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结果范文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期结果范文(推荐6篇)

预期结果范文 篇1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限 报 8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

负 责 人

1 2008、11、3——2008、11、10

建立个人博客

网页呈现

张学冬22008、11——

2009、6

《教师的心理状态的研究》

调查报告

石晶宇32008、11——2009、7

《教师教研状态的研究》

调查报告

于静42009、1——

2009、1

1《网络教研与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

调查报告

吴冬辉52008、11——

2010、6

优秀论文专辑、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录

网上展示

付佳欣62010、6——

2010、8

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网络教研调研报告

文字材料

付佳欣72010、8——

2010、1

2发表研究成果文集《基于博客(BLOG)技术建立网络互助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预期研究结果,调查报告《课题预期研究结果》。

文字材料

付佳欣

最 终 研 究 成 果(限 报 3 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12009、10

《教师的心理状态与教研状态的研究》

调查报告

于静22009、1

2《网络教研与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

调查报告

吴冬辉32010、12

《基于博客(BLOG)技术建立网络互助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预期结果范文 篇2

一、高职院校分层走班制实施后的非预期结果

(一) 学校教学层面

1.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

实现个性化教育,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掌握一技之长。然而事实上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分层等于分级, 学生被走班。所谓被走班, 指的是学生并非进行自主选择, 而是采取“教师选, 学生修”的方法进行。这样的分层教学变相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伯爵优秀生”、“懒汉科学院”, 师资的配备也会因班而异, 许多家长认为学校这种“差异对待”的行为有悖教育公平。

2.学生学业和心理负担加重。

人民教育出版社曾在2005年对实验省区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 846位高中教师进行调查:有50.72%的教师认为负担加重, 42.34%的教师认为负担有些加重, 两项之和占93.06%;有43.18%的教师认为学生负担加重, 39.35%的教师认为学生负担有些加重, 两项之和为82.53%[2]。分层走班制教学无法做到既给学生分层又不伤害学生自尊, 有的学生由于偶然失误成绩下滑被分在“差班”, 标签效应、光环效应会使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严重打击了学生追求进步的积极性。扛着“分层教学”的素质教育旗帜, 所做之事却是“不应为而为之”, 违背了分层走班因材施教的初衷, 而在教学层面上产生的非预期结果则是一种执行严重偏离的现象。

(二) 学校管理层面

1.在高职院校走班制实施的管理模式, 对行政班的学生进行类似“家”式管理, 对走班制的学生采取的则是“集市”管理。师生皆具较强流动性, 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的发展动态较为困难, 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更是无从着手。为学校管理陡增不少难度, 尤其对班主任而言。由于走班使许多学生不在班主任的教学班中上课, 原来的行政班名存实亡, 走班一学期班主任对学生和姓名还未能对号入座, 同学之间交流少, 感情淡漠, 自然谈不上班级凝聚力, 也不利于班级良好的班风建设, 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使班主任的责任渐渐被淡化。《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 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3], 是班主任的职责与义务。而行政班的五六十个人可能分散在十几甚至二十几个教学班中学习, 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 处于此种境地还要去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 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能不说这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 班主任工作量不但陡增几倍, 而且管理难度系数之高使班主任无暇分身。

2.资源利用率低, 走班课程管理低效。按照国家要求每个学科都选修组合, 例如, 计算机技术有5个选修模块, 任选其一则有5种选择;若任选其二, 则有10种可能, 机械工程同样是5个选修模块, 生物3个。如果按照课程标准, 学生至少选择4个选修模块, 则有715种, 这根本就不现实。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 教室资源有限, 师资力量有限, 可能会造成学生走班的课程没有教室, 也没有对口教师, 这样的结果使得部分资源闲置, 部分资源紧俏, 未能合理高效地配置资源。人教社数学室曾于2005年对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的846位教师就模块式课程设置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有62.42%的教师认为, 模块式课程的设置对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2]。还有大部分校长直言不讳:“走班制适合小班教学, 在目前高中教学班大都五六十人的情况下, 根本没办法走班, 因为走班和选修的结果必然造成更多的学生选择一些优秀教师和某些教学模块的内容, 而目前的教室学生数已经达到最大量, 无法容纳更多走班学生。”[5]

