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英语资料(精选16篇)
小升初英语作文:小升初
Once a Chinese emperor had a nightingale That kept him very happy day and night. The nightingale sang beautiful songs that kept the emperor in good health and spirit. One day someone gave the emperor mechanical bird as a present. The emperor would wind the key and the bird would sing his song. This new toy thrilled the emperor so much that he forgot his nightingale. The nightingale left the palace. One day the mechanical bird broke down. The emperor’s health declined because his life had no songs to Cheer him. Finally the nightingale returned, and The emperor recovered his health and spirit.
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都有哪些异同。
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大约450个单词,而仅初一一年,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的单词就达到718个。
比较这两个学段需要掌握的英语知识,不难发现,较小学阶段而言,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更多、更细了。如果把学英语比喻成建房子,那么,小学阶段的学习只是打地基,而中学阶段才真正开始建房子。打地基时,放入的都是大石块和钢筋,放入的东西相对少些。而建房子就精细得多,当然也要更辛苦些。但是,建设的过程将更加有趣,建好之后会更有成就感。
二、正确认识出现差异的原因,争取步步为营
1. 教学时间不同
通常,小学阶段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也有部分小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安排英语课程。尽管小学生和初中生都用三年的时间学习英语,但是,学习的容量截然不同。
小学阶段,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规定,每周应该安排3~4个课时的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其他学习任务,大部分学校仅能保证每周两个课时。在中学阶段,英语、语文、数学被称为“三大主科”,在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满分为120分,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英语科目每周至少安排6个课时,有时教师还要进行课外辅导。按每个学期17周,每个课时40分钟算,小学三年英语课堂学习时间为8160分钟,仅相当于初一一年的英语课堂学习时间。
2. 课堂知识容量不同
小学阶段的生词量平均一周10个,而中学阶段,课堂生词量平均一天10个。同学们从每周记背10个单词,变成每天记背10个单词,这当然是一个不小的任务。根据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学生除了记住新的单词,还要不断重复之前学过的单词。这样一来,很多同学觉得学习负担突然加重了,而且随着学习内容日益增多,需要记的单词也越来越多。于是,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很多同学选择了逃避或放弃。
小学教材每个单元安排4~6个课时,教师至少要一个月才能教完一个单元。而初中阶段每个单元安排5个课时,教师一周就能教完一个单元。这样的教学节奏,很多学生往往会跟不上。
3. 课本知识不同
小学课本里出现的单词特别短,一般都在五个字母以内,而且和生活联系紧密,比如,书包、桌椅、小猫、老师等。这些实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便于展开联想和记忆。课文中的句子基本都是简单句,比较短小,朗朗上口,学生读一两遍就能记住。同时,在小学教材中,大多数英语句子都源于情景对话,而且往往还配有图片,生动易记。
初中单词的种类较多,单词也比较长,特别是副词、形容词,对于习惯直观记忆的同学来说,难度较大。而且随着教学的深入,句子也变得冗长、复杂,甚至有些拗口。很多学生虽然花了功夫死记硬背,却发现收效甚微,考试也派不上用场了。
4. 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
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多以游戏和对话为主,教师一般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利用图片、实物、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同时,还穿插唱歌、表演等趣味性活动,教学气氛较为欢快。教师的教学以听说为主,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副课,教师布置的作业较为简单,而且作业量也很小。
进入初中后,英语学习由语言的初级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而且还要注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生除了要感知教材外,还必须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作业进行巩固。作为主课,每日一定量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随堂测验、周测及月考也在所难免。
5. 考查的内容不同
小学阶段英语考试的内容十分简单。比如,小学的听力题中涉及的句子比较短小,一般直接考查听力材料的原句,难度不大。选择题也大部分是课文原句,只要熟悉课文,一般就能选出正确答案。阅读理解题涉及的文章通常为200词左右,所有的答案都能直接在文章中找到。小学的英语作文严格来说,只能算写句子,写出三五句就算合格了。
初一入学后,英语考试严格按照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设置题目。听力测试不再是单纯地听,而是需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推理。很多同学发现,听力过程中,基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这主要是因为平时缺乏训练,没有掌握相关的技巧。单选题难度也增大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内容涉及词汇、固定搭配、语法和时态等,非常灵活。至于阅读理解题,涉及的文章一般为300词左右,不仅要在文中找到题目所涉及的原句,还要理解和揣摩字面外的意思,并进行推理分析。进入初中后,学生才正式开始用英文写作。这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写出完整的短文,既要有开头,又要有结尾。初一年级要求学生在完成书面表达时,尽量能达到60词以上。英语作文的评分,不仅要求字数达标,而且还要求句式多样,衔接过渡自然,条理清晰,所以,难度较大。在考试中,这部分得分的差距最大。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既有紧密的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1)小学英语侧重感性认识;中学英语侧重理性认识。
(2)小学英语侧重听说训练;中学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并重。
(3)小学英语侧重简单的交际用语;中学英语不仅侧重交际用语,而且还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视英语这门语言为跨文化交流的工具。
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是制胜的关键
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怎样才能实现“小升初”英语科目的顺利过渡?同学、家长和老师们一定都想知道答案。笔者在此谈一谈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给老师们的建议
