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精选8篇)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篇1

摘要 本文对中国国内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内发达省市和欠发达省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况作出分析,并讨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几点威胁和挑战,最后点出几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 9 9 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 5 3个国家签署了 《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 9 9 4 年 1 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 1 2月2 9日定为“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一、我国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的概况

近十几年来,我国积极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政策规划、法律法规,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研投入,增强公众教育的保护意识,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十年来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种子法等,并对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进行修订。有关部门还制定了林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生物种质资源、大熊猫迁地保护等专项保护行动计划,将其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之中,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根据不同对象,对不同生物分别采取就地和迁地两种保护形式。到2 0 0 1年底,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 5 5 1 个,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保护区网络。另外,还建成 1 4 0多个植物园,栽培中国区系植物 1万 8千种,占中国区系成分的 6 5 % ;建成近2 0 0 个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2 3 0 多处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场,l 4处濒危野生动物救护和繁殖中心,对我国的生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我国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范围和力度。近十年来,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在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科研工作者积极探索,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论述了生物多样性主要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对存在的主要 问题提研究,初步查明我国一些森林、草原、淡水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现状和原因,评估重要濒危物种的受威胁状态,提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对策。环境保护部门还建立起2000多个环境监测站,加强对全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近十年来,我国广泛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展览、纪念 日等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大大提高了公众和管理人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国内发达省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我国的发达省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加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4 8 3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和安徽已陆续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生态省建设试点。7省积极制定了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一些地方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经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我们今后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1 7 5 7个,总面积 1 3 2 9 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l 3 .2 %,高出世界平均比例1 2 %。我国国内发达省市的保护区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形成了大体合理的网络。

三、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我国中两部欠发达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云南省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初步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制体系,制定了4 O多部配套法规和规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制基础。截至2 0 0 4年底,全省共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1 9 3个,总面积 3 4 7 .3万公顷,约占云南省陆地国土面积的 8 .8 %。云南已建多家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中心和 1 O多处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1 0多处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为土的植物园、树木园。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己收集野生动物细胞株 2 0 0多种。云南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米。两舣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的乡村建立社区共管联系制度,对自然资源实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保护了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又解决了当地山民的经济困难。此外,云南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对生物物种资源的依法保护,严格行政执法,加大了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查处了两戏版纳捕杀亚洲象、野牛等案件近万起,取缔了非法经营单,组织了清理种子市场联合行动,开展了大规模的生物物种资源执法检,有力地打击了乱捕滥猎、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盗卖走私等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活动。

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土要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方式就地保护。截止 2 0 0 4年底,全省共建有自然保护1 3 0个,面积9 6 .1 0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 .4 6 % 左右,其中国家级 7 个,省级 3个,地市级 2 2个,县级 9 8个。现有 自然保护区中,属森林牛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的 1 2 0 个,内陆湿地类型的8个,古生物遗迹类型的 1个,地质地貌类型的 1 个。同时还建有省级以 风景名胜区 6 9个,面积 1 0 2 .8 6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5 .8 %,其中国家级1 2个,省级 5 7个。建有森林公园 4 6个,面积 2 0 . 4 l 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1 .1 6 %,其中圈家级 l 5 个,省级 2 1 个,县级 l O个。建有地质公园6个,面积 1 3 .4 6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0 .8 %,其中国家级 4个,省级 2 个。

广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丁作在过去 l O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 2 0 0 5年底,广西共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7 2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 2 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4 2 处,市(县)级 1 8处,并建有3 4个风景名胜,2 6个国家森林公园,6 个国家地质公园,现有森林面积1 .8 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 2 .7 1 %,居全国第四位。红树林面积为 1 2 . 5 6 万 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 3 8 %,居全国第二位。广西又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林业用地面积为 2 . 2 6亿亩,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6 4 %。全区活立木蓄积量达 5 .I 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全区人工林、经济林和速丰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2 0 0 7年全林业总产值预计达 5 1 5亿元,提前三年实现 “ 十一五”规划目标。有 3 1 个市(区、县)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其中 3 个县已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已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四、生物多样性主要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要求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森林超量砍伐、草原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破坏,甚至消失,从而影响到物种的常生存,甚至有部分物种已经濒临绝灭。

