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精选11篇)

合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 篇1

合人才办[2012]1号

——————————————————

关于我市申报2012年“千人计划”

部分项目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开发区工委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外专局和中央、省属驻肥有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我省申报2012年“千人计划” 部分项目工作的通知》皖人才办[2012]1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2012年“千人计划”部分项目申报工作将于3月、7月分两批进行。现就我市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型

1、创新人才长期项目;

2、创新人才短期项目;

3、创业人才项目;

4、“外专千人计划”项目;

5、“青年千人计划”项目。

二、申报要求

1、回国时间。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外专千人计划”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的申报人,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该批次申报截止日前6个月内。申报创业人才的,其创办的公司应成立1年以上5年以下。

2、申报次数。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外专千人计划”项目的申报人,最多可申报两次,但不得连续申报。创业人才也不得连续申报。

3、填报要求。申报人应客观、如实、完整地填写申报材料,不得空项、漏项,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要各负其责、严格把关。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将取消申报人的参评资格,并暂停用人单位一年内的申报资格。申报人选标准和其他要求见相关文件。

三、申报程序

1、市所属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的申报人,请根据实际,分别填写相应的申报书报市委组织部。

2、“外专千人计划”项目由市外专局组织,并审核把关后报送市委组织部。

3、市所属科研机构申报“青年千人计划”项目请市科技局组织,并审核把关后报送市委组织部。同时,用人单位通过“青年千人计划评审系统”(http://pingshen.1000plan.org)上传(用户名与密码另行通知)。

四、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附件、申报人其他个人信息表、“千

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申报书和附件应合并装订,其他个人信息表和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另附。报送材料时,需报送纸质申报材料2份和电子文档1份,电子文档内容应与纸质材料一致。

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分别为2012年3月2日、7月13日。“青年千人计划”电子材料上传截止时间分别为3月19日、7月23日。

五、其他事项

申报材料文本请登陆“千人计划”网站

()下载。

合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 篇2

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指向

两个“最严格的制度”相配套,土地管理更加严格规范

记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各方面对下一步农村改革的议论集中在土地制度上,国内外有很多猜测,各类媒体也是持续热炒,这个话题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关注度?

陈锡文:这么多人关心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第一说明它非常重要,第二说明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确实存在缺陷,需要继续改革和完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出台前,我看到不少报道,有媒体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叫第三次土改,或者是新土改,说是要试行土地的私有制,推行土地的自由买卖等等,在舆论上搞得大家比较迷茫、混乱。我出去吃饭,连餐馆的服务员都问:是不是我们在外面打工, 家里的地要收回去了?《决定》发布之后,大家已经看到,并没有这些内容,那些猜测是没有根据的。

记者:《决定》发布之后,说实行土地私有、自由买卖的没有了,但各种解读还是五花八门,您认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政策指向是什么?

陈锡文:三中全会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非常重要,应该全面把握。如果说最基本的政策指向,那就是对土地的管理更严格更规范了。《决定》提出,要坚持两个最严格的制度,第一个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1亩=1/15ha)耕地红线;第二个是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仅有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不够的。即使不增加耕地占用,也不能超越国家的宏观控制,计划外增加自己的建设用地。

这两个制度配套进行双边约束,实际对整个中国的土地管理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原因很简单, 首先,我国人均土地非常稀缺,我们现在的耕地面积已经降到了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一亩三分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再减少确实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乃至于社会稳定。在过去的11年中,我国耕地的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25亿亩,超过了一个河南省的耕地面积。其次,建设用地是投资的载体,是宏观调控的闸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什么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下不来?很重要的就是跟超计划的建设用地供给有关系。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是一大亮点

土地流转政策已实行多年,并非首次提出

记者:《决定》中对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调要稳定,这似乎是一贯的基调,您认为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陈锡文:《决定》中提出,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长久不变”是这次文件的一大亮点。农村改革后,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土地承包期延长到15年,1993年中共中央11号文件又提出土地承包15年到期后再延长到30年。现在顺应农民的期盼,提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这颗“定心丸”吃了,农民才会珍惜土地,投资土地,放心自主地流转土地。现在应该认真考虑的是怎么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做到长久不变,《决定》明确提出,要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没有这项制度,一代人、两代人,再往下就没有人搞得清楚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是要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记者:现在还是有许多人把注意力放在土地流转上,他们认为,这是中央首次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陈锡文:这是很大的误解。在党的文件中, 土地承包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直是放在一起讲的。1984年1号文件,讲延长土地承包期,也讲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1993年11号文件,讲土地承包15年到期后再延长到30年,也讲允许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那里面有整整一节12个条款是讲怎样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个事情农民在实践中已经干了20多年了!就说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的安徽小岗村,在这个大包干的发源地,农民的地已经有1/3流转了。只有产权清晰稳定,流转市场才能健康发育。这些年为什么流转市场发育不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够稳定。

过去我们的职能部门主要是管承包合同的登记,今后要给需要转出、转入土地的农民提供平台,提供信息,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当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坚持三个“不得”: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如果农民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有更高的收入, 有更可靠的保障, 他会自愿离开土地, 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记者:《决定》发布之后,有不少人问,征地制度要改革,以后要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城镇规划圈外的公益性用途才能征地, 那非公益性项目用地是不是不用通过土地管理部门,只要跟农民商量就可以直接买了?