小学生对英语充满好奇心,中、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对学习过程中的说、唱、玩游戏更感兴趣,而且不太明确英语的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然兴趣,像学生的朋友一样,抓住时机,创设情境,使学生看得见景,听得到音,通过参与表演,在交际中习得语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简单的拼读方法,读准每一个单词的发音。对于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不能仅通过大量的重复模仿来强化记忆。一是教学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事实上,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挑战性,要求教师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逐步向初中英语教学要求靠拢。这一阶段,教师们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更为丰富,课堂教学步骤和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更加明确,课堂纪律的管理相对也要更严格些。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践行赏识教育,适当采用有梯度的教学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保持学习兴趣和动力。
近几年,由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大部分初一新生也都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往往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书写不规范,词汇量不足,阅读能力较弱,英语学习习惯差等。针对这些问题,初一的英语教师在授课初期,首先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哪些英语教材,倾听他们对中学英语学习的期待。当然,也可以问问他们中学的英语课和小学的有什么不同。在此,笔者也建议,可以由教研中心或学校牵头,让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师进入彼此的课堂,了解彼此的教学模式和特点,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教师们更好地做好“小升初”英语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工作。
初一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形式,最好由易到难,给新生一个适应期。但是,从教学之初,教师就应该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听课习惯和学习习惯。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在短期内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高效记忆单词的方法,而且还要给学生提供与之能力相匹配的阅读内容。针对新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树立自信,保持学习兴趣,不断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2. 给同学们的建议
第一,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如果课前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做好了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预先听录音、模仿跟读课文,而且还能独立回答有关问题,熟悉生词,找出难点并做记号等。
第二,做个“有心”人。上课时,同学们一定要全神贯注,抛开与学习无关的杂念,千万不要心不在焉。最好养成上课做笔记的好习惯。记笔记不但可以永久、系统地保留知识,为复习提供保障,而且还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即使某节课教师没有板书,学生也可以整理摘抄典型的句子,还可以尝试用新词造句。做笔记贵在坚持。
第三,自制错题集。每次测验后,学生最好把自己在本次考试中出错的题目抄下来,并详细记录正确的解题方法。下次考试前,建议同学们先看看以前出错的题目。对于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出错的题目,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对于比较难的题目,要根据题目的解析找准切入点。
第四,张开嘴巴勤读书。张开嘴才能发出声音,有声音才能刺激我们的耳朵和大脑开展“工作”。千万不要“金口难开”。学生应该多跟着磁带朗读,一方面可以适当地进行听力练习,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正确的语音、语调,便于他们进行模仿,并反复朗读,最终成为自己的语音、语调。等训练到一定程度,同学们即使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自己朗读,也可以读出悦耳的语音、语调。朗读不仅是培养和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还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的情境。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能快速判断单词、句式和句意,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内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3. 给家长们的建议
一提到英语,很多家长马上开始摇头,“我好多年前学的,都忘了”“我的发音不标准”“看都看不懂”。家长们记住,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样的话,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们的榜样。因此,家长需要给孩子们传递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由于初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所以,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积极表现,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有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所以,当学校教师在鼓励孩子或者严格要求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教师;当孩子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帮助孩子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当孩子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还要协助孩子一起战胜困难;当孩子失败时,家长不应冷嘲热讽或者惊慌失措,而要冷静下来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要陪伴,这不单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如:last year, yesterday等;也可表示过去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常和often, always等频率副词连用。
例如:
①I saw him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昨天我在街上看见他了。
②Li Mei always went to school on foot last year. 去年李梅总是步行上学。
Ⅱ. 一般过去式的构成
我们主要来学习谓语动词为实义动词的一般过去式的构成。
动词过去式的构成:
(1)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构成有四条规则:
① 一般在动词原形末尾直接加上-ed。如:look-looked。
② 以不发音的字母e结尾的动词,去e再加-ed。如:live-lived。
③ 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重读闭音节,先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ed。如:stop-stopped。
④末尾是辅音字母+y结尾的动词,先变y为i,然后再加-ed。如:study-studied。
(2)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需特殊记忆。如:am(is)-was, are-were, go-went, come-came, take-took, have (has)-had等。
Ⅲ. 一般过去时的几种句型
肯定句结构为:主语+动词的过去式+其它。如:He went to the toy store yesterday. 他昨天去玩具店了。
否定句结构为:主语+did not (didn’t)+动词原形+其它。如:He didn’t go to the toy store yesterday. 他昨天没去玩具店。
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的构成:Did+主语+动词原形+其它。如:
1) —Did you go to Beijing last week?
