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镇工作报告(共8篇)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戴南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保持了在泰州地区乡镇中的领先地位,但是对照苏南和全国发达地区乡镇,我们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十二五”期间奋斗目标,为兴化经济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国家、省、市将我镇列为扩权强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现就改革试点镇有关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戴南镇发展情况
戴南镇下辖3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9.26万人,另有外来人口5万多人;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江苏戴南科技园区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523亩。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13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预算内财政收入10.112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899亿元,可用财力1.10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60元,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等,并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由于主导产业汽车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和不锈钢制品初具规模,2006年被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授予“中国不锈钢名镇”的称号,并被同行业誉为“中国钢帘线之都”。
1、着力推动从“工业独秀”到“双轮驱动”的新转变。戴南过去是一个既没有区位交通优势又没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传统农业乡镇,但我们以不锈钢企业和产品为基础,着力做出全国有名的不锈钢和钢帘线两大支柱产业,不锈钢企业已发展到1000多家,从简单
加工发展到40多个系列1万多个品种,材料和制品产量已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和江苏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200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现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钢帘线生产企业,2008年又投资10亿元兴建“兴达九厂”,向世界第一大钢帘线生产企业冲刺。戴南已成为名闻遐迩的“不锈钢名镇”、“钢帘线之都”。同时,我们认识到,现代制造业的加快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推动,只有实现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产业大镇才能成为产业强镇,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和爆发力。近年来,我们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先后投资5亿元,新建不锈钢原材料交易市场——“中国〃戴南不锈钢交易市场”和“中国〃戴南不锈钢交易城”,吸引全国各地1000多户客商进场交易,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原料集散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制品交易中心。省级物流园区——江苏省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集采购、仓储、配送、展示、交易、信息及综合配套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拥有钢城、京广、中远航运等71家物流公司,开设广东、成都、西安、哈尔滨等30多条专线,每天承运量达4000多吨。苏果大卖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乡镇超市,苏宁电器、天宝大酒店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纷纷落户。目前,除已有的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外,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等十二家商业银行都纷纷到戴南设立机构或拓展业务,形成了“金融一条街”。
2、着力推动从“放手放开”到“集约集群”的新转变。戴南发展的最大特色是产业,最大优势也是产业。可以说产业成就了戴南。上个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的放手改制和经营领域的不断放开,推动了戴南民营企业的大发展。但这种粗放式发展方式同时带来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内部恶性竞争、环境不堪重负等弊端。因此,我们于2006年报请省发改委,科学编制了覆盖周边三市七镇的
《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规划》,着力打造以戴南为核心的“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以此规划为龙头,通过项目立项、供地、环评审批等,调控产业布局,引导产能合理配置,推动产业向“高端”和“终端”发展。我们兴化市委、政府也专门制定了《关于促进和扶持全市不锈钢企业发展的意见》,通过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重大项目用地优惠、企业纳税超基数奖励、扩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扶持奖励不锈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多条措施,进一步把不锈钢产业做强、做出特色。同时,镇财政先后投入资金近2亿元,集中打造省级工业园区——江苏戴南科技园区,使之成为苏中苏北体量最大的乡镇工业园区,提升产业集聚度。目前已有254家企业落户,销售收入和缴纳税金分别占全镇的61%和64%。投资5000万元(镇财政配套1800万元)建设国家级不锈钢质量检测中心、不锈钢研发中心及不锈钢制品创业园等科技创新工程。镇里每年还设立500万元的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镇拥有1家博士后工作站、36家高新技术企业、各类专利产品140多个。戴南不锈钢产业正在实现从“戴南加工”到“戴南制造”的转变,从“戴南制造”到戴南设计、研发和“戴南创造”的升级。
3、着力推动从“小城镇”到“小城市”的新转变。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我们着手推进城市化,坚持一手抓小城市建设,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10年间,戴南的城镇建成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9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了2个新戴南。2008年,按照“三集中”原则,进一步明确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更加注重规划的长远性,新修编的镇区规划面积达21.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18万人。2009年,按照泰州和兴化市委提出的“率先把戴南打造成宜工、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小城市建设样板”的新要求,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对镇区的重点地段、重要部位编制了详规和控规,科学
布局镇域内工业、农业、商贸、居住、交通和生态等功能区,推动了城镇建设良性扩张、农村自然村庄的有效整合,实现了“企业向园区集中,商户向市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农村居住点集中”。近年来,我镇高标准新建了迎宾大道、戴南大道、园区大道等镇区主要干道,镇区形成“六纵六横”的道路交通网络。建成兴达小区、金泽花园等14个现代化住宅小区,建有多幢超10层的高层住宅,19层的天宝公寓为泰州乡镇最高商住楼。镇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明珠、时代、兴达等十大休闲广场,最近又启动建设占地220亩的新区人民公园和面积300亩的老镇区茅山河公园。我们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新建了全省面积最大、设施一流、风格别致的乡镇文化艺术中心。投资1600万元,新建苏中地区乡镇最大的新华书店。投资1.1亿元按照二级甲等标准新建了戴南人民医院。我们还突出帮扶反哺、以工补农,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形成了鲜食葡萄、花卉苗木等五大高效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了“家园绿化、河道清化、村庄净化、道路硬化、干道亮化、环境美化、群众文化”。全镇33个村中已有28个村达到“泰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标准。
4、着力推动从“小康戴南”到“幸福戴南”的新转变。我们以建设“幸福戴南”为新目标、新载体,力争让广大群众更早地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从2004年开始,镇财政每年出资近600万元,为全镇农民免费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同时,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再补偿、大病再救助机制,让大病群众在正常医保报销的基础上,享受到住院费80%、门诊费25%的补贴。戴南和其他地区一样,在过去的粗放型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环境污染的“发展后遗症”。从2004年起,我们响亮地提出:“把蓝天白云、绿树碧水还给老百姓”,以污染治理和绿化造林为主线,打响生态环境建设攻坚战。投资1.3亿元高标准兴建两个工业污水处理中心,将全镇516家酸洗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基本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对300
