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工作汇报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固定资产工作汇报(精选8篇)

固定资产工作汇报 篇1

为了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了解固定资产现状,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行政部、财务部、IT部、内控部四部门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共同开展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固定资产清查及建立固定资产台帐

1.内控部XXX前往各地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调研,初步了解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2.经四部门达成共识,公司各资产使用部门按照生产、IT、办公服务三大类进行固定资产自查,并向各自所在地的行政部资产专员上报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自查结果,行政部资产专员将各部门的自查结果交由内控部汇总出三地《固定资产自查明细表》;

3.召开固定资产工作会议,四部门领导和专员开会讨论,对三地《固定资产自查明细表》中的资产逐项进行甄选,确定固定资产的具体项目;

4.财务部经理XXX和内控部XXX前往三地各部门进行实地核查,确定固定资产清查结果,财务部据此编制《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

5.内控部根据《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打印出《固定资产识别卡》标签,并分发给三地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求各部门在搬迁前完成标签粘贴工作;

6.搬迁后,财务部经理XXX和内控部XXX对公司三地固定资产进行了抽盘复查,并要求各部门将固定资产的新增、转移、损毁等变动情况上报内控部,内控部据此更新《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并及时传递给财务部。

7.内控部根据各部门固定资产变动情况,打印新的《固定资产识别卡》标签发放给有固定资产变动的部门进行粘贴。

8.财务部和内控部派人检查有固定资产变动部门的《固定资产识别卡》标签粘贴情况。

9.内控部依据《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整理出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部门固定资产汇总表》,发给各部门作为其部门固定资产台帐,并以此管理本部门固定资产。

二、当前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一些部门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不够重视,欠缺积极性。

2.明确划分各部门责任,加强内部控制。

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置和严格的职责权限划分,使公司各部门人员明确自身对公司固定资产所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利。使用部门对本部门固定资产责任到人,管理部门严格按照流程制度进行日常管理,财务部及时准确进行账务处理,内控部对各部门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各司其责,紧密结合,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高效运行,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及账实相符。

3.划小责任单位,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纳入到其业绩考核中。

实行固定资产单独核算,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推行公司与责任单位两级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其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通过成本核算促进责任单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交费的成本意识,以此调节固定资产的投入与退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财务部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固定资产指标体系,如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对各部门固定资产进行考核评价。在严格考评的基础上调整责任单位的固定资产结构,促使各项指标顺利完成。

4.利用ERP系统,充分实现信息互通,帮助公司实现固定资产利用最大化。通过ERP系统,了解公司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促进固定资产在各部门间合理分配和高效使用,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和浪费,实现固定资产利用最大化。

5.使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成为各部门年度、季度的例行工作。

《深圳XX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进行定期清查,要求每年年终决算前盘点一次,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相符。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盘点往往不被重视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现象长期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等情况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对固定资产台帐和固定资产卡片内容进行及时更新,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固定资产工作汇报 篇2

1 盘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各单位需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总体要求, 安排至少一名主管领导进行总的统一协调工作, 依据本单位资产实际情况实行统一盘点和分组盘点, 确保盘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盘点准备工作

1) 在进行盘点工作之前, 各单位资产管理员应通过资产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系统数据进行全面检查, 并对待处理的事项进行处理, 保证后续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详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信息系统用户手册》) 。

2) 明确从账到物, 从物到账的盘点方法, 对需要使用计量器具盘点的存货准备相关计量器具。

3) 实施实地盘点工作之前召开盘点工作布置会, 使所有参与盘点工作人员了解盘点计划和工作内容。

1.2 实地盘点工作

各单位盘点工作人员在进行盘点时基于系统资产卡片, 选择相应的盘点方式进行实物盘点 (采用人工实物盘点和条码扫描枪盘点相结合的方式) , 对已盘点而未粘贴条码的补充粘贴条码或其他盘点标识, 保证所有资产均被清点, 且无重复盘点的情况 (对批量购置的家具、设备, 需打印出相同条码逐一粘贴, 防止遗漏;对于无法粘贴标签的资产应将标签做好备案与设备存放一起) 。另外, 在实地盘点时注意观察资产的实物状态 (在用、闲置、报废、毁损等) , 并做好记录进行注明。

1.3 盘点结果的确认

1) 对实地盘点情况进行整理, 考虑清查日和清查基准日的变化, 勿将基准日后的资产重复盘点。

2) 将盘点结果进行导入或录入资产清查系统, 对盘点结果进行检查 (详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信息系统用户手册》) , 初步确定盘盈、盘亏数额。

3) 对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各项资产需查明原因, 提供技术鉴定资料及做出文字说明。

