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前准备管理程序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产前准备管理程序(精选6篇)

生产前准备管理程序 篇1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8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分公司

**工程项目管理部 二〇〇九年二月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1.目的................................................................370 2.适用范围............................................................370 3.管理职责............................................................370 3.1.项目管理部......................................................370 3.2.设计生产准备部..................................................370 3.3.控制部..........................................................371 3.4.施工部..........................................................371 3.5.HSE部..........................................................371 3.6.采购部..........................................................371 3.7.承包商..........................................................371 4.开车及开车管理原则..................................................372 5.项目开车管理工作的阶段划分..........................................372 6.开(试)车准备阶段的工作............................................372 7.工程扫尾与单机试车阶段的工作........................................373 8.系统清洗、吹扫、气密阶段的工作......................................374 9.联动试车阶段的工作..................................................374 10.投料试车(开车)阶段的工作.........................................375 11.相关文件...........................................................375 12.其它...............................................................376 12.1.技术准备工作...................................................376 12.2.大机组等关键设备试车应具备的条件...............................376 12.3.工程中间交接应具备的条件.......................................377 12.4.联动试车应具备的条件...........................................377 12.5.投料试车应具备的条件...........................................378

369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分公司**工程及配套工程的试车及开车管理工作,确保各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并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发挥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中国石化**分公司**工程及配套工程的所有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和配套设施的生产准备工作。

3.管理职责

3.1.项目管理部

3.1.1.协调解决工程收尾、中交及投料试车的重大问题,直接领导各生产装置及辅助设施、系统工程试车工作;

3.1.2.督察各装置的开工物料平衡、气密试压方案、投料试车开工方案、操作规程等实施;

3.1.3.审批生产准备计划。3.2.设计生产准备部

3.2.1.负责技术交流和谈判及工艺技术方案的比选; 3.2.2.参加设计审查和重要设计变更审查;

3.2.3.参加设备、电气、仪表订货的技术谈判和采购招标工作;

3.2.4.参与组建运行班组,组织编制班组职责、岗位责任制和员工培训计划; 3.2.5.参与编制联动试车、投料试车期间所需原辅物料计划; 3.2.6.参与编制总体试车网络计划及方案;

3.2.7.参与编制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以及事故处理预案;

370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3.2.8.参与制定系统管线吹扫、气密方案; 3.2.9.参与生产考核验收,参加竣工验收报告编写。3.3.控制部

3.3.1.负责生产准备费的控制; 3.3.2.负责项目总体进度的控制。3.4.施工部

3.4.1.负责单项工程中间交接; 3.4.2.负责现场协调调度工作;

3.4.3.负责组织现场临时设施的拆除和总平面恢复; 3.4.4.组织消防验收; 3.4.5.参与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3.4.6.负责问题处理;

3.4.7.参加生产考核验收和竣工验收报告编写。3.5.HSE部

3.5.1.参加编制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以及事故处理预案; 3.5.2.参加生产考核验收和竣工验收报告编写; 3.5.3.组织“三同时”验收。3.6.采购部

3.6.1.签订设备、电气、仪表订货的技术协议,参加采购招标工作; 3.6.2.审查制定大型设备机组、重点设备的试运、开机方案。3.7.承包商

3.7.1.按照规定完成交工技术文件的编制; 3.7.2.组织具体实施系统清洗、吹扫、气密方案;

371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3.7.3.配合项目的联动试车及投料试车,处理试车中暴露的质量问题; 3.7.4.负责试车期间的保运实施工作,负责处理质保期间的施工。

4.开车及开车管理原则

4.1.开车及开车管理工作应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始终,开车及开车管理各阶段工作应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统筹控制计划之中;

4.2.开车工作要遵循“单机试车要早,吹扫气密要严,联动试车要全,投料试车要稳,经济效益要好”的原则。

4.3.本程序的依据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石化股份建[2008]268号。2008年7月7日)。

5.项目开车管理工作的阶段划分

5.1.项目开车管理工作的阶段可分为技术准备阶段;工程扫尾与单机试车阶段;系统清洗、吹扫、气密阶段;联动试车阶段;投料试车阶段;生产考核阶段;

5.2.由于工程项目较大,各装置进度不一致,为抓紧开车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某一独立单元或某一装置先行进入下一阶段;

5.3.工程中间交接标志着工程施工安装的结束,由单机试车转入联动试车阶段,是施工单位向生产单位办理工程交接的一个必要程序。一般按单项或系统工程进行。中交只是装置保管、使用责任的移交,不解除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应负的责任。

6.开(试)车准备阶段的工作

6.1.开车阶段的生产准备的任务包括组织准备、人员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资金准备、营销准备、外部条件准备等7个方面。

6.2.人员配备工作非常重要,人事部门应根据批准的定员指标适时配备人员。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及主要的操作、分析、维修人员应在投料试车前一至两年以前进厂。对配备人员素质的筛选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教育应由人事部门统一组织。

372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6.3.根据设计文件,参照国内、外同类装置有关资料适时完成培训教材、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各种试车方案和考核方案。于投料试车一年以前编制出总体试车方案,经过反复修改,不断深化、优化。技术准备工作见本节12.1。

6.4.总体试车方案由股份公司工程部组织审查批准。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方案由项目管理部试车领导小组组织审查批准,并报股份公司工程部备案。

6.5.试车所需要的原料、燃料、三剂、化学药品、标准样气、备品配件、润滑油(脂)等的品种、数量、需求时间计划由生产单位一年以前提出,由采购部及时采购、保管和按需发放。

