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焊接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精选8篇)

焊接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篇1

一、调研的背景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焊接产业大国,但却还远不是强国。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的严重短缺,特别是高技能型焊接人才的短缺。目前,国内开办焊接专业的职业学校较少,毕业生数量远远不够,特别是在特殊材料的焊接、高压容器的焊接和焊接自动化方面严重缺乏专业高技能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同时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了解社会、了解市场,结合中职学生实际,进行开拓性的市场调研。

二、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调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服务地方经济,立足学生实际,调整专业教学,拓宽就业渠道。具体来说,调研一定要从现在中职焊接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下长沙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调研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调研总结的结论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学生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提出建议,指导专业的课程改革,重点是调整现有焊接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培养目标

焊工工艺学是焊接加工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焊工工艺理论知识,为继续学习焊工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从事焊接加工的中级技能人才。能胜任按照作业规范熟练操作常用焊接设备,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金属结构件的焊接或切割成形等任务,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取得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能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中级应用人才。

(二)专业要求

(1)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具有焊接施工、设备维修方面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焊接安全、劳动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②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组成、类型、作用及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

③金属材料、焊接装配识图基本知识。

④焊缝符号及代号,坡口形式尺寸及坡口选用,焊接变形及预热知识。

⑤常用焊接和切割方法,如碳弧气刨、气割、焊条电弧焊、CO2焊、埋弧焊、氩弧焊、等离子焊、电阻焊等分类、原理、工艺参数及常用设备的组成。

⑥熔化焊基础知识。

⑦低碳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焊接性及焊接工艺。

(2)具有一定的钳工和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等相关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能力要求:

1.能正确选择使用常用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

2.能进行低碳钢的平、横、立、三个位置的焊接;

3.能进行低碳钢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管的焊接;

4.能进行氩弧焊、CO2焊、埋弧焊、等离子弧焊、电阻焊等之一的焊接操作;

5.能控制和矫正焊接变形,能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

6.能选择低碳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之一的焊接工艺;

三、调研单位和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企业座谈和现场观摩的方法进行。走访了一些企业,主要是通过现场考察、领导座谈、提问等方式进行。同时对一些信息也进行了网络查询等方法获得相关信息,对今后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企业整体状况

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泉塘工业区

企业规模

约五万人

约3000人

企业文化

创建一流企业

造就一流人才

做出一流贡献

至诚无息,博厚悠远

岗位设置

焊接工(主要从事CO2气体保护焊)焊接检验员

焊接工艺员

焊接工(主要从事CO2气体保护焊)焊接检验员

人才要求

最注重

吃苦耐劳、不断学习的精神

吃苦耐劳精神

有上进心

对企业的认知度

其他

有职业资格证书、特种作业证

有职业资格证书、特种作业证

学历要求

中专以上

中专以上

有无校企合作意向

很乐意高校企合作,但对中职兴趣不大。

(二)企业的主要产品、主要工作岗位职责

三一集团主要是以“工程”为主题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主导产品为混凝土机械、筑路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非开挖施工设备、港口机械、风电设备等全系列产品。其中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械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泵车全面取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为国内首位,且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公司注册资本49.28亿元,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其混凝土机械产销量居全球市场第一,中大型塔式起重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1,环卫机械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1,工程起重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2位,而且,是全球产业链最为齐全的工程机械企业[1]。2010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508亿元,利税超过45亿元,员工26000多人。

他们的主要工作岗位职责有:销售,上门安装、调试,售后保修,维修。其中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职员的工作过程主要是焊接。

(三)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

典型工作

任务名称

焊接工艺员

典型

工作

任务

描述

1.工作任务简述

根据焊接结构图纸进行焊接工艺分析,确定工艺路线,进行工艺设计,编制焊接工艺文件工作任务的情形

1)工作任务说明

A、分析和研究工程项目钢结构产品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编制公司焊接工艺文件;

B、设计焊接工艺试验方案,并根据工艺试验结果修改和完善相关的焊接工艺标准;

C、及时解决公司生产现场的焊接技术难题,为公司钢结构产品的生产制造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参加单项工程项目的技术交底会,对生产过程中的焊接工艺标准、技术要点与生产部门以及公司的外分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D、参与公司的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技术开发工作,为公司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E、参与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突发质量事故,为制订相应的生产质量整改方案提供技术措施和专业建议;

F、编制焊工考试要领书,对焊工进行相关的上岗培训和技术业务培训,配合公司相关的资质维护工作及焊接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

2)涉及的业务领域

机械设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压力容器制造,造船等

工作过程

及方法

1.对产品或部件进行工艺分析

2.选择和确定焊接方法和工艺装备

3.拟定机焊接工艺路线

4.编制工艺文件

参考材料

1.焊接行业标准

2.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3.焊接工程师手册

劳动组织

1.班组之间的沟通(工具室、操作班组、安装班组等)

