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老师故事(精选8篇)
三次挽救病危妻子,教授自创阳光疗法开启灿烂人生
片 最初他采用“阳光心态疗法”,只是为了挽救三次病危的妻子,增加她活下去的勇气,没想到却培育出一套“阳光心态”的理念,经营出一个和谐家庭。
如今,他开通了“阳光博客”,让无数人从那里学会了微笑,获取了智慧;许多濒临倒闭的企业,从他那里取经之后,使企业获得了新生;而他也成为各大企业和国家机关争相聘请授课的知名教授,将阳光和爱传递给更多渴望温暖的人们,开启了自己灿烂的人生„„ 阳光疗法挽救病危妻子,爱让人生很温暖
孙健升是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这几年声名鹊起并非因为他在大学讲授的专业,而是他的“副业”,也就是他培育的“阳光心态”。而他兴隆的“副业”又源于他多病的妻子许秀菊。
孙健升是1986年跟许秀菊结婚的,结婚后的前10年,许秀菊每年都要住一次医院,多的时候一年要住院四五次。许秀菊15岁那年患了偏头疼病,发病时呕吐不止,感觉头颅像要炸裂开了,打针吃药都没有效果。自从患了偏头疼后,许秀菊就产生了悲观情绪,觉得自己很不幸,可没想到婚后第二年,她又患了心肌炎。最初孙健升没想到妻子的病情这么严重,接到医生下达的病危通知时,他觉得自己在梦中,一切都不真实了。
妻子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由于她安装了心脏起搏器,需要有家属一天24小时陪床。孙健升白天上班,岳母在医院守护。晚上下班后,他就赶到医院,在病床边守护一个通宵,眼睛始终盯住心率显示器,唯恐一不留神出了差错。
这样熬了10多天,岳母心疼了。这天傍晚,孙健升来跟岳母交接班,岳母觉得女儿的病情稍微稳定了一些,就对许秀菊说:“健升这几天一直没合眼,今晚我留在这里看护你,让他回家睡一晚上,好不好?”
许秀菊眼睛受病情影响不能视物,看不到孙健升,嘴也不能说话,但她 感觉到孙健升正用眼睛看着她,手就放在床边。于是她一把抓住孙健升的手,握在手里半天不松开。
洒满阳光的一家子
孙健升从妻子紧紧握着的手上,明白她渴望自己留在身边。他对岳母说:“你回去吧,妈,我来陪秀菊,我在这里她会感觉安全。”许秀菊听了丈夫的话,心里特别感动,觉得自己这辈子没嫁错人。
在重症监护室住了40多天后,许秀菊转入普通病房治疗。孙健升这才松了一口气,回家睡了一天一夜。躲过了这场大难,许秀菊觉得她和丈夫已是生死之交了。
许秀菊和孙健升都很喜欢孩子,可医生说许秀菊如果生孩子,会有生命危险。许秀菊不顾医生的意见,还是怀孕了。她觉得自己如果能生个孩子,就是死了也心甘。虽然孙健升顾虑妻子的身体,但看到她态度坚决,终于同意了。为了确保妻子的生命安全,他在妻子怀孕和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1989年4月,许秀菊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顺利生下一个女孩,当上了妈妈。然而,许秀菊只当了两个月的妈妈,孩子就因病夭折了。
对许秀菊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一下子垮了,伴随而来的是精神忧郁症,不管孙健升怎么劝慰,就是觉得活着没意思。“捡垃圾的人都比我幸福,至少他们没有病。”
看着妻子颓废的状态,孙健升心急如焚。他明白现在要解除的不单单是妻子的病痛,更重要的是要解除她精神上的痛苦,让她的内心阳光起来。
于是,一放暑假,孙健升就带着妻子去北戴河。那些天,孙健升搜肠刮肚,把自己能想起来的故事都说给妻子听。他劝慰妻子说:“表面上看起来你很不幸,刚两个月的女儿夭折了,还有偏头疼、心肌炎,但这世上比你不幸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至少还有一个爱你的丈夫,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甚至现在还活着。苦和乐都是人生,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我们就算是哭,也要带着微笑流泪。”
每天,孙健升的话都像和风细雨一样,吹拂在许秀菊耳边。渐渐地,许秀菊的情绪稳定了,脸上有了笑容,可心里的结依然解不开:“你知道我多想有个孩子吗?本来身体就不好,好容易生了个女儿却„„”
孙健升安慰道:“只要你把心态调整好,把身体养好了,要个孩子还不容易吗?” “那我还能生吗?”
