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期考试卷(精选7篇)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期考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32 分)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A )
A.眇眇(miǎo ) 袅袅( niǎo) 修葺(qì) 潺湲(chányuán) 薜荔(bìlì)
B.满襟(jīn)楼观亭榭(guān)会稽(kuàijī)鹧鸪(zhègū)凝睇(tì)
C.回眸(móu)肤如凝脂(shī) 玉扃(jiōng) 水裔 (yī) 葭苇(jiā )
D.鼙鼓(pí) 踯躅(chíchú)栖鹘(qī hú) 萦纡(yū) 迤逦(yǐlǐ)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其中绰约多仙子 (美丽轻盈的样子 ) 青冥浩荡不见底 (天空)
含情凝睇谢君王 (眼睛)
B .吞声踯躅不敢言 (徘徊不前) 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黑 夜晚)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战栗) (使……震惊)
C. 凭轩涕泗流 (眼泪和鼻涕) 吴楚东南坼 (分裂 划分)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创扶助)
D. 月照花林皆似霰 (雪珠)锦官城外柏森森 (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艳艳随波千万里 (波光荡漾的样子)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B.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C.欧阳修是我国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4.《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D )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5.《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D )
A.春
B.江
C.花
D.月
6.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D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乃引兵解而东归。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马童面之。
D.令诸君知天亡我。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B )
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④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
9、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 )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10.下列带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把
B.复以小艇游庙中 用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把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并且
11、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B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12.以下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句不同的是( B )
A.岸土赤而壁立
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C.掠江东南去
D.上干云霄
13.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六王毕,四海一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4.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盘盘焉,囷囷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C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16.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二、默写:(8分)
17.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2、,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3、信誓旦旦,。《氓》
4、,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5、,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6、,雄飞从雌绕林间。《蜀道难》
7、,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8、别有幽愁暗恨生, 。《 琵琶行》
三.名著阅读:(10分)
18.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 )(C )(4分)
A.葛朗台平生有一次买卖,与他交易的那位犹太人老把两手捧着耳朵,假装听不清,同时结巴的厉害。葛朗台看透那位犹太人的诡计,并从中获利。 《欧也妮﹒葛朗台》
B.为了款待侄子,拿侬要去买肉,葛朗台说做乌鸦汤就好,拿侬不想拿吃死人肉的乌鸦来煮汤,葛朗台说:“咱们就不吃死人吗?什么叫遗产?” 《欧也妮﹒葛朗台》
C.时值天气炎热,蜀军七百里连营屯于赤火之中。刘备听马良的谏言,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 《三国演义》
徐庶离开刘备来到曹营。徐母因儿子弃明投暗而自缢。徐庶心向刘备、诸葛亮,虽在曹营,终身不为之设一谋。 《三国演义》
D.当流浪汉们攻打圣母院时,伽西莫多不明真相,奋勇抵抗。克洛德趁乱骗出爱斯梅拉达。国王下令镇压流浪人,致使圣母院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巴黎圣母院》
19. 简答题:(二选一)(6分)
1、“我爱过的人”指的是谁?伽西莫多为什么爱他们?最后是如何对待他们的?请简述。他(伽西莫多)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声呜咽:“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第十一卷)
2、请简述“失街亭”这一情节,并指出“大事去矣”中的“大事”指什么?
