动员班级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并制订了班级的量化管理方案。方案里面明确规定了学生从入校到离校各个时间段的行为要求,以及各项行为的量化评分标准,形成一股“自我量化、自我监督”的约束力。

第三步是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做到“自主管理、责任细化,逐层上报、权力下放”。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级实行自动化管理的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因素,也是主要的监督者。能否发现并培养一批强有力的班干部,是班级自主管理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入学初,先由我提出班委会候选人名单,候选人在全班公开发表竞选演说,再让全班同学民主投票表决,选出班委会。这样就产生了能力强、威信高、与同学关系融洽的班委会成员,这就为班级自主管理奠定了基础。

1.纪律、卫生的管理

纪律、卫生的管理由“分组管理”和“值日班干部”管理相结合。六班共分为四大组,正副班长各两名,每个班长负责管理一个大组。组长(即班长)对本组成员负有监管、教育的义务和职责,凡是违反《班规》、《班约》或《德育评分制度》的同学,组长可以自行教育和警告,多次违纪又不改正的,组长将情况上报给班主任,请求班主任处理。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班级的情况,我制定了值日班干的“值日制度”。值日制度规定:每天的值日班干上午、下午和晚自习上课前必须检查教室的卫生、座椅摆放、同学们的仪容仪表和纪律等情况,并及时向我汇报。如果我认为班干部能处理的问题交由他们自行处理,处理不了的问题我再出面处理。

2.学习的管理

学习管理按照“小组长-科代表-负责管理学习的班长”这样的递进模式来进行。小组长的职责是:负责收发本小组成员的作业,帮助本组成员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并把每天作业的收发情况向科代表汇报。科代表的职责是:及时收发本科作业,传达科任老师的各项要求;

向负责学习的班长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负责管理学习的班长的职责:及时把班级各科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测试情况向班主任汇报,并对多次不交作业或迟交作业的同学进行处罚。

3.宿舍的管理

宿舍的管理实行“舍长”负责制。舍长可以挑选本宿舍的成员、安排宿舍的床位和值日轮值,同时也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宿舍的情况。

当然,班级的管理还要调动班级全员参与,使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诸如图书管理、讲台的整理、花卉的浇灌、电化教具的保管和检查、清洁用具的摆设、粉笔的保管、桌凳的摆放、墙壁的保洁、学校通知的记录与传达、学生胸卡的检查等均一一承包给学生专管。专项任务的承包,在班级中营造了“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发挥出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每个人都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有了集体责任感,个人成就感,而且增强了他们表现自我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约束力,同时也减轻了班干部的工作量。

每个月,班级都对四个大组进行德育、学习和宿舍方面的评比,“以评促管”。通过一系列“以生为本、自我管理”的措施,我对班级的管理得心应手。

三、培植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一个好的班级,必然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鼓舞和鞭策学生为班级服务,为班级奉献。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班级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就有了自己的形象,这文化就是一种精神,它看不到,但又无处不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和老师。班会课就是培养这种精神的最好阵地。

入学初,我和同学们一起商量着把 “团结友爱,钻研创新”定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并在班中实现“小组管理”,强化小组的培养、促进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我通过让学生设计小组名、小组口号和小组组徽等形式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团结与合作。并且在班会课和平时的学习以及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分组比赛,使同学们在竞争中团结、竞争中进步,以此来让“团结友爱,钻研创新”的班风深入人心。

当班主任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有很多钻不完的学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首先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积极进取,超越自我”,“学会教育机智”,“学习反思,自强自立”,给学生以积极引导。我要学会当一名智慧型班主任,除了爱,还必须让自己爱得有方法。

读《今天我们做班主任》心得体会 篇6

1.怎样走进今天的学生?

2.怎样进行班级建设?

3.怎样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怎样提高自身素质?

