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圣经

2025-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书圣经

读书圣经 篇1

金融07C2020507C06樊友萍

圣经虽系出于多人的手笔,而其中的要道却始终一贯,证明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圣经》分旧约,新约。旧约预言耶稣降生,新约耶稣降生。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这信息来自天上,所以《圣经》是天书。圣经是一本活的书,是一本生命的书,更是一本奇妙的书;里面包含着完全的救法,是真理的府库,是生命的写真,是带人到神面前 的道路,更是神将他自己并他的救恩,向世人公开启示的书。神虽借着他所创造的万物向人启示,又借着人的良心向人启示,然而人 对他的认识仍未清楚;故此要借着圣经和他儿子,向人表明出来。

(一)圣经的由:圣经是怎样来的呢?是神所默示的。神将他的心意借着圣灵感动人,吩咐人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叫做默示。先知经常用“耶酥如此说”的字句来提醒百姓,叫百姓知道他所说的,不是自己的话,乃是神的话;他不过是神的代言人而已。耶稣的使徒也说,他们所说 的话,不是出于人的智能,乃是由于神的灵所教导。耶稣也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古代的先辈们,他们毫无疑问的主张默示是可靠的;如果不是神的默示,就没有人能够写成这本伟大的圣经。默示乃是神的权威,神藉着先知说话,所以听从先知的,就是听从神,拒绝先知的,就是拒绝神了。最初的圣经是用羊皮卷写的,专司此职的人叫做文士,他们很细心的抄写;若发现所抄的有错误之处,就立刻撕去,重新再抄。落笔 之前,必须响亮地念出来,不准有一字的错误。在抄写到神名字时,必须全身用水洗涤,免得神的圣名在抄写时,受到污辱。若有任何字句是神的代名词,如至圣者等,就必须恭敬 地把笔揩净,然后写下。当新抄本抄成之后,立刻与原稿对照,若发现新抄本有一字之错误,那整本的抄本就被丢弃。有一个犹太人的拉比(即教师),曾很郑重的警告一位抄圣经的文士说:「你当留心作成你的工,因为这是天上的工;若是在抄写上加 多一字,或减少一字,就成为一个毁灭世界的人。」感谢神!给我们有圣经读,这固然是神的恩典,其实也要多谢犹太人,因为他们是拚了生命,财产,不顾一切来保全圣经。直到主后 一四五六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木刻印刷之后,于是第一本印刷的圣经就面世了。全书厚十六寸,重八磅。后因教皇的迫害焚烧圣 经,故所存无几。若有一本留在至今,它就可值百万美元。感谢神!自从圣经公会成立后,世人都可以用很低廉的价钱,购得圣经阅读了。

(二)圣经的内容:圣经的首卷是创世记,它好象一块种子地,是整个真理启示的开始,是生命河流的泉源,是生命树的根,摩西五经是救恩要道的基 础。历史书是天国的预备,预言基督日后要坐在大卫王的宝座上。诗歌书能给人智能,教导人亲近神。先知书是基督首次与二次降临 的预言。福音书记载救恩,使徒行传和书信,记载教会的成长。启示录是预言基督国度的实现。

(三)圣经的要旨:圣经的主题是耶稣基督,他是神在肉身的显现。(提前三16,约一18)全部圣经是为耶稣作见证。耶稣使人接受救恩。十字架是圣经的中心,人类犯罪堕落的历史至十字架为止;神的爱借着十字架显明,救恩在十字架完成。十字架是善恶的终点:人的 恨,神的爱;人的罪,神的义,均在十字架上中和了。

(四)圣经的价值:圣经是无价之宝。英国有一位大诗人,临终时请朋友拿书来,他的书柜有二万卷书。朋友问他要那本书?他回答说:你不知道吗?全世界只有一本书,是人在临终时的慰心剂。

