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心得教师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国教育大会心得教师(共12篇)

全国教育大会心得教师 篇1

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曾赞美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等对学生发展起引导作用。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专业地位理应得到提高,享受到等同于社会复杂劳动者应有的待遇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师经济地位的重视。但现实生活中,教师群体庞大、地方财力有限、政府努力程度不够,教师的经济地位未达到合理水平。

全国教育大会心得教师 篇2

本次宣讲活动由海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联合组织在全省教育系统范围内开展, 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激励广大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树立教师良好职业形象, 进一步加强我省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促进全省教育科学发展。

报告会上, 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教师陶海林、儋州市兰洋镇中心学校番打小学教师王金花、海南中学教师柳海英、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教师郭奇峰等四位全国模范教师分别做了先进事迹报告。平凡之中显伟大, 简朴之中见真情, 报告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使与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接受了一次心灵的净化。报告团团长、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龙文希在会上还做了精彩点评。

全国教育大会心得教师 篇3

新华网总裁田舒斌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移动互联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网课、学习软件、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微课、文库等等一系列新的学习方式,为互联网教育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创造了条件,学习形式也正在从课堂内的师传身教的单一模式迈向“时时可学习、处处可学习”的全媒体教育模式。

当前在线教育的学习方式、路径、习惯等均和传统教育不同,线下内容搬至线上的网校模式已经被证明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由于長期以来在线教育的内容开发能力薄弱,兼具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素质的人才匮乏,加上教育资源的分散性明显,内容开发已经成了制约在线教育发展的瓶颈,在线教育平台的模式探索成为关键。随着新华网等更多相关方的加入,国内在线教育的格局将迎来新变化。会上,新华网在线教育与合作伙伴举行了签约仪式。

全国教育大会心得教师 篇4

20全国教师发展大会指出教育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死读书”现象一直存在,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存在很大的弊端。国家未来真正的栋梁之才,不仅要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要拥有健康的体魄,端正的思想,优秀的实践能力等等,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关键。2)教学和研究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目前的环境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教师和研究人员们面临各方面压力和障碍,无法潜心教学和做学术研究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同时也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难以吸引真正的优秀人才。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培养水平,因此也是重中之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明确了教育的战略地位,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党的使命,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一是尊师重教,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当今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强化队伍,是发展教育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实力,要忠于职守,勇于创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善工作不足,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路人。三是重视教育。重视教育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这要求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强国。

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心得体会 篇5

我认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培养人的问题时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为我们培养‘95后’‘00后’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指明了方向。

全国教师发展大会观后感学习心得 篇6

全国教师发展大会观后感学习心得1

古往今来,礼仪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孔子曰:礼,敬也。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仪即表现。形于外,成于式。教师礼仪即教师尊重自己,尊重学生的规范的表现形式。

看了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光盘之后,我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具备更多的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教师的礼仪必须规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之一,我们的音容笑貌、举止文明,衣着发式无形中都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在的美,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金教授主要从教师的师德、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装饰、教师的仪表、教师的课堂礼仪、教师的校园礼仪等几个方面来谈教师礼仪。礼仪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需要善解人意,摆正位置,在交往中以对方为中心。摆正位置,不仅仅是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还有学生的位置。金教授说在社交礼仪中交往是以对方为主的,例如吃饭:你请某君吃饭就不能光点自己爱吃的饭菜,首先应先考虑对方的口味,否则就失去这顿饭的意义了。现代教育教学中强调教师和学生平等,当然在人格上是必须的。但是毕竟教师注重的是教,学生注重的是学,所以现代教育要求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完善自己。

1、师德

金教授认为一个有合格的教师必须是具备四大方面:师德、师资、师表、师心。其中,师德是首要的要求。一个有师德的教师必须是善解人意,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在交往中以对方为中心的,能够容人、容事、容不同的学科、容不同的学校要求、容不同的学生。今后我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师德,摆正教师与社会不同层面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严于律己,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