四个内容从学生个体的分析到班集体建设方法指导以至于到关心班主任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即实用又全面,不仅有理论上的阐释,更重要的是列举了生动真实的案例,有成功、有快乐,也有失败、有痛苦,但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都蕴含有教育哲理,这些往往是以往读过的教育理论书上没有的,而这些“营养”恰恰应当是教育的源泉。也正是这些“营养”让身处黑云浓雾中的我看到了一丝光明,于是我如饥似渴读起这本书,联系自己班的实际,我重新审视自己自己当班主任这几年,哪些我做的好,哪些事情是我没有做的,哪些事情我没有坚持……与其说这本书是在教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倒不如说是一本为班主任量身打造的“班主任秘籍”。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这句写在前面的话使我想起霍懋征老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是啊,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美好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就是把那些美好的东西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我们要走近学生,触摸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唤醒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

怎样走进学生,文中讲到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融入学生这三方面入手。

书中有个很常见的事例,可 能很多老师都会碰到,但是例子中老师的做法却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和学习。强强是个内向的小男孩,一连两周有4次忘带作业。老师决定给他一次认错的机会,示意大家安静,并让他再打开书包找找。强强打开书包开始翻找,在一叠书中间,老师很清楚的看到了那本家庭作业本。老师决定如果强强拿出来,就会原谅他。但强强迟疑了一下,始终没拿出来。于是老师将本子抽了出来,一看没完成,狠狠地批评了他。一上午,强强都坐在位子上没有抬头。出乎意料的,下午上课前,强强的爸爸来找老师。原谅强强的妈妈住院了,强强每天放学后都帮家里采摘果子,每天干到很晚,作业自然也顾不上写。他不想让老师和同学知道,就想着先撒个慌,随后再把作业补上,没想到被老师逮着了,同学的鄙视让他难堪,他跟爸爸说不想上学了。没想到,戳穿了一个谎言,却伤害了一个学生的自尊。下午的班队课上,老师向全部同学讲述了强强的故事,表扬强强能够主动帮助爸爸,让大家向他学习,强强也激动地涨红了脸。老师深刻体会到,要了解孩子,必须深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孩子是善良的,他们犯错误时,如果我们能够冷静些,深入地了解情况,不急于下结论,也许会发现在错误的背后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而这些事例也经常发生在我的身边。平时教学时,面对孩子们花样百出的问题,我很轻易就乱了心神,过于急躁而大声斥责学生,由于自己的粗心和不耐,处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事情过去后就后悔,孩子天真的心灵却也在我们这“不经意”间受到了伤害。所以我认为只有走进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全部,才能知道孩子最近议论的话题是什么?哪个孩子哪门学科上有缺陷?哪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哪个孩子擅长什么?学生对每位老师的看法是什么?考试之后学生的心情怎样?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心里,我们才能知道上述的情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错误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鼓励学生与困难作斗争,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走出迷茫。书中也提到了一些做法,比如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中午休息时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肯定会知道许多,了解了孩子的一切,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

书中二、三两章是关于班级教育的,其中说到一位赵老师,总是利用自己任课的5-10分钟,让1-2名学生上台演讲,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介绍成语、名人名言、精彩片段到剖析班内外、国内外大小事。该班的孩子通过不断地上台演说,不仅训练了说的能力,锻炼了胆量,而且普遍自信心较强,并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与能力,作文水平也整体优于其他班。这样的活动虽说并不费时,可要养成习惯,其功效正是在可贵的坚持中沉淀而成的。

想起自己也曾向其他老师学习了很多班级日常性活动,比如每天上课前背一首古诗或者背几句《三字经》等等,但往往坚持不了,过不了多久自己就松懈了,学生没了老师的约束,长久之后这个活动也就不了了之。现在看了这本书,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班主任,我应当积极运用“活动”这一武器,认真思考、巧妙安排,并且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滋润孩子的心田。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并合理利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比如在班级中设置“知识窗”、“争星表”、“讨论区”,营造了和谐的班级文化,学生浸润于和谐的文化之中,如浴甘露,受益无穷。

最后一章对我们班主任提出了要求:提高自身素养。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提升自身素养,我也曾在很多书上看到过这方面的内容。读这本书,我又一次感受了身为班主任自身素养的重要性。这是育人的前提条件。怎样学习?书中也明确地阐释了: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书籍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它是丰富自我的精神养料。而理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提出 “学而不厌”,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才能指导学生,解开他们心中的谜团。

在这一章中还提到:“热爱儿童是班主任的天职。” 班主任工作细致而繁重,我们更应该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热爱孩子,是班主任素养的核心内涵。书中通过一个个例子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去爱孩子,总结为四个词:真心付出、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爱有度。让感动代替制度,让关怀和帮助充满整个班级,我想只有这样班级才是最有凝聚力的集体,只有在工作中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才是学生们最乐于接受和拥戴的班主任。

