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调解组织汇报(精选9篇)
2004年以来,镇村调解委员会在县司法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以法律和社会道德为准绳,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近3年来,他们共调解各类纠纷84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2003年被县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今年又被市局推荐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一、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工作规范化一是整顿健全组织,实现调解组织网络化,他们对调解组织下大力进行整顿,调委会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调委会共有5人,都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且都年富力强。并每10户设1名调解员、信息员。为了使工作到位,他们采取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并与年终考核评先进、获奖全挂钩。这样形成了上有调委会、中有调解小组、下有调解信息员的三级调解网络,从而使调解工作层层有人管,一级抓一级且信息灵、调解快,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上交,实现了调解工作网络化。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实现调解工作规范化。在抓好调解工作组织建设的同时,他们把《人民调解委员会若干规定》上墙告示,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纠纷排查、例会、学习、回话、业务登记、统计档案管理在各种规章制度,并坚持按制度管事管人。他们把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并将纠纷调解率、成功率及民转刑控制率作为硬指标进行考核,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检查,年终评比;对纠纷调解不力造成激化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终资金并撤掉小组长职务。三是争取领导重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调委会实现了有办公场所、有印章、有回访记录、有统计台帐“四有”并正在购买标识、印章。同时,他们着重抓好报酬落实,村委会给调委会主任每月另外补助100元。
二、加强培训学习,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办班培训,每年举办1-2期培训班,邀请镇司法所、法庭人员给调解员授课,或以会代等形式、帮助调解员提高素质,近年来共举办培训班8次,培训80多人次,培训率达90%以上。二是征订业务资料自学,主要征订《人民调解》、《中国司法》及“四五”普法资料等,坚持经常性自学。三是抓疑难纠纷会诊,对重大疑难纠纷,他们坚持集中全体调解员“会诊”,发挥集人事智慧,集思广益,公正、依法调解。四是学习典型,推广大先进。近年来,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曾获过县、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的村委会的先进经验及兄弟单位的先进事迹,以模范为榜样,用典型引路,学习先进,鞭策自己,赶超先进。
一、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衔接的可行性
(一)法律依据
根据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二十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由此可见,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的范围有交叉处。某些“治安纠纷”就是由民间纠纷引发、升级而成。治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两者“联动”的基础是: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轻微无须处罚的治安纠纷和其他通过“110”报警派出所受理的属于人民调解范围内的民间纠纷,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处理。
(二)现实成效
我县虽然未全面推行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联动机制,但是已有部分乡镇开始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成效。南圩镇望朝村大韦和小韦亲兄弟俩由于宅基地界线的问题,引发了一场较大的矛盾纠纷。5月某日,大韦未与小韦商量就在自家屋后(也为小韦的房前)修建蓄水池,遭到小韦及家人的阻止。在阻工的时候,双方语言发生了冲突,并打了起来。大韦被打伤送进医院,相继大韦与小韦的儿女也参与了这场争纷。后派出所、司法所及时赶到现场制止了事态事化。在这场纠纷中,大韦被打成轻伤。事后,南圩司法所工作人员到医院看望了伤者,找双方当事人调查了解情况,又来到南圩派出所了解事发当日的有关情况,并协同派出所到当事人家旁边农户调查搜集情况、了解事情的真象和来龙去脉。针对事情的起因、目前的情况,以及怎么调处,镇司法所与派出所进行了共同研究。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司法所与派出所一起召集双方当事人、村干部在派出所召开调解会。由于事情的复杂性,调解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和治安行政调解的优势,采取“面对面”合力调解与“背对背”分开做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解,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指出他们的错误,司法所工作人员从情理上,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解,分析利弊,晓以厉害,使双方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都主动向对方赔礼道歉,承认自己的过错。通过一天积极、灵活的调解,当事人心中的怨气和矛盾都一一得到化解,并达成了协议。一家人最终恢复往日的平和。
长期以来,治安纠纷数量多、调处难度大,成为困扰派出所基层民警的一道难题。而人民调解作为解决民间纠纷的一条合法途径,它与治安调解相衔接的思路,既有利于使纠纷得以合法合理地彻底解决,又有利于缓解警力不足的压力,是实现双赢的最佳模式。
二、关于对构建衔接机制具体措施的建议
(一)建立警民联合调解机制
以各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平台,设立治安纠纷与民间纠纷联合接待点。主要由司法所与派出所值班民警组成,负责接待、引导、分流、调解纠纷等工作。
(二)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
值班民警在接到涉及民事纠纷的案件时,应先按程序审查然后分类处理:对那些矛盾纠纷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或介绍当事人由其所在地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中民事损害赔偿事项,应当告知和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对于因民间纠纷引发的符合治安调解范围的案件,应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予以处罚的,但被侵害人表示愿意放弃追究对方当事人的治安管理处罚责任,且双方表示愿意接受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由公安派出所出具委托调解书或口头委托乡镇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三)加强联系互相配合当事人选择进行人民调解后,公安机关接警人员应与当事人所在乡镇司法所或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取得联系,将纠纷交由乡镇司法所、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于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可以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和我镇、村(居)委会人民调解组织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实行联合调解。