多座炉窑实行强制性改造,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停产。目前正积极筹建万吨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镇每年新植苗木10万株以上,森林覆盖率已达22.5%。现在10万戴南人中,企业家、个私业主和各类老板就超过2万人,所占比重比10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全镇是“家家有项目、人人有岗位、天天有收入”,储蓄存款由10年前的5.86亿元增加到25.85亿元,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当今的戴南人不仅追求富口袋,更追求富脑袋、有品位、讲文明,已自觉把举止文雅、生活高雅、经商儒雅作为修身齐家、立业营商的价值取向,戴南的企业家队伍中,仅参加清华、北大MBA学习的就达20多人。我镇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作为幸福戴南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乡镇一流的政法公安大楼,建立健全了“大防控”、“大调解”的队伍和机制,大力推进了依法治镇进程。戴南在入选“全国文明镇”的基础上,又创建了1家全国文明村、2家省级文明村、4家省级文明单位。
二、戴南实行扩权强镇需要解决的难题
伴随着戴南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受传统体制掣肘越来越突出,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和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戴南镇对周边地区的拉动力,客观形成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瓶颈。
1、经济区域扩展与行政区域管理之间的难题。戴南镇与周边三市友邻乡镇主导产业都以不锈钢制品为主,并存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物流配送、人才流动等多项协作配套联系。2006年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过充分调研走访戴南及周边的块状经济发展特色,编制了跨越行政区域、以戴南为中心、覆盖周边三市七镇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目的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遵照区域产业发展规律,兄弟市镇优势互补,建设一个全国一流的“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但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产业规划难以有效实施,兄弟乡镇之间低档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现象屡屡发生,客观上对打造在全
国叫得响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障碍。
2、小城市建设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难题。现在的戴南镇事实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镇,无论是市委、市政府要求建成小城市的布置,还是戴南现有的经济总量、从业人口规模、以及财政收入逐年增幅水平都是一个与周边地区友邻乡镇互动发展,并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小区域中心,是一个发展中的具有特色产业支撑的现代新型小城市。从产业经济向城市经济跃升,从领导经济工作到组织城市建设,对戴南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任务,不论是小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还是功能完善、内涵丰富、品位提升,都需要相匹配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机构,真正实现权责统一。市里现在已经新批准戴南成立了省级物流中心管委会(副处级),但在行政管理上与一般乡镇没有多少区别,事实上戴南的小城市规模以及承担的经济发展责任压力、小城市建设管理、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管理事务要超过一般乡镇,但人、财、物管理权限不能同步配套。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强化线上的职能,大部分部门都实行了垂直管理,乡镇与这些下派部门的关系很难理顺。极易导致“有责任的没法管、有权管的没责任”现象,从而造成了责权不对称。
3、小城市和财政管理体制上的难题。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一度偏重于经济建设,在改善民生、社会管理、环境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留下了许多“欠账”,现在到了我们要清点“还账”、惠及百姓的时候了。加之现在老百姓对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政府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多,政府的责任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绿化维护、环卫垃圾等管理问题,我们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仅镇域公路维修(不包括新建)每年就需要上千万元支出,还有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缺口巨大,这些都不能满足百姓需求。我们建议按省市制定政策予以倾斜扶持到位。
4、土地需求与用地瓶颈制约之间的难题。金融危机之后,我们
深感靠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越来越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现阶段,要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调优地区产业结构,降低二产贡献份额,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与特色产业专业配套的金融、商贸、物流、外来工居住公寓小区等现代服务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适量土地的支持。
5、部门设置、人员编制与实现高效服务职能的难题。目前我镇政府公务员编制数为57人,实际在编56人(包括省委选调生3人、退二线调研员24名);事业单位编制数112人,实际在编92人,人员编制与承担的工作职能任务之间矛盾突出。一是公务员人员和分工偏紧;二是事业单位近几年进编较少,进编的都是专业退伍士官,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所属事业集体编制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较为缺乏,且年龄偏大,兼职过多、数量偏小,一定程度影响办事效率和质量;三是部门履行职能出现了新情况。农技站、水产站、兽医站等站所职能弱化,存在“人多事少”的现象;经管站、计生站、村建站、劳服所、企服站等站所职能强化,存在“事多人少”的现象。城管站没有列为乡镇事业单位序列,却承担着繁杂的小城市管理职能;四是政法力量严重不足。我镇现有总人口15万(常驻人口9.26万人,外来人口5万多),但派出所仅有干警21人,约占人口万分之1.5,却以占全市2.1%的警力,承担了全市接处警总量的16%,人均接处警237起。2009年共接收省部级安全保卫任务30起,大型活动安全保卫任务7起。政法干警警力严重不足,难以承担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职责,亟需增派警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扩权强镇的几点建议
浙江、广东大部分镇经过扩权强镇,行政级别提高后建立镇级市。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调研后决定如何在我镇推行扩权强镇试点改革。具体我们提四点建议:
1、建立派出机构。依照精干高效原则,扩大经济社会管理、行
政管理权限,市各职能部门在戴南建立行政审批分中心,工程招投标分中心、建立经信、发改、规划、财政、公安、民政、城管、住建、国土、工商、地税等分局。为提高办事效率,条件成熟的部门可实现分局审批、市局备案。各派出机构和分局实行既对市局负责,又对戴南镇党委、政府负责的双重管理模式。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上划中央四税收入的部分(占镇税收收入的60%以上)请求上级领导帮助协调给予适当的返还或奖励;镇域范围内产生税费统一纳入财力分成,地方各项规费、各种收费按照今年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意见文件执行到位,缓解可用财力不足的困难。
3、增加人员编制。按戴南现有的经济社会规模,建议合理增加戴南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
4、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在市修编土地利用规划时,充分考虑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等项目用地指标。
扩权强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具体行动,我镇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理清职能,完善机制,务实高效推进扩权强镇试点任务完成。为把戴南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百姓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良、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为兴化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日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 除了紧抓大中城市建设外, 国家也十分注重小城镇的发展状况。2010年4月, 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有关通知, 明确在13个省的25个经济发达镇进行“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改革试点, 江苏省有4个镇入选。同年, 江苏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又选择了16个经济比较发达镇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试点工作。在上述两个层面改革试点镇的遴选中, 泰州市共有两个镇入选, 包括一个国家级经济发达镇的戴南镇, 一个省级经济发达镇的黄桥镇。这两个镇被选为改革试点镇之后, 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 但仍有许多问题出现。笔者收集和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对其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试点镇改革的实践现状及初步成效