看着妻子渴望的目光,孙健升认真地点点头:“能,你一定行的。”
许秀菊心里有了希望,生活的状态完全变了,身体也很快恢复,一年后她又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孙光宇。此后,许秀菊像获得了新生,浑身充满了活力,日子过得很有劲头。
孙健升尝到了心理治疗妻子病痛的甜头,开始有意识地搜集一些有关心态方面的资料,坚持给妻子的内心注入阳光。在他的鼓励下,许秀菊心态越来越好了。她在北京一所医院工作。她意识到,作为一个中专生,要在医院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她征求丈夫的意见,得到了孙健升的支持。五年后,她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之后,许秀菊又报考了人大的贸易经济系。孙健升毫不犹豫地支持道:“心态决定人生的高度,只要你有了一个阳光的心态,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2003年,许秀菊参加了北京市肿瘤医院的竞聘,被任命为工会的常务副主席。她把从孙健升那里获取的阳光心态的经验,用到了工作中去,使医院工会连续几年成为北医系统的先进工会,并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工委先进集体,她本人也被评为模范工会主席。2006年夏天,许秀菊又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读书。
走过坎坷,许秀菊终于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就算是哭,也要带着微笑流泪。”
输掉一切不能输掉心境,带着微笑灿烂回家
由于工作需要,孙健升经常出差。每次离开家的时候,他都会给妻子写一封像情书一样煽情的信留在家里,这样妻子下班回家虽然见不到他的身影,但读了他的信,依旧会感觉到他的存在。
后来,儿子孙光宇懂事了,就问许秀菊:“妈妈,怎么爸爸老是给你写信,不给我写呀?”许秀菊把儿子的话告诉孙健升后,孙健升连连拍了几下脑门,说自己太疏忽了,竟然厚此薄彼了。从此以后,他出差离家时,也给儿子留下一封信。晚上,妻子和儿子回到家里,就各自捧着他留下的信去读。但孙光宇很快就发现,爸爸给妈妈的信有好几页纸,妈妈能看好长时间,给自己的只有几行字,三两眼就看完了。儿子向妈妈抗议了。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孙健升给儿子留下的信越来越长。现在正好倒过来了,给儿子的信有好几页纸,给妻子的信只有几行了。
受孙健升感染,妻子和儿子也学会了留纸条。他们在孙健升出差回家的当天,上班上学出门前就给他留一张纸条。许秀菊在纸条上说:“老公,回家后先休息,晚上我回来给你做饭。”儿子在纸条上说:“爸爸,听说你今天回来,我太高兴了,等我放学回来亲你一口。”每回看到类似的纸条,刚进家门的孙健升,心里总是蓄满甜蜜。
孙健升说,有些人在家里待不住,把家庭当成驿站,累了回来休息,睡够了就往外跑。“如果你爱自己的家,就要承担家中的一份分工,做一点家务,成为家庭中的慈善大使。”
在工作之外,孙健升很少到外面参加不必要的活动,大多数时间留在家里陪妻儿,晚饭一般都是他来做。前些年,许秀菊经常犯偏头痛,孙健升还学会了扎针打点滴,在妻子犯病的时候,能立即救治。2001年,许秀菊被检查出卵巢肿瘤,恶性和良性的可能性各占百分之五十。许秀菊心情坏透了,躺在床上不起来。孙健升趴在床边,反复安慰:“老婆,你放心,不会是恶性,而且这是你最后一次难关了。我敢说,你过了这个坎儿,以后就不会再有疾病缠身了。”
许秀菊歉疚地流着泪说:“老公,对不起!你自从娶了我,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总是让你跟着受累。”
孙健升握着妻子的手说:“我能为你做点事情,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只希望你快乐,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却可以改变心境。无论输掉什么,也别输掉心情!”
孙健升果然说中了,肿瘤是良性的。孙健升高兴地对妻子说:“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明天总比今天好!”
自从儿子懂事后,孙健升有时间就陪儿子。孙光宇上四年级时,有一段时间学习不好,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改出了许多错误,并在作业本上写了几句批评他的话。按照学校规定,老师批改后的作业,家长要在后面签字。一连几天,孙健升发现儿子没让他在作业本签字,就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作业本丢了。但是有一天,孙健升在儿子抽屉里发现了作业本,抽出来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儿子是害怕他批评,把作业本藏起来了。
作业本是小事,儿子说谎是大事。孙健升当时没有声张,把作业本放回了原处。许秀菊虽然非常疼爱儿子,甚至说儿子是上帝派来搭救她的,但她对儿子要求很严格。孙健升担心妻子知道后,要对儿子发脾气,那样事情就搞糟了。
儿子放学回家,孙健升就问:“你的作业本找到了吗?”儿子说还没有,孙健升也就不说什么。
周六,孙健升带儿子出去玩。见儿子玩得高兴,他趁机若无其事地说:“你今天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要珍惜。考试得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态度,是做人的品质。就算你有一门功课没学好,也不影响你将来成就事业。我当初考大学的时候,数学才得了20多分,但是爸爸做人很诚实,所以现在做学问就成功了。”儿子默默地点了点头。
过了两天,孙光宇主动把作业本拿出来交给父亲,认真地说:“爸爸,我知道自己错了„„”孙健升笑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这几天他等待的就是儿子这句话。这件事给了孙健升很大启示,对孩子不要求全责备,要允许孩子有错误。以阳光的心态来经营家庭,每一个人都会快乐,因为阳光的心态追求的是和谐,而不是完美。
他开始把“阳光心态”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了。在研究中,孙健升觉得要培育阳光心态,首先要学会微笑。许多夫妻不注意这个环节,恋爱的时候总想抱在一起,可结婚后跟对方说话的时候都冷着脸。这样,无形中夫妻俩的心就会渐渐拉开了距离。
有一次,孙健升给来京参加培训的企业家和官员授课,突然问:“你们培训结束后,准备带什么东西回家?”回答五花八门。孙健升说:“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第一是你们的微笑,第二是你们给家人准备的小小礼物。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把怨恨、沮丧和冷漠带回家的,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就是一个欢乐的窝。”
学员们有的恍然大悟,有的若有所思地点头。有学员说:“是呀,以后真要改改,不能把在外面不愉快的情绪带回家,让老婆孩子跟着压抑。”
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一家人都学会了把微笑带回家里。儿子孙光宇参加军训时,正好赶上孙健升和妻子都出差在外地,不能去看望儿子。他给儿子打电话,儿子的手机却一直关机。就在孙健升心里焦急的时候,一天晚上,孙光宇主动给他打来电话,说军训时学生的手机都被没收了,他是借了排长的手机通话的。孙光宇说:“爸爸,你在外面出差一定要注意身体,我在这里挺好的,训练也不是很苦。”挂上电话,孙健升觉得儿子真是懂事了,知道当父亲的一定会惦记着他。
军训结束后,孙光宇刚进家门就满脸笑容地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看我像不像一个兵?”孙健升一看,心里立刻明白了:军训一定很累很苦,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儿子又瘦又黑,脖子上有一层厚厚的泥垢,不知道多少天没洗澡了。孙健升虽然有些心疼,但看儿子健康的身体和一脸灿烂的笑容,心里特别舒服。他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儿子,你今天笑得最甜!”