—Yes, we did. (No, we didn’t.)
2) —Did you meet the businessman before?
—No, I didn’t. (Yes, I did.)
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的构成:疑问词+did+主语+动词原形+其它。如:
1) —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I did my homework.
2)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
—I went to Shanghai with my parents.
附:一般过去时口诀
一般过去时并不难,表示过去动作、状态记心间。
动词要用过去式,时间状语句末站。
否定句很简单,didn't 站在动词原形前,其它部分不要变。
一般疑问句也好变,did放在句子前,主语、动词原形、其它部分依次站。
特殊疑问句也简单,疑问词加一般疑问句记心间。
Since the birth of little Prince George,he media watch his move all the time. Every time when little George shows up in the public.
He keeps the cold facial expression,which is favored by all. The little prince looks so cute and his innocent face always makes people laugh.
Little George is the most popular person in British royal family.
Healthy Diet
What is healthy diet? To the most people, healthy diet means more green foods, no junk foods. The green food is those pollution-free, high quality and nutrient food, including the organic vegetables and meats, fruits, eggs and so on. The meals of healthy diet should be cooked with fewer salt and oil. And the junk food is those low nutrition, high calorie, processed food with much salt or oil, such as the fries, fried chickens, salted eggs and so on. These foods will cause one get weight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many diseases. We should keep a healthy diet, abandon the junk food to keep ourselves healthy.
(只供参考)
English Composition(英语作文)
Daivd
The boy is David.Last year he was 10 years old.He was fat and short,because he slept all day and ate much sweet food,but he didn’t do any exercises.Now he is 11 years old.He is tall and thin ,because he often swims and plays basketball,and sometimes he goes climbing.He is thin but he is healthy.So we should do more exercises,because it’s good for our health.Kitty Goes Fishing
It’s a fine day today.Kitty goes fishing with his mum.Mum sits on a small chair and begins to fish, But Kitty goes to catch a butterfly.In the afternoon,Mum catches many fish,but Kitty doesn’t catch any.So he feels shy, and he sits down to fish.At last, he also catches many fish.He is very happy.They go home happily.Lovely Piggy
Piggy is a lovely pig.He likes trying on new clothes very much.You see, he puts on his grandpa’s glasses,his brother’s shirt, his aunt’s skirt and his uncle’s boots.And he is very happy.Now, it’s Piggy’s bath time.He takes off those clothes.He is not like his grandpa,his brother, his aunt or his uncle,He is himself now.Do you like him?
