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推荐13篇)
重庆市统景职业中学
辜伦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文明礼仪,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强调的就是文明礼仪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就当前的中职生而言,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在中职生这一群体中,存在文明礼仪观念淡薄,良好行为习惯缺失的现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改变现状,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中职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是十分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也是德育工作的载体。本文就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一、当前中职生的背景与现状
众所周知,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学生”,他们是一个在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进入中职学校自认为是无奈的选择,是没有多少出息的,他们对未来悲观失望,对学习缺少信心,在学校有的同学出口成脏,对骂声、尖叫声、脏话声,声声入耳;占座不到、考试作弊脸不红心不跳;在教室、楼道和校园内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上课玩手机,发短信,随意接听电话;缺乏节约意识,浪费水电、粮食、买饭买菜、打水时随意插队;公共场所不讲卫生,乱扔乱扔纸屑、零食袋;休息期间,在宿舍打牌、唱歌,影响他人的正常休息;我行我素,破坏和有意损坏公共财物,人为损坏消防栓门、厕所门,在课桌上乱刻乱画,制造课桌文化;不尊敬师长,上课不起立,随意辱骂老师,给老师和同学乱取外号;穿奇装异服,标新立异,头发不理、染发装酷、男生戴耳环、纹身刺青、穿拖鞋到校上课、女生戴首饰戒指、染指甲、染发、涂脂抹粉、穿高跟鞋、公众场合男女生亲妮„„
二、职生不良文明礼仪习惯形成原因分析
(一)家庭的因素
1、家庭不和睦影响。一些中职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经济、性格等各种原因经常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骂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一些不文明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父母不良习惯影响。有些父母身上不良习惯众多,比如父亲说话喜欢说点脏话粗话,喜欢打牌抽烟喝酒;母亲喜欢穿着时髦,涂脂抹粉,烫发染发。“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3、父母离异的影响。当前的中职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由于父亲或母亲忙于生计,家庭负担大,工作繁忙,很少过问和管理自己的子女言行。还有一部分继父或继母抱这样一种观念:孩子又不是我亲生的,少关为好,管好了以后也记不到我,说不定还会恨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和礼仪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形成了孩子不讲文明礼仪习惯。
4、父母均外出打工,疏于管理。当前由于家庭的负担和所面临的经济压力,不少父母纷纷外出打工来补贴家庭经济,于是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照管,但由于受传统、历史观念等原因的影响,又因为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多数婆婆爷爷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心疼还来不及,文明礼仪习惯教育自然就放松了,一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婆婆爷爷外公外婆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但由于自己的年老体弱,外加孩子自己不自觉,经常顶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
(二)社会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渲染。中职生的生活环境,经常能听到说粗话脏话、打骂声、吵闹声;随地吐痰、乱丢乱扔;公交车上随意拥挤、插队扰乱秩序、破坏公私购物等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一些歌星影星开专场演唱会穿着暴露、花哨,头发竖起讲究个性,全身的珠光宝气,姹紫嫣红,纹身刺青在演员身上也时有所见,让人看了眼花缭乱。试想,学生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在耳濡目染的教育下,能讲文明,能讲礼仪吗?这正如当前流行的一句话:学校教三年,学生在社会上三天就学坏了,看来,这句话不无道理。
2、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时下一些电影电视、报刊杂志,节目内容庸俗低劣,经常在电影电视节目中能听到随意给剧中人物取外号绰号,什么干肛豆、豌豆尖,骂女人臭三
八、臭婊子;综合类节目男女主持人打情骂俏、举止轻佻;影视剧内容充满暴力血腥、男女亲吻拥抱等镜头;流行报刊杂志中的封面人物,流行时髦,穿的服装是新颖奇特;一些网络歌曲粗俗低劣。如老鼠爱大米;网络上骂人的语言更是花样翻新,黄赌毒信息也时有所见。中职生不讲文明礼仪习惯,我们的部分宣传媒体也可谓是功不可没。
(三)学校的因素
1、学校、老师的歧视。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学生”,学校和老师只关注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学生,中职生在某些初中学校和老师的眼中成了成绩差、品德败坏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多抱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讲文明礼仪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2、个别老师的不良习惯。在某些中职学校,个别素质差的老师在讲课和批评学生过程中不乏有说脏话粗话,甚至有打骂学生的行为,存在着抽烟喝酒、讲究穿着打扮的现象,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3、校园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多数中职生的学习、语言、行为、习惯较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不良后果很容易出现。
三、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一)转换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培训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应将文明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纳入教学计划, 切实完善中职学校德育体系, 而且应从转换教育理念入手, 加强师资培训。重点是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中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注重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不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 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高文明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水平。文明礼仪问题虽不是一个新课题, 但在中职校普遍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方面, 却亟待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思考。中职校还应举办多种形式的文明礼仪讲座, 开展多种形式的中职生文明礼仪活动, 进行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二)把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课堂
目前我国多数中职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 文明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一方面多数德育工作者对文明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文明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盲区;另一方面, 在我国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中, 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 但基本不涉及文明礼仪问题, 不进行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结果, 文明礼仪教育普遍空缺, 部分学生甚至认为, 上职中与文明礼仪问题不沾边, 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事实上, 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 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 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因此中职学校可开设专门的《文明礼仪教育》课, 对中职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 文明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 既可以丰富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内涵, 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所以, 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三)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各班可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各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 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在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同时学校可评选表彰十位“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的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必须发挥中职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礼仪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文明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 不断积累交往经验, 展示礼仪的魅力和中职生的风范。