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精选10篇)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篇1

一、基本情况、命题说明:本次考试内容是《世界历史》上册,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内容:①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 ②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④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抗争;⑤美俄日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历史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从历史事件中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历史人物中学习伟人的思想品质,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

2、阅卷情况:本次共阅卷207份。满分1人;最高分40分,最低分0分;36分(优秀)以上的31人;24分(未及格)以下的108人;24分(及格)以上的99人;其中10分以下的23人;第一卷历史平均分15.01分;第二卷历史平均分8.43分;平均分23.44分。从分数分布情况看,低分的人数比较多,在后一阶段要加强辅导。

3、存在问题。

学生没有认真看书,对教材不熟,答题格式不讲究,一是书写差,错别字多,二是答案不完整,答题的条理不清楚,层次不分明。

二、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读教材的大字、小字、图、表。、注重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扎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细致、到位,不能有漏洞,始终紧扣教材。

5、强化训练,精选习题。习题体现层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后期复习、授课,将会为大家提供教、学案,请大家及时联系,认真领会,也能做到举一反三。

6、加强答题品质的培养。杜绝写错别字,书写整齐、卷面整洁,答题规范,层次分明。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篇2

关键词:历史联系,历史教学,《“蒸汽时代”的到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学科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些教材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简化了许多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深化历史教学。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围绕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影响,介绍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等机器的诞生及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等内容,但教材的篇幅并不长,介绍的内容不多。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学除涉及前面的内容之外,还应涉及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等内容。若用传统的观念和方式教学,就是纯粹学习(或讲授)教材,势必单调、苍白,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无益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更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巧用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实教学内容,深化历史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笔者以《“蒸汽时代”的到来》为例,谈谈运用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深化历史教学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用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深化历史教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产生的根源。本课从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看,除了英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海外市场等有利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这与17世纪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学时可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入手,然后延伸到工业革命,从而探究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源, 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充实新课内容,从中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分析理解问题。

二、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化历史教学

许多历史事件,表面上看似乎各自独立,但实际上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本课而言,教材分为“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和“火车的诞生”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进行叙述。粗看好像这几个历史事件似乎没有关联,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他们之间有密切联系。首先,从整体看,他们围绕工业革命这一主题,分别从工业革命的起因及开始、发展及扩展、结果及影响等讲述。第二,从具体联系看,珍妮机的发明导致工业革命的开始,但由于珍妮机等前期发明的机器受各种条件(如动力条件、自然条件等)的制约,促使人们进一步发明并不断改进动力设备和机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人们利用蒸汽机改进和发明交通运输工具, 这样的背景下,火车诞生了,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部门和行业。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在不同国家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完成,最终给人类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通过这样分析,本课涉及的几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学生对教材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已能初步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用点面联系深化历史教学

本课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这一内容。从这一内容出发,教学中可以利用历史事件之间的点面联系,从纵向或横向延伸、拓展教材内容,从而避免简单、粗浅或单纯的复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点面联系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在本课中,可运用该方法的地方很多。从工业革命联系到人类历史上的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运用归纳对比等方式,从工业(科技)革命的开始、主要标志(或特征)、主要成果、影响(或意义)等角度分析比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大量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分析、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上述联系, 一个个单纯的历史事件 (即“点”)被放在广阔的历史画面 (及“面”) 中 , 从而增长知识 , 开阔视野,学习内容不再单调而变得丰富。

四、从历史事件对现在或未来社会的影响深化历史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指出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把学生从“历史”的学习引向对“今天”或“未来”的关注,知古鉴今,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而且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本课学习中,可以让学生知道: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大机器的发明并被运用到工业生产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煤炭等一系列不可再生资源被肆意开发、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废气带来的雾霾天气、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交通运输工具的广泛使用给城市带来的交通堵塞,等等,给人类的今天或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人类又将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 通过这些问题,将工业革命与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转而关注现实,关注人类,获得启示,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价值。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篇3