圣经的故事中,有着多到数不完的小篇故事。而这里我所感兴趣的是约瑟的故事。故事大致内容是:雅各共有十二个小孩,而特别宠爱的就是约瑟,还给他穿一件漂亮的彩衣,其它兄弟从忌妒到恼羞成怒,而将约瑟陷害。谎称约瑟遭到杀害,其实将约瑟卖到埃及当奴隶。后来约瑟被卖到一位叫波提乏的埃及军官家中,很快的就成为波提乏的左右手。然而波提乏的妻子以目送情,想要勾引约瑟。约瑟不从,妇人竟诬告约瑟,使波提乏在一怒之下,把约瑟关到监狱里。约瑟在监狱也是一切顺利,很得监狱长重用,在监狱里她认识了前法老的总管和厨子。有一天两人各做一个梦,便问约瑟梦的意义。约瑟告诉他们:总管将在三天内官复原职,而厨子将在三天内被绞死。结果真如约瑟所言,但总馆出来后就忘记了约瑟,使得他又蹲了两年。两年后法老也作了梦,就召集了埃及所有聪明人来解梦,却没有人能给法老解梦。这时总管想起约瑟曾为他解梦,于是法老召见约瑟,约瑟告诉法老将有七年丰收以及七年歉收,要提早存积粮食,于是法老任命约瑟为农业大臣。而光阴流逝,约瑟成为埃及仅次于法老地位的人,在七年歉收所造成的荒灾席卷各地区,而埃及是唯一有准备的国家。而雅各布家也难以幸免,于是年迈的父亲要求约瑟的十个哥哥去埃及求粮。约瑟看见他哥哥们,就认出他们,他哥哥们却不认得他。藉此约瑟得以管教他们,他故意把他们下在监里三天,又在他们中间留下西缅去来,在他们中间把他捆绑,好叫他们回去把最小的弟弟便雅悯带来。约瑟这样作,是要使他们看见恨他卖他的罪,并且在便雅悯的事上试验他们,他以智慧来摸着哥哥们的良心。最后,他们终于扛不住了,就招认了以前所犯下的罪,而约瑟也原谅了他们。

就跟大多数圣经的故事一样,约瑟也是从一个平凡人精历苦练磨练而成为埃及的大臣。应该说我们常听到的故事都是套用这一种逻辑,约瑟从小就被父亲所爱,如果没有兄弟的陷害,他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总是在父亲的保护下,不可能有甚么苦难。而这一连串的苦练就像是上帝在考验他,而上帝也祝福他,让他在每一阶段都能顺利。这一连串的过程,包括拿到彩衣、被卖到埃及、当上大臣到最后兄弟在碰面,这些都是冥冥之中上帝所安排的。而约瑟的心胸非常寛宏大量,最后原谅了他兄弟。所以我们眼光是要看得更远,世事如浮云,很快一切转眼如烟,也因为约瑟对人生的态度,后来得到神美好的安排。经历十几年神给他生命磨练,让他更成熟,如果我们的眼光,所看的事情是负面,就只是充满埋怨,机会来到可能就错失了。他后来也完全寛恕他的兄长,并且照顾他们。我们不单看自己未来的前途,人是群体的动物,我们所享受的不单单只是个人所要拥有,而是要去分享给别人。宗教所要表达的,不只是要信仰上帝,而是要传达上帝的旨意去造福人们。个人的生命也不单只为自己饱足,我们的生命是神所差遗,要让更多人蒙福。

在古代对梦是非常重视的,约瑟很擅长解梦,只是他差点解不出他小时候做的那个梦,梦见天上有十一颗星星,还有太阳和月亮,都向他鞠躬。当时他万万没想到这梦没有立刻实现,反而隔了这么多年历尽考验才是实现。圣经里面被 神重用的人,几乎没有例外,他们都是被神所拣选、训练,后来肩负重责,这个磨练的阶段是绝对少不了的。我想更重要的就是要与神同在,就像摩西的故事,与神同在的摩西族人可以把红海劈开,而返之埃及就遭受到毁灭般的灾难。这当然很夸张,毕竟这些故事的真实度不可考,对于我们现在人觉得这些神迹很荒谬,但是在古代知识贫乏,人对于不能解释的现象都会很崇仰。所以每个宗教都有属于它的故事、与传说,为的就是使人相信神的存在。