2.单独作业,团队合作

社会能力

1.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一定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创新意识

4.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独立制定计划与决策的能力

3.具有独立对实际工作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价的能力

4.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知识能力

1.掌握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一定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和机械制图知识;

3.熟悉与钢结构焊接质量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4.了解钢结构产品质量相关标准和规范,了解钢结构产品的生

产制造流程和工序;

5.能熟练使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能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

公司局域网;

6.能够借助工具阅读外文资料。

四、调研内容

1.了解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吻合的相关行业、企业的现状、用人需求及教学建议;

2.了解学生所从事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技能标准(包括工作职责)

3.了解毕业生或实习生的工作状况(包括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的适应性……);

五、调研后的资料分析

(一)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三一重工公司焊工来源结构分析:

高职及以上学历

5%

中职学历

10%

社会招聘

85%

焊接设备分析

焊条电弧焊

5%

CO2气体保护焊

50%

焊接机器人

45%

通过调研,发现以星沙为中心的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对焊接专业的需求非常巨大,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极为缺乏。而焊接专业中又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为主,占焊接量的85%以上。从事此项工种人员的学历具有多种层次,包括本科、专科及中专或职高。本科生虽然具有高学历,但动手能力较差,专业技能不过硬,流动性强,会逐渐选择更高层次的工作;专科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但他们仍会努力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中专或职高生,专业技能相对掌握较好,但个人的整体素质较差,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应加强学生的就业培训和指导,否则从长远的角度看,也将无法立足。

(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1.思想道德素质目标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2.业务素质目标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经过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岗位工作的能力。

通过调研,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各工业企业或单位,具有高中阶段文化基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六、对目前教学状况的分析

(一)专业定位

作为培养“蓝领”技术人员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不仅是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焊接专业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缺少特色”等现象,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不论是课程种类,还是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市场高速发展的步伐,不再适应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当今的市场需要细化工种,需要校企结合,将新技术、新工艺真正引入课堂教学,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的中等技术人才,不再使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我们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焊接专业,必须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程的设置,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要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使职业学校成为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起点。

(二)学制

三年制中专,两年校内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实习。

(三)课程体系及设置

1.公共基础课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其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限选)主要是本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焊工工艺等课程。

3.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生安全教育、焊接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实验教学、电工实训、专业技能训练等。学生必须参加全部实践活动。

(四)主要专业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图、金属学及热处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焊接电弧及弧焊方法、焊工工艺学、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无损检测、金属工艺学、焊接冶金学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为适应中职教育2+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应加强实际能力的培养。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安全教育、焊接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电工实训、专业技能训练。

七:专业改革意见与建议

通过调研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深入企业,与企业各层次员工交谈,现场观察,以及与各企业专业进行面对面座谈,仔细听取大家对中职教育建设的意见,认真总结各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反复思考,现在对焊接专业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概括如下:

1、教材建设系统

在教材建设中,我们主要在内容的设计上打破原有的学科教材的常规,充分考虑使用实践教学的要求,打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区分,以技能知识为中心,把相关的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融会进去。要求学生通过工作页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2、教学方式系统

教学方式是课程实施的渠道和工具。新的课程特征和内容要求有相应的方法与之相配套。在一系列行之有效地方法中比较突出的有四个方法:一是“小班化教学”。二是“五段教学法”,三是:STEP-BY-STEP的教学法,四是师生互动讨论时教学法,上述四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师配置系统

专业课教师是新型课程的实施者,传统的教师素质已经不适应以实践环境为主、任务为中心的教学,他们需要在技能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转型,在能力结构上具有“双师型”队伍的特征。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条渠道实现队伍建设的目标:一是校内培训。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和实训。三是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教学指导,带动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四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的探讨和交流。

4、校企合作系统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内涵,为学生提供一个遍布长株潭地区的实训基地,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构架系统,为工学结合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设施支持。

5人才培养系统

加强学生的做人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塌实肯干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和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等,全方位的加强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的合格中职毕业生。

焊接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通过服装市场调研, 进行知识点梳理, 把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市场中获取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达到基础知识的真正领会与实际运用。

在服装市场调研过程中, 学习运用问卷式、访谈式、观察法、资料法等调研方法, 通过调研方法总结得出所要调查的数据。

经过此次市场调研, 打破了以往的课堂学习, 把一体化教学运用到实处。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切身融入市场, 体验市场需求, 可以更好地完成具有市场价值的一系列毕业设计。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太古汇、天河城等, 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服装品牌进行调查。

三、指导市场调查过程

此次市场市场调查是为完成毕业设计课程, 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分为六个步骤:

(一) 组建小组, 布置任务, 明确任务要求。组建市场调查小组, 本次市场调查的工作任务是:根据自己所调查的服装品牌设计2015~2016年春夏/秋冬的潮流款式完成毕业设计。同时, 完成市场调查报告, 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 调查报告中要求列出每位组员的主要调查任务与完成情况、品牌风格与常用面料、消费者需求。根据教师的任务书安排, 本次市场调查须在2个月完成。

