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开拓进取(共8篇)
乘势谋事 顽强拼搏实现发展新飞跃
----第五事业部学习职代会精神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春耕播种的季节,是孕育希望、谋划未来的关键时期,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年的收获。早春三月,廊坊通信公司胜利召开了2010工作会议。董尉副总经理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公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集团公司、管道局及总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推动公司快发展;乘势谋事、顽强拼搏、实现发展新飞跃‛的工作主题,共商发展大计,部署重点工作,领导全体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公司‚两会‛精神,确保实现2010年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动员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拼搏进取、埋头实干,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开创廊坊通信公司科学持续发展新局面做出不懈努力。
会议对职代会李金祥总经理所作的‚砥砺奋进、乘势谋事,不断开创通信公司科学和谐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进行了全文传达和深入解读,对廊坊通信公司传输中心长输班等4个先进基层班组和张建勋等7名先进生产者进行了表彰,两个中心做了表态发言,万江飞经理与5个中心签订了2010年安全生产责任状,并代表公司行政和
党支部做了题为《砥砺奋进 开拓进取推动公司快发展乘势谋事顽强拼搏实现发展新飞跃》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廊坊通信公司2009年的工作,2009年,廊坊通信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秉承‚诚信、高效、创新、务实‛的工作精神,团结奉献,创新求效,用心管理,专心工作,取得了‚生产运行平稳,市场经营突出‛的理想成绩。全年收入较2008年增长了10.8%,超额完成了总公司下达的经营任务。团支部被授予‚管道局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和通信公司‚红旗团支部‛称号,公司工会被授予‚管道局先进基层工会小组‛称号,在总公司‚两会‛颁奖典礼上,公司揽括了所有奖项,其中荣获集体奖8项,个人奖7项,有12名职工获得了奖励。
正确分析和判断公司所面临的形势,是做好今后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报告中科学地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当前所面临形势的分析,确定了2010年总体工作思路是: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总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以‚做精服务,做大业务,做强品牌‛为目标,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推动公司快发展;乘势谋事、顽强拼搏、实现发展新飞跃;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着力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公司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会议结束时,戚雪辉书记做了总结讲话,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把总公司2009年工作会议精神和廊坊通信公司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抓好工作计划的落实,确保廊
坊通信公司2010年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总公司和总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凝聚、齐心协力,继续发扬大庆精神和石油通信的优良传统,乘势谋事、同心同德、砥砺奋进、顽强拼搏,不断开创持续快速发展新局面,全力推动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廊坊通信公司科学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3月5日,国际事业部组织召开了职工大会,国内本部及回国休假人员共计55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大家认真学习了赵玉建局长在局两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传达了李金祥总经理在公司两会上所作的《砥砺奋进 乘势谋事 不断开创通信公司科学和谐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和曹国瑞书记在两会结束时的重要讲话。同时,事业部领导介绍了国际事业部09年生产经营情况及2010年工作重点和难点,会议号召事业部全体职工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传统,忘我工作,力争2010年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学习使广大职工了解了管道局及公司生产经营前景和发展思路,明确了责任与任务。职工们表示一定要以昂扬的精神、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为通信公司海外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认真学习赵局长讲话 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
3月15日,收到赵玉建局长到公司检查指导工作的讲话后,第五事业部立即组织职工在网上进行了学习及热烈的讨论。
赵局长在讲话中指出:近几年,通信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好
在什么地方呢?好在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发展的成果越来越突出、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宽,管道局和局党委对通信公司所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
大家在讨论赵局长提出的要提高管控能力的期望时认为,赵局长的期望为公司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项目部将以工作高质量、经营低成本、管理高效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兰郑长收尾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讨论赵局长提出的要牢牢把握整个队伍的精神状态,士气和激情的要求时,大家认为:近几年来,公司牢牢地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主动地爱护职工,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使员工树立了以公司为家的观念。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赵局长的要求继续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职工的荣誉感,将会对公司的发展更为有利。