看完有个小感想,约瑟的故事跟耶稣很类似,约瑟从监牢中被释放,并成为治理埃及的大臣,而基督则是甘愿进入死。他虽然经过死,但死不能拘禁他,第三天,基督从死里走出来复活。约瑟从监牢中得释放,并且登宝座成为埃及全地实际的统治者。照样,基督复活以后,也登宝座得了权柄。约瑟是圣经中一个绝佳完美的榜样。如果把附加在里面的神话色彩给去除的话,这是很好的励志故事。这种从小人物变成大人物的历程,而且并没有因为权力到手而骄傲。而面对陷害他的哥哥们,虽然他的哥哥们得罪他到了极点,但他不想报复,他没有报复的思想。反之,他不仅赦免哥哥们,并且还接纳并安慰他们。他也给哥哥们适当且必需的管教,不是为了自己的缘故,也是希望能够一起感化他的哥哥们。这部份也是我认为这故事中最重要的地方,兄弟间经过数十年后再和好我觉得这是非常困难的,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面子,在冲突中都认为自己没有错,是别人的责任,因此要和好真的是非常困难,约瑟被卖之后二十几年、当埃及大臣七、八年后、神才给他机会面对深深伤害过他的哥哥们,神没有要约瑟主动去找他哥哥们,告诉他们约瑟原谅他们,神安排哥哥们来找他,并且对他有所求,这时候要不要原谅哥哥们完全掌握在约瑟的手中。约瑟虽然曾经故意为难哥哥们,也将一位哥哥关了一段时间,但是他仍然因着哥哥们表现出对弟弟的爱而感动,因此与哥哥们和好,并且安慰他们不要因为卖了约瑟而自忧自恨,兄弟和好,而且不单单和好如初,因为初时哥哥们嫉妒着约瑟,现在约瑟高高在他们之上,又安慰着他们,所以他们只能抱着敬畏的态度看待约瑟。

圣经读书心得 篇2

在《圣经旧约》的故事中,都是在讲述着各种各样的纷争,却没有教人为善,只是告诉人们如果没有照着耶和华的指示去做,就会有麻烦,等到耶稣的出现,才有提及以“爱”为出发点的去对待人 。大体说来,《旧约》中的耶和华是以色列人的民族神。他常被描绘成威严可怖、圣洁忌邪的军事统帅,准确的说是以色列的军事统帅,不时的大发烈怒,对以色列的子民以无情地惩罚。而耶稣的出现,从两个重要方面根本改变了上帝的形象:第一,使其身份从一个民族神转变成全人类的共同天父;第二,使其性情从令人敬畏变得仁慈可亲。虽说,这样可以让人去了解到人的黑暗一面。西方幸好有耶稣的出现,斗争才开始有了转变,要不现今的西方世界,应该更加的混乱吧!而耶稣在他那个时代,却被认定为是邪教,所以耶稣才会被钉在十字架上。因为圣经长时间的传播中,很多的观念跟行为都已经有背离了它的原意。人们都会自己去解读着主的意思,感觉上,自己本身就是主一般。所以很多的君主,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而去找借口去谋害一个人, 他们把自己认定有主那样的权力,可以杀害不服从的人。 所以有时信仰会影响到人们的判断能力和观点,更何况在有心之人的利用之下,这样的宗教信仰,会变成一种强烈的社会型态,让人们在型态之下,失去了判断或者不敢去反抗《圣经》。所以我们对于信仰宗教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观点,一时的偏差可能会导致重大的错误,使自己终生悔恨。我们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抉择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我认为《圣经》中最富智慧的人莫过于所罗门。他在向耶和华祈求的时候,就显出智慧来;不求金银、不求长寿、单求智慧。耶和华应允了他的祈求,赐给他无比的智慧,是超前绝后的智慧。以至他的声名远播。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神赐给他的智慧话。示巴女王怀着仰慕和疑惑的心来到了耶路撒冷。见到所罗门,她用许多的难题试探所罗门,所罗门用他超绝的智慧给她一一解答。以至示巴女王诧异的神不守舍。对所罗门说:“以前听到你的风声,我还有怀疑,今日一见,才知所传的还不及真实的一半。 ” 列国向他臣服,给他献上各种贡物。因此所罗门的国度富有,金银堆积如山。所罗门的开销也是惊人的:他一日的饮食,肥牛几十只,羊一百只,还有各样的珍禽异兽。他所享受的,也是以色列国绝无仅有的。他以他的智慧,谛造了以色列国空前的辉煌,他在大卫的基础上,建造了圣殿,奠定了以色列民敬拜的中心。他为自己建造了宏伟的王宫。他以他的智慧讲论昆虫走兽以及花草树木,更以其智慧写出了在圣经中赫赫有名的箴言、雅歌、传道书。 一位超绝智慧的拥有者,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一位聆听神话语的人,一个神的代言人。 当我们看到雅歌书中那纯美的爱情,看到箴言那充满哲理的词句和传道书中那透彻人生的感悟。我们不得不佩服所罗门那超绝的智慧,对人生所作的剖析。即使是现在的人也很难轻易的对人生作出如此正确的判断,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然而,就是这所罗门,在他功勋显赫的时候、在他享尽一切的荣华富贵后,他堕落了,他从埃及买来马匹,娶埃及的公主为皇后,从外邦人那里选来妃嫔, 他拥有着“后宫佳丽三千”。哀哉!一代伟人竟如此的败落。当我读到这里时,很迷惑不解,为什么拥有如此智慧的所罗门,会做出与神相背的事来呢?他,拥有如此的智慧,却行出如此的愚昧来呢?其实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有的政府官员或是公司的高层人员因为一时的贪念而受贿贪污等。是知之易而行之难乎?我们应该都知到愚昧出于无知,竟不知也可出于智慧。如果说愚昧人如果说愚昧人的悲哀在于无知而信,那么聪明人的悲哀在于知而不信。如果一个人对神只有理性的认识,而没有向真理降服、意志上的降服、那么可能你的信仰和生活互相分离,从而走向虚伪。因为主宰一个人的,不仅仅是他里面的理性知识,更重要的是意志。一个人不单要在理性层面追求神,更要在道德层面活出神的形象来。一个人的智慧高,在认识神的方面,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智慧越高,所存的怀疑也越多。所罗门,这位一代哲人已经远去,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