.贫困问题导致自然资源的退化。一方面是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另一方面,群众为了生存和发展又会对环境进行开发、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贫困——环境破坏——越来越贫 ”的恶性循环。.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对物种和栖息地造成的影响。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水、空气、酸雨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一些自然生态系统已受到严重破坏,原生植被面积不断减少,许多物种及其生存环境遭到损害,陷入受威胁乃至灭绝的境地,使景观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性减弱。以药用植物为例,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欠衡,药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繁殖受到严重威胁。另外使用化学除草剂、杀虫剂、化学肥料等以及长期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使药用植物失去了健康生存的栖息地。.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需求的增长威胁着稀有和濒危物种的生存。近年调查结果显示,田内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一部分分布范围及数量在萎缩,明显处出于受威胁的状态。以中药材为例,由于野生资源 日益减少,常用野牛动植物药材资源短缺,濒危物种种类增多,造成经常使用的4 0 0余种药材供不应求,如天麻、甘草、麻黄、虎骨、麝香、犀角等品种的原动植物野生数量已经接近于灭绝。.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物种造成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贸易大幅增长,旅游业蓬勃发展外来物种无意或有意传播的机会大人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也大幅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物种栖息地不断缩小,破碎化、片段化现象突出,环境退化;自然保护区之间往往相互隔离,缺乏生态通道。. 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严重缺乏。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能力仍很薄弱;尚未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区域社区及居民末获得利益公平分享,社区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突出。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应对策及措施 .近期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较普遍,甚至还存在知法犯法的现象。(2)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远意义认识欠缺。一方面是群众的文明消费观未树立,吃野生动物的陋习未能扭转;另一方面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乱捕滥猎、乱砍滥伐、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的现象屡禁不止,掠夺式开发生物资源,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3)自然保护区建设落后:由于一些地方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不够。此外对 自然保护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和保护区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均严重制约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4)自然保护的地区实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未建立: 由于合法合理的补偿经费不到位,群众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进行带有破坏性的开发,导致了野生动植物的严重破坏。同时,土地、林权不落实,给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带来很大隐忠。一些保护区在批建时面积和范围界限不明确,而其中的林地多属集体所有,当地政府已将林权证发给林农个人,林农有经营 自主权,因此林农在保护区内进行的一些不合理开发难以得到有效制止。(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严重滞后:由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有效的科研和监测体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种群结构和栖息地生境、种群退化原因、物种就地保护及异地保存、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薄弱,一些管理上函待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此外,野生动植物救护和引种保存机构的数量规模和水平还不能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需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应对策及措施。(1)加强科研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科技投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对我国生物种群分布、食物链、繁殖地等情况进行研究,查清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编制我国生物名录,对濒危物种的现状、生境、分布、数量及其变化规律和濒危原因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编制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和保护规范。(2)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对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尽快确定保护区边界范围。有计划地建立相当规模和数量的自然保护区、保留区,形成区域性自然保护区 网,同时尽快在实施自然保护的地区实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区外的生态系及物种的保护。(3)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 制定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生物资源保护法规体系。(4)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改善及完善各种有效的开发利用技术措施,合理利用我国的森林、海洋及淡水渔类、特色中草药、野生动植物等生物资源。(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提高全民生态意识。(6)实行 “ 移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和水族馆等。(7)开展科研监测工作和国际合作:切实开展科研监测作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在生物多样性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转让、人员培训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包括开展跨国民问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养护、研究和管理的国际合作机制。(8)建设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与监测系统:逐步建立我国生态系监测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信息系统并实现与世界相关信息系统的联网。(9)建设示范工 :落实扶贫、移民计划,认真重视和扎实开展社区互动建工作;做好实用技术培训与相关项目合作;积极采用旅游模式、人工养殖模式、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模式等,寓教于游、主动式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的保护行动,达到保护与开发并举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的,促进公众自觉保护意识的普及。

六、结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丧失生物多样性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危机,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热点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公民应该关注的热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我国和世界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正文.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开创云南生物 多样性保护新局面 2.谭伟福,蒋波. 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途径

3.欧阳静,韩轶,王治海.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非持续因素分析 4.易思荣,黄娅,肖中.中药材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篇2

中国传统医药, 延续了几千年, 护佑了一代代炎黄子孙, 抵御了一次次疫病灾害。而今天, 当人们依靠新的科学技术, 重新审视中医药的时候, 不禁感叹前人为我们留下的这座富饶的宝库。本文从保持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阐述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正当性。

1 中国传统医药知识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医药知识是指基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在继承中持续发展创新、有着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医药方面的传统知识。中国传统医药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而形成的医学体系, 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医药体系。中国传统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各民族中世代相承, 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当前,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世界性的传统失落、文化多样性消亡已成为困扰整个世界的严峻挑战。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 中国的传统医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受到冲击。特别是一些缺乏文献记载、依靠口传师授的少数民族医药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许多传统疗法濒临消亡, 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医药文物与文献由于维护、保管不善, 遭到毁弃或流失。同时, 对中国传统医药不当使用、过度开发、不当占有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 有必要对中国传统医药加以保护, 以此推动、促进中国传统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2 中国传统医药保护的正当性

对于传统知识应当给予法律保护, 国际上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作为传统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医药的保护, 对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这里, 我们着重从当前中国传统医药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出发, 从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角度, 论述中国传统医药保护的正当性。

由于一些国人对传统医药的漠视、不理解, 加上某些传统医药理论并不能自圆其说, 以致从1925年至今已经引发三次中医存废之争。几次中医存废之争将我国的传统医药置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地位, 动摇了人们对中医药本来就薄弱的信心与支持, 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医药保护工作的顺畅进行, 无怪乎, 德国幕尼黑大学教授波克特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 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 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 而是中国的医学从业人员, 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 为了追求时髦, 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 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2]”。

近百年来, 传统中医药一直在被指责中艰难生存、疲于应付, 不仅外人轻视中医药文化, 就连中医药界自身也不重视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与掌握。一些中医或放弃中医事业, 或放弃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改用西医诊断方法诊病。现今, 除极少数知名中医对传统医药有较深厚的功底外, 绝大多数中医师的传统医药基础严重不足。

现代西医药已经深入人心并主导着整个医疗体系, 传统中医药在年轻人中没有吸引力而正逐渐失去存在的空间。根据1997年的一项对中学生、大学生、成人和中医药大学学生患病时如何就诊的调查, 中学生中首选西医的占51.46%, 而首选中医的仅占9.71%;大学生中首选西医的占59.41%, 而首选看中医的仅占4.95%;成人首选西医的占55.81, 而首选中医的占34.88%;中医药大学学生中首选西医的占47.83%, 而首选中医的仅占13.04%[3]。另据报道, 深圳市中医就诊人数不足就诊总人数的一成[4]。由此可知, 人们在患病时多数人首选的医疗方式是西医而非中医, 甚至连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对西医的选择也远远高于对中医的选择。

同时, 在我国还存在中医人员与机构发展缓慢, 中医力量薄弱的现状。资料显示, 我国的著名老中医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据统计, 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 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 53年基本没变;同期西医医生为8.7万和157万人, 增幅明显, 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5]。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等级中医院, 但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 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据统计, 2001年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 中药只占40%, 西药则占60%。可以说, 目前多数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

