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论证报告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商务专业论证报告(精选8篇)

电子商务专业论证报告 篇1

一、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

1、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2004年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继续蓬勃发展,交易规模估计已由2000难的770亿元左右增长到2004年的4000多亿,年增长速度45%以上。虽然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国电子商务已走出前几年的低谷:电子商务网站由低迷转向重新活跃,财务状况继续改善;市场主导力量开始从IT企业转向传统产业。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从概念导入转向务实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带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格局;各类电子商务用户的规模持续扩大。

2、电子商务政策法律环境取的历史性突破

2004年8月,经全国人大委员会通过、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是我国包括电子商务在内信息化领域的第一部专用法律。200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中央政府第一个专门用于指导全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性文件。这一法律和文件,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政府的政策立场,又是社会方面智慧的结晶。以它们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终于结束了电子商务长期以来在国家级全面性政策指引和适用法律空白的状态。这无疑会对全国电子商务乃至信息化下一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河南发展电子商务力度排在我省首位

(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电子商务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正逐渐改变着中国的方方面面。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可以说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狂潮,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跃居人才需求第一位;2007年上半年人才需求报告显示电子商务成热门。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从年初的27960个职位跃到了年中的45128个。从招聘的机构看,需要电子商务类人才的行业不仅限于专业的行业网站,如阿里巴巴、当当网、卓越网等,传统行业如媒体、教育、旅游、金融、电信甚至制造等行业也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的大户。其原因是,网络的发展和深入已经越来越得到传统企业和客户的认可。

教育的一个职能就是为经济服务,为市场服务。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的专业。2000年教育部批准国内13所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几年后,上千所大中专院校都已经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这些高校成为电子商务人才最大的培养基地。

但是近两年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却停止了招生,这和往年电子商务专业招生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出现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是市场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比如,北京2005年的人才需求调查中,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却不高。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而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到47%,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电子商务的去求旺和就业低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远远在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不完善。

(三)、电子商务人才的知识结构

二、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目标

1、专业定位

2、培养目标

三、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我校有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基础

2、我校有电子商务专业的生源基础

3、我校有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经验积累

4、我校有适应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设施

四、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1、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

2、教材与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结论

更广阔的环境: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

更广阔的市场:在网上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很小,一个商家可以面对全球的消费者,而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购物。

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价格: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

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时尚、讲究个性,注重购物的环境,网上购物,更能体现个性化的购物过程。

电子商务也象潘多拉匣子一样,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麻烦”,它要求我们比前人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据此开设课程和设计实验、实习环境,定位电子商务教学。

六、培养目标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要求学生有很高的理论知识,最终的目标是学以致用。电子商务也一如其它学科,存在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职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普及,让学生们清楚地知道:所谓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包括现金)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买卖)。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应坚持科学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找准目标专业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专业设置的首要目标,深入实际开展调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为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各类企业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于2008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开设时间不长,但经过两年时间的考察与实践,会计专业的开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设置背景

电子商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从表面看,电子商务是传统商务进化而来,不外乎也是买和卖,事实上这种买和卖操作起来则比传统商务复杂的多,对从事电子商务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一个斗大的字不识几升的人可从事传统商务,而不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财经以及现代法规的人则无法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整个交易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交流阶段:对于商家来说,此阶段为发布信息阶段。主要是选择自己的优秀商品,精心组织自己的商品信息,建立自己的网页,然后加入名气较大、影响力较强、点击率较高的著名网站中,让尽可能多的人们了解你认识你。对于买方来说,此阶段是去网上寻找商品以及商品信息的阶段。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商品,并选择信誉好服务好价格低廉的商家。

第二阶段是签定商品合同阶段:作为B2B(商家对商家)来说,这一阶段是签定合同、完成必需的商贸票据的交换过程。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可更改性等复杂的问题。作为B2C(商家对个人客户)来说,这一阶段是完成购物过程的定单签定过程,顾客要将你选好的商品、自己的联系信息、送货的方式、付款的方法等在网上签好后提交给商家,商家在收到定单后应发来邮件或电话核实上述内容。

