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被字句复习(推荐8篇)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的方法
一般句式改为把字句或被字句,不仅是形式的改变,句子的意义也随之有所变化。改为把字句时,原来的主语(施动者)得到强调(放在最前边);改为被字句时,原来的宾语变为主语(受动者),被放到了强调的地位(放在最前边)。
二、举例:把字句、被字句的互换
1、“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
例:弟弟把水喝了。
2、“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
例: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3、将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例如:风
把
树叶
吹落了。(把字句)
树叶
被
风
吹落了。(被字句)
4、注意:在互换中,句子中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
太阳被树林遮住了。(×)
太阳被茂密的树林遮住了。(√)
【说明: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 是错误的。】
5、注意: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
全部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说明: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6、把“陈述句”变换为“把字句”和“被字句”。例如:小明借走了我的铅笔。(陈述句)
小明把我的铅笔借走了。(把字句)
我的铅笔被小明借走了。(被字句)
三、补充练习
(一)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枝叶挡住了我的视线。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公鹅扯走了我的钓鱼竿。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撕破了我的作业本。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捡起了地上的纸团。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敌人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湛蓝的天空紧紧吸引住了人们的视线。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我的视线。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敏家的白公鹅扯走了我上了鱼饵的钓鱼竿。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怒气冲冲地撕破了我放在桌子上的语文作业本。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年级的小明轻轻地捡起了我扔在地上的纸团。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狡猾的敌人挡住了我军向“五·一八”高地前进的道路。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教师取下了信箱里的花束,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聪明勇敢的猎人把三只凶恶的狼打死了。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掉在地上的那支精致的钢笔捡起来。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把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送给了我。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把我军冲锋的道路锁住了。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过天晴,蚂蚁把洞口的泥土清除了,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美丽极了。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一束鲜花被我送给了妈妈作为生日礼物。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只受伤的大雁被更羸惊吓得掉下来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后的大地被一轮红日照得分外耀眼。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只正在偷吃的大田鼠被猫头鹰紧紧地抓住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掉在地上的面包渣被一群小蚂蚁扛走了。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一位落水儿童被隔壁的王叔叔救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猴子把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
居里夫妇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不少同学会将其“把”字句、“被”字句分别误改为:
居里夫妇毫无保留地把镭的提纯方法公布了。
镭的提纯方法毫无保留地被居里夫妇公布了。
针对这种错误, 我教给了学生一种改写技巧。首先我让学生将这个句子断为三段, 并标上序号。
令我倍感欣喜的是:大家都非常果断地将 (2) “毫无保留地公布了”分在同一组里头, 分别将 (1) “居里夫妇”、 (3) “镭的提纯方法”各分为一组。
接下来进行第二步骤:将以上内容分别代入“公式”: (1) (1) 把 (3) (2) 。 (2) (3) 被 (1) (2) 。
再让学生观察这两道“公式”中的异同, 他们一下子就发现两个“公式”中, (2) 这部分的内容位置始终不变, 互相调位置的只是 (1) 与 (3) 。
关键词:“把”字句 心理空间 认知语言学
“把”字句是汉语里独有的句式。从黎锦熙(1924)以来,学界对其研究角度涵盖了从句法语义(王力,1943;叶向阳,1997)到语用(曹逢甫,1987;薛凤生,1987;张旺熹,1991)等多角度。研究理论也涉及从形式(沈阳,1997)到认知(沈家煊,2002;张伯江,2000),以及语言类型学等很多方面。《马氏文通》出版以来,现代汉语语言研究已经走过百年历史,每当新理论出现都会给“把”字句研究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前贤的研究成果,主要阐释了“把”字句所构造的“心理空间”情况。
一、“心理空间”概念及理论
