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习题答案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药用植物学习题答案

药用植物学习题答案 篇1

一、名词解释:

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纹孔胞间连丝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造粉体液泡染色体后含物

淀粉粒单粒淀粉粒复粒淀粉粒半复粒淀粉粒 糊粉粒糊粉层钟乳体菊糖草酸钙晶体碳酸钙晶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二、问答题: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哪些区别?

2、典型植物细胞有哪些主要细胞器?

3、植物细胞有哪些主要后含物?如何鉴别?

4、细胞壁有哪几层构成?各有何特点?

5、植物细胞壁有哪些主要特化形式?如何鉴别?

6、细胞核由哪几部分构成?各有何功能?

7、蔬菜白萝卜、胡萝卜、马铃薯不同部位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8、秋季植物落叶时,叶片变成红或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9、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一、名词解释:

组织分生组织成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薄壁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保护组织表皮气孔器副卫细胞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木栓细胞周皮皮孔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木纤维韧皮纤维导管管胞筛管伴胞筛板筛域筛胞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道

分泌囊乳汁管木质部韧皮部木纤维木质部外纤维分隔纤维晶鞘纤维有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组织培养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分生组织?有何特点?

2、根据性质和来源不同,分生组织可分为哪几类?

3、根据位置不同,分生组织有哪几种?

4、薄壁组织有何特点?分为几类?

5、根据细胞壁加厚方式,厚角组织有几类?

6、根据导管壁增厚情况,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7、筛管与筛胞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8、分泌结构有哪几类?

9、植物维管束有哪些类型?

10、植物组织有哪几类?各自结构、功能、分布有何特点?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一、名词解释:

定根不定根根系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外始式凯氏带通道细胞节叶痕芽鳞痕芽平周分裂维管束鞘叶迹枝迹枝隙维管射线心材边材早材年轮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单子房多室复子房完全花心皮双受精雄配子体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真果世代交替荚果角果梨果柑果双悬果蓇葖果蒴果瘦果储藏根 内始式 节间垂周分裂叶隙髓射线晚材泡状细胞 不完全花 雌配子体 假果瓠果颖果聚合果

聚花果干果肉果裂果不裂果

二、问答题:

1、根的变态有哪些类型?试举例?

2、试述根尖的分区及特点?

2、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是如何形成的?

3、依性质,芽可分为几种类型?

4、试绘出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次生构造简图并标示。

5、试绘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生构造简图并标示。

6、如何利用射线来判断木材三切面?

7、试绘出单子叶植物根与茎的构造简图并标示。

8、比较维管射线与髓射线的异同点?

9、简述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21、试述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构造?

22、如何区别重被花、单被花和无被花?

23、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有何区别?各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形态构造有哪些特点?

2、藻类植物有哪几种繁殖方式?

3、藻类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下?举例说明。

4、历代本草中常用的药用藻类植物有哪些?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寄生藻类和共生藻类有何区别?

6、藻类植物分为8个门,教材中为何只介绍了其中的4个门?

7、药用的海藻属于哪几门?各有何主要特征?

8、蓝藻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各生长在什么环

10、年轮是怎样形成的?何谓假年轮?

11、简述等面叶与异面叶的内部结构?

12、试述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构造的异同点?

13、茎的变态有哪些类型?

14、复叶与生有单叶的小枝如何区别?

15、叶序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6、叶变态类型有哪些?

17、常见的花冠类型有哪些?

18、雄蕊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19、胎座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20、胚珠有哪些类型?

24、单果有哪些种类?

25、胚由哪几部分组成?

26、种子由哪几部分组成?

境?

9、绿藻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各生长在什么环境?

10、红藻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

11、褐藻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

12、藻类植物中,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有哪些常见种类?各属于藻类哪一门?

1、菌类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异同点?分为哪几门?

2、常用生产抗生素的放线菌有哪些?

3、菌丝组织体常见的有哪几类?各起何作用?

4、如何根据有性孢子区分真菌门的五个亚门植物?

5、子囊菌亚门的子囊果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

6、中药冬虫夏草来源于什么生物?产于何地?

14、半知菌亚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 第七章地衣植物门

1、地衣植物体为什么说是复合有机体?

2、根据形态和构造,地衣各分成哪几类?

3、地衣有性生殖产生何种孢子?各称何种地衣?

4、地衣植物门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共分为哪几第八章苔藓植物门

1、苔藓植物与低等植物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2、苔藓植物生活史有何特点?

3、苔纲和藓纲如何区别?

4、苔藓植物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第九章蕨类植物门

1、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有哪些主要区别?

2、蕨类植物的维管柱类型有哪些?观察维管柱类型对中药鉴定有何意义?

3、蕨类植物的叶从来源上分为哪两种类型?如何区别?

4、蕨类植物的叶从作用、功能上分为哪些类型?

5、蕨类植物孢子叶集生的状态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6、蕨类的孢子囊群有哪些类型?

7、与冬虫夏草同属药用真菌有哪些种?

8、子囊菌亚门常用药用植物有哪些?

9、试述担子菌亚门的主要特征。

10、担子菌亚门分为几个纲?各有哪些主要药用植物?

11、多孔菌科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

12、试述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

13、食药兼用的担子菌亚门植物有哪些?

纲?

5、地衣植物门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从形态上分属何种类型地衣?它们生长于何种环境?

7、蕨类植物含有哪些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分布在哪些类群植物中?

8、蕨类植物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9、如何区分蕨类植物的5个亚门?

10、石松亚门含有几个科?各有哪些常用药用植物?

11、楔叶亚门有哪些主要特点?常用药用植物有哪些?

12、真蕨亚门有何特点?哪些科含有常用中药?

13、中药贯众来源于何科、何种植物?尚有哪些易混类群?

14、中药石韦来源于何科?含有哪些种类?

15、蕨类植物的药用部位有哪些?举例说明。

1、试述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2、试述裸子植物的化学特征。

3、如何区分裸子植物的5个纲植物?

4、苏铁纲有哪些特征和常用药用植物?

5、银杏纲有哪些特征和常用药用植物?

6、松柏纲有哪些特征和常用药用植物?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

1、比较毛茛科和木兰科的异同点。

2、简述毛茛科植物的共同点,铁线莲属和乌头属的主要异同点?

3、木兰科植物有那些共同点?那些是典型的原始科的特征?

8、木兰科植物有那些共同点?那些是典型的原始科的特征?

9、列表说明所观察到豆科、罂粟科、蔷薇科植物所在的分类地位和药用部位。

10、简述豆科、罂粟科、蔷薇科的特征。

11、说明蔷薇科各亚科的区别?

12、说明豆科各亚科的区别?

13、简述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的特征。

14、简述五加科和伞形科的异同点?

15、说明什么是杯状聚伞花序?

16、说明什么是双悬果、柑果?

7、松科与柏科的区别有哪些?

8、红豆杉纲有哪些特征和常用药用植物?

9、买麻藤纲有哪些特征和常用药用植物?

10、裸子植物门共有多少科?常用的药用植物属于哪些科?

4、比较毛茛科和芍药科的异同点,将芍药属从毛茛科分离出来有何理由?

5、简述芍药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蓼科的特征。

6、说明侧膜胎座与中轴胎座的区别?

7、说明角果,蒴果和蓇葖果的区别?

17、简述玄参科和唇形科的异同点?

18、说明什么是二唇形、假唇形、单唇形?

19、简述茄科、菊科、桔梗科、茜草科的特征。20、简述菊科头状花序的结构和小花的类型?

21、说明什么是聚药雄蕊、边花(舌状花)、管状花?

22、简述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兰科的特征。

23、简述姜科和兰科区别?

24、说明菊科各亚科的分类依据?

25、说明什么是合蕊柱、合蕊冠?