三、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意见
据了解,在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衔接机制尝试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主要表现为:调解员没有法定的调查取证权利,群众不予配合就无法完成调查工作;联合接待点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法律知识不足以胜任调解工作;群众对联合接待点的认知程度仍较低,信任度不强。对此,提出以下解决意见:
司法确认程序是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
具有三大鲜明特点
第一,便民。《若干规定》在三个方面体现了便民的特点。一是当事人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如果认为有必要进行司法确认的,可以就近申请确认。二是要求人民法院尽可能减少当事人往返法院的次数,在受理的时候,具备确认条件的,可当场作出确认决定。当事人同时到法院的,如果条件成熟,法院应当立即予以审查确认。即使不能当即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法院也应尽量当即决定是否受理,尽量减少当事人往返法院的次数。三是不收取当事人费用。
第二,快捷。人民法院受理司法确认案件时的审查期限不超过3天,受理后的审查期限也比较短。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确认工作,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人民法院,按照要求及时提交有关材料,如司法确认申请书、调解协议和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以及与调解协议相关的财产权利证明等证明材料,并提供双方当事人的送达地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第三,严谨。首先,当事人要在申请书中承诺:申请人出于解决纠纷的目的自愿达成协议,没有恶意串通、规避法律的行为;如果因为该协议内容而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愿意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其次,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通知双方当事人同时到场,当面询问当事人。在审查之后,人民法院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不予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二是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三是侵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四是损害社会公序良俗的;五是内容不明确,无法确认的;六是其他不能进行司法确认的情形。这些规定都有利于维护司法确认程序的严肃性。
司法确认属于特别程序
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属于特别程序。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若干规定》对司法确认程序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关于司法确认案件的管辖。为方便当事人就近、及时申请司法确认,《若干规定》明确司法确认案件由主持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的派出法庭管辖。人民法院在正式立案前委派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委派的人民法院管辖。
关于申请司法确认应当准备的材料。当事人申请确认调解协议,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司法确认申请书、调解协议和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以及与调解协议相关的财产权利证明等证明材料,并提供双方当事人的送达地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提交申请书、调解协议、提供申请人的送达地址、电话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可以方便人民法院与当事人、调解组织取得联系。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有利于法院
对调解协议的效力进行审查。
关于司法确认案件的受理。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司法确认申请,应当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的,应当编立“调确字”案号,并及时向当事人送达受理通知书。双方当事人同时到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的,人民法院可以当即受理并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
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可强制执行
关于司法确认案件的审查期限。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司法确认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前,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撤回司法确认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关于司法确认案件的审查方式。人民法院受理司法确认申请后,应当指定一名审判人员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通知双方当事人同时到场,当面询问当事人。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如实陈述申请确认的调解协议的有关情况,保证提交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未按时补充或者拒不接受询问的,可以按撤回司法确认申请处理。
关于确认决定的法律效果。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调解协议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作出确认决定书。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确认决定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我区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
(一)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现状。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312个(其中镇街调委会20个、村调委会208个、社区调委会69个、其它调委会5个),居民调解小组528个,治安联防调解大院742个,在全区较好建立了镇街、村(居)、小组、调解院落四级调解立体网络体系,形成了功能完备、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组织新格局。