“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是心理空间理论的重要部分,最早由Fauconnier(1985)提出:指储存在思维中暂时的、在线的话语信息的集合。(张辉,2008)心理空间理论是建立在认知体验(embodiment)哲学基础上的,同时也以承认语言对应于认知世界为前提。根据(刘正光,2004):“Fs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大概分为两个时期。1985~1994年可视为‘心理空间’理论时期,其标志是专著Mental Spaces。1994年后至今可视为‘概念合成理论时期’,其标志是专著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以及一系列相关论文如:‘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CIN)’”本文讨论的汉语“把”字句构建“心理空间”问题主要以第一时期理论为基础。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之中。面对这一现实世界,人类一直都在进行着自己的认知体验,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世界。认知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图景,有时未必遵循自然逻辑。我们的语言来自于每个人的认知世界,一部分象似于现实世界(如汉语“时间象似原则”),另一部分又有着特殊的顺序系统(如汉语中的“把”字句)。所以,语言只是间接反应客观现实世界,语言结构也不直接对应于客观世界,这中间经过了认知的调配、重组,甚至为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性而忽略掉某些东西。
心理空间理论主要讨论的是在认知世界中,交际的实时性在线(on-line)信息处理与构建。它是语言结构与信息的一种“临时性容器”(temporary container),(Coulson&Fauconnier,1999)。所以,人们进行交际的过程,实际就是逐步建立心理空间的过程。
心理空间的构拟过程中需要依赖空间构造词(space-builder),如“in his mind”“in 1929”等,构造出与现实空间(reality space)相对的信仰、观念、方式等心理的空间。同时语篇的动态建构还需要体现基点空间(base space)、视点(view point)、焦点(focus)以及事件空间(event space)。基点空间即现实空间,是意义建构时一直都可以返回的出发点空间;视点是指建立其余空间的支撑点;焦点即为目前注意聚焦空间;事件空间与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状态相对应,经常与空间焦点相叠合。正是靠这些类空间内容的动态建构才建立起了话语的认知表达。
二、“把”字句所构造的“心理空间”
随着“把”字句语法化的逐渐完成,“把”字句也形成了一种“构式”,整体上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句法、语用意义。比如,王力(1943)的“处置”特征;叶向阳(1997,2004)的“致使”特征;张旺熹(1991)的“目的性”特征;张旺熹(2001)、张伯江(2000)的“位移”特征。所有这些对“把”字句特点的研究和综合考察都是在试图证明:“把”字句的这一“构式”的独特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本文认为“把”字句在现代汉语运用中也在线构建了独特的认知心理空间。这一独特的心理空间是由“把”作为构造词,以“把”后NP作为基点空间和视点的叠合,以VP结构作为语义焦点,建构了从初始状态到最后具有终结性(杨素英,1998)、“界变”(张黎,2007)性事件的动态复杂的心理空间。“把”字句所构建的心理空间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里事物存在或发生的序位顺序,而是以“把”字句“构式”整体意义为基础而产生的特殊心理空间类型。
(一)关于“空间构造词(space-builder)”——“把”
“把”在“把”字句中充当空间构造词的作用。在汉语“把”字句中,“把”已经逐渐由上古时期的“动词”虚化为现在的“介词”,意义相对而言比较空灵。本文认为“把”所起的空间构造作用即是将现实世界(或可能世界)如:“你总不能把房子盖到人家去吧。”中的NP进行圈定、定位,从而引入心理空间。特别是“把”字句独特的“构式”意义使得“把”与整个“构式”语义相连。(“把”字句式“A把B VC”的整体意义是:由A作为起因的、针对选定对象B的、以V的方式进行的、使B实现了完全变化C的一种行为[张伯江,2000])。“把”的运用便激活了这一构式的整体意义,并与其他构件形成关联,进而为心理空间的进一步构造提供前提。另外,“把”的语源学意义为:“以手持、握”,在语法化初期主要表达与手相关的动作。这正说明了“把”在现实世界中所具有的将物体“固定、把持”等作用。只是经过了语法化以后,现在的“把”已经表达比较虚的意义了。
下面通过例子来看一下①:
(1)周大姐已经把她所了解的情况告诉了他,但他找不到陈景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2)有时出差一定把马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马垫子备得平平贴贴,生怕打背。(杨朔《英雄爱马》)
(3)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抢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些例子里“把”均具有空间构造词的功能。很明显,“把”具有将事件带有一定目的性地引入、激活这样的作用。实际上,因为“把”字句所具有的句法结构早已尽人皆知,所以在现实交际中,“把”一将运用就激活了这一构式的全部意义,建构起了这一构式的心理空间。
(二)关于“基点空间(base space)”和“视点(view point)”——“把”后NP
上文说到“把”作为空间构造词的作用是:圈定、定位,进而引入。那么,所引入的对象即是与现实关联的“把”后NP。基于“把”字句“构式”,“把”后NP具有起始性、原初性(语义角度)和已知性(语篇角度)。“把”字句就是以“把”后NP为基点而进行心理空间的拓展和延续的,也为继之的动作施行提供了前提,也就是说之后的“VP结构”进行动作施为的时候一定是对于起基点作用的NP的一种动作施行,而不能是其它。NP在此即起到了奠定空间基础性的作用,如若没有这一基点,那么整个“把”字句也就没有一个稳定的空间点来支撑。如:
(4)宝堂叔,你叨咕些什么,把李子俊的果园分了就打破了你看园子这碗饭,你还高兴?(杨沫《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李子俊的果园”即为现实性的一种事物。当“把”将其引入“把”字句空间以后,即是在此形成了确定的基点空间,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行为动作。
关于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练习,我记得在第二册语文练习中已经出现过了,人教版第三册的《语文园地七》再次出现了两种句式的互换练习,可见它的重要性。为了便于学生熟练掌握,下面介绍一下我在以往教学中的体会: 一是让学生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
例:弟弟把水喝了。(弟弟为“主动者”,水为“被动者”,喝了为“动作”。)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例: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太阳为“被动者”,乌云为“主动者”,遮住了为“动作”。)
二是利用具体的例子在变换后的“把字句”与“被字句”中分别找出“主动者”和“被动者”,再进行比较。
例如:风 把 树叶 吹落了。(把字句)
主动者 被动者
树叶 被 风 吹落了。(被字句)
被动者 主动者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可。
三是提醒学生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 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
四是提醒学生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