6.6.项目开车所需的各项生产准备费用应纳入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之中。在编制总体试车方案时,应编制生产流动资金计划。

7.工程扫尾与单机试车阶段的工作

7.1.在工程安装基本结束时,施工单位应组织力量认真清理未完工程,负责整改消缺。生产人员应及早进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尽快整改;

7.2.工程按设计内容安装结束后,由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工程质量初评。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组织生产、施工、设计、质监等单位按单元和系统,分专业进行“三查四定”(三查:查设计漏项、查施工质量隐患、查未完工程;四定:对查出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时间);

7.3.除大机组等关键设备外的关键设备的单机试车,由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组织,建立试车小组,由施工单位编制试车方案和实施,生产单位配合,设计、供应、质监等单位参加;

7.4.单机试车时需要增加的临时设施(如管线、阀门、盲板、过滤网等)由施工单位提出计划,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施工;

7.5.单机试车时需要的电力、蒸汽、工业水、循环水、脱盐水、仪表风、工业风、氮气、燃料气、润滑油(脂)、物料等由由施工单位提出计划,生产单位负责供应; 7.6.单机试车过程要及时填写试车记录,单机试车合格后,由生产、施工管理、施工、设计、质监等人员确认签字;

7.7.大机组等关键设备单机试车,要成立试车小组,由施工单位编制试车方案经过生产、设计、制造厂等单位联合确认。大机组等关键设备试车应具备的条件见本节12.2;

373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7.8.试车操作由生产单位熟悉试车方案、操作方法、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的人员进行操作;

7.9.引进设备的试车方案按合同执行。

8.系统清洗、吹扫、气密阶段的工作

8.1.系统清洗、吹扫、气密由生产单位编制方案,施工、生产单位实施,最终由生产单位确认;

8.2.系统清洗、吹扫、气密要严把质量关,使用的介质、流量、流速、压力等参数及检验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系统吹扫时严禁不合格的介质进入系统内,管道上的孔板、流量计、调节阀、测温元件等在化学清洗或吹扫时应予拆除,焊接的阀门要拆掉阀芯或全开;

8.3.氧气管道、高压锅炉(高压蒸汽管道)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管道、设备的吹扫、清洗应按有关规范进行特殊处理。吹扫、清洗结束后,交生产单位进行充氮或其它介质保护。

9.联动试车阶段的工作

9.1.联动试车的目的是检验装置的设备、管道、阀门、电气、仪表、计算机等的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9.2.联动试车包括系统的干燥、置换、三剂装填、水运、气运、油运等。一般应先从单系统开始,然后扩大到几个系统或全装置的联运; 9.3.联动试车应具备的条件见本节12.4;

9.4.联动试车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由生产准备部负责牵头组织,施工、设计等单位参加; 9.5.系统干燥、置换、三剂装填方案由生产单位按设计要求编制并严格执行,引进装置按合同要求执行。

374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10.投料试车(开车)阶段的工作

10.1.联动试车完成后进入投料试车阶段。应组成以生产单位为主,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大型机组及重点设备制造方、对口厂开车队以及国内外专家参加的试车队伍。

10.2.应建立统一的试车指挥系统,负责领导和组织试车工作。投料试车开始前由生产准备部牵头组织进行投料试车条件检查。

10.3.设计单位应派出以设计总代表为首的现场服务组,处理试车过程 中发现的设计问题。

10.4.本着“谁安装谁保运”的原则,组织保运体系,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保运合同,施工单位实行安装、试车、保运一贯负责制。

10.5.投料试车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组织,发扬“三种精神”(科学精神、全局精神、拼搏精神),做到“四不开车”(条件不具备不开车、程序不清楚不开车、指挥不在场不开车、出现问题不解决不开车)。10.6.投料试车应具备的条件见本节12.5。

10.7.投料试车应按投料试车方案认真执行,引进装置应按合同要求执行,在冬季进行投料试车还应按冬季试车补充方案执行。10.8.投料试车应达到的标准:

10.8.1.投料试车主要控制点正点达到,连续运行产出合格产品,一次投料试车成功; 10.8.2.不发生重大设备、操作、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环保事故; 10.8.3.安全、环保、消防和工业卫生做到“三同时”,监测指标符合标准; 10.8.4.做好物料平衡,原燃料、动力消耗低; 10.8.5.控制好试车成本,经济效益好。

10.9.生产单位要做好各种原始数据的记录和积累,在投料试车结束后半年内写出试车总结。

11.相关文件

1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石化股份发[2002]

375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141号。

11.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生产准备与试车规定(石化股份建[2008]268号。

11.3.工程质量和开车条件检查人员生活待遇的规定(中石化[1995]建字214号)。11.4.投料试车指导队人员生产待遇的规定(中石化[1995]建字14号)。11.5.总部、**分公司及项目管理部有关生产准备工作的其他相关文件。

12.其它

12.1.技术准备工作

12.1.1.技术资料、图纸、操作手册的(翻译)编印; 12.1.2.编制各种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

12.1.3.编写培训资料、各种技术资料(包括机、电、仪)、综合技术资料、装置介绍、原料(三剂)手册、物料平衡、产品质量、润滑油、三废、设备等资料; 12.1.4.编制企业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

12.1.5.尽早建立生产技术管理系统,全过程参与技术谈判、方案审查等工作; 12.1.6.编制总体试车方案(投料一年前,之后不断修改)、装置联动试车、投料试车、生产考核方案;