(二)人民调解员队伍现状。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人民调解员3117人(其中专职1325人,兼职1792人),调解信息员5418人,调解员队伍得到了不断充实壮大。各镇、街道非常重视调解人员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按照司法部《人民调解若干规定》的要求,结合村(居)委换届选举,及时调整充实了调解员队伍。同时,为适应新时期调解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区加大了对调解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请专业人士集中授课、以案释法、组织交流、以会代训、现场观摩个案调解、旁听等多种形式,对居(村)以上调解员进行了培训,全区培训率年年达91%以上,调解员持证率超过97%。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广大调解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工作技能。
(三)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现状。近三年来,我区注重强化了镇、街道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我们按照“六统一、五有、四制、三表”的要求,对20个镇(街)调委会全部进行了规范,设立了专门场所,制作统一的调委会标识、挂牌、座牌、印章和统一的调解文书格式和卷宗等。对277个村(居)调委会均按照“五有、四制、三表”的要求完善了规范化建设,建有村级调解室有429个;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全市“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完善了我区4个示范村和10个推进村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此外,针对全区各级调解组织普遍存在调解协议书制作格式不规范、协议内容不完整、协议履行率偏低、调解个案文档资料欠缺零散等问题,加强了调解文书格式和调解个案文档资料的规范与指导,要求各级调解组织必须统一使用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调解文书格式》,对调解个案文档资料予以管理。在个案调解程序上,在遵循司法部要求的基础上,参照民事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增加了《卷内目录》、《调解受理通知书》、《权利义务告知书》、《送达回证》及《人民调解员廉洁自律监督卡》并统一格式印发至各调委会,较好推进了全区调解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四)人民调解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始终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调解工作方针,注重以“抓小、抓早、抓苗头、抓隐患”和“稳定工作无小事”为出发点,积极调解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婚姻、邻里、家庭等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主动介入公民与法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纠纷的预防、排查和调解。注重围绕社会难点、热点纠纷建立健全排查调解工作机制,采取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组院、大纠纷不出村(居)、重大纠纷不出镇,把纠纷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切实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纠纷无积压。,全区共排查民间纠纷4150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20件,调解成功率为96.7%,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自杀4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9件、涉及13人,制止群众性械斗11件,防止群众性上访75件、涉及213人。今年1—6月,全区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942件,调解成功1885件,调解成功率97.1%,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我区当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调解工作虽然在组织网络、工作机制、工作开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我区是两江新区开发的重要区域,规划面积达818平方公里、占69.5%,涉及面积广、人数众多、开发平台最集中。随着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启动,大量深层次矛盾纠纷将集中涌现,而当前我区人民调解工作中面临着的一些不容乐观、不容忽视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两江新区建设的快速顺利推进。
(一)对调解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是部分镇(街)党(工)委、政府
(办事处)对调解工作认识、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认为调解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起不了多大作用,有了纠纷找法院,发生案子有公安,依靠强势的政法机关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轻防重打”思想突出。少数镇(街)调解工作未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不注重发挥各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往往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没能真正把人民调解工作拿在手上抓。人民调解组织
又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调解的权限、调解的方式、手段、调解的效力都很有限,加上党委政府的认识没解决,社会各界对人民调解在化解纠纷、平息矛盾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当事人大都寄希望于政府解决和诉讼解决。因此,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难度。
(二)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不强。目前,我区共有调解员3117名,高中学历以下学历有1866名,占总人数的59.8%,平均年龄48.3岁。调解员绝大多数由村(居)组干部担任,他们身兼多职,工作繁忙,众多调解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文化偏低,对法律、政策的理解运用不到位,较难胜任和应对重大疑难纠纷及新时期出现的新纠纷的调处。特别是村(居)以下的调解员98%以上是由村组干部兼任,无专职调解员,每三年一届的村居换届,就导致一批已接受过指导,参加过培训,正熟悉业务的调解员(村居干部)被替换,而后任者又有一个从头培训、指导与熟悉过程,造成“青黄不接”的现象,影响了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不力。一是基层司法所人员少、事多面广。司法所是管理、指导和协调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职能机构,虽然全区有20个镇(街道)司法所,但只有不到70名司法助理员在基层从事管理指导调解工作,加之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工作开展全凭“一张嘴、两条腿”,要达到覆盖全面,深入实地指导工作,实在力不从心。二是业务指导主体相对单一。按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司法所和基层法庭共同指导下进行工作,但近年来随着法庭逐步撤销,全区只设立了茨竹、统景两个片区法庭,导致人民法院与调委会联系相对减少,调解业务指导责任基本上落在了司法所肩上,而司法所的人员现状又如此,这就导致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四)调解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不高。随着人民调解协议被赋予法律效力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已成为当前发挥调解职能作用,树立人民调解公信力的关键。我区镇街一级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较好,而村(居)调委会却存在个案程序、登记、归档上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然我们对人民调解规范化工作年年进行强调,并作了统一要求,但由于少数村(居)调委会主任及调解员对调解工作习惯于“动口不动手”和对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而导致做了大量调解工作,但资料欠缺,更谈不上规范建档。有的纠纷调解结束后虽然形成了一纸文书,却存在无调解人员签字、无调委会印章或随意加盖村(居)委印章的问题,较多调解个还存在证据收集上的问题等,对村(居)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还需要在时间上抓紧,力度上强化。