二、实施分层走班制产生非预期结果的原因

(一) 模糊性——分层走班制文本制定

高职院校中实施分层走班制, 在规定达成预期目标的模糊性及具体分层标准和走班管理准则的不明确性等, 为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留有过多的弹性选择空间。美国决策学者詹姆斯·安德森则指出:“行政机构常常是在宽泛的和模棱两可的法令下运行的, 这就给他们留下了较多的空间去决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6]分层走班教学若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各省级政府在制定本土化走班时必须坚持中央政府的总方向, 同时明确提出本省合理的预期目标, 这样学校才能掌好政府实施思路的总舵盘, 并依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对分层走班制的具体细则深入研究并最终确定实施方案。从国家文本政策上看, 《纲要》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1]。就各省、市教育厅的教育政策的来看, 并未对分层教学、走班制等相关改革的预期结果进行阐述, 诸如“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发展” 等表述中都是抽象宽泛的, 这就给学校在执行过程中预留了“灰色地带”, 因此, 分层走班制在执行时被架空也只是文本制定模糊性的顺势发展。

(二) 博弈性——分层走班制执行过程

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执行都是在利益博弈中完成的, “是一个充满着连续不断的交易、谈判和政治互动的复杂过程”[8]。高职院校的走班制执行, 受到“背景环境”和“即时环境”两种层次环境的影响, “缺乏安全感的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的反应, 多半是尽量牢牢地坚持他们熟悉的东西, 或者甚至是对某些过去学校特征的、曾被实验证明是正确的基本原理的回归”[9]。学校承担着一定的舆论风险, 当认为学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状态, 则在事情失控之前被迫选择退回熟悉的老路。正如青岛九中的走班改革曾在当地掀起一阵舆论巨浪后, 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部停滞又返回到原点, 对学校而言改革失败可能招致家长和社会的责备甚至失去颇有前途的发展前景。就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而言, 学校声誉和影响力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的是“率”, 重点是就业率。政府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主要根据点无非也是“率”。走班制教学与“率”本来构不成矛盾, 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却成为制约走班有效执行的瓶颈, 实施走班不可避免地会以“率”为风向标。分层走班制的贯彻实施是秉承“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但这种教育基本理念在利益的博弈下实质上已演变为“更好的基于利益需要的教育”。

(三) 滞后性——分层走班制监督评价

监督机制的功能是通过监督执行主体的执行行为和执行过程, 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偏差行为, 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及时纠正执行主体违反行政伦理的、有悖于政策目标的错误行为。有效的政策监督是纠正政策执行偏差、消除政策执行梗阻, 保证政策预定实施目标与实际执行过程中所要达到目标的一致、统一的重要保障。然而首批参加走班实验的四个省 (区) 完成首轮实验后, 省级政府一直未曾出台相关权威文件对试行结果进行阶段性评价,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事件也未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仅仅靠少数学者的研究和教育一线教师的摸索经验根本无法准确总结反思整个分层走班制实施过程中的精华和糟粕。此时, 分层走班制却采取“短、平、快”的试点战术跟随“课改运动”席卷全国。2005年四个省 (区) 实验才启动一年时间, 便向其他省市扩展, 每年增加五个省 (市) , 至2009年底, 已达24个省 (区) , 并于2010年扩展至全国范围。监督、评价的滞后性使得分层走班实施过程中的可借鉴经验未能被充分汲取, 同时一些在实践检验中产生负效应的主观设想也未能及时反馈和矫正, 随之产生“随意性”偏差, 甚至“不作为”势必导致走班执行力的减弱和一系列非预期结果的产生。

三、保证分层走班制有效实施的对策

(一) 明确分层走班制的预期目标, 完善相适应的配套制度

教育政策失真有时并非是执行过程中“实施阶段的问题”, 而是爆发于执行过程中“政策本身的问题”, 是政策预期目标未能揭示到位的后遗症。地方政府或部门只有充分认知中央政策, 才会坚定地、创造性地、完整而准确地执行中央政策, 保证中央政策获得预期的执行效果[10]。各省级政府只有明确分层走班制的预期结果才能采取措施避免由于理解差异造成的执行偏差, 才可以有效预防走班执行时的非预期结果。许多高职院校在制定具体执行方案时就可以做到有理有据并极具针对性和校本性, 比如在走班管理方面, 将行政班和教学班的责任分割, 行政班主要属于静态管理, 类似传统班级管理但是主要负责两操和早晚自习及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班虽然是动态的, 但作为一种管理形态, 同样组建了班委会, 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行政班就是学生归属的“家”, 教学班就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校”, 学生在“校”学习后最终需要回“家”, 行政班要给予孩子们“家”的归属感。当然, 走班制并非仅仅依靠自身目标管理就能实现的, 更需要建立起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选课制、导师制、评价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等配套制度是推进走班制的必要手段和有效保障。

