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励志教育(共8篇)
1、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
2、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就有回报永不遭遇过失败,因我所碰到的都是暂时的挫折。
4、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5、新路开始常是狭窄的,但它却是自己延伸拓宽的序曲。
6、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7、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8、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9、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10、涓涓细流一旦停止了喧哗,浩浩大海也就终止了呼吸。
11、你要求的次数愈多,你就越容易得到你要的东西,而且连带地也会得到更多乐趣。
12、如果刀刃怕伤了自己而不与磨刀石接触,就永远不会锋利。
13、只要能执着远大的理想,且有不达目的绝不终止的意愿,便能产生惊人的力量。
14、撒进奋斗的沃土,一滴汗珠就是一颗孕育希望的良种。
15、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16、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美好。
17、如果脆弱的心灵创伤太多,朋友,追求才是愈合你伤口最好的良药。
18、事业的大厦如缺乏毅力的支柱,只能是空中楼阁。
19、别把生活当作游戏,谁游戏人生,生活就惩罚谁,这不是劝诫,而是——规则!
20、幻想者头脑里只有空中楼阁,实干家胸中才有摩天大厦。
21、愚蠢的人总是为昨天悔恨,为明天祈祷,可惜的是少了今天的努力。
22、要冒一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
23、如果不想做点事情,就甭想到达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24、如果我们可以改变情绪,我们就可以改变未来。
25、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26、只要是辛勤的蜜蜂,在生活的广阔原野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蜜源。
27、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28、经验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件,而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29、对于每一个不利条件,都会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有利条件。
30、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31、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32、每天早上醒来,你荷包里的最大资产是个小时——你生命宇宙中尚未制造的材料。
33、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34、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35、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
36、翘首盼来的春天属于大自然,用手织出的春天才属于自己。
37、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38、每件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期限,否则,大多数人都会有多少时间就花掉多少时间。
39、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40、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樱。
41、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2、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
43、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
44、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没有光哪儿来影?
45、不举步,越不守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
46、当困苦姗姗而来之时,超越它们会更有余味。
47、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人生自然活得很快乐。
48、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49、生命之长短殊不重要,只要你活得快乐,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便已足够。
一、当前加强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 提升中职生民族复兴意识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 全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 在校生2205.53万人, 全国每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人,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逐渐成为中国产业的劳动大军。[1]“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 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由于中职学生多数是16~18岁的青少年, 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思想可塑性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冲击, 极易导致学生价值观的偏差和扭曲。借助传统文化道德、文学及艺术方面的内容传承教育, 有助于中职学生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有助于升华现代合格劳动者及优秀技能人才的文化情操, 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也是提升中职生民族复兴意识的关键环节。
(二) 提高中职生整体道德水平的需要
选择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 大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在“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影响下, 包括学生自己在内的大部分人潜意识中都对中职生存有偏见和歧视。在这种状况下, 中职生道德精神方面存在人生理想和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德意识不够、竞争方法不当、不懂感恩、诚信意识浅薄等问题。中职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是国家未来合格劳动者、优秀的技能人才整体文化水平的直接体现。对广大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有效地充实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 有助于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二、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 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 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职学生由于受到成长环境、教育观念及从小的学习习惯等因素的限制,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 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民族特征更是难以理解与把握。所以, 在对职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 既要注意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与传授, 让他们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整体风貌, 更重要的是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 以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和明辨是非教育为重点, 着力完善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 培育理想人格, 提升文化素养。
(一) 开展以爱岗敬业为重点的工匠精神教育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作为中职学校, 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找准定位、放飞梦想, 学习伟大的工匠精神, 指导学生树立“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学技能, 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理想信念, 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贯穿传统文化教育的全过程。
(二) 开展以自强不息为重点的奋斗精神教育
《易经》云:“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当代中职生大部分是孤独而自尊的独生子女, 除了独立生活能力差等之外, 他们从上小学到初中毕业, 一直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 跟他们考上高中的同龄人比更早地尝到了失败和挫折的滋味, 他们常常会感到沮丧、无奈、无助、自信心受挫。因此, 对中职生进行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所以, 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 要引导中职学生认识每个人的成才之路都是曲折的,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只有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想信念, 发扬“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的执着精神, 扬长避短, 努力成才, 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 开展以明辨是非、扬善弃恶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明善恶, 辨是非, 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据调查, 大多数中职学生具有正义和明辨是非的认知, 有法制、诚信、向善等意识, 但是落实到行动上还比较差, 表现为容易受他人的不良言行影响, 较难抵制不良诱惑, 做事冲动, 法制观念淡薄, 经常出现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等现象。“种树者必培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 要培育中职生“以理制欲”的理性精神和“见贤思齐”的内省习惯, 要着力引导中职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 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 形成“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大人不华, 君子务实”的行为习惯, 培养中职学生做知荣辱、明善恶, 辨是非、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三、加强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 深挖中专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元素浸润民族复兴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也是培养学生民族复兴意识的主要方式, 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传授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形式。