药用植物学习题答案 篇2

一 名词解释

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消毒

灭菌

无菌

无菌操作

正常菌群

菌群失调症

菌血症

毒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病毒

干扰素

院内感染

人工自动免疫

垂直传播

二 选择题(单选)下述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A 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 单细胞生物

C 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D 体形小于1um的生物

E 以上均是错误的 2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D

A 衣原体

B 支原体

C 放线菌

D 病毒

E 真菌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E

A 单细胞,结构简单

B 二分裂方式繁殖

C 有细胞壁

D 对抗生素敏感

E 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4 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E

A 细菌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放线菌

E 病毒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E

A 磷壁酸

B 外膜

C 脂多糖

D 蛋白质

E 粘肽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E

A 物质交换

B 呼吸作用

C 合成和分泌作用

D 物质转运

E 维持细菌的外形 7 G+菌细胞壁的特点是:C

A 较疏松

B 无磷壁酸

C 肽聚糖含量多

D 有脂多糖

E 有脂蛋白 8 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为:C

A 芽孢

B细胞壁

C 荚膜

D 鞭毛

E 细胞膜 青霉素类抗生素杀菌机理为:E

A 破坏磷壁酸

B 损伤细胞膜

C 干扰核糖体上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D 破坏肽聚糖骨架

E 抑制四肽侧链与甘氨酸交联桥之间连接 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时,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A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核质

E 以上均可 有关质粒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D

A 为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 具有自我复制的特点

C 可自行丢失

D 细菌生命活动不可少的基因

E 可从一个菌转移给另一菌 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E

A 荚膜

B 鞭毛

C 芽胞

D 菌毛

E 细胞壁 有关荚膜的描述,错误的为:C

A 具有黏附作用

B 具有抗吞噬作用

C 为细菌的运动细胞器

D 在机体内或含动物血清培养基形成E 普通染色不易着色

14有关芽胞的描述,错误的为:E

A 对外界抵抗力强

B 并非所有的细菌都产生芽胞

C 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均为G+菌

D 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E 芽孢在机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形成 15 细菌繁殖方式为:A

A 无性二分裂法

B 孢子生殖

C 复制

D 有丝分裂

E 配子生殖 16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C

A 菌膜

B 沉淀

C 菌落

D 菌苔

E 菌丝 大多数致病菌最适生生长的温度和PH为:D

A 370C,PH6.5~6.8

B 250C,PH7.2~7.6

C 420C,PH8.4~9.2

D 370C,PH7.2~7.6

E 560C,PH6.5~6.8 18 不符合菌落的描述是:A

A 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 B 一个菌落由一个繁殖体形成

C 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

D 肉眼可见

E 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靛基质试验阳性的细菌能分解:C

A 含硫氨基酸

B 乳糖

C 色氨酸

D 葡萄糖

E 吲哚 20 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E

A 毒素

B 抗生素

C 色素

D 热原质

E 抗毒素

21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助于细菌鉴别的是:E

A 内毒素

B 热原质

C 抗生素

D 维生素

E 色素 关于热原质的描述,错误的是:B

A 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 可被高压蒸汽灭菌破坏

C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

D 化学成分为一种多糖

E 可用吸附剂或过滤等方法除去 23 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D

A 大肠杆菌

B 链球菌

C 葡萄球菌

D 结核杆菌

E 变形杆菌 24 药敏试验应选哪个生长期的细菌:B

A 稳定期

B 对数生长期

C 迟缓期

D 衰亡期

E 稳定后期 25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D

A 煮沸法

B 流通蒸汽法

C 巴氏消毒法

D 高压蒸汽灭菌法

E 煮沸法 26乙醇消毒剂常用浓度是:C A 100% B 95%

C 70%~75% 27 对血清培养基的灭菌,应选用:D

A 煮沸法

B 巴氏消毒法

C 流通蒸汽法

D 间歇灭菌法

E 高压蒸汽灭菌法 28 下述不可能杀灭芽孢的方法是:B

A 煮沸法

B 巴氏消毒法

C 干烤

D 间歇灭菌法

E 高压蒸汽灭菌法 29属于氧化剂类的消毒剂是:E

A 来苏

B 戊二醛

C 龙胆紫

D新洁尔灭

E 高锰酸钾

D 50%

E 60% 紫外线的杀菌机理为:E A 产生高热

B 损伤细胞膜

C 产生毒素

D 产生热原质

E 干扰DNA的正常碱基配对 31 一次性注射器、敷料、内镜插管应选用何方法灭菌?C

A 煮沸法

B 巴氏消毒法

C 电离辐射

D 间歇灭菌法

E 高压蒸汽灭菌法 32 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为(单位nm):B

A 248~265

B 265~266

C 300~400 D 180~200

E 500 33 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压力及温度分别是:A

A 103.4KPa,15~30min

B 100KPa,15~30min

C 103.4KPa,5~10min D 15KPa,15~30min

E 80KPa,15~30min 34 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 :E

A 胃

B 骨髓

C 肌肉

D 血液

E 外耳道

正常菌群引起感染到条件之一是:C

A 变为耐药菌

B 发生基因突变

C 寄居部位改变

D 变为L型细菌

E 发生S-R变异 36 构成细菌毒力的是:D

A 基本结构

B 特殊结构

C 分解代谢产

D 侵袭力和毒素

E 侵入机体的途径 37 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物质是:D

A 毒素

B 热原质

C 侵袭性酶

D 细菌素

E 透明质酸酶 38 与侵袭力无关的是:D

A 荚膜

B 菌毛

C 血浆凝固酶

D 芽孢

E 透明质酸酶

革兰阳性菌具有类似菌毛样作用的成分是:D

A 肽聚糖

B M蛋白

C 脂蛋白

D 脂磷壁酸

E 壁磷壁酸 40内毒素的成分是:B A H抗原

B 脂多糖

C 荚膜多糖

D O抗原

E 肽聚糖 41 内毒素的毒性成分为:B

A 脂多糖

B 脂质A

C 荚膜多糖

D O抗原

E 肽聚糖 42 外毒素的特点之一为:E

A 多由G-菌产生

B 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耐热

D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E 可制备成类毒素 43 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C

A 来源于G-菌

B 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 耐热

D 由活的细菌产生

E 不能用甲醛处理脱毒制成类毒素

下列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

A 肉毒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 破伤风痉挛毒素

D 白喉外毒素

E 伤寒杆菌产生的内毒素 45类毒素是:D A 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 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 维生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D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留抗原性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46 下列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B

A 链球菌

B 伤寒沙门菌

C 破伤风梭菌

D 霍乱弧菌

E 肉毒梭菌 47 最危险的传染源是:C

A 急性期病人

B 慢性病人

C 带菌者

D 有症状的病人

E 以上都不对 48 关于SP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 为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

B 具有抗吞噬作用

C 能与人IgG的Fc段结合D 所有葡萄球菌均有

E 与协同凝集反应有关

下列对热抵抗力最强的细菌是:E

A 伤寒沙门菌

B 大肠杆菌

C 结核杆菌

D 链球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50 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病原菌是:C

A 肺炎链球菌

B 脑膜炎球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51葡萄球菌感染病灶容易局限化,是因为该菌产生:C

A 杀白细胞素

B 透明质酸酶

C 血浆凝固酶

D 表皮剥脱毒素

E 溶血素

能引起亚急性细菌心内膜炎的细菌为:C

A 肺炎链球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53 能引起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E

A 溶血素

B 链激酶

C 透明质酸酶

D M蛋白

E 红疹毒素

A群链球菌产生的致病物质不包括:C

A 链激酶

B 溶血毒素

C 剥脱毒素

D 红疹毒素

E 透明质酸酶 5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链球菌致病物质的是:A

A 肠毒素

B M蛋白

C 溶血毒素

D 透明质酸酶

E 红疹毒素 56 肺炎链球菌感染多属于:E

A 内源性感染

B 外源性感染

C 交叉感染

D 医源性感染

E 继发感染 57 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C

A 外毒素

B 内毒素

C 荚膜

D 溶血素

E M蛋白

胆汁溶菌试验常用于鉴别:C

A 丙型链球菌和淋病奈氏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脑膜炎奈氏菌

C 肺炎链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D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59关于脑膜炎奈氏菌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有:B A 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B 抵抗力较强

C 为“流脑”的病原体

D 有荚膜和菌毛

E 内毒素是其致病主要物质 60 淋病奈氏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C

A 呼吸道传播

B 消化道传播

C 性接触传播

D 创伤传播

E 虫媒传播 61 新生儿“脓漏眼”的病原体为:C A 肺炎链球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淋病奈氏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62能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球菌为:D A肺炎链球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淋病奈氏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63.关于肠道杆菌生物学特性描述错误的是:A

A 革兰阳性

B 大多是肠道中正常菌群

C 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D 不形成芽胞

E 仅靠形态、染色性不易区别 64.下列细菌动力试验阴性的是:C

A 大肠杆菌

B 伤寒杆菌

C 痢疾杆菌

D 副伤寒杆菌

E 甲型副伤寒杆菌 65.肥达试验的原理是:A

A 试管凝集试验

B 沉淀反应

C 中和反应

D 酶联免疫技术

E 玻片凝集试验 66.外斐反应可协助诊断下列何种疾病:C

A 伤寒

B 副伤寒

C 立克次体病

D 细菌性痢疾

E 急性肾小球肾炎 67.肠道杆菌中可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是:A

A 大肠杆菌

B 痢疾杆菌

C 副伤寒杆菌

D 伤寒杆菌

E 甲型副伤寒杆菌 68 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选用:C

A 吲哚试验

B 菊糖发酵试验

C 乳糖发酵试验

D 甘露醇试验

E 葡萄糖发酵试验

痢疾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应选用:E

A 肉汤培养基

B 血平板

C 葡萄琼脂平板

D 厌氧培养基

E SS平板

下列细菌中,不能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有:C

A 大肠埃希菌

B 肠炎沙门菌

C 痢疾志贺菌

D 变形杆菌

E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71 下列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有:E