(二) 协调不同层次环境发展, 提高分层走班实施的顺从度

正如史密斯的观点:“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为一种约束通道, 政策执行必须经过这个通道。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11], 特别是资源投入严重制约着分层走班制正常实施。资源投入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主要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而无形资源主要指公众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行为习惯。这些资源的投入对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执行走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通过投入无形资源为走班实施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

美国学者艾莉森认为, 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而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地执行[12]。因此, 走班制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在于学校相关执行人员的发挥。具体来说, 教师引导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鉴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强化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向学生家长宣传走班制的相关政策, 使他们充分了解并认识到走班制是如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减少分层走班制实施阻力和质疑, 协调好不同层次环境的关系, 提升走班实施的环境质量, 才能提高走班实施的顺从度, 保证走班的有效实施。

(三) 完善问责监督机制, 反馈分层走班制阶段评价

建立和完善走班制的监督、评估和问责机制能够防止预期目标的偏离, 促进政策的及时调整, 防止不良政策的惯性和自由发展给教育现实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代价。“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对政策执行进行的监督检查是当代政策活动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部分, 是社会政策运行的自我保障机制”[13]。要通过政策监控, 约束走班制执行主体的行为, 特别是各省级政府在走班执行方面的责任问题, 防止政府和学校之间相互推诿责任;要及时跟进学校在走班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行为, 使之真正能够为走班制的推进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对分层走班的执行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估, 应及时搜集与走班制相关的主客体信息, 及时发现实施中的漏洞和瑕疵, 并将其反馈到决策层面, 使执行主体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应急性的补救措施, 或者长期采取渐进式的决策模型, 不断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避免政策决策短期行为可能对潜在的、突发的后果的忽视, 提高分层走班的环境使用性能, 保证其有效性, 使分层走班制能成为高职院校中促进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高效培养方式。

摘要:分层走班制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思想的具体执行工具。在高职院校实施分层走班制有利于学生自身成长, 但由于分层走班制政策目标的模糊性、不同层次环境影响执行者的博弈性、评价反馈的滞后性等导致一系列非预期结果的产生, 诸如在教学方面和管理方面等。因此, 为有效预防分层走班制更多负效应的衍生, 需从明确分层走班制的预期目标、完善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协调不同层次环境发展、提高分层走班实施的顺从度;完善问责监督机制、反馈分层走班制阶段性评价等措施入手, 以保证分层走班制执行的预期正效果。

预期结果范文 篇3

语文教学中,面对一篇篇具体的课文,如何斟酌、敲定课堂教学的目标?确确切切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妥善地处理好了“确定课文教学目标”一环,往往预示教学活动的高效、成功;不能妥善敲定一篇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无论对教者和学生,都是苦难与折磨。

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课堂活动组织、设计的前提性准备。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者皮克马力翁效应,对确定课文教学目标是有害的。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不作教学前的文章价值筛选、眉毛胡子一把抓,都不是应有的态度和策略。

我的教学体会,应考虑以下方面:

一、具体文章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文与质,是语文教师的格物宝镜。

二、选择文章组编单元,教材编辑进行过一次“审校、选择、组织”,教者要在明了编辑者的意图的情况下开展确定教学目标的思索。

三、言语技能与文学表现技艺之间,存在层次上的差别,语文阅读教学,要立定言语技能教学训练的立场,同时趋向于文学表现艺术的陶冶,本末不可倒置。

四、不同体裁、不同时代的具体文章,要注意区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目标泛化:语文地位“被拔高”,成了无所不包的文化课,天文、地理、历史、社会、民俗、宗教„„什么都进来了。教学目标最忌空泛面面俱到实际什么都不到。