优秀作品《圣经》的读书笔记 篇3

很少看西方的作品,总是固执地认为它们与东方的思想格格不入。直到看了《圣经》才明白:那只是一种主观的臆想,真的怕的是怕入了门后便难以释手、不忍掩卷。

《圣经》不是一部作品,它是智慧的结晶!高深莫测的智慧被它以浅易的语言描述,让人猛地觉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份量!你细嚼那些简明扼要的语言,易懂却难行动;你细嚼那些毫无华彩的故事,平淡却不平凡!看到它们有若拾起一面灵魂之镜;看到它们有若寻到神之彼岸。

读《圣经》有感 篇4

今天,我读了《圣经》中的《施洗者约翰的传道》篇,文章主要讲了施洗者约翰在约旦河边规劝人们要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给没有的人、不要贪念钱财。并用清水给他们洗礼。后来,约翰被邪恶的希律王关在了监狱里。

这段短篇中,约翰主要对人们传扬了乐于助人、知足常乐的精神。他让人们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与别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生活中,要知足常乐。不要因为贪欲,而敲诈、勒索别人的钱财,做一些违背道德原则的事。这样,就会得到回报。

有一位母亲,家里很穷。只剩下一碗米饭吃的了。可有一位奄奄一息的乞丐上门乞讨,那位母亲于心不忍,把那碗饭给他吃了,可她的儿子却要挨饿了。那位乞丐很感动,为了报答他,就变成了一株长在水里的白花,那就是后来的水仙花。

这位母亲不正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模范吗?她的家中虽然只剩下了一碗米饭,却依然施舍给了那位奄奄一息的乞丐。这不正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与别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吗?我一定要向那位母亲学习,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圣经故事期末论文 篇5

题目:自拟跟圣经故事有关的任意话题

要求:

1、打印至少三页A4纸前有封皮 后附一张空白页做封底

2、封皮为固定一致的样式 如上学期希腊罗马神话期末论文的样式(见下页 已附上)

34、标题黑体三号字 加粗

5、若有副标题用楷体四号字 加粗

6、正文部分用宋体小四字 1.5倍间距底端居中

8、可以有插图附上 对插图的说明 使用黑体小四字注:可以参考基督家园网上的相关文章

上交:自己去老师办公室上交 12月20日前可陆续上交 尽量早点交

小力拟2011-12-5

学号:

学 期 论 文

学业科目:圣经故事

论文题目:

际贸易系08级 2班

姓名:

《圣经》读后感 篇6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圣经》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圣经》读后感1

“简单、平易才是成功的关键。”