My New House
This is my new house.It is different from my old one.I think I am going to like it.From my front windows, I can see a small river.It’s very clear.I like it very much.There are many hills behind my new house.You can see many green trees on the hills.The air is fresh.I love my new house.In the Park
与很多国家一样, 瑞士也实行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一般情况下, 儿童小学通过毕业考试后即直升初中, 个别未通过者需要留级再考。毕业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将作为孩子们进入何种中学的直接参考。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学生平衡发展、不公开设重点学校是瑞士各州的共识, 但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初中阶段开始分校或分班 “定向培训 ”,因此学校间存在差别。 一般中学强调实际知识的传授, 学生日后的出路是作为学徒学习手工技艺,而“重点初中”或者“重点班”对 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教育, 强调自然科学和外语等, 学生的方向是高中和大学。
一般而言, 瑞士超过三分之二甚至高达八成的初中生毕业后不上高中, 而是走上职业学校或徒工学校的道路。但近年来,希望通过进入重点初中或重点班而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人数大增, 围绕入学考试而出现的教育市场产生了。仅在苏黎世地区,就有20多家补习机构, 从单独授课到长达数月的全套补习应有尽有, 价格自然不菲。
不过,与中国相比,这种现象在瑞士还不算普遍, 竞争远没有中国那样激烈。究其原因,得益于瑞士独特的教育体系。
瑞士教育体系的特点是初中普及,高中比重小,职业学校比重大。瑞士的职业和徒工教育世界闻名。从职业学校和徒工学校毕业的学生照样可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可以生活得体面优裕,悠然自得。
此外, 瑞士教育强调的是基础、均衡,因材施教。从小学开始,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教学方法和进度完全不同, 老师也会针对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针, 每天布置的作业也会不一样。学生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为进入初中以及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正因如此, 很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不赞成让孩子为升入“重点初中”而参加补习班。苏黎世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佐林格说,对那些依靠临阵磨枪取得考试成功的学生来说,重点初中、高中并不适合他们, 因为这些学生表现出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吃力的情况。
从瑞士的情况 看 ,在小学阶段, 更重要的是要开阔孩子的眼界,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他们发展爱好和特长。过早的定向,过多的课业负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一、在朗读方面,教师“领读”向学生“自读”转变
在多次听课中,笔者发现,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教师注重词汇的意义呈现,但在读音方面,仍习惯于“领读”方式,学生机械跟读。在这样的学习状况下,学生课后离开了教师的辅导,很难自己复习巩固所学词汇,为数不少的学生只能凭印象大概地读,经常是反复读错,花了很多时间,但因为方法不对,给背诵记忆带来了困难。很多初中学生因为初一词汇学习没能养成良好的拼读习惯,慢慢在初二时就成了英语学困生。
学生在进入初中后,词汇学习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慢慢由教师的“教读”转变为“自读”,改版后的新教材7A Study Skill板块中,都是辅导学生如何根据音标音节读背词汇。教师不仅要在教这个版块时教会学生这一技能,更得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一技能,直至学生养成自我学习朗读生词的习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读音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学习生词,是小升初学生词汇学习的一个重大转变。
二、在词汇知识方面,教师“讲解”向学生“自学”的转变
小学生的词汇学习一般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主要以划背短语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用法。所以,小学里学生所学的词汇知识是非常有限的。但到初中就完全不同了,初中学生要求课外阅读量要达到十五万字以上,依赖老师的学习方式是根本不能达到这样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学习词汇。学生自我学习词汇主要有三种形式:
1. 学会预习生词,通过查阅字典或网络来理解生词用法,积累好句。
2. 学会有计划地复习词汇。遗忘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所以学生要有定期复习的习惯和能力。
3. 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展自己的词汇量。
三、在积累方面,“词汇积累”向“语篇积累”转变
英语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与他人沟通交流,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运用词汇的习惯和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每天默写单词或短语,看似简单的词汇和短语,对为数不少的初一学生,显得特别困难,每天重复默写,成了老师和学生们一件很不愉快的任务。其实,单词和短语默写本身应该不难,但因为脱离了语境,变得抽象而难以记忆了,而且这样的默写方式很容易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坏习惯,且学习效果很低。
例如,课外阅读《威尼斯商人》时,让学生们背诵“The ship that sank in the sea between England and France was his. Its valuable cargo lay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and Antonio had lost his money. His friends hoped that there would be no more had news for him. ”如果部分关键词加下划线,让学生在原文中背诵,需要的时间仍是5分钟左右,但学生在读文本时,不仅关注了词汇的拼写,还理解了词性、句子的结构,短短的三句话给了学生画面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深度和兴趣,是纯粹单词背诵所达不到的。如果长期坚持,学生就会习惯于语篇思维方式,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朗读背诵方式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一、读一篇文章,并根据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My name is Lily.This is my house.There are five rooms in my house.This is my father and mother’s room.There are three pictures on the wall.There is a desk near the window.There are two chairs behind the desk.On the left of the room, there is a toilet.On the right, it’s my room.There are four pictures and a poster on the wall.Questions:
1.What’s your name?
2.How many pictures are there in your father and mother’s room?
3.What’s near the window?
4.How many pictures are there in your room?
5.What’s the room on the left?
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注意语音语调,注意断句。
2.在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去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才能在老师提问题的时候及时作出回答。
3.回答问题的时候,是根据文章回答。比如,第1题,What’s your name?,要注意回答My name is Lily.4.回答问题的时候,请尽可能地用完整句子回答。如果不能保证正确,就用简短回答。
二、自由问答
1.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2.What colour do you like best?