(一) 泰州市黄桥镇的改革探索。
黄桥镇是省级改革试点镇, 该镇是苏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从试点的情况看, 该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目前, 黄桥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20个改革试点镇中处于中下位置。为了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泰兴市政府将173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给黄桥, 所涉及到的25个市级机关部门全部下移职能、充分授权, 在黄桥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窗口, 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2、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中心由引领传统产业向促进新型产业发展转变。
作为省级试点镇的黄桥镇, 在工业、传统产业上, 近年来发展迅速, 成效显著。然而, 重新审视自身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瓶颈, 黄桥镇的改革者意识到, 低附加值、高消耗、粗放式的传统产业已经难以支撑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而, 必须转变思维理念,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以, 通过本次试点改革, 改革者在未来发展规划中, 坚持两手抓, 一边抓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另一边抓工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咬定“工业强镇”不放松, 最终实现“三化”融合发展、互动并进。
3、建立执法协作和争议协调机制。
该镇成立了多个执法单位综合执法平台, 通过协作执法和争议协调机制, 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同时也是为了积极推进执法工作, 建立一个稳定、有序、文明的试点镇。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 坚持行政执法和管理服务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推行行政指导, 引导公众参与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切实强化对外宣传, 注重引导舆论氛围, 树立公正、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二) 泰州市戴南镇的改革探索。
戴南镇是国家级改革试点镇, 从改革的实践情况看, 该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机构设置改革。
戴南镇对自身的内设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的职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重新界定职能的基础上, 统一综合设置为“一办七局一中心”, 重置的机构均按副科级管理。同时, 根据工作需要, 还下设股级科室。目前来看, 该镇机构改革充分体现了精简高效的原则和基层“大部制”改革的要求。
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为了能够打造一个强镇, 就要有一个强又优的领导班子。因而, 该镇对现有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 德才具备的人留下或者引进, 不符合要求的调入其他部门或解聘, 形成一种竞争机制, 让工作人员感到危机感。同时, 创新人员配置方式, 打破人员身份限制, 行政、事业人员在身份不变的前提下, 可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对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 实行聘用制,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
3、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转变职能, 吸取传统精华的同时也要进行创新。对于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上级政府重视统筹兼顾, 并按照权责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则, 依法赋予戴南镇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等方面权限。此外, 对于下放的权限, 还遵循分期分批下放, 稳定有序的方法顺利推进事权下放。
4、组建综合执法局。
未来的发展中, 戴南镇将从“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和“法制”型政府。为了方便于民, 将执法类的权限全部进入综合执法局。戴南镇通过探索和创新综合性行政管理执法模式, 从而不断提高执法效率。
二、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难题
这两个试点镇在改革进程中, 虽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和百姓的支持, 但改革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一) 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难题。
所有试点镇的工作都需要相关的行政管理机构来配套服务。然而,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 泰州两个试点镇却遇到了一些难题。既有的改革, 并未能完全明确地理清纵向与横向之间权责关系。此外, 经济发达镇既有的行政体制本质上与一般的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其本身却要承担众多压力, 如人口快速膨胀的压力、城市管理和建设的压力等。因而,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客观上表现出更大的艰巨性和更多的复杂性。
(二) 财政上的管理体制难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 现有财政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黄桥镇和戴南镇的发展需要。镇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若不对等, 导致这两个镇在民生和城市建设等方面难以顺利进行。此外, 由于相关改革主体一定程度上受自身利益驱动, 使得改革遇到了诸多阻力, 这也导致在财政管理体制上改革幅度不大。
(三) 权力下放承接问题和人员设置难题。
由于县级与镇级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和本本主义, 权利下放承接就会出现问题。一方面县级政府有着本本主义的思想, 害怕权限下放后, 对他们的利益造成损害, 所以明放暗不放;另一方面镇级对于下放的权力项目, 面临着权限如何接、何时接, 试点镇能否承接以及相关法律障碍等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 而且害怕县级的权利下放只是一个形式场面, 会造成权责不对等。此外, 人员设置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镇级的业务量增多了, 但是相应的人员设置上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有的部门更需要专业人才, 但是镇级别的工作人员知识水平是有限的, 这就造成了人员编制与承担的工作职能任务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三、对策建议
通过剖析泰州市两个改革试点镇改革现状, 由点及面, 我们认为今后我国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分类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经济发达镇要分类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涉及的方面比较多, 不能一窝蜂的都采取行动, 而是规划好一个整体框架, 再结合渐进式的方式加以推进。此外, 应加强事后追踪再调查, 及时采取民众的意见, 根据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
(二) 事权和财权要对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 若要把经济发达镇发展好, 必须把财政作为基础, 否则镇政府是寸步难行。过去, 镇政府上交财政收入后, 所留无几, 再加上返还的不多, 不足以支撑日常的开支, 导致镇政府是“拆东墙补西墙”, 经济一直搞不上来。因此, 要建立完善的财政体系, 如财政补贴、相关财税返还机制、转移支付资金等。当然, 财政体系有了保障, 事权也要与之对等, 若事权与财权不配套, 必定矛盾频出。因而, 在抓财权改革的同时也要紧抓事权改革。
(三) 科学规范、循序渐进地推进具体权项的下放工作, 提高人员素质。
县级政府和镇政府要双向交流, 科学规范、循序渐进地将权项下放到位。不论是县级政府还是镇政府要淡化本本主义和利益博弈的思想, 从大局出发, 互相协助做好相关下放的工作, 从而实现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此外, 改革中还要注重加强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从而满足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叶中华, 王楠, 常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 2011.1.