一缕阳光打动每颗心灵,最大的善良是赠与
有一次,孙健升跟一位白领交流。这位白领烦恼地说:“我不想在这儿干了。我们上司每天上班都阴沉着脸,我看到他阴沉的脸心里就压抑,太痛苦了。”这位白领的话给孙健升很大的启示:对呀,我们为什么不能每天带着笑脸上班呢?
于是,孙健升开始在家庭成员中推行带着微笑出门的做法。他对妻子和儿子说:“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人生最大的善良是赠与,最大的赠与是微笑。我们要带着微笑回家,更要带着微笑出门,让我们的微笑给身边人带去温暖。而且,你们知道吗?微笑能够缓解紧张气氛,微笑能够委婉地谢绝不当要求,微笑能够让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
多年来,孙健升养成一个习惯,只要不出差,他每个周末都要去看双方的父母。岳母最盼望见孙健升,见到一脸灿烂笑容的女婿,她的话就多了,把孙健升拉在身边,唠叨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连女儿许秀菊都听烦了。但孙健升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每次都觉得那么新鲜。“老人爱唠叨不是毛病,他们把心里那点事唠叨出来,就给心里腾出了空间,会感觉特别舒服,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微笑着听他们把话说完。”
儿子孙光宇喜欢踢球,有一次,班级之间来场足球比赛。孙光宇班队的后卫防守失误,被对方攻破球门。比赛结束后,一位队员在孙光宇面前责备后卫:“那么烂的防守,有他在场还不如少一人跟对方踢球呢。”
这话后来传到了后卫耳朵里,后卫以为孙光宇也对他有意见,跟孙光宇关系疏远了。得知儿子的烦恼,孙健升说道:“一个人如果不注意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关心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快乐。儿子,你现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那位后卫输了球,心里原本就很难过,又被人责备,心里当然别扭了。此时,他最需要的是关心和理解呀!”
听了父亲的话,孙光宇恍然大悟。为了消除误会,他利用双休日,组织了一场足球比赛,并主动邀请那位后卫参加。看到孙光宇一脸真诚的笑容,后卫心里暖暖的,愉快地答应了孙光宇的邀请。
从孙健升“阳光心态”理念中受益最大的,还是妻子许秀菊。她是工会主席,做的就是温暖工程。医院有上千名职工,她给每人建立了一张卡片,放在自己办公桌上。她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看卡片,看今天是哪位职工生日或结婚纪念日,然后给他们打电话送去她真诚的祝福。她说:“很多医生在一线跟病人一起与癌症较量着,忘了自己的生日,接到我祝福的电话后,既吃惊又感动。他们的心情好了,对待病人也就热情了。”
《健康报》得知此事,专门到医院采访,在报纸上推荐许秀菊培育职工阳光心态的经验。
孙健升从妻子的成绩中,更明白了一个和谐家庭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这些年,全国各地的大企业和机关团体,经常邀请孙健升讲课。有一次,孙健升在清华大学企业家培训班讲课。刚走上讲台,他那一脸阳光的微笑,就吸引住了这些企业老总们。课后,一位老总给孙健升打来电话:“孙教授,你的课讲得太好了,尤其你那满脸笑容,真让我羡慕,我多想跟你一样笑得那么开心哪。”这位老总虽然事业做得很成功,每年有上亿元产值,可是心里很孤独,有了事情既不能跟妻子唠叨,也不能跟下属掏心窝子,很多不开心的事情都闷在心里。他说:“孙教授,我能经常约你一起坐坐吗?”孙健升愉快地答应了。在孙健升的启发和感染下,这位老总性格开朗了许多。他对孙健升说:“我的下属过去躲着我走,现在看到我,都主动跟我打招呼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孙健升在新浪开了一个“阳光博客”,把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写在里面。有位读者曾经跟许秀菊一样,因为身体有病而厌倦生活。看了孙健升的“阳光博客”后,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在博客里给孙健升留言:“孙教授,谢谢你的‘阳光博客’挽救了我。现在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你的‘阳光博客’。看完你的文章,我这一天就会有一个好心情。”有很多单位团体,已经把孙健升的“阳光博客”跟自己本部门的区域网连接在一起,把博客的文章作为职工的学习资料。
金亮1976年参加工作, 是朝阳县大平房镇电管站一名普通电工, 由于工作出色, 1984年任电管站站长, 1997年调任台子供电所任所长, 1999年任大平房供电所所长, 2002年任波罗赤供电所所长, 2011年任古山子供电所所长。至今, 他已在供电岗位上工作了36年。36年来, 他扎根农村, 奉献在基层。抄表、收费、抢修, 每天、每月、每年, 他都在默默地工作着。就在这平凡的工作中, 在百姓的赞许声中, 在职工们的钦佩中, 在公司领导的信任中, 金亮奉献自己, 照亮别人, 彰显着平凡中的伟大。
荣誉是最好的证明:金亮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职业道德建设先锋人物”;2008年被评为“感动朝阳十大人物”、“全国工会积极分子”;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学雷锋先进个人”、“辽宁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2012年4月, 入选“全国职业道德模范”, 5月又摘取了全国五一奖章的桂冠。沉甸甸的荣誉让人们无法忘记金亮这36年来奉献青春的无数感人故事。