例如: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开展“文明明礼诚信”活动,制订修身计划, 发挥文明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 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 弘扬文明礼貌之风, 使文明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 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 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推动学校的文明礼仪建设的目的。
(五)家庭、社会协同学校构建文明礼仪教育立体网络 中职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立体网络,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
1、良好的家庭教育。监护人尤其是家长要切实起到“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作用。比如父母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不在孩子面前争论、骂人、说脏话粗话、打架,不打骂孩子,衣着得体,注重言行,乘车等公众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从小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自然会养成。
2、社会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传统,在全社会展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文明礼仪素质,同时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要大力整治和审查节目内容,整治低俗作风,给中职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
四、我校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和成效
(一)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有效养成文明行为
一是开学初,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利用学校开展“统景职中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全体师生认真学习“穿着礼仪”、“行走礼仪”、“ 尊师重孝礼仪”、“上课礼仪”“课间礼仪”“ 同学礼仪”“升旗礼仪”、“集会礼仪”、“乘车礼仪”、“餐桌礼仪”,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举止。二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常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班团活动课、板报、广播、作文、宣传栏、手抄报、文明礼仪演讲比赛等形式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引导学生系统了解基本的文明礼仪常识,学会以礼待人、文明处事。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示范表演、文艺演出、礼仪长廊、文明礼貌用语征集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开展了“文明礼仪的班级环境”评比活动,营造文明礼仪的浓厚氛围,班级的角角落落,处处是温馨的文明用语和亲切的行为提示,细细的文明小溪涓涓流进学生的心田。
(二)搞好“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小调查”和“文明行为习惯表现的调查”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不文明行为习惯”和“文明行为表现”两个调查。学生可以从校园和社会的范围内进行调查,并写出小调查报告。为了搞好调查,有的班级组织学生到镇政府广场、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的地区进行调查。社会调查加强了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正反两个方面的认识。
(三)礼仪教育进课堂,有效利用主题班会教育学生
我校初
一、高一年级学生,每周开一节《礼仪》课,配备专职礼仪教师上课。《礼仪》课纳入教学计划,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主题班会每周一节,学校在安排工作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主题班会教育工作计划。班会主题鲜明,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在班会上进行演说、辩论,班级进行有效的引导。主题班会成为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四)文明礼仪纳入学生德育量化考核
文明礼仪的内容及要求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中。学校制定的《学生操行量化考核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文明礼仪的考核内容。在校园内,任何一名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不文明行为,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并进行量化扣分。学校每名教师、中层干部都有规定的扣分任务。为了加强管理,学校还专门成立专职检查人员,对学生在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检查、教育并扣分。文明礼仪纳入量化考核后,学生的自觉性得到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问题都体现了文明礼仪。
通过以上措施和办法,我校在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取得了满意的教育效果:我校毕业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也十分注重文明礼仪,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处理得当,行走坐卧、言谈举止大都符合文明礼仪,受到用工单位的好评。同时也受到社会的认可:每天从我校大门经过的行人对我校的文明礼仪教育也赞不绝口,对我校的教育成果充分肯定。
总之,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是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意义深远。对中职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
众所周知, 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是来自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能生”“双差生”。因此, 许多中职生道德观念淡薄, 日常行为不文明, 有的语言低俗, 举止粗鲁;有的随地吐痰, 乱扔纸屑, 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有的中职生诚信意识差, 失约、失责现象时常发生, 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礼仪缺失的情况, 从而出现很多的不文明行为。
二、中职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
1.家庭因素
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教育而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孩子会在这儿受到最有实效的启蒙教育。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 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现在一些家长的综合素质不高, 缺乏礼仪修养, 不讲文明礼貌, 在孩子面前毫不顾忌地说脏话, 当着孩子面抽烟、喝酒、打牌等。在家长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家庭礼仪教育很难得到保证。另外, 部分学生的家庭不和睦, 父母经常吵架, 甚至父母离异;还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外出打工, 对孩子疏于管理, 多种因素造成现在的中职生在家庭教育中没有为礼仪教育打好基础。