很少看西方的作品,总是固执地认为它们与东方的思想格格不入。直到看了《圣经》才明白:那只是一种主观的臆想,真的怕的是怕入了门后便难以释手、不忍掩卷。

《圣经》不是一部作品,它是智慧的结晶!高深莫测的智慧被它以浅易的语言描述,让人猛地觉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份量!你细嚼那些简明扼要的语言,易懂却难行动;你细嚼那些毫无华彩的故事,平淡却不平凡!看到它们有若拾起一面灵魂之镜;看到它们有若寻到神之彼岸。

总算明白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期间,一位非洲使者在拜见她时问她“英国强大的奥秘何在时?”她会给他一本《圣经》。沉思中,我猛地若中梦魇般惊起——是谁劫取了神的智慧?

《圣经》读后感2

在我看来,《圣经》这本书其性质与我们大家都看到过的《心灵鸡汤》很类似,都是通过很多一个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做人、为人处世的道理。只不过《圣经》更加的抽象化,更加的过于伟大,更加的倾向于去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最不同的一点是《心灵鸡汤》主要是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而《圣经》则告诉我们“这么做,你觉得怎么样?”。在这点上,我还是比较认同《圣经》的。因为在生活中任何事都没有什么该与不该,每个人的看法和处事的方法都不一样,所以自己觉得怎样做怎样好就怎样做,这样应该比较符合人性吧。

在读着《圣经》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无数次都被它所感动,总是莫名其妙的有一股热流从心底往上涌。我知道这是因为里面的人物,里面的事情都让我觉得太美好太让人憧憬。与现实相比较起来,那是多么的完美啊,多么完美的人啊,多么完美的世界啊。虽然他们是生活在贫穷与饥饿中,但是他们还是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希望。如果我们身边的人都有着他们这股耐力与勇气以及乐观的生活情绪,我想还在感叹生活不公平的人应该不会存在吧,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的人应该也不会如此之多吧。在这一点上现代人真的是应该好好反省反省啊,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还没打到让任何人都可以挥霍的程度,但是要让每个人都吃得饱还是不成问题。只要你肯努力,你可以得到更多。所以《圣经》中的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想法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圣经》这本书不仅是在故事情节上很生动让人难以忘怀,而且在语言文字上也很美丽。它的词,它的句都很朴实而不华;即浅显易懂,又让人回味无穷。

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不能仅仅只是靠《圣经》中的优美语言来过活的,如果把它当做我们的精神支柱,然后将其付诸于实践的话,这才是最完美的搭配。如果只是一味的盲目去相信上帝,把任何事情都归于上帝,希望得到上帝的谅解和宽恕,希望上帝帮自己度过难关,或是希望上帝帮自己达成愿望,而自己从来就什么都不做,什么都在等待的话就会事与愿违,事事都不顺。所以我们应该将《圣经》中所传达的教义和生活哲理赋予精神上的意义,让它鼓励自己,给自己一个更加积极的努力方向。

《圣经》读后感3

《圣经》是西方社会宗教经典,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等西方宗教都是以《圣经》作为其教义经典。

《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个部分,前面部分主要是历史方面,记录上帝创造这个世界后一直到耶稣降生这一时期的历史,称之为旧约,后一部分主要记录耶稣的一言一行,以及其弟子的言行,类似于中国的《论语》,称之为新约。圣经的旧约,处处体现着一种为人处世的哲理,与很多人想象中的“打左脸,打右脸”的故事不同,旧约中虽然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原谅别人,要忍让的道理,但是也有摩西带领犹太人反抗埃及统治的故事,“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恩仇要区别开来。

旧约中有着与现实中不符的部分,最典型的就是十诫。在十诫中,上帝要求子民们只能信仰上帝,不能修建别的塑像或者图画作为崇拜之物,然而现实中,每个天主教堂都有耶稣的塑像,人们礼拜塑像,很明显和十诫不符合。这是十诫中最大的疑惑。亚当之子亚伯尔,杀掉了他的哥哥加音,但是上帝做出的惩罚并不是偿命,而是继续让他活着,加音活了很久,上帝为了不让加音被其他人攻击,给了他一个印记,这样所有人都不能攻击加音。看了这里,我一直不是很明白,后来才知道,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活着其实是一种赎罪的方式,上帝的惩罚就是让罪人活着,善良的人死后入天国。也就是说上帝认为人世就是赎罪之地。如果说旧约是神治的话,新约就是人治。新约主要记载圣子耶稣的一言一行,从牧羊人报喜到护教要求,出现上帝的次数除了在耶稣降生后的几次外,屈指可数,耶稣代替上帝成为了新约的主角,上帝只出现于教士的口中。