无论是从对中医药的看法, 还是患者在医疗机构、医疗方式的选择上, 亦或是中医药医疗机构及人员的组成、管理与力量来看[6], 传统中医药在我国仍然处于边缘化状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 中国传统医药在国外的立法管理与不当占有

现在很多中国传统医药方子正处于“公知公用”的境地, 任何人都可免费使用, 正是由于缺少专门的法律来对传统中药配方进行保护, 中国传统医药的生存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而相比之下, 一些国家却热衷于研究中国传统医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人们对传统医药的认识和渴求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传统中医药也在世界上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在英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有中医诊所数千个, 德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次接受中医治疗, 有近1/6的德国医生利用中医治疗尤其是针灸治疗。目前, 世界上已经有67个国家的政府正式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大力挖掘开发传统医学, 如美国有中医药研究机构146个, 法国有近百家中药或植物药厂、10余家中药研究机构, 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对中医药特别是针灸开展临床研究。全世界草药市场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 日本对中医药传统经方《金匮要略》中200多个方剂只字不改地开发利用, 成为日本医药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2001年, 日本某公司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 明确对以芍药为活性成分的包括中医名方“逍遥散”、“当归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桂枝茯苓丸”4个复方进行保护, 并于2003年获授权。2001年, 以色列人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痔疮的中药组方”专利, 次年获得授权, 专利涉及黄芩、黄连黄柏、地龙、仙人掌5味中药, 以及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的所有剂型。申请者承认其组方来源于《中华本草》英文版。近期关于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重大突破的报道更震惊国内外医药界, 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大力倡导以中医药为基础的自然医学, 高薪聘请我国中医人员到国外行医。

随着传统医学的广泛传播与应用, 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医药实行了立法管理, 纷纷制定、颁布了有关中医药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 目前世界上有54个国家制定了传统医学相关法案, 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的相关法案, 做到了对传统医学单独立法管理。

从上面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 一方面是令人振奋的世界性“中医药热”, 对促进中医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 一股不当占有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暗流也悄然涌动, 然而, 我国对此并未采取积极措施, 有效的加以预防和制止, 根本原因在于法律的缺位。因此, 我们必须及早制定适合中国传统医药特征的法律保护制度, 以促进中国传统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传统医药, 延续了几千年, 护佑了一代代炎黄子孙, 抵御了一次次疫病灾害。而今天, 当人们依靠新的科学技术, 重新审视中医药的时候, 不禁感叹前人为我们留下的这座富饶的宝库。中医药传统知识凸显出的巨大价值, 以及世界性的“传统知识失落”和“不当占有”, 使中国传统医药不断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文章从保持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阐述中国传统医药保护的正当性。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中国传统医药,保护,正当性

参考文献

[1]熊昌彪.传统医药面临三大挑战[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0, (3) :8.

[2]郑廷鑫.百年存废三次论争[J].南方人物周刊.2006; (28) :3 7

[3]李冰等“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发展”, http://www.wildlifewarden.net/wcs/edu>diaocha/016.htm

[4]刘启达.中药店中医将合法坐堂[IV].广州日报, 2006-0-05.

[5]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地位课题研究组研究报告.http://www.satcm.gov.cn

用影像保护生物多样性 篇3

提名理由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给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珍稀动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一个抢救性的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迫在眉睫,IBE在摄影师徐健的主导下应运而生。三年间,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视觉记录者”,在云南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西双版纳、四川石渠、藏南地区等11个区域开展18次调查,抢救性地拍摄了十多万幅精彩图片和大量高清视频素材,为科学研究和公众生态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

弥补科研和物种记录空白

徐健希望通过生态影像记录和传播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并支持中国的自然保护,因为“我们的自然生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健康,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和生活在上面的野生生物急需呵护,而影像记录是最基本的工作”,徐健说道。

在大学时期,徐健曾担任北林环保社团—山诺会的副秘书长。大学时期参与环保活动的经历促使他立志成为一名职业自然保护工作者和野生动物摄影师。2000年大学毕业后,徐健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负责自己喜爱的野生动物报道,这更坚定了他的选择。2004年开始,徐健一直是“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训练营”的指导老师之一;2006年他还参与了BBC-CCTV自然纪录片《美丽中国》的拍摄。2008年开始,徐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立了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开始了以专业自然摄影师团队工作的方式,记录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生物物种的丰富多样和独有性常常不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很多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数据都是10~20年前的老数据,和现有物种情况已经有很大差别,而且更加缺乏生物多样性的影像资料。“很多特有物种,在我们尚未了解和研究的情况下,就已经消失”。因此,IBE越来越觉得,最起码把这些物种的影像留下来,对保护、监测、研究一定具有重要价值。

其实在国外,业余爱好者提供的自然影像资料和信息是科学家研究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重要数据来源。IBE借鉴国外做法,将所调查的影像资料和数据用在自然保护和科研中。虽然,徐健和IBE的其他成员在物种鉴别上已有相当专业的水平,但每次野外调查总有大量物种让他们既兴奋又无奈,因为许多物种还一时无法进行分类和命名。徐健说:“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还很肤浅,尤其是在种类众多的植物和昆虫方面。这些难以识别的物种,很可能是未知种类,我们会把它们交给有关专家进行研究。”

做职业生态摄影师的一条探索之路

“自然摄影费时费力,成果无法保证。因此,很少有人会愿意花那么多钱和时间让摄影师在野外守候拍摄野生动植物。”这成为职业摄影师难以长期坚持和生存下来的重大阻力。

在中国,职业生态摄影师究竟该如何生存?这是热衷野外拍摄、立志成为职业生态摄影师的徐健一直欲寻求的答案。何不为林业部门、环保部门、自然保护区等机构提供一整套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数据收集、培训、宣传教育的服务?