陈锡文:这一点应对社会广为宣传,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任何建设性用地必须是在严格管制的前提下,照样要符合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决定》对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和经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提出了改革的方向,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改革决策,非常有意义。但是《决定》也明确指出,要抓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只有等具体的实施细则出来后,才能规范推进。否则,由于各个方面存在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饥渴症,可能会失去控制。

讨论研究土地管理制度应该在一定的前提下进行

从国情出发,尊重前人经验和现代国家一般规律

记者:现在,研究农村土地制度的人很多,专家学者争论得很激烈,有些观点相去甚远,对此您怎么看?

陈锡文:有这么多人关心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这是好事。但是由于土地这个要素非常特殊,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一般的经济要素和自然资源,所以在任何国家,土地制度的确立都有一定的前提。不确定前提就没有办法讨论问题。从我们国家的实际状况来看,我觉得至少有三大前提:

第一个前提, 必须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体地说,第一层含义就是必须有利于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第二层含义是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中,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使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第三层含义是要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建设用地不能突破总供给量。这关系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保障经济安全。

第二个前提,土地的管理在任何现代国家都有其特殊规律,我把它概括成为四句话:第一是统筹规划;第二是分类管理;第三是用途管制;第四是严格审批。有人以为, 在市场经济国家,土地所有权可以决定一切。实际上,对土地的利用,现代国家从来都是用途管制超越所有权。不能因为土地是你的, 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当然,规划形成必须科学严密,并通过民主程序,做到公开公正,为绝大多数老百姓认可,一旦确定下来,就具有法律效力,政府和任何用地者都不能违背。

第三个前提,经过30年的探索,在土地管理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去研究,这套制度在什么地方、哪个环节存在问题和毛病,怎么样改革和完善,而不能无视它的存在。

同时,还要有一些基本常识才能讨论。有的学者认为,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森林和草原都可以不加区分地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样问题永远也讨论不清楚。我们国家城市和农村的土地是两种所有制,仅仅一个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就涉及很多类型,有福利型的宅基地,有公益型的小学校用地等,也有经营型的乡镇企业用地等,把这三类混到一起改,岂不乱套?

与土地有关的改革试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

应按程序,有预案,在可控的范围内稳妥进行

记者:现在全国各地有不少涉及土地的改革试验,改革就难免会突破现行的一些政策法规,试验就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怎样处理改革与规范、试验与推广的关系?怎样规避试验的风险?

陈锡文:从试验当中提取规范性的政策,这是我们党领导农村改革的重要经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就是从农民的创造中提炼和升华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的。我赞成搞改革试验,但是,有一点要说明,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法律法规的体系,和30年前相比, 这是很大的不同之处。我认为,现在搞改革试验应该遵循几项原则:

第一个原则:讲程序。承担试验,要经过批准。比如重庆、成都的试验是国务院批准的,天津的试验是国土资源部批准的。确定下来要做的试验,如果要突破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就要获得制定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部门认可、批准。否则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有什么用?

第二个原则:可控。既然是试验就必须掌握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例如说这个试验项目在多大范围内进行?一个村,一个镇,还是一个县?报了什么,批了什么,必须在这个范围内执行。一失控就无所谓试验了。

第三个原则:要有预案。既然是试验,就可能成功也允许失败。成功了皆大欢喜。如果试验失败怎么办?我们国家干部、研究人员去帮助试验,失败了没关系,转身回到城里了。但是参与试验的农民怎么办?一定要建立一套机制,承担起对参与试验农民在试验失败后的责任。

第四个原则:应当相对封闭。在封闭的范围内试验,冷静观察,实际操作,看到底行还是不行。把全局的问题放到局部试验,目的就是要减少社会震荡。

市委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规则 篇3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根据中央、省委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指导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制定本规则。

一、工作职责

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

1、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的部署安排,研究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事项、重要政策,向市委提出相关建议。

2、根据中央总体要求和省委、市委总体部署,结合各批次、各阶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对每一批活动提出实施方案,加强对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领导和指导。

3、了解掌握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典型宣传工作。

4、研究解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遇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5、根据需要,可安排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各组组长、副组长和其他有关人员列席领导小组会议。

三、公文审批

1、以领导小组名义上报、下发的重要文件,由领导小组组长审批、签发,或由组长委托的副组长审批、签发。

2、以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上报、下发的有关文件,领导小组每月重点工作安排,领导小组会议纪要,重要新闻稿件等,由领导小组组长委托的副组长审批、签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专报,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或委托的副主任审批、签发。

四、调查研究

1、在活动期间,领导小组成员结合抓好各自所在部门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调研指导工作。

2、在活动期间,领导小组成员各选择1个基层单位建立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

3、领导小组成员根据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工作建议。

8、做好与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联络,搞好上传下达。

9、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

10、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办公室各组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5个组,即综合组、宣传组、联络组、专项治理组、秘书组。