在讨论中大家表示,赵局长的讲话触动了职工们的心灵,大家深深感受到了领导的关切,也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一位老职工说:‚学习赵局长的讲话,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奋进的动力,赵局长的讲话重点突出、实事求是。尤其读到赵局长说的:‘今天我来就是告诉大家,管道局和局党委对通信公司做的工作,发展的效果是满意的,对通信公司的发展寄予了期望,也相信我们这个班子能够更加一致,团结带领我们的干部员工迎难而上,把我们的科学发展不断推向前进,使我们通信公司核心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好、品牌越来越优、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一定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段话时,我深深地感受到赵局长讲话的情真意切及语重心长。‛
“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大力强化综合协调能力, 经济运行取得新成绩
积极应对各种危机, 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完善预警预测机制, 增强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前瞻性。加大企业帮扶力度, 积极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以重点项目为抓手, 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氛围。“十一五”期间, 重点实施了阳煤集团一期40万吨氧化铝工程等150多项重点非煤技改项目。
以科研院所为依托, 建立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基础。目前, 共有企业技术中心25家, 其中,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
以转型发展为目标, 迈出了工业结构调整的新步伐。目前, 已初步形成了新型能源基地、新型材料基地和新型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形成了煤—电—铝、煤—合成氨—化肥等12条产业链和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六大产业。“十一五”期间, “三大基地”、“12条产业链”和“六大产业”的工业经济总量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96%。
着力夯实节能降耗工作, 循环经济取得新成效
节能降耗目标圆满实现。“十一五”期间, 全市实施重点节能项目共76项。单位国内 (地区) 生产总值能耗呈逐年下降态势, 由2 0 0 5年的2.7 1吨标煤, 下降到2010年的2.02吨标煤, 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工作目标任务。
工业循环经济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 实现了资源—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到2010年底, 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产值达到22.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3.25倍。
淘汰落后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 共淘汰落后装置67台套, 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2010年,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6.76亿元, 比2005年增长127.9%。
“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全力打造“三大基地”, 发展壮大“六大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竞争能力,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资源产业循环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按照“以煤为基, 以煤兴产, 以煤兴业, 多元发展”的要求, 重点抓好一批投资上亿元的工业项目,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推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发展目标
2011年主要经济目标
工业增加值:2011年预计完成260亿元, 比上年增长15%。销售收入:2011年预计完成650亿元, 比上年增长18%。
“十二五”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目标:工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 年均增长18%。销售收入达到1 500亿元, 年均增长18%。
节能降耗目标:万元GDP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5%。
工业新型化目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装备更新改造明显加快;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
三大基地建设目标
新型能源基地:2011年, 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08.5亿元, 比上年增长10%, 占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0%。到“十二五”末, 全市新型能源基地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 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40%, 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新型材料基地:2011年, 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7亿元, 比上年增长37.4%, 占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4.2%。到“十二五”末, 全市新型材料基地销售收入达到780亿元, 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52%, 使全市新型材料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装备制造业基地:2011年, 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 比上年增长30%, 占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8%。到“十二五”末, 全市装备制造业基地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 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 把阳泉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煤矿机电设备生产基地。
主要产业发展重点和目标
煤炭工业:2011年, 预计全市煤炭产量稳定在6 000万吨左右, 实现工业增加值196亿元, 同比增长10%。到“十二五”末, 全市煤炭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440亿元。
电力工业:2011年, 预计全市发电量达到145亿度, 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亿元, 同比增长4%。到“十二五”末, 阳泉地区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53万千瓦。
铝工业:2011年, 预计全市铝锭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 同比增长115%。到“十二五”末, 铝工业全市年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元。