有了这个想法,徐健和他的搭档们成立了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很快,这群生物学背景深厚、野外经验丰富的专业自然摄影师团队就赢得了很多保护区、林业局、保护NGO的信任,工作开展得顺风顺水。徐健认真描述:“保护区提供全部费用,邀请我们在一段时间、一定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拍摄,我们提交的所有物种信息成果都有图像和GPS信息作为证据,真实可信,而且利于宣传,很受保护区的欢迎!”

三年多的时间里,这群“野外生物学家、野生生物摄影师”在云南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广西大明山、云南西双版纳、四川石渠、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等11个区域开展20次野外调查,拍摄了十多万幅生物多样性图片和视频。调查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很多自然保护区、林业局需要和乐于接受的,也是适合职业生态摄影师生存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调查背后不寻常的经历

通常情况下,一次IBE调查由6~10位自然摄影师合作完成,每到一地他们就分头行动,有人负责植物,有人负责鸟类,有人负责昆虫,有人负责两栖爬行类动物……之后再将影像和数据汇总成IBE调查成果。

长期扎根野外拍摄,徐健及队友们经常会有意外的收获和经历。在云南梅里雪山的调查中,他们本来是去一个水塘试图寻找黑熊和水鹿,但到了地点才发现水塘已经干涸,但在途中的山脊上却意外邂逅了两只小熊猫,“野生小熊猫确实非常难得一见”。还有一次,他们在隐蔽帐篷里蹲守拍血雉,长时间蹲守无果准备收工时,却蹦蹦跳跳来了两只青鼬。“它们是黄鼠狼中体形最大的,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和拍摄它们,真是让我们兴奋了好几天。”

在四川石渠的调查必须骑马进行,长时间在陡峭的山路上骑行,队员中有被马踢的,有从马背上掉下来的,但是十多天下来,大家都练就了骑马的好功夫。

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他们遭遇了野蜂的攻击,队员中有三人被蜂蜇伤住院,打了一天吊针后又继续工作。但来自野兽攻击的危险则极少,徐健说:“现在中国的野兽都非常怕人,只要闻到人的气味就远远逃掉,我们想见到都难。”

然而,作为一线目击者,他们也见证了野生动植物并不乐观的生活状况。调查队曾四次前往梅里雪山,发现当地生态环境前后变化很大,“有个村庄在我们春天去的时候,村子边有一片很好的树林,都是上百年的大树,有很多鸟;但冬天去时发现树林被砍掉了,用来盖房子,发展旅游。我们认为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徐健用这样几句话形容中国野生动植物的处境:“它们的栖息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少,生存状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差,面临的压力从来没像现在这么大……作为一个现场目击者,我们很痛心,希望野生动植物减少的趋势能尽快得到遏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了解、支持中国的自然保护,因为它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因为它们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①在广西发现新种龙竹节虫

②国内首次清晰记录黄腰响蜜并发现新分布区

③2008年在贵州发现务川臭蛙的四个新分布区并记录繁殖行为

④首次拍摄到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种群

⑤2010年记录到非常罕见的昆虫丽江隐尾蠊

⑥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白点鹛的新栖息地

⑦发现大紫胸鹦鹉多达2000只的越冬种群

⑧2009年在梅里雪山记录到丽纹攀蜥新亚种

⑨2009.10国内首次记录到蹼麝野外

在西藏发现亚洲野猫新分布区

国内首次影像记录羚牛不丹亚种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篇4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讲者:周爱

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列举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的数量与分布; 运用材料说明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理解物种资源对人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认识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结合案例,根据物种灭绝的加速趋势,认识人类活动对动物灭绝的加速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探索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

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物种资源对人类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资料搜索、情景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国家一直倡导优生优育,如果有可能,我想借助神奇的科学力量设计一个基因组合。让所有的人都有李钟硕或者范冰冰的外表,爱因斯坦的智商,马云的情商,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基因组合,大家觉得有没有可能呢? 生:可能(不可能)

师:科学家说有可能,但他们绝对不会那么做。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首先我们来看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C级)

2、通过搜集材料、数据举例说明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现象并能解释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B级)

3、运用所学物种灭绝的原因尝试谈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B级)

根据本节内容,我进行了课前任务安排,并呈现在大家的导学案上]:

本班分四大组,每一大组一个任务,共同合作完成,以PPT形式展示出来。小组同学亦可进行文字材料作补充说明。具体任务安排如下:

1、通过搜索图片、材料、数据证明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现象;

2、展示一组世界及中国濒危物种,并给予相应的介绍;讲解人类活动加速物种灭绝的具体原因;

3、我们周围环境有哪些行为正在破坏生物多样性;

4、搜索目前世界及中国有哪些可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过渡:明确目标,了解了任务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本66页至69页,并填写[知识存盘]。好,我们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成果。哪位同学来回答。凡事预则立,他精彩的成果展示正说明预习的扎实。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讲者:周爱

过渡:那么,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包括哪些层次呢?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目前世界已知的物种中,植物有30多万种,动物有150万种,微生物有10万种。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相比世界物种已知数量,中国已知物种所占比重怎么样?