12.1.7.编制大机组试车和系统干燥、置换及三剂装填等方案,并配合施工单位做好系统吹扫、气密及化学清洗方案;

12.1.8.编制储运、公用工程、热电工程、消防系统等试车方案; 12.1.9.计算机仿真培训技术准备;

12.1.10.国内外技术资料编制(翻译)出版计划、各种试车方案的编制计划、技术准备总体网络计划。

12.2.大机组等关键设备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12.2.1.机组安装完毕,质量评定合格;

12.2.2.系统管道耐压试验和冷换设备气密试验合格; 12.2.3.工艺和蒸汽管道吹扫或清洗合格;

376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12.2.4.动设备润滑油、密封油、控制油系统清洗合格; 12.2.5.安全阀调试合格并已铅封;

12.2.6.同试车相关的电气、仪表、计算机等调试合格;

12.2.7.试车所需要的动力、仪表风、循环水、脱盐水及其它介质已到位;

12.2.8.试车方案已批准,指挥、操作、保运人员已到位;测试工具、防护用品、记录表格准备齐全;

12.2.9.试车设备与其相连系统已隔开,具备自己的独立系统; 12.2.10.试车区域已划定,有关人员凭证进入;

12.2.11.试车需要的工程安装资料,施工单位整理完,能提供试车人员借阅。12.3.工程中间交接应具备的条件 12.3.1.工程按设计内容施工完; 12.3.2.工程质量初评合格;

12.3.3.工艺、动力管道的耐压试验完,系统清洗、吹扫、气密完,保温基本完; 12.3.4.静设备强度试验、无损检验、清扫完;

12.3.5.设备单机试车合格(需实物实或特殊介质而未试车者除外);

12.3.6.大机组用空气、氮气或其它介质负荷试车完,机组保护性联锁和报警等自控系统调试联校合格;

12.3.7.装置电气、仪表、计算机、防毒防爆等系统调试联校合格;

12.3.8.装置区施工临时设施已拆除,工完、料净、场地清,竖向工程施工完; 12.3.9.对联动试车有影响的三查四定项目及设计变更处理完,其它未完尾项责任、完成时间已明确。

12.4.联动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12.4.1.单项工程或装置中间交接完; 12.4.2.设备位号、管道标志及流向标志完; 12.4.3.公用工程已平稳运行; 12.4.4.岗位责任制已建立并公布;

12.4.5.技术人员、班组长、岗位操作人员已经确定并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

377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12.4.6.试车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已印发; 12.4.7.试车工艺指标经生产部门批准; 12.4.8.联锁值、报警值经生产部门批准;

12.4.9.生产、试车记录表格已印制齐全,发到岗位; 12.4.10.机、电、仪、修和化验室已交付使用; 12.4.11.通讯系统已通畅;

12.4.12.安全卫生、消防设施、气防器材和温感、烟感、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报警、电视监视、防护设施已处于完好状态; 12.4.13.岗位尘毒、噪声监测点已确定; 12.4.14.保运队伍已组成并到位。12.5.投料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12.5.1.工程中间交接完成; 12.5.2.联动试车已完成; 12.5.3.人员培训已完成; 12.5.4.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已落实;

12.5.5.经上级批准的投料试车方案已向生产人员交底; 12.5.6.保运工作已落实; 12.5.7.供排水系统已正常运行; 12.5.8.供电系统已平稳运行; 12.5.9.蒸汽系统已平稳供给; 12.5.10.供氮、供风系统已运行正常; 12.5.11.化工原材料、润滑油(脂)已准备齐全; 12.5.12.备品配件齐全; 12.5.13.通信联络系统运行可靠;

12.5.14.物料贮存系统已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12.5.15.运销系统已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12.5.16.安全、消防、急救系统已完善; 12.5.17.生产调度系统已正常运行;

378

第四章 项目管理程序 第八节 生产准备管理程序

12.5.18.环保工作达到“三同时”; 12.5.19.化验分析准备工作已就绪; 12.5.20.现场保卫已落实; 12.5.21.生活后勤服务已落实;

12.5.22.开车队人员和国内外专家已到现场。

生产前准备管理程序 篇2

关键词: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现状,建议

一、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含义

审前程序又称准备程序, 学界对其界定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从广义上对审前程序进行定义, 即审前程序是法院受理案件后进入开庭审理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活动[1]。一类是从狭义上定义审前程序, 即审前程序是为了使民事案件达到适合开庭审理的目的而设置的让当事人开庭审理之前确定争点和收集证据的诉讼程式[2]。

民事诉讼的审前准备程序, 国内学者对其表述也多有不同, 如“民事审前程序一般是指民事案件当事人起诉之后至法院开庭审理之前的中间程序。”[3]“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泛指开庭前的一切准备程序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泛指开庭前的一切准备程序”[4]、“审前程序, 是指法院受理原告的起诉以后到开庭审理之前, 由安监承办人员依法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总称。”[5]“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内容涉及送达起诉状、被告人答辩、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以及合议庭组成情况、法院审核证据和调查收集证据, 以及追加必要的当事人等方面。”[6]

笔者认为,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就是原告的起诉被受理后, 至正式开庭审理前, 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法院等诉讼主体按一定方式、程序实施的交换意见、收集整理证据、争点整理准备活动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二、中国审前准备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一) 争议点无法在审前准备阶段形成