(一)综合组

1、负责制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方案,研究起草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有关重要文件和综合性文稿;

2、负责起草领导同志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综合性内容的讲话、报告、汇报、总结等材料;

3、负责了解掌握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和工作建议,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4、负责编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简报、专报;

5、负责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政策进行研究,及时作出解释或解答;

6、负责做好与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综合组的联络工作;

7、完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宣传组

1、负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宣传工作的策划、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有关宣传工作;

1、根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统一要求部署,严格按照程序抓好专项治理工作。

2、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3、完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秘书组

1、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及后勤保障工作;

2、负责做好上级领导来我市检查指导的相关服务工作;

3、负责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会议的会务工作和日常行政事务;

4、负责办公室工作记事、文件收发、送签、印制、文书立卷、档案管理、保密等工作;

5、负责落实好办公地点,做好办公用品购置、车辆调度、接待、经费等后勤保障工作等事宜;

6、完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会议制度

实行办公室办公会议、办公室专题会议制度。办公室办公会议主要是传达中央、省委和市委领导小组有关精神,安排办公室的重要工作,讨论研究重要文稿;办公室专题会议主要是研究落实有关工作。

办公室办公会议召开后,要形成会议纪要。

四、调查研究

1、根据工作需要,办公室可派人随同市委领导同志、领导小组成员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合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 篇4

为扎实开展法治建设工作,高质量的完成省、市、区部署的各阶段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进一步符合公司对依法治企的需要,提高公司员工法律意识,提升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水平,特制定公司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如下:

一、负责公司的法治建设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法治建设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公司工作的议事日程之中。

二、负责根据省、市、区法治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公司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将法治建设工作安排与公司其他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三、负责公司法治建设工作阶段性及总结的撰写,适时对法治建设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且不断的发现问题,寻找差距,确实着手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四、负责公司员工的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工作能够做到有计划,分步骤的稳步推进,确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增强员工法制观念,提高员工遵纪守法自觉性。

五、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宣传阵地,同时与时俱进,改变思维,积极发开新模式,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又扎实有效的方式,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六、负责对公司各部门的法治建设及法治任务的分配、布置和检查监督,确保公司内部法治建设及法治工作任务分配合理,工作扎实,不留死角。

七、负责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充分调动社会一切力量,共同进行公司的法治建设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八、负责上传下达工作,及时将领导小组的要求、布置的工作任务向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传达,同时,及时将公司开展的法治建设及法治工作,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

九、负责公司法治建设宣传材料、法治教材和辅导资料的征订、发放工作以及法治档案的管理工作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总结 篇5

昨天下午,昆山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总结20xx年昆山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署工作要点。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小明出席会议。

今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思路是:聚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主题,突出“两聚一高”主线,贯彻省市县三级党大会部署,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提升能力素质、加快知识更新为重点,把严实要求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化水平,为走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列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撑。

林小明在讲话中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种管理方法、工作路径、工作平台,要充分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认知、培训内容、组织管理、培训效果等方面,深刻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理顺干教工作机制、突出素质养成、强化组织管理、着力方法创新,创新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做到系统化构建、项目化管理、标准化组织、效能化推进。

合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督促各地切实加强家电下乡政策执行监管,促进中标生产企业、中标流通企业及其备案销售网点(以下简称“备案网点”)规范经营,确保家电下乡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家电下乡操作细则》(财建[2009]15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家电下乡政策执行监管的主要责任在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家电下乡主管部门、中标生产企业、中标流通企业及其备案网点及相关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规定。

第二章 家电下乡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及违规处罚

第三条 省级财政、商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加强日常监管,并开展重点检查和抽查,形成持续监管压力,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家电下乡政策,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第四条 地方财政部门对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审核兑付工作以及财政资金安全负有监管职责。省级财政部门要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并举,督促县乡财政部门落实好家电下乡政策,防止骗补行为发生。

(一)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预拨的补贴资金后,应当足额安排本级应负担的补贴资金,并根据各地补贴兑付情况及时预拨。实际兑付补贴资金如有缺口,省级财政部门应先行垫付。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将予通报批评。

(二)乡镇财政所应严格执行家电下乡政策,认真审核农民补贴兑付材料,仔细查验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及时准确兑付补贴资金。材料及信息不全的,应暂停兑付补贴,有作假嫌疑的,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彻底核查。采取商家代垫补贴方式的,乡镇财政所必须对购买发票、家电下乡产品标识卡(以下简称标识卡)以及购买人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同时审核确认后,方可拨付补贴资金。对已补贴结果应当及时进行公示,方便群众监督。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视情况核减工作经费。

(三)县乡财政部门对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显示已领取补贴的农民,要采取电话回访、实地调查等方式按一定比例进行定期抽查,抽查情况应专门造册。采取商家代垫补贴方式的,对补贴2台以上(含2台)及他人代领补贴的农民,乡镇财政所要实现100%抽查。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四)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商务部门对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常态化,发现异常数据或疑似骗补行为,要及时核查处理并作好核查纪录。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条 地方商务部门对行政区域内中标销售企业及其备案销售网点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中标生产企业标识卡申领及使用等负有监管职责。要加大监督检查和重点抽查力度,切实规范企业家电下乡行为。