4) 在以上基础上形成盘点结果, 并由单位负责人及自查管理员签字确认。

2 固定资产损溢应提供的佐证材料

2.1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提供的内容。

1) 固定资产盘盈汇总情况 (包括盘盈的数量、金额等) 。

2) 保管人对于盘盈情况的说明 (逐项说明) 。

3) 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依据 (发票、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等相关凭据) 。

4) 单项或批量数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盘盈, 单位难以取得价值确认依据的, 经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同意后, 应委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资产评估机构, 出具评估报告。

2.2 盘亏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 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 (祥见附件) 。

2) 盘亏情况说明 (需按照一物一说明的原则, 逐项逐件做出专项说明) 。

3) 单位内部核批文件 (附本单位会议纪要) 。

4) 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 (涉及赔偿的, 应说明赔偿比例) 。

2.3 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 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 (祥见附件) 。

2) 报废、毁损情况说明 (需按照一物一说明的原则, 逐项逐件做出专项说明) 。

3) 单位内部核批文件 (附本单位会议纪要) 。

4) 不可抗力原因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 应有事故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屋拆除证明、受灾证明等鉴定报告。

5) 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 (涉及赔偿的, 应说明赔偿比例) 。

2.4 被盗的固定资产应提供内容

1) 固定资产损失专项说明表 (祥见附件) 。

2) 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 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 单位内部有关核批文件。

4) 如涉及保险理赔的, 附理赔资料。

5) 单位内部出具的责任认定 (涉及赔偿的, 应说明赔偿比例) 。

3 其他说明

3.1 定期沟通制度

各单位定期 (具体按照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要求执行) 将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通过电邮或书面形式进行汇报至国有资产管理处。内容主要包括各单位目前的工作进度, 清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协调的事项。

3.2 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各单位在清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紧急的、需及时与有关各方沟通及协调处理的问题, 经各单位提出初步意见后, 以重大问题报告的形式随时向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有资产管理处资产科) 报告。

3.3 工作简报制度

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视清查工作需要, 不定期形成工作简报, 向相关单位就有关事项进行通报。

3.4 实地核查制度

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视清查工作需要, 对问题突出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实地核查。

固定资产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地方病防治;固定资产管理

地方并防治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监测、科研或者教学服务等工作中离不开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地方病防治工作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何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现阶段最为主要问题与任务。

一、现阶段地方病防治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缺乏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明确资产管理责任

从财务管理发展现分析,部分地区对财务开支有所重视,但是却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认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比如很多单位缺少实物登记账,没有对会计账面进行反映,没有做好资产领用记录等,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不够明确。现如今,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受到社会的关注,很多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管理,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致使固定资产出现账实不符与账账不符的现象。比如后勤部门负责管理房屋、家具或者设备,而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核算,两个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沟通与交流。

有时甚至出现固定资产已经被变卖、捐赠或因特殊原因提前报废了,财务部门的账面上还继续存在的情况。医院在整个经营过程之中其固定资产会伴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固定资产存放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中的减值风险巨大。因此,《会计准则》中所提出的不计提资产减值不仅不符合管理服务的原则,并且也不符合会计核算工作谨慎性原则。

2.医院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部分单位会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与账账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或者外界捐款的固定资产并没有在账面上记录;二是部分医院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对固定资产有所漏记;三是固定资产移交不清楚,很多单位的领导人员在进行变更或者移交固定资产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并没有在账面上得到显示,甚至出现单位固定资产账面多年没有变化;四是由于部分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强烈,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账簿进行完整记录,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也没有在账面上有所反映。

3.账务处理缺乏严谨性,固定资产增减未按照标准

目前系统固定资产的来源主要是由上级业务单位配置,有些单位对一些必要资产自行购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购置的固定资产并没有进入到采购程序之中,从而导致自行采购现象比较严重;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转让、破坏或者变卖的时候序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与程序,但有些单位在固定资产处置时,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省局对固定资产处置的要求,先处置后报批,或资产已不存在而未及时申请减少,造成有账无实物,账实不符。

二、改善地方病防治工作固定资产问题的措施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地方病防治从管理层到每位职工都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将各个部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实现固定资产与检测质量、财务管理的相互融合入。另外,还需进一步整合专业资产与群众管理,设立岗位责任制度,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一次用来提高地方病防治工作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2.全面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各个单位需严格依照国家所颁布的财政法规,并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保证固定资产的法律化与权威化。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采购制度,无论是将固定资产进行变卖还是报废,都需要按照相关程序,避免不良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保证每一位员工都具备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开展固定资产效益论证分析工作。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把财务管理中货币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等相关的分析方法引入到项目的论证中,对效益可行性的固定资产进行投资,对效益不可行的固定资产不予投资,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以此提高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体质量与整体收益,这样一来,能够避免固定资产资金受到挤压。另外,还要积极构建地方病防治工作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实施统一集中管理的模式,避免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固定资产的创新发展。另外,还需要对固定资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战争做到账物相符。