第一, 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是前提。中职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 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 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围绕学校的教学工作, 因材施教, 科学合理地开设那些中职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灵活地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
第二, 提升授课老师的素养是关键。“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对中职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传承者、传播者和创新源泉。教师的道德情操和学识素养及教育教学方法, 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及接受程度。所以, 通过各种途径, 有效地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及学识水平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是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关键。
第三, 正确地选用教材和拟定教学大纲是保障。在中职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 在于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 让学生可以具备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传统道德操守, 所以选用什么样的教材, 关系到为何教, 教什么, 怎么教, 教材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所以在选择教材时, 既要考虑体系合理、内容丰富, 又要考虑其生动性与趣味性, 适合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而教学大纲是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是组织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及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教学大纲的拟定要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形式、评价标准、考核方式等都要符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发展要求。
(二) 确立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感染和熏陶民族复兴意识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是学校特色和历史积淀的体现, 是展现学校领导办学理念、学校师生员工共同价值观念的重要平台, 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及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和持久深远的影响功能。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要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为目标, 以增强学校师生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
物质文化的建设, 要求实用与审美相统一, 营造出和谐统一的境界和氛围, 能起到“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的“环境育人”的作用。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 规则意识相对较弱。孟子有言:“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背景下, 作为中职学校, 要以人为本, 着重培育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规则意识。要把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体现在制度中, 让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文化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从而培育优良的校风, 提高管理的效能。在精神文化建设中, 要结合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日常生活, 灵活运用教育方法, 开展如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趣味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国学知识专题讲座等社团活动来品味中华文化与先贤思想的珍贵价值, 筑起学生的精神家园。注重发挥各学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学科渗透、文化橱窗、班会课、升旗仪式、班级园地、成人仪式等形式, 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创办国学社、话剧社、书画社, 出版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期刑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 在早中晚校园广播时间选放经典诗词诵读, 让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名篇, 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萦绕在每个学生耳边。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 建立校园传统文化学习专题微信公众号, 编辑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传统文化小故事、校园幽默小品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处处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对话, 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中职学校的强势文化和主导文化。
(三) 以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 增强民族复兴意识
中职生最大的特点是对学习不感兴趣, 但对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非常热心积极。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立足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同时, 拓宽其外延, 充分利用校外德育资源。以社区为平台, 家庭为基础, 学校为龙头,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1. 结合入学教育, 对全体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的认知教育。
学校在新生入校后第一周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加入校史教育、当地历史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爱校爱乡荣誉感。逐步让学生内心对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加深了解, 发现其优点。在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面向新生招干过程中, 宣传学校将会开展的传统文化系列人文项目的比赛, 并将其纳入综合附加分体系, 体现学校传统文化工作的导向性。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主题生活会、党团日、班会的重要内容, 学生既是文学艺术、理念和价值观等传统的产物, 也是创造这些传统的参与者。
2. 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史教育资源, 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2]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形式, 建立校外专家、高雅艺术定期进校园, 学生定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 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中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 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和浸润, 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 利用社会资源, 结合传统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结合传统节日实施感恩教育, 能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文素质、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如可以在“三八妇女节”开展感恩母亲活动, 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学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在九九重阳节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等公益活动, 引导学生崇尚和践行仁、孝、善等中华传统美德。再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举办“家长义工进学校”的活动, 让崇尚热爱传统文化的家长走进校园开展传统文化讲座, 使传统文化教育校园内外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4. 依托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道德高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否得到传承和弘扬, 不仅在于增长传统文化知识, 还在于身体力行, 知行合一, 服务社会。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是实践活动较多, 利用这个特点, 学校的教学部门、校团委、相关学生社团等负责传统文化教育的部门, 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出校园, 走进大自然, 走向社会, 有序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文艺演出、公益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传统文化教育中, 提升道德境界和文化修养, 增强民族复兴意识, 促进全面发展。并通过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 推动志愿公益服务常态化。
5.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敬畏自然, 保护环境,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合理念。
[3]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去野外郊游等形式,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 并热爱大自然。利用假期的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问题调查, 发现环境污染问题, 以此增强学生的生态责任, 培育学生的生态意识及健康的消费观、发展观,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从而促进自然、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发展。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 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中职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中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和提升民族复兴意识方面的特殊作用, 解决中职生在道德精神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中职生,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党圣元,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中国文化研究, 2014:30-35.
