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贸易现状(通用8篇)
关键词: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
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地,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由于对大豆重视不够,大豆种植科研投入不足,使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萎缩,单产增长缓慢,总产量也一直徘徊不前。近年来,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2000年已突破一千万吨,超过当年世界大豆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相对进口而言,我国大豆的出口不增反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百万吨以上下降到20世纪初的二十万吨。总之,我国大豆出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大豆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有一定的质量优势。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而且几乎都靠进口。2005年我国对日、韩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高达21.6万吨,充分证明我国大豆的质量优势。近年来,我国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三高”优质大豆品种,只要实现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成片种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3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优势。我国大豆的产量优势包括总产量的稳固增长和单位产量提升潜力大两方面,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大豆的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0多万吨,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万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总产量达1690万吨,仅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为1700万吨,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产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单位产量方面,我国大豆目前的单产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就可快速提高产量,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却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和实现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2006年达5800万吨。从2002年开始,世界大豆进口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除我国、日本外,还有比利时、法国、葡萄牙、意大利、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见,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产国相比,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明显短,运输较方便。因此,对亚洲市场出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二)从不利的方面看,主要有:
1生产成本高。首先,从大豆生产成本的构成看,我国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一半。机械费用占11%,而美国两项合计只有35%。可见,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同时,我国大豆亩均生产成本呈不断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从215.24元/亩增加到270.54元/亩,年均增幅为4.68%。从2003年起,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豆单位生产成本急速上升,2003年达1.8元/kg,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大豆单位生产成本平均比美国高32%。其次,我国的大豆生产不具规模效应,大豆种植户一般只有1到2亩的种植规模,即使在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农户的规模也只有150亩左右。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都是农场生产的方式,种植规模远超过我国。
2单产水平低。我国对大豆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从世界各主要大豆生产国2000年到2005年的单产平均水平看,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627.8、2520.4、2549.1公斤,我国则为1736.7公斤,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的67.1%、68.9%、68.1%。世界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264.1公斤,也比我国高23.3%。
3政策保护不力。1998年,我国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豆退出粮食收购保护价的范围。完全走向市场,随后我国出现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价格下跌,保护价高于市场价,为保证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国家以保护价格收购粮食,而大豆不在保护范围内。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国家对种植大豆的农民都给予大量补贴。
4销售困难。随着我国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加,国内大豆的销售也越来越成为豆农烦恼的问题之一,尽管1996年我国大豆的国内需求已超过产量,进口大量的国外大豆补充了国内需求,但国内大豆价格却并未因需求的增加而出现上涨,反而下跌。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建议
1充分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目前,许多国家都对转基因产品进行限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在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中,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量超过生产总量的95%,与印度相当,高于巴西70%的比例,更高于美国和阿根廷32%和50%的水平。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宣传和推广非转基因大豆,为国产大豆争取更大的国外市场空间,以推进大豆对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的出口。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大豆的科研资金投入。科研机构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大豆科研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在大豆的育种上,改变过去一直强调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兼容的育种方向,走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品种单独选育的道路,健全和加强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高产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要积极采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对育成的新品种,如高蛋白或高含油量品种,加大推广力度,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
3加强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已陆续出台一些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政策。因此,应继续完善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对大豆的支持和保护。一是加大对大豆生产各环节补贴的力度。激发农民种植大豆、企业收购本国大豆的积极性,增强我国大豆的竞争力。二是加强水利、仓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减少农民用于生产大豆的成本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从而
增强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大豆行业贷款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大豆企业解决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及收购等各环节的资金问题。四是加快《反垄断法》等法律的制定。从源头上阻断国外资本的掠夺式并购,使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安全得到法律保障。五是加快《大豆产业政策》的制定。并把大豆安全纳入国家粮食安全的“预警、应急”体系中。
一、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2013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 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2013年水产品出口量395.9万吨, 出口额202.6亿美元, 较2012年同比分别增长了4.15%和6.74%, 克服了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摆脱低迷局面、贸易壁垒增多、国内生产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 实现了较快增长。我国主要出口市场格局继续调整, 日韩市场持续低迷, 而美国和欧盟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 (1) 。
(一) 我国水产品贸易的总体形势
虽然我国水产品出口额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 但近年来我国水产品的出口数量却出现下滑态势 (见图1) 。2006-2009年, 连续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几乎没有涨幅, 出口量小幅下降;2010-2012年, 水产品出口额出现下降趋势, 但出口量上涨较为明显。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水产品出口正在遭受一些阻碍,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水产品出口在质量、价格等方面有所提升。
数据来源:农业部渔业局.
(二) 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国际地位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品生产国。2001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为41.90亿美元, 世界市场占有率为7.84%;到2011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增长为177.9亿美元, 世界市场占有率上升至14.42%。我国水产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有着重要地位, 出口额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 2011年贸易顺差达97.8亿美元 (2) 。从图2中可以看出,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从2004年以来, 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07-2008年, 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占有率略有下滑, 但仍保持在11%左右。2009年以来, 水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
注:中国水产品市场占有率=中国水产品出口总额/世界水产品出口总额.数据来源:中国水产品出口总额来源于《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年鉴》;世界水产品出口额来源于FAO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由计算得出.