2、形象。

教师要有真知,有广博的知识,爱护学生、要有正义感,注意教师的教养与形体给学生的整体感觉。今后在着装和修饰自己还要特别注重,特别是在校园里,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穿着大方得体,干净整齐。举止方面,我认为应该从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方面来要求自己。在我看来,教师仅仅注重了自己的着装,但是在坐、立、行方面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看的。所以,我今后要求自己坐就坐正,站就站直,走就走稳。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

3、语言。

语言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生动,要讲普通话,要讲文明话,要有现代感,要有礼貌,而且声音要美,语言要美。在教学中我会努力运用语言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拨动学生的上进心,把知识和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知晓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后,再指导其行为,以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4、礼仪。

金教授讲了课堂礼仪和校园礼仪两大方面。教师应该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的尊重,从而给学生良好的影响。在课堂讲授中应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符合教学目标,有方法地指导学生,注意课堂互动。在校园里,要努力做好四个一工程,即:一张笑脸、一声致谢、一声问候、一句道歉。努力为学生做表率,从而体现教师的示范性和率先性。其实这是待人接物的礼仪之基本,不管在哪里,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身教重于言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个尊重自己,尊重学生的老师。

全国教师发展大会观后感学习心得2

这学期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如何定位。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自己该怎样来完善自己的责任,因为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们,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不过想要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小到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们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全国教师发展大会观后感学习心得3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必须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幼儿今天知道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要求选择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通过调动幼儿积极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积极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形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择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能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全国教师发展大会观后感学习心得4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全国教师发展大会观后感学习心得5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能注入自己的智慧火花。

我在学校的图书馆借到了这本书,仔细的看了看,本书中讲述了教师的多种课前准备及创设积极课堂环境与氛围的具体应用方法,并以一些名师的真实课例来展示他们精彩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本书在“教师的仪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让你的讲授语言妙趣横生”等章节里,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对待活泼可爱和好学求知的孩子,一定要注意呵护他们的灵性,开发他们的潜质,这方面做得好,教育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还明确指出了把育人变得容易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理解与交流。对此,我们有些教师却没有认识,对他们旺盛的精力、活跃的思想和对新事物的种种好奇,常常以“不要捣乱”或“你应该……”等冰冷语言来约束。其实如何上好课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师生间很好地交流与沟通。书中想传达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快乐轻松地成长,并获得较强的生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爱心要由耐心、细心来体现,把学生当作朋友,给学生以自信、自尊,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真切地感悟老师的良苦用心,由“要他学”变成“他要学”。这样,学习效果会提高,成果会不求而得,而身心健康的学生,其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得到充分发展,智慧潜能会得到尝试挖掘,那么,一个人见人爱且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尽显才能。

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绝不能做“腹中空的竹笋,而要做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松树”,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全国教育大会心得教师 篇7

一、由一节展示课带来的启发

2016年6月18日,在山东省曲阜市举办了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以及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相互学习、交流、观摩,收获颇丰。而本次大会最为精彩的部分莫过于现场体育展示课部分,在现场展示课中,上现场观摩教师和专家们无一不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正在这些青年教师身上慢慢发生着质变,这一质变,代表着体育课堂教学新的生命力以及新的发展走向。本次大会展示课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新式足球教学示范课,结合从德国进口的现代化足球教学器材,完全颠覆了传统足球课堂的形式与理念,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课堂体验。

笔者认为这堂课的三项特殊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硬件环境的特殊性。这堂足球展示课首次运用了新型的足球教学器材,该器材设计思路来源于德国,整套器材结合了运球、射门、传球等基本的足球运动动作需求,专门设计了可动式互动教具,不再是过去点、桩、架、网的单调组合,除了动作学习的整体要求之外,更添加了具有挑战性的精度要求。在训练射门或者传球的板上开出了大小、高度不一的洞,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高难度的球洞,假设高难度的球洞能够得到更高分数,那么在组队对抗的时候无形之中便增加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器材等硬件的创新是这堂足球课的突破点之一,现代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思维和科技的发展,为什么国内的大部分体育课仍难以摆脱传统形式,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缺少对新器材的开发和应用。