(一)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标销售企业及备案网点的监督管理,制定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统一备案标准,指导和督促县级商务主管部门做好销售网点备案工作。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等部门加强对中标生产企业标识卡申领、生产、配发及流转的监督检查并不定期抽查,防止滥用标识卡。对中标生产企业标识卡申领、生产、配发及流转情况,每月至少抽查一次。遇中标生产企业特殊情况需超额申领标识卡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对相关情况具实审核,及时提出建议并负责。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三)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销售网点备案。符合备案标准的,应当在接到备案申请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严禁以网点备案为条件向企业收费或以不正当理由拒绝备案。县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备案销售网点管理,督促备案销售网点严格遵守家电下乡政策规定,诚信经营。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四)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查。要督促销售网点特别是代垫补贴网点建立完善家电下乡产品进销存台帐管理制度,定期核查台帐,确保真实销售,严防“机卡分离”。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备案网点进行经常性现场抽查,每月抽查比例不得低于10%;对采取商家代垫补贴方式的备案网点,每月抽查比例不得低于20%,并建立《家电下乡检查记录》。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视情况核减工作经费。

(五)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实现对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常态化,发现异常数据或疑似骗补行为应当立即处理。对信息系统的预警信息,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100%检查。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六条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主要监管职责:

(一)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标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和重点抽查力度,督促中标生产企业履行家电下乡承诺以及规范生产家电下乡产品。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配合商务等部门对中标生产企业标识卡在生产环节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防止滥用标识卡。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

(三)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配合商务、财政部门对中标流通企业及备案网点销售、补贴代审、补贴垫付、标识卡管理等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未落实好本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七条 对家电下乡主管部门监管职责落实不力或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造成骗补的,应当对所在地政府通报批评,并视情况核减工作经费;对直接责任人,依法依规处理;造成的损失要及时追缴。各地应将相关监督检查及违规处理结果及时上报。对地方自行检查发现并及时处理的案件,中央有关部门不再另行处罚。

第八条 中央有关部门专项检查中发现未按规定落实好政策的,对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实行通报批评,并视情况核减中央财政对地方家电下乡工作经费补助或扣减家电下乡补贴资金中央财政负担比例;对存在违规违纪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责任人,依法依规从严处理。

第三章 中标生产企业家电下乡职责及违规处罚

第九条 中标生产企业对标识卡申领、生产、配发合规性负总责,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产品标识卡申领工作,设立专门的标识卡管理台账备查,登记内容应分别包括期初标识卡数量、当日标识卡号领取数量、当日标识卡生产数量、当日标识卡配发数量、当日标识卡出库(即随货销售)数量。对违反本条规定的,应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暂停其家电下乡产品发货。

第十条 中标生产企业应当及时将生产、发货信息于发货后2日内录入信息系统。对违反本条规定的,应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暂停其家电下乡产品发货。

第十一条 中标生产企业应当遵守标识卡使用要求,做到“一机一卡”、“卡随机走”、机卡严格对应,严禁以机卡分离的方式向其他方转移标识卡。对违反本规定的,应立即取消该企业中标资格,并视情况采取扣缴保证金、取消投标资格、全国通报批评、取消国家优惠政策享受资格等措施予以严厉处罚。中标生产企业中标资格被取消所导致的纠纷和经济损失由中标生产企业自行承担。剩余履约保证金一年后视该企业的善后处理情况予以相应返还。

第四章 中标流通企业家电下乡职责及违规处罚

第十二条 中标流通企业应于收货后2日内将收货信息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收货确认。对违反本条规定的,应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暂停其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资格。

第十三条 中标流通企业应当遵守对中标产品价格有关规定,不得向未备案的网点提供家电下乡产品,不得以备案为条件向网点收取任何费用。对违反本条规定的,应立即暂停其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资格,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应取消其中标资格及适当扣缴保证金。

第十四条 中标流通企业应当遵守标识卡管理规定,严禁以机卡分离方式转移标识卡,否则将视为骗补行为。一经查实,立即取消中标资格,扣缴保证金,并视情况采取全国通报批评、取消投标资格、取消国家优惠政策享受资格等措施予以严厉处罚。

第十五条 中标流通企业应当强化对下属备案网点的备案工作和日常监管,并对备案网点行为负连带责任。

第五章 备案网点家电下乡职责及违规处罚

第十六条 备案网点应当设立家电下乡产品进销登记册,并现场为购买人开具税务发票。违反本条规定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整改不合格的,应当暂停其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资格。

第十七条 备案网点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家电下乡产品进销存及补贴备案相关信息全部如实录入信息系统,并将非补贴用户购买信息全部如实录入。违反本规定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整改不合格的,应暂停其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资格。