地方病防治单位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积极落实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度,增强每一个员工的责任感。还需建立采购与验收等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在相互制约中提高管理效率。

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三账一卡管理制度,即固定资产总账、一级明细分类账、二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做到购入的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对于固定资产的转移、捐赠、报废要及时做出账务处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基本素养

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与专业知识。通常情况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良好的业务技能,具备基本素养。会计人员不能仅仅需要掌握记账或者算账等财务知识,还需要掌握财务会计管理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账账相符与账实相符。另外,财务会计人员还需具备法制观念与道德修养,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层出不穷,所以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道德修养,树立保护国家财产的责任心,保证国家财产与利益不会受到影响。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是地方病防治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根据发展的需要及时在实践中应对和调整,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参考文献:

[1]吴雅文.浅谈加强地病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01:75-76.

学校资产清查工作汇报 篇4

(二)资产清查范围:1.货币资金。2.铁岭技师学院资产管理系统上所有资产。3.存货。 4.对外投资及往来款项。 (三)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资产清查工作,为此专门成立了铁岭技师学院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即技师学院内部技术鉴定小组),负责本次资产清查领导工作和对发生的本单位的资产损益进行鉴定。

组 长:王全铁

副组长:王志学 王勇军 崔俊影

组 员: 高立新 李会权 张力 李严 袁晓东 杨占宏

2.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实施情况。

本次清查工作主要由财务处和资产处共同进行,各系部、各科室资产管理员积极配合。

(1)准备阶段 5月1日-5月10日

(2)实施阶段 205月10日-年5月25日。

(3)汇总阶段 2016年5月26日-5月30日。

二、资产清查工作结果

(一)经过清查发现:

1.固定资产盘亏情况如下:

序号 资产名称 价值(单位:元) 备注
1 锅炉及附属设备 540,945.41 六校合并前
2 摄像机 67,500.00 六校合并前
3 建筑物 737,783.00 六校合并前
  合计 1,346,228.41  

2.应收及预付款项1,566,046.39元 ,应付及预收款项21,810,113.87元。

3.流动资产-存货盘亏95,962.95 元。

(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原因分析。

1.资产损失原因分析

固定资产和存货损失均发生在9月六所技工院校合并成立铁岭技师学院前,锅炉及附属设备都是原来六所院校的设备,随着铁岭市商业学校、铁岭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第三职业技术学校的整体出售,这些锅炉及其附属设备也都不存在了,铁岭市粮食技工学校价值20万的锅炉在顶替粮校集中供热并网费,人社局接受时委托审计局进行了资产清查,情况属实。90台摄像机,每台价值750元,是学生实训用的模型教具,不适真正的摄像机,经过学生的拆装,早已经破碎,不存在实物,一直没有进行处理。建筑物都是原交通技工学校的房产,印刷厂车间、学生宿舍、水泵房自己私自违建的,早已拆除,校园场地铺设和花园防护网属于维修费用,不属于资产,应当在当期经费列支。家属楼都已经参加了房改,变成了个人产权。六校合并之前,原交通技校在也聘请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交通技校进行了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和当时的审计结论相吻合。存货是一些维修汽车的配件和卫生所药品,都是20六校合并之前形成的`,没有使用价值了。

2.资金挂账原因分析:我院是由六所职业学校整合成立的,这些学校成立时间都比较长,最长达四十多年,经手的管理人员较多,情况错综复杂,有些资金现已无法核实,账龄超过三年以上的债权债务基本是从原学校账户余额结转而形成的。账龄三年以下的债权主要是学院各项业务活动暂付款、债务主要是代管的各种款项。

(三)资产损失、资金挂账拟处理意见

经铁岭技师学院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即技师学院内部技术鉴定小组)鉴定,对清查出的资产损失、资金挂账拟处理意见如下:

1.固定资产损失处理意见:

(1)建筑物:均为原交通技校资产,印刷厂车间、学生宿舍、水泵房价值合计73795.00元,因此房屋已拆除,申请冲减固定资产。校园场地铺设、建花园和防护网价值63248.00元属于维修费用,不属于固定资产,应冲减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家属楼600,740.00元已参加房改,变成了个人产权,应冲减固定资产价值,在20也聘请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交通技校进行了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有相关的审计报告。