化工工业:2011年, 预计全市化工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5亿元, 同比增长70%。到“十二五”末, 全市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
新型材料产业:2011年, 预计全市新型材料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 同比增长24%。到“十二五”末, 全市新型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
装备制造业:2011年, 预计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 同比增长30%。到“十二五”末, 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
重点工作任务
强化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加大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提高节能管理的整体水平。推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注重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具体工作措施
灾后重建全面完成
2008年,武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5•12”大地震,给全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面对前所未有的特殊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武都区委、区政府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奋力夺取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开展了史无前例、量大面宽的灾后重建工作。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奋力拼搏,扎实苦干,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基础设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经济快速增长、总量翻番提高,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五年来,武都区委、区政府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坚持不懈推进花椒、油橄榄、蔬菜、中药材、核桃等特色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把规模扩张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工程,目前,全区种植花椒面积100万亩、油橄榄面积18万亩、中药材18.9万亩、蔬菜14.6万亩、核桃面积46万亩。2010年是武都花椒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武都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的决定》,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及早谋划,强势介入花椒价格博弈,积极搭建交流交易、信息发布、市场监管、价格监控“四大平台”,对产业链条上三大主体利益进行合理分配,使花椒产业迅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10年,产地销售价格从往年平均不足30元/公斤达到了60元/公斤以上,当年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在2009年700多元的基础上达到1300元,总销售收入在2009年5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增长,达到10亿元以上,创造了有史以来价格最高、受益人群最广、增收幅度最大等九个“历史之最”。2011年,武都花椒再一次获得丰收,产量达到2250万公斤,实现产值13.5亿元。油橄榄加工能力明显提高,由于引进了一批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先进生产线,油橄榄鲜榨出油率、初榨油质量明显提升,带动果农交售鲜果价格由2008年的4元/公斤提高到10元/公斤左右,激发了白龙江沿岸老百姓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加快标准化油橄榄基地建设的积极性。2011年,武都区油橄榄产量达到4500吨,比去年净增3100吨,加工产值将达到840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新增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5个,“武都油橄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武都花椒”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都红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工业发展总量迅速扩张
“工业短腿”是武都区经济低水平的重要因素。“十一五”以来,武都区大力实施“工业富区”战略,围绕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延长链条、增加效益的目标,努力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培育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建筑建材、水电能源四大工业体系,促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润基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0万方混凝土生产线、宏达面粉厂10万吨面粉加工生产线、海地页岩砖厂等规模较大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石门、椒园坝等水电站先后建成发电,祥宇油橄榄公司、世博林油橄榄公司、田园油橄榄公司、佛仁制药公司新上生产线如期建成,汉王、橙子沟、拱坝河口、包家坝水电站正在加紧建设,全区工业总量不断扩张。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
“十一五”期间,武都区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齐头并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改善。在旧城改造上,长江大道、东江水公园、北峪河东西堤以及北出口和西出口拓宽改造、西城门楼修缮、主街道铺油改造、人行道铺设改造、路灯改造、城区电网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东江水沟口、盘旋路口白龙江大桥即将建成通车,莲湖广场开发、城区次街道改造、集中供热和供水扩建、污水收集管网、弱电管网埋设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在新区开发上,北峪河口大桥和钟楼滩新区路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北出口安置小区、深圳中学、农产品交易市场、花椒中心交易市场等工程相继建成,江南大道、江南新区路网和廉租住房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配合市上实施的东出口拓宽改造、东江水削梁垫地、东江水新农村建设和建民大桥、东江水沟大桥、长江大道东西延伸等工程取得良好成效,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6.13平方公里扩展到8.2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由2006年的7万人增加到12万人,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13%提升到27%。
民生质量大为改善