忽报马到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第95回)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4分)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廓。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20)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答:
(21)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答:
(22).《春江花月夜》诗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与唐代诗人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问:二者情感内涵有何不同?(3分)
(23).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与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写海上月出时都用“生”而不用“升”。为什么?请分析。(5分)
五.文言文阅读。(2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10分)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2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③合于《桑林》之舞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B )
A.依乎天理B.而刀刃者无厚
C.虽然,每至于族D.视为止,行为迟
2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27.庖丁解牛技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4题。(16分)
登泰山记 (节选)姚 鼐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①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注:①古代博戏名,后为掷骰的泛称。这里解释为骰子。
(28)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戊申晦 晦: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B.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尽。
C.絳皓驳色 絳:大红。D.正赤如丹 丹:朱砂。
(29)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思与例句中划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A.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B.或曰:此东海也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0)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极天云一线异色。
其远古刻尽漫失。 世皆谓之天门云。
A.两个“漫”字相同,两个“云”字也相同。 B.两个“漫”字不同,两个“云”字也不同
C.两个“漫”字相同,两个“云”字不同。 D.两个“漫”字不同,两个“云”字相同
(3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D.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2)下列句子与“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C )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B.信造化之尤物也者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B )
①须臾成五采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A.①一下子变成了五种颜色。 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B.①一会儿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 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C.①一下子变成了五种色彩。 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时被太阳照着,有时没有照着。
D.①一下子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 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时被太阳照着,有时没有照着。
(3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35)作文。(60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狂欢过后总是落寞和悲伤。请以《我的快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思想真实;立意新颖,语言有力。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5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D
5.D
6.D
7.D
8.B(①壁:名词作动词,设营驻守;②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③礼:名词作动词,礼待;④义: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⑤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⑥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9.A
10.C
11.B
12.B
13.CA项“一”:统一;数词 。B项“爱”:喜欢;吝啬,吝惜。C项“取”:动词,拿。D项“族”:名词,家族;动词,灭族。
14.DA 项“焉”:形容词词尾;代词,代宫女。B项“而”:前一个“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个“而”表修饰。C项“夫”:前一个“夫”名词,……的人;后一个发语词。D项的“于”都为“比”。
15.C
16.B两个“之”前一个为代词,一为结构助词;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承接。
17.默写: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哀吾生之须臾不思其反仰观宇宙之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但见悲鸟号古木茕茕孑立
8、此时无声胜有声
18. A.C
19.(略)
20.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拟人。
21.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2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虽对人生有感伤,但是短暂的。并不颓废和绝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表达的是风物依旧、人生易老的感慨、悲伤、无奈。伤感之情浓厚。
23.第一,“海上生明月”一句,历代论家认为是“意境雄浑阔大”的千古佳句。人们吟诵着它,就仿佛看到了一轮明月正从无垠的大海中腾涌而出,粼粼的波光闪烁通明,把天地之间映照成一片银色的世界。这里,“生”字堪称是全篇的诗眼,,‘生’给人无限的遐思,“生”蕴含着无限情感。第二,拟人手法将月的情态完全描绘出来,点明了大海与明月的关系,好像大海孕育了明月。在诗中,大海、明月本是自然界两种自然现象,而作者却以一个“生”字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力——明月不是从海上升起,而是明月由大海中出生。与下句中的“天涯共此时”遥相呼应,作者明是写景,实则抒情,把那种天各一方的相思之情发挥到了极致。第三,“海上升明月”呢?虽然和“海上生明月”仅一字之差,而且“升”“生”二字读音完全相同,但给人的感觉却大不一样。它只是就景写景,大海成了一个地点,一个背景,和月亮的关系显得模糊。原诗中的那种壮阔、雄奇、灵动的气象因此大为减弱以至完全消失。第四,同样道理,在唐代另外一位诗人张若虚那首著名的长诗《春江花月夜》中,作者也有同样的描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用“生”而不用“升”,实乃为出神入化的点睛之笔。
24.A(为:介词,因为。于:介词,与、同;介词,对于)