第二,教学形式的特殊性。这堂足球展示课在新器材的配合下,采用实战对抗的形式授课,在经过简单的技术动作与规则的指导后,通过实战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技巧和知识。这一点大大区别于传统的足球体育课堂教学,学生没有人手一球,没有列队造型,没有动作反复,在实战过程中教师通过场外提问指出学生动作的不足或者需要纠正的点,学生在对抗过程当中自行修正,而其他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学习“预习”接下来要进行的对抗。看到其他学生在场中愉快地竞技,自己也会跃跃欲试,使得教学效率显著提升。体育的本质就是“玩”,这一点在一些体育教育发达国家非常流行,这也就是为何国外体育课堂那么活跃。这里的“玩”并不是散漫地“玩”,而是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有目标、有指向性地去“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一堂课下来,或许学生不能将动作技术熟练运用,但也明白了该动作的应用方式和应用环境,更重要的,便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了解并实际参与了一场正式的足球对抗,“学会了如何比赛”也是这节课的有效成果之一。

第三,教学思路的特殊性。首先是教学内容实用化。将动作技巧或者体育知识上升到实际应用的领域,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在课堂中的实践则加快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速度。不仅仅针对这一堂足球课,同样的思路可以延伸到各个教学单元与教学项目中去。其次是活动时间扩大化。在这节课的课时分配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占了绝大比重。体育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动起来的才是好的体育课。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够体会到体育的乐趣,才会喜欢上体育课;只有动起来,学生的身体能力才会得到锻炼,才会得到切实地加强;只有动起来,才是体育课堂应该有的面貌。最后,是教学设计创新化。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素质,就是“创新”。而“创新”是打破旧“传统”唯一有力且可靠的武器,“创新”来源于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来源于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发展,培养多元化综合型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无疑对当下中国体育教育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事业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引领者。将“创新”思维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当中,相信会出现许多像这堂足球展示课一样优秀的教学案例,也会给其他体育教育工作者新的启发。

二、思考

在中国,对于体育课的定义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以及健康保健基础知识、基本体育技术及体育技能,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教学活动。从这项定义中,“技能”“技术”等关键词出现了多次,可见“技能”“技术”是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体育课等同于体育技能学习课呢?相信绝大多数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会否认这一说法,只不过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难免会更倾向于体育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其他部分,例如,体育活动、体育素质的教学等,如何权衡好体育技能教学在体育课中的比重,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们一直致力研究探讨的问题。

在上述问题背景下,我们才会有体育课程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将体育教育教学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从2001年起,中国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改革的浪潮下逐渐产生积极性转变,“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慢慢地深入人心,体现中国体育素质教育思想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课程目标普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也开始注重联系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学方式方法上也逐步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具备激励作用和发展功能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新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得到充分落实,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态度和行为也发生了积极变化等。这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果,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那么,体育技能教学对于体育课究竟有着何种意义?笔者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课不应等同于体育技能学习课,而是需要在体育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和集体人格的培育。

目前,对于青少年体育活动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这样的现状,那么对于体育常识和知识的培养又如何呢?根据对多所重点中学体育课的暗访中发现,学生(普遍以男生居多)经常热衷于进行球类活动,篮球可以说是热门活动中最为突出的一项,可是绝大多数初中男生对于篮球具体的规则并不是那么清楚,带球走步、二次运球等状况屡见不鲜,三步上篮变成了四步上篮,即便有的学生对规则了解得更多一些,指出了对手的犯规动作,却因为对手的不明不白或者理所当然变得不自信,甚至怀疑自己认识的规则是否正确。不过这样的情况会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及学生个人知识面的增加而有所改善。