2.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影响也是中职生文明礼仪缺失的重要方面。高效快捷的信息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身边的网络、影视等传媒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打打杀杀、血腥暴力、谈情说爱的消极颓废的东西, 宣扬的都是个人主义和暴力精神。学生缺乏必要的鉴别水平和能力, 行为语言上难免就会沾染上许多不文明的陋习, 甚至竞相模仿, 还以此为荣。
3.学校因素
我们的中职生在初中是一个被老师“边缘化”了的群体, 许多都是一些所谓的“潜能生”“双差生”, 学习成绩差, 整体表现不是很好, 对这类学生许多老师就是采用一种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 这部分学生根本享受不到做为一名学生应得的关怀和尊重, 长此以往, 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 觉得既然别人不尊重自己, 那么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尊重别人, 时间一长, 学生不讲文明礼仪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三、中职生文明礼仪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1.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 学校教育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校不能只顾培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应该受到关注。第二, 在教育过程中, 不能歧视学生, 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公正的教育, 杜绝由于教育不公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第三, 传统美德教育应该加强。在德育课里, 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优良传统要多讲。这是学生为人处事的一项基本要求, 也是今后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
2.开设礼仪课程, 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中职课程体系中, 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程, 调整课程结构, 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开设《中职生礼仪规范教程》《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课程, 对中职生进行系统正规的礼仪基础知识和具体规范的教育。
3.重视教师良好的礼仪素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教师对学生人生成长影响十分重要, 是许多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 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 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礼仪是一种内在的思想道德, 在自觉践行礼仪的同时, 也要靠有效的制度来制约。所以, 我们在提升学生礼仪素养的同时, 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礼仪管理规章制度, 如将礼仪内容明确写进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 并加强监督和反馈;将礼仪表现作为学校各类评优的一个内容等。这对于规范中职生自身行为, 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5.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 文明礼仪;榜样示范;形式多样的活动
众所周知,中职生是“问题学生”,“双差生”,“落伍者”的代名词,他们在初中阶段是老师和同学嫌弃的对象,是被“遗忘”的群体。他们因为成绩太差与普通高中擦肩而过,认为自己上职中是无奈之举,对未来悲观失望,觉得这辈子不可能再有什么出息,美好的前途也不再属于自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沌度日,破罐破摔。进教室不用手推门,直接用脚踹;上课说话,睡觉,听MP3,玩手机是家常便饭,在教室里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下课在楼梯上追逐搞打,尖叫声,口哨声,骂架声,喧闹不歇,似乎要把教学楼掀倒了;食堂就餐随便插队,屁股坐在餐桌上,脚踩在凳子上,边吃边敲盆打闹;盲目追星,赶时髦,烫染发,吸烟,打牌,玩暴力游戏,看不健康影片,男生穿耳洞,女生浓妆艳抹……文明礼仪的培养对于我们文明意识淡薄,良好礼仪习惯的缺失的中职生来说迫在眉睫。个人行为关系到他人,社会甚至是国家的声誉,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势在必行。
一、在榜样示范中培养文明礼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身边榜样生动形象的诠释文明礼仪的含义,说服力强,让学生能从心底里自然而然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从而获得道德启迪,真正意识到文明礼仪的养成对其一生的重要性。我校13级对口10班汽修专业李俊杰同学上初中时,他就用自己拣拾饮料瓶子卖的钱,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捐了一个价值100元的“爱心包裹”。他在校友患白血病面临生命威胁的危难时刻,毫不迟疑地捐出了自己辛苦打工和从伙食费中省下来的400元,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的这种行为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在家里,他是父母的好儿子,经常会帮助邻居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深得邻里喜爱。在学校,他是老师的好助手,图书角、黑板报、班级常规检查公布栏、卫生包干区,处处活跃着他的身影,他还是一个社团活动积极分子,总是带头踊跃参加学校的组织各项活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耐心讲解,细心辅导。看到个别同学有厌学情绪,他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好学上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用他的可贵品德和爱心行动传递着校园“正能量”!今年李俊杰同学被授予南通市第三届“美德少年”荣誉称号!通过展示自己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同学们以李俊杰为榜样,他的优良的文明礼仪让自己汗颜,同时感到自己和他之间的巨大的差距,因而决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通过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弘扬美德,传播文明,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传播文明风尚的好学生,榜样示范的效果远胜于言行的教育。
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养成教育
文明礼仪的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活动,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部开展了以“感恩母亲 ”为主题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这个节日亲身体验妈妈一天的生活。早上睡得正香的时候被闹钟叫起来买菜、回来后洗衣服、打扫卫生、准备饭菜,一天下来忙的腰酸背痛,疲惫不堪。第二天在交流感受的时候,我们的学生纷纷感叹,妈妈太不容易了,太辛苦了。他们发自内心的体会了母亲为家庭的无私付出,理解了妈妈的劳累,也为平时对妈妈的不礼貌和顶撞感到愧疚。优良的文明礼仪对于我们职业中学学生的成长尤其重要,因此我们经常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如: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重阳节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这样身临其境的教育活动胜过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教,学生们在真真切切的活动中感动了自己,教育了自己,效果当然不言而喻。每周二下午第三课,我们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课上我提出问题,叫大家思考:巴黎圣母院是世界文明的大教堂,那里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建筑,每天有数不清的游客去那里参观。身处异国他乡,能够见到我们的母语总会让人觉得特别温暖,在那里有着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这是给我们喜欢喧闹的中国人看的,其他国家以及法国的游客没有这种“恩赐”。看到这几个中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还会觉得温暖呢?再如美国的珍珠港景区,也特意送给我们中国游客一句话——垃圾桶在此;泰国的皇宫——请便后冲水。这真是对我们中国人贴心的关怀吗?为什么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特别的照顾呢?这是因为中国人喧哗吵闹,不讲卫生,优良文明礼仪的欠缺所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不讲文明礼仪的危害,懂得了讲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楼梯变得干净了,下课变得安静了,听讲的多了,玩手机、睡觉的少了。
我学种豆
◇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小学三〈5〉班 谢一泓
“爸爸!爸爸!快看哪!我的豆终于发芽了!”我高兴地大喊。
“爸爸,你看那黑豆慢慢顶开了身上的‘五行山,像一个婆娑的老太太蹲下身子吃力地背起一个大包袱。”我说。
“那两个豆瓣更像飞蛾那双即将挣开茧的束缚的翅膀。”爸爸说。
听着爸爸的话,我陷入了沉思……在一本书上我看到过:没有经历过破茧过程的蝴蝶是无法翩翩起舞的!