第三阶段是按照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商品交易很关键的阶段,不仅要涉及到资金在网上的正确、安全到位,同时也要涉及到商品配送的准确、按时到位。在这个阶段有银行业、配送系统的介入,在技术上、法律上、标准上等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的成功与否就在这个阶段。

全球范围内,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引领生产与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力。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需要电子商务人才的支撑。调研发现,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较大,人才规格主要是“商务型”人才;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要求,首先是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团队意识等,其次才是商务能力等核心技能,这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照。也对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和调整提供了依据。

四、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有利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制造业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近几年,诸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各大中型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河南的制造业得到巨大发展。产业发展以及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使得财务和信息化人员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中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必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专业建设的主要考核指标。特别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

五、设置

业的可

我校是一个具有雄厚实力的中职院校,目前,学校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社会满意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是寄予厚望。

1.师资力量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全部为大学本科,有部分“双师型”教师。专业任课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负责的教学态度。他们年轻,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我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是符合中等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2.实验实训设施

①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专门创建了2个电子商务实训室、1个商品图片摄影室。主要设备及设施有:华唐电子商务实训模拟软件平台五组、专用服务器1台、单反照相机2部、高亮度投影仪等,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②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学校正积极与多家企业和饭店建立了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自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实训质量。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即一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组织协调、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技术能力(电子商务业务运作能力、管理能力)、素质技能拓展能力。同时实施“一书多证”教育,要求学生取得电子商务员、计算机等级证书,鼓励学生获得其他相关的专业证书。学生毕业之后,拥有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技能,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我校已具备开设会计专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条件比较成熟。

六、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内容 开设的主干课程简介: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主干课程共7门课。分别为:

1、《电子商务基础》

2、《电子商务实务模拟》

3、《网络营销》

4、《商务谈判与礼仪》

5、《消费者心理学》

6、《网页制作》

7、《物流配送》 专业主干课的具体内容:

(1)《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概念、发展、类型、结构等电子商务相关基础知识。

(2)《电子商务实务模拟》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电子商务的模拟操作平台,掌握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能理解分析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模式。

(3)《网络营销》主要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使学生具备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理念,能理解和策划相应的营销活动,运用网络营销方法。(4)《商务谈判与礼仪》商务谈判是商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本课程主要为提升学生谈判技能。

(5)《消费者心理学》课程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重点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现象和商品营销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以此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活动过程中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

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规划分析

目前,虽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职业学校毕业生还是存在着找工作难的现象,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所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用人真正需要。因此,解决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使毕业生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从调查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培养规格入手,对电子商务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广泛调研,从课程的源头进行了改革。

1、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转变目前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脱离、教学模式滞后的状况,做到五个推进:

(1)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学科型体系结构;加强项目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开发,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会计课程体系。

(2)推进实践和理论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根据实际需要,新增三门专业课程,一门为《网店运营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从网店前期筹划、网店经营与推广、客户服务与交流、会员管理和仓储物流配送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网店运营的原理、方法、策略和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为主,结合现代生活,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并配以适当的网店运营案例和实际操作题,提高学生对网店运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门为《客户服务实战演练》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情绪控制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与人交往、沟通的实际应用能力。然后是《图片拍摄与处理》主要提升学生拍摄和处理商品图片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去掉了《物流与配送》课程。

(3)推进以弹性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学分制。(4)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

(5)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2、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与企业特点,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以会计领域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3、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并结合电子商务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电子商务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方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的思想,又要有战略的眼光,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4、必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1)教学上不能以学科为中心。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应着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即在做的过程中学到具体知识,并利用好模拟实习环境。

(3)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两个月以上时间下企业挂职锻炼,熟悉现行法规政策及相应的会计处理,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4)提高自身素质,提倡终身学习。

5、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即要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要对岗位进行能力分析,要根据电子商务职业的特色,构建实训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论证报告 篇2