第十八条备案网点应当严格遵守家电下乡产品价格规定,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或欺骗消费者,不得擅自更换家电下乡产品商标、型号,不得以家电下乡名义销售非家电下乡产品以及假冒伪劣产品。违反本条规定的,取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资格,并追溯相应中标流通企业和中标生产企业责任;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九条 备案网点应遵守家电下乡资料代审、信息录入等有关规定,不得滥用农民、国有农林场职工等补贴对象户口簿、身份证等资料,不得虚开销售发票或向信息系统录入虚假备案信息,不得将标识卡配发到非匹配产品上,不得抽取产品标识卡并将家电下乡产品作为非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不得将非家电下乡产品作为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违反本条规定的,立即取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资格;同时,追溯相应中标流通企业或中标生产企业责任;情节严重的,商相关部门取缔该网点经营资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六章 家电下乡监管处罚种类及处罚权限

第二十条 家电下乡违规行为处罚权限:

(一)对省级家电下乡主管部门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通报批评、核减家电下乡工作经费、扣减家电下乡补贴资金中央财政负担比的处罚由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家电下乡工作职责联合或分别作出。对省级以下家电下乡管理部门相应处罚由省级家电下乡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作出。

(二)取消中标生产企业中标资格、中标销售企业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资格、扣缴中标企业家电下乡履约保证金、取消家电下乡投标资格、全国通报批评、取消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资格的处罚由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家电下乡工作职责联合或分别作出。

(三)暂停中标生产企业家电下乡产品发货、暂停中标销售企业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责令中标企业整改的处罚由省级商务部门会同财政、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作出,并报商务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后执行。

(四)责令备案网点限期整改、取消备案网点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资格的处罚由县级(含)以上商务部门作出。

(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由相应主管部门作出。

第二十一条 经检查或接举报发现有违规嫌疑的,家电下乡主管部门应当立即会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对确认违规的单位及个人,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罚,处理结果应当公告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对本级没有处罚权限的违规行为,接到举报的家电下乡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查实情况,及时上报有处罚权的部门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其他未尽事宜按《家电下乡操作细则》(财建[2009]155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简报 篇7

3月14日下午,新北区召开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斌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韦东生、杨光、嘉秀娟、薛明方和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全区“三大一实干,三强一争先”活动进展情况的汇报,审议了新北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5A级人选建议名单、关于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活动建议方案、《关于在园区和企业党组织中开展评星定级活动的通知》、《关于成立新北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关于明确新北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等材料。

周斌同志对推动各项工作开展提出4点要求。一要加快推进“三大一实干,三强一争先”活动,区党政领导要走在前,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各单位要细化工作方案、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督查考核,以实际行动掀起联系群众、走访基层、服务企业的活动热潮。二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要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养,强化园区和企业党组织建设,发挥先进典型激励作用。三要切实加强全区统战工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构建区委统一领导,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四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强化领导体系,明确工作职责,既抓党建也抓发展,解决基层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提升全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合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 篇8

当家电发〔2011〕1号

关于取消当阳市有源商贸有限公司、阮燕鹏

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资格的通报

家电下乡各销售网点:

根据群众举报,经当阳市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调查核实,当阳市有源商贸有限公司、阮燕鹏(河溶有源电器)存在私自留用标识卡,录入虚假信息,骗取补贴的行为,情节严重。根据《家电下乡操作细则》第四十二条、《家电下乡流通网点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当阳市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取消当阳市有源商贸有限公司、阮燕鹏(河溶有源电器)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资格。现予以通报。

今年是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监管年,各家电下乡销售网

点要引以为戒,严格执行《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家电下乡流通网点管理实施细则》,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切实把家电下乡这一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市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维护家电下乡正常工作秩序。

二0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主词题:取消

家电下乡

销售资格

通报

抄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各成员单位

当阳市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3月11日印发

合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 篇9

根据上级创城工作精神,学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城工作的日常事务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做好有关精神的上传下达,与有关科室的衔接联系及重大活动安排;

2.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资料整理及相关工作; 3.负责办公室文件收发、文书立卷、档案管理等; 4.负责做好创城目标任务的分解督办,检查各科室、班级的落实整改情况;

5.负责做好创城相关统计数据,实施创城环境、满意度等测评工作;

合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 篇10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和《贵港市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百政发〔2015〕34号)和港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田政发〔2015〕119号)精神,经港南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批准,成立港南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港南区统计局。第二条 港南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港南区农普办)是港南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简称港南区农普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在港南区农普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第三条 为科学、规范、有效地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特制定本规则。第二章

机构职责与分工

第四条 港南区农普办职责:承担港南区农普领导小组交办事项,主要负责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组织和实施,指导地方和部门开展农业普查工作。负责农业普查日常工作。

第五条 港南区农普办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1名,副主任2名,成员若干名。

第六条 港南区农普办实行主任负责制,主持港南区农普办的全面工作。

第七条 农普办主任负责召集和主持港南区农普办全体会议和主任办

公会议,负责审批港南区农普办重要公文。

农普办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并按照分工负责处理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受主任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可代表港南区农普办进行社会活动,并负责审签港南区农普办有关公文和公函。成员协助主任、副主任工作,并受主任、副主任委托,负责处理有关方面的工作。