背电进山, 村民最敬仰的人
波罗赤供电所辖区内的小窝铺村有19户村民, 分散地居住在多条山沟里。由于位置实在偏僻, 他们祖辈几代人都是点煤油灯过日子。用上电, 对于他们来说, 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要想通电, 最重要的就是材料运输问题。那里根本就没有一段像样的路, 只能在山水河道和满是碎石的山间小道上行走, 别说通四个轮的车, 就连独轮车也难进出, 运送导线和电杆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只能靠人抬、肩扛。而且那里都是石质山, 非常坚硬, 立杆挖坑如果靠人根本刨不动, 必须打眼放炮。想在那里架线通电, 简直天方夜谭, 令人望而生畏。
金亮想村民之所想, 急村民之所急。2006年, 为了实现小窝铺村这19户人家户户通电, 他带领员工在没有路的大山深处, 人拉肩扛, 背电进山。他们日夜奋战, 吃住在深山里。当时正值农历端午节, 当千家万户共庆佳节的时候, 当合家团聚举杯欢庆的时候, 他们却奋战在大山深处, 饿了啃干面包, 渴了喝山泉水, 手磨破了, 肩压肿了, 但没有一人退缩, 没有一人掉队。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 硬是提前半个月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共计架设高压线路14 km, 低压线路0.6 km, 架电杆153基, 拉线70条, 安装配电变压器4台。当省公司副总经理王建群合闸送电的那一刻, 耀眼的灯光结束了小山村无电的历史, 更点亮了乡亲们无限的希望。老人、孩子们欢呼着, 雀跃着, 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自此, 金亮又多了一个称号:“背电进山第一人”。
履职尽责, 农民最贴心的人
2011年年底, 公司“三集五大”正式实施, 金亮执掌古山子供电所帅印。乘着“三集五大”的春风, 金亮又一次找到了新的工作支点。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他遍访了当地10多家大用户, 巡视了80多口矿井, 除夕夜又带领员工走访生产企业, 排查设备隐患。
2012年3月, 一场雪灾降临古山子乡, 导致辖区两条线路跳闸, 500多座蔬菜大棚被压垮压塌或严重受损, 700多户大棚断电。雪灾严重威胁着农民的生命财产。急促的电话铃就是金亮抢险小分队的集结令。开票、装车、抢修, 他带领员工顶着寒风, 趟着过膝的积雪, 奔波在各处受灾大棚, 逐家逐户帮助抢修, 并帮助他们架设临时三相电以解压塌大棚钢筋骨架的焊接之急。在金亮的带领下, 仅用两天就使停电的700户大棚全部恢复了供电, 从而挽救了价值近600万元大棚里的蔬菜。抢修结束, 菜农脸上绽放出感激的笑容。连声说供电人真是他们的贴心人呐!
奉献爱心, 百姓最感恩的人
金亮常说:“是农村生养了我, 我是农民的儿子, 我一定要用全部的青春和热血来回报农村, 回报社会!”一个铁铮铮的汉子还有一颗温暖慈爱的心。从2003年开始, 金亮就常年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 组织员工每人每年拿出半个月的工资, 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金亮与员工一起资助15名因家庭困难念不起书的学生, 让他们重返校园, 直到现在。2013年5月, 金亮得知红石村张文良老人患有肾衰竭, 就立即组织全所人员为其捐款, 一上午就为其捐款12 500元, 亲自送到老人手中。手捧善款, 张文良老泪纵横, 说金亮就是他们家的活菩萨!
老汉名叫刘益标。54年前,他和父亲因逃荒从江苏来到河南。生命垂危之际,伊川县一个小村庄上的村民给他一个白蒸馍和一碗菜救了他的命。从此,他铭记这“一饭”之恩,为报答河南人,倾尽所有,饱蘸心血,谱写了一曲感恩的颂歌。
为报“一饭”之恩来河南建农场
1960年8月,刘益标位于江苏邳州的家乡发生洪灾,田地被淹没,房屋被泡塌,庄稼绝收。为了寻条活路,村里的老百姓纷纷外出谋生。刘益标和父亲也坐着火车来到河南洛阳,最后流落到伊川县吕店镇袁庄村,在村头一座破烂的庙里安顿了下来。
村里来了逃难的外乡人,袁庄村的乡亲并没有拿刘益标父子当外人。看他们可怜,当地老乡给他们送粥送菜,让幼小的刘益标心里非常温暖。在挨饿的日子里,有那么一顿饭,救了刘益标的命,让他终生难忘。
1960年9月的一天,父亲外出找活儿干,留下饥肠辘辘的15岁的刘益标一人在庙中。中午时分,刘益标想到村里讨点儿饭吃。走出庙门没几步,他就饿得昏倒在村头的路边。这时,村里一户人家有人外出,发现了躺在路边的刘益标,就把他背回家中。刘益标清楚地记得,这户人家的一位大娘给他拿来一个大大的白蒸馍,还端来一碗菜,菜里竟有几片薄薄的肉片。刘益标几口就干掉了那个大馒头。吃菜里的肉片时,他把肉含到嘴里不舍得下咽。大娘笑着嘱咐他慢慢吃,别噎住了。刘益标一直忘不了饥荒年代里那顿救命的饭,更忘不了那位把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好心的大娘,她成了他一生中最想报答的恩人。
靠着吃“百家饭”,刘益标和父亲活了下来。一年后,饥荒逐渐过去了,刘益标和父亲也要回老家了。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与刘益标难分难舍,一个小伙伴难过得哭着说:“标子,这辈子还能见到你不?”刘益标坚定地点点头:“等我长大挣钱了,还会回来看你们的!”