“十一五”期间,武都区投资7.7亿元,新建学校129所、维修92所,基本消除了中小学校舍危房,实现了乡镇最具规模的建筑是学校、最漂亮的房子是教室的历史性转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9.7%。初步建立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层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到96%。建成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坚持为民办实事,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城乡居民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善。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等扶贫工程,有2.09万困难群众实现脱贫。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就业再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共新增就业9887人,实现再就业2590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腊梅迎风铮傲骨,潇湘大地裹新衣。当大家还在为今冬第一场雪兴奋不已时,2011就这般悄然而逝,如白驹过隙。当人们都换上新衣,怀揣着一年的丰收,踏上幸福的归途时,却还有这样一群人在痴痴地等待、遥望,却还有那样一群人在默默地坚守、奉献。
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是全省唯一一所关押未成年罪犯的监狱,地处长沙边陲,占地不到200亩。可就是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却关押着1800多名服刑学员,有近500名司法民警在此驻守。过去的2011已是我所连续十四年实现“四无”目标,完成了使命,履行了天职,守好了这座火山口、炸药库,为湖南的和谐发展贡献出了我们的力量。
回眸过去的一年,那是充满自信的一年。从二道门的改建到禁闭室的落成,从隔离带的建立到闭路监控系统的翻新,监管改造安全设施大步升级;从罪犯内务规范化管理到新希望超市的落成,从“6s”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罪犯改造环境显著改善;我所的“技防、物防、人防”三防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回眸过去的一年,那是充满骄傲的一年。在省局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下,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所全体民警职工顽强拼搏,迎难而上,不仅较好的完成了省厅局下达的各项改造指标,而且还完成了集团总公司给我所下达的经济任务,全年创收 万元,并一举获得司法厅颁布的文明单位称号,确保了红旗不倒,荣誉不丢。
一年过去,我们发现,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所民警职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不可逾越的寒冬,没有不能抵御的风暴,每一次磨难最终都化作了砥砺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代表我们前行之路从此平坦通畅。面对“文明执法”的日趋严格,面对社会舆论关注度的日趋提升,新的一年要夺取新胜利,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教育转化,增强罪犯自身改造动力;注重“以人为本”,强化人性管理,宽严相济;注重基层基础建设,突出规范化管理,“6S”管理,建设节能环保型单位;注重执法能力建设,保持我所和谐稳定,从而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展望2012年,我们任重道远。1800名罪犯代表着1800个尚未团聚的家庭。失去自由面临的是离散之苦、失亲之悲、良心之痛。他们身陷囹圄,如笼中鸟、池中鱼,惶惶不可终日。而服刑改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脱胎换骨过程,它有阵痛、有忏悔、有欲望、有激励、有光明。疼痛不是生命的力量,忏悔不能洗去罪恶。但是疼痛能够转化为力量,忏悔能够让心境得以明朗。我们监狱人民警察不仅是仗剑执法的管教员,更是诲人不倦的教师、释疑解惑的心理医生、重塑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他们在“罪与罚”、“罪与悔”、“罪与醒”的自我觉醒中融入改造,洗心革面。引导他们认识一个“罚”字,认知一个“悔”字,认清一个“醒”字,唯有这样才能忘故革新,追回明天。
展望2012年,我们重担在肩。新的一年是“十二五”计划承上启下之年,是湖南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之年,是富民强省规划展示成果之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法制、责任、仁爱、和谐”的核心价值观,以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为首要价值追求;以教育、转化、挽救服刑学员作为首要工作目标;以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首要标准;确保监管改造的绝对稳定喜迎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政治 1、2017年全国两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2017年3月3日15时和3月5日9时在中国首都北京开幕。
2、今年上半年,中央巡视组对中管高校进行巡视。3、7月26日至27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经济
1、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5日向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致贺信。2、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文化
1、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17年7月2日至12日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召开。中国申请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青海可可西里”和自然遗产项目“鼓浪屿成功申遗。
2、暑期火爆的《战狼2》标志着中国电影真正开启了探索自产重工业商业大片的时代。
军事、科技 1、2月28日,国家认监委、工信部电子司指导下的汽车联网产品认证联盟,推出我国自主研制的“米级快速定位北斗芯片”,标志着我国自主可控的北斗卫星导航即将进入米级定位时代。
2、科技日报3月9日消息,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其最大下潜深度为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3、中国石化3月21日宣布,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已经累计供气突破100亿立方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已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4、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5、中国首艘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中国第二艘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国产第二艘航母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