第八条 港南区农普办由11个部门组成,分别是:区统计局、区发改局、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区国土资源局、区水利局、区文化和体育广电局、区林业局、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区农机局。第九条 港南区农普办组成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区财政局负责协调普查经费的落实;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协调普查用固定资产投资保障方面的事项; 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体育广电局负责协调涉及普查宣传方面的事项;

区国土资源局负责协调普查过程中所需的地图等基础数据事宜; 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农作物播种面积遥感测量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

其他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第十条 港南区农普办下设5个工作组,分别是:综合协调组、业务指导组、数据处理组、宣传报道组和执法检查组。

第十一条 港南区农普办各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各工作组职责分工如下:

综合协调组负责农业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协调、预算编制、普查设备采购等工作。具体包括:研究起草港南区农普领导小组及港南区农普办重要公文;提出普查工作总体规划;协调规范各工作组起草的公文,协调各工作组工作进度;督促检查各级政府普查机构有关工作落实情况;沟通协调普查经费和物资采购与安排等事项;港南区农普领导小组和港南区农普办印章的管理与使用;组织以港南区农普领导小组和港南区农普办名义开展的大型活动;承办综合性会议并负责会务工作;负责港南区农普办其他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业务指导组:负责设计普查方案和普查表,编写普查手册和普查员培训教材,协调制定普查中涉及的统计标准,组织普查人员培训,指导、督促、检查现场调查等工作。

数据处理组负责普查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开发、数据汇总等工作。具体包括:普查数据处理方案制订;普查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设备采购;普查数据采集和普查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组织普查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相关软件的培训与问题解答;负责数据接收、逻辑审核、汇总和数据反馈;参与数据质量抽查;配合进行普查资料开发和数据加工;负责更新普查数据库。

宣传组负责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具体包括:撰写普查宣传计划,与媒体沟通与协调;征集农业普查宣传口号与标语;制作农业普查宣传片;实时宣传、报道农业普查工作开展情况。

执法检查组负责组织普查的执法检查工作,受理农普活动中的违法违

纪行为举报,查办农普活动中的重大违法案件;督促地方各级普查机构查处普查活动中的违法案件;对普查活动中的典型违法案件予以通报。

第十二条 港南区农普办各组成部门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具体负责本部门与港南区农普办的日常工作联系与协调。

第十三条 港南区农普办组成部门和人员依据本规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第三章

会议制度

第十四条 港南区农普办建立全体会议、主任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制度。

办公室全体会议由主任或受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参会人员为主任、副主任及成员,主要传达上级指示、通报重要事项、审议重大事项、部署重要工作。办公室全体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由主任或受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召集并主持,参会人员为主任、副主任及有关人员,主要通报工作进度,研究重要问题,布置普查工作。主任办公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1次,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临时召开会议。

专题会议由副主任或受主任委托的人员按照分工召集并主持,主要研究、协调和处理工作中的专项事宜。

第十五条 会议召集人应责成有关单位提前2天将会议讨论文件提交与会人员,以便准备意见。第四章

公文管理与归档

第十六条 港南区农普办行文种类分为:通知(港南农普组字、港南农普办字)、请示(港南农普办请示)、函(港南农普办函)、通告、工作简报、会议纪要等6类。

第十七条 以港南区农普办名义的发文,由公文承办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综合协调组核稿,港南区农普办主任或主任授权的副主任签发。发文内容涉及其他副主任分管的工作事项,须经有关副主任审核后签发;重要事项由分管副主任审核后送主任签发。

发文内容涉及其他部门及内设机构职权范围,承办工作组应主动先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协商一致。

报港南区农普领导小组或港南区人民政府审批的公文,由港南区农普领导小组副组长签发。

第十八条 港南区农普办内设工作组负责人应对文稿内容进行认真审核,不得以工作组名义对外行文。

已经签发的公文,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报原签发人复审。第十九条 港南区农普办公文发送和分阅范围:

(一)请示:发送上级机关。分阅主任、副主任和有关人员。

(二)通知:根据需要发送各级普查机构、港南区农普办组成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分阅主任、副主任、有关人员或全体人员。

(三)函:根据主(抄)送机关发送有关部门或单位。分阅办公室全体人员。

(四)通告:根据需要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也可在普查系统内部发布。

(五)工作简报:发送各区级普查机构。分阅港南区农普办主任、副主任及成员。

(六)会议纪要:发送港南区农普办主任、副主任及成员,各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必要时抄送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纪要,发送港南区农普办全体成员,分阅主任、副主任、成员和有关人员。

第二十条 综合协调组负责农业普查文件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归档。归档范围:在农业普查活动中办理的各类公文、有关文件资料、以及声像资料等。

归档要求:签发人手签原件1份,正式公文1份。

第二十一条 外部来文的签收、登记、传阅、承办和归档工作由综合协调组负责。领导小组下发的公文、港南区有关部门及各级普查机构报送且需办理的公文,由综合协调组按办文程序批转,并负责督办。第五章