[2]周建松, 邹宏秋, 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新思维[J].继续教育研究, 2015 (12) :4-8.
关键词: 中职生 现状 问题 教育方法
由于生源质量问题,中职生教育成了老师和家长的一个难题。在多年从事职业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几点关于中职生教育的心得。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比较特殊,入校没门槛,多种因素造成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学业成绩差,而且品行、心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社会和家长仍把升入好高中和名牌大学作为衡量孩子有无出息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狭隘思想的导向下,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到职业学校学习就成了一件不光彩的事,而进入职业中学的学生也由于在小学和初中长期受到压抑和批评,被严重另类化、边缘化,因此他们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不配合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抵触、对抗情绪他们没有明确的理想,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信心,精神萎靡不振,教育与管理难度较大。
二、教育方法
(一)赏识教育让学生觉醒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作为未成年的孩子,职校的学生同样需要赏识。因此,教师应时刻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发掘身边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多表扬、多欣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我们用爱心去观察我们的学生,就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会有闪光点。
陶行知先生就善于从学生的缺点中发现闪光点,不吝赞扬,循循善诱,入情入理,他的教诲使学生终生难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多点赏识,促使学生鼓起学习的信心。
(二)唤醒学生的自信
爱因斯坦曾说过:“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对学生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把学生的人生比作一盏灯,那么自信就是灯油,有油灯就亮,没油灯就灭。
教师的评价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至关重要,对学生多说“你很出色”“你真能干”“今天表现不错”等赞扬性的话语,能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心,通过赞美的评价或期待的评价能无形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多让学生获得成功和喜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坚信自己能行,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体验成功的喜悦,不可一蹴而就,一个屡遭失败的人,很难建立起自信心,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一次次微小的成功来增强自信心。
(三)激励教育
马克·吐温先生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这就是赞美的力量。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时时做学生的“打气筒”,切不可常常拿孩子做“出气筒”。同时,要少点考试,因为期望通过分数杠杆来撬动职业学校的这群孩子,是徒劳无功的事。
美国的皮尔·保罗在一所贫民窟的学校里任校长时,他的一句激励的话改变了罗杰的人生,使罗杰终于奋斗成为纽约州州长。出自教师的嘴里的一句偶然的话,能使学生记一生,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精神动力。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适时地用眼神、话语给学生以鼓励,比那无休止的唠叨、枯燥的说教更加有效。
(四)亲和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对学生实施教育,就要放下教育者的“架子”,别太看重师道尊严的“面子”,想办法顺顺他们的“性子”,只有当他们感觉不出你是在教育他,他才能走近你,听你的话。
(五)疏导教育
别把学生管得太死,否则他即使很听话,也是一台“机器”。学生为什么难管?难就难在我们总想通过强硬的管理方式,试图像捏橡皮泥一样塑造学生。要让学生都参与自我管理,当他们从“奴隶”变为“将军”后,“管”也就多余了。
疏导教育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经常找学生谈心。谈心是讲究方法的。谈心的秘诀就是把心合得来的、喜欢的话“谈进心里去”,把心合不来的、装不下的话“从心里谈出来”。教育者能与各种各样的学生“谈得来”就等于做好了一半工作。
(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信心
温家宝总理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学生都有上进成才的愿望,但成才的途径多种多样,上大学并非唯一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是要摆正成才就业心态。从新生入学伊始,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灵对话者”和“职业信心的明灯点亮者”,与学生心灵零距离接触。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走到学生中间,与之促膝长谈,用贴心的话语打开学生的心扉,耐心倾听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诉说,消除心理困惑,帮助学生走出心灵的阴影。近年来有关中职生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就业身价不菲,赢得尊重和相应的社会地位,评选为特等劳模光彩夺目,当上奥运火炬手令人羡慕的鲜活事例屡见不鲜。因此,读中职也一样成才,学好技能中职生同样有出息。要用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洗去学生心里世俗偏见的尘埃,使每一个学生心里充满理想的阳光,赋予青春朝气和活力;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之产生自信心,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增添一份积极向上的力量,昂首挺胸走属于自己的成才就业之路。
总之,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这些学生,如果仍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是很难完成教育目标的。因此,我们要静下心、沉下去,潜心研究、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教师的眼中,学生都是可教之才,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他们,要懂得用爱的力量感化他们,用智慧的钥匙开启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1.