回到家乡后,刘益标上学、工作、成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不管什么时候,他总忘不掉河南那位给她白蒸馍吃的好心的大娘,忘不掉那些纯朴的乡亲以及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小伙伴。
利用工作出差机会和退休后的闲暇时间,刘益标也曾多次到洛阳寻恩。由于离开河南的时间太长了,当年他还小,只依稀记得袁庄村那座他和父亲栖身的破庙,村庄具体在什么位置却记不起来了,因此一直没有找到他曾经居住过的那个村庄。而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报恩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2012年,刘益标前往洛宁上戈镇寻找朋友。在一位老乡家里吃饭时,老乡端出一盘又白又圆的蒸馍,他拿起来咬了一口,竟然与50多年来萦绕在他心头的那个白蒸馍的味道一模一样。瞬间,他泪流满面……当时他就下决心,要留在这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边干边打听那个袁庄村。
刘益标发现,上戈镇素有“中原苹果第一乡”的美誉。但由于当地的种植方式比较单一,仅靠种苹果的微薄收入,老百姓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只有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才能使村民致富奔小康。于是,刘益标准备做一名带领村民致富的先行者。2013年1月,刘益标和上戈镇里峪村签订了200亩土地承包协议,建了一座农场,取名为丰泰农场。
农场挂牌那天,镇里的领导也赶来剪彩,村里的百姓都赶来参加了挂牌仪式。仪式上,刘益标激动地宣布:“感谢领导和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我刘益标一定尽力把农场搞好。将来成规模后,我就把农场捐给当地,以报答50多年前河南人对我的‘一饭之恩!”
为实现愿望顶着压力苦干
刘益标的老伴儿李秋虽然支持丈夫报恩,但不同意他搞农场,怕他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可刘益标却像着了魔似的一趟趟地往河南跑,而且需要很多钱。刘益标的儿子在上海打工,还没有买房,家里存的钱本来是留着给儿子买房用的,可他非要取出来投到农场里。李秋不同意,和丈夫吵了起来。刘益标是个犟脾气,认准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老伴儿不拿钱给他,他就写借条,说农场见效益后就还钱。李秋不忍心让丈夫为难,无奈之下只得取钱给他。
上戈镇当地的村民对刘益标这个外地人也持怀疑态度。因为当地常年降水少,老百姓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对于刘益标想引水上山、开辟一个大水池养鱼养鹅的想法,大家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刘益标不理会别人的闲言碎语,顶着压力按他的思路走。他不仅在山上种植苹果树,还套种了山芋、西瓜、药材。这样,就能以种植促养殖,以养殖反哺种植,充分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一年下来,刘益标先后投入30多万元,比原来的预算多投了10万多元,实现了引电上山、引水上山的构想,开辟了一个大水池,养上了鱼和鹅。通过一年来对农场的运营,使刘益标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让这块土地焕发生机,仅凭自己的一身干劲是不够的,还得多听取乡亲们的意见。”
刘益标在走访乡亲们时,了解到村里一些人家生活很困难,他就经常自己拿钱买来粮、油发给村里的困难户和五保户。
不图名利只为报答众乡亲
刘益标精心经营农场的同时,没有忘记对当年恩人的寻找。他托人与媒体取得联系,请媒体朋友帮他打听。
2014年4月,一位媒体朋友给刘益标打来电话,说他苦苦寻找的袁庄村终于找到了,而且当年给他白蒸馍的大娘也健在,名叫张范氏,已经95岁了。刘益标听了这个消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二天一早就包了一辆面包车前往袁庄村探望恩人。
面包车载着刘益标翻山越岭,终于在一座院子前停下。刘益标提着礼品走进院内,看到一位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精神却很好的老太太坐在院子里等他。刘益标心情激动,放下手里的礼品,快步上前,蹲在大娘面前紧紧地攥着她的手,两眼含泪,动情地说:“张大娘,您老还记得我吗?我就是当年吃您的白馍馍活过来的标子啊!”张大娘抚摸着刘益标的面庞,咧开没牙的嘴,笑着说:“咋能忘呢!你和你爹都是勤快人,给人家干活儿很下力。当年,你们爷儿俩苦呀!”说着说着,老人就抹起了眼泪……
听说刘益标来到村里,当年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都过来看他。虽然现在他们都是满头华发的老人,样子与当年相差甚远,但伙伴相见,却没有一点儿陌生感,还像当年儿时那样说笑。中午,他们一起喝酒、聊天,畅谈多年来的生活,大家都感慨万千。
临走前,乡亲们都来到村头送刘益标。刘益标对乡亲们表态:“你们都是我的亲弟弟、亲妹妹,我忘不了这里的救命之恩,也忘不了农村的苦日子。等我的农场上了规模,我还要来这里搞农场,带着乡亲们致富,以报答当年大家对我的恩情!”