生:低(少)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多样性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可以看出,遗传基因多样性造就了物种多样性,而物种多样性又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过渡:请看题目,考察大家掌握的如何呢?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答案。【巩固训练】

1、以下内容不能表示生物多样性的是()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A、沙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生:回答

师:完美,我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针对学生回答不足给予点评)

在庞博的生态系统中,有一些物种,如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看到它的标本,而有一些物种被标上了国家级保护物种,这是怎么一回事?现在我把时间交给大家,看看大家在课前搜集材料准备的怎么样了。

1小组总结语:大家认为怎么看,一起讨论讨论。生:讨论

生:质疑: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的。(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导致恐龙灭绝的呢?)学生展示讲解。

谢谢1组精彩的展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将物种灭绝的原因归结如下几点: 生存环境的改变; 生物之间激烈竞争;近亲繁殖,使物种退化;

师:我们还可以大胆推测,若干年后,人类从地球上消失最有可能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生:畅所欲言。

师:当然,我真不希望我们人类走向那一天或者成为濒危物种。目前,哪些物种濒临灭绝了呢?有请下一组。2小组展示

同学结束语:是哪些因素加速了物种的灭绝呢?有请下一组。3小组展示加速物种灭绝的人为因素。

根据两个小组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尝试归纳出加速物种灭绝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讲者:周爱

同学回答。生1: 生2: 生3:

师:我将你们所述原因归纳如下:

滥砍滥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请大家看题。【巩固训练】

材料一 2010年11月9~10日,“2010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研讨会”在丽江召开。会议主题为“研讨生态系统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材料二 于1998年6月正式批准建立的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候鸟的栖息乐园。目前在拉市海湿地共有鸟类57种,每年来此越冬的鸟类有3万只左右,其中特有珍稀濒危鸟类9种,包括青藏高原特有鸟类斑头雁,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黑颈鹤、黑鹤等。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此次会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2)试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生:回答 师:点评

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人们疯狂地破坏生物多样性。那么,我们见到周围哪些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案例呢?有请下一组。生:展示。

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类活动除了破坏生物多样性,能不能试图保护生物多样性呢?有请下一组。生:展示

生:质疑:什么是迁地保护? 生:解释。

师:本小组搜集的有理有据,共四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 科学研究保护; 制定法律法规;

师: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人类的共同财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尤为重要。下面我们掌声有请最后一组精彩的演讲。生:朗诵。

师:让地球的肺呼吸得更舒服些吧。为此,让我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来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进行全民呼吁。给大家一点时间。生:准备,设计。师:观察,讨论。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发自内心的呼声,让我们请他们来展示一下。生1: 生2: 生3: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讲者:周爱

生4:

师: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完美,但是也因为我们个体中存在不完美的独特性,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有趣而精彩。

所以,我们应该秉持着尊重和保护的心态,接纳生物多样性的存在!谢谢大家!下课!现在请大家完成当堂检测部分。

分析下列的图表资料,回答1~2题。

1.资料显示,全球各物种中,濒危物种所占比例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A)A.哺乳类、两栖类

B.鸟类、爬行类 C.高等植物、两栖类

D.哺乳类、淡水鱼类 2.该图主要说明了(B)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C)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B.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C.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D.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相关 读下面漫画,回答4~5题。

4.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C)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进化为荒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5.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篇5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第九章第一节。虽然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只要求识记,但其对于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自觉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记住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物种丰富、特有和古老物种多、经济物种多、生态系统多样却性面临物种灭绝、种群萎缩及生态环境破坏等多方面的威胁而这些威胁主要来自人类的掠夺式开发与环境污染;记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与法制管理。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实际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初步方案;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向群众进行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及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与措施。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四、教材处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倡议书 篇6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但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正同样遭受着严重破坏,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正处于濒危状态。警钟已经响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刻不容缓。为此,红岩小学向全校同学发起如下倡议:

1、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给湿地带来的污染,比如:想方设法利用二次水源、打捞废弃物等,促进“地球之肾”的良性循环;

2、争当义工,带动周边。发动身边的亲友和同事积极投身生态和环保事业,积极进行电池回收、垃圾分类回收、白色垃圾拾捡、垃圾广告清洗、义务服务等多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

3、亲力亲为,深入宣传。积极参加文明生态游、生物科普考察、噪声监测、植树、护树等各种有益的生态保护活动,不定期到乡间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它们对我们这个星球的意义;

4、走进自然,保护自然。带领亲人和朋友,走进大自然,参加爱鸟护鸟活动,制止并劝阻猎杀野生动物等不文明行为。用自己所熟悉技能,去探索和实施符合科学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

5、发挥优势,传播理念。关注生物多样性,尽可能多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积极参与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生态环境,提倡绿色生活,保护生物多样性;

6、注重实践,积极引导。发挥队员的实践能力和示范引导作用,以身作则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承诺活动,唤起人们更多对环境和生命的关注,呼吁人们绿色消费,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倡导健康、平衡和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都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事业中,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机会感受地球母亲的温暖!

永春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研 篇7

1.1 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中南部 ,是晋江上游东西溪发源地的一个内陆山区县 , 地处东经117°40′55″~118°31′9″, 北纬25°13′15″~ 25°33′45″之间。东与仙游县相连,西与漳平县交界,南与南安、安溪县接壤,北与大田、德化县毗邻。全境东西长约84km,南北宽约37 km。属厦、漳、泉闽南三角开放地区。永春县地属戴云山体系南伸支脉,地貌以中、低山为主体。县境中部大白岩、梦仙山、乌石尖等山峰阵列阻隔,把永春分成东、西两大部,以蓬壶马跳为界,把全县西、东两部分分别叫内半县和外半县,也称内永春与外永春[1]。