[2]刘永胜.教育就是唤醒自信[M].新世界出版社,2005.5.
[3]韩永国.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作者简介:
一、学校的就业教育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明确的职业目标
在就业指导之初,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高远的职业理想,要有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奋斗精神。要真正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在生产第一线。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难以立即胜任,要培养学习能力。第三,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所选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做好充分 的思想准备。
2,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吃苦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蓝领人才,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能胜任的。要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和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好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诚恳踏实、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要教育学生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协调、融洽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 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寒窗与忍耐,强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忍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生的就业指导
1,正视自己,确定职业方向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劣势与不足。其次,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要了解职业所需要的特殊能力。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中职生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知识,二是专业知识。中职生底子差,而且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和学生都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思想,致使毕业生虽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没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能力。因此在中职生的就业教育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为了将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雄厚的基础。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一年一期为初探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特别要注意的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
3,加强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中职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社会对中职生的评价较低,从而缺乏对自己职业的信心和自身的勇气,因而,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交能力差,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能力差。在校期间应注重心理健康,有目的地学习专业技能,参加校园活动和技能比赛培养自己的信心,从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入手一步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社会搭建就业平台
1,面向社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
要根据工作领域的发展趋势,产业的新需求设置专业,还要研究其它中职学校同类专业的设置情况,在相同的专业领域开发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以特色占领市场。
2,校企结合,校校结合,建立学生实训基地
中职教育的设备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及实验设备,二是实习基地的建设。针对不同的企业,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可将企业引入校内,成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也可与企业合作打造“岗位承包”模式,其目的就是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让学生得到最实用的生产技能培训,走联合办学的路子。3,订单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背靠企业办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订单教育”实现了教育和企业资源的共享,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目的。
4,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型”素质,以解决专业教师总体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文/李爱忠
摘 要:《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作为刚初中毕业就进入中职教育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成为中职学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中职
生在政治、思想、品德、心理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渗透,培养出能够迎接21世纪各种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分析了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出现的个别问题,并对如何进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职教育;现状;措施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不可不重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普及高中阶段的公共基础知识,还需要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术性人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在心理健康上面存在较大偏差,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逐渐成为中职课程中的公共课程。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利于中职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然而现实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却被