(二) 教师指导市场调查内容, 学生收集与整理信息。每组确定好自己所调查的服装品牌后, 教师会以组为单位讲解具体调查内容, 品牌介绍、品牌的市场定位、款式风格形象、产品结构、品牌分析、调查结论, 结论中需要写出毕业设计中所要借鉴的元素或将市场调查可以运用到自己设计上的方案。根据教师列出的信息提示学生收集信息, 对资料进行整理, 为后期毕业设计积累信息。

(三) 教师指导调查方式与技巧, 学生能提取市场调查中的关键性问题。本次调查根据教学计划分为学生外出进行市场调研和在实训场地对上一周每组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本次活动为2个月时间, 因此每次教师利用上课时间, 要求每组汇报上周调查的情况, 遇到的问题, 相互交流, 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市场调查实施情况, 解答学生市场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

(四) 根据服装市场调研, 制定绘制毕业设计效果图、款式图工作计划。根据每组调查品牌, 预测该品牌下一季春夏/秋冬的风格、款式、色彩、面料, 每组根据预测情况做出款式、面辅料展板, 列出具体工作计划。

(五) 按照服装市场调研的结果, 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绘制毕业设计效果图。每组按照工作计划, 对毕业设计效果图、款式图进行绘制。这一工作任务的完成, 是把时装画、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等基础课程融入毕业设计的创作中, 把市场调查总结的精华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 达到双剑合璧的效果。

(六) 调查结果分析与汇总, 展示、评价毕业设计效果图。本次调查的分析与汇总阶段, 各组学生完成市场调查阶段, 要求每组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并汇总, 运用到自己的毕业设计稿上, 最后以PPT的形式上交。

四、调查实践分析与结论

(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通过访谈法、判断法、观察记忆法、问卷调查法等市场调研方法, 来进行每组的调查计划。例如, 调查Dior服装品牌, 运用采访导购人员, 问卷调查和亲身试穿体验等调研方法。根据流行趋势对调研品牌进行服装风格款式、面料、色彩、消费人群的调研, 总结出自己的调研结果并记录下来, 根据记录的内容来设计, 这样的设计不仅具有当今的流行趋势又符合市场规律。

(二) 毕业设计可运用情况分析:在市场调研过程中, 可以认识并亲身体验不同国际服装品牌, 对其面料、款式、风格、色彩有新的认识, 不同于课堂中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把握风格设计。这种调研学习是将课堂中二维教学, 转换为立体的三维模式。对毕业设计款式选定更加立体, 颜色把握更加精准, 面料购买可以根据服装品牌中亲身试穿过的面料质感作为参考。通过服装市场调研, 对毕业设计的方案选定与款式把握, 让学生可以做的得心应手。

(三) 本人通过分析以上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

1.教学知识系统化学习。通过长达2个月的市场调研完成毕业设计, 整个调研活动按照一体化教学环节进行, 最终的调研目的是做出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创意性的毕业设计。

2.市场认知能力培养。这次调研不仅是完成一个任务、完成此次毕业设计,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认知能力, 对服装市场的敏感度。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可以把控品牌的风格、市场流行趋势、消费者需求三者的关系。

3.教学实践与企业需求能力的结合。现在的服装企业要求设计师的“原创”作品在市场上得到认可。通过学校的基础知识结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主动创造实践机会。技工学校的毕业生起点虽然不高, 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服装领域也是可以有所回报。

4.毕业设计检验市场调研成果。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把通过市场调研设计的服装制作成成衣, 在T型台上进行展示。经历过市场调研再设计的服装, 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

五、调查后记

焊接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 人才市场需求调研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进行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蔡炎武:2006:18)。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应紧跟市场要求作出适当调整。

1.调研背景

1.1调研目的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为提高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外贸方向)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拟改进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量缩小毕业生与市场要求之间的差距。

1.2调研思路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调研对象一为企业,以了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作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对象二为往届毕业生,主要是对在外贸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回访,以了解本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能否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2.调研结果

2.1 企业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企业共计16家,其中问卷调研13家,实地调研3家。从企业性质和规模来看,调研企业中,非外贸公司3家,国有企业5家,三资企业4家,私营企业4家;微型企业8家,小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5家,大型企业1家。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岗位需求方面,外贸企业对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的需求相对较高,各占38%;其次是管理人才,占19%。在对毕业生技能要求方面,69%的企业在英语技能方面的要求是毕业生在英语工作环境中进行英汉口译,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笔译和业务信函书写;在办公设备运用能力方面,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在综合能力排序方面,87.5%的企业将表达能力排在第一位,69%的企业将人际沟通能力排在第二位,44%的企业将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排在第三位。招聘时,企业对毕业生在综合素质和潜力等“软件”方面的要求高于文凭、证书等“硬件”。44%的企业看重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学历本科、大专皆可。而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最大的不足之处,75%的企业认为在于动手能力差,需提高实践能力;44%的企业反映毕业生知识面狭窄。参与调研的企业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除了英语之外,还应再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这样才更具有竞争力;从对二外的需求来看,依次为日语、法语和德语。