6、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7、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C919是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
8、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创下了我国在全球第一个实现海域开采可燃冰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9、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成功发射。
10、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发车成功。6月26日,京沪高铁上,迎
做坚定的追梦人。梦想总是在远方,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引领着我们前进和拼搏。“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梦想是漫漫人生路,是民族复兴路上的明灯,在偶然的风雨飘摇中,难免艰困险阻,明灯可能会忽闪忽灭、影影绰绰,唯有心中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催促着、激励着我们昂然向前。只要心中的信念不灭,心中的希望不灭,那么我们追梦的脚步就不会有丝毫迟疑和停留。
做坚实的筑梦人。梦想不落实只能是空想,人生梦,没有个人的不断努力和坚韧付出,民族梦,如果没有全族同胞的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流血流汗、甩开膀子的真干实干,只会停留在梦中,成为空想,甚至幻想。人生梦、中国梦、民族复兴之梦,关键在于落实。落实于真抓实干,落实于创业致富、共建和谐、落实于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落实于市场繁荣、社会改革,落实于肃清党风政风、坚持公平正义……最终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要靠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去筑梦、去落实。
做坚毅的圆梦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月圆星稀,梦圆花开。圆人生之梦,需要一生的无悔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民族复兴的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需要千万人生之梦汇聚成万马奔腾圆梦大潮的促进和推动,更需要几代人乃至数十代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就算看不到最终的梦圆之日,我们依然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笃行毅力,正因为民族梦的铸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更要坚定内心的火种,更要造福于子孙后代、千秋万代的长远眼光和决心。把圆梦的接力捧紧紧抓牢,一代代传承下去,方能让圆梦的火种生生不息。
一、积极争取领导重视支持, 为全市档案事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黑河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档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发展氛围。市委书记刘刚亲自为市档案局编辑出版的《中俄友好纪实 (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 》和《辉煌历程———纪念黑河市 (地级) 成立20周年》作序。市政府市长张恩亮积极帮助解决档案馆维修、档案编研所需资金。市政府主管副市长范志国多次听取档案工作汇报, 并深入市档案馆实地调研指导, 对档案库房调剂、档案编研、档案干部培训等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市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单位检查档案工作, 2008年市人大还就贯彻实施《档案法》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2015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档案执法检查组在副主任何宝顺的率领下, 先后深入北安、孙吴、逊克、爱辉等县 (市、区) 对档案“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 听取了档案工作汇报, 并深入乡村和街道社区及综合档案馆进行检查, 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开展。在国家、省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 黑河市所属的县 (市) 区中有孙吴、逊克、五大连池、嫩江4个县 (市) 档案馆列入国家中西部档案馆建设规划。加大了对档案事业的投入, 2012年以来, 全市共投入专项资金310万元, 用于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和接收征集、档案编研、档案信息化及档案抢救保护等工作, 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加大档案执法监督力度, 为全市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全市建立健全了档案法制机构, 配备了档案执法、监督人员。3年来, 全市共开展档案执法监督检查21次, 检查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乡村1 800余个。市档案局多次被市政府评为全市行政执法责任制优秀集体。全市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20余期, 培训基层档案工作人员2 000多人。2012年8月北安市作为全省第一批2个试点单位顺利通过国家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验收, 带动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开展。认真开展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审核工作, 完成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31家。对欧林煤矿、龙江化工、温馨食品等2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 为民营企业规范建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重大事项档案的监管, 黑河市以政府名义印发了《黑河市重大事项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对中俄经贸洽谈会、中俄文化大集、创建国家卫生城等18项重大活动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服务。对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救助、优抚安置、人口管理、婚姻登记、社会治安等27个领域涉民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推动了档案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三、全力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为档案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资源保障