[2]刘方.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江苏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3.2.
党的建设;基层组织;群众工作
嘉定地处上海市近郊,现辖7个镇、3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1个新区,区域面积464.4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56.8万(其中户籍人口56.7万)。近年来,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嘉定在发展中既遇到了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遇到了经济发达地区转型发展的特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嘉定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嘉定区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区、旗)党委”称号。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重要性突显的深层因素
经济较发达地区党的群众工作除了面临着服务对象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等一般问题外,还面临着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民主需求迅速增长等一系列特殊问题,群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否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事关党的执政合法性。得民心者得天下,党群关系是执政合法性的根本问题。当下群众工作面临“两大危险”:一个是党脱离群众的危险;第二个是群众脱离党的危险。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中华民族危难深重时刻,不断地唤醒民众、动员民众、教育民众、团结民众,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把国家从亡国灭种的危险中解救出来,把人民从水深火热的痛苦中解放出来,从而赢得民众的拥护后获得的。但是,今天的群众不再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群众,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群众。过去他们选择了我们党,并不表明永远都会选择我们党。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让我们坐在台上。历史一再警示,任何政党,无论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多么大的牺牲和贡献,一旦丧失民心,都逃脱不了被人民抛弃的命运,执政的合法性就会丢失。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群众的支持,基层政权的稳固同样依赖群众的拥护。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如果只强调经济建设,不善于改善民生,群众就会对党和政府不满意甚至用脚投票,势必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
(二)社会各阶层间的互信不足,考验着党能否有效协调群众利益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利益群体博弈已经成为社会常态。当下社会不稳定源于“两个不足”:一是各阶层之间互信不足;二是民众与公权力之间良性互动不足。两个不足交织就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对党和政府“老不信”、对社会机构“老不信”、对企业“老不信”,特别是食品安全、贪污腐败、暴力拆迁、司法不公等问题,使得群众对政府官方数字不信任、对政策不信任、对行政行为不信任。在谣言面前,部分群众宁可相信谣言而不相信政府,干部认为群众“不听话”,群众认为干部“不像话”。这些社会心态的累积,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极易转变为社会阶层的冲突,给执政党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公权力与民众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寻求政治共识,协调好各种利益,是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的任务。
(三)转型时期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需求,对党的执政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公民社会”的发育,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公民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转变,现代政治观念如民主、平等、自由、法治、参与成为普遍的追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如果这种民主诉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特别是参与渠道不畅通,公民的参与欲望得不到实现,就会导致公民的失落感和挫折感,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就会受到影响。从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可以看到,忽视群众价值认同的差异性、忽视群众的民主需求,会使群众追求民主权利的手段变得十分极端,对党的执政方式和群众工作的方法提出了极大挑战。如何从这些事件中汲取教训、防微杜渐,一方面,需要我们按照民主原则和民主程序行使执政权力,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要摆脱行政强制的路径依赖,树立民主法治理念和公平正义观念,通过民主法治来妥善协调人民群众内部的利益关系、化解党群关系矛盾。
二、上海市嘉定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践探索
服务是累积“合法性”的途径,也是凝聚人心的“敲门砖”。嘉定区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探索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接受群众监督、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利益。
(一)构建工作体系,使联系服务群众成为刚性制度安排。嘉定区通过建立流程、完善机制,形成了整体性、立体式、开放型、体现嘉定特色的“五进四民”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坚持领导示范带头,发挥代表桥梁作用,推动机关“走在前头”,亮明党员社区身份,落实团队普遍走访,既推动了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又促进了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是健全“两项”机制,构建联系服务工作体系。首先,健全以“五进”为载体的联系沟通机制。干部进联系点: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在基层建立若干个联系点,每季度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基层工作;代表进社区:党代表与人大代表、市级代表与区镇代表“两个相结合”组成联系小组,按照每位代表都要联系居(村)委、每个居(村)委都有代表联系“两个全覆盖”原则,定点联系到全区所有村居,每年2次开展集中走访活动,党代表每年还至少安排1次接待群众活动;机关进村居:各级机关党组织分别结对1个农村党组织和1个社区党组织,按照3年为1轮签订协议,坚持每季度1次深入村居,开展组织共建、发展共促、人才共育、文明共创结对共建活动;党员进组户:每名党员至少联系楼组、村组的1户群众家庭,坚持每季度1次联系走访,提供生活照顾、经济救助等帮扶项目;团队进块区:组团式服务团队每年普遍走访1次本块区内所有村(居)民户家庭。其次,健全以“四民”为路径的协调服务机制。听民声:认真收集群众的愿望呼声和意见建议;理民情: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初步整理;议民题:村(居)党组织定期召开“议事会”,分析群众的意见建议,提出解决方案,落实项目责任人;办民事:按照逐级负责、流转处理的程序,依托“块区—村居—街镇—区级职能部门”四级联动机制合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endprint
二是深化“两项”活动,畅通群众反映渠道。首先,深入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各街镇在不改变农村、社区原有格局的情况下,将全区271个村居划分为1672个块区,对应每个块区配置若干个由街镇层面干部、村居委干部、党小组长、楼组长(村民组长)、党员志愿者等近2万名成员组建近3000个组团式服务团队,每年普遍走访1次村(居)民家庭,了解建议诉求,提供针对性服务;落实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了包括邻里纠纷、生活困难、患病致贫、老年人照顾等服务型问题,居住环境、物业管理、小区治安等管理型问题,民生实事、城市管理等建设型问题。其次,每年定期开展机关干部“零距离·大走访”活动,明确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每人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3-5户,科级干部每人直接联系不少于1-2户,科级以下干部每人直接联系不少于1户。采用定期联系和经常性沟通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群众的思想、生活、工作等情况和意见建议,并力所能及解决有关问题,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
三是落实“两项”制度,整合联系服务力量。首先,隶属关系不在街镇的基层党组织,主动落实与所在街镇党组织联系制度,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整合区域内的体制内、体制外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的资源,积极参与社会性、群众性和公益性活动,开展组织联建、党员联管、公益联办、事务联商、人才联育、发展联推、文明联创、和谐联促等联建共建活动,共谋科学发展、共办为民实事、共同创先争优、共建美丽嘉定。其次,党的组织关系不在现居住地的各类党员,主动落实到现居住地的居民区(村)党组织联系报到制度,以多种形式参与各类为民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并通过建立社区联系报到、社区活动登记、双向信息反馈和年末分层走访4项机制来确保工作的实施到位。居住在嘉定区12306个楼组的各类党员组织起来,建立楼组党小组,按照“群众有需要、党员能做到”的要求,开展“楼组党建”活动,推动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真正使党员“动”起来,楼组“活”起来,党群“亲”起来。
四是开展“两项”测评,搭建接受监督的平台。首先,让群众测评政风行风。采取“网上评”和“重点评”等方法和听取情况介绍、开展实例调查等方式,重点对行政执法类和综合管理类28个部门,供电、供水、供气、学校、医疗等15个行业,每年进行满意度测评,促进其不断改进作风,认真履行职责。其次,让群众测评基层组织建设。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中,随机抽样4089名党员、群众参加测评,全区“基层组织建设满意度”指数达94.11分;村居“两委”换届工作结束后,引入群众测评机制检验村居“两委”换届工作群众满意度,总体评价满意率为98.9%。