2.2 毕业生调研结果

毕业生调研主要是针对实践教学和课程设置两方面进行。本次回收有效答卷18份。参与问卷调查的18名毕业生中,有13人从事外贸工作。

从回收的问卷来看,80%的毕业生认为实践很重要。

对于校内实训,80%的毕业生认为校内实训效果不明显;56%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实训设施不能满足实践技能锻炼的需要;72%的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内容只有部分能反映专业发展状况,且专业老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另有38%的学生认为实训内容陈旧。

对于校外实习,56%的学生认为效果良好,但仅有22%的毕业生觉得受到实习单位的重视,61%的毕业生认为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培养,另有22%的毕业生认为未得到重视。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最实用的课程排序依次为:外贸函电与合同(78%),外贸知识(33%),口语(22%)。在意见和建议栏里,70%的毕业生提出增设实践类课程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仿真实践案例。

3. 调研结果分析

3.1本院商务英语(外贸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岗位定位正确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定位是培养能在外贸公司、涉外企业以及企事业涉外部门一线业务岗位和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基本与企业需求相符。

3.2课程设置结构合理

从企业调研结果和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本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合理。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集中在英语表达能力方面,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集中在与人相处和沟通能力方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开设的15门专业课中,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为1:2;英语表达相关课程有4门,课时数为384,约占专业课总课时数的31%。同时,为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专业开设了礼仪、口才等课程,并组织了多种课外活动。

4. 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意见

高职院作为联系毕业生和企业的纽带,有责任培养符合企业和市场要求的人才。综合本次调研结果分析,本专业需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1加强实训室建设,改进实践教学内容

加强实训室建设,更新实训软件,提高校内实训的仿真度,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学院已经通过本专业实训室报建计划,将在今年完成本专业实训室设备和软件的更新。

改进实践教学内容,由侧重英语技能的提高向英语和外贸技能两手抓转变。健全校外实习制度,加强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沟通。

4.2 加强深化校企合作

2013年本专业与四家外贸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聘请公司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为加深校企业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离不开提升师资水平。除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学生实践外,每年派遣实习指导老师随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获得行业工作经验,做好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蔡炎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杨文明.校企合作办高职: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张芬香.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中国技术装备,2010(12):95-96.

焊接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篇4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市场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加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按照劳动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加专业教师在2006年寒假和2007年暑假深入15家机加类企业,重点考察了船山机械厂、飞虹轴瓦厂、二个本地区的机械厂和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加行业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加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机械加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遂宁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遂宁市的机加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飞虹轴瓦更是发展迅速,现正在遂宁市扩大上千亩厂房,每年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遂宁市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业调研组走访调研了飞虹轴瓦、遂宁烟机厂、遂宁纺机、坤鼎汽车等企业,上述企业都是遂宁市机加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遂宁烟机厂企业员工近3000人,遂宁纺机厂企业员工近5000人,飞虹轴瓦企业员工超过万人,它们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约占企业员工的15%,管理人员约占5%,三家企业产品均生产各种重型机械和机加自动化产品,产品覆盖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福建等华南地区,由于企业善于管理,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因此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三家公司除了具有一批稳定的机械加工人员外,数控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飞虹轴瓦各种数控设备约有700多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15%,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1280人,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约1130多人;遂宁纺机厂各种数控设备约有140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12%,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180人,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约120多人;遂宁烟机厂各种数控设备约有160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14%,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170人,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约130多人;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两家公司颇为重视,他们在本行业内代表着制造业的精英。其它企业诸如坤鼎汽车、遂宁机械厂等企业都属于中小规模的机加产品制造企业,企业员工300-400人,技术人员平均占10%。这些企业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员在技术人员中所占的比重较

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加类企业,如三一重工、联盛(番禹)模具制造公司、广州风行模具厂、广州市华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深圳创维模具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加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遂宁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1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械产品制造加工;机加产品的组装、调试;机加设备的操作、维护;机加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加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床切削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加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企业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技工学校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加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加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床切削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床切削加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床切削加工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加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加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

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加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川中地区,周边崛起的力帆集团、飞虹轴瓦、遂宁烟机、遂宁纺机等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机械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床切削加工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

2、我国急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机加工、数控、模具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加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我省机加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力帆集团、飞虹轴瓦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床切削加工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加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加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加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加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加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床切削加工,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床切削加工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车工、焊工、数控、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并有一个机加构件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机加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及线切割实训室:配置车、铣、线切割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