寻找到恩人后,刘益标隔三岔五都要到袁庄村看望张大娘,跟当年的乡亲们拉拉话。在乡亲们的建议下,刘益标重新制定了2014年的农场运营方案,大量种植西瓜和药材。由于他种的瓜比别人种的瓜熟得晚,在今年卖了个好价钱,每天都有经销商开车来拉货。
刘益标远期的梦想是把这里的山区打造成“花果山”,春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到处是扑鼻的香气,还有一排排整齐的楼房。等实现梦想,他就把这些全交给乡亲们,自己离开。
一个馒头,铭记了半个世纪;一个承诺,信守了54年。刘益标投入数十万元建农场报“一饭”之恩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2013年11月,刘益标入选“中国好人榜”。
我观看了关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的报道很是感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经贸系全体班级观看了张丽莉老师的影像资料深受感触经贸系各班老师开展学习张丽莉老师事件班会并组织各班同学观看影像资料后写了心得体会并且经贸系在5月18号组织全体学生在教学楼门口摆成心形为张丽莉老师祈福11市场营销班班任刘淼老师和11电子商务班班任廖学军老师深受感触在带领自己班级学生观看张丽莉老师事迹的同时还带领同学写下了心得体会为同学们以后的生活引领了正确的方向。作为一名老师深受体会要向张丽莉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还记得2012年5月8日那晚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张丽莉不顾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为抢救两名学生而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以至双腿高位截肢至今还昏迷未醒。她今年刚满29岁„„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国人她目前的病情更牵动着人心张丽莉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称为“最美女教师”。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堪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这位80后的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社会需要这种正能量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张丽莉的英雄壮举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门致电省委书记吉炳轩对张丽莉及其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对张丽莉舍己救人的壮举表示崇高的敬意吉炳轩赞扬张丽莉的英勇行为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龙江的骄傲教师的楷模更是人民的表率和伟大的时代英雄。张丽莉老师是我们心中永远难以忘记的“最美女教师”在此经贸系全体老师和学生预祝张丽莉老师早日康复。
我知道六月已经来了,而早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我就想象着在六月栀子花香中,送走如阳光般灿烂、芙蓉般娇艳的你们时,我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此时的校园,道旁的水杉正在风中招摇着它们嫩绿的手掌,微微的风抚过来来往往的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于是我的欢喜、我的忧郁便在这温暖的阳光中慢慢地漾开。当校园静止到仿佛只剩下落笔的沙沙声时,我竟无语了。那么在此时就让我用感谢为你们送别吧。
我要感谢那些因为喜欢语文而喜欢我的同学们。你们说我教你们是因为缘分,是因为欠你们的。所以今天我必须为你们付出我的一切。我笑了。孩子们,和你们在一起,我一边尽情的挥洒着自己薄薄的积累,一边收获着你们的喜悦和热爱。是你们让我的教学不再简单只是一种工作、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一种生命的体验。对于你们,我怎能不心怀感激呢。
我要感谢那一年来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的同学们。你们或许有着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或许是应父母之命、老师之意,才收起一颗好动的童心,端坐在教室里,写着永远写不完的作业、考着永远考不完的试。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顽强。
我还要感谢那些曾遭受过我所制造的“暴风骤雨”的同学。我的批评、我的怒气、甚至不太理智的动作,会触伤你们还不太坚强的心。从你们颦起的眉头中,我知道应对自己的施教言行进行反思。在将你们修剪成日渐枝繁叶茂的同时,我自己也在悄悄地拔节。
我要感谢那一年来每天值日的班干部,你们替我承担本应我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我还要感谢那一年来不厌其烦无数次为我收发过作业、试卷的同学。每天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同学。
这时候,我是多么想留住岁月,留下你们,但我没有这样的魔力。那么就让我在心灵的深处为年少不安分的你们留下一个空间,让你们肆无忌惮地侵入进来,让你们的青春在我的心底继续地绽放,继续地芬芳。
孩子们,当你们挥手作别校园时,这段年少生活将意味着要被永远放进记忆中了,它们应是风干的花朵,若干年后依然会在你们身后斑斓着。孩子们,当你们步入海阔天空时,请带着我的感谢与祝福上路吧,相信在那样的天空中你们一样心存希望心存追求。
2)老师,我给您送上我最新鲜的生日祝福,愿您在这只属于您的日子里能轻轻松松,幸福地享受一下,弥补您一年的辛劳。祝您生日快乐,心愿达成!
3)这个日子,因?您的生日而美丽动人;我们的心情,为您的生日而欢喜跃动。衷心祝福您生日快乐、万事如意!
4)老师,您还记得我吗?那个顽皮而不懂事的孩子。当您收到这张心意卡时,就想我又来到您的身边。您的教诲,是明朗朗的阳光,照在我的心田里,让我青春之花开放。老师今天是您的生日,学生在这里祝您生日快乐!
5)采一片云,做你美味的蛋糕;摘一颗星,做你许愿的烛光。遥远的距离隔不断我对你的惦念,让你身处的四周都围绕着我对你的祝愿:老师祝你生日快乐!
6)年年生日,岁岁平安。愿心情如夏日玫瑰,绽放出快乐、幸福、美满!