(五)调解经费保障不足。目前,财政在调解经费保障上普遍存在投入不足情况,调解工作的指导管理无经费、调解员工作无报酬、调解员培训无经费,资料少,专题培训少,培训形式主要是以会代训,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不强,专业培训的深度和力度不够,调解员的素质很难从根本上提高。调解员的劳动报酬不仅低(根据人民调解案件的疑难复杂程度和处理结果一件纠纷15—60元),且多数镇街未落实,手续复杂,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吸纳懂法律、懂政策的较高素质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中来。
三、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夯实调解工作的组织保障。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由区到镇(街)成立人民调解综合领导小组,建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综治委(办)牵头协调,法院、公安、司法、民政、土地、林业、城建、劳动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建议区政府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一项单项工作,对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进行工作考核,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建议以区政府名义每两年一次对调解工作进行总结表彰。与镇考核挂钩,对调解工作做得好有受过表彰的调委会及调解员的镇予以表扬,对调解工作做得差的镇予以批评,通过表彰激励、通报批评等奖惩制度的兑现执行,从制度上保障我区调解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加大投入,完善调解工作的经费保障。建议区财政按照《中共重庆市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的通知》(渝委法建组[]2号)精神,按区内人均0.15元的标准,落实调解工作专项经费12万元,保证区司法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同时,各镇(街)也要从同级财政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和保障司法所及同级调解组织正常开展调解工作,落实好人民调解员的劳动报酬和培训经费,以稳定调解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只有解决了调解工作的经费保障问题,调解工作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发挥。
(三)加强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司法所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主体,在调解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司法所应以镇调委会为依托,逐步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走调解专业化路子,使一批热爱调解工作、熟悉调解技能,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形成以专为主,专兼互补的调解队伍阵容,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就一个镇(街)而言,具有一支专职调解队伍,可以流动参与指导各村(居)调解纠纷;可以应对镇重大、突发、特殊及积陈纠纷的解决;可以保证调解质量和调解公信力。能更好地使党政领导摆脱纠纷纠缠,专心抓大事、抓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成本。
(四)大胆探索,建立调解工作的长效机制。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比,人民调解具有扎根群众、贴近基层、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的优势。建议出台专门文件,明确对人民法院受理的简单民事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可由人民法院委托调委会进行调解,达成的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功能上的优势,强化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提高调解协议的权威性,同时又节约了诉讼成本。行政调解可以借助人民调解这个平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委会介入行政调解,可以促使行政调解的顺利进行。而行政调解的结果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既利于执行,又可以减少行政机关在合法合理性原则运用上的风险。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通过行政和司法程序,审查人民调解协议,对人民调解协议实施保护与监督,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三大调解职能在当地政府的统领下,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从而形成“人力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作战”的镇街调解工作联动机制,更好地为构建平安渝北,和谐渝北作出新贡献。
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的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纠纷的成因也日趋复杂,呈现出主体多样化、涉及范围复杂化等新特点,单一的调解方式已远远适应不了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所以,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已成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三调联动”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就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调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调解的性质来分,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解调和行政调解,三者各有优势又互相补充,很好地贯彻落实了调解优先这一重要原则。人民调解具有基层性、民主性、自治性、灵活性等优势,但也存在法律效力不高、调解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司法调解有着程序规范、调解法律效力高、当事人认同度较高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以压促调”、“以判促调”等不足,缺乏人民调解所具有的简捷、及时和情、理、法有机融合的特点。行政调解只能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关系明确的案件,简单说就是对和错的案件,但在调处成因复杂,时间久远的案件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一些案件被有意无意地推到了法院,并且行政调解结果没有明确的法律效力。所以,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 1