(三) 水产品出口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部分
水产品出口是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重要部分, 近十年水产品出口额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均超过25%。从图3中可以看出, 2001-2011年之间, 我国水产品出口额一直持续增长, 2011年出口总额比2001年增长了136.02亿美元。其中2007-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贸易伙伴的购买力下降及国际水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增幅较小;2010、2011年增幅较大, 均超过25%。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年增长率由整理计算得出
表1显示了随着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保持稳定且略有增长, 2001年-2011年期间呈现出波浪式增长的特点。
数据来源:农产品出口总额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
(四) 水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我国面向全世界出口水产品, 但多年来出口市场的基本格局变化较小, 日本、美国、欧盟、韩国是我国水产品的传统的主要出口市场, 也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市场;东盟则是新兴的主要出口市场。2011年我国对这五个国家或地区的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为71.7%, 市场集中度较高, 容易引发国际贸易争端, 对于规避出口风险极为不利。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 近十年来, 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市场, 虽然对日水产品出口比重由40%以上下降至22.9%, 但我国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日本的食品安全标准调整会对我国的水产品出口贸易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韩国的市场密度呈下降趋势, 由2001年的15.1下降至2011年的8.9, 2012年, 更是从我第四大出口市场滑落至第六位, 且份额持续下降;美国市场密度稳中有升, 但涨幅较小;欧盟市场自2012年下半年起, 出口呈现下降趋势, 预示着欧债危机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开始显现;东盟作为新兴市场, 其市场密度由最低点2007年的4, 上升至2011年的9.7, 中国对其出口大幅增长。虽然我国水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但仍然面临着出口市场较为集中的问题, 表明我国水产品出口抵御国外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注:出口市场密集度CI=对某国出口总额/总出口额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01-2003年东盟出口数据不全, 因此不予计算;2010年、2011年数据由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二、我国水产品出口受阻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 我国水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并不稳定, 2009年以来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 世界经济低速增长, 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 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受经济危机影响, 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国际市场进口需求下降、国内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部分国家同构竞争等不利因素。下面将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我国水产品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
(一) 国际因素
1、世界经济低速增长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5年, 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在此次危机中均有波及, 这对我国水产品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我国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国日本, 在还没有完全解决经济危机时, 又在2011年遭受了3.11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的双重冲击, 经济连续下滑。经过2年多的调整, 日本的出口、国内消费者信心等数据均显示有所回升, 大地震对日本的影响逐步消退;但日本仍然面临着较重的债务负担、内需不足、劳动力缺乏等问题。就美国而言, 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 危机后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长乏力, 失业率居高不下;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开展, 美国经济已逐渐步入复苏轨道。我国水产品另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欧盟, 正面临严峻的债务危机的考验。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冲击了欧洲的银行体系、消费和投资者信心。在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均面临着国内经济不稳的情况下, 我国的水产品出口贸易势必受到影响;世界经济形势放缓, 特别是美国、日本、欧盟水产品消费需求减少, 是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
2、食品安全问题凸显
在全球范围内, 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计, 全球由食品安全事件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将会达到10亿例 (1) 。一方面,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 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饱, 而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由简单的卫生, 逐渐上升至无公害、动物福利等多方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动植物在其生长周期中已被污染, 造成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为了克服病虫害、提高动植物成活率, 农药、兽药等化学品的滥用也成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 根据《农业协定》及WTO其他规则, 目前世界贸易组织主要通过消除传统贸易壁垒来开放农产品市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科技优势为基础, 在运用WTO规则促使其他成员国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同时, 却强化了食品安全等技术壁垒, 因而各国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限制农产品进口, 加强对本国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业的保护。因此, 以食品安全为由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使得食品安全问题, 成为阻碍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因素之一。
3、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愈发严格
随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发展,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科技发展为发达国家设置新技术壁垒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物质条件。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优势,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 竞相使用歧视性技术标准, 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检测中, 发达国家利用高灵敏、高技术的检测仪器大大提高了水产品安全检测的精度, 现在检验农药残留量或抗生素的计算单位已精确到PPM (百万分之一) 、PPB (十亿分之一) 、PPT (百亿分之一) 。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对来自我国的水产品中氯霉素的限量标准从2001年之前的1ppb, 提高到2002年的0.3ppb, 在2005年更是提高到了0.1ppb。在五年中对水产品中氯霉素的限量标准严格了十倍, 这种变动在保护消费者安全方面是毫无必要的, 其目的更多的是限制我国水产品的对美出口。
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一种隐性的贸易壁垒, 谁掌握标准的制定权, 就能让标准为谁服务。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不重视标准的制定工作, 另一方面缺乏制定技术标准的经济、科技和贸易条件。因此发达国家很容易凭借其技术优势, 将相关食品安全的标准作为其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 国内因素
1、水产品国际化程度不高
目前, 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中约有40%的产品进入国际贸易 (1) , 但近十年来, 我国水产品出口比例一直不足10%。从图4中可以看出, 自2001年以来, 我国历年水产品总产量均超过4000万吨, 但出口比例仅在4%-6%之间, 2011年只有6.98%的水产品出口到了国际市场, 远远低于世界水平。
我国水产品国际化程度较低, 这使得我国国内水产品贸易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的难度加大。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品种繁多, 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水产品出口贸易, 但由于目前水产品出口较为无序而导致的行业组织化管理落后, 致使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不利局面, 难以依靠行业组织的力量应对日益增加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威胁。水产品出口国际化程度不高, 还导致我国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推广速度缓慢, 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日本、欧盟等相继把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HACCP) 纳入到其国内的法律体系, 强制在水产品企业实行HACCP质量保证计划。我国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推广不到位, 将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国际争端中不易取得话语权, 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
数据来源:水产品出口总量来源于《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年鉴》;水产品总产量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
2、水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我国水产品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依然是客观现实, 这也成为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国水产品养殖面临着集约化程度提高、水体污染严重、水产动物病害增多等多种问题。水产养殖者普遍缺乏安全意识, 常在水产品的养殖和加工中施用过量农药、鱼药等化学品, 导致出口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及添加剂、防腐剂、重金属等严重超标, 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性能且危害了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很多水产养殖者与加工生产商只顾眼前利益, 不重视采用标准化生产以提高产品质量, 导致我国水产品加工档次不高, 同质化严重, 缺乏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由于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推广不到位, 养殖户用药知识缺乏, 加之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使得我国水产品中有害物质富集或药物残留超标, 水产品整体质量存在问题。在出口贸易时, 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恶性压价竞争的局面, 从而极易遭受进口国的反倾销制裁。
药物残留是影响水产品质量的首要问题。近些年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发生的“氯霉素”事件、“恩诺沙星”事件、“孔雀石绿”事件等就充分说明质量安全隐患不仅制约着我国水产品出口, 还严重影响我国出口水产品的市场声誉和国际竞争力。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经常以药物残留超标为名, 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设置障碍。例如, 2007年美国因在中国出口鲶鱼产品中检出氟喹诺酮残留而停止相关产品销售 (2) 。2008年欧盟委员会就有关中国输欧水产品发布2008/463/EC决议, 针对中国动物源性产品进口, 在随附氯霉素和硝基呋喃及其代谢物检测声明的基础上, 我国要增加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物的检测声明, 否则将被欧盟退运 (3) 。
3、技术差距明显
目前, 我国水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 我国参与国际水产品标准制定、修订的机会较少, 并且水产品标准认证机构与国际权威机构之间的相互认证机制不健全, 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
我国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方面面临着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检疫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在质量监督和检验检测方法上与国际水平有着较大差距, 不能完全适应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养殖企业的生产条件普遍存在标准低、设备落后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病害、水质环境和产品质量相关控制措施的实施。欧盟食品兽医办公室的一份评估中提及, 部分欧盟已经淘汰的对水产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设备, 中国仍然在普遍使用中;欧盟、美国、日本因无法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而已经淘汰的渔船设备, 中国也在使用中。较大的技术差距, 使得中国水产品难以达到进口国的要求, 出口受限。技术的改进与升级需要时间和科研力量, 并且会在短期内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 使水产品价格上升, 丧失价格优势, 有可能还会导致市场份额减小。但长期来看, 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打开世界市场。
摘要:中国是水产品贸易大国,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水产品出口总额稳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 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 受世界经济低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 我国水产品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并不稳定。本文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我国水产品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 以期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受阻原因
参考文献
[1]王海华, 熊晓钧, 黄江峰.国际农业标准及其衍生的技术壁垒对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 2006, (01) :11-15.