自从十多天前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播下种子后,每天早晨起床,中午、下午放学回到家,我都会蹦蹦跳跳地先跑过来看看我种的豆。一天、两天、三天……盼啊,盼啊……可是,豆种似乎依旧一动不动。我渐渐淡忘了它们。
“前一段时间,它是在为成长积蓄力量呢!”爸爸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是啊,豆苗仿佛在我的眼前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我也终于明白:植物生长有它的自然规律,从生根发芽到收获果实是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的。
刚入小班的孩子,培养他们文明礼貌不是一周、两周的。对孩子的文明教育的培养时刻放在心中,将它渗透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中去。他们正处在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3~4岁是幼儿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大,可谓关键的第一步,是人生的基石。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为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塑造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将对以后的社交活动,互相交往之间大有好处。这段时间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不肯主动与人打招呼,他们不懂得怎样做才是有礼貌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实际生活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开展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感知、体验文明礼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巩固他的礼貌行为。如:每天早上来园,我都会热情主动接待幼儿,并向幼儿问早,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也会向老师、小朋友问早!幼儿慢慢地已学会了与大人之间的礼貌交流。但幼儿与同伴还是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之间的关系,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如;午餐时,要添饭或盛汤,我让小朋友说:“老师请给我添碗饭、汤。”:幼儿午睡起床时,几乎都要老师帮忙穿衣服,我就有意识地对小朋友说:“你要老师帮你穿衣服么,你要怎么说呀?”我班的佳佳就跟我说:“老师,请帮我穿一下好吗?”我立刻表扬他:“你说得真好听呀!老师本来还有其它的事情要做呢?但是佳佳这么说了,老师就要给他先穿了。”听这么一说,其他小朋友也纷纷主动地说起来。多次的练习使幼儿了解如何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像在平时搭积木时,幼儿也会说:“你让我搭一下好吗?”“等一下!”“谢谢你!”“不客气!”。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生活的延续。正是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教育内容让幼儿“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在教学活动中,萌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教学活动分为很多种,但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带有情景式的语言活动更加受小朋友的欢迎。其中故事、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并且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如给孩子讲了《有礼貌的小白兔》的故事后,问小朋友:“小白兔好不好?”他们都说好。我又问:“为什么说它好呢?”引导幼儿说出它很有礼貌,我又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对话。表演完后,我又提议给小白兔贴上大苹果,因为它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小朋友们一致同意,并高兴地拍起了小手。我趁机说:“你们要向小白兔学习做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也给你们贴大苹果。”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通过听故事,朗诵儿歌,萌发了孩子们有礼貌的思想意识。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家园一致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文明礼貌空间。但根据调查,幼儿在园与在家的表现有显著差异,如按时作息、文明礼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扰乱别人等等。由此可见,严格、一致性的家、园、社区教育是道德启蒙取得较好成效的基本保证。为让幼儿在一个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中快乐成长。父母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处处注意讲文明,讲礼貌,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如教育孩子对人有礼貌:孩子入园离家时要和父母道别,放学回家时要和父母、长辈打招呼,和长辈说话注意礼貌,学会倾听长辈的教导,游戏时不影响长辈的工作和休息等。
礼仪素养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宿舍、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总结,讲文明、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眼神
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一、重视。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
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 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 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 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
角度: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 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
面容
1当前职校生礼仪修养现状
职校生曾经作为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得不到社会的关注。随着近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 人们观念的转变, 职校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职校生的看法也越来越多。目前一个被较多提到的说法就是职校生是“无用的人”, 职校是“混日子”的地方等。职校学生在这种声音中自暴自弃, 出现许多不良的状况。
1.1衣冠不整, 形象怪异。学生借助于现在社会所倡导的个性化、人性化教学这一时机, 穿着怪异, 不修边幅, 发型发饰夸张, 浓装艳抹, 并以此为个性, 认为自己有品位。