根据国家档案局9号令, 重新修订了《黑河市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 制定了《黑河市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规划》。3年来, 全市共接收档案10 086卷、142 419件进馆。截止2014年末, 全市7个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达到868个全宗、371 790卷、206 183件, 馆藏资料55 223册。黑河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增至22.5万卷件, 实现了5年档案馆藏翻一番。全市还加大了档案征集工作力度, 采取以编研带征集、执法与征集相结合等方式, 确定了领导视察黑河、黑河历史记忆、中俄友好纪实、建市20周年等10多个专题, 已征集进馆照片22 038张。征集清代、民国珍贵档案资料及重大活动档案97盒、2 110件, 征集《黑河日报》、统计年鉴、农林资料及个人捐赠档案资料967册进馆。集中人力对接收进馆的破产单位一建公司、劳改支队、黄金公司、二轻总会及死亡干部档案5728卷进行整理, 及时满足社会各界查找利用需要。全市积极开展民生领域档案接收进馆工作, 现已接收社会保险等民生档案637卷、9 854件进馆, 方便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查阅利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
四、积极开展档案利用体系建设, 努力为全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黑河市档案局积极加快档案利用体系建设, 每年定期对满30年的档案进行鉴定开放, 对没有限制性规定和查找利用频繁的档案, 在实施扫描、复制等抢救保护措施后及时对外开放, 满足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的需求。近3年来, 全市档案部门接待利用者8448人次, 提供利用档案资料58 349卷 (册) 。市档案馆接待利用者1 756人次, 提供档案12 166卷册、1 749件, 提供照片681张。2012年以来, 市档案局先后组织编写出版了60多万字的编研资料, 收录珍贵照片1000余张。与黑河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电视专栏《黑河记忆》、《黑河建市20周年》, 共播出258期。与黑河日报社在《黑河日报》上开办《档案解密》专栏, 目前已刊登10期, 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全市档案部门还利用国家、省、市档案刊物、简报、档案网站等广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 3年来发稿260余篇, 有力宣传了档案工作。
五、强化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确保全市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黑河市档案局始终把档案安全作为全市档案部门的头等大事来抓, 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强化领导, 落实责任, 加强督促检查, 及时消除隐患。市档案馆建立健全了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光等多项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并率先在全市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智能控制, 建立了档案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应急预案, 健全完善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确保档案万无一失。全市加大了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 共争取档案抢救保护资金249万元, 按照抢救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有序开展抢救保护工作, 做到专款专用。截至目前, 通过裱糊、抄写、复制和数字化, 全市共完成重点档案抢救保护21 309卷, 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全市档案部门建立健全了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档案信息网上公布制度、涉密载体安全管理制度、档案人员安全保密责任制度等多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在档案保管、提供利用、档案数字化及文件网上传送等方面安全管理, 杜绝泄密事件发生, 维护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
六、加快创新档案软件的开发应用, 稳步推进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
黑河市档案局高度重视档案科研工作, 加大档案创新管理支持力度, 成立了档案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依托我局引进的高智力人才, 积极开展档案科研创新工作, 先后组织开发了《文档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已公开现行文件网上报送系统》等档案管理软件, 并积极在全市开展推广应用, 目前已扩展到全省部分地市县档案部门。2014年市档案局承担的国家档案局档案科技项目《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验收, 为档案工作服务于“三农”提供了一个档案信息化平台, 填补了国家档案局此项工作的空白。目前, 此平台正在全市试运行。
按照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纲要和省档案局开展档案信息化的要求, 自2007年以来全市档案部门的门户网站全部建立开通, 搭建了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的网络平台。市档案局依据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和利用信息化要求, 制定了《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 全市537个基层单位档案室利用市档案局开发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 实现了文书档案辅助立卷和档案数字化管理。全市7个综合档案馆利用市档案局自主研发的《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开展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 黑河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 已建立档案数据库1 558 826条, 逐步开展了计算机查询档案信息服务。自2009年以来, 黑河、孙吴等地在接收纸质档案进馆的同时, 一并接收档案全文数据库进馆。
七、大力开展档案宣传通联工作, 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市档案部门以“一法一条例”颁布纪念日及6月9日“国际档案日”为契机,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档案法》和《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宣传活动, 每年市、区档案部门联手与机关、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档案人员共同走上街头, 通过在中心市区繁华地段设立彩虹门、悬挂过街横幅、展出宣传版、发放档案宣传资料、播放录音和现场解答群众咨询, 先后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活动4次, 发放宣传材料3 000余份, 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北安、嫩江、孙吴、逊克、五大连池等地还通过开展有奖知识竞赛、群发短信等方式集中进行档案法制宣传, 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全市档案部门还利用国家、省、市档案刊物、简报、档案网站等广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 3年来发稿260余篇。黑河市档案局发稿110余篇, 编印《黑河市档案工作信息》45期, 有力宣传了档案工作。2014年市档案局为庆祝市档案馆成立50周年, 在《黑龙江档案》发表专版, 回顾50年来黑河市档案馆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全市档案部门认真开展“一报两刊”通联工作, 及时完成“一报两刊”的征订和通联工作, 我局2名同志被评为全省“最美龙江档案人”并受到表彰, 其中1名同志被推荐为全国“最美档案人”。2名同志多次荣获《黑龙江档案》优秀通讯员。黑河市档案局多次被省档案局评为档案通联先进集体、档案宣传工作优秀集体, 获得“走进档案”征文优秀组织奖。