一、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1.1现代社会发展急需经营管理型社会体育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闲暇时间逐渐充裕, 人门对体育的需求水平日益提升, 体育产业发展迅速,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体育行业, 如健身、娱乐、休闲业, 运动竞赛表演业, 体育彩票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经纪业、体育俱乐部、体育电视传媒、体育广告业等等, 这些新兴行业由于起步较晚, 专业人才十分缺乏, 社会急需体育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同时,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老年人口比例正逐年增加, 老龄人健康的生活需求将培育银色体育市场, 银色体育市场的开发为社会体育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4]。

1.2鄂西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增设社会体育专业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地处襄樊。襄樊是鄂西北地区乃至湖北省的大城市, 体育文化辐射川、陕、豫等省, 处于全国的中部, 是东西部的连接点, 政治、经济、文化十分繁荣。襄樊又是秦巴经济走廊的龙头城市, 是南 (阳) 襄 (樊) 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随着西部开发步伐加快, 必定会促进本地区社会体育经济的大发展。根据湖北省十五规划, 武、宜、襄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三角区, 以及襄樊省域副中心的建设, 需要体育专业性管理人才的支撑。为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院申请开设社会体育本科专业, 主要培养城镇社会体育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 以适应鄂西北地区和周边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

湖北省有11所高等院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 开办社会体育专业 (本科) 的院校有7所。他们分布在鄂中南地区。襄樊学院为了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提出的复合型要求, 于2002年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已增加了体育社会学、医务监督、运动损伤与按摩、体育游戏、2004年又增加了社会体育管理、体育产业营销等课程。但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更希望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襄樊学院增设社会体育专业 (本科) , 既是贯彻湖北省教育厅有关指示精神调整高校专业结构的需要, 又是满足鄂西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要。

1.3襄樊学院自身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增设社会体育专业

襄樊学院是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是在国家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加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学院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立足湖北, 面向全国;保持师范优势, 加强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围绕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地方教育的需求, 培养与城镇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基础教育需要的各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把学院办成现代化、开放性、教学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具有“城镇”特色, 能为城镇体育文化经营和管理培养急需的人才, 已成为学院增设新专业申办工作中重中之重。

襄樊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创建于1984年, 至今已输送20届毕业生, 有22年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经验, 规模最大时全日制学生达到500多人。从2004年开始筹建社会体育专业, 目标定位在培养城镇社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和经营开发的人才培养上, 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是它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襄樊学院自身学科专业建设也需要增设社会体育专业, 使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相辅相成, 满足社会、学生和体育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2.1政策的保障是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外在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增强人民体质”;1995年6月20日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随之原国家体委关于贯彻《全民健身计划》, 实施“全民健身212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社会体育相关法规和政策出台;1995年10月颁布了《体育法》, 明确了我国社会体育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措施[5]。国家的政策为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 体育院系设置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和依据[6]。

2.2社会体育专业生源充足

近年来, 湖北的体育考生数量仍然呈上升趋势, 2003年全省体育考生7000多人, 被高校录取的为1800余人, 录取比例为4:1, 2004年体育考生8000多人, 被高校录取的为1800余人, 2005年体育考生9000余人, 被高校录取的为2000余人, 两年来录取比例远远超过4:1, 2006年, 体育考生增加到10700余人, 高校录取体育考生为2200余人, 录取比例为5:1, 从数据上看社会体育专业的生源是充足的。

2.3襄樊学院已经具备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条件

2.3.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胜任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教师38人, 其中教授1人, 副教授1 7人, 讲师15人, 助教5人, 聘请客座教授2人, 硕士1 0人, 平均年龄35岁, 是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2.3.2教学场地设备较全

室外场地总面积50220m2, 有400m标准田径场2个 (含塑胶田径场1个) , 足球场1个, 篮球场15个, 排球场10个, 羽毛球场4个, 门球场1个, 网球场2个, 乒乓球区2个 (15张桌台) , 体操器械区2个。

室内场地总面积为4770m2, 有综合体育馆1座 (内设综合健身房1间、体操馆, 田径馆, 乒乓球馆、跆拳道馆、健美操馆、体育舞蹈馆) 、篮球馆1个、信息教室1间。

现有解剖、生理、生化3个实验室, 总面积为1600m2, 有100m2的保健按摩室, 另配有相应的仪器保管室3间, 体育器材固定资产和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为135万元, 近三年来, 体育维持费年均在50万元以上, 能保证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正常进行, 实验开出率达100%。