[2]邵桂兰, 姜宏.中国水产品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国的非传统贸易壁垒分析与比较[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07) :81-84+112.
[3]郑昱, 王波.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相关对策分析[J].中国标准导报, 2008, (12) :12-14+28.
[4]孙琛, 葛红云.中国水产品竞争力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6) :93-97.
[5]高维新.国外TBT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影响的效应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 2010, (03) :155-160.
[6]朱凤战.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7]李焱, 王孟孟, 黄庆波.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 (03) :66-67.
一、境外消费贸易方式
1.境外消费出口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状况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亮眼的表现,汉语国际化,孔子学院国际化,中国传统文化风靡全球的时机,各种跨国汉语远程教育机构、中国远程教育网站等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出现。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远程学院从1999年运行至今,已经吸纳了128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余名注册会员;清华大学更是早与麻省理工学院联通哈佛大学通过海底光缆同时开设“组织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国内外商界也是看准时机,大力投资中国的远程教育,南方卫星、新杰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世界对外汉语网络教育中心、清华永新有限公司等等都纷纷为中国的跨境支付教育服务出口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2009年3月,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综合性刊物《孔子学院》正式面向全球出版发行,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为期刊致发刊词。据统计2008年,国内高校共设立海外分校或举办境外办学项日42个。从出口对象上看,由丁地域因素,来华留学的亚洲周边国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我国留学生生源输入有近五分之四来自亚洲国家,但是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与国际的教育交流的加深,促进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来中国留学。
2.境外消费进口状况分析
从进口规模看,我国出国留学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每年输出的留学生人数保持在10万人以上。我国留学生人数连年增长,除了我国政府政策支持的原因,一方面由丁外围优质的教育资源深深地吸引中国留学生;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源过剩,而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供不应求,再加上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直接导致了近年的出围热潮。
从我国教育进口的来源国看,进口围来自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教育均发达的西方国家。日前,位居中同留學生出国留学排名前几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加拿大。在过去的10年中,这些国家接收了我国85%以上的出国留学人员。尤其是美国平均每年吸收的中国留学生高达22000人,历年来都是我国最大的教育进口同。近年来,我国从英国进口的教育贸易额有较大的增长,平均每年有大约20000左有的中国留学生到英国留学。作为发达国家,英国能为各国留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研究、生活、居住、交通条件。英国的教育事业相当发达,教育水平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丁美国。
二、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较差,是制约我国国际教育服务出口贸易发展的瓶颈,也是进口规模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丁把教育服务仅仅视为公共产品,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即使举办各类民办学校也主要是针对政府对教育投资的不足。由丁产权制度和竞争机制的缺失,在教育处丁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教育服务提供者就既无动力又无压力去提高效率和改善品质,是我国教育服务低效率和优质教育供给匮乏的基本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建香开放教标化及其启示卟江苏高教,2009(3):22-25
[2]陈瑛浅析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U]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4):16-18
[3]张向丽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的对策研究卟河南社会科学,2008( 6)
【摘要】玉米作为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人类的重要工业原料、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随着栽培经验的积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玉米产量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在世界谷物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消费量约占球玉米产量和消费量的20%左右。通过对近年来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发展历程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所贡献。
【关键词】中国玉米国际贸易
1.中国玉米生产、进出口贸易现状
1.1.玉米的历年生产情况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从1961年来是呈上升趋势,以平均年增长率1.45%的速度增长,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最快。200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714万公顷,是1961年的1.78倍,单产也从559公斤/公顷提高到4455公斤/公顷。9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高产杂交种的培育种植、新技术的应用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迅速。据统计,我过生全世界播种面积和单产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由于播种面积和单产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玉米的总产量的不断增长。1961年-2006年,玉米总产量从1803万吨提高到14563万吨,年均增长5.2%。预计今年国内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将提高了6.3%,播种面积增长了1%,再加上雨水充足,天气情况良好,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SGS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玉米产量可能达到1.5456亿吨。
1.2.玉米种植增长特征
玉米自16 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以来,已有400 多年的种植历史,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从中国的玉米生产发展历程来看,各个时期的发展速度也不同,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前,玉米生产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增长缓慢;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玉米生产迅速发展;90 年代初,玉米生产出现了徘徊局面,此后玉米生产又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总之,建国以来,玉米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但历程是不平坦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特征:
1.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玉米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玉米在中国粮食生产系统中的地
位逐步上升,由建国初期的10%左右,一直上升到现在的接近30%。
2.播种面积、总产量在频繁波动中上升
从播种面积来看,中国玉米生产虽然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有一定的波动。新中国刚成立,玉米播种面积有过小幅的下降,但随即迅速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6 年玉米播种面积有了新的历史突破,达到26 971 千公顷,比1949 年增加14 056 千公顷,增幅108.83%,年平均递增1.91%。从总产量来看,中国玉米总产量变化趋势与单产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可以看出玉米总产量的增加是单产增加和播种面积增加双重作用的结果。
3.单产稳步上升
随着农民自有生产资金的增加,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农业机械的高效使用,再加上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玉米的单产日益提高。1949 年单产为962 公斤/ 公顷,2006 年单产达到5 394 公斤/ 公顷,是1949 年的5.6 倍。单产的增长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小幅的波动,但是总体上增长势头十分明显。
4.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
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调整,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另一方面,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剧,逐渐形成了既分散又集中,但以集中为主的生产布局。目前,中国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从东北到西南狭长的半山丘陵地带,即东北、华北、黄淮、西北、西南五大生态类型区,形成中国的“玉米带”。玉米带中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共同建起了一条“黄金玉米带”,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
1.2.玉米的进出口贸易
二、中国玉米贸易的变化及现状
中国玉米贸易在世界玉米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003 年玉米出口达到历史最高(1 639 万吨)水平,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玉米出口国。20 年来,中国玉米出口7 000 多万吨,约占全部粮食出口的59%,玉米出口不仅关系到玉米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增进国际间的联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玉米进出口业务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初,由于当时国内食物十分短缺,所以中国玉米表现为净进口;80 年代,中国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玉米产量增加,中国玉米大部分转供饲料,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玉米出口量逐步增加。1984—1994 年,中国成为玉米净出口国,并于1993 年达到玉米出口的一个高峰,出口量增长到1 639 万吨,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量的16.17%,成为世界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1995 年和1996 年中国玉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1997 年至今,玉米一直净出口。2003 年中国玉米出口总量为1 638.9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0.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4 年国家从宏观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进出口政策作出调整,限制玉米出口,减少玉米出口配额,同时取消了对玉米的出口补贴,2004 年中国累计出口玉米232.4 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5.86%。2005 年在国内玉米大幅增产的背景下,国家再次出台新政策