A 霍乱弧菌

B 肠炎沙门菌

C 大肠埃希菌

D痢疾志贺菌

E 伤寒沙门菌

有迁徙现象的细菌是:D

A 大肠埃希菌

B 肠炎沙门菌

C 痢疾志贺菌

D 变形杆菌

E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肠道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中,下列哪项无鉴别意义?D

A 生化试验

B 血清学试验

C 细菌分离培养

D 形态学检查

E 动力试验

临床症状出现发热、里急后重,并有脓血黏液粪便,可能哪种细菌引起?C

A 霍乱弧菌

B 肠炎沙门菌

C 痢疾志贺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副溶血性弧菌 75预防接种伤寒菌苗或非特异性回忆应答可出现:A A H抗体高于正常值,O抗体低于正常值

B H抗体效价和O抗体效价均高于正常值

C H抗体效价和O抗体效价均低于正常值

D H抗体低于正常值,O抗体高于正常值

E 以上均不是

关于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有:D

A 氧化酶试验为阳性

B 标本作悬滴法,可见“鱼群样穿梭”

C 耐碱不耐酸

D 有菌毛和荚膜

E 革兰阴性弧菌,有单鞭毛

关于霍乱肠毒素,下列哪项正确?C

A 为耐热内毒素

B 为耐热外毒素

C 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

D A亚单位与细胞受体结合 E B亚单位进入细胞内发挥毒性作用

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是:A

A 副溶血性弧菌

B 痢疾杆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变形杆菌

E 破伤风杆菌 79 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是:B

A 作用鸟苷酸环化酶

B作用腺苷酸环化酶

C 刺激呕吐中枢

D 作用肠壁植物神经

E 抑制蛋白质合成中的延长因子

80破伤风梭菌的致病因素是:D

A 溶血毒素

B 红疹毒素

C 肠毒素

D 痉挛毒素

E 内毒素 81破伤风梭菌的致病因素是:D

A 溶血毒素

B 红疹毒素

C 肠毒素

D 痉挛毒素

E 内毒素 82 为预防破伤风应注射:C

A 破伤风减毒活菌苗

B 破伤风死菌苗

C 破伤风类毒素

D 破伤风外毒素

E 丙种球蛋白

下列毒素毒性最强的是:B

A 破伤风毒素

B 肉毒毒素

C 肠毒素

D 红疹毒素

E 内毒素 84 下列细菌不侵入血流的是:D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脑膜炎奈瑟菌

C 伤寒杆菌

D 破伤风梭菌

E 链球菌 85 新生儿因断脐时使用未彻底灭菌的接生用具,可发生:B A 肉毒中毒

B 破伤风

C 痢疾

D 坏死性肠炎

E 猩红热

有关结核分支杆菌生物学特性描述错误的是:B A 菌体细长略弯曲

B 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 C 对干燥抵抗力强

D 对紫外线敏感

E 对酸碱有一定的耐受性

采用何种最佳方法检测人体对结核杆菌具有免疫力:D A 直接涂片

B 分离培养

C 动物试验

D 结核菌素试验

E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88 OT试验的原理是:D

A I型变态反应

B II型变态反应

C III型变态反应

D IV型变态反应

E 以

上都不对

下列疾病通过吸血昆虫作为媒介传播的是:D

A 白喉

B 炭疽

C 百日咳

D 鼠疫

E 伤寒

90.波浪热由下列哪种病原菌引起:A

A 布鲁杆菌

B 空肠弯曲菌

C 鼠疫杆菌

D 绿脓杆菌

E 大肠杆菌 91下列哪种细菌不属于动物源性细菌:D A 小肠结肠炎耶森菌

B 炭疽杆菌

C 鼠疫杆菌

D 绿脓杆菌

E 布氏菌属

培养时需厌氧环境的细菌是:E

A 绿脓杆菌

B 鼠疫杆菌

C 变形杆菌

D 伤寒沙门菌

E 脆弱类杆菌 93 无芽孢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A

A 脆弱类杆菌

B 产黑色素类杆菌

C 消化链球菌属

D 乳酸杆菌属

E 双歧杆菌属 94 破伤风的紧急预防应注射:C

A 类毒素

B 抗生素

C 抗毒素

D 干扰素

E 丙种球蛋白 95 引起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是:E

A 炭疽杆菌

B 变形杆菌

C 产气杆菌

D 鼠疫杆菌

E 产气荚膜梭菌 96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是:E A炭疽杆菌

B 破伤风梭菌

C 产黑色素杆菌

D 脆弱类杆菌

E 产气荚膜梭菌 97 “汹涌发酵”现象是用于鉴定:E

A 炭疽杆菌

B 破伤风梭菌

C 产黑色素杆菌

D 脆弱类杆菌

E 产气荚膜梭菌 98 毒素的产生与前噬菌体有关的细菌是:E

A 霍乱弧菌

B 破伤风梭菌

C 大肠杆菌

D 结核杆菌

E 白喉棒状杆菌 99结核分枝杆菌常用哪种培养基培养?B

A 沙保培养基

B 罗氏培养基

C 庖肉培养基

D 巧克力色培养基

E 亚碲酸钾培养基 100 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密切相关的成分是:C

A 磷脂

B 蜡质D

C 分枝菌酸

D 索状因子

E 硫酸脑苷脂

不产生内、外毒素的细菌有:E

A 绿脓杆菌

B 炭疽杆菌

C 布氏杆

D 白喉棒状杆菌

E 结核分枝杆菌 102 放线菌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区别是:B

A 革兰染色阳性

B 抗酸染色阴性

C 菌体细长有分枝

D 菌落为R型

E 对抗生素敏感 103 放线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其脓液特征是:E

A 粘稠,呈金黄色

B 稀薄,呈血水样

C 稀薄,呈蓝绿色

D 稀薄,呈暗黑色

E 脓液中可见硫磺颗粒

衣氏放线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类型属于:D

A 急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外源性感染

D 内源性感染

E 接触感染

对炭疽杆菌致病性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有:D

A 荚膜的抗吞噬作用使该菌易于在体内生长

B 炭疽毒素由三种成分组成 C 其毒素易发生DIC和感染性休克

D 组成毒素的三种成分可以各自独立发挥毒性作用

E 炭疽毒素主要损害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106 对嗜肺军团菌致病性叙述下列错误的是:C

A 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

B 其胞内寄生性是重要的致并因素

C 通过荚膜抗吞噬致病

D 军团病有肺炎型和流感伤寒型两种类型

E 机体免疫力低下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107 下列哪种是条件致病菌?B

A 伤寒沙门菌

B 绿脓杆菌

C 霍乱弧菌

D 破伤风梭菌

E 结核分枝杆菌

108下列细菌中,引起婴幼儿急性肠炎的常见细菌是:D

A 霍乱弧菌

B 伤寒沙门菌

C 痢疾志贺菌

D 空肠弯曲菌

E 绿脓杆菌

与 B型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的是:B

A霍乱弧菌

B 幽门螺杆菌

C 痢疾志贺菌

D 空肠弯曲菌

E 绿脓杆菌 110梅毒由下列哪种病原菌引起:D

A 肺炎支原体

B 沙眼衣原体

C 立克次体

D 螺旋体

E 细菌

接触疫水疫土而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是:D

A 支原体

B 衣原体

C 普氏立克次体

D 钩端螺旋体

E 放线菌

112外—斐反应可协助诊断下列哪种疾病:B

A 沙眼

B 立克次体病

C 梅毒

D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E 细菌性痢疾

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 A 立克次体

B 螺旋体

C 支原体

D 放线菌

E 真菌

114能够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C

A 脑膜炎球菌

B 钩端螺旋体

C 肺炎支原体

D 放线菌

E 病毒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最常见的微生物是:C

A 细菌

B 冠状病毒

C 支原体

D 螺旋体

E 肺炎链球菌 116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C

A 蜱

B 蚊

C 鼠蚤

D 恙螨

E 鼠虱 117 下列疾病中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有:D

A 梅毒

B 沙眼

C 细菌性痢疾

D 恙虫病

E 性病淋巴肉芽肿 118 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微生物是:D

A 立克次体

B 螺旋体

C 支原体

D 衣原体

E 病毒 119 衣原体与病毒的相似点是:E

A 含两类核酸

B 有核蛋白体

C 二分裂繁殖

D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E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120 真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B