图书资料较丰富, 信息渠道畅通。我校图书馆藏图书133万册, 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图书1万余册, 建有CNKI知识网络二级站和两个电子阅览室, 开通了体育资料网上检索终端, 师生可以自由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3.3教学管理规范

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课程建设规划, 修订和整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建立了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定期进行教学检查与评估, 及时了解、掌握教学的动态, 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整改;实行值班制度, 从早锻炼到晚自习都有系领导值班、检查、促教风、学风建设;组织教师教学比武, 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互评互学, 提高教学水平;抓教研、科研, 聘请专家讲学, 多次举办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 以此带动教学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切实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就业率,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体育系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学生的计算机平均通过率为56.5%, 毕业率99%, 考研率为23.3%, 连续两年在我校排名前三, 毕业生就业率达93%。

2.3.4实践基地多样

在襄樊市区体育健身房、俱乐部、健身、健美娱乐场所、学校、街道居委会设有10多个社会体育实践基地。

2.3.5竞赛成绩突出

积极参加全省竞赛活动, 奋力拼搏为校争光。自建系以来, 凡参加的各项省级竞赛活动, 基本上是名列前茅, 大运会田径比赛中两次获同层次团体总分第一, 体育舞蹈比赛排列全省第二、健美操比赛获得团体第五。

2.3.6科研成果喜人

统计到2006年12月, 我校体育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26余篇, 其中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物发表论文59篇, 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67篇。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10项、校级9项, 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市级11项, 院级5项, 主编著作和教材2部、参编专著和教材5部。

2.3.7毕业生社会影响良好

襄樊学院体育系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强, 五年来首次就业率平均在93%以上, 二次就业率可达100%。襄樊学院体育系毕业的学生除在教育战线工作和考研、考公务员的之外, 有5人开有健身房, 11人拥有自己的运动服装专卖店, 30余人在运动俱乐部担任教练。

三、结论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消费结构的演变, 银色体育市场的开发, 城镇小康化趋势, 学科的综合发展为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提供了外部条件;政策的保证, 学生生源充足, 办学基础和条件具备是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实力。襄樊学院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申请增设社会体育专业, 不仅是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更是适应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Z].1999年颁布.[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Z].1999年颁布.

[2]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Z] (.鄂高教[1999]053号) .[2]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Z] (.鄂高教[1999]053号) .

[3]襄樊学院《.襄樊学院2003-2010年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Z].2003年2月28日.[3]襄樊学院《.襄樊学院2003-2010年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Z].2003年2月28日.

[4]卢元镇。《中国社会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4]卢元镇。《中国社会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5]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5]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篇3

【关键词】信息化;IT;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应用电子技术是科技含量高、应用面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学科。由于它广泛渗入社会各个领域,现已成为各工科院校的主干专业。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技术手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生产技术管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高新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样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了解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明确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化专业内涵,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类人才。为此我们利用暑假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就调查情况及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设置谈一些设想。

一、职业岗位

我们调查了苏南、苏北等多家单位,其中包含三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就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内涵、能力培养、课程改革、成长途径、生产一线的电子类技术人才的素质、规格及现状进行了调研。由调查可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主要有:

1.从事生产一线工艺实施(含设备操作、简单维护)。

2.从事设备、仪器仪表维护修理及仪表校验。

3.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

4.从事营销及售后技术服务的。

5.从事产品开发、技术革新、辅助技术开发。

6.其他(含行政管理工作、非电类专业的个体经营、服务性行业的从业人员等)。

二、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1.岗位分析

根据调查材料的汇总与分析,高职电气类人才的岗位(群)有:

电子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维修

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仪器仪表的配置、检测、调试与维修

電子类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服务

电子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管理、产品辅助开发

2.培养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要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子设备生产的工艺实施、设备运行和维护、技术改造、电子产品营销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电子技术人才,突出以能力为主线是本专业的特点。

3.能力分析

具有电气电子技术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和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

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辅助设计、管理及控制方面的能力

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方面的英文资料的能力(大学三级)