3.What’s your family name?
4.How old are you?
5.Where do you come from?
建议:
1.此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问答词。老师辛苦辛苦地问了一句话,你一个词就打发了,感觉不太好,给人不礼貌的感觉。用句子回答。比如第一句,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最好的回答是,Todayissunny.2.如果能自由发挥是很好的。比如第二个问题,Where do you come from? 你可以在回答I come from Chengdu, Sichuan.之后,在加上一句,It’s a beautiful city.当然要在保证回答正确的基础上发挥。简洁的一两句就很好。
三、话题
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And why?
建议:
1.请至少说5句话。
2.请注意句子的完整正确。
3.此部分发挥的余地比较大。要尽可能地多说。
4.注意你回答的问题要能展开。比如,你回答,My favourite animal
一、 选出下列单词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将其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1×5分)
( )1. A. forget B. her C. work D. nurse
( )2. A. these B. father C. think D. mouths
( )3. A. any B. catch C. black D. stamp
( )4. A. book B. good C. food D. classroom
( )5. A. pens B. teachers C. apples D. cats
二、根据所给中文、英文释义及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1×5分)
6. How many ____________ (猴子) does the zoo have ?
7. He listens to the teacher as ___________(仔细) as his cousin.
8. The old man lived in a __________(not quiet) street, so he couldn’t sleep well every day.
9. W___________ (the fourth day in a week) is my busiest day.
10. My ideal school starts at 9:00 a.m. and f_________ at 3:00 p.m..
三. 根据句意写出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1×5分)
11、Look! One of the children __________(swim)in the lake.
12、Lily is much __________(health) than her sister.
13、They _________(fly) to the UK, didn’t they ?
14、Is _________(eat) too much good or bad for your body ?
关键词: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对策分析
由于中小学教材体系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等,都涉及小学与初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另外,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学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模式,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教育规律和特点,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小学生和初中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如此。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做好小学升初中教学的衔接工作。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升初教学衔接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影响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
1.课程标准存在差异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大量单词和一定的习惯用语以及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语法知识。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相比较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初中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更多,词汇量也大大增加,句子结构更复杂,这是由记忆层面到运用层面的过渡。
2.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能力
从小学升入初中阶段后,学生在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面对难度增大的教材他们会产生些许心理负担。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发生相应变化,他们小学阶段时认知事物相对较简单和表面化,记忆方法也比较简单,对知识通常死记硬背,导致记得慢、忘得快。中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慢慢培养和逐渐形成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细心且耐心指导,切不可过于心急。如果教师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就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这样只会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削弱他们前进的动力,使其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学习方法存在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一般是被动学习,主要是机械化记忆和大量练习。而中学阶段的英语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更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善于归纳和总结,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遇到问题主动提出质疑。但是,许多学生步入初中后依然沿用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英语学习更加困难。
4.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知识点单一,课时比较充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较少,进度较慢,经常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同一个句型或对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巩固知识点。但是中学教材的内容多,综合性和拓展性强,课堂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多,进度加快,课堂上教师对于重难点内容也没有过多时间让学生反复操练。这就导致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初中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而影响英语的学习。
二、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新课程标准对学习的定义是:学生为了有效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它是指学生的心理过程和具体行为,不同的学习策略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各不相同。因此,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格外注重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策略。
2.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通常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进入初中后,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因此,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充分拓展自己课外知识点的积累,例如,名人趣事等,并在课堂上融入教材知识点的讲解,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讲到译林牛津版7B第四单元的“Amazing things”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课外令人吃惊的事情,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得到启发,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这一令人吃惊的事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充满热情地学习这一知识点。
3.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进入初中后,由于学生在口语、阅读等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掌握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针对基础知识各异的学生,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激发,逐渐转变其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使其适应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针对新生所面临的新教材、新环境和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出发点,为其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帮助其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以达到英语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贞.小升初英语教法解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1).