25.B(刀刃:刀口。A.天理:文中: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然的道理。C.虽然:文中:即使这样;今:转折连词。D.行为:文中:行动、因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26.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27.(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8.A
29.D
30.B
31.C
32.C
33.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关键词:举三反一,中学语文,选修教材,专题重构
“选修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是扩大 积累,深入赏析、实 践运用。”[1]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适应高中生深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专题方法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品鉴古诗文的能力。因其篇目众多,诗文兼收,若教师仍旧参照必修教材教法按照内容编排先后顺序进行教学,那么,要在规定课时内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就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者打乱教材编排顺 序,对选修内容进行全新整合,专题重构势在必行。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品鉴作品能力的提升,文学修养的提高,都建立在自身有一定数量的作品积累基础之上。如何实现让学生通过扩大积累,达到深入赏析,并最终能够实践运用这一课程目标,笔者对该教材进行了专题重构,合理整合,并运用“举三 反一”式教学 方法进行 了试探摸索。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前言中说:“它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 读古诗文。”“欣 赏(鉴赏)”二字也就成为了这本教材编撰的着力点,更是一线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教材选文因此从鉴赏方法角度进行编排,诗歌之部,文章篇幅众多,内容涵盖面广,单元设计“守正出新”。教材内容具体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三 个方面逐 层深入,先探旨意,再赏意境,后品声韵。散文之部也分三个单元,分别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贯中脉”和“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既有形象分析,也有逻辑性和抒情性的双重建构,更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赏析切入。总体来说,教材规划从浅层看显得内容丰 富,层次井然。
不过细究下去,会发现本教材的六个单元貌似立足“欣赏”为本,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进行编排。但是,如果真按照这个思路逐一教学,便会面临着“教无重心、学无明向”的尴尬之局。因为诗歌的赏鉴并无明确划分,书中所提的三种鉴赏方法并非完全孤立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按哪一种方 法进行专 题教学都 可能会顾 此失彼。抛开教材部分内容的难度大、教学时间受限、学生阅历浅等难题不谈,典型杂糅式的编排方法将给一线教师最先带来解读教材、落实教学内容上的困难。
二、方法的引入
近年来有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语言学习 的新思路。例如,学者叶亚美在《教材使用的三重境界》中结合教学片段,将教材使 用的有效 性与教学 效果相联系,得出教材使用的三重境界,即“吃透教材、利用教材、超越教材”,以期提高教学效率。曹明海先生则在其著作《语文教育观新建构》中提出了“举三反一”这一方法。他认为,“举三反一”是针对“举一反三”这一教学思路提出来的语言学习的新思路,实质上也是新语文教育复归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原则”之一[2]。它强调在 语言学习过程中回归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视积累”之传统,通过积累“三”(泛指,“多”的意思),实现学生在自身言语能力与素养上的反刍“一”。这一教学 思路的提 出正是基 于充分看到语文课程教学的独特性。语文课程教学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知识,更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实现对自我的真正占 有”,挖掘学生 的潜能[3]。作为现行语文教学 方式的有 力补充,若充分践 行这一思路,将会更快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以上语言教学新观念带给中学语文教学不少启发。笔者在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因难以实现有效利用教材,所以对于做到“吃透教材、利用教材、超越教材”深感困惑,更感到以利用教材基础教学达到扩大学生积累、提升品鉴作品能力、提高文学素养的目标着实不易。“新课程的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创设了较大的空间,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致力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本质,通过拓展教材内容,赋予它新的生命。通过 重组教材,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有的放矢,促进学生的发展。”[4]由此,在进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时,笔者借助“举三反一”这一教学思路,基于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以“重积累”、“重感悟”为着力点,再建重构教学专题,引导学生 借助把握 同类诗词 的丰富内涵,以期提高其品鉴能力与语文素养。
三、策略的探索
在更加灵活、开放的思路影响下,当前高中 语文选修教材在文章内容上十分丰富多样,但这些内容不可能全部被纳入课堂教学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时,在教学内容上要讲究选择性,无需每文必教;在教学方式上更需“举三反一”为主,“举一反三”为辅。教师运用“举三 反一”,对教学内 容进行“积累式”、“感悟式”整合教学,力求做到“围绕教学目标处理教材,针对语文 特点用活 教材,厚积薄发 吃透教材”[5]。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汇集名家经典范文,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式集中体验,改变过去对单篇范文细致“拆解”、深入“鉴赏”、反复“锤炼”的教学方法,由丰富积累到切身体悟,以此达到让学生“循例”推衍的目的。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进行了以下重构:
(一)诗歌之部
在对诗歌之部进行系统教学前,教师首先借助《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的内容对诗歌的特性、诗歌的格律、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的特点及方法等基础性理论概念、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从整体上建立起关于诗歌的认知轮廓,再分别从诗歌创作方法、风貌特征、派别发展、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1.按照诗歌创作方法建构。浪漫主 义与现实 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并行的两条河流,其创作方法影响深远。由此,可以整合 出古代诗 歌创作方 法之现实 主义———选取白居易《长恨歌》作为范本;古代诗歌创作方法之浪漫主义———选取屈原的《湘夫人》、《国殇》和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范本。通过将现实主义诗篇与浪漫主义诗篇进行并举,让学生感受由于想象夸张和深沉陈述造成的不同文学魅力,进而思考在这两种魅力背后发挥作用的语言文字的操作。专题结束后辅以高考古诗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的拓展延伸,有效巩固所学,既做到“举三反一”,丰富学生诗歌内容积累,又能有效厘清选修与高考的关系,通过“选修融必修化”,实现学生答题技巧能力的提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按照诗歌总体风貌特征建构。唐 朝是中国 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诗”发展的顶峰时期,由此可以根据诗歌时代总体风貌构建出盛唐气象系列。如盛唐气象之“景象篇”———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等诗作为例;盛唐气象之“人物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等诗作为例。前者以辨析意象、品评意境为主要学习方向,后者以理解诗人诗词风格为最终学习目标。两者构建设想均建立在引导学生先“积累”再“感悟”后“生发”的教学思路上。