2、目标狭隘化:与“泛化”相反,只是关注“功用性”,仅仅指向考试,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培养的是“语文考试人”,所以常常看到是“语文阅读教学练习化”。短期来看“效率极高”,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极其有害,智商高了而情商没了。学生不喜欢语文的语言即在此:汉语言的优雅与美丽、文章蕴含的丰富的精神滋养不见了。“鱼和熊掌”能不能兼得呢?一个语文素养良好的人,能不会考语文?语文素养本身就包含了“应试”的素养和技能,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试题越来越接近于考查学生“真实”的语文素养了。

3、目标随意化: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这种表现最为明显,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执教,教学目标相差甚远,缺少客观的统一标准。非常随意,简言之:语文就是随意。其实想想我们的俗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可明白:可以各显神通,但终究是“过海”,而不是“登山”、“飞天”。就如从东海去北京,可以选择汽车、火车、飞机,但最终的目的地是“北京”,而不是“南京”或“东京”。坐飞机耗时最短到了“东京”那也是无效的。

如果老师们都能认认真真地按照课程标准去做,就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各有所需,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了。相信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算是有效,培养“语文人”的终极目标才会越来越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教学的开放,强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诚然,语文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代语文教学更是呼唤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创设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开放环境,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由单一走向丰富,增加知识容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使教学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而有创。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现在的语文课堂,延伸拓展似乎成了语文课堂的一道“家常菜”,几乎每节阅读课教师都来一个拓展延伸。我觉得拓展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

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四个角度着手。

1、从情节角度中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祝福》续写改写祥林嫂。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从主题角度延伸

类似的情节,在不同作者、读者(学生)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 ;同样的,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中国古诗中同一主题的诗歌可以纵横捭阖加以拓展。这样,教师有意识地查找这样的资料,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3、从作家角度延伸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水浒传》中一回,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林教头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

其次,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例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勃雾浓云愁永昼》时,可向学生介绍她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词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李清照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

二、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作为母语,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资源极度丰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所以也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走出象牙塔,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中的学习资料。

首先,跳出课堂,就是学生在集体备课、讨论、讲解及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感兴趣的,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死海不死》一文时,有一位同学提出“咸度高真的浮力大吗?”这个小组的同学就主动查阅资料,请教物理老师,进行探究性实验,在获得答案,服务课堂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普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课外延伸方式要多样化。如果只给学生提供一个读本,在很大程序上会限制学生的视野,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开辟语文学习的天地。我们除了提供阅读作品外,还有更多的延伸方式: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从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教学实际的电视、电影;让他们欣赏各种名曲、名画,了解艺术名人;让他们就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对某一现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放开手脚对课本或课外名著进行表演;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等去体验生活……

总之,只要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较大帮助的形式我们都可以选择。这样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学生在博大的生活课堂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体验到语文真正是一个施展才华和体验人生的大舞台。这样,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又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服务课堂。

文言实词

定义: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虚词。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掌握较多的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1.从字形推词义。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形声字占80%以上,形声字分声符和意符两部分,其中的意符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我们常见形旁的词义主要有:

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者与兵器有关; 从“马、牛、羊、豕、犭、鸟、虫、鱼”者与动物有关;

从“(言)、辶(走)、口、刂(心)、彳(行)、(手)”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的还有:王(玉)— 玉器珠宝、禾—五谷、贝— 金钱、皿— 器具、纟— 丝麻、巾— 纺织品、宀— 房舍、求— 毛皮、隹— 鸟雀、冖— 笼罩、歹— 死亡、月— 肉、页— 首、自— 鼻、目— 眼、尸— 身体、(示)— 祭祀、(草字头)— 植物„„

2.从通假字推字义。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顺文句的一种障碍,但我们只要根据通假字规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义来。如“兵不顿而利可全”,把“顿”理解为“劳顿”,就成了“武器不劳顿就可以取得完全的胜利”,意思显然不通,这时“顿”的意思就成了理解全句的关键了。这时,如果我们根据同音形似通假的规律,联想到表示“不锋利”意思的“钝”字,就可以将全句译为“(未经战斗)武器还很锋利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了”,句意就通畅明白了。

3.对于词类活用,可以用语法分析推断。我们判断一个实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结构。如:

1.“名词+名词”的动宾结构:在这结构中,当前面的名词当充当谓语动词时,根据动宾结构特点可判断出后面的一个名词应该是宾语或补语,那前面的名词即活用为动词了。如《鸿门宴》中“籍(‘籍’本是名词词性,但它后面跟的是宾语‘吏民’,故应翻译为‘登记’,即名词活用作动词)吏民,封府吏”。又如: “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如用做名词,既应理解成“眼睛”,但根据句意推断是不正确的;若用如动词理解为“用眼睛示意”就比较恰当了。

2.“名词+动词”结构: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可知,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一般作为动词施事或受事的主语。在文言文里,当我们看到“名词+动词”这种结构模式时,可以先判断一下该名词是否为动词的施事或受事主语,如果是,这则是一般的名词;如果为非主语,只是作为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修饰动词的,那它就活用作状语了。如“而相如廷(在朝廷上)叱之”和“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事之”(《鸿门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名词为表时间、方位的词语(朝、夜、左、右、上、下、东、南、西、北等等),放在动词前,我们基本可以直接判断它是活用作状语。

3. 动词+动词 / 形容词结构:当出现两个动词或动词与形容词连用的情况时,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他们在句中充当宾语或主语,那它们就自然活用为名词了。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将军披坚(坚硬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陈涉世家》),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三、对于一词多义,可以用词语发展推断法,即根据词语的发展历史来推断词义。

词语不同的发展阶段,部分词语的意义也会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得到一定的发展。如:

“是”,在隋唐以前,它的含义一般多用如指示代词“这,这样”。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B、“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但自唐以后,“是”的含义得到了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带有判断含义的动词。

再如:“再”“朕”等这样的字很多。

四、对于词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今异义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由古代发展到现代,有的词义扩大了,如“脸”,古代只指眼下方的一小块面部,现指整个面部;有的词义缩小了,如“瓦”,古代指一切烧制的土器,现只指屋顶上盖用的“瓦”;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的“跑”古代称“走”;还有的词语在感受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如“爪牙”,古代比喻卫国的武臣,现在比喻坏人手下的帮凶。日积月累法。每篇课文及时总结积累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从成语中推断。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长期以来习用的”这个定语,说明了成语的含义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联系成语,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如:

预期结果范文 篇4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南通市地处长江下游,历史上曾有7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经过50多年的反复防治,均于1998年前达到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流行区原有的钉螺孳生环境仍未从根本上消除,且仍有残存钉螺孳生[1],一旦有外来传染源的输入,仍可引起当地的血吸虫病重新流行[2,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南通市外来流动人员不断增加,其中不少为来自血吸虫病较重流行区的渔船民等流动人员,因此增加了外来传染源输入的潜在威胁。为了解南通市外来流动人员中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06-2008年对全市渔船民、外来务工者及其在小学就读的子女等流动人员开展了血吸虫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内容和方法

1.1 范围和对象

在长江南通段和来往于南通与江阴以上长江中上游地区及其通江河道作业的本省其他地区和外省渔、船民;在商业场所和企业打工的外来务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通226007)

作者简介: 丁桂生(1963-),男,本科,副主任医师,血吸虫病防治。

工人员;上述外来流动人员在南通上小学的子女。对在船闸、码头、闸管所、小学、商业场所和企业等固定地点停留的上述对象,设立现场工作点或门诊体检,集中、全面地进行登记和采血样检测;对散在的、难以追踪的渔、船民,在其经常经过、停泊的水域,张贴醒目的公告,告知其主动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血吸虫病登记、检查和治疗。1.2 基本情况调查

对上述范围内的外来流动人员进行登记调查,掌握其地区、年龄、职业、活动区域等基本情况。

1.3 感染情况检测

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4],对外来流动人员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筛查检测,对DDIA阳性者再采用集卵孵化法进行粪检确诊。

1.4 血防知识知晓率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法,重点对渔船民等外来水上流动人员进行血吸虫病防护知识的调查。

2.1.2 性别、年龄分布

在10 642名流动人员中,男性5 836人,占54.84%,女性4 806人,占45.16%;调查者中,青壮年(21~50岁)有8 521人,占80.07%;渔船民中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16岁。

2.1.3 地区分布

在10 642名流动人员中,本省其他地区有5 075人、占47.69%,外省有5 567人、占52.31%;外省人员中,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5 011人,占90.01%;其中安徽3 241人、湖南468人,湖北517人,江西785人,其他省556人。