八、不断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今年以来,老河口市教育高歌猛进,佳音频传。
年初,在湖北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展示与评比中,老河口三中物理教师张翼代表襄阳市参赛,一举夺得新课组一等奖第一名,进入湖北省初中物理名师库。
8月,老河口市少年门球队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少年儿童门球赛,闯进八强,斩获五人制团体赛甲组第七名。
9月,袁冲乡纪洪小学教师陈传会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这是继2009年老河口四中刘莹莹之后,该市又一教师获此殊荣。
老河口市中小学“535”高效课
堂实践研究,被确定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襄阳市首届高级中学学生军训会操比赛,老河口一中代表队勇夺一等奖……
一批批教育项目、资金投向老河口。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梦想中心”来了,“梦想课程”“体验式学习”颠覆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商界狂人”严介和携百万“个性奖学金”来了,为100名优秀学子每人颁发1万元“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
投资4个亿的新一中项目启动,14栋主体建筑即将封顶,明年5月按时完工,秋季将实现整体搬迁。
民办老河口黄冈实验学校签约,项目总投资1.3亿元,目前正进行前期规划。
2014年,老河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教育系统密集调研,广泛召开座谈会,就教育改革发展把脉问诊,全市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教育行政部门负重奋进,主动作为,提出“提士气、固元气,抓课改、提质量,抓创新、求突破,重管理、树形象”的工作思路,致力于重振老河口教育辉煌。
梳理2014年老河口市教育工作,有这样三组关键词。
学前教育:着眼于普及,按计划推进
早在1996年,老河口市就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市中心幼儿园是全省首批示范幼儿园。
自2011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均把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列为“十件实事”之一,4年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4所。启动实施了《老河口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建立起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有效破解了幼儿“入园难”问题。全市规划建设19所幼儿园,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制定了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奖补办法,积极鼓励扶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强化学前教育机构规范管理,定时年检,收费公示,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了90%。近三年来面向社会招聘幼儿教师32人,培训幼师900余人次。
今年,教育局尝试市中心幼儿园、中山幼儿园集团化办园改革,中心幼儿园组建滨江分园、李楼分园,中山幼儿园组建黄营分园,实现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全市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根据规划,到2016年,全市城乡8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市定基本办园条件标准,乡镇中心幼儿园100%达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
义务教育:着力于均衡,高标准实施
老河口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省检工作自2012年启动,2013年扎
实推进以来,面对发展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的局面,教育局明确提出“抢时间、抓进度,优化硬件,完善软件,整治环境,提升文化”的发展思路。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推进、发展,各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内部管理得到明显提升,档案资料得到补充完善,一所所美丽的学校成为教育均衡的有力佐证和对外展示的靓丽名片。
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为保障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老河口市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照单全收”。在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将中央、省、市投入义务教育的各项资金,统筹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23亿元,新建校舍6.7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16个、水冲式厕所26个,打无塔供水井12口,解决了3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三难”(如厕难、饮水难、就餐难)问题,学校D级危房全部消除。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整修运动场51个,篮(排)球场128个,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图书等功能室装备全部达标,新增音乐、美术、体育器材等设备设施7877件。“教育云”工程顺利推进,已建成711个交互式电子白板班班通,其中义务教育阶段636个,达到了81.7%的比例。
与此同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立校,用文化育人,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线、一校一色”,提升办学“软实力”。如今,漫步校园,一股浓郁的文化韵味扑面而来。
为遏制择校行为,市教育局实行城区学校联合办学,市直初中、小学与城郊学校“结对子”、互派教师交流任教,从制度、机制上促进教师、教学的均衡,努力实现“基本无择校”的目标。
城乡教育质量“同提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理念,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举办“课堂开放日”“千名教师访万家”等活动,密切“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切实改进教育管理,变单纯的应试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变精英教育为人人能成才、个个有进步,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消了全市统考交叉监考的做法,改变了评价方式,积极探索高中评价初中、初中评价小学的“倒评”机制。