3.按照派别发展建构。词之流变———以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温庭筠的《菩萨 蛮》、李煜的《虞美 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姜夔的《扬州慢》、周邦彦的《苏幕遮》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著名词作为个案,分析词这一体裁在唐末至宋代的发展变化。其中,以词的发展史为重构理论前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切割”,使学生能迅速在有效教学时间内积累大量关于词的内容,于丰富“积累”中自然“感悟”每篇词作的特点。
4.按照表现 手法建构。 如“同题行 怀,同中有异”———对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与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进行比较 阅读;此外还有 “同一诗人,不同情怀”———对陆游的《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进行对比阅读。
(二)散文之部
借助《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这部分内容,可先让学生了解散文的衍变历程及不同类别等散文的基础知识。在授课时,应注重对同类型文本的横向比 较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特征,将“欣赏(鉴赏)”作为该部分教学的主基调和着力点。因此,在内容组合时,可“打破原有专题甚至是教材的限制,依一定的标准选择相关篇目重构专题”[6]。
1.人物传记欣赏之“形象篇”———《项羽 之死》、《方山子传》、《种树郭橐蛇 传》。本专题以 人物传记 形象评鉴为重构基 础,有效嫁接 高考文言 考点。在教学 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整体阅读意识,通过文本研读,提升学生筛选文 中关键信 息,鉴赏文中 人物形象 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引入“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文本、探究文本的兴趣,使学生能在阅读中知人、明事、辨理,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诸子经义研读之“语言篇”———庄子《庖丁解牛》,孔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 华侍坐》。《庖丁 解牛》说理层层深入,条分缕析,透彻明晰;语言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子路曾晳冉有公 西华侍坐》作 为儒学经 典《论语》中难得的对话语 录体长篇 文章,言简义丰,塑形各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文本整体出发引导学生精析文本,细赏语言,以提升学生欣赏文言、鉴析文本的语文能力。
3.政论散文典范之“论证篇”———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欧阳修《伶官传序》。《阿房宫赋》语言铺陈华丽、描写形象生动、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六国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层 次明晰,全文结构 工整,思路严谨;《伶官传序》全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有理有据,逻辑严整紧密。教学时可将三篇文章按论证方法特点重组联通,将文言鉴赏与学习议论文论证结构进行结合,以经典文言散文的典范性、示范性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4.至情美文欣 赏之“言情 篇”———韩愈《祭十 二郎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归有光《项脊轩志》。整合本专题时,将“如何言情”作为打通四篇美文的主线,以“痛悼亲人”、“思忆旧友”、“追叙天伦”、“悲 描旧轩”为中 心,或“家常抒情”,或“记人言情”,或“诗境传情”,或“琐事寄情”,让学生通过对各类抒情随笔或小品文的集中阅读,感受到虽然作者言情手法各异,但均能以文感人,以情动人。
在散文部分的教学中,每一个专题均可适当嫁接高考对应知识考点,如人物传记欣赏之“形象篇”对应高考文言人物传记阅读,诸子经义研读之“语言篇”对应高考文言基础知识辨析,政论散文典范之“论证篇”可作为学生习作议论文写作范本加以引导利用,至情美文欣赏之“言情篇”则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写作散文时形散神聚,“情”脉中贯。
四、结语
2、欣赏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氛围。
3、感悟诗歌情怀,认识诗人心路历程。
4、对比诗歌风格,鉴赏艺术手法。
教学方式:学生自主研读为主,老师讲解为辅。
教学步骤:
一、 新课导入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甫的创作态度与实践。他以沉郁顿挫的诗风独步诗坛,具有鲜明抒情风格。笔触严谨而客观,忠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面貌,极富生活气息。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作品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对国家人民的深挚感情,对弱小的同情以及利他思想,对友谊的执着与珍视等诸多方面,杜甫可算是当之无愧的诗坛第一人。我们今天来学习他晚年的三首诗歌,了解这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诗人。
二、 知人论世
三首诗,三段历程:
1、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携家离开成都浣花溪草堂,乘船沿岷江南下,经嘉州(四川乐山),抵戎州(四川宜宾),船入长江,改向东行,至渝州(四川重庆),停留数日后,继续东行至忠州(四川忠县)。在忠州停留数日后,吟衣食无着,遂继续沿江东行。日行夜宿,皆在舟中。沿江浩淼,宇宙苍茫,常令诗人发身世孤微之叹,《旅夜书怀》一诗,典型地表达了这种感受。
2、 诗人从唐代宗永泰元年九月到大历元年春末,养了半年的病,身体稍微痊愈后,便又启程扬帆沿江东下,飘至夔州(今四川奉节)。杜甫在夔州住了不到两年,却换了四个住处,初到夔州时就借住西阁。西阁位于半山腰,南临长江,地势很高,可以看到江上渔船和来往的客船。《阁夜》就是诗人居住阁楼时的一个不眠之夜写下的。
3、 时间过了两年,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在夔州住了两年的杜甫,出峡漂泊到了两湖,年底船到岳阳。岳阳城西门门楼即名播天下的岳阳楼。登楼可以望见洞庭壮景,曾有不少文人墨客来此登临赋诗。杜甫舍舟登楼,本想一舒望眼,稍释郁怀,却不料被眼前浩淼壮阔的洞庭水触动家国之忧,身世之慨,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岳阳楼》。
三、 吟咏诗韵
1、 请分别体会三首诗的意境,看诗人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旅夜书怀》意境: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夜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三两星盏衬托着无边荒凉的原野,月亮似乎不堪滚滚而来的大江水的压逼而一下子涌了出来,如此开阔的坏境,如此孤独的小舟把诗人衬托得何等孤单 ,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营造出的意境: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传来,在作者听来,这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异常悲壮。——鼓角声悲(实)
他想到了在漫长的战乱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很多不眠之夜:当战争的消息传来时,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听到过很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就是乱世的音响。——乱世音响(虚)
《等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营造的意境:洞庭湖水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半,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洞庭湖气势磅礴
阔大的洞庭湖能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他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2、 在意境中感悟詩情,这三首诗都蕴含着那些复杂的情感?