很多人忽视,虽然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很高,但却没有得到学校真正的重视,只开设课程,其他方面的措施没有保证和落实,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盲目追求个性发展,老师落后的教育方法等原因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管理的质量。本文就此问题对中职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路径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出现的原因
(一)网络对中职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据相关数据统计,青少年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各种便利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给中职生这样一个群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经常旷课早退,导致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更严重 的是不良的网络文化导致中职生走上犯罪的道路,造成青少年人格上的缺陷。三年下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反而道德素质极其低下,有的还养成偷窃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中职学校开展的课程不合理
一般来讲,中职教育是2+1学年制,课程设置主要是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部分组成。首先,课程设置要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其次,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注重的都只是专业技能课程;再次,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老化,用人单位反馈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完全不符。加工制造业、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内容陈旧复杂,已严重与市场脱节。加上中职教育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不重视,对中职生也存在很多偏见,最后导致中职生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心,以及
有强烈的自卑感等不健康的心理。
(三)教师专业素质较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按照学生的心身特点与教学规律来教学,并将这一系列理论应用到中职生的生活实践中去。由于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也相对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很多叛逆问题让很多老师无法招架,这与老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愿望形成了矛盾。很多学校并没有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所以当心理健康老师的数量不足的时候,只有让非专业的德育老师去兼任这门课程,很明显老师所上心理健康课程缺乏专业性。再加上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非专业心理教师也不主动对心理健康课程进行课题研究,所得到的辅导资料又相对比较匮乏便决定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使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四)学生逆反现象严重
在中职学校中,一部分中职学生因受社会的影响过早地接触社会的阴暗面,或因为家庭的压力不自觉地对学校的种种规章制度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批评置若罔闻,对自己的学习自暴自弃、无兴趣、无目的,对自己的生活寻求刺激,着另类的服装,养成整天打架惹是生非等不健康的生活作风。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一)可开展小班、分组教学模式
小班教学模式其实在发达国家的基础教学里是一种非常普及的现象,若设在中职类学校,特别是技术类课程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完全可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班教学,规定每班 的人数为15——25人,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老师教学的质量。不论是在文化课程还是在专业技术类课程,都可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教学,可分派任务,培养中职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轮流选取小组长,可培养中职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
(二)采用创新型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老师总是采取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老师完全忽略学生是否能听懂课程,老师在乎的只是能否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创新型的问题教学法,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以创新型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能独立地完成任务,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不感兴趣出现抵制行为带来的
负担。
(三)提高教学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政府可在中职教育的福利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校多提供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让老师积极主动地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有效进行。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原来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法,中职老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理地安排如辩论会、演讲会的课程或者安排小组自助学习,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增强其自信心。最后,可聘请一些在心理健康课程上有研究的老师来教学,如增设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岗位等。