在体育教学中想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切实掌握教学目标是比较困难的,加上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认知能力水平都不尽相同,同样的内容教授下去可能一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就不能掌握。当出现类似这样“两极分化”的情况时,身为体育教师应当思考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有的学生却学得不好、学得慢。学生个人的先天条件是一方面,但那绝对不是唯一方面,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否合适、课堂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当学生出现类似的情况能否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改善?当教师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时,或许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同时体育教育的目的也能够得以最大化地实现。

全国教育大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平潭城东小学 陈明明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李克强总理要求,要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完善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通过此次学习我充分的认识到,教师成长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特性的提升。经过冷静思考、深入领会此次会议精神它将是我教师生涯的思想丰碑,同时更深切的认识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师德为先,主动沟通,见贤思齐,精进业务,锤炼自我。在今后我会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书者必先修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所以作为教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用自己高尚的品质感染学生。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要懂得教育心理,一定要注意防止给学生提出过高的目标,或为学生增加太大压力。过高的目标、过大的压力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只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带来妨碍个体终身发展的心理障碍。

三、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备课,广泛阅读教学资料,消除对课堂教学的胆怯,建立自信;增强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和身边的事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汲取新知识以及创新的能力。

四、加强教学研究,形成核心素养: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质量不仅保证生存,也是一所学校活力的源泉,活力的丧失也可威胁到生存的基础。因此,会教书的教师是好教师,会进行研究的教师是好教师,既会教书又会研究的教师是更好的教师。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9

我叫俞健,是一名中国矿业大学的准研究生,在读研之前我选择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来灵丘石家田九年制学校支教一年。在此之前,我校已有十批队员来此支教,作为第十一届队长的我原本规划着能在这里大展作为,可是来学校后,这里的实际情况打乱了原本理想的计划,开学第一天,我临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完全没有这方面经验的我带着这群孩子们安顿宿舍、发放课本、开班会……深夜回到宿舍,我才发现自己行李箱的拉链还没拉开,但是这一天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做老师的状态。

我一个南方人,第一次感受到零下二十度的酸爽;一天三顿吃大米的我爱上了馒头;渐渐习惯十天洗一次澡的感觉。这些时候,我总能想起习近平同志回忆自己在梁家河插队时的“过四关”。他当时只能吃酸菜度日,肚子里没有油水,有一次过年好不容易买了几斤猪肉准备包饺子,结果没想到他们几个人把瘦肉切成薄片就生吃完了。比起他而言,我们如今支教的“苦”根本算不了什么。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我尝试着摆脱身上的“大学生”气,认真钻研如何做好一名山村教师。初上讲台的我承担了10天40节课的课时量,课下我主动向当地教师学习,认真备课,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我看来,不忘初心,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新担当。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开始有点“水土不服”了,七年级有的学生不会写作业、不认识字,九年级的学生不知道-8的绝对值是多少,甚至有学生告诉我,“老师,他从三年级开始就不会写作业了,你就让他抄吧”,种.种情况都大大超乎了我的想象,让我一度陷入困境。

如何改变这一切,成为我新的目标。去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作为教育事业的执行者,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要有淡泊名利的坚守。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成为我对自己的要求。团中央驻灵丘扶贫工作队曾告诉我们,如今的农村地区正面临着生源流失和留守儿童比重大的双重冲击,学生基础差、家庭教育缺失等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去年,我和队员们开始利用假期时间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其中有一位爷爷让我印象深刻,他耳朵听不见,我拿着一张纸把要说的写给他看,他握着我的手只给我强调一句话,“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我们老了,孩子已经不听我们的话了,希望老师们帮忙多管管”。走在沟壑纵横、坡梁起伏的山路上,我们下定决心,在传授文化知识外,更要学会探究学生心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为了帮家庭贫困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上半年联系了社会各界共发放了近15万元的助学金及物资,开始了视频网络课4期,开展各类校园活动20项……慢慢地,不写作业的学生交上了作业,不敢说话的学生主动来找我补课。

这时候,我逐渐明白,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就是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新作为。