A 肽聚糖

B 几丁质

C 胆固醇

D 磷脂

E 角质

下列哪项不是真菌产生的孢子?E

A 大分生孢子

B 小分生孢子

D 芽生孢子

E 腐生孢子 122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类型是:C

A 酵母型菌落

B 类酵母型菌落 菌落

D 类丝状型

E 混合型菌落 123 一般浅部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B A 20~250C

B 22~280C

D 34~360C

E 35~370C 124 深部感染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E

A 250C

B 280C

C 300C

370C 125真菌在不利环境中形成哪种孢子?C

A 大分生孢子

B 小分生孢子

D 芽生孢子

E 腐生孢子

C 厚膜孢

C 丝状C 30~320C D 330C

E

C 厚膜孢

真菌的致病不包括:E

A 毒素中毒

B 变态反应性疾病

C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D 毒素的致癌作用

E 产生神经氨酸酶 127 黄曲霉毒素与哪种肿瘤关系最密切?A

A 肝癌

B 食管癌

C 结肠癌

D 肺癌

E 神经胶质瘤

关于皮肤癣菌的描述,错误的是:C

A 引起局部炎症和病变

B 具有嗜角质性

C 其致是因为产生外毒素

D 为多细胞真菌

E 通过机械性刺激和代谢产物的作用致病

检查新型隐球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C

A 革兰染色

B 抗酸染色

C 墨汁染色

D 美兰染色

E 镀银染色 130 病毒体为:A

A 核心+衣壳

B 衣壳+胞膜

C 核衣壳+胞膜

D 核心+刺突

E 胞膜+刺突 131 大多数病毒的形态为:A

A 球形

B 蝌蚪形

C 弹头状

D 砖形

E 丝状

132病毒的基本性状中不包括:E A 专性细胞内寄生

B 只含有一种核酸

C 可通过滤菌器

D 结构简单,非细胞型微生物

E 营养要求高,在血清培养基上可生长 133 病毒蛋白的作用不包括:D

A 保护

B 吸附

C 免疫原性

D 被脂溶剂破坏

E 构成衣壳的成分 134 病毒复制周期中隐蔽期是指下列哪个阶段?D

A 吸附

B 穿入

C 脱壳

D 生物合成E 成熟组装

135下列病毒个体最大,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乙脑病毒

D 痘类病毒

E 狂犬病毒 136 病毒的增殖方式为:A

A 复制

B 配子生殖

C 无性二分裂法

D 有丝分裂

E 芽孢形成 137病毒感染性核酸指:D

A 带有衣壳的核酸

B 脱去衣壳的核酸

C 可直接作为mRNA的核酸

D 进入细胞并能复制的核酸

E 带有逆转录酶的核酸

有胞膜的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是:E

A 胞饮

B 直接穿入

C 裂解细胞膜

D 吞噬

E 胞膜与细胞膜融合

关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是:A

A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B 吸附、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C 吸附、接合、穿入、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D吸附、穿入、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E 结合、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140 下列哪组病毒易发生潜伏感染?A

A 水痘、单纯疱疹V

B 水痘、乙型脑炎V

C 水痘V和HBV D 单纯疱疹V、HBV

E 单纯疱疹V与乙型脑炎V 141 可引起慢发病毒感染的是:A

A 麻疹病毒

B 甲型肝炎病毒

C 流行性感冒病毒

D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 单纯疱疹病毒 142 中和抗体对病毒的作用机理是:E

A 诱导干扰素产生

B 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C 直接杀伤细胞外的病毒

D 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 E 阻止病毒体吸附并侵入

易感细胞

关于干扰素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A 可直接作用于病毒

B 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

C 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D 有调节免疫的功能

E 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144 潜伏感染时,在发作的间隙:A

A 不能分离出病毒

B 可以分离出病毒

C 间歇分离出病毒

D 分离不到病毒,也测不到抗体

E 分离出病毒,但测不到抗体

参与抗病毒特异性免疫中,作用最强的是:E

A 巨噬细胞

B 单核细胞

C NK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细胞毒T细胞 146 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列哪项错误?E

A 杀细胞感染

B细胞膜发生融合C 包涵体形成

D 细胞遗传性状改变

E 病毒合成侵袭性酶类溶解宿主细胞

下列何种药物不是抗病毒药物?E

A 干扰素

B 无环鸟苷

C 病毒唑

D 叠氮胸苷

E 头孢菌素

148关于病毒抵抗力特点叙述错误的是:D

A 560C、30分钟多数病毒灭活

B 有胞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C 50%甘油盐水保存病毒标本

D 被细菌污染病毒标本可用病毒唑处理

E无胞膜的病毒对脂溶剂有抗性 149 构成病毒核心的成分为:D

A 蛋白质

B 磷酸

C 类脂

D 核酸

E 肽聚糖

引起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 流感杆菌

B 甲型流感病毒

C 乙型流感病毒

D 丙型流感病毒

E 副流感病毒 151 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 HA和NA变异幅度大

B 属于质变

C 产生流感内病毒新亚型

D 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E 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152 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E

A 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 流行病学特征

C 血凝素

D 神经氨酸酶

E 核蛋白抗原和M蛋白不同

153 下列病毒感染机体可获得终生免疫除哪种病毒外?C

A 腮腺炎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甲型流感病毒

D 麻疹病毒

E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54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病原体是:D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 腮腺炎病毒

C 流行性感冒病毒

D 麻疹病毒

E 狂犬病毒

155 下列病毒感染多为隐性感染除哪种病毒以外?B

A 疱疹病毒

B 麻疹病毒

C 乙型脑炎病毒

D HAV

E 脊髓灰质炎病毒

156 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是:E

A 腺病毒

B 流感病毒

C 麻疹病毒

D 腮腺炎病毒

E 呼吸道合胞病毒

157可通过垂直传播引起胎儿畸形的呼吸道病毒是:C

A 麻疹病毒

B 流感病毒

C 风疹病毒

D 腮腺炎病毒

E 呼吸道合胞病毒 158 肠道病毒共同特性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 耐酸、耐乙醚

B 球形的病毒

C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D 有包膜

E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159 脊髓灰质炎病毒致病特点不包括:D

A 经“粪-口”途径传播

B 两次病毒血症

C 多为隐性感染

D 5岁以下幼儿易感染

E 病后获得同型病毒牢固到免疫力

160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最重要的病原体为:D A 柯萨奇病毒

B 埃可病毒

C 肠道腺病毒

D 轮状病毒

E Norwall病毒

161 核酸类型为单股负链RNA的肝炎病毒为:D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162下列病毒中,属于辅助病毒的是:D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163目前可通过接种减毒活疫苗预防的肝炎病毒为:A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164 HA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E

A 输血、注射

B 母婴垂直传播

C 虫媒传播

D 接触传播

E 粪-口途径传播 165Dane颗粒是:B

A 乙肝病毒的小球形颗粒

B乙肝病毒的大球形颗粒

C乙肝病毒的管型颗粒

D 流感病毒体

E EB病毒体

166 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C

A 管型颗粒

B 小球型颗粒

C

Dane颗粒

D HBcAg

E HbeAg 167血液中检测不到的是:C

A HBsAg

B HBeAg

C HBcAg

D 抗-HBs

E 抗-HBe 168 具有高度传染性的HBV感染者血液中可检测到:C

A HBsAg HBcAg HBeAg

B HBsAg 抗-HBe

抗-HBc C HBsAg 抗-HBc HBeAg

D 抗-HBe 抗-HBc

HBsAg E HBsAg 抗-HBc HBcAg 169 对乙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D

A 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源性

B 人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抗原携带者

C 有些可以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D HBV其杀伤机理为直接杀细胞效应

170 不必接受HBsIg被动免疫的人群为:C

A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

B 输入了HBsAg阳性血液者

C 无症状HBsAg携带者

D 接受了HBsAg阳性器官的移植者

E 体表破损处沾染了HBsAg阳性血清者 171 下列方法中不能灭活HBV的是:B

A 煮沸1000C,30min

B 紫外线

C 0.5%过氧乙酸

D 1210C,20min

E 干热1600C,1h 172HC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E A 消化道

B 日常生活接触

C 性接触

D 母婴垂直传播

E 血液和血制品 173 目前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措施是:E

A 接种疫苗

B 注射丙种球蛋白

C 注射干扰素

D 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

E 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选

174 δ因子是指:D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175 孕妇感染后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的是:E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176 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A

A 乙型脑炎病毒

B 森林脑炎病毒

C 狂犬病毒

D 新疆出血热病毒

E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177 “乙脑”的病原体是:A

A 乙型脑炎病毒

B 森林脑炎病毒

C 狂犬病毒

D 新疆出血热病毒

E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178 蚊子在乙脑流行环节中的作用是:C

A 传染源

B 中间宿主

C 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D 储存宿主

E 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179 可以通过螨类传播的病毒是:D

A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 森林脑炎病毒

C 登革病毒

D 新疆出血热病毒

E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180 可以导致胎儿先天畸形的一组病毒是:C A 柯萨奇病毒 流感病毒 腮腺炎病毒

B 乙型脑炎病毒 HIV HCV C 风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D 麻疹病毒

EB病毒 HCV E 巨细胞病毒 腺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181 疱疹病毒不包括:D A HSV