(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服务群众融入党政工作各个方面。嘉定区坚持“三个同步推进”,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一是转型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推进。着力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力求把转型发展的成果惠及群众。2012年,八大类民生支出达64.5亿元,其中教育支出22.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9.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8亿元,分别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2.64%、6%和9.7%;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万元和1.9万元。2013年起,“农保”养老金加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830元,“镇保”和征地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212元和1215元;本地户籍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达98.7%;为优化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签订的民生综合保险项目覆盖全区户籍人口,保障百姓在突发灾难事故后有保障、能自救,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区)”和“民生工作社会满意度全市第一”等荣誉。
二是服务型党组织与服务型政府同步建设。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嘉定区开展了“零距离服务群众工程”,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这项工程将党建工作与政府工作有机融合,坚持“聚焦民生工作、融入职能部门、强化项目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四个原则,通过目标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实施民生基本服务、民生专业服务两大系列、22个类别、349个服务项目,使服务群众融入到党委政府部门、各人民团体、各街镇的中心任务和实际职能,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通过目标量化把党和政府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做得更加细心、更加周到,尽最大可能方便百姓群众。
三是“普惠”政策与“特惠”措施同步落实。一方面,完善广覆盖的保障民生制度,着力增强民生政策的普惠性。对群众关心的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吃穿住行、就业就医就学等实事工程,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对老百姓关注的难事,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对老百姓承诺的实事,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每年都有新改善。另一方面,针对因重大疾病、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特殊群体,完善临时救助、特困补助等帮困兜底机制,给予重点解困和特殊扶持;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失地农民等群众的保底就业问题,增强单项救助政策的互动互补,形成梯次保障结构,为不同困难群体提供保基本、可叠加、可组合的救助套餐。
(三)积极发展群众性自治组织,让群众参与群众工作。嘉定区注重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利用群众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开展群众工作。
一是加强党对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领导。一方面,强化村(居)党组织对村(居)民委员会的领导。历次村(居)委换届选举中,一次选举成功率均达99%以上,村(居)“两委”中半数以上成员交叉任职,村(居)委书记、主任“一肩挑”占75%以上。另一方面,在来沪人员中建立新村(居)民党组织、新村(居)民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定期召开新村(居)民代表会议,切实提高来沪人员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让来沪人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
二是发挥各类群众性活动团队作用。针对群众自发性成立活动团队的需求,通过政策制定、资源扶持、骨干培育等方式予以积极引导和扶持。成立了百姓组成的区镇两级“百姓宣讲团”,将老百姓关心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化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说给居民听,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记得牢,成为党、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信息和传递社情民意的“桥梁”。组建了群众身边的“百姓说唱团”,以讲故事、上海说唱、评弹说书、独脚戏、传统戏曲、小品等形式多样的表演方式走乡串镇进行文艺演出,讲百姓自己的故事,演百姓身边的小品,唱百姓喜爱的戏剧,每年下乡演出600余场。设立了群众家里的“百姓书社”,让百姓自己当书社的主人,在闲暇之余无偿地为周围的邻居提供借阅服务,适应了群众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需求;建立融洽社区的“百姓睦邻点”、“农家客堂汇”,把社区(农村)中志趣相似、爱好相近的群众组织在一起,以文体活动、读书看报、商议事务、养花赏花等为主题,让居民们走出家门,找回传统邻里之乐,成为新型社区文化的衍生地。endprint
三是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嘉定区在村(居)建立“党员议事会”、“社区议事园”等制度,由社区居民、社区党员等代表定期讨论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解决村(居)区管理中存在的乱搭建、乱堆物、乱停车、社会救助不公、物业费上缴难等突出问题。每年年底,各基层党组织全面实施党支部向党员、群众汇报年度工作并接受评议制度,有效落实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在解决动拆迁问题上,实行“两次征询法”,第一次征询就是动拆迁的意愿;第二次是动拆迁的规则出台。两次征询结果,如有一个达不到70%以上赞成,这个地区3年内不能动拆迁。“两次征询法”使得动拆迁工作从简单的靠政府去让群众动拆迁,到群众自己希望动拆迁,切实增强了决策执行的效率。
三、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理性思考
从嘉定区服务群众工作的广泛实践中,可以获得若干规律性的经验启示。
(一)要把服务群众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实践相结合,在主动作为中实现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转型升级。做好群众工作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干部工作能力大小和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工作不会做、不敢做,体现出老办法不能用、蛮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诸多无奈,其背后的实质是感情、思想、知识、素质的缺失所致,是能力恐慌的真实体现。群众工作不能坐等群众前来参与,而应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甘当“小学生”。因此,要把增强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学会公正协调利益关系,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学会调处和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要针对不同对象,寻找共同语言“搭得上话,聊得开来”。既要掌握与困难群众的沟通方法,也要掌握与新社会阶层沟通技巧,努力做到讲理论与拉家常相结合、察实情与办实事相结合、原则性与人情味相结合。还要因势利导,善于运用协商民主的手段、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二)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社会管理的过程,实质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我们讲管理不能认为就是高高在上地管制别人,不能把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对立起来,而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我们在实施管理时,要注意向群众讲清“三理”(法理、道理和情理),避免产生对立情绪。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不是以服务提供者的主观认知,而是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评判标准。在服务过程中,要坚持问需于民,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不能把群众不需要的服务强加于人。要把教育引导贯穿始终,既要把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所作努力讲清楚,让群众了解我们正在做什么;也要把实际状况、面临困难讲明白,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政府和党组织要注意摆正在社会分工中的角色,应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决不能推向市场;应由市场提供的服务,要提供公平的竞争规则,履行好监管责任;应由社会提供的服务,要尽力帮助扶持。
(三)要善于把广大群众的意愿上升为决策,提升服务层次,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当前,群众关注的焦点不仅集中于做大蛋糕、增大现实利益,而且也期盼实现发展成果的公平共享。群众工作既要注重解决群众的个别问题、化解群众的个别矛盾,更要善于把广大群众意愿和诉求上升为党委政府的决策,不断提升服务层次,造福于最大多数的群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准确把握群众权益需求结构,妥善处理好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利益的关系,着力建立普惠、均衡、公正的公共政策。既要注重解决群众眼前的困难,又要兼顾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既不能以群众的长远利益为借口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也不能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借口损害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公平正义。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副书记