来到这里的第115天,我在这片热土上光荣转为一名正式党员,在新时代国家扶贫攻坚战的洪流中,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也是对我们青年人的一种锻炼,看着这片土地一天天变得更好,这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地成长,我们也倍感自豪。

曾经我不理解为什么习近平同志说自己是黄土地的一部分,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我懂得了要做好一份事业,就要深爱这一片土地。我们现在也能够蹦出几句灵丘话,虽然说得比较“寡气”(当地方言,马马虎虎的意思)。灵丘人淳朴热情,有一次家访到傍晚,一位学生家长在村头等了我们半个小时,就是为了把我们送回学校。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习近平同志那一代人的精神正影响着我们,十九大的号角正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需要着我们。我们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魄力去奋斗,国家才会更好,民族才能昌盛。

全国教育大会心得教师 篇10

1.研究样本

我对2004年至2009年间CNKI上的期刊进行了检索, 检索关键词为“教育技术能力”。为了找到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 将其来源限定为“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开放教育”、“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和“培训”。经检索, 返回211条记录。经过认真筛选, 得到学术论文共131篇, 本文将以这131篇文章作为研究样本。

2.研究问题

本文通过对论文数量、年份分布、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的分析, 试图了解以下问题:从2 0 0 5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来, 这一项目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是否达到了当年计划的要求, 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现状如何, 未来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

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 论文数量的年限分布

学术论文的数量是反映该领域研究活跃程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颁布之日起就成了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热点, 其中, 2 0 0 8年的论文数多达6 1篇 (由于2 0 0 9年的论文数据不完整, 所以数量偏少) 。

(二) 研究主题的设计和分析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指出, 能力建设项目主要围绕“标准”、“资源的开发”、“培训的组织”、“考试”等方面开展。因此, 我从这四个方面对文献样本进行类别划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 对“培训的开展”探讨最多, 其次是“标准”, 而在“考试”方面关注的则较少。

1. 对标准的研究

2005年的论文数比后两年的论文数要多, 当年有17篇文章是对标准的探讨和研究, 占到当年论文数的68%。这是因为2004年底教育部颁发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标准》, 为了正确理解和领会标准的精神, 发表了大量文章。

2. 资源的开发

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过程中, 研究者开发和制作了大批教学资源和教师培训资源, 其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多家单位联合编写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和《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中级》两套教材, 教材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指导思想, 采用三维立体化教材模式, 即教材不仅包含印刷材料, 还包含配套光盘和分布式网络培训平台。

此外, 很多研究者对资源的管理和建设展开了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是韩骏等在分析培训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的教育培训资源建设与利用的3 R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培训资源的组织和存储方案、再生与再利用机制、知识管理与服务。

但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资源建设方面, 虽然在三维立体化教材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教学设计的案例资源, 但是数量有限, 针对具体学科的资源太少, 并且针对特定地区教育现状的资源太少。资源共享方面, 虽然提出了一些资源共享的机制, 但是共享程度并不高。各地应该根据当地的教育水平设计适合本地区教师有效开展培训的资源, 并将培训的成果快速转化为培训中的资源, 进一步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和效益。

3. 培训的开展

随着实践的开展, 理论研究也如雨后春笋, 主要归纳为对能力建设的介绍、问题与策略 (对策) 、培训平台、模式、评价 (质量) 、教学设计六个方面。

(1) 对能力建设的介绍

教育部曾倡导教师信息技术的建设, 2005年开始具体到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因此2005年的论文对该项计划关注较多。这22篇文章涉及能力建设的具体内容、目的和意义, 能力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改革、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之间的关系的论证, 从信息技术向教育技术过渡等方面, 有利于该项工作的参与人员达成共识。

(2) 问题与策略

由于受各地培训条件和时间的限制, 培训多采用短期集中培训为主, 且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 因此培训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 对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大量涌现。赵兵川以教育绩效为目标提出“以政府投资为主, 多渠道改善基础条件;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水平;加强教师素质建设, 创设培训绩效提升基点”。这些策略涉及管理和教学等层面, 保证了培训灵活、高效地开展。