上帝在《圣经》中渐渐淡出,耶稣成为神一般的存在,但是耶稣教导众人的是忍受,从他受难的描述开始,耶稣一直是一个忍受众多苦难的形象,给信教者的感觉就是要忍受一切。这样的教义当然受到了统治者的欢迎,新约后面加上的关羽护教规范等,大都是后来加上的,旧约与新约最大的区别也就在这里,新约明确提出了宗教的概念,旧约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无论是什么,只要有利于统治,政治家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它,哪怕是神。

《圣经》读后感4

摆在我面前的这本《圣经》,黑色封皮,繁体竖排,特别有厚重感。

可翻开一看,满篇都是是血与泪的拼杀,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一切的一切,都说明那是一个如何野蛮的时代。初读《圣经》,让我惊叹不已。对于一个习惯于东方温和恭俭让的仁和文化的中国人,似乎更喜欢读那些以“如是我闻”开头的“佛曰”和“微言大义”的“子曰”,对于基督教经典中如此赤裸裸的野蛮和残酷,我不知道该是淡定还是愤怒,最后只有以文化差异还安慰自己了。但是我始终无法理解,这段由上帝参与演出的残酷历史如何就成了“圣经”,这个怎么看都只是对于人的生命视如草芥,不屑一顾的神,居然就是上帝。作为一个指挥并参与了多场可怕的战争,伤亡人数数以万计的、创造着一切的耶和华上帝,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已应该扮演一个公正、仁慈、和平的角色——最后我只好还是以文化差异来安慰自己,我们讨论的是上帝而不是孔子。

前几日看《童年》,高尔基对于自己外祖父和外祖母的.信仰难以理解,外祖母的上帝是温和仁慈的,外祖父的上帝是残酷无情的。看了圣经,我心目中所有关于上帝的形象全数倒塌无余……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敬仰耶稣,如果耶稣真的是上帝之子,我想说,儿子比老子好很多,因为耶稣宣扬的是仁爱互助,更难能可贵的是耶稣身体力行,带领门徒遍洒福音,最后耶稣愿意为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了他的理想而献身。希望西方人是真的信仰耶稣的而不是上帝那“伟大”的神力。事实上联想起中国那个窝囊的玉皇大帝,再看看圣经描述的冷漠残忍的耶和华上帝(我说了他这么多的坏话,我有点后怕,我可没有忘记在《出埃及记》里他是怎么对待异教徒的)。我愿意把耶稣奉为我的上帝。可我又突然改变主意了,因为我想做一个虔诚的——无神论者。

看了这本书我感触颇深,耶酥诞生。接下来,我们继续讲他的一生吧!他的早年生活是当了一个木匠跟他父亲一样,后来,他接受了洗礼仪式,成为了基督徒。另外,我还告诉你们一件事情,几乎所有的犹太首领都出生在北方,从摩西开始到撒母尔到保罗再到大卫再到耶酥。然后,耶酥的老师死了。接下来我问你们一个问题:耶酥是怎么死的?耶酥是在十字架上被钉子给钉死的,这种酷刑是多么的残酷啊!说到酷刑,我又想到了一件事,中国战国时期的商鞅,你们猜猜看他是怎么死的?他居然是被车子撵过而死的。这些酷刑多么落后啊!

在耶酥死后的第三天早晨,由两位妇女要去看看耶酥的灵衣,天哪,可是呢?耶酥的灵衣里空荡荡的,所以说,他的徒弟们说,他复活了。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个人把耶酥的信念传播给了罗马公民。他来了!他就是保罗!保罗身为罗马公民非常自豪,可是,他在到一个地方做官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耶酥说:保罗,你真是罪大恶极啊!保罗一听到这话,立即晕了过去,抢救了三天,才脱离了危险。这下子,保罗也跟耶酥一样成了基督徒了。最后呢,保罗也在监狱里被活活的饿死了,他死的那个地方后来成了圣堡罗大教堂。再后来,那个地方成了穆斯林的最大的清真寺了。

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呢?基督教成了罗马唯一的宗教。后来,罗马的皇帝强迫罗马的公民信仰基督教。这个故事讲完了。你们觉得精彩吗?如果觉得不精彩的话,那么就去这本书里去看吧!