2.1.4 活动范围

调查发现,923名渔民均在长江南通段捕鱼捞虾;而1 820名船民中超过3/4者在长江南通段及其通江河道来回运输货物、近1/4者来往南通和长江中上游地区之间运输货物。7 446名外来打工人员中,有4 774人在市区的商场、副食品店、农贸市场、娱乐和洗浴等场所打工,其余2 672人均在私营企业打工;453人外来渔船民的小学生已经长期在南通生活,仅有极少数学生偶尔在暑假期间随父母亲的渔船到长江中、上游游玩。2.2 流动人员感染情况

3年共检测外来流动人员10 642人,发现血清学阳性27人、阳性率0.25%,对他们均进行粪检,结果仅查出1例粪检阳性者(该阳性者为安徽籍船民,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最后被确诊为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其中渔船民的血检阳率为0.29%(8/2 743),其他务工人员的血检阳性率为0.04%(3/7 446),两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1.74,P <0.01)。在27例血清学阳性者中,来自于长江中、上游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渔船民有6例、占22.22%,渔船民的子女(小学生)有16例,占59.26%,两者的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22%(6/2 743)和3.53%(16/453)。本省其他地区渔船民有2例,占7.41%,外来打工者3例,占11.11%。2.3 血防知识知晓率调查

在开展查病期间,全市3年间共向渔、船民等水上流动人员发放防治血吸虫病知识问卷调查表2 520份,结果收回有效答卷1 975份。经调查统计,知晓血吸虫防治知识者有854人,总的知晓率43.24%。来自长江中、上游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的人群的知晓率较高。讨论

流动人口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已成为我国疾病控制与管理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难点[5,6]。近年来,我省和全国的许多监测结果表明,流动人群、尤其是流动渔船民等的血吸虫感染率要显著高于其他的人群[7-9]。由于血吸虫病是一种极易反复的寄生虫病,即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地区,只要稍有松懈或监测巩固措施不力,疫情就会反复。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源进入,将可能使已阻断的流行环节重新沟通,造成新的传播和血吸虫病的再流行[10,11]。

南通市于1998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后,全市进入了全面监测、巩固阶段,虽然仍能发现少量的残存钉螺,但最多的年份也仅为1.61hm2,且一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和未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患者,表明当前该市的血吸虫病疫情处于稳定巩固阶段。但近几年的监测显示,从2002-2007年共发现了7例输入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其中4例为小学生、3例为船民。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血吸虫病疫情仍然较重,血防形势仍较严峻,钉螺沿长江水流已经扩散到泰州市高港区[12],距离南通仅二、三十公里,并且南通市依然存在残存钉螺,这些因素给当地血吸虫病再流行带来了潜在威胁。因此必须加强与完善血吸虫病疫情的监测预警机制,外来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不可忽视,尤其是要加强针对渔船民等流动人员监测查病工作。本次监测还显示:在长江南通段及其通江河道作业的2 743名渔船民中,有近1/4外籍船民(大多数为安徽、江西和湖南籍)来往于南通和长江中上游地区之间运输黄沙、石子等货物,这些船民流动频繁、活动范围广,并且发现他们的血防知识知晓率仅为43.24%,血防意识较为淡漠,属传播血吸虫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对外来流动人员管理和健康教育仍是今后亟待加强的一项长期的防治工作。

在目前的形势下,南通市今后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的重点,①消除原流行区的残存钉螺;②严防外来传播媒介(钉螺)的输入,密切关注外来输入性传染源的活动区域和病情演变;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力度,积极主动地搞好流动人口和流动牲畜的疫情监测工作,杜绝传染源向传播阻断地区扩散,确保血防成果得以持续巩固。

预期结果范文 篇5

项目实施结果应该以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如工程的数量来表达。但由于工程项目对象系统(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常常很难选定一个恰当的,统一的指标来全面反映工程的进度。有时时间和费用与计划都吻合,但工程实物进度(工作量)未达到目标,则后期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人们已赋予进度以综合的含义,它将工程项目任务、工期、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指标,能全面反映项目的实施状况。

所以进度控制已不只是传统的工期控制,而且还将工期与工程实物、成本、劳动消耗、资源等统一起来。进度控制和工期控制

工期和进度是两个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由工期计划得到各项目单元的计划工期的各个时间参数。它们作为项目的进度目标之一。