近期, 各地有关小升初政策要调整的消息始终不绝于耳。1月26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终于与公众见面, 为各地小升初政策正式确定了“轨道”, 特长生比例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采取电脑派位等公众关注的敏感问题都在《意见》中得以明确。据了解, 在教育部颁布《意见》之后, 各地的小升初细则也将于不久之后陆续出台。
《意见》体现了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 明确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 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 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 即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 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 即多校划片。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意见》指出, 到2016年, 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制定随迁子女初中入学的政策措施,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进学校联盟或集团化办学模式。试行学区化办学, 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 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将不低于5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完善操作办法。
(来源:《人民日报》)
小学英语作文指导
首先、模仿范文是英语写作入门的必经阶段,因为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有限,他们初涉作文领地,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无从下笔”或者即使冥思苦想拼凑好一篇短文,也难以避免多处的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所以,提供一两篇优质的范文供初学者模范学习是相当有必要的。由于较少发现有同步作文集的书籍,。成就一篇文章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但是通常也不能抹杀习作模仿带给作者的灵感和启迪。为初学英文写作的学生提供范文,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惧写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用较规范的句式去表达观点或描述事物,避免因语法知识的缺陷而胡乱拼凑“中国式英语句子”的现象。
其次、熟悉体裁,掌握格式,认真审题,确定主干,英语写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体裁的文章格式:记述文、说明文、日记、书信、通知、便条和其它。每一种体裁都有其表达要求,学生应认真审题,确定主干,开展写作。所谓文章的“主干”,无非是两点:文章的主要时态;文章内容的侧重点,既要围绕主题。
再次、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的过程,需要大脑的积极思考,这种语言输出的能力不是大考前短时间内能制造出来的,更不是掌握了很多语法知识就自动具有的,它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获得。开始时学生的习作可能只有几句非常简单的话,但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作品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措施有很多。
最后一点、多背诵一些句子,然后模仿。背诵的句子,基本都在课文里。所以,小学生作文最重要的还是在背诵。
备考:做好模拟题与真题
英语的备考一般从5年级暑假开始,主要内容是打牢基础,预习6年级的知识。有些学生从3月初才开始复习,那么,3月份主要是打好基础,4~6月,做好模拟题与真题。
小升初英语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按书本进行复习
在这个阶段主要有两个基本的要求:
(1)小升初英语复习基础的单词和词组。学生要熟背基础英语词汇。包括一些英语动词后面所跟的形式。例如likedoingtrytodo等等。每课都要注意过关,每本书都应该要掌握牢固。
(2)熟读课文。在听力、翻译句子以及完成对话等题型中都会遇到一些关于课文的。以完成对话为例来说许多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这类题型上失分是较多的;原因就是学生无法把英语对话联想起来,看到英语答句猜不出问句是学生通病。其实这类题目都是以英语课文为原型的,如果学生读熟课文甚至能把课文背诵下来都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的。学生在做题时不需多花时间猜想句型,课文背诵的多了就可以在题目读下来以后就能知道空格里应该填什么了。考试分数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按书本复习要花的时间较多,所以不会像学校上课一样面面俱到,主要复习每个单元中的词汇、重点句型以及对话;并要求学生课后多读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阶段:按专题和知识点分类复习
第二个阶段着重是讲语法知识的,这也是建立在第一个阶段的复习的基础上。如果基础打得不扎实就会导致语法部分的题目也会因为不认识词组而失分。因此在这阶段也不能把单词抛开不看。
专题一般分为名词、冠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代词和时态。以名词为例:名词可以和三单、动词变化穿插来讲。动词变化包括进行时和过去时,以及部分不规则动词,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专题复习不应以题海战术为主,做题要“少而精”既轻松又得到锻炼。
第三阶段:按作业进行复习