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加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车工实训教材»、«钳工实训教材»、«焊工实训教材»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

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加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删除原来的“理论力学”、“工厂供电”、等课程,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等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加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工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加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已引起机加制造业、机械工业部门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专业市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5

根据镇政府2012年3月对有关镇属公司进行机构调整,原镇商投公司撤并后,对专业市场的管理由镇经贸办委托XX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有效管理。按照我镇建设“北虹商务新市镇”目标要求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体要求,江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在镇经贸办的指导和安排下,对全镇专业市场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按照“加强管理、安全运营、提升效益、推动发展”的方针,提出了规范和壮大专业市场的具体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业市场现状

公司于3月份开始对全镇的专业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和认真梳理,到目前为止,江桥镇专业市场有13家。总占地516亩。2011年完成入库税收1727.70万元,项目注册15户,注册资金800万元,2012年截止11月,完成入库税收1399.96万元,项目注册 18户,注册资金 1070万元。13家专业市场因产权、性质、规模和管理等情况比较复杂,导致市场的经营状况多种多样。

第一类是比较成熟的市场:这类市场不多,经营管理相对较好,发展意识相对较强,运作机制相对比较规范。例如:XX机电市场,占地77亩,能积极的配合政府工作,对市场内经营户在地注册、在地纳税等工作做得比较好,2011年完

成税收713.18万元,2012年预计可完成税收700万元,占整个专业市场税收的36.4%左右。XX工程机械配套市场,2011年完成税收 527.25 万元,预计2012年完成税收 550万元,占整个专业市场税收的29%左右。

第二类是欠规范的市场:这类市场的规模不算小,管理情况还可以,经营状况比较正常,但效益不好,对地方贡献不大,有些市场虽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但缺乏规范统一管理,显得无序、分散、混乱,多年来对地方几乎是零税收。例如:XX陶瓷批发市场,市场开业至今已三年有余,但是注册企业几乎为零,市场经营状况不佳,面临转型和停业。

第三类是新建立的市场:有个别专业市场建立周期很长,迟迟不能投入经营,还有得在筹建当中,所以见效慢,产生效益还有一段时间。例如:XXXX市场、XX汽车用品市场。

第四类是无法管理的市场:有些市场的房屋和土地产权不属于江桥镇,这类市场把房屋和土地出租给经营者,建立所谓的市场,出租单位只收取资金,不参与管理。例如:XXX装饰市场和XX粮油批发市场,土地房屋属于国有性质,这类市场对地方政府税收贡献不大,反而带来了社会治安、安全管理、用水用电、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专业市场线长面广,分布较散,点多店小,缺少亮点,对地方税收贡献不大,与“北虹商务新市镇”建设“丰”字新走廊的功能定位相比较,存在相当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布局不尽合理。从目前已有的市场来看,XX路8号桥到9号桥之间,以嘉莲华、新世界国际商业广场为中心的商业业态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消费购物的商业圈。但以XX路9号桥到11号桥,将近2公里的距离当中,林林总总地开设了几个市场,包括机械、建材、二手机电、家具、汽车用品等,没有一个标准的区域,故形不成市场的氛围,有些市场破烂不堪,跟XX商贸带应有的整体形象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2、有些市场在经营观念上和地方发展存在一些偏差,不顾整体和全局的利益,出租摊位或门面来回笼资本,达到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入驻经营户的办证及纳税问题,导致大量无证经营现象存在,特别是对专业市场要求在地注册、在地纳税等事宜。镇经贸办与XX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效果不理想,有些市场纯粹是一种应付状态,因为现在还没有一个较完善的考核机制来约束市场。

3、产出效益低下。全镇的专业市场总占地516亩左右,2011年完成税收1727.70万元,平均亩产税收3.34万元左右。

如:税收占比例较大的,XX二手机电市场和XX工程机械配套市场。2011年税收达713.18万元和527.25万元,土地面积分别为77亩和75.5亩,每亩产税也只有9.26万元和6.98万元左右,离政府要求的市场亩产产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

4、税源流失原因。按照全镇专业市场的经营规模,即使是一般的经营水平,也完全可以实现税收的一定规模,而2011年实际完成只有1727.70万元左右。原因:一是许多市场经营户在地注册、在地纳税的意识不强。二是市场的经营没有进入正常、规范的阶段。三是政策的制约导致大量的税源外流。四是大量的无证经营,无税可收,并且还冲击整个市场。

三、相应对策

近年来,我镇根据XXX区对南部板块的功能定位,按照“商贸XX,物流XX,居住XX”的功能定位和随着XX枢纽港和轨道13号线等重大工程建设,也给专业市场品味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具体抓好“三个强化”“三个完善”。对现有的专业市场进行治理整顿,强化管理和规范引导,逐步提高它们的综合品味和税收贡献率。