(2)90台实训设备价值67,500.00元,实物不存在了,申请作为盘亏处理。

(3)锅炉及附属设施价值540,945.41元,由于商校、一职校、二职校、三职校房产都已出售,这些设施也都不存在了,因此冲减固定资产。铁岭市粮食技工学校价值20万的锅炉在20顶替粮校集中供热并网费,20人社局接受时委托审计局进行了资产清查,情况属实,因此申请冲减固定资产。

2.流动资产—存货是一些维修汽车的配件和卫生所药品,都是年六校合并之前形成的,没有使用价值了。申请作为流动资产损失处理。

3.应收应付款项及时处理:对账龄超过三年的应收应付款项认真核实核对,确实无法收回或支付的申请作为呆账、坏账处理;账龄在三年以内的债权债务经常核对余额,及时清收和支付,避免时间过长。

三、对资产清查暴露出来的单位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一)存在的实际问题。

1.往来款项挂账时间长,历史遗留问题多。

2.对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不够。

(二)原因分析。

1.重点放在2008年学院成立以后购买的资产管理上,没有对以前存在问题没有进行及时处理。

2.以前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

3.整合前各学校财务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管理人员更迭频繁,也无内部控制制度。

(三)改进措施。

1.学院成立资产管理处,对学院的资产实行全面、规范管理。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建立了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购建、报废处理、管理责任等机制,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固定资产工作汇报 篇5

一、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改革不放松

改革势在必行。2003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经过两年反复多次调查研究,发现县直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十分严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改制时国有经营性资产严重流失。有的企业不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或者不经评估,随意定价转让变卖,个别人受益。2000年8月国有企业改制前,全县经济管理部门国有资产有2亿多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有1亿多元,由于监管不到位,这些国有资产随意低价变卖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人从中获利;甚至还出现个别留守人员有“监守自盗”现象。

二是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或出租后的资金缺乏监督。有的将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或出租后的资金自用;有的部门或企业在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中存在“自卖自买”的现象;还有的部门和企业以职工安置不足为由,自行组织资产变现,脱离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三是拍卖国有经营性资产的专项资金,不是用于安置职工。有的用于购买小车;有的用于装修办公楼;还有的以各种名义给自己发福利。而把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推给政府。

四是转移国有经营性资产。有的单位将国有经营性资产以“化整为零”的办法,把国有资产经营性资产转移到其下属单位,制造本单位无经营性资产的假象;还有的单位将临街店面分给本单位职工,集体私分国有资产。

五是监管不到位。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出资人出现“空位”和“缺位”,致使国有股本不能保值增值。

六是重债务轻债权。有的企业改制后,对企业销售人员的货款和社会上的债权不闻不问,致使企业债权“躺在帐上无人问津”。

通过调查、分析和论证,县委、县政府常委会和常务会认为:上述种种问题和现象的产生,是1998年机构改革后,政府部门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错位、越位问题,已演变成出资人“空位”“缺位”,它形成了各部门各单位对国有经营性资产只有权利,没有责任,更没有人或机构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真正负责。这也正如群众称这些问题是一种“群龙戏水”现象,有的人借这种体制的机制的漏洞和弊端,想方设法将国有经营性资产挖空。就在笔者此次调研之时,××县纪委正在查处某单位几个领导,从1998年到2003年(此次改革前)的几年间,将卖公家店面、公房的收入,采取开虚假工程款发票等手段,集体私分、贪污和挪用公款80多万元的重大案件。事实表明,原有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将国有经营性资产分散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经营,难以确保资产国有经营性经营资产的公开、公平、公正;难以堵塞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跑、冒、滴、漏”。对国有经营性资产既无保值增值的机制,又无任何监管的措施和手段,他只会成为国有经营性资产流失的一个又一个的“黑洞”,甚至诱导有的干部“下水”,成为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蛀虫”。为此,改革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实行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势在必行。这不仅是防止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继续流失、保值增值,而且是从源头上构筑和治理腐败,防止干部走向反面的一道重要的防线,只有从源头上堵住它,才能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本县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果断做出决定,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改革不放松。全县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必须做出重大的变革。为此,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已改制企业的国有经营性资产,一场实行重大改革的序幕在××县拉开了。

二、不管难度有多大,强力推进实施它

心动更要行动。

(一)建立机构。县委、县政府在2003年9月,立即组建了××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与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正科级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定编8人。并且明

确了他是全县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的主体。

(二)制定方案。2004年3月5日,县委、县政府随即制定并下发了《××县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营运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原则、范围、权限、接管方式、营运办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纪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组织发动。2004年