平时作业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老师一般会通过作业对知识点深化去举一反三,考验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要回归课本吃透知识点。
第四阶段:研究小升初试卷
随迁子女在京数量虽然从2000年的8万余人增加到目前的43万余人, 但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始终保持在60%以上, 目前已达68%。
自2004年以来, 北京市财政投入近6亿元。特别是2009年, 引导自办学校依法、规范办学, 市教委设立专项资金1 300万元, 对已批自办学校基本办学项目给予更新和配备。
目前, 北京市教委已制定了三年规划, 力争在2012年前基本解决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建设问题。
在中国准备“小升初”,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考试。在美国,则没有考试的因素。我不是说面临升学的孩子完全不考试。比如,麻省和大多数州一样,有州一级的统一考试,以检测教学效果。女儿从三年级就开始参加这种考试。但是,这是每年的例行公事,和升学无关,更不会因为升学增加若干考试项目。从我这个家长的眼睛观察,美国的学校更多考虑的是孩子如何适应升学所带来的环境变化的问题,并为之进行精心的准备。
美国的大学乃至高中,都有隆重的毕业典礼,大家穿袍戴帽,致辞欢呼,标记着人生的里程碑。“小升初”则没有这些。学校让家长们选择孩子从小到大几幅经典照片,让孩子写下自己的兴趣、志向、喜欢的课程、音乐、电影、以及美好回忆等等个人信息,然后编成纪念册印发。全毕业班的同学还聚集在大礼堂,通过幻灯片一起分享这些照片。所有这一切,是为了让每个孩子感到自己到目前为止的生活是多么“辉煌”、是多么让所有的人珍视。建立起这种生活的信心,孩子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才更好适应。
美国的“小升初”对许多孩子而言确实是个不小的变化。一般美国的学区总是高中少,初中多些,小学最多。我们原来住的镇四万多人,在这方面非常典型:一个高中,一个初中,五个小学。这意味着小学多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朋友泡在一起,关系亲密融洽。“小升初”时,几个小学的孩子都集中在一个初中,学校的规模一夜之间翻了几倍,相对于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来,更多的是陌生人。另外,小学生受到的照顾比较多,不能独立行动,受到成人全天候的监护。到了初中高年级则“自由”了。五年级的孩子在小学里是“老大”,进入初中这一“大世界”中,一下子成为“老小”,心理压力很大。小学的孩子多喜欢“卖小”,以赢得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初中的孩子则要“充大”,以对付同伴的压力。另外,欺负人的问题在中学开始大量出现,恋爱也渐渐开始,学业越来越动真格儿的了⋯⋯总之,对于有些孩子,压力是铺天盖地而来的。
我们在女儿“小升初”前一年搬家“择校”,到了农村一个不足六千人的小镇定居。因为地方小,全镇就一个小学,一个初中和高中组成的中学。也就是说,孩子“小升初”没有那种和几个小学的孩子汇合到大中学的“震撼”,不过是过了条马路,到对面更大的建筑里上学而已。从小学的一年级到高中的十二年级,一个年级稳定在一百人左右,孩子们很容易彼此相识。即使如此,在五年级下半学期,学校还是为孩子进行环境转换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到中学参观,和中学的师生见面,并听取对中学的课程、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的介绍。
女儿告诉我,她在那里看到中学生乐队的排练,自己跃跃欲试。而她们一队吵吵嚷嚷的小学生还闯入一间正在进行西班牙语考试的教室,导致考试临时中断。经过这样的“到此一游”后,特别是和中学的大孩子接触以后,孩子们对新环境不再感到陌生,信心强了许多。
不仅如此,女儿在毕业前还接到老师分派的任务:向前来参观的幼儿园的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小学。也就是说,在她自己进行环境转换的过程中,要帮助更小的孩子们适应他们的环境转换。这一下子增加了她的责任感,觉得自己长大了,觉得自己面临的转换将带来成长的喜悦。她一位同班同学特别迫不及待地希望赶快升入中学。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对人们总把我当个婴幼儿看待已经不耐烦了。”他渴望着到中学去当“大人”。
女儿在美国“小升初”的正式经验,大体就这么多,和顺次升级几乎无异。学校强调的是,把环境转换给孩子带来的心理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在这平淡无奇的程序背后的教育哲学,和中国有着惊人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以学校为中心,“小升初”要考试,要家长幕后运作,经过复杂的“择校”,最后才能安顿下来。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被督促做各种努力以达到大人的要求,然后等着被大人选择,甚至会感到生活中有许多不可逾越的门槛,进而丧失了对自己生活的把握,容易变得被动,产生无助感。美国的“小升初”,则是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们感到自己被关心、被鼓励、看得清未来生活道路上的路标,于是比较有信心,生活和学习态度比较主动。
女儿在这些过程中,总是变得越来越喜欢学校。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小升初”的择校战和考试,对孩子最大的心理伤害恐怕就是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生活要听任他人安排。一旦有了这种感觉,孩子就可能丧失主动性和创造力。他们中许多人恐怕在十几年后甚至整个生命中,都无法走出“小升初”的阴影。★
【小升初英语资料】推荐阅读:
小升初英语短语12-24
小升初英语面试题06-22
2024小升初英语辅导06-22
小升初英语复习方法10-21
英语小升初作文素材11-20
西安小升初英语历年12-04
小升初英语音标教学01-16
小升初英语知识重点02-11
小升初英语试卷分析02-13
小升初英语作文:我的英语老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