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和米的教学设计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厘米和米的教学设计(推荐4篇)

厘米和米的教学设计 篇1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2、看一看。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从0到2之间是多少?2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0到5之间是几厘米?0到10之间呢?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

3、画一画。让学生在纸上画出1厘米、几厘米,直观感知1厘米和几厘米。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到:长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4、剪一剪。让学生用吸管剪出1厘米,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然后问学生:你怎么能肯定你剪的就是1厘米?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尺子量出1厘米。那么,怎样测量呢?请一名学生演示测量过程,明确测量的方法。

5、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7、比一比。让学生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建立起长度表象。知道 2厘米里有2个1厘米,进而明确几厘米里有几个长度单位。

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猜、看、画、剪、量、找、比等环节,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并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抓住联系,认识“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厘米”学习“米”。

1、找关系。学习了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然后让学生把10张10厘米的学具条排成一排,使学生认识:这是100厘米。再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学具中找出 和100厘米同样长的尺子。学生会很自然地找到米尺或者 1米的皮尺,从而引出单位“米”。接着问学生:比较两者,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米=100厘米的结论。

2、认识1米。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或者皮尺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米有多高,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3、估量。让学生利用刚刚建立的表象,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

(三)利用比较,深化认识。

让学生对照板书或者手中的学具想一想:为什么数据都是1,它们的长度却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单位不同引起长度的不同。使学生知道:“米”和“厘米”大小不同,“米”是高级单位,“厘米”是低级单位。测量较长的距离时用“米”做单位,测量较短的距离时用“厘米”做单位。从而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用法。

1.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

2.通过联想和比较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3.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篇2

在集体备课和研课的时候,厘米和米是最易接受的,对孩子来说不难。但是在教学中高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于是在教学中我采取慢进入的方式。所有的知识接受都需要过程,对于建立1厘米的表象找到标准: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每节课进行复习巩固,通过了两三节课的强化,发现很多孩子能够很快速的比划出1厘米长度。

对于米的教学采用活泼的课堂方式:制造矛盾冲突,探索米的长度。

1.师生比赛,引出米

师:请一位同学用直尺来测量黑板的长度(示范当直尺测量不够了如何接着量),我等到同学量到黑板中间的时候再量,让一让你们,好不好?(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然后侯同学量的很认真,我用米尺量,我三下五除二就率先完成了。同学们都说老师欺负了侯同学,我就倍感委屈的发问:怎么欺负他了?

同学们热情高涨,呼之欲出的理由,生说老师拿的尺子长,侯同学直尺短,不公平。反复追问几次,全班达成共识:尺子的长短不一样。

师:如果让你们选,你们用哪个?

生:长一点的。

总结:直尺是用来量短一点的物体,长的就不方便了,我们需要找更长一点的尺子:米尺。今天来学习认识米。

2.建立1米表象,估测实物

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认真观察长度,找到实物

我发现,当孩子找到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时非常感兴趣,都具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渗入数学文化,找到感兴趣的,快乐的学习。

两个环节的节选,对本节课深有领悟:在课堂上孩子的积极性不高,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精准到每句和学生的对话及过渡语。而这样巧教的功夫如何更快得到,通过大家的视频找到适合教材、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就能提高很多,和名师对接,能找到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和数学上的准确用语,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对以后的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习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感知1厘米大约有多长。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厘米的意识。教具学具准备:直尺 铅笔 书本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熊猫开店的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学生讨论,你能不能帮助一下他们?(感受到统一测量标准在解决时机生活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新授:

(一)量一量:量数学书的一条边,那我们怎么办呢?(用尺子量)

(二)初步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学生说说你都认识尺子上的什么?

教师对学生不认识的加以讲解,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2、用手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

3、在尺子上比一比,你手指的哪部分大约宽是1厘米。(小组同学互相量一量)

4、说一说:请你估计一下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1cm是1厘米

(三)测量物体长度(小组):

1、任意拿出一根铅笔,你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小组同学互相估计一下)

2、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铅笔的实际长度,并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小组同学一起操作)

3、想一想:你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怎样测量?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一)填一填:

(二)量一量,填一填:量自己手掌的宽,一叉的长,一只臂的长。(小组合作完成)

(三)估测:

请你想办法估计一下你的数学练习册的长和宽。你用什么办法估计的?(选择我们身上的测量工具)说说,请你再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他们之间的误差。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课间量自己的课桌椅的长 宽 高

回到家中测量自己家中电视的实际高度,并积累几种家电的实际长度或宽度。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cm: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

5、生活举例。

(1)(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们组来说一说?哪组有补充?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 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2、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五、当堂达标

量一量:书桌()cm 铅笔()cm 橡皮()cm 新华字典()cm

六、总结评价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课本95页,必做题:1、2、4题,选做题: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请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长度

1、仔细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讨论:1米=10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三、用米测量和估测

1、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

2、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

3、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开放性问题

一张床长2()一枝冰糕长12()小明的鞋子长23()一棵大树高5()一列火车长75()一座楼高20()一本练习本大约长()厘米 教室的门高大约是()米

六、当堂达标

1、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黑板的长是()米()厘米

2、教室的高大约有()米 教室的长大约有()米 教室的宽大约有()米

七、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八、作业布置

课本98页,必做题:

上一篇:铁路工程冬季施工规范下一篇:《练习二》优秀教学设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