B VZV

C CMV

D HBV

E EBV 182 下列病毒中可以引起潜伏感染的是:B

A 麻疹病毒

B 疱疹病毒

C 风疹病毒

D 乙型脑炎病毒

E HBV 183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D

A HSV-1

B CMV

C HSV-2

D VZV

E HBV 184 与鼻咽癌有关的病毒是:A

A EB病毒

B 鼻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D HSV

E VZV 18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是:D

A HSV-1

B HSV-2

C CMV

D EBV

E VZV 186 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C A 性传播

B 输血和器官移植

C 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

D 药瘾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

E 母婴垂直传播 187 HIV感染特点不包括:E

A 潜伏期长

B 发生各种肿瘤

C 引起严重免疫系统损伤

D 通过垂直传播造成胎儿感染

E 常由于继发外源性感染而致死

188 HIV致病的关键因素是:E A HIV基因组的活化

B 因各种类型的机会感染而致死

C GP120易变异,逃避免疫攻击

D 发生各种肿瘤而死

E 侵犯免疫细胞,造成严重免疫缺陷 189 H-O变异属于:C

A 毒力变异

B 菌落变异

C 鞭毛变异

D 形态变异

E 耐药性变异 190 细菌突变的发生是由于:E

A 基因重组

B基因交换

C 质粒丢失

D 溶原性转换

E 核质基因发生突然而稳定的结构改变

191 溶原性转换是:D

A 由R质粒参与

B 由性菌毛介导

C 由毒性噬菌体参与

D 由温和性噬菌体参与

E 是受体菌直接摄取共体菌的DNA

192能产生外毒素的白喉杆菌,是因为:E

A R质粒

B F质粒

C Vi质粒

D Col质粒

E 前噬菌体 193 介导细菌之间接合的物质是:E

A 鞭毛

B 普通菌毛

C 中介体

D 核糖体

E 性菌毛 X型题 G-菌对溶菌酶不敏感是因为:AC A 肽聚糖含量少

B 等电点高

C 有外膜保护

D 无磷壁酸

E 有菌毛和鞭毛 2 芽胞抵抗力强是因为:ABCD A 具有多层膜状结构

B 含水量少

C 有耐热性强的酶

D 含大量的吡啶二羧酸

E 为细胞壁外一层粘液性物质 革兰染色法的意义为:ABC A 鉴别细菌

B 选择药物

C 不同染色性细菌的致病物质不同

D观察细菌的动力

E 观察细菌的芽孢 4 G+菌的细胞壁成分包括:ABDE A 聚糖骨架

B 四肽侧链

C 脂质双层

D 交联桥

E 磷壁酸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ABCD A 细胞膜

B 细胞壁

C 核质

D 细胞质

E 芽胞

6细菌细胞膜的功能包括:ABCD

A 呼吸作用

B 物质转运

C 合成和分泌作用

D 物质交换作用

E 维持细胞的外形 7 细胞壁的功能包括:ABD

A 维持细菌的外形

B 保护细胞

C 呼吸作用

D 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E 降解胞外营养物质 8 细菌的鞭毛:ADE A 具有特殊的抗原性

B 具有黏附功能

C 具有抗吞噬作用

D 霍乱弧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E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9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ABC A 球形

B 杆状

C 螺形

D 方形

E 蝌蚪形 下列结构中,与细菌致病有关的包括:ABC A 鞭毛

B 普通菌毛

C 荚膜

D 核质

E 性菌毛 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有:ABCDE A 传染性疾病的诊断

B 细菌的鉴定与研究

C

生物制品的制备

D 卫生学指标的检测

E 基因工程中的运用 12 临床标本中培养病原菌一般分哪些步骤?ABC A 增菌培养

B 分离培养

C 纯培养

D 厌氧培养

E 液体培养 与致病性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包括:ABDE A 外毒素

B 内毒素

C 细菌素

D 热原质

E 侵袭性酶 根据培养基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ABCDE A 基础培养基

B 营养培养基

C 选择培养基

D 鉴别培养基

E 厌氧培养基 15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ADE A 菌膜

B 菌落

C 菌苔

D 沉淀

E 混浊 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的效果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DE A 环境的温度

B 环境的酸碱度

C 环境中有机物质存在

D 微生物的种类

E 消毒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17 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有:ABC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间歇蒸汽灭菌法

C 干

D 巴氏消毒法

E 紫外线照射杀菌法 18 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是:ABCD A 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

B 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统

C影响微生物的代谢

D 损伤细胞膜

E 干扰DNA合成 关于紫外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有:ABCE A 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

B 可损坏细菌的DNA构型

C 265~266nm杀菌作用最强

D 其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

E 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20 湿热效果灭菌比干热好,因为:ACD A 菌体含水量多,蛋白质容易凝固变性

B 干扰了DNA的正常碱基配对

C 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强

D 湿热的蒸气可放出潜能

E 以上都不对

21L型细菌的特性包括:ABCD

A 呈多形性

B 革兰染色均为阴性

C 对青霉素不敏感

D 在含血浆的高渗低琼脂培养基上生长

E 形成油煎

蛋样小菌落 关于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A 是感染某些微生物的病毒

B 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C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D 含有DNA RNA两种核酸

E 只感染细菌 关于溶原性细菌,正确的是:ABCDE

A 带有前噬菌体

B 可发生溶原性转换

C 溶原菌能正常分裂

D 个别细菌可能终止溶原状态

E 具有抑制后进入菌体的毒性噬菌体的生物合成 24 噬菌体的用途有:ABD

A 细菌的分型与鉴定

B 基因工程载体

C 选择抗菌药物

D 检测标本中未知的细菌

E 用于耐药性研究 25 细菌的变异现象包括:ABCDE

A 毒力变异

B 耐药性变异

C 菌落变异

D 形态变异

E 结构变异 26 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有:ABD

A 寄生部位改变

B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C 细菌毒力改变

D 机体内菌群失调

E 细菌侵袭力增强 27 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有:ABC

A 生物拮抗作用

B 免疫作用

C 营养作用

D 促消化作用

E 刺激补体合成 28 内毒素的的毒性作用有:ABCD

A 发热

B DIC

C 休克

D 白细胞反应

E 食物中毒 29 类毒素:ACD

A 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形成 B 有毒性无抗原性

C 无毒性有抗原性

D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E 对机体的毒害作用临床表现相似 30 可引起隐性感染的有关因素有:ABE

A 机体免疫力较强

B 病原菌的毒力较弱

C 机体对病原菌产生耐受性

D 病原菌侵入的途径有关

E 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少

关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BDE

A 在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形成 B 与生具有,人皆有之

C有特异性

D 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E 与机体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哪项正确?ACDE

A 皮肤和黏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 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C体液免疫主要抗胞外寄生菌感染

D 细胞免疫主要抗胞内寄生菌感染

E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33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可能出现的后果是:ABCD

A 细菌被杀死消化

B 可引起组织损伤 C 可引起细菌在体内扩散

D 细菌不被杀死,仍可繁殖

E 细菌不被杀死,但可发生变异

构成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包括:ABCE

A 皮肤与黏膜的屏障

B 血-脑屏障

C 吞噬细胞

D 乳汁中SIgA

E 正常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35 全身感染包括:ABCE

A 毒血症

B 败血症

C 菌血症

D 疖和痈

E 脓毒血症

下列各项中,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产物的有:ABDE A 溶血素

B 肠毒素

C 自溶酶

D 血浆凝固酶

E 脂溶性色素 37关于血浆凝固酶,下述哪些正确?ABCDE

A 绝大多数致病菌株可产生

B 能保护细菌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C 与感染易于局限化有关

D 可阻碍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杀灭

E 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性的重要指标 38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素有:BCDE A 菌毛

B 溶血素

C 肠毒素

D 血浆凝固酶

E 表皮剥脱毒素 39 在血平板上能形成草绿色溶血环的细菌是:AC A 肺炎链球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40 关于脑膜炎奈氏菌的致病性,下列哪些正确?ABDE A 多数为隐性感染

B 致病物质包括荚膜、菌毛和内毒素

C 少数引起脊髓灰质炎

D 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E 细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入侵

巧克力色培养基常用于培养的细菌是:BD A 肺炎链球菌

B 淋病奈氏菌

C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D 脑膜炎奈氏菌

E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阳性的球菌有:ABDE A 链球菌

B 白喉杆菌

C 脑膜炎奈氏菌

D 白色葡萄球菌

E 肺炎链球菌

下列细菌中可以产生内毒素或外毒素的球菌有:ABE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肺炎链球菌