我从这本书里面看到了犹太教是多么的好,犹太民族是多么的英勇善战,坚韧不拔。基中,我最喜欢大卫和摩西。我为什么喜欢他们呢?摩西把犹太民族从埃及人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大卫则有高尚的品质,所以说我喜欢他们两个。

《圣经》读后感5

本书主要讲了人类与自然的区别与关系,人类的起源,人类的文明,人类的科学。主题有环境保护、古迹保护、生命的作用和意义、科学精神。人类真正的光荣是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应当是对自然事物的客观反映,而不应该是自然的主宰,我们不能说:“自然正在按照科学的定律运行着。”科学禁止了人对科学以外的东西的认知。如果科学走向恒定,把科学以外的东西称作伪科学,强迫自然符合科学,见到不符合的就闭上眼睛,装作没看见,那么科学也要成为迷信。科学发明的动机是什么?无论科学技术多么发达,我们都不能否定,现在是我们发明机器的动机与原始人发明石器的动机并没有什么两样的,都是用来满足人类不断膨胀的享受欲望。因此,人类的文明对自然造成了破坏,科学技术越发达,破坏越严重。这种文明本身并不是要毁灭地球,它本应在人类的理性控制之下。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一切都改变了。”

人类把地球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成了地球的统治者。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做《人类曾经被毁灭》(听说已经遭禁,为什么不容假说呢?里面的例子有许多都是被封锁的,就是闭上眼睛。),整本书根据无数的例子、古代世界到处都相同的神话和科学的数据证明了下面这个科学假说:中国天神话中的“天”、甲骨文中的“天”与现在的天根本不是一回事。那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天——它就是现在天空中的月亮。大约在15000多年以前,一艘来自宇宙深处的外星人飞船——月球宇宙飞船驶进了太阳系,并降临地球近地轨道,悬浮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上空,低得仿佛一踮脚就可以摸得着,传说中的神降临了地球。月球宇宙飞船上的高级生物降临地球后,利用地球动物基因,通过剪切、拼接、重组,创造了人类。之后还教育了人类,有了人类的第一代文明。《周易》、中医、金字塔都是这一代文明的遗留物。由于当时人的理解能力还不完善,所以高级生物只教给了方法,没有讲原理,这就造成我们现在对中医的原理一无所知。后来月球飞船中爆发了骇人听闻的战争。被击伤的月球宇宙飞船被迫飞离地球,“天”与地发生分离,诱发了滔天的大洪水,吞没了平原、谷地上的一切生灵。侥幸活下来的高山牧羊人没有能力把第一代文明继承下来,而是发展起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

在《圣经》当中,当上帝知道了夏娃带领亚当偷吃了“知善恶果”后,十分震怒,他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上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于是,上帝将他俩赶出了伊甸园。“知善恶果”在这里代表一种知识、一种文明。不同的文明对善恶的看法相去甚远,大洪水前文明的善恶标准肯定与今天物质文明的有所差别。上帝就是告诫后人应当延续大洪水前的文明模式,否则,人类社会将要遭遇意料之外的困难。本来,人们以为上帝自私,不让人类发展如此好的物质文明:动物被驾奴了,沼泽被疏干了,江河被防治了,森林被开发了,荒原被耕种了,时间被计算出来了,空间被测量出来了,天体运行被识破了,海洋被横渡了,高山被跨越了,世界各地都被打上了人力的印记。但是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广泛开展,掀起了对于发展物质文明的反思。另外,西方的科学主张“还原论”,即杯子由陶瓷做成,里面有分子,分子里有原子……而人原来都是具有“整体论”的思维模式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原论”出现了许多弊端,许多学科已经开始向“整体论”转化。人转了一个大圈,最后回到了当初的起点。看来上帝是够英明的,在人类初期,他了解物质文明将给人带来的困难。这个文明的转化目前人类是没有资格的。人类离取消“征服自然”的口号还需要时间。但是,人必须对自然界保持基本的尊敬,否则,就难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幸好,人类仅仅处于文明发展史的黎明时期,离太阳变冷还有十几万年光景,我们不必期望过高。文明的等级越高,歧视就越少。原先的奴隶、奴隶主阶级歧视已经消亡,国籍、肤色、种族歧视已经逐渐消亡。当人之间的歧视消灭完成后,剩下的是逐步消除物种歧视。对实验用动物是物种歧视的一部分,终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在回顾20世纪我们在实验室的所作所为时,将感到恐怖与不可思议,正如我们现在回顾古罗马竞技场中的屠杀于18世纪的奴隶贩卖时赶到恐怖与不可思议一样。随着歧视的消亡,人类的文明一定会改变。依照现在的观点,若消除物种歧视,那么难道不可以吃生物、踩死生物、消灭微生物吗?自然界原是弱肉强食,人类的文明抵抗它并逐步地从同阶级推广到全人类。再要推广,难道教猫不吃老鼠?