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到把“陈述句”变换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相关学习要点,例如:小明借走了我的铅笔。(陈述句)
小明把我的铅笔借走了。(把字句)
我的铅笔被小明借走了。(被字句)
(一)“把字句”变换“被字句”
1、妈妈把所有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小男孩把小鱼用力地扔进大海。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我把作业写完了。
5、我把画挂在了墙上。
6、积雪把大树的枯枝压折了。
7、他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
8、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二)“被字句”换“把字句
1、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2、足球被我踢进了大门。
3、小树苗被冒失的风娃娃吹折了。
4、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5、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6、那只凶猛的大老虎被武松终于打死了。
7、我们被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
8、船上的食物很快被他吃光了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一阵风吹灭了蜡烛。
“把”字句
“被”字句
2.指导员交给我们一项光荣的任务。
“把”字句 “被”字句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把”字句 “被”字句
4.我记住了这个教训。
“把”字句
“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阶梯训练
一、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枝叶挡住了我的视线。
2、白公鹅扯走了我的钓鱼竿。
3、他撕破了我的作业本。
4、小明捡起了地上的纸团。
5、敌人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我的视线。
2、小敏家的白公鹅扯走了我上了鱼饵的钓鱼竿。
3、他怒气冲冲地撕破了我放在桌子上的语文作业本。
4、六年级的小明轻轻地捡起了我扔在地上的纸团。
5、狡猾的敌人挡住了我军向“五·一八”高地前进的道路。
三、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聪明勇敢的猎人把三只凶恶的狼打死了。
2、我们把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克服了。
3、他把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送给了我。
4、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把我军冲锋的道路锁住了。
5、我把掉在地上的那支精致的钢笔捡起来。
四、把“"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一束鲜花被我送给了妈妈作为生日礼物。
2、那只受伤的大雁被更羸惊吓得掉下来了。
3、雪后的大地被一轮红日照得分外耀眼。
4、一只正在偷吃的大田鼠被猫头鹰紧紧地抓住了。
5、掉在地上的面包渣被一群小蚂蚁扛走了。
五、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一位落水儿童被隔壁的王叔叔救起了。
2、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3、猴子把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练习:将下面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植树小组把一百多棵小树苗种下了。(2)李勇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地完成了。
(3)《白雪公主与七矮人》这个故事把“书虫”王智迷住了。练习: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1)小羊被我从麦地里赶出。(2)它们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3)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
小学语文专项训练:把字句、被字句专题练习
一、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1、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毁了。
2、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3、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4、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5、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6、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7、妈妈,晚饭我已经烧好了。
8、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9、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0、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1、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2)伶俐的猴子激怒了船长的儿子。
(3)战斗才打响五分钟,尖刀排就歼灭了这股敌人。(4)少先队员送迷路的儿童回家。(5)网络迷住了许多青少年。
(6)下雪了,你收起一片片发黄的小凉席。(7)孙民找到了这本书。
(8)指导员交给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9)宽广美丽的大草原陶醉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10)美丽的西双版纳迷住了中外游客。(11)诸葛亮的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万魏兵。(12)在最后关头,董存瑞舍身炸掉了敌人的碉堡。(13)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毁了。(14)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15)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16)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
(17)北纬17摄氏度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18)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它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