鼓励出口。2006 年中国玉米出口又大幅下降,比上年减少554.3 万吨。从20 多年的玉米出口贸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玉米出口一度占据世界玉米出口的重要地位,呈现出贸易量大、贸易波动明显的显著特征。
与出口相比,中国玉米的进口数量相对较少。除1983 年之前的几年和1995 年、1996 年之外,其他年份均进口量小于出口量。但是自2003 年开始,中国玉米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 年的进口量是2003 年的65 倍。虽然目前中国还是玉米净出口国,出口量远远高于进口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玉米进出口贸易逆转可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国外玉米的大量进口,必然会造成国内资金外流,国内玉米供应相应增多,从而使国内南方销区本来就有限的市场份额更多的被争抢,导致竞争更为激烈。第二,由于国内玉米增加,必然会压低国内玉米价格,造成国内生产者收益的减少,从而打击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最终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开始减少。第三,出口的控制也使一些国内出口企业刚刚占领的国际市场份额因此而丧失。
从历年的进口情况看,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国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根廷、缅甸等少数几个国家。从出口地区结构来看,中国玉米出口主要集中周边地区,主要流向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占中国玉米出口量的90%以上。
2.玉米的世界供求情况分析
三、中国玉米生产与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年来,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虽然发展较快,为保证城镇居民口粮供应和饲养业、加工业用粮、增加外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农业生产和贸易的诸多变化,一些新的问题正在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种单一,质量较低
目前,中国玉米产量虽高,但基本上都是普通玉米,而市场需求较大,经济效益较高,适合食品加工和工业加工的特用玉米较少。中国玉米专用化选育和加工利用方面刚刚起步,食用玉米品质较差,广大农村普遍用玉米原粮做饲料,深加工玉米比例不到10%,造成极大的浪费。
2.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
中国玉米生产成本项目中,劳动力成本比重最大,平均占总成本的40%左右,肥料约占20%,其次是燃料费、电力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农膜费等,而发达国家生产成本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土地机会成本、机械折旧、肥料和种子。可以看出,中国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3.生产规模小,整体效益差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落后农业经济,导致中国玉米生产经营方式和手段普遍落后,商品率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表现为粗放、分散、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方式。现阶段中国玉米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为主,由于中国人多地少,每个农业
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06 亩,在玉米产区,平均每个农户只能提供1 吨左右商品玉米;而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播种玉米面积2 600 多亩,收获玉米达1 500 吨。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玉米生产明显缺乏规模效应。
4.国际贸易竞争力不强
贸易竞争指数(TC)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该类产品总贸易额的比率。贸易竞争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一致;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且指数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出口小于进口,出口竞争力较弱。如果TC=1,说明该国某产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如果TC=-1,说明该国某产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1997—2005 年,美国、阿根廷、法国和南非的TC 指数均大于0,说明这些国家玉米的出口竞争力都很强,2000 年以前巴西的TC 指数小于0,从2000年开始,巴西的TC 指数都大于0,而且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在所研究的玉米主要出口国中,中国玉米的TC 指数极不稳定,TC 指数大于0 和小于0 的情况几乎交替进行,可见,中国玉米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贸易前景不容乐观。
四、政策建议
1.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本是构成价格的主要因素,近几年中国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因此降低化肥等价格是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应该科学种田,节约生产资料的使用;重视生产过程中水、电等资源的节约。其次,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水利、供电、交通等状况,加大农机、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投入,以此来增强中国玉米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玉米成本。
2.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国际知名玉米品牌
充分发挥部分玉米主产区的绿色资源优势,对那些没有潜力或潜力很小的地区和投入成本过高的地区,要坚决退出玉米主产区范围,以此实现规模效益;发展绿色玉米和有机玉米生产,利用无转基因玉米区位优势,打造主产区的国际知名玉米品牌,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逐步变大量出口商品玉米为技术出口或转化产品出口,加强优质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及玉米油、玉米芽、玉米饼等附加值较高的玉米及产品出口。同时,政府应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监测和及时通报国内外市场供需、政策法规和疫病疫情、检验检疫标准等动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3.重视科技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科技在中国粮食增产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要千方百计地抓好农村教育,对农民进行再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新技术,培育玉米新品种,改良传统品种,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加大玉米科研投入,推动玉米生产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中国玉米对外贸易及其走势[J].世界农业,2005,(6).[2] 柯炳生.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3
(2).[3] 程国强.构建风险转移防范机制———重视国际玉米市场风险防范与管理
2012-7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纺织市场行情动态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对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纺织品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加入WTO,我国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给我国纺织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遭受到各种新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国际竞争优势,就成为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
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二、纺织品国际贸易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中国纺织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纺织品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由于反倾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反倾销措施可以延续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经过复审继续维持,因此,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被征税后,可以维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进口国之外。
2.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对外发展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3.产品竞争力低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与挑战,其次从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促进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对策。
关键词:水产品;贸易顺差;汇率;食品安全
Abstract:Aquatic product is a major exporter of agriculture in China,and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of aquatic products were analyzed.Secondly,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export of aquatic products.Proposed measures based on the problems to promote exports of aquatic products in China.Keywords:
aquatic products;trade surplus;exchange rate;food safety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渔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渔业生产平稳快速上升,产业结构在几代人的实践和摸索中不断优化,水产品出口增长趋势较为明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需保持谨慎乐观。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水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渔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渔业对我国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调节和保护自然和生物资源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推动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我国是渔业产量多年保持世家第一,但是出口率比较低,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着。如出口市场狭窄、产品质量不高、出口企业恶性竞争、贸易壁垒盛行等问题。本文就我国水产品贸易现阶段所面临的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文献综述