1.2毁坏公物, 扰乱秩序。部分学生以损坏学校公共财物为乐趣, 且以此作为在同伴中炫耀的资本, 诸如学校的桌椅板凳、教室和厕所的门窗等物品经常会被学生损坏。与此同时, 有些学生为标榜个性, 故意上课时迟到早退、集会时发出怪异的声音等。
1.3早熟叛逆, 精神空虚。现在的学生普遍早熟, 受不良现象的影响, 变得固执、叛逆;没有什么精神寄托, 没有什么目标, 有时候故意违背家长和老师的教导, 做出出格的事情, 且自以为是, 不肯悔改。对于学校的校规校纪不放在眼里, 甚至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欺骗学校和家长。
如此种种现象, 在校园中屡见不鲜,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 学生对各种不文明行为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在价值观方面的扭曲, 在礼仪素养方面的缺失。因而, 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礼仪价值观, 成了现在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职校生礼仪缺失原因分析
2.1职校生生源素质偏低。职校生在初中时, 因成绩差, 不守纪, 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牺牲品, 各种因素导致他们选择自暴自弃。另外, 职校中大部分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 因父母教育缺失, 在成长中缺乏礼仪道德教育, 在自卑心理作祟之下, 他们会有各种失常的表现。
2.2家庭教育的缺失。在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以后, 独生子女的数量猛增。一方面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缺少了分享、谦让、关爱他人等体验, 与此同时, 不少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另一方面, 由于是独生子女, 很多家长更多的关注于子女的学习成绩, 对礼仪教育不重视。
2.3职校生自身不注重礼仪修养。受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影响, 不少职校生功利思想较为严重。他们认为学习知识无用, 将金钱作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3加强职校生礼仪教育的意义
上述种种不良现象以及这些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使我们认识到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而职高生的礼仪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3.1加强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职校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有利于他们及时化解孤独、空虚等心理问题, 提高自信心。
3.2加强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职校生身心健康,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减少极端行为、恶性事件的发生。
3.3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职校生与家长和睦相处, 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家长的矛盾。
4培养职校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4.1要重视家长的示范作用和老师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养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 师之惰。”教师的言行旨在传播知识与思想品德等的传播。如果教育者不能做一个示范作用, 必将撼动教师言教疑问的信念, 甚至是厌恶。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 甚至服装, 言行举止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教育者要有优秀的工作态度, 优良的品质, 儒雅的风度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4.2要规范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管理措施。制度是规范礼仪、文明行为的标尺;有了标尺以后, 在规范的过程中就必须严格执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4.2.1树立典型, 举办文明礼仪竞赛。学校以广播站、报刊、学生文学社刊等舆论阵地为依托, 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 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文明礼仪的作用, 并通过总结校园内的典型事例和各种争创活动, 宣传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 使更多的学生崇尚文明、追求进步、争当先进。
4.2.2要增强自我教育意识, 净化自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三自"的效果, 即“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突出学生的文明习惯。在充分发挥文明行为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 学生必须养成文明行为为主要内容, 如礼貌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特别是学生文明督导小组、班委等的作用, 借助这些平台, 开展各种各样的礼仪文明竞赛。促进学生群体自尊意识, 使学生自觉养成文明行为, 并最终融入在自己的行为准则,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总而言之, 在职校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礼仪教育, 让职校学生快乐成长,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良好的心态;并从中学会做人、做事, 这是我们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宗旨。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大处着眼, 从小处着手, 引导学生注重细节, 从吃、穿、住、行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此以往, 职校的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 整个社会对职校的评价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我国自古就因"礼仪之邦"而扬名世界, 但今天礼仪教育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 有明显的不足, 他们的举止和文明行为引起培训学校、家长、社会的关注。作者阐述了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 礼仪失范的原因, 总结出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礼仪培养,职校生,教育意识
参考文献
[1]胡凯.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1) :44.
[2]古丽萍.新加坡小学生礼仪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华论文中心, 2010 (2) .