二、将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3、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4、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5、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6、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7、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8、黄鹂吃了卷叶虫。
9、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10、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11、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漂亮极了。
12、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1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4、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15、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
16、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7、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8、他们看到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封锁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心里十分着急。
19、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20、一只小花猫捉住了一只老鼠。
21、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22、小洁把刚换下来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3、张韧把一个迷路的小孩送回了家。
24、火车把各种物资运往全国各地。
25、疲惫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改为“被”字句)
26、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改为“被”字句)
27、小李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画版报任务。(改为“被”字句)
一、认识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结构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首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大声朗读这两个句子: 妈妈把屋子收拾干净了。屋子被妈妈收拾干净了。
第一个句子中,有一个把字,这叫把字句;第二个句子中有一个被字,这叫被字句。
2、我们再来读一遍,思考: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式结构是怎样的。师读:
3、它们的句式结构你分析出了吗? 大家看,(出示课件)把字句的句式结构是:谁把什么怎么样,被字句的结构是:什么被谁怎么样
4、对比这两种句式结构,我们会发现,它们有相同的部分,即:谁是动作的发出者,什么是动作的对象,怎么样的是动作的内容(课件点击,将谁变红,将什么变紫,)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两种句式的转换就是成分的转换
二、学习转换方法
1、我们首先来看把把字句变成被字句的方法:就是将接受动作的对象——什么放在首位,将动作的发出者——谁放到什么的后面,并用被字连接,后面动作的内容——怎么样不变
2、被字句变把字句就是将动作的发出者——谁放到首位,动作的对象——什么放到后面,并以把字连接,后面的怎么样不变
三、应用巩固
1、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题巩固应用一下
例题1: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风把树叶吹落了
按照方法,我们要将动作的接受者——树叶放到首位,把字改成被子,动作的发出者——风放后面,动作内容——吹落了,不变
2、例题2: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水被弟弟喝了。我们要将动作的发出者——弟弟放首位,被字改为把字,动作的接受者——水放后面,动作内容——喝了不变
四、总结提升 亲爱的同学们,把字句变被子句的方法你已经学会了吧。老师这里有几天温馨提示,请你认真听
1、转换句子时一定记住“把”字和“被”字的转换
2、句子后面的动作必须要书写完整。
3、如果动作发出者“谁”和动作的接受者“什么”前面有修饰词时,也要跟随他们一起变换位置
五、课堂小测
(一) 被动句与被字句
被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子, 以“被”字作标志表示被动的意义。被字句属于被动句, 是受事做主语表示被动的句子。例如:
(1) 饭被小王吃了。
(2) 饭小王吃完了。
(3) 饭吃完了。
被动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有标记的被动句, 被字句是有标记的被动句的典型句式, 如例⑴;一类是无标记的被动句 (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 , 如例⑵和例⑶。
(二) 被字句的类型
被字句是依靠介词“被”引进谓语动词的动作主体 (主要是施事, 主动者) 于动词前做状语而把动作涉及的对象置于句首的句式, 有时“被”字所介引的动作主体也可以不出现。“叫”“让”“给”等词在表示被动意义时也有同样的作用。
现代汉语中的被字句有如下类型:
1. 由“被”引进施事, 格式是:受事+被+施事+动词短语。例如:
(4) 小王被人打伤了。
(5) 小王被特务盯上了。
2.“被”后边的施事没有出现, 格式是:
受事+被+动词短语。由于“被”所介引的施事没有出现, 此处的“被”是助词, 而不是介词。例如:
(6) 大楼被炸倒了。
(7) 课被推迟了。
3.“被……所”固定格式:
受事+被+施事+所+动词短语。这种格式一般只在书面语中使用, 是从“为……所”演变而来的, 也可以使用“被……所”式或“由……所”式“受……所”式。例如:
(8) 同学们深深地被老人的话所感动, 决心好好学习。
(9) 新的软件系统为广大用户所关注。
(10) 局势的发展是由这种因素所决定的。
4.“被……给”固定格式:
受事+被+施事+给+动词短语。如:
(11) 我的书被小王给拿走了。
(12) 伤员全被解放军给拉走了。
如果按“被”字 (包括其他标志词, 让、叫、给等) 的词性, 被字句也可以分为用介词“被、让、叫、给”将动词的主体 (即施事者) 置于动作之前, 而受事做句子主语, 以及将语气词“被、让、叫、给”直接依附于动词之前, 表示被动两种类型, 可以称之为介词句和助词句。分别例如:
(13) 钱被他送给乞丐了。
(14) 鞋子让他穿坏了。
二、被字句的特点
(一) 被字句的语法特点
1. 被字句、把字句、一般主动宾句有变换关系
被字句与把字句、一般主动宾句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由变换, 期间存在句型之间整齐的对应的变换关系。例如:
(15) 我们打败了对手。→我们把对手打败了。→对手被我们打败了。
(16) 孩子们吃完了饭。→孩子们把饭吃完了。→饭被孩子们吃完了。