[明确]《旅夜书怀》一诗中诗人漂泊在浩淼辽阔的江面上,我们感悟到的是“沙鸥”飞翔茫茫天地间的孤独凄凉。
《阁夜》悲壮鼓角声以及山川美景的秀丽中,我们读到了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情萦绕诗人的心头。
《等岳阳楼》诗人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的遭遇,眼看自身的处境,那凄凉、哀痛、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三、 对比阅读
1、 这三首诗选取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有什么异同?
分析:《旅夜书怀》写了四个典型意象:阔岸
平野——孤舟
大江
《阁夜》写的实景:天涯霜雪、五更鼓角、三峡星河
虚景:千家野哭、数处夷歌、卧龙跃马 ——阁楼上的“我”
《登岳阳楼》画面:浩瀚洞庭水
苍茫天地 ——孤舟
[结论]我们发现诗人选取的意象都是壮景。诗人在船上,在半山阁楼,在岳阳楼顶,看到听到的都是雄浑开阔之音影,都摒弃了眼前细微之景,以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家国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2、 这首诗都饱含着诗人深挚复杂的情绪,请你分析对比,看看诗人一直都执着于什么?
[明确]我们发现,每一首诗都有诗人孤独漂泊的身影,而且总是年老多病:“官应老病休”岁暮阴阳催短景”“老病有孤舟”;但是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诗人此时关注的是人民,是国家:“鼓角声悲壮”,“戎马关山北”;可惜,诗人只能感叹:“名岂文章著”,“卧龙跃马终黄土”,“凭轩涕泗流”。
这个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的诗人一生漂泊孤苦,到了贫病交加之时,仍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那年老孤独的悲伤,对亲朋的眷念,对国家的忧虑,对百姓的怜惜,对无以报国的哀叹无处不在。
3、 找一下这三首诗都用到的艺术手法。
三首诗的艺术手法各有不同,但是都用到了对比衬托手法,诗人一纵一收,不仅意境上大开大阖;情感上更是,诗人孤独的身影里藏着爱国爱明的宽广胸襟。正是有这样的思想感情做基础,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景色交融在一起,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四、 小结
积雨辋川庄作
一、名句积累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意思是: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行迹,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了。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志。
二、中心主旨
这首七律,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形象鲜明,意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三、写作特色
1.意境淡雅超逸。
全诗将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幽雅清淡的隐士生活相结合,抒写出一种为我相惬,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表现了诗人对烦扰世俗的厌恶及对田园风光的陶然自适。
2.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之中。
诗人常在山中静观朝槿,领悟人生无常、奉佛有乐;又在松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以实践清心寡欲的佛教教义。
3.运用典故。
尾联连用了杨朱和《列子》中的故事这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四、文白对照
积雨
空 林 烟火迟,蒸藜 炊 黍 饷东 菑。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漠漠水田 飞白鹭,阴阴
夏木 啭黄鹂。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阴,传来黄鹂婉转啼声。山中习静 观 朝槿,松下清斋
折露葵。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野老 与 人 争席罢,海鸥
何事 更相疑。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旅夜书怀
一、名句积累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意思是说:我的名气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这两句话都是反说。说是应当,其实是不应当,这正显出作者的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二、中心主旨
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垂、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首联写近景,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迹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为历来传诵的名句,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反衬诗人的孤独。
颈联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
尾联触景而情发,运用形象的比喻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此诗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诗人把这种心情写得含蓄不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不愧为千古名作。
三、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烘托渲染。
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上。船之孤单正写了人之孤独;而写“平野阔”“大江流”恰恰烘托了作者的渺小、凄凉的处境。
用心
爱心
专心
天就开始生长,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词人因而发出这样的感叹,进一步表达了他感时伤怀的情怀。
二、中心主旨
扬州在隋唐、北宋是著名的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到金兵洗劫,变成一座空城。词的上片先述所见,以“尽荠麦青青”勾画扬州全景,更以“废池乔木”点缀,渲染出一幅萧条冷清的画面;后述所闻,渲染空城中的凄凉氛围。下片写感想,先设想杜牧重到扬州,用“须惊”和“难赋”逐层说明扬州已被破坏到令人难信的程度;又借“桥边红药”间接地表现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
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自己的感时伤怀之情,表现出作者为祖国山河残破、人民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三、写作特色