在日常的规范训练中,通过游戏、活动、竞赛、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来帮助学生完成文明礼仪的训练。在课堂中,教师时常提醒孩子坐要有坐相,写字、看书姿势要规范,发言要举手,外出春游、乘车要排队,学生之间有摩擦,要诚恳地表示道歉,说:“对不起。”学生离校时要和老师、同学说“再见”等。同学之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与“手拉手”学校通信交友互帮,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以礼助待、团结互助行为的训练。
为了养成守纪的习惯,学校用少年警校的形式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宽平小学少年警校创办于1989年,是吉林省首家少年警校,是学习军事常识、体能训练、法律常识的良好载体。建校二十四年来,进行了模拟长征活动、抓捕逃犯等探险活动,通过训练,提高了纪律观念,加强了热爱集体、互相关心、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了不怕困难、敢于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树立勇敢顽强团结友爱的作风,初步形成作为人民警察所应具备的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用礼仪的多维评价,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抓好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需要学校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力合作,关键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一是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制度管理,建立了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如《德育常规管理制度》《辅导员培训制度》《校规》《礼仪常规》等,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二是目标导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提出问题要小、要实、要联系生活”,根据不同年级,分层次确定养成教育的目标。三是建立星级的评价机制,通过“五比争星”活动,即比学习、比守纪、比劳动、比文明、比好事,通过学生间自评、互评、月评、总评的办法,评选“星级学生”,颁发证书,在荣誉栏中张贴照片,树立队员的自信心,帮助队员获得成功。
三、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根据小学的特点,我们重点抓了三种心理疏导的形式,即教师的个别心理疏导,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和心智教育。教师的个别心理疏导,主要是每周让学生在“心语日记”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或问题,并说明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记录下观察到的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中好人好事,良好的行为规范,以此为镜子对照自己,从而提醒自己不断前进。教师看了学生的“心语日记”后,认真阅读,分类处理,包括写批注,或个别谈话,或表扬与批评,聘请长春市心语协会会长于海波做为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用家校合作的方法,抓实文明习惯的养成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懂礼貌,令家长尴尬不堪,同时家长们意识到生活中对孩子礼仪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把父母和学校的力量联合起来,让家庭、学校、社区步调一致,使礼仪教育更加有效。
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多次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学生家庭礼仪规范,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我们听取家长的意见,求得他们认为养成教育有效、可行的好方法,从而抓住家长教育思想的闪光点教育学生,使教育产生积极的效应。家长们都自觉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家庭礼仪”、“孝敬日礼仪”、“五比争星”的行为训练评价,有效地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用“四气”教育,促进良好行为美德的养成
在人格教育上,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四气”,即文气、刚气、朝气、灵气。所谓“文气”是指学生具有现代人的文明精神,要做到讲文明、懂礼仪、守纪律、追求科学、追求真理,有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志向;所谓“刚气”是指让我们的学生要有不怕吃苦、勤劳节俭、勇于拼搏、敢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所谓的“朝气”则是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蓬勃向上、事事争先的竞争意识。在礼仪教育中,由于全方位、多角度、持久深入抓礼仪教育,从而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到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在礼仪教育中,学生改变了学习的心智模式,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他们从学会安静开始,专业致志地努力观察、思考、实践,接受指导,再改进实践,选择最优学习方法,从而全面提升了学习质量。
(作者单位: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
——记新中参加全国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科研论坛
2010年12月11—14日,由常州市新桥中学政教处刘猛主任、高中部左彩英老师、初中部王子晶老师组成的课题组前往北京,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科研论坛暨《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成果中期汇报会议。12月11—13日,来自中国教育学会的各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主题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12月14日,刘猛主任作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的专题报告,介绍了我校在学生行为习惯和校园文明礼仪研究方面的典型经验,得到了专家和其他与会学校的广泛好评。
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在2009年11月,我校申报获批了全国文明礼仪实验研究基地,并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此项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育人以德,礼仪为先”的德育理念,并以“三立”教育为平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在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持续推动下,学风、教风、校风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从而推动了我校各项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让文明礼仪之花香满校园
1.什么是礼仪?
礼节+仪表=礼仪是一项建立在善良、高效和富有逻辑的基础上的一项传统习俗。
它为我们生活中的活动和行为提供了一个准则,如同足球比赛的规则一样。
2.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学习礼仪?
礼仪是通行证,是名片,是可再生的人生资本.中职生基本礼仪规范
仪容仪表
头发(不染、不烫、干净、适合)男士:前不抵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生:头发束
起。服饰(整洁、合适、大方、得体)。面容清爽 干净
课堂礼仪
课前: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与课堂无关的物件要收起。
上课:预备铃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教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
立,向老师问好,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上课,若因特殊情况迟到,应先得
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听讲: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做好笔记;回答提问,应先举手;发言
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
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
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见面礼仪
与老师见面:遇见教师应主动向教师行礼问好;学生进教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
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与同学见面:同学见面互相问好,使用姓名称呼,不可使用绰号;借用同学物品,经同
学允许后,方可使用;尊重同学习惯和人格。
礼仪,说到底是一种善良的心。因为它需要你真心真意地感到舒适、幸福、快乐。我们