通常情况下, 被字句的主语是受事, “被”字的介引成分是施事。因此, 这类有明确施受关系的句式之间常常可以互换, 变换使用。
2. 被字句的谓语动词比把字句宽泛些
被字句的谓语动词比把字句宽泛些, 部分心理动词、认知动词等也可以进入被字句的谓语成分中。例如:
(17) 小王被小李喜欢上了。
(18) 他的意图已经被我们感觉到了。
(19) 他的行踪被特务知道了。
但也不是所有的心理认知动词都能进入被字句充当述语, 如“怕”“希望”“害怕”“主张”“觉得”等就不能进入。综合起来看, 不能进入被字句的动词有:
关系动词:是、有、没有、像、姓、等于、属于、意味着等;
助动词:能、会、可以、应、应该等;趋向动词:来、起来、出、进来、上来等;
部分心理认知动词:懂得、怕、生怕、后悔、小心、妄想等;
不及物动词:生活、劳动、前进、死、旅行等;
非动作性的及物动词:敢于、勇于、从事、免得、乐得、懒得、乐于、生于、加以、给予、给以、适合、符合、备有、依从、遭受、遭、予以等。
能进入被字句谓语部分的动词一般不能是简单形式, 少数双音节动词也可以。例如:
(20) 他们没有被土匪收买。
(21) 孩子们定会被感动。
(22) 风浪中行船的人随时会被风浪吞噬。
3. 被字句的谓语部分应是复杂的动词性短语
一般来说, 被字句的谓语部分应是复杂的动词性短语, 常常带有复杂的状语补语宾语等成分。例如:
(23) 病人被他们不负责任地往地上一丢。 (前有状语)
(24) 他被老板看中了。 (后有动态助词)
(25) 他被打伤了。 (后有补语和动态助词)
(26) 小王被骂了一顿。 (后有动态助词和补语)
(27) 地里被种上了粮食。 (后有宾语)
(28) 孩子被老师喊走了一个。 (后有补语、动态助词、宾语)
给予动词、称呼动词、置放动词等做被字句的谓语成分时, 也可以再带宾语。例如:
(29) 《红楼梦》被他借给小王了。
(30)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假借。
(31) 书全被孩子们放在桌子上了。
(二) 被字句的语义特点
1. 被字句的主语具有确定性, 常为受事成分
被字句的主语具有确定性, 是交际双方共知的或说话者假定双方共知的事物, 有的有指示代词修饰, 有的有其他修饰语, 有的是专有名称, 有的是周遍性事物。例如:
(32) 那些学生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33) 迟到的学生都被老师叫去了。
(34) 小王被老师给喊走了。
(35) 所有的学生都被老师放回家了。
即使没有有定标志, 在具体交际中也是确知的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 如“书被拿走了”的“书”一定是确定的“书”, 而不是泛指的。含无定标志的词语做被字句的主语是有条件的。例如:
(36) 她一推开门, 发现一个人已被警察按到在地。
(37) 开学后, 有一名同学被开除了。
(38) 星期天他收拾厨房时, 一只茶杯被他打碎了。
这三个句子中, “一个人”“一名同学”“一只茶杯”形式上虽然是无定的, 但在语义上, 都是“发现”“有”“打”的受事, 语义又是确定的, 所以仍是定指的事物。
充当主语的词语一般是体词性的, 包括名词、代词和名词性词语。动词或形容词带有指称性时, 也能做主语, 如:
(39) 勇敢、勤劳、谦虚被视为人类共有的品质。
(40) 学习被他看成一种负担。
(41) 小王的晋升, 他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
(42) 他要求增加工资被老板看作一种挑衅。
从语义关系上看, 主语多是受事。但也有类似时间、处所、工具、材料的成分, 甚至有相当于施事的成分。这时, 这些被字句中, 主语和“被”字的介引成分可以是其他语义成分。像“厂长被他自己搞糊涂了”、“他被孩子的学费愁死了”等句子的主语和“被”字的介引成分的语义角色就很难确定。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句, 如:
(43) 箱子上被孩子们捆了两道绳子。 (主语“箱子上”是处所)
(44) 他被大蒜吃得满嘴臭气。 (主语“他”是施事、“被”引介的“大蒜”是原因)
(45) 绳子被他们捆箱子上了。 (主语“绳子”是工具)
(46) 他的手被菜刀砍破了。 (主语“他的手”是处所、“被”引介的“菜刀”是工具)
(47) 那块布被他给做成了一套西装。 (主语“那块布”是材料)
不过, 绝大多数被字句还是体现了施事和受事的关系。
2.“被”的介引成分一般是施事
“被”的介引成分一般是施事, 即动作的发出者。但是也有不少“被”的介引成分是其他语义成分。例如:
(48) 这孩子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期望促动着。
(49) 小王被雪滑倒了。
(50) 他被钉子划破了手指。
(51) 他们被黄河的波涛吸引住了。
(52) 孩子们被突入其来的打击惊呆了。
从词语的结构来看, “被”的介引成分主要是名词、代词性词语, 但是也有动词、形容词或谓语性词语的用法。例如:
(53) 他被划船所吸引。
(54) 他们被救人所振奋。
3. 被字句的补语与语义焦点有关
被字句具有“被处置”的意义。“被处置”意义使得处置后果成了交际双方关心的重点, 因而, 跟一般主动宾句相比, 被字句的语义重点或焦点在补语部分。被字句正是显示句末焦点的一种常用句式。例如:
(55) 小王被他们赶走了。 (语义焦点在“被赶”的结果“走”上。)
(56) 小王被人打了几十下。 (语义焦点在“被打”的结果“几十下”上。)
(57) 他被人从泥潭中救了上来。 (语义焦点在“被救”的结果“来”上。)
(58) 他的胳膊被人生生地扭断了。 (语义焦点在“被扭”的结构“断”上。)
三、被字句的处置作用
被字句具有“被处置”的意义, 即主语所表示的人和事在意念上是受动者, 被谓语动词代表的动作所处置, 处置行为来源于“被”字的引介成分, 处置的后果使得主语事物有了某种变化, 产生某种结果, 处于某种状态, 有了某种经历, 谓语部分的复杂性就要体现这种处置的后果。
(一) 这种处置性对于主语来说往往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例如:
(59) 小王被人打伤了。
(60) 小王被蛇咬了一口。
(61) 小王被偷了一百元。
(62) 小王被雪滑到了。
(63) 小王被骗了。
有的被字句表示不如意、不企望的意思是针对主语的, 有针对说话者或针对某种关系的, 还有无法明指的。例如:
(64) 好苗子被北京、上海的运动队挑走了。 (对说话者来说是不如意的)
(65) 钱被偷走了。 (对钱的所属者来说是不如意的)
(66) 本台消息, 本市许多道路被洪水冲垮。 (无法明说对谁是不如意的, 但事件本身确实不如意)
(二) 表示不如意的被字句是多数的, 也有少数句子是中性的, 甚至带有如意、高兴的色彩。例如:
(67) 小王被调走了。 (中性的)
(68) 小王被吸收入党了。/孩子被逗乐了。 (愉快的)
(69) 他被人从洪水中救了上来。 (愉快的、如意的)
(三) 一些没有明显状态变化的被字句也很难说是如意还是不如意的:
(70) 小王被小李爱上了。
(71) 快餐逐渐被中国人喜欢。
(72) 这样的作品很难被人理解和接受。
(73) 这本书被重印了。
四、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学者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 全世界出现了汉语热, 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 对外汉语渐渐成为热门学科。所以, 介绍现代汉语的被字句, 有必要对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情况做一了解。
(一) 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教学情况
1. 在《初级汉语教程》中的教学情况
本教材的第五十四课, 集中解决“被”字句的问题。课文部分涉及到的“被”字句有:“不行, 不行!要是先把狗带过去, 菜就会被兔子吃掉。”“菜过去了, 这边儿兔子就会被狗咬死。”“兔子还是会被狗咬死。”“菜还是要被兔子吃掉。”“我真没办法了, 我已经被这个问题弄糊涂了。”“这样, 菜就不会被兔子吃掉, 兔子也不会被狗咬死了。”