第一单元

1.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描绘出春雨、夏雨、秋雨的声音特点

2.请从你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描绘春雨、夏雨、秋雨、冬雨(雪)的诗句。3.班上准备开展“话说雨的功过”活动,请你列出雨的功过各三条。4.仿写“雨说: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第二单元

1.古今中外“微笑面对失败”的名人很多,请你说出一个,并简单介绍他的事迹。

2.两位同学一个说李玉春好,一个说周笔畅强,双方不相让,最终恶语相加。假如这两个人都是你的好朋友,你准备如何劝他们。

3.班上准备开展“善待他人”演讲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此项活动写一段开场白。假如你是演讲者,请你讲一个名人善待他人的故事。

4.你知道“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吗?他们为什么没水喝?现在请你为他们想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问题。第三单元

班上准备开展一个“青春随想”主题活动,请你为该活动设计一个活动方案。你准备开展哪些生动而有意义的活动?(走进十四岁诗朗诵、十四岁青春签字仪式、书写青春座右铭、办青春知识小报、唱响青春之歌)

如果你是活动主持人,不知道该怎样讲的话,就请把98页第一段作为开场白吧!第四单元

1.班上开展“看名人怎样读书”活动,活动内容有三项:编辑《书的名言》、出“名人读书经验与方法”小报、“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请你完成下面作业:①写出一句书的名言。②说说你准备出“名人读书经验与方法”小报的构思框架和主要内容。③你准备讲哪位名人读书的故事,大致内容是什么?

2.有人认为应多读流行作品,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名著。班上就此举行了一场辩论赛,请你为正反两方各列举两条理由。如果你是主持人,在活动结束后作总结发言,你会怎样说? 3.就“读图”与“读书”进行讨论,分别指出其长处和局限性。(与上面一题同)4.小明想在家里上网阅读有关名著,但他父亲不同意,理由是网上东西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青少年自控能力弱,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也担心小明利用网上阅读作为幌子打游戏。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5.学校团委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①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②在班上,班主任让你主持这项爱心捐助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③在捐赠的书中,有四大名著和《鲁滨孙漂流记》《简爱》《格列佛游记》《爱的教育》《童年》等国外名著,同学们准备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写一个简要的名著介绍,请你选择上面的一部作简要介绍。④请在名著的扉页上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写几句简短的赠言。

6.班上准备开展“书的旅行”活动,假如你拿出你最喜欢的《哈利波特》,让它去“旅行”,现请你制作一张书签,请说说你的设计框架,并在书签上写下你想对后面读到这本书的人最想说的一句话。

7.向大家介绍一本新书,并作简要的评价。第五单元

1.班级在本学期的“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了一次辩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小王同学说:“比尔·盖茨是世人公认的成功人士,人们提到他,总会在他的用心

爱心

专心 名字前冠以‘世界首富’的称谓,他的财富就是他成功的标志。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金钱。”你是否赞同小王的说法?为什么? 2.张三的10元钱丢了,李四捡到后径直揣进了自己的腰包,王五劝他交到德育处,李四说“我捡到的又不是偷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3.街东头的那个穷光蛋去摸彩票。中了五等奖,得款50元。甚喜!这个冬天好过了。他可以拥有棉袄、棉裤和棉鞋了。

街西头那个穷光蛋也去摸彩票。中了头等奖,得款500万元。狂喜!首先大宴宾客,热闹三天,煞是风光,耗款3万元,小意思。然后买西装、配手机、穿金戴银,容光焕发,一扫穷气。再次,买房子,满街转悠,要带车库的。第四,就是买车了。“夏利”太次,“奔驰”太贵,还是“桑塔纳”吧!第五„„第六„„第七„„