印章管理与使用

第二十二条 “港南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印章和“港南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由综合协调组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建立用印登记审批制度,并严格执行。使用港南区农普领导小组印章需经领导小组组长或组长委托的副组长在其职权范围内签批。使用港南区农普办印章需经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在其职权范围内签批。

第二十四条 如需将印章或印模携出办公室以外套印或盖章,应由综合协调组负责派专人专车随同监印或盖章。

第六章 经费管理与使用

第二十五条 经费根据《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和大型调查经费开支规定》,由农普办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自觉接受监督。

第二十六条 各工作组根据普查任务提出预算意见,综合协调组协调编制预算,统筹安排普查经费。

第二十七条 各工作组要严格按照经费预算,合理安排,节约使用。经费使用前,要提出使用意见,经综合协调组协调后,报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批准。

第二十八条 差旅报销按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第七章 设备管理与使用

第二十九条 办公室的办公设备及其他物资采购统一按照港南区统计局政府采购要求进行。

第三十条 普查办公设备,由办公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管理,使用的设备应指定专人做好日常维护和保管。

第三十一条 普查中采购的各种设备,包括手持智能终端(如PDA),要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第八章

工作纪律

第三十二条 港南区农普办组成人员开展的各项公务活动都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认真落实港南区农普办各项工作部署,严守纪律,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第三十三条 港南区农普办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禁

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等。第三十四条 港南区农普办部分人员实行集中办公。农普办工作人员在外出期间应保持通讯畅通。第九章

367-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篇11

徐人才„2012‟1号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

(2012年1月3日)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对人才工作新的部署要求,紧扣加快“两个率先”、建设美好徐州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和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抓好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人才强市“八大工程”等重点人才项目,统筹做好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使用等各方面工作,创新求实效,实干勇争先,努力在“创新团队”引进等高端人才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在推进人才国际化上迈出新步伐,努力在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上取得新成效。全市人才总量增加到75万人以上,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 1 重达到13%以上,人才贡献率提高到36%左右,市县财政性人才发展专项投入占同级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以上,各项人才发展指标淮海经济区持续领先、全省奋力争先,以人才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谋划推动

1、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落实各级三个“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推动党委“一把手”抓战略抓规划,政府“一把手”抓投入抓保障,组织部“一把手”抓协调抓推进。进一步集聚人才工作整体合力,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人才优先投入要求,推动县级政府按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的要求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高校、企业分别按照总支出5%、销售额0.6%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进一步健全人才强市建设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结合《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按项目化要求落实各项重点人才工程和政策机制。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力量,每季度召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推进中的相关问题,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跟踪调度督办各项任务落 2 实情况。加强人才工作分类指导,深入推进人才强县、人才强镇和人才强校、人才强企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单位人才工作经验做法,适时分类召开现场会和交流会。(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认真落实省《关于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研究贯彻意见,明确我市推进人才国际化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鼓励和支持我市高校、企业与世界100强高校、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大力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选派各类优秀人才参加省组织的海外培训研修。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开发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建全省“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4、继续完善县(市)区招才引智考核奖励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招才引智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严谨细致地做好2011考核工作,对成绩突出的县区兑现奖励。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确定2012各县区招才引智工作考核奖励指标,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招联动”,推动各县区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 3 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5、联动实施“十百千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市县联动、部门联动,结合“515双创人才工程”、“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研究生企业集聚工程”等人才项目,突出全市主导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和“三重一大”项目需要,力争全年引进10名左右“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领军人才,引进100名左右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1000名左右硕士博士来徐就业创业。市县分别对引进人才评审资助,支持开展行业引才工程,市级集成支持引进的领军人才,择优资助2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200名左右硕博士研究生。(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6、合力突破“创新团队”等重点引才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引才项目,努力增加入选数量、提高入选层次。“千人计划”,发挥我市产业优势,分类申报创新人才长期与短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部分人文社科领域引进人才项目、外专千人计划项目,力争新入选2人。省“创新团队”,集聚部门合力,着眼重点领域,对符合参评条件的团队跟踪扶持,确保实现入选突破。“双创计划”,继续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办法推进,省级入选25人以上,市级向自主创业类人才倾斜,各县区积极扩大资助范围。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产业教授”等项目,入选量继续增加。(市委 4 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7、组织开展重大招才引智活动。突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精心组织开展一批招才引智活动。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筹办“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专业分会,邀请“千人计划”专家来徐州交流指导、创新创业。举办第七届博士后和海外留学人员洽谈会,实行定向引才、项目对接。组团参加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广州留学人员交流会、北京欧美同学会、大连海外人才创业周、无锡“千人计划”峰会等五大全国性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做好宣传推介、洽谈引才工作。适时开展市领导带队引才和境外招才引智活动。(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外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8、积极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加强与美南中国专家协会等海内外人才机构合作联络,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团来徐与企业对接洽谈,引进急需高端人才。加强与省内人才工作先进地区的合作,深化与深圳龙岗区的合作,汇聚人才工作信息,联办招才引智活动。发挥政府驻外机构和招商机构作用,借助各地区商会、徐州籍在外人才联谊会优势,宣传人才优惠政策,开展联谊对接活动。支持鼓励各县区、高校、企业设立驻外人才工作站,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开展人才项目对接。深化“1120招商人 5 才培养工程”,培养既能招商引资、又能招才引智的专业人才队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保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侨联、市科协、市政府各驻外机构,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积极引领各类人才向发展一线集聚