调解机制已是势在必行,“三调联动”也是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二、“三调联动”的重要意义
建立“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将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三调联动”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做好矛盾调处工作的迫切需要。“三调联动”有利于整合调解资源,强化调解职能,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效率,有利于减少群众诉累,节约司法成本,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三调联动”的对策和措施
(一)基本原则和制度
“三调联动”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协调配合原则;坚持维护社会稳定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相统一原则;坚持依法调解与以德调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坚持公正效率的原则。
“三调联动”工作的制度:建立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排调制度、联合调解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工作交流制度、调解员业务培训等制度。
(二)“三调联动”的对接
1、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对接。一是诉前告知调解。法院在立案前,向当事人宣传人民调解的优势、特点,告知
诉讼风险,对于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双方当事人均在同一辖区的民事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先由人民调解工作室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即以人民调解委员会名义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给付义务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调解不成的,由法院审查立案。二是诉中委托调解。对于民商事案件,法院在立案后庭审前或审理中,对部分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法院可以将案件委托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调解协议书。当事人凭调解协议书可以到法院申请撤诉;当事人也可以不撤诉,由法院予以审查确认。对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在审查起诉、审判阶段中,当事人有调解或和解意愿的,司法机关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在确认此案件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分别作出不批准逮捕、不起诉、准予撤诉的决定。
2、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的对接。一是公安机关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公安机关接受人民群众报警后,对于经审查属于不够治安处罚的民间纠纷,因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中民事损害赔偿事项,可以告知和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对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应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罚,但受害人表示愿意放弃追究对方当事人的治安乃至刑事责任,且双方表示愿意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
解,对调解成功的案件,由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公安机关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监督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履行完毕的人民调解协议书由公安机关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各留档。二是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在社会治安矛盾纠纷较多的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由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和公安派出所各派一名同志负责调解工作。公安机关接受人民群众报警后,将经审查属于轻微治安案件或民间纠纷的,移交人民调解工作室处理。人民调解工作室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主持调解,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报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确认盖章后生效。当事人完全履行人民调解协议书的轻微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免除治安处罚。
3、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对接。充分发挥行政机关解决纠纷专业性、综合性、高效性、主动性的特有优势,将国家政策、行政手段和人民调解以情、以情服人的优越性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行政机关快速、妥善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根据需要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统一受理涉及各部门的纠纷。
(三)“三调联动”的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1、建立调解工作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成立“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人为成员,“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办公室负责“三调联动”工作的协调、督导、督办、考评。根据工作需要在基层建立多个人民调解工作室,成员由人民调解员、司法人员、行政人员组成。
2、加强对调解工作的考核。由政法委牵头,司法局、法院、公安局、各乡镇(街道)“三调联动”小组负责人每月定期召开例会研究部署调解工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协调部署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的衔接,加强部门间的配合,促进相互间的协作。领导小组年终对“三调联动”情况进行考核。各单位要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考核结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内容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范围。“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对在调解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工作职能发挥不到位的,要通报批评;对由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控制不力,导致矛盾纠纷激化,发生恶性群体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单位,建议有关部门进行责任追究,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教育要求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根据()文件要求,县局决定在全县组织开展“调解七进服务三零”专项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党的*届*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史教育为契机,以人民满意为首要标准,以防范风险、化解矛盾为主线,以预防“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为重点,以“调解七进服务三零”为载体,以设室、挂牌、亮标、值班“四有”为抓手。