具有电气电子产品生产一线的工艺实施和技术管理能力

具有操作、维修、安装、调试及改造电子设备的能力

具有电子产品的部件开发、设计,成熟技术的应用、推广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电子产品的营销能力

三、调查分析

1.用人单位共识

通过与毕业生座谈和与用人单位负责人的交流,他们对专业的发展方向、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开设、自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措施等方面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达成了一些共识。

(1)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加强基础理论。调查中有些学生说是:“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创造性、自信心,思维不够开阔、社交能力较差,以及可持续发展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一句话就是缺少综合能力”。电子知识更新很快,要跟上时代,自学能力尤为重要。被调查的毕业生中有近80%正在或已通过一轮自学考试,获得了高一级甚至高两级的文凭。也有一部分人为了提高技术,参加一些技术培训。从一些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几乎都是通过自学来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的。有人说“学电的人很辛苦,永远是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这可以说说中了要害。要继续学习就需要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基础知识,调查中几乎100%的学生认为,电路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是所学的众多课程中最有用的,是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呼唤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素质教育应放在首位。

(2)扩大专业内涵,明确专业方向,拓宽就业渠道。以前的电专业毕业生主要是瞄准电子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由于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其设备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要求操作、维护人员,生产、销售人员的素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岗位也逐年增加。这些岗位对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这样在新的形势下,在实施教学突出以能力为主线,这就是专业的方向,使毕业生有较强的上岗或转岗的适应性,提高专业覆盖面,拓宽就业渠道。

(3)提高专业的技术含量,办出特色。现在的电气电子产品的功能不断完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从使用的角度要求操作方便、简单、可靠。所以在明确专业方向的同时,提高专业的技术含量,加强成熟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产品的二次开发,办出专业特色。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动手能力。技术应用型人才不是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能培养不出来的,必须经过反复的从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才能有所复合。同样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在理论指导下既动手又动脑地反复实践,才能有所提高,增加真刀真枪的训练,才能缩短生产岗位的磨合期。同时我们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加一些参观,校际、校企之间的交流,多方面开展课外活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如假期打工、社会调查等)。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教学过程能力控制点,如电子整机装配、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真正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

2.实现培养目标的措施

根据电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开设和设备的投入应以能力为主线,计算机、外语为工具,电路、电子技术、射频技术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支撑,以专业教材建设为突破口,是专业的发展方向。

实训设施建设:加强基础实训:电工电子;建设专业实训。

教材建设:加快适应高职教材的改革,基本点是重应用、重实训。

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的特色主要是教师的特色。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能力和产品的二次开发能力,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中去,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结合生产实际,使我们的教师走出校门,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建惠.探究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9(3).

[2]商杰;无锡电信IPTV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3]《IT环境的安全复杂性》调研报告出炉[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08).

[4]Hobson,S.M.,& Talbot,D.M.Understanding Student Evaluations-What all faculty should know[J].College Teaching,2002,49(1):26-31.

作者简介:

吴茹石(1978—),女,硕士,讲师,现供职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自控系,研究方向:自动控制。

机械专业专家论证报告 篇4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械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我市的机械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如我市的沪宁钢机和沪宁钢构企业,每年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工人的缺口已十分严重。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家调研组走访调研了宜兴经济开发区和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大型企业的用工情况。两园区的企业大部分是我市机械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这些企业的产品已覆盖了全国,有的甚至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械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械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械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械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周边崛起的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械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

2、我国急需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模具、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我省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许多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无锡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许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械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械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械类技术应用性人才。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微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人才,但是在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

1、发展前景 本专业将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目前计划把这专业定为企来冠名班,工学结合、边工边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在校学习,实训课在企业进行。实训课按车间见习、实践操作室演练与岗位实际操作等循序渐进的步骤来开展。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验实训建设步伐。

2、就业去向

目前本专业为宜兴经济开发区和环保科技工业园的订单教育,毕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为对方企业培养、输送、储备初、中级机械制造、数控技术人才。第三年顶岗实习结束后,毕业生通过甲乙双方的能力测评,乙方意向100%留用考核合格的学生。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可以面向各行各业,从事机械、冶金、电厂等行业的电气运用与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及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国有大、中企业,合资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人才来源之一。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我校的专任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已达95%。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从以上专家论证分析可看出,市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学校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发展专业是切实可行的。