我国渔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我国水产品出口现状着手,其次,分析了水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参考了以下文献:陈蓝荪(2013)主要对金融危机后我国现在水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水产品出口趋势进行探讨[1]。李齐雄(2012)对历年水产品贸易的出口贸易情况,从数据上着手根据数据来预测水产品出口走势,并对往年贸易情况给出总结[2]。李怡芳(2009)以我国加入WTO后的利弊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加入WTO后水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法[3]。孙琛,车斌(2007)主要结合案例分析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意见[4]。刘博涛,丁卫国(2008)对我国水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历年结合数据,分析我国水产品出口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应对措施[5]。陈伟(2006)结合人民币汇率浮动,分别从升值和贬值两方面研究人民币汇率浮动对我国渔业经济的影响[6]。杨小川,谢润泉(2007)从人民币升值方面展开研究,结合弹性计算分析汇率浮动对我国水产品贸易的整体影响,并对结算方式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在人民币升值环境下减小出口损失[7]。王锡昌(2006)从水产品加工现状分析我国水产品加工工业所面临的的问题,并引发对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思考,提出了宝贵的意见[8]。王文彬(2008)从如何有效占据水产品销售市场为论点展开,提出了如何有效开拓市场,在新经济环境下水产品销售策略[9]。我国水产品出口现状 1.1我国水产品出口总体情况
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较大比例,是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的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水产品是我国农产品中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我国水产品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占农产品顺差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我国水产品出口主要是以我国水产养殖产品为主导,并结合国外进口产品加工为辅的贸易方式。渔业经济在我国传统经济中地位不断上升,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由表1可看出,我国水产品贸易量呈现逐年上升,虽然我国在2012年我国水产品贸易顺差首次突破百亿,2013年出口额达到200亿美元,我国水产品贸易长期处于顺差,但是,近年来也有下降的趋势,虽有增涨,但已不那么明显。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来料加工的进口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度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等一系列生产成本的增加,对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表1:2009-2013出口贸易情况
数量:万吨 金额:亿美元
2009 2010 2011 2012 出口总量 294.2 333.88 391.2 380.12
出口额 107 138.28 177.9 189.83
进口总量 373.7 382.18 424.9 412.38
进口额 52.6 65.36 80.2 79.98
顺差额 54.4 72.92 97.8 109.85 2013 395.5 202.6 417.03 86.38 116.3 数据来源:农业信息网http:///各期数据整理
1.2 产品结构
按照海关水产品进出口税则大类统计,我国出口大类主要为:制作或保藏的产品、初级冻鱼及鱼片、初级软体类、初级甲壳类、活鱼、干熏及盐渍鱼、海藻及其制品、冰鲜鱼等。从总体上看,制作或保藏的产品、初级冻鱼及鱼片在我国水产品出口中具有明显优势 , 甲壳软体制品也占有较大比例, 从长远来看, 鲜活冷藏及冻鱼与甲壳软体制品两类出口额比重呈上升态势, 干腌熏鱼基本保持不变, 其他两类产品均呈下降态势。上升速度较快的是甲壳软体制品, 对水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是鲜活冷藏及冻鱼类,巩固了其在出口中的主导地位。
总的来说, 我国水产品出口以简单粗放加工为主导, 从长远来看, 我国水产品出口正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
1.3 出口市场
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出口市场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80%左右出口额基本上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有所优化,出口目标市场集中依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由表3可看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四个主要市场出口额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我国对日本市场出口水产品的份额最多,我国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出口量基本差不多,并且保持稳定,出口到韩国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少但也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例如,这些年来,我国冻带鱼和冻黄鱼主要是出口韩国市场,几乎85%以上的冻带鱼和冻黄鱼产品都出口销往韩国市场,除韩国外的市场所占份额非常低,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市场几乎都是顺其自然,因此韩国市场的需求基本上成了我国冻海水鱼产业发展的最大支柱,我国冻黄鱼和冻带鱼产业的营销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韩国市场的需求来展开和策划的。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营销方式与策略,从而使我国冻鱼产品营销的视野越来越窄。价格受产量和出口量的变化波动十分明显。市场模式单一,使得我国出口水产品行业竞争力和生存能力都受到限制,一旦某一国的市场形势和政策发生改变,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将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我国水产品贸易出口市场的较为集中,单一。对特定市场依赖较大,进出口贸易风险大。
表3:主要出口市场
数量:万吨 金额:亿美元 日本
年份
出口量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56.4 62.76 71.11 67.93 63.71 出口额 26.7 32.32 40.72 42.16 39.09
美国
出口量 49.9 56.04 54.57 53.84 57.04
出口额 20.3 26.02 29.14 29.47 23.82
欧盟
出口量 49.1 55.07 57.46 51.52 55.94
出口额 17.5 20.86 24.48 22.10 22.79
韩国
出口量 42 44.91 50.17 44.39 41.60
出口额 10.1 13.34 15.92 14.83 14.08
数据来源:农业信息网http:///各期数据整理
1.4 出口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是我国水产品贸易中是最有优势的,来料进料加工贸易也占有很大比例,补偿贸易、边境贸易、易货贸易等形成了我国水产品贸易的主要贸易格局。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我国主要出口自己生产的水产品,因此一般贸易出口占主要地位,由于我国劳动力相对较为廉价,而且我国水产品加工主要以粗加工为主,所以来进料加工贸易份额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并且会长期保持。由表2可看出,我国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额稳定增加,增长速度迅速,从表中看来在2011年水产品出口量有大幅增长,2011年过后出口量又趋于稳定,主要是2011日本地震影响,日本自身供应紧张,增加了对我国水产品进口。总体来看,国外市场需求量是非常旺盛的,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量还会继续增加。来料加工贸易除去2011年突增,总的看来也是稳定增加的。我国水产品出口量一般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之和在90%左右,其中,一般贸易占50%左右。
表2:贸易方式
数量:万吨 金额:亿美元
2009 贸易方式
数量
一般贸易 195.5 来料加工98.3 贸易
数据来源:农业信息网 37.8 109.57 44.07
120.8
53.3
113.29 53.37
117.1
53.6 金额 69.2
数量 224.3
金额 94.21
数量 270.4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124.6 251.54 134.17 263.78 146.74
2010
2011
2012
2013 2 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2.1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我国渔业经过几代人多年的已经实现了从捕鱼为主的模式向以养殖为主的模式的转变。我国水产品出口主要是以我国水产养殖名优品种为主。水产品质量问题也就可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找寻:一是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水体质量受到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水污染尤为严重,近年来,蓝藻、赤潮也频繁发生,水产品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受到影响,质量下降。二是一些生产养殖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过分提高水产养殖密度,养殖产品生长影响,不能达到国际标准,有的甚至在养殖过程中添加激素和滥用药物,使得有害物质检测超标严重。药物残留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需要长期警惕的问题。三是我国水产品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参差不齐,但一流的大规模的企业不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个体私营户占了绝大多数,加工水平和国际水平有一定距离。四是我国没有形成规范的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相关部门对水产品质量把控不够严格。
2.2 出口市场、出口种类单一
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出口向日本的出口量最多。虽然,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达到一百多个,但是四个主要市场出口总量接近90%。2010年来对日本、韩国出口量有所下降,但日本仍是我国水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欧盟和美国市场出口量相对稳定,并有上升趋势。
我国水产养殖产品主导了水产品出口品种,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额的50%以上主要是鳗鱼、对虾、罗非鱼、贝类、大黄鱼等养殖名优产品。市场狭窄,出口品种单一,造成了我国水产品贸易风险大,容易受到进口国政治经济形式改变的冲击。例如水产品出口创汇主要产品烤鳗,在2002年开始,日本对烤鳗产品加大检测力度在产品中检出药物残留,使得出口价格不断下滑,创汇水平也一路下滑。
2.3 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水产品贸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根据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入世后遵守基本义务,包括逐步开放外贸经营权,逐步降低关税,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措施,不再实行出口补贴等。在国际市场上,许多欧洲、美洲和东南亚沿海国家都有鲜活鱼类的出口,使我国水产出口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一些靠近大型渔场的国家,依靠其出口数量多,价格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水产出口企业由于现阶段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受到国外非关税壁垒的情况比较严重。挪威、泰国,以及越南、智利、印度尼西亚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最主要竞争对手。其中,越南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出口结构和我国较为相似,挪威和智利其地理位置优势,分别对我国出口到欧盟和美国市场的产品受到价格影响。
2.4 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最常用的手段,通过技术壁垒抬高价格,或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经济发展。