语法讲解部分如下:
介词“被”表示被动The preposition被expressing passivity
介词“被”用于被动句, 这样的句子叫“被”字句, 句型是:
The preposition被is used in passive sentences, which are known as被–sentences.The pattern is:
注意:
1) 汉语中, 只有强调被动意义时才用被动句;
2) 上面句型中动词后面的其他成分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其他成分, 句子就不完整。
N.B.1) In Chinese, passive sentences are used only when the passive meaning is emphasized;
2) an“other element”that follows the verb in the about pattern must be used.The sentences will not sound complete without an“other element”.
教材分析:
从教材中引用的英语注释和表格教学, 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这是针对初级留学生的教学。所以, 这里的被字句只是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类型。
2. 在《桥梁》教材中的教学情况
在《桥梁》教材中的, 共有六课出现了“被”字句, 讲解为:
被, 介词。引出施事来表示被动。语序为:主 (受事) +被+名 (施事) +动, “被”后的表示施事的名词性词语可以是不定指的, 并且可以省略。“被”字句多表示受事的不如意的遭遇。否定副词和能愿动词只是出现在“被”的前边。这六课中的全部例句如下:
(80) 这样, 才不会被淘汰。
(81) 其实, 咱们的秘密并没有被人发现。
(82) 这个建设是否能被大家接受, 我不敢肯定。
(83) 小王从农村来, 所以总担心会被人看不起。
(84) 由于身体不好, 黄林小的时候常被人欺负。
(85) 他们队上午就被淘汰了。
(86) 我不知道余华他们为什么会被拒绝。
(87) 所谓“绿色蔬菜”, 指的就是没被污染的蔬菜, 或者叫“健康蔬菜”。
(88) 这样, 就可以知道被检验的蔬菜是不是“绿色的”。
(89) 所以, 想着想着便想到得奖的人也许会乐极生悲, 被钱给烧死, 自己没得奖不是也很好吗;自然自己得了奖也不见得会烧死。
(90) 如果说过去我是被那些中国的神奇传说所吸引的话, 那么现在, 我真的被这个国家迷住了。
(91) 公文包丢失之后——周立华发现公文包里的现金和某些物品已被取出。
教材分析:
这一阶段的教学已经没有了英语注释, 而且被字句的类型相对复杂, 属于中高级水平。
(二) 被字句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 研究其来源, 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 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本人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被字句错句中随即挑选出100个错句, 进行了分析、整理。发现有五种比较普遍的偏误, 并按其出现频率一次列出, 分别是标志词缺少或错用、谓语动词错用、不必使用被字句 (非感情色彩) 、施事受事混淆或缺失和状语语序错误、感情色彩错误造成的偏误。其中有不少句子的偏误类型是重叠的, 这说明“被”字句的难点所在, 也说明留学生学习、使用“被”字句的难点所在。
至于偏误的来源, 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方面, 即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
(三) “被”字句的教学建议
“被”字句是汉语中的特殊句式, 也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偏误分析, 对语言研究固然很重要, 但如何还原到教学上更为重要。以下是我们分析了学习者的偏误病句后,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浅见。
1. 掌握一些外语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 除了对汉语要有深入的研究之外, 最好能有学习外语的经验, 这样更能理解学习者的习得心理。在教授“被”字句之前, 如果能事先了解一些外语的被动句格式, 了解与汉语格式、用法的不同之处, 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适当地提醒学生, 避免偏误的出现。而这种方法对于避免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 有着非常显著地效果。
2. 掌握学生偏误出现的规律
偏误分析的一大意义就在于, 总结偏误的类型、原因, 并运用于教学中。若能事先知道学生常错的地方, 我们就能事先有所预防。
如上述几种偏误情况, 教师若能事先注意到, 那么在讲解时, 就能提醒学生应在哪些问题上注意, 从而有效地避免偏误。另外, 当学习者出现这些偏误时, 及时地给予解释, 不至于手忙脚乱。
3.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与态度
任何一种教学法, 都应该事先、尽快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与态度, 才能适当地实施教学活动, 包括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等。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 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提高。
4. 积极对待学生的偏误
首先, 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偏误的出现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反映了学习者中介语体系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反映了学习者的心理过程, 对学习者目的语系统的形成是无法避免的, 也是十分重要的。其次, 对偏误在交际中所产生的影响也要有实事求是的估计。因此, 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改正偏误。纠正学习者的偏误, 先要对偏误的性质进行分析, 同时还要看偏误发生的不同场合, 采取适当的纠正方式。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主编, 《现代汉语》 (增订四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张斌主编《现代汉语》 (修订二版)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3]刘珣著,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4]刘颂浩著,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5]杨寄洲主编, 《初级汉语教程》,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6]陈灼主编, 《桥梁》【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精版教材 (实用汉语中级教程) 上, 英法文注释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8.