《圣经》读后感 篇7

第七天,上帝休息了,他说:“要把这一天定为圣日。”后来他们把星期定为七天,并将一周的最后一天定为星期天。这天人们放下工作,用这一天来休息。

后来上帝发现大地上还缺少一样东西,就是人,于是上帝找了一块泥土捏成了一个人,取名为亚当,又建了一个果园,名叫伊甸园。园内有好吃的果实和一些动物。亚当生活在这里,生活很优闲。几天后上帝发现亚当缺少了一个同伴,上帝麻醉了亚当,从他身上取出一根骨头,造了一个女孩,取名为夏娃。

在伊甸园中的一棵树上,种满了禁果,上帝嘱咐亚当,让他不要吃禁果。后来夏娃听了蛇的话后,他们吃了禁果。上帝知道了去掉蛇的翅膀,将亚当与夏娃赶出了这里。

圣经励志名言 篇8

2. 义人的勤劳致生,恶人的进项致死。--《旧?箴》

3. 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旧?箴》

4. 恶人借货而不偿还。义人却恩待人,并且施舍。--《旧?诗》

5.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旧约?约伯记》

6. 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旧?箴》

7. 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也不随夥毁谤邻里。--《旧?诗》

8.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旧约?箴言》

9. 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分争的人。--《旧?箴》-

10. 子孙为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旧?箴》

11. 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都归于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旧约?传道书》

12. 喜爱管教的,就是喜爱知识。--《旧?箴》

13. 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类一样。--《旧?诗》

14. 无知的人,以愚妄为乐。聪明的人,按正直而行。--《旧?箴》

关于圣经经典名言 篇9

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新·太》7:24

A foolish man who built his house on sand.

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新·太》7:26

If your eyes are bad, your whole body will be full of darkness.

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新·太》6:23

Each day has enough trouble of its own.

一天的难处一天当--《新·太》6:34

Do not judge, or you too will be judged.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新·太》7:1

For in the same way you judge others, you will be judged.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新·太》7:2

Why do you look at the speck of sawdust in your brother“s eye and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plank in your own eye?

为甚麽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新·太》7:3

How can you say to your brother, ”Let me take the speck out of your eye,“ when all the time there is a plank in your own eye?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新·太》7:4

First take the plank out of your own eye, and then you will see clearly to remove the speck from your brother”s eye.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新·太》7:5

Do not give dogs what is sacred; do not throw your pearls to pigs.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新·太》7:6

For everyone who asks receives.

凡祈求的就得着。--《新·太》7:8

If his son asks for bread, will give him a stone? Or if he asks for a fish, will give him a snake?

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新·太》7:9、10

For wide is the gate and broad is the road that leads to destruction, and many enter through it.

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新·太》7:13

Small is the gate and narrow the road that leads to life, and only a few find it.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新·太》7:14

Let the dead bury their own dead.

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新·太》8:22

How can the guests of the bridegroom mourn while he is with them?

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新·太》9:15

No one sews a patch of unshrunk cloth on an old garment, for the patch will pull away from the garment, the tear worse.

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新·太》9:16

Neither do men pour new wine into old wineskins. If they do, the skins will burst, the wine will run out and the wineskins will be ruined.

上一篇:县卫生局五一节前食品安全检查总结下一篇:初三下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