1.1.2气候条件。永春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 ,具有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湿润多雨,夏不酷热, 冬不严寒, 年活动积温5 373.4~7 479.5℃,年平均气温17~20℃,7月平均气温28.2℃,1月平均气温11.9℃,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7℃。年平均降雨量为1 600~2 100 mm。

l.1.3土壤条件。该县地貌结构复杂,地形起伏,海拔高差大,气候条件、水热状况及植被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化,所形成的土壤类型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特点。海拔1 230~1 366 m为地带性黄壤, 海拔700~1 230 m是红壤向黄壤过渡带的黄红壤 , 海拔250~950 m的中低山、高丘开阔处,为地带性红壤,海拔83~250 m的低丘为地带性砖红壤性红壤。由于地理经度的差异。地势由东南部至西北部抬升,气候和地形的变化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了该县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即 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红壤—黄壤[2]。

1.2 社会经济条件

永春县辖22个乡镇,总人口为55万人,人口分布不均。

1.3 森林资源

永春县土地总面积14.7万hm2, 其中林业用地10.7万hm2, 有林地面积10.1万hm2, 其中用材林面积2.51万hm2,森林覆盖率69.2%,绿化程度91.4%全县森林总蓄积量350万m3。

2 永春地区生物多样性特征

永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地貌类型,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多种生境,成为闽东南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

2.1永春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在能量与物质交换中有规律联系的统一体。在地球上生物存在的地方,也就有生态系统的存在。永春的生态系统主要为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系统。

2.1.1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生产基地,是一种成分多、多功能、复杂的生态系统。永春的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2.8%以上,山地森林植被无疑成了本区生态系统的主体。长期以来不仅为本区的人们提供着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而且为其它动物、微生物等提供了蔽护、栖息、繁衍的生存环境。永春的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具有不同的外貌、组合、区系演替等不同特征, 它的发生发展及其地理分布与地形、气候、土壤、生物等生态因子以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以森林植被类型的划分为主要依据。永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就是体现在森林植被类型的多样性[2,3,4]。

———中亚热带常绿针叶林

⑴暖性常 绿针叶林 : 主要有马 尾松 (Pinusmassoniana) 林、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林等。

⑵温性常 绿针叶林 : 主要有黄 山松 (P.taiwanensi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等。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⑶中亚热 带常绿阔 叶林 : 主要有甜 槠(Castanopsis eyrei) 林、米槠 (C. carlesii) 林、栲树 (C.fargesii)林、鹿角栲 (C. lamontii狗牙锥)林、闽粤栲(C.fissa)林、大叶锥(C. megaphylla)林、罗浮锥(C. faberi)林、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林、阿丁枫(细柄蕈树 ) (Altingiagracilipes) 林、木荷 (Schima superba) 林等。

⑷中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主要有榉树(Zelkovaserrata) 林、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林、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林、青钱 柳 (Cyclocaryapaliurus)林等。

———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

⑸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主要以马尾松和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的混交林。

———竹林

永春竹资源丰富,有多种原生性竹林类型。

⑹热性竹 林 : 主要有绿 竹 (Dendrocalamopsioldhami)林和麻竹 (D. latiflorus)林 ,分布在永春东部低海拔沟谷地带,多为房前屋后人工栽培。

⑺暖性竹 林 : 主要有毛 竹 (Phyllostachyheterocycla)林、紫竹 (Ph. nigra)林、箬竹 (Indocalamutessellatus)林、苦竹 (Pleioblastus amarus)林、刚竹 (Phspp)林、茶杆竹 (Pseudosasa amabilis)林、方竹 (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林、孝顺竹 (B. multipiex林、人面竹(Ph. aurea)林、百山祖玉山竹(Y. baishanzuensis)林、桂竹(Ph. bambusoides)林等。

———灌丛

⑻落叶阔叶灌丛:主要有美丽胡枝子(Lespedezformosa) 灌丛、厚 叶厚皮香 (Ternstroemia kwan gtungensis)灌丛等。

⑼常绿阔 叶灌丛 : 主要有檵 木 (Loropetalumchinensis) 灌丛、杜鹃 (Rhododendron simsii) 灌丛、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灌丛、乌饭 (Vacciniumbracteatum)灌丛等。

———草丛

⑽山地草丛:主要有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五节芒 (Miscanthus floridulu)、白茅 (Imperatcylindrica)等草丛。

⑾中山草丛:主要有野青茅(D.arundinacea)、芒(Msinensis anderss)、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组成的草丛。

⑿沼泽草 甸地 : 主要以龙 师草 (Heleocharitetraquetra)、席草 (mat grass)、沼原草 (Moliniopsis huintroduce)、大蓟 (Japanese thistle)、谷精草 (Eriocaulobuergerianum)等组成的沼泽草地。

———热带经济林

⒀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荔枝(Litchi chinensis) 林、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林、柿 (Diospyrokaki)林、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

从上述丰富多样的植被群落类型可以看出,永春县典型的地带性植被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季风雨林, 组成树种主要以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 (Theaceae) 木兰科 (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金缕梅 科 (Hamamelidaceae) 等乔木树种。 竹林以毛竹、麻竹为代表;针叶林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代表, 在海拔1 000 m以上则以黄山松为代表此处还有柳杉、建柏等。这些乔木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孕育着较多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此外,广茅的山地草灌丛,为偶蹄类如苏门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野猪(Susscrofa)等和大型肉食性动物如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等提供了栖息活动的理想场所。

2.1.2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以农作物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本区的农田生态系统主要以单、双季水稻为主形成的生态系统。此外,茶园、果园形成永春的旱地人工生态系统。

2.1.3湿地生态系统。永春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溪流、人工水库、水塘、温泉、沼泽草甸等。永春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不仅为本区提供了大量的农业用水、人口和动物饮用水、电力用水等,饮用水是泉州山美水库的主要水源供应地,而且为大量的鱼类、两栖类、水生植物、无脊动物和微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