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实验小学的“四段式”、八小的“生本课堂”、三中的“导学练稿”、二小的“养成教育”、张集中学的“小组合作”、张集小学的“赏识教育”、仙人渡小学的“乐学课堂”等课改模式逐步推开,引领促进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具有老河口特色的“535”区域教改模式,即:每一堂课突出学生、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五个方面,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反馈测评三个板块,落实导学、自学、互学、展示、测评五个环节。“535”课题甫一亮相,即受到襄阳市教科研专家的青睐,被推荐为省重点教育科研项目。“535”模式主导的课堂,学生时而相互交流,时而在黑板书写,时而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老师从“演员”变成“导演”,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全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中考继续位列襄阳市第一方阵,A等生比例达0.35%,列襄阳七县市第二;优秀率4.07%,500分以上人数比例达到8.7%,均占第三名。
教师队伍区域大融合。建立完善城乡教师定期轮岗交流、优质教师结对帮扶、名师送教讲学等制度,实施“启明星”计划,鼓励城镇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采取激励措
施,鼓励农村骨干教师留在农村任教。2014年秋季开学,全市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266人,交流比例达到专任教师的10%。城乡教师的交流融合,使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得到转变,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为补齐体育、音乐、美术等小学科短板,老河口市建立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0年以来公开招录教师407人,有效地优化了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给师资相对紧缺的学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省培达3000人次,市培1000多人次,“送教下乡”“周六课堂”培训农村教师4000多人次。一轮轮培训,一次次洗礼,教师们视野开阔了,理念更新了,执行课改的自觉性增强了。
高中教育:着意于振兴,全方位提升
老河口一中曾有光荣的历史和传统,高考蜚声襄阳、享誉荆楚,是湖北省首批重点高中之一。然而,十年前学校好像中了“魔咒”, 步入了“优质生源流失——高考质量下滑——老百姓不信任——生源继续流失”的恶性循环,高考重点线人数从2004年的最高峰317人跌至2014年的46人,呈现连年下滑趋势,陷入几近“后无追兵”的窘境。导致“教育出现信任危机,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改革出现信心缺失”。
2014年5月至10月,市教育局在一中组织开展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一中改革创新。在6月5日召开的动员大会上,市教育局提出“五个面对、五个怎么办”,让广大教师层层展开讨论。即:面对发展困境,一中该怎么办?是逃避现实、自暴自弃,还是卧薪尝胆、迎难而上?面对社会信任危机,一中该怎么办?是自怨自艾、得过且过,还是振奋精神、勇于面对?面对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一中该怎么办?是无动于衷、错失良机,还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面对襄阳市优质高中激烈竞争形势,一中该怎么办?是坐以待毙、顺其自然,还是改革创新、开拓进取?面对“全市教育一盘棋”深入人心,教育局及各初中学校千方百计为一中留住优质生源,一中该怎么办?是指责初中教学水平低、指责襄阳市各优质高中招生不择手段,还是从自身找原因,强化管理、重树形象,重新赢得社会各界对一中的信心?
“五个面对、五个怎么办”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一中教师内心的波涛和情感的共鸣,大家在思想大讨论中敞开心扉,触及灵魂,不少领导、教师在发言中流下了心酸的泪水。通过思想大讨论活动,增强了老河口市一中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了全校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014年暑假,围绕高中教育特别是老河口一中的振兴发展,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以及教育局广泛开展调研。从校内到校外,从市内到市外,从在职教师到老干部、离退休教师,调研规格之高、范围之广、人数之众、力度之大实属罕见。
集思广益找病症,革新除弊开新篇。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了《关于在老河口市第一中学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振兴发展老河口一中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一中发展的近期目标是提升一本、赶超进位,中期目标是提升内涵、争创省示范,远期目标是提档升级、创建一流高中。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市一中积极寻求与优质高中对接,协商建立校际协作关系,通过跟班学习、送出去培训、专家讲座、强化教研、加强备考等改革措施,力推一中振兴崛起。近期,学校安排部分教师到宜城一中学习制度化管理、到襄阳三中学习高考备考、到致远中学学习精致化管理的经验,同时,远学河北衡水高中、安徽毛坦厂中学,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学习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研教改的实效性,增强高考备考的针对性,力求高考上重点线人数2015年止跌回升,达到60人以上,2017年突破100人,痛痛快快地打一个“翻身仗”。
为改革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市教育局及时跟进,决定把一中作为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试点,首先进行了以“去行政化”为标志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从校长、副校长到教师的全员聘用制度。秋季开学,市一中行政级别正式取消,作为市教育局管理的事业单位。通过人事改革,一中领导班子由原10人调减为5人,其中原班子留任3人,中层干部竞聘副校级2人。在教师聘任上岗中,有12名教师落聘,在教职工中产生强烈震动。同时,学校内部分配机制改革、教学管理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目前,《关于老河口市高中阶段教育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业已拟订,在一中改革取得成功后,其他高中的改革也将随之进行。通过实施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管理创新、政策保障等“五项工程”,逐步形成“一中止跌回升重拾信心,河高多元突破体艺取胜,职中专业见长特色提升”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
【砥砺奋进 开拓进取】推荐阅读: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演讲06-28
砥砺奋进的五年观后感09-08
在不断自我革新的过程中砥砺奋进10-02
坚持信念砥砺前行11-25
砥砺前行谱华章演讲稿07-05
党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10-28
感恩中奋进05-25
简单奋进名言11-02
医院感恩奋进主题实践07-07
我与祖国共奋进征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