7)老师今天是您的生日,学生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8)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老师今天是您的生日,学生在这里祝您生日快乐
9)短信展开,礼物打开。为你送来最真挚的生日祝福。送你的第一份礼物是健康,祝你生龙活虎每一天;第二份礼物是快乐,祝你日日夜夜乐开怀!
10)老师您是经霜的枫树,历史悲欢志更红,愈显得襟怀坦荡,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我亲爱的老师。
4月17日上午,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来到了玉树震灾最严重的结古镇扎西大同村, 结果村里的村干部都不见踪影, 他为此十分生气。当察看到一个物资发放点时发现村干部全在那里。强卫书记这才知道, 才哇和他们村里的所有干部和党员这几天一直在几个物资发放点忙着分发物资, 安顿灾民, 基本没有合过眼。强卫书记接着问村民对发放物资满意不满意?村民异口同声地说:“满意!”当得知扎西大同村的书记才哇家里死了三口人, 但是他一直没顾上, 白天晚上一直在为村里的事情忙活, 强卫动情地对才哇说, “我特别感动, 我特别要感谢你。你的身上, 体现了我们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我感谢你!”说到这里, 强卫书记声音有些哽咽, 他连续说了好几个“感谢你”, 然后紧紧地握住了才哇的手。才哇将头凑过去与书记的头碰到了一起, 周围的村民十分动容, 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故事二心系同根爱
郑丛辛是玉树赤古藏源贸易公司经理, 当得知母亲与弟弟遇难的噩耗后, 立即从山西驱车返乡, 途经西宁时购买了价值20万元的救灾物品。当他15日到达结古, 获悉母亲及弟弟的遗体已火化的消息后, 郑丛辛强忍悲痛, 积极投身抗震救灾, 将20万元的救灾物品分发给了扎西大同村受灾村民, 并把母亲诊所里遗留的价值10万元的药品捐给了灾区医疗救治点。
故事三一片丹心写赤诚
玉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才仁达哇从废墟里爬出来后顾不上救起被砸断腰椎骨的妻子和惊恐的母亲, 在三天四夜里, 全身心投入组织党员群众抗震救灾。紧张忙碌的工作, 虽然暂时使他忘记日益严重的病情, 但肋部的剧痛已经让他直不起身子, 原来他在房屋倒塌时被砸断了肋骨。县委领导得知这一情况, 让才仁达哇马上停止工作进行治疗, 他却执意不去, “这么忙, 我怎么能走?”可是, 他的病情很快加重, 县委领导下命令要求他必须停止工作抓紧治疗, 才仁达哇这才极不情愿地被送到西宁治疗。
故事四藏汉一家亲
西航电站附近的一块空地上, 分别住着藏族姑娘措毛、汉族大婶、回族阿娘三户不同民族的人家。在灾难发生后的起初几天, 绝大多数的受灾群众都以方便面为食, 蔬菜相当紧缺。天快黑了, 藏族姑娘措毛正在烧水, 准备给抢险救灾归来的家人泡方便面。这时对面帐篷的汉族大婶拿着一棵白菜走过来说:“来, 家里还剩三棵白菜, 我们三家每家一棵, 做给家里人吃吧”。说完将白菜送到措毛的手里。朴实的话语, 像潺潺暖流淌进措毛姑的心理。
故事五擦掉眼泪面对坚强
玉树州建筑公司职工索才哇, 是一名黑黑壮壮的玉树当地藏族干部。在三天的施工作业中, 他连续奋战, 每顿只吃一个馒头、喝瓶矿泉水, 自始至终坚守在施工现场, 并在维持现场秩序、沟通受灾藏族群众与工程救援队之间的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震使他家里30多个亲戚朋友遇难, 而他的家离抢险现场也仅有百步之遥。但在抢险过程中, 他一直强忍着悲伤, 顾不上去掩埋逝去的亲友, 更没有抽空回家去看看。在抢险中, 哪里最危险, 他就第一个冲向哪里。即使胳膊肘被水泥板及砖块划伤血流不止, 他也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每当施工间歇, 他都满怀着希望一次次爬进垮塌的建筑物夹缝中去寻找幸存者, 但严酷的现实却一次次让他失望。“玉树是我家, 我热爱这里的一切, 更怀念在地震中逝去的一切。”他的这句话最能代表许许多多玉树人的心声。
故事六永远的丰碑
地震的发生造成山体塌方, 堵塞了所有进入玉树县城的道路, 正平路桥公司组织人员抢修被堵公路。李德业主动申请到抢险一线, 冒着不断的余震与工友们一起奋战, 每天连续工作18个小时以上。李德业与工友们不顾夜间零下十几度的寒冷和严重的高原反应, 将自己身穿的棉大衣脱下来, 硬让给了疏导交通的民警, 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 用手中的铁锹拓宽震后塌方抢修出的便道。由于体力透支严重, 4月18日, 李德业得了感冒, 他怕领导知道没去医务室治疗, 而是偷偷地在工地跟工友要了点感冒药。4月20日在清理塌方现场时, 由于过往车辆多, 李德业临时担当起了指挥交通工作。一辆不听指挥的无牌照越野车在超车时, 将他撞倒。李德业站起来, 二话没说, 继续指挥交通。工友纷纷劝他去医务室看看, 他坚持不肯离开现场。坚定地说:“现在人员这么紧, 去看病得耽误多少灾民的救治。”
4月23日, 李德业的感冒没有好转, 继续坚持在清理山体塌方的战斗中。10天来他没有离开过工地, 始终坚持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确保生命线的畅通。下午3时由于劳累过度和疾病, 铁铮铮的汉子昏倒在工地上, 工友将其抬往医务室。11时李德业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经省卫生厅和山西医疗救援队的全力抢救, 终因病情严重, 于12时20分因公殉职。
寒春,女,原名琼·辛顿,英文名Joan Hinton,1921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芝加哥。她是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核物理学科学家。琼·辛顿于1948年3月来到中国,投身中国革命。