1.词风“骚雅”“清空”
词人终身布衣,对国事的关怀,是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写入词中,委婉蕴藉。前人说他的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骚雅”便有格调,“清空”就有神韵。
2.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荠麦”“废池”“清角”“空城”等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伤感之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3.虚实结合
词人先写想像中扬州昔日的繁华盛况,又写到今日扬州的破败、萧条,通过对比,表达出作者抚今追昔的伤感。
四、文白对照
淮左名都,竹西 佳处,解鞍 少驻初程。
淮东名城,看竹西风光清幽。初过扬州,解马鞍稍作停留。过
春
风十 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十里长街,满眼是野草青青。金兵去后,花草树木厌恶战争。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渐黄 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黄昏降临,耳畔是号角声声,声调凄凉,弥漫在扬州空城的上空。杜
郎俊
赏,算 而今 重 到
须惊。
据说那俊才杜牧善于抒情,想必他到此重游也应大吃一惊!纵
豆 蔻 词
工,青楼 梦好,难
赋深情。二十四
纵然是才华横溢佳句多多,也必然难以抒写悲怆感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 心 荡,冷 月 无 声。念桥 边
桥依然是旧时模样,月光无声浮动在绿波之中。只见那桥边芍 红
药,年年 知 为谁生?
药含苞怒放,不知她年年为谁斗艳争宠?
长相思
一、名句积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意思是:一路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行进,夜深了,驻扎的营帐连成一片,远望过去,一片灯火通明。这一阕一方面说明了出巡之艰苦,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出巡的宏大阵势。
二、中心主旨
这首词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作者随康熙出巡山海关,于途中所作,主要通过描述出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一种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上阕写军旅生活,凸现行军的艰苦和塞外军营的壮观。
下阕写思乡之情,以风雪之声聒碎乡梦为契机,巧妙地托出塞外军营和故乡的比较,从而揭示出思乡的主题。
上下片的起首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也更加缠绵。
三、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
用心
爱心
张若虚妙笔生神韵 盛唐之初,一位诗坛俊杰张若虚却神奇地把这五种景色凝结在一首诗作之中,成为响彻历史长廊的盛唐之音,诗中之诗。即使是在千年之后,我们如今来吟咏这篇美文,依旧是齿颊生香。它分明是一幅朦胧而空灵的水墨丹青,月夜里的江花,江花下的春水,春水边的游子,游子心中的怨妇,诗情画意、儿女情长与历史沧桑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它又分明是一首清丽而委婉的江南丝竹,以哀而不伤的浅吟低唱,赞美自然,歌唱爱情,感叹人生。素材积累 [适用话题] 这则有关张若虚的材料可用于“才华”、“思考人生”、“融入自然”等有关话题、材料作文之中。2.鲜活素材速递 100多岁的树是怎么死的 江西省宜丰县潭山镇是有名的古树之乡,全镇现有百年以上樟树等古树1300多棵。这些珍贵的古树时常引来省内外苗木商贩的目光,许多人进村收购古树,但都被村民拒绝。但今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达到收购古樟树的目的,偷偷在百年以上的古樟树蔸部打2至3个小洞,放进一种不知名的烈性液体毒药,将枝繁叶茂的古樟树活活毒死。古樟树枯死后,这些人便进村收购.目前,潭山镇中兴村已有5棵百年以上古樟树遭此毒手最后枯死。[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敬畏自然”、“短视和远视”等有关话题、命题和材料作文中。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走在中秋的月光里 钱续坤 流行歌曲总是拥有其温润的土壤,凤凰传奇组合演唱的《月亮之上》又让我蓦地感动了。这感动有如潮水般涌动。在这中秋的夜晚,歌声吸引着我的耳鼓,也震撼着我的灵魂。特别喜欢在月色如银的意境里散步,那种清纯的味道会让我想起浪漫的童年。从前,中秋的月亮就是这般明亮,我的影子反复被皎洁的月光拉长――缩短――拉长,然后朦朦胧胧地投放在地上,被枝枝蔓蔓切割影射的曲线,竟然有了中国画的韵致,随着步伐的变化波形不停地抖动,或明或暗,或浓或淡;蛙噪和虫鸣又往往不期而至,此起彼伏地扑打着我的耳鼓,把年少时的无限联想和邈远遐思,全部引进玲珑、悦耳的神韵里。那时候的我,俨然是一名快乐的歌手,肆意地弹奏着自己,而那月光就是一本被打开的乐谱。有歌当然还得有舞。乡村的孩子对舞终究是敬而远之的,我亦毫不例外。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自得其乐,因为月亮之上,住着美丽、端庄的嫦娥,还有那只活泼、可爱的玉兔。所以每次引吭高歌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叠印出长袖飘飘、舞姿翩翩的神奇景象,觉得才子佳人乃天造地生,见众仙子为珠联璧合,有时甚至会捂着小嘴在那偷偷地乐。嫦娥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飘然奔月”让人充满好奇,“托身蟾蜍”令人不可思议,“八戒垂涎”使人忍俊不禁。及至后来我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才觉得嫦娥在月宫的日子并不美满如意,倒是我们无拘无束地撒野嬉戏,要比她幸福、温馨许多,正可谓:“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吴刚伐桂”和“天狗咬月”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以至于我常常充当说书人的角色,在村头的槐树下或者斑驳的老屋里,向小弟弟和小妹妹们有滋有味地说,绘声绘色地讲。故而童年的月亮之上,萦系着我的遐思,寄托着我的梦想,构建着我的天堂。其实月光并不单纯是头顶那皎洁的一轮,她卧在《诗经》里,走在《楚辞》中,奔在唐诗宋词的大道上,给予文人墨客更多形而上的意蕴。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言简意赅,借月光起兴,寄托了浓浓的乡愁;杜牧“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哀婉沉郁,借猿啸抒怀,道出了深深的落寞;杨维桢“深情长是暗相随,月白清风苦相思”,把缠绵不尽的人间亲情,隐喻成皓月当空,莹澈万里; 袁枚“明月有情来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又将未婚男女的款曲衷情,化为了蟾光已满,悱恻缠绵„„天上的月亮被赋予了这么多的感悟、沉思和诘问,人们似乎找到了一种与此相关的生命意象,让其烛照自身的精神之旅,由她牵引心情的潮汐涨落.不过月之情愫自古以来都带有悲戚的意味,适合于人们对本体进行思索,对灵魂进行观照,让善良的人守候心灵的田园,让作恶的人渡到超度的彼岸。