9、实施市级“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借鉴省相关意见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方案,做好首批科技企业家培养对象的遴选评审工作,培育一支200名左右具有自主创业能力和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科技企业家队伍,择优推荐参评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整合人才科技项目、科技金融、风险投资、政府采购等资源,推行“人才+项目+资本”的创新创业模式,支持科技企业家创建创新型企业、争取上市融资。选派科技企业家参加省科技企业家高研班、创新创业培训班、人才国际化班等专题培训,办好市中高级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中小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等主体班次,提升企业家人才能力素质。(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联、市外办,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共赢计划”。认真落实《关于实施校企合作共赢计划的意见》,强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海内外科技成果在我市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搭建高效便捷平台。突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队伍、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四方面合作重点,引导政府部门、企业园区、驻徐高校发挥各自优势,高效配置科技、6 人才、资金和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组织开展“专家企业行、企业院校行、名校徐州行”活动。适时召开校企合作现场会,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科协,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1、进一步扩大“科技镇长团”试点范围。总结首批“科技镇长团”试点工作经验,从全国高校院所特别是在徐高校新选派60名左右科技人才到基层挂职,“科技镇长团”覆盖面扩大到全市乡镇一半。支持“科技镇长团”依托高校资源开展人才科技对接、产学研合作、企业人才培训等活动,建立健全基层科技人才工作体系。加强“科技镇长团”工作绩效考评,提高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实效。(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2、加快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校地、校企各类合作载体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发展研究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发展,拓展职能,健全机制,为促进各类人才更好发挥作用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徐工集团、徐州软件园优势,积极筹建“千人计划”工程与材料、软件信息徐州研究院,借助领军人才智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省市“人才基地”引领作用,新建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积极创建省级基地,对各基地实行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大力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全市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年内全部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推动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科 7 技项目对接能力和为留学人员服务水平。支持各县区和骨干企业创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新建一批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3、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帮扶工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徐自主创业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措施,加快打造全国“大学生创业首选地”。支持各县区出台实施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选择一批企事业单位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发挥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产业基地作用,做优做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铜山经济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化基地,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三级创业产业链建设。制定发放租房补贴、提供人才公寓、免试进入村官队伍等政策措施,吸引“211工程”特别是“985工程”高校大学生来徐就业创业。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评选表彰活动,市级重点扶持600名大学生自主创业。(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市财政局,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努力提高全市人才资源培养开发水平

14、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市县镇人大、政府和市县政协换届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德才实绩用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彰显“善操作、会 8 落实、能创新”的徐州干部特质。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各类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自我提拔”激励机制,推进干部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为核心,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努力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保局,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5、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力争入选数量进一步增加。积极参与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选派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培训进修,做好人才项目资助申报工作。深化“双百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鼓励申报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建设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开展第二项目资助评审工作。开展“青蓝工程”培养对象选拔工作,推荐申报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科教兴卫工程”,选拔医学领军人才,培育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医学创新团队。实施文化人才工程,研究制定《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加强高端人才、重点专业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广泛开展“文化名家”评选活动,继续推进“五个一批”人才的选拔培养。(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6、深化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继续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新建一批高技能人 9 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0人以上。推广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院校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做好企业首席技师评选工作。广泛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积极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7、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332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建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带头创业兴业。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力争年内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0名,确保3500人获得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和农业职业技能证书。(市农委、市人保局、市科协,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8、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徐州实际,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探索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机制,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资源,打造“三社互动”平台。加快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做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培育发展民办公益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市民政局、市人保局、市妇联、团市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 10 开发区)

五、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

19、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深入宣传科学人才观的新思想、新理念,大力普及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要以用为本等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协调组织上级和我市主流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人才工作的重大举措和各类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做好人才工作重要信息报送工作,进一步办好“徐州人才工作网”等专业网站。(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加强人才发展统计考核工作。完善市县镇三级人才发展指标数据统计体系,推进落实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人才贡献率等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规范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制度,市县两级上半年发布2011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将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进一步强化工作导向和考核导向。(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1、深化人才工作研究和制度机制创新。围绕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人才发展课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形成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对全市各部门人才引进政策进行梳理,做好废改立工作,健全完善招才引智政策规定,出台海 11 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在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让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本土人才同等待遇。积极开展人才服务业发展研究,推进人才配置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人才服务业品牌企业。(市委组织部、市委研究室、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2、加强人才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各县区及重点人才工作部门按照“编制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选好配强人才工作力量。采取专题培训、学习考察、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人才工作干部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主题词:2012年

人才工作

要点

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1月5日印发

上一篇:文明交通的安全倡议书下一篇:第一次养小狗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