在中国, 被告没有必须要对原告起诉状进行答辩的义务, 被告既可以不答辩, 也可以答辩, 若是不答辩, 双方争议的焦点怎么来形成呢?中国的现行法律并没有审前准备会之类的准备程序进行规定, 作为法院也没有必要召集双方的当事人来整理诉讼的争议点。

(二) 审前准备阶段证据无法固定

对证据提出的时间来说, 中国的立法采用的是随时提出主义, 根据大陆法系的法学家的理解, 所谓的“随时提出主义”, 就是指在庭审辩论阶段终结以前, 随时都可以提出防御或攻击的方法, 不受任何形式和时间的限制。在中国实践中, 不只是在一审程序的庭审辩论以前双方当事人可以提交证据, 即使是到了二审程序, 甚至进入再审程序, 双方当事人还是可以重新提交证据的。现行的法律对法院在庭前组织当事人双方进行交换证据也没有必须的要求, 而且对逾期提交的证据也没有规定其失权的效果, 所以, 在庭审结束之前, 材料证据是无法固定的, 在庭审过程当中, 对于当事人没有提出但应当提出的证据, 法官会要求在下次庭审当事人再中提出, 因此导致了庭审时间的迟延。

(三) 提交答辩状到底是义务还是权利没有明确

在中国民事诉讼法以及与其有关的法律法规中都没有提到答辩状的提交到底是不是一项义务, 但是也没有规定不提交答辩状会给当事人造成有任何不利的后果, 这就导致了在民诉法学界大家一直都认为提交答辩状是一项权利, 由于近年以来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不断地改革与发展, 这个观点逐渐地显示出了其不当的地方。

(四) 缺乏当事人双方的审前准备

法院和双方当事人是都是诉讼主体, 也是整个诉讼程序得以顺利进行必然的参与者, 在诉讼当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 从民事诉讼的立法到实践中诉讼的具体过程当中, 审前准备程序的主体是不可能单纯地对准诉讼中的某一方的, 而是应该具体到诉讼当中的各个主体, 也就是说, 明确各个主体 (包括双方当事人和审判主体) 为了促进程序和诉讼的顺利进行所必须进行的开庭前准备的程序, 单纯地只是让审判方为了保障诉讼有效地进行而以法官为主进行民事诉讼准备程序。多方性的主体定位, 对于协调诉讼中各方诉讼主体在民事诉讼活动当中发挥自己积极的主观能动性是有利的, 合理调配诉讼中各个主体在程序当中的义务和权利关系, 并以此平衡各方诉讼主体利益的冲突。

三、完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若干建议

(一) 完善庭前调解制度

调解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贯穿了民事诉讼程序的始终, 作为一项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职能, 庭前调解符合中国法律规定。审判准备程序应当明确审判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息讼止诉”的社会价值的取向, 鼓励通过当事人庭前的接触, 增加对适用法律和案件事实的了解, 由准备程序的法官来适时主持, 促进和解或调解,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开庭审理的比率, 提高诉讼的社会效益, 压缩诉讼成本。

(二) 完善证据交换制度

1. 证据交换范围的合理限制

中国导入证据交换制度后, 在适用证据交换案件的范围上, 要求既可以人民法院直接针对“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依职权作出决定, 也可以是“经当事人申请”。这一模式, 与长期以来中国的民事诉讼中存在的对客观事实的追求倾向的相结合, 让民事诉讼当中的证据交换在客观上失去了限制范围。为此, 要使证据交换取得诉讼的争议焦点, 为下一步庭审作好必要的准备的作用, 充分地借鉴相关国家的经验, 在证据交换的范围上至少应当作出如下限制:其一, 证据交换的内容应当限制在当事人诉讼请求作为基础的证据的基本内容、与案件事实的联系情况以及证据种类等的告知内容。当事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基础事实和法律根据, 无需作为证据交换的内容。其二, 确立特权规则, 规定免于证据交换的情形。因此, 从解决诉讼中发现真实的价值目标与其他价值目标的冲突与衡平角度, 确定一些人如律师对其代理的案件免除相应的证据交换义务, 是值得重点考虑的。但这种特权规则的确立, 必须充分考虑避免“诉讼突袭”, 使诉讼能够真正在公平、公正的层面上逐渐展开。

2. 建立证据开示制度

证据开示 (Discovery) 的基本含义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相互获取对方或者案外第三人持有的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和证据的方法。建立这一制度的目的, 据认为是在诉答程序结束后、法庭审理之前的审前准备阶段, 原则上在法院不参与的情况下, 让双方当事人交换案件的有关信息和证据, 使双方当事人充分了解对方当事人所拥有的证据, 进一步明确和整理争点, 并且固定主要证据。这就为促进当事人和解并在此后的庭审中防止突然袭击以及使案件的解决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 而不是律师的诉讼技巧之上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

(三) 建立科学的强制答辩制度

“所谓强制答辩就是法律规定被告在一定的期间内应当对原告的起诉提出答辩意见, 否则丧失答辩的权利。”[7]修改前《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了被告答辩制度, 其中第2款后段规定“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 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笔者认为, 中国应当在立法上对强制答辩进行如下规定:

第一, 在民事诉讼法中就答辩状的具体包含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列举式规定。以便于从法律上约束当事人在审前准备程序中答辩。这样不仅有利于被告了解准备答辩的事项, 还可以预防虚假或形式上的答辩, 从而保护原告方的公平利益。具体内容在下文完善诉答书状中会提及。