2.2 永春地区物种的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变化。一个地区物种的丰富度除用数量来衡量外, 常用分类学多样性来测定。根据现已查明的物种比较分析,永春地区物种的多样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物种多样性高度丰富

从表l可见,本地区的哺乳类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类数量,都分别占全国一定比例,其中有的种类几乎占了全省此类物种的所有科属。此外,从植物区系成分分析看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包括了世界分布属数59属,动物区系成分也较复杂多样[5,6]。

2.2.2物种的起源古老、特有性高。永春县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质结构以及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复杂多样的山地小环境气候,为各种生物提供赖以自下而上的良好生态条件,且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小,分布有许多古孑遗植物、中国特有种和具有重要科研经济文化价值的珍贵、稀有种。如源于中生代白垩纪以前的植物有蕨类的里白 (Hicriopteris glauca),华里白 (H. chinensis)、芒萁、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等;裸子植物的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百日青 (P. neriifolius)、竹柏 (Nageia nagi)、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等 ; 还有被子植物中的壳斗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的许多种。且单种属植物有8种, 种子植物中属中国特有种有银杏(Ginkgobiloba)、钟萼木 (Bretschneidera sinensis)、油杉、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 odorum)、闽半枫 荷 (Semiliqui dambar cathayensis var. fukienensis) 等14属 , 占我国190个属的7.3%。列入我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种,其中Ⅰ级5种,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松、钟萼木,Ⅱ级14种,省级保护珍稀种69种。在动 物方面 , 属中国特 有种有毛 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华南兔(Lepus sinensis)、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等[4,5,6]。

2.3 永春地区生物物种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它包括了同种的显著不同的种群或同一种群内遗传变异。目前遗传多样性的测定主要应用于动物园和植物园以及栽培、驯养的种和种群,而应用于野生种却非常少。一个物种是由许多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变异的种群组成,从而使其具有大量的基因型。永春具有丰富的野生物种资源,足可认为野生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变化是较大的。

3 永春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永春县于198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以来, 又先后建立了自然保护小区、点46片,面积2 394.93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67% , 至2010年自然保 护区、 ( 小区 )、点的面 积达4 077.48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2.78%,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使该县常绿阔叶林能得到恢复和发展,为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使生物多样性的演替能沿着良性方向发展。

4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

4.1 人口增长过快、人们对生物多样性认识又不足

1949年永春县人口只有24万人,而现有人口55万,人口密度从161人/km2 增加到375人/km2。人口增幅巨大,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人们对生物多样性认识又不足,特别是大跃进期间,全民烧炭,采伐大量原始森林,损失了几乎所遗留的全部季雨林,又忽视更新。文革期间又把许多寺庙作为破四旧毁掉,乘机采伐“风水林”。

4.2 人为活动加剧和经济变革

解放以后,由于生产飞快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路遍布全县各个角落,小水电的开发利用;天湖山周边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近段时间大量开垦茶园等,群众为了生产生活需要,采用现代化工具,大量开发森林,许多天然林被人工林所代替,阔叶树林被针叶树林所代替,地带性植被逐渐减少,野生动物又受到现代化武器所猎捕。

4.3 价值观上忽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益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把虎、豹、豺、野猪、豪猪、鹰、蛇等作为害兽、害鸟及害虫,见到即给予捕杀。为了增加粮食、水果生产,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森林建设中又忽视树种比例,强调杉木林、毛竹林基地要纯,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采伐设计皆伐多,择伐少,天然更新和促进天然更新少,炼山、全面整地、全面抚育,缺乏保护母树林和珍稀树种。

4.4 外来物种的入侵

人们在引进外来物种时只追求新、奇、特,特别是在园林绿化方面,良莠不分,造成外来种挤占原生种,导致原生种(种群)消亡。

另外,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危害,也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工程;生态公益林划定和保护,立法和行政措施,经济和技术措施都较迟,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相对滞后。

5 永春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永春县是典型的森林生态地区。因此,要切实有效保护永春县生物多样性,必须充分明确保护对象和目前急需做什么。根据永春县生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保护状况,提出如下保护对策。

5.1 明确保护对象

永春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体现在全面保护辖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典型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领域森林生态、湿地生态及分布地区及工程体系。

1)保护南亚热带季风雨林,在该县分布在桃溪流域海拔400 m以下的丘陵低山地区, 目前仅存残林和次生林。

2)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该县地带性的森林植被,生物物种最为丰富,也最为稳定的地区。

3)保护东、西溪流域及水库周围一重山的生境 ,该县是晋江上游的发源地, 境内千万立方以上的水库有3座,“红五一水库”和“文溪文库”、“龙门滩四级电站水库”,东、西溪流域及水库周围一重山的森林植被都要进行保护,并做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4)保护特用林 ,在自然村落附近的山头地块、房前屋后的森林,寺庙周围及墓边的林木,即“风水林”,这部分森林一般有典型的地带性特征, 林分结构完整,树种繁多,不乏有名木古树。这部分森林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保持物种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加以保护和发展。

5) 保护的生物物种及分布地点, 该县珍稀和濒危植物,属国家保护的植物有25种,其中原生的植物有20种,动物有46种,其中国家保护的有23种,省重点有20种,都必须优先保护。

6)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区系统,为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拯救珍稀濒危的物种资源,必须建立保护区,这不仅是对种质的保护,特别是对现在和将来有经济价值的遗传资源的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多设立一批保护小区和保护点。

5.2 制定并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种保护措施

按照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生态特性,制定各种有效保护措施,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种保护措施。

1)编制永春县重要物种和植被型保护研究规划,明确保护和研究重点。

2)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制定切实可行管护措施。公益林护林员都要建立责任明确的考核考评制度,明确每个岗位(人)在管护工作中的职责。

3)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公民保护自然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

5.3 完善和加强保护设施工程建设

1)健全保护管理机构 ,在机构改革中 ,要充实野生动物保护站的人员,增加保护管理经费。

2)在综合开发林业的同时,应扶持发展对生态影响小,生产效益高的生产项目。

3)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现代通信,建立森林火灾预测警报和扑救指挥系统,改善森林防火条件。

4)建立森林病虫害预防体系,加强动植物出入境的检验检疫工作,防范于未然。

5)加大对保护区、小区点建设投资力度 ,确保生物多样性总体规划建设项目如期完成。

参考文献

[1]林彦云.泉州植物[R].2003.