印刷技术专业论证报告(模版) 篇5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重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满足重庆印刷业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学院现有办学条件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申请设立高职印刷技术专业,现论证如下:

一、增设印刷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印刷复制管理处副处长张富伟在《2008年重庆印刷业发展现状及预测》中提出包装印刷业作为现代文明社会永恒的朝阳产业在重庆市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进入了新世界一轮快速发展时期。印刷产业投资呈迅猛增长趋势。截至2008年10月10日,全市新增注册资本150万元以上新办印刷企业20家,注册资金2亿元,投资规模将达到8亿元以上,创下了重庆市印刷业有史以来的投资新高。重庆印刷业新增投资与往年相比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新办企业经济实力强。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新办印刷企业就达5家,数量相当于全市同等注册规模印刷企业数的20%。二是企业投资规模大。整体投资规模将达8亿元以上,相当于去年前三季度投资规模的4.5倍。三是新进企业品牌好。作为上市公司的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渝设立重庆景兴包装有限公司,成为在重庆投资印刷业的第一家境内上市公司。四是市外来渝投资热。20家新办企业中有12家来自市外,投入资金占了85%,是2006年外来投资的5倍。

重庆印刷包装产业整体不发达,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分布散,满足不了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重庆市在建的渝北空港工业园建设西部最大的包装印刷城,总规划2平方公里(3,000亩),近期规划(2005年—2010年)1,000亩,远景规划(2010年—2015年)2,000亩,项目投资超过10亿元。在2006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重点项目推介会上,重庆展团共推介11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5亿余元,其中的国际印刷包装城建设项目成为最大亮点。据介绍,重庆拥有70余种重点及名特优产品,其中摩托车及配件、汽配、食品、医药等产品的广告宣传品、商标标识等的印刷包装,就有近50亿元的销售市场。印刷城将建设包装生产加工中心、印刷包装原辅材料及成品销售中心、印刷包装机械设备展销与服务中心、印刷包装仓储物流中心、文具礼品交易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商务办公及会议展览中心、科研与教育培训中心等8个分中心。目前,作为全国包装印刷业巨头的香港商务印务公司、海尔包装公司等,都有意建设超过500亩的生产基地。

另外,重庆出版集团在江津投资建设的印刷包装产业基地项目08年已经开始进场施工,基地项目的初期建设目标规划在2012年之前年产值达到50个亿,到2017年完成整个建设项目,最终将实现100个亿的产值,成为重庆的又一个百亿级产业基地。

上述印刷类产业基地的建设不仅为重庆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岗位。据调查,目前重庆市共有3.6万名印刷从业人员,其中大学毕业生比例极低,大约只占1.7‰。在未来10年的发展中印刷专业人才将成为企业需求量最大的高技术人才之一,而高职专科层次的人才正好能符合行业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为此学院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行业需求的人才规格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申请增设印刷技术专业,为重庆、西部各省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印刷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印刷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也由劳动力变为可贵的人力资本。由于重庆市印刷行业的跳跃式发展,随之带来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非常缺乏的问题。这是限制印刷行业迅速发展的瓶颈,也意味着印刷类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竞争的空前激烈。

重庆市目前还没有开办印刷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重庆工商大学开设“包装工程”(本科)这一相关专业(与印刷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差异)2009年有87人的招生计划,且本科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从事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行业对这类人才需求量较小,而对高职专科层次的人才需求量大。据统计,当前全国印刷方向的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至少在100万人以上。而重庆市行业人才需求缺口在4万人左右,随着重庆包装印刷城和江津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的建立,今后几年内,每年人才需求量还将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因此,该专业每年培养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我院申请设置印刷技术专业,就是主要面向重庆及西部地区的印刷包装企业、报社、杂志社、印刷设备与器材销售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既懂印刷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又具备印刷技术专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必将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幼师早教教育专业论证报告(共) 篇6