抽样的论文中有7篇对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研究, 也有基于某所学校的个案研究, 视角多样, 代表性较强。

(3) 模式

指导培训开展的主要模式是曹晓明于2 0 0 6年提出的3 C培训模式。3 C源自于学习圈、活动圈、环境圈, 体现出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思想。在3 C培训模式中, 物理学习环境基本是静态的, 构成了培训环境的物理基础, 技术支撑环境是活动圈中很多学习活动发生的场所, 对组织培训过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实践者也提出了诸多的模式。包括张世红等提出的基于M o o d l e平台的教师教育技术远程培训模式、顾小清提出的基于远程培训的多重培训模式等。这些模式的提出有利于培训更加深入灵活, 体现出本土化的特征。

(4) 培训平台

在资源开发中建立了分布式网络培训平台, 该平台由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门户网站和各个培训点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平台 (c h i n a E T A) 构成, 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提供服务, 保证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顺利开展。这套网络培训系统既支持培训期间的教与学, 又支持培训后教师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

(5) 评价

如何对每一位学员做出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 这是培训过程中的难点,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了研究。

魏顺平于2 0 0 8年通过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评价方式与实施过程分析, 认为此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评价方式具有激励、调控、导向、发展等功能, 具有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并有专门的过程性评价软件的支持, 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 企业培训中的评价方式也引入到了此次培训评价中, 如3 6 0度绩效考评等评价方式。

(6)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体现, 也是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在研究中, 值得关注的是魏顺平、何克抗在2 0 0 9年发表的《教学设计电子绩效支持系统设计研究》, 他们构建了一个具备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全过程支持功能和教学功能的教学设计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I D-E P S S) 。该系统可用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环节, 采用在线编辑的方式, 编写过程中向教师提供大量优秀案例以及教学设计知识, 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范。

4. 考试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简称N T E T) 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 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级。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初、中级的考试大纲, 大纲以《标准》为依据, 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 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 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对于考试关注较多的是裴纯礼, 他认为培训中的评价能够较为有效地考查教师的认知能力水平, 考试中的评价则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活动, 有效地考查教师较高认知水平的教育技术能力。

三、问题分析与展望

此次能力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从制定标准、建设资源、搭建平台到培训的大规模实施, 只用了两三年时间, 在较短时间内让众多教师获得核心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相关研究关注点比较集中, 多为资源建设、问题对策、模式、新平台的研究、评价方式的探讨、质量保障和和教学设计几个方面, 移动技术和项目管理也被引入到培训中。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讲话心得体会 篇11

又到一年秋风送爽、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今年是第三十四个教师节,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关乎国运民生,承载着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着亿万家庭的期盼。总书记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过对《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的学习,我对新时代教师有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身上尚有许多缺点、不足之外,距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党性修养,能给自己树立起真正的党员形象。结合自身作为一个教师党员的经历,我想谈几点体会:

一、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老师既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的载体了,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老师只是其中一个渠道。同时老师也要学习,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就会落后于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

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以作为教师,作为党员,就必须是教育教学的能手。为此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为党员教师应该刻苦钻研,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努力扩大知识面,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我利用业余时间看名师的示范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学生的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识。

三、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论水平上保持领先,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时时处处都能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作用。

四、率先垂范,身教感染。在教育学生时,我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貌,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当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和学生一齐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我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最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当我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是跟你学的”。这句话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因为我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全国教育大会心得教师 篇12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心得体会大全10篇

【篇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肯定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这个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一定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篇二】

全国教育大会1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天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个人一生遇到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在这个意义上说,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民族负责。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要把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落到实处。“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让广大教师更好担当起神圣职责使命,我们就一定能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篇三】