一是强化登记管理。对所有的市场管理方,商铺承包(租赁)经营方,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清理。凡是按规定没有进行注册登记的,一律按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注册登记和办

理营业执照,否则按照相关法律给予吊销执照、勒令停业等处罚。

二是强化税收征管。结合注册登记的地毯式清理,同时对所有的市场管理方商铺承包(租赁)经营方的纳税情况也要进行拉网式清理,并逐一进行税收登记和造册,凡是偷漏税的建议按相关要求补税,拒不合作、态度恶劣、数额巨大的,严格按照税务法给予罚款等相惩处。对于无法管的市场要和市场的土地、房屋等资源的专权部门加强联系,商榷建立联合管理机制和权益分成机制。

三是强化市场改进。对于管理比较规范,效益比较良好,运行比较正常的市场,要进一步加以规范管理,积极和支持进行改造和升级。对于欠规范的市场要重点加大“逼税、挖税”力度,力争消灭纳税空点。对于低档次、低效益、低规模的市场,要从新进行调查和研究,有提升潜力空间的应给予支持,对没有前途的可以考虑适时予以淘汰。

一是完善交通服务。要以XXX枢纽港建设为契机,继续积极配合市、区全力推进轨道交通13号线建设,协调推进XX高架及XXX西路交互通道、XX路西延伸段工程建设和加速推进XX路改造和临兆路贯通,使XX地区的交通对内连得起来,对外接得上来。

二是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加强市场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保障,要建立管理、监督、执法、协调、服务、招商、投

资、考核等健全的考核机制和制度。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和工商、税务、公安等执法部门及XX经济发展公司参加的专业市场“大联勤”工作,来加强市场管理建立良好机制,突出市场效益。

三是完善专业市场的扶持政策。建议政府重新制定扶持奖励政策,制定亩均产税标准,超出部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如市场达不到亩均产税标准,则要求其补偿缺少的部分,或收回一部分土地使用权或增加土地使用费。这样不仅使土地资源产出率达到最大化,地方政府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XXXXX发展有限公司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篇6

—市场调研报告

学院:经管学院

班级:会计08-

1姓名:

学号: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

会计专业是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本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研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

二、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一)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普通会计技能的专业人员已开始无法适应快捷的企业发展,而具有“管理型”的会计人才却属于极度紧缺的人才行列。

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应届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及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事实说明,应届毕业生尽管在开始时在应聘会计、审计等岗位时有一些弱势,但发展的机会客观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核算工作干起,摆正心态,准确定位,工作几年后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了,毕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二)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

新增企业数是越来越多,国家的总体投资规模是越来越大,可是各媒体招聘会计人员的数量就这么几个?其实深入观察不难发现,初级会计人员太多了,连年饱和。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再加上一般会计人员企业一般通过内部员工推荐,所以人才市招聘的数量就更少了。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

(三)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会计工作是实践知识的应用,因此,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例如金融、证券等知识。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能力要求如下: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相应的,应注重对理论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情况千差万别,自然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具体方法,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光靠输血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造血的功能。

三、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一)会计专业方向分析

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就业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银行业、饮食业、酒店宾馆业等归纳这些行业的会计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盈利性企业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非盈利性单位)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工作;三是盈利性企业对外经营性的会计工作,这主要表现在银行业。由此应该将会计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银行会计。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绝大部分知识能力被企业会计内容覆盖,技能方面与企业会计没有区别,所以决定去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专门化方向。最近的从财经网和一些相关的报道中了解到,现在社会上很缺乏资产评估方面的人才,由此最后确定,会计专业开设企业会计、银行会计和资产评估师三个方向,其中企业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小企业会计,银行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银行柜面出纳,资产评估师重心是大专会计班的考证。

会计专业这三个专门化方向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在会计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两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业务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企业会计主要是内部管理方面的核算,银行会计主要是对外经营业务方面的核算,资产评估师要求执业人员既具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又具有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这些共同点所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依据,而其不同点将成为专门化方向课程的依据。

(二)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本次调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银行系统会计人员的工作项目主要有:出纳、审计、总账、报表、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核算、往来结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银行柜面出纳、银行信贷、银行结算、统计等,这些工作项目形成会计专业对应的基本职业岗位群

浅析高职专业设置前的市场调研 篇7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专业建设还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需求,专业设置还是显得比较滞后。

1 专业设置的原则

高职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开放性,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以经济发展方向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前瞻性专业。高职专业设置应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在专业设置之前,要按照科学性原则,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学校的软件和硬件条件,考虑设置专业能否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否有师资力量进行该专业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教学设施及配套管理等来保证实践活动。毕业生的能力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应用能力。专业设置要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的标准,名称规范,内涵明确,外延科学清晰,课程结构合理。要考虑是否经济合理,效益是否最佳。