为了让幼儿教育专业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能促进当地幼儿教育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加大对当地幼儿教育的考查力度,并根据考查结果进一步对我校的幼儿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改进,以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满足我市的需要,而且能够推进幼儿教育的发展。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中了解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幼教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扩大了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求。

1、政府的政策导向激活了社会办学的热情,充分满足了家庭对早期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今后5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随着社会前进,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增加,个人素质提高,人们对高水平教育期望越来越强烈,经济承受力越来越高,形成了民办学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办幼儿教育蓬勃兴起,在多元办园体制并存的格局下,大大满足了广大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需求。

2、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总量上难以满足用人需求,在层次上更缺少高学历师资。

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是通过职前的培养来进行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但是与私立、民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之间还是存在着需求上的矛盾,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充分说明社会对具有大专学历的高

素质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总结调研情况,调查组在充分肯定郯城县教育局近年在幼教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城区幼儿教育近年所取得的长足发展、显著成绩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我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的任务和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二、认证的目标和任务

1、加强宣传工作,重视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对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并大力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幼教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之中,狠抓落实,同时要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幼教事业,形成合力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初中毕业的女生或男生拥要到我们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学习。

2、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知识技能

在以前强调大练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加大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仅会唱、会跳、会弹就行,还要具备各种能力素养。

3、扩大教学规模、满足社会需求

加强幼教人才基地建设。争取开设长短期幼师班,为本地幼教师资的培养和进修提供业务保障;要设法提高幼师专业培训的质量,满足当地一般幼儿园的师资需要;要注重在岗教师的培训进修。邀请外地专家来校培训辅导,或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引进新的理念和经验。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每一个年级我们都要针对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时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胜任本职的工作。

三、幼儿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构成与修订

(一)教学计划的原则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正确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

与健康,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基础。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

4.体现整体优化

从提高综合素质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立足教学过程全局,对教学内容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上可有所侧重,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点。

5.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教学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可多样化。

我校幼儿教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先进,师资水平整体结构素质较高,这一专业特色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只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措施,加强办学管理,就一定能够对这一优势进行挖潜,化潜在的优势为现实的优势,为幼作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有发展潜质的实用性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论证报告 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三建四争”为指导思想, 结合学院实际,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采取夯实基础抓双基质量, 丰富活动促个性特长的发展策略。遵循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与掌握专业技能并行, 形成了“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负责”的办学理念、“修德强技、树木树人”的教育特色;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遵守社会公德, 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掌握从事影视动画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较快适应本专业创意、设计、实践、生产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具体目标: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提高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提高学生感知世界的能力;

(2)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着力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实干、创新”的人格品质和职业风格, 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3) 通过一系列课外行动和拓展训练,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逐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融入社会集体的能力, 掌握与人相处的方法, 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

(4) 夯实影视动画专业的基本技能, 全面提高学生三维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合成、动画策划等水平, 使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掌握影视动画创意、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具有从事该行业工作的基本业务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5) 通过影视动画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拓展, 使学生掌握动画行业规范、发展规则, 知道做一个恪守三维动画师的职业道德的优秀员工, 对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6) 培养人文精神, 提升科技文化素养, 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用性, 提高针对性, 打造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让每个学生形成适当的职业迁移能力,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修德实验对象:

影视动画专业2013级学生

2、学制: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 实行弹性学分制管理, 根据学分制管理办法, 学生可在2-6年内完成学业。

3、培养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进行课内课外相结合,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以行动导向项目化教学贯穿修德教学。课内分为修德课程和专业课程, 课外分为修德讲堂与课外行动, 在修心、修身、修技能中加强学生的德行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营造求真、求实、求精、求新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乐学、勤思、诚信、进取的优良品质, 并与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相适应, 具有良好德育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 能从事影视动画创意、设计、实践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课程设置

四、考核标准

1、修德课和专业课按照“行动导向项目化”课改要求进行授课。完成制订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考核标准按照文件要求执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排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2人同时授课, 合力完成项目内容及其考核, 考核遵循全面、客观、公正、可操作的原则。