《今天怎样做班主任》心得体会 篇7

1、要把学生当作事业的同伴。

班主任是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同样学生对班主任自身美好心灵的塑造也起着促进作用。学生是班主任最严格的监督者,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学生最严格监督之下,所以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力求做高尚的人,要把学生当作自己事业的同伴。要懂得,班主任工作取得的成绩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班内学生积极努力的结果。只有班主任一方的努力,那是孤掌难鸣的。有位优秀班主任说得好:“我培养了学生,学生也培养了我。”名师出高徒,高徒使名师崭露头角,徒不高,师的名声从何而来,水涨船高。

2、要尊重学生。

我们一再强调学生要尊师,这是应该的,同时也应该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仅仅是爱护学生)。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不可侵犯,不可伤害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尊重他们的感情,要尊重他们的爱好,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任何时候都不能挖苦,不要强迫学生绝对服从自己。在人格上应把学生置于同自己完全平等的地位,要牢记陶行知说过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不要以成绩高下论英雄。

我认为,人的素质、智力不尽相同,我们不仅要看成绩高低,更应看学习的态度,学习上的目的动机和学习的毅力。有的学生考90分,也许应该批评,因为他的实力应考一百分,有的学生考60分,也许应该表扬,因为他的基础差,这次确实努力了。一位哲人说得好“对一个学生来说,100分是成功的标志,面对另一个学生来说,60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功了。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在此该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我认为全面发展者是好学生,成绩暂低的但确定努力者也是好学生,那种偏爱成绩突出的学生,轻视成绩稍差的学生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4、抓住差生行为上的闪光点。

班级工作中,后进生问题是非常突出的。我的主要做法是抓信契机,适当抓住后进生行为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并使之成为上进的推动力。善于理解差生,做到不厌弃他们,关心其生活、身体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可以逐步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篇8

一、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过去我们说教师是蜡烛是春蚕,老师都是悲剧人物。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照亮别人之后自己啥也不剩。春蚕会作茧自缚啊。我们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为什么不能同时成就自我?我们天天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光为学生设计美好人生,可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去设计了吗?教师应该是朝霞是祥云,照亮天空照亮别人,同时他也要展示自身的绚丽!所以我反对说教师是蜡烛!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人写的一篇文章,说“教师,做蜡烛就是要两头点燃”,一头点燃还嫌不够!我们如何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我们自己?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算命先生帮别人算命,帮别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可是我们低头一看,这个算命先生穿着一双露着脚丫的鞋子。那么我想,他为别人算命,规划美好人生,那他为什么就不能给自己弄一双好鞋穿呢?教师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过去我们常说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作为老师,当我们仅仅把工作的动力归纳为积极性的时候,那么我们已经很被动了,因为积极性是需要调动的,常说“调动积极性”嘛!一调就动,不调不动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可是,责任感不一样,这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虽然未必是愉快的,但一定是能坚持的。再上一层,事业心就更不一样了,它是积极的,主动的,稳定的,长久的,也是愉快的。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它都会引领你克服困难往前进。所以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心。

二、正确认识自己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到一百个理由,但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牢骚满腹一事无成”的人,我们都不要做那样的人。改变自己不容易,最多的借口就是“太迟了”。有一句话我是永远记住的,那就是“世界上没有所谓太迟了的事情,如果你今天不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太迟了”。

今天我们做教师,不光要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有自己的理想。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是人生进步的五个阶梯,对教师而言,同样适合。“乐于奉献”要放在第一位。今天教育多元化,有了很多民办学校。我们好些教师,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心里多少有着一些担心,为什么?因为他的职业稳定性下降了。“乐于奉献”在什么地方都需要,公办学校需要,民办学校更需要。“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还要“善于总结”。我们要把我们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有意义的实践,形成科学的文字,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得益。

教师拿什么去赢得学生?我们有很多困惑。我想,教师赢得学生就是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教师有了这四个“真”,我想学生一定喜欢你,学生一定服你。不是因为你有了教师权威他才听你的。

三、正确认识教育

教育是什么?过去我没有仔细去想。参加名师工作室后李洁老师曾经在学习中问起这个问题。当时头脑中竟一片空白,回答不出来!后来看了“教育在线”上关于“教育到底是什么”的争论,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教育是需要奉献的事业,是不懈求真的科学,是不断创新的艺术; 教育就是让人不为别人所愚,进而不被自己所愚的漫长过程; 教育是智慧的殿堂,是诗意的王国,是创造的乐园;教育就是让人抵抗不良诱惑,建立高尚追求。

教育是使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教育是基因之外改造人的手段,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教育是教会学生和自己懂得取舍的过程;教育是教会每一个个体追求幸福的事业!无论这个个体是贵族还是贫民,是大富翁还是穷光蛋;教育是使人摆脱愚昧和平庸,探索生命意义和美丽的途径;教育是民族文明,国家强盛的发动机;教育是给人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长大了之后需要的东西的工具;教育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教育是造反以外穷人翻身的唯一途径!