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的情况汇报撰稿:发达小学教导主任:郭友均
县教育局,角奎镇中心学校: 按照教育局及镇中心学校的要求,结合我们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我校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促使开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现将本学期开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学前提前妥当安排,充分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为了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月23日下午我校行政领导班子集中碰头,召开了碰头会,明确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目标及重点。根据县教育局及镇中心学校的相关要求,对近期各项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与部署。2月25日教职工报到,并深入各社宣传发动学生入学,2月27日上午召开了全校教职工会议,传达了上级部门的有关会议精神,对开学前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2月28日—29日报名注册,(除学前班外,一律实行零费制,各班级报名教师不得违规收费);除报名教师外,其余教师分片包干,做好学生的入学发动工作,达到控辍保学的目的。3月1日正式上课,并做好学前教育工作,要求把安全教育、森林防火、疾病预防等内容作为教育的重点。安排专人对校舍进行安全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学校不能排除的及时 1
上报上级部门;分管后勤的教师对自然损坏的门窗、教室、办公用房进行了维修、维护,添置必须的办公用品。各位行政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做好开学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分片包干,走村串户,联系村两委,控辍保学。我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村民素质普遍偏低。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要求,积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学校校长开学初就做了周密的安排,并有针对性的把教师分配到各个社区及各校点做好动员学生入学的宣传工作,他们走村串户、嘘寒问暖与学生家长交流、谈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宣讲两免一补政策。还尽自己所能了解学生的寒假生活和思想动向,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动员学生入学的目的。但尽管如此,还是有5%的学生没来报名注册,学校又与村公所联系,请他们出面,利用行政手段、乡规民约来促使学生返校,在此期间开出《勒令入学通知书》11份,用乡规民约、行政手段惩处一人次。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到目前,发达小学有学生593人,比秋季学期减少43人;元宝小学在校生77人,比秋季学期减少11人;良子小学在校生44人,比秋季学期增加2人;田坝小学在校生73人,比秋季增加8人;大寨小学在校生102人,没有增减变化;大坪小学在校生14人,比秋季学期减少1人;云落小学在校生12人,与上期秋季学期相比没有变化。从学生流动或流失的情况来看,中高年级流失或流动的学生偏多,低年级较少;下面校点流失率偏低,巩固率偏高;就其流动、流失的原因,一是觉得读书无用,受经济观念的诱惑,不想读书,都想早点出门打工挣钱,这
种学生高年级占多数;二是厌学,感到读书辛苦,整天走亲串戚,游手好闲,家长管不了,教师没办法。仅六年级三个班就流失、流动学生15人。由此可以看出,这方面还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采取行政措施,促使流失的学生返回校园。
三、完善制度,狠抓管理。开学初,学校领导就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就各自分管的工作牵头拟定方案,寻求方法,修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如制定班级卫生评比细则,值日教师对每个班级每天卫生的打扫、保持、纪律、上课、等进行量化打分,坚持每日一公布,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同时还完善了考勤、上课、办公、考试、听评课、学习等相关制度,规范了教师的行为准则,真正做到了以制度管理学校,确保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四、努力抓好安全工作,积极创建校园平安。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学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意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要求班主任开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安全课,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安全,并做好学前教育记录,交办公室存档。教育学生在家期间不能做危险的事等等。我们还动员家长与学校配合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1、开学就同每位学生家长签订了《学生安全协议书》,还人手一份发放了《告学生及学生家长书》,使他们知道他们的职责,做到权责分明,防范未然。
2、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同他们签订了《住校生安全协议》。安排全校教师实行值班查夜制度,要求值班教师必须在值班室住下,管理好住校学生,检查宿舍的卫生,及时地解决寄宿生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值班室有住校生的家校联系台账、突发事件记录、当晚未在宿舍住宿的学生记录、突发事件处理记录等表册。并规定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起床时间,用这些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
3、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开学初,学校领导就对学校的电线、电路,教室、课桌椅,学生的生活设施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及时将安全隐患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4、认真抓好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开学以来,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把食堂的相关管理制度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学习,并制作挂于墙上。组织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协助他们办好健康证,以保证食品源头的安全。把好采购关,不采购三无食品及原料。食堂内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即使是认识的学校教师、学生也不得入内。食品必须留样备检,样品需在冷藏状态下留存48小时。用这些措施确保食堂、食品安全。
五、学校教学工作井然有序。
2月29日,教研组按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课程设置要求,对各班、各位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科学安排,后勤人员及时保证了教材、备课本、教辅资料、办公用品到位。3月1日各班课表、作息时间表都已上墙、学生按课表、作息时间表开始正常上课。开学的第一周,各教师就初步拟订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教学教研计划),各班主任也及时上交了《班主任工作计划》,各科任教师上交了各科《教学进度计划》。目前,各年级重点抓入学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习惯。加大力度抓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一手抓教学工作全面上马。一手抓教师的德育教育,安排教研组人员拟定教研工作实施的具体方案。
六、积极宣传,真抓实干,做好我校学生营养餐的各项准备工作
早在上期期末,我校领导就从相关的会议及新闻中知道今年国家将要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发放营养补助费,增加寄宿制班级学生的补助标准。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校的条件,研究决定:把学生营养补助费用来做一顿午餐给学生吃。午饭时间,我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一律在食堂就餐,实行两菜一汤,十人一桌,分年级、分班级指定地点就餐。近六百人吃饭,的确是个大问题。对于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我校组建了营养餐领导组,成立了膳食委员会;领导组就营养餐的安排、营养餐经费的使用、管理,所用材料的采购等进行了多次商榷,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其次,对食堂增加了工作人员,购买了缺少的炊具,铆焊了两个可移动灶头,购置了盛饭和装汤用的盆碗等用具。再次,膳食委员会就学生营养餐营养的搭配、学生如何就餐等问题进行了商讨,给予了大量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极为中肯、可行。可以说我校做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尽管我校教师在开学这段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是有令上级部门不满意的地方,这是让我们学校尴尬,全校师生汗颜,上级领导难堪的。但丑媳妇终须见公婆,应该让不满意的地方跃然纸上成为历
史:
1、我校教研工作没有实效,流于形式,方式方法陈旧;
2、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强调不够,力度不大,特别是卫生习惯方面让人瞠目结舌;
3、食堂安全工作虽有特色,但也有漏洞和不足。
4、我校巩固率偏低。针对以上不足,我们拟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教育,转变教师观念,使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二、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要在学生卫生行为上下工夫,组建卫生监督岗,规范学生的卫生习惯;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聘请外校骨干教师和上级部门的教研专家来我校指导教研工作,组织我校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四是写出报告请政府部门帮助,采取行政手段、措施,扭转我村巩固率偏低的现状。