2、学生全员参加课外行动,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和赛事, 数码设备记录活动过程, 教师和活动收益人群进行学生活动评价, 学生互评和自评, 填写活动评价表。赛事评价由比赛成绩评价考核。

3、德育教育离不开教师师德的提升, 修德讲堂要求全系教师和学生全员参加, 按照出勤情况、听课质量、参与讲堂研讨的积极性、研讨心得 (1000字以上) 四方面评定, 由教师评价、小组互评、自评相结合。

在专业课中渗透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专业课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素质,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通过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素质。

摘要:“修德强技、树木树人”是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特色, 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提高育人质量,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实力, 影视动画专业进行了修德实验方案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影视动画,修德,实验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专业论证报告 篇8

关键词 2015年度 国际商务 跨境电商方向 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90

2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Business Direction)

Profession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port

WU Yiqun

(Hu'n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01)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ere specia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fered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the feasibility and course offering advice, to prepare for the ope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Year 2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business direc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之受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外贸行业遭受打击,进出口增速下跌,201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现了自2009年以后的又一个“双降”年份,仅为24.58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而与此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却发展迅猛,其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不断攀升,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总交易额约为6.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加30%以上。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相应增加,尤其是服务于中小型外贸或电商企业的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且有良好的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线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为深入了解行业形势和市场动态,获取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调研方案,国际商务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组织5名专业教师分成2个调研小组对长沙地区及深圳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 调研目的

(1)了解跨境电子商务在中小型外贸货电商企业中的业务比重及相关岗位设置;(2)掌握企业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结构和能力要求;(3)分析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4)洽谈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事宜;(5)探讨跨境电商类专业课程设置。

2 调研内容(表1)

3 调研途径和方法

(1)对跨境电商企业及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走访,切实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人员结构及岗位需求等信息;(2)发放跨境电商专项调研问卷,了解相关企业对该类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要求计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3)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对传统外贸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在操作上的区别和看法,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4)征求企业和培训机构对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开设的意见和建议,以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4 调研结果分析

4.1 调研企业跨境电商相关岗位分析(表2)

4.2 跨境电商及相关从业人员在企业员工中的占比分析(图1)

4.3 跨境电商核心专业技能所占比重分析(图2)

4.4 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结合跨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及调研企业建议,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应分为四大模块:(1)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实务、国贸实务、网络营销、外贸业务英语等,该阶段课程一般应在第一、二学期开设完毕。(2)专业核心课程: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图形图像处理综合应用、网络信息编辑、跨境电商数据分析、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国际物流等。该阶段课程一般应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完毕。(3)专业方向课程:国际市场调查与预测、跨境电商客户关系管理、跨境电商平台维护与优化、国际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综合操作等课程。该阶段课程一般应于第五学期及其他学期穿插开设。(4)专业课程实训与毕业顶岗实习:其中专业课程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指导完成;毕业顶岗实习则集中安排赴校企合作企业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

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此次专项调研,总体来说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前景较为乐观,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创新的且符合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也客观可行。但要长远发展还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丞待解决。

5.1 主要问题

(1)跨境电商并不适用所有的外贸企业和产品。调研显示,很多大型外贸企业主要通过展会发展市场和新客户,跨境电商的发展较为缓慢;一些技术含量较低且产品更新速度较慢的产品发展跨境电商的速度也较慢,这就使得跨境电商人才在这些企业和领域的需求有一定局限性。(2)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与现行的专业设置极不匹配。目前与之相关的专业主要以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为主,并没有专门针对跨境电商的专业设置,因此在專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课借鉴的经验极少。(3)跨境电商师资力量较为缺乏。除了少数在企业有电商平台操作经验的兼职教师和部分参加了跨境电商业务培训的专业教师以外,能承担专业课教学的老师明显不足,具有“双师”素质的老师更是缺乏。(4)跨境电商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开设在广大的家长和考生眼里认可度还不高,存在一定的招生压力。相对于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大部分的家长和考生对跨境电商还较为陌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也将影响该专业的进一步宣传和招生工作的开展。

5.2 对策与建议

上一篇:崇义县贯彻监督法情况汇报下一篇:大一班幼儿发展的评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