四、正确认识教育科研

在学校全面工作中,教学工作是中心。紧扣教学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确立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投身教学改革,狠抓教学科研,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质量。我认为目前的中学教师可以分为

三类:一是学然后教,二是边学边教,三是边研究边教。最后一类显然是最具有时代感的。

教师有双重快乐:育人与科研。要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就必须把眼睛瞄准我们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和我们面对着的学生。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前沿科学。学习、实践、创造,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今天我们最缺乏的是学习。卢志文曾说过:今天看到的教育科研论文,绝大部分是这样一种类型——它的题目是“论地球有引力”,它的引言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在梨树下(注意不是在苹果树下),树上掉下一棵梨,把我的脚给砸了,我就感到奇怪,经过反复思考、实验,我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地球有引力!这种类型的论文太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那是因为教育的很多问题在地球的另一端或别的地方甚或在我们的祖先那儿已经被解决甚至被解决得很好了,只是我们不知道!所以学习应该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五、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

撰写教科研论文,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还可以涵养我们的教学个性,优化我们的教学质量,使我们成为一个学术型、智慧型和时代感的教师。当然,写好教科研论文,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写论文非常辛苦,但只要努力,成功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每个人都会成功-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道路就在脚下!具体而言,我们首先要注意破除原有的落后观念,光有教学经验不行,必须要搞好教学科研。写论文是提高我们教学层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没有层次,只能永远低空盘旋。学生不听,说明你上课不行,教学质量又岂能上去?其次,写论文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作问题,它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比如学习、思考。在这方面,年轻同志要首当其冲,很多老教师尤其要努力,升华原始教学经验,紧跟教育时代步伐。有这样一个事例: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盖上盖子,它会拼命地跳,后来发现跳不出去,就趴下来了。这时,我们把盖子拿掉,——结果它还是趴在那儿。这说明我们过去的经验可能会成为今后发展的障碍,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超越自我,否定自我。第三,写论文是被“逼”出来的。有人说,文人写文章比女人生学生难,因为女人肚子里“有货”。汪曾琪的写作也被他的儿子戏称为“下蛋”。可见写论文也不是呼之即来、唾手可得的,因为论文要有新意、创意。写文章是一

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思想不新,方法要新,角度要新,否则很难发表。第四,论文写作是我们学校最为薄弱的环节。课上得好的教师是很多的,论文写得多的寥寥无几。搞好教科研工作,对学校以特色创名牌,对个人以科研兴教学,大有可为,大有裨益,希望大家好好努力,多出成果。

怎样写论文呢?大家可以先找几篇文章看看,一是看人家谈怎么写文章的,二是看人家写的文章。具体言之,有这样几点提醒大家注意:(1)破除思想障碍,要写,要自信。你不动笔,永远不会写,永远不会有文章发表。(2)选题很重要。留心处处皆文章。找几本最新的杂志看看,就可以明白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是什么了。选题不宜过大,但要注意“新、奇、特”。(3)毅力很重要。不能等着发表,写的东西多了,发表的概率就比较大。不发表的要分析原因:内容新不新,错误有没有(容易错的东西特别有价值),语言美不美,肤浅不肤浅。(4)寄出的时间,投寄的阅读对象、杂志的宗旨,也有关系,要有的放矢。跟教学同步,一般要提前3-4个月。(5)不能有一点糊涂的东西,不能有一字要改,不能一写就往外投。要热创作,冷处理。(6)不能写有关类似“开后门”的信件,这本身就表明你写这篇文章时态度是不负责任的。当然,有些文章可以与编辑适当交流。(7)认为有价值,就不要轻易放弃,当然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8)文章多,就会经常反思,经常写,经常投,发表的机会就更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9)编辑不会给你作大量修改,要写自己一定要满意。(10)不能为了钱。利用网络资源撰写论文。一是学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教育新闻,吸纳教改信息,研读教育理论著作,查阅电子图书,学习软件使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二是备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借鉴别人的有关电子教案,多重下载,再择善而从。三是查找资料。我们可以进行专题查找,利用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逐步资料积累,充实论文的学术含量。四是撰写论文以E-mail形式投稿,节约时间,便于交流。五是编辑个人网页上传,欢迎广大同仁点击,切磋交流,资源共享。