1.2 适用社会经济需求原则

高职专业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1]。高职专业设置应本着服务社会经济、区域经济原则,关注经济发展方向,对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进行分析。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类别、数量和质量的具体要求,建设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通过较长的办学积累,办出特色,形成收效期长、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专业。同时着眼于全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办具有前瞻性的专业,保持高职院校的竞争优势。

1.3 符合市场需求原则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面向市场的特征。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面向人才市场,以实际需要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一组相关职业岗位设置专业。对市场人才供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需岗位工作的技术人才数量,将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需求。

2 高职建立前瞻性专业的市场调研信息获取途径

高职专业设置要体现前瞻性,就必须紧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紧跟科技发展脚步,做足市场调研的功夫。目前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做了一些调研,但信息获取途径单一,所获信息较为滞后。在设置专业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2.1 深入研读国家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一个国家要使经济在较长时期内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制定较长的经济发展规划。这是国家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蓝图,指出了市场人才的需求状况。在我国“五年规划”里绝大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而且具体指出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如“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讲到:“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光电通信、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建设软件、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地,推动形成光电子产业链。”[2]这一段论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此为出发点,设置诸如光电通讯、微电子技术等专业必能在专业建设上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列。专业设置要寻找前瞻性,就必须深入解读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及时掌握未来经济发展动向。

2.2 认真解读地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高职院校要形成稳定的专业,必须走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的道路。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积淀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只能通过解读地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来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中有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中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渭北果业基地、陕南绿色产业基地等内容,对其进行行业和职业上的解析,就能发现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我省的人才需求状况,以此设置专业,就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了,设置的专业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2.3 紧紧抓住行业发展的趋势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对人才的要求变化频繁,容易造成高职院校设置“昙花专业”。这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紧紧抓住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例如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对数字化的要求很高,特别是网域测量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量测技术对数字化要求更高。针对这一趋势设置电力数字化类的专业,培养掌握电力数字化知识,具备操作数字化电力生产设备、数字化电力输电配电设备等技能人才,完全符合电力行业发展的需要。只有抓住行业发展趋势设专业,才能掌握人才培养的前沿信息。

2.4 深度研究经济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的需求变化状况

经济科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具有代表性,他们的人才需求状况反应了未来世界人才需求的趋势,这也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的一个风向标。例如工业发达国家制定法规、投入资金、培育环保技术人才、开展环保科学研究、谋求人与自然协调、人与生物共处、保护环境清洁和维护地球生态的平衡,使得环保技术人才供不应求。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环保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国极度匮乏的人才之一。密切关注经济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需求状况,深度研究,对高职专业的设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5 密切关注国家颁布的新职业新工种名录

新职业新工种名录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新职业种类而编制的职业工种目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职业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未来职业需求趋势,给出了某一类人才将在一个较长时期成为“稀缺资源”。密切关注这个名录中每年新增的工种,对之进行解析,就能发现专业设置的新方向。

总之,高职专业的设置必须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认真研读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抓住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密切注视出现的新工种和新职业,才能真正以市场为导向,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前瞻性。

摘要:高职院校要设置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本文在阐述专业设置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专业设置的市场调研途径,对专业设置中市场调研的信息获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前瞻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与改革的若干意见[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综合分析 篇8

【关键词】焊接;教学;改革

一、引言

焊接是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采用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的方法,用或不用填料,使工件达到原子间结合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焊接是现代制造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我国成为制造大國的关键技术。焊接作为—门独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中,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全长约4300公里的输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数量竟达35万个以上,整个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万5千公里。国家大剧院一共用了6700吨钢材,焊缝长达100公里,如果不算已经焊好的预制件,就现场焊缝加起来也有35公里长,需要100多名优秀的焊工,耗用87吨焊条。北京奥运会鸟巢用的钢材11万吨,焊缝长达320公里,所用的焊条20100吨,可以足足绕地球赤道三圈。并且,每条焊缝都刻有施焊人员的名字。离开焊接,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完成这样的工程[1]。

“电焊工”职业在国外的发展状况是专业化程度高,而操作日趋简便化、自动化、一体化,这是与国外电焊技术高度发展相对应的。国外普遍采用自动电焊设备,其自动化程度及控制精度高,焊接质量稳定。这就要求电焊工不但要掌握电焊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能使用和操作各类先进、精密的电焊设备和控制、检测仪器。因此,电焊工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系统和全面的培训、教育,才能胜任电焊岗位的工作。