[2]永春县林业局.永春森林植被[R].1985

[3]泉州市林业局.泉州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R].2002.

[4]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1~6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994.

[5]中国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中国珍贵濒危动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生物多样性——淡水的保护神? 篇8

淡水资源短缺分为水量与水质型短缺两类。更多的时候,水质型短缺才是罪魁祸首,它大大消减了有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水量。然而,我们的目光往往集中于治理、恢复淡水资源本身,过分强调工程化污水处理等人为处理措施,很少有人意识到,丰富的淡水生物多样性才是维持淡水功能的基本前提。淡水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清洁淡水、鱼虾等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维持淡水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实现水体自净、控制洪涝/干旱、调节小气候等生态价值。

水体自净

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物种及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与环境间所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之多样化,以及各种生物学、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生物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等4个层次的内容。淡水生物多样性其实已经涵盖了整个淡水生态系统。

在自然状态下,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命活动,维持着淡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各种功能的正常运作,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此时,如果有少量污染物排入水体,淡水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将其分解和转化,使水质不会严重恶化,这就是水体的自净功能。

其中,水体的生物自净作用非常重要。天然水体中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和微生物,微生物能把人类排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藻类、水草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水中二氧化碳和无机营养物,合成自身细胞组织;鱼类一方面以藻类等为食,另一方面又是人类所喜爱的水产品……除降解和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外,水生生物还能对汞、铅、铬、砷等有毒重金属盐类或其他有毒、难降解物质进行转化或富集。

由此可见,在水体中,物种越丰富,水质净化的速度就越快,效果也越好。淡水中,即使是相同物种,其携带的基因也可能是不同的,携带一些基因的生物可能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或者对于某些特定污染物的降解更为有效。所以,水体中遗传多样性越高,也就意味着降解各种污染物的功能越全面。

淡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淡水资源水质、水量都具有密切关联:接纳水体水量越大,水体结构越复杂,就越有利于物理净化;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河流、湖泊和湿地有利于容纳地表水、补充地下水,具有蓄洪、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功能。

因此,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充分调动水体自净的积极因素,不但可以减轻人工污水处理的经济负担,还可以保证水体的正常功能。例如,美国有很多地方的生活污水只经简单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或土壤。他们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就是利用了天然水体/土壤的自净能力。

衰退危机

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立刻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因为它预示着生物多样性锐减这种潜在危机的来临。

据生态学者估计,目前物种灭绝速度大约是正常灭绝速度的100~1000倍,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植物灭绝,每天会有一种动物灭绝。有人形象地称,现在的物种灭绝状况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与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不同的是,过去几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所致,此次物种大灭绝的罪魁祸首却是我们人类自己。

与陆地和海洋相比,淡水生态系统范围相对狭小、不连续,具有极高的封闭性;淡水生物不易突破陆地阻隔,迁入、迁出都异常困难。这些特点使得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尽管地表淡水水域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的0.8%,但其所包含的物种数却占全球所有已知物种总数的2.4%,其平均物种密度远高于陆地或海洋(淡水的相对物种丰富度为3,陆地为2.7,海洋仅为0.2)。

另一方面,淡水生态系统的封闭性又限制了其自我调节能力,系统的生态稳定性较差,使其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淡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远远大于陆地和海洋。仅从2003年到2010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淡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数量就已从2000上升至6000之多。更严重的是,如果目前的退化趋势得不到遏制,淡水物种的灭绝速度将成倍增长。这些例子只是最直观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其中所隐含的遗传、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无水可饮

造成淡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人为因素有很多,如水利工程、生物入侵、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和水土流失、过度捕捞以及不合理养殖、气候变化,等等。无论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何种层次多样性退化,均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淡水生态系统净化和涵养水源的功能,最终引起淡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

有时,外来生物入侵也会对本地水体生态造成灾难性的破坏。19世纪70年代,北美小龙虾物种扩散至瑞士,其超强繁殖能力以及所携带的致病真菌导致瑞士本地小龙虾大量死亡。分解这些死去的小龙虾需要消耗很多的氧气,这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迅速下降,有些水域甚至变得混浊,并散发出恶臭。1979年,我国的滇池以及云南许多湖泊引入太湖新银鱼这一物种后,水体中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浮游动物锐减,浮游植物激增,致使滇池及其他湖泊出现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此外,人工养殖在给人类带来大量水产的同时,也在威胁着养殖场周围的水质。

由于过度捕捞,60年前长江中游常见的龟、鳖、蟹类和其他珍稀生物,如胭脂鱼、鳗鲡及白暨豚、江豚、中华鲟等,现已十分罕见。位于食物链顶端的水生生物量锐减导致底端浮游植物激增,打破了水生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使得昔日一江春水的长江险些变成今日的开放式下水道。

目前,人类对绝大多数物种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许多物种甚至在还没有被人类发现之前就已灭绝。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系统价值和功能是无限的,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经历和认知程度。从长远来看,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就在于它为人类提供了可适应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各种机会,我们需要好好保护。

上一篇:刘墉散文读后感下一篇:答辩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