第二, 被告一方须按照强制答辩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答辩, 同时被告要受到答辩的内容的约束, 这表现在庭审程序中其不得再对审前程序中的答辩内容进行更改。

第三, 如果被告没有在法定期间提交答辩状, 法官可依照原告的申请就其先前提交的起诉书等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

第四, 一般情况下, 被告须向法庭提交书面答辩, 但特殊情况下, 也可进行口头答辩。具体情况由法官根据当事人的行为能力进行裁决。如采取口头答辩, 应由受案人员记录答辩内容并经答辩人确认无误签字后, 送达原告。

四、结语

我们必须认识到, 审前程序与庭审程序是整个民事诉讼过程的两个阶段, 它们的内容和功能各有不同, 但却相辅相成地服务于诉讼这个整体, 它们的分工越明确、衔接越紧密就越有利于实现诉讼的公平和效率。纵观外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 中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改革与完善是一个大趋势, 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应该借鉴外国的理论和司法实践, 互相学习, 更加健全中国的民事诉讼体系, 实现中国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晋红.审前准备程序及其权力配置[G]//江伟, 杨荣新.民事诉讼机制的变革.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8.

[2]向忠诚.论中国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的构建[J].求索, 2000, (4) .

[3]齐树洁.论中国民事审前程序之构建[J].法治研究, 2010, (4) .

[4]李浩.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目标、功能与模式[J].政法论坛, 2010, (4) .

[5]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6]汤维建.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模式转变[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4) .

化工项目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 技术责任制 控制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化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为保证项目顺利安全开车成功,而生产准备是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化工试车一次成功,并能安全、持续、稳定生产,尽快达到设计能力,发挥投资效益,化工项目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化工项目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搞好人员组织、技术、全员培训、安全、物资及外部条件、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准备。生产准备工作贯穿于基本建设的全过程,是工厂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心须从基本建设一开始就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早抓、早落实,为确保化工试车一次成功创造条件,投产后长周期正常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人员组织准备

建设项目在批准开工之前,应选择具有生产建设经验的、懂技术业务的领导人员,组建一个能够坚定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要求的生产领导班子,以适应现代化工厂生产建设的需要。生产领导班子中至少有1名主要成员从建设开始就参加建厂的领导(主管生产准备),保证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的连续性。

建设单位从基本建设一开始就应设立生产准备机构,负责抓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和改革精神建立适应生产装置特点的工厂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和生产指挥系统要逐步充实、完善,以适应各阶段工作需要。对引进装置,其外事机构要配备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以利掌握外事主动权。切实抓好生产队伍的组建工作。按设计定员和岗位技术标准从同类型老厂中选调或聘用一部分有组织管理经验的干部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工人为骨干。生产技术骨干要在工厂筹建时进厂,参加技术谈判、设计审查、施工监督和生产准备工作。操作工、维修工主要应从中技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经过考试择优录取。主要岗位的操作、维修人员,要在工厂安装竣工前半年按人员配备计划进厂。

2 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的任务是使生产人员掌握所有生产装置的技术,主要应在工艺操作、工艺控制(仪表联锁及分析),设备维护使用、安全等四个方面下功夫,达到能独立指导和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要求。从生产准备一开始,就必须把技术系统建立起来。

2.1 配备技术骨干,建立技术责任制

工厂要及早配备工艺、仪表、电气、机械、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并签订责任书,坚持一贯制,对本专业的技术准备工作负责到底。

2.2 参加设计会审、完善工艺及工程设计

生产人员在熟悉掌握生产工艺的同时,要重视工程技术,熟悉有关的标准规范,及时发现设计、安装中的问题,配合设计、施工部门完善设计施工。

2.3 编制各种技术规程、开车方案和资料

根据设计文件,结合现场实际,参照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工厂应编制以下重要规程和方案:

①公用工程运行规程,包括锅炉、供排水、循环水、脱盐水、电、仪表、气等。②生产装置的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从自控仪表角度来写、应附仪表控制回路及联锁信号系统逻辑图)。③大机组运行规程,包括大压缩机、大泵及相配套的透平、油系统、真空系统等。④工厂安全技术规程及各装置、各岗位安全操作要点。⑤分析规程,包括化学分析和器械分析。⑥机械设备维修及检修规程,包括备机管理。⑦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信号、联锁运行及维护。⑧自控仪表、联锁维护检修规程。⑨各种开车方案,包括设备清洗、管道清洗、吹扫、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气密性试验、置换、触煤装填、烘炉、化工投料试车等。⑩紧急事故处理方案。

2.4 技术规程和开车方案,应组织有关专家讨论,须经总工程师审核、厂长批准。

3 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要求全厂领导干部、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至每个职工(尤其是分析、化验和机、电、仪修理专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训练,考试合格才能任职或上岗,这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中心环节。全员培训的目标是从抓思想建设、队伍素质入手,培养一支能满足一次试车成功的过硬队伍。在培训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着眼于队伍训练,练思想、练技术、练作风,若练一次开车成功的本领,掌握工艺操作、掌握工艺控制、掌握设备维护使用、掌握安全。对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量、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在全员培训的同时,对生产指挥人员及生产技术骨干应重点培训。生产调度人员、车间主任、专职工程师、中控值班长等主要技术骨干应进行“全流程培训”,建立系统观念,加强系统管理。机、电、仪修,分析、化验等特殊工种培训周期長,难度大,这些人员应早进厂,早培训,并应参加设备检验、安装调试,掌握维修、分析化验技术。强化培训,保证培训质量。在建设阶段,工厂要集中精力抓好人员培训工作,应根据建设工期,制订培训计划,保证培训时间,保证培训质量。严格考核制度,促进培训工作。在上岗前,专职工程师由厂技术部门主考任职;值班长、岗位操作工、维修、分析化验工由车间主任会同安全部门主考,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安全操作证方能上岗。