六、教学效率不等式

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总结。学生在微观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不等于”:第一,“讲”不等于“懂”。我们有很多老师是“以讲为懂”的,只要有机会就去讲,课上满时间讲,课外抢时间讲,讲完之后就认为学生懂了,其实“讲”和“懂”之间隔着非常遥远的距离。“讲”是教师这儿信息的输出,“懂”则是

学生那里信息的有效输入!“讲”,只有一个结果是肯定的,那就是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其它的你都不能保证!那你为什么要满足于讲呢?讲得滔滔不绝,以为学生懂了?其实没有!由“讲”到“懂”必须以学生主动地“学”为桥梁。你让学生主动地学了吗?没有这个桥梁,“讲”不可能变为“懂”!第二,“懂”不等于“会”。我们总是“以懂为会”。老师上完课之后,总是问学生,你懂不懂?学生说懂了,我们老师脸上马上就露出了幸福而又满足的神情——学生懂了!其实,这有啥高兴的呢?你讲的中国话,学生能不懂吗?懂是浅层次的,那仅仅是信息的输入。比如一个图书馆,我们给它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把这批新书放到图书馆里去了!这就是懂!可是最难的,不是把一批新书放到图书馆里去,而是从书库里调用一本我们需要的书,更难的是请你从书中找出一些知识帮我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才是“会”!由“懂”到“会”,其间的距离同样非常遥远!我们不能以“懂”为满足。由“懂”到“会”必须以学生科学地“习”为桥梁!“习”是“实习”的习,“练习”的习,“学而时习之”的习!第三,“会”不等于“通”。“通”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由“会”到“通”,也有桥梁,那就是学生独立的“悟”!就以考试为例,考试怎么考?哪里仅满足于“会”啊?命题人是什么人?通过题目设置了若干个陷阱,看着学生一个一个往里掉,躲在旁边窃喜的那个人就是命题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以“会”为“通”,我们就降低了一个层级。学生也不可能越过那些题目陷阱。现实中,我们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了吗?我们让学生独立地“悟”了吗?主动地“学”,科学地“习”,独立地“悟”,这都是从学生的维度说的,所以学生是主体!无须争论。“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这是从教师的维度说是,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主导!亦无须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这并不矛盾。

提高教育效率,有五个“远大于”。“1乘100远大于100乘1”。思维训练的方式上,我们对一个问题挖掘一百遍,问一百个为什么,它肯定比我们抛出一百道题,每一道题只浅浅地问一个为什么效果要好!所以题海战术是没用的。在一个地方挖一百锹与在一百个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挖一锹,你说,谁更容易挖到泉水呢?“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勤奋”——这是大实话,也是最朴素的道理。但是这些大实话和最朴素的道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被遗忘了。如果现在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你用最高的效率给学生施加影响,你怎么做?让学生多做几个

题目?还是给学生指点一个方法?还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才意识?一个人成长的三步曲是“正心、壮志和强能”。“正心”放在第一位。今天我们的教育丢掉了“正心”,丢掉了“壮志”,只在“强能”这一块做文章,而且“强”的还是应试的“能”,你说教育偏离本质有多远?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但中国的教育现实,又不能回避考试!因为在中国,应试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能力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上好的学校要考,读研读博也要考,当公务员要考,提干晋级也要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如果没有应试能力,学生将无缘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终身发展很难奠基。

当然教育也有“二八法则”,“关键的20%远大于一般的80%”。那么就以考试为例,一般情况下20%的知识点承担了考试超过80%的分值,你可以去统计,这规律是存在的。一百个知识点,你掌握了一百个可以考一百分的话,你掌握了八十个你绝对考不了八十分,可能你考30分都成问题。因为命题人清楚地知道,哪二十个知识点是不容易掌握的。也就在那20%的知识点中赋予了80%的卷面分值。

七、教师的身心素质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 篇9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母