阳早,原名欧文·恩格斯特,英文名Erwin Engst。1918年11月9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一个农民家庭,全家靠养牛为生,他后来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牧专业。1946年8月,20多岁的欧文·恩格斯特受《西行漫记》影响,辗转半年到达延安并接受了毛泽东的会见。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把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推介给了全世界,为大洋彼岸向往崇高的美国进步青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正是在中国革命的感召下,阳早和寒春先后万里迢迢来到中国,投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当中。每当被问及自己最崇拜的人,阳早、寒春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毛泽东”,而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正是“中国革命”。正像寒春说的:“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是为信仰而来。”社会主义、全人类解放,是阳早、寒春追求一生的事业。1949年,阳早、寒春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结为夫妻。阳早和寒春夫妇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参与者和见证者,是崇高中国革命精神的承载者。
让贫奶的中国人
都喝上新鲜牛奶
“给社会主义干活,心甘情愿。做心甘情愿的事不谈辛苦。”1946年8月,欧文·恩格斯特来到延安,他要亲眼见识创造了“小米加步枪”和“长征”神话的毛泽东。1947年,毛泽东会见斯特朗、马海德、欧文·恩格斯特等人,欧文·恩格斯特感觉“毛很有魅力”。在他眼中,很有魅力的毛泽东就是“《圣经》里的救世主”。寒春则借给牛看病比喻毛泽东:“牛得了病,一般人看的是表面,毛泽东是通过现象看本质。”
欧文·恩格斯特到中国后不久,进步的新闻记者羊枣死于国民党狱中,共产党把羊枣同音字“阳早”给了欧文·恩格斯特,望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和同志。自来到中国阳早、寒春被唤“同志”50多年。近年,他和寒春被人改称“阳先生”、“寒太太”,他们不习惯,说“瞎叫”。1947年,又一个神话使阳早决定留在红色中国。毛泽东领导的2万兵力打败了胡宗南20万大军。阳早总结:“毛泽东以弱胜强,功在民心,得民心的毛泽东定会得天下。”阳早要亲眼看到“毛神话”的继续书写——“创造一个与资本主义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
1948年,当时还是阳早未婚妻的琼·辛顿亦来到延安。她曾从事核物理研究并参与投放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研制,当黑色蘑菇云升空时,同事慨然:“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此话使寒春放弃了做纯科学家的梦想。1949年阳早和寒春结婚时,阳早的身份是联合国难民救济总署奶牛专家,他在瓦窑堡农具场做的风车、提水机等率先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夫妇俩非常适应并赞赏延安的民主气氛:“白天干活,晚上用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抓革命促生产。”当年的政治土壤成为他们日后怀念和向往之事。2004年,83岁的寒春回首往事时曾感慨道:“那时啊,真是好,大家想的都是国家大事。每个人的心是透明的……”1948年,阳早、寒春带着党交给的任务,带着83头荷兰奶牛落户陕北定远县三边牧场,帮助当地改良牛羊品种。该地是陕甘宁交界处,蒙汉混居。一次,一个汉族人把蒙古族人的狗打伤了,党员干部开了一星期的会批评教育这位汉人。阳早、寒春深信:“这样的党将会把社会主义蓝图变为现实。”
1952年春,阳早、寒春培育的牛间接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抗美,他们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寒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是解放全人类的世界公民。”40多年后,信仰与行动仍是一致的。1999年5月,阳早、寒春致信联合国抗议北约轰炸中国使馆的暴行:“这算什么本事?!打倒美帝国主义!”“9·11”后不久,他们回国。照片记录了他们游行示威的身影。中国人称:“阳早的鼻子越来越‘低’了。”
1955年,阳早、寒春带着1000多头牛落户陕西省西安草滩农场。阳早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响应:“让贫奶的中国人都喝上新鲜牛奶、不坏一斤奶!”这年,新中国第一代儿童喝上了他们生产的牛奶。此间,有关部门问寒春是否愿继续研制原子弹,寒春摇头:“现在中国人缺的不是原子弹,是牛奶。”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阳早一家有细粮补助,但他以“不搞特殊化”拒绝了,愿和周围人一样以红薯干、萝卜充饥。他坚信:“能使穷人翻身的毛泽东也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眼下的苦难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周恩来5次接见他们,次次道“辛苦了”,阳早回应周恩来:“给社会主义干活,心甘情愿。做心甘情愿的事不谈辛苦。”阳早还幽默道:“不喝奶哪有劲干革命。”1971年,周恩来给阳早、寒春解释了7个小时“文革”。自称“中国观察家”的阳早对“文革”的发生、发展和终结有着他独到的思考。
【感人的老师故事】推荐阅读:
一个老师的感人故事07-02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06-10
与动物的感人故事07-27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09-07
聆听那些感人的故事10-19
感人的爱情故事短篇06-08
三个超感人的真实故事07-26
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作文10-03
简短感人的情感小故事10-16
感人的长篇童话故事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