我国是水产品出口世界第一大国,受到的贸易壁垒严重,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主要变现为(1)提高与进口国相同产品的进口关税,保护其国内水产企业的利益;(2)为了绕过进口过技术壁垒研发新技术和对策出口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3)技术性壁垒是合法的隐蔽的,在贸易过程中容易发生争议,再加上水产品是易腐产品,一旦发生争端就会产生产品积压,给水产企业和渔民造成损失。(4)发达国家在水产品贸易主导优势增加,给我国企业在国外发展增加门槛。
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四个主要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它们都相应的出台了一些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水产品进口。我国水产品出口形势严峻。
2.5 人民币汇率问题
我国水产品贸易受人民币汇率影响波动较大。对于一般贸易来说,升值会使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对于来料加工企业,升值会使得一些纯加工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带来的利润不再那么明显。出口量下降出口导向型企业出口额减少,出口额转换成人民币时将比升值前兑换的人民币减少。
一方面,出口水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上升,根据弹性需求理论,升值对弹性低的产品,出口额有一定增加,反之会减少。另一方面,外汇收入转换成人民币会造成损失,但对一部分来料加工企业有利,升值带来的外汇直接购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数量会增加,来料加工贸易企业,只要对加工费承担汇率风险,汇率对这类企业影响不大。另外,一些传统出口方式的企业,凭借廉价劳动力和廉价产品参加国际竞争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必须在技术改革,管理方面做出调整和创新,改变以往的竞争模式。不管人民币汇率如何波动都取得有利地位。促进水产品出口贸易对策 3.1 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价格对需求的影响相对下降。近年来,日韩等国家针对食品质量问题出台了一些绿色壁垒,使得我国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减少。我国要根据国外的检测标准,调整我国质量检测标准。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要加大渔政部门的执法力度,严格监督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投入品的监管,加大监测药品残留力度从源头控制好水产质量,对绿色养殖的生产经营者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加快对国外最新标准和检测方法研究,及时建立系统科学的质量标准制定和评价体系。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一方面,要严格自律保持职业素养,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水产品,积极配合渔政部门的监测和调研工作;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对水产行业动态的了解,及时更新生产和加工技术,把食品安全作为己任,努力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
3.2 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我国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应从生产环节和贸易环节展开。
生产环节产业结构优化:(一)调整海洋生产结构,我国近海捕捞强度严重超过海洋资源再生产的能力,我国一方面要减轻捕捞强度,要完善休渔制度,使海洋资源得到再生产,另一方面要发展近海海水养殖,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二)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将优良的水产养殖品种普及推广出去,提高其覆盖率;根据国际市场供求及时调整养殖产品;加大对现代化养殖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提高亩产量;对以污染水域及时治理保证水产品的质量。(三)调整来料加工业结构,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对来料做好保鲜工作,对产品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不断挖掘产品价值,以适应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四)发展与渔业相适应的第三产业,如与渔业相关的知识培训,市场信息行业动态体系建设,渔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等。
贸易环节产业结构优化,我国要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调整和改善目标市场的结构,改变当前主要出口四大市场的局面,拓宽我国水产品销售市场,减小因对某单一市场的依赖而带来的风险。我国要在现在的水产品出口格局上,一方面要稳定日本、韩国、欧盟及美国等大国市场的出口量,另一方面要开拓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市场如俄罗斯、东盟、中东和南美洲等。我国要在保证水产品质量的同时,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制定相对应的贸易战略,掌握多个国家的市场行情,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出口品种,不断完善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格局。
3.3 建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挑剔,以往的数量取胜的贸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应该迅速加入到品牌竞争的行列中。政府应鼓励出口企业创建自主品牌,严格控制水产品出口质量,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水产品品牌认定、保护和推广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认定方法,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品牌宣传推广,对水产品品牌企业先取得国内认证,再开展国际认证,通过品牌效应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此外,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也要有品牌意识,生产加工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一是要做到有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在原有的出口产品上,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来适应中高端市场的需求;三是水产品出口企业要自主的做好品牌推广工作努力树立自主品牌。
3.4 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
随着出口范围的不断扩张,反倾销、反补贴等国外限制进口的措施也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建立水产品相关行业组织,来提高组织对行业的规范协调作用,保障国家利益显得越来越重要。
(1)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行业生产。行业协会和商会在调节进出口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应加快其建设,其次,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是推动渔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渔业行业协会应制定严格的纪律或准则,要适时适地的推出相关政策引导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规范有序的处理好市场竞争。
(2)政府出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水产品出口企业的管理,制定有效的方针政策,防止出口企业间盲目竞争,指导水产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各种非政府组织间的沟通协作,控制好市场秩序。
3.5 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对待贸易壁垒,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它,虽然,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带来种种障碍,甚至带来巨大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行业产业优化,技术更新,保障水产品质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最终使消费者获利。
(1)提前做好准备冷静应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一方面要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及时针对国外新的标准和贸易壁垒做出改变,在变化多端的国际市场稳住脚跟。(2)企业要灵活应用WTO规则和我国反倾销、反补贴、等法律措施,积极应诉减少损失,保障自身的权益,将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3)生态认证规避壁垒,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使用频繁。因此水产品生态认证是一种有效的避开技术壁垒的措施。3.6 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对水产品出口企业造成很大压力,许多水产品出口企业,都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具体是通过建立自己品牌,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技术等,此外,选择不同的结算货币和结算工具也可以降低损失。
首先,尽可能向非美元区出口。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较大,而且对美元区出口,没有规避风险的工具可用,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而在远期交易中可以通过其他货币涨或跌波动来规避风险。
其次,尽量选取不受美元波动影响的结算货币。我国水产品出口商在出口到欧盟和其他非美元区,一些转口贸易的港商也会愿意使用日元或欧元结算,使用日元或欧元没有美元对人民币浮动大,从而减小汇兑风险,减少损失。
再次,尽可能的提前结汇的日期。结汇时间越长企业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提前付款时间,收到外汇后马上结算,尽量采取远期信用证方式结算。另外,采用预付款也是一种有效的避险方式。
结 论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水产品出口虽然出口优势较为显著,出口额也是持续稳定上升,但也是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新时期的挑战。
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在促进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中,均应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应做好规划、加强法制建设和宏观管理,同时积极加强对外沟通和协调,防范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大力扶持行业和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行业协会可以在加强自律,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协助政府和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在政府和企业的桥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应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应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应各尽其职,加强协作,共同促进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婷.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突破百亿.中国渔业报-中国农业新闻网,2013.[2] 陈蓝荪.中国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趋势.上海: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3] 李齐雄.中国水产品贸易现状及热点.中国水产养殖网,2012.05.[4] 王兴芹.中国水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及对策.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07.[5] 李怡芳.入世后我国水产品贸易特征分析.上海: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6] 孙琛,车斌.国际水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对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世界农业,2007,(5):5-8 [7] 高金田,孙丽燕.WTO框架下的绿色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海洋信息,2007,(1)22-25 [8] 刘博涛,丁卫国.