4 安全准备

大型化工装置的安全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对安全试车及安全生产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安全准备。

安全准备要着重从工厂生产装置的实际出发,研究其危险性的来源及特点。在安全准备工作中,要认真贯彻以下三条原则:

4.1 积极推行全员预防性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4.2 实行早期隐患检测,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

4.3 搞好人身安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建立厂和车间两级安全组织,配好称职的安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各级安全员。要对每一套装置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各个部位可能发生危险的因素和危险的区域等级,编制厂、车间两级事故处理方案,在事故预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制定各种相应措施。要把防泄漏、防明火、防静电、防雷击、防电器火花、防冻裂、防残氧、防窒息、防震动、防违章、防误操作,作为执行安全预防方针的主要内容。

5 物资及外部条件准备

要指定专职人员,根据设计要求,掌握试车所需原料、燃料、化学药品、润滑油脂的品种、规格、数量、技术标准、包装形式、贮运条件,落实供货渠道,签订供货合同。根据需要提出剖析研制要求。进厂的化工原料及其他物资根据其特点要有妥善的贮存保管措施,避免损坏、丢失和变质。

6 管理准备

根据装置的特点,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科学管理制度,在全厂开始单机试车前经厂领导批准后,印发给有关人员学习熟悉,在试车中严格执行。各职能科室都要订出各自为生产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职责范围;科、室和车间负责人,各级职能人员,都要制定出责任制。辅助车间要制定为工艺服务的相应责任制,操作、机、电、仪修、分析工都要制定岗位责任制。

生产单位要组织生产人员早上岗,主动配合施工单位搞好工程扫尾、“三查四定”(三查即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及隐患、查未完工程量;四定即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限期完成)、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及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 篇4

为识别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潜在事故和紧急状态,并当事故发生时及时做出反应,减少和预防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应急准备与响应。3.职责权限

3.1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紧急状态下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指挥和处置;办公室负责相关事务的沟通和联络,负责日常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管理、牵头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各车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紧急状态的处置和指挥,以及与公司主管部门的联络,保卫部门配合。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将意外造成的任何污染及时传达到环保局。3.2设备部负责组织潜在安全事故及可能发生的紧急状态的识别工作;负责组织潜在化学品使用安全事故及可能发生的紧急状态的识别工作;负责绘制潜在事故点应急设施、器材定位图。

3.3办公室负责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及紧急状态处理的方法、技巧等的培训,同时负责对新员工和协作方(承包商)有关方面的教育或宣传。

3.4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的演练由各公司设备部组织,各相关部门予以配合。3.5发现意外的第一线人员为紧急状况通报责任人。

3.6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在紧急状态下所有人员的疏散和清点。4.工作程序

4.1潜在事故和紧急事态的识别和认定 4.1.1潜在事故和紧急事态的识别:

各部门、车间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调查时,不仅识别现有的、正常状态下的环境因素,还要预警和识别未来可能发生的和异常、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在识别调查中一旦发现这类因素,应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上记录。

此外,所有管理者在日常生产业务活动应注意和发现《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上未能记载的潜在问题,千方百计地发现潜在事故,努力做到不遗漏。4.1.2潜在事故和紧急事态的评价和认定: 设备部负责组织有关方面评价环境因素时,对潜在的因素要着重评价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后果的严重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标识,得分达到规定值者,即列为潜在事故或紧急时态。4.2制定预防和处置计划

4.2.1对列入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紧急事态,各部门在制定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时,应明确规定针对该项潜在事故或紧急事态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

4.2.2对涉及全面的问题(如爆炸、火灾、危害品泄漏、暴风雨、水灾、地震、雷击等)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时可参照下表内容: 潜在事故和紧急事件及应急方案

潜在事故和紧急事件

应急方案

第三方援助联系方法

压力容器事故、液化气或液氨泄漏引起的爆炸

疏散人员,寻求第三方援助,上报市劳动局

火警119、急救120、柴油泄露:黄沙(木粉等)吸收,清洗,必要时上报市环保局

环保局电话

化学品在储存、运输中潜在泄露:抢运,黄沙(木粉等)吸收,清洗,必要时上报市环保局,环保局电话:

火灾:参照《公司火灾扑救、疏散处理预案》执行,必要时上报市消防大队,火警119 自然灾害(台风袭击或发生洪涝灾害): 1.收听气象台天气预报;

2.通知各部门对人员、财产采取保护措施; 3.组织对设备及化学品的妥善处置和保管; 灾后补救并上报市环保局

天气预报121 环保局电话

4.2.3.紧急事故应急预案 4.2.3.1.各级人员应变细则

⑴事故发生现场的第一位目击者要最快速度告诉部门负责人。

⑵当值班保卫人员和值班人接到报告后,要记录报告者的姓名、岗位、报告时间、地点、报告现场状况等。

⑶值班保卫人员和值班人要迅速报告公司经理及主管部门负责人,重大事件同时向总经理和有关部门汇报。公司安全、保卫、设备、办公室等部门要迅速准备,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做好应急措施,并召集义务消防队员或紧急人员到场。当决定需向政府等有关部门求助时,要详细向政府等有关部门报告以下内容: ①发生意外的详细时间、地点、原因; ②意外的严重程度; ③人员伤亡情况; ④其它有关事项。