(四)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利于学生
身心健康的活动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在学校多处设置一些心理宣传栏,给学生进行常识上的普及,或者可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室,当学生遇到烦恼或者困惑时,可以直接找心理辅导老师咨询并接受专业的辅导,帮助其摆脱心理阴影或者困惑。再次,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和法制讲座,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扰。
(五)学校与家长应配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职生绝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他们刚初中毕业,甚至初中还没有毕业。在我国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在经济上不能让学生享受到更高的教育,迫使学生只能进入中职学校接受教育。
学校应该对家长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好充分的思想开导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属于青少年的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态。作为还处于青春期未成年的中职生,极易冲动,而其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却相对比较薄弱,常常因为不能控制自己而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所以当前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活动,如,唱歌、画画、体育比赛等,从而逐步培养他们健康的思想情感,努力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使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惠英。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8)。
[2]陈益芳,杜学元。试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确实与构建:北京市海淀区某职业学校“辱师事件”所引发的思考[J].绥远学院学报,2008(28)。
关键词:中职生,仪表,德育
一、背景
班级中,有一位男生姚同学,军训第二天,因不喜欢电子商务专业而调整到机电班。又因为很多原因,他很快就引起了我的关注。军训期间,所有学生都穿着迷彩服,但他与别人不一般长度的头发显得格外惹眼;因不服从教官管理和教育,差点与教官起冲突;不请假,就私自缺席军训。军训结束后,常常顶着一个夸张的发型和奇装异服出现在学校,有时还会有迟到、不按时交作业、不愿意参加班集体活动的现象。在中职学校,班里出现这样。学生,直觉告诉我,要想改变他身上不合时宜的“现象”,不是三两句言语就可以达到效果的。
二、实施过程
中职生身上出现上述现象,对一个有着多年班主任经历的老师来说,是不足为奇的。姚同学之所以会成为这样,绝不是一天两天的“演变”,所以,根据我的经验,没有哪剂良方可以药到病除,使他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再说,班内暂时存在这样一个“典型”,若不加以引导教育,也许不久的将来,会“雨后春笋”般冒出第二个、第三个……于是,思来想去,我以姚同学为主要对象,在班内进行为期半年的案例教育,主要实施过程如下:
(1)在班级中倡议“做一个注重仪表的中职生”;(2)自检:让学生搜集班级中不符合中学生仪表形象的个例;(3)他检:走访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仪表形象与各科学习态度、成绩的相关程度;(4)开展主题班会:《“仪表”而非“异表”》;(5)谈话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6)开展读书活动———《职业素养》和《优秀企业文化读本》,提高学生的认知;(7)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请常熟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进课堂开展讲座,谈谈企业对员工仪表形象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应聘人员的仪表形象对应聘结果的影响,从而获得学生对老师进行仪表教育的认同感。
三、突破性成绩
姚同学作为班级的一员,他的身上逐步出现了一些喜人的变化:(1)头发长了,答应老师去理发店修理修理(尽管理完后的头发与先前长度上相差不是太明显),这说明他开始认可班主任的教育;(2)班级集体社会实践活动(春游),由起初在教室内公然嚷嚷“宁可交钱,也绝不参加”,到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的校外活动中,积极主动参加;(3)遇事不能上学时,他都会让母亲提前给班主任打电话请好假;(4)起初遇到老师视而不见的态度,后来进出老师办公室都会很有礼貌地主动与老师打招呼;(5)将个别同学身上的不良习气扼杀在摇篮中,树立班级的正气,姚同学所在班级每学期均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四、经验总结
运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采用由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教育,达到既教育全班学生,又重点教育个别学生的目的,在班中树立一种正气,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一)面的教育———正反教育
正:我在班中发挥班团委的核心引领作用,由班团委筹划发出倡议“做一名注重仪表的中职生”。对本班中在仪表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在教室一角贴出他们的照片,对全班学生在认知方面进行正面教育。同时,我在班中,开展读书活动。在早读课和放学前,各用10分钟分别进行全班阅读《职业素养读本》和《优秀企业文化读本》,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
反:让学生搜集校园里不符合中学生仪表形象的个例,在班内展开讨论,增强学生思想意识中的“是非观”。
(二)点的教育———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起学生的上进心
对姚同学的长发问题,我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他在这方面是如何违反《中学生守则》的,而是将他请到办公室,经得他的同意后,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给他分别拍了一张正面照和侧面照,然后让他进行自我欣赏并评价,这样的发型是否合适?同时,我适时表达自己的一种建议——因为他的脸比较小,若将头理短,会更加突出清秀的容貌。果然,姚同学表示,他的发型的确不太好,提出利用中午放学时间,去理发店将头发理一理。这个时候,我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欣喜。我的经验告诉我,若是几句话就能改变一个学生长期形成的思想,那这个班主任工作也太好做了。果不其然,下午上课前,姚同学顶着一头并没有短几分,只是吹得更顺滑更蓬松的头发来上课了。但不管怎么样,姚同学能够比较干脆而且愉悦地答应去理发,这个良好的开端,对后期的教育工作,是个极大的“利好”!