中国水产品出口主要市场的比较分析.世界农业,2008,(4):40-43 [9] 胡求光,霍学喜.基于比较优势的水产品贸易结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12.[10] 陈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影响.中国渔业经济,2006,(4):59-62 [11] 杨小川,谢润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广东商学院,2007.10.[12] 黄鑫,马家志.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特点.河北渔业,2012,(6):60-62 [13] 王锡昌.中国水产品加工的当代思考.食品与机械[J],2006.[14] 王文彬.当代水产品市场立身之法.中国市场,2008,(25):40-41 [15] 新华社.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贸易壁垒.中国东盟中小企业网,2007.08.淮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我国加入WTO后, 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 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 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 同比增长22.66%, 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38%, 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 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 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 同比增长28.91%。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 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 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长期以来, 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 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 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 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0.14%。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 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 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 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 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2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 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 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 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 “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 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 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 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 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 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 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 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 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2.2 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 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 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 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 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 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 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 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 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 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出口成本增大, 且品牌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 一般一票出口订单的周期是三个月, 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趋于稳定, 几乎一个月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 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 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石士均教授在宁波举行的2007年出口形势报告会上指出从去年中期开始, 人民币就不断向上攀升, 到现在累计升值近3%, 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纺织品退税率下调2百分点, 这大大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
3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对措施
3.1 纺织行业协会及商会的应对之策
纺织商业行会协会应该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根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 开展积极有效的信息服务, 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性, 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
(1) 深入开展国际纺织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
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 所以纺织商会要帮助他们拓展信息渠道, 挖掘信息资源, 保证纺织企业及时了解纺织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 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 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2) 制定行业标准, 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协会及商会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及企业专家队伍的作用, 对于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应该采取价格协调和增强行业自律性等措施, 监督进出口企业的守法经营情况, 以保证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内的公平有序竞争;同时, 建立并推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 提高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建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行业自律机制, 要求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并进行相关指导, 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 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维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3) 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
我国的纺织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所以多开展纺织企业特别是进出口纺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 扩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易渠道, 提高国际竞争意识。
(4) 开展行业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工作。
开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培训、行业知识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改造升级提供咨询服务, 为提高专业市场的企业品牌形象开展相关服务。
(5) 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
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 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 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 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 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发布, 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 确定发展方向。
3.2 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 走创新之路。
企业的发展强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 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新的发展, 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 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 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 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 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2) 推行“品牌战略”。
中国纺织业就必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 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 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
(3) 推进产品的多元化, 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 完善产业体系。
目前, 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含量低, 贸易依然局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对此,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既要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 更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 采取新技术新工艺, 推动纺织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 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争取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军。
参考文献
[1]郭燕.纺织服装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 2002, (11) .
[2]严春瑜.从中美贸易摩擦看中国外贸战略的转变[J].法制与经济, 2006, (2) .
[3]孙雪梅.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形势及其战略调整[J].商场现代化, 2006, (1) .
[4]肖夏.纺织2006岁末盘点.亦喜亦忧[J].中国经贸, 2007, (121) .