3月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直属单位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大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部署了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的总体方案,并强调要做到“四个到位”,即:端正态度,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大会上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形势,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营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求真务实,确保资产监管到位。要坚持彻底性、公开性和稳步推进性原则;凝聚合力,确保接收工作到位,确保监管营运、债权债务和市场运作要规范;严明工作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到位。

(四)资产接管。县委、县政府紧接着组织了由县委办、政府办主要领导为组长,由纪检监察、国有资产营运心、审计、财政、国土、房管等部门骨干参加的两个工作组,历时三个多月,对59个县直部门(单位)的国有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核实登记和产权交接。在产权交接过程中,县委办、县府办、组织部、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带头做出表率,在开会第二天,就将本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全部移交到县营运中心,其他的太多数单位是支持和配合的,但也有少数单位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以各种方式来阻挠。其表现:

一是有的领导在认识上有差距。站在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利益上,以强调要改善办公条件和单位职工福利、待遇等借口为由,对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接管,不理解、不支持、不上交。

二是变换各种花样来抵挡上交国有经营性资产。有的部门和单位将其国有经营性资产化整为零,全部转移到下属单位,制造无经营资产的假象;有的单位以做办公场所、车库、打字室为由,不移交资产;有的单位虽然企业已改制,职工已安置,但仍以留守人员需要发工资为由,不同意移交资产;有的部门干脆不提供经营性资产的出租合同,现场清查时指鹿为马,拒绝接管;有的单位和企业联手,以资产抵押为名,借企业破产之机,将属于企业本身的部分资产或资金转移到特殊机构隐蔽起来;有的对工作组避而不见,硬顶不交;有的故意制造矛盾,以本单位的国有经营性资产被县接管而无钱发本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为由,要这些老同志到县里上访,干扰移交资产;有的单位抱着“只要平,不要赢”的思想等待观望;有的将店面上交后,故意停店面的水电,利用承租户来阻挠接管;还有的向县主要领导打小报告,说县营运中心出租店面的钱比他们出租的钱少,来干预和阻止接管工作。

对此,县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已进入攻关阶段,不能“九十九头牛下水了,因一头牛不下水”而影响整个接管工作的大局。要不管难度有多大,强力推进实施它。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大会上指出:国有经营性资产实行集中管理营运,牵涉到部门利益的调整,牵涉到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并强调,各单位“一把手”要负总责,认真对待,排除干扰,积极配合,协调动作,强力推进。做到“三个一”,即:一个调子唱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鼓劲要抓到底。要以坚定的信心、过硬的措施、务实的作风,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要求接管,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视情节轻重,要给予相关人党纪、政纪处分。由于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工作稳步推进,通过上下努力,在三个月内,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县直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接管工作,而且未发生一起集体越级访。

三、不管工作多艰辛,继续朝前劲不松

开弓没有回头箭。国有经营性资产交接后,这只是改革的开局,县委、县政府要求国资营运中心,代表政府依法行使职权,切实履行全面监管职能,不允许出现“错位、缺位、漏位”现象,要按照制定的改革规则和实施方案,精心筹划,规范动作,要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国资营运中心迅速进入角色,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加强对国有(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变现处置的监管。除县城范围内的国有经营性土地以外的国有(集体)资产处置,全部由国资营运中心统一公开拍卖,变现收入首先进国资营运中心专户,根据该单位财务情况进行核拨,国资营运中心全过程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是国资营运中心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因银行贷款而被法院冻结或已抵押给银行的资产的监管。

三是国资营运中心要加强对于县政府以土地等国有资产入股的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本的监管。按“收支两条线”原则,把企业股权红利全额上缴国资专户管理。

四是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先后制定了《××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营运实施方案》、《××县国有(集体)资产集中监管、处置实施方案》、《××县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合同》、《关于理顺店面管理关系的紧急通知》等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

五是为免除原产权单位的后顾之忧,又能确保部门的正常运转。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较为科学和合理的返还比例。

六是县委、政府加强了对国有资产营运中心的领导。县纪检监察部门加大了对国有资产营运中心工作的监督力度。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为提高本身干部政治和业务素质,尽快培养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国资干部队伍,也制定了较为健全和科学的制度及考核办法,并加强了对国资干部的监督。

××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不管今后的工作难度有多大,不管面临将要开展的工作有多艰辛,将一无反顾地将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其他的改革结合起来,不断地将国有资产的改革推向前进。

四、几点启示:

一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保值增值。

二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营运,通过投资导向、股权流动的调控作用,实现“无中生有”、“小中聚大”,最大限度地集中县财力办大事。实践表明,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营运,对政府集约资金,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是一个最现实、最可靠、最稳定的筹资平台。