因此,生命之月会伴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遥远,生命的那一端,仍然是眼前的这一轮,仍然带着她清冽的光泽,洗濯我们的喜怒哀乐,评判我们的道德准则,量化我们心灵深处对于情感的拥有程度,以及由此衍生的一切积极的消极的人生态度。中秋的月亮离我很近,伸手可触;中秋的月亮离我很远,牵梦挂怀。走在月光里,我会把自己永远存放在这样的朗照中,不以心为辎重,不以物为形役;走在月光里,我会像童年那样放声歌唱:“我等待,我想象,我的灵魂早已脱缰,马蹄声起,马蹄声落„„ 【赏评】 本文作者感动于中秋之月,因为清纯的月色让作者想起了浪漫的童年生活;给予了文人墨客感悟、沉思和诘问,让其烛照精神,观照灵魂;“生命之月”洗濯喜怒哀乐,评判道德标准,量化情感的拥有程度;让作者产生了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这篇文章结构上,首尾照应,过渡自然;表达上,缘事抒情,因事写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语言上,格调清新,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古诗文。谢谢使用 温馨杂草屋欢迎您 单元导语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怎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啊?面对如水的夜月,他徘徊,他迷茫,他失落„„但他终于在江畔的一轮斜月下,在汀上的一滩白沙上,在空中的一阵流霜中偷得人间的欢愉,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告诉我们:春美江美,花很美,月很美,情很美。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大唐的遗迹渐泊消亡,不变的只有华美的诗章。捧一部大唐,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大川深谷。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夜归鹿门的清闲淡素中停留,在雄奇瑰丽的天姥山的梦游中掠过,在岳阳楼上的家国之叹中徘徊,在景色迷人的江南中漫步„„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 长相思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野桃含笑竹篱短”„„有多少唐诗宋词描绘你美丽的容颜,又有多少豪情诗句掩盖了岁月的沧桑。常常想,是不是前世你我的约定,才让今生的你踏着古韵,一路寻我而来?那一刻,你用什么轻轻拨动我的心弦? 春江花月夜 诗海探珠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乐,正因为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思考】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春江花月夜 基础自主学案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二、词语释义 ①滟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芳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扁
舟
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明月楼:______________ ⑤月徘徊:_______________
⑥
潇
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光荡漾的样子。开满花草的郊野。飘荡江湖的客子。扁舟:小舟。思妇的闺楼。指月光的移动。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称潇 湘,这里泛指天南地北,人远路遥。文,通“纹”,波纹。动词,尽,完 形容词,困窘,处境困难 形容词,偏僻,荒凉 副词,只,仅 副词,只管,尽管 介词,只 要,只须 动词,能承受,禁得起 形容词,尽 动词,战胜,取胜 形容词作动词,洒满 曲折。听见,听到。
七、特殊句式 ①昨夜闲潭梦落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知乘月几人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白
云
一
片
去
悠
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装句,应为“昨夜梦花落闲潭” 倒装句,应为“不知几人乘月归” 倒装句,应为“一片白云悠悠去”
八、名句默写 ①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_____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②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__________________,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水流春去欲尽 落月摇情满江树
九、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张若虚,扬州(今江苏)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_________________”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以孤篇压倒全唐 2.资料链接 七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魏曹丕的《_______》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完整七言诗。_____的《拟行路难》18首,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有很大扩展,同时还把原来七言诗的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韵和可以换韵,为七言体的发展开出了新路。燕歌行 鲍照
《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解说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我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母听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通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怼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君,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虽与府吏约,后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
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斋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采三百疋,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 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