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吸附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主动服务“四为四高两同步”,助力“三零”单位创建,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积极主动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
各乡镇司法所要将矛盾排查与法治宣传统筹推进,组织乡镇、村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通过“入村入居敲门送法”“法律宣传进综超市场”等方式进行拉网式大排查。乡镇调委会要指导村(社区)调委会共同制定排查方案,强化调解员与村(社区)干部、网格员有效对接,高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合理表达诉求。行专调解组织承担本行业、本领域的矛盾纠纷排查任务;物业公司、连锁企业、综超市场的矛盾纠纷由其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派驻调解员负责排查;派驻法庭、派出所、信访大厅“值班”的调解员要做好矛盾纠纷受理调处。对排查出的纠纷,要分别梳理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扎实做好矛盾纠纷风险研判。
要严格落实市局印发的《矛盾纠纷定期分析研判报告制度》,形成司法所每双周、县司法局每月召开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议的工作机制。要积极应用智慧调解服务系统和大数据手段,智能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趋势,科学预警社会矛盾风险点,为党wzf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司法所要侧重做好辖区内矛盾纠纷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县司法局重点要查找剖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成因特点、整体走势,提出解决方案和决策建议。在七一前,县司法局每月要组织召开一次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议,形成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报告,并于20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送当地政法w和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
(三)及时就地开展矛盾纠纷化解。
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和广大人民调解员以“调解七进”为载体,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矛盾不激化,不上交。“调解七进”即:“进网格”“进物业”“进连锁企业”“进综超市场”“进法庭”“进派出所”“进信访大厅”,重点排查化解婚姻邻里关系纠纷、与百姓生活密切的生产消费领域纠纷、矛盾集中领域纠纷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纠纷。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多渠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排查和受理的矛盾纠纷要坚持应调尽调,防止矛盾纠纷交织叠加、激化升级。对排查和调解中发现有群体性事件、“民转治”“民转刑”苗头倾向的矛盾纠纷,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党wzf、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采取措施,严防事态扩大。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
根据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强化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巩固充实人民调解组织,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同步推进村(社区)规范推选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按照《全国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和省厅要求,规范做好设室、挂牌、亮标、值班“四有”工作,全面提高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组织人民调解员开展党史教育,强化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绝对领导,筑牢服务为民的初心,提高新时代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素质能力。要采取“司法行政+*”“人民调解+*”的形式,着力从工作平台、方法手段、对接渠道,调处力量等方面完善工作机制体制建设,深入推进“一站式”调解中心和集约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实现矛盾纠纷处置流程闭环运作;健全完善诉调、公调、访调等相关部门衔接联动、提升多元解纷平台的入驻率和使用率,用好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和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大调解格局,有效提升调解工作服务质效。
(五)有效巩固矛盾纠纷化解成果。
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和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矛盾纠纷的发展趋势、阶段特征和变化规律,积极化解存量风险,有效防范增量风险,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控新治旧。要加强与法院、公安、信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在6月底前,要依法集中攻坚化解一大批矛盾纠纷。对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调解员要灵活运用“法理情”等方式及时就地化解:对涉及当事人多、案情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要采取“人民调解+*”方式,统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依法化解;必要时,主动协调其它职能部门共同会商研判,合力攻坚化解。
三、时间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30日至5月18日)。
各乡镇、村、司法所、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时间表和路线图,精心组织,积极做好动员部署工作,确保稳步推进、成效显著。(二)全面实施阶段(5月18日至10月15日)。