D 淋病奈氏菌

E 脑膜炎奈氏菌 44抗O试验可协助诊断的疾病有:CDE

A 大叶性肺炎

B 脑膜炎

C 风湿性关节炎

D 急性肾小球肾炎

E 风湿热 45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ABCE

A 食物中毒

B 化脓性炎症

C 假膜性肠炎

D 风湿热

E 毒性休克综合征 46 志贺外毒素具有的生物学活性有:ABC A 细胞毒性

B 神经毒性

C 肠毒性

D 凝血性

E 溶血性 47 痢疾志贺菌的致病物质有:ACD A 菌毛

B 鞭毛

C 内毒素

D 外毒素

E 侵袭性酶

对伤寒可疑患者的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应该在:

ABCDE A 发病1~2周取血增菌培养后进行分离培养

B 发病1~3周取骨髓增菌培养后进行分离培养

C 发病2~3周取粪便作分离培养

D 发病2周取血液作第一次肥达试验

E 间隔1周再取血做第二次肥达试验

关于埃希菌属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有:ABCDE A 在SS平板上形成红色菌落

B 是卫生细菌学指标

C 可引起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

D 抗原结构较复杂

E 为人体正常菌群

弧菌与肠道杆菌的区别有:CDE A 革兰阴性

B 营养要求不高

C 一端单鞭毛,运动活泼

D 耐碱不耐酸

E 氧化酶试验阳性 51 绿脓杆菌的特点包括:ACDE A 革兰阴性,端鞭毛

B 专性厌氧

C 能产生水溶性色素

D 常引起继发感染

E 对多种抗生素易形成耐药性 52 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ABE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直接接触

D 虫媒传播

E 破损的皮肤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可以表明:ABDE A 接种卡介苗成功

B 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C 对结核分枝杆菌发生II型超敏反应

D 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正常

E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54 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有:ABCDE A 选择卡介苗的接种对象

B 判断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C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D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E 流行病学的调查

关于白喉毒素,下述哪些正确?ABCDE A 溶原性白喉棒状杆菌才能产生白喉毒素

B 由A、B片段组成

C 由FOX+基因编码

D A片段发挥毒性作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E B片段与细胞结合

下列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ABCE A 脆弱类杆菌

B 肉毒梭菌

C 破伤风梭菌

D 炭疽杆菌

E 产黑色素类杆菌

破伤风梭菌侵入哪些特征的伤口易造成破伤风:ABCE A 伤口深而窄

B 混有泥土和异物

C 伤口坏死组织多

D伤口浅而宽

E合并有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感染 58 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下述哪些是正确?ABCDE A 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

B 可以导致食物中毒

C 可以引起坏死性肠炎

D 致病因素为荚膜、毒素和酶

E 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 59 下列细菌中,主要以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有:BCD A 结核分枝杆菌

B 肉毒梭菌

C 破伤风梭菌

D 白喉棒状杆菌

E 淋病奈氏菌 60 关于肉毒梭菌致病性,下述正确的有:ABDE A 其产生的毒素为嗜神经毒素

B 可引起肉毒中毒

C 可引起败血症

D 可引起婴幼儿肉毒病

E 其产生的毒素阻碍乙酰胆碱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 61 下列微生物中,经性接触传播的有:ABD A 淋病奈氏菌

B 梅毒螺旋体

C 沙眼衣原体

D 溶脲脲原体

E 钩端螺旋体

立克次体与细菌的相同点是:ABC A 有细胞壁

B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C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D 严格胞内寄生

E 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63 下列疾病中,由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有:ADE A 鼠疫

B 伤寒

C 钩体病

D 恙虫病

E 斑疹伤寒

下列疾病中,有立克次体引起的有:BDE A鼠疫

B 流行性斑疹伤寒

C 钩体病

D 恙虫病

E 地方性斑疹伤寒 65 钩体病临床常见的类型有:ABCDE A 流感伤寒型

B 黄疸出血型

C 脑膜脑炎型

D 肺出血型

E 胃肠炎型1 白色念珠菌可以引起的感染有:ABCE A 皮肤感染

B 黏膜感染

C 内脏感染

D 真菌中毒症

E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下列哪些条件可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ABCDE A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B 机体免疫力降低

C 菌群失调

D 长期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E 放射治疗

真菌菌丝按功能可分成:ABD

A 营养菌丝

B 气中菌丝

C 有隔菌丝

D 生殖菌丝

E 无隔菌丝

与细菌比较,真菌有哪些生物学特性?ACDE A 生长较慢

B 耐热

C 对常用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均不敏感

D 对日光、紫外线有较强的抵抗力

E 对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关于真菌培养,下列正确的有:ABCD A 常用沙保培养基培养

B 最适生长PH4~6

C 生长缓慢

D 可形成酵母型、丝状菌落

E 常用罗氏培养基培养

可以引起杀细胞性感染的病毒有:AB A 腺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麻疹病毒

D 疱疹病毒

E 乙型肝炎病毒 71 核衣壳包括:CD A 包膜

B 刺突

C 核酸

D 衣壳

E 核蛋白

72衣壳的生物学意义包括:BCD A 携带遗传信息

B 保护核酸

C 吸附细胞

D 病毒分类的依据

E 引起免疫应答 73 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ABDE A 吸附

B 穿入

C 整合D 脱壳

E 生物合成

可以灭活病毒的因素包括:CDE A —700C

B 抗生素

C 氧化剂

D 甲醛

E 560C,30min 75 病毒在细胞中增殖指标包括:ACD A 细胞融合B 异染颗粒出现

C 包涵体形成

D

CPE

E 细胞壁消失 76 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有:ABC A 动物接种

B 组织细胞培养

C 鸡胚培养

D 血平板培养

E SS平板培养 77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包括:ABCDE

A 形态学检查

B 检查病毒性抗原

C 核酸杂交

D PCR

E IgM型抗病毒抗体的检测 78 下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的有:ABC A 丙种球蛋白

B 胎盘丙种球蛋白

C 转移因子

D 干扰素

E 多肽疫苗 79 下列药物中,对病毒有效的包括:ADE A 干扰素

B 磺胺类药

C 抗生素

D 中草药

E 叠氮胸苷

80.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肝炎病毒有:AE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81.主要经血源性传播的肝炎病毒有:BCD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82.感染后容易引起慢性肝炎的病毒有:BCD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83.核酸类型为RNA的肝炎病毒有:ACDE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84.可经母婴垂直传播的肝炎病毒有:BD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85.乙行肝炎的一般性预防措施包括:ABCE A 严格筛选供血人员

B 严格消毒医疗器械

C 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D 隔离病人、防止医源性

感染

E 加强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检出及治疗 86.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毒有:BCD A 流感病毒

B 乙脑病毒

C 脊髓灰质炎病毒

D 狂犬病毒

E 轮状病毒

87.下列病毒中能形成病毒血症的病毒包括:BCDE A 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腮腺炎病毒

D 乙脑病毒

E 麻疹病毒 88 AIDS的传播方式或途径有:CDE A 消化道

B 呼吸道

C 血源性传播

D 性接触

E 母婴垂直传播

89.下列病毒中与诱发癌症有关的病毒包括:ABCE A EBV

B HBV

C HCV

D HEV

E 单纯疱疹病毒—2 90.下列病毒中经血源性传播的病毒有:ABCE A HIV

B HBV

C HDV

D HEV

E HCV 91.引起婴幼儿腹泻的肠道病毒主要有:CDE A 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药用植物学习题答案 篇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叶绿素 a、叶绿素 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为()主含的四种色素。A.叶绿体 B.有色体 C.植物色素 D.前质体 2.金毛狗脊属于()A.石松纲 B.水韭纲 C.真蕨纲 D.木贼纲 3.绿藻门含有叶绿素()光合色素。A.a,b B.a,d C.a,c D.a,e 4.根有定根和不定根之分,定根中有主根,主根是从()发育而来。A.直根系 B.不定根 C.定根 D.胚根 5.唇形科的拉丁科名是()A.Rosaceae B.Labiatae C.Magnoliaceae

D.Liliaceae 6.植物器官通常由()组成。A.4 个部分 B.6 个部分 C.7 个部分 D.5 个部分 7.瓠果是()的主要特征。A.桔梗科 B.葫芦科 C.忍冬科 D.菊科 8.苔藓植物有配子体和孢子体两种植物,其中孢子体()于配子体上。A.腐生 B.共生 C.寄生 D.借生 9.银耳担子纵裂为四个细胞,横切面上呈()字形。A.日 B.目 C.田 D.由 10.大豆的果实是()A.蒴果 B.瘦果 C.荚果 D.角果 11.次生射线,位于木质部为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称为韧皮射线,两者合称为()A.髓射线 B.维管射线 C.初生射线 D.额外射线 12.柑果、核果、浆果、瓠果属于()A.单果 B.干果 C.不裂果 D.聚合果 13.啤酒酵母、麦角、冬虫夏草、竹黄为()植物。A.担子菌亚门 B.半知菌亚门 C.子囊菌亚门 D.藻状菌亚门 14.葡萄的卷须属于()A.叶卷须 B.茎卷须 C.托叶卷须 D.不定根