需要礼仪,关键倒不在于礼仪能使我们受到欢迎,使我们成功或发财,只是因为我们重视的是更重要的东西:家人、朋友以及人生最好的经历。有了这些情感的交流,我们忙碌而枯燥的人生之路才因此丰富多彩、富有乐趣。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每个人都在极力地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身体探寻、用心灵碰撞外界的每一个信息,我们渴望得到那些美丽的、动听的、舒适的、安全的、温暖的信息,因为这些能够带给我们幸福与舒心。
谈谈对文明礼仪的认识
1、礼仪——不是 表面,是细节
2、尊重—— 不是忍让,是双赢
3、培训——不是目的,是提醒
标语礼仪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说得多不如做得好——从现在做起
看着做不如自己做——从我做起要我做不如我要做——从内心做起
【关键词】中职生 垃圾分类意识 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29-01
自从2000年6月杭州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开始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一直到现在实际成效差强人意,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滞后,自觉意识的不强,垃圾分类习惯的缺失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成年人作为目前垃圾分类的主角,已错过了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而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因为其价值观尚未定型,正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刻。如果此时积极引导和培养,提高他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自觉意识与习惯,进而实现由学生带动家庭,言传身教影响到身边每一个人,应该是推动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向前进的一个有力举措。两年来,我校的政治教师在培养本校学生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希望有所借鉴意义。
一、课堂渗透,萌生垃圾分类的意识
著名的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但我们现行的教育往往只关注了前两者,而忽视了后两者,究其原因关键是很多老师认为缺少适合的教育载体,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现阶段面对着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也必须把它融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为此,我校的政治课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特意抽出一定的课时专门讲解宣传有关环境、垃圾危害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让他们接受心灵上的洗礼。而且还在一些特殊的天气时时点醒他们,比如碰巧在雾霾天气上课,讲一讲雾霾形成、预防与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雾霾形成是大家不良习惯造成的恶果;在炎热的夏天,有意识的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人都怕晒,为什么太阳紫外线一年比一年强,为什么大气层中臭氧空洞越来越大”,让学生知道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将对地球所有生物将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仅仅这样,我们觉得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垃圾分类重要性,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其他教学科目的老师,开展创新实验课。如邀请体育老师给他们讲解直接曝露在阳光下的危害,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感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分类势在必行。邀请化学老师和我们一起组织学生去参观垃圾焚烧厂,现场给学生讲解垃圾焚烧与填埋形成的化学反应和结果,垃圾产生沼气的化学过程,废弃塑料的再生利用等最基本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废品垃圾也能变废为宝。这样做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实践了课堂知识,更让“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种子在下一代生根发芽。
二、借助校园文化的氛围全面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为垃圾分类的意识提供养分
校园文化是引导学生行为和素质的巨大推动力量。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而校园的墙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成为了我们宣传的主要阵地。我们联合学校的团委在教室里、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校园的橱窗里专门开辟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专栏,粘贴有关垃圾分类的漫画、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力争“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学校各社团也大力配合积极跟进:舞蹈社利用回收的报纸、矿泉水瓶、包装纸等制作成色彩缤纷的舞蹈服进行时装表演;文学社在校园学习专刊内撰写了大量和垃圾分类相关的文章;漫画社把垃圾的危害性和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制作成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让学生在笑声过后进行深层次思考;滑冰社更是别出心裁,把各种各样的废品做成路障放置在滑冰路线上,学生在紧张的滑冰比赛的同时,还要把路障垃圾捡起,分门别类地放到相应的箱子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接收到有关垃圾分类的信息,让他们每个人都蜕变成我们的义务宣传员。
三、手脑并用,让垃圾分类的意识茁壮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为了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我们并没有松懈下来,而是继续鼓励、引导他们开阔视野,向更高层次迈进。
由于所学专业和知识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平时基本没有接触过环境知识,对于垃圾如何分类并没有足够的认知,而缺乏知识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垃圾分类,这就是我们在实践中最大的现实瓶颈,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垃圾分类,如何把垃圾分类做出成效的,进而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寝室、教室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从自己做起。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这种涉及纠正的习惯,不但要通过宣传去入脑、入心,通过示范去带动和争取,更要通过建立一种合理的长效机制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
因而我们还必须努力健全学校垃圾分类管理法则,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去完善持续机制,使垃圾分类由以前的建议、鼓励上升到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校园氛围,让它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虽然这一切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解决,但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小事做起,有时一个小小的动作便是社会一个巨大的进步。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正是学习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最好契机,只有让他们在学校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后向社会辐射,才能彻底扭转垃圾分类的困局,造福于我们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新华网: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2]新闻:杭州市教育局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每个人都非常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而更多的情感交流。现在的大学生都远离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别人处在平等位置,以前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已经不存在.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们成功走上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以,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我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流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我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因此我们之间建立真挚深厚的友情.