过年的时候,街东头那个穷光蛋还是到处晃悠,自得其乐的样子;而街西头那个穷光蛋却在劳教所里,据说是因为赌博、吸毒、闹事„„

拥有50元,街东头的穷光蛋还是穷光蛋,只是解决一点小问题;拥有500万元,街西头穷光蛋成为大富翁,却制造出一堆大问题。文中街东头穷光蛋中了50元解决了“小问题”,街西头的穷光蛋中了500万元,却制造出了“大问题”。假设你是一名理财专家,请给这位中了500万的“穷光蛋”拟一个合理的计划。4.小明家里一月收支如下:父母工资收入4200元,物管费、水电费、生活费、电话费等必要开支1600元,小明父亲抽烟400元,母亲买化妆品300元,小明平时零用100元,给老人400元。走亲访友及杂支(打车、平时打牌、一家人买衣服等)平均1200元。这样下来,一月大约节余200元。按照这样的开支,小明读大学的经费就存在问题。请你结合你家里情况,给小明家设计一个合理的理财方案。5.对中学生花钱“大方”“豪爽”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如果就这个问题作一个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你准备怎样做?又怎样写?(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就请看178页吧!)第六单元

1.请写出你最崇拜的一个英雄人物,简要介绍他的英雄事迹,并说说你崇拜的原因。2.请写出你学过的英雄人物所留下的诗章(不少于5句)

用心

爱心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篇4

一、填空题:

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2、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3、从苏联解体这个事件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得到的启示是:

A、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只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实行一党制 D、不能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 4、1968年,有一个国家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进行了改革,但被苏联镇压。这个国家是:

5、当前,我国正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要吸取东欧改革的教训,这就是:①要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要将外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③要严格控制通货膨胀④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6、导致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7、1990年3月,有一个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的国家是: 8、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将原来的印度分为:

9、非洲独立年是指:

10、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标志是:

11、在1994年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是:

12、地处中东地区,不仅是战略要地,而且是世界石油宝库,有“石油湖”的美誉。这个地方是:

13、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

1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15、生物工程的核心是:

16、电影的最初形式是:

二、探究题:

1、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材料一 东德的政治剧变,为长期谋求德国统一的西德政治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西德前总理)科尔“从内心感到历史的方向在朝统一前进”,认为“德国问题已摆上了案头”。

材料二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在分裂40多年后最终实现了统一。

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90年德国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统一的?德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统一的经历,分析那次完成德国统一大业的人物是谁?是如何完成德国统一的?

爱心

用心

专心(3)、请简要分析1990年德国实现统一的原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兴起了哪四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致使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

4、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新的表现?霸权主义实施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请结合实例回答上述问题。

5、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形成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哪些?

三、综合运用: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对苏联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

2、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不少国家外债负担沉重,人民生活水平大同幅度下降。

材料二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东欧剧变的原因是什么?

(2)、以上材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有什么启示?

爱心

用心

专心(3)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个历史事件有哪些相似之处?

3、材料一

印度自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以来,印度人民不断发动反抗殖民者的斗争,为捍卫国家尊严而斗争,为争取自己的民族主权而斗争。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印度再次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请回答:(1)请根据史实简要介绍二战前印度人民“不断发动反抗殖民者的斗争”的过程。

(2)二战前,印度人民“不断发动反抗殖民者的斗争”的结果如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再次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4、回答下列问题:(1)长期以来,中东地区战争不断,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被称为现代世界的“火药桶”。请举例证明这种观点。

(2)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请回答:(1)提出这个“咨文”的美国总统是谁?他宣称的“外来压力”指的是什么?

(2)美国的这一政策被称为什么?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爱心

用心

专心

6、材料一

美国制造的波音747客机由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除自制外,还由来自6个国家的2万家企业制造。

材料二

2001年9·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不久,珠江三角洲的一些立足于出口的工厂解雇了不少工人,失业的工人怪罪工厂的老板,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恐怖分子,他们制造的恐怖事件打击了美国的经济,从而减少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材料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成为当代人经济生活的“情语”。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在这一趋势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是什么?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绩?举一例来说明。

7、阅读下列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欧洲“冷战”,对亚洲发动局部战争是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什么是“冷战”政策?

(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什么表现?

(3)举出美国对亚洲的局部战争中侵略的国家。

8、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请列举:(1)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成就:

(3)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

(4)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及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5)三次科技革命中利用了哪些新能源?