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要坚持排查在先、关口前移,把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结合起来,实现全覆盖。落实属地原则,抓早抓小、应调尽调。对排查出来的、党wzf交办的和有关部门委托移送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认真分类梳理,要灵活运用法理情等多种方式方法,依法及时就地有效化解。对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裁决、诉讼等合法渠道解决,按照《实施方案》要求,6月底前,集中攻坚化解,努力为建党100周年营造和谐环境;“七—”“国庆节”等重要节点要做好维护稳定工作;8月至10月,在提高矛盾排查化解实效的基础上,重点要做好机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结合设室、挂牌、亮标,值班“四有”工作,建立健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抓好专职人民调解员的配备,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吸收到人民调解组织中。
(三)总结验收阶段(10月15日至12月中旬)。
各乡镇司法所要对照附件《专项活动开展情况评分表》逐项评查,并将自查报告及印证材料,经司法所所长审核签字后报送县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县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汇总后报送市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11月至12月,接受市局组织抽查,评定。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司法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把专项活动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积极向当地党wzf汇报,最大限度争取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保障,努力把专项活动纳入当地党wzf整体工作加以谋划和推进,形成党w推动、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综合施策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新格局,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注重宣传引导。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信、条幅、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和优势,营造“有纠纷找调解”的浓厚氛围,借助省厅“调解之星”平台,宣传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扩大调解工作的知晓度,提高人民群众的首选率和满意率。为切实加强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队伍建设,经市委市政府同意,襄阳市司法局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
一、招聘名额
拟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13名,其中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名、市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9名、市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名、市涉及少数民族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名。
二、招聘条件
(一)遵纪守法,政治素质高,纪律性强,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熟悉纠纷调解工作程序,有较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协调沟通能力。
(二)从事过审判、交通事故处理、物业管理、法律服务、医学临床等工作5年以上、现已退出工作岗位的法官、检察官、交警、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律师、物业管理、调处涉及少数民族纠纷专业人员。
(三)身体健康,男性年龄不超过65周岁、女性年龄不超过60周岁。(四)涉及少数民族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必须是少数民族。
三、报名
(一)报名时间:2014年8月7日-8月15日18时。
(二)报名方式:报名采取个人报名或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报名人员须填写《专职人民调解员报名表》,并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历及资格证明(复印件)、近期1寸免冠照片3张。
(三)报名地点:襄阳市司法局政治(警务)部(襄阳市襄城区南街9号)联系人:刘红
联系电话:0710-3511926;***
四、招聘人员的录用和待遇
(一)考核聘用:本次招聘主要采取组织考察的形式进行,考察组由市人社局、市司法局相关人员组成。经考察合格后,由相应的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颁发聘书,聘期3年。
(二)待遇:专职人民调解员劳动报酬由定额补助(每月1800元)和办案补贴两部分组成。同时,各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聘用的人民调解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不提供食宿)。
点击下载附件>>>
专职人民调解员报名表.doc
襄阳市司法局 2014年8月4日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湖北事业单位招聘网http:///hubei/
一纸调解书 老人笑开颜
2011年6月24日,焦庄乡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赡养纠纷,当调解书递给陈老太太手中时,陈老太太激动的对静所长说,感谢党的好干部,要不是你给处理的及时,我今天晚上还得住在屋沿下,今后日子过得更艰难呀!
焦庄乡赵海村委管庄村民陈老太太,现年78岁,早年丧偶,膝下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四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三个女儿也已经出嫁。陈老太太把七个儿女都一个个养大成人之非常不容易,老人是多么的艰辛困难。到如今,已是年近七旬,却没有了生活保障,这让老人多么心酸,多么难过。俗话说,生儿防老。结果儿子是有了,老人没有人养了。2011年6月21日,陈老太太哭泣着来到了司法所,要求司法所给解决生活问题。司法所长静会恒向老人询问了事情的原由之后,立即对此事进行了调查。陈老太太有四个儿子,和四儿子郑某四共同生活,之前,是因为陈老太太和四儿子发生了口角,结果被四儿子赶出了家门,陈老太太一时间没有了住处及生活着落。经过短短几天的努力,6月24日上午,终于与四个儿子达成了赡养协议。四个儿子每人每年支付给陈老太太300元生活费,医疗费用四个儿子如数均摊。
案例二:
把握有利时机,及时化解矛盾
2014年8月29日,焦庄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因在道路上晒玉米导致过往车辆侧翻而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当受害人刘够接到焦庄司法所交给的赔偿款和调解协议书时,感动地流出了热泪,并激动地说:“感谢你,所长同志,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要不是你,我和老伴樊天收真不知咋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4年8月3日下午2时左右,樊天收开着老年摩托三轮车带着妻子刘够,自西向东到焦庄乡焦庄街办事。车辆行至管庄村路段时,发生了意外,樊天收开的老年摩托三轮车突然间侧翻,瞬间将樊天收和妻子刘够甩了出去,当时两人都没有了知觉,行人发现时两人均满脸是血,路人拨打了120急救,才被送往西平县人民医院救治。待二人醒来后,发现二人全身多处皮肤被蹭掉。此次意外的原因是管庄村民于治根在此道路的南侧晒有玉米,并有多个木棍等障碍,二樊天收骑着老年三轮摩托车自西向东行驶至该处时,对面迎来一辆电动车,但电动车见状后左右摇摆,樊天收怕撞到这辆电动车,躲避这辆电动车时,碰到了于治根放臵此处的障碍,遂发生了此次事故。