⑷各部门值班负责人要迅速到达出事地点,布置警戒线,保护现场,防范偷盗,疏导员工撤离现场,并通知相应人员到场。

⑸设备管理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先组织人员处理设备,关闭设备电源,保护好设备。员工必须到指定地点集合,等候现场指挥作进一步指示。员工在疏散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在许可情况下,走时关闭所有仪器或电器电源、门窗; ②迅速离开工作岗位; ③切勿惊慌奔跑; ④切勿使用运货电梯;

⑤切勿因收拾个人物品而延误疏散;

⑥离开现场后,切勿在未许可下重返现场。

⑹办公室按照各部门负责人所提供的人数及访客登记资料,记录疏散人数并确定是否有失踪人员。如发生伤亡或失踪事件时,须登记有关人员的资料,包括:

姓名、工作范围、家属联系电话及地址;同时必须及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如公安局、劳动局等协助调查处理。

4.2.3.2爆炸紧急应变处理: ⑴当厂内发生爆炸

①当厂内发生爆炸时,最近处的保卫人员要通知当日值班负责人到场,并通知办公室主任、设备部经理、公司总经理。

②公司经理要迅速到达现场,并指挥现场清理,若有人员伤亡时,要尽快抢救受伤人员,处理现场的电源以及可能伤及人身的设施,并将其予以关闭、清除。③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和公布事故结果,并公告奖惩事宜。⑵临近工厂爆炸事故

①当班值班保卫人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时间、地点、方向以及对本公司的影响。②当临近厂提出需要支援时,要给予帮助。

③公司经理接到通知后,到达对本公司波及的现场,并指挥有关部门进行防范处理措施,保证本公司生产正常进行。

④若爆炸波及本公司设施,并影响正常生产,公司经理要提出对策,对受影响的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4.2.3.3电力供应系统中断紧急应变处理: ⑴停电紧急处理: ①停电抢修,设备部门要事先通报,相关各部门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意外发生。通报的内容:停电时间、范围。

②意外停电,各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检查设备机器,并做好开车准备。(2)意外事件或闪电时发电机重新启动程序 ①发电机跳机停电: 因地落引起:

A.检查跳机线路,检查配电室线路; B.故障排除;

C.重新启动发电机; D.检查三相电压; E.合闸送电。

检查不是因地落引起: A.紧急启用备用发电机; B.检查三相电压; C.合闸送电。

②发电房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③配电室人员要定期参加消防知识与消防操作培训。④定期检查消防器材。

⑤发电用柴油专库保管,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严格执行有关规定。4.2.3.4供水中断/公司内自来水泄漏紧急应变处理: ⑴供水中断

各设备部门通知各用水单位,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了解供水中断原因,何时恢复正常。必要时由设备部门启用储备水。

(2)各公司内自来水泄漏或水管破裂 ①主管部门及时通知各用水单位;

②主管部门及时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抢修; ③同时告知恢复正常供水时间; ④必要时由主管部门启用储备水。4.2.3.5风灾紧急应变处理(1)风灾前的预报

办公室在接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通知后,及时通知各部门、车间,以采取防范措施。(2)风灾前要固定好架设的设备、电线、通信设施,关好门窗。(3)风灾发生后的抢救

由办公室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人员统计,保证员工安全;负责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现场人员和财产的抢救,受伤人员视伤势情况决定是否送医院治疗。4.2.3.6地震紧急应变处理(1)地震前的预报

办公室在接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通知后,及时通知各部门、车间,以采取防范措施。(2)震前要保证全体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3)地震发生后的抢救

①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人员统计,保证员工安全。②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现场人员和财产的抢救,受伤人员视其受伤情况,由办公室决定是否送医院治疗。4.2.3.7雷击紧急应变处理 ①雷击现场的保护。

发现雷击现场的目击者,要在保护现场无变化的情况下,迅速上报公司办公室。对有电源的现场,要通知电工切断电源,经验明无电后,方可采取措施。②雷击后的处理

发生人员伤亡时,由办公室牵头及时上报劳动局、电业局、公安局、检察院等,请求协助调查事故原因。

查明事故原因后,办公室要以此事教育全体员工。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杜绝事故再发生。

4.2.3.8火灾紧急应变处理(1)火灾的发现

第一名发现火灾者通知在场人员,并指明火灾地点。发现火灾者同时要迅速上报部门负责人、值班人及有关领导。发现火灾人员并同时拨打119,并告知公司名称、地点、火势情况。

主管安全负责人接到通知后要迅速组织义务消防人员到现场扑救火灾。(2)火灾的扑救

发现火灾者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火灾的扑救。若有人员被火势围困时,首先要救助被困人员。

扑救火灾时,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需要切断动力电源的要事先切断电源供应,以防伤人。

因电火灾严禁在未断电前用水扑救,必须事先切断电源,以防触电事故发生。登高救火要系安全带,以防高空坠落事故发生。(3)救火工具

救火时应针对情况选用消防栓、灭火器或沙土等。

消防栓的使用:水带的一头接到消防栓上,另一头接上喷头对准火源,打开水阀灭火。灭火器的使用: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它的喷射距离仅有2-3米,使用者要站在上风处,尽可能靠近火源,手要握住喷筒木炳以免冻伤,使用时有保险的要拔除保险销,左手将鸭嘴向下压向左旋转,即可喷射二氧化碳。常用于扑灭电器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使用时,一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握住体柄,将喷嘴对准火源,拉出提环即可喷射。用于油类、仪表、可燃性气体、电器设备的初期火灾。④设备部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保养与检查。(4)火灾事故原因及查处