另外,我走访任课老师,计算机老师反映姚同学计算机科目的成绩比较优异。于是,我与该老师商量,请老师在课堂上多提问他,增强他的存在感和上进心,课后,请老师委婉含蓄地表达对他的长发的否定。同样的话语,虽然班主任平常对学生说得比较多,但经过另一位老师讲出来,往往会引起他(她)的反思。
关键词:中职生;创业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17-2
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适应学生将来自我创业、自主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就更需要有一批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雄才大略的创业者。从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中专生到大学生就业出现虚假的饱和状态。在向知识经济转型时期,只能有一部分毕业生到现成的行业中去工作,而更多的毕业生需要自行创业,自谋职业。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自主创业成为突出重围的“重要武器”,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要走创业之路。多年来,我们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立德树人 夯实基础
为保证创业教育的正常有效进行,首先要唱响职校德育主旋律,拓展途径,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一是行为规范和传统礼仪教育常抓不懈。我们坚持把国学教育、传统礼仪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抓手,近年来一直在掀起“热学国粹《弟子规》,争做文明新达人”的学习践行活动热潮,同时持续推行《职业礼仪》、《职校生养成教育三字经》、《职校生一日三省》及《职校生一日常规》等礼仪规范的学习和感悟活动。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古老与现代文明的精髓提炼,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就是给职校生养成教育找到了一把金钥匙。学校开展系列活动,如学雷锋、植树节、志愿者、爱心接力棒等,形成由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并与国学教育一起,共同推进我校师生新一轮的思想教育革命。
三是活动系统化,德育久效化。“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这是我们多年坚持的系统化教育管理推进模式。同时,我们的大型主题教育活动更是浓墨重彩、注重体系,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体育节”、大型运动会、“红五月”等等,都精心安排了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多年来一直影响深远。
四是职业生涯发展及创业教育是我校提高毕业生质量和发展后劲的一对翅膀,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专设课程,在二年级以及毕业前,学校还要组织大规模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目标和自我规划意识。创业教育除了学科渗透之外,多年来我校一直花大力气扶持学生三创业基地的建设,在旅游服务、烹饪、机械、电子、汽修、服装、财会等专业上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实践教学 练就技能
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而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要求知行合一。因此,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促进创业教育中各种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
首先中职教学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把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创业技能考核,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都有严格的测验和考试制度,对每次实践、实习都有详细的考核记录,考核合格才能发毕业证书和相关的技能证书。经过强化技能训练,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得以大大提高,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变革方法 行动导向
在教学中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的培养,就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创业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固定不变,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体现“做字当头、学字贯通、相机而教”的“由人以渔”做法。学习中流汗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突出“四以”和“三化”,“四以”即: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三化”即:理实一体化,三堂一体化,工学一体化,使知识结构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
创业素质中所需要的创业知识往往是非系统化知识结构,更需要注重针对性。模块化教学体系,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岗位各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为主线,确立若干等级教学模块,进行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一项或多项针对性技能的练习,提升职业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因而,在创业教育中以教学项目和教学模块代替课程,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这样既避免了以往各专业课程内容中重复现象严重的弊病,又保证了学生接受教学或实训后掌握系统性专业理论和技能,确保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四、工学结合 能力本位
在创业教育中,我们以工学结合的“大课堂”代替固定的教室,所谓“大课堂”即将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有机结合。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创业各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为主线进行教学与实践,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采取以工学交替为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分段式教学或完全的实训替代理论教学。学生除在课堂学习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每学期都安排4周左右的时间去实训基地和企业分别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认知实习和以强化职业上能力为目的的岗位实习,以实习基地作为课堂,实习过程中在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双重指导下,通过为企业调研分析、营销策划等活动,使产学更好地结合,并以企业的实习鉴定作为取得相应学分的评价依据。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有利于创业素质的养成。
以项目课程开发为重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定向培养”、“订单培训”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企入校,依托品牌专业兴办驾校、汽修厂、服装厂、宾馆、茶社等校办产业。
五、搭建平台 创业孵化
创业教育最重要是构建学校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业实训基地、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园或校内创业一条街等,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制度上的保障。扩大对创业实践基地的投入,从经费上给予保证;给予重点扶持,从场地上给予保证;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在人力上给予保证。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协助教师共同进行研发;或适当吸收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指导学生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的演练。如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学苑宾馆、茶社、旅行社,烹饪专业学生开设特色早餐、糕点房等;服装专业学生开设服装销售和修补、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开设电器维修、汽修专业学生开设汽车修理美容等。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引入社会竞争机制,与学校的餐厅、商店等社会承办方形成竞争,使学生在经营过程中,不但掌握某些专业生产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社会生产、市场营销、规划运筹、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接受锻炼,提高创业能力。实现“试水”向“实战”平稳过渡。使学校创业园、创业一条街的“学生老板”走了一拨,再新来一拨,学校创业园、创业一条街成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器”。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总之,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让学生创业有门,创业有路,创业有成,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训学生的创业信心,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才能真正实施创业教育的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中职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武正林.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04).