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
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木兰诗 乐府诗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将进酒 (唐)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蜀道难(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
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 :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二、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三、讲解课文:
(一)熟悉课文: 1.听录音朗读(1)正音正字
朝(zhāo)樽(zūn)还(huán)岑(cãn)烹(pēng)馔(zhuàn)恣欢谑(zì)(xuâ)径(jìng)裘(qiú)(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豪放(千、百、万„„等数词的运用)(学生讨论)2.全班齐读(注意抑扬顿挫)
3.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必要时教师范读)
4.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悲 乐 愤 狂 愁(教师板书)
(二)解析诗句:
1.(1)先从黄河起“兴”(学生回顾“兴”的用法)
“君不见”——从容、亲切(黄河离诗人开怀畅饮的颍阳不远)“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从天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插入:描写黄河的诗句还有:
A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壮)
B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本诗句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悲)是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这样的诗句不是李白的独创: A《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 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高堂”——高大的厅堂 由时间来言及人生,“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异曲同工)
一个“悲”字,叹意极浓 光阴易逝,人生易老(板书)这两句,既是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短暂。(教师提示,学生分析)
前一句在空间上放大,后一句在时间上压缩。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板书)“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气、豪放)插入:《行路难》作于公元744年(赐金还山)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暗喻了仕途的坎坷曲折,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行路虽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那时即可扬名。
8年之后,公元752年作《将进酒》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成泡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却未受重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并未见来。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其实是诗人仕途失意的自慰之辞。3.“钟鼓 馔玉 不足贵”
(一种乐器)(精美的饭食,山珍海味)
讲解:在封建社会,只有以实物有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趣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而李白却不羡慕这种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蔑视(不随波逐流,叛逆性情)(板书)
“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但愿长醉不愿醒”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异曲同工,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古来圣贤——寂寞 饮者——留其名
(陈王)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其父曹操的重用。作者此时自比陈王,抒发满腔壮志未酬之愤。
(板书)
4.“主人何为言少钱?”(酒酣之辞)
反客为主,抒发狂放之辞,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到了极点。这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最终发泄口。
(三)整体理解诗中作者情感的流向: 悲 乐 愤 狂
但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酒而狂放失态,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学生齐读全诗,体味作者的这种情感流程。
(五)教师指导朗诵,学生当堂背诵。
(六)小结
本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呢?好在哪里? 1.气势豪壮——“千金散尽”、“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 2.结构繁复——情感大起大落;
3.语言活泼——以七言为主,三、五、十言句“破”之。
板书设计:
将进酒(情、愿)李白
时光易逝 人生如梦 蔑视权贵 反客为主
悲 乐 愤 狂
人生易老 及时行乐 自比陈王 酒酣意浓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期考试卷】推荐阅读: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选11-17
高二语文试卷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11-04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0-06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06-30
高二语文联考试卷考题06-29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07-18
高二语文上期末试卷09-11
天津高二语文期末考试01-10
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10-19
高二语文上期中测试卷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