[7]陈昌来, “被”字结构中状语的为序规律及其制约机制, 《中国语言学报第12期》, 2006年6月版.
[8]孙劲, 被字句的偏误和规范, 《汉语学习》, 2004年2月第1期.
一、引言
在句法结构上,“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又称为“处置句”。它是指在谓语动词前使用介词“把”引进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并加以处置的主动句,基本结构为:主语+“把”+宾语+谓语动词。吕文华(1994)从语义类型分析了“把”字句,做了归类:1、“把”字句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了某种结果。2、表示动作与某确定的事物发生联系,或以某种方式发生联系。3、把某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事物,或通过动作使事物发生变化。4、表示不如意的“把”字句。5、有致使意义的“把”字句。“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在日语语法中并不存在对应的语法,但却有相似的意义表达。周小兵(2004)认为“语言的差异点造成学习困难并导致偏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对于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日本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二、文献综述
关于“把”字句的偏误类型,成燕燕(2006)、程乐乐(2006)、都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的偏误分类涵盖了:遗漏、误用、误代、误加、成分遗漏、语序偏误、补语误用、不当用而用、当用而不用、回避、“把”的介词宾语与动词补语搭配偏误、“把”与非“把”字句转化偏误、泛化使用偏误等。以上的偏误类型重合意义,本文主张将偏误分为三个方面:回避偏误、泛化偏误和内部偏误。
程乐乐(2006)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设置不同题型,包括选择题、改错题、判断改错题来考察初级汉语日本留学生的“把”字句使用偏误情况,并得出结论:句式“主语+把+名词+动词+在/到/给/成”对日本学生来说较容易掌握,出现的偏误最少,而句式“主语+把+名词+动词+补语(结果/趋向补语)则最难掌握,出现的偏误最多”。崔淑燕(2012)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得到汉语高级水平日本学生使用“把”字句的语料来源并进行偏误分析,得出结论:句式“主语+把+宾语+状语+动词”“主语+把+宾语+动词(一/了)+动词”和“主语+把+宾语+给+动+(状态/程度)补语”三种句式没有出现偏误,其他句式均出现偏误。两者得出的结论出现不一致,主要原因在于1、调查的学生汉语水平不一致:初级汉语水平、高级汉语水平;2调查方式不同:问卷调查方式、基于作文语料库;3调查的范围不同:前者调查范围比较小、后者比较大。
本研究认为日本学生“把”字句的习得偏误调查,应从整体上、各个阶段采用统一调查方法进行全面调查。“把”字句的偏误研究要针对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汉语水平的日本留学生进行大规模的样本调查,并进行不同阶段的偏误对比研究,发现不同阶段日本学生对“把”字句掌握的难易程度,并据此对“把”字句的难度进行分级。
三、“把”字句偏误类型及分析
关于“把”字句的学习偏误一般可分为三类:回避、泛化和内部偏误。回避偏误是应使用“把”字句而没有使用;泛化偏误是不应使用“把”字句却使用了;内部偏误则是在应使用“把”字句的地方,使用了但是出现了错误。
一、回避偏误(左为误例,右为对应的正确日语表达)
例 ①老师放书在椅子上。——先生は椅子の上に本を置きました。
②我们停自行车在车棚里。——私たちは停車場に自転車を止めました。
以上对应正确的句子为:
①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
②我们把自行车停在车棚里。
以上偏误都是将对应的日语直译成汉语表达的结果。日语中“を”只是表示宾语的一个符号,没有特别的意义,可以称为宾格助词。从日语的句法结构中,我们可以知道日语并没有汉语中“把”字句对应的翻译,因此日本学生产生了偏误。
二、泛化偏误
例 ①你把一本书拿过来。
②老师把一支笔给了我。
以上对应正确的句子为:
①你拿过来一本书。
②老师给了我一支笔。
以上偏误句子看上去都可以说得通,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语,基本不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以上偏误和正确的句子显然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主要是学生在语用上发生了错误。偏误例1、2,“把”的宾语都是“我”未知的东西,如一本书,“我”并不知道书的名字;一支笔,“我”提前是不知道是一支笔,老师给了我之后才知道是笔。现代汉语中,“把”的宾语一般都是已知的。
三、内部偏误
内部偏误根据句法结构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偏误:
1)句子缺少成分。
例 ①我们把汉字复习。
②我把空调关。
③老师把黑板擦。
以上三例偏误,错误类型一样,都是属于“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没有补语、宾语或者“了”、“着”这一类错误。根据汉语“把”字句语法结构,以上对应正确的句子可为:
①我们把汉字复习好了。
②我把空调关掉了。
③老师把黑板擦完了。
2)词义词性错误
例 ①老师把我们笑了。
②哥哥把弟弟睡了。
以上两例偏误都是谓语动词“笑”“睡”发生了错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例1、2中由于词义的错误而造成了句子语义上的错误。因此正确的应该为:
①老师把我们逗笑了。
②哥哥把弟弟哄睡了。
3)句子成分的语序错误
例 ①我明天把作业一定交给你。
②山本都把昨天的事说了。
例1中的“一定”是语气副词,是在用肯定的语气说“把作业交给你”,所以应当放在“把”的前面;例2中的“都”是指“昨天的事”全部说了,因此放在“说”前面。
四、日本学生“把”字句使用偏误以及使用条件总结
1、日本学生“把”字句使用偏误总结
日本学生出现“把”字句习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日语中没有对应的“把”字句的表达。其次,学生对汉语语法体系以及汉语词义没有全面掌握,例如状语、补语的位置放置错误、用词使用错误。最后是学生语用上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使用“把”字句;不清楚“把”字句与非“把”字句表达含义、情感色彩上的区别等。
2、“把”字句使用条件总结
1)语义条件
“把”字句一般是动作行为者对“把”字句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施加一定的动作,使得该事物出现某种情况或结果。例如:
①把衣服晾出去!
②猫把鱼吃了。
③大家把饭吃光了。
2)语法条件
句子的主语是动作行为发出者,整个句子表示通过某种动作行为使事物到达某个处所,而且该事物和所达到的处所都出现时,一般要把表示事物的名词放在“把”后作宾语,例如:
①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②他把鸟装进笼子里。
其次,句子的主语是行为动作发出者,谓语动词包含有“成”、“为”、“做”、“作”作结果补语的动词短语,如果有两个宾语,一般要用“把”字句。例如:
①国家把我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②我把他当做我的学习榜样。
再次,谓语动词有宾语,而且还有表示宾语的情态补语,也要用“把”字句。例如:
①你把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
②大家不要把关系搞得太复杂。
最后,谓语动词带双宾语,直接宾语比较复杂或者比较长时,一般用“把”字句。例如:
①她把那张小时候照的有些发黄的照片寄给了我。
②你千万别把我们昨天在一起吃饭的事情告诉爸爸。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以及学生学习“把”字句的建议
1、教学时,教师对常用“把”字句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掌握到基本的几种“把”字句型,进行反复操练。“把”字句的句式很多,全部掌握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从常用、基本的入手,后面伴随着学习的深入,根据实例进行教学。
2、教师应从整体上来教学“把”字句,让学生建立对“把”字句的完整概念。语法规则与使用规则是教师教学“把”字句的两个重点,也是构建学生整体概念的重点。教师不仅要讲“把”字句的句式,还要告诉学生使用的条件、使用的环境。举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来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用“把”字句。比如强调命令、受害、责任者、动作者时等情况下。
3、“把”字句的教学应该贯穿教学的各个阶段:初级、中级、高级。平时,教师要注意从“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课下,老师也应注意和学生交流时使用“把”字句的情况,有意识地给学生多传达关于“把”字句的正确信息,对学生使用“把”字句的语言保持敏感度,及时纠正错误。伴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老师要有意识地提高“把”字句学习难度,增加句子长度和复杂性。
4、教材编写应循序渐进,依照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阶段,安排“把”字句的教材内容。课文之间对于“把”字句的学习与复习应具有连贯性和重复性,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最好可以对“把”字句的难度进行分级。吕文华(1994)结合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把”字句各个句式的难度等级进行了划分,虽然仍有争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崔淑燕、许晓华,《高级阶段日语背景学习者“把”字句使用偏误探析》,[J],2012,语言应用与研究
[2]吕文华,《“把”字句的语义类型》,[J],1994,汉语学习
[3]程乐乐,《日本留学生“把”字句习得情况考察与探析》,[J],2006,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4]成燕燕,《哈萨克族汉语汉语“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J],2006,语言与翻译
【把字句被字句复习】推荐阅读:
一年级把字句和被字句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