三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堵塞国有经营性资产流失的“黑洞”,有利于从源头上构筑起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防线”。

四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有利于解决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缩小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促进社会的公平。

五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减少了有的干部调动、提拔时,想去有国有经营性资产的单位,而四处找县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情况。

固定资产工作汇报 篇6

一、整体情况:

目前,我局已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5项,其中重点项目9项,续建项目47项,新建项目9项,目前已列入统计范围的项目5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续建项目47项,新建项目8项。

自上次会议后,我们针对出现的调查后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少于年初计划总投资(190亿元)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经过分析,主要是廉住房、道路建设、园林绿化这三个部分少于计划投资,差额在63亿左右。经过我们与市统计局沟通,目前掌握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廉住房、道路建设、园林绿化三个部分,由于是开工一个项目就报一个项目的计划,因此现在所报的数字较小,但这三个项目是市里面的政治任务,即使项目不开工,但在数字上也会反映完成,仅廉住房一项,全市投资在70亿以上,分给我区的计划是50亿,道路给我区的计划是5亿,目前掌握的情况是要超20亿,综合起来,这三项到年底补齐63个亿的差额是应该有保证的。

二是一些学校项目,如:十二中新校、九中新校、一中初中部、五中、铁一中、大同师范、市特教学校等可以入我-1-

区统计库,以上2012年合计投资6.4亿元左右。

三是项目主体不在我区的项目,有两种途径可以解决:一种是企业在我区再注册一个法人单位,另一种是企业委托我区企业代报数据,但这两种办法都需要区政府出面协调。

四是一些新项目相继开工,如王府井购物广场、凯旋城等,但是否具备入城区库条件还不清楚。

二、下一步工作

1、目前我们已对各个街道所辖区域新项目排查工作进行了分工,下一步是摸清新项目实际情况,主要是了解项目主体的注册地、投资总额和2012年投资额等方面的信息。

2、对廉住房、道路建设、园林绿化三个部分进一步进行跟踪。

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制度与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的流失, 是设备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相关规定,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修订了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提高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逐步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力度等方面, 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固定资产分类

公司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 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的物品, 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 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要作为固定资产来加以管理。固定资产采购费用主要来源于公司资本性支出计划, 主要为技术改造计划和更新改造计划。公司的固定资产是按其基本属性和特征, 根据国家编制的《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及固定资产编码管理规则等进行分类及编码, 将其分为9大类。即:0类为金属切削机床;1类为锻压剪冲设备;2类为动力设备;3类为电器设备;4类为起重运输设备;5类为工业炉窑及处理设备;6类为木工机械和铸造设备;7类为试验设备;8类为工程机械;9类为杂项设备。统称为机械动力设备。A类为建筑物;B类为构筑物;C类为计量仪器设备;D类为计算机 (器) ;E类为管理用具;F类为工艺装备;G类为传导设备;H类为土地;Z类为其他。

二、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入账和建卡要求与内容

1. 技术改造和更新改造项目的管理内容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 固定资产购置安装 (竣工) 完工后, 采购部门应组织施工单位、使用单位等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签订项目竣工验收单, 由资产管理部、规划发展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办理新增固定资产的移交签证手续, 并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

(1) 费用管理。项目的决算费用一般包括建筑费用、安装费用、设备费用、其他费用。在固定资产的建账立卡过程中, 由于投产时间与资产移交日期存在差异, 有的还相差很多。例如, 某单位的车体组焊台装置在200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到2009年才建卡入账, 由于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 一些设备和土建设施因设计不合理或缺陷等原因已进行更新, 而这些资产因未建账而没有办法办理报废手续, 造成项目竣工移交资料与实际固定资产实物不符, 给今后设备维修改造带来不良影响。

(2) 应真实反映资产形成情况。为能真实反映资产形成的情况,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跟踪完成情况, 尤其是投资量大、建设时间长、形成资产价值因素多的大型项目, 不但要掌握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情况, 还应从项目设计到施工、建成投产、办理固定资产竣工移交, 都要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详细记录有关参数及数据, 主要包括: (1) 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及日期、重量、外形尺寸、主要技术性能、附属设备等。 (2) 建筑及构筑物名称、面积、结构、特征尺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具体管理人员要按照固定资产编码管理规则, 统一授固定资产编号, 并移交财务部门。财务部负责进行费用核算, 分摊后办理固定资产转固、列账手续。转固完成后, 还要负责发放固定资产变动单和固定资产卡片至各使用单位及资产管理部。规划发展部根据采购部门项目负责人填写的《技术文件交接单》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后, 将全部商务、技术文件交规划发展部档案室进行资料验收归档。