回顾过去,感慨万千;有成绩,同时也有尴尬、难堪、遗憾。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校将把“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内不愧于心,外不愧于人”作为我校教师的工作标准,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促使我校走向辉煌的未来。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望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不要顾及我校的颜面,毫不留情的指出,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顺利地开展好我校的各项工作,促进我校不断进步。
角奎镇发达中心小学
镇党委、政府决定召开200 年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我镇200 年的经济工作,认真分析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0 年经济工作,进一步动员全镇上下在更新观念、锐意进娶开拓创新,实现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奋斗。
今天会议的议程有六项:第一项,由镇政府镇长马自平同志作全镇经济工作报告;第二项,由各村就今年工作计划进行表态发言;第三项,由镇党委副书记娜仁其木格同志宣读《中共-党城湾镇党委、党城湾镇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 项目业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和《中共-党城湾镇党委、党城湾镇人民政府关于兑现200 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决定》;第四项,为项目业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第五项,由镇党委书记严虎同志作重要讲话;第六项,由镇政府副镇长吴生军传达酒泉市春季企业用工招聘(肃北)洽谈会精神。
下面进行大会第一项议程,请镇政府镇长马自平同志作全镇经济工作报告;
……
下面进行大会第二项议程,请各村和项目业主代表就今年工作计划进行表态发言;(东山村、党城村、城关村、城北村、青山道村、压滤机滤布项目业主代表李玉财)
下面进行大会第三项议程,请镇党委副书记娜仁其木格同志宣读《中共-党城湾镇党委、党城湾镇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 项目业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和《中共-党城湾镇党委、党城湾镇人民政府关于兑现200 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决定》;
……
下面进行大会第四项议程,为项目业主、先进集体、先进个进行颁奖;
……
下面进行大会第五项议程,请镇党委书记严虎同志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大会第六项议程,请镇政府副镇长吴生军同志传达酒泉市春季企业用工招聘(肃北)洽谈会精神。
……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主要议程已进行完毕。本文会上,马镇长作了全镇经济工作报告,客观地总结了200 年经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明确地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特别是严书记的讲话不仅认真总结了我镇“十五”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而且从战略高度出发,勾划出“x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保障措施。他们的报告实事求是,振奋人心,是指导我镇今年及“xxx”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下面我就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及当前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今年是“xxx”计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今后五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回去以后,要迅速将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严书记、马镇长的讲话传达下去,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各村、社区、站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工作职责,强化责任、细化措施,以不折不扣、筛网滤布卓有成效的工作把会议制定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党城经济发展。
二、切实做好当前几项工作。一是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解决突出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做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工作。二是要结合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大会到此结束,散会。
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形势,坚定发展决心和信心。新班子要有新气象、展现新作为,要有良好的势头,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冠县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年来,冠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要深刻会“123547”内涵,科学理解总体布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会议强调,要聚焦关键领域,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强力推进城乡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推进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打造美丽宜居家园。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育好小的,建好学校, 招聘老师;养好老的,搞好养老、扶贫;管好中间的,建好医院,用好医生,搞好保健。
一、农村思想工作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政策在我国施行了三十多年, 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面貌以及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素质上也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 大部分农民仍表现出文化水平较低、思想素质不高、道德约束力不强、观念较为落后、心理素质较差等特点, 这与现代人素质, 尤其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素质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既有农民自身的原因, 也是时代历史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为了改变农村现状, 尤其是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状, 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 活跃农民思维, 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化, 进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更加具有必要性[2]。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农民的配合与理解, 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农村的思想宣传与教育工作却遇到很多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 对于政策的理解与认识也不足, 对于农村相关部门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不配合。比如说, 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什么都不知道, 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三观”; 很多的农民对于法律知识了解较少, 遇到问题不相信法律而是去找关系、找领导解决问题; 还有很多的农村存在严重的封建思想, 尤其是重男轻女思想, 小农思想较为严重, 思想较为狭隘; 一些农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凡此种种都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 工作队伍建设较为落后
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面对的主要问题是: 首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一支思想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 还有很多的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以及文化水平较低, 也没有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主要是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主观想法来展开工作。这样的工作队伍对于思想理论的理解本身就存在偏差, 对于思想精髓的理解也是不到位的, 这样就会大大削减思想宣传的效果。其次是很多的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较弱, 很多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专门的理论学习, 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他们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没进行实地调研, 实际问题的解决与理论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遇到实际问题或是突发情况, 很多工作人员变得束手无策, 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另外,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很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 后备宣传队伍培养不足, 这不利于农村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久持续开展, 对于农村年轻一代的思想工作也较难开展起来[3]。