杨东平口述 ◎周大平整理怎样做父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19鲁迅曾在《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一文中呼吁“救救孩子”,当时的背景是新文化运动,要以割除陈旧传统的方式来为孩子的成长开辟一条新路。斗转星移,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讨论这个话题,又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东平,就这个话题在一次教育沙龙中针对城市的家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特别提到,家庭教育在城市是过度了、在农村则缺失了。输在了起跑线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多的家训、家教经验,但今天许多号称爱孩子的家长之所为,非常典型地违反了基本的教育准则。具体表现包括:认为在考试分数面前可以牺牲健康。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中小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比国家规定的少了1小时24分钟,在全球范围内排在最后。已经有科学研究证明,睡眠不足是导致儿童肥胖的最直接原因,因为儿童的生长激素主要在深夜的睡眠时间分泌。日睡眠不足9个小时的小学生,发生肥胖的概率是对照组孩子的4倍。做人教育欠缺,削弱了诚实、正直的人格养成。中国传统的君子之教,培养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教育空间被挤压。许多孩子没有获得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些15岁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止步于10岁、8岁的状态,离开一直依赖的父母就寸步难行,没有自己作基本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忽视孩子的精神成长。许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班,认为学习好就万事大吉,却没有帮他构建一个充实的内心世界,没有给他一个精神健康成长的方向。我们与日本作比较就会看到一些差距:日本幼儿园秋冬季节都要求孩子穿短衣短裤,还有幼儿园要求家长准备不同尺寸的包和很多套衣服,以备小孩在不同的场合背不同的包去远足,以及为不同场合的表演换不同的衣服。3年以后,日本小孩上小学时的自理没问题,而中国城市中不少七八岁的孩子还不会系鞋带。日本的幼儿园不怎么进行知识教育和所谓的综艺教育,而是通过过各种节日,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活动中展示自己,在展示中学会微笑、学会向别人说谢谢之类的礼貌用语,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人格养成教育的缺失中国的家庭教育究竟缺了什么?首先,是人格养成这个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功利面前被逐渐淡化了。尽管学历和名校有时被看得特别重要,但关键时刻人们还是把好的人品作为首要指标。比如女生家长选女婿,比如企业招聘员工,都会把好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培养一个好人。其次,性格决定命运。社会各行各业能够有点成就的人,归根结底都不是靠自身有限的知识和高学历,而是靠他们的综合素质或人格特征,即勇气、意志力、坚持、兴趣爱好等等。再次,情商大于智商。美国有人对1000名成功企业家做过调查,其中大多数人说到自己的成功,一部分说是出于爱好,一部分说是由于坚持。20世纪初,美国还持续跟踪调查过1000名智商在140以上的学生,50年后,其中出现了七八十位成功人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比较好的综合素质,他们妥善的为人处世方式、广泛的兴趣爱好、幽默的性格等因素共同支持他们达到了成功的高度。第四,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孩子发展个性和实现自我。评价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第一要看他青少年时期是否与书为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能与书为友,就可以保证他不会学坏。第二要看他在高中阶段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若形成,就奠定了他自我发展的基础。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他们对家长的言行举止、处世方式印象非常深刻。其中,父亲对男孩的影响特别重要,会塑造和改变男孩今后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此外,女孩形成自己的性别认知,以及对异性的基本判断能力也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总之,孩子的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主要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孩子提供的是一般的关注,不可能像家长那样一对一地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发达国家的学校,特别注重为一对一的家庭教育留出足够的时间。家长仍然有许多选择今天讨论“怎样做父母”特别艰难,因为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很多家长陷入了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难以自拔。尽管还没有一用即灵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改变,但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他们仍然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选择。家长能够改变的,是自己那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首先要淡化分数竞争,不要迎合现在流行的应试教育的评价,尤其在孩子的小学阶段,考多少分真的没那么重要。安徽休宁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状元县,历史上出过17名状元,现在正在大力打造状元文化,而那17名状元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上海曾有位老师对所教过的每一届学生做过长达的跟踪调查,发现日后事业有成的,都是当年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对这个所谓的“第十名现象”的合理解释,无非是那些好学生为了一种评价规范,把自己真正的个性丢失了,这个代价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提到起跑线上的竞争,中国孩子的起跑线已经从高考提前到了幼升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上的秒秒竞争只对刘翔重要。今天很多儿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累死”在起跑线上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面试专家,曾面试过许多到美国考试的中国学生。他认为,对于每一个中国家庭创造的教育奇迹,都要耐心地等待后续篇章的展示。言外之意是想看看这种成功能持续多久。在美国16到24岁的亚裔女性中,华人的自杀率最高,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亚裔本科生的自杀率是全美大学生平均自杀率的3倍。究其根源,他们是在一种高压模式和应试教育环境中形成的人格,缺乏为自己负责的意识,缺乏选择、判断和处理各种问题,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他们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又不愿求助于心理医生,因而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相当高。确立平民教育价值取向人生的圆满比某个时段的出彩更为重要。遗憾的是,今天的中国人往往把教育和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让教育仅仅停留在追求功利、上名校、满足家长虚荣心之类的肤浅层次上。关于幸福,周国平有一个观点:8小时内找到一件自己喜欢且能够干好的事,8小时外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并跟他在一起,这就是全面幸福的人生。这句话实际涉及了教育的两大任务,一是要让孩子的内心有声音,要有自己喜欢的事;二是要让孩子能与人和谐相处,善于交往、合作与沟通,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家长的成功观、价值观需要转变。对于儿童,一是理解,二是指导,三是解放,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不被淹没的力量。这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当天写的,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当代家庭教育的一条准则。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针对的是封建主义对儿童的束缚。今天已进入现代社会了,但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只重视应试教育,会对儿童造成怎样的压制和束缚呢?中国的家长需要确立平民教育的价值取向。我们已进入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今天就应以平常心培养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不要只求出人头地,而要为这个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当前,我们正在打造一个网络化的学习型社会,因此更有可能摆脱以往一次性学历教育对人的影响。我们已经有网络公开课程,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一个人只要愿意学习,完全可以通过终生学习来提高和充实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名人的家庭教育观有一个现象尚未引起家长们关注:很多名人之后都比较普通,没有取得所谓的成功;而且名人作为家长也不要求子女出人头地、成为名人。老舍对子女的要求很低:第一粗通文字;第二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第三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儿子舒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长,主要做一些文学研究和评论,退休后开始画画,所画的非常个性化的国画,经常提供给公益活动,他是个有丰富色彩的人。傅雷是家庭教育中严父的典型,其“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名言我们都耳熟能详,由于对子女要求非常之高,他的家庭教育差一点走向反面,傅雷晚年对此有很多反思。傅雷之子傅聪与今天的郎朗都是天才儿童,都是在家长的“捆绑”下长大的。于是“天才不打他也能成为天才,否则打死他也成不了天才”又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新话题。叶圣陶的名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非常发人深省。孩子都是一颗没发芽的种子,最后长成什么,不完全由家长的意志决定。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善待儿童的最好做法是顺其自然,家长的智慧应该在这里。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健全的公民,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有家庭的责任,可以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改变。这是我最想对中国家长们说的。在大环境暂时改变不了的时候,面对“是给孩子提供一个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小时还是多上一门课”的问题,家长们的选择至关重要。