(6)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什么共同点?

爱心

用心

专心

(7)中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为新能源的利用做出过世界性的贡献?

(8)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如何利用这一发明的?

爱心

用心专心 5

初三历史第五、六、七单元复习题答案

二、探究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的改革,却激化了苏联的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由此说明:共产党执政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要“重视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采取正确的对策来应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1)美国和苏联对峙,矛盾当牛做马,1948年引起了柏林危机,德国分裂。(2)在英、法、美、苏四大国的策划下,以东德(民主德国)并入西德(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是在东欧剧变、苏联即将解体的形势下完成的。(3)东欧和东德社会制度剧变,西德国力强盛;统一符合德国人民心愿;苏联放松对东德的控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德的“和平演变”等。

3、四个国家或地区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原因: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借鉴:必须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必须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必须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4、(1)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2)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如:美国多次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3)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白泛滥。最为典型白事件是“9·11”事件。

5、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面临的问题:合理利用资源、能源问题;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控制人口增长的问题;开发利用究竟、海洋问题;毒品蔓延、国际组织恐怖浩劫猖獗、核武器扩散问题等等。

三、综合运用:

1、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这一体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影响:工农业比例失调,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苏联每届政府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根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2、(1)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2)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必须深化改革,改变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共产党丧失国家政权;社会制度的变革;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第二次低潮。3、(1)19世纪中期起,印度人民举行过民族大起义和要求实现自治的反英运动;20世纪三十年代,印度再次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2)虽未达到国家独立的目的,但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在“印巴分治”的前提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分别于1950年和1956年宣告成立。根源:既有该地区历史上的民族宗教对立问题,更是英国在被迫结束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时所采用的“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后患。印巴分治既是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又是不利于印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源之一。4、(1)1948-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先后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直到21世纪初,巴以冲突仍时有升级和加剧的趋势,是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海湾战争的爆发等。(2)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缺乏河流少,水资源分配和争夺的矛盾突出;土地之争;大国插手该地区使原有的矛盾更加复杂化。5、(1)杜鲁门;来自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压力。(2)“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对峙的“冷战”开始。6、(1)经济全球化。(2)跨国公司;海尔电器的总部在中国的青岛,它在美国工厂生产的家用电器已经位居美国同行业的前列,在美国各地的很多商场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海尔电器。

爱心

用心

专心

7、(1)略。(2)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朝鲜、越南 8、(1)蒸汽机。(2)内燃机。(3)电子计算机。(4)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蒸汽(水力)煤;电力和石油;原子能。(3)都利用了新能源;科技创新的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4)火药。(5)唐朝用于军事,明朝用于开矿,应用有局限性,没能全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爱心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圆锥的侧面积展开图是扇形,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重点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难点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过程

(一)情境探究:由具体的模型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认识圆锥各个部分的名称

把一个课前准备好的圆锥模型沿着母线剪开,让学生观察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学生容易看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如图 28.3.6,我们把圆锥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与圆锥顶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母线,连结顶点与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如图中a,而h就是圆锥的高。

问题:圆锥的母线有几条?

(二)实践与探索 :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问题;

1、沿着圆锥的母线,把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与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2、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与圆锥中的哪一条线段相等?

图23.3.6 待学生思考后加以阐述。

圆锥的底面周长就是其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弧长,圆锥的母线就是其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半径。

圆锥的侧面积就是弧长为圆锥底面的周长、半径为圆锥的一条母线的长的扇形面积,而圆锥的全面积就是它的侧面积与它的底面积的和。

图23.3.7

(三)应用与拓展:

例1、一个圆锥形零件的母线长为a,底面的半径为r,求这个圆锥形零件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解 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该扇形的半径为a,扇形的弧长为2πr,所以

爱心

用心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篇6

【学习目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学习重点】: 《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自主梳理】:

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 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运动,首先在()兴起。

2. 八国联军侵华:()年6月,()、()、()、()、()、()、()、()八国组成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 抗击侵略者: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抗八国联军的侵略,在()、()、()等地痛击侵略者。

2. 义和团运动失败: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挟持()逃往西安,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 意义和教训: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义和团蒙昧迷信及其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三、《辛丑条约》 1. 签订时间:()年,英、俄、德、美、日等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2. 内容: ⑴ ⑵ ⑶ ⑷

3.影响: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2.《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什么?