2. 采购程序与要求

在设备采购过程中, 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设备采购及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办法》执行, 在每个项目开工前期, 必须做好市场调研、比价和比选工作;设备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万元以上、建设工程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 必须按照文件要求组织招标采购;进行技术和商务洽谈, 签订购货合同时, 必须严格遵守合同审计程序;组织好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的初步验收、安装调试和最终验收工作。要全过程严格执行项目控制程序, 禁止任何一项不合理费用支出, 确保投资效果。项目完成后, 项目负责人要严格执行《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管理办法》, 及时对项目进行转固及归档, 规范归档文件与技术资料, 保障项目后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验收程序与内容

设备采购过程中要主要抓好前期调研、设备验收、转固归档3个环节。例如, 某单位采购了1台进口卧式加工中心, 在项目的实施初期, 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使用等相关职能处室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 与多方厂家技术交流, 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的设备生产厂家, 走访其用户, 了解使用情况, 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在设备验收阶段, 充分做好预验、终验工作。设备在厂家生产完成后, 还派出验收人员到厂家进行预验收, 对设备的外观、零部件配置、几何精度、位置精度、标准件加工、现场操作、培训等进行全面检查, 对查出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并限期完成, 避免了设备到我方现场后, 再发现问题而处理不方便的情况。设备预验收完成后, 安排到我方现场, 完成了安装、调试后, 还要对设备进行最终验收。验收内容包括: (1) 预验收内容。保证设备运输过程中机床无损伤、精度未丢失。 (2) 厂家对我方生产加工的典型工件进行现场工艺编程、实操、培训等, 确保尽快投入生产运营。 (3) 设备验收完成后, 项目负责人尽快完成设备采购全过程的商务、技术资料的转固归档备案工作。保证后期的审计、维修等全过程管理的资料备查工作。

三、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1. 固定资产调转与报废

(1) 将暂不使用的固定资产, 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 可以调转与报废。在工艺调整中, 固定资产要在公司各部门之间调转。工作流程是: (1) 使用单位填写固定资产调转申请表, 经调转部门领导、会计签字, 资产管理部同意后, 递交财务部门做账务处理。 (2) 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应及时变更, 最后调入单位凭“固定资产调转通知单”到调出单位检查固定资产状态, 清点附件、资料, 确认齐全后, 提取固定资产。

(2) 固定资产报废要本着严肃、认真、慎重的原则。符合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经专业部门技术鉴定后, 应及时办理报废手续。经审批同意的“固定资产拆除报废申请表”由资产管理部和财务部备案, 对固定资产进行调账和财务核销处理。申请报废条件是: (1) 主要结构和部件损坏严重无法修复, 或修复费用过大且不经济。 (2) 因固定资产陈旧, 技术性能低, 无利用改造价值。 (3) 因事故及意外灾害造成严重破坏, 已无法修复。 (4) 因改建、扩建工程需要必须拆除。 (5) 因能源消耗过大, 继续使用得不偿失, 或因环境污染超过规定标准又无法改造。 (6) 国家政策规定应予淘汰报废等。

针对使用单位提出的报废申请, 会同技术、使用人员等需逐一进行鉴定, 确定哪些为技术性能差、耗能高需拆除的设备及设施。例如, 某单位20世纪70年代自制的1000 t油压机、6 m龙门刨床等, 因报废、处理及时, 为购置新设备打下良好基础。可见, 在项目更新改造时, 项目负责人要协调好相关管理部门及时上报固定资产报废清单, 以加强项目的前期管理。

2. 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

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就要定期对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对在清查时发现的资产盘盈与盘亏问题要严肃对待。对盘盈资产要查清资产来源;对盘亏资产要查清原因及去向, 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管理部门要写出专题报告, 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才可办理相关手续。故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 要认真对待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问题, 由此来监督固定资产的形成、使用和处置工作状况。

3.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其他形式

对于连续停用3个月以上的固定资产, 由资产使用单位提出《固定资产封存报告》, 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封存。固定资产封存时, 由资产使用单位负责做好清洗、检修、涂油、排除内部积水等工作, 保持完好并切断电源, 挂上封存标牌。财务部门转入未使用固定资产账户。资产封存期超过1年以上, 确认为“不需用固定资产”后, 应列入多余闲置资产。