由办公室组织带领有关部门查明火灾事故原因。

针对火灾事故发生原因,由事故发生部门的主管部门负责牵头整改。由办公室针对火灾事故发生原因进行集团员工培训。

公司公布对火灾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结果,并公布有关奖惩事宜。4.3训练和教育

公司对人员进行各项应急计划等规定的培训,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可行时,公司设备部每年牵头组织一次相关的紧急状态演练,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计划、程序的建议,报公司经理批准后实施。4.4设备配置和标识

对已识别并经认定的潜在事故发生地点或设施,由设备部负责对该地点和有关设施进行标识,标识应明显,含义明确、清楚、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标识。

设备部会同有关单位根据需要在潜在事故发生地配置必须的应急设备、器材和物资(包括警报、防毒、防洪以及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护用品等),并按定置管理的要求,存放有序,标识明显,明确负责人,定期检查、更新。4.5事故发生时的指挥和联络

4.5.1报告——全体职工都应提高安全意识,任何情况下一旦发现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时,均有义务立即向办公室、设备部门、值班室任何一方报告。

4.5.2情况确认——办公室、设备部门、保卫等任何一方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相关方,到发生地查看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4.5.3领导决策、做出响应——根据事态的性质,各级领导按应急准备的响应程序决定采取相应对策,责成有关人员(部门)实施。如果属于重大影响的紧急状态,应及时向各方面传达紧急状态,启动紧急事故应急预案。

4.5.3.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调动人力、物资组织抢险。如应急程序实施无效或不足以控制事态发展,应立即采取其它措施。

4.5.3.2各级人员应按《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的各项工作;

4.5.3.3办公室根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指示向公安、消防等政府部门及时报告,并向社区和周围居民通报。

4.5.3.4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善后处理对策后,报上级批准执行。

4.5.3.5设备部参与抢险工作并配合进行对外联络,对紧急状态全过程进行记录,并保存记录。

4.6事故总结 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发生地点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进行总结。总结应突出:

a)事故发生的原因; b)相关的责任人;

c)应急准备及相应措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d)关于修改有关规章、制度及本程序的建议; e)形成报告报经理办公会,由设备部门存档。5.相关文件

5.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2《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5.3《紧急事故应急预案》 5.4《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6.相关记录

6.1潜在事故与紧急事态记录表

生产前准备管理程序 篇5

我车间根据集团公司及厂部两级工作部署,于2016年3月至4月陆续对全体职工进行了精益管理和6S管理学习培训。

一、培训的主要做法:

车间紧密结合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和基层员工的培训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分利用专题会,班前会、安全会等时机,组织职工采取集中面授、现场演示、讨论会、文件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车间主任参加公司了统一组织的学习,作为主要授课人,其它车间骨干做补充。学习资料有PPT课件、文档资料等。

我车间积极跟进精益管理和6S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形成了相关的文件制度。车间培训结合实际开展针对性培训,学习车间精益生产和6S管理的各项制度规程,使广大职工转变观念,将规程和制度要求切实做到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自查自纠,全面梳理完善,确保严格执行。实现标准化作业,提高效能。

这次培训细化学习了《生产准备车间创建精益车间、精益班组活动方案》、《生产准备车间6S精益生产划分方案》,使广大职工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6S管理推进标准、内容及实施技巧、实现方法和途径,提高素养,创建清洁工作环境。同时使广大职工明确责任区域、工作职责、工作标准等,从而有效开展工作。另外还学习了《生产准备车间开展“八大浪费”的调研》,系统梳理了浪费现象,并制定了改进措施。使职工有据可依,有效实施精益改进,切实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二、培训效果

通过学习,将精益管理和6S管理的理念传达给了每一位职工,提高了大家的理论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大家真正掌握精益管理和6S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行动,并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全体总动员,从本职岗位上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规范管理、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提升效能。

这次系统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为精益管理和6S管理的推进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前准备管理程序 篇6

1、危险化学品管理台帐

2、员工安全承诺(特种作业或危险作业岗位)

3、“一岗双责”资料

4、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落实资料

5、安全检查资料:每月7号安全检查及整改资料、日常安全检查资料、每日防火检查资料(尤其是各仓库)

6、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及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7、安全生产管理网资料

8、事故预案演练资料

9、工会组织或员工代表参与监管资料

10、三级安全教育资料(各部门人员安全教育卡应为100%)

11、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专门安全教育培训资料(生产部门相关岗位应为100%)

12、教育督促员工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资料

13、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康杯活动资料

14、定期检查制度、岗位安全职责、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资料

15、每季隐患排查资料

16、危险源登记及检查上报资料

17、危险源辩识和评估,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措施资料

18、工程发包安全协议(重点是明确安全责任)

19、劳护用品配备、指挥、监督正确使用资料

20、作业场所、岗位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告知资料

21、物资供应部采购合格劳动防护产品,应贴有安全标志(看物品)

22、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资料(尤其是生产作业人员受教育率达100%)

23、事故报告、结案资料

24、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吸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资料

上一篇:著名人物励志故事下一篇:铁路安全反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