【我夯基,我达标】

1.近代列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攻占过北京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连德国皇帝也认为“这使欧洲人在亚洲人面前丢脸”的时间是()

A大沽口阻击战 B廊坊车站战斗 C天津保卫战 D北京保卫战 【我综合,我发展】

4.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割地最多的条约是《

》;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强迫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是《

》。

5.“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义和团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6.历史诊断:

⑴1900年6月,英、俄、德、美、日、法、意、葡八国组成联军,悍然发达侵华战争。错误: 改正:

⑵在近代,北京曾遭到列强的两次攻占和掠夺,第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是甲午中日战争。错误: 改正: 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自1900年开始,至1911年结束。错误: 改正:

⑷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允许中国人居住。错误: 改正:

⑸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错误: 改正: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⑴“北京二度被占领”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⑵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

⑶你对“清朝变成洋人廷”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篇7

我的这则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学生一下就猜出来了,积极性很高。然后让学生看松鼠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显示了松鼠的特点,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尊重个性,学会合作。

这节课在识字教学环节中,让孩子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朗读时,从自己的感悟出发去朗读。

三、巧妙设疑,激活思维。

在提问“松鼠怎么活动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时,让学生去思考,使学生知道了松鼠的特点:机灵。从而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认识到松鼠没地方住了,没东西吃了,体会到着急,担心,害怕的情感,再带着这种情感读文。

四、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教学本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丰富了学生对松鼠的认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但我的教学过程中,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人文方面的教育。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篇8

地球的新生

这一节课主要是海报的设计,但是主题定成了保护地球环境的海报制作,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渗透生命教育这个主题例如,第一部分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有山川、海洋、河流等,第二部分出示了“哭泣的地球”,地球上一些备受污染的地方,大气污染、水污染、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再来讲海报的制作,这样一来学生在画的时候也就有内容了。整堂课讲下来,我总结了一下,有两点不足:一是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课后我想要的是把课一开始的时候的谜语导入换成视频导入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二是时间控制的不是很好,提问的时候让学生说的时间有点多了,所以动手画的时间不是很充足,以后还要多注意这几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篇9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法指导

在机械运动中最简单形式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绝对的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思考】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它们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判断乌龟胜利的依据是什么? 2.百米短跑中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冠军的?

3.在路上行驶的小汽车和自行车,谁运动得快?又以什么为依据?

二、预习检测 知识点1: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 。

2、速度

定义:。它是表示 的物理量。公式:,单位:,符号是,常用单位有,符号为,换算关系:。

3、看课本31页,知道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人步行: ;骑自行车:。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功:可以用公式 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

三、交流提升

1、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 km/h,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约_______km。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m的路程时用了30s的时间,那么它前15s内的速度为()A 0.5m/s B 1.5m/s C 2m/s D 3m/s

用心

爱心

专心 1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速度V由物体运动情况决定,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高速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2)(3)B、(3)(2)(1)C、(2)(3)(1)D、(1)(3)(2)

6、一列火车长 200m,以 36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四、当堂训练:本节能力训练

五、课后反思: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

作业布置:预习12.3掌握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后记:

用心

爱心

九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质量分析 论文 人教新课标版 篇10

《小摄影师》一课,讲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因此,教学这一课,我紧紧围绕“爱”这一情感中心,引导学生

在读中揣摩,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品析词语,揣摩情感。

“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教学中我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朗读体验,领悟情感。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如果说“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学中,我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

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再读全文并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把他们引进课文规定的情境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会自然地由此想到高尔基还会等待小男孩来吗?可以想见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

上一篇:搜索引擎的工作流程下一篇: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