一、我国出版物出口现状
1. 出口规模。图书实物出口无论是金额还是数量,在国内外总销售中所占的比例都很小。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书刊出口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海外对中国图书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各有关出版社、图书进出口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图书实物出口的数量逐年稳步提高,发行渠道不断扩大,出口贸易、版权贸易的逆差在逐步缩小,然而,中国出版物“走出去”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出口规模、渠道建设、营销手段、图书品种等都与出版大国有不小的差距,图书出口的规模与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地位、文化传统、出版能力相比很不相称。
2. 出口市场分布和读者特征。中国图书的读者从广义上讲遍布世界,我们的发行渠道覆盖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即使在遥远的南美也有中文书店,但就市场而言,我国图书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场是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中文专业书店是销售的主渠道;各类图书馆、研究机构是主要的团体最终用户;零售和书展是主要销售形式;华人、汉学家、学者和学习中文的人是主要读者群。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版物的需求存在差异。如日本、韩国市场以古典、文史哲等方面出版物为主,许多大部头的古籍类图书,日本市场的需求量甚至超过国内,其中的原因,除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联系源远流长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有许多安于坐冷板凳的汉学家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东南亚等市场则比较欢迎大众化、通俗化的生活类出版物,学术性比较强的图书“曲高和寡”,需求量不大,主要是因为当地中文教育水平和华人的中文水平都不高,阅读、欣赏、研究都有局限性。欧美地区社科、文学、汉语教学类图书需求量大,主要原因是在欧美的华人知识分子多、华人子弟多、社会精英多、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多,故需求有其鲜明特点。图书馆,特别是欧美大学东亚图书馆的馆藏需求,则和该大学的学科设置、教授的治学方向、学生的结构和来源、馆藏的历史和传统以及馆长的教育、学术背景密切相关。目前这种需求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了解这些,无论对出版还是对发行都十分重要,可以增加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3. 出口的特点。一是图书实物出口规模小,营销的方式传统,除特殊品种外,大部分出口的单品很难形成批量。因总体量小,故难以独立支撑现代化的物流发行体系,即使一些大型出口公司,其发行方式和手段也很难实现现代化。二是受语言内容所限,读者群体有局限性。中文是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语言,同时,又是通用国家最少的语言之一。在现阶段,中文图书“走”出国门后,除了华人外,水平高和真正懂的外国人并不很多。三是由于中国图书有其特殊性,大部分没有按国际惯例实行分国别、分区域的授权营销,多渠道对外、无规则销售,不正当竞争导致出口价格一降再降,结算风险大。
4. 出口的机遇。站在文化产业全局思考,全球文化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我国而言将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市场机遇。如果出版业能充分利用我国独特的优势(如丰富的文化资源、潛在的出版能力等),可从出口中获取很多收益。
如何抓住我国出版物出口的机遇,我们可以从地域和人群、出版内容主题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把握。
从地域和人群角度考虑,我国出版业应以东亚文化圈(日韩、东南亚)为基础,着力开拓西欧和北美市场及新兴市场(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日韩和东南亚市场,因其与我国拥有共同的文化渊源,是对中国文化接受程度最高的两个目标市场。这两个市场共涵盖了数亿人口,且包括日本和韩国两个出版市场相当发达的国家,对我国出版物需求较为可观。西欧和北美目前仍主导着国际出版业的发展主流,如果我国出版物能在这两大市场取得突破性发展,则将标志我国真正成为出版物出口大国。新兴市场,如俄罗斯、印度、巴西及其他一些拉美和东欧国家,近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我国出版同行可考虑加强对该市场的重视,出版一批在文种、内容上适合当地读者需求的图书,加强宣传推广,迅速扩大出口,增强我国对这些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从出版内容主题角度考虑,我们可以通过实用类主题出版物(如旅游、饮食、中医养生)来扩大出口量,通过文艺类、纯文化类主题出版物来提升中国出版业形象。实用类的中国出版物对海外普通读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些实用类主题包括风景名胜、古代建筑、民族人文风光等旅游类主题,还有中华美食、中医养生,这些主题在语言文化上理解障碍相对较小,具有普遍适用性。一些文化主题出版物,如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传统文化艺术等,需要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才能引发更为浓厚的兴趣。而恰恰也是这些文艺类、纯文化类的主题,蕴涵着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深度。市场缺少,同时也是出版难度最大的,是论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图书,这需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和有强大说服力的论点、论据,同时又要避免枯燥和说教。
二、“走出去”战略的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中央一再号召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图书是重要的文化产品,自然要“走出去”。图书“走出去”,一是要体现中国的软实力,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二是要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提高市场化水平,步入世界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实事求是地讲,除了一些外向型出版社外,对绝大部分出版社而言,最大的市场实际就在国内,就在我们脚下,国内市场才是出发行量和经济效益的地方。大部分出版社走向世界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任务、政治责任。作为以书刊进出口为主营业务的国图公司,我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国图书“走出去”方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样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国内各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出版物更多、更快地发行到世界各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公司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在营销、宣传推广、物流、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创新,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nlc202309031733
1. 市场很大,容量却有限。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目前,中国图书的国际市场一方面看起来很大,有许多商机;另一方面情况又很复杂,市场容量有限。因此进入国际市场要有序,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否则,受影响、受损失的是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企业。
首先,我国每年出版图书品种看起来很多,但是适合出口的图书品种却相对较少。绝大部分的教材教辅类图书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引进版权图书、再版图书或者内容质量不够精良的图书也很难在海外实现销售,因为海外的机构市场——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看重图书内容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而海外的华人华侨对图书的内容也比较关注。
其次,当前国内比较流行的精装书、线装书,甚至大套书配木箱书柜的做法都完全不适合海外市场。海外市场(不管是机构市场还是大众市场),不但对过分的外在包装毫无需求,甚至还要为了处理这些额外的装饰品费时费力。异形图书对图书馆的上架也带来了难度。总之,海外基本上唯一关注的是图书内容的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等研究和欣赏价值。
第三,图书的印刷和装帧质量还需要提高和完善。一些古籍影印书的印制质量还不过关。通过我们公司发到海外图书馆的图书,有些图书馆是一本一本翻看的,對于有些古籍影印书是逐页翻看。有时候货发出去几个月后,海外的销售商会和我们联系,反映图书的印刷和装订质量问题,会把所有发现问题的地方都贴上标签,并制作问题清单,要求国内的出版社进行调换和解释。我们既惊叹于海外图书馆馆员的认真敬业,也急切地希望我们的图书印制水准能够进一步提高。
2. 海外华文书店困难重重。目前,图书出口业务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出口企业生存艰难。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客观、国内国外、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原因都有。随着出版物载体转型和销售方式的发展变化,国内外的实体书店很多难以为继。海外的华文书店日子就更不好过。
海外华文书店绝大多数都面临着经营困难的问题。主要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出版物的内容质量还有待提高;二、海外机构对中国出版物的购买预算受西方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不稳定;三、受我国外交关系以及民众感情走向的影响;比如今年中日关系趋冷对我国图书的对日出口以及日本华文书店的经营都带来了影响;四、国内出版单位争先恐后地“走出去”,也给海外华文图书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出版单位对海外市场没有了解,往往采取低价进入的办法,冲击华文图书的价格体系。特别是一些出版集团去海外办展,带去大量的本版图书,这些图书滞留在当地,用比较长的时间才消化。加之出版集团可能带去的是一些库存图书,并不看重经济效益,在当地半卖半送。于是,在当地读者心目中,对中国图书形成了低价的印象,破坏了当地已经形成的中国图书价格体系,给那些常年认真销售中国图书的华文书店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口图书可以溢价销售,也就是可以高于图书定价出口,出口的经济效益比较好。近些年,由于恶性竞争、图书定价不断提高等原因,导致出口利润微薄,近些年人民币升值更加剧了这种状况。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公司)
【我国出口贸易现状】推荐阅读: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06-29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10-07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06-02
我国贸易管制主要措施12-03
浅谈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现状06-23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07-09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06-19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06-09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06-27
我国投资环境现状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