15.地衣植物是藻菌()A.共生复合体 B.寄生体 C.附属体 D.腐生复合体 16.茜草科的植物,大多数位于叶柄间的托叶,常()A.合生 B.缺乏 C.延生 D.须状 17.杜鹃花科植物的花药为()A.顶孔开裂 B.顶端瓣裂 C.顶端侧裂 D.顶端横裂 18.胚珠裸露于心皮上,无真正的果实的植物为()A.双子叶植物 B.被子植物 C.单子叶植物 D.裸子植物 19.龙胆科的子房 2 心皮组成 1 室,有()A.3 个侧膜胎座 B.2 个侧膜胎座 C.4 个侧膜胎座 D.1 个侧膜胎座

20.双悬果为伞形科的特征,其分果有()条棱。A.4 B.3 C.6 D.5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6 分)1.苹果为()A.干果 B.假果 C.复果 D.浆果 E.单果 2.颈卵器植物有()A.藻类 B.苔藓 C.蕨类 D.菌类 E.地衣 3.属于蓼科的药用植物有()A.黄连 B.大黄 C.何首乌 D.当归 E.人参 4.十字花科植物大多有()A.四强雄蕊 B.二强雄蕊 C.花托隆起 D.假隔膜 E.花萼二枚 5.心皮是构成雌蕊的()A.变态叶 B.大孢子 C.小孢子 D.大孢子叶 E.花药 6.根的内皮层上有()A.中柱鞘 B.凯氏带 C.木质部 D.韧皮部 E.通道细胞 D.韧皮部 E.通道细胞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 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4 分)1.锦葵科植物大多有()A.单体雄蕊 B.花药二室 C.有副萼 D.花药一室 E.花粉有刺 2.无限维管束中有()A.纤维 B.束中形成层 C.泡状细胞 D.导管 E.凯氏带药用植物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A 2.C 3.A 4.D 5.B 6.B 7.B 8.C 9.C 10.C 11.B 12.A 13.C 14.B 15.A 16.A

17.A 18.D 19.B 20.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6 分)1.BE 2.BC 3.BC 4.AD 5.AD

6.BE

药用植物学论文 篇4

摘要:在4年生秦艽品系GQ05-2采种田中选取健壮植株作为研究对象,于开花盛期选取同一天开花的植株用吊牌标记,并从标记后4 d开始,每隔4 d采样1次,分别测定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种子含水量等指标,对秦艽种子灌浆动态进行研究,旨在为秦艽种子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在开花后第40天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质量的水平;秦艽种子籽粒千粒质量变化呈“S”形曲线趋势,符合Logistic方程,花后第4~8天种子千粒鲜质量缓慢增加,灌浆处于渐增期,花后第8~28天种子鲜质量快速增加,灌浆进入快增期,花后第29~40天为稳增期,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并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开花后第60天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大致随灌浆的进行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由结果可以看出,秦艽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质量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开花后第56天左右(9月中下旬),蒴果种荚尚未开裂时为最佳,秦艽种子应根据成熟情况采取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关键词: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种子灌浆特性;最佳采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版一部)收录的秦艽药材原植物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与小秦艽(G. dahurica Fisch.)[1].秦艽药用历史已有2 000多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除湿、退虚弱、止痹痛之功效。随着现代药理药效及新用途的开发,秦艽药材的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人们在利益驱使下疯狂采挖野生秦艽资源,导致野生秦艽资源匮乏,秦艽已被列入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用植物名录[2].实行人工驯化栽培是解决秦艽市场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秦艽人工驯化栽培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但秦艽种子细小,寿命短,育苗成苗率极低。秦艽种子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着发芽率及育苗效果,如果种子采收过早,则成熟度差,如果采收过晚,则蒴果开裂,落粒现象严重,种子采收量少。秦艽种子采收时间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农户对种子颜色的经验判断,尚无统一标准,收获到的种子成熟度差异大,严重影响育苗效果及种苗质量。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灌浆特性、种子成熟度关系密切,有学者对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3]、掌叶大黄[4-5]、甘肃贝母[6]、蒙古黄芪[7]等药用植物种子灌浆期种子干物质积累与种子成熟度、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药用植物种子成熟度与干物质积累持续时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近年来,许多学者围绕秦艽药理药效[8]、临床应用[9-10]及其基源植物的.驯化栽培[11-14]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而在其基础繁殖生物学特性方面,仅有米永伟等对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作了研究[15],关于秦艽、小秦艽、粗茎秦艽等3种基源植物种子灌浆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王怀林等研究表明,同属不同种植物开花与结实时期均有差异[16].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中药材秦艽基源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种子灌浆动态研究,以期为确定人工栽培秦艽种子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供试材料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选育的4年生秦艽品系GQ05-2种株。试验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榆中园艺试验场进行,试验区年平均气温6.7 ℃,年平均降水量458 mm,降水集中分布在6-9月,年日照时间 2 600 h,无霜期155 d,土壤为沙壤土,土层深厚,土壤中性偏碱性[17].

1.2灌浆动态测定

本试验于8月开始进行,试验区秦艽GQ05-2盛花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本试验于8月1日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及株型一致的种株进行挂牌标记,挂牌时仅留取同一天开花的花序,剔除未开花花朵。挂牌后第4天开始,每隔4 d在14:00左右进行取样,每次选取60个蒴果装入自封袋,带回实验室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蒴果,分别剥出籽粒混合均匀,然后随机取500粒称取种子鲜质量,重复3次,鲜质量测定结束后装入牛皮纸种子袋内,置于阴凉处干燥,待种子采样结束后,将灌浆期间种子统一置于70 ℃烘箱烘至恒质量,称其干质量。根据每次取样结果折合成秦艽种子灌浆期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种子灌浆相关参数。

种子灌浆速率(FR,g/d,以千粒种子计)=(后一次采样种子千粒干质量-前一次采样种子千粒干质量)÷2次取样间隔时间。

种子平均灌浆速率(MFR,g/d,以千粒种子计)=开花后某天种子千粒干质量÷开花后时间。

种子含水量(WC,%)=(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千粒鲜质量×100%.

种子脱水速率(DR,%/d)=(前一次测定含水量-后一次测定含水量)÷2次取样相隔时间。

1.3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 进行制图,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进行直线化拟合,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方差分析[18].首先根据郭凤霞等Excel作图法[6]对秦艽籽粒百粒质量(y)、开花后时间(x)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y=k/(1+eA+BX)。式中:k为千粒质量极限值,即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大值;A、B为方程参数,A反映初始千粒干质量,B反映干物质增长速率;本试验中取样时间x最长为开花后第60天,即x∈[4,60],用曲线方程可直线化方法[令y′=ln[(k-y)/y];k=[y22(y1+y3)-2y1y2y3]/(y22-y1y3),y1、y2、y3分别为等间隔开花后时间(x=第4、32、60天)对应的千粒干质量,A′=A,B′=B]求出Logistic方程参数,然后根据方程参数,按照石有太等方法估算灌浆起始、高峰、结束时间和最大灌浆速率等次级参数,拟合出千粒质量与开花时间的Logistic方程[4,6].

2.结果与分析

2.1秦艽籽粒灌浆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4年生秦艽植株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6月中旬开始抽薹,7月上中旬开始现蕾,7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试验在秦艽盛花期选取生长整齐一致的秦艽GQ05-2种株,于8月1日选取同一天开花花序挂牌标记,从开花后第4天开始测定蒴果中籽粒生长的变化动态。由图1可以看出,秦艽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千粒质量在不断变化,根据种子灌浆期间千粒鲜质量增加的特点,大致将秦艽种子灌浆期划分为渐增期、快速增长期、平稳增长期及下降期。开花后第4~8天蒴果形成,种子千粒鲜质量增加缓慢,可将该时间段划分为种子灌浆渐增期;开花后第9~28天种子千粒鲜质量迅速增加,将该时间段划分为灌浆快速增长期;开花后第29~40天种子千粒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可将该时间段划分为灌浆平稳增长期。由图1可以看出,秦艽种子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较开花后第4天千粒鲜质量增加5389%(P<0.01)。开花后第40天以后,种子脱水速率加快,鲜质量急剧下降,至灌浆末期种子鲜质量逐渐接近干质量的水平。开花第56天后千粒鲜质量下降不明显,在田间已有大量蒴果开始落粒,将该时间段划分为下降期。花后第60天千粒鲜质量(0.148 7 g)与千粒干质量(0.140 3 g)基本一致,说明种子灌浆已完全结束。