被列为多余闲置、报废固定资产, 或封存期在12个月以内暂不使用的固定资产, 可采取转让、调剂等多种方式盘活变现, 按照《闲置报废设备处置管理办法》, 使在此项下的固定资产降到最低限度。例如, 2012年共组织鉴定报废设备168台, 包括油压机、磨齿机、天车、变压器等。按照《闲置报废设备处置管理办法》, 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现场对报废设备逐一鉴定, 分期分批制定出《待处置设备价格表》, 定出单台设备的最低限价, 会同财务等相关部门共同签字后, 报主管经理审批。处置设备时, 采用招标形式, 价高者中标。原则是所出售价格必须高于最低限价, 通过这种方式, 及时将报废闲置资产进行处置, 既优化了资产结构, 又使公司取得良好收益。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工作汇报 篇8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度不完善,日常管理及清理基础工作较薄弱。目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有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度不完善,管理及清理工作无章可循。在平常的管理中,有些部门采购经常身兼多职,既管验收又管采购和报销,有的不进行验收,而只凭购货的发票进行登记,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人员没有定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一些盘点,对财务部门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错、漏现象没有及时的更正。其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重复购置闲置多。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资金主要是来源于财政补贴或者是财政拨款,有些事业单位部门仅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不管是不是需要,盲目争规模,要投資,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等,形成了人为的浪费现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建缺乏一个统一的监管制度,单位设租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大量的寻租现象,固定资产的筹资计划不完善,缺乏一些民主决策,个别领导同志说了算,并且缺乏一些单位外的制约,购建工程的决算预算也不真实,招标投标等竞争机制的引入比较滞后,尤其是县乡以下的政府部门采购控制还没有走上正轨,固定资产的价值失真。固定资产购建中出现的一些非法违规行为,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腐败滋生,时有“楼房建起而官员倒下”现象的发生。而且固定资产购建后,存量和流量管理工作不严,普遍存在者“重视购建轻于管理”的想法,固定资产的使用、处置、维护,出租与出借,以及报废和调拨等方面管理工作不规范,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这些环节也比较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再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也有不少问题。财务部门人员不是财会等相关专业,整体素质低,依照法律法规理财的观念比较淡薄,财会队伍不稳定,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经常身兼多职,疲于应付,作用发挥不到位。有些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高,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使一些先进的财会管理方法制度难以开展推行。第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少事业单位存在着重购建轻管理的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有些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规章知识与固定资产使用的学习,造成了部分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较淡薄,思想认识上不够,责任心也不强。因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意识不强,这也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浪费、闲置等现象经常出现的原因之一。第五,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缺乏切实有效地监督与监管。在采购或供给产品的时候,事业单位部门收集掌握的信息可能是有限的,不充分的,此时由于缺乏有效地制约监督权力,可能会导致单位决策失效或失败,造成国有资源的损失。

二、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措施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完善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学习,提高管理意识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研讨会等,使相关人员意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与财会人员的责任心;单位多组织培训,请专业的管理人员讲课,根据单位实际的情况,必须加强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适当采取倾斜政策,优先安排有能力的年轻骨干外出培训学习,在提高管理能力的同时,使其了解到先进的管理模式,开拓视野,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实施优惠政策推动人才引进。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创造一些优惠政策,引进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工作经验的人才,通过优秀人才的带动,可以有力地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其次,要进一步实现财务与政事的分离,建立健全独立的规范的现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体系,改变过去那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行政化的做法,建立更加高效和灵活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包括:预算拨款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控制制度,从而整体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效率。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存在着资金不足,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现象,这些直接影响到了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应该加快推进财务制度改革,要扩大事业单位依照法律理财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再次,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相关的一些会计核算方法。要对固定资产的全面情况进行清查,根据当时的市场上,完全重置价值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根据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单价,未来使用状况,减值风险大小等因素,进行重新分类,分别确认固定资产的旧总额和折旧年限,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进行按月计提折旧,每6个月或1年进行一次减值评估。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开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将清查固定资产时确定的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固定资产”科目贷方。资产负债表应当单独列示“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金额,以便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第四,完善监管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各制约和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制约和监督的整体效能。应综合运用多种制约和监督形式,继续拓宽监督渠道,把政府专门机关监督,社会团体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大力提高监督的效能。同时,也要明确监督的重点。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的制约和监督。如果领导干部腐败变质,会给党和人民造成更严重的损害,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要加强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落实好资产管理的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和健全实物登记账,对固定资产从购置,验收,领用,报废鉴定到报废必须进行全程得监管。应当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查,处置机制,并严格加以执行,落实到人。要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的盘查工作必须要认真落实,从制度,时间,人手抓起。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及配合。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的能力;有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立。

参考文献:

[1]郭建华.事业单位经营性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初探——兼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创新.交通财会.2008(08).

[2]白絮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9(11).

[3]裴小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项措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

[4]梁春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真实完整.财经界(学术版).2009(01).

上一篇:国旗下演讲稿新学期寄语下一篇:一次特殊的作业小学生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