事实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烦恼,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我感觉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我们用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去顺利地开启交际活动的大门,让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我自己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总之,学习社交礼仪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以上是以个人角度来看的。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部分。凡是较大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与其他企业合作成功的关键,所以学习社交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纵观当今社会,社交礼仪无所不在,因为其对我们真的是很重要,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大学生礼仪课心得二:大学生学习礼仪课程心得体会(1100字)
这个学期很幸运地“捡到”这门公选课,每个星期一晚上我们几十个幸运儿就聚在这个小小教室里面,一点一点走进礼仪这门艺术里面。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现代人,不能不学礼仪。现代人,不可不接受礼仪教育。于是,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上社会,穿梭于各种社交活动的大学生来说,这样一门课程是很有意义的。
经过一学期的社交礼仪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了许多。非常感谢老师这学期的辛勤栽培。还特意邀请音乐学院的师姐来给我们女生上一门难能可贵的化妆实践课,让我们更深切体会到在适当的场合化一个符合自己特点的妆容着实为女性的美丽打开翅膀。每一次的课堂并不是生硬的站与坐、讲与记――授课老师站在台上滔滔不绝,听课学生坐在台下认真做笔记,生动活泼的课堂即时训练,各富创意的小组展示,这才更能让所学到的融会贯通,运用得当。灵动的课堂让这学期的公选有了活力,带着欢乐的回忆也积淀着收获。
通过形象礼仪的学习我学着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修养,如何吃西餐才不致失礼,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更使我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礼仪的核心是给人舒适和尊重,比如桌位要有主次,介绍要有先后,穿衣要分场合,送礼要有讲究……让他人感到舒适,感到被尊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我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每个人都非常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而更多的情感交流。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我们成功走上社会的需要。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我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流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我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这样我们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挚深厚的友情。同时,我感觉社交礼仪本身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用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去顺利地开启交际活动的大门,让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总之,学习礼仪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学会礼仪,享受礼仪,品味礼仪,才会成为一个有内涵有品味的大学生。学的是知识,实践还得靠我们自己,生活中处处留心,多注意,把学到的礼仪融入到生活中,变成自己的才能真正助我们腾飞。
学习传统文化,一是长智慧。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从先贤圣哲那里学到很多,学习、工作、生活的道理,特别是如何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道理。这些道理都是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东西,完全可以指导我们正确的做事处世。二是学理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让我深深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深沉和厚重,其中,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厚积薄发的治学原则,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顺其自然的生存理念,等等,都会不断启迪我们,要我们活得理智,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是懂礼仪。学习传统文化,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从远古时期,我们的先人就知礼仪,讲礼仪。我国的礼仪甚至发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成熟于商周时期。作为礼仪之邦,我们的先人最早脱离于蛮荒,进入文明。目前,我们的社会礼仪传统有失传的危险了,人们已经不十分讲礼仪,连给老人、小孩让坐都不多见了,确实到了提倡学传统,讲礼仪的时候了。
通过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内容,用来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弟子规》是良师、是益友、是人生的起点,是大厦的基石,只要人人学习《弟子规》传承传统文化,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爱会随处可见,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做一个好老师,好同事。
礼仪究其本意来讲是礼节,礼貌。儿童的可塑性强,喜欢模仿,礼仪从小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一著名幼教专家曾说过:教孩子礼仪,等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因此,相对于学校、社会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家长就是孩子礼仪的启蒙老师。孩子们自小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最长,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我们的各种行为会深深的影响孩子。因此,在我们的现实家庭生活中,常常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生活规范。譬如: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按时就寝,起床,讲卫生,保持家中整洁等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互相尊重。晚辈尊敬长辈,谦虚接受长辈的正确教导和意见;吃饭请长辈先就坐,给长辈盛饭,拿碗筷。亲友来时热情欢迎,亲友告辞时应该起身相送,对老者要搀扶照顾乘车等。孩子现在还小,有些方面还不能理解,我俩常以讲故事等多种方式正确引导,并力求他也这样做,慢慢跟幼儿灌输,这些习惯带来的好处,这是一种礼貌的行为,这些行为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不然就会前功尽弃了。
我们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经常注意以下方面:
1、让孩子参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因此,每逢传统节日时,我们都带着孩子一起参与,除了让孩子能够铭记我国的传统佳节外,还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独特的传统礼仪,让孩子们知道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譬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春节、元宵节等。在春节期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一个热闹、快乐的节日,孩子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尊老爱幼、家人相互关心的美好道德风尚。
2、平时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1)物质环境
清洁。温馨的家庭环境
物品摆放位置固定。有序。
与孩子一起指定家庭中的行为规则,并一起遵守
创造的环境便于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但选择的衣物是方便孩子穿脱的。教孩子用完物品应该物归原位,放置孩子自己的物品的地方应该易于孩子拿放物品。
(2)精神环境
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
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
3、在日常点滴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
首先,我们一般不会认为孩子小就过度的溺爱;娇惯;迁就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会满足他;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由他完成,从不大包大揽;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及时纠正;纵容等做法,表面上看是在爱孩子,但实际上确实在“惯”孩子,日久天长,孩子懒惰;依赖;自私;任性;懦弱;没礼貌等坏习惯就会养成。这时候再要去改正它,没有漫长的时间,不下大力气,将很难改变。
再次,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一开始就不允许做,并坚持到底。比如不随着孩子的性子,想看多长时间电视就看多长时间,想玩多长时间电脑游戏就玩多长时间。否则孩子习惯了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就会很不习惯静下来读书学习。一般放学回家后,看二十分钟动画片,做几道题目。
第三 对幼儿多进行正面教育,反复强化其正确行,为就会抑制其错误的行为。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反复向孩子灌输各种规范,力争让他体会、实践并理解。
【浅析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推荐阅读:
浅析中职生的做人教育09-27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11-07
做文明合格中职生07-22
浅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方法10-05
中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12-07
好孩子好习惯培养浅析09-07
中职生评语06-13
中职生求职简历07-18
中职生未来规划10-23
中职生励志教育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