二、焊接专业现况

目前,国内开办焊接专业的职业院校不少,但是毕业生数量与质量与用工市场要求脱钩。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用组词形容:“博而不精、老而不新”。我校焊接教学主要依托是机电类专业基础上,主要是以SMAW(手焊)为主,GMAW(二保焊)少量,GTAW(氩弧焊),SAW(埋弧焊),RT、PT、UT、MT(检测)等相关焊接知识技能则略微讲解或省掉。焊接专业作为独立学科,涉及到电子,冶金,材料学,力学等知识,有点难度。教学上,没有鲜明的目标和特色,不能凸显职业性和先进性。我校焊接实训的场地在工程训练中心里,经过了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总体上迈向现代化。拥有手弧焊设备及其他焊接设备若干,能够满足实训要求。实训课题多以点焊,平敷焊,角焊,立焊等手弧焊为主。手弧焊接操作时产生强光和高热,并伴随着飞溅、烟尘、噪声,焊接训练种类单一,实训过程枯燥拥挤,空气污浊。造成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排斥。

三、焊接专业建设发展构想

(一)教-练-做

焊接专业学习要一直体现工作环节过程为主题思想,以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和产品制造的主体,以钢结构,船舶,压力容器等为载体,以生产实例为实据。对教案进行改革,例如管管接头焊接实训任务,可以以北京鸟巢建造实例为依托,进行教学展开,通过PPT,视频等媒体介绍,以鸟巢的管管连接缝口工艺要求,进行教学任务安排,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笔,提出想法,规划施焊各个环节,以一到二周进行前期准备,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老师示范表演管管焊接技巧,最后学生自己动手做。从下料、装配、清理飞溅、焊接、检验等环节逐条推进。穿插其他辅助课题,做到教学新颖,灵活,提高学生自主创造力[2]。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高等院校的学生近几年为什么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呢?因为他们的特点是理论知识强,而动手能力比较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要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了解到,学习焊接技术的目的,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应对市场的需要,工作后面对的技术要求到底如何?这时候可以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凸现教学效果;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生产出质量要求的产品来体现学习的结果,评价学习的效果,就好象用模拟的演习来检验士兵的训练状况一样;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显现出来了,为了完成任务,学生自己就会主动思考,想方设法把任务很好地完成,从而达到掌握所需技术的要求;“校企合作”意味着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有机联系,凸现学校培养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会更好;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培养什么。

(三)建立高水准,功能现代化的实训场地

我中心现有焊接设备以SMAW焊为主,SAW、MAG焊、无损检测、自动切割等都没有开展,设备单一。增加一些代表当今更先进焊接作业的设备,仪器等,初步达到焊工培训站的资质,为今后承接省市、国家级焊接比赛、培训做铺垫。综合来讲:规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规范地焊接实训场地能增加学生和用工单位的信任感。

(四)建设“专-精-尖”的双师型焊接教师团队

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形成“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认定,管理长效机制。根据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适应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教师到高级学府深造、学习,打造全面,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焊接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到企业参观新型产品的焊接生产,建造检验过程。增加教师的阅历和经验,着力提升教师讲课过程中的焊接语言的张力,丰富教师的焊接知识眼界,充实专业底子的内涵。

(五)转变思想,做好现在,着眼远期规划

目前国际经济处于敏感时期,国内制造业深受影响,以前用工单位找上门来要人到现今焊接专业大幅萎缩,焊接班不能组班,都显示外部经济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对招生分配的影响。学校要走出去,找市场,找门路,参加毕业招聘会,到市场中找出路。焊接是一门复杂的独立综合型学科,有自身特点和环境要求。学习训练成本较高,对比其他专业的零成本,低成本,轻松,舒适的训练环境。焊接专业必须从自动化,智能化等焊接方法上着手,改变脏、苦、累的感观;通过讲述焊接这门技术不可替代的专业特点,改变传统的工作感观。

在工业化最发达的美国,焊接被视为“美国制造业的命脉,而且是美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根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工业产品的制造已经无法离开焊接技术的使用。

在中国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哪个没有采用焊接?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全长约4300公里的输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数量竟达35万个以上,整个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万5千公里。没有焊接,无法想象。

在进入21世纪的前夕,美国焊接学会(AWS)曾组织权威专家讨论、制定了美国今后20年焊接工业的发展战略。其分析报告对焊接未来做了如下预测:在2020年,焊接仍将是金属和其他工程材料连接的优选方法。美国工业界将依靠其在连接技术、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方面的领先优势,成为这些性价比高、性能优越产品的世界主导。

由此不难看出:焊接在未来的工业经济中不仅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且还将对产品质量、企业的制造能力及其竞争力产生更大的影响。焊接专业现今发展受到成本、环境、国内用工条件制约,暂时还没有走上一条理性的合理发展道路,需要各级领导和焊接老师的支持和努力;要从现在抓起。

四、结语

为了进一步推广我中心的焊接专业发展,我们还要从质量办学,拓展就业渠道,规范培训环境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中部崛起,必将建立在技术型制造上面,未来的焊接专业的发展,依托在质量办学,特色培养人才。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黄海.焊接专业建设报告[J].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校刊,2007(4):25-28.

[2]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7-49.

上一篇:猪生产学大纲下一篇:我的好老师的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