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对策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工作队伍是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 因此工作队伍需要深刻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将自身的工作摆在重要地位, 这样才可以较好地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中的工作效果。农民也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认识, 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农民要适应时代的变化,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改变那些封建落后的思想认识, 重视孩子的义务教育,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相信法律的力量, 相信民主的力量, 遇到问题要找到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逐渐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比如说在某个乡镇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可以首先对乡镇干部、乡镇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让他们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 提高自身的政治警觉性, 对于思想政治的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让这些乡镇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给村民们做一个榜样作用, 让村民在行为上很好地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地位, 村民积极主动让自己的孩子进行义务教育, 对于法律知识自主学习, 对于工作宣传的知识主动了解与关心并积极配合。经过一段时间, 这个乡镇的经济获得提高, 农民的思想认识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进行专业培训, 随着国家政策以及思想的改变, 工作人员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来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在思想政治培训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 更需要培养工作人员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作开展, 主要是要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 打开经济思路, 激励农民自主创业, 提供给农民多种发展机会来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另外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 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因此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显得愈加重要, 需要在培训与学习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整支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素质都会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
(三) 完善乡村的治理机制
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由一些社会阅历较为丰富或者是在村子里较有威望的老年人来承担的, 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工作队伍的平均年龄较大, 年轻工作人员很少, 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而且很多的工作人员缺乏思想理论水平, 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对于思想精髓也存在理解不到位的情况。所以需要更加重视农村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完善, 这样才可能进一步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政治意识。要在根本上解决上诉问题, 主要是要完善乡村的治理机制,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管理机制, 优化管理结构。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 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进而更好地展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稳定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执政基础, 才能够进一步扩大农村基础民主、保证农民的民主权力[4]。
四、结束语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因此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于我国的整体政治的民主化进程具有直接影响。然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 与现代民主政治意识的基本要求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与建设政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很不相称。因此, 研究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 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5]。
摘要:通过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了解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这对促进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参考文献
[1]陈云玲, 陈东旭,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 2011, (9) .
[2]李明,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4) .
[3]陈云玲, 陈东旭.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 2011, (9) .
[4]李明.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4) .
宋朝的成就
近代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个早熟的社会”,这话很有些道理。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达到了古代社会的巅峰,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四大发明,其中的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是在宋朝完成或开始应用的。
宋朝的农业经济很发达。北宋初年就引进了高产、早熟、耐旱的占城稻,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宋朝的稻麦复种技术可以一年稻麦两熟,税收不变,造成事实上的减税。
由于宋朝发达的商品经济,宋朝开始征商税。商税虽然在历史上出现较早,但作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一个主项,则始于宋朝代。商税分过税和住税两种,实质就是商品的流通税和销售税。
宋朝的纸币及银行信用
在宋朝出现了纸币,纸币种类非常多,有交子、会子、钱引,关子、小钞,以及只在局部流通的湖会、川会、关外银会和荆南交子。
宋朝时的交子最早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交子铺户”,这是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的业务。
会子最初叫“便钱会子”,是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后来发展成兼有流通手段职能的铜钱兑换券。
钱引开始也不是纸币,是政府发给盐商的提货单。后来,交子、钱引等演变成纸币,由国家正式发行并强制流通。
美国学者罗波特·坦普尔说:“最早的欧洲纸币是受中国的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 据说,著名的传世北宋“交子”钞版已被日本人所收藏。
宋朝的都市化
宋朝的都市化程度非常发达,而且有通宵营业的商业区。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等等,有专门经营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店铺,此外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甚至有专门卖牙刷的“牙刷铺”。
宋朝,民间足球(蹴鞠)有了很大发展。那时的足球组织称为“齐云社”或“圆社”,如《水浒传》里描写的高太尉(高俅),就是一位民间足球高手。
宋朝有报纸,分别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叫法,如王安石不相信《春秋》是孔子所作,称《春秋》为断烂朝报。非官方发布消息的报纸则叫“小报”。
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其中以广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宋代,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即使到了元朝,那时的经济水平已远无法与繁华富庶的宋朝相比。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元朝大都,宛如置身于天堂,清明上河图描写的繁华景象接近于宋代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宋代城市人口激增,城乡开始分治,有所谓乡村户、坊郭户,城市人口的比例连后来的民国也未曾超过。
过去人们说在明朝末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实际上两宋的这种特征远超过明朝。宋朝被蒙古人所灭之后,中国又退回到农耕社会。中国的经济文化在宋朝达到了巅峰,从元明清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经济发达镇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的思考07-09
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治理06-01
欠发达地区非农化问题探讨10-29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09-12
镇经济工作会主持词10-11
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10-29
镇党委书记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07
镇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