工期控制的目的是使工程实施活动与上述工期计划在时间上吻合,即保证各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工、按时完成,保证总工期不推迟。

进度控制的总目标与工期控制是一致的,但它不仅追求时间上的吻合,而且还追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工作量的完成程度(劳动效率和劳动成果)或消耗的一致性。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1.工期作为进度的一个指标,它在表示进度计划及其完成情况时有重要作用,所以进度控制首先表现为工期控制,有效的工期控制才能达到有效的进度控制,但仅用工期表达进度会产生误导。

2.进度的拖延最终一定会表现为工期的拖延。

3.对进度的调整常常表现为对工期的调整,为加快进度,改变施工次序,增加资源投入,则意味着通过采取措施使总工期提前。

所以进度控制的重点还是在对工期控制上。

控制类型:

事先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指项目管理者围绕目标工期的要求编制计划,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检查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分析产生进度偏差的原因,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通过对进度影响因素实施控制及各种关系协调,综合运用各种可行方法、措施,将项目的计划工期控制在事先确定的目标工期范围之内。

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 ⑴业主因素⑵勘察设计因素⑶施工技术因素 ⑷自然环境因素。⑸社会环境因素。⑹组织管理因素 ⑺材料、设备因素。⑻资金因素(9)意外事件的发生。

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的选择

表现形式 :里程碑图;表格的形式: 横道图;网络计划图;时标网络计划图 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主要工具

 工作分解结构(WBS);责任分配矩阵(项目结构分析表);工作表 22/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

 1.编制依据

 施工合同文件;  施工进度目标;  各类工期定额;

 建设地区自然条件及有关技术经济资料;  施工部署与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 资源供应条件等。

 编制步骤

(1)收集编制依据: 施工合同文件;施工进度目标;各类工期定额;建设地区自然条件及有关技术经济资料;施工部署与主要工程施工方案;资源供应条件等(2)确定进度控制目标;(3)列出工程项目一览表;

施工总进度计划主要起控制总工期的作用,因此项目划分不宜过细。通常按照分期分批投产顺序和工程开展程序列出,并突出每个交工系统中的主要工程项目,一些附属项目及小型工程、临时设施可以合并列出工程项目一览表

(4)计算工程量;

在工程项目一览表的基础上,按工程的开展顺序,以单位工程计算主要实物工程量。此时计算工程量的目的是为了选择施工方案和主要的施工、运输机械;初步规划主要施工过程的流水施工;估算备项目的完成时间;计算劳动力和技术物资的需要量。因此,工程量只需粗略地计算即可

(5)确定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和开竣工日期;

建筑物的施工期限,由于备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劳动力和材料供应情况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因此应根据各施工单位的具体条件,并考虑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体积大小和现场地形工程与水文地质、施工条件等因素加以确定。此外,也可参考有关的工期定额来确定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工期定额(或指标)是根据我国各部门多年来的施工经验,经统计分析对比后制定的(6)安排各单位工程的搭接关系;

在施工部署中已经确定了总的施工期限、施工程序和各系统的控制期限及搭接时间,但对每一个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尚未具体确定。通过对备主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工期进行分析,确定了每个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期限后,就可以进一步安排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搭接施工时间。

(7)安排施工进度;

.施工总进度计划可以用横道图表达,也可以用网络图表达。当用横道图表达总进度计划时,项目的排列可按施工总体方案所确定的工程展开程序排列。横道图上应表达出各施工项目的开竣工时间及其旅工持续时间。

(8)编写施工总进度计划说明书。

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的工期,总工期与合同工期和指令工期的比较,各单位工程的工期、开竣工时间与合同约定的比较分析,各资源的不均衡系数,有关责任分配,施工总进度计划的优点及存在问题等。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1、编制依据

 工程项目设计文件;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方案;主要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能力;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劳动效率;施工现场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已建成的同类工程的实际进度和经济指标 

3、编制程序

 收集编制依据: 工程项目设计文件;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方案;主要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能力;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劳动效率;施工现场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已建成的同类工程的实际进度和经济指标  划分施工项目;  计算工程量;  套用施工定额;

 计算劳动量或机械台班需用量;  确定持续时间;

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初始方案;