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 篇10

——教师怎样爱学生

教师爱学生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以至于衡量教师的工作成败也把它选作了重要标准之一。王晓春老师认为:“我们每个人付出的爱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因此一味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给予极大的爱是不对的。”我从心底赞成这个观点。说实在的,要我去给每一个学生均等的爱是做不到的,对成绩好或听话的学生,可能要多点;对那种既成绩很差,又调皮惹事的学生从心底是不大喜欢甚至讨厌他们,也曾试着去改变自己的看法,可是很难,也许是人之常情吧!王晓春老师说:“对学生来说,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这一点我自认为还是做到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既有的“师道尊严”只一味强调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在新型师生的关系中,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当然也包含师生要相互尊重。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实际上就是尊重独立,尊重人性,尊重人格,当然这点都做不到,那就无从谈教学的成败了。看来教师对学生的爱,说穿了就是“尊重学生”这四个字。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恨铁不成钢”,就不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之一。当我们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习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这种表面看似乎“爱之深”,但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恨之切”的行为,常常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拥有为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因为急功近利而践踏了他们为人尊严和权利时,学生就会产生越批评、越惩罚、越偏跟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第二,教师“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的爱不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有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让学生做大量的作业、试卷,在学生已经喘不过气了,教师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的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地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歧视、课业惩罚、肉体惩罚等相继出现。这样的话,只会日益强化学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而把学习当作苦差事。第三,教师“只重优差生而忽略中间生的爱”也不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范围是针对全体学生而不是对部分人。品学兼优的学生,不消说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而如今“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 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也成了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抓住了这两头,就容易忽视中间层次学生这一头,他们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学习成绩一般,能力一般,平淡无奇,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因此也容易被老师忽略。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培优工作总结下一篇:202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