由图1可以看出,秦艽种子千粒干质量随开花后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慢-快-慢”的“S”形变化趋势,经利用曲线方程可直线化方法拟合(图2),千粒质量(y)与开花后时间(x)的“S”形曲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y=0.141 5/(1+e3.471 2-0.128 4x,A=3.471 2;B=0.128 4),拟合系数(r2=0.973 5)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表明该方程可以客观地反映秦艽种子灌浆充实规律。千粒干质量极限值K为 0.141 5 g,A为初始千粒干质量转换值[y′=ln[(k-y)/y,y为千粒干质量,k为千粒干质量极限值],B可反映干物质积累速率。Logistic方程拟合表明,开花后16 d内,种子鲜质量增加,干物质逐渐积累,这一时期为种子灌浆渐增期(图2、表1)。开花第17天开始干物质积累速度加快,灌浆进入快速增长期,持续20 d左右,种子鲜质量迅速增加并在花后第40天达到最大值。开花后第28天左右(Logistic曲线拐点,即方程直线化后与x轴的交点处)种子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图2)。开花第37天后种子干物质积累高峰结束,灌浆进入缓慢增长期,种子干物质继续积累,至开花后第60天灌浆过程基本结束,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得到秦艽种子灌浆结束期在开花后第63天,但此时绝大部分种荚已开裂,落粒现象十分严重(图1、图3、表1)。

2.2秦艽种子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的变化

在秦艽种子整个灌浆的过程中,种子灌浆速率呈“慢-快-慢”的变化规律。花后第24天前灌浆速率呈缓慢上升

趋势;随着灌浆持续期的延长, 灌浆速率迅速上升,并在花后第32天左右出现灌浆高峰(图3),这与Logistic方程估测的干质量最大积累速度时期有偏差(表1)。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灌浆过程中连续降水,使种子含水量增加。此后灌浆速率波动下降,到开花后第36天左右出现灌浆低峰,接着又波动回升,但总体呈持续波动下降的趋势。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在开花后第28~36天维持在较高水平,花后第36天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种子开始脱水,种皮颜色由黄白色变为褐黄色,种子逐渐成熟。

2.3秦艽种子灌浆过程中籽粒含水量及脱水速率的变化

降的变化趋势, 而脱水速率则大致随灌浆进程的继续呈先慢后快的动态趋势(图4)。开花后第8~16天,种子含水量迅速上升,在花后第16天达到76.63%,种子鲜质量明显增加,干质量积累较少(图1)。花后第16天种子开始脱水(图4),鲜质量迅速增加,与Logistic估计的干物质积累高峰起始时间(花后第17天)基本吻合(表1);之后继续波动脱水,含水量持续降低。开花第28天后种子脱水加快,含水量直线下降,干物质继续积累,但积累速度减慢;开花后第32天左右,种子脱水速率较快(4.01%/d)。整个种子灌浆过程中,含水量变化范围为76.63%~8.39%,含水量每下降1%,千粒干质量增加0.001 7 g.

2.4秦艽种子灌浆特性的相关分析

对秦艽种子灌浆过程中千粒干质量、含水量、脱水速率及灌浆持续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秦艽种子灌浆过程中,千粒鲜质量与千粒干质量、脱水速率、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千粒鲜质量与种子含水量呈负相关,但不显着。种子含水量与脱水速率、灌浆持续期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而种子脱水速度与灌浆持续期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千粒干质量与灌浆持续期、脱水速率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表2)。

3讨论

种子作为植物生活史中关键性的特征,可以保持物种的延续,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19].种子质量和大小与其植物性状和生态因子有一定关系,千粒质量可反映种子的大小[20-21],其高低决定于灌浆速率、持续时间[22].有研究表明,种子大小能够影响种子的萌发能力,直接影响幼苗的建成,最终影响整个群落的结构[23].在干旱和阴暗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有变大的趋势,且种子相对较大的幼苗生长快,幼苗较高,种子大小与苗高及鲜质量呈显着正相关[24].在种子灌浆过程中,渐增期形成大库容、快增期向库容中调运库容物质是保证种子质量和产量的基础,对种子成熟度起着重要作用。种子灌浆速率降低,鲜质量接近干质量,种子颜色发生变化,说明种子已成熟。然而种子成熟度直接影响其田间出苗率,进而影响药材的产量、质量。若采收过早,种子营养物质积累少,后熟效果差;若采收过迟,种果开裂,种子撒漏严重,导致种子产量降低。

秦艽为常用中药材,是甘肃道地中药材之一,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量逐步扩大,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人工驯化栽培已成为保障药源供应的必由之路。秦艽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人工栽培后植株根茎粗大,龙胆苦苷含量到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甚至较野生品种优越,可以替代野生资源[25].但是由于秦艽种子小,寿命短,且具有后熟作用[26],在自然条件下保存的隔年种子发芽率很低[27],为人工驯化栽培带来一定的困难。研究秦艽种子灌浆特性,明确种子成熟采收期可为秦艽人工驯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有利于秦艽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结论

本研究表明,4年生秦艽GQ05-2植株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6月中旬开始抽薹,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盛花期。花后第8天开始种子鲜质量快速增加,干物质积累缓慢,开花后第8~16天含水量迅速上升,在花后第16天达到76.63%,此时种子开始转入灌浆高峰期,持续时间达到20 d.花后第29~40天为稳增期,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并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较开花后第4天千粒鲜质量增加538.9%;之后因脱水加快,千粒鲜质量急剧下降,至灌浆末期种子千粒鲜质量逐渐接近干质量的水平。千粒干质量的变化趋势呈“S”形曲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籽粒形成期持续17 d,干物质积累量较少,千粒干物质积累量大约为0.03 g;灌浆中期持续20 d,灌浆速度快,粒质量迅速增加,千粒干物质积累量约为0.07 g,为种子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灌浆后期持续26 d,干物质积累缓慢,千粒干物质积累量为004 g.在整个灌浆过程中,灌浆速率呈“慢-快-慢”的规律,花后第32天出现灌浆高峰。

一般认为,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质量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7].在本试验的大田观察中发现,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种子种荚由白绿色变成白褐色,种子由黄白色变成黄褐色时,种子已经完成灌浆,当籽粒开始脱落时,种子已完全成熟,为适宜采收期,即秦艽种子开花后第56天左右(秋分前后)采收最佳。由于秦艽花期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其种子应分批采收。

参考文献:

[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1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53-254.

[2]张恩迪,郑汉臣. 中国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28.

[3]赵洋,陈垣,郭凤霞,等. 三年生当归不同节位花穗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中药材,2009,32 (6):837-840.

[4]石有太,陈垣,郭凤霞,等.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2009,18 (3):178-183.

[5]石有太,陈垣,郭风霞,等.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79-1983.

[6]郭凤霞,常彦莉,林玉红,等. 甘肃贝母种子灌浆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2010,19 (2):97-102.

[7]荆志宇,郭凤霞,陈垣,等. 蒙古黄芪种子灌浆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2011,20 (1):161-166.

[8]穆祯强,于洋,高昊,等. 龙胆属秦艽组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

[9]黄璐琳,杨晓,丰先红,等. 秦艽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11,13(5):40-43.

[10]蔡秋生,张志红,高慧琴. 秦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6):55-58.

[11]王琬,梁宗锁,解娟芳,等. 秦艽组植物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4(8):188-192.

[12]蔡子平,漆燕玲,王宏霞,等. 秦艽温室育苗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2(4):54-55.

[13]彭云霞,王宏霞,蔡子平,等. 不同成熟度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1(8):956-957.

[14]陈千良,石张燕,孙文基,等. 不同栽培年限秦艽药材质量变异研究及适宜采收年限的确定[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2):277-281.

[15]米永伟,陈垣,郭凤霞,等. 麻花秦艽种子灌浆充实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3,22(6):129-135.

[16]王怀林,幸福,汤利,等. 4种淫羊藿属植物开花结实现象的观测与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94-96.

[17]刘小勇,马彦,于良祖,等. 重茬苹果园土壤处理试验[J]. 中国果树,2005(2):16-18.

[18]明道绪.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7-179.

[19]于顺利,陈宏伟,李晖. 种子重量的生态学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2007,31(6):989-997.

[20]邵慧,夏中华,金彦刚,等. 江苏淮北地区13个主导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91-93.

[21]叶靖,董立强,王术,等.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73-75.

[22]曾浙荣,庞家智,周桂英,等. 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6,22(6):720-728.

[23]Silvertown J W. Seed size,life span and germination date as co-adapted features of plant life history[J]. American Naturalist,1981,118(6):860-864.

[24]武高林,杜国祯. 植物种子大小与幼苗生长策略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19(1):191-197.

[25]刘丽莎,姜北岸. 甘肃不同地区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比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0):706-707.

[26]李惠娟,王耀芝. 秦艽的胚胎学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4,14(4):243-248.

[27]张西玲,王岚,刘丽莎. 麻花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J]. 中药材,2004,27(3):160-161.江苏农业科学第45卷第23期张婷,赵林,张梅,等. 不同苹果品种花粉的生物学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3):147-149.

上一篇:电信企业总经理助理竞聘演讲稿下一篇:观《任长霞》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