预期结果范文 篇6

2.特殊构成要件

特殊构成要件是指由法律特殊规定的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它们不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而是分别同一般要件构成法律责任。

(1)特殊主体

在一般构成要件中对违法者即承担责任的主体没有特殊规定,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行为能力即可成为责任主体,而特殊主体则不同,它是指法律规定违法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份和职务时才能承担法律责任。如刑事责任中的职务犯罪,如贪污、受贿等,已经行政责任中的职务违法,如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等。当不具备这一条件时,则不承担法律责任。

(2)特殊结果

在一般构成要件中,只要有损害事实的发生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在特殊结果中则要求后果严重、损失重大,否则不能构成法律责任。如质量监督人员对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粗心大意、不负责任,致使应当发现的隐患而没发现;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那么他就要承担玩忽职守的法律责任。

(3)无过错责任

一般构成要件要求违法者主观上要有过错,但许多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则不要求行为者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有损害事实的发生,受益人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主要反映了法律责任的补偿性,而不具有法律制裁意义。

(4)转承责任

一般构成要件要求实施违法行为者承担法律责任,但在民法和行政法中,有些法律责任则要求与违法者有一定关系的第三人来承担。如未成年人将他人打伤的侵权赔偿责任,应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来承担。

三、民事责任概念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以产生责任的法律基础为标准,民事责任可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违约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合同义务而承担的责任;侵权责任是指行为人侵犯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权利以及侵犯法人名称权和自然人的人身权时所应承担的责任。

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赔偿损失7.消除影响、恢复名誉8.赔礼道歉

五、行政责任的概念

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公民和法人因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而承担的行政处罚;另一种是国家工作人员因违反政纪或在执行职务时违反行政法规的规定而受到的行政处分。

六、行政责任的种类 1.行政处罚

为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我国于1996年3月17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反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即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规或政纪德行为所实施的制裁,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我国对行政处分的规定分布在各个具体的法律法规中。

七、刑事责任的概念

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八、刑事责任的种类

刑事处罚有两种:一种是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另一种是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

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主要法律责任的内容 1.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建筑法》的相关责任

建筑施工企业违反本法规定,对建筑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够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的相关法律责任

(1)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上述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有上述违法行为,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上述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3)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①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③未按照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

④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4)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为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②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③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④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⑤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⑥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⑦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⑧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

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5)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予以关闭,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6)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

②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③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7)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8)两个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9)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①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②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

(10)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11)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处分,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1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4)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达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关闭;有关部门应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15)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决定;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处罚条例的规定决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6)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十、施工单位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相关法律责任

1.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未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措施的;(2)未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的;

(3)未出具自检合格证明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4)未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移交手续的。

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有前款规定的1、3项行为,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处以罚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未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无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的;

(2)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机构或者经考核不合格即从事相关工作的;

(3)未在施工现场的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

(4)未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的;

(5)未按照规定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合格后登记的;

(6)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的。3.施工单位挪用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的,责令限期改正,处挪用费用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4.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1)施工前未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说明的;

(2)未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或者在城市市区内的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未实行封闭围挡的;

(3)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4)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

(5)未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采取专项防护措施的。

施工单位有前款规定第4、5项行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5.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未经查验或者查验不合格即投入使用的;

(2)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

(3)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未编写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或者专项施工方案的。

6.施工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经整改仍未达到与其资质等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其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

十一、违反《安全生产法》的有关人员相关法律责任

1.注册执业人员未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责令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五年内不予注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终身不予注册;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施工单位停业整顿;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作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冒险作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按照管理权限给予撤职处分;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十二、生产经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法律责任

1.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冒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未办理延期手续,继续进行生产的,责令停止生产,限期补办延期手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办理延期手续,继续进行生产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处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接受转让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三、违反《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的法律责任

1.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特大事故调查组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 关人员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对已发生的特大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期限的;(2)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3)阻碍、干涉调查组工作正常进行的;

(4)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特大事故调查组查询或者拒绝提供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十四、违反《工伤保险条例》的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安装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十五、违反《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的法律责任

1.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特大事故调查组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对已发生的特大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期限的;(2)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3)阻碍、干涉调查组工作正常进行的;

(4)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特大事故调查组查询或者拒绝提供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上一篇:大班音乐活动:《风筝的歌唱》下一篇: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