时后,8月18日上午,受害人刘够来到焦庄司法所反应了该问题,当时刘够情绪比较激动,对此案件立即引起了焦庄司法所的高度重视,这是一起因道路障碍致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势必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引起上访。
焦庄司法所与焦庄乡信访办商议后,决定受理该案件。该案件原发于2014年8月3日下午2时左右,正臵盛夏期间,天气炎热,正午时分路上行人稀少,很难找到目击证人。且事故发生后到焦庄司法所受理时,案件已过去15天,既没有了事故现场,也没有任何相关部门介入固定证据,调解难度很大。但是为了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调查清楚,焦庄司法所和信访办的两名工作人员,趁中午和晚上村民都在家的机会,经过一个星期的进村入户调查寻访,走访邻里,走访群众,调查取证,最终锁定了管庄村民于治根在此公路上晒玉米,并放臵木棍等障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证据。焦庄司法所和信访办工作人员找到于治根并做了深入的思想工作之后,于治根才承认了自己在公路上晒玉米的事实,但矢口否认在玉米中放臵任何木棍,调解工作顿时又陷入困境。但工作人员并不气馁,通过与其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即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未经批准,擅自挖掘道路,占用道路施工或者从事其他影响道路安全活动的,由道路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恢复原状,可以依法给予罚款;致使通行的人员,车辆或者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过与于治根多次讲法明理,于治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愿意给樊天收,刘够二人一定医疗赔偿。
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调解法》活动方案
各司法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六次会议审议,于2010年8月29日正式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市局下发的《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通知》,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使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深刻领会法律精神,了解掌握法律内容,熟练运用法律条文,为《人民调解法》的正式施行奠定基础。县局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通过对《人民调解法》的学习和宣传,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和体制创新,不断拓宽服务空间和服务领域,切实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努力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的整体业务素 1
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县局成立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黄粱任组长,党组书记范文略、副局长石德山任副组长,田霞、蒋铭、闵兵、胡槐、杨雨露、曹亦斌为成员。
三、实施方案
(一)广泛宣传,认真做好施行《人民调解法》的准备工作。县司法局将于2010年12月31日组织局各相关科室人员、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及三个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全体人员在星沙通城广场设立宣传点集中开展宣传《人民调解法》活动。
各乡镇、街道司法所在2010年12月15日至30日期间,制定出《人民调解法》学习宣传活动方案,并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12.4法制宣传日等,统一组织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走上街头,在人口密集以及流动量大的地方开设宣传咨询点。结合当地矛盾纠纷的特点、趋势,通过制作宣传展板、悬挂拱门气球巨型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文艺节目演出、现场解答咨询等形式,以案释法,调解纠纷,并充分借助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人民调解法》出台的重要意义和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作用,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加强学习培训。一是组织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习,通过学习及时了解掌握《人民调解法》知识,对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指导;二是组织乡镇司法所长、部门法律辅导员学习和培训,为依法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指导人民调解员依法调解打好基础;三是组织人民调解员学习和培训,使调解员能够熟练运用《人民调解法》,做到依法调解,依法办事;四是组织辖区内村/居民进行《人民调解法》的学习和宣传,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认知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为推进平安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三)切实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认真落实《人民调解法》关于经费支持和保障的规定,主动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切实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落实到位。解决好人民调解场所、办公设施等问题,努力为人民调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四、具体要求
(一)县局及各乡镇司法所对这次活动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要尽早准备,提前安排,认真组织发动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到学习宣传活动中。
(二)要积极征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释义》、《人民调解》杂志及相关学习资料,县局牵头,确保将一法一杂志订
到各相关行政单位
(三)要积极争取重视、支持,注重实际效果。各乡镇街道司法所要以《人民调解法》施行为契机,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为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扩大人民调解社会影响,使社会各界更加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四)各司法所要在12月28日前将《人民调解法》宣传活动方案报县局基层科,元月5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写出书面总结报县局基层科。
长沙县司法局
【司法局调解组织汇报】推荐阅读:
司法所调解工作思路11-08
司法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情况汇报07-19
党组织如何参与公司法11-27
司法局整顿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情况汇报09-18
司法所建设情况汇报07-16
2024年xxx司法所汇报材料06-08
“计划司法局”司法工作计划09-28
司法局简介09-11
司法局总结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