(央视网信息)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学习了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教师的我深受鼓舞,充满信心,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我一定会团结同事,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赢得教育才能赢得未来。在今天的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不尽人意。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达到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教育需要改革创新,步入新时代,教育不能循规蹈矩,抱残守缺,而要锐意进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再一方面,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是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二是改革教师招聘培养制度,把好教师入口关,净化教师队伍,让优秀的人能安心从教,造就一支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队伍。再一方面是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信任教师,紧紧依靠支持广大教师,让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把握住了这个正确方向,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既有真才实学,又不断增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担当、家国情怀;教育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既成就人生,又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8年9月9日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谈到好老师的共同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做一名老师要时刻以“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淡薄名利,老实教书育人。好老师首先是有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其次是扎实的职业技能和爱学生的仁爱之心。这也应征了立德树人,不仅要求教师高尚的道德,同时也要求教育学生以德为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我们终生的追求,老老实实耕耘在三尺讲台,桃李满天下可期。【篇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肯定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才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才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教育基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今天,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这个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一定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篇五】

在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寄予了殷切希望,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极大鼓舞和激励着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要把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落到实处。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同时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69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今天,我们拥有了1600多万人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自觉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篇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首先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为指引,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此外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只有心系祖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才能立志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上,还要在增长知识见识和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学生时代所储存的知识,就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释放更大的能量,唯有不断追求知识的进步,不断在前进的道路上奋斗,才能让教育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让学来的知识能够有更好舞台去展示,最终推动国家不断向着更稳更好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事业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和动力,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篇七】

2018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在这一重大的节日上,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给予所有教师十大箴言,作为教师在教育路上的灯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崛起、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主要为:怎样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可用之才,怎么样能提高全民素质并促进全面发展。

新时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培养成才的前提下,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教育之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肩负起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面对如今多元化的教育,成绩不在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会实践能力,才能立足于这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之中。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一理念,主要是教师们在得到社会的认可,人民的尊重,国家的扶持下,才能安心教学。同时,也需要不断强化教师的道德与素质建设。近几年来,不断曝出虐童事件和教师打人体罚或变相体罚的事件。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要警醒,在培育人才的同时,还需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时也要避开教育的弊端,坚决克服五唯的禁区,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难题,打造出有文化,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学生,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人民教师是无上光荣的职业,我们需端正态度做一名合格的教师,真正做到“教书”教会学生必要的社会文化知识,还能“育人”培养学生投身于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远大理想。【篇八】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根据大会内容精神,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下足“功夫”!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所谓理想,应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所谓信念,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足实际,树立远大理想,高瞻远瞩,创造美好未来。崇高的理想信念体现了一个人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确保党对教育领导的先进性。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家国情怀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国情怀的培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的价值要求合而为一,核心实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确认了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三个维度也贯穿着家国情怀的要求。因此,教育要让人民满意,家国情怀的培育是教育不可缺失的底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个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态度。“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教育要引导学生,在美好的青春年华时代,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打好文化基础,感受求知的快乐与幸福,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行合一”,方能更进一步。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奋斗,奋斗精神尤其是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它不是某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在新时期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育要历练学生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勇于奋斗的精神,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当前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细化为经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德智体美学生全面发展的二十四个核心素养,强调文化基础,推动自主发展,促进社会参与,我们的教育正在全面逐步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正在遍地开花。

新时代,新矛盾,新发展,新的教育矛盾促进新的教育发展,教育才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要把握时代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坚定理想信息,找准定位,不懈奋斗,把功夫下好,下足,办好人民的教育,才能不辱使命,才能书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壮丽教育篇章。【篇九】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教育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学深悟透、弄懂做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要求上来。

要把握“新、高、实、深”的要求。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跳出传统的工作套路,不断改进和创新贯彻落实工作;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负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着眼于落下去、出效果,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要建立健全清单管理机制。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课题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找准切入点与突破口,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攻关,加强督查问责,把大会精神落实到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中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教育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教育系统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强化责任担当,锐意开拓进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一定要抓住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人才基础。【篇十】

全国教育大会9月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是关系国家发展和祖国富强的关键力量,而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步入新世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上一篇:文明工地要求下一篇:自由贸易区