[2]王继平.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3]乔风合.创新教育在美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摘要:中职生是社会中的庞大群体,他们与其他社会阶层一样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职生的思想与技能素养高低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速度,本文通过对广西质量技术工程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阐述从学校教育培养的角度如何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教育
根据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全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生约2300万人,全国每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的劳动大军。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的中国梦,在职业院校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思想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前提是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对中职学生教育的侧重点。
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这也是中职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侧重点,防止平均用力,着重用力,通过细致入微的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抓出成效。
广西质量技术工程学校是一所在全国为数不多具有质检特色的国有公办中职学校,在校学生主流是积极进取的,但也同样存在这个年龄段中职生常见的成长困惑。通过随机抽取在校生150人填写《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统计,得到一些基本信息。有一调查问题:“当代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勾选有社会责任感,但比较盲目占45%;勾选自我意识太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占32%。有一调查问题:“从身边观察,最能体现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地方是哪些方面”,勾选“不爱惜公共财物”“不帮助弱势群体”“破坏环境卫生”“在公共场合有不文明言行”“对集体事务不关心”等选项均占不小比例。
人生观方面的成长困惑 中职学生随着年纪的增长,对自身发展却没有大致的定位与规划,对于如何实现个体人生价值没有深刻的理解,甚至感到迷茫和对自己出身低微而感到自卑,对于到校学习往往只是应付敷衍自己、家长和老师。
价值观方面的成长困惑 中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明显。部分学生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一切以“我”为中心,只注重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有些甚至想通过非法违规的“捷径”达到追求自身利益的目的。
世界观方面的成长困惑 中职生中的大多数既认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但又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既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既有一定的理想信念,但又追求个人实惠;既渴望事业的成功辉煌,但又缺乏坚韧奋斗和团结协作精神;既崇尚公平正义,但又容易对不良风气妥协。
以上中职生存在的思想弊病是由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常见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教育公平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二是德育课堂的低效。三是教育实践的不足,开展有意义德育的活动形式单调乏味,很多学校组织时应付了事。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几方未形成一致合力。五是社会对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如何树立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探索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专项教育 根据中职生学制三年有两年在校的实际情况,广西质量技术工程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分,制定专项教育。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牵头学生管理相关部门制订在校生德育计划书,一年级侧重遵纪守法,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国主义教育等;二年级侧重职业规划、爱岗敬业,理想信念,珍爱生命教育等。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 第一,强化理论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思潮,统一思想。定期发放学习材料,引导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的会议相关精神。第二,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不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学者教授和老红军等人士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此类宣讲会,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第三,积极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活动。首先是融入教学过程:一是开设思政教育课,例如,开设《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与规划》等,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板块,自编自演案例等形式让学生轻松地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二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授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影响教育学生。其次是融入校园文化宣传。通过学校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站、LED显示屏、学校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再次是融入公益活动。响应南宁市政府号召,继续推进“能帮就帮志愿服务满绿城”品牌活动,组织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是融入党建日常工作、节庆礼仪教育和校园文艺活动。
学校党委部门通过集中学习、开展专题教育、组织观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片,通过给党员和团员上党课、参观企业和规划馆、召开座谈等方式,占领师生们思想主阵地;利用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等节日,倡导师生通过网络或文体行动参与其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
在家校社会合作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QQ群、群发学校的宣传短信、定期家长电话或现场联系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合力,达到教育方法、教育要求等方面的一致性。通过与公司合作,邀请毕业后发展良好的校友或者年轻创业成功者回校作创业讲座及座谈会,强化社会责任感意识,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结束语
一年后,学校通过对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班主任、授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调查反馈,学生在学习的自主自觉性、与人相处、互帮互助、待人处事、尊敬长辈、关心及参与集体事务等社会行为方面表现均有较大改观与提升。
尽管广西质量技术工程学校在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中职生这个群体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教育者全身心投入其中,让他们多去感受,注重增强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首先直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关爱,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及核心价值观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成长中得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升华。
参考文献
【中职生励志教育】推荐阅读:
怎样做好中职生思想品德教育06-08
中职生网络安全教育教案09-20
浅析中职生的做人教育09-27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10-31
中职生评语06-13
中职生求职简历07-18
中职生未来规划10-23
中职生调查问卷11-01
做文明合格中职生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